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中小学衔接教育课题研究汇报

时间:2019-05-12 03:15: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乌海市中小学衔接教育课题研究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乌海市中小学衔接教育课题研究汇报》。

第一篇:乌海市中小学衔接教育课题研究汇报

乌海市中小学衔接教育课题研究汇报

为进一步做好我市基础教育各学段衔接教育课题研究与实验工作,增强课题研究与实验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根据市教育局《乌海市中小学衔接教育工程实施意见》、《乌海市“中小学衔接教育工程”课题研究规划》课题研究相关内容如下:

一、中小学学段衔接研究的意义

教育是一项具有内在连续性的综合工程,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构建一个连续、完整的大环境。长期以来,中小学之间的衔接矛盾突出,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很好的解决。中小学衔接工作,关系到如何使小学生及中学生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向高一年级的学段过渡,进而顺利完成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的角色转换,为学生一生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因此,学段衔接日益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家长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各学段学生的年龄、认知、心理、习惯等情况的不同及各学段的教育任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要求的不同,使学生在升向高一级学段时出现诸多的不适应,甚至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其正常发展。因此,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促进每个学段的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各学段的升级过渡,有利于推进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促进我市教育的协调、均衡与可持续发展,为全面提高我市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中小学学段衔接研究的目的

中小学学段衔接是指中小学各学段之间的前后连接。学段衔接研

究的目的为:

(一)加强对全市各学段的质量监管,提高各学段教育教学质量。

(二)在学段衔接处铺垫搭桥,使学生在道德观念、思维方式、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诸多方面由“突变”转为“渐变”,引导学生由低一学段向高一学段顺利过渡,促使师与生、教与学尽快相互适应,协调发展。

(三)以抓好中小学各学段之间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衔接为手段,整体设计全市基础教育的质量体系,构建我市连续、完整的教育大环境,促进每个学段的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三、中小学学段衔接研究的内容

学段衔接不只是教学上、教材上的衔接,涉及面非常广泛,学校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常规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区域内学校、家庭、社区资源的整合等都是确保学段之间顺畅衔接的重要环节。学段衔接研究立足于在先进的办学理念和育人思想引领下,研究各学段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发展变化上的特点和规律,侧重探索中小学不同学段衔接过渡适应性教育方式和策略。

小学到初中衔接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小学、初中阶段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的发展变化。2.研究小学、初中阶段青少年学习心理、行为表现,针对性做好品行养成、学习能力、学习兴趣、思维品质、生活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养成教育。

3.研究衔接年段的课程特点,关注课程标准和教材,关注课堂。

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研究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学习任务强度、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变化,研究教材的梯度,探索有针对性的教学辅导策略,让学生尽快适应由小学到中学的学习生活。

4.研究衔接教育工作中教师的专业发展。5.研究衔接教育中家校联通工作的策略。

四、学段衔接研究的原则、方法

(一)研究原则

依据各学段衔接的研究规律,突出以下原则:

1.双向性原则:双向性是指要打破各学段之间长期以来各自为阵,互不往来的局面,小学和初中、初中和高中要彼此沟通,相互衔接,保持一贯的联系。

2.长期性原则:长期性是指从小学到高中都要重视学段间的衔接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衔接工作并不仅仅是在各衔接段之间的工作,整个中小学教育时期,都要为学生今后的成长甚至一生的发展做好最基本的全面的素质准备。

3.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指的是衔接工作不仅仅是各个学段学校办学的衔接,还包括区域内家庭、社区和学校之间教育资源的整合的衔接,区域内各个学段最终可形成一个整体教育大学段。

4.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是指此项研究由试点学校、试点学段、试点学科逐步在全市范围内所有学校、所有学段、所有学科全面铺开。在全面铺开的基础上,抓重点区域内的若干重点学校,在涉及所有学科的前提下,抓若干重点学科,突出重点学科的引领辐射作用。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在各学段的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中间开展问卷调查,了解情况,分析原因,找准衔接的切入点。

2.观察法:对不同学段的学生有明确的观察目标,有较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以及合理设计的可控性观察,能获得详实的材料,并能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与对比研究。

3.行动研究法:针对各学段学生不同的行为表现,抓住在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并有所突破。

五、实施步骤

中小学各学段衔接教育实验预计约三年半完成。

(一)启动阶段(2011年6月—2011年9月)

阶段目标: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成立组织机构;开展实验前的调研,为深入开展实验提供参照标本;制定课题研究实验方案;确定实验试点学校、试点学段、试点学科;确定子课题并完成课题申报的相关工作;做好实验的前期准备工作。

主要工作:

1.制定市、区两级总课题实施方案;

2.确定市、区两级实验试点学校、试点学段及试点学科 3.各实验校制定子课题实验方案。

(二)实验阶段:(2011年10月—2014年8月)第一阶段(2011年10月—2012年7月):

研究与实验主题:以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的衔接点为重点,以学

科为依托开展研究与实验。各实验校申报子课题,制定子课题实验方案,并且在申报立项的过程中即着手启动实验研究工作。在2012年7月底以前完成本阶段课题实验。

成果形式:各学科衔接段的课标衔接读本、参考教材、论文、优秀教案或活动方案、优秀课件、优秀案例、精品习题集等。

第二阶段(2012年9月—2013年7月):

研究与实验主题:以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学管理与评价的衔接为重点,有效开展课题实验,2013年7月底以前完成本阶段课题实验。

成果形式:优秀论文、优秀教案、优秀案例、优秀课件、课程资源辅助资料,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开发的优秀教学管理与评价系统等。

第三阶段(2013年9月—2014年7月):

研究与实验主题:以德育目标和内容的衔接,德育途径和方法的衔接,德育管理和评价的衔接为重点,在2014年7月底前完成本阶段课题实验。

成果形式:各衔接段德育目标和内容的衔接读本、各衔接段德育管理和评价的衔接读本、优秀论文、优秀教案(活动方案,)、优秀案例、优秀课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开发的优秀德育管理和评价系统等。

(三)结题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2月)

主要工作:

1.总结三年多的实验经验,各实验学校完成实验报告。2.市、区两级课题组总结汇总各阶段实验的优秀成果。

3.开展实验成果的评比和表彰。4.向上级部门上报课题实验成果。

5.整合全市各阶段实验成果,选编形成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可推广的成果材料汇编。

6.在全市各中小学推广实验成果。

六、主要措施 1.加强教科研小组工作

教科研小组举办专题讲座,推荐论著,组织教师学习;指导教师开展研究,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论文。

2.加强教研部门之间的联系

在校内,教科研小组和学科教研组之间,不同学科教研组之间,经常保持密切的联系,相互沟通,互相借鉴。在校外,学校教科研小组、教研组同各级教研部门和其他学校的教科研小组、教研组加强联系,争取上级教研部门作经常性的指导、支持和帮助。同教研部门学校教研部门沟通,互通情报,交流经验。

3.健全相关制度

(1)学习制度。努力学习教育理论,用理论来指导研究,读后写出心得体会。

(2)工作制度。骨干教、学科带头人、中青年教师,每学年至少要撰写一篇质量较高的教育研究论文。

(3)奖励制度。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取得研究成果,发表研究论文或出版专著的教师,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教育科研成绩显著者,选优晋级优先。

4.营造良好氛围

对教育科研,学校领导从精神上、物质上给予支持,从理论上,从实践上阐明道理,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让他们把科研工作看得和教育、教学工作同等重要。学校领导要身生士卒,带头搞科研,带头学理论,带头写论文,以实际行动感染教师,带动教师。有一定的经费投入,配备必需的资料。

