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下册二单元变废为宝小工艺品的制作》教学设计
《小工艺品的制作》教学设计
课题:小工艺品制作。课时:1课时。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生利用生活当中一些不被人们注意的东西来制作有情趣的小工艺品的课堂教学过程,激发、培养中学生善于联想、发现美、选择美、创造美的能力和勤俭节约、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用实物演示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当中很多美的事物其实是用很普通的素材创造出来的。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在广泛的生活当中发现美和审视美。教学辅助工具:
湿面团、大头针、麻籽、胶水、剪刀、易拉罐、彩色橡胶球等。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有很多不被我们注意的甚至是废弃的物品,经过艺术加工后,就会变成很有情趣的小工艺品。比如同学们都很熟悉的树根雕刻(根雕艺术);民间过中秋节时,老百姓用面捏动物等。
二、演示由普通素材制作小工艺品的过程
示范一:用湿面团和大头针等制作小刺猬
步骤一:把湿面团捏成半球状,然后将一头捏尖,呈刺猬嘴形。如图示:
步骤二:用麻籽蘸上胶水,点出小刺猬的眼睛和鼻子。如图示: 步骤三:用大头针刺入面团,做成小刺猬的刺,小刺猬便制作成功了。如图示:
示范二:用粗细不同的两个易拉罐和小彩色橡胶球剪成盛开的菊花
步骤一:将两个易拉罐的顶盖剪掉,并套在一起。如图示: 步骤二:将易拉罐由上往下剪成丝条状。如图示:
步骤三:将剪成的“菊丝”拉开,呈菊花开放形状。如图示: 步骤四:把有色彩的小橡胶球放在“菊丝”中间,“盛菊”制作成了。如图示:
三、两例成功的演示后,借题引导
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平常不被我们注意的东西,其实都可以用简单的艺术手段把它们制成精巧的小工艺品。例如,我们还可以用香烟的外包装盒做纸雕;可以用破麻布经过刺绣做成精致的小壁挂;可以用妈妈裁剪衣服剩下的碎布料粘贴成美丽的风景画,等等。可见,在生活中,美无处不在。并且,很多美的事物来源于极其平凡和简单的素材。生活是创作美的源泉。
四、让学生自己动手,用提前准备好的材料制作小工艺品
五、评价学生作业,鼓励和表彰优秀作业,让学生自评
六、总结课堂
尽管生活中拥有丰富的艺术素材,但需要我们用艺术的眼光去审视和发现。中学生应当树立热爱生活,关心生活,热爱劳动的高尚情操,善于在朴素的生活中审视美和发现美。
反思:手工制作课是学生最喜欢的课,学生动手你能力很强在课堂教学过程,激发、培养中学生善于联想、发现美、选择美、创造美的能力和勤俭节约、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第二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要点分析]
本单元以爱国为主题,选编了五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从各个不同角度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愤图强的美好情操。
《黄河颂》是一首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形象,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最后一课》是短篇小说,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从热爱祖国语言方面来反映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是一篇杂文,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黄河颂”,表现了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土地的誓言》是一篇散文,它以倾诉的形式抒发作者对沦亡国土强烈的思念之情。
《木兰诗》是南北朝乐府民歌,诗中塑造了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保卫国家的巾帼英雄形象。
在第二单元的教学全过程中,师生都要共同关注“黄河文化大巡视”的研究性和拓展性活动。前面五课的学习,应为本项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单元教学目标]
联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现代国情(如:五四运动、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和语言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操。
细致分析、细心揣摩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汉语言丰富、优美的表现力,饶有兴趣地锻炼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加强语感训练,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出感情。通过反复诵读,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培养语感,引导和鼓励学生说出阅读感受,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一步把握课文思想内容。[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课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操。2.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教学设想]
1.教学过程应充分挖掘作品的审美内涵,联系作品的写作背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深入理解作品的内容,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接受健康的情感教育。
2.注重阅读方法指导,引导和鼓励学生说出阅读感受;师生相互交流、讨论,学习运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抒发感情的方法。
3.重视语言的积累、品味和应用,旨在一课一得。
4.组织好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搜集好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活动。[课时安排](总共十三课时)1.单元总览(一课时)2.《黄河颂》(一课时)3.《最后一课》(二课时)
4.《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课时)5.《土地的誓言》(一课时)6.《木兰诗》(二课时)
7.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三课时)8.单元小结和测试(二课时)
第三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专题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说明】
这个单元安排的是以成长为主题的课文。这些课文有的讲述自己从孩童游戏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的讲述自己在父亲及周围大人的教育和影响下不断长大的生活故事(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有的则是以童话的形式,告诉人们在成长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努力追求(安徒生《丑小鸭》),等等。
下面对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做一点具体说明。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传统课文,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但从成长的角度选入教材,这还是第一次。从课文中学生可以了解少年鲁迅在游戏、学习中所具有的童真和童趣,发掘他对生活的情趣和感受,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的启迪。
