第一篇:《什么结籽高又高》教学设计
《什么结籽高又高》
南京市百家湖小学
翦光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 《什么结籽高又高》 听 《山歌好比春江水》 教学目标:
1.学会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唱歌,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什么结籽高又高》。2.在学习中增进民族文化意识、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情感。
教材分析:
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这首歌先自歌舞剧《刘三姐》。歌曲为徵调式,以广西壮族山歌为素材,旋律优美婉转,歌词质朴抒情,基本是一字多音,体现了山歌的悠扬婉转。全曲音域在八度之内,歌唱起来既口语化,又有民族特色,描绘出壮乡人民勤劳朴实和能歌善舞的形象。
《什么结籽高又高》这首歌选自歌舞剧《刘三姐》,由著名音乐家雷振邦编曲,音乐素材多来自广西壮族民歌,是一首活泼风趣流传很广的歌曲。歌曲为五声徵调式,采用2/
4、3/4变换节拍,用领唱、合唱的形式,使渲染情绪的衬词“哎”带有某种“呼唤性”,充满着积极乐观的情绪,形成了歌曲淳朴诙谐的风格。这首歌曲还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歌词口头化、生活化,犹如一首充满生活情趣的即兴创作。教学重点:
了解山歌的风格特色,体会壮族歌曲的地方色彩。教学难点:
1.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2.“成双对”这一句的音准掌握。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桂林山水录相。
师:“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你们都应该听过吧?有人去过那里吗?那儿美不美?桂林究竟如何以她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播放桂林山水录相。)
师:这里是山乡、是水乡,也是歌乡,传说在这山青水秀、地灵人杰的地方曾出现过一位歌仙,名叫刘三姐,她是人们心目中美与爱、智慧与才能的化身,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刘三姐是如何用她优美、动人的歌声唱出这山乡、水乡的美!(播放《刘三姐》对山歌片断。)
去过桂林的同学给大家说一说那边的美丽风光,自己的感受。
观看电影《刘三姐》录相片断.唱歌
师:你们有没有看出这两帮子人呀是怎么唱的?
师:每次开始唱的时候都要唱个什么呀?这个“哎”是一个衬词,没有具体的意思,只是为了渲染气氛,有时候他们要对山歌,说不定这个人站在这个山头,那个人站在那个山歌,他就要先喊一声“哎”,提醒对方注意我要唱了啊!我们来试试看,好象你站在这个山上要喊那个山上的人。(提醒学生唱四拍。)
师:你们刚才有没有注意听,他们这一问一答的旋律是怎样的?歌词呢?唱的什么内容?
师:歌词中唱了山上的植物,水里的动物,生活中的事物,对山歌呢就是人们即兴地编唱一些自己身边的东西,然后回答的人要集中才智,很快地应答出来。对山歌好象蛮有意思的,我们也来对一对,好不好?我问,你们要用相同的旋律来回答,可以吗?
师唱:“什么开花红又红哎?”
“什么弯弯像小船哎?”
“什么结果香又甜哎?”
“什么唱歌像百灵哎?”
师:除了这样一问一答,他们还会用什么演唱形式来对山歌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歌曲。
师:一领众和是对山歌常用的一种演唱形式,现在老师弹旋律,你们在和的地方用“嘿”唱出来。
师:你们有没有发现,合唱的人都是在领唱的人最后没唱完的那半拍开始唱,好象很着急地要帮腔似的(范唱一句),又好象在挑衅地问对方:“怎么样?答得上来嘛?!”,如果这样唱(示范不唱弱起。),能不能唱出这种气氛这种感觉?
老师领,学生和。
伴奏领,学生和。
伴奏整首歌曲。
师:你们知道人们是怎么把芝麻从壳里敲出来的吗? 师:你们能不能按我拍的节奏敲芝麻呢?
师:(课件画线显示强调。)前面一句“棒棒敲”节奏比较紧密,只占了一小节,后一句节奏拉宽,占了两小节,给人稳定的结束感。也好象问的人一种很得意的语气:怎样?我的问题够难吧?请回答吧!(指导学生再唱一唱这两句。)
师:觉得还有什么地方唱得不太好的吗?
