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专升本政治考试大纲
2018政治成人高考(专升本)考试大纲
1.能比较准确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及其重要意义。
2.能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论证、阐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要问题。
3.对于违背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错误观点、错误思想能够识别,并给予适当的分析批判。
复习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要求】
了解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等基本概念,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掌握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切实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 2.哲学的基本问题
3.哲学的主要派别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二、物质和意识
【要求】
了解物质、意识、运动、规律等基本概念。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物质与意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掌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3.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性(二)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的本质
3.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4.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三、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要求】
了解联系、发展、矛盾、质变、量变、否定等基本概念。理解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主要内容、唯物辩证法诸范畴及其辩证关系。能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分析、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现实问题。
(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1.世界的普遍联系 2.世界的永恒发展
(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1.对立统一规律
2.质量互变规律
3.否定之否定规律
(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1.现象与本质
2.形式与内容
3.原因与结果
4.必然性与偶然性
5.可能性与现实性
四、实践和认识
【要求】 了解实践与认识、主体与客体、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等基本概念。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特征、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以及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
(一)认识的本质
1.实践及其基本形式
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3.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二)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2.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3.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三)真理及其检验标准
1.真理及其客观性
2.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五、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
【要求】
了解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国家等基本概念。理解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掌握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的基本原理,学会用唯物史观认识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唯物史观的创立及其意义
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
3.唯物史观创立的伟大意义
(二)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
1.地理环境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人口因素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生产方式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三)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 1.社会经济结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社会政治结构——国家
3.社会意识的结构和相对独立性
六、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和历史进程
【要求】
了解社会基本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斗争、社会革命和改革、人民群众、历史人物等基本概念。理解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社会革命、改革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把握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二)阶级斗争、社会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社会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3.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科学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科学的本质和社会功能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四)人民群众和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2.历史人物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
3.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五)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1.社会形态及其演化
2.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第二部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要求】 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及其重要意义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主要内容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主要内容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要求】
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准确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
线和基本纲领,深刻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及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特殊 性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2.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和历史经验
3.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
三、社会主义本质和初级阶段理论
【要求】
了解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形成及其意义,准确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及其主要内容,深刻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特别是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一)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形成及其内涵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大指导意义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二)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内涵和特征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
