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体会

时间:2019-05-12 03:40: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数学学习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数学学习体会》。

第一篇:数学学习体会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理念与目标》学习体会

这次培训学习,通过观看视频,最令我感受最深的是南开大学著名数学教授顾沛老师讲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理念与目标》,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对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理念与目标,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有更新的感受:下面我简单谈谈本次培训学习的体会与收获。

一、新课程目标鲜明了以下几点:

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新的课程标准的变化。

1、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以往课标“知识——能力——情感”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在使用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主要也应关注,如何利用各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项技能是否形成,并且运用起来是否得心应手?

2、新版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数学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数学学习的特点。教师课堂上的所有教学都应坚持以生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孩子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时还应顺应孩子的天性,爱护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孩子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尊重孩子的创造,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同时要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师对于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坚持以生为本。

三、教学反思。

反思自己的课堂,我认识到自己的生本意识还有待加强,有时对于教学的预设过多,导致对学生的牵引教多。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把时间充分的交给孩子们自己去读、去学习、去感悟,这样的教学,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才是真正有实效的。

通过学习,我发现要将课标的方方面面落到实处,我们教师除了更新观念,切切实实抓好教学,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时时加强学习,理念与实践齐头并进,必须建立和实践终身学习思想,才能实现自我完善与自我发展。

四、努力方向。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时时反思我的课堂,不断提升、充实自己,将课标中的理念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之上,使自己的教学更有实效。

2013年5月24日

第二篇:数学新课标学习体会

数学新课标学习体会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在我省全面展开,课程改革是创新和继承并存的过程,课程理念的创新来自实践,是对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课程理念的深化。《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时,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努力改变传统的单一学习方式,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相应的思想与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新课程从培养目标的调整到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的改变,向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作为一位数学教师,我们除了认真解读、领悟新课程体系蕴涵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更新教学理念外,更要有实实在在的应对措施。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和实践,在教学中有以下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激发兴趣,主动学习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的作用在于有创造性的对学生加以引导,即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看法,对于学生提出的富于个性的独到见解,即便是不太正确,教师也应积极恰当的赞赏。面对当今时期的青少年学生,服务于这样一种充满生气、有真挚情感、有更大可塑性的学习活动主体,教师决不可以越俎代庖,以知识的讲授替代主体的活动。只有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才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发挥其潜能,而不再像以往那样过于依赖老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题,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作为教师应看到他们的点滴进步并适时给予一定的表扬,对出现的问题要帮助他们分析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让他们在数学上有所作为。

二、创设情景,形成认知

数学教学要有鲜明的形象性,使学生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只有感受真切,才能入境。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设计和创设问题情境的能力,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课堂教学内容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师生共同创设一个生动的、有趣的、形象的,而又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情境。教师可以借助实物、教具、音像教材、实验操作和多媒体技术等方式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感性材料,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观察、操作、思维和记忆能力。例如在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表面积”的时候,我就创设了一个“礼物送给亲爱的妈妈”的情景,从如何知道包装者的大小引出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的知识虽然是间接经验,但仍需一定的感性认识作基础。陶行知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成为教育”。所以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是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创设教学情景就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形象地感知生活中的数学道理,激发了兴趣,激活了思维。

三、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项新的教学理念。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活动中,我努力做到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探究、自己推导公式、自己归纳结论、自己探索创造。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应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尝试问题的解决。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分组开展讨论、交流,然后由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这样由于师生互动,使学生获取教科中未能表达的知识层面。解决问题中的交流与合作不能流于形式。交流前要有明确的目标,讨论的问题要有思维的价值。另外,合作探索不能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必须以学生的独立探究为基础。当然,这里的放手决不是放任自流,否则,学生得到的将是一些肤浅的、支离破碎的知识,我在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充分放手的同时,多在“导”字上下功夫,讲究“导”的艺术,教师“导”得好,学生的聪明才智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真正驾驭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为学生自主学习添活力。当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要科学地引导,可以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也可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加以引导,千万不能教师代替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这样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才能成为数学课堂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需要。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体积”的时候,我采用的是分组讨论的方法。首先我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小正方体,让他们摆出不同形状的长方体,通过摆,算等多种方法,然后交流讨论得出各种长方体体积,总结方法与规律。

