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第一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
知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了解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作用以及人民代表的职责。
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提炼信息的能力和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主人翁意识和国家观念
[教学重点]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作用
[教学难点]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途径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人民大会堂和天安门建筑图片及法律文书封面让学生观察,以上图片及实物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第一环节:认识国徽,感受内涵
让学生观察,以上图片及实物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2考考你:国徽及其图案适用于:
A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
B中国驻外使馆
商标、广告
D中国海关
E日常生活的陈设布置
E人民法院的审判庭
G私人庆吊活动
H国务院签发的荣誉证书
3想一想;为什么国徽会被印在这些物品上或者被悬挂在这些场所?
学生回答略。
教师:(先对学生的发言作积极的评价)因为国徽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和标志。我们的国徽象征着我们的伟大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的印刷和国徽悬挂当然是一非常严肃的事情,必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的规定执行。
4看一看:我国国徽图案是怎样构成的。
小组讨论:我国国徽图案的含义。之后,小组推荐同学发言。
教师展示相关幻灯片:
学生朗读文:国徽的深刻内涵。
(投影)结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
教师过渡:宪法规定了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徽也告诉我们,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但是我国是一个拥有十三亿多人口的人口大国,人民怎样当家作主呢?
第二环节:走近人大
我国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现在,首先让我们走近全国人大,看看全国人大是怎样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
投影:全国人大部分事纪要
一届全国人大
一次会议
七届全国人大
五次会议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17次会议
十届全国人大
三次会议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选举毛泽东为主席,决定周恩来为总理
将兴建三峡工程列入十年规划
通过关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决定
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通过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草案
思考:(1)全国人大选举产生国家领导人的事实表明什么?
(2)表中全国人大所决定的大事还有哪些方面?表明什么?
(3)从全国人大所决定的大事反映出其性质是什么?还有哪些权力?
投影:全国人大的性质和职责图表
下面再让我们看看地方各级人大的性质和职权。
投影幻灯片:本土新闻链接:⑴、⑵、⑶
(1)
成都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十三次会议现场通过无记名投票方式,对弓继权的四川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资格进行了罢免。
(2)
成都市人代会:XX年2月1日,为期四天的成都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隆重开幕。大会表决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关于成都市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
(3)
06年3月龙泉驿区人代会,把全区森林覆盖率达38%、基本建成“城市森林公园”和基本完成钟家山、长松寺、仰天窝等西坡主峰生态移民工程和绿化工程,分别确定为“十一五”期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十大目标”和“十大工程”项目。
思考:
(1)对弓继权的罢免表明市人大行使什么权力?
(2)区人大与市人大的性质是否相同?性质是什么?
(3)材料中反映出地方人大还具有哪些权力?
投影:地方各级人大的性质及职权
投影:XX年2月,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向沈阳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作工作报告,代表们对沈阳市出现的一系列司法腐败问题十分不满,正式表决时,报告未获通过。沈阳中院在深刻反思、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和总结教训的基础上,开始了全面整改。XX年8月9日召开的沈阳市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沈阳中院整改情况和XX年工作安排的报告,高票通过了该报告。
思考: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
教师:在刚才的事例中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民代表的巨大作用。到底人民代表是怎样产生的呢?
投影幻灯片:人民代表的产生及任期
投影:图片和材料,让学生明白人大代表的职权,并思考是谁赋予人大代表的职权,代表谁的意志和利益?
