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特征

时间:2019-05-11 20:50: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案特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案特征》。

第一篇:教案特征

优秀教案的特征

内容提要:教案是教学实践活动的蓝图,它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优劣。本研究通过对优秀教案的分析,发现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优秀教案的结构特征主要有:比较全面的教学目的分析;简要的重点、难点分析;具体的教学准备;明确的阶段程序;合理的板书设计。美中不足的是:对学生情况分析不够;忽视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法单一。

关键词:优秀教案; 结构特征;内容分析

一、研究目的

教案,是教师为有效进行教学活动而事先设计的工作蓝图。具体说来,教案是指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经验、教学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的实施方案。教案是教师备课形成的成果。科学、合理的教案设计是有序、高效的教学实践活动的基础,亦即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具体说来,教案在教学实践中具有如下五方面的作用:

11、指导性。教案是教师为组织和指导教学活动而精心设计的施教蓝图,教师有关下一步教学活动的一切设想,如将要达到的目标,所要完成的任务,采取的各种教学措施等均已反映在教案中。因此,教案就成为指导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学活动的每个步骤,每个环节,都将受到教学方案的约束和控制。

2、统整性。教学是由多种教学要素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教案就是对这诸要素的系统安排与组合。

3、操作性。良好的教案设计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时间的分配等都作出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和安排。这一系列的安排都带有极强的可操作性,成为教师组织教学的可行依据。

4、预演性。教师备课、写教案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实际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每个步骤在教师头脑中的预演过程。它能使教师如临真实教学情境,对教学活动的每一细节周密考虑,仔细策划,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可靠保证。

5、突显性。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可以有目的、有重点地突出一种或几种教学要素,以达到特定的教学目的。

教案是教师施教的蓝图。教案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的影响是直接的、甚或是决定性的。只有设计出科学、合理的优秀教案,才能不断改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本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对我国中小学教师中的优秀教案进行内容分 析,以揭示优秀教案的结构特征,总结设计优秀教案的经验,以供广大中小学教师相互学习,为年青教师备课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设计

本文中的“优秀教案”是指在教育期刊中公开发表的教案。本研究运用内容分析方法,以“教案”为关键词,在《中国学术期刊网(WWW.Cnki.net)》中检索出相关文献730余篇,按时间由近及远的顺序,选取30份教案(不含有关教案及教学设计的理论文献和非中小学教学的教案),作为相研究阅读分析的样本。

本研究根据有关教学设计理论及对样本文献的阅读,将教案内容分为两大类进行编码设计。一类是教案的结构要素;另一类是教案中所反映出的教学方法特征或教学模式特征。

关于教案的结构要素,我们将其分为教学目的或目标、学生情况分析、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条件准备、教学过程或程序、教学时间设计、教学方法选择和教学板书设计。

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因此,确定教学目标,是教案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是教师全面分析和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准备、能力水平、身心成熟程度和学习动力状态。分析学生情况目的在于准确把握教学起点,恰当组织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

3、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难点分析就是要突显一些重要因素、攻克特定难关,以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

4、教学条件准备。教学条件准备,就是要根据特定的教学目的及所选定的教学方法,做好所需的仪器、挂图、教具等物质条件准备。

5、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是教案的主体部分。它是对教学活动的进程作出阶段性划分及教学行为作出操作性规定。它是实际教学活动展开的直接依据。

6、教学时间设计。教学时间设计是指对单位教学时间依据教学的程序阶段作出合理的时间划分,从时间维度控制教学活动的进程,以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7、教学方法选择。各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都有其独特的功能。教学方法或模式选择,就是要根据特定的条件、特定的教学任务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或方法组合。

8、教学板书设计。教学板书是指教师为辅助课堂口语的表达,而写在黑板上的文字或其它符号。良好的板书设计有助于使教学内容概括、系统、有层次,有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关于教案中反应的教学方法特征和教学模式特征,由于每种教学方法的运用都要结合运用讲授法,故讲授法不再单独编码。该向度的编码分类主要有:问答法(或谈话法)、情境问题法、讨论法、学生操作、演示法、实验法、发现法、启导自学法。一份教案中有多种方法者,则分别进行登记。

三、文献统计与分析

(一)教案结构要素的统计与分析

我们对进入样本的30份教案中,出现各要素的频次进行登记,并以样本容量30为基数计算出各要素出现的百分比,统计结果如表1。

表1 优秀教案结构要素频次统计表 教学目标 频次 %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中小学教师中的优秀教案在结构要 学生分析 0

