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本部谱写中国梦威远教育篇章我们怎么办大讨论活动小结
观英滩镇中心学校(本部)
“谱写中国梦威远教育篇章我们怎么办”主题大讨论
活动总结
为巩固此次“中国梦”专题教育活动学习成果,进一步凝聚谱写中国梦威远教育篇章的发展共识,按照威教委发[2013]137号文件精神,现就我校开展“谱写中国梦威远教育篇章我们怎么办”主题大讨论活动情况总结于后:
一、高度重视,强化组织领导
开展主题教育是此次主题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鉴于此,我校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做到了学校“一把手”亲手抓,学校领导班子带头参加讨论,带头自我婆媳,带头撰写心得体会。学习支部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实时加强了对“主题大讨论”活动的督促指导,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搞好主题宣讲教育,进一步强化学习成果
我校围绕“中国梦”主题,在学生中举办了《用我的“中国梦”托起民族的“中国梦”》的宣讲辅导,在教师中举办了《一脉相承“中国梦”》宣讲教育,确保了学习全覆盖,使全体师生员工进一步的明确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和伟大意义。
三、结合学校教育工作实际,深入开展两大主题讨论活动 我校从党员干部、党小组、班级、教研组抓起,以集中讨论、分组讨论的形式,分层次、分专题组织了两大主题讨论活动: 一是开展“谱写中国梦威远教育篇章我们怎么办”主题大讨论活动。我校以集中讨论的形式,开展了四个方面的大讨论:
1、围绕“实现伟大中国梦”,开展“汇集我的梦◆实现中国梦”大讨论,引导师生把自己的梦想统一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去,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支柱;
2、围绕“建名校、显特色、出名师、强引领、育英才、促发展”开展“爱岗敬业、人人成才”大讨论,引导教职工围绕“打造高效课堂”献策出力,干好本职工作,充分发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争当名师,争当先进;
3、围绕“团结勤政、高效文明,风清气正、稳定和谐”开展“规范办学行为”大讨论,引导全体教职工进一步遵守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弘扬高尚师德,树立良好教学风尚,办人民满意教育;
4、围绕“创一流教育品牌,树山区教育旗帜”开展“提高教学质量我该怎么做”大讨论,引导教职工进一步增强目标意识,提高质量意识,把个人目标和集体目标结合起来,把个人荣誉与集体荣誉集合起来,关爱全体学生,立足岗位做贡献,扎实工作,提升教学质量。
二是开展“找差距、析原因、添措施、明目标”主题大讨论活动。我校以党小组和教研组为单位,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广泛开展大讨论,引导职工干部深刻认识自己工作上、生活上、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并主动分析原因、及时剖析,找准“病根”,增添措施,寻找“良方”,以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和奋斗目标,进一步的激发自己的工作激情,立足岗位,无私奉献。总之,在此次主题大讨论活动中,我校高度重视,扎实开展各项学习和讨论活动,做到了不走过场,工作、学习、讨论“三不误”,确保了大讨论活动取得了实效,推动了学校工作的稳步前进。
观英滩镇中心学校(本部)2013年6月20日
第二篇:实现中国梦 谱写美好篇章
实现中国梦 谱写美好篇章
斯年已逝,又到了“总结时间”。此时此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在召开,世界各地的目光纷纷聚焦于这次“值得期待的关键性会议”。我作为创造了诸多发展奇迹的伟大的中国人的一员,同时作为享用改革开放甜蜜成果的幸福的中国人的一员,又将跟十三亿同胞一道,续写光荣,追逐梦想,不断创造新的奇迹。
2008年起,我开始在安徽大学工作。工作部门从研究生部、到学位与学科建设办公室、到研究生院再到党委宣传部,工作内容从学位管理到网络新闻编写,工作地点从龙河校区到磬苑校区。种种转变助我成长。
“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一点不比刚开始发展时少。”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没有经历过系统的新闻学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训练,我所从事的这项工作,其操作流程、操作规则、名词术语、撰写规范等很多方面对于我是陌生的,所以,相比其他有专业背景的同志,我必须付出更多的精力去满足工作要求。
