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级供电企业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
县级供电企业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
摘要:自2008年国家正式颁布并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来,电力企业逐步开展并完善自身的内控控制建设已经成为了当前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内部控制管理活动作为当前一项重要的企业科学管理方法,加强电力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建设与实践,成为了当前电力企业加强管理、实现企业增收节支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本文结合电力企业内部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针对电力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优化这一问题展开了探索与讨论。
关键词:电力企业 内部控制 内控管理 企业管理
一、电力企业与企业内控管理建设
近年来,我国全社会的用电总量呈现出平稳发展并缓慢增长的态势。2015年,国家能源局统计显示全国社会用电量重点达到了5.5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5%。电力企业作为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提供能源供应的基础型产业,受到国家近年宏观经济形势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影响,电力企业要积极响应并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战略部署,就要加强企业自身改革与发展的方向。目前电力企业受到了国家经济政策,包括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工业转型升级和工业生产下行等原因的影响,电力企业逐步向着电能利用效率提升和电力消费结构优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在当前经济环境下,转换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不断建立健全企业的现代化经营理念与管理制度,是当前电力企业向着市场经济竞争主体不断发展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益的根本任务和长远目标。内部控制管理作为电力企业现代化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优化当前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保障企业科学化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活动和企业内控环境能够起到遏制和避免电力企业经济活动中时有出现的违规招投标、违规利益输送、资金管理不到位、缺乏竞争意识、制度流于形式、考核指标不科学、款项的越权审批、违反现金使用规定的现金支付等严重危害电力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问题。因此,电力企业加强自身的内控管理建?O,是规避和防范复杂经济环境下的企业经营风险和(企业自身)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也是关系到当前电力企业经营成败和保障国家电力与有效供应的关键。
二、电力企业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有待完善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电力公司内部控制管理中的基础性问题在于有的电力企业仍缺少一个有效、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也存在即便制订了内控制度,但内控制度设计和运行缺乏有效性的客观情况。电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性主要体现在当前有些电力企业的内控制度由于照搬照抄上级企业或者其他行业的制度而形成了自身企业内控制度不成体系、缺乏全局观念和制度治理破碎的现象。这就导致了企业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环节中基本处于架空的状态,虽然有了内控管理的形式,却缺乏必要的实施保证。这种现象导致了目前企业中内控管理受到了限制,电力企业实际运行中还存在着“内部人控制”的管理情况,企业管理者权利集中导致的滥用职权现象依旧存在,从而造成了(你)内控管理失效的现象。
(二)内部控制管理的执行难以得到落实
根据目前的电力企业内控管理与控制的内容,企业内部控制活动主要包括经济活动授权批准、财务信息的独立验证、内控效果的绩效考核、内控执行的评价监督和内控岗位的职责分离等。但是,这些内部控制与管理活动在实际的应用和执行过程中不乏存在不彻底、不到位以及内控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合理,且职责不清、缺乏独立性的现状。例如,某电力企业中,虽然建立了相关的内部控制与管理制度,但是在基层员工中依旧存在对制度学习不到位,对内控制度认识不清,学习不到位的情况在电力企业基层员工中占到了70%以上,甚至有的员工对企业推行的内部控制的管理概念知之甚少,这种情况导致了电力企业内部控制在落实上形同虚设,无法起到有效地降低电力企业经营风险的作用。
(三)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监督与评价体系
目前,导致电力企业内部管理工作实效的重要原因还在于企业内控监督与评价体系的缺失问题。当前,电力企业的内部控制与管理工作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就要制定并完善相应的监督与约束机制。但是,目前一些电力企业的实际经营现状中,虽然初步建立起了一些监督管理机制,但是企业的监管和内控工作存在一定的职能上的较差,同时有缺乏必要的沟通,导致了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工作的目标过于狭窄,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难以得到及时的上报与纠正。
三、电力企业内控管理的改进与优化
(一)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文化环境,优化内控管理背景
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内控管理贯彻执行的必要基础。内控管理要想做到同企业的管理经营目标和整体战略计划向统一,就要做到深入到企业文化环境中,更大地发挥内部管理中的软控制效果。同时,还要持续改善目前供电企业内部控制大背景环境中存在的思想认识不到位、机构设置不合理、人员不专业、内控目标定位不科学,脱离实际、职责不清等问题。例如,某供电企业A在内部控制管理建设活动课过程当中,就通过成立专门的内控组织结构,并通过划分相应的办公场所、抽调目前企业内部的业务骨干成员组成内部控制队伍,奠定了内部控制制度的组织环境基础。同时,企业通过组织内部控制知识竞赛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教育和培训活动,实现了供电企业结合实际、自我学习自我积累和探索创新相结合的有效的内部控制环境体系。供电建立良好的电力企业文化环境,提高企业内部职员团队中整体的内控意识和内控素养是发挥内部控制意识和管理效力的重要基础。
(二)强化内部控制活动在管理中的落实
目前,随着国家发改委对输配电价改革信息发布,电力企业告别垄断后的转型发展成为了当前电力企业的重要发展目标之一。因此,加强内控管理活动,不断促进电力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同电力企业实际的结合才能促使电力企业在复杂的电力供应建设项目中避免会计信息失真、企业经济秩序混乱的问题出现。例如,供电企业可以通过定期召开企业工作例行会议,在会议中通过通报工作情况等形式,明确内部控制制度执行责任和落实情况等,并将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落实到岗位和个人,并结合供电企业当前的业绩考核制度等相应的督导机制,保障内控制度和内容有序地进行并取得相应的成效。因此,不断落实电力企业的内部管理活动,将内控管理范围拓展到企业财会、资产、供应链、产业链以及企业职员等各个方面,建立全方位、立体式的电力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机制,才能保证内控管理在电力企业决策、财务管理、收付款项等方面开展实时、有效的监督管理与控制活动。
(三)实行电力企业风险管理同内部控制相结合的管理办法