(三)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1.“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内容及特点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四、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要求】 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依据、历程和成就,深刻理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我国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一)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中国改革的历程和成就
3.改革是中国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二)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1.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和成就
2.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要求】
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深刻理解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必然性。深刻理解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思想。深刻理解我国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方针。(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
2.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
3.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1.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然性
2.实现共同富裕,防止两极分化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建设创新型国家
2.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4.统筹区域发展
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要求】
深刻理解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准确掌握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运作模式及其优势,深刻理解我国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以及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一)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三)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要求】
准确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和根本任务,深
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及其重要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和根本任务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
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要求】 了解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准确掌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必然性及其重要意义,深刻理解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大举措。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依据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
九、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要求】
了解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的特点,准确掌握我国对国际形势的判断以及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内容和目标,深刻理解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一)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3.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3.维护世界和平,构建和谐世界
十、“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要求】
掌握“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及其重要意义。结合香港、澳门 的回归,深刻理解以“一国两制”构想推进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进程。
(一)“一国两制”构想
1.“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2.“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3.“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二)“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实践
1.“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2.以“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推动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十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要求】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准确掌握中国共产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深刻理解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必要性。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事业
1.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
2.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形成
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三)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1.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体要求
2.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廉政建设
3.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第三部分时事
了解上一年7月1日至考试当年6月30日的国际、国内重大事件。例如,2011年考2010年7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的国际、国内重大事件。
第二篇:专升本考试大纲
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2010年)
一、考试大纲适用对象及考试性质
本大纲适用于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文科各专业申请专升本的高职高专学生。按本大纲进行的考试系选拔性考试,测试结果将作为本市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学生申请专升本的成绩依据之组成部分。考试性质为教学——水平测试,目的在于检测和考核学生掌握《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基本要求与应用能力的情况。
二、考试基本要求
(一)考试内容范围及分值分布 1.基础知识的考核
基础知识包括语言知识、文体(含文体写作)知识两个方面。本部分分值为45分。
2.阅读分析的考核
鉴于本市各高校所用教材不尽一致的实际情况,阅读分析范围以本大纲所附精读、泛读篇目为准。本部分分值为20分。3.应用能力的考核
应用能力考核包括应用文写作、修改、写作常识运用三个方面。本部分分值为55分。
以上三部分的分值合计120分。每部分分值均可有3分以内的浮动幅度。
(二)试卷题型及分值分布 1.单项选择题(设30小题)30分 2.多项选择题(设5或10小题)10分 3.判断题(设10小题)10分 4.简析简答及翻译题20分 5.修改或写作常识运用题10分
6.写作题(一般设一大一小两个文种)40分
(三)考试方式与考试时间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20分钟。
三、考试内容范围及其具体要求
(一)基础知识(45分)1.语言知识(15-20分)(1)文言词语与句式 主要掌握、理解精读课文中的文言词语、句式与特殊语法现象。具体要求是: 解释常用文言词语(包括成语、通假字)的具体含义; 辨析判断句式、被动句式、倒序句式;
熟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等语法现象; 翻译试题规定的诗文句子。(2)现代应用文词语与句式
主要掌握现代应用文中常用的模式化词语和句式。具体要求是:
明确应用文以书面语为主,使用得到全社会认同的通行语体;不采用个性化语言、方言俚语以及超常规的句式和生僻字词;一般不用口头语。
明确应用文的句类一般使用陈述句、祈使句,较少使用疑问句、感叹句。能分辩与正确运用领起语、承启衔接语、称谓用语、结尾用语。
明确应用文为了表达的庄重、简洁,保留和使用了一定的文言词语,如:兹、拟、尚、悉、谨、予以、责成、业经、承蒙等;能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些词语。明确应用文常使用书面辅助语言(图形、表格、符号、公式等),以替代、补充文字语言。
2.文体知识(25-30分)(1)应用文体知识 1.应掌握、理解: 对应用文主旨的要求; 应用文选择材料的原则; 应用文结构的特点;
应用文语言运用的基本要求; 应用文的主要表达方式;
应用写作对叙述、说明、议论的基本要求。
