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收了三五斗》自主感悟生活教案(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2 03:50: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多收了三五斗》自主感悟生活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多收了三五斗》自主感悟生活教案》。

第一篇:《多收了三五斗》自主感悟生活教案

《多收了三五斗》自主感悟生活教案

教学目标:

1、对应生活学习理解生字生词和精妙传神的语言。

2、阅读课文,感悟生活,认识“丰收成灾”的情景和社会根源,认识农民丰收贱价粜米的情景、街头购物的情景和船头议论自己出路的情景。引导学生认识生活,培养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

3、探究课文反映生活的方法,学习运用课文通过对话反映人物生活的方法写作,培养学生表现生活的能力。

4、品味生活,品味语言,学习课文准确凝练的语言,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

教学重点:

目标2

教学难点:

目标3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揭示本课目标,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1分钟)

1、同学们,粮食大丰收了,你们家父母应该很高兴。可是旧中国农民粮食丰收了,却一点都乐不起来,反而愁眉苦脸的。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多收了三五斗》,看看丰收成灾的情景,看看旧社会农民的生活情景。

2、本堂课的学习目标:(1分钟)

1)、对应生活学习生字生词,理解生字生词反映的生活情景。

2)、阅读课文,感悟生活,认识“丰收成灾”的情景和社会根源,认识农民丰收贱价粜米的情景、街头购物的情景和船头议论自己出路的情景。引导学生认识生活,培养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

二、指导学生自读课文,感悟生活。多媒体显示下列内容。(2分钟)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生活,注意节奏和停顿。

2、出示小黑板或多媒体展示生字生词,自学自读2分钟,对应生活再现词语反映的生活情景,对照解释换一种方式表达词语反映的生活情景,理解生词。

3、阅读课文,感悟生活,自主探究“课文反映什么生活”的问题,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课文反映的生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准备交流。

4、探究问题:旧社会农民为什么会丰收成灾呢?现在农民为什么不会丰收成灾?,进一步感悟生活,品味生活,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学生自读课文、自主感悟生活,老师巡视、督促,鼓励学生多问,培养学生勤学多问的习惯。(10分钟)

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读课文、自读注释、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感悟生活、质疑提问,老师指导答疑,准备对话交流,但关于作者和写作背景就不交流了,提供材料(材料附后)让学生自读一下就行,不要不放心学生。

四、和谐交流,共同提高。(30分钟)

1、检查朗读,学习朗读。先品听朗读录音,后指名学生朗读指定段落,并点评指导。

2、交流学习生字生词,对应生活理解生字生词。

1)、多媒体显示下列生字,指名学生读准生字,并纠正错误读音。

河埠bù

船舷xián 短髭zī 写意xiâ

粜米tiào 褡裢dālian 斛子hú

呷xiā

2)、多媒体显示生词和解释,让学生对照解释尽量用自己的语言,配合动作表情说说生词反映的生活情景,检查学生理解词语情况。

(1)占卜:原指算卦一类的迷信活动。这里是探问。

(2)作梗:从中阻挠,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

(3)兆头:预兆。

(4)廒间:粮仓。

(5)沽:原指买酒。这里是买。

(6)写意:浙江方言。舒服,开心。

(7)呷:小口喝。

(8)横七竖八:多而杂乱,不整齐。

(9)无可奈何:没有办法,不知该怎么办。

(10)鄙夷不屑:轻视,看不起,认为不值得(看或提及)。这里指及其看不起,认为不值得理睬。

3共同感悟生活,解决“课文反映什么生活”的问题,让学生说说课文反映的生活,说说自己的认识和感悟,老师追问,促进学生感悟生活。学生发言和老师追问略。师生对话,思想交锋后,根据预设要点统一认识。预设要点如下:(思想交锋后,多媒体显示内容要点)

课文反映旧社会农村粮食丰收,农民却得不到收益的情景,反映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给农村带来的灾害,给农民带来的灾难,反映农民没有购买力,反映市场的冷落,反映农民的走投无路,反映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反映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的灾难。课文具体反映农民到万盛米行粜米的情景,反映农民到市场购物的情景,反映农民船头议论出路的情景。为了促进学生思考,追问:粜米、购物和议论时农民的心情,你们能理解吗?假设你是那时的农民,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大家发言,共同探究,共同品味。思想交锋后,统一认识。

4、共同探究自读问题:旧社会农民为什么会丰收成灾呢?现在农民为什么不会丰收成灾?共同探究,思想交锋后,统一认识。预设要点如下:(思想交锋后,多媒体显示预设要点)