(1.最后一句。2.第三句和第四句的连接,吸气。3.“成双对“的音准,可让一个学生教大家唱谱,唱会谱后唱词。)
师:“问”的部分我们已经唱了好长时间了,有些同学可能要着急了,这答案究竟是什么呀?让我们一起来听第二段歌词。(播放第二段范唱音乐。)
弹琴伴奏。答:一问一答.答:唱一个“哎” 字。
男、女生分两大组(座位也分成男、女生两大组坐。)分别学唱“哎”。
答:一问一答的旋律是一样的。歌词中除了问的“什么”和答案不同之外,其它歌词都是一样的,内容和山上的植物、水里的动物、生活中的事物有关。师生答唱。
答:一个人领唱,还有好多人合唱。
老师弹琴领,学生用“嘿“和。
感受、比较。
老师领,学生和。
老师弹伴奏领,学生和。
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
演示敲芝麻的动作。
按老师的节奏敲奏。
边敲边按节奏念“棒棒敲”。
边敲边按节奏唱“棒棒敲”
学唱“棒棒敲” 的这两个乐句。
说说自己还唱得不好的地方,老师纠正后,唱一遍,大家一起再唱一遍。
听赏第二段歌词。
齐唱第二段歌词。
第二段歌词一人领,众人和。
跟着伴奏音乐齐唱两段歌词。
两组分别选中一位学生,一问一答,其他人和。(加上动作,神态。)
听赏
《山歌好比春江水》
师:动听的山歌象诗、象画、宛如碧海蓝天、好比一江春水,在歌舞剧《刘三姐》当中还有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让我们再来体会一下山歌的魅力。(播放民歌版《山歌好比春江水》。)
师:现代歌手斯琴格日乐再次演绎了这首《山歌好比春江水》,让我们来听听她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
师:能说说你听这两种不同版本的《山歌好比春江水》给你是什么样的感受吗?
聆听,感受。
说说自己的感受。
总结
师:不管是清新婉约的民歌,还是动感十足的流行歌曲,那流畅、优美的旋律总会带给我们美的享受!我相信同学们也一定是跟我一样的感受,是吗?
教学反思:
《刘三姐》这部电影曾伴随着一代人的成长,但对于现代的孩子影片陈旧的拍摄手法一开始便引起了哄堂大笑,但优美的音乐、生动的演唱、诙谐的画面还是立刻吸引了孩子们,大大激发了他们“对山歌” 的兴趣,于是,我便设计了同教材旋律相同的四句“问”,让学生用相同的旋律来“答”,这样不但让学生熟悉了新歌的旋律,也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歌曲中两句“棒棒敲” 的节奏一快一慢较难把握,我便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从听—敲—边敲边念—边敲边唱由易到难,让学生一步步体会成功的喜悦。在学生掌握音准、节奏正确演唱的同时,我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感染,激起学生情感共鸣,感受与体会山歌的独特魅力,勃发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欲望。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与视觉,灵活呈现教学内容,从而增加学生感性认识,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更高效地学习、掌握音乐知识、拓展音乐视野、体现现代教育的效能性。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有两点让我体会深刻,一是学生在演唱歌曲时都是兴致盎然,但表演歌曲时,却有很多学生略嫌拘紧,那演唱的效果也大打折扣了,一首歌曲的表现力不光是在声音方面,我们做老师的更应该让学生有好象在舞台上表演的能力和自信。二是对流行歌曲进课堂的认识和引导,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最后我让学生欣赏了民歌版和通俗版两种演唱形式演唱的《山歌好比春江水》,民歌版的《山歌好比春江水》由于清新的旋律、委婉的唱腔,让学生感叹、投入,而当通俗版的《山歌好比春江水》音乐一起,那动感十足的旋律、流行的电声乐器,却是让学生立刻热情兴奋,到最后是全体学生跟着银幕上的女歌星一起大声快乐地演唱,有些热情的学生甚至跟着一起“摇头摆尾”。我认为在课堂上我们不能一味地排斥流行歌曲,要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需求,在教师的挑选和把握下,让流行歌曲也成为课堂上一首美丽的风景线。
第二篇:苏少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什么结籽高又高》教学设计
什么结籽高又高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广西,以及了解广西壮族的民俗风情,充分感受壮族“对山歌”的魅力及其风格特点;
2.能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什么结籽高又高》;
3.通过自编歌词,模拟“对山歌”这一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民间风情,感受创作的乐趣,从而喜爱上“对山歌”这一民歌形式。教学重点:
1.能用优美的嗓音、有感情地、准确演唱《什么结籽高又高》;
2.了解“对山歌”的特点,并能自编歌词,尝试“对山歌”,感受到“对山歌”的乐趣,从而喜欢上这一民歌形式。教学难点:
1.歌曲最后两句的学习; 2.自编歌词,尝试“对山歌”。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感知广西的民俗风情,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广西风景
2.欣赏《刘三姐》对歌片段,感受“对山歌”。边看边思考: ⑴对山歌有什么特点? ⑵对山歌的内容都和什么有关? 3.了解“对山歌”
⑴生说说自己感受的“对山歌”的特点。⑵师引导学生了解“对山歌”
二、学唱“对山歌”《什么结籽高又高》
1、生初听歌曲,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旋律。
2、课件展示高粱、玉米、豆角、芝麻的图片,让生了解高粱等农作物的特点。
3、生跟着录音自学歌曲。要求:⑴找一找领与合的地方;
⑵不会唱和认为比较难唱的地方,用笔轻轻地划出来。
4、生说一说歌曲中的难点,老师带领大家学一学。
5、师生一起唱歌曲。⑴师唱领,生唱合; ⑵生唱领,师唱合;
⑶师生一起用欢快、活泼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
6、学生模仿“对山歌”的形式自行分组演唱歌曲。
7、创编歌词。(结合实际生活创编歌词,然后对山歌。)
三、拓展——欣赏《山歌好比春江水》
1、欣赏民歌《山歌好比春江水》
2、欣赏斯琴格日乐的《山歌好比春江水》,比较两首歌曲从风格上有何不同?
