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今数学思想》有感

时间:2019-05-12 03:26: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古今数学思想》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古今数学思想》有感》。

第一篇:读《古今数学思想》有感

读《古今数学思想》有感

程麟淋

道县

数学

提到“数学”二字,好像我们的脑海里仿佛只能浮现出一些数字、字母、算式、方程、抛物线等等,我们会的只是计算、解决与数学相关的问题,至于这些东西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却不得而知。非常有幸的是我在暑假里阅读了由美国著名数学家、数学史家、教育家、哲学家和应用物理学家莫里斯·克莱因撰写的《古今数学思想》,他的这部博大精深的不朽著作,向人们展示了数学从巴比伦和埃及起源时至20世纪最初几个年代的主要创造,围绕着数学思想的主要概念以及为其作出贡献的人物组织起来的这本巨著,给人们提供了数学发展的的一个概观,揭示了隐藏在今天这个学科互不相连的各个分支后面的统一性。读完这本书,我感觉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是我们数学教育者的一次寻根之旅。

本书作者莫里斯·克莱因(1908-1992),杰出的数学教育家、数学史学家和数学哲学家,应用物理学家。1936年获得纽约大学数学专业博士学位。1936年获得纽约大学数学专业博士学位,曾任纽约大学柯朗数学科学研究所电磁研究部主人行长达20年;担任纽约大学研究生数学教学委员会主席11年;拥有无线电工程方面的多项发明专利。《数学杂志》、《精密科学史档案》两家刊物的编委。其代表作《西方文化中的数学》、《古今数学思想》不仅在科学界,在整个学术文化界都广泛、持久的影响。

本书重点关注数学家的思想,描述了数学家在高度抽象的数学世界里开疆拓土的冒险历程。着重在论述数学思想的古往今来,努力说明数学的意义是什么。《古今数学思想》洋洋百万字,气势恢弘,虽不求面面俱到,但已把主流数学的发展脉络阐述得一清二楚。

该书的中译本分为四册:第一册重点讲述古埃及、古巴比伦的原始数学乃至古希腊数学体系的初步建立,突出了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和阿基米德的工作,兼顾了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的代数学和数论。

第二册可以看成数学中最重要的分支——微积分的发展史,包括解析几何、微分、积分、级数论和微分方程等,特别合乎高校数学教师和大学新生的胃口。

《古今数学思想(第3册)》是本内容十分丰富的著作,全面介绍数学大部分分支的历史发展。着重论述数学思想的古往今来,而不是单纯的史料、传记。通过阅读《古今数学思想(第3册)》,可以充分了解数学的意义,各门数学之间以及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尤其是和力学、物理学)的关系;还可以获得一种从文化大背景了解数学的视野。

第三册重点讲述了19世纪的数学(其中大多数分支也已走进大学一二年级的课堂),比如复变函数、行列式与矩阵、群论、数论、非欧几何、微分几何和代数几何等。

第四册则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概观,包括分析的严密化、实变函数、泛函分析、抽象代数、拓扑学和数理逻辑等。

下面我将谈谈我阅读完本书后的一点感受:

一、数学史即人类的发展史,数学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历史的进程。人类是高级动物,在逐步进化中由于生活的种种需要逐渐产生了数学,如角的边常是用股或臂的自来代表的。在英文中,直角三角形的两边叫两臂。在原始文明中,数学的应用只限于简单交易,而到公元前600年的300年间,较早的泥版对数学史具有重要意义,这时已经有了初步的文字出现,巴比伦人更是以60为基底实行进位记法,还用进位记法表示分数,还有了表示平方、平方根、立方和立方根的数表。而这时的数学知识已经被运用到了挖运河、修堤坝以及搞其他水利工程。在公元前的最末三个世纪里,数学的应用多了起来,特别是用于计算日球和行星的运动。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到古典时期数学产生了几大学派,几大学派通过交流学习都产生了自己的独特见解,爱奥尼亚学派的泰勒斯运用数学知识预报了一次日蚀,还曾用一根一直长度的杆子,通过同时测量杆影和金字塔影之长,求出了金字塔的高度。毕达哥拉斯派研究出了三角形数和三元数组„„到了压力三大时期,欧几里得的《原理》一书成为一本具有重要意义的数学史书,随着第三帝国的产生,数学在亚力三大学术界占据了主导地位。而这一时期出现的伟大数学家阿基米德会用穷竭法求面积和体积,计算π。不仅如此,他还发明了一种从河上提水的水泵,用杠杆挪动重物,利用抛物镜面的聚焦性质,还把集中的阳光照到攻城的罗马穿上把它们焚毁。随着历史的演变,数学的发展也产生了几番衰替。但到了16世纪,由于日益发展的银行业务和商务活动要求一个更好的算术,远涉重洋的地理探险需要人们又更准确的天文知识,要求编制出更好的天文数表,而这需要有更准确的三角函数表。最后,工匠的技术工作,特别是建筑、制造大炮和抛射体运动方面的工作,要求有定量的思维。在这些需要的压力下,代数的进展也加速了。到了18世纪末年“解析几何”已经成为标准的名词,与此同时,微积分和无穷级数也进入了数学。