旧社会农民丰收成灾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洋米、洋面的大量倾销,逼迫农民非及早粜米不可;二是遍布各地的“局子”,使得农民没有选择的余地;三是要向田主交纳地租;四是投机商“同行公议”,互相勾结竞相压价。就是因为这些原因导致旧社会农民虽然丰收却不能增收的。现在这些原因早就没有了,不仅没有“地租”,而且实行“粮补”等各种惠农政策,确保农民能够增产增收。追问:这篇文章不仅对现在,而且对将来都有什么警戒作用?实行“粮补”等惠农政策能解决根本问题吗?如何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共同探究,思想交锋后,统一认识。(略)

五、结语,布置作业。(1分钟)

1、抄写生字生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揭示本节课学习目标。(2分钟)

1、探究课文反映生活的方法,学习课文通过对话反映人物生活的方法写作,培养学生表现生活的能力。

2、品味生活,品味语言,学习课文准确凝练的语言,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

二、自学指导,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让学生自学起来任务明确。(2分钟)

1、探究问题:课文是怎样反映生活的?理解课文反映生活的方法。

2、点对点迁移运用,学习课文借助景物描写反映人物生活的方法表现生活,培养学生表现生活的能力。

3、品味下列语言,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

1)、三四顶旧毡帽从石阶下升起来,旧毡帽下面是表现着希望的酱赤的脸。

2)、刚才出力摇船犹如赛龙船似的一股劲儿,现在在每个人的身体里松懈下来了。

3)、希望的肥皂泡,一会儿又迸裂了三四个。

三、学生自学、自主感悟生活,解决“课文怎样反映生活”的问题,老师巡视、督促,鼓励学生质疑提问,培养学生勤学多问的习惯。(10分钟)

学生自读、感悟、提问,老师指导答疑,师生准备交流。

四、和谐交流,共同提高。交流后,多媒体显示预设要点。(30分钟)

1、共同探究课文反映生活的方法,发动学生说说课文反映生活的方法进行交流。学生发言,老师追问,思想交锋

后,统一认识。预设要点如下:

1)、通过人物对话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丰收成灾牵涉的问题很多,人物很多,很难反映清楚。本文通过人物对话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反映了人物的活动和心理,反映了悲惨命运,反映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的愤恨。只有通过对话才能把粜米时的复杂情景反映清楚,旧毡帽朋友的感情因米价而急剧变化,由“希望”到“愤激”再到“哀求”、“失望”,而米行先生的语气也随之变化,由“冷淡”到“厌烦”再到“鄙视”、“威吓”,并借对话内容反映了贱价粜米的原因和社会背景等;再如只有通过对话才能把船头议论的纷乱情景反映出来:认识的和不认识的人在一起喝酒、叫喊、谩骂。这样杂乱的情景不是对话怎么交代头绪呢?对话能容纳很多的内容。

2)、运用对照手法反映农民的悲惨生活情景。一是米行先生的态度和农民的心情对照,把农民的朴实善良、米行先生的骄横霸气反映的活灵活现;二是粜米前后农民情绪的对照,把农民的喜和忧,希望和失望表现得异常鲜明。

2、品味语言,学习理解课文准确凝练的语言。品味语言的方法是把语言反映的生活情景想象再现出来进行感悟和玩味,并说说语言反映生活的巧妙之处。这种方法和理解字词、课文的方法是一脉相承的。

重点品味下面几句话的含义:

1)、三四顶旧毡帽从石阶下升起来,旧毡帽下面是表现着希望的酱赤的脸。

(追问:旧毡帽从石阶下升起来是怎么回事?思想交锋后,统一认识:说明农民走在石阶上步子有力,满怀希望的样子。)

2)、刚才出力摇船犹如赛龙船似的一股劲儿,现在在每个人的身体里松懈下来了。

(追问:为什么像赛龙船一样?思想交锋后,统一认识:说明农民们满怀希望,满怀丰收的喜悦和急切粜米的心情,也更衬托出占卜命运后的失望之深。)

3)、希望的肥皂泡,一会儿又迸裂了三四个。

(追问:肥皂泡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思想交锋后,统一认识:肥皂泡最重要的特点是刚刚出现就破裂,这个比喻形象地反映了农民的希望美丽而又短暂。)

