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北京版数学四上《统计与可能性》教学设计5篇

时间:2019-05-12 21:08: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7北京版数学四上《统计与可能性》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7北京版数学四上《统计与可能性》教学设计》。

第一篇:2017北京版数学四上《统计与可能性》教学设计

统计和可能性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现实生活事例中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的过程,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能根据统计表或统计图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同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

3.通过实验活动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及其活动规则的公平性。

教学重点:

体会统计的过程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同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

教学难点:

组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交流开展统计活动的体验与技巧,提高数据处理的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重点:

会填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出示统计的数据

沙峪小学各班近视人数数进行了调查,记录如下: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一

二、通过看这个表格你知道什么了?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试一试:

111页 先填统计图,再提出问题。

五二

六一

六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调查、统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回答并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

一、出示统计表和折线统计图。通过观察初步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1.每隔几小时测量一次气温?

2.几时的气温最高?

3.这一天当中气温是怎样变化的? 你能预测这一天18:00的气温吗?

二、114页试一试说一说: 从统计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估计小明70秒能跳多少个?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着提出问题。

三、115页练一练

春节期间,去庙会的人数是怎样变化的?

根据上面的信息,如果明年你去逛庙会。哪天去比较合适?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第二篇:四上教案统计与可能性

四上教案统计与可能性

第一课时 数据的分段整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74页。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的统计过程,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

2、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分段整理数据。学生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今天同学们穿了校服,真漂亮,感觉很整齐,你们的校服是什么时候做的?

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我们做校服之前都了哪些准备工作?(测量身高、胸围等)

做的这些准备工作就是我们在做校服之前的收集数据。(板书:收集数据)

3、老师与你们的班主任联系了一下,把你们的身高制成了这张四(1)班学生身高记录单。

4、出示学生身高记录单。

二、教学新课

1、提问:从这张身高记录单上你知道了什么? 提问:从图片上你收集到哪些信息?

2、提问:根据厂家提供的型号,想一想接下来我们要做什么工作?(统计适合穿小号、中号、大号校服的各有多少人)

谈话:为了弄清适合穿大、中、小三种型号服装的和有多少人,就需要对记录单上的数据分段整理。(板书:分段整理)

谈话: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分段整理数据呢?请发表意见。你们认为哪种记录方法比较好,为什么?

3、各小组汇报统计结果。

4、提问:服装厂看到这张统计表,会明白哪些问题? 谈话:这就是分析数据(板书:分析数据)

5、回顾统计过程: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是如何来解决购买校服的问题的?我们经历了一个怎样的统计过程?

三、组织练习

谈话:刚才我们利用统计解决了定做校服的实际问题,统计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运用是很普遍的。

1、做“想想做做”第1题。(1)让学生自己完成统计表。(2)交流分段统计的结果。

(3)提问:你是怎样分段处理数据的?对分析统计结果你有什么看法?

2、做“想想做做”第2、3题。

谈话:先请阅读课本第73-74页的你知道吗? 提问:通过总阅读,你知道了什么?

谈话:下面请你俩做“想想做做”第2题和第3题,了解我国目前空气污染的状况,了解目前的空气质量。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共同交流统计结果。

提问:看了上面的统计表,你有什么想法?在小组里交流。

四、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课外实践作业

收集从11月1日到11月31日无锡市的空气污染指数,制成统计表。

第二课时 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5-78页。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多个单位),能根据要求在方格纸上完成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问题,或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条形统计图,在方格纸上完成条形统计图。教学难点:确定直条的高度。课前准备:

1、教具准备:例题挂图,“试一试”及“想想做做”的纪灯片5张。

2、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我国长江、黄河、珠江和淮河四条河流的长度。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提问:你们知道世博会吗?2010年的世博会在哪个国家的哪个城市举办吗?

