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题方案

时间:2019-05-12 21:23: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课题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课题方案》。

第一篇:语文课题方案

《以小练笔为载体,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名称:《以小练笔为载体,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教育中的难题,长期以来困扰着小学语文教师,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我们教师平时在阅读教学上花费了大部分时间,而对作文教学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较少。教材本身每学期也只明确了七次大作文训练。只在作文课上讲作文、写作文,每学期次数有限,学生练习的机会有限,所得肯定有限。学生习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得不令人忧虑,诸如“假”,说假话,写假事;“大”,小孩儿说大人话,毫无童心童趣;“空”,内容空洞,不实在,不具体;“抄”,一段一段甚至整篇整篇地抄写别人的作文;‘“套”,千人一面,没有个性和特点,几乎是从一个模式里走出来的。作文与学生生活、学习严重脱离,学生无内容可写,形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要想克服当前的弊端,真正提高学生习作水平,必须引导学生做好习作小练笔工作。

三、课题界定及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

所谓“习作小练笔”就是指在完成大作文训练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课内外读物中和日常生活中习作要素,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习作,培养勤于动笔的良好习惯,逐步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习作小练笔,要着力解决好两方面问题:一是课内习作练笔。在阅读课上,要有练笔的意识和策略,从读学写,读写结合;二是课外习作练笔。语文的外延是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要积极构建“作文—生活”的桥梁,创造条件让学生向生活靠拢,融入生活,多参加各种活动,体验生活中的各种情感,让学生明白作文就是应生活之需,切生活之用,为真情而写,为兴趣而写,为交际而写,为自己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而写。当见识广了,生活丰富多彩了,作文也就会“美丽”起来。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当代学习理论表明,只有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背景中,即与学习者的生活世界发生密切联系时,才是有效的。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能够乐于表达的能力,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为学生作文提供丰富、有趣的内容。通过恰当的习作训练,又能得

以强化和提高,这也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2)、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知识与能力的形成,学习主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重要因素。小学生的作文兴趣来源于“有材料可写”,一旦有了材料,他们就会跃跃欲试,表达兴趣浓厚。在这种情绪下,作文课堂教学就会取得显著的效果。

(3)、《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小学生习作目标有这样的表述:“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1-2年级)”;“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3-4年级)”;“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5-6年级)”。

五、研修目标及内容:

(1)研究目标:

在完成大作文训练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课内外读物中和日常生活中习作要素,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习作,培养勤于动笔的良好习惯,逐步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习作小练笔,要着力解决好两方面问题:一是课内习作练笔。在阅读课上,要有练笔的意识和策略,从读学写,读写结合;二是课外习作练笔。语文的外延是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要积极构建“作文—生活”的桥梁,创造条件让学生向生活靠拢,融入生活,多参加各种活动,体验生活中的各种情感,让学生明白作文就是应生活之需,切生活之用,为真情而写,为兴趣而写,为交际而写,为自己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而写。当见识广了,生活丰富多彩了,作文也就会“美丽”起来。

(2)研究内容:

1、探究课内小练笔策略:

在阅读课上,要有练笔的意识和策略,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在完成某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任务后,选择一处着笔点,并确定“话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展开合理、丰富的联想或想象,或想象结果、改编故事,或添加内容、补充情节,或联想其他抒发感想。

(1)捕捉课文的空白点补写(2)捕捉范文的特点仿写

(3)捕捉情节的发散点续写(4)捕捉文体的特点改写

2、探究课外小练笔策略:

引导学生从课外书中学和从生活中学。从小受到经典名著的熏陶,尽早步入优秀文学的殿堂,对于提高孩子们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启发他们的创造性都大有好处;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在生活中认真观察思考,就会拥有丰富的写作素材。积极引导学生从“我的世界”向“周围世界”不断扩展,融入生活,体验感悟,把自己真实的见闻感受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1)指导学生读好课外书,写好读书笔记

(2)组织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从实际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进行习作练笔。(3)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实际的作文教学实践中,经常反思作文教学过程中的心得和存在的困惑,逐步探索出小学生习作小练笔的有效策略,稳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2、实验研究法。在行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实验组和控制组并进行前测和后测的控制,比较课题实施的效果。

3、文献资料法。平时自己坚持读好四类书:读经典名著,增文化底蕴;读理论专著,强教学实践;读儿童文学,悟童心童真;读报纸杂志,解世事风情。常上教育教学网站,参与教育教学论坛的讨论,主动向有关专家请教,加强与课题有关的理论学习,使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实施。

4、个案法。对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个案分析、分类研究,跟踪调查评价,写出个案研究报告。

5、经验交流法。定期组织学生交流习作心得

6、成果展示法。把学生习作结集成册,向全校展示。

四、实施步骤、课题的实验步骤:

六、研究思路和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2015年9月-2016年8月)

1、研究准备阶段(2015年9月—11月)对当前作文教学现状和学生习作水平调查与分析,精选购买相关书籍,学习掌握相关理论,撰写课题研究方案,申请立项。

2、初步探索阶段(2015年12月—2016年5月)全面展开研究,分别从理论与实践两

个方面入手进行研究,收集研究的数据和各种材料。

3、创新升华阶段(2015年6月)总结习作小练笔的有效策略,撰写相关论文。

4、总结验收阶段(2014年7月)对课题研究全面总结,汇总研究成果,申请结题。结集成册,向全年级展示。

七、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论文一篇。

2、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3、学生作品集

八、具体措施

(一)进一步规范和落实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效率。

1、备课:围绕确立的研究专题“以小练笔为载体,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进行备课。

2、上课:在上课中力求体现专题“以小练笔为载体,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作业:作业设计要“精”,体现专题。批改要“细”,要规范、及时,注重纠错及情况反馈。

4、辅导:做好对学生补缺补差的工作,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做好分层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