3、点对点迁移运用,培养学生表现生活的能力。

这篇课文通过对话反映人物生活的方法是很有学习的价值。同学们写作不会描写对话,一般叙述多,使文章成了“哑文”。其实对话能给人真实亲切的感觉,能免去许多不必要的交代,使文章内容更加真实感人,更加丰富充实。对话容量很大,可以容纳很多内容,便于反映复杂的场景,容易理清文章头绪。许多同学认为对话难写,其实不是这样,只要把人物在某个情景中能够说的话、可能说的话、必须说的话写出来就行。像本文旧毡帽朋友的说话就是这样,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话,也不是什么离奇古怪的话,只是贱价粜米时应该说的话,是他们心灵的反映,是他们内心想说的话。写人物不可不写对话,因为人都要说话的。没有不说话的人。因此,这次我们就点对点迁移运用通过对话表现人物生活的方法来写作一篇文章,反映某一个生活情景。场景自定,题目自拟。如修路、买房、购车等。一定要有真实的情景作基础,不能凭空想象。凭空想象写不好。

五、结语,布置作业。(1分钟)

1、完成点对点迁移运用作文。

3、课后自由阅读叶圣陶作品一篇,做好笔记,准备交流。

附(让学生看看,不必讲解):

1.作者简介: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生于江苏苏州。家境清苦。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闲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杂志上。

1915年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1917年应聘到吴县甪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

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19年参加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并在《新潮》上发表小说和论文。1921年与郑振铎、茅盾等人组织发起文学研究会,并在《小说月报》和《文学旬刊》上发表作品。1922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隔膜》。1923年出版《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1928年创作了优秀长篇小说《倪焕之》。1923—1930年,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当编辑。1927年5月开始主编《小说月报》。1930年中转到开明书

店当编辑。抗日战争期间举家内迁,曾在乐山任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到成都主持开明书店编务。1946后返回上海。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出版总署署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2、背景介绍。

30年代初,洋米洋面充斥中国市场,米价大幅度下跌,使广大产米区失去了销纳的场所,农村在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之下,已经濒于破产。当时上海人一般吃的是安南米、暹逻米以及美国面粉和澳洲面粉。正如当时有的评论文章所指出的,连年灾荒,农村中“十室九空”“哀鸿遍野”;同时,“洋米输入„„其富人仍然可以谷食饶足,廪囷不空,口腹不饥”。1932年邀天之幸,各地粮食丰收,可是粮价太贱,农民的贫困反而愈加深重,“放下禾镰,没有饭吃,成为农村之普遍现象”。甚至,“有许多田地因为粮价太残简直没有人去收获,恐怕收起了反而赔累”。《多收了三五斗》反映的正是当时的社会现象。

第二篇:《多收了三五斗》自主感悟生活教案

《多收了三五斗》自主感悟生活教案

教学目标:

1、对应生活学习理解生字生词和精妙传神的语言。

2、阅读课文,感悟生活,认识“丰收成灾”的情景和社会根源,认识农民丰收贱价粜米的情景、街头购物的情景和船头议论自己出路的情景。引导学生认识生活,培养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

3、探究课文反映生活的方法,学习运用课文通过对话反映人物生活的方法写作,培养学生表现生活的能力。

4、品味生活,品味语言,学习课文准确凝练的语言,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

教学重点:

目标2

教学难点:

目标3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揭示本课目标,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1分钟)

1、同学们,粮食大丰收了,你们家父母应该很高兴。可是旧中国农民粮食丰收了,却一点都乐不起来,反而愁眉苦脸的。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多收了三五斗》,看看丰收成灾的情景,看看旧社会农民的生活情景。

2、本堂课的学习目标:(1分钟)

1)、对应生活学习生字生词,理解生字生词反映的生活情景。

2)、阅读课文,感悟生活,认识“丰收成灾”的情景和社会根源,认识农民丰收贱价粜米的情景、街头购物的情景和船头议论自己出路的情景。引导学生认识生活,培养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

二、指导学生自读课文,感悟生活。多媒体显示下列内容。(2分钟)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生活,注意节奏和停顿。

2、出示小黑板或多媒体展示生字生词,自学自读2分钟,对应生活再现词语反映的生活情景,对照解释换一种方式表达词语反映的生活情景,理解生词。

3、阅读课文,感悟生活,自主探究“课文反映什么生活”的问题,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课文反映的生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准备交流。

4、探究问题:旧社会农民为什么会丰收成灾呢?现在农民为什么不会丰收成灾?,进一步感悟生活,品味生活,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学生自读课文、自主感悟生活,老师巡视、督促,鼓励学生多问,培养学生勤学多问的习惯。(10分钟)

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读课文、自读注释、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感悟生活、质疑提问,老师指导答疑,准备对话交流,但关于作者和写作背景就不交流了,提供材料(材料附后)让学生自读一下就行,不要不放心学生。

四、和谐交流,共同提高。(30分钟)

