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汪秀梅《忆江南》教学实录剖析
汪秀梅《忆江南》教学实录
【设计思路】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这民族独特的文化,从而热爱古诗词。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以“以读为本”的理念,本节课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词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的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1.示范读 激趣
通过范读,引领学生懂得怎样读书,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训练学生“听”的能力,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如在开头以优美的导言和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愉悦之情,把学生带入一种对江南的向往之中,进而有一种渴望要了解这首词的心情,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2.品味读 悟情
古诗词的语言精练,文字精美,短短的几十个字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内涵。因此古诗词教学要注重品词品句,在品词品句中感悟语言、熏陶感情。语言的感悟就是要培养语感,感悟到语言的精妙之处,语言的表达效果,语言的感情色彩。语言的感悟是“读”出来的,情感的熏陶也是“读”出来的。在本节课中,老师着重通过品味语言、想象情境、体会人物心情来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感。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每读一次都是一次不同的情感体验。3.想象读 入境
诗重感情,诗重想象,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古诗词教学要让学生在读中展现画面,在读中想象意境。如、围绕“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配乐朗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听着配衬得体的歌声、音乐,读着这优美的诗句学生的情感就悠然而生。再通过展开想象,把仿佛看到的、听到的情境、感受,用自己的诵读传达出来,从而化语言文字的符号为鲜活的画面,鲜活的意境。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4.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教学过程】 师:(课前交流一分钟)同学们好,认识你们很高兴。
生:老师好。
师:老师想听你们用无锡话向我问好
生:无锡话问好。(全场笑)
师:面朝台下听课的老师们,大家也用无锡话向他们问好,欢迎他们来到无锡。
生:老师们好,欢迎大家来到无锡。(无锡话)(全场一片欢笑的掌声)
师:昨天汪老师观看了你们在开幕式上的演出,你们的朗读让我很感动,我想这是清清的长江水滋养了你们,让你们这么小小的年纪就如此懂得颂读中华经典诗文,所以老师今天也想和大家一起学习诵读古诗词,好吗?
生:好。
师:开心吗?
生:开心。{大声地}
师:好,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诗词的课堂。上课。
生:起立: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
师:汪老师这是第一次来无锡,但当我一踏上无锡这块土地的时候,我心情很激动,因为我曾在无数次诵读古典诗文的时候,无数次的神游此地,这儿是老师,也是自古以来文人墨客追寻的故乡──板书(江南)
生:齐读:江南
师:读了这两个字,你们一定很自豪,你能用一句话或一句诗来说说你心中最美的江南吗?
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你已经读过这首词了,真好,今天老师就是想向你们领教这个经典名句。还有想说的吗?
生:江南最美是太湖。
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师:江南处处小桥、流水、人家,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享有”鱼米之乡”、“人间天堂”的美誉。(配乐播放江南最具有特色的风景图片,解说:这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小桥流水,古镇小城,田园村舍,如诗如画,古典园林,曲径回廊,江南丝竹,别有韵味。)
师:这就是你引以为自豪的水乡──
生:江南(齐)
师: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旖旎的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十二年后,又创下了一组千古绝唱《忆江南》。板书:(忆)。
师:配乐范读
生:自由读
生:(个别)读
师:读得不错,不愧是江南这诗词故乡的孩子。
生:齐读。
师: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老师想请教大家对“忆江南”三个字的理解?
生:“忆,是回忆,怀念。诗人怀念江南的往事。
生:是诗人想念江南作的诗。
生:“忆江南”是词牌名。不是诗的题目。
师:你对词有多少了解呢?
生:我知道词在宋朝很有名
师:向来以唐诗、宋词并举。
生:词是古代诗歌的一种,词的句式有长有短,因此又叫长短句。
生:词牌是曲调的名字。
师:对,可以这样说。词,原是配合隋唐以来燕乐而创作的歌辞。后来逐渐脱离音乐关系,成为一种长短句的诗体。
生:词有各种词牌。每一种词牌的句式是固定的,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句式。
师:你还知道其它的词牌名吗?
生:我知道西江月。
生:渔歌子
生:水调歌头、长相思。
师:你们怎么知道这么多?
生:通过查阅了资料。
师:同学们很会学习,借助工具书,查阅资料这一点对学习古诗词很重要。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这些好的方法先来自学这首词,在学习和诵读中去领略词中的景,感悟词中的情。
生:自学、自读。(配有优美的古筝乐)
师:在刚才的学习中你领略到了什么样的意境,能描述一下吗。
生:这首词写得是江南清晨日出时的美景。初升的太阳很红,把江南的花映衬得更红艳,红得胜过了火,而江水绿得如蓝草染过一般,我怎能不怀念江南呢?
师:诗人白居易一开口就用这个通俗的“好”字来赞颂江南,这个“好”让你体会到了什么,能说说你的看法吗?
生:这个“好”是赞美江南的美景。
师:那就换个字,江南“美”,不更好吗?
生:我觉一个“好”字说明江南不只是景美,还有很多的好。
生:一个“好”说明江南各方面都很“棒”,诗人非常喜欢江南。
生:一个“好”说明诗人很喜欢、怀念江南。
师:请你读一读。生:江南好!(大声赞)
师:我听出诗人的赞扬之意。还可以怎么读。
生:江南好!(小声叹)
师:我听出诗人的向往之情。就这样可以大声赞,可以小声叹。把诗人的赞扬之意和向往之情尽寓其中!
生:齐读
师:“旧曾谙”是什么意思?
生:“谙”是熟悉的意思。“旧曾谙”的意思是过去很熟悉。
师:一个“旧曾谙”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说明诗人过去对江南很熟悉,所以诗人很想念江南。
师:你很会理解,一个“旧曾谙”说明江南之“好”不是听别人说的,而是当年自己亲身感受到的,体验过的,“旧曾谙”既落实了“好”字,又点明了“忆”字。古典诗词语言精妙,我们学习古诗词不仅仅要知道它的意思,还要懂得通过语言来品味、欣赏。你认为这首词还有哪里写得好?
生:我认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句写得非常好。
师:“好”在哪?
生:这句用火焰与江南的红花作比较,写出了江花的红艳,用蓝草的蓝来形容江水的绿。
生:太阳很红,原来花就是红的,在阳光的照射下,所以红花就更红了,胜过火。
师:江水又怎能绿如蓝啊?这个“蓝”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从这个“蓝”字感受到了这不是平常的绿,绿的很纯净,很美。
师:这“绿”在“红”的映衬下„„你来说
生:由于江花是红的,太阳是红的,在红色的映衬下,江水就显得更绿了,如同蓝草染过一般。
师:于是就出现了── 生:(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这是何等的一种境界啊?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生: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红花更红得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红胜火”;绿者更绿,“绿如蓝”。
师:好一个红得更红,绿得更绿啊!请你读出花红胜火,水绿如蓝的美!
生:(读)
师:老师也想读,可以吗?