二、数理不分家。通过阅读这本书,几位数学家给我留下来深刻感受。如我只知道柏拉图式理想主义的鼻祖,却不知柏拉图对数学的演绎结构做出过重大贡献;我们只知道物理学中的阿基米德定理,却不知他更是古代最伟大的数学家,他的数学工作包括用穷竭法求面积和体积,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个优秀的天文学者;我们只知道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却不知他还是一个大化学家,在数学方面关于微积分,他也总结了很多具有发展性的思想,并在1736年出版了数学有关的著作《流数法和无穷级数》。这些大家告诉我们学科间既有独立的领域,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三、数学来源于生活。合上书我不禁感慨,数学其实就是生活的产物,结绳记事是为了计数,60为基底计数法也是为了计数,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充满智慧的人们在满足生活需要的同时也使数学的发展更加快速。到21世纪,随着科学的进步,电脑的普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想数学也会与科学同步,随之发生巨变。数学史是一部写不完的长卷,因为人类的文明没有停止。

在这书里,我们能明确知道,数学不是那么冰冷,那么“不食人间烟火”。尽管,数学仿佛是独立于凡人而存在的冷冰冰的真理之汇集。这使得数学不像文艺领域那样高度表现出创造者张扬的个性;也不像物理学中经常有后人推翻前人观点的情形;更不为多数人所接受——正如上文所说。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数学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思想体系,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数学从蒙昧时代到古希腊的繁荣,又跨越漫长的中世纪,完成常量数学向变量数学的飞跃„„这一切都离不开人类经济贸易、自然科学尤其是天文学、物理学等方面研究的需要,也离不开理性主义哲学的影响。这一切,把数学活生生地拉回到现实之中,触手可及。

不过另外要说明的是,数学尽管与外界有密切的联系,但自有其发展的内因。引用一段论述:“19世纪的三大领域——数系、运算、空间维数——的推广,分别革新了函数论、代数学和几何学;而数理逻辑的发展,又重新使人们思考与数学有关的哲学问题,这是数学的内部矛盾所推动的。每门科学都有它最基本的矛盾,物理学的基本矛盾是唯象与实证的矛盾,生物学的基本矛盾是简单与复杂的矛盾,而数学,则是有限与无限的矛盾。”

有限与无限,不禁让人想到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人的生命的确有限,那么人就更应该升华自己。物质上达不到无限,但在精神上却可以超越无限——正如数学所追求的。

