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写出景物的特征作文教案
写出景物的特征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并掌握景物描写的要领;
2、学会运用学过的知识写景抒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第二课时写作)教学过程:
一、导入:
自然景物一旦被技术高明的画师摹入画面,被独具慧眼的摄影师摄入镜头,就形成了“框中之景”,“框”断了其他多余的东西,景物更鲜明夺目了。写景的文章也不能贪多求全,“石有三面,佳处不过一峰;路看两蹊,幽处不逾一树”,写景就要对准景物最能激发人们美感的“一峰”“一树”,用形象生动的文字加以描绘。中国古代文人似乎有天生感受自然之美的素质,“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他们对自然景物的审美意识生机勃勃,每一片景色在他们眼里都是一幅潜在的画,所以他们笔下的写景文章才会出现“诗中有画”的诗意画境。
二.教学过程:
什么是写出景物的特征?
景物特征是某处景物在形态、布局、格调、氛围等方面区别于它处景物的独特之年,写出景物 的特征,就是将景物写得栩栩如生,如见如闻,情寓其里,意蕴其中。
为什么要写出景物的特征?
写出了景物特征,才能写出景物的独特个性,表现出其独特的风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反之,则会给人印象模糊,甚至给人虚假的感觉。
怎么样才能写出景物的特征?
1.细致入微的观察是写出景物特征的前提。
2.情景交融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形象地说明了情与景的关系。选景有作者的主观情感。
应注意哪些问题
1.为写景而写景,缺乏明确的目的性;
2.对景物的特征抓得不准确;
3.局部描写不错,但不能写出景物的意境,整体感不强。
训练题目:
生活中的美常常表现在那灵动的一瞬间,一个表情,一个举动,一个小小的生活场景,甚至一声鸣,一片云彩,都具有动人心魄、令人回味的美。
要求:请以《春天的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有景物描写,800字以上。
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亲近自然、感受生活、表达情感。
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的几种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掌握描写景物的几种方法。【教学难点】 如何做到融情于景。
【教前说课】
本单元写作教学应分做两部分:一是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掌握描写景物的几种方法。二是会景物描写中突出自己的感情,做到融情于景。
所谓景物描写也叫环境描写,其中包括自然景物描写、社会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本课我们重点学习有关自然景物描写的一些方法。自然景物描写一般是指描写日月星辰、草木山川、时令变化等。绘景,必须抓住景物特征。景物特征就是某处景物的形态、布局、格调、氛围等区别于其他景物的地方。时间、地点、景物的不同,也赋予景物各自的特征。要写好景物的特征,就要考虑时间的特点、地点的特点,时代的特点。不仅如此,还要融入自己的感情。好的景物描写应做到栩栩如声,如见如闻,情寓其里,意蕴其中。本课就应以此为中心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朱自清的江南之春,梁衡的的金色之夏,老舍的济南冬天,郦道元的三峡四季,都写得脍炙人口,美不胜收。那旖旎的春光,成熟的田野,多姿的冬景,奇异的山水,如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呈现在大家面前,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人们对大自然的无限眷恋和热爱。
春和景明,百花吐艳;夏山如碧,莲叶满湖;秋风送爽,金桂飘香;冬雪漫天,素裹银妆,你能不停下匆匆的脚步,静心观赏?自然是画,自然是文学,自然是哲理。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用赏美之心,感知风景的多姿;用爱美之心,领略风景的魅力;用审美之心,探究风景的神韵,创作了一篇篇流芳千古的写景佳作。探寻这一篇篇写景佳作成功的秘诀,我们不难发现,要写好一篇写景的文章,关键在于善于观形察色,悟情品理。写作方法
1、描写景物要抓住特点,景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景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形状、颜色、质地以及音响、气味等方面。
2、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1]观察和描写景物,要注意选择好观察点,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
观察景物的方法大致有四种 :
a、定点观景。观察点固定,观察的景物固定。
b、动点定景。从不同的位置和角度观察某一种景物,正如苏轼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c、移步换景.指随着立足点的移动,观察的对象或同一对象的角度也不断变化,这是游记散文常见的写法。
描绘景物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常见的顺序有:
a、空间顺序、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等。
b、时间顺序 如写《日出》,可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写。
c、逻辑顺序(先整体后局部)
[2]观察和描写景物要多方面去发现和感知景物的特点。
我们习惯用视觉去感受描摹景物,其结果往往犹如一幅寂静的,并无多少生机的平面画作,如果我们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去描摹景物,那我们的文章就会生动得多。著名作家余光中说过:“我们期待的散文,应该有声、有色、有味、有光。”
朱自清在《春》一文中,先写了红、粉、白各色花之后,用嗅觉写“花里带着甜味儿”,“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接着还用听觉写“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多富有诗意的春意啊!活生生的“满园春色关不住”!
