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体验磨练中生物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能力的培养(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2 03:23: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初体验磨练中生物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能力的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初体验磨练中生物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能力的培养》。

第一篇:浅谈初体验磨练中生物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能力的培养

太原三十七中

闫卫林

在生物学教学中,要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不断获取和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在走进新课标的今天,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那么,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呢?

一、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

自主探索学习能力的主要形式是阅读。阅读有预习阅读、课中阅读、复习阅读和课外阅读等形式,不论哪种形式的阅读,教师都必须在方法上给予正确指导,才能收到良好的自主探索学习的效果。

预习阅读是学生在教师未授课时事先阅读相关课文。产了提高预习阅读的有效性,我都是先拟好预习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指定的课文,并要求阅读后作出解答和提出疑难。如“植物种子的萌发”一课,我设计下列预习提纲:①什么叫胚?②大豆种子的结构有哪些?③种子萌发有哪些内部原因?④种子萌发需要哪些外界条件?⑤种子萌发有什么样的过程?阅读提纲要力求启发性、悬念性,以激发学生积极地独立探求知识的兴趣和欲望。我指导学生在预习阅读中,要先根据预习提纲纵览全文,了解梗概。然后再精读细读,对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用笔圈点勾画,并运用批注法在课文空白处批注提纲要点和感想,做到重点落实。

课中阅读是教师随教学进程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一个或几个重 点的相关段落。为了使学生对所阅读的重点段落做到字斟句酌,我常变换形式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思考。如阅读光合作用概念时,我提出的问题是:①光合作用的条件是什么?②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什么?③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什么?④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哪里?⑤光合作用的公式是什么?我指导学生在阅读容易混淆的概念时,要运用对比法加以区分,找出异同点,从而掌握概念的实质。如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DNA和RNA,反射和条件反射等。

复习阅读是在教师讲完一个单元或全部课程后,要求学生进行系统的阅读。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强化记忆,我指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法进行专题阅读,对不同章节出现的同类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组合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如在复习初中《生物》“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一章时,我要求以血液循环为线索,整理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①血液的组成和功能;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区别;③心脏的结构和功能;④体循环和肺循环及血液循环的过程;⑤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⑥呼吸运动及气体交换的过程;⑦人体内能量的供给。

课外阅读通常是学生在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实践中,为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去查阅课外参考书和网上阅读资料。由于生物学课外参考书种类很多,网上学习内容丰富。为了遵循可读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原则,我都主动帮助学生选好课外书,和网上导读。我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做到:①有所侧重;②弃粗取精;③做好笔记。为了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外读,我要求每位学生每学期根据自己课外科技活动实践写 一篇生物小论文。我还利用与生物有关的节日(如植树节、爱鸟周和环境日等),要求每位学生紧扣节日主题摘编一份生物学小报。课外阅读不仅扩大学生的知识眼界、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还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

二、科学公正的检查评价,激发自主探索学习的热情

不论是让学生阅读还是让学生参加实践,单有布置而没有检查无法落实,而有检查没有评价无法激发自学热情。我的做法是:每节新课前,都要利用预习提纲中的问题先提问学生。在教学进程中,对一些较易混淆的概念和较难懂的问题先让学生讨论,再由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回答。对学生的作答,我都是当场给予评价,肯定正确,指出错误,对回答好的打成绩予以鼓励。对学生的生物学小论文和生物学小报,组织全教研组教师进行评选。对优秀小论文给予列榜公布并发给获奖证书,对优秀生物学小报采用在全校展览并选登在学校的《生物园地》上。以上做法使学生感受到获得自主探索学习成就的喜悦,进而增强自主探索学习的信心。

三.养成勤奋的行为习惯,提高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

无数事实证明,大凡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都掌握了较好的自主探索学习的方法和养成良好的自主探索学习的习惯。因此,我在平时教学中就有意培养学生以下4种自主探索学习的习惯:

(1)养成不先预习不听课、不先复习不做作业的自主探索学习习惯。课前预习可使学生对新课有了大概了解,哪些难懂的地方需要在课堂上问老师也心中有数,这既提高了学生听课的效率,也提高了教师授课的针对性。课后及时复习不仅有利于对新知识的消化吸收和强化记 忆,也有利于提高完成作业的效率。

(2)养成勤查工具书的自主探索学习的习惯。中学生物学教材中涉及到许多生物学理论、学说和定律,生物学现象,动植物和微生物名称、名词,生物学著作和生物学家等知识,由于在教材中没有做详细的注解,学生在自主探索学习中必然会遇到许多疑惑不解的名词术语,那么解决的最好办法就是查阅工具书。生物学工具书有《辞海》、《词典》、《百科全书》和《教学参考书》等,我鼓励学生购置备用。坚持使用工具书不仅能丰富生物学知识,还能克服不求甚解的毛病。

(3)养成爱思考、爱质疑的自主探索学习的习惯。“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我启发学生在自主探索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发现疑点,敢于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教会学生质疑不仅可调动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智慧潜力。边阅读边思考也有利于知识迁移。

(4)养成博览群书的自主探索学习的习惯。中学生单从课本中获取知识是很有限的,因此我引导学生要多读一些与生物科学有关的报刊和课外书籍,通过摘录、剪贴建立自己的“生物学资料库”。这不仅可扩大学生的科学视野,还能吸取更多的课外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自从进入名师团以来,我把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当作教学研究课题两年来的研究尝试,使学生学习成绩有了提高。即使学生今后走向社会,这把金钥匙仍会发挥其作用。这项课题研究还将继续搞下去!

