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科学下册《建桥梁》教案
《建桥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搭建几种桥梁。
2、能够收集有关桥梁的图片和资料。
科学知识:
1、知道桥梁是由桥面和桥墩组成。
2、知道拱形桥、吊桥是承受力大而又结实的桥梁。
3、了解常见的桥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建桥梁的过程,体验造桥的艰辛与快乐。
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桥梁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
搭建三种类型的桥并比较桥的坚固程度。
三、教学准备
有关搭建桥梁的材料、绳子、纸张、木棒、透明胶带等
有关各种桥梁的图片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导入
1、读报导
2、这是一则关于什么的报道?(板写:桥梁)
3、你见过哪些桥梁?
(二)桥梁分类
1、想了解更多的桥梁么?
2、分发桥梁的卡片
3、介绍你最喜欢的桥梁
4、给这些桥梁分类,说说标准
(三)搭建桥梁并研究
我们来建自己的桥梁研究:
2、展示材料:
观察,想一想,怎样建桥梁?
演示,搭建不同类型的桥梁
归纳,把这三种不同的桥梁画下来。(指导画简图,认识桥墩、桥面等)
3、这三座桥梁中,那一座桥梁会是最牢固的?
4、讨论、预测、填写
关于桥梁的强度:
1、我们怎样来比较他们的牢固程度?
2、我们可以把重物放在桥梁的哪个部位呢?是最牢固的部位?还是最薄弱的环节?(讨论)
在图中,用向下的箭头表示出来。
3、我们今天是用瓶装清水来作为重物,测量桥梁的强度。(简单介绍矿泉水瓶子的容水的重量)
分组活动过程:
1、学生活动(约15分钟)
2、指导及时记录数据
3、汇报结果
(四)总结分析研究结果
通过大家的测试,你对这几座桥怎样的评价?
1、最牢固的是哪一种桥?
2、简介斜拉桥:这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先进的一种桥梁,省料,牢固。正在广泛地被世界各地应用。
(五)总结研究过程
1、大家觉得今天研究了几种桥?一座种还是三种?
2、这三种桥有什么相同之处?板写:材料、跨度、宽度……
3、这些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我们改变了其中的一个特点进行研究,这样的实验叫做对比实验。
4、控制好了相同的条件,另一个因素才有了可比性。
(六)拓展
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对桥梁有了不少新的认识,课后还想继续搭建和研究桥梁么?
古代劳动人民建了许多拱桥,那些石料是怎样搭建成拱形的呢?我们一起看书了解一下
1、为什么要夹纸片?
2、拱是怎样形成的?
3、你估计能承受多大的力量?
这些问题都可以用课后的时间自己研究一下
第二篇: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建桥梁》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建桥梁》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简析:
《建桥梁》选自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常见材料、常见力的基础上,通过“建桥梁”的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形状与结构的初步知识,掌握科技制作的初步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导学生认识各种桥的特点,对桥梁进行简单分类。
第二部分:组织学生搭建三种类型的桥,并比较桥的坚固程度。这一部分内容是本课的重点,是本课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内容。
第三部分:通过拓展延伸,欣赏古今中外名桥,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与能力。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形状与结构的初步知识,掌握了实验动手的技能,孩子的思维不断拓展,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在以往科学课程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对材料的了解,分类标准的划分以及比较实验中的“公平原则”的掌握,合作分工能力的培养,都为本节课的探究活动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桥梁的种类有哪些”、“不同的桥梁有什么作用”、“哪一种桥梁最坚固”、“为什么一些桥梁上有桥孔”这些关于桥的问题正是学生心中的困惑,设计本课的意图就是通过动手实验和查阅资料,向学生介绍一些浅显的桥梁知识,激发学生研究桥梁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探索精神。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搭建一座桥梁。
2、能够收集有关桥梁的图片和资料。科学知识
1、知道桥梁是由桥面、桥墩等组成的。
2、知道拱形桥、吊桥是承受力大而又结实的桥梁。
3、了解常见的桥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建桥梁的过程,体验造桥的艰辛和快乐。
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桥梁建设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每组两个木盒、两张卡纸、一段棉线、一卷胶带、四根吸管。教师准备相应的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上课开始,老师想请同学们一起来看一则新闻。(播放苏通大桥建设进程的图片新闻)
2、师:这则新闻讲了什么内容呢?(学生回答)
师:现在呢,苏通大桥正在建设过程中,那你们想不想看一看苏通大桥建成以后是什么样子的?