《爸爸的花儿落了》是从小说《城南旧事》中节选的,小说展示的基本上是作者自己童年生活的轨迹。节选的这一部分围绕毕业典礼引出对爸爸及相关忘事的回忆,从回忆中展示自己不断成长的过程。教学这篇课文,可以让学生了解插叙的巧妙运用,看看作者是用怎样的文字引出对往事的回忆的。
《丑小鸭》是一篇童话。童话讲的虽然是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故事,却能给我们成长中的青少年以有益的启迪。要注意一道学生了解丑小鸭对生活的执着追求和渴望,正是这种不懈的努力和追求,使他从一个人人歧视、饱受嘲弄的丑小鸭最终变成了一只令人羡慕的美丽的白天鹅。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是两首新诗,虽然主题是关于人生的,但也与成长有关。
《伤仲永》是一篇文言文,主要任务是读读背背,通其大意。
【单元目标】
1、了解他人的成长足迹,正确对待成长中的苦与乐,得与失,成功与失败,要勇于面对生活、面对挑战。
2、阅读课文,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要学会根据上下文揣摩精彩的、富有深意会感情色彩的浓厚的语句,以便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课时 主讲人:杨聪颖 《爸爸的花儿落了》——2课时 主讲人:杨聪颖 《丑小鸭》——2课时 主讲人:杨聪颖 《诗两首》——2课时 主讲人:刘志丽 《伤仲永》——3课时 主讲人:邢卉芳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学时间】 【授课班级】 七年级 【授课人】 杨聪颖 【授课时数】 3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
2、学习.课文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
3、体会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文章的主题。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思考,讨论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能力训练。情感态度价值观
真切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情趣,培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的精彩段落,体会写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感情以及本文的主题思想。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导读法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每个人的童年都一定会由许多趣事,令人回味无穷。你能讲一讲你的童年趣事吗?(指名几个学生回答)下面让我们来学习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看看他是如何写自己的童年趣事的。
二、走近作家作品,检查预习。
1、作者及作品简介。
2、检查预习。用多媒体或者小黑板出示以下练习:(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确凿.()菜畦.()宿儒.()倜傥..()收敛.()脑髓.()桑葚.()斑蟊.()积攒.()秕.谷()拗.()盔.甲()锡箔..()人声鼎沸.()(2).本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______(体裁),选自。作者鲁迅,原名______,是我国现代伟大的______、______、,他写的小说集有
,杂文集有。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读文,完成下列思考题。
1、本文的题目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2、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
3、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作者更喜欢哪一个?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为什么?
4、文章的开头说“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在百草园中有哪些美好的事物给童年的鲁迅带来了乐趣?
第二课时
一、学习1、2段,品读百草园美景。
1、本部分写了哪些事物?作者是用哪些词把它们写得更加生动美好呢? 2、.这段文字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具体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
3、文章在写景时用到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这一段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
二、学习3-6段,复述故事,感受神秘色彩 1、用自己的话复述美女蛇的故事。
2、感情朗读精美片段,体会故事的神秘色彩。
三、学习7-8段,体味雪地捕鸟的乐趣
1、少年鲁迅在雪地捕鸟时,他是怀着怎样的一种心情? 2、找出写捕鸟方法的动词,分析有什么好处。
四、延伸感悟:
用自己的话介绍一下百草园的生活,你有没有特别喜欢去的地方呢?和大家介绍一下你的乐园吧。
五、小结。
六、作业。
第三课时
一、学习9-24段,回味书屋,感受成长 默读课文思考:
1、文章第九段流露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二、研讨文章的主旨。(多媒体展示题目)
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见研讨与练习一——3小题)
三、小结。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 【授课班级】七年级 【主讲人】杨聪颖 【授课时数】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林海音,并能说出其作品。
2、通过课文的学习能说出标题的双关含义。
3、知道什么是插叙。
4、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合作探究,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成长内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珍惜亲情,正确对待长辈的教育。
2、体会成长的内涵,正确对待成长中的苦与乐,得与失。
【教学重点】
体会父亲的深情,理解父亲的深情是怎样影响着“我”的成长的。
【教学难点】
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感受父亲的深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结尾句:“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是小孩子了。”提问:① “爸爸的花儿落了”是什么意思呢?②“我已不是小孩子了”是什么意思?两句话之间有什么联系?让我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1、作者简介。(课件展示)
2、《城南旧事》简介。(教师口述)
三、检查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2、解词。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生标注字音及段序。
2、生自读课文,思考:
①本文叙述了哪些事情?其中哪些是写眼前的,哪些是回忆过去的? ②本文的叙事顺序是什么?(简介插叙的作用)③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自主研读,分析人物形象。
(一)默读“六年前我赖床,爸爸惩戒我”片段,思考:(学生先自主学习,后小组交流,派代表回答问题)
1、说一说爸爸是个怎样的人?这件事后英子有什么变化?
