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是除了语言与音乐之外,人类心灵自由创造力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而且数学是经由理论的建构成为了解宇宙万物的媒介。因此,数学必需保持为知识,技能与文化的主要构成要素,而知识与技能是得传授给下一代,文化则得传承给下一代的。——德国数学家HermannWey 进入初中,很多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的负担加重了,难度也增大了,学习数学感到力不从心,且经常是事半功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相比更加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要求更加严谨,与生活及学科间联系也更加广泛。另一方面,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在不断变化与发展,但学生仍用传统的学习方式来学习数学,从而适应不了初中新课程的变化,大大制约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激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创立新的学习方式,以适应初中数学学习的需要是现代数学教学中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回顾教学、寻找理论
作为施教者,我使用以下的手段,发现了一些问题:
1、订立规矩,学生统一执行,学生反映束手束脚,放不开。
2、上课进程千篇一律,回忆旧知识——提出新问题——例题讲解——练习
3、习题讲解过多过细,过早的提供思维模式,缩小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学生不知道自己真实的学习能力,无法结合自己的实际实施自主学习
4、做题是学生的唯一任务,评判的标准就是是与非,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
显然,我们熟知的一些教学手段在我们现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受到了巨大的挑战,那么在新课程指引下的现代数学教学应该是怎么样一个模式呢?经过请教和探讨,我发现:现代数学教学理论的一个显著转变是从重视教师的“教”,转变到更加强调学生的“学”。认为学生的学习与其说是教师教会的,不如说是学生学会的。因此在现代数学教学要教会学生的是如何学习数学的问题,现代的数学学习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意义的主动建构。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与学是不可分离的。从心理学角度看,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现代数学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工作应是围绕学生来展开,在教与学的相互作用中体现出来。
二、探索新思路,构建新课堂,大胆进行实践
经过探索,我初步构建了现在的新的一个课堂教学秩序,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
1、上课直接发言,采纳学生各方面的信息,并在课堂上组织加工给与答复。
2、例题讲解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从学生的思路出发,最后由学生归纳总结,一些顺着学生的思维进行。
3、与学生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教学总结交流,帮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树立学生的信心,认识自己的进步。
在课堂教学进程的改进方面,依据学生认知结构的变化,数学学习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输入阶段、相互作用阶段、操作阶段和输出阶段。要顺利完成以上四个阶段的学习任务,教师首先要考虑学生知道了什么?掌握到何种程度?然后再考虑数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呈现序列等问题,确保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和新数学知识相互作用的顺利进行。
结合以上的学习体会以及为了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我构建了一个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加以尝试:在我的教学中前30分钟的时间十分紧凑,新课程的进入呈现多元化,保留了传统的对旧知识回顾进入新课,又加入了一些新的措施,例如:在讲授菱形时,让学生动手制作几何模型自发的进行探究其性质;画旋转对称图形时,引导学生观察了实际生活中的电扇,自做的风车等,让学生从直观感受中提取信息。而在新知识讲授的过程中大量启用了类比教学和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关键内容的总结更是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课堂大胆发言,自己陈述观点和归纳总结。例题的讲解也完全由学生的观点出发,广纳各方意见,最终一同整理归纳。而每课时的最后时间由随堂练习和个别问题指导组成,目的是对知识的巩固,有助于我获取第一手资料,便于掌握学生接受情况。
三、指导学法,自主发展
学生不仅要在师生互动中学习知识,而且要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实际上后者往往比前者更重要。目前我根据随堂练习掌握的情况,正协助不同层次学生在预习、课堂教学、复习、课外练习等四个环节制订自主学习的进程,提出具体的要求和方法,并在教学中加以指导,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一般方法。当然课堂教学是学生习得知识主战场,而我在教学中一贯的强调要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不光做好示范工作,还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探索方法,一起体验学习历程,引导各层次学生,指导并鼓励学生尝试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对学生学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帮助分析思维过程,寻找原因,并运用适当的方式帮助学生矫正。例如拿出一些典型的问题故意放到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更正错误;或者请接受能力强的学生陪同暂时落后的同学共同讨论问题,培养自信心和团结协作能力。同时,我也有意识的加强学生的思维培养,在教学中,往往是我先完整的反映一次我的思维过程,接着便引导学生参与到我得思维过程中去,充分地暴露学生自己的思维过程,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让学生既能更好地理解、掌握和应用知识,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的目的。
四、激励学生,树立自信
在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激励学生,以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信心。激励的方法有:
1、对部分学生要提出期望,主要是针对较优秀的学生,要不断抬高对他们的要求,告诉他们自己对他们有很高的期望,以消除他们自满的情绪。当然教师也要热情关爱每一位学生,经常与学生单独谈话,多用类似“我觉得你的能力没有全部发挥”、“你在某某方面的能力很出色为什么不展示出来”等激励性语言表示对学生的希望,使学生受到鼓舞,信心得以增强。2、多表扬激励暂时落后的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的能力,注意表扬、不能批评,教师要尽力发掘其身上的闪光点,要注意他们每一次得进步,要及时给于肯定,多表扬鼓励,帮助其树立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3、对于内向、自尊心强的学生要通过多种方式使学生获悉教师的肯定的评价和对他们的期望,以便学生及时调整自主学习方式,改进自主学习的方法。4、要培养学生成功的意识,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于不同的指导,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经历,让他们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不断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对不同层次我对他们课外的要求也不同,给的练习也分了好几个层次,并在逐步将低层次的练习减少。常拿学生的长处与优秀的兄弟学校学生比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五、总结经验,再寻新法
本文是我在踏上教学岗位后,对自己现行教学方法的一个回顾和总结,有我的经验教训和借鉴的他人的经验,也有自己深刻的理论体会,很多的实践来源于理论学习,反过来实践也正在帮助我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今后的工作中我仍将关注数学教学中的自主学习,以提高自己的理论实践水平。
第二篇: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才能愈来愈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活动中,教与学必须有一个和谐课堂步骤,来实施“师”(教)和“生”学、“情”与“知”,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步骤来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各环节上应不断渗入学法指导,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情境,形成问题,使学生愿学。
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问题可由教师在情增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是,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对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激发起来,萌芽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
二、引而不发,诱思导学,培养学生乐学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课堂教学时,要体现“两主”作用,教师可用适当的手段对学生思路进行引导。但为了社会全体学生的主体性更充分发挥,心理潜能更好的挖掘,探索精神更快形成,教师没必要“发”(把知识点直接加以解脱),而是诱导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自学。利用“诱思导学”为后面的教学过程做好准备,铺垫,学生整个认知系统被激活,并高速运转起来,就由最初的兴趣萌芽状态进入了主动探索理解新知识阶段。
三、评价分析,内化新知,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评价注意不要由教师垄断,应让学生在学习上的优点和缺点作自我评价、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经过以上步骤后,教者可以开始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性或小组性的讨论与交流,由学生唱主角,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互相激荡的局面,这样,学生不仅会发射自己的心理能量,而且会使自己的思维进一步深化,好的学习品质进一步形成。教者要根据学生讨论交流情况不失时机,准确又简炼的就学生的发言质量进行引导评价。评价时,应重于肯定、鼓励、引导。学生对知识理解更深入,成功接纳新知识,起到内化知识的作用。
四、分层指导,灵活训练,使学生善学。
在学生获取一定感性认识基础上,老师还应引导学生自己展开思维加工,才能将认识由具体、简单上升为抽象、复杂。应对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指导;对中等生指导他们巩固新学新知以后,尝试思考与解决稍深的学习问题;对于学困生则指导他们进一步理解与巩固所学新知中最基本的部分;对于上等生,应指导他们在掌握新知的基础上,解决综合性更强、条件更复杂、难度更大的学习问题,提高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层各自练习,全班学生各自获得不同层次上的平衡,培养了自己的创造力,产生了强烈的愉悦感,这样就进入一个新的良性心理循环过程。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分析、解决和运用数学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推进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第三篇: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活动中,从而调动学生的“情”与“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形成问题,使学生愿学。
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问题可由教师在情境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是,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把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景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被激发起来,萌发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例如。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我采用讲故事激发学生提问题:孙悟空分西瓜。悟空说:“我分给八戒1/3个西瓜,分给沙师弟2/6个西瓜„„”孙悟空的话还未说完,八戒就大叫起来:“猴哥这样分不公平!”听完这个故事后,请同学们来评评理:“孙悟空分得公平吗?”故事激起了学生心中的疑团:“八戒分得份数少,是否分得少呢?”“两个分数谁大谁小该怎么比较呢?”这样,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学生心里想提的问题就多了。又如,教学“圆的认识”时,采用联系日常生活,引入新课。课前做一个套圈游戏,把全班同学排成一个长方形向中心套圈,能套住有奖励。其中几个同学叫起来:“这样不公平。”为什么这样做游戏不公平?(因为有的同学离中心近,有的同学离中心远)那应该怎么站才公平?(围成一个圆)为什么?那圆究竟有什么特征?这样,学生就能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高了。
