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高考政治大纲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思想政治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内容确定。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反映对考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论证阐释、分析评价、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1.获取和解读信息
•从试题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从试题的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2.调动和运用知识
•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学科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 •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综合检索和选用自己的“知识库”中的有关知识和技能 3.描述和阐释事物
•准确描述试题所涉及的学科基本概念、观点和原理
•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有关社会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全面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4.论证和探究问题
•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创见性作答 •整合学科知识和方法,论证或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Ⅱ.考试范围与要求
本大纲仅规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课程的考试范围。关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选修课程的内容由各实验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各自教学实际情况具体规定。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
1.货币
(1)货币的本质商品的基本属性
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金属货币与纸币(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货币与财富、结算与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
2.价格(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价值与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供给与需求、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
(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3.消费
(1)消费及其类型影响消费的因素 消费类型、消费结构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心理、消费行为
4.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生产决定消费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发展生产的意义(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企业与劳动者
(1)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
公司的类型、公司的组织形式、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2)劳动者
劳动与就业、劳动光荣、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维护劳动者权益
6.投资与融资
(1)商业银行
利息、利率与本金储蓄存款、中国商业银行体系、商业银行的业务(2)投资
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股票、债券、商业保险(3)融资
7.个人收入的分配
(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
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效率与公平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8.国家收入的分配
(1)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收入的构成
税收与财政的关系、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支出、财政支出的构成、财政收支平衡(2)财政的作用
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财政与宏观调控、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
9.征税与纳税
(1)税收及其种类税收
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种类、税收的作用(2)依法纳税纳税人 负税人依法纳税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市场与计划
市场调节及其弊端、市场配置资源、市场秩序(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
11.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2)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2.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的影响(2)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对外开放
国际经济组织国际经济合作、“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第二部分政治生活
1.公民的政治生活
(1)我国的国家性质
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3)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2.我国的政府
(1)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我国政府的作用、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2)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
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我国行政监督体系(3)政府的权威
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
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大代表的产生人大代表的职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2)我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我国的宗教政策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
4.当代国际社会
(1)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 国际组织联合国
(2)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3)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第三部分文化生活
1.文化与生活
(1)文化与社会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的形式、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
(2)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
2.文化传承与创新
(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3)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走进文化生活
文化市场对文化的影响、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第四部分生活与哲学
1.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什么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精神、哲学的作用(2)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
(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5)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7)实践
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9)真理
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10)认识过程
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 3.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4)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发展的概念、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5)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6)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7)辩证的否定观辩证否定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8)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创新的社会作用 4.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概念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6)人生价值
价值和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7)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8)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价值的实现方式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第五部分时事政治