2、你有没有类似的“我”赖在床上不想上学的经历,你的父亲是如何处理的?说给大家听听。
(二)以小组为单位,分别阅读文章其他情节,用同样的方法分析爸爸的形象以及对“我”的影响。
(三)归纳概括爸爸及英子的形象。
三、延伸感悟。
文章第37自然段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了,我们又是多么怕呢?”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说一说,为什么既喜欢又害怕变成大人?(小组讨论完成)
四、小结。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丑小鸭》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 【授课班级】七年级 【主讲人】杨聪颖 【授课时数】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世界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及其作品。
2、理解丑小鸭的形象。
3、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理解童话的思想意义。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丑小鸭的形象,探究文章的主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为实现理想不懈努力。执着追求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
1、梳理故事的主要情节。
2、理解丑小鸭的形象就是作者自身生活的写照。
【教学难点】
体会丑小鸭形象的现实意义。
【教学设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课件展示丑小鸭和白天鹅的图片导入。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三、检查预习。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概括: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丑小鸭有哪些不幸的遭遇?对这些遭遇他的态度是怎样的?他有怎样的行动?
3、想一想,假如有一天你陷入了丑小鸭的尴尬境地,没有人认可你,理解你,你的心情会怎样?丑小鸭是怎么做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研读课文,探究丑小鸭的形象。
(一)自主学习
1、丑小鸭不停地逃啊,走啊,根本原因是什么?
2、第一次看到天鹅,丑小鸭感觉是怎样的?
3、第二次看到天鹅,他是怎样做的?
4、他是无忧无虑飞向天鹅的吗?
5、害怕为什么还要飞向它们?
6、既然天鹅是高贵的美丽的,为什么丑小鸭要以等死的心态飞向他们?
7、他飞向天鹅后发现了什么?
(二)、合作研讨:
1、丑小鸭为什么拼死也要飞翔美丽的天鹅?
2、他为什么觉得难为情?一颗好的心是指什么样的心?
3、到底是一只鸭子变成了天鹅,还是它本来就是天鹅只是它自己不知道罢了?
4、如何理解“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安徒生说:生活有很多可以变成天鹅的丑小鸭因此他送给我们一句话“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真的没有关系吗?请你根据你的体验再加一个条件 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只要 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三)这是一只怎样的丑小鸭?
四、拓展延伸:
1、出示安徒生的简历:大家有什么发现吗?
