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上《角的初步认识》教案及反思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角和初步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正方形纸。【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找找角
(1)出示主题图
师:老师是个摄影爱好者,平时喜欢在校园里面拍照片,现在老师给你们看个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你都发现了什么信息?
学生观察主题图,交流自己看到的信息。
师:老师现在有个问题考考你们,有些角藏在这幅图当中,谁愿意把你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看?
学生集体交流,汇报自己找到的角:门窗上的角、钟面上的角、操场中场地的角、小朋友做操时上下肢组成的角„„(2)联系实际,整体感知角。
1.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图,你能把角找出来吗?(多媒体出示图:剪刀、饮料吸管和水管实物图片,请学生上台找出各种物体的角。指出的在物品上显出角)请学生说说角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描述角的特征:一个点(顶点),两条边。。2.师:老师这里有个三角板,哪个同学上来指一指角在哪里,并摸一摸角是怎样的?
二、动手操作,画画角
1、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表面中有角,只要善于观察,你就会发现。
师:你能尝试画一个角吗?
2、学生尝试画角,指1名同学板画。
3、通过找角,画角,你能说说角是什么样子的吗?
4、教师示范画角,边画边讲解怎么画角。(多媒体演示)
5、闭上眼睛想一想,角怎么画,集体说说
6、讲解画角的口诀
三、开动脑筋,判一判
1.师:现在有一个几何王国,今天只欢迎“角”来做客,不是角的不能进屋,如果你是王国的国王,你会怎么让哪些客人来做客? 生来评判,判断哪些是角,并说明原因。
2师:进入了几何王国以后,突然发现几何王国里的2个好朋友红角和蓝角吵架了,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为什么事情争吵啊? 生:想!师:好,老师来告诉你,他们在争论谁大.他们都说自己大。你们来评判一下究竟谁说的有道理。
课件演示角的移动,延长和张开,请学生说说大小有没有变化。师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发现并归纳: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张开的越小,角就越小。3.师:找一找图形中有几个角。学生集体讨论研究,汇报。师适时点拨。四.生活中的数学,想一想
放大镜能放大角吗?请学生读读日记材料,想一想 五.积极动手,折一折
师: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中得出结论
六、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角,动手画了角,还在生活中找到了很多的角,其实,只要你善于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执教了《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自我感觉较以前的数学课堂有一些进步。现自评一下。回顾整堂课,有三方面:
一、能够做到环节紧凑,思路清晰,从而形成一个较好的教学框架:首先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其次是放手学生,探究新知;最后是归纳总结,拓展延伸。其中第二大环节又包括4个小环节,即找角、抽象出角的特征、画角、研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二、能够在导入新课中把问题的切入点抛给学生,如:你来找找图中哪里有角?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主动进入到学习的情境中去。而不是让老师牵着鼻子被动前行。
三、在突破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一知识难点时,能够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巧妙突破。尤其是利用儿童化的语言,让学生化难为简。
但不足之处也有几点:
一、只备教材,而对学生却备得不够。比如:在找角的特征时,我意在引着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点、线等,从而再转到数学中的语言:角、边等。但孩子的认知前提却不同,有的心中空白,一直说不到点上,只说成折、横,他们的回答让我也无所适从。而有的学生则无所不知,直截了当地说出了角的各部分名称。让我又觉得心中不甘,意犹未尽。
二、在教学过程中,语言不够简炼。尤其是对一些数学术语把握得不够。导致学生对角的认识不是很清晰,从而在数角时走了许多弯路。
通过这次讲课,我感觉自己又学到了知识,并时时提醒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进取,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二篇:上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随笔
上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随笔
合面马桥小学 李超 《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基础上学习的。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接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搞懂,因此,在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我将观察、操作、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通过找一找、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等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我觉得这节课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如果学生从实物中看到角并简单地说出来,之后就要抽象出角的图形,肯定会让学生对角产生片面的认识。要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要让他们对角感兴趣,在找角时,让学生自主观察、寻找教室的角,通过这样的寻找,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数学对生活生活的重要性。