在工作中,我严格新闻报道稿源的审核,注重稿件思想立场的把关,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一直以来,我校校园新闻积极反映学校党委和行政的各项政策;弘扬学校的先进先锋,讴歌广大师生和职工齐心协力推动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工作热情,深入挖掘对我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建设和党的建设有突出贡献的典型人物、典型团体、典型事件;全方位、快节奏对重大活动进行报道;在不同阶段适时推出《为您服务》栏目,提供与我校招生、就业、考试、开学等信息,强化校园网的服务功能。
校园网站的新闻,忠实记录着安徽大学的每一天。安徽大学新闻网“新闻资讯”栏目2011年发稿量为789篇,2012年为832篇,今年前10个月为697篇,已经基本实现每天有新闻、每月有专题。2012年,安徽大学网获“安徽省文明网站”称号。我撰写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亮受聘我校生态学首席科学家》获全国高校校报好新闻消息类二等奖。校园新闻事业的发展过程,打造了一支由院系选出的严谨细致、尽职尽责的通讯员队伍,锻炼了一支充满活力、风华正茂的学生记者队伍。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而难走的路是上坡路。今天的我,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要想更好地为“中国梦”的实现做贡献,要想为人类赢得更美好的未来做贡献,要想在人生中不断进步,必须始终如一地学习。在知识日新月异、竞争日益激烈的这个时代,“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句话,已经从一个人“需要”坚定的信念变成一个人“不得不”坚守的诺言,这也是事业要发展、工作求创新给从业者提出的基本要求。瞻前顾后、畏葸不前不仅不能使自己进步,而且可能造成失误;只有迎难而上、勇攀高峰,才能柳暗花明、风光无限。
知识无穷尽,学习无穷期。没有新知识的不断补充和积累,人便会落后于时代。歌德说过,谁落后于时代,就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成长的新起点、工作的新课题、受众的新期待,要求我必须准确把握党、国家和学校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中心工作,扎实掌握新闻采写和摄影的相关知识,熟练使用各种网络后台,学会使用不断涌现的新媒体,提高汉语写作和表达能力。在工作之余,我注意认真学习党史和国史,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阅读并摘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认真学习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论述。努力学习英语和朝鲜语。广泛阅读典范的古今中外名著,锤炼写作能力,坚持每天阅读纸质书籍的时间不少于2小时。主动通过各大门户网站了解各方面的新闻资讯,关注社会和校园热点,掌握舆情动态。我还经常深入院系,并用不同方式与院系和部门负责人、辅导员、部分教师和学生交谈,寻找新闻线索,感知校园热点,交流工作体会、学习经验、管理学生的技巧,听取他们对新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加深相互了解和友谊。
再回首,思考颇多,感慨颇多,收获颇多。“忙并收获着”成了我心曲的主旋律,常鸣耳畔。5年的工作经历,使我清醒地认识到,工作的主动性尚待加强,缜密、规范、精益求精的警钟需要长鸣,科学运用统筹方法的能力有待提高,书写能力、表达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也有待提升。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得到各位领导的支持和指点、各位同志的帮助和指正,同时我也将继续积极地从充满朝气的各位同学身上汲取新时代的菁华,爱岗敬业,恪尽职守,作风务实,思想坚定,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其它工作,在艰苦奋斗中辛勤耕耘,在躬身实践中默默奉献,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谱写美好的篇章。
第三篇:谱写中国梦武侯教育篇章 - 红牌楼小学欢迎您!