教学准备 18

重点难点 21

教学程序 29

时间设计 3

方法选择 6

板书设计 17

文献量 30 90 0 60 70 97 10 20 57 100 素方面表现出如下特征:

1、比较明确的教学目的。90%的优秀教案都有比较明确的教学目的,而且教学目的也比较全面,不但有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形成技能的目的,还有品德、情意方面的目的。明确的教学目的为教学活动指明的方向,减少了教学活动的盲目性、随意性,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完成。但从文献阅读中我们也感到一丝遗憾,绝大多数教案中都使用了“教学目的”,而鲜见把教学目的转化为操作性的具体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理论在优秀教案中没有得以体现。

2、多数教案有教学条件的准备。60%的优秀教案明确标示了教学条件准备。如果教学手段只涉及粉笔+黑板,那是不需要提示教学准备的。多数案例列出了教学的条件准备,说明了我国中小学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及多媒体开始运用于教学中,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3、有重点难点分析。70%的优秀教案有重点难点分析。重点难点分析是我国中小学教案设计的一个传统。明确重点难点,有利于实际教学中中心突出,层次分明,采取合适策略解决关键问题,以确保教学质量。

4、明确的教学程序设计。在97%的优秀教案中,有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设计,教案中都会列出“教学过程”的小标题。教学过程设计明显表现出程序性、阶段性、操作性的特点,即规划出了非常详细的教学步骤和教学行为,这可保证 教学实践有序而扎实地进行。

5、半数以上优秀教案有专门的板书设计。从优秀教案的板书设计中可以看出,教案中板书设计表达有两种方式:一是在教案中留出专门地方列示板书设计;二是在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显示中以加注方式表明板书。

运用有关教学设计理论观照优秀教案,我们发现优秀教案在结构要素方面美中不足的是:

(1)缺乏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在30份优秀教案中,没有1份教案有关于学生情况的分析。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是“因材施教”只有全面深入地分析学生的知识准备、能力水平、学习兴趣等,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准确把握教学起点。缺乏对学生情况分析,原因可能有二:一是教师自以为对学生是了解的;二是分析学生情况需做大量观察、测试工作,而没时间去做。无论何种原因,都值得我们去反思。

(2)忽视教学时间设计。绝大多数优秀教案都有明确的教学步骤和程序的设计,但只有10%的教案有明确的时间分配。时间分配是从时间维度控制教学进程的一种有效方式,它使教师明确在一定的时间内去做合适的事,以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3)对教学方法的选择重视不够。从表1中可以看出,仅有20%样本教案对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做了专门选择。每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的组合,都有其独特的 功能,我们应根据变化了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合适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方法组合。

(二)优秀教案中教学方法特征的统计与分析 对优秀教案中反映的教学方法特征统计结果如表2。

表2 教学方法特征统计表

问答法 情境问题

频次 %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中小学教学方法(优秀教案中的)以问答方法为主要方法。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师生间的互动,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即主要是老师提问,学生作答,学生的主体性并不能充分发挥。问题情境法、讨论法,学生操作法,演示法、实验法也都是比较常用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但美中不足的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自学能

讨论法

学生操作

演示法

实验法

发现法

启发自学

文献量 9 10 9 15 7 0 2 30 67 30 33 30 50 23 0 7 100 力的发现法和启导自学法在文献中却反映极少或者无。这与中央提倡民族创新和我国倡导的教育创新是极不相称的,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惊觉。

四、几点建议

综上分析,为了提高教案质量,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案,进而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认为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学习和保持优秀教案的优点,在教案设计中继续加强对教学目标的确定、对教学条件准备的明确,对重点难点的分析、对教学过程的规划和对板书的科学设计。

2、不断学习和探索教案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加强对学生情况的分析、重视对教学时间的设计和注重对教学方法的选择。

3、要进一步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优秀教案中的教学方法说明,我国中小学的教学方法已由传统的以讲授法为主转变为以启发式的谈话法(问答法)为主。这是历史性的可喜进步。但教学方法改革也应与时俱进。当今世界所需人才的核心素质是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因此,我们应加强发现法和启导自学法(或自学辅导法)的应用性研究。使这两种方法也能成为比较常用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田慧生,李如密,教学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288——289页。

南纪稳,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殷春华,西安市第九十九中学一级教师

第二篇:信息及其特征教案

课 题: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 课 时:1课时 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2、学情分析: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能列举身边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性;能列举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对信息有较全面的认识。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教学重点与难点:信息与人类的关系;信息特征的认识。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亲历感官剥夺——你能坚持多久?