2.识记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的文种(13种);熟悉各文种的适用范围。3.熟悉行政公文的格式及制作要求(以国务院《办法》和《国家标准·行政公文格式》要求为准)。重点是:
眉首部分的要素(项目)及标注要求; 公文标题(完全式)的构成;
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应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 行政公文成文日期的确定原则与标注要求; 版记部分的要素(项目);
一份公文的主题词应不超过5个(类别词除外),词与词之间空一字(格),不加标点。4.识记常用事务文书的种类:计划、总结、简报、信息、调查报告、述职报告、讲话稿、感
谢信、慰问信、贺信、公示、启事、声明、申请书。
5.掌握简报的基本格式;简报报头的主要格式项目(四项)及标注位置。6.识记常用专用文书的种类:意向书、合同、起诉状(三种起诉状)、策划书、自荐信。
(2)文学(文章)文体知识
立足于本大纲所附精读、泛读篇目掌握、理解(能准确指出某篇目是何种文体): 1.古代散文的特殊文体分类:语录体、纪传体、论说体(政论、史论)、书信体、游记体、寓言体。2.古代诗歌的文体分类:
古体诗——四言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杂言诗、楚辞;乐府诗、歌行诗(乐府和歌行诗在体裁上与上述各体有重复。如《春江花月夜》是乐府诗,又是七言歌行,还属于七言古诗)。
近体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和散曲。3.现代文学文体的主要类别:散文、诗歌、小说、戏剧。
4.一般文章的文体分类: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此三种系按内容与表达方式划分)。
(二)阅读与分析(20分)
1.识记精读、泛读篇目的作者及所属国别或时代,所属文体类别。2.识记精读篇目中所选部分作品(以标题后加“*”号为准)。3.理解精读篇目的主旨(主题或中心思想),认识其思想意义。4.理解精读篇目所表达(抒发)的思想情感。
5.理解精读篇目的结构及主要段落表达的意思与情感。6.理解精读篇目中所用典故的含义。7.领会精读篇目的主要艺术(写作)手法。
8.识别并理解精读篇目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诘、反语、设问、借代,以及某一段或某句中几种修辞手法的结合运用)。
(三)应用能力(55分)
1.根据所给材料,按文体写作要求拟写常用公文:
通告、会议通知、通报、请示、批复、函(商洽、询问、答复3种)。2.根据所给材料,按文体写作要求拟写常用事务文书与专用文书: 事务文书——总结、计划、慰问信、感谢信;
专用文书——买卖合同、自荐书(用试题规定的学校、单位名称、姓名与地名)。【特别提示:在所写的任何文章中,均严格按给定的地名、单位、当事人进行写作;严禁出现表明或暗示考生本人的字样,否则将按违纪卷处理】 3.掌握计划正文主体部分的核心内容(三要素),写作计划的注意事项。4.掌握总结正文(四部式)的结构形式(内容),写作总结的注意事项。4.掌握合同的主要条款。
5.掌握起诉状的结构与内容项目。6.修改文章或文句中的错误。
7.修改或指出公文格式、简报格式、合同及起诉状内容项目中的缺失与错误。8.根据特定情景与写作内容,准确选用应该使用的文种(与“应用文体知识”对应)。
附:课文篇目
(一)精读篇目(21篇)
1.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等)(孔 子)2.谏逐客书(李 斯)
3.寓言二则(哀溺文序、蝜蝂传)(柳宗元)
4.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
5.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
6.氓(《诗经》)
7.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陶渊明)
8.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9.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李 白)10.登高*(杜 甫)11.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1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 煜)1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 轼)14.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辛弃疾)15.书愤*(陆 游)16.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17.炉中煤(郭沫若)18.雨巷(戴望舒)19.**(鲁 迅)20.背影(朱自清)21.秋夜(巴 金)
(二)泛读篇目(10篇)1.国殇(屈 原)2.廉颇与蔺相如列传(司马迁)
3.山居秋暝(王 维)
4.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
5.游子吟(孟 郊)6.前赤壁赋(苏 轼)
7.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8.都江堰(余秋雨)
9.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钱学森)
10.苦恼(契可夫)
参考教材:
1.徐中玉,钱谷融.大学语文(自考教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 2.徐中玉,陶型传.大学语文(专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
3.徐中玉,齐森华.大学语文(高教司组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
4.徐中玉,方智范.大学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以上教材可选一种,所缺篇目用其他教材补充)
5.张家恕,郑敬东,林心治.现代应用写作教程,重庆出版社,2006年8月
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考试大纲
(2010年)
一、考试大纲适用对象及考试性质
本测试适用于重庆市各普通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申请专升本的高职高专学生。
按本大纲进行的考试系选拔性测试。测试结果将作为本市普通高等院校高职高专学生申请专升本的成绩依据之组成部分。其性质为教学—水平测试,目的在于检测和考核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大纲基本要求与应用能力的情况。
二、考试基本要求
(一)考试范围
1、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1)熟悉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了解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基本知识;
(2)熟练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3)熟练掌握Word、Excel和PowerPoint的使用;
(4)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掌握Internet网络浏览器、电子邮件及QQ的使用;
(5)具有一定的网页制作能力;
(6)了解多媒体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知识。
2、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选择一种自己熟悉的语言设计程序)
(1)熟练掌握所选择语言的基本规定、语法规则、数据结构和程序框架;(2)熟练使用算法的基本结构和常用算法;
(3)具有使用所选择语言设计程序解决一般应用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题型及分值
1、考试总分
考试总分为120分,其中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70分,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50分。
2、题型及分值分布
(1)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单选题(40个小题,每个1分,共40分)、多选题(10个小题,每个1分,共10分)、判断题(10个小题,每个1分,共10分)、填空题(5个小题,每个2分,共10分)。
(2)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 设计程序2题,每题25分(选择自己熟悉的一种语言设计即可)。
(三)考试方式 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
(四)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三、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 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
1.计算机的发展、特点、分类及应用领域。2.计算机系统的概念,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3.微型计算机的主要硬件及其功能:主板、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4.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数制及其相互转换,数、字符和汉字的编码,存储单位。
5.汉字常用的输入方法(熟练一种);了解汉字输入码(外码)、内码、汉字库的概念。
6.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知识:安全及安全保护的基本概念,病Du及网络攻击,相关法律法规。
(二)Windows操作系统 1.文件与文件夹:
(1)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命名规则、分类及属性,目录结构,路径。(2)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新建、删除、移动、复制、重新命名。2.Windows的基本知识:(1)Windows的特点、功能。
(2)Windows的桌面、图标、窗口、对话框、剪贴板、回收站。3.Windows的基本操作:
(1)桌面、窗口、菜单的操作,任务栏、工具栏设置。
(2)资源管理器和“我的电脑”的使用,硬件软件资源的管理。(3)控制面板的操作,常用功能的设置。
(三)字处理软件Word
1.Word的基本知识:功能与特点、窗口的组成、运行环境。2.文档的创建、打开、保存、关闭,文档的编辑、排版、输出。3.表格制作和使用,复合文档的使用(图片、艺术字、公式)。
(四)电子表格软件Excel