播放“苏通大桥效果图”。
师:看了这幅图片,你的心中有什么感受?
师:苏通大桥是我们江苏省的第六座长江大桥,它非常的雄伟壮观,对吗?那么老师这里还有许多美丽的桥梁图片,你们还想看吗?(想)
师:那请同学们在看的时候,注意一下这些桥梁的形状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可以吗?(播放课件。课件展示的桥梁有:赵州桥、清名桥、美国金门大桥、法国米约大桥、日本明石海峡大桥、无锡蓉湖大桥、江阴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开封黄河大桥、金沙江铁路大桥、钱塘江大桥、浙江慈溪七星桥)
2、师:看了这么多桥梁的图片,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在师生交流中,引导学生明确按形状分可以分为拱桥、吊桥、平板桥。(教师板书:拱桥、吊桥、平板桥)(桥梁的名称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灵活改变)
师:桥梁的形状确实是千姿百态,各不相同。但老师想:既然它们都是桥,肯定有着共同点。你能找出所有桥梁的共同点来吗?(都有桥面和桥墩)
师:是啊!只要有了桥墩和桥面,就可以来建造桥梁了。那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来建造一座桥梁呢?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建一座桥梁(板书课题:建桥梁)
【设计意图】以苏通大桥作为引子,不但能够燃起学生对桥梁的探究兴趣,引入新课,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利用课件所展示的12座桥梁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学生不但能看到世界各地的著名桥梁,更可以从中感受到不同桥梁的特征。
二、设计、建造桥梁。
1、引导学生设计桥梁
师:请大家看一看,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哪些建桥梁的材料?
用图片展示各种材料。(两个木盒、四根吸管、一卷透明胶、一段棉线、两张卡纸)师:如果从老师准备的这些材料中选择一些,你可以建造出怎样的桥梁呢?请大家小组讨论一下,把你们的设计画在草稿纸上。
学生设计桥梁。
2、学生建造桥梁。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建造一座桥梁需要多少时间呢? 引导学生明确时间,规定在10分钟左右。师:在建造桥梁的时候,你觉得还要注意些什么?
师:老师希望大家能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建造出各式各样的桥,待会儿我们要来比一比,哪一组建造的桥梁最好!
各小组派组长领取材料,开始建造桥梁。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会制作简易的科学模型是《课程标准》中关于科学探究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之后,马上引导学生建桥梁。教师只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器材,明确规则要求,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进行设计,充分发挥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三、评价桥梁、探究交流
1、学生建造好桥梁后,教师指导学生互相参观其他组的桥梁。
2、师:大家觉得那一座桥最好呢?为什么? 学生发言,自由回答。
3、引出评价的标准
师:听了同学们的发言,你说你的桥好,他说他的桥好,老师就有一个问题了,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觉得怎样的一座桥才算得上好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出评判的标准有:美观、牢固是否节省材料、建造时间的长短等等。
师:是啊!评比的标准有许多,那么,大家觉得我们应该用哪一个标准进行比较呢?(承重力的大小)
师:为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
4、师:你觉得你们建造的桥梁牢固吗?用怎样的方法才能知道哪一组建造的桥最牢固呢?
师:老师在这里为同学们准备了这样的小铁圈,大家可以用它作为重物,试一试看,你们组制作的桥梁可以承受几个铁圈的重量。我们要来比一比,看看哪一组制作的桥梁上放的铁圈最多,最牢固!
师:在测试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轻轻的放,放在中间等等)师:怎样就算测出结果了呢?(桥面发生弯曲)
师:为了方便一点,老师给每个小组发一个这样的小纸盒,请大家把这个纸盒放在桥梁中间,把铁圈放在纸盒里,好吗?