5.研究重点(1)学习内容的衔接(2)教学方法的衔接(3)学习方法的衔接

七、阶段小结

我校组织全体语文、数学、英语教师参加了课题开题会。组织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学习,考试、拓宽学科知识面,对不同学段之间的关 键知识点和知识链条要相互了解,扎实掌握,融会贯通;组织相互听课,了解各学段与学科间的差异,形成共识;组织研讨,研究对策,尝试改进,有所突破;组织观摩研讨活动,相互交流学习,提高实验效果;边实验,边总结,边改进,边提高的原则,保证实验效果。前期课题开展情况总结具体如下:

1.访谈了解。访谈毕业班班主任、学科教师、家长、学生等,了解他们切身感受:课程多,课堂容量大,教师直奔知识点,知识点除了大量记忆外,更侧重分析与理解,思维难度大,在教学内容、方式,要求上存在明显差距,学生感到吃力、难度高。心理上不适应。

2.学习教材。我们与五中互相提供书,供教师研读,但书数量有限,只能为每个教研组提供一套教材,供大家研读。学校利用校本教研分学科学习教材,了解不同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

3.学习课标。学校给每位教师发了新修订的课标,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又分科进行课标研读、交流,对新课标有更深刻的认识,让老师们交流学习心得。并且对教师学习课标的情况进行测试。

4.交流探讨。2012年4月16日,我校与五中召开了《中小学衔接教育》课题会,会议在我校举行,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教师分别在不同地点研讨。教师主要就衔接知识点、能力点,及学生进入初中学习的情况进行了交流。

认为我们做好这几方面的工作:基本功训练(如:语文拼音、写字、积累、阅读、写作);学习新课程标准的衔接;教学内容的衔接;教学方法的衔接;学习方法的衔接;学习习惯等。关注学生情感,身

心健康。

5.关注课堂。

我校校长、主管教学校长、教务主任深入到课堂听课,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研究教学内容、学习任务强度、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变化,研究教材的梯度,探索有针对性的教学辅导策略。研讨之后,教师积极转变教师教的方式,学生学的方式。5月下旬,邀请五中教师走进语文、数学、英语课堂。10月底走进五中听课,做好校际间交流。在相互听课和座谈中,挖掘对方的特色和长处。

我们的一些做法:

1.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这些从低年级就在培养)。养成上课主动做笔记的习惯。(全校语文教师在郝主任的引导下基本都在做,低年级学生照搬板书,高年级偶尔有记老师的话的,记笔记的能力仍有待于加强。)

养成读课外书的好习惯。课外阅读量决定着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班内都设立图书角,互相借阅。老师一方面用晨读引领学生诵读一些篇目弟子规、三字经、唐诗宋词、论语等,一方面推荐书让孩子阅读,为了帮助孩子养成这样的好习惯,让家长重视实施,还特意举办家长读书交流活动,让一些做法比较好的家长介绍经验,与大家分享。家长们通过这样的活动受益匪浅,并将一些家长的好做法得以应用,制定读书计划,与孩子共读一本书等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举办一些活动促进孩子诵读积极性,班内诗星擂台赛,学校举办各个

班的诵读赛,以此促进孩子诵读。使学生把读书作为一种人生的乐趣。

2.改革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式。

我们意识在教学上要重视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就拿查字典来说吧,教学生学会查字典后,我们低年级常态课总是让学生说一些组词,板书在黑板,让学生照着写,有不理解的词有时会告诉学生,弱化了他们使用字典的能力。我觉得在今年5月教研室郝文军主任为四小教师献上了一节扎实的语文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节课中,郝主任从字词的理解到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再到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方式,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并使学生明白:学习是我们自己的事!这也是郝主任本次教学的精髓所在。学习工具就在手边。引导学生体会议论、抒情、描写等几种表达方式,为中小学衔接做了良好的示范。老师们深深感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是多么重要,老师的引导胜于讲授。虽然是高段的课,郝主任仍然范读,注重朗读能力训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进行精细阅读,有选择地把某些问题留给学生自己思考,不因害怕学生掌握不好知识而把问题讲透讲尽,相信学生有能力自己去寻找答案。当然,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教师个体有差异,体现的课堂也不尽相同,仍有待于我们不断地探索、改进。从而让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爱学、乐学。那么,进入初中有了这种自觉性学习就不会感到吃力了。

3.重视学生自主意识与自学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法指导。有步骤的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如:怎样抓好预习——

听课——复习——作业——单元小结五个环节;怎样做好知识整理与归纳;怎样科学记忆提高学习效率等,消除学生依赖心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夯实基础,注重积累,善于运用。

初中教师反应的拼音问题引起我们的重视,一方面目前这两所学校外地学生多,平舌音、翘舌音不分,前鼻音、后鼻音不分,一方面我们在这方面的重视不够。除了一年级上学期集中教学拼音外,要长期重视巩固。课上对要认得字重视注音教学,写作业生字组词时,不光写字,还要写拼音,在长期运用中拼音知识得以巩固。常态考生字,只考字,我们意识到这个问题,改变考生字方式,加拼音,结果全对的同学不多,其他同学多多少少有些错,有前后鼻音、平翘不分的,有声调加错的,有ei、ie,iu、ui混淆的,有音调加错位置的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让孩子不断在应用中强化了拼音知识。低年级还在实施中,当然,教师批改时需要更多的时间,慢且细心。规范学生写字,坚持不懈的努力。从老师引导让学生积累词、句,逐步过渡到学生自主摘抄自己感兴趣的语段。抓住生活实际,及时练笔。如:下雪了,及时引导,观察、感受,写出的作品具有真情实感,引导在写作中用上积累的词句。

八、近一年研究开展情况

教学方面:本学年教师进入第二阶段研究与实验的主题:以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学管理与评价的衔接为重点,有效开展课题实验。教师们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研究:1.掌握好中小

学课堂教学上的“度”——即教师知识传授深浅的适宜度、教材处理的合理性、学生学习的接受性。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能力培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知识体系方面:针对本学科中小学教材特点,遵循教育规律,围绕课程标准,做好学科知识的有效衔接。

课堂教学:在围绕新课程理念下,突出中小学两个阶段的教学特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养成。(1)学习习惯包括:读书习惯、思维习惯、书写习惯、做笔记习惯、合理的安排时间习惯。(2)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探究问题能力、交际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创新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阅读能力。

(一)开展听评课研讨活动,了解中小学教育的特点

这学期深入实验学校调研、听评课、与研究团队交流,经过分析、综合、反思,指导教师研究的策略,有的放矢地进行课题研究工作。组织我校教师与五中教师相互听课、听后评析活动。通过听——评——析等活动,使我们教师了解中学各科的知识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节奏,学生的心理状况,使中学教师了解小学的教学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教学方式,使得这两个不同的教学阶段得到充分挖掘,更好地衔接。例如:小学阶段渗透表达方式的训练、规范书写等。中学注意不要一味注重知识传授,还要有趣味性,关注心理变化。

(二)及时反思,改进教育方式,深化研究成果。

1.实验教师定期撰写教学反思。撰写教学反思是提高实验教师科研水准的有效途径同时它也是课题研究的有效途径、方法。教师在

教学实践中通过他们自身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得教师完成了自身教育教学的升华。并且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不单一教知识,更注重学习方法、习惯的培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习方法及能力。课题组根据需要组织实验教师开展专题培训、教学研讨、专家讲学等活动。