1.Excel的基本知识,工作薄和工作表的概念,工作薄的保存与打开。2.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的基本操作:编辑、排版、输出。3.Excel表格数据的使用:计算、统计、排序、筛选、图表。
(五)电子文稿软件PowerPoint
1.PowerPoint的基本知识:功能与特点、运行环境、窗口及视图方式。2.PowerPoint的使用:演示文稿的创建、制作、播放。
3.PowerPoint的超级链接功能(在幻灯片中插入超级链接的方法)。
(六)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
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定义、分类、基本组成、拓扑结构、常用设备和协议。
2.局域网的基本知识:主要特点、基本构成,Windows网络设置及使用。3.Internet及其使用:基本概念,IP地址和域名,常用的协议与服务,接入方式,信息浏览。
4.电子邮件和即时通信工具QQ的使用。
(七)网页制作(FrontPage)1.站点和网页的概念。
2.网页制作中的基本知识:HTML、模板、表格、框架、表单、超链接、站点的发布。
(八)多媒体技术基础
1.多媒体基本知识:概念、特点,多媒体计算机。2.图像、声音、视频的基本知识,常用格式及其特点。
第二部分 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
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部分,主要考查考生运用自己所熟悉的一种程序设计语言设计程序的能力。针对常见的一般应用问题,要求考生具备以下能力:
(一)程序设计语言基本规定的掌握
符号集、常量、变量、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程序单元的框架结构。
(二)程序设计基本结构的运用 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
(三)复杂数据的使用 如数组、指针、结构等。
(四)模块化机制及函数(过程)设计与使用 如子程序、函数、过程、类等。
(六)文件的使用
包括文件的建立、打开、关闭、存取及应用等基本操作。
(七)常用算法的应用
1.递推算法(常用级数、数列求和、二分法、梯形积分法、穷举法等); 2.排序算法(选择法、冒泡法); 3.查找算法(顺序查找、折半查找); 4.有序数列的插入、删除操作;
5.初等数论问题求解的有关算法(最大数、最小数、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素数等);
6.矩阵的处理(生成、交换及基本运算); 7.递归算法(阶乘、最大公约数等);
8.字符串处理(插入、删除、连接和比较等)。
参考教材:
[1] 谭世语等.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三版).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 [2] 洪汝渝等.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二版).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 [3] 楼 静.C语言程序设计.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 [4] 谭世语等.FORTRAN程序设计.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5] 王世迪等.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6] 吴 焱.Visual C++程序设计基础.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7] 杨国才等.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8] 张新明.Java语言程序设计.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大学英语考试大纲
(2010年)
一、考试大纲适用对象
本大纲适用于重庆市各普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申请专升本的高职高专学生。
参加本考试的英语专业学生须达到《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基础阶段)的要求;非英语专业学生须达到《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规定的B级以上的要求。
二、考试的性质
按本大纲进行的考试系选拔性测试,测试结果将作为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学生申请专升本的依据之一。其性质为教学—水平测试,目的在于检测和考核学生掌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基础阶段)的要求或《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B级以上的要求的情况,检测和考核学生能否胜任本科阶段的英语学习。重点考试考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使用英语处理有关涉外业务的基本能力以及获取和交流专业所需信息的能力。
三、考试方式与内容
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包括六个主要部分:I 听力理解,II 词汇和结构,III 阅读理解,IV英译汉,V 写作,VI 附加部分。非英语专业考生完成I—V部分,英语专业考生完成I—VI部分。考试时间共计120分钟。
第一部分:听力理解(Listening Comprehension)
测试考生理解所听对话、会话和简单短文的能力。听力材料语速为每分钟120词。听力材料为一般语言材料和实用交流材料。本部分共15小题,分值为15分。题型为多项选择题和填空。
第二部分:词汇和结构(Vocabulary & Structure)
测试考生词汇和语法结构的运用能力。共10小题,分值为10分。题型为多项选择题和填空。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Reading Comprehension)
测试考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阅读内容为一般阅读材料和常见实用性文字材料。本部分分值为40分。共计4篇短文,总词量约1300词。题型包括多项选择和其他题型。其中前2篇阅读材料的题型为多项选择题,共10小题,分值为20分;第三篇阅读材料的题型为简答,共5小题,分值10分;第四篇阅读材料的题型为填空,共5小题,分值10分。
第四部分:英译汉(Translation from English into Chinese)测试考生将英语翻译成汉语的能力。本部分分值为15分。翻译材料分句子和段落两种,包括一般性内容和实用性内容,共约140词。其中句子翻译为译文多项选择题, 共4小题,分值得为8分,段落翻译1小题,分值为7分。
第五部分:写作(Writing)
测试考生的写作能力,分为两部分,Section A和Section B。Section A测试考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归纳总结的能力,写作词量为80词,该部分分值为10分。Section B测试考生应用文体的写作能力,如应用文、填写表格或翻译简短汉语实用文字材料等,写作词量为80词,该部分分值为10分。
第六部分:附加考试(Additional Tasks)
分为Section A和Section B两项,测试英语专业考生在基础学习阶段实际应用英语语言的能力。
Section A测试考生在短文篇章水平上的完形填空能力,题型为多项选择题。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所给短文内容的基础上填入一个恰当的词(包括结构词和实义词)使短文的意思和结构恢复完整。考试材料为英语国家出版的中等难度的各种材料和文章节选,约200词。该部分分值为10分。
Section B测试考生在短文篇章水平上的辨错和改错能力。考试材料为英语国家出版的中等难度的各种材料和文章节选,约200词。题型为辩错和改错。该部分分值为10分。
考试项目、内容、题型分配表: 序号 考试项目 题号 考试内容
对话、实用会话、I 听力理解 1—15
短文
词汇和结II 16—25 词汇、语法结构
构
理解语篇,包括一III 阅读理解 26—45 般性和应用性文字
材料 IV 英译汉 46—50
句子和段落
题型
分值
多项选择、填空 15分 多项选择或填空 10分 多项选择、简答、40分
填空
译文多项选择、段
15分
落翻译
短文阅读约200词,Section A 概要、提纲、摘要 10分
写作约80词
V 写作 简历表、申请书、套写、填写、书写Section B 邀请信、通知等写10分
或汉译英
作
合计(非英语专业)100分
短文阅读约200
完形填空(多项选Section A 词,填写出空白处10分
VI 附加部分 择)的词或词组
Section B 短文阅读约200辨错、改错 10分
词,辨认错误并改正错误
合计(英语专业)
120分
第三篇:会计学专升本考试大纲(DOC)
第一部分 会计学基础(占60%)
参考书目:会计学基础(安徽大学出版社,朱继民、魏朱宝主编,第四版)
2016年会计学专升本《会计学基础》考试大纲
第一章
绪
论
一、考试要求
本章阐述会计的基本理论问题。学习本章,要求了解会计发展的主要阶段,掌握每个阶段时间点;了解会计的涵义,掌握会计核算的特点;了解会计循环的步骤,掌握会计核算方法;了解会计的职能,掌握会计的基本职能;了解产品制造业的资金运动,掌握会计对象、财务报告目标;在理解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基本假设的基础上,掌握可比性要求、谨慎性要求、会计假设的相关内容;学习会计基础时,应掌握权责发生制及其应用。
二、考核内容
(一)会计与社会环境
1、会计发展的主要阶段
2、会计的涵义
(二)会计的基本概念
1、会计的职能
2、会计对象
3、会计目标
(三)会计的假设与会计基础
1、会计基本假设
2、会计基础
(四)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可靠性
2、相关性
3、可理解性
4、可比性
5、实质重于形式
6、重要性
7、谨慎性
8、及时性
(五)会计循环
1、会计程序(会计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
2、会计循环
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一、考试要求:
本章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学习本章要求理解我国企业会计要素的划分,重点理解和掌握每个会计要素的的涵义及其之间的关系,掌握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会计等式中各会计要素的影响,了解会计等式的意义。
二、考核内容
(一)会计要素、资产
2、负债
3、所有者权益
4、收入
5、费用
6、利润
(二)会计等式、会计基本等式与扩展等式、经济业务的发生对基本会计等式的影响
第三章
会计科目与账户
一、考试要求:
本章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学习本章要求理解会计科目的涵义,掌握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和科目分类,掌握常用的会计科目;了解账户的分类,掌握账户的概念及其基本结构,理解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区别。
二、考核内容
(一)会计科目
1、会计科目的概念
2、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
3、会计科目的分类
(二)会计账户
1、账户的概念
2、账户与会计科目的根本区别
3、账户的基本结构
4、会计账户中金额指标之间的关系
(三)会计账户的分类
第四章 复式记账
一、考试要求:
本章阐述复式记账的理论与方法。学习本章要求理解复式记账的特点,掌握复式记账的概念及其理论基础;熟练掌握借贷记账法的内容及其运用。
二、考核内容:
(一)复式记账原理
1、复式记账法的概念及其特征
2、复式记账法的种类及其理论基础
(二)借贷记账法
1、借贷记账法的内容(记账符号、记账规则、账户结构、试算平衡)
2、会计分录及其分类
3、运用借贷记账法编制会计分录
4、试算平衡的涵义以及试算平衡表的编制
第五章 会计凭证
一、考试要求:
本章阐述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问题。学习本章要求掌握会计凭证概念及种类,理解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了解会计凭证的作用、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掌握填制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技术方法。
二、考核内容:
(一)会计凭证的意义和种类
1、会计凭证的涵义
2、会计凭证的种类:原始凭证、记账凭证
(二)原始凭证
1、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
2、填制原始凭证的基本要求
3、原始凭证的审核
(三)记账凭证
1、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
2、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
3、记账凭证的审核
(四)会计凭证的传递和管理
1、会计凭证的传递
2、会计凭证的保管
第六章 会计账簿
一、考试要求:
本章阐述各种账簿的设置和登记。学习本章要求理解设置和登记账簿的意义与作用,掌
握会计账簿设置的原则以及会计账簿的种类;熟练掌握日记账、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的格式、登记依据、登记方法以及如何根据核算需要选择相应的账簿。掌握登记账簿的要求、总账与明细账的关系、平行登记的要点以及错账更正的方法。
二、考核内容:
(一)会计账簿的意义和种类
1、账簿的概念
2、账簿设置的原则
3、账簿的种类
(二)会计账簿的登记
1、账簿的主要内容及其登记要求
2、三栏式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设置和登记
3、分类账的设置和登记
4、总账和明细账的平行登记
(三)错账的更正方法
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和补充登记法的适用情况和具体运用。
第七章 编制报表前的准备工作
一、考试要求:
本章阐述在填制凭证和登记账簿的基础上,为了保证账簿记录准确性,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期末应进行账项调整。学习本章,要求了解编制报表前的具体工作,掌握对账的概念和内容、权责发生制下期末账项调整。了解结账的概念与方法,分清实账户与虚账户,熟悉存货的盘存制度,掌握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熟悉各种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和往来款项的清查方法,掌握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二、考核内容:
(一)对账的主要内容:
账证核对
账账核对
账实核对
(二)期末账项调整
1、权责发生制的涵义
2、期末账项调整的内容
(三)结账
1、结账的概念与方法
2、实账户与虚账户的区别
(四)财产清查
1、财产清查的概念及种类
2、财产清查的方法
①货币资金的清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
②实物财产的清查(实地盘存制、永续盘存制)
(五)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1、库存现金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2、实物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存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3、应收账款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4、坏账准备——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计算方法及会计处理
第八章 财务会计报告
一、考试要求:
本章阐述在日常核算的基础上对经济活动定期进行总括反映的方法,即财务会计报告。学习本章,要求了解现金流量表的概念、格式,理解会计报表的作用、种类和编制要求,掌
握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结构及相关项目的填列方法。
二、考核内容:
(一)财务会计报告概述
1、财务会计报告的概念
2、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3、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要求
(二)资产负债表
1、资产负债表的概念和作用
2、资产负债表的结构
3、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常见项目的填列)
(三)利润表
1、利润表的概念和作用
2、利润表的结构
3、利润表的填列方法
(四)现金流量表
1、现金流量表的概念
2、现金流量表的结构
(五)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1、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概念
2、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结构
第九章 企业会计核算循环实例
一、考试要求:
本章通过工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较详细地阐述账户和借贷记账法的应用。学习本章要求理解企业资金筹集、生产准备、产品生产、产品销售、财务成果等业务内容,账户设置(账户的性质、用途和结构)和主要业务的账户对应关系,掌握供、产、销过程及财务成果形成与分配等业务的会计处理。
二、考核内容:
(一)资金筹集业务的主要内容及其会计处理
1、投资人投入
2、借入资金
3、掌握下列账户的运用:“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短期借款”、“财务费用”等账户
(二)企业供应过程业务的主要内容及其会计处理
1、固定资产购置的核算;
2、材料采购业务的核算:材料采购成本的组成、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的核算
3、掌握下列账户的运用:“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在途物资”,“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原材料”“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等账户。
(三)企业生产过程业务的主要内容及其会计处理
1、产品生产成本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过程。
2、掌握制造成本项目的含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核算和结转完工产品的成本,有关会计分录的编制。
3、掌握下列账户的运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应付职工薪酬”、“累计折旧”、“库存商品”等账户。
(四)产品销售过程业务的主要内容及其会计处理
1、掌握产品销售实现的标志,计算和结转已售产品的销售成本,销售商品业务的核算。
2、掌握下列账户的运用:“主营业务收入”、“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收票据”、“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等账户。
(五)利润形成及利润分配业务的主要内容及其会计处理
1、财务成果的含义及利润计算公式
2、利润总额的构成与利润分配的顺序
3、掌握下列账户的运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本年利润”、“利润分配”、“盈余公积”、“所得税费用”、“应付股利”等账户。
第十章 账务处理程序
一、考试要求:
本章阐述如何组织好会计核算业务问题。通过学习,要求了解账务处理程序的概念、意义。了解科目汇总表以及汇总记账凭证的编制,掌握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以及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概念和特点、步骤、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
二、考核内容
(一)账务处理程序的概述
1、账务处理程序的概念
2、设立账务处理程序的基本要求
3、掌握处理程序的种类
(二)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1、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概念及特点
2、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步骤
3、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
(三)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1、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概念和特点
2、科目汇总表的编制方法
3、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基本步骤
4、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
(四)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1、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概念和特点