[游戏] 请几位同学和老师做实验。等学生上来以后,让他面向墙壁静止等我的指令才能回头和说话。让其他同学保持安静并出示一张纸板,上面写着:请大家保持安静,看看他能坚持多久?

[提问]:为什么有的同学只能坚持几十秒钟,而有的同学坚持的时间稍长? [学生]:因为他耐力不行

[学生]:因为被孤立,无法得到信息

[总结]:由此可见,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今天我们来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

二、丰富多彩的信息

观察下图,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学生讨论]: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运动员比赛场景;奥林匹克运动会徽标;2008年奥运会口号。

[小 结]: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的。信息的概念: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学生活动]:请几位同学举出一天中获得了哪些信息?通过什么方式获得的?

三、信息的一般特征

1、载体依附性

主题活动1: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大家的表情依附于我们的脸皮而存在。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⑴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裁体。

⑵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如:交通信息既可通过信号灯显示,也可以警察的手势来传递;写教案即可以手写,也可以用电脑来写。

⑶载体形式多样,有印刷形、缩微型、机器型、声像型、网络型。

⑷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2、价值性

主题活动2:用投影显示“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故事:朝鲜战争前,兰德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推销一份秘密报告,其主题词只有7个字,要价150万美元。美国国防部认为是敲诈,不予理睬,结果“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战争结束之后,国防部才想起那份报告,要来一看,追悔莫急。学生讨论:那7个字是什么?”

答案:“中国将出兵朝鲜”。(在学生充分讨论后)由此故事充分体现了信息的什么特征?

⑴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但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⑵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如GPS。⑶信息可以增值。

⑷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

3、时效性

主题活动3:台风“维达”给我们带来的伤痕依然存在,有关台风“维达”的天气预报当时对我们十分有用,但是现在对我们还有用吗?过去的流行歌曲和现在的流行歌曲,大家喜欢哪一种? 学生讨论:

①信息只有满足“价值”条件时,才具有时效性。②信息时效性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③信息在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4、共享性

①信息可以被一次性或多次或同时利用; ②Internet实现全球信息资源的共享。③信息共享不会丢失、改变 课堂小结

一、信息丰富多彩

二、信息的一般特征

1、传递性

3、价值相对性

2、共享性、时效性

第三篇:235倍数特征教案

2、3、5的倍数特征

第一课时 2、5的倍数特征

课时目标

1、经历探究2、5的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并掌握2、5的倍数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

2、认识并理解奇数和偶数的概念,能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2,5的倍数特征。

2、突破方法

引导学生找出不同的2,5的倍数,在对比所有2的倍数特征后得出2的倍数的个都是0,2,4,6,8。而5的倍数个位都是0或5。教学难点

1、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突破方法

2、引导学生利用2,5的倍数特征,只看一个数的个位,如果一个数的个位是0、2、4、6、8一定是2的倍数;而一个数的个位是0或5,这个数一定是5的倍数。教法

组织学生通过找2,5的倍数,在交流观察个位上的数的特征基础上,总结2,5的倍数特征。学法

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法。学生在合作中找规律,在集体交流中总结规律并应用规律,从而掌握新知。教学准备 草稿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在14、17、36、84、95中找出2的倍数?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板书课题:《2,5的倍数特征》。

二、新授

1、探究2的倍数特征。

(1)小组交流汇报前置学习

一、在100以内的数表中找出2的倍数,并把它圈起来,再观察、思考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2)分小组汇报展示,至少两人汇报,一人说一人写。其余学生认真倾听并质疑。

(3)学生观察思考:个位上是0、2、4、6、8都是2的倍数。能举例验证吗?