2.借助四小校园网搭建校与校之间、师与师之间研究交流平台。3.收集、整理实验校、实验教师资料,在不断的反思中推出有成效成果。

(三)加强教师研究型团队建设,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让实验校从研究团队到研究型团队转变是课题研究的核心所在,在这一过程中体现在:

(1)指导者深入教研组;(2)创设自主与合作的研究氛围;(3)同课异教的教学研讨模式;(4)课后反思评议;(5)教学总结等方面。

本学期,我校与五中关于《中小学衔接教育》课题的合作教研活动,一直都在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本学期的研究目标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为了使教研工作更好地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上半学期,我校特推出了六年级语文教师赖红梅、王文华及英语教师王飞燕的公开课,五中所有语文、英语教师前往听课;下半学期殷美倩老师和我又上了两节研讨课,着重体现阅读能力的培

养、读写结合的训练。五中也分别推出一些研讨课邀请我们听课,如俞丽丽所授文言文《湖心亭看雪》,课后,两校教师分组展开了评课、议课及交流反馈活动。各组教师结合公开课,将衔接教育中需关注的问题及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困惑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语文组的教师们认为今后要更加注重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突出写字的基本功训练;根据学生们在这个阶段记忆力强的特点,强化背诵量,多背记美文,学习成语故事等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加词语积累。制定相应的分阶段阅读计划,指导进行经典篇目的学习,增加阅读量扩大知识面,循序渐进提高阅读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写作方法指导,通过训练使学生养成记笔记、写心得、写体会的习惯,不断提高写作能力;要进一步加强自学方法指导,培养学生会预习、会读书、会复习的能力;善于借助学习工具字典来解决一些问题。中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应不受教材限制,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注重语法和写作教学,并关注学生心理健康,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数学从四方面做好衔接问题:1.新课程标准的衔接。2.教学内容的衔接。3.教学方法的衔接4.学习方法的衔接。英语组教师认为,小学英语今后要注重语音教学、词汇积累和阅读培养,要把写的训练融入课堂;中学英语教师们反思,如何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加大听说训练,抓好学生基本功的全面发展。各组教师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深刻反思,收获颇多。研讨氛围极为融洽和谐。

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们通过交流,发现并解决了在衔接教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反思了个人教学中的教法是否得当,充分认识到了学

生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性,收获了合作交流的宝贵经验,两校教师群策群力,为今后更好地合作交流提供了可靠有效高质量的研究素材。

德育方面:

本学年,我们进行实验第三阶段的课题研究(2013年9月—2014年7月)研究与实验主题:以德育目标和内容的衔接,德育途径和方法的衔接,德育管理和评价的衔接为重点。研究题目为中小学德育途径和方法的相互衔接研究。在2014年7月底前完成本阶段课题实验。具体实施方案是本学期教师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案例与实施过程做以记录。在本学期学校德育工作中,德育处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以人为本,不断开拓德育新思路,发挥德育途径整体效益,提高学校德育整体效果。结合我校实际,努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深化德育管理,拓展德育活动空间,使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得以再提高,体现学校德育工作的导向、动力、保证作用,实现了本学期德育目标的要求。

(一)加强学生行为教育

1.规范学校路队。认真研究设计路队行走路径,画制行走路线轨迹,安排路队队形,使学生快、静、齐地进出校园。

2.加强学生日常文明礼仪行为教育。利用班会,强化学生鞠躬问好礼仪行为训练,目前,已有70%的学生做到见老师鞠躬问好。

3.课间行为抓细、抓实。对学生的校园行为进行有力的说服教育。(二)举办各类活动,深化德育教育。

1.隆重举行“文明点燃梦想”开学典礼仪式。8月26日上午,我校举行了隆重的“文明点燃梦想”开学典礼仪式。新学年的开始,四小迎来了新一届领导班子,同时也迎来了一年级稚嫩的新面孔。他们是四小的新鲜血液,让四小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着新的气息。开学典礼上一年级新生在家长和老师的陪同下排着整齐的队伍浩浩荡荡的走进了校园。一个个面带笑容的面孔,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希望。开学典礼上白静校长的致辞充满激情,激励着全体师生在新的起跑线上用自己的勤奋与智慧翻开新的画卷、书写新的篇章!

三、深入开展“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

2.深入开展“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我校特制定活动方案要求开展了“读好一本书”活动,利用早读及课前三分钟时间认真组织学生阅读“中华美德颂”读本。举行了“诵中华美德,做有德之人”讲故事比赛。选手们讲述了《中华美德颂》读本中十六篇经典故事。小选手讲的声情并茂,形象生动,深深地吸引了大家;五中学生代表刘娜辉、乔俊彩演讲的绘声绘色,深深地感染了同学们。通过本次活动,既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生活,又使同学们深刻地接受了一次传统美德教育。

学校为获奖同学颁发了荣誉证书及名著书籍,鼓励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通过本次比赛,学校掀起了阅读《中华美德颂》读本的高潮,引导孩子们借别人的心灵之光,来照亮自己的人生之路。

3.深入开展道德讲堂活动

(1)我校特邀请了乌海市“美德少年”——海区九小的段娇娇及我校范婷婷同学为全体师生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在“送吉祥”的环节

中,校领导为师生们发放了来中自宁夏的一位爱心人士捐赠的《弟子规》读本、碟片和“中华德育故事”碟片。道德讲堂讲述我们身边的道德故事,感染着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通过道德讲堂的开展,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必定能汇聚起一股向善向美的强大精神力量。

(2)11月9日“家长道德讲堂”在《公民道德歌》优美的旋律中拉开了帷幕。殷美倩主任对一年级全体家长进行了以“家庭美德建设—家和万事兴”为主题的道德讲堂。本次家长道德讲堂以实例向家长们介绍了家长的八大工具培养孩子的六大精神。交流了为人父母之美德,以身传教做孩子的好榜样。送祝福环节,学校给每位家长发放了《中华德育故事》碟片,鼓励家长与孩子一同观看、交流。学校通过家长道德讲堂这个载体,讲述我们身边的家长具备的好品德以及家庭和谐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希望家长成为道德的传播者、践行者、受益者,营造出“积小德为大德,积小善为大善”的优良作风。

(3)12月9日我校组织200多名学生到五中阶梯教室开展了“心手相牵 与爱同行”道德讲堂。本次道德讲堂特邀海区文明办刘春仙副主任及海区教体局副局长莘悦英参加。同时,两所学校的校领导也认真聆听了本次道德讲堂。来自两所学校的400多名学生共同歌唱着《公民道德歌》,一起诵读着公民道德三字经,并且互送了自己亲手制作的祝福卡片。一个个道德模范故事让大家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当讲到我校美德少年范梦婷同学的事迹时,大家不禁生出一番敬佩。最后我校李丽书记对本次活动做了详细点评。

4.积极参加五中 “珍爱生命、关注安全”主题队会。我校教师

参加了五中“关注安全,关爱生命”为主题的安全知识教育的班会,增强班内学生的安全意识,并能懂得会用一些基本常用的校内外的安全知识来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这样可以使学生将安全意识深入实际生活,学会保护自身安全,更加关爱自己的生命,健康成长。

5.开展法制宣传活动。12月4日是全国法制宣传日,为积极贯彻实施“12.4”法制宣传日活动,我校围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 共筑伟大中国梦”这一活动主题,深入开展了法制宣传活动。我校举行了隆重的主题升旗仪式,同时我校还以主题中队会的形式开展了法律讲堂,辅导员老师为学生们讲述了青少年犯罪的事例,通过学习与交流,让大家都充分感受到法律的重要性。