生:可以
师: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学生鼓掌)
师:请不要忙于鼓掌,先说说你为什么鼓掌?你欣赏什么?你悟到了什么?
生:老师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时声调较高,读“春来江水绿如蓝”声音很轻柔。
生:听老师的朗读我感受到了诗中的美景。
师:现在请同学生闭上眼睛,跟老师到这开满鲜花的江边走走。(播放音乐)
生:(闭目静听)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江南一簇簇的红花鲜艳如火。
生:我看到了江边盛开着大片大片的红花,太阳出来了,朝霞满天,映照得花儿更加红艳,那红艳光彩夺目,胜过燃烧的火,再看那一江的春水,碧绿如蓝草,就像晶莹剔透的翡翠。
师:多美啊!你就是站在这江边的诗人,请你读──
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声情并茂地诵读)
师:你怎么读得这么好啊? 生:因为我在读得时候眼前出现了我想象中的画面。
师:很好,想象画面朗读,声情并茂,让听众也和你产生了共鸣。这就读出情,读出了味。
师:日出花开胜火,男孩子读──
生:日出江花红胜火(男生读)
师:春来碧水悠悠,女孩子读──
生:春来江水绿如蓝(女生)
师:江南如此之好,(指大屏幕)
生:(读)能不忆江南?
师:这是个什么句式?
生:反问句。
师:用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
生:读:能不忆江南?
师:从这句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诗人不能不忆。
师:请你读出不能不忆!
生:读──能不忆江南?
师:诗人在哪忆江南?
生:洛阳
师:可知道洛阳远在哪儿吗?
生:在北方。(看地图,感受南北距离)
师:北方的春天来得比较晚,同学们请看白居易写于洛阳的一首《魏王堤》七绝。
出示课件:
《魏王堤》
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
生:读。
师:能借助注释读懂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春天吗?
生:那儿由于天还很冷,“花寒懒发”,只有魏王堤上的柳丝才透出一点儿春意,却在无力的摇摆。让人感觉春天还没有来到。
师:而此时诗人旧曾谙的江南却已是──
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读)
师:诗人触景生情,怎能不追忆江南春景?读
生:(读)能不忆江南?
师:从这句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诗人极度的思念之情。
师:请你极度思念!
生:(读)能不忆江南?(深情地)
生:我还体会到了诗人的无限得感慨之情。
师:请你感慨!
生:(读)能不忆江南!(略带伤感地)
生:我还体会到了诗人的赞叹之情。
师:请你赞叹!
生:(读)能不忆江南?
师;在思念中赞叹!在赞叹中思念!
生:齐读:能不忆江南? 师:诗人通过反问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可是诗人眷恋的仅仅是江南美景吗?板书(景)
生:白居易怀念的还有我们江南的才子,江南才子多,很风流。(全场笑)
师:江南真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
生:我们江南的小吃多,味道好。
„„
师: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白居易曾在年青时就喜欢行旅江南,苏杭是江南名城,风景秀丽,人物风流,给白居易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后来他在杭州、苏州做官几年,在那里他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和苏杭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有一天,白居易生了病,又要回到洛阳,苏州人们不舍得他走,都哭着为他送别。他的好朋友刘禹锡曾在诗中描述苏州人们为白居易送别的场面:“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师:你就是诗人白居易,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深深的思念之情,读
生:(读)能不忆江南?
师:诗人忘不掉的还有什么?
生:诗人忘不掉的还有江南的人。
师:带着我们的这些感悟再读这首词。
生:有感情的朗读
师:诗人在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好景之后,又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收束全词。但这一句能不忆江南?却勾起了他对江南的无限怀念之情,于是便又写下了另外两首。
出示: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生自由读,并在老师的带领下寻找这三首词的异同,进一步了解“忆江南”这个词牌。)
师:从这两首词中你又看到诗人还忆江南的什么?
生:难忘杭州,在灵隐寺、天竺寺中散步寻找从月亮上飘落的桂花的事。
生:难忘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
师: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生:难忘江南美酒、美女。
师: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生:在江南的事诗人都忘不掉。
生:这是诗人对江南深爱的感情。
师:一种江南情结!板书(情)。同学们带着诗人那望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再读《忆江南》
生:齐读
师:“古人唱歌兼唱情!”诗歌,需要有音乐性和图画性。但它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却不独在于声韵悠扬,更在于以声传情:不独在于写景如画更在于借景抒情。老师带来了《忆江南》的歌曲,同学们请用心来听:
(播放江南曲听吟唱)
师:你从这声韵悠扬的歌曲中听出了什么?
生:诗人走过大江南,怀念每一个地方。
生:我看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春天
生:诗人他想,我为什么要生病啊,否则就在这个江南永久的生活下去,该多好啊。
师:请你朗读这首词,把你这样的感受通过读传达出来。
生:读。(掌声)
生:我听到了诗人对江南的爱和深深的怀念。
师:融入你们的这些感受,请大家诵读这三首词。
师生互动读(老师读一句,学生重复后三个字,构成了类似二重唱的朗读,情韵袅袅)
音乐响起,师生共同随着旋律唱起来,享受着文字的美,音乐之美,江南之美。
师:哪位同学能背下来。
生:纷纷举手背。
师:所有会背的同学站起来面朝听课的老师们,把这词中的情传送给在座的每一位老师。
生:全体起立,齐背。
师:同学们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腹有诗书气自华”,愿无锡天一实验小学的学生在诵读经典诗文的熏陶中,个个“气质如兰”。
下课。
※看了课例,您的感想是:
(温馨提示:可在课例中有感触的地方加上您的批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篇:《忆江南》教学实录
《忆江南》教学实录
第一板块赏歌导入新课
课前欣赏《忆江南》歌曲(陈俊华演唱)DVD配风光片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欣赏到的这首好听的歌曲,歌名叫——《忆江南》。《忆江南》原是一个词牌名,什么是词牌名呢?(屏幕出示小资料)
《忆江南》,词牌名,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中国古代,诗 人写成了一首词,按一定的旋律来吟唱,这旋律的名称,就是词牌名。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忆江南》是白居易写的,一起读。(学生齐读题)
师:同学们,关于江南,不同的历史时代有不同的说法。(圈出“江南”两字),一般人所说的“江南”是指长江中下游,长江的南岸;白居易笔下的江南,指的是苏州与杭州一带。说到苏州杭州,我们就情不自禁想起——
师生齐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师:咱们杭州就是江南。自古以来,江南,就以她的美丽和富饶,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文人墨客。他们游历江南,写下了大量歌咏江南的诗词。但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还数白居易的这首只有27个字的《忆江南》。那么,这首《忆江南》,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独特魅力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白居易眼中的江南。(指题目)一起读。
(学生齐读)
【第一板块,课前欣赏《忆江南》歌曲配风光片导入新课,通过对白居易《忆江南》的简介引导学生想起“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名句,张老帅又顺势启发学生“咱们杭州就是江南„„”使学生很快产生无比热爱家乡的情愫,这种导入不仅从视觉、听觉等感官方面引导学生进入“状态”,更重要的是从内心热切的期待早点儿和老师走进这一课,很成功!】
第二板块读出词中美景 读通词句感受节奏美
师:同学们,学古诗词,首先得把古诗词读通顺,还要读出节奏来。自己读两三遍,一会儿我们来试一试,好吗?打开课文纸。
(学生打开课文纸轻声读词)
师:好,哪位同学试一试。(环视):找一位不举手的同学,(走到一生旁)你来。生:“忆江南白居易”(将“居jū读成jù”)
师:我没听清楚,最后三个字。生再读(依旧读错)师:我还是没有听清楚。生再次读(还是读错)。师:同学们提醒他一下。生(大声)齐读:“白居易”(生读正确这首词)
师:读得很不错。请别忙坐下,“白居易”三个字,你读了三遍把它读正确了。词里边有一个“谙”是生字,你也读正确了。最难读的最后一句,你也读正确了!你看,你多了不起!你教大家读最后一句。
生:“能不忆江南?”