(二)深化教学研究,开展校本研修,提高教学实效。

1、继续学习《新课程标准》及有关课题的理论知识和资料,把握准年段教学目标和训练点。

2、主要通过观看观摩优秀课例、分析读写结合点,研究读写结合的方法和过程,从中汲取好的设计与方法。

3、研修组活动:围绕确立的专题进行各个环节的交流与研究,以提高研究的实效性。

4、听课:组内教师的专题研讨课必听,边听边思,及时评注。

(三)同伴互助

教师间互相结对子,进行“一对一,近距离”的帮扶和互学活动,争取共同提高。

《以小练笔为载体,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结题报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让学生真正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真谛。”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方式,它以课文内容为素材,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交融,和谐运行。我校确定了小课题——“以课堂小练笔为载体,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将研究的情况向各位领导进行总结汇报:

一、背景与意义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小学生作文普遍有“无病生吟、无米之炊”的现象。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师叫难、学生恐惧的事,有部分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无表达欲望,一写起作文来,学生总感到脑子空空的,无话可写,或者是有话不知怎么表达。写出的文章也大多数是流水账一样,内容空洞,思想匮乏,语言干瘪,缺乏真情实感,要么是《少年文萃》《优秀作文选》的翻版,尽是些套路套话,没有一丝生气,毫无一点活力。为了使学生写好作文,教师往往要花大量时间去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感悟的能力,用以拓展学生的习作资源。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调动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写出语言优美、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的文章来呢?我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灵活巧妙的融进“小练笔”训练,并坚持长期坚持训练,定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

书平。因此,我们提出了“以课堂为载体,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此课题,希望通过此课题研究,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状态,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之目的。

二、研究目标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在灵活多样的实践体验中感受生活的乐趣。

2、培养学生倾诉表达的兴趣,注重真情实感流露,养成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3、从学生实际出发(包括思想、知识、能力),有目的、有步骤、系统地研究日记的指导、赏析、评价策略,以课堂小练笔为载体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4、探索《以课堂小练笔为载体,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基本模式,进一步优化作文教学,丰富生活化作文研究成果。

三、理论依据

小练笔,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时,围绕某一个重点或中心进行小篇幅的写作训练。小练笔,是阅读教学过程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强有力措施。随着新课程改革这一股春风,我们欣喜的发现,小练笔以其短小、灵活、速效的优势迅速挤进了语文课堂,且大有安营扎寨之势,它给语文习作教学吹来了一缕清风,注入了一泓活水,使我们大家耳目一新。近几年来,几乎所有语文教师都重视在阅读教学中安排 小练笔。于是,各种赛课、公开课中,小练笔成了必要的点缀,各种各样的小练笔蓬勃发展、层出不穷,真可谓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新课程理念。《语文课程标准》特别重视鼓励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在写作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本着“我手写我口”的精神,课标在总目标中提出:“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形式写作”。在第一学段提出“对写话有兴趣,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食物的认识和感想。”在第二学段提出 “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在第三学段提出“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

四、研究过程

(一)加强组织,提供制度保障

机制的完善是课题研究顺利实施的制度保障,为此,我们首先在课题研究组织机构的建立上把好关。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学校根据师资的实际情况,从任教语文学科的教师中选取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

2、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课题组成员通过阅读有关的理论书籍,并进行了广泛的论证,明确了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确立了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我们课题组成员共同研究,确定了“以课堂小练笔为载体,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课题研究思路,并制定了具体的研究计划。

(二)加强培训,提高研究水平

扎实有效地进行理论学习,使研究的参与者树立正确的观念是开展课题研究的基础与前提。因此,我们始终把更新教学理念作为首要任务来抓。

1、加强理论学习,深化自身理论素养

学校订阅了《当代教育科学》《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科学研究》等杂志,同时为每一位课题成员订阅了一份教学杂志,引导老师们加强学习,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使其在阅读中不断吸取“营养”,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更好地进行研究奠定了基础。

2、组织专题培训,奠定课题研究基础

为提高教师认识,提升研究水平,学校教科室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了国内外对小学生写日记兴趣和习惯培养的研究状况及趋势,并由学校业务校长对所有实验教师进行了针对性地培训。通过学习培训,使课题组教师对“以课堂练笔为载体,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意义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自主地写作,真实地表达。实验教师的认识不断提高,为深入课题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加强集体研究,探讨研究策略与方法

学校每两周开展一次课题研讨活动,安排各教研组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组内老师进行 “以课堂小练笔为载体,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专题研讨,做到有计划、有过程、有分析、有总结。

(三)加强研究,提炼研究成果

1、教师自主研究,积累第一手资料

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注重实践与反思,将自己的困惑、顿悟、灵感、发现及时记录下来,形成第一手资料。与此同时,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研究活动,展示自己的研究过程,既达到资源共享,也是一种将理论运用到实践,提高教育理论修养和自身实际教学水平的良好机会。

2、教研组专题研究,不同学段各有侧重

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和心理特点,我们在低中高三个学段开展各有侧重的课题研究活动:如一二年级侧重于课堂一句话的研究,分别进行了《我说你说大家说》《我说新闻》活动;三四年级侧重于课堂一段话的研究,有系统地进行了扩写、续写、改写训练;五六年级侧重于的研究,分别进行了写人记事作文、写景状物作文、想象作文、给材料作文的训练,从各个角度对作文版日记进行探讨研究。

3、学科阶段性研讨,梳理提炼研究成果

在组内研究的基础上,学校组织各学段对研究的成果进行展示,课题组成员现场总结评议,对前段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下一步研究的方

向。同时学校对课题研究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定期进行阶段性小结以及资料的收集和成果的整理。

4、借助上级活动开展研究,推广汇总成果:

研究过程中,我们注重依托上级组织的活动开展研究,通过公开课展示、优质课比赛、研究论文交流等形式,展示研究的过程与成果,征求领导及兄弟课题单位的意见,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资料,分析和撰写课题研究报告,进行论文的结集以及准备新一轮的课题研究方案和计划。

五、成果的主要内容:

经过研究,我们总结出课题小练笔的形式有:

(一)、延伸性小练笔

有些课文学完后,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的拓展阅读,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阅读收集的资料加以整理,写成一段话。如教完《春联》后,我设计了一道综合性的读写题:请你课后搜集奇联、趣联,写一篇关于对联的研究性文章。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对春联对仗的特点及其一些特殊的用途有了更深的了解。

(二)、想象性的小练笔

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作为教师应充分利用文本资源,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来。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课后练习设计了一道这样写话题目: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想人们得到火种后的欣喜若狂的情景,先说一说,再写下来。我启发学生大胆想象。人们刚

见到火种时怎样?了解火的作用后又怎样?会用火做些什么事?人们会对普罗米修斯说些什么?普罗米修斯心里又会怎样想?这样,学生就会感到有话可写,想象力得到了锻炼。

(三)、迁移性小练笔

文本的语言比较规范,一些语句优美,富有表现力。经常在阅读中借鉴、模仿、运用,就能使学生在迁移性的练笔中,感悟到其中的表达规律,有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如《秋天》一文,选取了这个季节里最典型的事物,运用了拟人、比喻等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色。我在教完这首诗后,让学生做回小诗人,写自己熟悉的另外一个季节。我提醒学生要选取这个季节里最具典型的事物,模仿诗的写法写一两段话。

有个学生模仿第二小节这样写道:春风在田野里奔跑,春风在小路上漫步;春风抓一把野花的香气,把冬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

(四)、连续性小练笔

课文有特定的叙述人称,如果能让学生变换一下叙述人称,会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例如:《珍珠鸟》一文,从“我”的角度叙述了珍珠鸟逐渐亲近“我”的过程。教完这课后,我让学生进行了如下小练笔:请你以“珍珠鸟“的视角,叙述与主人亲近、信赖的过程。不少学生细腻地刻画了珍珠鸟的心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当然,小练笔的形式还有很多。如:表达性小练笔,理解性小练笔,等等。我想,只要我们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教学价值,找出读写结合点,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水平大有好处。

六、成果的突破体现

1、通过一年来的实验,学生课堂小练笔兴趣逐渐提高,课堂上小练笔的习惯已基本形成。学生的习作水平也明显提高。

2、教师研究氛围空前浓厚起来。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教学研究的热情,老师们按照“实践探索——总结反思——提炼升华——实践创新”的思路,在教学中创新研究,在研究中促进教学,有力地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学校还分阶段进行了习作教学案例和“课堂小练笔”征集,引导老师们将实践中发生的有价值的故事和自己的创新做法记录下来,认真反思和感悟,更好地指导自己的研究工作。

3、初步探索出一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作文指导教学模式。通过课题实验,我校探索出“一句话日记——一段话日记——作文版日记”的作文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作文教学的效率。

课题实验过程中,我们也存在一些困惑,如:如何对学生的作文水平进行综合测评的问题,如何进一步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入等,有待于我们以后继续深化研究探讨。

第二篇:语文课题方案

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课题方案

大科什旦小学 语英教研组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能力是学生形成诸多能力中的基础能力。然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还比较严重地存在着“教师讲得多,学生看得少;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课本看得多,课外阅读少;指定阅读多,自主阅读少;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因而造成了小学阅读教学效率低,学生知识面窄,严重挫伤了学生阅读积极性和兴趣,抑制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导致了语文成绩低下,妨碍自身素质的提高。

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阅读自有它的目的,主要在真正地理解所读的东西,从而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知识面,能有效地解决当前新教材容量大,知识点多,要求高,课时紧张的难题。从而使有意识的学习活动和无意识的学习活动相结合,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孩子们求知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因此如何发挥各项优势,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已成为当前应突出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课题的内涵和与理论基础

(一)课题的界定

根据《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结合本课题研究方向,我们对本课题关键词界定如下: 阅读兴趣——是指学生在阅读中能积极地、主动地阅读,并能较持久的保持良好的阅读状态。

阅读能力——是指在不增加阅读教学时间的情况下,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阅读理解准确,最终养成良好的适应现代社会的阅读习惯。

(二)理论依据

1、新课程理念引领

新课程理念主要体现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进行整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与实践,运用各种形式使学生产生阅读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信息素养。

2、通过研究和实践,寻找语文平时的课堂教学与语文阅读教学的最佳切入点,构建一个基于课堂的自主体验性阅读样式。

3、通过研究和实践,初步形成适合小学阅读教学学习环境,养成校园内阅读学习氛围。

4、通过研究和实践,引导学生课内课外利用收集诗歌美文等,进行分层次地自主阅读,提高其阅读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素质。

5、通过研究和实践,分各层次地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提高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6、通过研究和实践,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各层次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阅读欣赏的主体。如果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利用我们力所能及创造的资源,加强生本(学生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用智慧点燃智慧,用心灵沟通心灵,用创新激活创新,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欣赏、鉴赏,那么就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习惯和语感,增强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和评价能力。本课题以提高阅读能力为研究对象。本课题从生活中如何分层次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

传统文字阅读,小学生往往感到厌烦,运用多媒体动画技术,将动画、声音、图片和文字内容,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小学生阅读文章像看动画片一样,阅读兴趣非常浓厚,这种阅读方式特别是对那些不爱看书的孩子非常有效。同时,通过网络教师大量精心准备的阅读内容,超链接的阅读方式,大大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