归纳:人民代表与人民的关系:人民代表有人民选举产生,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让我们懂得了我国人民通过选举人大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三环节:体验民主
学生活动:真我风采-假如我是人大代表
结束语:刚才同学们表现非常的积极踊跃。让老师看到了作为小主人的你们,有着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以更加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投入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之中,当好家,作好主,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美好,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和谐。
第二篇:《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教学设计(推荐)
《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对教学目标的理解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国家性质和人民的范畴,懂得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知道人民和公民的区别,知道公民权利受法律确认,理解我国公民权利得以实现的法律保障体制的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主人翁地位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对人民、公民、我国国体等概念的理解、辨别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牢固树立人民是我国国家的主人的观念,增强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和作为国家小主人的自豪感。使学生树立认真学法、守法,依法维权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2对教学重难点的认识
【教学重点】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公民权利的法律保障体制。
【教学难点】公民和人民的区别与联系。
二、学生分析
针对的问题:
国家性质、公民、人民、公民基本权利及其保障体制等概念和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平时虽有所接触,但非常有限,往往是一知半解,特别是从法律角度的理解更是非常缺乏,另外,初中生是弱势群体,又缺乏法律知识,当权利受到侵害时,不知道如何去保护。有的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了,但顾虑到对方是成年人,甚至是家长和老师,所以只好忍气吞声,用法律维权的意识比较淡漠。
2学生的需要
作为当代中学生了解自己国家的国家性质、能区分公民与人民的不同,树立起公民权利受法律保障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是一个合格公民所必需的常识。
三、综合设计思路
情境激发入新
播放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视频片段。(附录2)
引导思考回答:听到毛主席这铿锵有力的声音,全国人民在欢呼雀跃,从心底感谢毛主席,感谢共产党,为什么?
教师小结:新中国的成立宣告,倍受压迫剥削的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新中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导入新。
2畅所欲言话主人
讨论交流:你感受到或你了解到有哪些事物或事例可以体现出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观察硬币上的国徽:理解国徽的内涵。由此引申出我国的国家性质和人民范畴这一知识。
3人民公民我来辨
设问:你是人民的一员,但你同样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那么人民和公民是一回事吗?
在学生阅读教材及教材漫画、讨论回答的基础上,请学生每人画一幅体现公民与人民关系的图示。
4公民权利谁赋予
设问: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那么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是谁赋予的呢?
学生回答——宪法和法律。引导学生用宪法中的条文来印证自己的回答。
总结出公民权利、公民的基本权利两个概念。强调公民权利是宪法和法律确认和赋予的。
.公民权利谁保障之“你猜我猜谁是保护神”
堂活动:猜一猜谁是保护神?
出示与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婚姻法等所保障权利相关的法制漫画四幅。学生分析与漫画反映权利相关的的法律保护神是谁。
总结并引导学生理解立法保障的含义。
6.公民权利谁保障之“你说我说话维权”
堂活动:列举自己或他人合法权利受到侵害后是如何维权的案例。
在学生举例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并明确维护合法权利最有力的武器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总结引导学生理解司法保障的含义。强调宪法是权利保障体制的核心。
7总结升华“法斗士”
播放Flash“法斗士”,引导学生讨论回答Flash所反映的道理。
总结升华: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法律是保障人民权利的法宝,是我们维权的利剑。当你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勇敢地拿起这把利剑,你便是一位“法斗士”。
四、教学中存在的疑问
教材中出现的很多知识均较抽象,初二学生还较难接受,如人民民主专政、人民和公民的区别等。另外教材在阐述“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时,P最后一段由“人民”引入到“公民”感觉比较生硬和突然。教学时如何处理比较自然是一个问题。
第三篇: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教学设计
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牢固树立人民是我国国家的主人的观念,增强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和作为国家小主人的自豪感。使学生树立认真学法、守法,依法维权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国家性质和人民的范畴,懂得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知道人民和公民的区别,知道公民权利受法律确认,理解我国公民权利得以实现的法律保障体制的主要内容。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主人翁地位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对人民、公民、我国国体等概念的理解、辨别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重点: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公民权利的法律保障体制。
难点:公民和人民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过程:
导入:国徽导入 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我国国家性质和人民的范畴
2、掌握公民权利和公民的基本权利
3、理解公民和人民的区别,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4、理解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
一、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考点一:国家性质、人民的范畴
(一)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自主阅读教材4--5,完成下列问题,并在书中落实答案,若有疑问小组同学可以讨论交流。
(1)我国的国家性质?
(2)国家主人有哪些?(人民的构成/范围)(3)人民的地位?