2、谈话。

二、自主探索,获得新知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的条形统计图,并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

(2)谈话:这张统计图反映了第一轮投票中5个申办城市的得票情况。(3)学生分组交流,并反馈。(4)教师小结。

2、教学“试一试”。(1)让学生独立完成。

(2)在小组里交流统计图的完成情况。

(3)提问:把统计表和统计图进行比较,看看条形统计图有哪些优点?

3、阅读“你知道吗?了解世博会的简要情况。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谈话:仔细观察这张统计图,它与前两幅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用尺子比量一下直条高度正确吗?

(2)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1)让学生完成统计图。

(2)在小组内互相检查作图情况。A、制图日期写了吗?

B、直条的高度准确吗?直条美观吗? C、标出数据了吗?

(3)提问:从图中你感受到什么?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1)各自完成统计图。(2)同桌互相检查作图情况。

四、总结评价,汇报收获

谈话: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新知识,你是怎样获得的?请告诉大家。

第三课时 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9-81页。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体验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之间的关系,能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初步学会设计简单游戏的公平规则。

2、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体验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教学准备:每组4个白球、4个橘黄色球和一个布袋。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题

1、谈话导入。

2、谈话:让我们来试一试。每组袋子里都有4个白球和2个橘黄色球。组长做记录,其他同学轮流模球,共摸30次,看是不是白球摸到的个数比橘黄色球的多。

每组汇报摸球结果,老师记录在黑板上。

3、谈话:你认为这个游戏公平吗?如果你是小玲会有什么想法?

4、学生自主设计游戏方案,分组做实验,看设计的游戏是否公平。

二、组织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2、做”想想做做“第2题。(1)自由读题,理解题意。

(2)独立判断在哪几个口袋里摸球是公平的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三、全课总结

提问: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会设计一个公平的游戏吗?

谈话:一枚硬币有正反两面。它被抛起后落下来,会出现哪些情况?你认为出现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机会一样吗?课后请阅读书本第81页”你知道吗",看从中你有什么发现。

了解我们自己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4-85页。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对本班同学的身高、体重、年龄等情况进行统计,提高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3、让学生进一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以及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和态度。教学准备:

信息卡(如下)贴于桌角,练习纸、实物投影、小黑板等。

我的住处信息卡 编号:

身高:()厘米 体重:()千克 年龄:()岁 生日:()月份 参加()兴趣小组 最喜欢吃()家里共()人 教学过程:

一、产生统计需要

谈话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说说你最想了解我们班同学的哪些情况?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二、分组讨论方法

1、谈话。(板书:各统计小组名称和人数)

2、分好的小组推荐出组长,组长组织组员先讨论准备用什么方法来收集数据进行统计。

各小组汇报收集数据和统计的方法。

三、分工收集数据

1、教师举例。

2、每组自己分工,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方法收集数据,比比哪一组收集数据又快又准确。

3、小组进行统计活动,汇总情况。

4、提问:收集好数据后我们接下来做什么?

四、分类、分段整理

1、谈话:对身高、或体重进行统计的先要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合理分段。(1)找出范围。(2)分段整理。

2、各小组分段或分类整理数据。

五、填写图表并核对

各小组自己完成统计图表,集体交流。各小组设计问题准备向全班同学提出。

六、分析、交流、提问

1、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统计过程。其余各组评析。

2、提问:看了统计图表,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想法?你还想提什么问题?

七、总结

1、提问:你们是怎样进行统计的?通过今天的统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了解哪些?

2、谈话:下课后,我们还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去收集更多自己喜欢的信息进行统计并交流。

第三篇:五年级数学统计与可能性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统计与可能性教学设计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教学内容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关于可能性,本套教材分两次编排。首次是在三年级上册,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第二次在本册。本单元内容是在三年级基础上的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不但能用恰当的词语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还要学会通过量化的方式,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2.中位数的统计意义及计算方法。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平均数,知道平均数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用它来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具有直观、简明的特点。但是当一组数据中有个别数据偏大或偏小时,用中位数来代表该组数据的一般水平就比平均数更合适。让学生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并且在统计分析中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适当的统计量来描述数据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1.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2.能按照指定的要求设计简单的游戏方案。3.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学会求中位数的方法。4.会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来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