(4)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小组代表汇报。

2、认识偶数和奇数

(1)交流回答刚才找2的倍数用什么方法?(2)这样找下去,你们能找出多少个2的倍数呢?(3)学生找一找,想一想后,草稿本上动手写一写,在小组内交流得出结论:2的倍数有无数个。(4)观察刚才找到的2的倍数,看看发现什么?(2、4、6、8、10„„)这些数都是2的倍数,也就是我们在生活中所说的“双数”。

(5)教师小结生活中的“双数”这个名字外,它还有一个数学上的名字叫“偶数”。生活中的“单数”数学上的名字叫“奇数”。

(6)小组讨论归纳偶数定义,奇数的定义交流汇报(强调0也是偶数。)

(7))学生归纳小结:是2的倍数的自然数叫偶数,如:2、4、6、8、10,不是2的倍数的自然数叫奇数,如:1、3、5、7、9„„。

(8)同桌合作完成试一试:一人说一个数,另一人判断它是奇数还是偶数。

(9)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第8页练习二第三题小组交流、汇报。

3、探究5的倍数特征(1)分小组交流汇报前置学习

二、利用刚才找2的倍数特征的方法找一找5的倍数特征。

(2)分小组汇报展示,至少两人汇报,一人说一人写。其余学生认真倾听并质疑。

(3)通过交流汇报学生总结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和5的数是5的倍数。

(4)小组内互相举例验证,最后集体交流。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5页“课堂活动”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汇报。

2、完成教材第6页“课堂活动”第2题。引导学生发现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3、小组内交流总结: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四、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它们是偶数(0也是偶数(最小))。不是2的倍数的数是奇数。

(2)、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板书设计: 2、5的倍数特征

偶数:是2的倍数,如:2、4、6、8、10„„(0也是偶数)

奇数:不是2的倍数,如:3、5、7、9„„

2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2、4、6、8

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或5

第四篇:253倍数特征教案

六、团体操表演

——因数与倍数

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2、3、5倍数的特征,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分解质因数。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了解2、3、5倍数的特征,能找出100以内的2、3、5的倍数;理解技术、偶数、质数、合数的含义,会分解质因数。

2、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渗透观察、类比、猜测和归纳等探索规律的基本方法。

3、通过探索活动,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激发探索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100数以内2、3、5的倍数;会求质数与合数。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分解质因数。

教材简析:

信息窗口1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因数、倍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来探索2、3、5的倍数的特征。通过呈现 “百数表”和“列举法”让学生从表中(或列举的数据)找出2和5的倍数,并用不同的符号分别圈出,再观察其特征。在理解2的倍数的特征后,揭示偶数和奇数的含义。对于2、5的倍数的具体特征,则引导学生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自己归纳。

2、5的倍数的特征仅仅体现在个位上的数,比较明显,容易理解,而3的倍数的特征,不能只从个位上的数来 判定,必须把其各位上的数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为3的倍数来判定,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把它放在2、5的倍数的特征后面教学。

信息窗口2的内容是对整数认识的一次拓展,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自然数以及初步认识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信息窗选取了体操表演这一现实性的生活素材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对知识的学习,使抽象的数论知识形象化,降低了认知难度。在前面学习了2、3、5倍数的特征,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分解质因数与分解质因数的意义、探究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课时安排:

信息窗1——2、3、5倍数的特征

2课时

信息窗2——质数与合数

2课时

整理复习

1课时

教学措施:

1、加强探究意识的培养和探究方法的指导。

2、鼓励学生探究策略的多样化。

3、充分发挥习题的作用,巩固深化所学知识。

4、充分发挥教师作用。

第一课时

2和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2、5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

2、知道偶数和奇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偶数还是奇数。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进一步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2、5倍数的数的特征。

2、明白偶数和奇数的概念。

教具准备:

小黑板、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选择一个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事件(如六.一节目汇演、阳光体育运动活动现

场等)引出信息窗情境图。

谈话:同学们,“每天运动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阳光体育运动让我们健

康快乐成长,让我们一同欣赏活动中的精彩瞬间吧!

二、合作探究、概括特征

1.提出问题

观察情境图,根据信息让学生独立提出数学问题。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跳圆圈舞的共有多少人?”对这些简单的计算问题要一略而过,把学生的提问引到:跳交谊舞(圆圈舞)可以派多少人?

2.学习2的倍数的特征

(1)跳交谊舞可以派多少人?

学生可能列举很多不同的数(如6、8、20、14、98等)问:你能用学过的知识用一句话概括说说可以派多少人? 学生可能说是2的倍数,也可能说是双数等。

(2)2的倍数特征

问: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备了“双”即为“2个”的经验,可能从列举的数中概括出:都是双数等结论。

问:生活中哪里用到双数?