通过认真学习《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我们发现新课标对小学生的识字、阅读与写作要求还是很高的。我们认为信息技术环境以其教学信息呈现的多媒体化,教学信息的超文本方式,教学信息储存的大容量,教学过程具有的交互性、开放性,以及学习资源独特的共享功能等优势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大阅读策略,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结合新课程标准,我们拟定在研究过程中达到如下阅读目标(此研究目标略高于小学《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目标)。

小学《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中规定:“六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第一学段(1~2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能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低年级(1-2年级):(1)利用图编故事,讲故事,训练其口头表达;(2)适当阅读一些历史故事、典故、童话、诗歌、浅显的科普儿童读物,增大识字量,用一句话把自己阅读感受写出来;(3)每一年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

中年级(3-4年级):(1)借助各类阅读材料独立阅读;(2)三年级阅读量不少于15万字,四年级阅读量不少于30万字,(两年的总阅读量不小于45万字,略高于课程标准要求)(3)通过阅读使学生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

高年级(5-6年级):(1)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能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文中的一些语言表达方式;(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3)学会精读、略读、浏览,形成捕捉相关信息的能力;(4)利用各种手段养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每学年不少于55万字(两年阅读量110万字,略高于课程标准要求)。(5)通过阅读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的良好习惯。

2、构建一个基于各种形式的自主体验性阅读课堂样式

我们体会到课文阅读教学应是学生感受语言的过程,而感受语言是达到领悟语言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拥有了许许多多这样的阅读经历,才会形成对语言敏感性、联想性、想象性的认识,才会积累属于自己的阅读经验。在实践操作中,具体分三个阶段:

“激发启动——参与学习”阶段: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图片式、故事性等多种阅读方式创设情境,造成认知冲突,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产生阅读兴趣,让全体学生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

“指导学习——创新学习”阶段:是核心环节,利用多媒体中的迷人的画面、动听的乐曲、形象的造型等资源,为学生设计创设一些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弘扬学生主体能动性,主动进行学习,造成师生互动、生生合作、人机互促,使学生在认知、操作、探索、创新的学习活动中获得发展。

“反馈学习——反思学习”阶段:旨在让学生品尝学习、探索和创新的欢乐,反思学习过程,看到自身力量,焕发学习信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以便激发他们对阅读内容的浓厚兴趣,从而主动积极地去学习探究。

3、形成适合小学阅读教学学习环境,养成校园内阅读学习氛围,设定校园阅读时间,建立校本阅读资源交流与共享平台。

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设定校园阅读时间,针对学生特点,指导学生实行课内阅读、课外交流。对低年级,我们选择设计了极富童趣的连环画、小故事等提高低年级阅读兴趣和能力;对高段孩子,我们课内进行专门的阅读指导。建立相对应的校本阅读资料库,在资源库中将收集到的资料发布在校本资源交流平台上向学生展示,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文章进行阅读。支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资源共享,促进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4、通过阅读资源交流与共享平台,构建一套课外阅读机制 引导学生课后利用学校阅读资源自由阅读,专题阅读等,还可以让学生根据阅读的兴趣与爱好在各种资料中图文共赏,多向思维。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正确的引导,指导学生运用现有资源进行资料收集、分析、重组,指导学生学会积累,写下自己学习后心得体会,及时向学校组建的校本阅读资源交流平台进行投稿。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步骤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将在我校2-5年级学生中抽取部分班级作为重点研究班,与其他各班之间开展行动研究。

2、文献调查法。主要指通过各种报刊杂志、或者各类文献资料及现代教育网络搜索、获取所需要的文献资料。并在平时经常注意积累和搜集各种文献资料,以便用于指导实践。

3、经验总结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断地总结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小结,调整研究内容、目标等。

4、开展教师“五个一”活动 ①每位教师有一个教研小课题 ②每学期作一节课题公开课

③每学期承担一回中心评课发言人(书面材料)④每学期写一篇有价值的教学反思论文

⑤每学年写一篇本学科案例分析或课题研究论文

(二)课题研究的步骤

1、起步阶段: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研究制订课题方案;收集资料信息,进行文献研究;并组织修改、完善方案。

2、实施阶段:全面启动课题研究,定期组织召开座谈会,推进常态下的典型课例、进行经验交流,并进行定性分析,小结成果,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形成课题研究的经验和成果。

3、总结阶段:进行课题总结,收集整理各类课题研究资料、论文、软件等,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和论文,形成终结性成果。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及成果形式 四月下旬对各子课题进行调查报告。七月上旬对各子课题进行个案报告。十一月中旬以论文的方式总结本课题。

七、成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关注学困生”课题研究小组 组长:兰良才

组员:东万邦、马玉全、胡永茂、李鹏英、宋维萍

2009.3.19

第三篇:五年级语文课题方案

五年级语文课题研究方案

一、研修专题:学生习作小练笔策略探究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教育中的难题,长期以来困扰着小学语文教师,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我们教师平时在阅读教学上花费了大部分时间,而对作文教学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较少。教材本身每学期也只明确了七次大作文训练。只在作文课上讲作文、写作文,每学期次数有限,学生练习的机会有限,所得肯定有限。学生习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得不令人忧虑,诸如“假”,说假话,写假事;“大”,小孩儿说大人话,毫无童心童趣;“空”,内容空洞,不实在,不具体;“抄”,一段一段甚至整篇整篇地抄写别人的作文;‘“套”,千人一面,没有个性和特点,几乎是从一个模式里走出来的。作文与学生生活、学习严重脱离,学生无内容可写,形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要想克服当前的弊端,真正提高学生习作水平,必须引导学生做好习作小练笔工作。

2、课题界定及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

所谓“习作小练笔”就是指在完成大作文训练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课内外读物中和日常生活中习作要素,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习作,培养勤于动笔的良好习惯,逐步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习作小练笔,要着力解决好两方面问题:一是课内习作练笔。在阅读课上,要有练笔的意识和策略,从读学写,读写结合;二是课外习作练笔。语文的外延是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要积极构建“作文—生活”的桥梁,创造条件让学生向生活靠拢,融入生活,多参加各种活动,体验生活中的各种情感,让学生明白作文就是应生活之需,切生活之用,为真情而写,为兴趣而写,为交际而写,为自己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而写。当见识广了,生活丰富多彩了,作文也就会“美丽”起来。