(4)同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作斗争的目的?
2、学生展示答案,教师指导点拨。
(二)合作探究、拓展提升
1、我国的国徽图案体现了什么?
2、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说明我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3、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是不是人民?
二、法律确认、保障权利
考点二:公民权利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和人民
(一)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自主阅读教材5-6,完成下列问题,并在书中落实答案,若有疑问小组同学可以讨论交流。
(1)什么是公民权利?
(2)什么是公民的基本权利?(3)人民和公民的区别?
(4)什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5)我国公民的范围?(公民和人民的联系)
2、学生展示答案,教师指导点拨。
(二)合作探究、拓展提升
1、人民和公民是一回事吗?
2、在押犯人是不是公民?未成年人呢?他们能否享有公民全部权利?
3、确认中国公民资格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4、判断下列人群属于中国公民的是:()①所有居住在中国的人
②具有中国国籍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③加入中国国籍的外国人 ④刚出生的中国婴儿
⑤在国外讲学的外国籍教授 考点三: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
1、自主阅读教材6-7页,完成下列问题,并在书中落实答案,若有疑问小组同学可以讨论交流。
(6)我们享有的权利有哪几方面的保障?
(7)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国家怎样保障公民权利?)(8)什么是立法保障?(9)什么是司法保障?
(10)我国宪法将审判权赋予()。(11)当我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怎么办?
(12)法律保障的重要性?(法律和公民权利的关系?)
(二)合作探究、拓展提升
材料一: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确保了公民权利得到充分的实现。
材料二:张某因老板拒绝支付工资,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判决张某的老板支付其工资。张某的合法权利得到了保护。
两则材料体现了我国建立了怎样的权利保障体制?
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体现了权利保障体制的哪一方面的保障?
材料二说明人民法院具有什么权利?哪部法律赋予人民法院此项权利?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是什么保障?
学习反思:学习了本课,在你的日后生活中,如何发挥主人翁的精神或者如何正确行使权利?
课堂小结:学生自主小结为主,教师总结为辅
第四篇:《为人民服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本文实际上讲的是人活着为什么的问题,是进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的极好材料。六年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教育的最佳时期,因此在学生掌握中心后,进一步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读。以加深学生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理解,同时认识思路清楚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教材分析】
本文是人教版六下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为人民服务》是一篇演讲稿,属议论文范畴。文章论点鲜明,论述缜密,层层深入。语言通俗、自然、朴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培养演讲稿的写作能力和演讲能力。从而进一步弄清作者的演讲思路 ;
2、理解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方法;
3、背诵第二段 ;
4、理解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默读、诵读,整体感知课文,熟悉课文内容。讨论:本文围绕主题讲了哪些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张思德的高尚品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 :文章难点在于如何理解文章第三段“精兵简政”这一事例与本段中心句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1、通过通读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我们都应当向张思德同志学习,做到为人民服务。
2、概括能力训练,读懂文章,归纳各段内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漫步于北京新华门的那段路的时候,你是否注意过那里有一块巨大的影壁,影壁上有一行金色的大字,写的是“为人民服务”,那你知道这几个字是谁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么?这是毛泽东提出来的。在1944年9月8日,张思德牺牲后三天,在为他举行的追悼会上,毛泽东题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之后,毛泽东作了题目是《为人民服务》的演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走近作者
1、毛泽东、张思德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者,诗人,书法家。作品有《论持久战》《为人民服务》《矛盾论》《实践论》他的词也很有名,例如《沁园春·雪》。
张思德:四川仪陇人,中共中央警备团战士。1933年参加红军,经历长征,负过伤。是一个忠实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1944年9月5日在陕西安塞县山中烧炭,因炭窑崩塌而牺牲。他虽然只活了22岁,但他短暂的一生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张思德牺牲的第三天,毛泽东同志在追悼会上讲演了这篇文章。
2、介绍课文背景: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三、整体感知
1、字词积累 悼dào 炊chuī 受难nàn 送葬zàng 迁qiān迁移。
鸿hóng鸿雁。鸿毛,鸿雁的毛。比喻事物轻微或不足道。通过谜语记字形:一只鸟落在江边。(鸿)
鼎dǐng(①三足两耳器物②正当;正在)鼎盛。鼎共有12划,第六划是:竖折