师:“能不忆江南”这个“不”字,很容易读成“能不(bù)忆江南?”在这里读“不(bú)忆”。你再教大家一遍好吗?
生读,(师做手势,学生齐读本句)
师(弯腰面对生):很不错,以后要多举手,知道吗? 师:其他同学,觉得能够读得比他读得还要好。(一生生读整首词)
师:读得非常好,请坐。同学们,古诗词光读通顺还不够,它是有节奏的,句子和句子之间也有停顿,同学们看(大屏幕呈现整首词),你能够把这首词句子和句子之间的停顿读出来吗?哪位同学试一试?
(一生读整首词)
生:是在“风景旧曾谙”这个地方稍微顿了下。还有在“春来江水绿如蓝”停了一下。师:我再请问这位同学,你为什么要这样停? 生:我看到“风景旧曾谙”后面有个句号。
师:有个句号所以停得稍微长一点,是吗?(生点头)借助标点来停顿,这也是个方法。师:其实,老师告诉大家,这首词一、二两句讲一个意思,三、四两句讲一个意思,第五句讲一个意思,是不是这样的?
生:是的。
师:那一、二两句讲的是什么?
生:
一、二两句讲的是江南风景很好。师:把它浓缩成一个字—— 生:好。
师:
三、四两句写了什么? 生:景。(师板书)
师:第五句讲什么?一个字。生齐说:忆。(教师板书:忆)
师:大家看,老师把这个停顿标出来了(出示空行的整首词),我们一起读。(学生齐读,师提示空行稍停)。
师:同学们,大家能不能再仔细读一读,看一看这首词里边藏着一个“对对子”,你发现了吗?
生:“日出江花红胜火”和“春来江水绿如蓝”是一个对子。师:好,我们来看(大屏幕出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这个对对子很有意思。下面老师读上边句子的一个词语或短句,你们读跟它相对应的词语。
师:日出—— 生:春来 师:江花—— 生:江水
师:(越来越快)红胜火—— 生:(学生跟着越快)绿如蓝 师:江花红胜火—— 生:江水绿如蓝 师:日出江花—— 生:春来江水
师:(语速更快)日出江花红胜火—— 生:(更快)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你看,这个对对子真有意思,读起来琅琅上口,非常有节奏。象这样的对对子,一般叫它为对偶句。在古诗词中的对偶句,叫对仗。来,再读“日出江花红胜火”——
生:(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同学们,学古诗词,读通了,读出节奏感了,那是远远不够的,咱们还得读懂它的意思。
品读词句感受风景美
师:请同学轻轻地再读读这首词,借助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大概意思。开始——
(学生借助注释,自由说)
师:哪位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意思?(教师轻轻提示:可以借助注释)来,你说说看——
生:春天来了,风景真美好!
师:你只说二、三句意思,把整首词意思说一说。哪位同学试试看? 生:江南真是好啊!风景如此秀丽,太阳徐徐升起的时候„„
师:停,“风景如此秀丽”你这里讲了,还有几个字的意思没有讲进去,你说说看。生(继续):风景如此熟悉,太阳徐徐升起的时候,江花好像燃烧的火焰。春来江水好像被蓝色的植物染绿了一样,怎能不让我怀念江南呢?
师:你讲得非常好,(学生坐下)别忙着坐下,老师想问你几个问题。你说“风景如此熟悉“,这首词当中,哪个字就是解释”熟悉“的意思?
生:谙
师:“旧曾谙”呢?
生(思索):过去风景如此熟悉。
师:对,江南的风景,过去曾经如此的熟悉。我再问你,“绿如蓝”的“蓝”,你刚才说像被蓝草染绿了一样,这个“蓝”为什么不是“蓝色”的“蓝”,而是“蓝草”的“蓝”?
生:这„„因为这首词解释里面就是这样的。(场上老师们大笑)
师(微笑着):哈哈,是啊,解释当中就是这么说的,借助注释理解诗句,多好!请同学们关注“红胜火”和“绿如蓝”。这“如”指的是“好像”呢,还是(停顿一下)别的意思?
(学生静静思考)
师:觉得是“好像”的请举手(一些学生举手)。
师(环视)放下。老师告诉大家,这个“如”不是“好像”,也是“胜过”的意思。为什么这里用“如”呢?因为上边用了一个“胜”字,再用“胜”就显得重复了。所以“绿如蓝”就是绿得比蓝草染过还要绿。明白吗?
生:哦。
师:同学们,这古诗词,懂得了它的意思,我们再来读,就会越读越有味了。不相信我们就来试试看,请接着老师的话读——
师(深情地):江南好—— 生(深情地):风景旧曾谙。师(加重语气):江南好,生(加重语气):风景旧曾谙。
师:同学们,读着这“江南好”三个字,你们眼前就会浮现出哪些你所见过的江南的美景?
生:我见到了水光潋滟的西湖,桃红柳绿的苏堤。生:我想起了杨柳依依的苏堤,和桃红柳绿的花园。生:山色空蒙的西湖,烟雨迷蒙的楼台。
师:无论是山色空蒙还是烟雨楼台,无论是杨柳依依,还是桃红柳绿,都是那么如诗如画。读着“江南好”三个字,我们还会情不自禁想起哪些关于写江南的诗句来呢?