目前,大部分电力企业已经引入并开始使用国家电网公司的风险控制与管理信息平台,电力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管理体系都在逐渐走向成熟。因此,为了实现电力企业“十三五”计划后的转型发展战略,不断完善当前电力企业的内部风险评估与控制机制成为了当前电力企业内控管理中的重点问题。电力企业要在国家风控信息系统的接触上,将风险管理与控制工作同自身实际的生产发展向结合,及时对企业内控管理中暴露的生产经营上的问题和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采取必要、有效的措施,将企业风险控制在企业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同时,要做好电力企业风险控制工作和企业风险发生的调查、分析与评价工作,不断创造“人人懂内控,人人讲风险”的电力企业内控风险控制环境,不断推进内部控制建设基础上电力企业全体员工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水平,为电力企业下一步的经营决策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并为建立和完善更加有效的风险预警与控制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审计中介机构对供电企业的审计监督作用
为了保证电力企业内控管理工作的真实有效,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内部与外部监督机制是实现企业内控管理的有效保障。首先,企业要在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专门监督机构,实现对企业内部控制具体内容、管理行为和岗位职责的内部监督控制和管理,督促电力企业高层管理者自觉遵守内控制度,降低电力企业内部出现营私舞弊和贪腐事件发生的概率。其次,为了切实加强电力企业内控管理工作的效力,逐步建立和健全企业外部监督与管理机制。通过社会财政、审计、税务等各个部门分工合作和及时有效的横向信息流通,确保电力企业外部监督机制发挥最大的效果。
四、结束语
目前,我国电力企?I在国家供电稳步发展和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着发展上的重大机遇和挑战。现代经济环境中以市场为导向的高效、节能、清洁、可持续的电力产业发展要求对电力企业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考验。因此,不断加强电力企业内控管理能力成为决定当前电力企业作为市场竞争主体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成败的关键。正确认识电力企业内控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方法的改进,能够将电力企业现阶段的战略发展目标同企业科学管理机制有效地结合起来,不断提升电力企业在未来市场中的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张彩萍.完善供电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路径分析[J].低碳世界,2016
[2]赵炯.新常态下电力企业如何借助内部控制提升竞争力[J].财会学习,2016
[3]迟晓燕.试论如何加强县级供电企业内部控制[J].财经界(学术版),2016
第二篇:浅谈电力企业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电力企业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国家对电力企业不断进行深化改革,电力企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如何强化内部控制,降低决策失误,是电力企业立足市场的艰巨任务。本文主要分析电力企业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电力企业;内控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电力企业不断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区域电力市场,企业企业目前面临着空前发展机遇与严峻挑战,如何有效开发、占领电力市场,如何在激烈竞争环境中谋求生存,获得发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经营、管理能力,是电力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电力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性、基础型产业,保证其稳定、健康的运行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电力企业需加强风险意识,提高内部控制管理,不然企业处于失控状态下,终将被市场所淘汰。因此,笔者立足电力企业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根据自身多年从业经验,对内部控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策略。
一.内部控制管理的定义
一般来说,内部控制管理是指受企业董事会与管理层人员的影响,为实现经营运行的效果、效率,提高财务报告与报告的真实性、可靠性,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合理保障,进行设计的管理过程。内控管理作为风险管理的基础部分,加强内部控制,是企业健康、稳定、控制风险的重要保障。通常而言,企业内控体系主要包含“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三个流程。事前防范主要指利用内控管理手段,对内部控制进行制度性规范。事中防范主要指企业在经营、运行时,利用内控手段,保证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效应。事后监督主要指利用检查手段,发现内控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而不断强化、完善内部控制。
二.电力企业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首先,电力企业缺乏相应的市场风险意识。电力企业作为我国的基础性产业,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度垄断、行政企合一的管理体系。在电力企业普遍具有“电力老大”、“行业龙头”等思想,电力企业普遍认为电力是国家的紧缺性、急需性资源,企业议价能力较差,电力企业的损益不影响企业的发展。主要由国家宏观政策控制,企业发展靠国家,企业效益依政策,企业管理存行政等思想,市场效益、风险、竞争意识不强。因此,针对电力企业而言,无论是管理高层或是企业普通职工,都存在实为电力生产,虚为企业管理的思想,只需按照计划生产,或者超额生产电力即可,其内部控制管理作用不强,管理不能使企业发电量增加。而随着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电力体制不断深化改革,同一行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国家逐年提高对于“节能减放”的要求,该种落后思想观念,对电力企业发展、管理能力形成了巨大的制约和阻碍。
其次,供电公司的电费收缴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目前,因供电公司管理计量设备较为分散,且内部控制极为不严格,抄表人员可随意更换用户电能表,抄表员在超抄表时,可能自行更换新表或故意将电量下甩,无法准确的统计损失电量。由于供电部门因地处偏远,抄表、受收电费还采取过走收电费形式,直接上用户门收取电费,收缴电费、抄表统计不能实现职责分离,使得抄表人员易程序爱你乱收电费、挪用电费的问题。某些供电企业采取岗位轮换收取电费方式,一个抄表员在一个区域长期性的抄表,极易出现关系表与关系电问题。
第三,内控制度执行力较差。对于制度建设而言,电力企业缺乏完善的内控制度体系,内控制度多采取通用制度,未建立权威性内控体系,使得内控制度多流于形式,内控制度只是为应付检查而设立。从执行力而言,电力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未有机结合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面临激烈市场竞争,电力企业市场风险意识较差,加大了企业在经营、运行过程中的风险。若不能有效加强风险管理,强化内部控制,将对企业发展、生存造成严重影响。
二.电力企业内控管理的对策
首先,加强风险防范,强化风险意识。处于新时代背景下,后金融危机将逐渐影响我国的实体经济,电力企业风险将逐渐凸显。因此,我国电力企业需做到如下三点:其一,树立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做到提前谋划发展全局,主动掌握后金融危机的防范权;其二,管理层需重视内控管理,要认识到内控管理不只是一种“纸质”制度,内控管理制度建设、执行,直接关系着企业运行的经济效益与质量,将书面制度转化为工作效率;其三,企业职工需结合企业实际,增强内控管理认识,主动执行内控制度。根据“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规划要求,切实通过内控规范促发展、避风险、化问题。总而言之,加强风险管理,确保企业的经济业务能够有序、健康的运行,要求企业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按照不同风险控制点,构建科学有效的风险防范管理体系,加强风险预警与识别,通过评估与分析,强化内控控制与管理,构建完善风险评估机制,全面控制、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经营风险。