1.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上年度 4 月至考试当年 3 月)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第二篇:2014新课标高考大纲 政治
2014新课标高考大纲 政治:主观题评分标准更科学合理
政治
主观题评分标准更科学合理
哈三中高三政治备课组组长纪策
变化:在政治高考内容上,今年高考内容有三个变化:一是增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考点的分量,从原来的小知识点转变为专题类,考生要着重复习。二是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新提法,以前没有这种提法,新提法代替了以前的“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考生要复习掌握新提法的原因、如何建设等。三是提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新提法,学生要掌握其具体含义。
要强调的是,今年政治高考大纲最大的亮点就是在主观题的评分标准上,除了原有的按采分点给分外,又新增了“观察性学习评价”标准,评卷时增加了导向性机制。“观察性学习评价”标准主要分4个档次,最低档是答题引用材料,不用相关知识;第二档是能够运用知识去阐述问题,但阐述不够准确;第三档是能够比较准确地运用知识,逻辑性较强;第四档是能够准确运用知识,材料结合合理。评卷时,达到每个档会结合采分点给予相应分数。
应对:纪策认为,这样的评分标准更灵活,更有利于考生。比如,以前考生如果答题没达到采分点将一分都得不到,但现在根据新评分标准,如果考生答题时能够正确地用论据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即使不占采分点,也会给予一定分数。
第三篇:解读2014年高考政治考试大纲
解读2014年高考政治考试大纲
2014年四川高考政治学科考试说明已经出炉,与2013年比较,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内容及比例、试题结构、题型与分值、试题难度等方面基本一致,但由于政治学科的特点以及十八大的召开,2014年的考试说明也主要在如下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调整,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一、考点的部分调整
1、经济生活:体现在第十一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增加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文化生活:体现在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加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政治生活:体现在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增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
以上考点都是根据十八大报告所增加的部分,容易与当下的时政热点相结合,新版本教材相应也做了大幅度的调整和详细的表述,因此建议适当补充和高度关注。
二、主观题试题结构略有调整
原来“1小问+5大问”的模式调整为“1小问+4大问”模式,即“1小问”是解读经济信息;“4大问”即四门必修课程各考查一个问。这一调整意味着各板块的分值比例应该在12分左右,这就提醒我们在复习迎考中要注意知识模块的建立,注意中观的考查方式,避免学生出现“方向性”的错误。
三、选修部分调整较大
1、考查形式从13年的一个选择题和一个主观题调整为两个选择题,形式上的这一调整提醒我们在复习迎考中应该侧重于对经济理论的理解而不再侧重于对经济理论的记忆。
2、考查内容从13年的考1、3、5专题调整为考1、2、3专题,内容上的这一调整提醒我们应该在2专题上有所关注。
树德中学教师饶玉萍:
2014年四川高考政治学科考试说明与2013年比较,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内容及比例、试题结构、题型与分值、试题难度等方面基本一致,其变化主要有四方面:
1.部分考试内容呈现的形式发生变化
选修二《经济学常识》部分今年将只考两个选择题,占8分。
从考试说明上的内容比例看,选修二《经济学常识》部分的比重仍占10%,从题型示例上看,原来有关选修部分的主观题的例题未删掉,但不意味着这部分内容考查今年将以主观题形式呈现。
2.主观题的试题结构略有调整
原来“1小问+5大问”的模式变为了“1小问+4大问”模式,即“1小问”是解读经济信息;“四大问”即四门必修课程各考查一个问。
3.各模块内容比例及题量略有变化 2014年高考政治试题结构
(1)《经济生活》选择题4(16分)+主观性试题2(6+10分左右)约占32﹪(2)《经济学常识》选择题2(8分)占8﹪
(3)《政治生活》选择题2(8分)+主观性试题1(12分左右)约占20﹪(4)《文化生活》选择题1(4分)+主观性试题1(11分左右)约占15﹪(5)《生活与哲学》选择题3(12分)+主观性试题1(13分左右)约占25﹪ 4.考试范围的部分考点变化
(1)政治四本必修教材在十八大召开以后结合政策进行了修改,今年高考说明反映了这一变化,部分考点作了增、删、改。
考点变化分别出现在《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部分;《政治生活》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部分、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部分;《文化生活》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部分。
(2)选修2《经济学常识》由原来考查专题一、三、五的内容改为考查专题一、二、三的内容。
对此我们的应对策略是: 考纲中未出现的新修订教材的内容,不需要掌握,仍按原来教材把握。即考点未变的,按老教材掌握;考点变了的,按新教材掌握。
第四篇:2014年高考政治(全国大纲卷)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大纲卷)
24.2013年某县的橙子大获丰收,但成熟时间较往年推迟,错过了在春节前上市的最佳时机,造成滞销。后来,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橙子滞销问题得到了解决,实现了“惊险一跃”。经济学之所以把上述过程称为“惊险一跃”,是因为
A.商品价值的实现存在不确定性B.货币流通手段的作用不易发挥
C.商品使用价值很容易被损耗D.商品价值难以用货币表现
25.从国际经验看,当一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000~10000美元时,消费偏好和消费结构会发生变化。201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6700美元,这意味着我国居民
A.食品消费支出占比增加B.服装消费支出占比增加
C.旅游消费支出占比增加D.家电维修支出占比增加
26.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不比重。”下列措施中有助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是
A.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B.调高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
C.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D.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27.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因收购外汇资产面相应投放的人民币新增2.76万亿元,远高于2012年的0.49万亿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因收购外汇资产而增加本币投放的做法
A.会加大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B.会提高国内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C.会加快人民币的流通速度D.会提升人民币实际购买力
28.陶渊明“结庐在人境”,却感到“而无车马喧”。朱自清听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却认为“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出现这种认识是因为
①意识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客观存在②意识对外部世界的反映具有主动性和自觉选择性
③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的局限性影响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④人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9.心理学家将一条饥饿的鳄鱼和许多小鱼放在同一个大水箱里,中间用透明的玻璃隔开。最初,鳄鱼毫不犹豫地向小鱼发起进攻,但每次都碰壁了。多次进攻无果后,它放弃了努力。后来心理学家取走玻璃挡板,小鱼在鳄鱼身边游来游去,但鳄鱼始终无动于衷,最后饿死了。“鳄鱼实验”进一步佐证了
①动物心理没有能动性,不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
②动物心理没有适应性,不能根据环境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③动物心理没有创造性,不能通过行动改变环境以满足生存的需要
④动物心理没有主观性,不能创造现实世界所没有的幻想的世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0.农谚说:“蚯蚓叫,大雨到。”一位农民气象员对此感到怀疑。经过反复观察和实验,他发现下雨前鸣叫的是蝼蛄而不是蚯蚓,于是把这条农谚改成“蝼蛄叫,大雨到。”经过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他又发现“春秋蝼蛄叫,大雨定会到”,但“盛夏蝼蛄叫,大雨不会到”。这表明
①亲身的实践经验比他人的实践经验更可靠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部署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重大举措和路线图、时间表,吹响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全面深化改革
①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
②标志我们党完成了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任务
③表明科学理论源于社会实践又反过来决定社会发展进程
④是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2.在最近一届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期间,某市开展候选人与选民见面活动,4336名县级人大代表候选人,4314名镇级人大代表候选人依法参加了活动。让候选人从“纸上”来到选民面前接受“面试”的做法
①促使当选代表更加重视肩负的责任和选民的重托
②是选民了解候选人,更好行使选举权的重要环节
③旨在加大候选人之间的竞争,扩大选民的选择范围
④是扩大候选人的社会影响以保证当选的必要手段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3.全国政协十二届常委会二次会议围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议题建言献策。与会人员结合6个专题深入研讨,提交大会发言120份,从不同角度提出意见和建议。在上述事例中,政协的作用表现为