丑小鸭的经历是安徒生自身生活的写照!所以说:生活本身就是童话。
2、读完这篇童话,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五、小结:
生活中我们或许现在还是一只丑小鸭,但是只要我们不放弃,不断超越自我,努力发现自我,我们就会离天鹅湖越来越近,所以路再长,我们也不怕。
六、作业。
第四篇: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民歌二教学设计1
民歌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茉莉花的形状、颜色、香味、用途及历史渊源、世界地位,感受各种不同地域、不同版本的《茉莉花》。
2、欣赏并喜爱民歌《茉莉花》,大胆用自己的歌声表现歌曲情绪,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从而对我国拥有的优秀民歌遗产感到自豪,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2学情分析
这个学期我教授七年级音乐,在教材中有这样一个单元《泥土的歌》,音乐课如果单单只是教唱几首歌曲是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的,要通过唱、练、赏、游的方式让学生能对音乐产生兴趣,特别是能学会欣赏不同国家、民族及不同风格的音乐,通过音乐来起到美育的作用。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激发学习民歌的兴趣
教学难点:大胆创新,尝试表现,创编属于自己的“《茉莉花》” 4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课前播放歌曲《茉莉花》,让学生轻松走进教室。师生问好 导入新课: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什么歌曲,大家知道吗?《茉莉花》(非常不错,为了奖励你们,下面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沙漠中的楼兰国有一位美丽动人的公主,名叫图兰多,但也很残酷。据说她给来自各国的求婚者提了个条件,能回答出她提的三个问题,就可以娶她,并赢得皇位,但如果答不出,就得被砍头。因此很多人都死在了她的刀下。
看,刽子手们又在磨刀了,原来有个鞑靼国王子也被图兰多的美貌打动,决心不顾一切要娶到图兰多,对图兰多提出的三个问题,对答如流,终于获胜,可图兰多仍不甘心。这时,王子倒慷慨地来帮她,请她在天亮之前能猜中他的名字,他就情愿象没有猜中图兰多的谜语那样,被处死刑。此夜,全城无人入睡,百姓和僧侣们都在向月神祈祷,希望图兰多诚服,从此结束杀戮。瞧,月亮出来了,僧侣的祈祷乐响起(茉莉花的旋律响起)或许就是这动人的音乐感化了美丽残酷的公主。终于她良心发现,从此改邪归正。音乐的魅力在这一时刻得到 1 了完美的体现。茉莉芬芳
介绍江苏民歌《茉莉花》
师:刚才大家听到的传说在100多年前,被意大利的歌剧之王普契尼搬上了舞台,这就是著名歌剧《图兰朵》,刚才我们欣赏到的那段优美的旋律,正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民歌《茉莉花》,大家想一想,早在100年前,意大利人就在传唱《茉莉花》的旋律,可见这首歌是很受欢迎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认识茉莉花,一起来感受为什么它能留香百年。
2、认识茉莉花
师:说了这么多,下面我们就来认识茉莉花。
茉莉花,白色的小花,它芬芳馥郁、朴实无华,它高雅而圣洁,纯真而美丽。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真的有这么香吗?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喷洒空气清新剂)香不香啊?其实茉莉花并不仅可以用来观赏,还可以入药、泡茶、做成工艺品等。(播放茉莉花音乐)我们生活中的茉莉花,洁白,馥郁,然而音乐中的茉莉花更加迷人、芬芳、令人向往,下面我们就一起走入茉莉花的音乐世界。欣赏并演唱《茉莉花》
⑴多媒体出示视频,完整欣赏《茉莉花》
师:大家听完这首歌曲,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你对这首歌曲的感受,你会选用什么词呢?(优美,纯洁,优雅)旋律怎么样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歌曲的旋律。⑵分析歌曲:
A.歌曲中有些什么音啊?(12356, 五声调式)B.师:下面老师用竖笛来演奏这首经典民歌。好听吗?相信同学们也想尝试来吹一吹。
C.学生尝试用竖笛表现音乐旋律。(老师电子琴伴奏)分组练习,共同演奏。
老师评价:同学演奏得非常好,下课后继续练习。
师:这首歌曲不仅旋律优美,而且歌词也很美。下面我们一起来歌词朗诵一遍。(师生齐颂)师:这首歌词主要表达的是看花人对茉莉花的一种喜爱,赞扬之情,希望同学们把这种感情融入到歌曲演唱当中去。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演唱这首好听的《茉莉花》。D.学生演唱《茉莉花》评价:非常好,让老师感受到了茉莉花的芬芳。
师:《茉莉花》并不仅是江苏人在传唱,全国各地都有茉莉花的足迹,下面我们就来感受一 下其他地域的《茉莉花》。
3、感受多地域的《茉莉花》 东北民歌《茉莉花》
⑴师:东北的《茉莉花》和江苏的《茉莉花》有什么不同?