学生可能说出:街道的门牌号一边是双数一边是单数,阶梯教室的座位号一排是双数一排是单数等。

问:这些双数都是2的倍数,它们有什么特征呢?对待数学问题不能只凭猜测,要进行验证。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老师为你提供一张百数表,你可以从表中把2的倍数圈出来,也可以把2的倍数写出来,然后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征。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小组合作研究

(4)汇报交流 学生的结论可能有: 个位上是双数

与十位没有关系,个位是0、2、4、6、8(学生只要说的有道理就应该肯定,引导学生研究个位有什么特征与十位有什么关系来总结特征)

小结:所有2的倍数的个位上都是什么数?(0、2、4、6、8)。因此,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只要看这个数什么部分的数就可以了?(个位上的数字)

(5)验证结论

刚才我们研究的这些数比较小,你能举一个多位数来验证一下吗? 学生自己举例验证。

(6)学习偶数、奇数。

①老师介绍偶数、奇数的概念。老师举多个数,学生判断是偶数还是奇数。

②说明:0是偶数,但我们在这个单元中一般不考虑0。

③介绍学习方法:刚才同学们把2的倍数写出来研究的方法叫列举法,这是一种很好的数学研究方法。

3.学习5的倍数的特征

(1)用刚才的方法自己研究5的倍数的特征

(2)交流:个位上是5或0。

(3)学生举例验证。

4.2和5倍数的共同特征

学生独立思考总结:个位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引导学生用“百数表”把2、5共同的倍数找出来 研究特征。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2 奇数、偶数学生容易分清,做此题的时候可以比比谁分的快,让疲劳的大脑兴奋起来。

2.自主练习

先让学生自己填一填,再交流,然后根据2、5共同的倍数让学生把两个集合圈重新画一画

2的倍数

5的倍数

3.按要求组数。0、6、9、7 奇数: 2的倍数: 5的倍数: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研究问题? 板书设计:

2和5的倍数的特征

2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上是0、1、2、4、6、8.5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上是0、5.奇数 偶数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

1、经历在100以内的自然数表中,找3的倍数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感悟3的倍数的特征,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特征。

2、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奥妙;在运用数学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教具准备:

小黑板、多媒体。

一、出示情境图,揭题。

指名说说2、5倍数的特征

直接揭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2和5倍数的特征,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二、尝试探究

1.猜测3的倍数的特征

受2、5倍数特征的影响,学生大多会从数的个位上的数字进行研究,学生可能猜测: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针对学生的错误结论,引导学生及时举出反例予以反驳:13、16、26、29等一些数个位上3、6、9就不是3的倍数,而24、15、27等一些数反而是3的倍数。

谈话:看来只观察一个数的个位数字是不能确定这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百数表、列举法)学生独立尝试、小组交流、全班汇报交流

2.探究特征

①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百数表、列举法)

谈话:把“百数表”中3的倍数圈出来研究研究。(学生人手一份十行十列的百数表)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②学生独立尝试后小组交流。

③全班汇报交流,学生的结论可能有: 3的倍数都在一斜行上 3的倍数都是隔两个数出现一次 3的倍数个位上的数字没有规律 3的倍数十位上的数字没有规律

④师引导:每一斜行上3的倍数有什么规律? ⑤学生思考交流:

“3”的那条斜线,另外两个数12和21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加起来都等于3 “6”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6 “9”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9 问:另外的呢?

每个位上的数加起来有的是12,有的是15,有的是18 ⑥小结: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给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机会,引导学生总结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4

学生判断时注意说说判断的依据。学生利用特征判断后,教学生快速判断法,比如49只看4就知道它不是3的倍数,引导学生发现:遇到数字本身是3的倍数时,可以略去不加,如1236,只要算1+2=3即可判断1236是3的倍数。

2、自主练习5

3、自主练习6

4、自主练习7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习了2、5、3的倍数的特征,你还想了解什么?(要学生自觉的去探讨4、6、9„„的特征)板书设计:

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第五篇:信息及其特征 教案

信息及其特征

模块章节:《信息技术基础》必修 第三章第二节 2017.9.1——2017.9.8

一、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刚升入高中的新生,对计算机非常感兴趣,但是对于信息的认识,仍然停留在感性的程度,缺乏从理论的角度进行归纳和总结的能力。因此老师要注意营造良好的交流学习的氛围,在讲解分析理论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和学生学习形式的丰富,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探讨,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新知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了解信息的含义;掌握信息的传播过程;

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事例的分析,使学生充分认识信息的含义及其特征;给出例子,培养学生从例子中发现或归纳出信息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生活中丰富多彩的信息,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掌握信息的定义;2.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理解信息的定义

四、教学过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步入了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在人们各种信息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谁能更充分地使用信息技术,更快捷并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谁就可以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更大的优势。

然而信息是什么?它有何特征?它对人类社会的各种活动有何影响?