其次,合理规范与完善供电企业的收缴统计。其一,加强管理计量设备,主要包含安装计量设备,没有经过授权,任何人不得随意改动计量设备,抄表员抄录必须经他人审核,需签字盖章后负责;其二,分类电费收缴、统计。电费由收费员实行定点收交制度,同时向用户提供电费发票。针对地处偏远用户,不能直接打印发票的,可采取预收电费与储蓄电费等手段,禁止抄表员直接向用户抽取电费,避免出现舞弊行为。其三,加强岗位轮换制度。定期轮换抄表员,避免出现关系表与关系电现象。某些隐蔽关系、非正常关系通过轮换抄表制度,可将其问题及时暴露。
第三,构建动态管理、风险评估体系。电力企业要加强内部控制,首先需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利用SWOT模型,分析区域、行业电力企业的优劣势,加强风险识别,针对性建设内控制度。另外,完善风险评估程序,建立财务状况风评模型,建立风险管理、财务管理的预警系统,加强外部的风险管理,提升事前风险的防范能力。国家电网曾在2009年正式提出“依法严治”的总体要求,要求企业树立规范经营的意识,加强内控和发展之间的关系处理,强化风险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处理,高度重视创新业务风险管理和评估,强调重视潜在风险,确保在企业控制过程中融入企业风险管理,提升内控的执行力。同时,建立内控的基础防范,用基础规范完善、指导各类具体规范。与行业特点相结合,强化制度紧密度,使企业内控功效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另外,在企业内控管理中,要强化控制内控主体,企业实行内控管理,企业全体职工即为主体,人员素质水平影响了内控实施效果。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分离经营权与所有权,统一董事会与管理层的责权利,实现相互约束、共同激励。动态掌握企业内务业务人员、会计人员的思想状况,若内部业务人员、会计人员发生违纪、违法行为,必然尤其动气,领导层与部门负责人徐分析重点人员的岗位思想,发现可能违法犯罪的外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化解该类风险。
四.结语
处于市场经济条件之下,内控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电力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基础,深化电力体制改革,要求电力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竞争秩序。通过加强风险防范,强化风险意识,合理规范与完善供电企业的收缴统计,合理规范与完善供电企业的收缴统计等措施,实现电力企业稳健的运行与发展。参考文献
[1] 林跃升.浅析电力企业内控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2] 邓建明.分析财务管理在电力企业内控的有效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 ,2013,(17):265-265,267.[3] 贾崇崇.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9).[4] 邹红霞.探析电力企业内部控制成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3,(2):61-62.[5] 张婷,成晓君.强化电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举措[J].中国电力教育,2008,(24):213-214.
第三篇:探讨企业税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对策
探讨企业税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对策
税务管理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目前,存在一些企业,税务管理理念落后,法律观念薄弱。企业的税收管理已成为企业发展中的关键环节,好的税务管理有助于推动企业的发展,拉动市场经济的发展。
一、企业税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税务管理理念落后
目前,我国税务管理是较为繁琐,税务申报流程也是较复杂的,税务表格的填写冗杂。部分企业经营者和财务管理人员因为触碰税务管理时间不够,认为税务管理较为繁琐和复杂,在潜意识中有怕麻烦的观念。所以,部分企业常常仅符合于按期缴税、申报税或尽可能少缴、晚缴税,却从来未意识到税收管理在目前企业的财务管理当中的影响和作用,公司的经营中尤其一些重大事项没有很好的嵌入税收因素,导致企业不能正确合理的纳税,降低税负。
(二)法律观念薄弱
因为部分企业在纳税的过程中,仅仅把最低、最迟的纳税当作是目标,没有依据相关法律条文实施科学合理的规划,所以本身是利用科学规划所能实现或达成的目标,企业则是采取偷税漏税这样的方式,这不单使得公司不能够通过科学税收规划来实现其财务目标,而且很可能会适得其反,影响公司的形象。纳税人变造、伪造、隐匿或自行销毁账本及记账凭证记录时,在账本上多列出收支,不列或少列支出和收入,经税务机关要求申报而不申报,实施虚伪的纳税申报行为时,不交或少交应纳税款,属于偷税行为。依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偷税行为是违法犯罪行为,企业经营者不能严格区分开偷税和税收筹划之间的差异,常把两者混为一谈,致使很多企业经营者逼迫财务人员做出对应的违法犯罪事情。
二、企业税务管理的优化对策
对于目前我国企业税务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本人列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化对策:
(一)明确税务管理的重要性程度,健全和完善有关机制
企业的税务管理对于企业各项运营管理的不同部分都是相当重要的。税收指的是企业当中的重要支出,在企业支出当中是具有较高的比例成份,怎么样把握以及明确企业的税务支出,减少税收成本效用,提升经营效益。第一,企业需要依据具体情形,设定对应的税务管理机构,使得相关的专业税务管理人员进行匹配,在实际操作中税务管理人员需要不停研发和运营有关的税收法规,尤其是税收优惠政策,且把这个高效地运用到企业的具体运营管理活动当中。第二,企业与税务管理人员需要遵守税法的相关规范和规定,在法律范围内执行。而税务管理人员需要不停地提升综合业务素质能力以及技能,主动学习税法,依法处事,杜绝偷税、漏税和逃税行为。除此之外,企业应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实施高效的避税,为企业建设出更多的价值。
(二)建设企业税务自查机制,健全涉税风险预防体制
在一定时期内,使得企业的税务可以进行相关的自查活动,而这亦是企业在避免税务风险中的高效对策。依据现在的情形来看,我国的税务执法部门对企业的税务管理活动的关注度呈上升趋势。企业可以自觉查询以及填写不同的问题,进而能够把控税务风险目的。同时,企业还需要依据国家税务部门所指明的道路,制定出自身能够进行税务自查的系统,并且健全其涉税风险体制。首先,要建设出税务管理自查制度,按期实施自查,快速找出企业在进行纳税过程中出现的违法情况,实施合理的调整,减少企业纳税风险。其次,企业还需要及对本身企业中的各个税费支出情形进行分析比较,建立出自身企业的税负率,当税负发生异常现象时,要进行分析和上交税务报告。最后,企业需要搜索出行业中的不一样的涉税消息,确定企业内外部的税务发展状况,对企业税务进行具体的纳税评估,防止企业牵扯入涉税风险当中,保护企业本身的合法权益。
(三)夯实税务管理基础工作,增强税务管理层次水平
就现在来说,其税务管理的具体操作都是需要和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相互连接的,所以,企业需要夯实税务管理的基础工作,务必要建立健全其岗位责任制和授权审批等制度。而相关的税务会计审核、纳税要求都是需要有独立的税务人员进行管理和操作,向税务机关上报其有关的纳税审核材料。而其中万一所应用到的税额数目较大、较为麻烦的涉税活动时,就需要经过单独设立的较高税务管理人员进行核查,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从根本上防止企业发生不规范的税务活动,减少企业的损失和浪费。而因为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其经营管理活动会比较多,其主要的活动内容是不一样的,纳税人以及征税对象是不一样的,所以,对于所使用到的税收法律以及相关法律政策也是不一样的。因此,需要在实际的纳税活动发生之前,和所关联到的管理活动中的不同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对不同的活动实施安全合理的设计,运用税法中的最优纳税设计方案。而经济实力较为雄厚的企业还能够建立税务风险管理部门,专门对企业可能涉及到的税务风险,加强监管,在税务风险发生前实施预先管理,做好充分的预测工作。企业尽可能提升税务管理层次,而这个仅仅依靠于企业内的税务管理人员是远远不足的,企业还需要聘请相关税务管理机构,为企业供给专属的税务管理咨询服务,这样就可以通过他们的指导帮助,尽快地加强企业的税务管理层次。
三、结束语
税务管理相关的问题是属于企业中的财务管理问题,其财务部门应做好相应的解决对策,除此之外,还需要其他部门的协同合作,这样才可以提高税务管理层次水平,提高企业竞争力。