1、检查朗读,学习朗读。先品听朗读录音,后指名学生朗读指定段落,并点评指导。

2、交流学习生字生词,对应生活理解生字生词。

1)、多媒体显示下列生字,指名学生读准生字,并纠正错误读音。

河埠bù

船舷xián 短髭zī 写意xiâ

粜米tiào 褡裢dālian 斛子hú

呷xiā

2)、多媒体显示生词和解释,让学生对照解释尽量用自己的语言,配合动作表情说说生词反映的生活情景,检查学生理解词语情况。

(1)占卜:原指算卦一类的迷信活动。这里是探问。

(2)作梗:从中阻挠,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

(3)兆头:预兆。

(4)廒间:粮仓。

(5)沽:原指买酒。这里是买。

(6)写意:浙江方言。舒服,开心。

(7)呷:小口喝。

(8)横七竖八:多而杂乱,不整齐。

(9)无可奈何:没有办法,不知该怎么办。

(10)鄙夷不屑:轻视,看不起,认为不值得(看或提及)。这里指及其看不起,认为不值得理睬。

3共同感悟生活,解决“课文反映什么生活”的问题,让学生说说课文反映的生活,说说自己的认识和感悟,老师追问,促进学生感悟生活。学生发言和老师追问略。师生对话,思想交锋后,根据预设要点统一认识。预设要点如下:(思想交锋后,多媒体显示内容要点)

课文反映旧社会农村粮食丰收,农民却得不到收益的情景,反映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给农村带来的灾害,给农民带来的灾难,反映农民没有购买力,反映市场的冷落,反映农民的走投无路,反映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反映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的灾难。课文具体反映农民到万盛米行粜米的情景,反映农民到市场购物的情景,反映农民船头议论出路的情景。为了促进学生思考,追问:粜米、购物和议论时农民的心情,你们能理解吗?假设你是那时的农民,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大家发言,共同探究,共同品味。思想交锋后,统一认识。

4、共同探究自读问题:旧社会农民为什么会丰收成灾呢?现在农民为什么不会丰收成灾?共同探究,思想交锋后,统一认识。预设要点如下:(思想交锋后,多媒体显示预设要点)

旧社会农民丰收成灾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洋米、洋面的大量倾销,逼迫农民非及早粜米不可;二是遍布各地的“局子”,使得农民没有选择的余地;三是要向田主交纳地租;四是投机商“同行公议”,互相勾结竞相压价。就是因为这些原因导致旧社会农民虽然丰收却不能增收的。现在这些原因早就没有了,不仅没有“地租”,而且实行“粮补”等各种惠农政策,确保农民能够增产增收。追问:这篇文章不仅对现在,而且对将来都有什么警戒作用?实行“粮补”等惠农政策能解决根本问题吗?如何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共同探究,思想交锋后,统一认识。(略)

五、结语,布置作业。(1分钟)

1、抄写生字生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揭示本节课学习目标。(2分钟)

1、探究课文反映生活的方法,学习课文通过对话反映人物生活的方法写作,培养学生表现生活的能力。

2、品味生活,品味语言,学习课文准确凝练的语言,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

二、自学指导,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让学生自学起来任务明确。(2分钟)

1、探究问题:课文是怎样反映生活的?理解课文反映生活的方法。

2、点对点迁移运用,学习课文借助景物描写反映人物生活的方法表现生活,培养学生表现生活的能力。

3、品味下列语言,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

1)、三四顶旧毡帽从石阶下升起来,旧毡帽下面是表现着希望的酱赤的脸。

2)、刚才出力摇船犹如赛龙船似的一股劲儿,现在在每个人的身体里松懈下来了。

3)、希望的肥皂泡,一会儿又迸裂了三四个。

三、学生自学、自主感悟生活,解决“课文怎样反映生活”的问题,老师巡视、督促,鼓励学生质疑提问,培养学生勤学多问的习惯。(10分钟)

学生自读、感悟、提问,老师指导答疑,师生准备交流。

四、和谐交流,共同提高。交流后,多媒体显示预设要点。(30分钟)

1、共同探究课文反映生活的方法,发动学生说说课文反映生活的方法进行交流。学生发言,老师追问,思想交锋后,统一认识。预设要点如下:

1)、通过人物对话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丰收成灾牵涉的问题很多,人物很多,很难反映清楚。本文通过人物对话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反映了人物的活动和心理,反映了悲惨命运,反映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的愤恨。只有通过对话才能把粜米时的复杂情景反映清楚,旧毡帽朋友的感情因米价而急剧变化,由“希望”到“愤激”再到“哀求”、“失望”,而米行先生的语气也随之变化,由“冷淡”到“厌烦”再到“鄙视”、“威吓”,并借对话内容反映了贱价粜米的原因和社会背景等;再如只有通过对话才能把船头议论的纷乱情景反映出来:认识的和不认识的人在一起喝酒、叫喊、谩骂。这样杂乱的情景不是对话怎么交代头绪呢?对话能容纳很多的内容。