三、编排特点1.以学生熟悉的游戏活动和生活实际展开教学内容。等可能性事件与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是紧密相联的,因为一个公平的游戏规则本质上就是参与游戏的各方获胜的机会均等,用数学语言描述即是他们获胜的可能性相等。因此,教材在编排上就围绕等可能性这个知识的主轴,以学生熟悉的游戏活动展开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直观感受到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并逐步丰富对等可能性的体验,学会用概率的思维去观察和分析社会生活中的事物。此外,通过探究游戏的公平性,还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在选材上特别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中位数时,教材选取的掷沙包、跳远、跳绳等活动,都是学生几乎天天参与的游戏,可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完成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也便于教师组织教学。2.经历引入中位数的必要性,突出中位数的统计意义。中位数和平均数一样,也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但它和平均数有以下两点不同:一是平均数只是一个虚拟的数,即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该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而中位数并不完全是虚拟数,当一组数据有奇数个时,它就是该组数据顺序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据,是这组数据中真实存在的一个数据;二是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里的每个数据都有关系,任何一个数据的变动都会引起平均数大小的改变,而中位数则仅与一组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变动对中位数没有影响,所以当一组数据的个别数据偏大或偏小时,用中位数来描述该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就比较合适。⒊ 由易至难,逐步深入,从旧知引出新知。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平均数,知道平均数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所以教科书在引入中位数时,就以平均数为参照物,说明当一组数据中有个别数据偏大或偏小时,用中位数来代表该组数据的一般水平就比平均数更合适。这样编排,不但新旧知识过渡自然,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而且通过对比更加清晰地阐明了中位数的统计意义。在介绍中位数的计算方法时,教科书在编排上采取了由易至难,逐步深入的方式。如例4和例5,列出的一组数据都是7个,即奇数个数据,从而最中间的那个数据就为中位数,可直接在数据组中找出;然后把7个数据变为8个,最中间就有两个数据,引出当数据个数为偶数个时计算中位数的方法。具体编排标 题具体内容主题图、例1~例3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的事件发生的概率。例

4、例5理解中位数的统计意义,会求给定数据的中位数;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描述数据的特征。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主题图主题图通过呈现学生熟悉的校园活动场景,引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目的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体会到在我们的身边就存在大量的等可能性事件,平时的游戏活动中也隐含着许多公平性的问题。这里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击鼓传花、足球比赛等活动中蕴涵的概率思想,特别要引导学生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这个角度去观察问题,引导学生说说这些游戏活动对参与的各方是否公平。教学时应注意说明每个活动的游戏规则,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讨论。应注意引导学生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是否公平这个角度来思考问题,不要过分关注游戏、活动内容本身。例1教科书呈现了足球比赛前用抛硬币来决定谁开球的场景,由小精灵提出问题你认为抛硬币决定谁开球公平吗?引出教学内容。设计目的是使学生理解随机抛掷一枚硬币时出现正面和出现反面的可能性是相同的,从而说明比赛的公平性。教学时,为使学生更直观感受,可先让学生小组合作做抛硬币试验,并做好结果记录(如:每个小组抛100次,分别算出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频率)。在试验完成后,教师可让学生汇报本组得到的结果。针对有的小组得到的结果可能与理论上的概率值相差较大,教师可以把各个小组试验的情况汇总,再进行分析,就可使结果更加逼近理论值。同时说明:当试验的次数增大时,正面朝上的频率和反面朝上的频率都越来越逼近。做一做这是一个简单的转盘游戏,学生在三年级时就已经接触过了,知道指针停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比停在蓝色区域和黄色区域的可能性都要大,所以判断这样公平吗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小精灵提出的问题怎样设计这个转盘才公平上。引导学生思考:指针停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是多大呢?实现对可能性的认识由定性感受到定量刻画的自然过渡。为便于学生理解,教材把转盘平均分成了四份,其中红色区域占两份,蓝色区域和黄色区域各占一份,所以指针停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是,即,而停在蓝色区域和停在黄色区域的的可能性都是,从而说明这个转盘设计得不公平。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等可能性的角度来重新设计这个转盘,即将转盘平均分成三部分,红、黄、蓝各占,就可保证游戏的公平性了。练习二十第3题,虽然橡皮各部分的材料是均匀的,但它的6个面大小不等,一个面的面积越大,投掷后朝上的可能性也越大,所以,小强设计的这个方案不公平。例2通过击鼓传花的游戏,让学生理解用几分之几来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及等可能性。教学的难点在于让学生认识到基本事件与事件的关系,即花落到每个人手里的可能性与落到男生(或女生)手里的可能性的联系。为了直观展现可能性由