生:江南有丹桔,经冬犹绿林。生:湖上画船归欲尽,孤峰犹带夕阳红。生: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生: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生: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师:同学们,江南美景道得完吗? 生(齐说):道不完。
师:歌咏江南的诗句咱们吟得完吗? 生:吟不完。
师:道不完的江南美景,诵不完的江南诗词,但是白居易却只用了三个字道尽了江南好,读——
学生齐读一、二句。
师:谁再来读读这两句?此时此刻,你再来读,一定会有别样的感觉!生(温柔地)江南好,风景就曾谙。师:你的声音流淌着江南的柔美。生(稍微平淡地读)。
师:这平静的声音中,藏着对江南的深情。生(响亮地)读。
师:好一个豪迈洒脱的赞叹!生(舒缓而低沉地读)
师:轻声细语当中,也藏着白居易对江南深深的情啊!“江南好”,读——(师生合作读)。
师:同学们,让白居易感到最美,印象最深的一道风景是什么呢? 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是啊,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地品读这两句,请大家读出白居易眼中的美景,比一比谁读得最美,先自己读。
(学生自由读三、四句)。
师:谁能用自己的声音赞美如此美丽的江南景色?(生读)
师:你觉得自己哪个地方读得最满意? 生:“红胜火”和“绿如蓝”。师:为什么这样读?
生:因为“红胜火”讲太阳出来了,江上的花儿,像一团火焰在燃烧;春天的水,像蓝草一样绿得那样的夺人眼目。我觉得太美了!
师:所以你要尽情地、放声来读,是吗? 生:是。
师:谁来挑战她?你推荐一位,好吗? 生:李逸凌
师:好,帅哥。(生大笑)生(放声)读
师:读的声情并茂,别忙着坐下。你能说出,你哪个地方读得特别好? 生:我觉得“绿如蓝”读得比较好。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觉得绿色给人一种安静的感觉,整个画面非常柔和,所以,我读得很轻,很慢。
师:噢,声音轻下来了,给人以非常柔美的感觉。所以你要轻一点,你再为大家读这两句。
生再读。
师:就让我们一起沉醉在这绿绿的江水中吧!“日出江花红胜火”起—— 生齐读三、四句。
师:还有谁能挑战这位到目前为止读得最好的同学?(一生高高举手)
师:我佩服你啊,给你一次机会。
(生读,但显然没有刚才那孩子读得富有表现力)
师:你的朗读很有自己的特色啊!(在场老师大笑)同学们,听了大家的朗读,张老师也情不自禁地想跃跃欲试,尽管我的嗓子有点沙哑。随着音乐,随着老师的朗读,让我们一起走进江南,请大家闭上眼睛。
(音乐起,教师深情范读,音乐渐止„„)
师:请同学睁开眼睛,(教师继续引读)江南好,生——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来到一学生身边)读着读着,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读着读着,我眼前仿佛出现了桃红柳绿,鸟语花香的场景。师:读着这两句词,你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
生:读着这两句词,我仿佛看见轻波漾漾的江面上,泛着痕痕涟漪。上面开着火红的江花。一轮朝阳渐渐地从地平线上升起,映红了江面。微风拂过的江水,仿佛被岸边的蓝草染绿了一般,绿的让人沉醉。
师:你的描述,仿佛把我们带到了江南的水边。让我们一起把他眼中的江南美景读出来。师生齐读。
师:还有谁读了这两句词,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太阳出来了,江边的红花是那样的红,红得好像一团燃烧的火焰,燃烧了整个江南。
春天到了,那不知疲倦流淌的江水绿得像被蓝草染过似的。那是多么醉人的绿啊„„
师:这江南的景色在你脑子里是那么美,所以你读得才那么美。张老师愿意再听一次你的朗读,大家也可以轻轻地跟着读。
生(入情入境地读全词)。
师:同学们,让我们走进江南——(优美的《江南好》音乐响起,屏幕上缓缓由左向右移动的江南风光长卷展示于学生眼前,孩子们一阵惊叹;教师伴随音乐,配合渐次缓缓出现的画面,依次以古诗描述江南美景)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隔岸桃花蘸水开。人面桃花相映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音乐继续,画面定格在“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意境上)同学们,这江花,这江水(板书:江花江水)是如此美丽,所以白居易在词的开篇就说“江南好”,起——
学生齐读整首词(最后一句师生一起读)。师:再读最后一句,谁来读? 生:能不忆江南? 生:能不忆江南? 生:能不忆江南?
师:三位同学,你们的朗读当中都关注到了一个标点符号,那就是问号。(教师板书:?)老师告诉大家,其实在古代,所有的词都是没有标点的。这标点,是后人为了读停顿方便,加上去的。既然是后人加上去的,老师不禁要问,如果让你给最后一句词加一个标点,除了加问号,还可以加什么?为什么?
生:还可以加感叹号。因为这样读起来一定更有深深的怀念的感觉。师:是啊,你把这深深的感叹读出来。生读最后一句。
生:我觉得加省略号也可以。江南的风光如此的多,这首诗并没有把江南的风光全部写完,还有很多很多,所以我觉得写省略号也可以。
师:是啊,这简简单单的六个点,包含着许许多多的江南风景,意味深长。你把这意味深长的感觉读出来。
生:可以问号与叹号一起用。既有深深的赞叹,又有强烈的反问。
师:好一个“问号叹号一起用”!你把这种复杂的感情读出来!生读。
师:同学们,这最后一句,可加问号,可加叹号,也可以加省略号。但是,在很多文学家和国学大师看来,最后一句加问号是最合适的。这又是为什么?
生:因为他在这个句中加了一个“不”,这样一加,就表示反问的意思,表达的思念之情就更强烈了。
师:哦,是的,问的语气就更加强了。你来问一问。生读“能不忆江南?” 师:谁还能问一问? 生读“能不忆江南?”
师:我们一起替白居易问一问“能不忆江南?”起—— 生齐读。
师:是的,江南是如此的值得他眷恋,所以他在开头就长叹“江南好”,起—— 学生齐读整首词。
【第二板块,读出词中美景;古诗词的学习重要在陶冶情操用内心去感受诗词的美,带着深厚的感情去读是感受诗词美---江南美、江南好的一个重要途径,从而使读者从内心感受诗词之美从而洗涤心灵,净化生命!“教育的应有之义,就在于关注人的生命质量。”】
第三板块:体悟景中深情
师:同学们,词读到这儿,老师的脑子里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其实,在我们看来,这江花,这江水,是很平常的江南景物啊,为什么白居易却觉得如此的美丽?
师:请大家先关注(指黑板上的这组词语),一起读 江南 江花 江水 都有什么? 生(齐说):江!师:“江”里有什么? 生:江里有水。
师:江里边有水啊。同学们,水,是江南的象征。都说“水乡江南”,“江南水乡”,还
说“杏花春雨江南”。江南,景因水而秀;人因水而俊,土地因水而滋润。水,江南的灵魂啊!而此时此刻,白居易在什么地方呢?