我校开展各种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三、在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案例在上交中。)

九、实验研究的一些成果

教师们积极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撰写教学设计及论文,并有一些获奖。(具体获奖略)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了较大进步,学习能力有所提高。

十、实验研究中的问题与不足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课题实验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很多问题都需要长期而持续地关注和研究。我校对前一阶段的实验进行了认真梳理和总结,有欣慰也有困惑,有收获也有不足。通过总结和交流希望能够引起课题组教师的高度重视,更希望得到领导及各位教研员的帮助与指教。

1.各课题组实验进展不均衡。多数课题组认识正确,态度积极,真抓实干,措施得力,成果显著。但个别课题组开展不理想,行动不力,效果不好,需要进一步实施,扎扎实实搞好课题实验。

2.研究的问题表象化

在课题研究检查中,对表象化的问题发现较多,但对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探究不够,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也缺乏进一步的探讨。研究活动还停留在浅层次上,不够深入。

3.专业引领不到位。课题组教师在课题研究的方向、方法探索上,需要更强的专业引领。除了需要专家的指导外,提高教师们阅读教育理论书籍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还要加强,我们会从自觉自愿读书,反思教学这一方面加强努力。

4.课题组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有待提高。

无论是专业对口的教师或者是新调配的教师,工作责任心强,部分教师也在参加继续教育学习。但是相当多的老师课题研究的专业素养还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小学各学科教学的需要,科研水平还比较低,教师忙于完成教学任务,课题研究的时间不够充足。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并解决。

5.教师的教学负担过重

生源复杂,加重了教师的负担。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及撤并学校学生的大量涌入,造成学校学生来源比较复杂,学生基础差,大大加重了教师的负担。一是教学任务重,二是日常工作多。虽然如此,教师都在辛勤地工作着,也做出了一些成绩。

6.全员育人方面,教师重视程度有待提高。需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家长对学生教育理念有待更新,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作仍需加强。

十一、下一阶段工作打算

1.继续中小学德育途径和方法的相互衔接研究,有效开展课题实验.2.加大专业引领和校本教研指导力度

①三月份召开全校课题组会议,交流课题的下一步研究措施,共同研究和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促进课题有效的开展,促进资源共享。

②四、五月份课题组领导到各个课题组听课并检查课题进展情况,和课题组成员一起研讨课题研究中的新问题,共同找出更好的解决途径并督促课题研究的开展。进一步跟踪研究并逐步解决实验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使课题实验顺利进行。

③通过活动进一步促进课题研究的开展。六月份组织课题展示、论文评选等的活动。进一步收集并推广好的教学经验,促进课题研究的发展。

3.加强德育教育力度。

①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突出全员育人观念,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育人作用,真正做到服务育人,教书育人的全方位育人观。

②加强德育科研,探讨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实效性。加强德育课题研究工作,进一步提升教育管理水平,把研究成

果及时应用到学校教育工作中去。

③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树立全体教师皆为班主任的教育管理思想,使全体教师能共同教育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以严要求、高标准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

4.做好课题研究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在研究过程中收集的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研究资料的系统整理,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和不足,推广经验,力避不足,有效实现资源共享。

鉴于我们的知识水平及认识有限,恳请得到各位领导的批评与指正。我们在今后教学工作中,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与五中加强联系,做好中小学衔接相关工作,帮助小学生顺利平稳过渡到中学。

乌海市中小学衔接教育课题研究汇报

乌海市海勃湾区第四小学

汇报人:王琼珩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第二篇: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课题汇报

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课题汇报

福州三十四中学

董丽仙

摘要:本文汇报了我校与对口小学英语衔接课题活动开展情况,本课题活动的收获以及今后继续开展“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建议。关键词:中小学英语衔接;活动开展;收获;建议

小学英语和中学英语是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小学英语是中学英语的基础,中学英语是小学英语的延续。往往许多学生在小学时对英语有浓厚的兴趣,到初中后兴趣慢慢消失,最后产生厌学的念头。这一现象严重地阻碍了英语教学的发展。因此,2007年区进修校以我校为重点开展“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课题研讨活动。下面从三个方面进行汇报。

一、我校与对口小学英语衔接课题活动开展情况。

2007年11月30日,林艳老师带初一(4)学生在台实小上了一节“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研讨课。11:00——13:00,由汪赤霞主任主持研讨会。区教育局领导、各校校长、区中小学英语教研员以及中小学的英语老师有机会坐在一起探讨“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会上我们热烈的研讨,求同存异,并达成共识:教法上取长补短;音标教学的量和度;加强小学书写的规范;适当整合教材,降低难度,保护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等等。我们只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提高我校英语教学质量。

2008年9月中旬,在区进修校英语教研员张老师和高老师指导下,我校对口小学台实小、台一小和洲边小学分别为我们开了四节六年级的观摩课。2008年9月下旬,我校初一的董丽仙老师,郑旭辉老师和郑锟老师也开了三节观摩课,2008年12月郑锟老师还为小学新师开了一节研讨课。

上学期“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研讨活动较为频繁,我们初一的三位英语老师还是班主任,我们有点疲惫,但有播种就会有收获,也许有时候是潜移默化的,有时候还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中小学英语衔接课题活动的收获

1.中小学教师相互之间观摩示范,听课评课,加强了中小学教研活动、学术探讨和各个案分析,了解对方教育现状,摸清各阶段存在的问题,共同摸索出行之有效的衔接办法。增进了中小学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和理解,同时熟悉了彼此的教材和课程标准,新旧知识自然就融会贯通。

2.教学衔接点的确定,为我们进行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将衔接的重点放在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一年级,这是因为初一上学期相当多内容已学过,难度较低,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重点解决衔接问题。其次,这两个时期的学生正处于心理生理过渡时期,这正迎合了他们自身变化的特点,因而将衔接重点放在小学六年级和初一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可以经过整合两个阶段的内容,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从而顺利地进行解决衔接问题。

3.加强理论学习共同摸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上的差异是导致中小学英语教学脱节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教学方法的衔接是十分重要的。小学教师在教学时也应适时地安排些看图说话,值日生汇报,或free talk的一些话题,或布置一些必要的口头、笔头作业,注重平时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注重音标、拼读规则和语感的养成。平时要教育学生要做好预习复习工作,形成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中学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教材,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并随时注意把小学的相关内容作为引入新知识的铺垫。同时要善于学习小学教师的方法,能运用游戏、卡通图片人物、唱歌、chant等有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另外,学生初进初中后,这一阶段还会暴露出许多问题,如:书写不规范,拼写错误多,语法概念模糊,有时会用汉语代替英语读音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注意观察,不断总结,不断学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习的技能和能力。

三、我们的建议

(一)教材处理的衔接

小学和初中教材的跨度非常大,这体现在词汇量、内容等方面。要搞好衔接教学,我们首先应在中小学教材之间架起桥梁。

1、词汇量方面。在小学阶段,每学期只有100来个简单的、不作记忆要求的常用单词;而到了初中,仅初一上册单词量就增至400多个而且大多需要牢记。为了让小学生升入初中后能尽快适应中学英语学习,小学教学可以抓住小学教材里的单词进行扩展,找出它们的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或相关词语。例如,教学单词arm,hand时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人体的各种器官:eye,head,nose,ear等。又如可以在平时举行一些单词竞赛、看谁组织的单词链多且大等等,以此扩大小学生的词汇量。

2、教材内容方面。小学教材强调学生的听说能力,力求使学生获得一些感性的认识;而中学教材内容非常广泛。所以小学老师对教材可以作适当调整或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接受能力适当补充一些新的内容。尤其在六年级的教学中,更要注重与初中教材相衔接的教材法研究。