2007年9月

(行动研究)

闫 卫 林

太原三十七中

主体视野下的课堂教学研究

第二篇:生物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黄花中学姜是2014年上学期)

自主学习能力是指一个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形成的。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新型人才,不仅要传授给他们知识,更要让他们学会学习。是否会学习是一个人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先决条件。

一、中学教育的一些现状

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严重影响,中学教育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的现象比较严重。学生只会被动接受知识,课业负担越来越重,教学效率低下。这种做法既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妨碍学生的个性发展。新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那些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会适应新世纪。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唯其如此,学生才能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生的个性、特长才能自由发展。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做的关键是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不断获取和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那么,如何在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下面就把我在这方面的一些探索作以介绍。

二、对自主学习能力的认识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主性学习,是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构建,体悟学习方法,而不是复制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集中体现在学生个体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能自觉地确定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我调控学习过程,自我评价反思学习结果,从而保证学习目标的实现。

自主性学习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习动机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学习目标是自己制定的;

2、学习时间由自己进行计划和管理;

3、学习策略由自己选择并有效地加以运用;

4、学习过程是自我监控的;

5、对学习结果能进行自我评价并据此作出自我强化;

6、学生能够选择适宜的学习场所,充分利用有助于学习的各种措施;

7、当学习遇到困难时,学生能够主动寻求他人的帮助。学生的学习如果具备以上特征,就可以认为其学习是充分自主的。但是,现代教育心理学家同时也指出,在现实情况,完全意义上的自主学习较为少见。因此,我认为在我们所讲的自主学习是主体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反映。从学的一方面来看,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选择适宜的学习策略并自我调控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能对学习结果能进行自我评价并据此作出自我反馈、调控、强化;学习遇到困难时,学生能够主动寻求他人的帮助。从教的方面来看,虽然强调学生是主体性,但并不否认教师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起主导作用,即导趣(激发动机、引起兴趣)、导向(揭示目标、引导方向)、导疑(激起疑问、引发思维)、导法(指导方法、授以技能)、导馈(引导反馈、及

时矫正)等,从而使学生主体作用与教师主导作用得以最优组合。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认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要包括:自学能力、获取信息能力、一般的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协作能力。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作法

1.在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内在动力。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教学是认识与情感相互促进的过程。动机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它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主观因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求知兴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然而,现在的中学生大多仍习惯于老师“喂”知识,而不是主动地去学,更不要说灵活应用。中学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但他们认为书本上的知识大多与实际生活无关的,没有实用性。而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又有大量的生命现象,许多需要解决的生物学问题。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将课本上的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如讲到《光合作用》一节课时,先让学生讨论一下本地的玉米、水稻的生产,让学生在预习时考虑在栽培中所涉及的各种做法的用途。这样使学生觉得学有所用,学习的积极性自然提高。

设计一些小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外界溶液浓度影响根细胞的吸水”实验中,让几位学生在教室内自己动手做演示实验,然后让全班学生一起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由于是自己做的实验,亲身体验到不同的处理方法造成不同的结果,就很自然地产生揭开谜底的欲望,激发起学习的欲望。另外,课前五分钟讨论也不失好方法之一,就是要求学生将社会上相关生物的热点、新闻,联系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评论。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灵活应用知识,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对所学知识进行内化,或寻求进一步的知识。

2、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并遵循一定方法获取知识的智力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指导学生针对学习内容不断调节智力活动,促使他们运用已有知识、技能,积极主动地探索新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观念只有融化在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转化为自觉的意识、行为才算落实到位。

(1)让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才有好效果。例如,教学《营养繁殖》,知识点是弄清什么是营养繁殖,分清繁殖的方法。为巩固知识,并未采取教师举例,学生说植物或部位的教法,而是从学生的意愿、情感出发,让每个学生想出、说出自己对植物进行繁殖的最常用的方法和部位。课上十分活跃,有的说用柳树枝插到河边最省气;有的说把夹竹桃枝弯到地上就能长成新的小树;有的说桃树用桃核来种,也可以用桃枝来嫁接;还有的说“叶子也可以种,我家里的那个不知名的花就是用叶子来繁殖的!”怎么样,主动参与,自学起来就能产生火花。