四、小结
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所以民歌也很多。我们今天只是见识到了壮族民歌海洋中的几滴水,今天因为时间关系,老师只给大家带来了《什么结籽高又高》和《山歌好比春江水》两首山歌,希望同学们今后更多地了解我们的民歌,学唱我们的民歌,让它代代相传下去。
第三篇:什么结子高又高的教学设计
1.学生通过学唱歌曲《什么结子高又高》,欣赏《刘三姐》剧情片段,初步了解歌剧的简单知识。
2.通过对唱、创编歌词等环节,激发对本首歌曲的喜爱。
教学重、难点
1.初步了解歌剧的表现手段和形式,通过演唱产生对歌剧艺术的兴趣。
2.唱好一领众和的对唱形式,并为歌曲创编歌词。
教材分析
歌曲《什么结子高又高》选自中国歌舞剧《刘三姐》。这是一首一领众和的对歌式歌曲,第一、三乐句为问句,二、四乐句为答句,歌词以人们熟悉的生活常识为内容,表达了人们乐观的生活情趣。
《刘三姐》的剧情是:广西壮族歌手刘三姐能歌善唱,深受当地老百姓喜爱。但她遭当地地主迫害,沿江漂流时幸被一老渔翁救起,留驻在渔翁家里,靠采茶打鱼为生。恶霸地主莫怀山要霸占茶山,提出要和刘三姐比歌。刘三姐在与地主请来的三个秀才对歌比赛中胜利,地主穷凶极恶,将刘三姐抢到家里软禁起来。乡亲们巧妙配合救出刘三姐并把她护送到外乡,开始新的生活。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
1.猜谜语: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出本首歌曲。
师:同学们,听老师唱一首歌,里面有四个谜语,你能听出来吗?
学生听后自由回答。
2.揭示课题。
师:这首歌曲选自歌舞剧《刘三姐》,名字叫《什么结子高又高》,答案就在歌里,我们来听听。
二、《什么结子高又高》歌曲学习
1.师:初次聆听歌曲,听后回答“这首歌在演唱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
2.师:这首歌曲每句歌词的后面都要重复一次,这种形式叫做“一领众和”,而且是有问有答,叫做问答歌。
3.复听歌曲,听出演唱形式及山歌风格。
师:这首歌曲在演唱形式上有哪两种?每段开头是怎样唱的?
生:歌曲里有领唱──独唱、齐唱两种演唱形式。每段开头都是先唱“哎”„„
师:原来“一领众和”是由独唱和齐唱两种演唱形式构成的。“哎”在每段句首出现,好像在呼唤对方,因此这是一首具有山歌风格的歌曲。
4.唱歌谱:通过配合演唱方式,带领学生视唱《什么结子高又高》歌谱。
师:老师先范唱一遍歌谱,请你视谱观察,曲中都用了哪些音?