2、自主探索,理解新知。角各部分的名称分别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学生把角各部分的名称牢牢记住。但是在理解角的大小的时候这里是一个难点,对于边不等、角度相同的两个角,学生会认为边较长的角大,这里只有去实践。但是没有学量角器,我就直接告诉学生角的大小与开口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当然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1、缺少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知识整合。没有重点强调几何中的“角”的概念,要把“角”从生活中抽象出来。与人民币的角区分开来,他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只是一句话就带过了。
2、我感觉要是利用多媒体上这节课效果肯定会更好,因为用多媒体上课,它特有的经处理过的文字、声音、图象、动画等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它生动、鲜活,处处吸引学生的目光、引起学生的好奇,引发学生的思考,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上完课还有种意犹未尽的干劲儿。占时我们这里还达不到。
3.学生动手的时间少了一些,对学生的评价不够。这都是我以后上课要改进的地方。
第三篇:分数初步认识(二)教案范文
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课题:认识几分之一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并将其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运用生活经验和分数的知识,通过直观性操作、演示、观察、小组合作等认识分数的表示,感受整体的几分之一。
3.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会实际操作表示相应的分数。教学准备:课件、卡片、实物投影、学生准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谈话: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位老朋友,它会是谁呢?(出示分数卡片:1/2
1/4
2/4
3/5)它们是什么数? 生:分数
师:你还记得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义吗?(指名回答)(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
今天,小猴妈妈遇到了一道分桃子的难题,想请同学们帮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教学新知
1.课件教学例1。把一盘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1)出示一盘6个桃子图,提问:6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子的几分之几呢?
①学生独立思考,画出图来分一分。②小组汇报讨论交流结果。③指名汇报,说出想法。
师生归纳得出:把6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就是把这6个桃看成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2份,每只小猴分得一份,就是这盘桃的1/2。
(2)提问:你会表示下面图中的每份桃的1/2吗? 出示两盘桃子: 一盘4个
另一盘8个 提问:该怎样表示每盘桃子的1/2?
指导学生明确:把每个盘子中的桃子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其中的1/2.让学生自己动手用彩笔分一分,画一画。展示学生分的结果。提问思考:
对比上面三道题,第一个盘子中的1/2是多少个桃子?(2个)第二个盘子中的1/2是多少个桃子?(4个)每份的个数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1/2来表示?
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指导学生明确: 把一盘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就是把这盘桃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1/2。总体的数量不同,分得的份数相同,每份的数量相同。2.教学例2。
(1)谈话:如果把一盘桃子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这盘桃子的几分之几?谁会分?
(2)学生动手画一画,分一分。
(3)小组互作,交流分发。
(4)投影展示分的结果,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分的。
(5)师生归纳得出: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是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3.试一试。
出示教材第77页“试一试”题目,谈话:那12个桃可以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各是它的几分之一?先分一分、填一填,再和同学交流。
学生动手分,教师巡视指导可以根据12的乘法口诀,把12个桃子平均分成2份、3份、4份、6份、12份等。学生交流反馈,说说是怎么分的。
讨论:都是12个桃,表示每一份的分数为什么不同?