第四篇:《统计与可能性》教学设计范文

江苏省南京市西善桥小学 王吉香

【关键词】小学数学 《统计与可能性》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A-0057-02 在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统计与可能性》单元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简单的可能性知识,知道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这些都是学习本课教学的直接基础。本课的学习同时又是为后面进一步学习“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以及定量分析可能性的大小”奠定基础。本课重点是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到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能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难点是解释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正确使用词语“差不多”来描述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理解任意摸一次球,摸到红球和黄球的机会是相等的。本节课的设计以活动为主线,通过猜想—游戏—体验—验证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亲历数学、体验数学,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主要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获得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体验,同时养成乐于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习惯。

一、游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伊始,笔者创设这样的游戏:“同学们看过春节联欢晚会吗?相信刘谦的魔术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老师也来表演一个魔术。想玩吗?”学生齐说:“想。”对于学生来说,魔术充满了神奇感,教师设计的这个小小的魔术游戏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进入到本课的学习中。

在新知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三个游戏:“摸一摸”“抛一抛”和“放一放”。通过这样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掌握了数学知识。

同时,教学设计还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在最后带领学生去找一找生活中用到可能性相等的知识所解决的问题。如,足球比赛中掷硬币确定谁发球,引导学生思考:在足球比赛中为什么裁判可以用抛硬币的方法决定谁先发球?使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

二、给与机会,让学生尽情展示

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自主摄取、自主建构的过程,是一个与孩子自身的活动息息相关的过程。教学中,笔者努力为孩子的学习创造和提供适宜的机会、条件和场所,而且也亲自参与到孩子们的学习活动中,放手让孩子们自主探索。

试讲第一次课时,笔者设计“摸一摸”活动的要求是:每组确定“操作员”“记录员”“监督员”和“安全员”,让每组的“操作员”一人摸40次。课后就有学生和笔者说:“老师你怎么只让一人摸球呀!”当时笔者就想:“是啊,学生人人都想去摸球,干嘛笔者要压抑孩子们的欲望呢?”经过思考,笔者将“摸一摸”活动的要求修改为:从口袋里每次摸出一个球,再放回,每人摸10次,一共摸40次。考虑到有些小组的人数多于4人,便增加:小组成员多于4人或少于4人的,计算好每人摸球的次数,保证小组一共摸40次即可。出示要求后,组织学生讨论:“你们小组准备怎样开展活动?”这样设计既让学生人人有参与摸球、报数、记录的机会,又能在小组人数多或少的时候,组员之间进行分配、调剂,在合作中增加协作意识,保证操作的顺利进行。又问:在摸球时要注意什么?重点提醒学生要数好摸球的次数,保证40次不能多也不能少。为了保证数据的有效性,笔者组织小组成员一起核对统计结果,在学生的作业上备注:核对数据,小组总次数多于40次或少于40次的无效。

三、层层深入,体会可能性相等

动手操作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其特殊性在于能引导学生把外显的动作与内隐的思维紧密结合起来,能将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容易理解的知识,从而引导学生在发现、思考的基础上实现抽象、概括。它不但是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必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会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我们知道现实生活中摸到白球和黄球的次数相等的这种可能性很少,怎样使学生体会摸到白球和黄球可能性是相等的呢?笔者采取的方法是:估计—实验—观察—比较—小结—设问—总结。