5、测试承重力 学生分小组测试桥梁的承重力。
测试好以后请各组学生汇报桥梁的承重力,教师做好记录。
6、师:从刚才的数据看,哪一组制作的桥梁最牢固?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第*组搭建的桥梁,想一想看为什么他们搭建的桥梁会如此牢固? 师:这座桥为什么会这样牢固呢?(引导学生发现比较牢固的桥梁的特点)
师:老师还发现,第*组和第*组所建造的桥梁非常相似,但承重力却相差很大,这又是为什么呢?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发现)
【设计意图】在这个教学环节中,主要是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思考。在学生的争论和个人意见的不断碰撞中,形成最终的实验方案。当实验结果出来以后,学生迫不及待的会进行比较,教师在此刻有效的引导学生开展深入地思考,从而使激发起学生对影响桥梁承重力的因素进行探究的欲望。由评价桥梁的好坏,引出评价好坏的标准,再引导学生用一定的标准进行检测,一节一节,环环相扣,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将学生的思维由无序引向有序,由感性引向理性,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四、拓展延伸。
1、师:请大家思考一下,桥梁的承重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小组讨论一下,把你们的讨论结果填写在白纸上,并贴到黑板上来。
小组讨论,并将讨论结果粘贴到黑板上。
2、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对这些因素进一步进行研究呢?你们还想不想建造一座更牢固、更美丽、更加好的桥梁呢?
师:让我们下一节课继续研究,好吗?
【设计意图】在热闹的活动结束之后,让学生开动脑筋,猜测一下影响桥梁承重力的因素有哪些。让学生从动手过渡到动脑,并且引导学生对桥梁产生进一步的关注,启发学生不断对桥梁进行研究。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课堂里,要从课堂走向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建桥梁》教学反思
“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贴近儿童生活的科学课程才是最真实的,最有活力的,这样才能增强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作为“做中学”课题组中的一员,经历了将近三年时间与学生一起的实践、探索、再实践活动,让“做中学”理念不断指导着我,使我受益匪浅。什么是“做中学”理念下的科学课,什么才是学生真正喜欢的科学课,我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着探索。《建桥梁》选自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桥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孩子们的身边,随着人类的生活节奏加快,各种桥梁已架设到祖国的大江南北。而由桥梁引出的种种问题正是学生心中的困惑,如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接受新知识,如何让他们在探索实践中发现事物的特点,掌握事物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这正是我这节课所要达成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做中学”新理念下的课堂效果。
《科学课程标准》强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的机会。而且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教师是科学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所以《建桥梁》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就遵循这些理念开展,以引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动手动脑,在主动探究中知识得到了内化,兴趣得到了升华。
《建桥梁》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以“做中学”理念作为指导,让学生经历了“猜测——实验——验证——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的过程,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寓教于乐,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课程就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像科学家那样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培养。
第三篇: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3 建桥梁-苏教版
建桥梁
教学目标:
1、知道桥梁是由桥面和桥墩等组成;
2、通过自己的搭建,知道桥梁形状结构上的不同;
3、通过自主探究,能够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对桥梁的承重力进行研究,知道桥梁的承重力和桥梁的形状有关。
教学重点:
知道桥梁的承受力与桥梁的形状有关。
教学难点:
学生自主搭建桥梁,认识三种桥梁的承受力不同,知道桥梁的承受力与桥梁形状有关。
教学用具:
木块、细线、硬纸板、钩码、小车、一次性筷子、胶带等及桥梁的图片。
课前准备:学生小组调查六合桥梁的现状,用图片、文字、简笔画的方式描述。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1、谈话:老师是外地人,想对六合的桥梁有所了解,所以老师让同学们课前去调查六合桥梁,然后介绍给老师,哪位同学通过自己的方式介绍给老师呢?(板书:桥梁)
2、生积极发言;(师及时的给予鼓励,从中提炼出教学中需要的信息并板书)
(二)新课
1、师再出示和这三种桥形状相同的桥,和学生一起归类出根据形状分桥的几种类型。
1、问:大家能找出这几座桥梁的共同点(基本组成)和不同点吗?
2、生思考回答,师板书总结。
(基本组成)
桥面、桥墩
3、师:根据同学们描述桥梁的形状和结构,老师准备的材料,我们也来搭建一个三种桥梁的模型;
(先问几个问题:桥面、桥墩分别用什么搭?桥拱怎么办?绳索和立柱用什么搭?)
强调:为了使我们的造桥过程能够顺利,大家要注意:(课件同时展示)
(1)建桥要用木块做桥墩,纸板做桥面;
(2)为节省时间,3座桥梁可以同时开工。拱桥的拱形必须与桥面相接触,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吊桥比较复杂,每根细线的长度要相等,先把线系在筷子上,用胶带固定,再把线分别粘在纸板中央;
4、生搭建模型,师巡视指导。(板书:建)
小组展示桥梁,交谈建桥感受。
4、谈话:六合新城正在建设,滁河又穿城而过,要有很多载重货车通过,同学们觉得如果需要再建一座桥梁,哪种桥梁合适呢?为什么?