[3]观察和描写景物,要特别注意把握不同时间和地点的景物特点。
季节不同,景物就会有不同的特点,季节相同的不同地域,景物的特点也大有差别,只要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
宋代诗人杨万里就有这样的体会,他写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秋天呢,荷叶纵然还在,绝不会是“无穷碧”了。
[4]描写景物要观察细致,还要用词准确,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要写好景物,仅仅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还不够,发现了景物的特点并不等于能把这些景物的特点描绘出来,因此,我们在注意观察,培养自己的观察力的同时,还应注意通过阅读,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丰富自己的词汇。要注意炼字炼句,学会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如,朱自清在《春》中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的比喻写出了春雨的细密、闪亮、绵长的特点。老舍在《济南的冬天》这样来描绘雪后美景:“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贴切的比喻,准确的动词,生动地绘出了景物的特征。
[5]融情于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不仅是作者对自然界景物的肉眼所见,更主要的是作者的心灵的感受。朱自清在《春》中抒发了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三峡》表现了郦道元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流动着情感的文章才富有感染力。
1月亮快要出来了。月亮还远着呢,可是在地平线后边,人们觉得它从黑暗的深渊上升。一道微弱的光,给围绕在高坡上的树顶镶了一条花边,好像高脚杯的边缘,这些反映在微光中的树峰的侧影,一分钟比一分钟显得更为深黑。法 罗曼•罗兰:《母与子》
2、雾霭消散了,银色的月光好像一身自得耀眼的寡妇的丧服,覆盖着广阔的沙滩。河面没有一条船只,甚至看不见一丝微波,河心河岸,到处是一片宁静,这宁静有如死亡带给受尽苦难的病患者的一种无休止的安宁。(印度 泰戈尔:《沉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景物描写中突出自己的感情,做到融情于景。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掌握描写景物的几种方法。【教学难点】 如何做到融情于景。写作技巧
1、写景锦囊一:给你一双慧眼
⑴你为什么会选择这些景物?
明确:最有典型性,最能代表学校的特色
⑵你为什么用这样的词语来形容?
明确:这是景物的特点
⑶什么是景物的特点?
明确:即这个景物区别于其它景物的标志。
⑷景物的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我们怎样才能写出景物的特点?
方法
一、多方面去发现和感知景物的特点
如何多方面感知?你能以我们已学过的课文《春》为例吗?
明确:例:“春花图”
视觉——“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嗅觉——“花里带着甜味儿”
听觉——“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方法
二、注意把握不同时间和地点景物的特点
举例:荷: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尤有傲霜枝。(苏轼)
2、写景锦囊二:送你一枝神笔
过渡语:正如同学们所分析的那样,这几位同学的语句之所以得到推荐,就是因为他们在描写景物的特点是注意了用准确的词语、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这样,语言就会变得美起来。方法
一、恰当使用一些修辞手法
那么,有没有其它方法也可以达到美的效果呢?