2)、运用对照手法反映农民的悲惨生活情景。一是米行先生的态度和农民的心情对照,把农民的朴实善良、米行先生的骄横霸气反映的活灵活现;二是粜米前后农民情绪的对照,把农民的喜和忧,希望和失望表现得异常鲜明。

2、品味语言,学习理解课文准确凝练的语言。品味语言的方法是把语言反映的生活情景想象再现出来进行感悟和玩味,并说说语言反映生活的巧妙之处。这种方法和理解字词、课文的方法是一脉相承的。

重点品味下面几句话的含义:

1)、三四顶旧毡帽从石阶下升起来,旧毡帽下面是表现着希望的酱赤的脸。

(追问:旧毡帽从石阶下升起来是怎么回事?思想交锋后,统一认识:说明农民走在石阶上步子有力,满怀希望的样子。)

2)、刚才出力摇船犹如赛龙船似的一股劲儿,现在在每个人的身体里松懈下来了。

(追问:为什么像赛龙船一样?思想交锋后,统一认识:说明农民们满怀希望,满怀丰收的喜悦和急切粜米的心情,也更衬托出占卜命运后的失望之深。)

3)、希望的肥皂泡,一会儿又迸裂了三四个。

(追问:肥皂泡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思想交锋后,统一认识:肥皂泡最重要的特点是刚刚出现就破裂,这个比喻形象地反映了农民的希望美丽而又短暂。)

3、点对点迁移运用,培养学生表现生活的能力。

这篇课文通过对话反映人物生活的方法是很有学习的价值。同学们写作不会描写对话,一般叙述多,使文章成了“哑文”。其实对话能给人真实亲切的感觉,能免去许多不必要的交代,使文章内容更加真实感人,更加丰富充实。对话容量很大,可以容纳很多内容,便于反映复杂的场景,容易理清文章头绪。许多同学认为对话难写,其实不是这样,只要把人物在某个情景中能够说的话、可能说的话、必须说的话写出来就行。像本文旧毡帽朋友的说话就是这样,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话,也不是什么离奇古怪的话,只是贱价粜米时应该说的话,是他们心灵的反映,是他们内心想说的话。写人物不可不写对话,因为人都要说话的。没有不说话的人。因此,这次我们就点对点迁移运用通过对话表现人物生活的方法来写作一篇文章,反映某一个生活情景。场景自定,题目自拟。如修路、买房、购车等。一定要有真实的情景作基础,不能凭空想象。凭空想象写不好。

五、结语,布置作业。(1分钟)

1、完成点对点迁移运用作文。

3、课后自由阅读叶圣陶作品一篇,做好笔记,准备交流。

附(让学生看看,不必讲解):

1.作者简介: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生于江苏苏州。家境清苦。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闲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杂志上。

1915年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1917年应聘到吴县甪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

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19年参加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并在《新潮》上发表小说和论文。1921年与郑振铎、茅盾等人组织发起文学研究会,并在《小说月报》和《文学旬刊》上发表作品。1922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隔膜》。1923年出版《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1928年创作了优秀长篇小说《倪焕之》。1923—1930年,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当编辑。1927年5月开始主编《小说月报》。1930年中转到开明书店当编辑。抗日战争期间举家内迁,曾在乐山任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到成都主持开明书店编务。1946后返回上海。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出版总署署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2、背景介绍。

30年代初,洋米洋面充斥中国市场,米价大幅度下跌,使广大产米区失去了销纳的场所,农村在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之下,已经濒于破产。当时上海人一般吃的是安南米、暹逻米以及美国面粉和澳洲面粉。正如当时有的评论文章所指出的,连年灾荒,农村中“十室九空”“哀鸿遍野”;同时,“洋米输入„„其富人仍然可以谷食饶足,廪囷不空,口腹不饥”。1932年邀天之幸,各地粮食丰收,可是粮价太贱,农民的贫困反而愈加深重,“放下禾镰,没有饭吃,成为农村之普遍现象”。甚至,“有许多田地因为粮价太残简直没有人去收获,恐怕收起了反而赔累”。《多收了三五斗》反映的正是当时的社会现象。

第三篇:多收了三五斗教案

《多收了三五斗》教学设计

学科教学(语文)

1522030028

适宏艳

教学目标:

1.梳理情节,认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把握小说的主题 2.品味人物对话,揣摩农民群像的塑造手法,把握群像性格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丰收成灾的根源,把握小说的主题 教学难点

揣摩农民群像的塑造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生活经验导入

今天我们将学习叶圣陶先生的小说《多收了三五斗》。对于农民来说,丰收是一件值得庆祝的好事,但是在这篇小说中多收的这三五斗反而成了坏事。什么原因造成这违背常理的结果,我们去小说中找找答案。

二、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思考:文章说了哪些“多”? 明确: 【关于环境】

自然环境:雨水调匀,天照应的比往年多。

社会环境:外洋大轮船运来的洋货多;到外地卖米局子多;同行公议的商家多;过局子捐税多;种地地租多;农民身上债务多;米价跌得多;农民借下的债越欠越多;种地亏本了很多;社会上打仗多;饥荒的地方多;出现农民抢米的地方多。

【关于人物】

丰收的农民希望多;购物计划多;卖米时乞求多;丰收了失望反而多;今天钞票比平时多;急需花钱的地方多;购物时顾虑多;用钱精打细算的多;大家心中悲苦多;酒到肚里发泄多;船头谈话怨言愤激多;乡亲不满社会现状的念头多; 旧毡帽朋友面临的生存问题真的有很多。

【关于情节】

镇上像今天这种故事多;发生这种故事的地方有很多!

三、精段细说

(一)分角色朗读4-27自然段的语言描写,体会小说的主人公——旧毡帽朋友的心理

农民感情的变化:希望——惊讶——愤慨、出乎意料——哀求——失望。米行先生的语气变化:不耐烦——冷笑——厌烦——鄙夷不屑——威吓。

(二)旧毡帽为什么非得此时此刻粜米?为什么“而且命里注定,只有卖给这一家万盛米行”?

明确:(1)洋米、洋面倾销逼得农民必须及早粜米;

(2)换成的钱还要缴租、还款;(3)投机商相互勾结,竞相压价

(4)遍布的局子必须要捐现洋钱让农民没有选择的余地。

四、同文比读,自读45-71自然段,思考不同地点人物不同的心态: 1.请从语气、心情、性格三方面比较旧毡帽朋友们在米行和在船上的不同。语气:米行粜米时乞求多;船头谈话时发泄多 心情:

失望多;

愤激多 性格:

隐忍多;

反抗多

2.“镇上便表演着同样的故事。这种故事也正在各处市镇上表演着”“表演”一词暗示了什么?

明确:农民如论收成如何,都只能是亏本。作为投机者的米行、放高利贷者、田主、局子剥削、压迫农民,使他们的生活愈贫愈艰。

四、写法探究——走近农民群像

作者写的是中国20世纪的广大农民,却以“旧毡帽朋友”称呼,有什么好处?

明确:采用借代的修辞手法,用他们身上最具代表性的旧毡帽指代终日劳作、生活艰难,性格老实的农民;作者称呼他们为朋友,表现作者对农村、农民的真挚同情,对当时社会的愤恨之情。

五、小结

小说通过旧毡帽朋友们“丰收成灾”的遭遇,描绘了旧中国农民共同的悲惨命运,表现了作家对乡村、对农民真挚的同情,让我们体会到作家对当时社会的愤恨之情。

六、作业布置

想象一个上有老人,下有孩子的“旧毡帽朋友”回家后,与父母或孩子的对话,写一段贴合彼此身份的对话。

第四篇:多收了三五斗教案

教学要求:

1、感受旧中国农民的痛苦:

2、认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

3、学习对话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如果我们家乡的农民多收了三五斗,你们可以想象到他们的心理和表情吗?

2、而20世纪30年代旧中国的农民多收了三五斗,结果却不是这样,会怎样?

二、总揽:

课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写了三个场面,默读课文,给每个场面加个小标题,然后用五六句话复述一下课文的故事情节。

三、突破:

1、丰收成灾,农民的命运更悲惨,这是什么原因?

2、学习第一个场面——米行粜米:

分角色朗读“米行粜米”的场面,体会旧毡帽朋友粜米时感情和命运的变化,分析丰收成灾的原因,即那个时代旧社会勒住人民脖子的四条绳索,也可以把它改编成话剧尝试表演一下

3、发散质疑:

1、第二部分删去好吗?

2、旧毡帽朋友就是忍气吞声的形象吗?

3、小说有三处描写阳光寄寓了什么感情?