师:在北国洛阳,洛阳是个雨水比较少的地方。所以他一想到江南,就想到江南的水(将板书中的”江花””江水”擦掉,换成”水”字)。因此,他才会觉得江南这江水和江花是如此美丽!(稍停)其实如果大家走进白居易,了解了白居易在江南的经历之后,你会对这一点有更深的理解。让我们一起走进白居易。
屏幕出现——资料链接(配乐,教师深情地读屏幕文字)
白居易任刺史满三年,就要离开杭州了。三年来,他带领百姓筑起了一道美丽的湖堤,疏通了六井清澈的泉水;留下了200首杰出的诗篇,结交了许许多多的好友。
离别的那一天,杭州人扶老携幼,提着酒壶,洒泪而别,白居易落泪了„„
离开杭州之后,白居易又在苏州做过几年官,晚年居于洛阳。公元838年,离开杭州整整13年的大诗人,已经67岁了,他在洛阳香山脚下,深情地遥望江南。他多想重回杭州啊!但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终未成行。他只能将一腔思念,托付于《忆江南》。
直到去世,他魂牵梦绕的杭州,他亲自命名的西湖,再也没有能够旧地重游。——节选自王旭烽《走读西湖》
师:这平常的江花和江水,在白居易看来是如此的美丽?
生:因为他所在地的洛阳是多么缺水,而杭州和江南是水乡地方,水很多的地方。所以白居易回忆江南,把普普通通的江水、江花写进了《忆江南》的词中去。
师:是的,身处洛阳的白居易,他回想起江南风景,风景旧曾谙,所以他一遍又一遍地吟道——
生读全词。
师:白居易还因为什么,觉得这平常的江水江花是如此美丽呢? 生:还因为在江南时,白居易结交了很多好友。他在想念这些好友们。
师:是啊,那一帮百姓,那一帮朋友,就是他眼中的风景啊!所以他痴痴地想念着江南——
生读全词。
师:白居易还因为什么,而觉得江水江花是如此美丽?
生:因为他在那里带领着百姓建筑了一道美丽的湖堤,疏通了六井清澈的泉水。师:是啊,在白居易眼中,那一道湖堤,那六井清泉,就是一道风景。所以他无限向往地沉吟道—
—
生读全词。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再来吟这首词吧!(大屏幕出示全词,配乐)师:(响而快)江南好—— 生:(响而快)风景旧曾谙。师:(慢而轻)江——南——好,生:(慢而轻)风景——旧——曾——谙。师:(轻而慢)日出 生:(轻而慢)江花红胜火 师:(渐快,渐响)日出江花 生:(渐响)红胜火
师:(更快,更响)日出江花红胜 生:(响亮)火—— 师:你看到了这团火了吗? 生(齐说):看到了。师:那是怎样的火啊? 生:熊熊燃烧的火。
师:那是一团跳动的火,那火焰当中跳动着的是什么? 生:白居易对江南的思念。
师:对啊,跳动着作者对江南热烈的想念啊!)师生继续合作往下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 生:(响而快)江水绿如蓝 师:(渐轻渐慢)春来——江水 生:(渐轻渐慢)绿——如——蓝
师:(很轻很慢)春-来—江水——绿——如 生:(很轻很慢)蓝——
师:看到那绿绿的江水了吗?同学们,这江水当中,流淌着的还有什么呢? 生:白居易对江南的思念之情。
师:是啊,流淌着白居易对江南深沉的思念!所以,同学们,这江花中,这江水中,分
明藏着白居易对江南深深的情啊!(教师板书:情)情深所以景美,景美更显情深啊!(完善板书:用粉笔将“景”与“情”圈起来,连成一个完整的大圆。)这真是“寄情于水,情深似水”啊!因此,这首词,才会深深地打动着今天的我们。
师:一起再来读这首词,“江南好”起—— 生在音乐声中齐读全词。第四板块:默写留驻精彩
师:这么美丽的词句,这么美丽的风景,应该久久地留在我们每个同学的脑海里。请同学拿出课文纸反过来,拿起笔,在音乐声中恭恭敬敬地把这首千古流传的词默写下来。注意“旧曾谙”的“谙”字不要写错,当然其它的字也不要写错。
(学生在音乐声中默写《忆江南》全词)
师:写好的同学请举手(教师环视)同桌同学相互检查一下,不要把任何一个字写错。因为这首词是任何一个字都换不得、错不得的。
(学生互相检查默写)
师:好,抬起头来。让我们最后一次诵读这首词,同学们就诵上边的几个字(大屏幕出示:能不忆江南?)
师: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师生:能不忆江南? 师:日出江花红胜火—— 生:能不忆江南? 师:春来江水绿如兰 生:能不忆江南?
师:留一个作业给大家,课后去找到《忆江南》的另外两首词,在你们余老师的带领下自学。学了另两首,我相信对这首词会有更深的理解。下课!
【体悟景中深情,默写留驻精彩。自读自悟,合作交流。在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后,又鼓励学生自读自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授课时张老师告诉学生不但把古诗词读通顺,还要读出节奏来。古诗平仄有序,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读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多读多诵能体味韵律美,音乐美。这么美丽的词句,这么美丽的风景,应该久久地留在我们每个同学的脑海里。请同学拿起笔,在音乐声中恭恭敬敬地把这首千古流传的词默写下来。注意“旧
曾谙”的“谙”字不要写错,不要把任何一个字写错。因为这首词是任何一个字都换不得、错不得的。(学生在音乐声中默写《忆江南》全词)使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得到升华!】
第三篇:忆江南教学实录
1)播放江南风光片,激趣导入。
孩子们,我们先来欣赏一组江南风光片。(播放音乐风光片)多么美丽的江南春景啊!难怪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离开江南十几年后仍对它念念不忘,还写下了千古流传的《忆江南》,你们想了解它、走进它吗?今天我们就随白居易走进他的这首《忆江南》。(师生共同板书)释题:忆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忆江南是什么意思?
2)谁愿意为大家介绍一下你了解的作者情况?生生自主交流、补充。老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适时补充:
3)孩子们,老师想读一读这首《忆江南》,你们边听边想,它与我们原来学过的古诗有什么不同?教师范读。
师:谁来说说它与我们原来学过的古诗有什么不同?(生略)师补充资料(词:这是中国古代诗体的一种,叫词。句子有长有短,因此又叫长短句。词牌:词最初是伴着旋律而唱的,这个旋律就称为词牌。词有不同的词牌。如忆江南、清平乐、如梦令、满江红等。)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并提出循序渐进的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畅。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生略)
同学们,学古诗词,我们还得读懂它的意思。请同学们轻轻地再读读这首词,借助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大概意思,不明白的地方和同桌交流交流。
哪位同学来说说这首词的意思?哪怕读懂一个词,一句话,都是了不起的收获。(生略)
刚才,同学们不知不觉就把这首词給读“胖”了。如果把刚才大家说的都写下来,就是一篇较长的文章。可是这首词只用了27个字,就把意思表达清楚了。古诗文的语句就是这样凝练。
师:学习古诗词,还得学习另外一种本领,那就是要把诗词“读瘦”。整首词是围绕哪一个词语来写的?(江南好)
出示:1.江南好,好在何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词中写了哪些景物?(生:太阳、花、水、春天)(适时板书:景)3.分别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来描写的?(生:色彩)教师引导学生口头填充:用自己的话填一填。()的花儿()的江水()的太阳()的春天
课件出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看着这两句词,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生)
1)有了自己的理解之后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自主读、指名读、男女生对读。2)读了白居易先生的这两句词,老师也写了两句,我们来比一比。“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日出江花红像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把词中的“胜”换成“似”、“像”,比较朗读,进一步理解“胜”的妙处。3)学生眼睛看着文字,嘴上说着语句,脑海想像画面)2.想一想:曾经,诗人在这迷人的江畔做过什么?(学生略)
过渡:是啊,在那美如仙境的江畔,时时处处留下了诗人的身影和足迹。3.于是,诗人忍不住赞美生:江南——好。引读: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江南好——日出江花红胜火; 江南好——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南好——能不忆江南?