东北《茉莉花》较之江苏《茉莉花》情绪方面:东北民歌热情高亢,力度稍强些,速度稍快些。这与环境、气候、方言、地域特点等因素有关,正是这些因素为《茉莉花》注入了不同的色彩,让《茉莉花》有了各地的特色。
4、欣赏各种音乐形式的《茉莉花》
师:其实《茉莉花》不仅仅有地域性,而且各种音乐形式都在争相表现它,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欣赏由女子十二乐坊带来新民乐《茉莉花》 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茉莉花》 梁静茹《茉莉花》 老师自编舞《茉莉花》
师:小小的茉莉花经过岁月的洗礼,不仅没有凋零,而且绽放得更加美丽,我们是新世纪的新一代,我们应该为这朵美丽的茉莉花,做些什么呢?(继续继承和发扬它)设计“我的《茉莉花》”
师:今天,我们了解了茉莉花,也欣赏了这么多的茉莉花,那么同学们心中的茉莉花是什么样的呢?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设计自己心中的《茉莉花》,10分钟后,请各组上台展示。大家可采用多种形式,多种表现手法表现《茉莉花》,唱歌啊,舞蹈啊乐器啊等等。
1、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多种表现手法,分小组来表现《茉莉花》,激励学生大胆创新,尝试表现。
2、分组展示,评选“最佳创意奖”、“最佳表演奖”、“最佳合作奖”、“最佳美术奖”、“最具魅力声音人气奖” 课堂小结
《茉莉花》是民族音乐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它那浸润着清幽华夏情味的旋律,早已香飘四海,我们要弘扬民歌文化,让这朵小小的茉莉花永远芬芳。
第五篇: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整体设计
一、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进入初中后所接触的第一个现代诗歌单元,尽管他们从古代诗歌的学习中积累了鉴赏诗歌的经验,但现代诗歌的毕竟与古代诗歌有一定差异,它的一些特点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此外,由于人生阅历的缺乏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学生对情感的理解、对领悟诗歌的意境有一定的困难,因此,从现代诗的特点出发,通过听说读品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让他们在互动中使理解加深,为以后学习现代诗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单元设计思路
本单元选的四首诗都抒发了爱国与思乡之情,讴歌希望与梦想。《我爱这土地》借鸟儿的形象表达出诗人对苦难祖国炽热而深沉的挚爱之情。《乡愁》通过对乡愁的吟咏表达了身居孤岛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和祖国统一的期盼。《我为少男少女歌唱》以优美的语言,炽烈的感情,讴歌了青春和希望。《纸船》充满童稚的想象,细腻的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富于幻想的性格和心理。
学习这四首诗,要通过多形式的反复诵读,从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入手,把握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领悟诗歌所抒发的情感,分析其多种艺术手段,把握并深刻理解作品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从而体会生活,感悟人生。
三、单元教学目标、了解新诗的特点,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以语言为载体,反复诵读,借助联想想象,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调动生活积累解读诗歌,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这是一首蕴含着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的好诗,也是学生进入初中后所学的第一首现代诗,教学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后面几首诗的学习。因此,教学应根据文体特点,通过诵读法、探究欣赏法、比较阅读法,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节奏美,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探究诗歌形象的象征含义及诗歌的主题,在比较中掌握学习诗歌的门径。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本诗的节奏,理解体味本诗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蕴。
2.把握诗歌的象征手法及巧妙的抒情方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与节奏美,通过小组品读欣赏诗歌的意境美,通过讨论析读理解诗歌的表现方法和真挚深沉的情感。
2.通过自主辐射阅读《假使我们不去打仗》、《给战斗者》,进一步理解、感悟诗歌的意象及作品巧妙的抒情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存亡的关头,为祖国献身的思想和对祖国的无限挚
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三、教学步骤:
(一)导入:
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曾有人掠夺它而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披肝沥胆。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我爱这土地》,一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激情。(板书:我爱这土地)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第一步:听录音范读;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
第二步:学生自由朗读
第三步;指名学生朗读
第四步:全班同学集体朗读
(四)研读诗歌,理解主旨:、学生在熟读诗歌的基础上,找出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并谈谈理由。
2、诗中是通过什么形象来表达出这样的爱国激情的?请你把相关诗句找出来,并谈谈你的理解。
3、诗中的“鸟”,它都歌唱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又有什么象征含义呢?
学生再次朗读,体会表达效果,并尝试背诵。
4、思考:诗歌开头写着“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请你结合以上歌唱的内容,思考为什么这里用“嘶哑”一词,而不用“清脆”或“嘹亮”。
5、思考: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全班再次朗读、背诵。
6、思考:这首诗在结构上,一、二节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7、讨论:本诗出现了许多“的”字,这样会不会拖泥带水,冲谈了诗味,谈谈你的理解。
(五)比较阅读,拓展学习:
请将这首诗与我们学过的《我爱这土地》比较一下,说说它们有什么异同?