3、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当代学习理论表明,只有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背景中,即与学习者的生活世界发生密切联系时,才是有效的。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能够乐于表达的能力,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为学生作文提供丰富、有趣的内容。通过恰当的习作训练,又能得以强化和提高,这也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知识与能力的形成,学习主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重要因素。小学生的作文兴趣来源于“有材料可写”,一旦有了材料,他们就会跃跃欲试,表达兴趣浓厚。在这种情绪下,作文课堂教学就会取得显著的效果。

(3)、《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小学生习作目标有这样的表述:“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1-2年级)”;“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3-4年级)”;“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5-6年级)”。

三、研修目标及内容:

1、研究目标:

在完成大作文训练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课内外读物中和日常生活中习作要素,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习作,培养勤于动笔的良好习惯,逐步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习作小练笔,要着力解决好两方面问题:一是课内习作练笔。在阅读课上,要有练笔的意识和策略,从读学写,读写结合;二是课外习作练笔。语文的外延是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要积极构建“作文—生活”的桥梁,创造条件让学生向生活靠拢,融入生活,多参加各种活动,体验生活中的各种情感,让学生明白作文就是应生活之需,切生活之用,为真情而写,为兴趣而写,为交际而写,为自己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而写。当见识广了,生活丰富多彩了,作文也就会“美丽”起来。

2、研究内容:

1、探究课内小练笔策略:

在阅读课上,要有练笔的意识和策略,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在完成某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任务后,选择一处着笔点,并确定“话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展开合理、丰富的联想或想象,或想象结果、改编故事,或添加内容、补充情节,或联想其他抒发感想。

(1)捕捉课文的空白点补写(2)捕捉范文的特点仿写(3)捕捉情节的发散点续写(4)捕捉文体的特点改写

2、探究课外小练笔策略:

引导学生从课外书中学和从生活中学。从小受到经典名著的熏陶,尽早步入优秀文学的殿堂,对于提高孩子们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启发他们的创造性都大有好处;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在生活中认真观察思考,就会拥有丰富的写作素材。积极引导学生从“我的世界”向“周围世界”不断扩展,融入生活,体验感悟,把自己真实的见闻感受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1)指导学生读好课外书,写好读书笔记

(2)组织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从实际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进行习作练笔。

(四)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在实际的作文教学实践中,经常反思作文教学过程中的心得和存在的困惑,逐步探索出小学生习作小练笔的有效策略,稳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2、实验研究法

在行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实验组和控制组并进行前测和后测的控制,比较课题实施的效果。

3、文献资料法,平时自己坚持读好四类书:读经典名著,增文化底蕴;读理论专著,强教学实践;读儿童文学,悟童心童真;读报纸杂志,解世事风情。常上教育教学网站,参与教育教学论坛的讨论,主动向有关专家请教,加强与课题有关的理论学习,使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实施。

4、个案法

对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个案分析、分类研究,跟踪调查评价,写出个案研究报告。

5、经验交流法,定期组织学生交流习作心得

6、成果展示法,把学生的习作结集成册,向全校展示。

四、实施步骤、课题的实验步骤: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2013年5月-2014年5月)

1、研究准备阶段(2013年5月—7月)对当前作文教学现状和学生习作水平调查与分析,精选购买相关书籍,学习掌握相关理论,撰写课题研究方案,申请立项。

2、初步探索阶段(2013年8月—2013年11月)全面展开研究,分别从理

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入手进行研究,收集研究的数据和各种材料。

3、创新升华阶段(2013年11月-2014年3月)总结习作小练笔的有效策略,撰写相关论文。

4、总结验收阶段(2014年5月)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总结,汇总研究成果,申请结题。

五、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在实际的作文教学实践中,经常反思作文教学过程中的心得和存在的困惑,逐步探索出小学生习作素材积累的有效策略,稳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2、实验研究法

在行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实验组和控制组并进行前测和后测的控制,比较课题实施的效果。

3、文献资料法,平时坚持多读书,读经典名著,增文化底蕴;读理论专著,强教学实践;读儿童文学,悟童心童真;读报纸杂志,了解世事风情。常上教育教学网站,参与教育教学论坛的讨论,主动向有关专家请教,加强与课题有关的理论学习,使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实施。

4、个案法

对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个案分析、分类研究,跟踪调查评价,写出个案研究报告。

5、经验交流法,定期组织学生交流习作心得

6、成果展示法,把学生的习作结集成册,向全年级展示。

六、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论文一篇。

2、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3、学生作品集

七、具体措施

(一)进一步规范和落实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效率。

1、备课:围绕确立的研究专题“学生习作小练笔策略探究进行备课。

2、上课:在上课中力求体现研修专题“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训练点的设计与实施”,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作业:作业设计要“精”,体现研修专题。批改要“细”,要规范、及时,注重纠错及情况反馈。

4、辅导:做好对学生补缺补差的工作,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做好分层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

(二)深化教学研究,开展校本研修,提高教学实效。

1、继续学习《新课程标准》及有关课题的理论知识和资料,把握准年段教学目标和训练点。

2、主要通过观看观摩优秀课例、分析读写结合点,研究读写结合的方法和过程,从中汲取好的设计与方法。

3、研修组活动:定时、定点、定主题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两个年级组围绕确立的专题进行各个环节的交流与研究,以提高研究的实效性。

4、听课:组内教师的专题研讨课必听,边听边思,及时评注,提倡同年级组老师相互之间多学习,多交流,互听随堂课。每学期每位教师听课不得少于17节。

5、研讨课:每位教师每学期上一节专题研讨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做到全员参加,并收齐研究课的全部资料存档。