谱写中国梦武侯教育篇章 建全国区域教育科学发展领先区
——武侯区教育局主题教育第一阶段工作总结
实干兴教,圆美丽中国梦。根省市区统一安排,2013年5月起,区教育局统一思想、全面动员,在全系统广泛开展“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展开了逐梦、圆梦之旅。我们努力建设“全国区域教育科学发展领先区”,努力为每一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努力办家长满意的学校,让教师愉快、舒心工作,为社会培育充满幸福、传递幸福的教育事业,构建符合与适应小康社会示范区的教育形态,让学有良教,成为人民福祉。全系统通过谱写中国梦武侯教育篇章,让每个人的梦想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让每位孩子、家长和教师共享区域改革发展成果。
截至目前,向区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信息简报20篇,受到武侯区委副书记余麟同志批示肯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富有创新,好!”;向市教育局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活动信息30篇;《成都市礼仪职中开展主题教育形式多样》在省藏区免费中等职业教育计划领导小组简报第28期刊发。
一、“四个注重”扎实开展“中国梦”学习教育
一是注重鲜明主题凸显,精心规划活动安排。区教育局 1
围绕主题教育,优化活动方案,突出系统特色,面向全区师生开展“三梦”教育,即:“幸福教师梦”、“学生七彩梦”、“美好教育梦”。活动载体包括升旗仪式教育、主题演讲、文艺演出、主题征文、书法摄影展等,使主题教育在全区教育系统实现满覆盖。
二是注重结合教育系统实际,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局机关、各学校通过主题讲座、专题报告、座谈会、实地参观等活动形式,与学科结合,与课堂同步,向广大青少年学生解读中国梦历史底蕴和时代内涵,让中国梦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三是注重正能量传播激励,保障活动整体推进。在武侯教育网、《武侯教育》杂志上开辟活动专栏,各学校通过校报、黑板报、校园广播、宣传栏等阵地,营造活动氛围,宣传活动中的典型事迹,大力弘扬“中国梦”的强大精神能量。
四是注重强化督查力度和密度,确保活动达到实效。成立主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综合指导、宣传资料和督查指导组,明确各组职责,做到全方位指导、全领域宣传、全过程监督,确保活动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二、“三谈”宣讲学习进一步振奋精神、凝聚力量 一是研讨交流专题谈。围绕国家梦、民族梦、个人梦和“科学发展、领先发展”、“团结和谐、维护稳定”、“抗震救灾精神与感恩奋进”等专题,组织科室、学校,结合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专题学习研讨。
二是领导干部引领谈。局党工委和各学校党支部领导干 2
部率先垂范,带头谈思想、谈体会、谈具体措施,进一步引导全系统党员干部教师凝聚“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共识。
三是科学发展大家谈。展开专题大讨论,引导干部教师查找实际工作中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并提出建议对策,以建设“全国区域教育科学发展领先区”为总体目标,把握好五个方面:一是准确把握“一高地、两示范、三率先”的具体目标定位。二是把握好“武侯特色、时代特征、教育特质、民生特性”的内涵定性。三是把握好建设起“城乡一体化的样板、全面现代化的窗口、充分国际化的先导、高端优质化的典范和教育终身化的示范”的发展导向和历史位格。四是把握好“学术、规划、品牌、干部”的四项引领,建构“学生学业幸福、家长生活幸福、教师职业幸福、社会教育幸福”四大幸福指数的价值取向。五是把握好实现“办好人民群众满意教育”的核心价值追求,真正实现“全国一流,西部领先”的教育强区目标,真正实现小康社会的武侯教育之梦,从而使全体干部教职工更加牢固树立围绕大局、敢于创新、甘于奉献、服务群众的意识,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拓宽工作思路、提升工作水平。
三、“三抓三促”深入推进主题教育