5、建桥的标准是其坚固性,桥梁的“承重力”由此引出(板书:承重力)
6、猜想:这三类桥梁中,哪种桥最坚固?
7、生猜测;
8、师:这只是大家的猜测,我们还需要验证自己的猜想。为了实验的“公平性”,我们应该保证哪些哪些条件是相同的?
9、生思考回答,小结:唯一不同之处在于桥的形状,其他方面,包括建桥的材料、桥墩的距离都应该保持不变。
10、师问:用什么方法显示出桥梁的承受力呢?
11、师发钩码和小车;
12生实验完成实验报告单,师巡视;
13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三)拓展应用
1、我们来试一试,在交回的斜拉桥下再加一个桥拱,试试能放多少钩码。
2、同学们,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既然斜拉桥这么坚固耐用,为什么生活中有的时候还用平板桥,有的时候用拱桥呢?
第四篇:建桥梁教案
建桥梁
扬中市油坊中心小学 姚久峰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搭建几种不同形状的桥梁;
2.能够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对桥梁的承受力进行研究。知识与技能: 1.知道桥梁的基本组成:桥面、桥墩等;
2.了解常见桥梁的特点,知道桥梁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3.知道桥梁的承受力与桥的形状有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桥梁搭建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桥梁建设中的作用。3.欣赏各种桥梁,感受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各样桥梁的特点,知道桥梁的承受力与桥的形状有关。
教学难点:研究桥梁的承受力与哪些因素有关。课前准备
实验器材:盒子2块、纸若干张、小刀、硬币若干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谜语:(同学们,我们首先来猜一个谜语)驼背公公,力大无穷,爱驮什么?车水马龙。(打一种建筑)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桥梁。
3.教师: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都见过哪些桥梁?在电影或电视里见过的也可以说一说。4.学生回答。
5.教师:同学们能说出这么多桥,很好,说明我们平时留心看了。我们就应该这样,养成平时注意观察的好习惯。
二、新授:
(一)认识桥的分类
1.出示一组平板桥的图片,观察发现平板桥的特征。①同学们,我们来看这一组桥梁图片。请仔细观察,这些桥在形状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②学生观察回答。
③小结:我们把这一类桥梁称为平板桥。(板书:平板桥)2.出示图片,发现拱桥的特征,重点介绍赵州桥。①提问:这些桥在形状上又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②学生观察回答。
③小结:我们把这一类桥梁称为拱桥。(板书:拱桥)
④教师讲述:说到拱桥,我们不得不提起赵州桥,赵州桥是我国乃至世界桥梁史上的奇迹。
⑤观看赵州桥的视频录像。5出示图片,发现吊桥的特征。
①谁能发现这些桥在形状上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②学生观察回答。
③小结:我们把这一类桥梁称为吊桥。(板书:吊桥)
6.小结:桥的大小、形状千差万别,但只有三种基本的形状:平板桥、拱桥、吊桥。
(二)探究桥的承受力与桥的形状有关
1.学生大胆猜测平板桥、拱桥、吊桥的承受力的大小。
①教师(指着板书)提问:平板桥、拱桥、吊桥,你们认为哪座桥的承受力最大?板书:承受力
②学生猜测。教师追问:你为什么这么想?你的理由是什么? 2.了解桥的基本结构:不管什么桥基本上都是由桥面、桥墩组成。①为了比较出平板桥、拱桥、吊桥承受力的大小,我们首先来建桥梁。(板书:建)
②同学们,我们以前有没有建过桥梁呀?今天,我们就像真正的桥梁工程师那样来建桥梁。工程师要建桥梁,首先必须弄清楚桥梁的基本结构。你认为不管是平板桥、拱桥、吊桥,基本上由哪几部分组成? ③学生看图,同桌互相讨论。
④教师小结:不管是什么桥基本上都是由桥面、桥墩组成。(板书:桥面、桥墩)3.讨论:
①为了实验的公平,我们在建三座桥梁时(对比实验时)哪些条件必须相同? ②实验时还要注意些什么? 4.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5.交流实验方案。
①刚才,我们各组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桥梁建设方案。
②为了保证实验的公平,我们在建三座桥梁时(对比实验时)哪些条件必须相同?学生回答。
③教师追问:桥面怎么相同?(桥面的材料、厚度、宽度、长度等都必须相同)
教师讲述:老师给每组同学们准备了相同的A4纸,一共有4张,为什么要有4张呢?一张做平板桥,上面系有细线的做-----吊桥,剩下的两张一张做拱桥的拱形结构,一张做拱桥的桥面。④桥墩怎么相同?我们是用两个盒子做桥墩的。⑤引导讨论:桥墩的高度、宽度以及桥墩之间的距离都必须相同。(为了便于同学们实验,我们统一规定桥墩之间的距离为10厘米,同学们实验前用尺量一量)
⑥怎样来比较三座桥梁的承受力?学生回答。
⑦这节课老师给每个组的同学准备了30枚一元的硬币,我们往桥梁上放硬币来比较三座桥梁的承受力大小。老师给每组准备了一个小纸杯,把纸杯放在桥梁中间,放硬币时应注意什么?能不能往纸杯里扔硬币?能不能几枚硬币一起放?如果放了6枚,桥梁塌了,桥梁的承受力应该算几枚? 6.学生回答。