指名回答,教师小结: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把一些物体和整 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三、组织练习
1.完成教材第77页“想想做做”第1、2题。
(1)第1题: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要把几个看成1份,每个是 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2)第2题:让学生填写分数,说说把什么看成一个整体,平均 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是几分之一。
小结:只要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几份,这样 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
2.完成教材第78页“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先根据分数,在每个图里分一分,并涂色表示。然后说说 分数表示的意义,再独立填写,集体反馈。3.完成教材第78页“想想做做”第4题。(1)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棒。
(2)教师提出要求:分别拿出这堆小棒的1/2和1/3。
(3)提问:你还能拿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几?学生两人一组,一人提要求,另一人拿小棒。
四、反思总结
谈话: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你还想用那些简单的分数来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课后可以和同学交流一下,回家后也可以说给爸爸、妈妈听。
第四篇: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及反思[范文模版]
《小数的初步认识》形成性教案
土城子小学 方艳春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8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给数分类的过程,认识小数,了解小数的特点,会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3、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归纳的能力。了解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二位小数表示。
4、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教学重点:使学生正确理解小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1、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几元几角几分的相互改写;
2、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与米、分米、厘米的相互改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出示商品标价。
师:(投影)周末我到商场准备购买一些食品和饮料。这是我看到的一些商品信息,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区分整数与小数。
师:观察这些数,你能根据这些数的特点把它们分成两类吗
3、认识小数,了解小数点的由来。
师: 观察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点?像5.98,2.6,0.85„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在数字中间的小圆点叫做小数点。(板书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
想了解小数点的由来吗?(投影)通过这段介绍,你知道小数点有什么作用?(小数点是用来隔开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小数的读法:
1、师:0.5 , 3.7,0.95,8.90 , 0.03,210.05, 18.18这些小数怎样读?试着自己读一读。
2、汇报读法:
生:先读整数部分,按照数位一位一位往下读;小数点就读做“点”,最后再读小数的小数部分,每一位的数字是几就依次读几。
师追问:读18.18这个小数时,它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有什么不同? 小结强调:读小数部分的方法。
(2)师: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小数?书p91/2
(二)小数的写法:
1、师:我们怎样写小数呢?(老师板演:5.98)
2、学生板演:2.6 0.90
3、老师读数学生写数(学生板演)。
4、学生读数学生写数(学生板演)。
(三)理解小数意义:
1、了解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具体多少钱。
(1)师:我们已经学会了小数的读法和写法,这些小数分别表示几元几角几分呢?
小组讨论交流:(强调:用小数表示价格,一般要表示到分)5.98元=5元9角8分 2.6 元=2元6角 0.90元= 9角
(2)师:观察这组数据,我们发现价钱的整数部分都表示„„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第二位表示„„
(3)读一读购物小票中的价钱,并说一说分别表示多少?(课件)
2、认识一位及两位小数。
(1)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课件)
师:小数不仅可以表示价格,还可以表示质量和长度。我们知道身高也是长度单位,你知道自己的身高吗?(板书:1米3分米,135厘米 „„)
师:刚才大家用了“一米几分米”还有“厘米”做单位,如果用米做单位怎样表示?你遇到什么困难?
生:不知道用“米”做单位的小数表示多少分米和厘米? 师演示:看看通过下面的学习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我们知道1米=10分米 1分米=1/10米=0.1米 2分米=2/10米=0.2米 8分米=8/10米=0.8米 „„
师:通过这组数据,你发现什么规律?
师小结:看来十分之几米都不够1米,都可以写成零点几米,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表示分米,是十分之几米就可以表示零点几米。(2)探究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师:那么用“米”怎样表示厘米呢? 生(小组讨论): 1米=100厘米
1厘米=1/()米=()米 2厘米=2/()米=()米 18厘米=8/()米=()米 „„
师:通过这组数据,你又发现什么规律?
师小结:我们发现百分之几不够1米,可以写成零点几几米,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表示的是分米,第二位表示的是厘米。
(3)小结: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那么,千分之几可以用几位小数表示„这些小数都表示不超过1的数,如果超过1 米应该怎样表示?(就是一点几几米)
三、巩固练习:
1、改写长度:70厘米=()米
121厘米=()米 2、3、能用“米”做单位说说你的身高吗? 猜数游戏:
姚明的身高:2.29米
三、课堂总结
师:我们今天学习了一种新的数,叫什么?(小数)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小数有了哪些了解?