(2)学生进行前知的重组。只有进行前知的启动,自我建构,才能促进自主学习。可通过参与、询问、质疑、评价等方法激活。但是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关键是让学生乐意又自然地流露真实的前知。例如在教学中有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近亲结婚危害子孙后代和国家民族?学生们就会联想到前面所学习过的基因、遗传、伴性遗传等内容,然后进行筛选、归类有机地整合,方能来进行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就具有启发性、悬念性,以激发学生积极地独立探求知识的兴趣

和欲望。

(3)使学生展现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学习是一种个体的、自觉的活动,开展这项活动需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直接关系到学习效果。教师要引导学生的认知冲突,展现学生由少知到多知,由浅知到深知,由偏知到全知,由孤知到发散,由求同到求异的学习过程,从而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开启那停滞、封闭的心灵,随时准备兴致辞勃勃地迎接新鲜事物。如在做一个生物实验的过程中,有学生对前知的再现,有知识的重组,有各种技能的整合,还有共同协作,感受到知识是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自己的脑海中,进一步潜意识地进行自觉学习。

3、培养方法,增强学生的自学效果。“知识可能被遗忘,但能力却伴随你终身。”如果一个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就可以扩大知识面,并增强自身的技术和技能。学生的自学能力主要体现在会看、会听、会想、会说这几个方面的能力。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所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现就此来探讨学生自学的培养方法。

(1)课内阅读

课内阅读又有预习阅读、课中阅读、复习阅读。不论哪种形式的阅读,教师都必须在方法上给予正确指导,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收到良好的自学效果。“不动笔墨不读书”道出了读书的妙法。在阅读前通过画不同线的方式将课本中的概念、推论、适用条件及范围等重点内容画出,在空白处写出体会、注释及补充,使重点更突出,思考更集中,强化了理解和记忆。学生在画线时,就必然要咬文嚼字,深钻细辨,有利于克服学生走马观花、粗枝大叶的毛病,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习惯。

预习阅读是学生在教师未授课时事先阅读相关课文。为了提高预习阅读的有效性,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指定的课文,并要求阅读后(或教师)提出疑难,列出提纲。如《人体废物的排出》一课,可以设计以下提纲:①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有哪些?②尿液是如何形成的?③尿液是如何排出的?④人每天少喝水好吗?⑤人体内废物排出体外的方式一般有几种?看似一个个问题,实是一环又一环,相连相接。在指导阅读时,应先纵览全文,了解梗概。然后再精细阅读,对课文中的重难点用笔圈点勾画,也可以在课文空折处批出自己的问题、感想,设置自己认为是疑点、难点的地方,做到重点落实。

课中阅读是教师随教学进程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一个或几个相关的重点段落。为了使学生对所阅读的重点段落做到字斟句酌,应常变换提出问题的形式,让学生阅读思考。随时阅读,即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根据教师授课的进程进行阅读,有针对性地对预习中的疑点、难点进行深入研读,在教师的帮助指引下得以理解、运用;小结阅读即在课堂上的小结(教学时也可以让学生归纳小结)之后进行阅读,进一步加以巩固“新”知,做到有总有结便于下一步学习。在《神经调节》一课中,由于名词多且易混淆,在预习阅读中产生的疑问,可以在教师的课堂讲授、指导中加以区分、理解。如神经元的分布部位不同,所叫名称也有不同;再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灰质和白质、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等,运用对比法对这些问题加以区分,找出异同点,从而掌握内容的实质。

复习阅读是一个单元或全部课程结束之后,学生进行系统的阅读。为了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强化记忆,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法进行专题阅读,对不同章节出现的同类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组合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打开书本就能抓住重点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便于查缺补漏。如将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

叶的结构联系在一起;根据有机物、能量的变化规律,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联系在一起。在复习阅读中也可以将课本中的内容转变为自己的东西来说,如从生理卫生角度来谈:观察家人每天饮水量,如果太少,就告诉他,应当每日饮多少水;如果你是女孩,就告诉母亲,入厕用纸应当是从前往后擦,这样可以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等。

(2)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课余或参加实践活动中,为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去查阅课外资料。对于学生来说,课外阅读远远大于课内阅读的量,这是一个增长知识的途径。课外阅读取料广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便于查阅,也可以到网上进行查询,他们具有可读性,可以便于解决学生随时遇到的方方面面的生物问题。在实际自主学习中碰到难题,应培养学生先思考;再查“工具”,找到要点,理清眉目,抓关键;重点内容就画、记、抄下来,得其实质,攻其疑难;通过自主活动,发散思维,提高释疑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改正,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①课前预习;②课堂上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大担提问,积极回答问题;③课后复习,总结归纳,查漏补缺,并独立完成作业;④平时遇到问题先动脑筋思考,然后使用工具书或不耻下问。

4、养成习惯,提高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如下学习习惯:①养成不先预习不听课、不先复习不做作业的自学习惯。②养成爱思考、爱质疑的自学习惯。③养成勤查工具书的自学习惯。④养成博览群书的自学习惯。总之,学生能否在学习活动中取得成功,取决于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种能力既是中学教育要使学生达到的一项目标,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和今后工作中继续学习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三篇:探索初体验磨练中数学阅读教学