①战略决策②政策策划③组织实施④开展监督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4.2013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要以法治方式推进社会救助制度建设,把已有的成功做法上升为法规制度,坚持统筹城市和农村、兼顾当前和长远、政府救助与动员社会力量救助并举,构建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国务院推进社会救助制度建设
①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
②是完善法制建设实现依法治国的重要目标
③表明政府重视困难群众接受社会救助的权利
④突显了各级政府依法履行社会救助的职责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5.《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规定:“中国政府依法保护参与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的外国企业的投资、应得利润和其他合法权益,依法保护外国企业的合作开采活动。”这一规定
①表明我国依据国际法保护外国企业权益
②体现了政府对我国海洋石油资源的管辖权
③表明我国立足于国际合作保障能源安全
④体现了我国对外关系中的平等互利原则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8.(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强调:政府职能转变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转变国务院机构职能,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国务院机构改革重点围绕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根据改革方案,撤销铁道部,将铁道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整合加强卫生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海洋、能源管理机构。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25个。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府职能的知识说明国务院为什么要进行机构改革。(12分)
答: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主要行使经济调节、市场管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职能。(3分)
国务院部门在职能定位、机构设置,存在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地方。(3分)有利于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3分)
能够提高政府管理科学化水平,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3分)
材料二: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中国铁路公司于2013年3月挂牌成立,承担铁道部的企业职责,负责铁路运输统一调度指挥,经营铁路客货运输业务,承担专运、特运任务,负责铁路建设,承担铁路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等。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接铁道部的相关资产、负债和人员,注册资金为10360亿元,是中央管理的国有独资企业。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剥离铁道部的经营职能组建中国铁道总公司的意义。(10分)
答:有利于政企分开,建立合理的公司法人治理机构,提高企业经营效率;(4分)
有利于按照市场规律优化资源配置和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3分)
有利于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3分)
(3)国务院机构改革在行政体制改革的整体布局中具有重要地位,运用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原理加以说明。(10分)
答:事物是由若干部分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整体,整体居于主导地位,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的功能具有决定性作用。(3分)
国务院机构改革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管理科学化水平的重要环节。(4分)
推进国务院机构改革,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进而推动我国行政体制整体改革。(3分)
39.(6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四: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和消费国。自2011年起,我国开始对棉花实行临时收储政策,以支持价格敞开收购棉花。2012年国家储备棉花(下称“国储棉”)收购量达634万吨,占全国棉花产量的90%以上。同期,国际市场的棉花价格约为1.5万元/吨,国储棉收购价格约为2万元/吨。2013年,我国国储棉库存超过1000万吨,约占全球棉花库存的60%,占用国家财政资金2000多亿元。此外,国家每年要支付的棉花收储成本约为300亿元。
2014年中央《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提出,2014年启动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自此,实施3年的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将走向终结。
(5)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经济知识,对我国棉花临时收储政策进行评析。(10分)
答:利:保障棉花供给,避免价格大起大落;(3分)保护棉农利益,稳定棉花种植面积。(2分)
弊:大量库存占用高额财政资金,影响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2分)使价格机制失灵,棉花市场价格扭曲,不利于棉花产业健康发展。(3分)
(6)材料表明,棉花生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运用生产实践对社会发展作用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10分)
答: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决定着社会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4分)棉花生产是物质生产的重要部门,(2分)棉花种植、加工和贸易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物质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2分)棉花生产及其技术进步促进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推动了人类社会进步。(2分)
第五篇:2014年新课标高考大纲政治变动情况
2014年新课标高考大纲政治变动情况
2014年全国新课标版政治学科考试大纲与2013年比较,考核目标与要求、试题结构、题型和分值方面基本一致。但政治四本必修教材在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结合政策进行了修改,所以考试内容也作出如下调整: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的修改主要集中在11.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改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小康社会”改为“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经济建设的要求”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改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科学发展观”改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经济持续协调发展”改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考点的分量,从原来的小知识点转变为专题类,考生要着重复习。
第二部分《政治生活》
1.(1)删掉“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
3.(3)删掉“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增加(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
第三部分《文化生活》变化主要集中在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4.(2)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删掉:“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要求” “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增加“: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4.有两处调整:一是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4.(2)调整到4.(3)“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部分;二是将4.(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调整到
4.(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部分;
4.(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改为“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删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备注:《文化生活》一是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新提法,以前没有这种提法,新提法代替了以前的“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考生要复习掌握新提法的原因、如何建设等。二是提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新提法,学生要掌握其具体含义。
第四部分《生活与哲学》考点与2013年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