数学生活化,浅谈“活”用教材的感受
——《小数的初步认识》反思
一、教材与学生的分析
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即便是儿童,也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小数。教材充分的利用了小数与日常生活中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较为丰富的、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含义。与此同时,为了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使学生易于接受,本节课的认识小数都结合了元、角、分或常用的长度单位,以便于学生联系实际,来初步认识小数的含义。学生会在这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氛围中产生兴趣,顺利的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与课堂相比较,教材的内容无论怎样精彩丰富,但它毕竟是具体的,而课堂却是发展的、创造的、灵活的、具有随机性的,其主体是具有丰富个性的学生。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准确的把握好教材,精心斟酌,把教材中的内容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呈现给学生,并与学生的数学现实、知识背景及教学的实际条件紧密结合起来,让课堂更加生动,变“静止的教材”为“活生生的教学素材”,真正体现“活用教材”。
二、转化教材中呈现的教学素材。
知识无处不在,教学的阵地也可以无处不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教学中静止的教学资料转变成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的、活生生的教学素材,给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充分的感知,感受我们生活中的数学真是无处不在,我们的身边处处
有数学。
例如,教材在导入部分设计了一幅主题图,描述的是几位小朋友在商场购物的情景,图中呈现了许多商品的价格,从中让学生发现数学信息,认识生活中的小数。我在设计这个环节时,进行了一些转换,同样是购物,不过主人公变成了老师和同学们,请学生观察老师购物时所看到的商品信息,并从中提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这样,学生成了主角,一下子有了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源泉,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
三、丰富教材中呈现的教学素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因此,在选择教学素材时,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情绪体验,尽量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要使课堂真正的“活”起来,我们还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尽可能地丰富教学的素材,把学生的认知经验中已有的而教材中并未显示出来但对教学却有辅助作用的素材尽可能的多运用到课堂中来,是课堂教学更亲切,更生活化!
例如:初步感知小数的意义——价格中的小数分别表示几元几角几分这一环节,我觉得不仅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规律(价格的整数部分表示元;小数点后面第一位表示角;小数点后面第二位
表示分),初步感受两位小数的意义,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所以,在巩固练习时,我设计了让学生读一读购物小票中的价钱并说一说分别表示几元几角几分?由于购物小票是孩子们在生活中常见的,又是教材中所没有的,当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认识了小票、学会读小票之后,再次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不仅如此,有个孩子还兴奋地告诉我:“老师,我通过这些数据还推算出您交给售货员阿姨多少钱!”当他们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时候,相信,他们已经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四、突破教材中呈现的教学素材
教学中可以借鉴教材上提供的知识的呈现方式来确定教学程序,也可根据学生的数学现实和实际教学条件对知识的呈现方式进行恰到好处的改动,充分发挥我们的创造力,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条条大路通罗马,当教材中提供的教学资源在当时的教学条件下不很容易实现时,还可以把它转化成现有的资源来用。只要能达到教学的目的,就可以殊途同归。
比如:在学习用“米”做单位表示身高的环节,我觉得教材中数据比较单
一、抽象,便依据教材的内容从新编排:
第一步:提出问题
你的身高是多少?(可以用分米、厘米、几米几分米、几米几厘米做单位)、能用“米”做单位吗?你遇到什么问题?
师过渡:看你能不能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或验证)这些问题。
第二步:解决问题
利用所学知识改写“70cm=()m”、“121cm=()m” 请用“米”改写你的身高(或帮你的同桌改写身高)。第三步:拓展延伸
猜一猜:姚明的身高(2.29米)
(目的:这一环节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数感,还为下一节课比较小数的大小做了铺垫)
五、不足及设想
本节课整体来说,层次比较清楚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小数的意义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掌握起来比较抽象,必须要借助元、角、分和长度单位认识、理解。我在教学一位小数的意义时,利用了米尺,学生掌握的比较好,但是学习两位小数的意义时,我便脱离了实物,所以让学生理解起来有些难度。如果可能的化,可以借助米尺,让学生动手操作一下,亲自摸一摸零点几米和零点几几米,让他们感受一下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表示的单位长度,可能效果会更好。
第五篇: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案及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几分之一的分数。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形卡片、正方形纸若干。教学过程:
一、音乐、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段音乐,这是哪里面的歌曲? 生答。
师:老师想问问大家,喜不喜欢听西游记里的故事?老师给大家讲一个西游记里的故事。(多媒体课件演示)1、4个桃子平均分给悟空和八戒,每人分几个? 2、2个桃子平均分给悟空和八戒,每人分几个? 3、1个桃子平均分给悟空和八戒,每人分几个?
师:那半个能用什么数来表示呢?能用以前学过的整数来表示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新的数---分数(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新授
(1)认识二分之一
师:老师想把这张圆形卡片分给这两排的同学。(随手一折,不平均)你们同意吗? 生答。
师:为什么不同意?