第四篇:企业资金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货币资金管理相关问题的分析,对大多数中小企业制度不完善,存在着内部管理混乱、缺乏健全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监督力度不够等问题的存在及原因做出了分析,提出了改善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加强内部管理,完善资金管理制度,构建行之有效的财务监督体系等解决方案,希望我国中小企业不断的完善自身的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中小企业;资金管理;制度;对策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management
ofenterprise funds
Abstract: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fund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s.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monetary fund management of China's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for the majority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system is not perfect, there are internal management confusion, the lack of sound internal monetary issue system, inadequate supervision control of the existence andreason has made the analysis, put forward to improve its external environment,strengthen internal management, improve fund management system, the construction of effective financial supervision system solutions, hopes to improve its management of China's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constantly, improve economic benefits.Keywords: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financial management;system;countermeasure
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随着中小企业集群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但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举步维艰,失败率较高,企业的平均寿命在3-5年,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于中小企业的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存在着内部管理混乱、缺乏健全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监督力度不够等问题,使中小企业的信誉和盈利能力下降。只有搞好资金管理这个中小环节,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和控制措施,才能提高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使其在市场经济中稳步发展。
一、资金管理的概述
(一)货币资金的涵义
货币资金是指企业经营资金在周转过程中停留在货币形态上的那部分资金
货币资金按其存放地点和使用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现金即存放在企业的货币资金,包括库存人民币和外币。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我国会计上所界定的“现金”的概念与西方会计上所界定的有着一定程度上的不同。我国会计上所说的现金是指企业的库存现金;而西方会计上所说的现金既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也包括其他符合现金定义的票证,如未结付的支票、汇票等等。银行存款就是企业存放在银行的货币资金。其他货币资金是指企业除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以外的各种货币资金,主要包括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外埠存款等。[1]
(二)企业留存货币资金及加强管理的必要性 1.企业留存货币资金的必要性
由于货币资金的流动性强,但其盈利性又比较弱。相对于营利性资产而言,企业可以通过银行存款获取一定的利息。但相对而言其利益不会太大。但是,企业之所以运转,可以说完全是因为资金在流动。资金的不足,就有可能会导致一些管理者无法根据市场的变化采取积极的应当措施,无法采用那些实际而又有效的方法来应当现实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因此,企业必须留有一定的货币资金来满足各种需求。
企业的资金以货币资金的形态存在能够满足企业应付日常交易的需求。比如企业可以利用存在的货币资金及时支付员工的工资、偿还到期的债务、按时交纳税款等发生频繁,而且金额较多的资金。另外,为了应付市场紧急情况的出现,企业也应当留有一部分的货币资金作为储备。如当企业出现没有事先预料到的生产问题,客服违约等情况时,企业就可以轻松应当。同时,为了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如有机会购买证券,购进低价原材料等能够短期获利的情况时,企业留存的那部分货币资金就可以发挥出它的用途。为此,企业留存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对企业而言是必须的。
2.加强货币资金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中国企业整体竞争力的大大增强,企业内部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人们思想意识的多元化,企业内部控制环节薄弱,管理松弛的情况日益突出。企业内部会计监督不健全,管理和控制的弱化,更为一些违法现象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如单位对企业内部最基本的货币资金缺乏会计控制,把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及相关票据集中交由一人保管,这就导致了伪造发票凭证、挪用公款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货币资金在单位的各项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单位必须确保留有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存量,但货币资金的存量又不能过多,否则就会导致资金的闲置和潜在损失的存在,使
企业面临的风险加大。因此,建立规范的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并能够有效地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资金管理可以缓解企业资金不足的现状
目前企业在资金运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自感资金紧张,对于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的项目过于谨慎,多持于观望态度,迟迟不能做出决策,最后只能贻误了发展的最好时机;另一方面,大量企业资产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尤其是存量资金方面。如果企业可以通过流动资产形成重组或其他方式的形式将这些闲置的资产聚集起来加以利用,这对于企业自身来说就相当于增加了资金投入,从而也间接地缓解了资金紧张的问题。
(2)加强资金管理可以规范企业经济行为,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企业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效益滑坡,企业财务管理不善,财经纪律松弛的现象屡见不鲜。许多企业还不同程度的存在账务不符,虚盈实亏的问题,甚至有相当一部分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严重倒退。这些企业经济效益低下的原因,虽说有一大部分是客观原因,但究其根源还要归功于企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不强的影响。因此,企业要想健康发展,就必须加大对货币资金的管理。(3)加强资金管理有利于扩大企业的资金规模