举例:《春》 衬托——《春》以蜜蜂和蝴蝶来衬托花的甜香
联想——《春》由眼前的春花联想到果实
4、写景锦囊三:抒我一片真情
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
——朱自清《绿》
二、指点迷津
1、仔细观察周围的景物,写一篇景物观察笔记。要抓住景物特点,作具体描绘。
参考题: 1.花圃 2.月夜 3.雨中 4.秋晨(也可以根据所观察的其他景物自拟题目)
题解: 景物描写包括自然景象、植物动物、古迹胜景、城乡风光、天象气象、时序时节等的描写。描写景物,无论是人文景观,还是自然景观,要写出特色,就要注意观察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时令特色,包括春夏秋冬、晨昏昼夜不同的景色,传统节日不同的景观;二是地域特征,南北东西、山川湖海、城镇乡村、风景名胜,都有其各自的风光特色。
写出景物特色的诀窍为十个字:细节、形象、特色、感受、体验。
细节:“描写风景的时候,应该抓住琐碎的细节,把它们组织起来,让人看完以后,一闭上眼睛,就可以看见那个画面。”(屠格涅夫)
形象:“作者对山川景物的种种感受,由此得到的种种启迪、联想、思想感情上的升华,都需要凝聚在足以吸引人、打动人的艺术形象。”(袁鹰)
特色:“一个风景有一个特别的美,永远独立。假若在作品中随便地写些风景,即使写得很美,也不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老舍)
感受:“作者写景是为了抒情。景是自然界的存在;写景,是通过作家的感受再现于作品的。它除了自然的美外,同时包含着作家抒发感情的美。”(碧野)
2、开展一次“用我的眼睛看校园”的观察活动。三五人自由成组,集体观察校园里的景物。可以观察校园全景,观察有特色或你感兴趣的局部。观察结束后,每人写一篇观察笔记。
题解: 景物描写要取得动人的艺术效果,就要注意写景的层次和角度。写景的层次,就空间而言,有远近、高低、里外、上下等层次的差别;就时间而言,古今有别,四时不同,朝暮有异。一段写景文字,应该写出处于不同空间和时间层次里景物各自的特点。写景的角度,主要有如下要求:调动多种感官去体味,让景物呈现出丰富瑰丽的声、色、味、态;注意动态、静态的调和,实景(眼前之景)、虚景(联想想象之景)的互补;善于炼字、运用修辞,用具体可感的景物来描绘抽象的事物;注意手法多样,兼顾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对比与烘托等。
此外,写景离不开深刻的意趣,见景又见情,景物描写才动人。写作练习
1、以“秋色”为描写对象,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参考题目:《却道天凉好个秋》、《萧瑟秋风今又是》、《秋日胜春朝》
2、下列题目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听雨》、《遥望星空》、《面朝大海》、课后作业
收集写景的名言警句
第二篇:《写出景物好色彩》 语文教案
【教师简介】
张立,女,1980年3月出生,贵州省遵义航天小学语文一级教师、校长助理,贵州省小语学会理事,贵州省小语学会骨干教师研修团队第一批骨干教师。遵义市骨干教师,曾被评为遵义市汇川区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学校优秀党员。
从教13年以来,所执教的课例多次在省、市、区里获奖;其中2011年10月获贵州省第四届中小学优质课评选活动语文学科小学组一等奖;2012年3月代表贵州省参加全国第四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获一等奖。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基本情况
第三单元的内容紧扣秋天,展示人们对秋天的观察及情感,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秋天的美好。本次习作内容是根据秋天的图画练习写文,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在观察中积累对秋天美景的感受,学习运用已积累的词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
2.目标设定