活动1【导入】情景模拟,激情导入 教师设问:生活中没有信息,我们会是……

没有铃声,没有红绿灯信号,没有书籍知识,没有新闻信息,我们对周围的事情一无所知,仿佛回到了原始社会。

同学们讨论 学生回答。

教师:信息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人类生活离不开信息。从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懂得了用“结绳记事、烽火告急、飞鸽传书”等方式来存储、传递、利用、表达信息。信息一词古已有之。

活动2【活动】活动探究 信息的重要性

教师投影显示: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期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

师提出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为什么?在2分钟内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学生活动:学生4名同学一小组自由组合成立探究小组,然后抽3个小组进行回答。

教师活动: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引导学生得出一个较为理想的答案。钢刀能获得物质,火石能获得能量,指南针获得信息。

教师学生共同分析得出:物质、能量、信息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三大要素

从中引出信息的作用:减少不确定性,有新内容和新知识的出现。申办奥运会是中国人多年的梦想,能否成功,在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正式宣布之前,人们的心都是悬着的,当结果宣布后,不确定性随即消失,这则信息便通过各种载体、途径迅速传播开来。

引出香农的信息定义。

活动探究

二、了解信息,感受身边的信息

引出问题:“烽火告急”中烽火台的作用是什么?它是信息吗? 有外敌入侵,烽火台本身不是信息。

设计意图:问题情境的引入,让学生非常想了解信息是什么, 设计意图:引出信息的概念,让学生对信息的表现形式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的回答还不全面,不准确,带着这些问题学生进入下一学习环节。

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教材对信息进行归纳总结:信息的定义、信息的理解 信息的发出方,利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等形式作为载体,通过各种途径传播的内容都可以称为信息。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再根据之前的学习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答案。重在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思考:纸质文本、电子文本等是不是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思考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信息,信息不能单独存在,它必须要依靠载体才能存在。语言,文字、声音等都是信息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

信息的存在十分广泛,新闻报道,市场行情,天气预报,文献资料,科技成果,甚至一幅图画,一张照片,一个动作,一个微笑都可以传递信息。

案例分析,师生互动

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的一种,他们有着固有的特征,也有相同的本质。

通过分析课本案例,总结信息的基本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得到信息的特征:传递性共享性、载体依附性、真伪性

详细分析案例啤酒与尿布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得到信息的特征:价值相对性,可处理性 传递性打破了时空限制;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可以在不同个体和群体间共享。

各种信息必须依附一定的载体才能够表现出来,为人们所接受,并按照某种需要进行处理和存储。

价值相对性。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具有相应的使用价值,它能够满足人们某方面的具体需求。

时效性,信息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它会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总结:深入了解信息的各种特征,即有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和理解信息的基本内容,也有利于我们依据信息的特点,有效地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形成新的知识,挖掘信息的应用价值。

下载教案特征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案特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

    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及其特征 【教学课题】信息及其特征(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

    地形地势特征 教案

    地形地势特征一、教材分析本节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 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

    《信息及其特征》参考教案1

    信息及其特征 参考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浙教版《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一章第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信息的重要性、有关信息的几种定义、信息的特征等内容。了解性的知识较多......

    声音的特征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课题:声音的的特征 目标:1、知识与技能: (1)通过科学探究,知道声音的特征; (2)了解响度大小跟振幅关系,了解音调的高低跟频率的关系,了解声音的音色; 2、过程与方法: (1)通......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本文作者的有关情况,掌握相关文学常识。2.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3、掌握文章中的重要字词,能......

    认识信息特征教案

    认识信息特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普遍性、载体依附性、时效性、共享性、可伪性,并能举例说......

    三角形的特征教案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0、81页,练习十四第 l、2、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中国建筑的特征 教学目标: 1、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培养善于透视关键语言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