2、汇总记账凭证的编制方法
3、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基本步骤
4、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
第十一章 会计工作的管理和组织(本章不列入考试范围)
注:①考题类型
• 单项选择题
• 多项选择题
• 判断题
• 计算题
• 综合题 ②考试用书 《会计学基础》(第四版)
朱继民 魏朱宝 主编
安徽大学出版社
第二部分 中级财务会计(占40%)
中级财务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刘永泽、陈立军主编,第三版)
2016年会计学专升本《中级财务会计》考试大纲
一、说明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根据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结合会计改革的实践,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方面介绍企业会计的核算方法,是本校会计专升本必考的一门专业课程。
【教学内容】
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流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以上内容是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学生必须熟练掌握。
二、考核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货币资金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货币资金的核算方法。【教学内容】
第一节:库存现金
1、现金的管理;
2、现金的序时核算;
3、现金的总分类核算;
4、现金的清查。
第二节:银行存款
1、开立和使用银行存款账户的规定;
2、银行存款的序时核算;
3、银行存款的总分类核算;
4、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第三节:其他货币资金
1、其他货币资金;
2、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
第二章:存 货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存货的含义、种类,熟练掌握存货增加、发出、期末计量及清查1等方面经济业务的核算方法。【教学内容】
第一节:存货及其分类
1、存货的概念与特征;
2、存货的确认条件;
3、存货的分类。第二节:存货的初始计量
1、外购存货;
2、自制存货;
3、委托加工存货。
4、投资者投入存货。第三节:发出存货的计量
1、存货成本流转假设;
2、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3、发出存货的会计处理; 第四节:存货的期末计量
1、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含义
2、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3、材料存货的期末计量;
4、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处理方法。第五节:存货的清查
1、存货的清查的意义与方法;
2、存货盘盈盘亏的会计处理。
第三章:固定资产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固定资产的含义、种类与计价,熟练掌握固定资产增加、减少、折旧及处置等方面经济业务的核算方法。【教学内容】
第一节:固定资产概述
1、固定资产的含义及特征;
2、固定资产的分类。
第二节:固定资产的确认与初始计量
1、固定资产的确认;
2、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外购、自建、投资者投入、接受捐赠、盘盈)第三节: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1、固定资产的折旧
2、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第四节:固定资产的处置
1、固定资产处置的含义及业务内容;
2、固定资产处置的核算。
第四章:无形资产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无形资产的特征、确认、内容、分类及计价,掌握无形资产核算的账务处理方法。【教学内容】
第一节:无形资产概述
1、无形资产的含义及特征;
2、无形资产的分类;
3、无形资产的确认。
第二节: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1、外购;
2、投资者投入。
第三节:内部研究开发费用的确认与计量
1、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划分;
2、内部研究开发费用的确认与计量的原则;
3、内部研究开发费用的账务处理。第四节: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1、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确定与复核;
2、无形资产摊销方法;
3、无形资产摊销的账务处理。第五节:无形资产的处置
1、无形资产的出售;
2、无形资产的出租;
3、无形资产的报废。
第五章: 负 债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负债的性质与类别,掌握流动负债的会计核算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负债概述
1、负债的定义及确认条件;
2、负债的分类。第二节:流动负债
1、短期借款;
2、应付票据;
3、应付账款;
4、预收账款;
5、应付职工薪酬;
6、应交税费;
7、应付利息;
8、应付股利;
9、其他应付款。
第六章:所有者权益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所有者权益的性质与构成,掌握所有者权益的核算方法。【教学内容】
第一节:投入资本
1、投入资本概述;
2、投入资本的会计处理。第二节 资本公积 1资本公积概述 2资本公积会计核算
第三节 其他综合收益
1其他综合收益概述 2其他综合收益会计处理 第四节:留存收益
1、留存收益的性质及构成;
2、留存收益的会计处理。
第七章:期间费用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期间费用相关概念,掌握期间费用的确认与会计处理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销售费用
1、销售费用的内容;
2、销售费用的核算。第二节:管理费用
1、管理费用的内容;
2、管理费用的核算。第三节:财务费用
1、财务费用的内容;
2、财务费用的核算。
第八章:收入和利润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收入和利润相关概念,掌握收入和利润的确认与会计处理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收入
1、收入及其分类;
2、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与计量;(一般、折扣折让、退回)
3、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与计量。第二节:利润
1、利润及其构成;
2、本年利润的结转与分配。
注:①考题类型
• 单项选择题
• 多项选择题
• 判断题 • 计算题
• 综合题 ②考试用书
《中级财务会计》(第四版)
刘永泽 陈立军 主编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6年2月24日
第四篇:高等数学专升本考试大纲
湖南工学院“专升本”基础课考试大纲
《高等数学》考试大纲
总
要
求
考生应按本大纲的要求,了解或理解“高等数学”中函数、极限和连续、一元函数微分学、一元函数积分学、无穷级数、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学会、掌握或熟练掌握上述各部分的基本方法。应注意各部分知识的结构及知识的内在联系;应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有运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正确地推理证明,准确地计算;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大纲对内容的要求由低到高,对概念和理论分为“了解”和“理解”两个层次;对方法和运算分为“会”、“掌握”和“熟练掌握”三个层次。
内
容
一、函数、极限和连续
(一)函数 1.考试范围
(1)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定义
函数的表示法
分段函数(2)函数的简单性质:单调性
奇偶性
有界性
周期性(3)反函数:反函数的定义
反函数的图象(4)函数的四则运算与复合运算
(5)基本初等函数:幂函数 指数函数 对数函数 三角函数
反三角函数(6)初等函数 2.要求
(1)理解函数的概念,会求函数的定义域、表达式及函数值。会求分段函数的定义域、函数值,并会作出简单的分段函数图像。
(2)理解和掌握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有界性和周期性,会判断所给函数的类别。
(3)了解函数y=ƒ(x)与其反函数y=ƒ-1(x)之间的关系(定义域、值域、图象),会求单调函数的反函数。
(4)理解和掌握函数的四则运算与复合运算,熟练掌握复合函数的复合过程。(5)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简单性质及其图象。(6)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7)会建立简单实际问题的函数关系式。
(二)极限 1.考试范围
(1)数列极限的概念:数列
数列极限的定义
(2)数列极限的性质:唯一性
有界性
四则运算定理
夹逼定理
单调 1 有界数列
极限存在定理
(3)函数极限的概念
函数在一点处极限的定义
左、右极限及其与极限的关系
x趋于无穷(x→∞,x→+∞,x→-∞)时函数的极限
函数极限的几何意义
(4)函数极限的定理:唯一性定理
夹逼定理
四则运算定理(5)无穷小量和无穷大量
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定义
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关系
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性质
两个无穷小量阶的比较
(6)两个重要极限
limsinxxx0lim(1x1x)e
x2.要求
(1)理解极限的概念(对极限定义中“ε-N”、“ε-δ”、“ε-M”的描述不作要求),能根据极限概念分析函数的变化趋势。会求函数在一点处的左极限与右极限,了解函数在一点处极限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