(六)布置作业:、假如你是一只鸟,联系我们今天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你会唱些什么呢?仿照例子试一试,相信你会比例子仿写得更好。
2、艾青在诗中,含着泪水说:“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古往今来,在我们中华史册上记下了多少爱国志士的类似诗篇,犹如繁星高悬夜空。
(八)板书设计:
我爱这土地
艾青
鸟嘶哑的喉咙歌唱:土地
河流
风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黎明
我常含泪水
《乡愁》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乡愁》余光中的代表作之一,作者通过选择特定历史时期的四个意象,表达了千万游子的思乡之情,表达了他们期望民族分裂局面早日结束,祖国统一大业尽快实现的心情。初一学生由于自身的人生阅历的缺乏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对乡愁的理解、对领悟诗歌的意境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要十分注重对学生学法的引导,调动学生生活积累,通过听说读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语言实践活动,在互动中使理解加深,对乡愁这一中国诗歌中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有一定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
2、通过品味语言来鉴赏诗歌,进而对诗歌作出正确评价
3、联想想象,走入诗人创设的优美意境。
◆过程和方法
调动学生生活积累,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诗歌情韵。
◆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味作者所表达的乡愁,强化爱家爱乡爱国意识。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
课前播入《乡愁》曲,创设氛围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心情。可以说是中国诗歌当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里会涌现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
……
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于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那柔美的哀伤。下面我们来看一首台湾当代诗人的思乡之作。
(二)了解余光中、学生根据所积累的资料,简要地介绍。
2、补充(媒体示)
(三)听录音,初读课文、感受一下诗的感情基调和诗的朗读节奏
2、生小声朗读,边读边标出节奏和重音,师巡回指导有疑难的同学。
3、请学生个别朗读,要求有感情地朗读并适当指导。
4、齐读
(四)朗读品味
解读全诗
、整体感知
你投入了怎样的感情去朗读?(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品味探究
(1)诗人的这种感情是不是突发偶感?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中,那对故乡绵绵的思念一直萦绕在诗人的心头,这一点,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出来?
(2)这种感情看得见吗?这首诗借助什么样的意象表达这份浓浓的思乡之情?
3、再现画面并在朗读中体悟情感
(1)、教师用语言描述自己读第一节诗后脑中出现的画面。
(2)、学生轻读,构思画面(媒体音乐)
(3)、学生分组想象第一、二、三、四小节的画面。师生共同点评。
(4)、给想像的画面取名,体会这些画面所表达的情感。并且区别第四小节表达的情感跟前三节比有何不同?
(5)、请一生再次有感情地读一读或齐读,体会诗歌的结构美和音韵美。
(五)、指导学生抓住线索和意象,根据结构特点当堂记忆。
(六)、拓展,仿句
这首诗作者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寄托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其实除了这些事物外,还有许多东西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引起我们的思乡情绪。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用具体的事物为“乡愁”打个比方吗?(适当穿插评,表扬)
(七)、归纳延伸:
今天我们一起体会了余光中先生的如烟似雾、如泣如诉、慷慨激昂、荡气回肠的乡愁——家园之恋,故国之思,令人动容。学了这首诗后,同学们一定有许多感触,现在你最想对谁说?最想说的是什么?(学生自主回答)
(八)、欣赏体验
最后让我们欣赏来欣赏由余光中作词、罗大佑作曲演唱的抒情名曲《乡愁四韵》,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小时侯(少年)邮票(小)——母子深情
长大后(青年)船票(窄)——夫妻恩爱
后来(中年)坟墓(矮)——生死悲痛
现在(老年)海峡(浅)——思乡哀愁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抒情诗,至今还给人很大的美感。教学时不必多讲,背景资料的过多介绍也会限制学生的审美想象,阻碍审美意象的形成。所以干脆先不提供背景资料,而是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味诗意;抓住关键句,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文学跨越亘古的永恒魅力,或者说在老诗上品味出时代感。然后再让学生获得相关材料进行自主探究,最后希望通过片断练习同构学生心理,塑造积极健康的人格,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朗读全诗,理解诗人对新生活的歌赞与热爱。