一抓机制组建,促活动有力有序。区教育局按照省市区统一部署,立即召开动员大会,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制定活动实施意见下发各学校,在全系统迅速掀起活动热潮,同时,迅速建立了局机关向市教育局、区纪委、区主题教育领 3
导小组活动信息日报制度和各学校向区教育局活动信息日报制度,及时全面掌控活动开展情况,确保了全系统活动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二抓氛围营造,促影响广泛。围绕活动内涵,丰富活动阵地,各学校利用条幅、电子屏、宣传栏,发布近200条活动标语,制作主题展板150余块。同时,组织全系统干部教师分学校开展每周一次“研学中国梦,成就教育梦”为主题的集中学习活动、每周一次“个人梦,教育梦,中国梦”为主题的自主学习活动、每月一次老党员“共话教育梦”宣讲活动。
三抓创新载体,促活动深化。一是搭建三个新媒平台,促活动实效。创新利用新型媒体,通过微信、微博、手机短信发送学习资料,宣讲活动内容,进一步拓宽了活动学习渠道。二是通过四类比赛,促实干精神。组织10万余名师生开展“我的中国梦”征文大赛,用文章记录和表达爱国之心、强国之愿、报国之志;组织全区教师开展“共筑美丽中国梦”主题演讲比赛,展现师生热爱祖国、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组织千余教师,开展“倾教师情,圆中国梦”教师文艺大赛,团结、凝聚全区教师的智慧和力量;组织5000余名学生,开展“我的梦、中国梦”科技创意设计大赛,展示青少年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探梦未来的崇高理想。三是开展社会实践,促树学典型。组织全区师生开展“学习雷锋好榜样,追武侯教育梦”活动,采撷征集有代表性的好人好事,树典型、广传播,让“中国梦”深刻含义入脑入心。机投中学冷熊同学帮助患有“成骨不全症”的残疾同学廖泽国,三年如 4
一日,背同学9600梯,被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推荐参加“中国好人”评选。四是抓节庆活动,促爱国热忱。开展“五四情-中国梦”教师文艺汇演、“六一儿童节-快乐中国梦”庆祝活动等,充分调动全区师生主动性积极性,全面丰富呈现“中国梦”内涵。
一是组织“师生聚焦中国梦,信仰引领新征程”主题宣讲活动。分别邀请省委党校、美国马里兰大学、乔治福克斯大学教授专家,共计开展8次宣讲活动。活动以学术研讨会、教育沙龙、专家讲座等形式从教育理念碰撞开始,共话武侯教育梦和伟大中国梦。
二是举办“共筑美丽中国梦”演讲比赛。组织59所200余名师生开展“共筑美丽中国梦”演讲比赛,选拔优秀师生10人,组成演讲团,在各学校进行巡回演讲。礼仪职中教师文成忠、学生周双洁将代表四川省参加6月中旬教育部职成司举办的“我的中国梦”主题演讲会决赛。
三是举行“我的中国梦”征文活动。组织全区9700余名师生开展“我的中国梦”征文大赛,以文会友,以文聚心,围绕中国人民坎坷追梦历程的深刻启示,各学校师生讲述自己亲历亲见的“中国梦”。大赛向市教育局推荐50篇优秀作品,部分学生优秀作品被《小学生作文》《课堂内外》等报刊杂志刊登。
四是开展每周三类主题教育学习活动。组织5200余干部教师每周开展一次“研学中国梦,成就教育梦”为主题的集
四、“九项活动”深入实践“中国梦”
中学习活动和“个人梦,教育梦,中国梦”为主题的自主学习活动;每月开展一次老党员“共话教育梦”沙龙活动。
五是进行一次“中国梦-百姓梦”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组织4000余师生分学校开展主题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师生走上街头、深入社区,开展“学孙波同志”社会实践活动。
六是开展“倾教师情,圆中国梦”教师文艺大赛。组织800余名教师,开展将“倾教师情,圆中国梦”教师文艺大赛,以赛促能,以能促动,凝聚全区教师的智慧和力量。
七是开展“凝聚正能量、托起中国梦”教育活动教职工运动会。区继教中心、职教中心、全区公办中小学、教办幼儿园及部分民办学校等60余支参赛队伍,2000余名教职工参加此次比赛,以健促心,以心聚力。
八是举行“我的梦 中国梦”武侯区第二届“小诸葛”青少年“绿色”科技创意设计大赛。大赛向师生倡导“关注环保、创意无极限”,包括青少年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科幻画、小论文等七个项目,全区学校近百支参赛队伍参与决赛,1600名学生获得个人作品奖,120余名教师荣获优秀辅导教师奖。
九是开展“武侯梦,教育梦”武侯教育国际交流月活动。通过“中美基础教育比较”系列学术研讨、发布国际理解教育丛书、“中英校际连线”、外籍教师(助教)课堂教学比赛、教育国际化进社区五项活动深入推进主题教育,使得全区师生通过国际视野,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主题活动的科学内涵。