(二)搜寻词眼,品读“江南好”。2.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
出示资料:诗人在江南为官期间,兴修水利,引湖水灌田,替人民做了很多好事。在他离任时,挥笔写下《别州民》。白居易在这首诗中说道:“因为税重,贫穷的农民很多;又因为旱田多,农民吃不饱。我作为地方官,没能为大家做什么,惭愧呀!只是给父老乡亲们留下一湖水,救救干旱的灾年。”说说此时白居易在你眼里是个什么样的官。
生:(白居易是个好官。2)白居易是个善良的人。3白居易是个为百姓办事的人。)1从这首诗中,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深厚感情。老百姓也同样爱着他呀!当他生病了,不得不离任时,黎民百姓痛哭流涕,十里相送。他的好朋友刘禹锡在《白太守行》中记录下这感人至深的场面:“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生齐读)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还有什么?(生:江南的人)(适时板书:人)
师:.此情此景,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去读?预设学生可能会说: 带着江南人民对诗人的爱戴,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思念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眷恋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自己不能回到江南的遗憾,读——能不忆江南? 现在请同学们大声的赞诵读,读出自己的体会)。4.带着这种独特的感受再读整首词,自主读、指名读。
孩子们,你们读出了诗人对江南景和江南人那浓浓的思念之情。板书:情。师:这首词里藏着一个“对子”,你发现了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个对子很有意思。下面老师读上边的,你们来接,好吗? 师:日出————生:春来 师:江花————生:江水
师(加快):红胜火————生:绿如蓝 师:江花红胜火————生:江水绿如蓝
师(更快):日出江花红胜火————生: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像这样的对对子,在古诗词中,我们称之为对仗。我们简单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师:一个忆字勾起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思念,于是他又写下了忆江南其二和其三,我们一起来赏读一下。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1.自由读
师:江南景色秀丽迷人,江南人民情深意重,这叫诗人又怎能忘记?(再读忆江南)师:曾经多少次,诗人朝着江南翘首以望;曾经多少回,诗人在梦中喃喃以念:江南啊江南,我何日才能重游?(再读忆江南,练习背诵)师生共同吟诵这首词。
第四篇:汪梅 心得
智慧源于勤奋经验源于实践
——有效作业点滴说汪梅作业是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一节课,学生学到了多少,掌握的情况如何,作业就是反映这一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学中的每个环节,都需要花费心思去思考,作业也不例外。一节课的成功与失败,作业就是最好的见证。因此,作业的设计显得至关重要。我认为:第一,要避免盲目性。不要从某个练习册上随意选出一道题让学生去做。虽然很省心很方便,但是这样做的弊端很多,有的与本文、本单元内容离得太远,有的重点知识不突出,有的难度过大,甚至超出范围。教师最好能够自己组题、编题,要精心设计,精挑细选,突出重点,针对性要强。难易程度要适合绝大多数同学。给尖子生可添加附加题。第二,作业的题型应该多样化。对于不同题型,一定要强化考点的训练,指导学生掌握答题技巧。第三,题量适中。作业(练习)可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速战速决。这样学生既不会觉得量大,也不会感到厌倦。第四,作业中存在的问题,通常是集中处理与个别指导相结合。要让学生能够说出错误的原因及改正的理由方可,以达到使他们真正理解,并能正确运用的目的。作业的有效性仅凭好的设计是不够的,还要求学生具有积极认真的态度。懂得作业的重要性和目的性。我们知道有些学生作业潦草,单词常常会抄错,而且抄袭现象时有发生。基于这种情况,除了规范他们的学习态度及学习行为外,给予他们的多是鼓励和帮助,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其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方向。通过开展帮扶小组活动,“一对一”的帮助解决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问题。作业要求尽量独立完成或求助的方式。无论是句子还是短文,在做之前要求学生先给出相应的汉语意思,再完成其他问题。对布置的作业(练习),我常常以提问的方式检查学习效果。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能够答出理由的学生越来越多,能力强了,作业也认真、整齐多了。渐渐地抄袭现象基本杜绝。
作为教师,要善于研读学生的心理,善于激励学生,这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也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我观察到,学生非常喜欢挑战,善于表现自己,成就感极强。记得有
一次,我在布置学习任务的时候这样说到:“A题交给一组,B题交给二组,C题交给三组,D题交给四组,还有一个E题,哪个组还愿承担呢?”大家看到E题难度较大,顿时没有人说话。看此情景,我又说到:“E题交给精英组,这个组可以是一个人,也可是几个人。”话音未落,同学们纷纷举手。“我加入、我加入,老师还有我……”。接着,我又说到:“这个组也可以是全班同学。那么明天早上上课之前,各组选一名同学把答案写在黑板上,接受老师的检查和提问。”那一刻,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自信,看到了他们积极的态度和勇于挑战的精神。也许他们只是冲着“精英”而来,但无论明天的结果如何,我都相信我的目的达到了。
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尊严,善意的对待他们的错与对,也是一门艺术。如果他们做错的时候,我就会说,你可爱,正是因为你的诚实。如果他们做的对的时候,我就会说,你的答案比我预料的还要精彩。如果他们答不上来时,我就会说,谢谢你的沉着,我敢说你在心里已经有了一个答案,只是还需要再思考……
宽慰是最好的润滑剂,鼓励是最佳的催化剂,也是治学的法宝。一样的教材,一样的年复一年,但教法会常教常新。教学中的奥妙高
深莫测,探索无止境。
第五篇:《雪》教学实录(汪雅虹)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雪》课堂实录
该课获2010年首届全国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优秀课例展评(初中组)一等奖
汪雅虹/执教、整理 王 玲/指导
师:“鲁迅”,一个对同学们而言并不陌生的名字,哪位同学能够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和课前预习简要地介绍一下鲁迅先生?
生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使用的笔名。
师:有没有哪位同学想要补充介绍?