目前,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主要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方面,企业大量资产闲置浪费;另一方面,资产重复分散,无形形成规模效益。如果企业可以加强对资金的管理,能够创造出规模效益,这对企业来说就可以迅速加快其资产积累,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为自身创造出更多的利润。
(三)企业货币资金管理的目标
货币资金均衡有效地流动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为了自身的持续发展,都必须努力实现资金的均衡流动,即货币资金的流入与其流出要相等。同时也要保证资金在其运动过程中得到有效地利用,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率。
货币资金管理是企业现代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在建立和实施货币资金内部管理制度中,至少应当强化对一下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1)加强管理货币资金的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严格对专业技术的要求。(2)明确责任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科学合理的进行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3)建立健全的内部货币资金管理制度,现金和银行存款的管理应当符合法律要求,银行账户的开立、审批、核对、清理应当严格有效,现金盘点和银行对账单的核对应当按规定严格执行。[2]与货币资金有关的票据的购买、保管、使用、销毁等应当有完整的记录,银行预留印鉴与有关印章的管理应当严格有效。
二 中小企业货币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中小企业货币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中小企业多为家族经营企业,其内部管理不规范,缺乏科学的管理办法 根据中国社科院在2004年对中国民营企业竞争力研究课题中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对736个民营企业进行的调查中,有72.36%的企业业主及家族成员共同拥有90%以上的股权;有455家企业承认自己企业本质上是家族式企业。由此可见,我国大部分的中小企业仍为家族企业,其企业管理者缺少相应的经营管理经验和科学的管理办法,这样使企业缺乏规范、科学的管理,而且对于一些重要部分,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都会尽可能的选择自己的人来管理,尤其是与资金相关的会计岗位,这样就使企业的货币资金缺乏规范的管理,时常会导致
贪污舞弊现象的发生,进而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2.中小企业的管理层的管理水平较低,资金管理意识薄弱 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着整体素质不高、对财务管理了解甚少、不清楚货币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尤其是中小企业,企业的所有者总觉得钱是他们自己赚回来的,怎么关、怎么用都是自己的事,与国家的财经法律法规无关。因此,他们在对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上就缺少了科学性与合理性,从而使企业缺乏健全的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即使有也不能很好的执行,这样就使企业的货币资金管理存在很多漏洞。
3.企业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缺乏应有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职业道德
中小企业所有者的“任人唯亲”常常导致企业内部会计机构设置不符合规定,会使人员没有从业资格证就上岗的现象屡见不鲜。再加上平时也不注意学习积累,会计知识贫乏,不按科学的方法进行财务处理,仅仅只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做,这样就导致企业的会计资料乱、缺、脏的现象严重。而且有些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不强,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时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发生。
4.缺乏健全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的财务规章制度是否完善,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直接关系着企业的货币资金能否健康运转,关系着企业的财产能否安全无恙。我国中小企业的货币资金管理普遍存在着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的现象。这就为企业的发展埋下了隐患。我国中小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出纳岗位责任划分不去,缺乏合理的监督和牵制制度
我国会计法规定,出纳人员不得监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券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会计工作岗位可以一人多岗,但不相容职务应该互相分离,形成相互牵制的局面。但我国中小企业规模小、业务频繁、会计核算简单、会计制度又不健全,常出现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不符合规定的问题。企业所有者出于管理成本的考虑,往往要求财务人员“一个萝卜几个坑”。有些单位会计、出纳由同一个人担任,会计也可以收取现金,个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有些单位出纳除了担任现金收付、银行存款的存取等本职工作外,同时还兼着会计凭证、账簿及银行存款全套印鉴、审核会计凭证等会计工作。因此财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会计、出纳岗位职责划分不清,缺乏监督和牵制机制。这不仅违反了会计法规定,也无形中给了有关人员公款私存、私自放贷获取利息,甚至是侵吞公款提供了机会,最终让企业蒙受损失。
(2)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的管理不规范
① 现金管理中:一方面,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不执行规定库存现金限额的现象,超限额留存库存现金不及时送存银行的现象更是时有发生。例如,有些企业用现金结算一千元以上甚至上万元的开支的现象都是比较常见的;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私设“小金库”,将取得的销售收入等坐收坐支的现象比较普遍,而且企业内部的现金不定期盘点制度不能很好执行,这就给“白条”抵库公款、私存挪用现金或公款私占等违法行为的发生提供了机会。[3]这样就使得企业的现金管理制度形同虚设,进而导致企业的资金流失。
② 银行存款管理中,首先,中小企业账户的开立具有随意性,而不是按照企业经营管理实际的需要开立的,有些企业往往随意开立账户,有的甚至开立多个户头,进而从中套取现金,截留公款等;其次,一些企业不能严格遵守银行的结算办法,对于应使用转账方式支付的款项,企业往往使用现金支付,违反相关规定;最后,中小企业在进行货币资金支付业务时,无专人对交易和支付行为进行审核,企业的授权批准程序不规范。
(3)有关会计人员的做账时间不一致,往往导致登记入账不及时 中小企业的规模小,会计人员较少,往往只有一个出纳和一个会计人员管理企业的会计
工作,这样就不能严格的按照货币资金的业务流程办理相关业务,从而导致企业的会计资料过于滞后。例如出纳人员首先需要根据相关的原始凭证收取或者支付款项,然后将所有的收、支款凭证进行汇总于月末交给会计人员,最后会计人员再根据出纳所汇总的收、支款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并据以进行记账。这样就使得出纳和会计的做账时间往往处于不同的月份,最后必然会导致会计和出纳核对现金和银行账的时间不一致,进而使得会计的核对工作常滞后于出纳。
(4)企业的内部审批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实际工作中不按照授权审核程序、不在授权范围内审批、超越审批权限办理业务的现象比较普遍,使企业在管理方面形成了很多漏洞。这主要是由于中小企业的机构小,有些事往往由是领导个人决定,其存在很大的主观随意性。一些领导滥批人情款,这样就导致一些不合理、不合法的开支得到报销,使得企业的资金为个人买账。还有时对于同一经济业务,不同的人来报销不同的结果。权力过于集中与领导者的手中,就间接弱化了其他有关人员的审核职能,甚至有的是形同虚设,在实际工作中民主理财不能很好地得到体现。
(5)企业相关的印鉴和票据缺乏规范的管理 ① 有些中小企业对购入的票据没有设备查登记,而是直接交给使用部门使用,而使用部门对票据的领取、使用、保存等也没有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进而导致相关人员在收到现金时不上交入账,为其侵吞公款提供了机会。