6、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将自己的专题研究心得梳理、归纳、整理为教学论文、教学随笔、教学故事、教学案例。坚持“反思教学”。每位老师要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得失,在反思中明晰,在反思中成长。

(三)同伴互助

采用成熟期的骨干教师与适应期、胜任期教师互相结对子,胜任期内部互相结队子,进行“一对一,近距离”的帮扶和互学活动,争取共同提高。

第四篇:语文课题

语文课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走向生活”的探索与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的背景

1.基于我校学生发展的需要

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留守儿童较多,大约占80%。留守儿童家庭相对富裕。孩子多为隔代监护,再加上孩子少,孩子更是掌上明珠,基本上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过着富家“小少爷”的生活,也可以说他们是拴在“裤腰带”上的一代。祖辈自知带孩子责任重大,不准孩子脱开视线,不准私自外出,上学送,放学接,学生没有太多的自由和活动空间,基本上是两点一线,从家到校,从校到家。孩子们在家只能与电视为伍,基本的生活技能,如打扫卫生、穿衣、背书包、洗头、洗澡等都被爷爷奶奶包办,造成当今农村孩子生活能力下降,与生活实践隔绝,生活经历少,动手能力差,承受能力差,交往能力差。他们没有了家务劳动和田间劳动的机会,也没有了放牛,下河摸鱼捉虾的乐处,更没有村头月夜嬉戏的童趣„..因而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教师有目的地安排和精心组织下,让学生亲近大自然,走向生活,参加班级活动,既能掌握生活技能,学会自理;又能积累生活经验,为写作提供大量素材;同时让广大留守儿童感受到教师的关爱,集体的温暖,还能解决留守儿童孤独、偏执、自闭等心理问题,提高生活自信心,一举多得。

2.基于我校作文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农村小学生习作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学生入学年龄小,阅读面窄,生活经历少,即使有些生活经历,也缺乏真正的生活体验和感性认识。出现学生不会写作文,怕写作文,写成的作文也大多是套话、大话、假话、空话,作文放到四海皆准,写春天总是“春花烂漫”、夏天总是“赤日炎炎”、秋天总是“金灿灿的稻谷一眼望不到边”、冬天总是“白雪皑皑”。没有一点真情实感,没有一点地方特色。《新课标》指出,作文“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因而让学生走进生活是作文教学必由之路。

从教师的教学方式看,教师依然遵循“教师讲——学生做“的课堂作文教学模式,教师对学生作文教学不够重视,没有从“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这一高度去认识写作,对作文教学不能提前谋划,对许多观察作文没有安排学生去体验。教师总是到教学作文时,安排两节课让学生写作文。这时学生在教室里苦思冥想,东拼西凑,找好词好句堆砌。就是写一些学生活动的作文,如“春游”等,由于教师提前缺乏指导,活动后没组织交流,没在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上下功夫。学生也是一脸茫然,无话可说,草草而成。因而通过本课题提高教师对作文教学的认识,提倡教师与学生同时融入生活,加强生活技能及作文教学的指导,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

从现行教材看,教材整体偏重阅读教学,作文教学被弱化。新课标虽要求“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但教师缺乏对作文教学的重视,作文教学变成与世隔绝的封闭式作文技巧训练,达不到作文教学的目的。从现行考试制度看,作文如果不跑题,六七十分会有的,作文写得再好,得满分还是少的,因而教师在作文教学上不下功夫,作文教学听之任之,让学生“自主”成长。造成教师不会教作文,学生不会写作文的尴尬现状。

3、基于我校特色文化建设的需要

我校是一所新搬迁学校,特色校园文化还没形成,我们正在摸索中。传承和发展也是特色学校形成的一条捷径。我镇有“彻行农职”办学的辉煌历史,“彻行农职”秉承陶行知的办学思想,“教学做”合一的办学理念,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人才。由于布局调整原“彻行农职”所在学校的学生现在并入我校,因而传承和发扬彻行农职的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因而“诚实做事,诚信做人”,先做事,后作文,再做人,是我校正在追求的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一条做事、作文、做人的教育路子,总结经验,形成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课题立足本校实际与现状,根据调查结果,对学生生活及习作现状作出分析,采取对策,着力解决如下主要问题:

1.学生生活能力弱化,不会自理的问题;

2.学生不会写作,不爱写作的问题;

3、教师不重视作文,不会教作文的问题。

二、课题的界定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人们生活中照料自己的行为能力,一般包含以下方面:

1、在生活上能自己处理日常生活琐碎事,比如说做饭吃饭、卫生、购物、学习等等。

2、在人际关系上能处理好人事关系,独立处理一些事务。

3、在心态上能独自承受各种压力。

4、在学习上能独立思考,独立理解。

习作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这种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统称,就叫做习作能力。

课程实施策略:“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本课题把学生作文教学融入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之中。通过大量调查研究,选定适合各年龄段的生活技能和生活场景,通过教师精心组织,合理安排,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留意生活的能力,观察生活的能力,体验生活的能力,适应生活的能力,承受生活的能力,驾驭生活能力,从而有意识地帮助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再根据作文教学的要求组织学生作文教学,使写作的过程变成对生活的再认识、再理解、再深化、再思考的过程,让学生享受生活的乐趣,享受作文的乐趣,享受生命的乐趣,达到作文能力和生活能力共提高。

三、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工具性能力培养在于语文实践,人文性在于熏陶,二者相辅相成。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走进生活,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作文并不是单纯地文字练习。我们从学生的作文中,不仅可以看到他们的语文水平,而且可以看出他们认识的高低,透过学生的作文,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内心活动,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从而有针对性地因势利导,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把教学学生作文和教学生做人紧密结合起来。