五、以改革发展新成效助圆梦之旅
一是以促进公平为标尺,深入推进教育均衡化。大力推进公益性幼儿园发展。截至目前,新增5所公益性幼儿园。完成2013义务教育校际均衡监测工作。完成44所学校各项均衡监测数据汇总,对照校际间差距,对弱势学校予以扶助。高标准推进民生工程。上半年落实农民工子女入学专项补贴、杂费补贴等各类教育惠民政策资金823.45余万元。
二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深入推进“乐学教育,优学武侯”素质教育实践。武侯高中等5所学校,参与“成都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评审;川大附中等14所学校参加四川省“阳光体育示范学校”现场评审。深入推进太极文化“进校园”活动。参加全国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实现我市中学国家级舞蹈比赛中成绩“零”突破。扎实推动学校现代化建设。川大附中、西北中学、武侯高中申报省二级示范高中进入筹备迎检阶段。武侯区被确定为“全国数字化学习先进区”。积极落实公民办教育一体化管理。制定实施提升民办学校办学水平“13项管理办法”,继续实施三年一轮星级评估,积极推行公办、民办学校互派干部挂职锻炼。
三是以扩大开放为路径,加快推进教育国际化。大力引进国(境)外优质教育资源。新增3所国际友好学校。与美国迈阿密教育公署、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省阿伯茨福公立教育局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大力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能力。《区域推进基础教育国际化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获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立项、获四川省规划办立项。创新举办外籍教 7
师(助教)课堂展示活动。选派9名优秀教师分赴国外担任汉语教师。在棕北中学、西北中学、武侯实验中学成立“武侯区海归工作室”。大力提升武侯教育国际影响力。出台《武侯区教育国际化示范学校评估标准(试行)》。截至目前,干部、教师赴国(境)外培训111人次,参加境内国际化培训3854人次;学生赴国(境)外交流访问649人次;接待国(境)外来访314人次。
四是以终身教育改革为突破,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全力推进区域终身教育体制改革,构建“三院三中心”专业服务体系,目前已完成方案设计。抓好学校形象提升与更名工作。加强网络信息管理,建立区校两级联动网络舆情值班制度,完成全区学校校园官方微博启用工作,加强武侯教育官方微博建设,营造团结和谐奋进氛围。进一步完善学区联盟建设机制,深入实施校际“教学资源、人力资源、合作发展平台三共享”。积极探索督学责任区建设模式,建立覆盖全区所有公、民办学校的督学责任区网络,创造性启用第三方社情民调中心参与督导,教育部《教育督导决策参考》第五期刊发我区建设督学责任区经验材料。
下一步,全系统和各学校将区领导小组下发目录,组织全系统党员干部群众继续通过领导讲党课、专家讲形势、先进讲体会等方式,采取个人自学、重点辅导学、对照榜样学、立足岗位学等方法开展学习活动,确保人人受教育,个个有提高。同时,不断创新活动方式,丰富活动载体,严格做好“规定动作”,积极创新“自选动作”,使活动更具针对性、指导 8
性。
二是大力开展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全系统将充分利用校园网、黑板报、宣传栏、橱窗等阵地大力宣传活动重大意义、重要举措、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并借助暑期干部教师培训学习等时机,采取报告会、征文比赛、文艺表演、公益广告征集等方式,营造出更加浓厚活动氛围,不断掀起主题教育热潮。
三是严格督促检查,确保取得实效。区教育局将把主题教育纳入各单位学校目标考核,逗硬落实奖惩。同时,将采取经常性督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加强活动督促指导,防止活动走过场、搞形式。
未来,全区教育系统将紧抓发展机遇,努力凝聚起干事创业的激情、开拓进取的意志和同心同德的力量,加快区域教育全面现代化和充分国际化进程,争创全国区域教育科学发展领先区,谱写中国梦武侯教育篇章,为推动武侯“科学发展、领先发展”集聚强大合力,为建设小康社会示范区作出新的贡献!