② 一些中小企业对于预留银行印鉴,统一有出纳一人保管,而不是分开保管,这样就使得有关人员携巨款潜逃的现象时有发生。
③ 还有一些企业的个别管理者,将企业的证照,私下应允给他人使用,从中收取使用费,而其所收的使用费用也不上交,私自侵吞,严重伤害到企业的利益。同时,因为对于所收的使用费用不上交,而应上交的税费也没有缴纳,进而也导致国家的相关税收收入流失。
5.企业缺乏健全有效的监督制度,监考力度弱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虽然设置了相关的监督职能,同时也制度了许多监督制度,但往往不够完善,而其有些监督制度在某种原因导致下其作用难以及时有效地发挥出来。另外我国有些中小企业的领导者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模糊不清,企业的财务人员对经营情况又不是很了解,且财务人员在企业中处于从属地位,往往只能根据企业领导者的意图进行财务处理,进而导致企业的财务管理跟着会计核算走,而会计核又跟着领导意志走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样使得企业的财务监督制度只是一个形式,失去了本质意义。
(二)中小企业货币资金管理存在的上述问题归根结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人的方面,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和相关人员整体素质低 我国中小企业一般都是家庭或家族共同经营,其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着整体素质不高,认识不足,管理水平比较低。而对于相关人员的聘用常常是“任人唯亲”,进而导致企业工作的专业技能低下,缺乏相应的职业道德,这样就必然影响了整个企业的规范发展。
2.制度方面,企业缺乏完善的货币资金管理控制体系,且忽视了资金管理的关键要点 在我国,大多数的中小企业缺乏健全有效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企业的内部管理环境比较薄弱,其组织机构不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相关要求。企业货币资金管理的关键是在于对现金对现金收支业务和银行存款收支业务的管理。从我国中小企业对现金和银行存款内部管理的状况来看,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对内部的会计岗位分工缺乏重视意识,缺乏健全而行之有效的授权批准制度。
3.监督方面,缺乏有效的内外部监督机制 因为制度的制定受人的主观意思影响,即使是再完善的制定也会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我国的中小企业本身在监督职能和监督制度的制定方面就不是很完善,不仅缺乏外部监督机
制,而且其内部监督制度也不是很完善,即使制度了相关监督制度,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也使得其形同虚设,不能有效地得到执行,进而致使中小企业整个缺乏内外部监督。
三 中小企业货币资金管理的治理对策
(一)加强对企业的科学管理,引进职业经理人
对我国中小企业来说,多数企业也家族经营,很多企业的所有者也是企业的经营者,这样往往就会导致企业的法人和所有者混为一天。因此在聘用人才上侧重从家族内部选择,尤其是与管理企业资金的岗位。中小企业引进职业经理人,不仅可以使企业在管理上更加规范和科学,而且聘用的职业经理人能够使企业更有效地利用社会人才资源,尤其是对财务人员的聘用上,会更注重其专业技术,从而使企业的货币资金管理更规范合理。
(二)加强对中小企业管理者及相关人员的素质
1.加强对企业管理者相关财经法规的宣传学习,提高其法制观念 中小企业的领导者是企业相关制度的制定者和决策者。单位领导人的素质高低与否决是定企业货币资金管理制度有效制定执行的关键因素。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如果企业拥有很完善的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可是企业的领导人却对这不重视,认为其可有可无,那么其实质上也是形同虚设,没有实质上的意义。因此,只有大力加强对企业领导者的相关财经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其法制观念,让其充分认识到货币资金管理的重要性,才能确保企业的货币资金能够安全和完整,也只有通过这样才能使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进而使其不断健康、规范的持续经营下去。
2.加强对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管理,提高其业务技术水平人是企业经营活动主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货币资金岗位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高低与否是决定企业货币资金的安全与畅通运行的关键因素。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相关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业务技术水平低下的现象,这就要求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在聘用人员时严格把关,杜绝“任人唯亲”的现象。一个企业的会计人员能够胜任会计岗位的工作首先的必备条件是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这是对从事会计岗位工作的会计人员最基本能力的要求。同时,大力鼓励会计人员不断地学习相关的企业会计制度、准则及其相关的财经法律法规知识,丰富和更新财会人员的专业知识,并定期接受后续教育,且每年受教育时间不低于24小时。从而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3.加强全体职工对于货币资金管理的相关知识
企业内部货币资金管理应当建立在共同的伦理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因为只有当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的观念趋同,目标明确,才能使货币资金在企业中发展应有的实效,所以企业应当定期对企业全体职工进行货币资金管理知识的教育,加强每个员工的相关概念和意识,从而使企业的货币资金能够更有效地运行。
(三)建立健全的单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并严格执行 1.建立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制度
不相容职务是指企业内部那些如果集中与同一人身上,就会加大差错的发生和舞弊的可能性,或增大了发生差错和舞弊行为以后进行掩饰的可能性的相互关联的职务。中小企业应当建立也货币资金业务有关岗位的责任制,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权限,从而确保于货币资金业务有关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进而保证货币资金的流通安全,不得只由一人办理会计业务的全过程。在实际工作中,就会计岗位来讲,出纳和会计这两个职务,应当实行严格的岗位分工。即:出纳只对现金和银行存款业务负责以及各种收据、支票、发票的保管工作等,不得兼任会计审核、档案保管和相关债权、债务、收支、费用登记等总
账和分类账的工作等。[4]根据分工原则,企业应该将涉及到现金的业务分由不同的人来完成。如果企业的财务人员人数确实有限,也应该保证实现钱账分管,即管钱的不管账,管账的不管钱。此外,中小企业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种职务之间的分离:授权批准职务与执行业务职务、执行业务职务与审核职务、经办职务与财产保管职务、财产保管职务与会计记录职务。
2.建立健全的货币管理制度,尤其是对现金及银行存款收支业务的管理 中小企业应该针对企业自身的特点和会计人员的设置情况,对经济业务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方法,建立一套符合实际情况的货币资金收支业务流程,以保证会计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正确性,同时,也使货币资金业务的会计处理更为程序化和规范化。
(1)做好企业的资金收支预算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是通过货币资金的流通(流入也流出)来实现的。编制资金收支预算的目的,就是要使企业按照生产经营的要求,对企业货币资金的流入流出先做一个预先的安排,尽可能使企业保持畅通的资金渠道,从而保证生产经营的正常运作。
(2)合理的办理现金收支业务