本课设定了“学习构段,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核心目标。三年级学生正式进入写段、篇的训练,如果不打好基础,习作就会成为学生的“老大难”。目前,很多同学对习作有“老虎吃天,无处下嘴”的感觉,时时面对无米之炊的尴尬,无处下手的困境,因此如何做到言之有物在我们的习作指导中显得尤为重要。当面对习作起步阶段的学生条理不清的作文现象,如何做到言之有序成为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段在三年级学生的习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前连词句后举篇章。写段是低年级学生说话、写话的继续,是高年级成篇作文的铺垫。因此,2011年版课标中更明确地提出了中年级习作教学的重点是要求学生能够把一段话表达清楚,描写具体。由此可见,段的教学举足轻重,因而,中年级应注重并坚持进行各种结构段的训练。与此同时也要重视习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结合综上所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围绕一个意思来构段”,为他们的写段训练奠定基础。同时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3.教学理念
力求在习作课上既重表达又重积累;既重主体又重指导;既重目标的达成又重动机的激发;既重个体的思考又重合作的创新。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与联系生活,在自主学习活动中确定习作内容,做到言之有物;
2.通过对单元教材的感知,在交流与合作中学习围绕一个意思构段,做到言之有序;
3.在欣赏同学习作的过程中,进行探究式学习,尝试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词句进行表达;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单元教材的感知,在交流与合作中学习围绕一个意思构段,做到言之有序。
四、教学准备
1.学生初步预习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及语文园地三的内容,积累表示色彩的词语;
2.学生课前准备好自己画的一幅秋天的图画(纸张:A4纸大小)
3.教师制作好教学所用的PPT;
4.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开展四人小组或六人小组交流。
五、教学过程
(一)言之有趣:揭示习作任务
1.习作起步,结合学生生活体验聊天激趣,相机渗透景物描写
2.紧扣教材,出示习作任务
(二)言之有物:激发习作欲望,尝试运用积累
1.展示自己课前画的秋天图,激发交流欲望
2.游戏:围绕主要意思想开来
出示关键词——秋天
3.尝试运用积累
(1)出示课文《秋天的雨》片段,自读感悟,交流发现:初步体会文章抓住“色彩”这一特点进行表达的写法
(2)提取积累过的有关色彩的词句
4.说说,写写,发挥想象,尝试运用“写出秋天好色彩”的写法使句子更生动
(三)言之有序:合作学习,交流感悟,学习构段
1.结合板书,梳理写法,合作完成写一段关于秋天景色的话
2.小组展示:交流感悟构段方法:围绕主要意思排好序
(四)展示、评价:学人之长汲取鼓励
(五)归纳写法,拓展延伸,激发思考。
六、板书设计
写出景物好色彩(声音、气味、形状)
秋风秋叶抓特点
秋天有顺序围绕一个意思
秋雨秋收善想象
课前谈话:
同学们好!看来你们对我还不够熟悉。那我就自我介绍。(出示ppt,自我介绍)老师到过桂林,陆陆续续已经有五次了,想不想知道我对桂林的印象是什么?我最喜欢桂林的话,等会儿请大家用桂林话来跟我打招呼,介绍介绍自己好不好?(生自我介绍)这是我的家乡话。谁再来啊?多有趣啊!来而不往非礼也,老师也说几句家乡话,我还要用我的家乡说说几个词,看你们能不能辨别出我说的是什么?刚才的这三个词可是当地的小朋友最喜欢玩的游戏。
做花园、果园、菜园游戏(说游戏规则)。那么多孩子发言,一下就激发了你们的想象。
猜谜语。(香蕉)他一下抓住了香蕉的颜色。葡萄。你是怎么知道的?她能抓住这个水果的形态。石榴。你又是怎么知道的?他刚才猜的时候又抓住了石榴的形态。
教学过程:
一、导入直接揭示课题
刚才我们玩了游戏,猜了谜语,不由让我们想到了一个花果飘香的——秋天。今天就让我们走就这秋天的画。
板书:秋天的画
二、围绕秋天展开联系,练习写秋天一处景物。
1.展开联想话秋天。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衣服秋天的画,从这幅画上你看出了什么?(出示秋景图)
你好棒!她抓住了颜色,还抓住了颜色铺在那个地方的样子,这就是秋天的特点。
形容的真没,不仅有形状这个特点,还想象成珍珠,你为什么比作珍珠?多会联想啊!
