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多收了三五斗教学设计
《多收了三五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小说情节。
2.品味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3.揣摩农民群像的塑造及其表达效果。
4.认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认识旧中国农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下的悲惨命运。
教学重难点:
1.梳理小说情节,认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
2.学习小说对农民群像的塑造手法及其效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见过这样一副对联吗? “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知道这对联的含义吗?都表达出希望来年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全家安康。
我们的老百姓总是企求着老天爷,希望能够风调雨顺,多收个三五斗。农民的要求其实很简单,他们不在乎双手的粗糙,汗水的晶莹,只求那谷穗的沉甸,可是命运有时候并不仅仅掌握在老天爷的手里,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
二、检查预习
1、介绍作者。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文学创作。五四运动前参加了李大钊、鲁 字秉臣,汉族,笔名:叶陶、圣陶、桂山 迅支持的“新潮社”。1921年,与沈雁冰、等。江苏苏州市人,著名作家、教育家、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 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1912年中学毕业 人生“的文学观,并与朱自清等人创办了我 后,因家境清贫即开始当小学教师并从事 国新文坛上第一个诗刊《诗》。他发表了
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出版总署署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著有小说《隔膜》、《线下》、《倪焕之》(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出版的长篇小说之一),散文集《小记十篇》、《脚步集》、《西川集》,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2、检测生字词
三、整体感知
(一)朗读课文,熟悉情节
1、划分结构
第一部分(第l一70段),写江南小城旧毡帽朋友们被迫贱价粜米的故事。
第二部分(第7l段),写同样的故事还会到处发生,揭示其普遍性。
2、本文的主人公是谁?写了有关他们的哪几件事? 主人公是旧毡帽朋友,写了他们3件事:粜米、购物、谈饮
四、深入感知
1、课文的第一部分是以旧毡帽朋友的活动为线索来写的,重点写了三个场景,能说出是哪三个吗?
第一层:(第l一34段)写贱价粜米;第二层:(第35—44段)写街头购物;第三层:(第45—70段)写船上喝酒、议论。
2、分角色朗读课文,揣摩人物心理体会其作用。
讨论课后练习一。①洋米,洋面的冲击 ②向局子捐钱 ③向田主交纳地租
④“同行公议”的商人压低米价。
3、故事写的是旧毡帽朋友的不幸,为什么用《多收了三五斗》作题目? 用丰收反衬农民的不幸
4、故事最后一段这个尾声有什么深刻含义? 说明“丰收成灾”“谷贱伤农”并非一时一地的个别现象,而是当时普遍的社会现象!
5、“旧毡帽们”为什么一定要将米卖给万盛米行呢?真的是因为“命里注定”或者“米行里有的是洋钱”吗? 不是。
一是洋米、洋面大量倾销。二是米行同行共议。三是到别处卖还要捐钱。四是要交租、吃饭、种地。
五是路路断绝,逃荒、打工无出路。
6、请你概括一下旧毡帽朋友们的性格特征,并说一说与他们在船上的议论所表现出来的性格侧面是否矛盾。忠厚老实。船上对话片断反映了他们身上也具有一定的反抗精神和斗争意识。两者之间不矛盾,黑暗的社会现实使得这些忠厚老实的农民也产生了抗争意识。
五、主题概括
这篇小说运用了鲜明的对照手法来处理安排材料,让学生试着在课文中找出来,并体会其作用。
对比:粜米的场面中,农民的哀求,老板的冷漠,农民粜米前后的喜悦和悲伤构成了鲜明的对比,生动的体现了农民的希望与失望。
小说反映了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并表现了作者对他们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憎恨之情。
六、本课小结
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初期江南农村为背景,通过旧毡帽朋友们“丰收成灾”的遭遇,描绘了旧中国农民共同的悲惨命运,表现了作家对乡村、对农民真挚的同情,让我们体会到作家对当时社会的愤恨之情。
第二篇:《多收了三五斗》教学设计
《多收了三五斗》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理解小说主题。
2、通过比较,理解人物形象的积极意义。
前端学习:
任务一:认真阅读课文,思考多收了三五斗给“旧毡帽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 任务二: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联系课文比较闰土和“旧毡帽们”的异同。课堂学习:
【过渡】我们很小就会“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诗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最盼望的就是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小说《多收了三五斗》中,农民遇到了好年头,粮食丰收了,每亩田多收了三五斗,给农民生活带来什么变化?
一、展示前端学习任务一的学习成果,组织点评。
认真阅读课文,思考多收了三五斗给“旧毡帽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 杨紫雯 展示
马鹏飞小结
张丽丽
有不同意见,认为没有什么变化
预设:
变:满怀期望来粜米,米价大跌希望破灭;各种计划改善生活,粜完米无奈缩减。
不变:农民沉重的负担、穷苦的生活。
追问:丰收了为什么农民的生活依然不能改善甚至反而更加悲惨呢?