生2:鲁迅的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
师:看来同学们对鲁迅先生的了解还真不少。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用深刻的文字、深邃的思想、犀利的笔锋深深地感染着我们。1936年10月19日,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永远离开了我们,成千上万的民众自发地涌上街头,为他送行。先生为什么会有这么强大的精神感召力呢?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赫然写着“民族魂”三个大字,这也许就是对他最好的诠释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鲁迅,走进鲁迅笔下雪的世界。
(屏显。)
鲁迅——民族魂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板书课题、作者。)
师: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这篇课文了,现在把预习中遇到的疑难字词提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1:“嗡嗡”的“嗡”,“磬口”的“磬”,“脂粉奁”的“奁”,这几个字的字音字形比较重要。
生2:老师,我发现课本上“蜡梅”、“胡蝶”、“壶卢”的写法和现在不一样。
师:这位同学很细心。作者写这篇文章时正值新文化运动开始不久,白话文的实践经验不足,还有待完善,因此很多字现在看来不对,但在那时却是正确的,因此可能有出入。不改是为了尊重原著并保留白话文发展过程中的特点。接下来老师也想和大家分享几个,第2自然段中“以自身的滋润相粘(nián)结”,第4自然段中“他们决不粘(zhān)连”,“旋(xuàn)风忽来”,还有上文中“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xuán)转而且升腾”。
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把整理出的字词齐声朗读两遍。
(生齐读。)
师:同学们分成男女生两组,女生朗读前三个自然段,男生朗读后三个自然段,比一比,看哪一组读得好。
(生分组朗读。)
师:同学们声音洪亮,对文章节奏、感情的把握较为准确。我想找两个同学问一下,男生和女生分别是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来读相应部分的?
生(女):读前三段,我们应读出南方雪的美好以及作者的思念和向往之情。
师:我听出来了,那么男生呢?
生(男):后面三段应表现出对北方雪的赞美之情,要读出气势。
师:所以男生读的时候感情还可以更激昂一些,女生可以更甜美一些。文章我们读过了,下面我们就走进鲁迅先生的文字,领略先生的这篇文章给我们带来的文学之美和意境之美。
(屏显。)
文学家——品味文学之美
/ 7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思考:你认为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几幅画面,各有什么特点?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篇文章一共描绘了几幅雪景图?
生(齐):两幅。一幅是江南雪景图,一幅是朔方雪景图。
师:真是异口同声啊!
(板书:江南的雪、朔方的雪”。)
师:“朔方”是什么地方?
生1:北方。
师:文章描绘了北方雪景和江南雪景,这里体现了什么的转换?
生2:地点的转换。
师:我们先看看作者在江南雪景图中具体描绘了哪些内容。
生3:写了“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还写了草。
师:作者在描写花草的时候,抓住了花草的什么特点来写?
生4:颜色!
师:我们一起把描写颜色的词读一遍。
生(齐):血红、白中隐青、深黄、冷绿。
师:文章除了对植物的描写,还写了什么?
生5:还写了动物。“胡蝶确乎没有”,“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
师:“胡蝶”、“蜜蜂”真的有吗?
生6:没有!
师: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没有?
生7:从“确乎没有”、“记不真切”、“仿佛”这些词可以看出来。
师:这种写法我们曾经学过,朱自清的《春》当中,描绘“春草图”时这样写到:“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
生8:虚写,也就是想象。
师:很好!同学们对于学过的知识记忆犹新,老师很佩服。那么这幅图景中作者还写了其他内容吗?
生9:还写了孩子们堆雪人的场景。
师:这里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写了孩子们在冬天的活动,你觉得写这个情景有什么作用呢?
生10:孩子们在冬天玩得很开心,表现了儿童的天真活泼。
生11:我觉得江南雪景图前面描绘花草时有色有声,有对实景的描绘,也有想象中的虚写,景物描写是静态描写,而这里的塑雪罗汉又加上了动态描写。
师:这位同学的品读真的很到位,也很全面。下面我们尝试着概括一下:江南雪景图有什么特点?同学们讨论一下。
(生讨论。)
师:谁来说说看?
生1:江南的冬天是一种温润的美。
生2:应该是美艳、不能持久的。
师:你是指塑的雪罗汉很快就消释了,对吗?
生2:嗯。
师:同学们可以回到文本中再找找。
生3:我觉得是“滋润美艳之至”。
师:这位同学提取信息的能力很强。那么这样一幅画,除了塑雪罗汉是在冬天做的事情,其他的情景像是冬天吗?
生4:不像。
/ 7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师:如果非得说是冬天,也是暖冬。所以说,除了“滋润美艳”之外,这样的冬天还有什么特点?
生5: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的,生机盎然的。
师:概括得非常准确。下面我们集体来概括一下江南雪景图:江南雪景图是一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的雪景图。这样一幅声色和谐、动静相衬、虚实相生的江南雪景图美不美?
生(齐):美。
师:同学们能否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美?
生1:柔美。
生2:优美。
师:很凝练,我们就用“优美”好不好?
生(齐):好。
(板书:优美。)
师:下面我们齐读前三段,相信通过学习,同学们一定能超越上一次的朗读。
(生齐读1-3自然段。)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品读一下朔方的雪景图中写了什么。
生1:写了雪的蓬勃。
师:文本中是怎样描绘的?谁来说?
生2:“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
生3:“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绝不粘连。”
生4:“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
师:同学们找得很全,下面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描写朔方的雪的关键词。
师生(齐):如粉如沙,决不粘连,蓬勃奋飞,灿灿生光,旋转升腾。
师:那么朔方的雪又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生1:孤独的,没有南方的雪滋润。
师:你从哪里读出了孤独?
生1:“如粉如沙,决不粘连。”
生2:我觉得朔方的雪还有一种旺盛、不可抑制的力量。
师:你的依据是什么?
生2:“如包藏火焰的大雾。”这个比喻写出了朔方的雪蕴含着伟大的力量。
师:我发现同学们都很善于从文中归纳。文中有现成答案,你们找到没有?
(生摇头。)
师:同学们好像忽视了文章的开头。
生3:找到了!是“冰冷、坚硬、灿烂”。
师:我们一起来把第一句读一下。
(生齐读。)
师:“暖国”是哪里?
生4:指我国南方气候温暖的地区。
师:江南属不属于暖国?
生(齐):属于。
师:江南有没有雪?
生(齐):有。
师:有雪。可是先生却说“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也就是说“冰冷、坚硬、灿烂”指的是何处的雪?
/ 7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生(齐):朔方的雪。
师:这几个词在文中如何理解?
生5:和江南温润的雪相比,朔方的雪是“冰冷”的;和江南在日光中渐渐消释的雪相比,朔方的雪是“坚硬”的、“灿烂”的,这和江南的雪是截然不同的。
师:很好,我们同学理解得非常好!刚才我们用一个词概括了江南雪景图,叫“优美”,那么与此相对的朔方雪景图该如何概括呢?
生1:刚毅之美。
师:用两个字。
生2:壮美!
师:大家同意吗?
生(齐):同意!