探索初中数学阅读教学

提高少体校学生学习效能

川沙中学北校

何冬梅

初中数学阅读教学模式的重新构建,是根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思想,自觉地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真正落实在数学课堂上的一种实践。它是在新的教育理念与新的教育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资源重组。

一、数学阅读教学要打破课堂教学的传统格局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向“学生为主体”的目标前进的过程中,人们常常会反思这样一个问题:在所做的教改实验中,还有哪些因素制约目标的实现呢?笔者认为除了数学课堂教学授业、解惑的方式问题,还有学生主体对数学知识的事先知情权问题、数学应用价值的渗透问题,以及三者间的有机结合问题,解决好它们,阅读教学模式是一个很好平台。

(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事先知情权

传统初中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了解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很多学生没有通过阅读教科书来了解学习内容的意识。即使阅读了,质量也不高,读不出知识叙述的背后所揭示的本质内容,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与教师的期望相去甚远。解决这样的问题就是要使学生要具有“事先知情权”,也就是从学习材料方面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这就等于从源头解放了学生,主体的体现就会更加明显,从而使“聚焦课堂”这一重要教学环节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初等数学的应用价值与数学阅读教学的关系

“数学的生活应用价值在哪里?”已成为人们对现有数学教学提出批评的主要利器。传统数学教学过程中,教知识远多于教实践应用,从而让学生有一种脱离实际的感受。这促使当代的初中数学教学要从实际出发做些调整:除了掌握基本数学知识以外,更为重要的是以数学知识为思维的载体,对大脑思维的开发进行模拟式的训练,体现数学教学的本质作用。而一节课仅有40分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也是有困难的。只有运用数学阅读教学的方法,从课前与课后两个方面进行必要的延伸,才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三)以阅读教学模式为框架的数学教学新格局

所谓新格局指的是,对学生学习数学的事先知情(课前准备)、课堂教学的授业解惑、课堂教学的课后延伸的三个环节进行有机整合,使学生走出“课内有数学,课外无数学,数学是考试的御用工具”的思维怪圈。笔者认为在原有数学阅读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补充与重新整合是简单易行的建模好办法。其起点是编写适合学生的课前阅读材料,核心活动方式是课堂上的自主讨论,学习的目标是把数学的知识与思维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当代认知心理学指导下的阅读教学课前、课堂、课后三环节的具体操作

梁宁建教授的《当代认知心理学》一书在学生认知的主动建构、问题解决的步骤、认知主体的元认知能力等方面从理论上都做了深入细致的阐述,对构建初中数学阅读教学三环节的具体操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其理论的指导下,对阅读教学各环节分别进行论述。

(一)数学阅读材料的编写

数学阅读材料的编写可分为六个部分。这六个部分可制作成设计模板,方便与提醒教师在编写操作中使用。1.创设阅读情景,引领认知主体的元认知体验

阅读也是一种认知形式,这种元认知体验在认知主体的阅读之初对阅读心态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无论面对的学生是否有厌学的心理障碍,只要从大多数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阅读情景,都会使学习主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元认知体验,只要例子恰当,都会使学生向所需要的体验迁移,引领学生主体的元认知体验为“我”所用。如在对[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上海教育出版社)数学六年级第二章第2.1、2.3节《圆的周长、圆的面积》以下简称“圆”]进行教学实践时,我用下面的故事作为阅读材料的引入:有一个真实的故事:两位工作了很晚的白领相约去吃比萨饼,到了必胜客八佰伴分店,向服务生要了一个12英寸的比萨饼和一些其它吃的东西。一会,服务生返回来说:“两位先生对不起,您们来的太晚了,12英寸的比萨已没有了,我给您换成一个9英寸的和一个6英寸的比萨,行吗?厚度一样,不另收费。”两个人为了急于吃到比萨饼,就说:“只要快,换了也行。”请问如果这件事让你碰上,你愿意换吗?说出你的理由。由于故事内容选取了人人都感兴趣的“比萨饼”话题,学生从阅读开始就受到内容的吸引,有表明观点的愿望,有验证自己是否正确的需求。有了这些阅读的体验,即便是后面的内容有些枯燥,认真看下去的可能性也会大大增加。

2.提供解决问题的阅读参考步骤和阅读目标,聚合认知主体的元认知体验

有了需求的体验,还要讲究阅读的方法。提供解决问题的阅读参考步骤,是巩固并聚合元认知体验、最大程度上发挥其积极作用的有效手段,也可以使因数学知识抽象而产生的心理逆差减少到最小程度,使学生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克服阻力。借鉴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的目标教学理论,阅读目标的编写应具有指向、标准和激励作用。使学生明确阅读时对知识理解与运用应达到的程度,让学生对自己阅读效果有较明确的评判,促使学生产生不达目的不肯罢休的冲动,提高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认知体验的效能。