四、重视联系,提高能力

新课程标准对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更为重视,这不仅包括同一领域内容的相互连接,也包括选择若干具体内容,体现了数学的整体性;数学是一门抽象且逻辑严密的学科,正由于这一点,相当一部分学生望而却步,对其缺乏学习热情和信心。情景教学当然不能将所有的知识都用生活真实形象地再现出来,事实上情景教学的形象真切,并不是实体的复现和忠实的复制,而是以简化的形体,暗示的手法,获得与实体在结构上对应的形象,从而给学生以真切之感,在原有的知识上进一步深入发展,以获取新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所选择的题材应尽重视渗透知识之间的联系,应来源于现实生活中或自然,社会与其他学科,从而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统计与概率这一内容时,我不单从报刊杂志、电视广播、计算机网络等方面寻找素材,还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将统计与概率和其他领域的内容联系起来,在解决问题时自然地使用其他领域的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渗透德育,激励学生 如何在数学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在新课程教学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我国是数学的故乡之一,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数学史,如果将数学科学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不但可以拓宽学生视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的良好风气。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适当的选择数学科学史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比如讲小数时,除介绍这部分知识产生的背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外,我还介绍了当时的中国数学与世界的差距,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数学,取得更辉煌的成就。这对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精神有着积极意义。

六、正视差异,面向全体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不同的学生在认知方式和思维策略上存在着不同的差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要鼓励与提倡学生用多样化的策略解决问题,对于问题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引导学生与他人交流,吸取他人的经验,从而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另外,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分析原因多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对于他们的进步及时鼓励。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还要从思想品德、学习精神、人格力量等方面感染学生,激励学生,还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这样学生才能“善学”、“乐学”、“会学”,反之学生会视学习为苦差,甚至产生消极、对立的情绪。因此,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实施数学教学,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进步

七、理解知识,学以致用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应用,有条件的地区,要尽可能合理、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和有关软件,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资源,对于素材的呈现形式应多样化,可以将实物照片、素描、文字、表格、图形、字母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课堂教学既要注意理解知识,又提倡学以致用,努力使二者统一起来。于特定的情景中,进行实际应用,同时还通过实际应用来强化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数学教学也应以训练学生能力为手段,贯穿实践性,把现在的学习和未来的应用联系起来,并注重学生应用操作能力的培养。我们充分利用新课程教学特有的功能,在宽阔的数学教学空间里,创设既带有情感色彩,又富有实际价值的操作情景。例如,讲解角的时候,可通过找角,摆角,画角,使角贯穿于生活,使知识更形象更具体。

八、注重将数学思想方法进行迁移、运用

如果说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领悟是“认识”,那么让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迁移、运用则是“实践”,实践——认识——在实践——在认识,这是认知发展的必然规律。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训练的平台,将数学思想方法与学生原有知识建立起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广泛运用,丰富其联想的空间,懂得“来龙去脉”,使学生的思维更规范,更科学。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迁移、运用,不仅来源于讲例题、做习题,更来源于对习题、例题典型解法的终结、回味与“提炼”。

九、开发课程资源,构建双基平台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教师不能只是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特别是在学校层次、课堂层次的课程开发中发挥主体作用。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主动发展,使学生成为为活动主体,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的成绩就会稳步提高。新课程需要新型的教师,也必然会孕育出新一代的教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仅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为我们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新世纪的教师重任在肩,在新的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中,让我们努力转变观念、转变角色,与新课程同行,与新课程改革一起成长,为人类历史上最为壮阔的课程改革写下辉煌的篇章。

第三篇:数学学习体会心得

学习心得体会

12月24日下午我参加了济南市高一数学“新授课下的思维暴露”主题教研活动,参加活动之前对于“思维暴露”这个问题比较迷惑。参加活动之后才知道这是济南教研室组织的围绕数学思维话题开展的系列活动。这次活动先出示一节高一的平面与平面垂直的课例,三位专家围绕着新授课下教材、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如何暴露三个话题进行报告。最后济南市教研员安学保老师做了“数学灵魂=数学思维”的报告。报告中,安老师从数学教师为什么要重视数学思维,数学思维是什么和数学思维如何暴露三个角度对老师们进行了一次“头脑风暴”。安老师特别指出,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努力在数学的工具品格和文化品格之间找一个平衡点,这样数学教师才能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从事数学教学。专家的报告比较深奥,下面我结合自己这段时间以来的工作和学习谈一下几点收获。