7.分组实验,注意分工明确,先预测,再做实验,完成老师发给你的表格,学生分组实验.8.交流汇报实验结果.9.教师小结.三、巩固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同学们,科学技术在建桥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桥塌事件很多,如:重庆虹桥垮塌事故、辽宁盘锦大桥垮塌事故等,但是赵洲桥历经一千四百多年的风雨却不倒,这就说明它的做工精致,分毫不差,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今天,我给大家提供的材料比较少,如果回家后可以用其他的材料,你还能设计出其它承重能力更好的桥吗?
第五篇: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建桥梁》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建桥梁》教学设
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第三课。教材简析: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工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的快节奏,各种桥梁已架设到祖国的大江南北。人们为什么要建造桥梁?不同的桥梁有什么作用?哪一种桥梁最坚固?这些关于桥的问题是学生心中的困惑。本课的设计意图就是通过动手制作和查阅资料,使学生掌握一些浅显的桥梁知识,激发研究桥梁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理念: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望,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探究活动的设置要考虑到两点:一是考虑学生的发展需求,二是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水平。在综合考虑的基础上,提供它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搭建一座桥梁。
2、能够收集有关桥梁的图片和资料。科学知识
1、知道桥梁是由桥面、桥墩等组成的。
2、知道拱形桥、吊桥是承受力大而又结实的桥梁。
3、了解常见的桥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建桥梁的过程,体验造桥的艰辛和快乐。
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桥梁建设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每组两个木盒、两张卡纸、一段棉线、一卷胶带、四根吸管。教师准备相应的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上课开始,老师想请同学们一起来看一则新闻。(播放苏通大桥建设进程的图片新闻)
2、师:这则新闻讲了什么内容呢?(学生回答)
师:现在呢,苏通大桥正在建设过程中,那你们想不想看一看苏通大桥建成以后是什么样子的?
播放“苏通大桥效果图”。
师:看了这幅图片,你的心中有什么感受?
师:苏通大桥是我们江苏省的第六座长江大桥,它非常的雄伟壮观,对吗?那么老师这里还有许多美丽的桥梁图片,你们还想看吗?(想)
师:那请同学们在看的时候,注意一下这些桥梁的形状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可以吗?(播放课件。课件展示的桥梁有:赵州桥、清名桥、美国金门大桥、法国米约大桥、日本明石海峡大桥、无锡蓉湖大桥、江阴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开封黄河大桥、金沙江铁路大桥、钱塘江大桥、浙江慈溪七星桥)
2、师:看了这么多桥梁的图片,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在师生交流中,引导学生明确按形状分可以分为拱桥、吊桥、平板桥。(教师板书:拱桥、吊桥、平板桥)(桥梁的名称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灵活改变)
师:桥梁的形状确实是千姿百态,各不相同。但老师想:既然它们都是桥,肯定有着共同点。你能找出所有桥梁的共同点来吗?(都有桥面和桥墩)
师:是啊!只要有了桥墩和桥面,就可以来建造桥梁了。那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来建造一座桥梁呢?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建一座桥梁(板书课题:建桥梁)
【设计意图】以苏通大桥作为引子,不但能够燃起学生对桥梁的探究兴趣,引入新课,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利用课件所展示的12座桥梁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学生不但能看到世界各地的著名桥梁,更可以从中感受到不同桥梁的特征。
二、设计、建造桥梁。
1、引导学生设计桥梁
师:请大家看一看,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哪些建桥梁的材料?