2.品味朴素、清新、优美、明快的语言,领会诗人丰富的想像与联想。
◆过程与方法
探讨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在诵读中品味诗歌丰富的想像、精妙的修辞、朴实的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诗人炽烈的感情,培养学生奔放快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剪辑(蒙太奇方式):旭日东升;青山碧水间的欢声笑语;运动场上的拚争与呐喊;春芽萌发;鲜花盛开;教室里的书声朗朗;考场上的专注疾书;少男少女们雀跃而起并定格。
画外音:人们经常说青少年是“花季少年”“花季少女”,青少年阶段是“花样年华”,毛主席也说青少年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我们都觉得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最美好的时期,它意味着希望,象征着未来,代表着正在生长的蓬勃的力量,它的确值得我们为之歌唱。
学生闭上眼睛,听教师范读。
(二)学习文本诵读品味
I、学生朗读,互纠正音。
2、朗读指导与训练(感情基调、节奏、重音和语调)
(1)指导学生试读
(2)男女生分角色朗读或集体演读
3、诵读,讨论,感悟诗歌的艺术形象美。
(1)诗的第一节在说了“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后,连用四个排比句,歌唱了五种事物,它们具有怎样的共同点?(积极向上,给人以希望,给人以鼓舞的力量)
(2)诗人希望歌声飞到年轻人的心中去停留是什么意思?(引起年轻人的强烈共鸣)
(3)读第三节,诗人希望用什么引起年轻人的共鸣?(快乐或者好的思想)它像什么?(微风、阳光)“草一样颤抖”是什么意思?(蕴含歌声中的“快乐或者好的思想”像“微风、阳光”一样让人感动)
(4)
第四节采用了什么手法?(对比,赞颂、歌唱新事物新快乐新思想的力量)
新课标第一网
(三)质疑,探讨,交流。
你还想了解哪些这首诗的有关问题?提出来,大家帮你解决。(学生一般会对作者及写作背景产生疑问,教师作必要的补充和说明后,用幻灯片显示。)
(四)、作文片断练习。
何其芳“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你作为少男少女们中的一员,读了这首诗,肯定有不少感触。选择提炼后,写一段话,或一首小诗,同诗人交流交流。(激励谈话时用民乐《金蛇狂舞》做背景音乐,约两三分钟,然后让学生在安静中进行写作。完成后班上交流并给以充分鼓励)
(五)背诵全诗。
《纸船》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纸船》是泰戈尔的《新月集》中有代表性的一首。诗人依照儿童的心理,以朴素的语言,明快的格调,丰富的想像,描绘了儿童的奇思妙想。所以本诗的学习必须抓住丰富的想像这一重点,理解诗歌描绘的希望与梦想。用多种方法诵读,在诵读中体会诗中的童真雅趣,理解诗中的大胆想像。要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阅读本文,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和引导作用。营造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很好的体现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和情感交流。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诵读课文,感知诗歌歌颂儿童的主题,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2.体会诗歌中的大胆想像,理解想像在诗歌中的作用.3.理解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
◆过程与方法
.运用诵读法朗诵感知课文。
2.合作探究诗句中具体词语的表达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中童真雅趣,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印度大文豪泰戈尔的一首诗歌——《纸船》,读一读,看看这首诗让你发现了什么?、启思导学
师生活动:
.作者简介
2.朗读诗歌,感知内容。提问:“我”每天把纸船放在急流的溪中,“我”期望什么?梦想么?
3.解读诗歌,探究诗情。
提问:诗中的“我”为什么有这些期望和梦想?这些期望和梦想使你联想到了什么?
4、引导学生解读“我”这一形象,描绘、感受一下这首诗的意境。
、探究赏析
.小组在线:以小组形式研读课文,思考下面问题。
提问:诗人在诗句中运用了一些限制、修饰性的词语,请找出来,阅读品味这些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2.童真雅趣的描写,表现了诗人绝妙的想像力。请看《金色花》,感受诗人的丰富想像。引导学生从诗中寻找想像力丰富的诗句,分析理解。
2.阅读《金色花》,感受诗人丰富的想像力。
、拓展运用
师生活动
.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写作:如果你也有一艘载梦的船,你将放进怎样的梦?据此作一首小诗。
2.巡视后,请表达较好的同学朗读写作的小诗,并作简单的点评。、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向学生推荐阅读泰戈尔的诗集《飞鸟集》、《新月集》,阅读理解诗人渗透其中的独特民族风格.摘录优美诗篇.培养学生读诗爱诗的兴趣和意识
附板书设计
纸船
泰戈尔
用大黑字写……----->让异地的人知道
园中长的秀利花……----->平平安安带到岸上向往自由
投我的纸船到水里……----->天上的白帆放下/来憧憬美好
纸船在星光下……----->睡仙坐在船里
童真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