为什么是洗过的蓝呢?所以就想洗过一样,非常的汉语想象。继续。
你看到了土豆的颜色,这是它的特点。你觉得用什么量词更好?还有谁来说?
你们都很会说,也很会比喻?你为什么会把茄子比作月亮?
孩子们,在我们的交流中,有的同学抓住他们的形状、颜色来抓住特点,向我们刚刚猜谜语一样,这就叫做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板书:抓特点)
刚刚有同学把稻田比作地毯,有些同学把茄子比作月亮,这叫善于想象。(板书:善想象)
2.写秋景。刚才同学们说得很棒,写得肯定也很棒。现在请同学们也选择一样景色,像刚才一样抓住它的特点,还要善于想象,开始写吧!
3.展示。刚才老师在你们写的时候走了一圈,发现了咱们班的同学字写得很工作,在句子里面也写得很生动、具体。老师还请了纪几位同学上台来跟我们分享他写的句子。(六位同学)
在分享之前,老师请你们先自己读读句子,看看有没有抓住景物的特点,有没有展开联想,如果没有马上改过来。
觉得自己做到句子通顺的请举手?
我们一起来分享台上同学些的句子/
生1:描写石榴。
生2:描写红苹果。
生3:描写稻谷。
生4:水灵灵的葡萄。
生5:金灿灿的稻子
师:你们有什么想法和建议,可以跟他们提提?
4.分享汇报。刚才大家分享了他们的句子。现在张老师有一个新的想法,把他们的句子串起来组成一段话,你们觉得有问题吗?
生串起来读。
好啦,各位小听众,我把它们串起来,你觉得怎么样呢?
生:把“我看见”去掉。
师:我们来试试看。看还有什么问题没有。
生读。
还能发现什么问题?
生2:可以把地点加上。
加上这些就会怎么样呢?通顺具体。
生3:把秋天放前面。
我听出来了,你是说把时间放在前面,就更通顺了。
生4:多加比喻句、拟人句等,这样会更具体生动一些。
生5:加成语
生6:把秋天比作漫画书,是五谷丰登的季节。
这句话可不可以加进去呢?同学们听听这话加在哪里最合适?
为什么呢?五谷丰登是什么意思?后面同学们写的花果都是?
这里面的同学有的写的是水果,有的写庄稼,你们看一篇丰收的季节就叫做——五谷丰登。
三、合作学习,交流感悟,学习构段。
1.在我们学习的第一单元有一段话描写秋天(出示《秋天的雨》片段)。师生共读。
第一句写秋天的雨是颜料,后面都是写秋天的色彩,他们是什么关系?
也就是说后面的句子都是——围绕第一句来写的。
就像刚才我们这位同学说的一样,要把围绕一个意思写的放在第一句。我们现在把这位同学的第一句话放前面再读。
生串起来读。
是不是围绕第一句话来写的?这就叫做围绕一句话来写?(板书:围绕一个意思)
还有什么发现吗?比如说我们可以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想这样就叫做——有顺序。
现在写水果的同学站左边,写庄稼的站右边,我们再来读一读,看看是怎么样?
这样的秋天怎么样?美不美?我们还可以再后面加一句——我们的秋天真美!你们看,这就成了一段话。
2.现在四人小组像刚才我们展示的那样你们也把你们写的句子串起来,自己修改修改。如果你们写的景物少了,还可以加进去。
小组讨论。
小组分享。
四、小结,布置作业。
孩子们,你们发现了吗?通过学习,我们发现写景物时要抓特点,善想象,还要有顺序,围绕一个中心写。这样你们的文章才会很美。同学们可以打开课文的习作要求,可以写一写,也可以画一幅画,配上一段动人的文字。不要忘了给文字加上题目。下课!