用图片展示各种材料。(两个木盒、四根吸管、一卷透明胶、一段棉线、两张卡纸)师:如果从老师准备的这些材料中选择一些,你可以建造出怎样的桥梁呢?请大家小组讨论一下,把你们的设计画在草稿纸上。
学生设计桥梁。
2、学生建造桥梁。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建造一座桥梁需要多少时间呢? 引导学生明确时间,规定在10分钟左右。师:在建造桥梁的时候,你觉得还要注意些什么?
师:老师希望大家能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建造出各式各样的桥,待会儿我们要来比一比,哪一组建造的桥梁最好!
各小组派组长领取材料,开始建造桥梁。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会制作简易的科学模型是《课程标准》中关于科学探究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之后,马上引导学生建桥梁。教师只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器材,明确规则要求,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进行设计,充分发挥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三、评价桥梁、探究交流
1、学生建造好桥梁后,教师指导学生互相参观其他组的桥梁。
2、师:大家觉得那一座桥最好呢?为什么? 学生发言,自由回答。
3、引出评价的标准
师:听了同学们的发言,你说你的桥好,他说他的桥好,老师就有一个问题了,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觉得怎样的一座桥才算得上好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出评判的标准有:美观、牢固是否节省材料、建造时间的长短等等。
师:是啊!评比的标准有许多,那么,大家觉得我们应该用哪一个标准进行比较呢?(承重力的大小)
师:为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
4、师:你觉得你们建造的桥梁牢固吗?用怎样的方法才能知道哪一组建造的桥最牢固呢?
师:老师在这里为同学们准备了这样的小铁圈,大家可以用它作为重物,试一试看,你
们组制作的桥梁可以承受几个铁圈的重量。我们要来比一比,看看哪一组制作的桥梁上放的铁圈最多,最牢固!
师:在测试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轻轻的放,放在中间等等)师:怎样就算测出结果了呢?(桥面发生弯曲)
师:为了方便一点,老师给每个小组发一个这样的小纸盒,请大家把这个纸盒放在桥梁中间,把铁圈放在纸盒里,好吗?
5、测试承重力
学生分小组测试桥梁的承重力。
测试好以后请各组学生汇报桥梁的承重力,教师做好记录。
6、师:从刚才的数据看,哪一组制作的桥梁最牢固?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第*组搭建的桥梁,想一想看为什么他们搭建的桥梁会如此牢固? 师:这座桥为什么会这样牢固呢?(引导学生发现比较牢固的桥梁的特点)
师:老师还发现,第*组和第*组所建造的桥梁非常相似,但承重力却相差很大,这又是为什么呢?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发现)
【设计意图】在这个教学环节中,主要是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思考。在学生的争论和个人意见的不断碰撞中,形成最终的实验方案。当实验结果出来以后,学生迫不及待的会进行比较,教师在此刻有效的引导学生开展深入地思考,从而使激发起学生对影响桥梁承重力的因素进行探究的欲望。由评价桥梁的好坏,引出评价好坏的标准,再引导学生用一定的标准进行检测,一节一节,环环相扣,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将学生的思维由无序引向有序,由感性引向理性,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四、拓展延伸。
1、师:请大家思考一下,桥梁的承重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小组讨论一下,把你们的讨论结果填写在白纸上,并贴到黑板上来。
小组讨论,并将讨论结果粘贴到黑板上。
2、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对这些因素进一步进行研究呢?你们还想不想建造一座更牢固、更美丽、更加好的桥梁呢?
师:让我们下一节课继续研究,好吗?
【设计意图】在热闹的活动结束之后,让学生开动脑筋,猜测一下影响桥梁承重力的因素有哪些。让学生从动手过渡到动脑,并且引导学生对桥梁产生进一步的关注,启发学生不
断对桥梁进行研究。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课堂里,要从课堂走向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