2、教育学理论教育学理论认为,教育要适应人物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走向生活”策略的研究,就是根据农村小学生在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规律,在提高学生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给学生指路,使其生活能力提高,作文能力提升更具目的性。

3、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理论表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是在实验活动中,通过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发展起来的。利用学生实践活动,开发学生习作能力就是通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生活实践,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理能力。

四、课题的设计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在上述理论的指导下,本研究课题要达到的主要目标是:

1.通过本课题的实践研究,拓宽学生生活面,增强生活体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通过本课题的实践研究,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敢于说真话,表真情,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3.通过本课题的实践研究,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4.通过本课题的实践研究,转变教师作文教学观念,提高教师习作教学的能力,总结出一套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

(二)实验的基本内容

1、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走向生活”的研究是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的学生的口语交际和作文要求而采取的分学段的实验。

2、第一学段:(1-----2年级)“小学低段写话与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研究”针对不少低年级学生词语基础薄弱的事实,创设不同形式的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的说话训练情境,培养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第二学段:(3-----4年级)“由句到段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在语文活动课中培养学生作文能力”,这是中年级学生作文的一个里程碑,是由句到段,由段到篇,从读到写的训练,教师要使学生理清句、段、篇的联系,培养学生作文时做到有条理,内容紧凑。能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第三学段:(5-----6年级)“阅读教学中作文能力的培养”和“在讲读教学中培养学生作文能力”,鉴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因此要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要扩大阅读量,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写出“自我”来。

3、通过“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走向生活’”的研究,调查了解不同年级学生在生活技能及习作过程中的心理发展规律,适时进行更具针对性的教法改革,使教学成为更具实效性的实验。

五、课题研究的方式

“生活是习作的唯一源泉”,因此,引导学生时时留意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鼓励学生自主表达自己熟悉的生活。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真正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口”。

1、制订我校学生必备的能力体系。

通过调查研究,探索并制订各学段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内容和标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便于操作,便于量化,便于检测,从而形成我校特色文化。

2、建立“成长记录袋”,记录生活点滴。

引导学生养成观察和自觉积累习作材料的习惯,把自己想说的话,想做的事,想表达的情感,想反映的问题,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种种事物以及自己的成功与失败、得与失、欢乐与悲伤等等都通过文字、图片、实物等形式请进“记录袋”。丰富“成长记录袋”的内容,养成留心观察和自觉记录周围事物的习惯。

3、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能力形成的前提,我们要有计划的,有目的的,有针对性的开展一系列活动,加深体验,丰富见闻。如在学校开展演讲、竞赛、办报、班队会、读书活动、文娱活动等;在家庭中开展家务劳动、生活自理、自主阅读等;在社会开展外出采风、社区服务、田间劳作等。在具体情境中,调动所有的感官去注意观察、发现、想象、感悟,捕捉生活的精彩。

4、探索一条在实践中进行创新作文的写作模式

尝试以下的写作流程:学生能力培养的确立(作文内容的确定)——实践的积累和体验——素材的整理和加工——集体交流和完善——新作的成形和展示——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现状调查法:课题组教师选定研究对象,分析学生心理特点,作文水平,教师授课方式,教材内容,学生生活等。

2.资料研究法:通过搜集资料,总结实验学校、优秀教师的研究成果、教学经验,及时了解同行的研究动态和特色,从而不断调整本课题的研究策略。

3.行动研究法:根据研究目标与策略进行实践,边实践边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优化教学效果。

4.个案研究法:树立优秀个人和优秀作文的典型,以点带面,达到整体推进的效果。

七、具体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1年5月)确立课题,向市教科所申报立项。

第二阶段(2011年6月—2011年8月)准备阶段

1、成立机构。

2、学习理论,提高认识,形成研究共识。

3、制定实验方案。

4、前期调查分析,为课题开题做准备。

5、课题开题。

第三阶段(2011年9月—2013年4月)实施阶段

1、课题组成员制定研究执行计划;

2、分年段开展研究活动,撰写教学反思、案例分析,并搜集优秀学生习作;

3、召开阶段性小结会,形成系列成果集。

第四阶段(2013年5月—6月)课题结题,成果推广阶段

1、课题组收集资料,整理汇编。

2、总结工作,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3、召开课题总结会,接受上级专家评估。

八、条件保障

1、时间保障:实验老师全部是一线老师,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保证实验的正常运行。

2、经费保障:中心校校长十分重视支持这一课题的研究,保证资料、设备、科研经费的正常供给。

九、预期研究成果形式

最终成果形式:结题报告。

阶段性成果形式:

教师类:教学反思、教学故事、教学案例、优秀论文

学生类:《优秀学生习作、周记集》

第五篇:课题方案

《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朗读教学效率低的校正策略》

课 题 方 案

一、课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听、说、读、写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读是阅读教学重要环节之一”。语文教学其实质就是言语能力的培养,言语能力的核心是语感,语感左右着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而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课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语言所蕴涵丰富的情感”。

农村孩子由于日常生活用语不是普通话,家庭和社会交流的语言基本上为本地方言,由于语言环境和氛围的影响,学生离开学校就不再使用普通话,环境和氛围的缺失导致学生语文综合能力较低。加之教师对课堂上学生的朗读重视不够,朗读时间较少,缺乏系统有效的朗读训练方法,教学实施过程中,普遍只要求学生朗读,但缺少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课堂上学生的朗读准确率低、流利程度差、缺乏感情等情况普遍存在。

现实问题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采用切实有效的训练方法提高学生朗读文本的能力。如果我们能针对学生的朗读问题展开研究,提出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对农村语文朗读教学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二、课题的概念界定

研究课题为《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朗读教学效率低的校正策略》。

朗读教学:朗读,即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朗读教学就是通过教给学生相应的方法,使学生掌握朗读技巧,提高朗读能力。