1、数学知识生活化。

记得尝试教学法创始人邱学华老师曾经举过一个例子,大意是有位老师向他抱怨有位学生对于加减法的学习存在困难,邱老师就找这位学生让他帮老师买东西,创设了买东西的情境来学习加减法知识,学生在这个情境中学会了这个知识。在讲座的过程中教研员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数学学习是一件有价值、有意义和有趣味的事情,为什么教师教的很费劲,学生学得很痛苦?厌恶学数学?是不是教师教的有问题?结合咱们学校提出的三有四段教学模式,我感觉教师要想使数学的学习有价值、有趣味、有品位,必须将数学知识生活化,创设和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生活情境,在这个大情境下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理解数学知识,并用学会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将数学生活化就会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增加数学的趣味性,使得数学的学习更加有品位,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自然就会体会到数学的用处,也会获得许多乐趣。

2、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活动中体验感知数学,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这些文字我们都比较熟悉,可是我们在每次考试完进行试卷分析时又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这个题目注重与生活相联系,考察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学生出错较多”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其实每个知识点都应该分三部分进行教学,那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用?”而我们往往重视了前两个,对于怎么用这里下的功夫不到,导致学生的应用能力较弱。联想到刚开学时我讲的一节公开课“绝对值”,讲完后张校到办公室问我“为什么学习绝对值?学习绝对值有什么用?”当时我自己被问的一头雾水,解释的也语无伦次,当时因为急着上课,有一种落荒而逃的感觉。其实这说明我在课上就没有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这个问题。其实生活中有好多用到绝对值相加的例子,比如出租车行程问题,向东走1千米记作+1千米,向西走2千米记作-2千米,出租车走了-2,+4,-5,+6,那么出租车一共走了多少千米?这个问题需要将绝对值相加。这样两个问题应该是我在授课之前先自己问自己的问题。老师们在上课前也要多问自己这样两个问题“为什么要学习这个知识?学习这个知识有什么用?”这样在备课的过程中自然就会更加注重知识的应用。而在上课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在练习检测的环节多渗透一些和生活紧密相连的题目,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看起来这两条和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培养好像联系不是很紧密,但是仔细分析,当我们的数学教学都注重联系生活,使学生在具有生活气息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学完知识之后再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学生在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时就会使用数学思维来解决这样的类似问题。

3、教师要做好数学家和学生思维之间的桥梁作用。

教材都是许多专家精心研究的成果,体现了数学家的思维,我们作为教师要精心备课,理解数学家的思维,通过上课将数学家的思维传递给学生。在这里教研员提到这样一个问题,现在好多教师迷信导学案,到处寻找导学案,用导学案的素材替换教材,其实老师们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教材解读过程中,只有详细深入地分析教材,更深刻理解数学家思维,才能更好的将数学家的思维传递给学生。而在传递的这一过程中,要注意方法,有些知识要注意充分暴露学生思维缺陷,鼓励学生在尝试过程中遇到错误,花一段时间自悟、自救,在这种自我发现过程中,发现正确的思路,自我纠正错误。教师不要急于点明,在例题讲解时,多听听学生的“心声”;练习出错时,多听听学生的理由;学生不会时,强迫学生多“想想”。总之,备课时多分析教材、和同事多交流体会,学习数学家的思维,授课时,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多给学生一些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这样才能起到桥梁的作用。

4、学习、总结、反思、前行。

这一点纯粹是自己的一点体会,每次学习之后感觉都很有感悟,学习到的别人的一些好的做法想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可是忙忙碌碌一段时间之后可能就会淡化。比如这次外出学习,回来之后自己感觉很有感想,将自己的学习体会以条条框框的形式进行记录,一直想找机会整理成稿,可总是以“忙”为借口推脱至今。今天和大家一起交流,才给我这样一个进行整理的机会,在这里感谢大家。其实人要想有进步就需要不断的学习,而学习之后的总结和反思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总结别人的优秀做法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反思学习的效果,才能继续前行。来到咱们学校后,最大的感悟是每天都能学到一些知识,每天都有新的收获,这样的人生才更加幸福。