(2)了解极限的有关性质,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
(3)理解无穷小量、无穷大量的概念,掌握无穷小量的性质、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关系。会进行无穷小量阶的比较(高阶、低阶、同阶和等阶)。会运用等价无穷小量代换求极限。
(4)熟练掌握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
(三)连续 1.考试范围
(1)函数连续的概念
函数在一点连续的定义 左连续和右连续
函数在一点连续的充分必要条件
函数的间断点及其分类
(2)函数在一点处连续的性质
连续函数的四则运算
复合函数的连续性
反函数的连续性(3)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有界性定理 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
介值定理(包括零点定理)(4)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2.要求
(1)理解函数在一点连续与间断的概念,掌握判断简单函数(含分段函数)在一点的连续性,理解函数在一点连续与极限存在的关系。
(2)会求函数的间断点及确定其类型。
(3)掌握在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会运用介值定理推证一些简单命题。(4)理解初等函数在其定义区间上连续,并会利用连续性求极限。二、一元函数微分学
(一)导数与微分 1.考试范围(1)导数概念
导数的定义
左导数与右导数
导数的几何意义与物理意义
可导与连续的关系
(2)求导法则与导数的基本公式
导数的四则运算
反函数的导数
导数的基本公式(3)求导方法
复合函数的求导法
隐函数的求导法
对数求导法
由参数方程确定的函数的求导法
求分段函数的导数
(4)高阶导数的概念:高阶导数的定义
高阶导数的计算
(5)微分:微分的定义
微分与导数的关系
微分法则
一阶微分形式不变性
2.要求
(1)理解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可导性与连续性的关系,会用定义求函数在一点处的导数。
(2)会求曲线上一点处的切线方程与法线方程。
(3)熟练掌握导数的基本公式、四则运算法则以及复合函数的求导方法,会求反函数的导数。
(4)掌握隐函数的求导法、对数求导法以及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求导方法,会求分段函数的导数。
(5)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会求简单函数的n阶导数。
(6)理解函数的微分概念,掌握微分法则,了解可微与可导的关系,会求函数的一阶微分。
(二)中值定理及导数的应用 1.考试范围
(1)中值定理:罗尔(Rolle)中值定理
拉格朗日(Lagrange)中值定理(2)洛必达(L’Hospital)法则(3)函数增减性的判定法
(4)函数极值与极值点
最大值与最小值(5)曲线的凹凸性、拐点
(6)曲线的水平渐近线与垂直渐近线 2.要求
(1)了解罗尔中值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及它们的几何意义。会用罗尔中值定理证明方程根的存在性。会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证明简单的不等式。
(2)熟练掌握洛必达法则求“0/0”、“∞/ ∞”、“0•∞”、“∞-∞”、“1∞”、“00”和“∞”型未定式的极限方法。
(3)掌握利用导数判定函数的单调性及求函数的单调增、减区间的方法,会利用函数的增减性证明简单的不等式。
(4)理解函数极值的概念,掌握求函数的极值和最大(小)值的方法,并且会解简单的应用问题。0(5)会判定曲线的凹凸性,会求曲线的拐点。(6)会求曲线的水平渐近线与垂直渐近线。(7)会作出简单函数的图形。三、一元函数积分学
(一)不定积分 1.考试范围
(1)不定积分的概念: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定义
原函数存在定理
不定积分的性质
(2)基本积分公式
(3)换元积分法:第一换元法(凑微分法)
第二换元法(4)分部积分法
(5)一些简单有理函数的积分 2.要求
(1)理解原函数与不定积分概念及其关系,掌握不定积分性质,了解原函数存在定理。
(2)熟练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
(3)熟练掌握不定积分第一换元法,掌握第二换元法(限于三角代换与简单的根式代换)。
(4)熟练掌握不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5)会求简单有理函数的不定积分。
(二)定积分 1.考试范围
(1)定积分的概念:定积分的定义及其几何意义
可积条件(2)定积分的性质(3)定积分的计算
变上限的定积分
牛顿一莱布尼茨(Newton-Leibniz)公式
换元积分法
分部积分法
(4)无穷区间的广义积分
(5)定积分的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
旋转体的体积
2.要求
(1)理解定积分的概念与几何意义,了解可积的条件。(2)掌握定积分的基本性质。
(3)理解变上限的定积分是变上限的函数,掌握对变上限定积分求导数的方法。
(4)掌握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5)掌握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6)理解无穷区间广义积分的概念,掌握其计算方法。
(7)掌握直角坐标系下用定积分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以及平面图形绕坐标轴旋转所生成的旋转体体积。
四、多元函数的微积分学及应用
(一)多元函数的微分学 1.考试范围
(1)多元函数的概念 二元函数的几何意义 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的概念(2)多元函数偏导数的概念与几何意义 全微分的概念(3)全微分存在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4)多元复合函数 隐函数的求导方法 二阶偏导数
2.要求
(1)理解多元函数的概念;了解二元函数的几何意义; 了解二元函数的极限的连续的概念。
(2)理解多元函数偏导数和全微分的概念,知道全微分存在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3)掌握偏导数与微分的四则运算法则,掌握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法,会求一些函数的二阶偏导数。
(二)多元函数的微分学的应用 1.考试范围
(1)多元函数极值和条件极值的概念
(2)多元函数极值的必要条件 二元函数极值的充分条件(3)多元函数极值和最值的求法及简单应用 2.要求
(1)了解多元函数极值和条件极值的概念,知道多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必要条件。(2)了解二元参数极值存在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3)掌握二元函数极值、最值问题的求法,会解简单应用问题。
(三)二重积分 1.考试范围
(1)二重积分的概念和性质(2)二重积分的计算和应用 2.要求
(1)了解二重积分的概念与性质,了解二重积分的中值定理。(2)掌握二重积分的计算方法,会用二重积分求一些简单几何量。
五、常微分方程
(一)一阶微分方程 1.考试范围
(1)微分方程的概念:微分方程的定义
阶
解
通解
初始条件
特解(2)可分离变量的方程(3)一阶线性方程 2.要求
(1)理解微分方程的定义,理解微分方程的阶、解、通解、初始条件和特解。(2)掌握可分离变量方程的解法。(3)掌握一阶线性方程的解法。
(二)可降价方程 1.考试范围
(1)y(n)= ƒ(x)型方程
(2)y″= ƒ(x,y′)型方程 2.要求
(1)会用降价法解(1)y
(三)二阶线性微分方程 1.考试范围
(1)二阶线性微分方程解的结构(2)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3)二阶常系数非齐交线性微分方程 2.要求
(1)了解二阶线性微分方程解的结构。
(2)掌握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3)掌握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自由项限定为ƒ(x)=Pn(x)eax,其中Pn(x)为x的n次多项式。α为实常数).(n)
= ƒ(x)型方程
(2)会用降价法解y″= ƒ(x,y′)型方程
试 卷 结 构
试卷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题型比例:
选择题
约15% 填空题
约25% 计算题
约40% 综合题
约20% 试题难易比例:
容易题
约40% 中等难度题
约50% 较难题
约10% 章节比例:
一、函数、极限和连续
约25% 二、一元函数微分学
约25% 三、一元函数积分学
约25%
四、多元函数的微积分学及应用
约15%
五、常微分方程
约10% 指定教材:
《高等数学》(上、下册)第五版,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编 《高等数学》 王国政主编 復旦大学出版社
《高等数学学习指导》(上)黎国玲主编 復旦大学出版社
《高等数学学习指导》(下 练习册)湖南工学院数学教研室编 復旦大学出版社
第五篇:“专升本”考试大纲(金融学)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2015年“专升本”《金融学》科目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基本要求
《金融学》是研究货币、信用、银行和金融市场的基本理论,货币和金融体系的运行机制以及金融运行与经济运行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是经济金融类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本大纲适用于报考湖南财政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专升本入学考试复习。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外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等基本问题产生发展的历史轨迹,掌握有关金融方面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现状与基本方向。通过学习本课程,要使学生在当前和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有理解和洞察国家宏观金融政策和形势的能力;有广泛地通晓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业务活动的能力;有基本的对国际金融的了解和认识水平;最终达到较熟练地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金融问题的目的。