原因:(1)洋米、洋面的大量倾销,逼迫农民不得不卖。【帝国主义】
(2)向田主缴租。【封建主义】
(3)捐税、同行公议勾结压价。【官僚资本主义】
【过渡】三座大山重压下的旧中国农民的生活穷苦不堪,很多著名的作品都有多刻画,请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联系课文比较闰土和“旧毡帽们”的异同。
二、展示前端学习任务二的学习成果,组织点评。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联系课文比较闰土和“旧毡帽们”的异同。展示 沈郅薇
小结 崔浩杰 预设:
同:挣扎生活在社会最低层,生活贫困,忠厚老实
不同:闰土麻木,受封建思想影响快成木偶人;旧毡帽们已经开始觉醒,产生了抗争意识。
预设:【探究·练习】二
【过渡】“种田人吃不到自己种出来的米”“明年背更重的债”严酷的现实使得农民对生活发出沉重的叹息;“退了租逃荒去”,“到上海去做工”,他们寻找各种各样的出路;“往后没得吃,就来吃你们”忠厚老实,淳朴善良的农民从心底发出反抗的声音,播下抗争的种子。
三、根据课文内容,对小说的结尾展开联想,写一个“旧毡帽”粜米回家后和家里人的对话片段。
第三篇:多收了三五斗教案
《多收了三五斗》教学设计
学科教学(语文)
1522030028
适宏艳
教学目标:
1.梳理情节,认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把握小说的主题 2.品味人物对话,揣摩农民群像的塑造手法,把握群像性格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丰收成灾的根源,把握小说的主题 教学难点
揣摩农民群像的塑造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生活经验导入
今天我们将学习叶圣陶先生的小说《多收了三五斗》。对于农民来说,丰收是一件值得庆祝的好事,但是在这篇小说中多收的这三五斗反而成了坏事。什么原因造成这违背常理的结果,我们去小说中找找答案。
二、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思考:文章说了哪些“多”? 明确: 【关于环境】
自然环境:雨水调匀,天照应的比往年多。
社会环境:外洋大轮船运来的洋货多;到外地卖米局子多;同行公议的商家多;过局子捐税多;种地地租多;农民身上债务多;米价跌得多;农民借下的债越欠越多;种地亏本了很多;社会上打仗多;饥荒的地方多;出现农民抢米的地方多。
【关于人物】
丰收的农民希望多;购物计划多;卖米时乞求多;丰收了失望反而多;今天钞票比平时多;急需花钱的地方多;购物时顾虑多;用钱精打细算的多;大家心中悲苦多;酒到肚里发泄多;船头谈话怨言愤激多;乡亲不满社会现状的念头多; 旧毡帽朋友面临的生存问题真的有很多。
【关于情节】
镇上像今天这种故事多;发生这种故事的地方有很多!
三、精段细说
(一)分角色朗读4-27自然段的语言描写,体会小说的主人公——旧毡帽朋友的心理
农民感情的变化:希望——惊讶——愤慨、出乎意料——哀求——失望。米行先生的语气变化:不耐烦——冷笑——厌烦——鄙夷不屑——威吓。
(二)旧毡帽为什么非得此时此刻粜米?为什么“而且命里注定,只有卖给这一家万盛米行”?
明确:(1)洋米、洋面倾销逼得农民必须及早粜米;
(2)换成的钱还要缴租、还款;(3)投机商相互勾结,竞相压价
(4)遍布的局子必须要捐现洋钱让农民没有选择的余地。
四、同文比读,自读45-71自然段,思考不同地点人物不同的心态: 1.请从语气、心情、性格三方面比较旧毡帽朋友们在米行和在船上的不同。语气:米行粜米时乞求多;船头谈话时发泄多 心情:
失望多;
愤激多 性格:
隐忍多;
反抗多
2.“镇上便表演着同样的故事。这种故事也正在各处市镇上表演着”“表演”一词暗示了什么?
明确:农民如论收成如何,都只能是亏本。作为投机者的米行、放高利贷者、田主、局子剥削、压迫农民,使他们的生活愈贫愈艰。
四、写法探究——走近农民群像
作者写的是中国20世纪的广大农民,却以“旧毡帽朋友”称呼,有什么好处?
明确:采用借代的修辞手法,用他们身上最具代表性的旧毡帽指代终日劳作、生活艰难,性格老实的农民;作者称呼他们为朋友,表现作者对农村、农民的真挚同情,对当时社会的愤恨之情。
五、小结
小说通过旧毡帽朋友们“丰收成灾”的遭遇,描绘了旧中国农民共同的悲惨命运,表现了作家对乡村、对农民真挚的同情,让我们体会到作家对当时社会的愤恨之情。
六、作业布置
想象一个上有老人,下有孩子的“旧毡帽朋友”回家后,与父母或孩子的对话,写一段贴合彼此身份的对话。
第四篇:多收了三五斗教案
教学要求:
1、感受旧中国农民的痛苦:
2、认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
3、学习对话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如果我们家乡的农民多收了三五斗,你们可以想象到他们的心理和表情吗?