让我们在这种学、思、行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共同进步。让我们将学习到的教育教学新理念应用到今后的课堂教学中,使日常的教学更加有效、优效。这是我外出学习的一点心得体会,如有不当之处,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杨健健

2015.1

第四篇:数学学习体会心得

学习心得体会

12月24日下午我参加了济南市高一数学“新授课下的思维暴露”主题教研活动,参加活动之前对于“思维暴露”这个问题比较迷惑。参加活动之后才知道这是济南教研室组织的围绕数学思维话题开展的系列活动。这次活动先出示一节高一的平面与平面垂直的课例,三位专家围绕着新授课下教材、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如何暴露三个话题进行报告。最后济南市教研员安学保老师做了“数学灵魂=数学思维”的报告。报告中,安老师从数学教师为什么要重视数学思维,数学思维是什么和数学思维如何暴露三个角度对老师们进行了一次“头脑风暴”。安老师特别指出,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努力在数学的工具品格和文化品格之间找一个平衡点,这样数学教师才能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从事数学教学。专家的报告比较深奥,下面我结合自己这段时间以来的工作和学习谈一下几点收获。

1、数学知识生活化。

记得尝试教学法创始人邱学华老师曾经举过一个例子,大意是有位老师向他抱怨有位学生对于加减法的学习存在困难,邱老师就找这位学生让他帮老师买东西,创设了买东西的情境来学习加减法知识,学生在这个情境中学会了这个知识。在讲座的过程中教研员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数学学习是一件有价值、有意义和有趣味的事情,为什么教师教的很费劲,学生学得很痛苦?厌恶学数学?是不是教师教的有问题?结合咱们学校提出的三有四段教学模式,我感觉教师要想使数学的学习有价值、有趣味、有品位,必须将数学知识生活化,创设和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生活情境,在这个大情境下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理解数学知识,并用学会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将数学生活化就会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增加数学的趣味性,使得数学的学习更加有品位,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自然就会体会到数学的用处,也会获得许多乐趣。

2、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活动中体验感知数学,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这些文字我们都比较熟悉,可是我们在每次考试完进行试卷分析时又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这个题目注重与生活相联系,考察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学生出错较多”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其实每个知识点都应该分三部分进行教学,那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用?”而我们往往重视了前两个,对于怎么用这里下的功夫不到,导致学生的应用能力较弱。联想到刚开学时我讲的一节公开课“绝对值”,讲完后张校到办公室问我“为什么学习绝对值?学习绝对值有什么用?”当时我自己被问的一头雾水,解释的也语无伦次,当时因为急着上课,有一种落荒而逃的感觉。其实这说明我在课上就没有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这个问题。其实生活中有好多用到绝对值相加的例子,比如出租车行程问题,向东走1千米记作+1千米,向西走2千米记作-2千米,出租车走了-2,+4,-5,+6,那么出租车一共走了多少千米?这个问题需要将绝对值相加。这样两个问题应该是我在授课之前先自己问自己的问题。老师们在上课前也要多问自己这样两个问题“为什么要学习这个知识?学习这个知识有什么用?”这样在备课的过程中自然就会更加注重知识的应用。而在上课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在练习检测的环节多渗透一些和生活紧密相连的题目,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看起来这两条和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培养好像联系不是很紧密,但是仔细分析,当我们的数学教学都注重联系生活,使学生在具有生活气息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学完知识之后再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学生在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时就会使用数学思维来解决这样的类似问题。

3、教师要做好数学家和学生思维之间的桥梁作用。

教材都是许多专家精心研究的成果,体现了数学家的思维,我们作为教师要精心备课,理解数学家的思维,通过上课将数学家的思维传递给学生。在这里教研员提到这样一个问题,现在好多教师迷信导学案,到处寻找导学案,用导学案的素材替换教材,其实老师们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教材解读过程中,只有详细深入地分析教材,更深刻理解数学家思维,才能更好的将数学家的思维传递给学生。而在传递的这一过程中,要注意方法,有些知识要注意充分暴露学生思维缺陷,鼓励学生在尝试过程中遇到错误,花一段时间自悟、自救,在这种自我发现过程中,发现正确的思路,自我纠正错误。教师不要急于点明,在例题讲解时,多听听学生的“心声”;练习出错时,多听听学生的理由;学生不会时,强迫学生多“想想”。总之,备课时多分析教材、和同事多交流体会,学习数学家的思维,授课时,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多给学生一些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这样才能起到桥梁的作用。