铭míng警示、鞭策自己的文字:座右铭。死得其所:所,处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五湖四海:泛指全国各地。精兵简政:缩小机构,精简人员。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固”,必。“或”,有的人。“于”,表示比较。
追悼:怀念死者,表示哀悼。哀思:悲哀思念的感情。
2、梳理结构
归纳各段的内容(读懂文章每段内容,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全篇,进而领会作者的思路)第1段:我们的队伍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队伍中的一员。
第2段: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第3段: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才会使民族兴旺起来。第4段:为人民的利益而牺牲是“死得其所”,但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
第5段:号召大家追悼为人民的利益而牺牲的同志,寄托哀思,团结起来。
四、语段精读
(一)学习第一段。
总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表达了什么? 从这段话中找出与中心联系最密切的一句话,并勾画出重点词语。
(第二句与中心联系最密切,讲的是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根本宗旨就是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重点词语有“完全”、“彻底”。“完全”就是百分之百,除了为人民服务而外,再没有任何别的目的。“彻底”就是做到底的意思,不达目的决不休止。要坚持为人民服务,并且做到“完全”、“彻底”。只有这样做,才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革命者,一个人活着才有意义。)
(二)学习第二段。
(1)朗读课文,划出中心句。(“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2)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句进行论述的?
(先引用司马迁的话做论据,再具体讲什么样人的死毫无意义,什么样的人死得有价值。最后肯定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3)你怎样理解司马迁的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
(4)从生活中找出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例子来谈一谈。(例如江姐、董存瑞、雷锋等英雄人物。)
(5)小结:这一段是讲革命者对生死的看法人要死得有意义、有价值,揭示了革命的人生观。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并背诵第二段
2、抄写课后“字词积累”
第五篇: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教学设计
《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教学设计
广东省中山市沙溪初级中学:何晓彦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5、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6、依法治国的内容及意义。
二、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知道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了解法制国家的特点,树立法律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德重要作用,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 依法治国的要求和意义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教学难点:
1、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区别
2、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通过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合作探究教学法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在“观一观、找一找、思一思、说一说”的教学流程中不知不觉获取新知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老师开场语)我们今天学习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提问:同学们,通过初二的学习你知道我们作为未成年人有没有权力参与政治生活呀?学生答:有。那么通过行使什么权来参与政治生活呢?(监督权)
投影小泽向市长反映非法经营的网吧的材料,思考这个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参与政治生活是对国家应尽的责任(这就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表现,也就是说参与政治生活并不是很神秘,也并不是大人们的事。同时说明我们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二、讲授新课
(幻灯片展示):宪法第二条规定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学生思考):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为什么不属于公民呢?人民和公民的区别在哪里?权力和权利的区别又是什么呢?(让学生回答,老师总结)既然权力是属于人民的,那么人民是怎样行使权力的呢?
一、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
(一)人民怎样当家作主
(视频):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学生从视频中找关键词)(学生思考):
1、“大会”指的是什么?
2、“代表”指的是什么?怎么产生的呢?(学生从P74找,学生回答)结构图展示人民是怎样当家作主的?
人民——选举人民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其他国家机关(行
政、审判、检察等机关(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
特别说明:
①人民用直接或间接方式选出人民代表,人民代表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的监督。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写进了我国的宪法。④行政、审判、检查机关相互独立、各司其职,互相监督。(老师提问,学生交流后回答)你知道的行政机关有哪些?