学生自由回答:共用了1、2、3、5、6五个音„„
师:这是用我国五声音阶创作的,所以才具有民歌风格。
师:你能跟老师对唱歌谱吗?老师唱领唱部分,你们唱齐唱部分。(师生配合视唱歌谱,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问题。)
5.演唱《什么结子高又高》歌词:利用师生配合演唱的方式,把歌词唱熟。
(1)念歌词:师生配合“一领众和”形式念歌词。(注意节奏的准确和衔接准确性。)
(2)唱歌词:师生配合唱──学生独立唱──指名演唱。(老师及时纠正学生当堂出现的问题,调整学生的声音。)
(3)再唱第二段歌词,之后学生之间对唱。
三、背景介绍
1.讲解:介绍歌舞剧简单知识,讲解《刘三姐》传说,引发学生兴趣,渗透文化背景。
师:关于这部电影,有谁知道情节,请给我们讲一讲?(指名讲解。)
介绍歌舞剧:歌剧和歌舞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是综合音乐、诗歌、舞蹈、舞台美术等艺术要素,而以歌唱为主的一种戏剧形式。歌剧音乐不但有歌曲,还有序曲、前奏曲、间奏曲、舞曲、描写性音乐。其代表人物有莫扎特、罗西尼、威尔第、瓦格那等,代表作有《卡门》《魔笛》《图兰朵》,中国第一部歌剧为《白毛女》。
介绍剧情:《刘三姐》讲的是广西壮族歌手刘三姐能歌善唱,深受当地老百姓喜爱,但遭当地地主迫害,沿江漂流时幸被一老渔翁救起,留驻在渔翁家里,靠采茶打鱼为生。恶霸地主莫怀山要霸占茶山,提出要和刘三姐比歌。刘三姐在与地主请来的三个秀才对歌比赛中胜利,地主穷凶极恶,将刘三姐抢到家里软禁起来。乡亲们巧妙配合救出刘三姐并把她护送到外乡,开始新的生活。
2.拓展欣赏:观看《刘三姐》对歌片段,让学生了解本歌在电影中出现的实际场景,并欣赏《多谢了》唱段。
四、创编活动
1.分角色演唱。
师:在了解了剧情后,咱们再来演唱一遍,这次分女生唱《什么结子高又高》问题部分、男生唱《什么结子高又高》回答部分。(学生演唱。)
2.创编歌词。
师:请你创编新的谜语歌词,演唱自己的歌词。(学生创编,示范演唱。)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简单了解了歌剧的知识,并且学唱了一首歌剧插曲。请同学们在课下查一些有关歌剧《卡门》的信息,下一节课我们继续分享歌剧音乐。
第四篇:什么结子高又高 教案
《什么结子高又高》教案
言惺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山歌《什么结子高又高》,感受山歌的魅力。
2.简单了解刘三姐的故事,知道山歌的特色。
3.教育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难点:
用放松、愉快的歌声演唱歌曲《什么结籽高又高》,知道山歌的特色,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教具准备:
课件、歌片、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隆重介绍一位明星:
刘三姐。这位明星的知名度有多大呢?言老师现在还不太清楚,我等待同学们的调查结果?
在你的家人当中,知道刘三姐名字的请举手? 刘三姐的特长是什么?
刘三姐会唱山歌家喻户晓,她的山歌到底唱得有多好?同学们一定和我一样好奇是不是?
老师布置了同学们搜集刘三姐资料,同学们准备的怎么样?请你用一句话介绍介绍她。刘三姐的家乡
刘三姐的山歌
刘三姐的故事
二:欣赏《刘三姐都秀才》视频
师:不如咱就来看看刘三姐智斗秀才那一段.(播放视频)问:看了这段视频,有什么想说?
问:这段表演演唱形式是什么样的?刘三姐与秀才:对唱
刘三姐与乡亲们:领唱和齐唱一领众合
歌词有什么特点:
即兴
问答式 只想怎么样出题难道对方。三:《什么结子高又高》演唱 A、欣赏《什么结子高又高》视频
他们的演唱都是即兴的,他们能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唱成歌曲,看到的、想到的、张口就成歌。再来听一首经典山歌。
他们在哪里对歌?他们的表演哪最吸引你?
歌词:你在跟着一起思考怎样对答 表情:流露出自信
得意
动作:还有动作配合,很生动也很有意思。
山歌是人们劳动时的一种放松的方式,就仿佛我们丰富多彩的课间游戏。哪里有山歌、哪里就有欢乐。感觉他们唱山歌特别的幸福和快乐,大家有没有兴趣跟三姐学学唱山歌,感受一下他们快乐的生活。请看看我们的歌单《什么结子高又高》。这首歌曲和我们刚才欣赏的曲调是一样,只是唱词有些改变。B、学唱衬词
师:大家有没有注意,他们开头唱歌之前先有一声“哎-------” 问:这一声吆喝在山歌里可以起到什么作用?(提醒对方、打招呼)(分成两组,模仿演唱,加上手势动作。声音要求: 做好准备,声音从头顶上抛出去,要集中
师:来、冲我吆喝一声。
师接唱:什么结子高又高、嗨溜溜罗” 同学们看到“嗨溜溜罗”这几个字
问: 它是采用的什么形式演唱的?