五、板书
抓特点
秋天的画按顺序
善联想
围绕一个意思
第三篇:初中语文作文教案:描写景物抓特征写作训练
摹形绘象蕴真情 ——描写景物抓特征写作训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景物具有哪些方面的特征
2、指导学生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在突出景物自然特性的同时,融入主观感受。
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确景物具有哪些方面的特征,写景如何抓住特征。教学难点:理解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的关系,做到情景交融。
一、导入新课:
1、感知有特征的景物
造物的神奇在于孕育万物却各不相同:同样是山,泰山雄,华山险,黄山奇,峨眉秀;同样是花,牡丹雍容,菊花傲骨,莲花冰清,兰花素雅(投影以上图片,让学生感性认识不同景物具有不同特征)
2、归纳景物特征
特征就是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相区别的地方。那么同学们得出景物的特征:景物的地域、时令特征,加上物种的差别,这三者共同构成了景物本身的特征,另外,景物还具有感情特征。这是因为景物因人的主观感情色彩而异。同样的景物,在不同人眼里,会有不同的反映。即使在同一个人眼里,心情不同,反映也截然不同。
二、写法指导
过渡语:如何才能在写景时抓住景物的上述特征呢?如何才能让
你笔下的景物栩栩如生,让人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呢?老师将景物描写分为两重境界,现在就让我们我们通过学习,逐步登上这两重境界。
1、第一重境界: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解说:这第一重境界就是要将客观景物真实地再现出来。如果做到这一点,景物本身的特征就自然显现。
(1)归纳方法
那么,怎样做才能达到“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的境界呢?
出示课件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文中所写的景物,作者分别通过何种感官感知?
由此可见,如果能调动自己的所有感官,眼、耳、口、鼻、舌、身去用心观察,然后将观察所得如实地描绘出来,客观景物的特征就能真实再现。这就达到了景物描写的第一重境界——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所以,我们可以将景物描写的第一重境界的实施办法归纳为:添加修饰,描摹特征。(2)学生小练
请同学们以“文明湖春色”为题,要求用到刚才总结的“添加修饰,描摹特征”来描绘,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写出
你对文明湖独特风景的介绍。
文明湖春色
穿过一条幽僻的林间小路,我的眼前顿时豁然开朗,一片明净的湖静静地卧在那里。暖暖的太阳映照在湖面上,那闪闪的绿色直逼你的眼。两岸的绿柳和湖底的水草所散发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耳畔传来几声鸟啼,啼声清脆婉转,是黄莺儿吗?抬眼望去,只见三两只不知名的小鸟飞快地掠过水面,湮没在湖对岸那一片迷蒙的翠色中了。、第二重境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1)明确含义,归纳写法
第二重境界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为:不再满足于对客观景物的真实再现,而致力于对其进行传神地描绘。
出示课件: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市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
气!——老舍《济南的冬天》
引导学生分析
明确:相比前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那段较为平实的景物描写而言,老舍先生的描写简直将景物写活了。在先生笔下,树尖上顶着白雪的“矮松”成了“日本看护妇”,山坡上雪色和草色相间的景象被描绘成“一件带水纹的花衣”;山有肌肤,而落日映照下的“薄雪也会害羞”,这可不是典型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吗”?
那么,老舍先生是如何达到这种境界的呢?
很显然,先生巧妙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出了景物的神韵。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朱自清《春》
同学们,我们再来看看朱自清先生对“春风图”的描写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呢?