二、引而不发,诱思导学,使学生乐学。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课堂教学时要体现“两主”作用。教师可用适当的手段对学生思路进行引导,但为了让全体同学的主体性得到更充分发挥,心理潜能得到更好的挖掘,探索精神更快形成,教师没必要把知识点直接加以解说,而是诱导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自学。利用“诱思导学”为后面的教学过程做好铺垫,这样,学生的整个认识系统就会被激活,并高速运转起来,就会由最初的兴趣萌芽状态进入到主动探索理解新知识阶段。例如:教学“圆的面积”时是通过“化圆为方”实验让学生探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可提出“怎样计算圆的面积”这一探索问题,学生思维就集中在面积上,再利用小组探讨、观察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形变而面积不变”上,注意圆的周长与半径和拼成的近似于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上。从而自己发现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处于引导,学生处于主动学习地位,体现了教育教学价值。
三、评价分析,内化新知,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评价注意不要由教师垄断,应让学生对学习上的优点和缺点作自我评价,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经过以上步骤后,教师可以开始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性或小组性的讨论与交流,由学生唱主角。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互相激荡的局面,这样,学生不仅会释放出自己的心理能量,而且会使自己的思维进一步深化,好的学习品质就会进一步形成。教师要根据学生讨论交流情况不失时机、准确又简练的就学生的发言质量进行引导评价。评价时,应重于肯定、鼓励、引导。这样,学生对知识理解就会更深入,就能成功接纳新知识,并起到内化知识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加法算式:
5+5+5+5+4相加时,要求把它改写乘法算式,结果大部分学生作出(1)5×4+4(2)5×5-1,出乎意料的是有一个同学做的却是6×4。我高兴地表扬他的大胆创新,同学们却马上反对。这样,同学们就在不知不觉中参与辩论。此时全班同学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热烈活跃。我适时引导学生评价这几个算式,哪个算式是正确的?哪个最简便?这样,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心理压力得到减轻,自尊心得到充分尊重,个性特长得到有效地发展,创造性思维得到较全面的开拓,从而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善于应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解题,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而且富有创造性。
四、分层指导,灵活训练,使学生善学。
在学生获取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维加工,才能将认识由具体、简单上升为抽象、复杂。应对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指导。对中等生指导他们巩固所学新知识以后,尝试思考与解决稍深的学习问题;对于后进生,则指导他们进一步理解与巩固所学新知识中最基本的部分;对于优等生应指导他们在掌握新知的基础上,解决综合性更强、条件更复杂、难度更大的学习问题,提高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层各自练习,全班学生各自获得不同层次上的平衡,培养了自己的创造力,产生了强烈的愉悦感,这样就进入一个新的良性心理循环过程。例如:在教学“分数除法应用题”时,可出示以下两个条件:五年级有学生111人,相当于四年级学生人数的3/4,再给出3个问题:(1)四年级有学生多少人?(2)
四、五年级有学生多少人?(3)三年级学生人数是四年级的3/2倍,三年级有学生多少人?这道题有3个问题,可采用分层练习:学困生做第1题;中等生做第2题;优等生做第3题。这样一道综合性题目,根据问题的难易度,适用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
水平与学习要求标准,设计行之有效的练习,做到巧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对知识进行不同层次的概括,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生素质。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分析、解决和运用数学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推进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第四篇:浅谈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如何培养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摘要:新课程理念指导我们初中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课堂学习的参与性,从 而形成主动学习意识,养成自主 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对学生自律的要求,也是对学生独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自主学习显得更加重要。正因为如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关键词:初中数学
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
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自主学习的强化剂。主动学习不仅使学生能够培养学习兴趣,而且会让他们有了不断学习的动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方法、途径,激发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利用数学本身的特征,激发主动学习兴趣
1.实用性。马克思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的应用了数学,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这句话充分显示了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及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数学的使用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作为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产生兴趣,萌发求知欲望。比如如何利用数学知识测量我校旗杆的高度。学了圆锥面的展开图的内容后,让学生练习制作形状为圆台式的灯罩,圆锥形状的烟囱帽等活动。