(二)、教学方式的衔接 1、培养兴趣,保持长久 小学英语教学是入门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第一位的。心理学告诉我们:具体的、直观的形象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生动、逼真的场景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因而在教学中,老师应多准备一些实物、图片教具,并巧妙设计场景,进行情景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他们的学习兴趣必然更浓,学习干劲必然更足。然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所学内容的增多、难度的增大而慢慢淡化,有的学生甚至会对英语学习产生厌恶情绪。所以平时上课时,教师应以饱满的热情去组织课堂教学,以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多关心体贴学生,积极关注学生个性的培养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经久不衰。2、扎实教学,奠定基础 小学阶段是学习英语的最佳时期,小学生模仿能力强,接受新知识快,但他们无法分清对错,往往对教师所授事物一古脑儿地接受。因此在启蒙阶段我们一定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语言知识,尤其是正确的语音、语调。

(三)、学习方法的衔接 大家都知道对小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可以帮助他们有效地学习英语,另一方面则是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逐渐对小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这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师做到:1.在学生的起始阶段帮助他们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2.提醒学生听课时要集中注意力、进行课堂活动时要积极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3.叮嘱学生在家时要多听英语录音和观看英语电视节目,遇见外国人时要大胆地用英语和他们交流等等。只要我们经常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让他们学会学习,使他们主动发展,那么对于他们初中英语的再学习是大有帮助的.(四)、教师素质的衔接 初中一年级的英语教师要多与小学英语教师进行交流、沟通,经常相互听课。英语教师平时要有意识地加强专业素养,比如平时多听听英语节目,提高自己的听力能力;多读读英语书籍;多说说英语以此熟练口语等等。同时我们还要在教学上下功夫,多与本组老师合作,集体备课、共同讨论、资源共享;多去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向名师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总之,英语教学衔接,是当今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热点,是中小学英语教育急待完善的教学新观念。可以深信,有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有进修校教研员的精心指导,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校英语教学衔接工作会日趋完善和成功,英语教学质量将更上一层楼。

第三篇:中小学课程教学衔接研究汇报材料

《中小学课程、教学衔接研究》阶段性总结汇报材料

一、研究背景:中小学课程、教学衔接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初期的问卷调查与分析,我们认为中小学课程、教学衔接有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1、如何提高小学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

2、如何培养并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何加强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和培养,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如何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材内容和教法衔接的研究;

4、如何加强中小学教学衔接阶段教学评价的研究。

二、研究内容:衔接教学问题的对策研究 在初期问卷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我们从我校实际情况出发,确定本阶段研究重点是探讨中小学在教师角色转换、教材、教法、学法及评价等方面的衔接问题的对策,并以此来促进师与生双向适应、教与学和谐发展,共同进步。

三、研究的方法

本阶段课题研究我们采用了行动研究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文献法等方法。

四、具体尝试和探索

下面是我们的一些尝试和探索:

(一)、提高认识,完成衔接阶段教师角色的转换

1.教师要在思想上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加强理论学习。我校每周四的业务学习时间,大家都会集中进行理论学习,通过学习,使大家从思想上认识到小学教学是初中教学的基础,初中是小学的延续,做好中小学课程、教学的衔接是非常重要的,中小学教师责无旁货。2.领导重视,搭建平台,开展校际交流,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领导从思想上重视,从行动上支持,为广大教师创设了学习研究的机会。如我们采用了“走出去,带回来”的模式,让一批骨干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并把学习所得及时地与大家交流。同时,我们还采用了“请进来,留下来”的模式,学校邀请专家、中学老师来我校开展讲座,示范课,在这样的校际交流互动中,我们广大的小学教师的业务能力得到了不断的提升。3.整合资源,有效发挥

(1).我们应该重视资源的整合,充分利用网络等有效资源,对教师进行培训。如我校就在每周五的教研活动时间召集教师集中观看一些专家讲座视频、中学教师课堂教学实录,并在观看之后及时进行研讨,使广大教师对中学课程、教学不仅从理论上有新的认识,而且从实际课堂教学上也有新的认识。

(2).充分利用有利资源,形成角色互换。我校今年招考选调进6位中学教师,他们都是原中学的骨干教师,这为我们开展衔接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我们开展了课堂互换,几位教师上小学课程,另选几位老师上中学课程,在互换交流,互听互评的过程中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4.教学相长,实现双赢

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蹲下来与学生做朋友,共同学习,真实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心理变化,及时疏导、调适学生心态,消除学生对中学生活的恐惧感和对中学学习内容的畏难情绪,实现师与生的双向适应,共同进步。

(二)、正确解读,把握教材内容的衔接。

1.每一位教师人手一本课标,都要做到认真研讨课标,准确把握课标所提出的总目标和各阶段目标,在理论上架构体系,为衔接教学架设桥梁。2.每一位教师都要通读七年级教材,听七年级教师的授课,了解中学的教学模式,明确小学、初中内容的异同,找准小学、中学教学的衔接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切入点,实施课堂教学。

(三)、打破常规,实现教法的衔接。

我们首先要了解七年级对学生的学习技能的基本要求,在了解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通过分层次教学,灵活选用可以切实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和教学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学习、交流等课堂活动。如在我校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是古诗教学,这正是为培养学生到了七年级初步具有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于是,我们在这一单元古诗词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的渗透。在些基础上,把第八单元的《伯牙绝弦》也提到这一个单元,放手让学生运用所学去自主学习,并让学生来当小老师,组织课堂学习,效果十分好。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逐渐度过一个爬坡式的缓冲时期,以适应未来面临的中学的入门学习。教的最终结果是为了不教,这样既可以维持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技能的提高,使我们的教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

(四)、求同存异,促进学法衔接。

在小学阶段,我们应该将学习习惯的培养渗透到日常教学中,以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效讨论、认真听课、课堂笔记、积极发言、敢于模仿、快乐游戏等。另外,在他们如何预习、听课、做笔记、做作业、温习、系统复习、考试等方面也应该做有效地指导,为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模式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注重实效,推进评价衔接。评价是我们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打破传统的单一考试评价的模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并存的模式。我们的评价要不仅仅停留在帮助学生查缺失补遗漏,对学生水平的考核,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考试,我们的要求不要过高,对难度的设置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坡度,这样可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信心,使学生不会对考试产生恐惧心理。当然,我们的考试评价既要避免低年高标化,也要避免高龄低幼化,要具有多样性和实效性。

五、研究反思

(一)、收获 1.在思想上,教师对课题研究有了一定的认识,意识到了开展课程、教学衔接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感受到自身的责无旁贷性。

2.在理念上,教师们感悟到了以衔接研究为契机,构建中小学教师合作平台,促进中小学教师的合作交流,可以实现中小学教师的共同进步,教与学的有效融合,确保了小学、中学课程教学的连贯性、一致性和进步性。

3.在行动上,教师们都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积极主动地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主动克服课题研究中的困难,并对课题研究中的某些方面有自己的思考。

(二)、不足

1.教师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的支撑,可依托的理论书籍和可借鉴的成功案例相对很少,在教学模式的改变、教学方法的创新上还是不够大胆。

2.在实践过程中,因资源的有限性和空间的局限性,小学、中学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还不够深入,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度不够,进步的步调不一致。

3.课题研究的过程资料积累得少,形成的具体、可行的文字性经验很少。

六、课题研究工作的展望

下步研究方向

以上是本课题研究上一阶段的工作总结,下一阶段的研究将继续深入:

1、继续加强理论学习,调动教师参与本课题的积极性,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2、继续开展校际交流,小学、中学教师互听互评课,共商衔接教学对策,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在过渡期学习能力的提升。

3、继续开展实践调查,结合我校实际,将学生的个性与测试相结合,分析学生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及学习能力,全面衡量学生的发展水平,为总结验证研究成果提供事实依据。

4、进一步加强课题进程中的材料积累,经验的形成。将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的随笔、思考形成一定的文字性的经验。

我们将继续以课题研究为依托,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不断完善此项课题,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

《中小学课程、教学衔接研究》阶段性总结汇报

怀远县实验小学涡北校区课题组

2013-12-27

第四篇:课题研究汇报材料

课题研究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专家:

你们好!