作者调动自己的多种感官,多种修辞手法,从三个角度描写春风:一凭触角写春风拂面,二从嗅觉写风送清香,三以听觉写风传乐声。大自然的风本是无形、无色、无味的,但作者通过自己的感知,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把它写得形神兼备,特征鲜明。
所以,我们想要将景物的特点写得形象而生动,就必须“妙用修辞,传神绘形”。
(2)学生小练:请同学们以“文明湖春色”为题,在第一次小练的基础上运用刚才总结的“妙用修辞,传神绘形”方法,写出三到五处景物。
文明湖春色
穿过一条幽僻的林间小路,我的眼前顿时豁然开朗,一片明净的湖静静地卧在那里。仿佛一位性情娴静的少女。暖暖的太阳映照在湖面上,那闪闪的绿色直逼你的眼。湖水平滑似一幅绿绸。湖边的垂柳大约是想抚平这一池春水吧,纷纷抢着将纤细柔软的枝条伸向水中。两岸的绿柳和湖底的水草所散发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耳畔传来几声鸟啼,啼声清脆婉转,是黄莺儿吗?抬眼望去,只见三两只不知名的小鸟飞快地掠过水面,湮没在湖对岸那一片迷蒙的翠色中了。
(3)那么,“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第二层含义又是什么呢?我们来看两段写景文字。出示课件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
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朱自清《荷塘月色》
“那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的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孙犁《白洋淀》
问:两段文字同是写荷塘,却各有不同,文段一中婀娜多姿,文段二中刚强坚挺,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
明确:两位作者的心境不同。朱自清写作《荷塘月色》时是在一个月夜来到清华园的荷塘平复颇不宁静心绪的体现;孙犁写文段二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所以,在他的笔下,荷叶荷花也融入了作者保卫国土的情感。
小结: 由此可见,以不同的心情面对自然山水时会有截然不同的反映,我们在描写景物时决不能只是单纯地描形摹态,而应该在其中渗透自己的情感。只有注入了“情的活水”,我们笔下的山水才会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归纳方法为“融情入景,提升境界”。
(4)学生小练
请同学们以“文明湖春色”为题,在第二次小练的基础上运用刚才总结的“融情入景,提升境界”方法,描写出轻松快乐的心情,写出三到五处景物。
文明湖春色
穿过一条幽僻的林间小路,我的眼前顿时豁然开朗,一
片明净的湖静静地卧在那里。仿佛一位性情娴静的少女。我轻轻地走近,生怕惊扰了她。暖暖的太阳映照在湖面上,那闪闪的绿色直逼你的眼。湖水平滑似一幅绿绸。湖边的垂柳大约是想抚平这一池春水吧,纷纷抢着将纤细柔软的枝条伸向水中。每一片嫩叶都调皮地向上翘起,又像是一只只飞累了的绿色蜻蜓。一阵清风掠过,这绿绸现出层层褶皱,连映在上面的蓝天白云也随之摇曳起来。两岸的绿柳和湖底的水草所散发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耳畔传来几声鸟啼,啼声清脆婉转,是黄莺儿吗?抬眼望去,只见三两只不知名的小鸟飞快地掠过水面,湮没在湖对岸那一片迷蒙的翠色中了。我的心仿佛被带到很远很远,静极了,柔软极了,好像谁用了一双温柔的小手,将我心中的角角落落全都抚得平平整整。
三、写法总结
出示投影:
添加修饰,描摹特征——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妙用修辞,传神绘形
融情入景,提升境界——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景物描写在我们的作文中是不可缺少的,恰当的景物描写往往能为文章增色不少,今天我们从三个方面学习了景物描写技巧,课后,请大家继续以“校园秋色”为题写篇不少于400字的片段,要注意渗透主观感情。
第四篇:如何写出特色教案
如何撰写一份出色的教案
教案是备课内容简要而有序的记录,是支持教师上课的范本,简单说,教案是教师备课的备忘录。新的课程改革环境中,如何撰写教案,才能带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教案在常规教学中的应有的作用
首先,要打破传统教案的固定、僵化模式,允许教案因人、因课程、因教学内容而异,倡导书写个性化、创新性教案。同时要改变教案检查的传统理念和标准,重新界定教案的功能和地位。书写教案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迎合检查而是为了促进教师实现个性化的教学;不是苛求环节的完备与否而是充分张扬教师的个性;不是约束教学活动的范式而是促进教学生成的载体。唯其如此,才能调动教师写教案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其次,倡导教案“留白”。所谓的教案“留白”,就是指教案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具体来说就是教案的书写在内容上不要过于详尽,形式上不要过于琐碎,结构上不要过于封闭和程式化,而是要体现出内容上的概要性、形式上的模糊性和结构上的不确定性,以便能够适应新情境、容纳新内容、确立新策略,为教学中师生间的互动共振、互生新知、互建新情留有余地。这样的教案能够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之间形成一种特殊的“张力”,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保持一种宽阔的思路和开放的观念,更容易纳入新的内容,适应新的情境,随时改变原有的设计,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态化。
教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有四点:
一是每次教学的基本计划,明确本次教学的目标及教育资源的使用计
划;
二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教学活动必须按教学准备有序有效实施;
三是教学研究的成果,教案是对教材、学生、教学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成果;