(齐唱)她是山歌里的特色衬词,是由领唱的队友演唱的。她在歌曲里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助兴、造势、鼓起)衬词以齐唱的形式为山歌增色不少,在对歌现场一领众合、一呼百应是很有气势的。我们也来唱一唱;演唱技巧:做好准备 有底气
弹性
精神饱满 C、整体学唱
师:我当领唱,请大家唱齐唱为我打打气!注意看我的指挥、看咱们有不有默契。
1、学唱齐唱部分最后一句
师带唱最后一句,生学唱
师领唱
生唱齐唱
注意看指挥!
2、学唱领唱部分
广西三月三的歌节,每个人都做了充足的准备来对歌,所以他们随时会从群众的队伍中出来、挑战别人或接受别人的挑战,成为演唱的主角,所以,要想去对歌、你还得具备领唱的能力。现在我们就来试唱一下领唱部分看会不会?
咱们轻声的试一试? 你觉得哪一句还有些难唱? 师指导学生识谱难点乐句,唱好难点乐句 生领唱师担任齐唱。
3、整体演唱
师:我们已经具备了领唱、齐唱的本领、找了队友之间的默契,咱们可以出来对对歌了!具备了演唱的本领,此时各方都做了准备,你觉得这时候什么最重要。(你的状态、神情、你是否自信就是最重要的啦)男女生对唱
师:我们可以推选几个代表来参加表演唱(选出代表担任领唱、其余同学担任齐唱)D、即兴对歌
师:你们的山歌是唱的越来越好了,言老师忍不住想和大家对上一句,大家听好了,同时还的请大家当我队友,为我加油
老师提问,生回答
什么老师教语文,什么老师教数学? 什么老师教英语?什么老师教体育? 对歌的感觉怎么样?有没有找到对山歌的感觉?
三:欣赏刘三姐其它作品
还其实刘三姐的山歌远不止这些,山歌好比春江水。。。。
小结:刘三姐的山歌不仅在寨子里流传,在祖国的大地上传唱,她的歌了还登上了世界舞台。
第五篇:《看谁搭得又稳又高》教学设计
《看谁搭得又稳又高》教学设计
(恩施市实验小学 赵文华)
教材分析:这课时是省教研室刘莉等所编的一年级数学综合与实践中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后所涉及到的内容,通过前面《小小建筑师——砌墙》的综合与实践活动,学生对这些立体图形的拚摆已有了初步感知,所以本次综合与实践活动的设计,关键是要突出——搭得又稳又高。
一、学习目标:
1、经历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些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体验,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2、在解决“又稳又高”的活动过程中,初步获得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注重“实践”出经验。
二、学习重难点:
1、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些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
2、思考如何搭得又稳又高,从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具与学具: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各种形状的积木若干个
四、学习与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弄清目标。
导入:同学们喜欢玩积木吗?这节课我们就用它和大家一起做游戏。读一读题目,你知道了什么?(板书: 又稳又高)引导学生理解“又稳又高”的意思和要求。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1、玩一玩:仔细观察这些积木,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认真思考每一种积木怎样摆放能搭得又高又稳,然后把你想的办法和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2、拚一拚:小组内初步操作,聚集问题
以小组为单位,按照刚才的想法动手搭一搭,看谁搭得又稳又高。(学生动手,教师是巡视收集问题)
3、说一说:学生汇报:只有哪些物体容易搭得又稳又高?哪些物体加入后搭得稳和高就会有困难?为什么?(引导学生小结,让学生说说“在搭积木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大多数学生会反映把球放稳很困难)
讨论后明确:用3个长方体搭成一个底座,再把球放在上面就可以放稳了。
4、搭一搭:再次操作,积累经验。
如果要将球搭在其中,如何才能搭得又稳又高?(用长方体或正方体夹着与用三个长方体顶着哪一种办法更好,为什么?让学生在活动中尝试)。
5、比一比:操作比较,展示成果。
我们怎样做就能知道谁搭得高了?怎样比?(小组比较后,请搭得又稳又高的同学介绍经验)。
(三)活动总结,归纳方法:
让积木的平面着地保证平稳,借助长方体的长保证高度,将球放在有三个支点的面上确保整体的稳定,尽量用上较多的积木。
(四)回顾整理,实践拓展。
今天我们怎样搭的又稳又高的?回家再用不同的方法搭一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