第四篇:中国梦教育梦师德讨论
中国梦教育梦师德讨论
于 小李静纳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增强教职工对“中国梦”核心价值理念的认知,12月16日,我校开展了“中国梦教育梦”师德建设活动,弘扬高尚师德,同心共筑中国梦。
此次活动中,大家认真学习了《总书记深情阐述“中国梦”》、习近平同志《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等同心共筑中国梦系列文章。对实现中国梦要坚持的三个必须——“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和“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作了深刻交流,解读“中国梦”的历史底蕴和时代内涵。并就“中国梦.教育梦”展开了大讨论,我校根据中国梦教育梦设立了讨论的几个主题有:“做一有梦的教师”、“如何实现我的教育梦”、“怎样才能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怎样理解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怎样正确处理教师待遇与学生利益关系”、“怎样杜绝教师忌语、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现象”等等。在这些讨论中的几个主题我们每位教师都在认真的做,下面我就“怎样理解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怎样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
作为一名从教5年的教师,我认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每位教师的教学行为的准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具备一定的专业学识,能够用自己的学识打动学生,让学生去崇拜你,尊重你。同时,它还要求老师要热爱关心学生,对学生要严慈相济,用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老师要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树立较高的威信。教师对学生要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因为教师的母爱精神具有巨大的感召作用和教化力量,她能彻底地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对差生不嫌弃,不歧视,给他们多一点爱,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学习上有无穷的力量源泉。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现象在我们的教学中还是存在的。体罚和变相体罚是对学生身体和人格尊严的双重伤害,这是从私塾时的“头悬梁,锥刺股”的封建教育发展到今天的“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家庭、社会和学校各方逐渐形成的共识。虽然我国法律和教育法规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但体罚现象却屡见不鲜,作为一种顽症,久治不愈。是什么原因呢?是教师素质不高吗?是恨铁不成钢吗?是严师出高徒吗?是应试教育的弊端吗?是现
行教育评价制度的弊端吗?„„这是大家正在深思的问题。我作为工作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深有感触,但要坦言,我们应该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那么,如何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呢?我从以下四方面浅谈自己的认识。
一、关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的基础。
“亲其师”才“信其道”,这是学生学习之道;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教师从教之道。而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基于其职业的特殊性,对学生的关爱、尊重和信任就成为实现教育价值的核心理念,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用这样的理念指导自己的言行。遇事要自我克制,要沉着,冷静,不意气用事。只有这一理念落到实处,才能杜绝体罚与变相体罚的发生,这也是杜绝此类现象的基础。从实践的层面要做到:
1、要关爱学生。
教师要实现由“严师”到“慈师”的转变,与学生的平等相待,关爱学生。学生在校,教师成为学生的第二任家长,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倍加关心。发现困难多帮助,发现心理问题多辅导,让他们在学校里感受到家庭一般的温暖,感受到师爱的可贵。从而安心学习,对学习充满信心。让学生与教师产生心灵上的爱的沟通。从而杜绝学生违纪、教师动怒,最终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的发生。
2、要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的核心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包括对学生语言上的尊重和行为上的尊重。语言上尊重学生要规范礼貌性、尊重性教育教学语言。如提问学生可:“请问×××同学„„”或“×××同学,请问„„”等等。批评学生可:“×××同学,你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同学。可这一次你却„„,但老师相信你„„”等等。绝不能带有挖苦、讽刺、打击的意味,对于犯错误的学生要耐心的进行说理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基于尊重学生人格的前提下循循善诱就能事半功倍。行为上的尊重,简言之就是教师别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学生,对学生施以身体或心理的行为而导致学生受到伤害。事后教师只能自食其果,而苦在心里,从而产生心理方面的困惑,对学生管理无从下手,这不是长远之计。如对这一症状开一良方就是:“在尊重学生人格,关爱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前提下教育学生才能治标治本”。
二、提高教师处理学生问题的能力是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的保障。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都会遇到各种各样必须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如果教师不能灵活巧妙地处理这些问题,就会造成僵局,伤害学生情感,有损教育威信,妨碍教育教学活动,甚至出现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为此:
1、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
2、提高处理学生问题的能力,具备良好的教育机智。
3、适时反思,获得经验。
教师要通过对自己或身边发生的体罚和变相体罚的行为进行反思,“回诊”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积累经验和磨砺自己。