(板书:壮美。)
师:下面我们齐声朗读一下后三自然段,读出壮美之感。
(生齐读。)
师:这两幅雪景图,一幅是江南优美的雪景图,一幅是朔方壮美的雪景图,这里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生(齐):对比手法。
师:正是对比。
(板书:对比。)
师: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优美的江南雪景和壮美的朔方雪景,这里仅仅是在描绘雪景吗?
生(齐):不是!
生1:作者通过写雪表达自己的想法。
生2:这是借景抒情,借描绘朔方雪悲壮的战斗来表现自己的斗争精神。
师:大家都说这里不仅是写雪景,那么,你能感受到这两幅雪景图背后深沉的情感吗?作者分别带着什么样的情感写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
(屏显。)
思想家——感受情感之切
思考:你能从这两幅雪景图中感受到作者更深沉的情感吗?
生1:我觉得江南雪景图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深切的回忆和怀念之情。
师:鲁迅的故乡在江南,他在文中用大量的篇幅描写江南的雪景,蕴含了对故土的怀念之情。
生2:写这篇文章时鲁迅生活的北平仍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反动势力猖獗,斗争极其激烈,所以我觉得文章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师:这位同学能结合写作背景来分析,非常可贵!回忆是美好的,而现实是残酷的,所以说作者在写江南的雪时所表达的更重要的情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对美好生活的怀念与向往,这是一种炽热的追求。
(板书:炽热的追求。)
师:下面大家再说说作者写朔方的雪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生1:朔方的雪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决定要义无反顾地战斗,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志向。
师:什么志向?
生1:要为全人类服务,要为全国人民的解放而战斗。
师:要为全中国的解放事业而战斗献身,你读出来了,很好。
/ 7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生2:我觉得写朔方的雪是为了表现作者不懈的追求以及为革命献身的精神,就算别人不理解,他也依然要勇敢地与黑暗现实作斗争。
师:就是坚守那份孤独。我们生在南方,对北方的雪只能从电视上看到,但是我们可以闭上眼睛想一想那幅画面:在空旷的原野上,你所能感受到的就是天气的奇寒,你能感受到的只是旋风的呼啸,那里的雪如粉如沙,决不粘连,灿灿生光,蓬勃奋飞,旋转升腾,冰冷,坚硬,灿烂。朔方的雪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其实就是作者的品质。我们看到作者有怎样的品质?
生1:独立张扬,反抗环境。
生2:不屈不挠,勇于斗争。
师:很好,朔方的雪就是作者不屈抗争的写照。
(板书:不屈的抗争。)
师:作者在写景的时候不仅是单纯的写景,而是融汇了作者浓烈的思想感情。这种方法叫什么?
生(齐):托物言志。
(板书:“托物言志”。)
师:在江南雪景图中,他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朔方雪景图中,他表现了不屈的抗争精神。我们来思考,对理想的追求要靠什么手段来实现?
生(齐):战斗。
师:很好,作者的理想就是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
(板书:用战斗来创造美好世界。)
师:这两幅雪景图各具特色,当中蕴含的情感也不尽相同。我们来分析一下,鲁迅作为一个伟大的革命家,更倾向于赞美哪里的雪?
(屏显。)
革命家——追寻战斗之魂
思考:你认为作者更倾向于赞美哪一个地方的雪呢?说明理由。
生1:作者更喜欢朔方的雪。因为朔方的雪的精神是作者追求的。
师:因为朔方的雪的精神正好和作者的精神相契合,所以你觉得作者更喜欢朔方的雪。
生2:因为江南的雪固然美,但是它不真实,而且很容易融化,从“塑雪罗汉”事件就可以看出,作者应该是惋惜之情。
师:南方的雪非常美,它美艳、洁白、美丽,但是非常容易消融,所以你认为作者更倾向于赞美朔方的雪。
生3:我也认为是朔方的雪。因为南方的雪晴天虽然很美,但晴天让雪罗汉皮肤消释,寒夜又使它的皮肤结一层冰,它很容易被坏境改变。而朔方的雪生活在严酷的环境中,勇于同严酷的环境作斗争,表达了作者那种不屈的精神。
师:她回答好不好?
生(齐):好!
(生鼓掌。)
师:大家都说作者更倾向于赞美朔方的雪。有没有同学有不同意见?
生1:作者固然是倾向于朔方的雪,但是他对江南的雪更热爱一些,江南的雪表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江南当时正处在相对来说比较光明的状态。
生2:作者更倾向于江南的雪,因为江南的雪是美好的,而朔方的雪却是孤独的,而且写江南的雪用了大量篇幅。
生3:美不经过雕琢是不可以长久保持的,所以作者还是更倾向于朔方的雪。文中“但是”这个峻急的转折很明显地表现了作者的感情倾向。
/ 7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师:你很善于抓关键词,非常好。大家的讨论很激烈,却都是经过思考得到的观点。江南的雪美不美?
生(齐):美。
师:作者爱不爱?
生(齐):爱。
师:有同学说南方的雪虽容易消融,但作者的喜爱之情仍显而易见,可是朔方的雪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才是作者倾情赞美的。喜爱与赞美是有区别的,大家同意吗?
生(齐):同意。
师:下面我们来看最后一个问题:作者称“朔方的雪”是什么?
生(齐):“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师:雨雪本无生命,作者却用了“孤独”、“死掉”、“精魂”这些字眼,我们如何理解?
生1:“孤独”是指朔方的雪“如粉,如沙,决不粘连”的那种独立昂扬的精神。
生2:因为雪是雨变成的,所以雨的牺牲、死亡才换来雪的诞生。
生3:“精魂”是精髓、灵魂的意思,是指朔方的雪的献身精神和战斗精神。
师:这闪闪的、旋转升腾着的不仅是雨的精魂,更是人的精魂,是谁的精魂?
生(齐):鲁迅!
师:鲁迅先生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是在文化战线上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民族英雄!其实,鲁迅先生的战斗精神在他的其他作品中也有体现,我们一起来看。
(屏显。)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记念刘和珍君》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自题小像》
师:《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我们会在高中阶段学到,这里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是指具有何种精神的人?
生(齐):具有战斗精神和献身精神的人!
师:很正确!《自题小像》里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把我的心意寄托给人民,然而人民却难以察觉,尽管如此,我仍然要把我毕生的精力托付给我的祖国。这些句子是不是让我们对先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生(齐):是的。
师:课文学到这里,老师也想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情感,我来把文章读一遍好不好?
生(齐):好!
(师配乐有感情范读全文,读毕,生鼓掌。)
师:谢谢大家对我的鼓励!“民族魂”是维系、支撑起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愿我们时刻与祖国同行,与先生的精神同行,共铸民族魂魄!
(生鼓掌。)
师:现在给大家布置作业,请看大屏幕。昨天,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73年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一代“民族魂”——鲁迅先生在这一天与世长辞。今天,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一定心潮澎湃、思绪万千。那么,请你们拿起手中的笔,与先生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吧!
(屏显。)
请以“先生,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段话,深入感悟“民族魂”。
/ 7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