师:(再次动手从中间对折,平均分成两份)那其中的一份用什么数来表示呢? 师:那这个数怎样写呢?先画一短横,再观察刚才我们把这个圆平均分成了几份?就在横线的下面写“2”;其中的一份就在横线的上面写“1”。这个数就读作:二分之一。生读。
师:这一半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另一半用哪个数来表示?(2)认识三分之一
现在我们认识了二分之一,请同学们在看这张圆形卡片,它是怎样分的?分成了几份? 生答。
师:红色这一部分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黄色的呢?黑色的呢? 生答。
师:也就是说把这个圆平均分成了三份,每份都是它的三分之一。怎样写这个分数?(板书:三分之一)(3)折纸游戏
我们不但认识了二分之一,也认识了三分之一。接下来我们还想认识哪个分数? 师:请同学们分小组合作,用准备好的正方形的纸折出它的四分之一,然后用画斜线的方法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展示各小组不同的作品。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明明折法不同,但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正方形纸的四分之一?
生答(因为他们都是把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了四份,每份都是它的四分之一。)师:也就是说只有平均分,才能得到分数。(4)分数的书写及各部分名称
师:那怎样写四分之一这个分数呢?谁观察到老师刚才写分数的顺序是什么? 生答(先画一短横,横线的下面写“4”,横线的上面写“1”)
师:请同学们伸出右手跟老师书空写一下四分之一。(板书:四分之一)师:我们都知道身体的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名称,分数也不例外。(以四分之一为例,边说边板书)
师:分数中间的这条线叫做“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分母”,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分数线上面的数叫“分子”,表示其中的几份。谁来说说二分之一的分母是几?那分子呢? 指名学生回答。
师:回想一下今天学习的这些分数,分子都有什么特点呢?(分子都是1)师:同学们想不想猜一个和分数有关的谜语呢?(一分为
二、百里挑一)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几分之一的数,看!小天使就给我们带来了这些分数,请同学们看这个知识窗(多媒体课件出示)
根据第三条信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呢?(节约用水)
师:像这些分数生活中还有很多,课后请同学们找一找你身边的分数,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可以吗?
三、巩固提高
师:这节课同学们学的非常棒,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学到了新知识,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了,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呢?(多媒体课件出示习题)
1、填一填‘
师:不错,同学们加油!看第二题。
2、我来当裁判
师:谁想来当一个公正的小裁判员?
3、你们真是公正的裁判员,请看下一题。用下面的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对吗?你们认为对的就拍拍手,不对的就摇摇头,好吗?
4、同学们掌握的真不错,再来看一题。用分数表示下面个图中的阴影部分。
5、看来同学们掌握的真不错,老师这里还有一道思考题,擦亮我们的眼睛动脑筋思考,看谁是最棒的!
四、课堂小结。
伴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这节课你们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杨家寺小学 王立俊
本节课,我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在教法上力求体现“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在合作交流中学”的思想。在学法上则突出“实践感知”的特点。本节课以班级教学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创设有利于学生参与探索活动的学习环境,使教法和学法和谐地统一在“促进学生能力发展”这个教育目标上。
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故事情境。
在本节课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知识经验,智力水平,认识规律等因素,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激发探索欲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如新课开始,半个桃子能用什么数表示呢?“这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伴随着学生自身的情感,成为他们自己学习的需要,学习热情被调动起来,萌发了学习兴趣,激发了探索欲望,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
二、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分数的知识是三年级学生的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分数的概念。如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圆形图片演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两半,就这样,学生对”平均分"这个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折纸创造“ 四分之一 ”,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的理解,降低对分数概念理解的难度。
三、数学知识技能的生活化。
“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数学知识技能的“生活化”要求训练着眼于学以致用,而非学以致考。在学完新知后,我让学生去阅读生活中的分数,带领学生去寻找知识的原形。这样,不仅巩固了新知,而且让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整节课的预设时,想的还是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节课时还有很多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我想,只有不断积累,不断地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