3.适情增加理解性、注释性、具体形象性语言,架设认知主体思维过程体验的桥梁

尽管现有教学已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但数学材料中反映出来的数学语言的专业性(即数学专有名词、数理逻辑、数学专用语言)、严谨性、互译性(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三种语言的转化)和抽象性的特征,仍会使学生感到独立阅读现有数学教科书存在较大困难。在尊重教材本身的前提下,增加阅读注释性的和具体形象性的语言,也是一个可以大胆尝试的方法。尤其是对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在阅读时的帮助是很大的。

4.给出阶段性阅读提示,激发认知主体的元认知技能

阅读提示分为:确认性的、提醒性的、质疑性的、目标细化性的、前后关联性的和补遗性的等几种不同的表述形式,而从具体编写的位置上讲,阅读提示还要做到近距离地引导着学生的思维。在“圆”的阅读材料中,“比萨饼问题”提出之后、圆的周长内容之后、在圆的面积内容之后,分三次提出这样的阅读提示:请你根据现在的理解给出你认为合理的答案。多次提醒学生根据认知体验,监控阅读效果。

5.设计分层递进的自测思考题,促进认知主体的元认知基础顺应、同化的重新建构

在编写数学阅读材料时应引入多项对比、正反对比的阶段性分层递进式的自我检测思考题(附参考答案,供自我评价),给学生创设完整的思维环境,引导学生的思维,补充学生的理解不足,检测学生分析的准确性。促使认知主体的元认知基础的顺应、同化的重新建构。为学生在独立思考的环境下最大限度地理解并解答阅读情景中提出的问题提供帮助。

6.留有阅读随笔剪贴处,记载认知主体思维的轨迹和思维监控的反馈

阅读流于形式是阅读教学最大的问题。阅读流于形式,课堂上的讨论就是“空中楼阁”。因此,教师在上课之前就应该了解学生阅读的情况,有阅读检测的手段。笔者根据人们在阅读时一般的习惯,设计了“随笔剪贴处”,让学生随时记载自己阅读感受,通过这些随笔追寻学生的思维轨迹,监控阅读质量,定义相应的课堂讨论尺度。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数学阅读材料解决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事先知情权问题之后,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已由火车司机变成了车站的列车调度员,学生也由车厢里的乘客变成了有能力开动自己思想火车的驾驶员。从所要学习的内容上看,此时的教学既不是原来课堂上所谓的“新课”,也不是“复习课”,应该是在二者之间的一种“研习课”。这种“研习课”把课堂变成了学生主体自主学习的操作平台,变成了向同学、教师寻求帮助的“咨询公司”,变成了“头脑风暴”的辩论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将得到充分体现,课堂的功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教学过程的设计也要适应新的情况。

1.把学生在阅读时产生的问题与数学知识点有机结合 课堂阅读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选择阅读效果比较好的或提出了本课核心问题的学生做解决问题前的知识准备性发言——说明本课知识点含义以及它在解决阅读情景中问题的作用。教师只做补充性发言,或进行引导。当学生“主角”说得很清楚时,教师用掌声与赞赏的支体语言给予肯定,可以让“主角”在以后的“演讲”过程中找到好的感觉与信心,激发他们进一步“演讲”的欲望。当学生“主角”没有说清楚时,这正好使先有所悟者与后有所悟者同时产生了认知冲突。这种认知的冲突会产生心理的不平衡,心理学研究表明:认知过程所产生的心理不平衡现象必然会使认知主体产生心理趋向平衡的力量,这种力量激发了认知主体的好奇心。这一点为解决问题创设了最佳的心理情景。教师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可以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2.课堂讨论要重视理性讨论、求同存异,适可而止

课堂阅读教学的第二个环节是开展理性讨论。这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目的。这一环节的目标是:体验思维的过程,模拟认识事物的准现实的过程,排除错误理解,找到正确理解的途径与方式,并为下一环节做准备。教师还要为此设计一个讨论要点记录单,作为对学生在这一环节的参与度的评价标准,也使没有及时发言的学生用书面的形式进行理性讨论。在这一环节中如出现讨论没有形成统一的结果,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的时间,适可而止,留有余味,作为下一节讨论的一个论题,让学生回家后再次阅读理解,并交出每一个人的意见。课堂上留有余味对学生接下的主动学习有很重要的激励作用。教师要善加有效利用。为了增加讨论的成功率,也可以在自愿的前提下,把学生组编成合作学习小组。让讨论先在小组内部展开,从而减少讨论的多层面问题。

3.课堂教学要更重视归纳总结、反馈检测与理解加深(略)。

4.评选本课最佳讲解者、最佳辩手、最巧妙的回答、最有水平的提问等(有时间,师生共评;没时间,教师主评,目的是提高讨论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三)学后反思、再阅读、生活中数学建模与巩固性作业