三、对学生适当的惩罚是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的手段。
没有法制的社会是不健全的社会,而没有惩罚的教育则是不完整的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但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面对出错的学生,我们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用真诚、善意的批评,用恰如其分的惩罚去教育孩子,纠正孩子错误的行为,根治他们心中的疤痕,使他们在慈母式的爱的力量和严父式的警告的力量的驱使下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积极的人生追求。而小学语文课本中《桃花心木》和《“糟糕透了”与“精彩极了”》两篇课文如理解其内涵就是这一思想的最好例证。
1、要明确惩罚与体罚的区别,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惩罚而不是体罚。
各位同仁谈到“体罚”时,想法多多,生怕一不小心,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甚至累赘一生,导致出现教育的雷区,无法管也不敢管的管理真空。而现行的教师法、义务教育法也没有把惩罚和体罚分开。制定相应的可操作性的惩罚细则,让教师有理可依,有据可行,而不是在教育教学中处理学生问题时行走在惩罚与体罚的边沿,提心吊胆,如履薄冰。而探究其本质:体罚是用触及身体皮肉等有损身体健康和侮辱人格尊严的方式来惩罚学生的方法,如罚站、罚跪、打手心、拧耳朵等等。这是延续了封建社会严厉教育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对学生身心的伤害。而惩罚是一种常规的教育手段,是对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一种强制性纠正行为,是在学生身心完全能够承受的前提下采取的教育措施,对学生能够起到教育和警示的作用。简言之,罚是因为爱,旨在治病救人,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所以我们的惩罚要立足于学生身心的健康。矫治学生的缺点与错误而不是打击报复,它是无毒无害的成长催化剂。
2、对学生过错的惩罚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来源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对独生子女的溺爱、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盲区等几方面。对其不良行为的纠正必须由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惩罚教育的合力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这也是培养合格的、健康的、可用的人才必不可少的教育措施。
四、改革现行教育评价制度是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的根本。
1、现行评价制度形成的“食物链”。
如今,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无法掩盖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即学生“苦”,教师也“苦”。而教师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以现行的教育评价制度为基准。其中,对教师的评价制度在实践中可以浓缩为一个字——“分”,“唯分是举”是其灵魂和精髓。忽视了学生“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观。如今分数不仅是学生的命根,还是教师的饭碗。分数成了学校评价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学生考分高,教学质量就好,教学水平就高,这种观念深入人心。在教师评优、评职称、晋级嘉奖中,学生的考分成了极端重要的砝码,好像评优晋级的不是教师而是学生。于是要求学生能考高分几近不择手段,学生成了老师挣分的机器。而“社会→学校→教师→学生”要分的食物链就形成了。其中,学生的命运是最惨的。天天为其减负就是不见成效。他们的柔嫩的肩上压着教师、学校和社会“三座大山”。“分”,摧残了学生,也祸害了老师。本来该用一个学期的时间才能完成的课程,在实际教学中不到半个学期就上完,剩下的时间就搞赚“分”的题海战术。
2、体罚与变相体罚是矛盾激化的产物之一。
现行评价制度极易步入以评价代替管理的误区。对于教师的评价功能,不是真正的促进其成长、改变其表现、关心其今后的发展,并通过评价找出其发展的最佳途径,而是用过分精细化、数量化、庞杂化、繁琐化的条款和制度,对教师加以限制和束缚;用过分单一化、僵滞华、形式化、教条化的管理手段使教师发挥才能的空间越来越小;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彼此的对立情绪也会因此越来越强烈。这是成就教育家与教书匠的最大区别。体罚与变相体罚便成为矛盾激化的产物之一。因此,改革现行教育评价制度,体现评价的发展性和过程性,发挥评价制度正确的导向功能的尝试势在必行。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从根本上杜绝教师为“分”而教,学生为“分”而学的急功近利思想下的体罚与变相体罚行为的发生。
总之,体罚与变相体罚,不仅给学生造成身体的伤害,还使他们稚嫩的心灵受到伤害,成为他们人生中永远的噩梦。而杜绝此类行为的发生,其责任不仅在于教育者,教育管理者,更在于教育各项制度的改革,素质教育全面推进中是否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这是社会的发展对我们提出的挑战。
在活动中,教职工纷纷表示,一定要紧抓机遇,勇敢应对挑战,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从细微小事中体现“中国力量”,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不平凡,以梦想联系实际,以“小梦想”助推“中国梦”,在幼教工作中再创佳绩。同时也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而发奋学习、工作。
人们常说:“无德不成师”、“有其父必有其子”都阐明了作为一名老师要起到带头示范的作为,无论是在生活中还在日常教学中,都要以身作则,教育学生如何去生活和做人的道理。
第五篇:在六个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奋力谱写中国梦云南篇章
在六个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奋力谱写中国梦云南篇章
2014年10月20日 08时22分00秒 来源:云南日报
推进云南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创建工作省部联席会议提出 在六个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奋力谱写中国梦云南篇章 王正伟主持会议 李纪恒陈豪等出席会议
昨日,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推进云南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创建工作省部联席会议在京召开。本报记者 周灿 摄