2.规律性。数学本身存在着一些规律和诱人的奥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总结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数学概念是人们通过感觉、知觉对客观事物形成感性认识,再经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而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因此,概念教学不应只是简单的给出定义,而要引导学生亲自感受及领悟隐含于概念形成之中的数学思想。比如我在九年级几何《圆》一章学习弦切角概念时,先让学生回忆并观察刚刚所学过的圆周角,即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我们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在圆上转动圆周角的两边,当转至一边与圆相交而另一边与圆相切时,请同学们给予命名,从而得出弦切角的概念。通过上述教学方法,学生既学习了弦切角的概念,又渗透了对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培养主动学习兴趣
1.进行情感交流,促进自主学习兴趣。
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产生好感效应。初中生的情感容易在行动中反映出来。如果一位学生因受到某位老师的斥责而产生畏惧感,那么,他对该老师所教的学科是不会感兴趣的;反之,若一位学生因事受到有关老师的表扬和赞赏,那么他会喜欢这位老师而喜欢该老师所教的学科,而积极主动的学习。所以老师在教学中,在与学生交谈中,应加强与学生的感情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关系,亲近他们,爱护他们,对学困生采取少一点“威严”,多一点“亲切”的方法,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意在教与学中产生和谐的共鸣,也能增进相互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由喜欢“数学老师”而喜欢“学习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
2.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激发主动学习兴趣。
好奇是青少年的天赋,“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有意义、有趣味的问题有其独特的魅力可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促使他们为之绞一番脑汁,费一番苦心,探索它,解求它,所以课堂上应根据该节课的内容,精心巧妙地设计一些有意义的问题,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发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感到新奇,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另外针对学生的好奇心,利用课外活动讲数学家的故事,猜数学谜语,针对学生喜胜不服输的心理,结合教材内容开展竞赛和游戏,这些都非常受学生欢迎,适时地把他们引入课堂或课外活动中,可极大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三、优化教学过程,培养主动学习兴趣
1.消除学生的学教“相离”现象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是讲授法,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学习相结合。当前,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学教“相离”现象较为严重。学教“相离”现象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心听讲,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不少学生因为“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怎样消除学生的学教“相离”现象呢?我的体会是,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解“有理数”一章的小结时,同学们总以为是复习课,心理上产生一种轻视的意识。鉴于此,我把这一章的内容分成“三关”,即“概念关”、“法则关”、“运算关”,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讨论的方式,找出每个“关口”的知识点汲每个“关口”应注意的地方。
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幻灯片播放电子动画,声音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一目了然地看到生动的函数图象变换,曲线的坐标变换,立体几何图形的截面生成,极限过程等等。这些直观的视觉和听觉的结合会让学生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3.组织精彩的活动包括课内活动和课外活动
在课堂中通过一些简单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在学习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时,让学生在课堂中展示如何做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以及观察他们的性质。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让学生自己做轴对称的图形,不仅体会了参与的乐趣,而且能够对轴对称图形有了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在课堂教学之余,可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数学课外活动,如举办趣味数学小讲座、数学竞赛专题讲座、学习方法讲座、学习经验交流会、出版数学墙报等来调动各类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从而发展他们的自主学习兴趣。
此外,采用小组教学,个别辅导等形式,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五篇: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
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益于学生的终生发展。文章就自主学习的概念和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深入剖析。