《古今数学思想》,是一部值得所有人读一读的书。我们作为数学教师,更是重担在肩,知难也进,义不容辞地做好本职工作。

第二篇:古今数学思想读后感

古今数学思想读后感

王平

学习数学,重要的是理解,而不是像别的科目一样死背下来.数学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闻一知十”.做会了一道标题,就可以总结这道标题所包含的方法和原理,再用总结的原理去办理这类题,董存瑞事迹读后感 见效就会更好我就是数学读后感.学习数学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从根本的动手,稳妥当当的去练,不求全部题都市做,只求做过的题不会忘,会用就行了.在做题的过程中,最忌讳的就是大意大意.每每一道标题会做,却因大意做错了,是很不值得的.所以在考数学的时候,肯定不要太急,要条理清楚的去计算,思索;这样速率可能会稍慢,但却可以使你不丢分.相比之下,我会接纳稍慢的计算方法来片面分析标题,尽量做到不漏.学习是终身的事情,不要过于着急,一步一个脚迹的来,就肯定会取得一想不到的效果.课堂上努力营造一个明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关于学习气氛,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的思维同他的情感分不开,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力极其重要的土壤,学生只有在情感愉悦的气氛里,思维才会活跃。因此,课堂上关注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课堂上发表不同意见,即使说错了,对学生思维中合理的因素也加以肯定,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自信力。鼓励学生课堂上提出问题,对教师的讲授、学生的发言,大家随时可以发问。对提问的学生给与表扬鼓励,这样就形成了课堂上生生、师生的互动交流。课堂上还经常开展学习竟赛“最佳问题奖、最佳发言人”的评比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创设情境,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生常常把自己当作是或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因此,教学中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就会推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书中举了这样的一例: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知识时,教师请同学们事先准备好各种不同的三角形,并非别测量出每个内角的角度,标在图中。上课伊始的第一个教学活动就是“考考老师”。学生报出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请老师猜一猜第三个角是多少度。每次问题的抛出,教师都对答如流,准确无误。同学们都惊奇了,疑问由此产生,之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发现规律。这样为学生创设猜想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凭借直觉大胆猜想,把课本中现成的结论转变成为学生探索的对象,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研究。

总之,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积极的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第三篇:读《古今镜鉴录》有感

读《古今镜鉴录》有感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最近读了一本叫做《古今镜鉴录》的书,本书写入很多了古代名人修身治家的成功人生之道,像漕运大臣“刘青菜”,两袖清风林则徐。还深刻描绘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清正廉洁的高尚风范,像“普通党员”聂荣臻,谭政发怒显本事,记录了古今许多腐败分子腐败堕落的过程和下场如遗臭万年的贾似道,问题部长田凤山,读起该数来令人感动,给人警示,令人深思。使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什么是善与恶,美与丑。进而正确地引导我们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

我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对党员干部进行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教育,早在全国解放前夕,毛主席就告诫全党要坚持“两个务必”,警惕敌人糖衣炮弹的攻击。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更是身体力行,成为全党同志的楷模。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涌现了大批像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任长霞、牛玉儒这样的好党员、好干部,他们牢记党的宗旨,发扬无私奉献精神,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展示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赢得了人民的爱戴,为党增添了光彩。但也毋庸讳言,在我们党内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譬如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思想道德滑坡、纪律观念淡薄、工作作风漂浮,有的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跌入犯罪的深渊,其教训十分深刻。

做为大学生,很多同学会想廉洁与我们学生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又不是干部,这与我何干。这其实是我们没有想通,这与我们是息息相关的。做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我们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中国的未来是由我们这些人来建设,在学生时代就打下廉洁奉公的烙印,促进社会的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人们的思想也越来越活跃。为了我们以后的健康发展,做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我们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确对待事业、权利、利益。做到做事无愧于良心,无愧于天地,堂堂正正做事,顶天立地做事。大学生对社会上的腐败问题的认识与态度,如果是轻视、怒斥与揭发,就会建设廉洁文化的这一良好校园氛围

廉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当代我们大学生应有的道德品质,需要在新的历史时期将其发扬光大。在当今我们大学浓厚的教育学习氛围中,也出现了些我们也不应该回避的问题。出现一些与主流文化相悖的不健康腐败的思想。它们与校园精神文化背道而驰,影响校园的发展。大学腐败文化有具体的表现这些方面:

一、个别大学生不会正确的判断社会不良风气。他们有时崇拜相信关系,认为我们这个社会是“关系网”的社会,网比个人的能力更为重要。毕业了有关系的比有能力、有知识的人好找工作,所以大学中不好好学习文化知识,认为凭借家庭的金钱势力就能混个好的工作。个别同学把自己的不成功归咎于自己家里没有很好的人缘关系。

二、对社会上腐败的现象采取默认的态度。对于这样的现象事不关己,有时候还认为这是个人能力的表现。面对现在社会上的个别腐败、个别贪污、不正当竞争、官僚主义、等部分社会问题,个别大学生在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影响下。个别的大学生出现放弃自己的信仰,甚至树立错误的人生目标。

三、面对大学生干部评选、入党、评奖学金助学金等关系自己利益的事情时,个别同学想通过关系,通过自己做为班干,利用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忘记自己当初竞选时的誓言,忘记班委的宗旨,给自己谋取利益。