通常阅读教学的第二个环节对某些认知主体来讲总会留有一些余味的,尤其是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与其强加给他们,不如再给他们思考的机会。而对那些已有所悟的学生,还要注意“主干”以外的一些特殊的枝节,以及在巩固练习中可能会产生的新问题。这些就是阅读教学的第三个环节所要做的核心工作。仅有重复性的、检测性的课后作业,是违反“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的,对学生来讲这也是被动接受的。

总之,数学阅读教学是在信息量较大的情况下,开展的数学教学形式。它力图从根本上体现“学生在学习中主体地位”,也希望把数学教学变成学生面对实际问题的模拟平台。

第四篇:浅析初体验磨练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

浅析初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

(上海市延安初级中学:薛小安)

体育锻炼习惯是终生体育的基础。终身体育是民族素质的保证。体育教育使学生在中学阶段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其终身受益的重要内容。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全国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 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提出:把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作为教学目标之一。

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一、何为体育锻炼习惯?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从习惯的概念和体育锻炼谈起。所谓习惯:是指经过多次重复或联系而巩固下来并转变为主体需要的“行为方式”。与熟练技能紧密相连,它可在有目的、有计划的练习基础上养成,也可以在多次无意义重复中形成,是一种后天获得的趋于稳定的行为方式。而体育锻炼:是指人体运用各种体育手段和方法,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体育锻炼对参与的个体健康是有益的,但是锻炼能够给个体的这些效益并不是凭空产生或通过一、二次的活动可以获得的,它需要个体的亲自参与并加以坚持。因此体育锻炼只有成为习惯才能对人们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我们认为体育锻炼习惯的概念:是指人们在不断的健身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一种自觉的、经常的、稳定的身体锻炼行为并构成现代人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关于衡量体育锻炼习惯是否形成的检验尺度,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已成习惯要之锻炼次数不应低于“体育人口”界定线:“即每周锻炼三次,每周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

二、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一般性规律

体育锻炼习惯是人们为实现某种锻炼行为的一种“主体需要”。通过对其规律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正确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根据需要动机理论,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主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一)、体育锻炼的发现与培养

兴趣:是指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这种意识的倾向是人们引起和维持注意的一种重要因素。

当学生被某种体育活动本身吸引而产生学习和参与的一种愿望时,就会对新渴求学习或参与的运动项目显示出浓厚的兴趣,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意志努力是体育锻炼得以持久的一个根本原因。人们之所以坚持锻炼并获得预期目的,收到生理和心理的效益,是对体育活动有兴趣是基本出发点。有关研究者说过:“使人从锻炼中获得快乐,似乎是最重要的,人们坚持体育运动是因为他们喜欢这样做,发现锻炼是愉快的。”事实上很多人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在锻炼中很少享受到体育带给他们的“乐趣”,而对体育感兴趣也就无从谈起了。具不完全统计世界上锻炼身体的方法有2万余种,如何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爱好去发现和培养对某些运动项目的兴趣,体验运动带给自身的快乐,将是引起锻炼行为并得以具有长期精神动力的关键。

(二)、体育锻炼动机的确立

动机:是指能引起、维持一个人的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人需要的念头、愿望、理想等,具有始发功能。

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他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意愿来确定自己的行为方式,并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1986年盖拉尔德。肯雍,首先提出一个解释身体锻炼动机的理论模型。该模型认为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至少有以下六个方面:(1)、为强身健体而锻炼(2)、为消遣和寻求乐趣而锻炼(3)、为丰富社会经验和交往能力而锻炼(4)、为审美经验而锻炼(5)、为精神发泄而锻炼(6)、为磨练意志而锻炼

有国外学者曾在1985年提出假设:“参加身体锻炼的动机原因中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而坚持身体锻炼的动机原因则更多的与活动后的愉悦感受和良好身体状态有关,这一假设已得到了一些经验性研究的支持。良好锻炼动机的确立,分支目标体系的逐步达成,将为锻炼习惯的形成提供必要的保证。

(三)、锻炼行为的不断重复与坚持

锻炼行为必须经过不断的重复和长期的坚持才能上升为习惯,才能给个体带来真正的效益。重复→巩固→提高对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能否将意识倾向化为行为行动并坚持到底是每个进行自我体育锻炼者面临的难题。根据“最佳状态”学说:“一个人的中心需要就是要从事一项活动,并在行动中成功地迎接一系列挑战。当发现技能与挑战处于平衡时最佳状态就产生了。太弱的挑战使人感到乏味,太强的挑战使人产生焦虑。因此在锻炼时要不断的通过“自我定向”和“任务定向”来成功的完成一系列的挑战,并沉浸在运动带来的乐趣中,使锻炼者始终保持一种锻炼下去愿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锻炼水平的提高终将使锻炼主体从胜利和心理上都产生一种锻炼的需要。