4、学习、总结、反思、前行。

这一点纯粹是自己的一点体会,每次学习之后感觉都很有感悟,学习到的别人的一些好的做法想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可是忙忙碌碌一段时间之后可能就会淡化。比如这次外出学习,回来之后自己感觉很有感想,将自己的学习体会以条条框框的形式进行记录,一直想找机会整理成稿,可总是以“忙”为借口推脱至今。今天和大家一起交流,才给我这样一个进行整理的机会,在这里感谢大家。其实人要想有进步就需要不断的学习,而学习之后的总结和反思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总结别人的优秀做法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反思学习的效果,才能继续前行。来到咱们学校后,最大的感悟是每天都能学到一些知识,每天都有新的收获,这样的人生才更加幸福。

让我们在这种学、思、行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共同进步。让我们将学习到的教育教学新理念应用到今后的课堂教学中,使日常的教学更加有效、优效。这是我外出学习的一点心得体会,如有不当之处,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杨健健

2015.1

第五篇:数学学习体会心得

学习心得体会

12月24日下午我参加了济南市高一数学“新授课下的思维暴露”主题教研活动,参加活动之前对于“思维暴露”这个问题比较迷惑。参加活动之后才知道这是济南教研室组织的围绕数学思维话题开展的系列活动。这次活动先出示一节高一的平面与平面垂直的课例,三位专家围绕着新授课下教材、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如何暴露三个话题进行报告。最后济南市教研员安学保老师做了“数学灵魂=数学思维”的报告。报告中,安老师从数学教师为什么要重视数学思维,数学思维是什么和数学思维如何暴露三个角度对老师们进行了一次“头脑风暴”。安老师特别指出,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努力在数学的工具品格和文化品格之间找一个平衡点,这样数学教师才能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从事数学教学。专家的报告比较深奥,下面我结合自己这段时间以来的工作和学习谈一下几点收获。

1、数学知识生活化。

记得尝试教学法创始人邱学华老师曾经举过一个例子,大意是有位老师向他抱怨有位学生对于加减法的学习存在困难,邱老师就找这位学生让他帮老师买东西,创设了买东西的情境来学习加减法知识,学生在这个情境中学会了这个知识。在讲座的过程中教研员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数学学习是一件有价值、有意义和有趣味的事情,为什么教师教的很费劲,学生学得很痛苦?厌恶学数学?是不是教师教的有问题?结合咱们学校提出的三有四段教学模式,我感觉教师要想使数学的学习有价值、有趣味、有品位,必须将数学知识生活化,创设和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生活情境,在这个大情境下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理解数学知识,并用学会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将数学生活化就会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增加数学的趣味性,使得数学的学习更加有品位,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自然就会体会到数学的用处,也会获得许多乐趣。

2、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活动中体验感知数学,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这些文字我们都比较熟悉,可是我们在每次考试完进行试卷分析时又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这个题目注重与生活相联系,考察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学生出错较多”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其实每个知识点都应该分三部分进行教学,那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用?”而我们往往重视了前两个,对于怎么用这里下的功夫不到,导致学生的应用能力较弱。联想到刚开学时我讲的一节公开课“绝对值”,讲完后张校到办公室问我“为什么学习绝对值?学习绝对值有什么用?”当时我自己被问的一头雾水,解释的也语无伦次,当时因为急着上课,有一种落荒而逃的感觉。其实这说明我在课上就没有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这个问题。其实生活中有好多用到绝对值相加的例子,比如出租车行程问题,向东走1千米记作+1千米,向西走2千米记作-2千米,出租车走了-2,+4,-5,+6,那么出租车一共走了多少千米?这个问题需要将绝对值相加。这样两个问题应该是我在授课之前先自己问自己的问题。老师们在上课前也要多问自己这样两个问题“为什么要学习这个知识?学习这个知识有什么用?”这样在备课的过程中自然就会更加注重知识的应用。而在上课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在练习检测的环节多渗透一些和生活紧密相连的题目,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看起来这两条和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培养好像联系不是很紧密,但是仔细分析,当我们的数学教学都注重联系生活,使学生在具有生活气息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学完知识之后再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学生在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时就会使用数学思维来解决这样的类似问题。