四、个别大学生出现的抄袭、作弊、学术作假等现象。自己学习不花费时间,把时间花费在怎样抄袭作业,考试想凭作弊蒙混过关,欺骗老师,欺骗自己。

对于上述出现的问题,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我们遇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

一、加强思想教育,特别是廉洁正直做人方面,向同学们灌输传统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等美德。通过讲廉洁故事,反腐电影,举办廉洁画展、摄影展,收集警句,举办廉政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廉洁文化理念,清除以权谋私、贪图金钱、追求享乐的腐朽思想,树立反腐败的信心。在校园形成“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的浓烈氛围,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二、加强法制和诚信教育,加强反腐败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学会按法律办事,用法律引导自己的行为。不断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意识,增强拒腐防变的良好心理素质,逐步形成廉洁自律观念。

三、努力学习加强自身的修养,养成艰苦奋斗的品质,做事恪守底线。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抵御权利的欲望,拒绝利益的诱惑。

四、树典型,大力歌颂清正廉洁先进典型,批判腐败丑恶现象,让同学们有学习比较的对象。学习那些淡泊名利、廉洁奉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优秀教师典型和艰苦朴素、勤奋学习、自强不息、报效祖国的优秀学生典型,让同学们通过周围的人和事来和自己所做的做比较,让他们能够矫正自己的思想,树立远大理想。

第四篇:古今名人读书法

《古今名人读书法》读书报告

近日在一个书院闲逛,其周围摆了很多书架,陈列各类书籍,令我读到一本《古今名人读书法》。历来主张好东西要一齐分享,就把读后一点心得写出来,看能否给朋友们一些启发。

该书作者张明仁先生,生于1918年。才22岁从,在如此年轻时,能够取得这样丰硕的研究成果,可不可以说,先生正是读书得法的一个现身说法者。说明读书得法,可以事半功倍,创造人间奇迹。读书不得法,则往往事倍功半,以至终生无所成就。

该书介绍了几百位名人的读书方法,各有特点,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梁启超的读书法。他的读书法并不是教我们有什么人不费力气可以成功,或者有什么投机取巧的捷径。反而是让我们要下苦功夫、笨功夫去学习、去积累。很多人只看到别人的成功,却看不到成功人士背后付出的艰辛努力。

当然,方法也还是有的。梁启超先生说:“正如一个极丰富极辽广的矿区,矿苗到处分布,层层堆积,只要你有方法开采、分析、制练,便可以生出许多珍奇高贵的产品。”梁启超把研究法之普遍原则归结为以下五点:

第一,用怀疑精神去发生问题。天下无论大小学问,都发端于“有问题”。一疑便发生问题;发生问题便引着你向前研究;研究结果,多少总得点新见;能解决这问题固好,即不能,最少也可作后人解决的准备资料;甚至只提出问题,不去研究,已经功德不少。

第二,用耐烦工夫去搜集资料。凡研究一个问题,搜集资料的工作,总是居全工作十分之七

八。先有丰富的“长编”,才能有简洁的定稿。

第三,用冷静头脑去鉴别资料。若将假的错的资料作为研究基础,不独自己不会成功,而且贻误别人不少。司马迁的《史记》,公认为中国史学界第一部名著,然而书中所记三代以前事,最少怕有一半错谬。

第四,用致密技术去整理资料。我们对于一个复杂问题,搜集得无数资料,如何才能驾驭这些资料使为我用呢?一是要提挈出他的特点。二是要要善于分类;把所得的资料,察其性质,纵分横分,分为若干组比较研究。三是要求出相互关系;各种资料中,或有主从的关系,或有姊妹的关系,务要寻出线索贯穿他,不令一件一件的孤立。如能常用这三种方法,那么,资料越多越得用。如其不然,会被资料把你弄得头昏哩!