昨日,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推进云南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创建工作省部联席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云南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在六个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云南特点的民族工作路子,奋力谱写好中国梦云南篇章。
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民委主任王正伟主持会议并讲话。中共云南省委书记李纪恒,省委副书记、代省长陈豪出席会议并讲话。
王正伟强调,总书记在刚刚闭幕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民族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李克强总理和俞正声主席对做好民族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云南要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好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讲话精神转化到实际工作中,转化为民族团结进步的实际成效。近年来,云南民族工作走出了许多新路子,提出“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理念,作出“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的承诺,坚定“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成为云南民族工作的立足点和宝贵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借鉴和推广。希望云南继续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云南特点的民族工作路子,要在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促进中华民族大团结,在加强民族法制建设、推进民族工作法治化,在繁荣发展民族文化、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在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创新民族工作体制机制六个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国家有关部委要站在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加大对民族地区支持力度、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高度,继续给予云南大力支持,共同推进云南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创建工作。
李纪恒表示,云南将按照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和俞正声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讲话精神和要求,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创建工作,加快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不断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云南将更加坚定地践行“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思想,着力在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等方面取得更大成绩,不断探索民族工作的“云南经验”;更加牢固地树立“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筑牢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使“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巩固和发展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更加坚决地兑现“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的承诺,千方百计促进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更加有力地抓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创建这个载体,补短板、兜底线、促跨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更加深刻地把握“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的根本要求,建立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通力合作”的民族工作格局,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全面发展。
陈豪汇报了创建工作取得的初步成效和需要国家帮助解决的困难和问题。陈豪说,近年来,云南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民族自治地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通路、通水、通电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社会民生持续开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团结稳定更加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到巩固和发展。但与此同时,产业基础薄弱,民族、边境、贫困问题相互交织等困难和问题依然存在,云南将在国家支持下,着力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着力促进民生保障改善取得新成效,着力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达到新水平,着力探索民族事务治理新途径,以共同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以边疆开放繁荣促进边疆和谐稳定,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国家民委副主任陈改户,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范恒山,民政部副部长顾朝曦,财政部副部长胡静林,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刘新华,国务院扶贫办党组成员蒋晓华等出席会议并就云南提出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给予答复。云南省副省长尹建业,交通运输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民委有关司局和云南省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出席会议。
(记者 尹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