(四)、身体锻炼需要的产生

身体锻炼需要:是指主体因缺乏而引起的内部紧张状态和不舒服感。随着体育锻炼的不断重复→巩固→提高,锻炼者从生理和心理上对锻炼行为将产生一种如饥似渴的强烈需要,只要环境、条件允许他就会积极,主动的去从事体育锻炼,产生一种自觉的自动化行为。为此体育锻炼习惯已初步形成。

(五)、深刻的认识→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

通过经常性的练习,人们会逐渐加深对体育锻炼的作用、目的、本质的认识,从而更加强化了体育锻炼的动机,坚定了信念。因而能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通过主观上的努力能使锻炼继续得以坚持。

体育锻炼习惯是属于积极性习惯,它是在有目的,有计划的练习基础上逐渐养成的,但有时人们总会受到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对体育锻炼的热爱和由此产生的深刻认识将帮助我们克服困难,排除干扰,创造条件进行锻炼,重新体验成功的乐趣,并使这种锻炼行为贯穿于一生,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养成相对稳定不变的锻炼行为---体育锻炼行为习惯。

三、结论与建议

学校体育以“终身体育”作为指导思想,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研究已逐步达成共识。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与其他教学指导思想的显著区别在于它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力和习惯。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将成为今后体育教学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目前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从社会到学生对体育观念已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学生体育的意识在很大程度上有了明显的提高,大家都踊跃地参加体育锻炼,但由于课程改革的内容与形式尚未达到高度的统一,所以在一些实质的问题上尚无根本改变。本文根据习惯形成的一般性规律,对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生动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充分满足学生的直接体育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己所喜爱的体育运动。

(二)、激发、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并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特征,选择适合的锻炼内容。

(三)、强化课程改革,明确制度。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从事自己喜爱的体育锻炼。

(四)、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五)、开设体育专项拓展课和体育兴趣小组。定时间、定人员、定场地,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六)、加强运动技术、技能的传授,使学生在不断提高中享受运动的乐趣。

(七)、适时组织各类体育竞赛,重在参与,鼓励进步,使学生在挑战中不断发现自我、完善自我,从而产生进一步的锻炼渴望。

(八)、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发挥体育的熏陶作用。

(九)、拓宽体育锻炼渠道,学校将不再是接受体育教育与锻炼的唯一场所,要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力量。

第五篇:浅谈初体验磨练中生物特长生的培养

浅谈初中生物特长生的培养

窦玮爽

随着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竞赛活动的兴起,涌现出一批竞赛特长生,同时也推动着相关学科辅导教师对此类学生的研究和培养。长此以往,生物特长生的概念在逐步得到强化,然而也限定在与生物学相关的竞赛活动上。

随着社会的发展,资源开发、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问题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与生物学相关的重大难题,由此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使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和谐发展。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绿色消费、健康生活等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可见生物学研究的范围广大,内容丰富。

社会发展需要多种多样多层次的人才。因此,我认为依据初中生物学知识涉及的范围,生物特长生的含义应当具有更为广泛的意义。比如,在培养过程中,学生能够努力学习生物学知识,对生物学具有浓厚的兴趣,能够运用生物学知识,积极参加生物学科技活动,具备一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突出的表现,甚至立志从事生物科学及相关事业。从而使生物特长生培养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要求,同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下面就初中生物特长生的培养谈几点体会:

一、课堂教学过程是发现生物特长生的广阔阵地

新课程改革之后,初中生物学教材主要涉及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与环境、生物的多样性等十大主题的简单知识。教材通过多种科学探究的形式来呈现知识及知识获得的过程,以突出全面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从而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需求,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及其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教材本身为生物课堂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载体,教师在充分发掘利用教材资源的基础上,还要通过丰富的课堂内容、良好的教学方法、生动的教学场面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习兴趣,培养自主探究能力。久而久之,部分学生由对生物学的兴趣转化为志趣,从而热爱生物学,甚至树立从事生物科学及相关事业的远大理想。这些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对生物学问题的研究有探索精神,能够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因此,课堂教学过程是发现生物特长生的主要阵地,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好的科学素养也为他们在研究性学习中发展特长奠定了基础。

二、研究性学习是发展生物特长生的重要阵地

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教师应结合生物科学的进展状况及其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情况,适时适度地向学生介绍最新的科技成果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事例,进一步深化课堂学习的内容,拓宽知识视野。努力使学生看到生物学发展的前景,看到生物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深入学习生物学的信心。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材有一课是《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污染》,大港城区紧邻大港油田和中石化天津分公司,这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都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其中有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因此,学生们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我们确定了本次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天空的眼泪——揭秘酸雨研究性学习》。我将学生划分为六个小组,每个小组承担一个子课题,由课堂教学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担任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则在此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最后,各小组将一周多的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展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手抄报、有幻灯片、有调查、有实验、还有对实验的进一步探究等等,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还提出了许多值得进一步学习和探究的问题。经过商讨,学生们决定成立编辑部,将全班同学收集的资料和学习成果总结成册,便于今后查阅和进一步学习。