第五,用谦谨的态度去判断问题。

这种研究法,我认为治文献学唯一的法门,不如此做,便非学问。但应用这种法门也非容易,总要在青年时代养成习惯,最好更得前辈所做过者为之模范。读了梁启超的读书法,真如醍醐灌顶。现在的文坛很少出精品,是大家读书不得法,不肯下苦功夫去积累,不肯下苦功夫去研究问题,不肯下苦功夫去分析问题,不肯下苦功夫去解决解决问题。急功近利,贪图省力。结果写出来的东西,往往没有什么新意,甚至错误百出,误人子弟。所以我建议朋友们有时间学一学梁启超和一些前辈们的读书方法,研究方法,应该是会有些益处

第五篇:读历史文化,品古今风韵——读《论语》有感

读历史文化,品古今风韵——读《论语》有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历史文化,品古今风韵——读《论语》有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历史文化,品古今风韵——读《论语》有感1

伫立水边,凝望悠悠流水,我不禁心绪飞扬,遐想万千……

水是时间吧?时间无情,正如流水之无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感慨中有多少“时不我待”的无奈?“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无论是谁——圣人或凡人,英雄或平民,都阻止不了时间的脚步,脱不了黑发变白首最终化为一抔黄土的“宿命”。时间无限而生命有涯,于是有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感悟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警戒。

水是德吧?德之高下,正如水之深浅。

“深水不响,响水不深。”欢呼叫嚣的必是浅溪,低吼沉吟的才是江海。“圣人韬光,贤人遁世。”德高之人甘于平淡,耐得住寂寞。追名逐利、吵新闻爆丑闻的必是寡德浅薄之辈。一块石头就能让小溪开一朵炫耀之花,一座大山也改变不了江海的沉稳。小人为自己唱赞歌,君子让别人去评说。

水是心灵吧?心灵之明晦,正如水之清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水的澄澈来自于活水不断的水源,心灵的澄明来自于善于纳新的心胸。水之澄澈能映出天光云影,心灵之澄明能包容世间万象。

水就是人吧?

水结而为冰,冰是人棱角鲜明的性格;冰融而为水,水是人或激扬澎湃或缠缠绵绵的情感;水化而为气,气是什么呢?气是陶渊明篱下长开不败的菊花,是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心忧天下,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抱负,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气概。是充沛于天地之间,亘贯于历史古今的浩然正气,是多少人穷其一生追求的人生真谛。

读历史文化,品古今风韵——读《论语》有感2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一个个子曰当中串起来的是孔子儒家的经典学说,是流芳百世的为人处事之道。

自秦始皇时期,百家争鸣,到汉武帝推崇儒家学派,这期间的光阴岁月将儒家学说冲洗得愈发光彩照人。春秋时期,孔子开坛讲座,将儒学推入鼎盛,《论语》便在这无数次的锤炼之中如同蚌壳里的珍珠一般诞生。

《论语》全书一共二十篇,字字珠玑,围绕着一个“仁”字展开论述。哲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化等方面,无一不渗透着“仁”在其中的深刻内涵。我想,这便是儒家吸引众多学子,拥有众多拥戴者的原因吧。

那么何为“仁”呢?孔子认为,“仁”是自身的一种品质,是君子不可缺的精神,而要称得上是仁德的人,更是在各个方面都要谨言慎行,匡正自己。像“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君子不器”等等,诸如此类的观点,只不过是千万品质中的九牛一毛。

现实生活中,我认为称得上君子的人几乎没有,因为君子已经相当于一个完美的存在,而人都是有瑕疵的,就像玉一样,没有人能说这块玉是绝品,只能说为精品,所以我们所谓的君子就像是反比例函数一样,只能无限靠近x,y轴,却永远也不会重合。但是难道永远不重合就干脆连靠都不靠了吗?显然不是的。开口向上和向下的二次函数代表了两个不一样的人生。开口向上明明知道永远延伸到不了尽头,但是却拼命的努力上进着,这应该就是我们的人生,开口向下的,却一味地堕落,所以最后连起点也够不到。

除去仁之外,孔子也尤为重视孝道。对父母。“父在”要“观其志”,“父没”要“观其行”,并且“三年无改于父之道”,这样就算是孝道了。全书中关于孝道从不同方面做了很多论述,在我看来,“孝”这个字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不简单。一个“子”上面加个“老”的上部分,构成“孝”,如果你认为“孝”就是每个月甩给父母几千块钱,美其名曰是报答父母,还不如说是在还债。而早在几万年前的孔子都知道,“事父母”要“能竭其力”也就是要用心,竭尽自己的力量。这正是我们千千万万的子女们缺少的。

《论语》是千年精华的荟萃,它就像天上的太阳,在很久以前就指引照亮着人们,千百年后依然光辉闪耀,不曾被岁月所尘封。

读历史文化,品古今风韵——读《论语》有感3

子曰:“学而识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不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出自哪本书?答对了,就是出自《论语》这本书中外名著。