我代表尧生中心小学《关于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课题组就本课题研究工作做以汇报,恳请各位专家给以批评指正。

一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同行的密切帮助下,在全体成员的积极参与下,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因为,课题研究工作对我们来说,虽不是陌生的领域,可是,将它作为一项研究,我们还是感到压力很大,能否让研修工作取得有效,很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索。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为我们的孩子安排了一篇篇充满童趣、学生喜闻乐见的文章,增强了可读性,激发了学生读文的兴趣,同时渗透了许多科学方面的知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但随着年级的增高,我们语文老师觉得有点力不从心,班级里过早地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新课程教材倡导“多认少写,提早阅读”,随着识字量的增多,由于学生个体记忆水平的差异,语文阅读技能的悬殊,从而存在着比较大的阅读障碍,便逐渐产生了学习语文有困难的学生,简称“学困生”。课堂上,他们是旁观者,由于他们的表达能力较差,阅读能力欠缺,课堂上不愿发言,即使是发言了,也是闪烁其词,连一句连贯通顺的句子都说不上来,又谈何理解和体验呢?正是因为这样他们才感到学习的索然

无味,从而失去阅读的兴趣,甚至产生畏惧心理。出于这种现状,我们决定把《关于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作为这次研修的课题。本课题2014年1月申报通过,2014年1月开题,整个研究工作预计到2014年12月底结束。参加本课题实验的教师有5人(包括借调和教研室的2位同志)。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小学生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教育家们发现,儿童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就有密切的关联。学生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而且越早越有利。所以无论是优生还是学困生,他们的阅读能力培养是必须的。我们要为学困生提供良好的“智力”背景,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以读促思,以读促写,提高语文成绩。《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

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如何让学困生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力,为学生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所以我们确立了关于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的课题。

三、课题研究目标

我们将通过对学困生的调查、分析,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有目的地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困生逐步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最终形成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通过我们的研究,我们将构建符合本校特点,适合新课程理念的提高学困生阅读能力的策略,从而促进我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同时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每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实践、探究、反思,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四、研究的内容:

1、调查各班“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的原因,研究导致其阅读能力低下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进行分析。

2、研究课堂中提高“学困生”阅读能力的对策。

3、研究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学困生的阅读能力的对策。

4、研究树立“学困生”阅读自信的对策。

5、研究科学、合理地指导“学困生”阅读健康有益的书籍并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逐渐提高此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对策。

6、研究利用评价来提高学困生阅读能力的对策。7.对学困生阅读能力提高进行个案研究。

五、课题研究步骤和方法:

共分为三个步骤

一是准备阶段(2013年11月-2013年12月)。

⑴ 搜集资料,了解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转化的方法和措施,根据资料进行理论学习,制定研究方案。

⑵ 成立课题组,落实课题组成员,确定实验对象,制订研究方案。

二是实施阶段:(2014年1月-2014年10月)。⑴、按方案制订课题实施工作计划,开展研究。⑵、组织学习相关理论,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⑶、定期开展课题研究研讨活动,定期进行阶段分析和阶段总结。⑷、在定期进行阶段总结的基础上调查、规划下阶段的课题研究方案,继续进行实践研究。

三是总结阶段:(2014年11月-2014年12月)

整理课题研究资料,总结和撰写研究报告并进行反思,以备以后进行深入研究。

研究方法:主要采取了调查法、分析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

六、课题研究成果

(一)发放调查问卷,分析、研究问题

我们在2014年3月和5月对不同年级的4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收到有效问卷40张。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整理、分析、研究,写出了相应的问卷分析。许多后进生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阅读不

感兴趣,不会读也不想读,就算是有书读,他们也无从读起,读了也不懂得吸收和消化,没有收获,也没有尝到阅读的乐趣,所以不想读,也没有时间读。另外,因为都是农村的孩子,父母很少愿意给孩子买书,学校的图书室也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只在数量未在质量上进行图书配备,大大影响了孩子的阅读量。

(二)和他们谈心、交流。经过一年多来的深入调查、分析、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形成了相关的论文。

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根据研究计划,制定了《关于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实施方案和研究计划,有计划、有目的在我校进行实施;同时进行研究成果总结,撰写了相关论文24篇(装订成册);体会3篇,教学设计13节,调查问卷:2次,学生40份,随笔3篇,读、观后感8篇,学困生个案(转化)5篇。

通过具体的研究,以及撰写论文时的心得体会,总结出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和学生观

语文教师要加强自我学习,深入领会新课改理念,提高自身的教育思想素质,将关爱语文学困生的思想意识具体贯彻到教学行动中,课后要不断反思,在反思中发现,在改进中实践,在探索中提高。小学语文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能因学生某方面的不足,就歧视学生,甚至认为他已经“无可救药”。“用用多把尺子”评价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让他们感觉到教师的爱。“爱能够融化一切坚冰!”要辩证的看待 “学困生”,努力挖掘他

们身上的闪光点,使他们同其他的同学一样都能沐浴师爱得阳光。在教育中我力求对学困生奉献一片爱心、给他们多一点尊重、多一点宽容、多一点鼓励、多一点欣赏,让他们在和谐的环境中爱上阅读。

(2)培养学困生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师要启发引导他们自悟,尝试成功,感受乐趣,给他们注入学活知识的灵丹妙药,从而充分发挥脑力功能。我在教学中是这样的做的:

1、联系实际,讲述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讲课时注意增强趣味性,重视课堂练习的教学。

2、为学生创造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意境。

3、在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困生,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加强辅导。平时布置作业,考查区别对待。

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还要读得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小学生普遍贪玩好动,对读书不可能顷刻间就“如饥似渴”,必须循循善诱,逐步培养兴趣。在平时的课内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结合课堂教学选择推荐读物。

(3)家校互动,让孩子爱上阅读

搞好学校和家庭的联系,以便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家庭的配合是转化学困生的外部条件。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也是极为重要的。老师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议、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

(4)时刻不忘学困生,注重个别辅导,并做好记录

在教育教学上时时想到学困生,在备课时首先要想到学困生,要备学困生的转化情况,要明确学困生理解教材的难点是什么,学困生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什么?上课时要想到学困生,要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大胆地回答问题。布置作业时,要想到学困生,要让学困生“吃小灶”。批改作业时,要想到学困生,他们的作业要优先批改,要当面批改,要精批细改,不能简单地打“√”或“×”了事,不但要在错误处打上记号,还要帮助后进生找出原因,加以改正。上评讲课时,要想到学困生,对于学困生哪怕是只有点滴进步,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了群体效应的力量,开展“一帮一、一对红”的活动,帮助学困生尽快赶上来。

老师在平时课余时间就得做个有心人,对学困生进行个别的辅导,及时做好学困生的转化记录。从最基础的专项训练开始入手,一点一滴地帮他们补起来。只要持之以恒,当他们的基石垒到一定高度时,你就会发现他们上课的专注力会越来越高,接受新的知识也越来越多了。

七、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第一,就课题本身而言,在时间上还是显得有些仓促,还需进一步完善。

第二,在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上,有待于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辅导作用和辐射作用,广泛引领更多教师继续投入到教改中去,在更广的领域内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总之,我们的课题研究从起步走到今天,得益于各位领导和同

志们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在这里我代表我们课题研究小组的全体老师对您们的帮助,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同时我们也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得到您们更大支持和帮助。

今后,我们将认真总结这次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以期今后取得更大的成果。

谢谢大家!