在“摸一摸”前让学生估计是摸到白球的次数多,还是摸到黄球的次数多,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白球多、黄球多、白球和黄球一样多。然后进行实验活动,汇报统计结果后引导学生观察每组的统计结果,使学生明白白球多,但只是多一些;黄球多,也只是多一些。课上有个小组统计的结果为白球10次,黄球30次,笔者引导学生:“刚刚我们每个小组只摸了40次,如果摸的次数再多些呢?”使学生明白:这样的可能性有,但是随着次数的增多,两种球之间相差的数会越来越小。然后带领学生一起计算全班同学白球和黄球的总次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摸到黄白球的可能性大小。这时小结:“从这样的口袋任意摸球,可能摸到白球多一些,可能摸到黄球多一些,也可能摸到白球和黄球一样多,我们用一句话概括:摸到白球和黄球的次数差不多。”后又设问:“如果继续摸,摸400次、4000次,摸到白球和黄球的次数会怎样?”通过估计、实验、观察、设问之后,和学生一起总结:“像这样摸到白球和黄球的次数差不多,也可以说摸到白球和黄球的可能性相等。”

在本节课教学中出现了一个小组统计总数与要求总数不符的情况,在思考之后笔者果断地说:“这个小组统计的数据不符合要求,我们不能采用。”这样的“判决”对学生来说,可能有点“残忍”,甚至会让学生觉得委屈。但学生也会由此吸取教训:任何游戏必须遵守规则!也提醒其他组的学生注意:在汇报前要注意核对数据。

四、练习拓展,发展学生思维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识。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拓展练习,深化教学内容,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如教学“放一放”时,笔者在领会教材的设计意图之外,还增加了一个环节:“如果是这样的8个球(4个白球、2个黄球和2个红球),每次任意摸一个球,摸50次,摸到白球和黄球的次数差不多,可以怎样放?”当时学生有两种做法,一种放“2个黄球和2个白球”,另一种放“1个白球、1个黄球和2个红球”。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从这两个口袋里摸到白球和黄球的次数都差不多?”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每个口袋中放的白球和黄球个数同样多,摸到白球和黄球的次数都差不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数学教学中,只要我们坚持引导学生在实验中体验,在观察中发现,学生的思维定会在想象的天空中翱翔,数学的素养必将不断提高。

第五篇:《统计与可能性》教学设计

《统计与可能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和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整理数据。

2、经历操作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能对简单的实验可能发生的结果做出简单判断,并做出适当的解释。

3、初步感受动手实验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方法,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让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

2、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3、认识和理解相应的统计方法和统计结果 难点:

1、解释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能正确使用词语“差不多”来描述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教学准备:

1、红色球、黄色球各15个,布袋子8只,托盘6只;

2、小正方体18个,大正方体1个;

3、摸球记录表、统计表各6份,“研究报告”18份;

4、红色、蓝色铅笔各4支,透明袋1只;

5、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1台;

6、分好小组及座位,选好各小组组长及记录员; 课前活动:

同桌两名学生一起玩猜拳游戏,一定要猜出胜负,共猜10次,看谁赢的次数多。教师了解猜拳结果。

教学流程:

一、比赛导入、激发兴趣(复习“一定、可能、不可能”): 方法:谁摸到的红球就算赢,摸一次比一次。

(在比赛过程中,学生很快发现比赛不公平,激起学生质疑)。

提问:看到刚才的比赛,你有意见吗?引导学生说出“一定、不可能”。现在将1个红球和1个黄球装入袋中,从这个袋中任意摸一个球,你能摸到什么球呢?可能会摸到红球,也可能摸到黄球。

看来大家对于“一定、可能、不可能”已经掌握得不错!