2、而20世纪30年代旧中国的农民多收了三五斗,结果却不是这样,会怎样?
二、总揽:
课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写了三个场面,默读课文,给每个场面加个小标题,然后用五六句话复述一下课文的故事情节。
三、突破:
1、丰收成灾,农民的命运更悲惨,这是什么原因?
2、学习第一个场面——米行粜米:
分角色朗读“米行粜米”的场面,体会旧毡帽朋友粜米时感情和命运的变化,分析丰收成灾的原因,即那个时代旧社会勒住人民脖子的四条绳索,也可以把它改编成话剧尝试表演一下
3、发散质疑:
1、第二部分删去好吗?
2、旧毡帽朋友就是忍气吞声的形象吗?
3、小说有三处描写阳光寄寓了什么感情?
四、拓展:
读读现代散文《多收了三五斗》,说说自己的感受。
第五篇:《多收了三五斗》教案设计(模版)
多收了三五斗
甘垛初中分校 周桂富
[教学目的]
1、理解造成“多收了三五斗”的农民更加不幸的原因。
2、了解运用对话描写展示社会背景,表现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深刻主题的写法。[教学重点]
1、理解人物对话与环境的描写。
2、了解农民的不幸遭遇的根源。[教学时数] 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一起“回过鲁迅的故乡”,又“坐过祥子拉的车”,对旧中国的社会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就请大家和我一起到苏南的小镇上去看一看,农民们“多收了三五斗”之后的遭遇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2、了解背景:
三、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章结构:
这篇课文很长,是一篇短篇小说。同学们不要怕,只要按小说的三要素来学习就行了。哪三要素呢?(环境、人物、情节)
1、、课文的主人公是谁?旧毡帽朋友
2、文中共写了四件事?请分别用四个字概括出来。(投影板书)
3、讨论:文中主人公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出场的呢?(请生读第一段)你从这些描写中看出了哪些内容?体会下面几句话的作用。(投影①②)
★
四、品析人物形象:
1、我们说: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来揭示主题的。那么塑造人物形象主要有哪些描写手法呢?你认为本文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语言描写主要集中在课文的哪两个部分?
在整个贱价粜米的过程中,旧毡帽朋友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找出并指导学生读。
明确:吃惊——愤激——哀求、无奈,听说米价如此贱,愤激下说“不卖了”,到别处去卖,但是行不通。于是语气由愤激转为“哀求”。这个“哀求”,表现了他们无可奈何的痛苦的心情。农民们的丰收之后真悲惨。
2、而你从米行先生的话中你听出了怎样的语气? 明确:有气无力——冷笑——厌烦——鄙视——威吓
同学们觉得这个人物具有什么性格特点?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边找边读,要求读出语气。骄横霸气(盛气凌人)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 对比旧毡帽朋友被米行先生威吓后的表现,体现他们的老实憨厚人物的性格性格特点正是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了出来。
3、请学生分角色朗读4-12节。师作评价与指导。
4、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做生意的都把顾客视作上帝,如果让你现在做米行老板,遇到那些旧毡帽朋友来了,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学生现场做秀)但文中的米行老板却为什么敢如此骄横霸气,有恃无恐呢?
投影总结:造成“谷贱伤农”“丰收成灾”的根源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重压。
5、(投影归纳对话描写的作用)
6、面对如此的剥削,老实憨厚的农民们是一味的沉默了吗?从哪个部分看出?请生读出语气。(投影)这些话语表现了他们怎样的心情?(?!)学生读读议议,体会其中包含的感情。
明确:抱怨、不满、愤怒,反抗。
7、这些话里反映了农民们的什么样的思想意识?反映了“旧毡帽朋友”逐渐觉醒的意识。联系《故乡》。
五、品味文章的语言:
①、“三四顶旧毡帽从石级下升上来,旧毡帽下面是表现着希望的酱赤的脸” ②、“希望犹如肥皂泡,一会儿又迸裂了三四个”请说说这个比喻的好处。
六、问题探究:(投影)
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疑问吗?
1. 故事写的是旧毡帽朋友的不幸,为什么用《多收了三五斗》作题目?
2、旧毡帽朋友是怀着失意和痛苦心情上街购物的,写街上的热闹对表现农民的遭遇有怎样的作用? 3.请从内容和形式方面说说这篇小说结尾的作用。(师抓住当中的一些词)小说的结尾在形式上使作品结构更完整,说明“丰收成灾”并非一时一地的个别现象,而是当时普遍的社会现象;内容方面能起到以小见大、揭示并深化作品的思想内涵的作用。
七、布置作业。
授后小记:
可以引导学生品味、感悟和欣赏。
1、突出重点。旧毡帽朋友们的心理发展变化过程作为重点,并围绕这一重点对人物群像的描写和人物之间的对话进行分析感悟。
2、读出故事背后的寓意,这是对社会对人生深刻而独到的发现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