《论语》这本书是由孔子的弟子们写的,记录了孔子的言行。这本书里的每一句话都是含有深刻道理的。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学习新知识时,也要复习旧知识,能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就能当老师了。这种学习的方法我们在平时应该牢牢记住,多多应用。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人,焉得知。”这句话告诉我们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明智的,如果跟没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怎么说你是明智的呢?在生活中,我们要跟有仁德的人交朋友,和人仁德的人做邻居。要求整个社会崇尚仁德,推行仁德。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觉得简陋就不去居住,如果在简陋的地方传播文明,那么简陋的地方也就应得不简陋。我们应该传播文明,说文明话,做文明事,让我们社会是一个充满文明、和谐的美好社会。

这本书里不但孔子说的话有道理,而且故事也非常的棒。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个故事。它主要讲了一个卖水果的小贩,它的水果什么时候都像刚摘下来的一样,有一个人买了它一个柑橘,回到家一看,里面已以像棉絮一样了。这个故事用来比喻那些只有华丽的外表而没有实际本领的人,或者表面好看而没有实际内容的事物。

《论语》这本书给我们的道理很多,有机会你一定要细细品读。

读历史文化,品古今风韵——读《论语》有感4

说到学问,人们自然会联想到《论语》,而《论语》是至圣先师——孔子所言之记录。

论语之所以被全世界所推崇是因为这本书包含了“仁德孝学礼和知”七个方面,是人们共同追求的。时至今日,论语已经被世人们牢牢铭记在心。

其中,让我深有感触的一句话是我对《论语》敬佩的原因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也”意思是:“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根本。”在千年以前的古人早已懂得了这个道理。何为父母?即生育、抚养你的人,你的生命是父母赐予你的。何为长辈?即呵护,疼爱你的人,你的成长是长辈见证的。这么看来,尊敬他们不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实。这样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问题,却有多少人没能去做到的?

我们常常在新闻上看到这样的新闻,某青年因家长几句怨言,竟大打出手,下手丝毫不留情。面对这样一个严重的社会现象之中,有多少问题存在?想必人之初,性本善,就算受到种种原因的综合影响之下,也不可能做出这种行为,定是平时所积累的不满就此宣泄。而不满又从何而来?就是不尊重开始的,你的不尊重,导致了你的不满,心中有个念头:总想着他们凭什么说我,对我这么不尊重。然则是你从一开始就错了,多一份尊重,就多一份宽容与理解就少了许多不必要的口角。

其实,尊重是相对性的,应该尊重父母为先。他们也曾有过尊重他们的父母,也想让你明白,也许他们出发点错了,但他们总比你理性许多,说归说,但有个度,干出一些出格的事就不是正当的行为。尊重你的父母,他们定会尊重你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以尊重为前提。不要以为他们是你的父母就不觉的什么了,相反他们还是你最重要的人。

“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是《论语》所告诉我们的,也是我人生中的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不让我迷失在社会这片汪洋大海之中。

读历史文化,品古今风韵——读《论语》有感5

最近我读了一本叫《传统文化》的书,其中我觉得最有道理的是孔子的《论语》八则。

《论语》中的每一句话,都让我回味深刻。其中,我记忆最深的有这两句是:其中一句是,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意思是:孔子说,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地积累知识;勤奋学习,从不自满;教导别人,从不厌倦。这些我是否都做到了呢?

我认为孔子这句话说得十分有道理,别人来请教我们的时候,我们也要谦虚,要耐心的教给别人,不能厌烦,这一点,我觉得我做的不是很好,因为有时候朋友来问我问题时,我因为自己的一些私人的事情,会拒绝他们,我以后一定要改正。我们学习是永远不会学完的,所以我们不要对学习轻易满足,我觉着这一点,我做到了。我看到有的同学比我学习好,我会把他看做我的榜样,去追赶他。追上后,我还是不会满足,我会再去追赶更好的同学。

另一句话是: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思为下矣。意思是: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通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才学习的人,是又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也不学习的人,是最下等的人。

背过这句话以后,我想:我是第几等人呢?我不是生来就知道的人,也不是遇到困难才学习的人,更不是遇到困难也不学习的人呀!那我应该就是通过学习才知道的人啦。这正像《论语》八则中孔子说的那样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民以求之者也。我想,我就是这样的人吧!