四、拓展:

读读现代散文《多收了三五斗》,说说自己的感受。

第五篇:《多收了三五斗》教案

《多收了三五斗》教案

[教学目的]

1、理解造成“多收了三五斗”的农民更加不幸的原因。

2、体会重点词语和中心句子的含义。[教学重点]

1、理解人物对话与景物的描写。

2、了解农民的不幸。[教学时数]

二教时

第一教时

一、作者简介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生于江苏苏州。家境清苦。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闲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杂志上。1915年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1917年应聘到吴县甪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19年参加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并在《新潮》上发表小说和论文。1921年与郑振铎、茅盾等人组织发起文学研究会,并在《小说月报》和《文学旬刊》上发表作品。1922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隔膜》。1923年出版《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1928年创作了优秀长篇小说《倪焕之》。1923—1930年,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当编辑。1927年5月开始主编《小说月报》。1930年中转到开明书店当编辑。抗日战争期间举家内迁,曾在乐山任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到成都主持开明书店编务。1946后返回上海。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出版总署署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二、放课文朗读录音

三、整体感知

提问:这篇课文很长,是一篇小说。课文的主人公是谁?写了有关他们的哪几件事?请用最简练的语言分别把这几件事概括出来。

讨论:主人公是旧毡帽朋友。写了他们粜米、购物、会饮三件事。

四、学习“粜米”部分。

1、提问:旧毡帽朋友怀着怎样的心情来粜米?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情?结合课文中的语句说说。讨论明确:他们满怀希望的心情。因为今年丰收了,可以喘口气,不像往年那样苦。

2、文中还有写他们心情的词句,找出来。明确:“那些戴旧毡帽的„„气也不透一口,就来到柜台前面占卜他们的命运。”是写心情的,很急。

3、提问:旧毡帽朋友为什么急着“占卜”他们的命运? 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命运没有把握,要是有把握,就会高兴了。“占卜”这个词,写了他们既怀着希望,又提心吊胆,怕希望不能实现的心情。这告诉我们,虽然丰收了,他们的命运并没有掌握在自己手上,而是掌握在米行老板手中。

4、到米行一占卜,旧毡帽朋友就失望了。哪些语句写他们突然失望的心情? 明确:“旧毡帽朋友几乎不相信他们的耳朵,„„大家都呆了”。“刚才出力摇船„„松懈下来了”。“哪里知道„„兆头”。

5、为什么旧毡帽朋友一到米行来希望就破灭了?米行先生的什么话使他们希望破灭了?

明确:米价是决定旧毡帽朋友命运的一个关键问题。那么米价为什么忽高忽低呢?六月份市场上青黄不接,人们缺米吃的时候,他们就把米高价抛出来,十五元钱一担。当农民种出的新米大量运来的时候,他们买进米,就把米价压到五元。这一进一出之间,他们一担米就剥削了十元,他们操纵米价,而米价决定着旧毡帽朋友的命运。

6、小说围绕米价,写了一大段旧毡帽朋友与米行先生的对话。请一位同学把这段对话读一读,注意体会旧毡帽朋友说话,先是什么语气,后来转成什么语气。明确:先是“愤激”,后是“哀求”,愤激下说不卖了,到别处去卖,但是行不通。于是语气由愤激转为“哀求”。

7、这个“哀求”,反映了旧毡帽朋友无可奈何的痛苦的心情。但哀求的结果如何呢?“希望犹如肥皂泡,一会儿又迸裂了三四个”,“命中注定,只有卖给这一家万盛米行”,是谁注定了旧毡帽朋友的不幸命运呢?在这段对话中,写了造成他们不幸命运的种种原因,大家划出记号,准备讲一讲。明确:“地方那方面的租„„借下的债是要还的”。“我们同行公议„„谷三块”。“这里到范墓要过两个局子„„”这些都是写造成旧毡帽朋友不幸命运的原因。租代表地主的剥削,农民在没法过活的时候,还向地主借高利贷,这也是地主的剥削;洋米洋面,外洋大轮,代表着帝国主义的侵略。还有苛捐杂税代表当时封建势力的压迫。在这一段对话中,把旧毡帽朋友不幸遭遇的社会根源都写出来了。归纳起来,这根源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重压,决定旧毡帽朋友丰收之年,贱价粜米。

8、提问:文章写景“一阵阵的嚷嚷„„一叠钞票”。这段写景烘托出旧毡帽朋友的什么心情? 懊丧。在付钱时还要对旧毡帽朋友再刮一遍,可见他们的命运是多少悲惨!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全文的故事梗概,并重点学习了粜米部分,了解了旧社会农民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

六、布置作业。

第二教时

一、快速阅读“购物”部分。

明确:他们希望买的东西很多,其实也只有丰收了才能把这些必需的日用品列入购买计划,可见平时不仅没有这些东西,就连买它的计划都不敢有。

1、提问:他们这些最低的生活要求实现了没有?计划实现了多少呢? 明确:原来计划买的东西,现在有的“少买”,有的“不买”。他们有着很想买、但又不能买的心情。

2、在紧缩预算后,还是买了一点东西。这是不是说他们的计划实现了一部分呢?