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例题教学)

1、学生猜测:

你们估计从这个袋(贴:1个红球和1个黄球)中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大呢?还是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大?(板书“可能性”)

如果让我们摸40次,你估计摸到红球的次数多还是摸到黄球的次数多?多选几名同学回答。(板书:次数差不多)

那我们猜猜,红球可能摸到多少次?黄球可能摸到多少次?(板书:红球、黄球以及4名学生猜测的次数)现在,(教师用透明袋演示3红3黄的袋子)这个口袋里有几个红球、几个黄球呢?(贴:3个红球3个黄球)

现在让你摸一个,你能摸到什么球?如果让你摸40次,红球和黄球各可能摸到多少次呢?(板书红球、黄球,以及4名学生猜测的次数)

2、分组验证:

大家认为的红球的次数和黄球的次数都差不多,是不是这样呢?(在差不多的下面打“?”)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猜测到底对不对呢?(摸球)我们就用摸球的游戏来试一试。

①记录方法

那怎样才能把40次摸球的结果记录下来呢? 你知道哪些记录数据的方法? 在生活中,你还知道什么记录数据的方法吗?画“正”字的方法你们知道吗? 怎样用画正字的方法来记录呢,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 指名介绍,(板画“正”字),一个正字表示五画,两个正字呢?然后在多媒体上出现“摸球结果记录表”和“摸球结果统计表”演示画正字记录方法。(一画表示一次,如果摸到红球就在“红球”的后面画上笔,如果摸到黄球就在“黄球”的后面画一笔,)

假如是这样呢?大屏幕上出现红球18画的结果表示多少次?你是怎样算的?你觉得用画“正”字的方法来记录数据有什么特点?你们今天想用画“正”字的方法尝试一下吗?

②明确要求

今天我们一共分成了六个组,请第一、第二、第三小组用装有一个红球、一个黄球的口袋试一试,第四、第五、第六小组就用装有三个红球、三个黄球的口袋来试一试。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活动的要求:(配录音:每人每次任意摸出一个球,记录下摸到的结果,把球放回口袋,摇一摇,每组的同学依次轮流摸球,一共摸40次,看哪一组合作得又快又好!(大屏幕出现活动要求)

谁来说说摸球时应该注意什么?“任意”(闪动)是什么意思?大家明白了吗?下面就请各位组长进行分工,你们组里谁拿口袋,谁来记录,谁负责监督,然后进行合作,哪一组先完成了就先把统计的结果输入电脑。按键大屏幕显示统计总表。现在开始!多媒体放音乐。

③摸球体验,汇报结果

在大屏幕上显示各小组的输入的数据。

3、归纳分析: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各小组摸球统计的结果,第一组:„„ 统计的结果能验证你们的猜想吗?

能验证什么呢?(摸到红球和黄球的次数差不多)

过度:好,经过大家的认真试验,我们发现摸到红球的次数和黄球的次数总是差不多,为什么会这样呢?

请大家再想想,第一、二、三组,你们的袋子里装的是——1个红球和1个黄球,第四、五、六组你们的袋子里装的是——3个红球和3个黄球”。如果老师在一个袋子里随便放入一些红球和黄球,那摸到红球和黄球的次数会不会也是差不多呢?

那么袋中的红球与黄球必须满足什么条件呢?(选多名学生回答:必须一样多)为什么要一样多呢?(指多名学生回答:摸到红球与黄球的可能性就一样)噢,说得真好!其他同学也是这样想的吗?都弄明白了吗?谁来说说,你明白了什么?(指多名学生回答)

4、小结揭题

很好,在刚才的活动中,大家首先对摸球的结果进行了大胆的猜测,然后又通过摸球的游戏进行了统计验证(完善课题:统计与可能性),研究了关于可能性的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统计与可能性。

三、自主研究、内化提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跟“可能性”有关的事情,请看大屏幕,看一看这三位同学他们下棋的规则是怎样的,(大屏幕播放三个学生下棋的录像,其中一学生说:我们来下棋吧,我这儿有色子,两个面是“1”、两个面是“2”、两个面是“3”,如果抛到1,就他走,抛到2,就你走,抛到3,就我走,好不好?)