企业要合理的办理现金收支业务,就必须对现金的流入流出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把握。首先,要管住现金的流入点。明确资金的来源,对自己取得的货币资金应及时入账,由零星销售货物取得现金的销售行为,凡发生这类业务应先由出纳开具收款凭证(收据或发票),再由会计人员加盖财务专用章,出纳再根据收款凭证的顾客联收取现金。业务办理后收取的现金应于当日存入本企业的银行账户,存单回执再由会计人员复核签字,并附上收款凭证的入账联,尽量在当日进行账务处理。同时回收欠款的业务也可以参照此程序来办理。总之,就是要使开票和收款工作分离,且不论采用什么方式收取现金,在强调原始凭证作用的同时,也要充分利用账簿的功能,按规定及时登记现金日记账和现金总分类账,并加强两者之间的核对工作;其次,要控制好现金的支出环节。控制非法和不合理的资金流出,严格审核支付过程;最后,要加强对现金的盘点,对于现金管理除了定期盘点外还应实行不定期突击盘点。根据了解,很多中小型企业只在年末(每年的12月31日)进行一次现金的定期盘点,由出纳盘点现金的实存数额,会计复核,并与总账的现金数额进行比较,看二者是否一致,然后填制《现金盘点表》。中小企业的老板应该重视对现金的内部控制,采取经常性的突击盘点,并且增强会计人员的责任感,把这件事情落实到位,及时发现和处理现金收支保管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保障企业现金的安全性。
(3)加强银行存款收支业务的控制
第一,对银行账户的开立、管理等要具体规定办理。不能在同一个营业网点多头开户、随意开户,也不能将单位的公款以个人名义私存。
第二,要保障银行和企业的对账环节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由会计人员每月末对银行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进行核对,并且应该在与银行进行对过帐的前提下,再编制会计报表。如发生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的余额不相符,应尽快查找不符原因,并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有的会计为了赶报表,不认真核对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以为二者金额一致就可以了,而不知那些“有心的”出纳利用了这点,故意少计两笔金额相同的收支业务,来达到贪污资金的目的。所以,会计人员应对银行存款每一笔的收支都仔细审核,弄清楚未达到账项的真正原因,避免银行存款长期未达,防止循环入账,“拆东墙,补西墙”的情况出现。
3.企业应当按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账务处理程序
财务处理程序,也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或会计核算形式,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相结合的方式。各企业应当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选择适用于本单位的账务处理程序,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做到账证相符、账账相符和账实相符。
4.建立完善的授权审批制度,杜绝作假现象的出现
货币资金支出审批手续的规范化、制度话,既可以减少某些不必要的支出,也可以防止
侵吞和挪用公款行为的发生。单位应当对货币资金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明确审批人对货币资金业务的审批方式、权限、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职责范围。具体包括:①授权权限,即审批人应当根据批准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②授权批准程序,企业的有关部门或个人在用款时,应当向审核人(会计主管)提交支款申请书,注明款项的金额、用途、支付方式等,并应附有管的合同或者送货清单、签验货证明等。审核人应该对申请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核,并核实该笔业务的手续及相关单证是否齐备,金额计算是否准确,支付方式、支付单位是否妥当等,对不符合规定的支付申请,审核人应不予办理;接下来,审批人(企业负责人)应当对审核后的支付申请批复,最后交给出纳人员办理支付手续。
5.建立完善的票据及印章管理制度
票据和印章的管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货币资金业务正常运转的保证。企业要支配货币资金就必须要有票据和印章。所以企业应当加强与货币资金有关的票据及印章的管理,建立健全的票据及印章的管理制度,并明确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背书转让、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程序。企业可以通过设置专门的登记簿对货币资金业务进行记录。一方面,防止空白票据的遗失或被盗用;另一方面,规范企业票据及印章的管理。同时单位必须加强对银行预留印鉴的管理,不能由同一个保管全部印鉴。财务专用章应该由授权的个人自行保管,个人私章必须由本人或者授权人员保管。另外,对已用和未用的票证应当由非保管人员定期检查;禁止签发空白支票;随时与开户银行对账等等。
(四)加强对货币资金业务的监督检查 事物具有两面性,即使再完善的制度也会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企业对货币资金的管理大部分是由人来进行的,经济学上认为人是“有限理性”的人,即只有有限的决策和选择能力,因此,单位应当建立对货币资金业务的监督检查制度,明确监督检查机构或者人员的职责权限,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货币资金业务及有关人员的岗位工作进行检查监督,确保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及相关的管理制度能够落实到位。
总之,中小企业要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加强财务管理,尤其是货币资金的管理,因此货币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财务活动的主体,是经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只有加强货币资金管理,才能确保资金的安全完整不受侵犯,进而才能确保企业的永续发展。
四 结束语
货币资金对于企业来说就相当于血液之于人,充足的货币资金是企业正常运转和持续发展的保证。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资金或是资金不足,再好的计划、项目,都是纸上谈兵,再好的投资活动都有可能中途搁浅。因为货币资金对于企业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起着决定性作用,企业之所以在运转,完全是由于资金的不停地循环流动。以上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货币资金管理相关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欠缺,其中尤其是在货币资金管理方面的不足,这已经成为影响我国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这其中固然存在中小企业无法抗拒的外部因素的影响,但更为重要的一方面还在于中小企业自身的不足。中小企业的领导者作为企业制度政策的制定者与决策者,应努力为中小企业改善外部经营环境的同时加强对企业的内部管理,建立健全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财务管理预算和控制监督的职能,构成完善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及相关行之有效的财务监督体系,提高企业货币资金的利用水平,使企业能够规范、持续的运作下去。
参考文献:[1]谢晓霞 温建清 《金融经济·学术版》 2010年第11期
[2] 武晓虹.论企业资金管理与风险防范.商场现代化 2010年第11期 [3] 王勇.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企业界2010第2期
[4] 范晓蓉 关于企业加强流动资金管理的理论思考 会计之友(中)2011年第6期
第五篇:企业内控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企业内控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思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所涉及的方面越来越广泛,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创新,而如何提高企业内控精细化管理逐渐成为企业管理层和相关专业人士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文章主要阐述了我国企业内控管理内涵,并对精细化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展开探讨,最后提出了提高企业内控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具体策略。
加强企业内控精细化管理,有助于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内控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应对,从而不断提升内控管理水平,帮助企业实现更大的经营效益。因此,加强新形势下提升企业内控精细化管理的关键要点分析,对企业长远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企业内控精细化管理内涵概述