二、考试的范围和内容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考核知识点:货币本质、货币的职能、货币形态与货币制度 考核要求:理解货币本质与价值、理解货币的职能、理解货币形态的发展、理解货币制度的演变 考核内容:
第一节 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二、货币的本质
三、货币的职能 第二节 货币形态的发展 第三节 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二、货币制度的演变
三、我国的人民币制度
第二章 信用与利息
考核知识点:信用的概念、要素、产生和发展,信用的基本职能,信用的主要形式,信用工具,利息以及决定和影响利率的因素等基本问题。
考核要求:理解信用的概念、要素、产生和发展,理解信用的主要形式,理解信用工具,理解利息和利率的种类,理解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能够应用利率的影响因素,综合应用经济与利率的相互关系。考核内容: 第一节 信用概述
一、信用的概念
二、信用的产生
三、信用三要素
四、信用的发展
五、信用的职能和作用 第二节 信用形式
一、商业信用
二、银行信用的特点
三、国家信用
四、消费信用
五、其它信用 第三节 信用工具
一、信用工具的概念和特点
二、短期信用工具
三、长期信用工具 第四节 利息和利息率
一、利息的本质
二、利息率及其种类
三、决定和影响利率的因素
四、利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第五节 我国的利率体制改革
一、我国的利率体制
二、利率市场化改革
第三章 金融机构体系
考核知识点: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中央银行的职能与性质,中央银行的类型,商业银行的性质与职能,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专业银行的性质,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性质。
考核要求:理解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理解中央银行的职能与性质,理解中央银行的类型,理解商业银行的性质与职能,理解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了解专业银行的性质,了解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性质,了解我国金融机构体系改革与现状。考核内容:
第一节 金融机构体系的一般构成
一、中央银行
二、商业银行
三、专业银行
四、非银行金融机构
第二节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及改革
一、计划经济时期“大一统”模式的金融机构体系
二、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改革 第三节 我国现行金融机构体系
一、中央银行
二、商业银行
三、政策性银行
四、非银行金融机构
五、在华外资金融机构
第四章 商业银行
考核知识点:商业银行的起源与发展趋势,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主要内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基本原则,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主要方法及其他管理的具体内容。
考核要求:理解商业银行的起源与发展趋势,理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基本原则,理解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应用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主要内容,应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主要方法及其他管理的具体内容。考核内容:
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起源与发展
一、早期银行的起源
二、现代银行的产生
三、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一、负债业务
二、资产业务
三、中间业务
四、表外业务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
一、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的发展
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主要方法
四、商业银行的其他管理
第五章 政策性银行
考核知识点:政策性银行的概念、性质与特征,政策性银行的外部关系,政策性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及主要业务运作,政策性银行的经营方针与资产负债管理,我国政策性银行的业务范围及特点。考核要求:理解政策性银行的概念、性质与特征,理解政策性银行的外部关系,理解政策性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及主要业务运作,理解政策性银行的经营方针与资产负债管理,理解我国政策性银行的业务范围及特点。考核内容:
第一节 政策性银行概述
一、政策性银行的概念
二、政策性银行的性质
三、政策性银行的特征
四、政策性银行的外部关系
第二节 政策性银行的业务
一、政策性银行的负债业务
二、政策性银行的资产业务 第三节 政策性银行的经营管理
一、政策性银行的经营方针
二、政策性银行的负债管理
三、政策性银行的资产管理 第四节 我国的政策性银行
一、国家开发银行
二、中国进出口银行
三、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第六章 金融市场
考核知识点:金融市场的概念、功能、主体与分类,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的基本内容。
考核要求:理解金融市场的概念、功能、主体与分类,理解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的基本内容。考核内容:
第一节 金融市场概述
一、金融市场的概念
二、金融市场的地位及功能
三、金融市场的主体
四、金融市场的分类 第二节 货币市场
一、同业拆借市场
二、票据市场
三、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
四、短期政府债券市场
五、回购协议市场 第三节 资本市场
一、股票市场
二、债券市场
三、投资基金市场 第四节 外汇市场
一、外汇市场概述
二、外汇市场的构成
三、外汇市场的交易方式
第七章 中央银行
考核知识点:中央银行资产、负债和其他业务,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与传导机制,货币政策制定依据,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前瞻性货币政策的实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
考核要求:理解中央银行资产、负债和其他业务,理解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与传导机制,理解货币政策制定依据。应用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综合应用前瞻性货币政策的实施,综合应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考核内容: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业务
一、负债业务
二、资产业务
三、其他业务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的目标体系
二、货币政策工具
三、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第三节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施
一、制定货币政策的依据
二、货币政策有效性
三、实施前瞻性货币政策
四、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
五、我国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的实践
第八章 货币供求与均衡
考核知识点:货币需求内涵、货币需求的决定与影响因素,货币需求理论,货币供给内涵,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货币均衡内涵与实现,通货膨胀的定义与成因,通货膨胀的效应及其治理,通货紧缩内涵、成因与治理。
考核要求:理解货币需求内涵,理解货币需求理论,理解货币供给内涵,理解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理解通货膨胀的定义与成因,理解通货紧缩内涵、成因与治理。应用货币需求的决定与影响因素,应用货币均衡内涵与实现。综合应用通货膨胀的效应及其治理。考核内容: 第一节 货币需求
一、货币需求的含义
二、决定和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
三、货币需求量理论比较 第二节 货币供给
一、货币供给概述
二、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 第三节 货币均衡
一、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的关系
二、货币均衡的标志
三、货币均衡的实现
第四节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及成因
二、通货膨胀的效应及其治理
三、通货紧缩
第九章 外汇及外汇管理
考核知识点:外汇和汇率的概念、种类,影响汇率波动的因素,汇率制度,外汇管理的含义、目的与相关主体,外汇管理的政策和措施,我国外汇管理。
考核要求:理解外汇和汇率的概念、种类,理解汇率制度,理解外汇管理的含义、目的与相关主体,理解外汇管理的政策和措施。应用影响汇率波动的因素。综合应用我国外汇管理。考核内容:
第一节 外汇和汇率制度
一、外汇
二、汇率
三、汇率的决定及其波动
四、汇率制度 第二节 外汇管理
一、外汇管理概述
二、外汇管理的政策措施
三、我国的外汇管理
三、考试题型和分値结构(100分)
1、试卷的题型结构
本课程考试采用的题型为: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计算题、论述题。
2.试卷能力结构与分值结构
能力考核分为“了解”、“理解”、“应用”和“综合应用”四个层次,考核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在试卷中分数比例为:“了解”约占15%,“理解”约占50%,“应用”约占20%,“综合应用”约占15%。
四、考试形式 笔试(闭卷)
五、考试时间 90分钟
六、主要参考书目
《金融学教程》(第二版),李琼主编,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