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收集整理资料、观察调查事物、自主探究、沟通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达到对生物学知识的熟练掌握,能够运用生物学知识,初步解释或解决生活生产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同时,容易体现部分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表现更为突出,参与意识和竞争能力都比较强,也为他们发展特长提供了机会和平台,逐步成为科技实践活动的主力成员。

三、科技实践活动是培养生物特长生的主要阵地

生物科技实践活动要体现全面性、主动性、创新性。结合当今社会有关生物学的热点问题,依托学校,联系联合有关部门,结合当地当前实际情况,确立主题开展活动或进行研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由于初中学段所学生物学知识比较浅显,因此,我认为通过科技实践活动,培养创新精神是培养生物特长生的关键。首先教师要有意识地搜集一些素材让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实践,因势利导,教育学生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其次要加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教师一方面注意将初中知识与深层次知识衔接和有机融合,与相关知识拓展和有效延伸;另一方面组织学生自学,鼓励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讨论交流,相互切磋,同时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为学生以后接受新知识、适应新环境、走出新路子作好精神和方法的准备。三是要培养动手操作能力。鼓励学生遇到难题时,自己动手通过实验或实践来寻求合理答案。

例如,今年暑假,我通过参加环保志愿者活动,收集整理素材,请教专业人士,对国际绿地图组织和如何制作绿地图进行了了解与实践。于是8月—10月期间,指导科技环保小组的学生开展了“心怀自然

寻找绿色

手绘家园”绿地图环保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收集查阅资料的能力,锻炼了快速熟悉并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培养了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逐步养成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习惯。学生能通过实地考察、亲手彩绘绿地图使学生对环境产生关心,激发对自然环境的爱,珍惜守护家园。学生为校园平添了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大港二中绿地图清楚点出校园环境中,有哪些自然资源?哪些景点?有没有垃圾回收点?有没有污染源?最具特色的是大港二中绿地图将校园内长年生长的植物标注在地图上,使每一个来到大港二中的人都能了解校园中的植物。另外,孩子们还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奇思妙想,为校园内的八个设施设计了自创图标。

通过生物科技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对遇到的生物学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甚至取得课题研究项目的成果,得到社会有关部门的认可,产生一定的社会效应。这样,使学生产生进行生物学研究和创造的萌芽。通过一定时间的培养,使之成长为具有生物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以及生物科学价值观的生物特长生。

四、专业化成长是培养生物特长生的源头活水

问泉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此,在培养特长生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至关重要。教师与学生教学相长的同时,要积极地借助各种方式、形式接触新鲜事物,不断学习总结,增长经验和才干。就一种方式来讲,今年6月,我通过收听广播,得知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滨海广播联合滨海新区多家媒体共同举办了“绿色滨海挑战行动”环保项目活动,便依据自身兴趣,结合专业特长报名参加了“滨海湿地与天津的鸟”摄影及图片展团队,成为一名志愿者。在6月—10月活动期间,跟随团队参加了北大港湿地考察及拍摄、照片及资料整理、影展布展、影展现场讲解员等多项工作。并在区教育局和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联系组织了影展在大港二中站的展出。本次展出的布展工作、讲解员工作全部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影展受到了区教育局、环保局及主办方的好评。在此过程中,我想我不仅强化深化了专业知识,更了解涉足了以往不曾踏进的领域,为自身的成长打开了另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

总之,生物学特长生的培养应面向全体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得,同时促进教师教有所得,不断成长。以上只是我个人在实践过程中的几点体会,要想培养出优秀的生物特长生,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讲究方法和技巧,抓住关键和重点,并且尽量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竞争氛围,加强学法指导,辅以心理辅导,扬长补短,发展个性,鼓励创新。培养特长生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需要教师的耐心与执着,希望与同行者共勉。

下载浅谈初体验磨练中生物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能力的培养(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初体验磨练中生物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能力的培养(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初体验磨练中物理教学反思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新课程要求下担任初中物理教学决不能只当“教书匠”,照本宣科教教材,而要在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吸取经验,取长补短,与时共进。如果物理教师对于自己的......

    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合集五篇)

    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1.自主学习模式下英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 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就是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获取英语知识,并把英语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与此......

    浅谈生物学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新疆农二师24团中学 江忠兴 初中生物实验包括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实验现象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综合应用能力。而观......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葛建光 (江苏省溧阳中学) 摘 要: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改所提倡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只重视学生物......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 年 论 文 ` 题目: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院:化学学院专业年级: 201*级化学师范学生姓名:******学号:201******** 指导教师: **** 职称:助教 2015 年 3 月 18......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贵州省瓮安县玉华中学:王明祥摘要:高效课堂所追求的是学生全员参与,如何让学生全员参与呢,那就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本站推荐)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奉浦学校 何芳 当前,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越来越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有从曾统计过,一个人一生的时间所......

    音乐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音乐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王晓燕 著名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曾讲过: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才是目的。综观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类文明迅速发展,新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