(图表展示):就本地区为例子通过图表展示我国选举的直接或间接的选举方式,让学生了解我国县级以下是通过直接方式选举产生代表,县级以上是通过间接方式选举产生代表。(在此老师要重点强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是我国的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最高权利最大)。
结论: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是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来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并写进了我国的宪法。
(学生思考P74第二自然段找,并回答):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中央国家机关的关系?(温总理为什么要向全国人大作政府工作报告,受它监督?)------图表展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中央国家机关的关系。再次强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和权力。
(老师归纳)其他中央国家机关,如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提出质询、组织调查)
(过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最高权力最大,那么,它的职权有哪些呢?(学生先看书P75,然后根据我提供的材料对号入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看学生是否对正确)
(学生思考): 下列事件表明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什么权力?(给出了立法权、修改宪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的几个材料,让学生对号入座)
4、全国人大的主要职权有哪些?(学生归纳)
在这里给出了一道单项选择的练习题,主要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区分立法权和决定权。用这张幻灯片,区分人民、人民代表、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几个概念,强调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当家作主)区分下列概念
(一):人民国家的主人当家作主
1、人大代表:人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
2、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位最高、权力最大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过渡)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那么就可以随意行使权力吗?
视频二:文强案(学生思考:文强被依法判处死刑说明我们生活在怎样的国家里?)
(二)生活在法治的国家里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
依法治国的主体------人民
(学生思考:找P76)
1、什么事依法治国?
2、为什么要实行依法治国?(重要性)(学生结合文强案思考如果我国不实行依法治国会怎么样呢?从中找到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学生思考)所以文强一定要被判死刑。为什么我国法律一定要判他死刑呢?(文强案现象给国家、社会和个人都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那么给国家带来了哪些危害?
社会的危害又是什么?
给人民带来哪些危害?(围绕这几个方面学生交流后畅谈,老师只起引导作用。重点提出依法行政的重要性。)
(学生思考)
3、通过文强案我们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我们该怎样建设法治国家?)这里学生会从书上找到只言片语,比如:执法必严之类的,那么就引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接着联系“文强案”以案说法
(1)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及其重要性是什么?
请回答
文强犯了什么法?刑法、行政法等-----体现了依法治国的什么要求?(有法可依----前提)
请回答
文强为什么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没有按法律的规定去做事,没有依法行政。----体现了依法治国的什么要求?(有法必依----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
请回答
司法机关以事实为准绳,以法律为依据,秉公执法体现了依法治国的什么要求?(执法必严-----依法治国的关键)
请回答
文强最终被执行死刑,这体现了依法治国的什么要求?(违法必究----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学生归纳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哪些?(学生齐答)
(过渡)我国依法治国就要实行这些基本要求,那么除了国家坚持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外,其他部门或者我们个人等该怎么做呢?(引导学生从一切国家机关、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公民个人或者我们这几个角度进行思考。结合课本P76----P77),(2)依法治国的具体要求又有哪些呢?(学生交流后回答)(老师点拨)建设法治国家光靠法律是否可以取得非常成功的效果?学生在初二时就接触过相关的内容,所以学生在这里自然就想到了还要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就是还要结合以德治国,坚持实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的治国方略,这样才能建设好我们的法治国家。因为我国道德和法律是互补的。(教师归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国家:坚持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一切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2)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重要性)(再次结合“文强案”强调依法行政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在P77勾画)
(3)公民个人:P77(4)坚持实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的治国方略,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
区分下列概念
(二):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国家权力机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三、小结延伸
本节课学了两部分的内容,一是人民怎样当家作主的,二是我们生活在法治国家里。通过学习学生了解到了我们是国家的主人,我国是一个依法治国的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建国以来我国各族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牢牢把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是我们国家和人民经得起各种风浪、克服各种困难的可靠保证。经济的繁荣、文明的发展、国家的稳定都离不开法律。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希望同学们经过今天的学习能够有所思考、有所收获,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严格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知法、守法、护法的合格公民,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国家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四、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是整个初三课本中最难理解的内容之一,以视频的方式让同学们参与进来,采用导学案的形式突破基础知识,通过案例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如果最后再次强调一下人民代表是权力机关的组成成员那么学生就更明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