四是教学实施的工具,教学过程中教案是参照系,可以提示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标、思路,帮助教师有效完成每一次教学。
第五篇:如何写出一份优秀教案
如何写出一份优秀教案
写教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
所谓符合科学性,就是教师要认真贯彻课标精神,按教材内在规律,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设计教学过程,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那种远离课标,脱离教材完整性、系统性,随心所欲另搞一套的写教案的做法是绝对不允许的。
2、创新性。
教材是死的,不能随意更改。但教法是活的,课怎么上全凭教师的智慧和才干。
尽管备课时要去学习大量的参考材料,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听取名家的指点,吸取同行经验,但课总还要自己亲自去上,这就决定了教案要自己来写。
教师备课也应该经历一个相似的过程。
从课本内容变成胸中有案,再落到纸上,形成书面教案,继而到课堂实际讲授,关键在于教师要能 “学百家,树一宗”。
在自己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广泛地涉猎多种教学参考资料,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而不要照搬照抄。
要汲取精华,取去糟粕,对别人的经验要经过一番思考——消化,吸收,独立思考,然后结合个人教学体会,巧妙构思,精心安排,从而写出自己的教案。
3、差异性。
由于每位教师的知识,经验,特长,个性是千差万别的。而教学工作又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
因此写教案也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因材施教。
4、艺术性。
所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
教案要成为一篇独具特色“课堂教学散文”或者是课本剧。所以,开头,经过,结尾,要层层递进,扣人心弦,达到立体教学效果。教师的说,谈,问,讲等课堂语言要字斟句酌,该说的一个字不少说,不该说的一个字也不能说,要做到恰当的安排。
5、可作性。
教师在写教案时,一定从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从实际需要出发,要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可作性。该简就简,该繁就繁,要简繁得当。
6、考虑变化性。
由于我们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维能力的学生,又由于每个人的思维能力不同,对问题的理解程度不同,常常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和看法,教师又不可能事先都估计到。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进程常常有可能离开教案所预想的情况,因此教师不能扣教案,把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压下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改变原先的教学计划和方法,满腔热忱地启发学生的思维,针对疑点积极引导。
为达到此目的,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估计学生在学习时可能提出的问题,确定好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
学生能在什么地方出现问题,大都会出现什么问题,怎样引导,要考虑几种教学方案。出现打乱教案现象,也不要紧张。
要因势利导,耐心细致地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因为事实上,一个单元或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在教学的一定过程中逐步完成的,一旦出现偏离教学目标或教学计划的现象也不要紧张,这可以在整个教学进度中去调整。
写教案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十项: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
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七、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
八、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
九、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十、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在教案书写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关键,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2.怎样进行,复习那些内容? 3.提问那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
(二)讲授新课
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2.怎样提出问题,如何逐步启发、诱导?
3.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详细步骤安排,需用时间。
(三)巩固练习1.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2.怎样进行,谁上黑板扮演? 3.需要多少时间?
(四)归纳小结
1.怎样进行,是教师还是学生归纳? 2.需用多少时间?
(五)作业安排
1.布置那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2.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