明确:他们粜米的钱,用来缴租、还债、解会钱都不够,根本没钱买日用品。所以丰收之后,他们原来的计划全部落空,还要借债购物。这里进一步具体地写了旧毡帽朋友的失望。

二、学习“会饮”部分。

1、提问:回到船上,他们边饮酒边谈话,从这些谈话中反映了他们的什么心情?

明确:谈话虽然是你一言我一语,内容还是有重点的。第一个重点文中用了“路路断绝”四个字作了小结,种田不成,做工也不成。

2、提问:“我们年年种田,到底替谁种的?”“为什么要替他们白当差?”„„这些质问的话语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明确:愤怒,反抗。

3、提问:“今天在这里的说不定也会吃枪,谁知道!”农民朋友准备用生命进行反抗,但是他们的这种反抗是不是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的行动呢?

明确:不是。他们只是发泄了一通心中的不满,没有解决任何问题。这种反抗还只不过是一种自我的反抗意识。回去后怎么办呢?出路在哪里呢?都令人深思。

二、剧本表演,历史再现

旧毡帽朋友这种愤怒和辛酸、自发的反抗意识,往往是话语中体现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今天我就给你们一个平台,你们能给我一个惊喜吗?(布置有关表演要求,可采用小组比赛形式,以突出表演效果,再现历史主题为主要评价标准,从学生的语言、动作、情感、协调等方面,要求学生作好评价。)

三、语段精读,主题提炼

小说往往是一个时代或一个时期的缩影,帝国主义、国民党当局、封建势力和投机商人就是那个时代旧社会勒住人民脖子的四条绳索,你能在仔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举例说说他们是怎样紧紧勒住人民脖子的吗? [活动]

1、学生读课文,思考;

2、小组讨论、交流;

3、班级讨论、交流,引导。

[引导] 读小说时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读出时代的气息,读出那个时代的生活及那个时代的本质精神。

四、历史感悟,思绪奔涌

[情景] 今天,如果你有机会去甪直古镇,面对眼前的万圣米行,你会想什么呢?请用简要的语言表达你当时的感想。[活动] 思考、交流、评价。

[引导] 结合学生具体发言,联系现实意义,结束总结。

五、布置作业。

授后小记:

可以引导学生品味、感悟和欣赏。

1、突出重点。旧毡帽朋友们的心理发展变化过程作为重点,并围绕这一重点对人物群像的描写和人物之间的对话进行分析感悟。

2、读出故事背后的寓意,这是对社会对人生深刻而独到的发现和认识。

下载《多收了三五斗》自主感悟生活教案(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多收了三五斗》自主感悟生活教案(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多收了三五斗 教案(精选5篇)

    8. 多收了三五斗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小说情节。 2.品味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3.揣摩农民群像的塑造及其表达效果。 4.认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认识旧中国农民在帝......

    多收了三五斗 教案1

    多收了三五斗 叶圣陶: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半个世纪来一直被选为语文教材。 关于《......

    《多收了三五斗》教案设计(模版)

    多收了三五斗 甘垛初中分校 周桂富 [教学目的] 1、理解造成“多收了三五斗”的农民更加不幸的原因。 2、了解运用对话描写展示社会背景,表现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深刻主......

    多收了三五斗教学设计

    《多收了三五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小说情节。 2.品味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特征。3.揣摩农民群像的塑造及其表达效果。4.认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认识旧中国......

    《多收了三五斗》课本剧剧本

    学完了《多收了三五斗》这篇课文后,按照课后练习三的要求,我们班进行了一次课本剧比赛,大家从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下面就是我们的部分剧本,请大家多多指教。《多收了五斗米》课本......

    《多收了三五斗》教学设计

    《多收了三五斗》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理解小说主题。 2、通过比较,理解人物形象的积极意义。 前端学习: 任务一:认真阅读课文,思考多收了三五斗给“旧毡帽们”的生活带来什么......

    《多收了三五斗》教案设计(全文5篇)

    八《多收了三五斗》教案设计 执笔:李华芹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小说情节。 2.品味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3.揣摩农民群像的塑造及其表达效果。 4.认识“丰收成灾”的......

    多收了三五斗教学案[推荐5篇]

    多收了三五斗教学案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小说情节。 2.品味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3.揣摩农民群像的塑造及其表达效果。 4.认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把握小说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