策略:“策略”最早见于军事领域,后应用于教育。一般讲,策略是为达到某种目的使用的手段和方法。本课题研究采用的策略有:

1.帮助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如:在读中注重语音、语气、语调和语感,进而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进而培养学生能自主地选择文本的朗读方法。

2.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尝试对话式教学,以朗读能力的训练为突破口,创设特色课堂。

3.开展各种展示活动如:朗诵、演讲、表演等形式测查学生的朗读能力,形成良好的朗读训练环境和校园文化氛围。

4.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汇编并整理好各学段朗读教学的方法策略。

三、研究假设

如果通过对学生朗读兴趣和能力的调查了解,采用有效的朗读训练策略,将能提高农村学生的朗读能力,提升农村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求得学校师生的共同成长,进而服务于农村语文教学,为其他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提供有效参考。

四、理论依据 1.哲学依据

马克思主义认为:“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了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影响下,猿的脑髓就逐渐变化为人的脑

髓。”人从动物中分离出来的标志之一是语言。语文是人类必不可少的交际工具,而这种工具性,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朗读和交际来体现的。一个人朗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他的语文素养,影响到他日后的交际水平。

2.心理学依据

朗诵实际上是朗读者欣赏自己的声音,自我表达情感的过程,长期坚持,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形象思维能力,增强他们的想象力。

3.语言学的依据

乔姆斯基认为,儿童获得语言的过程并不要求儿童实际去学习语言(不要求“儿童实际做什么事情”),只要能让儿童置身于“某种适宜的环境”就可自动获得语言能力——就像身体在适当营养条件下的自动生长、发育一样。两岁至12岁之间,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

4.教学论的依据

《语文新课程标准》阅读的目标中,每个学段的首要目标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朗读能加强语感、强化情感体验、促进对文字的理解和记忆,并有助于培养口语表达的流畅性和良好的眼动习惯。

五、研究目标及内容

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做到语言准确;在朗读中能正确运用语气的轻、重、缓、急;把握语调的高低平缓;基本做到态势语的同步发展。在研究的过程中明确课改方向,提高语文教师专业素质,带动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的发展。根据高年级学生特点制定以下目标:

做到发音正确,变调、轻声、儿化正确,无方言现象;朗读流畅,声音比较清脆、响亮,吐字清晰,无破句和断读现象,停顿都恰当,重音明确;做到语速恰当、语调适中,能准确的表达文中的思想感情。

1.研究内容:

(1)调查学生朗读兴趣和水平实际。(2)调查学生是否爱朗读、乐于朗读;(3)研究出能促进学生朗读兴趣的方法措施;(4)调查学生在朗读中存在的问题;(5)分析学生朗读存在问题的原因;(6)针对问题及原因拟订训练方案。

2.以朗读能力的提高为突破口,优化小学语文高年级朗读教学,提倡对话式课堂,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1)开发朗读资源。

(2)诵读课文、诵读经典美文;(3)教师提供朗读资料;

(4)引导学生搜集、自创朗读资料。4.举办各种活动展示。(1)从书籍推广朗读;

(2)举办朗读展示专题活动,学生用各种艺术形式(朗诵、演讲),展示朗读训练成果。

六、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在学生、家长中开展关于朗读兴趣、朗读习惯、朗读方法的调查问卷,分析学生朗读的现状以及学生的学情、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为针对性地开展朗读能力训练研究打好基础。

2.文献法:对小学语文郎读教学学生朗读训练的资料和研究成果进行收集、整理、比较和归纳,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筛选有效经验,运用于本课题研究。

3.个案分析法:选择一些典型学生,对个体进行跟踪分析,建立个人档案,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分析,跟踪观察学生个体变化。

4.行动研究法:课题研究期间,将在本校开展行动研究,探讨实施策略并制定具体步骤,最后进行科学的经验总结。

七、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3年3月—2013年4月):参加总课题组培训,确定我校研究的课题内容,构思、规划、制订课题方案,部署研究内容及各阶段的实施要点,组建课题组织机构,建立课题管理制度,组织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相关理论学习。

2.实施阶段(2013年4月—2014年2月):学生朗读现状调查和朗读能力测量。了解小学全体学生阅读课上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对其所在的班级进行师生访谈,深入了解学生个体问题存在的成因。全体课题组成员根据成因探讨研究对策方案。实施训练方案,并在实施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科学有效的朗读训练策略体系并进行推广。

3.总结阶段((2014年2月—2014年3月):整理研究材料和数据,完成课题报告和论文的撰写,申请课题结题。

八、成果形式 1.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2.编写教师研究论文集; 3.撰写调研报告; 4.编写朗读资料集;

下载语文课题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课题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题方案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热”的原因与对策 ——课 题 方 案 单位:皋兰县黑石川学区 姓名:杨道军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热”的原因与对策 ——课 题 方 案 皋兰县黑石川学区......

    课题方案

    《小学低年级汉语识字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汉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低年级识字......

    课题方案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有效转化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平昌县云台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当今社会中,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了知识的高速增长,使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变得日......

    课题方案

    课题方案: 高年级科普文教学现状与对策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 科普说明文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占了小学语文阅读教材的八分之一。相对于其他文体......

    课题方案

    《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思路及对策研究》 课题方案课题的主要思路:本课题是李强省长主持的课题《进一步激发浙江民间活力的思路和对策》的子课题,围绕课题的主要目标,着重对我......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课外阅读活动方案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探索与研究: 北义城中心小学 侯玲玉 一、课题的提出。(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一)研究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

    五年级语文小课题实验方案01

    《通过完成思路图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模式及策略研究》 ———新建路小学五年级语文组小课题实验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课程标......

    2011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课题实验方案

    “综合性”学习小学语文一、实验课题: “综合性”学习小学语文二、实验目标: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注重语文课程改革,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