这样的棋你们玩过吗?这个规则公平吗?老师这儿也有这样的一个色子,现在如果把这个色子抛向桌面,(抛小正方体)朝上的数字可能是几呢?刚才我们摸球出现两种情况,不是摸到红球就是摸到黄球。那么这三种情况的可能性又是怎样的呢?(相等的)

请你们猜猜,如果抛30次,1朝上可能有多少次?2呢?3呢?

那1、2、3向上的可能性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请大家按照每两人一组,一位同学抛,另一位同学负责记录,一共抛30次,谁先完成就先输入电脑,开始!(出现统计表并放音乐)

(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看数据,分析:请大家观察这些数据,谁来说说1、2、3朝上的次数怎样?那这说明了1、2、3这三个数字朝上的可能性是怎样的?(指多名学生回答)

经过刚才的研究,大家一致认为抛到1、2、3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按这个规则下棋是公平的。看来我们班的同学真的很聪明,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还掌握了不少研究数学知识的方法。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四、浏览课本、深化质疑

五、智力闯关、发展思维

好,就让我们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尝试解决一些问题吧。

1、(大屏幕播放图及录音:在布袋里放4枝铅笔应该怎么放?)①任意摸一枝,不可能是红铅笔。(学生到前面用实物展示台演示。)②任意摸一枝,可能是红铅笔,也可能是蓝铅笔。(学生到前面用实物展示台湾当局演示。)

③每次任意摸一枝,摸50次,摸到红铅笔和蓝铅笔的次数差不多。(学生到前面用实物展示台演示。)

六、实际应用,拓展延伸

1、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会碰到可能性的问题,老师就收集了一些问题,请看:(大屏幕显示)

(配录像)在足球比赛开始前,裁判为什么用抛硬币的方法来决定谁先发球?

数学知识不仅可以用在体育赛事上,其实,只要我们注意观察就会发现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国庆节期间,老师去逛商场,就看到一些顾客正在玩转盘的游戏:(配录像)在商场里,商家搞促销活动,推出了快乐大转盘的游戏。请观察这个转盘,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不中奖的可能性是怎样的?

七、点题总结、梳理反思

今天,我们在玩的过程中一起研究了“统计与可能性”(指课题),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们都明白了些什么呢?

你对自已今天课上的表现满意吗?

在生活中不仅会碰到可能性相等的问题,还会碰到可能性不等的的问题,希望同学们用心去观察、去发现,并用自已的知识去探索、去研究!

下载2017北京版数学四上《统计与可能性》教学设计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7北京版数学四上《统计与可能性》教学设计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统计与可能性》教学设计

    《统计与可能性》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可能性”这一教学内容,属于统计与概率范畴。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分两个阶段进行教学,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初步接触过,但只是局限在让学......

    统计与可能性数学教学反思

    统计与可能性数学教学反思 统计与可能性数学教学反思1 通过比赛导入课题,学生很快发现比赛存在不公平,激起学生质疑,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同时又复习了旧知。这样的设......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统计与可能性》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统计与可能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能按指定的要求设计简......

    第十一单元 统计与可能性 教学设计

    第十一单元 统计与可能性 教材简析: 1、教学内容 本单元安排了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的基础上,继续教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认识方块统计......

    第九单元 统计与可能性 教学设计

    第九单元 统计与可能性 主备教师: 备课时间: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数据分段统计、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这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统计活动经验,初步......

    《统计与可能性:统计与可能性》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统计与可能性:统计与可能性》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P.101.例2及练习二十一第1—3题。 教学目的: 1、会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获胜的可能性。 2、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

    统计与可能性教学设计详案大全

    可能性与游戏的公平性教学设计详案 教学内容:P98---P101 教学目标: 1、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2、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用分数表示。 3、能按照......

    《亲近大海----统计与可能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材93 -95页。 教学目标: 1、会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完成相应的统计表。 2、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分类的多样性,体会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