课题组 2014年12月18日

第五篇:课题研究汇报

课题研究汇报材料

莱阳市姜疃鲁花中心小学

我校自2013年10月实施“双轨识字”的研究,实验对象为一、二年级学生,共有360人,实验教师平均年龄为35岁,且责任心强、工作热情高、对实验课题有着极大兴趣的一线校级骨干教师。

我对课题实验的“喜爱”

一年级一班 闫慧政

我执教的一年级一班,共有学生40人,入学年龄为6周岁,入学前大部分学生学会了汉语拼音中的声母和韵母知识,学生的识字量不大,范围也仅局限于日常出现频率多的一部分字,可以说,在识字数量、范围方面学生的总体水平很不理想。去年10月,在教研室张主任的带领下,我们开始了“双轨识字”课题的开展,当然,开始之时免不了困难重重:学生的底子薄;老师的头次接触。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我迅速调节好心态,按着学校制定的实施计划一步一步来进行,本着“与学生一起学习,与学生一起进步”的信念,走过了两个学期。

回首这两个学期,我发现收获颇丰,主要从学生和老师两个方面来说。

学生的变化是最大的:一是识字能力的学习。由入学初的老师教,学生被动学,到现在的学生自己学,学习的兴趣极大提高了,现在我班的学生都争着当小老师教“自己的新朋友“,看到孩子争先恐后举起的小手,心里的幸福感满满的;二是组词、说话能力的提高。还记得一开始用《识字写字手册》时孩子们的表情,个个紧锁眉头,手中的铅笔转来转去,也想 不出答案,最后还是求救于我,现在好了,孩子自己会交流了,会查字典了,会争论了,会说”还可以组个这样的词语“……我的心里又一次被幸福填满;三是写字水平的提高。缘于”识字大王“、”晒自己的收藏“、”我的识字写字手册“等活动的开展,孩子的书写越来越规范,字写得有模有样,真正体现了我们的”方块字“,现在只要拿起笔写字,孩子就会说,”我要把字写得最漂亮“。,这时,我就会被幸福包围着,总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是应该的、是有收获的。

老师也从最初的无从下手到现在的得心应手,越来越适应“双规识字“,适应的同时也慢慢喜欢上了它,我相信有了这种喜爱,会让我的业务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也会让我在教学的路上越走越远,期待在二年级能硕果累累!

“双轨”识字教学阶段性总结

一年级二班 初爱珍

随着信息媒体的快速发展,小学学生的信息量较之以前增加了,见识面也拓宽了。作为高年级学生要早日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历史,必须在低年级扫除拦路虎——生字。这样,它即可以由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又可以提前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700左右个生字(包括二类字)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了。目前,“双轨”识字教学实验已成为我们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并得到专家的认可。

1、本次实验课题是针对低年级学生,实验人数40人。实验时间2014年3月至7月。

2、实验目标:所谓“双轨”识字,是通过课堂教学识字和课外自学识字两条渠道,使小学低年级95%以上的学生在1—2年级两年内完成或超过大纲规定的2500字的识字任务。

3、实验之初我班学生识字量有限,考试时甚至连题目都读不懂,经常闹笑话。经过半年来的实验,学生进步很大,我们在不增加学时,不增加学生负担,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转化差生,发展优生的前提下,围绕着实验的目的和要求,作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尝试。

第一:抓课堂识字教学,重在方法指导。在进行课堂识字教学中,要依据教材内容、生字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字的音形义。

1、运用规律:教师认真研究汉字的规律,将其应用到生字的教学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汉字90%以上为形声字,它包括形旁和声旁两部分。“形一半,声一半。形旁相同是同类,声旁相同声音近”。如学“搬”字时,让学生做一个搬的动作,让其明白搬要用手臂完成,所以“搬”字是由提手旁和“般”字组成。再如“裕”字,左边是衣字旁,右边是“谷”,有衣有食,丰衣足食为“裕”。这样讲通俗、形象、易懂。

2、新旧比较:教学生字时,若能经常回顾所学,能温故知新,举一反三,见效较快,记忆牢。(1)利用形近字识字。如学“推”字时,可结合熟字“谁”来换偏旁即换一换的方法识记,学会了本课的生字“推”不能到此结束,我还会给学生扩一扩,“推”要用手,是提手旁,那“土堆”的“堆”是什么旁?学生会说是提土旁。所以这节课,学生既复习了熟字“谁”,又学了生字“推”,还多学了个“堆”字。形近字识字有四种方法: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合一合。上面的例子就是用了换一换的方法。加一加即熟字是独体字时,加一个偏旁就组成一个生字,如“直”是熟 字,加木字旁就变成了“植”,加单人旁就变成了“值”;反之减一减即熟字是合体字,去掉偏旁就变成生字,如“漂”是熟字,减掉三点水旁就变成了“票”;合一合是学会意字的一种方法,如三人众、三木森、三日晶、小土尘、小大尖、不正歪、日月明。(2)利用反义词识字。如教“硬”字,可以出示已学过的“软”字让学生认读,联系日常生活回答。“软”的反义词是什么?同学们回答“硬”,这时,出示“硬”字认读,并板书“软——硬”,弄清“硬”的字形,字义,这样,不仅认识了这一组反义词,对“硬”字的字形义也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3)利用多音字识字,如学“关系”的“xì”字时,和“系鞋带”的“系jì”字联系起来,放在同一位置对比认识,这样,同学们通过对比掌握了多音字“系”的读音及字义,且牢记不忘。

3、利用“歌诀”:“歌诀”可使抽象的字符形象化、具体化,集形象性于趣味性于一体,读起来琅琅上口,学起来轻松愉快,使学生能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记忆效果。如“躺、糖、烫”三个“tang”音节字,可编成下面歌诀来记忆:“糖是唐老鸭抱着米花糖,躺是身子边靠个小和尚,烫是烈火上熬着一锅汤”。再如,所:一户一斤米;牧:骑牛写文章;闭:人才进了门。朋:两个月亮交朋友。种:禾苗种在水田中。树:村子里的树木对对齐。念:今天要用心念书。肯:月亮不肯止步。狼:狼狠一点。爱:“爪字头,秃宝盖,小朋友,真可爱”等。

4、猜字谜记字形:在识字教学中,原原本本把字摆出来,学生没有多大的兴趣,而采用猜字谜游戏就不一样了。老师可以先给出谜面,让学生尝试写出字型,也可以和学生一道编字谜。如,思:十张口,一颗心,猜猜看,动脑筋。磨: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左方,一片小 树林,长在石头上。待:俩人站着用尺量,都是一尺一寸长。告:一口咬掉牛尾巴。欣:差十两。

第二:课外识字教学,重在形式多样。课外识字是多渠道,多因素的,我们要激发学生课外识字的兴趣,使他们在娱乐中识字、在愉快中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采取了以下几条措施:

1、多阅读:通过阅读《自读课文》、课外读物及订阅的书报自学识字。阅读识字是学生课外自学识字的主要途径,要大力提倡学生在课外多阅读多识字。我们规定学生每天读一篇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要求读准字音,第二天检查。学生为了把课文读熟练,就会反复读课文中出现的生字,并对生字识记和归类整理。

2、“读”故事比赛:孩子喜欢故事,讲故事需要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难度较大。而“读”故事比讲故事难度降低,全班同学都可以参加比赛,体现了素质教育面向全体的原则。学生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中识了很多字。“读”故事比赛一般利用同学每周的课外阅读时间进行。

总之,通过以上多种形式的识字教学,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字的积极性,又促进了识字教学。我们的教学实践充分证明,实施“双轨识字”,只要方法得当,提高识字效率,不仅没给教师学生增加负担,反而增加了兴趣。到目前为止,我们在实验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年级最高识字量达到了2000多个,平均识字量在1000个以上。今后我们应该继续开展这一活动,并把它落实到实处,争取低年级完成2500字左右的识字任务,就能为中高年级“大量读写,双轨运行”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双轨识字教学阶段性总结

一年级三班 曹志雯

实验开始的时间:2013年10月份 实验年级:一年级 实验人数:39 开始时试验情况:1.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记住了字的读音,大体的字形。2.50%的学生能熟练的记住字的结构与写法。3.不能进行归类。

一、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是对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我校的“双轨”识字教学实验使学生得到了正规化、全方位的常规训练,使一年级90%的学生产生了识字兴趣,养成了良好的识字习惯,学会了如部件识字法、对比识字法、归类识字法等识字方法,具备了独立识字的能力。

二、改善了学校和家庭的育人环境

“ 双轨”识字教学实验的开展,使学校环境、管理体制和教师的教学意识、操作方法都有了新的变化。就课堂教学而言,首先是形成了音义形结合,字词句相联,领学自学并重的课堂识字教学模式。识字活动提供了家庭成员间平等交流的机会,融洽了家庭关系,形成了浓厚的家庭学习氛围,还密切了家庭与学校间的联系,使家长更了解学校,支持学校了,保证了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增强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和生活能力

识字小队长期健康有序的活动,锻炼和发展了每一个学生。首先是学生的组织领导能力得到发挥,意识得到加强。其次是丰富了学生见闻,其生活能力得到加强。的确形式多样的 活动,可以更多地为学生提供发挥自己潜能的机会,使学生能在不同的方面获得成功,从而树立生活的信心。

四、改进和努力的方向

将这种识字方法渗透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让孩子在整理时更能得心应手。

双轨识字教学阶段性总结

一年级四班 于青霞

一、基本概况

双轨识字教学于本年4月份开始实施,实验对象为一年级小学生。随着实验课题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和实践,低年级识字活动已达到了高潮,形成了一种良好的识字氛围,学生在掌握了识字方法和途径以后,潜移默化地在生活中去自主识字,真可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二、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刚开始使用识字写字手册还是比较费劲的,在此需要对学生多加指导,让学生对这本手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然后随着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对这本书能够真的为我所用。

(1)继续让学生做识字卡片,并在课堂上拿出来展示并交流。(2)拿出专门的阅读时间来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一般一周有2节课左右的时间。

(3)教会学生观察周围的指示牌或标语,利用环境来识字。(4)学生可以每天看半小时的带有字幕的动画片,一方面可以放松娱乐自己,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认识生字。

三、课题取得的研究成果 经过近一学期的实践,从效果看,是令人满意的。实验达到了预期目标:

1、学生朗读课文时,声音响亮,读得也比较正确、流利,速度 也快。

2、学生看图写话能力也比较突出。大部分能比较准确地看清图意,语言表达比较通顺。

3、学生在识字时都能够想出很多方法来识记汉字,方法多样,有趣、新鲜。自主识字,创新实践,主动发展,学生乐于识字,学习兴趣浓烈,学生不但能用上在课堂上所学的识字方法,而且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

4、学生的识字热情空前高涨。在学习中,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识字认字;在生活中,同学们乐学好 问,注重积累,阅读水平也逐年提高。

四、存在的问题

1、识字主体千差万别,初入学的孩子识字量从十几到数百,相差很大。究其原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培植了“识字”的土壤,不具备以上家庭环境的孩子其 实也有识字愿望,只是总得不到满足。

2、片面强调学生自主识字,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3、没有系统的理论支撑。

4、没有比较科学的成套的教学方法。

“双轨”识字课题研究阶段小结

二年级四班 刘美玲

实验开始时间:2013年10月 实验年级和人数:二年级四班:50人 实验情况:

(一)实施前情况

实施前,我班学生刚升入二年级,学生识字写字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识字写字的兴趣、积极性不高,识字写字量较少,识字写字教学比较费力。

(二)实施后情况

课题实施后,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有了知识的武装,学习起来便有了兴趣,识字量有了显著提高。

学生们识字量增加了,阅读的生字障碍就减少了,个个变得爱读书、乐读书,而从读书中又增加了识字量,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形成了“我识字,我快乐”的良性循环。改进和努力的方向:

继续实施实验课题,让“双轨识字”成为学生学习生涯的启明灯。建议和要求: 建议继续实施。

“双轨”识字课题研究阶段小结

二年级一班 张仁为

实验开始时间:2013年10月 实验年级和人数:二年级四班:50人 实验情况:

(一)实施前情况 实施前,我班学生刚升入二年级,学生识字写字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识字写字的兴趣、积极性不高,识字写字量较少,识字写字教学比较费力。

(二)实施后情况

课题实施后,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有了知识的武装,学习起来便有了兴趣,识字量有了显著提高。

学生们识字量增加了,阅读的生字障碍就减少了,个个变得爱读书、乐读书,而从读书中又增加了识字量,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形成了“我识字,我快乐”的良性循环。改进和努力的方向:

继续实施实验课题,让“双轨识字”成为学生学习生涯的启明灯。建议和要求: 建议继续实施。

下载乌海市中小学衔接教育课题研究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乌海市中小学衔接教育课题研究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题研究汇报材料

    《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研究》 课题研究汇报材料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学生,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代教育思想......

    中小学衔接与过渡课题研究阶段成果总结

    为初中生英语学科中小学衔接与过渡搭建有效平台 一、问题名称:为初中生英语学科中小学衔接与过渡搭建有效平台 二、背景价值:关于中小学衔接的课题,从2000年小学开始开设英语学......

    幼小衔接课题中期汇报材料(范文大全)

    自治区农牧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点项目县“幼小衔接”课题研究工作汇报材料 ——阿瓦提县第四小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上午好! 在阿瓦县深入推进自治区农牧区基础教育......

    中小学教育阶段衔接研究(精选五篇)

    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基础教育阶段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及对策的研究》开题报告一. 选题的意义和价值(一)理论意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课......

    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研究

    关于中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的衔接问题的研究 文献综述 国内外中小学英语教学链接问题的研究现状: 对于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下面几个方向。一,今年......

    中小学教研组课题研究

    中小学教研组课题研究教研组是学校学科教育教学的一个专业性的基层组织,其建设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发展。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不少学校教研组的功......

    中小学语文衔接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中小学语文衔接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中小学在语文教学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相当一部分小学毕业生升入中学后对语文学习感到不适应,学习兴趣有所减......

    幼小衔接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幼小衔接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长春市二道教育实验幼儿园 2012年8月,根据《基础教育各学段衔接课题研究方案》的精神,在二道区教育局课题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我园确立的课题“幼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