对企业而言,外部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内部经营结构的不稳定性,给企业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国家也先后颁布了一些关于内部控制方面的政策,引导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管理,从而不断激发企业内部经营活动,帮助企业提高风险防范水平。在企业开展内部控制管理活动中,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不足,以提高内控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企业内控精细化管理是企业加强内控管理的重要发展趋势,也是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企业内控精细化管理是指在企业内部管理活动中,为风险控制、内部审计、预算管理和成本管控等方面制定更加详细的实施细则,从而开展全面、细致、深入的管理,并加强资源调度和组织,提高财务管理整体水平,帮助企业实现更高的经营价值。随着精细化管理理念的推行,企业实施内控精细化管理能够不断提高内控管理的科学性、综合性及现代性。具体而言,加强精细化管理一方面能夠及时发现企业内控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细致查找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潜在问题,从而通过重点排查和全面分析来查找漏洞,帮助企业制定更完善的管理措施,提升财务风险防范水平和内控管理效能,提高资源最优化组合率,进而将有限的资源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环节,实现更大的效益;另一方面能够更好地帮助企业加强外部环境形势分析,结合自身实际,提高战略规划管理水平和全面质量管理水平,及时化解和规避生产经营管理中遇到的各类风险,提高效益、降低成本,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资金支持。
二、企业内控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环境不良
首先,我国公司制企业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大多数中小型企业为有限责任公司制,往往组织结构单一,责任部门与监督部门职责不清,甚至出现家族式管理模式,导致管理机制混乱,缺乏严谨的内控机制。而大型股份制企业中,国有控股占比较大,在进行重大问题商讨与管理层任命时,国有股东或持股较多的股东有较多话语权,董监事会监督作用被弱化,导致内控机制失效。其次,管理者水平也是导致内控环境弱化的原因之一。每个公司领导者及管理层受到的教育水平不同,所接受的文化方式也不同,且在全球经济大环境下,中西文化不断碰撞融合,对管理者的素质与管理方式也带来了考验。尤其对于大型企业管理人员,往往受传统管理思想影响较深,适应传统粗放式管理,只关注结果而不够深入业务过程,其精细化管理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二)精细化管理机制不健全
内部控制精细化建设理应是一持续发展、维护的过程,需要随着新业务诞生、现有业务流程改进和完善以及环境变化而不断完善、发展。但部分企业仍沿用最初的内控体系而丧失了对新业务、新岗位的控制;有些企业没有考虑自身规模、业务类型等实际情况,盲目制定管理规定与内控机制;部分传统型企业仍沿用传统上下级管理模式,不适应扁平化管理,缺乏部门间或平级之间的交流监督,导致管理及运行机制执行效率低下;某些中小型由于人力资源紧缺等原因,企业内部组织架构混乱,业务人员、责任承担人员与监督人员角色不清,导致精细化管理工作不到位,管理效率不高。
(三)内控意识薄弱
很多企业认为企业内控就是内部控制,是质监部门或审计部门等管理部门的单一作业,与业务部门无关。很多制度的建立与执行也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做到精细化、系统化。许多中小企业没有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即使有内审机构,其职能也已严重弱化,不能正确评价各级管理部门的绩效。管理层对内控管理的认识不足,往往把企业经济效益与工作效率放在首位,不愿因监督控制流程而拖延工作进度,造成企业管理混乱。
(四)信息化程度待提高
内控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现代化、智能化的管理模式,需要大数据及信息系统的支持,以保证其数据准确性与管理高效性。而对于许多中小型企业或传统制造型企业而言,仍采用理论制度或绩效考核为主的管理模式,不注重业务过程的管理控制,也没有一套严谨的信息生成及沟通系统,导致数据滞后或信息不真实,不利于领导的决策。
三、提高企业内控精细化管理水平的策略
(一)完善内控体系
公司应制定严密的管控标准机制,严格区分、明确每个职位的实施责任,保证内控管理工作的定位准确、责任明确,做到有规可依、有章可循。此外,明确各部门的管理职责与监督关系,清晰财务、审计、质检等敏感岗位的分工与职责权限,做到部门与人员互相监督制约。对于管理层,要强化内控意识,把精细化管理观念融入企业文化中,并通过多样化形式呈现,从而形成有效执行内控制度的氛围,营造良好的内控精细化管理环境。
(二)提高内控人员综合素质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培养综合型人才,因为员工的素质直接影响企业的运行效率及管理模式。首先,应通过建立企业文化、梳理内控意识等方式引导员工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其次,围绕内控目标建立严谨、完善的管理模式,并在管理过程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调整内控方法。再次,不断加强员工的业务培训,主要对精细化管理的流程、标准等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重点对管理人员的职业能力、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进行培训。最后,强化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做到权责分明、责任清晰,避免因责任不清、权限不明造成的管理漏洞。
(三)引入激励机制
完善的激励机制是提升员工积极性、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保证。对国企或传统型企业来说,员工绩效或管理水平对薪酬并没有过多影响,致使员工不注重内控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只有建立一套与员工薪酬或职务等级升降或上档等相关联的内控激励机制,才能促使員工自觉提高自己的制度执行力,激发员工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的积极性。
(四)积极探索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内控精细化管理监控网络
首先,大力推进内控管理精细化信息建设,通过构建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将企业资源和各项业务等纳入信息化建设管理活动中,并通过科学计算分析,提高信息管理的科学性。其次,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相关培训,提高技术人员操作应用水平,降低人为误差。再次,完善相应的激励监督机制,通过网络系统监控等及时发现违规操作行为,以杜绝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从而顺利完成内控管理目标。最后,结合发现的问题,积极协调内控精细化管理和其他经营管理活动,不断优化经营结构,提高可持续经营水平。
(五)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
第一,提高成本管控水平,对企业经营管理涉及的各类成本进行科学分类,并严格归口管理,加强资源统一调度整合效率。第二,对企业资金进行全面、定期分析,全面掌握资金实际使用情况,并找出存在的不足,合理规划和安排资金使用情况,提高资金最大化利用水平,从而创造更大的效益。第三,要加强资金控制,建立清晰的预算管理目标,并层层分解落实,定期进行调度,找出预算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资金分配质量。第四,对可能存在的风险点源等进行排查,建立重点风险点源长效排查机制,深入分析,找出不足,提高抗风险水平。
四、结语
企业内控精细化管理是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企业管理人员需在掌握内控含义、了解精细化管理特点的基础上,探究企业在业务流程及管理上存在的不足,并采取完善内控体系、调整管理方式、提高人员素质等有效措施进行预防,从而规范内控工作,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及社会影响力,提高企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