3、教师要做好数学家和学生思维之间的桥梁作用。

教材都是许多专家精心研究的成果,体现了数学家的思维,我们作为教师要精心备课,理解数学家的思维,通过上课将数学家的思维传递给学生。在这里教研员提到这样一个问题,现在好多教师迷信导学案,到处寻找导学案,用导学案的素材替换教材,其实老师们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教材解读过程中,只有详细深入地分析教材,更深刻理解数学家思维,才能更好的将数学家的思维传递给学生。而在传递的这一过程中,要注意方法,有些知识要注意充分暴露学生思维缺陷,鼓励学生在尝试过程中遇到错误,花一段时间自悟、自救,在这种自我发现过程中,发现正确的思路,自我纠正错误。教师不要急于点明,在例题讲解时,多听听学生的“心声”;练习出错时,多听听学生的理由;学生不会时,强迫学生多“想想”。总之,备课时多分析教材、和同事多交流体会,学习数学家的思维,授课时,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多给学生一些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这样才能起到桥梁的作用。

4、学习、总结、反思、前行。

这一点纯粹是自己的一点体会,每次学习之后感觉都很有感悟,学习到的别人的一些好的做法想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可是忙忙碌碌一段时间之后可能就会淡化。比如这次外出学习,回来之后自己感觉很有感想,将自己的学习体会以条条框框的形式进行记录,一直想找机会整理成稿,可总是以“忙”为借口推脱至今。今天和大家一起交流,才给我这样一个进行整理的机会,在这里感谢大家。其实人要想有进步就需要不断的学习,而学习之后的总结和反思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总结别人的优秀做法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反思学习的效果,才能继续前行。来到咱们学校后,最大的感悟是每天都能学到一些知识,每天都有新的收获,这样的人生才更加幸福。

让我们在这种学、思、行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共同进步。让我们将学习到的教育教学新理念应用到今后的课堂教学中,使日常的教学更加有效、优效。这是我外出学习的一点心得体会,如有不当之处,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杨健健

2015.1

下载数学学习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数学学习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学学习体会心得

    学习心得体会 12月24日下午我参加了济南市高一数学“新授课下的思维暴露”主题教研活动,参加活动之前对于“思维暴露”这个问题比较迷惑。参加活动之后才知道这是济南教研室......

    数学学习体会(二)

    数学学习体会(二) 通过网上学习,我懂得了在小学数学知识中,蕴涵着很多的数学思想,最基本的数学思想有:数与形结合、函数、符号化、方程、分类、转化等。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数......

    数学建模学习体会

    1 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学习体会 以前在大一时就曾听说过数学建模这一学科,但只是很肤浅的了解,还错误的以为这门学科只是跟数学有关系,只要数学学好了,学好数学建模就轻而易举了......

    数学外出学习体会

    初中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对初中数学新课程的认真学习,我对于新课标有一定的心得体会,现具体汇报如下:初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一门主要课程,它是对于数学与自然界,数......

    杭州数学学习体会

    杭州学习心得体会 闫庄子中心校 刘娜 各位老师: 大家好!非常感谢黄骅进修学校和各级领导给我这次去杭州学习的机会,借此机会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我的感受。这次的杭州之旅真是......

    数学新课标学习体会

    数学新课标学习体会 傅宝全2012秋 在现在的教学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新课标有了巨大的变化,数学课程突出体现了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既加强学生的基......

    版数学新课标学习体会

    2011版数学新课标学习体会 最近,我认真的学习了一遍《数学课程标准》,通过学习更加使我认识到我们教师必须更新原有的教学观念,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不断钻研教材,学习新理念、新......

    初中数学新课标学习体会大全

    初中数学新课标学习体会 南川区小河中学李洪运 自从学校下发教师“学习新课标”通知以后,我切实地学习了几遍“初中数学新课标”,每多学一次感受都不一样,感悟颇深,认识颇深,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