关键词:思想品德;自主学习;能力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己主动学习,而非受教师和家长的督促,从内心来说是一种自发行为。这样的学习模式好处较多,不但可以为教师减轻负担,而且还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增强。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倡导和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令其伴随学生整个学习生涯,让学生主动进步,不断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当前社会发展迅速,知识量和信息量与日俱增,倘若是一个不爱学习的人,那么很快就会被社会淘汰,所以,我们要跟随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当前的信息技术被越来越多的人青睐,人们通过网络进行的工作也覆盖到各行各业。鉴于这一方面的原因,客观条件的存在就要求我们要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否则如何与这个社会融合?自主学习能力与先天因素无关,主要是经过一定的培养,合理科学的规划与练习,然后不断总结经验得到的。在这个过程中,学校教育是最基础、最必要的,因而,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这样的能力就显得特别有用,因为大家都知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是教会其“渔”,就能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自食其力。本文从个人教学经验谈起,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探析,以期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起到指导和帮助的作用。
一、从做学生思想工作入手
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他的行为,想法是好的、积极的,那么做事就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去做,所以要教好学生,就需要先从学生的思想工作入手指导。可是在现实中,作为教师会说:“某某某,把这个给我写完了没?你的什么作业还没交给我吗?去,把这个给我背会了。”作为家长会说:“儿子/女儿,你这个期末要给我考个好成绩啊,你不好好努力,我就怎么怎么着。”好像在学生看来,他们的学习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别人,加之思想品德课知识越来越深奥,也较为乏味,他们逐渐失去了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在内心对思想品德课有所排斥了,还谈什么学习效果,自然也不会好到哪去。
以我的教学经验来分析,第一,应该先让学生转变为别人学习的态度,要让学生知道学习为的是自己而非他人,学习是主要的,但也不是唯一的,而一个人的未来绝对是知识、能力、态度决定的,知识可以通过学习获得,能力也能在实践中增长,可是一个人的态度却由习惯养成,态度不转变,意味着失去美好的未来。
第二,告知其当前社会的发展情况。现在不比以前,信息闭塞,生活节奏缓慢,现在的情况是科技发达,人们的活动步伐加快,每个人的压力也都在不断增加,这就迫使每个人必须要跑步前进,落后就会被社会淘汰掉。
第三,学习是自己的事,也是件快乐的事。学生阶段厌恶学习是初中学生的心理,但是要告诉其工作的辛苦远远比上学累太多,等到你工作的时候,想再好好静下心来学习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人生最美好的阶段就是在学生阶段,虽然也苦,也累,但只有真正学会知识,才能把自己武装起来,才能用知识给自己开辟更宽广的道路。
二、给学生制定规章制度,让规则约束学生
当前教学比较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要学会让学生主动学习,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给学生制定规章制度并不是要遏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相反,是为了培养他们主动预习、学习、复习的能力和习惯,这样,让他们在规则的约束下,奋力向前。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想有个高效率,就应该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既可以提前明确学习的内容和方向,又可以把自己在当中的困惑点找出来,便于在课堂上教师讲解的时候认真做好笔记,或者向教师提问。等学生养成习惯之后,我们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这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二)培养学生课中学习习惯
传统思想品德课教学,教师会在课上讲个不停,不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师生没有有效沟通,形不成有效课堂教学,与其那样浪费彼此时间,不如教师换个角度去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这样做的效果在于不但可以让学生自己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习思想品德的热情,甚至还可以相互分组探讨,上讲台试讲,也能让学得好的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同时还能解放教师的负担,教学效果会好一些。
(三)培养学生课后复习习惯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教育我们知识的获取不但要有前两步,更需要复习这一步,初中思想品德课知识量大且繁琐,有时候的记忆可能只是当时一阵,要多对重点难点进行复习巩固才行,使知识点在自己的脑子里过一遍,让自己真正明白,不要欺骗自己。
三、注重方法传授,查漏补缺提升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方法的传授比知识的传输更重要。学生只有形成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科学有效地学习,获得无穷的知识。此外,我们还要注重定期适量的练习,在实战中查漏补缺,完善思考方法,促进知识的灵活利用。对于方法的传授,主要具体到两个方面:一方面,在课堂教学时向学生渗透学习方法并作出正确的示范,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模仿、学习、内化。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时注意地理语言的规范,准确地表达,提醒学生在做题、思考时的错误和不足,帮助他们养成好习惯。另一方面,我们要进行专门的方法指导,让学生有意识地学习。在日常的授课、讲题时注重对信息的提取、思路的渗透、图标的判读以及隐藏信息的挖掘,促进学生分析运用能力的提升。此外,实战训练也很重要,能及时反映学生的学习漏洞。对于训练,我们要坚持精选多练的选择,挑选的题目要能反映知识的重难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配合教学复习的进度,综合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训练的时间短一点,次数多一点,保证学生对知识的有效记忆,可以进行适当的拓展迁移,设计的知识面广一点,以此提升学生的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