通过读《论语》八则,我懂的了更多的道理,使我改变了很多,我会把我的缺点尽量的改正,把我的优点发扬。使自己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少年。

读历史文化,品古今风韵——读《论语》有感6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民殷王室的后裔武王灭殷后封殷宗室微子启于宋其远祖遂成为宋国贵族孔子出生于鲁国地位亦由公卿下降而为士。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学无常师尤其留意于周代的礼仪制度以恢复周初的“德政”为自己的理想并很早便以博学知礼而名闻遐迩。

“儒”在甲骨文中作“”象形字本义是沐浴儒身指那些以为人相礼祭祖祀神为本质的人。因相礼前他们必须沐浴斋戒故称之为“儒”。

说到了儒家经典就自然要提到《论语》。“论语”二字的解释有很多。《汉书·艺文志》曰:“《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即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说法有很多很多现代人一般皆从《汉书》之说将其理解为语言的论纂用现代汉语说就是语录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对孔子言行的追记也有一些是对孔子弟子言行的记录是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一部典籍。

《论语》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私人著书的开始它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已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沉潜在我们的生命中熔铸成我们民族的个性。

《论语》一书集中阐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涵——仁。此中“仁”出现过109次它是一切理论的中心。

说到为人处世孔子提倡的是自爱和爱人,说到为政治国孔子重视民生疾苦呼唤仁政。

总之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仁”统帅着忠恕孝悌宽恭信敏惠智、勇刚毅等诸多道德规范。

当然《论语》中也有一些思想是与历史的潮流相背离的如政治上的复古倾向对等级秩序的过分强调对妇女、劳动的轻视等但瑕不掩瑜祖先具有的生命智慧是足以让我们为之骄傲的。

读历史文化,品古今风韵——读《论语》有感7

《论语》,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为“四书”。

新的学期,我们学习了它其中的十二章,通过老师的讲解,我明白了它们的意思,当我再次读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想起了以前写作业时的场景:放假了,老师总会留一些作业,一开始还认真的在写,过了十几分钟,我就摸摸这儿,摸摸那儿,当我拿起课外书要看时,还在心里对自己说:就看十分钟。可是十分钟过去了,我仍然还想看,我心想:再看十分钟吧!反正作业也不多,我半天就能写完。五分钟,十分钟,十五分钟……半个小时过去了,我还是没放下手中的书。直到书的最后一页被我翻过,已经过了两个小时了,我抬头看看墙上的钟表,才发觉已经过了两个小时了。我才埋头奋笔疾书,但作业还是没有在一天之内写完。第二天上午,我又坐到书桌前,下定决心要在上午之前把作业写完,可是我写着写着又想起昨天晚上吃饭时看的电影,里面的搞笑情节让我不禁笑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我才认真地埋头写作业,当我写完作业时,已经是晚上了,本来今天可以痛痛快快的玩一天的,可是因为我写作业时的不专心,这个计划才“泡汤”的。就这样,周末过去了。当我学了《论语》中的这句话时,恍然大悟:时间如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我们“浪费”掉的时间,永远也不会回来的。想想我看课外书,想电影里的情节时,那些时间用来写作业该多好啊!这样的情况每天都会有,都是因为我不知道时间的宝贵,做着这件事,想着别的事,时间就是在这不知不觉间流逝。

《论语》,这部书中的一则就可以给我们这么大的启示,别说整部《论语》了!有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读《论语》的好处是多么大啊!“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让我们一起珍惜时间吧!

读历史文化,品古今风韵——读《论语》有感8

在这个充满欢天喜地的寒假里,我阅读了众多名家名作,在这众多名家名作中里我最流连忘返的肯定非《论语》莫属了,《论语》中的每一句话都让我意解难分,每一句理解都让我知足了,还有每一句名言警句也都让我精神饱满了。《论语》中的每一个故事都让我流连忘返,每一句的理解都让我仿佛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论语》的主要内容是围绕政治和学习创作的。

曾子和孔子是两位古代名人,都一直是主张积极参与政治的。他曾说过:“读书不可以不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而路途遥远。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奋斗到死才罢休,不是很遥远吗?他还说:“可以把幼小的君主托付给他,可以把一个国家的命运委托给他,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却不动摇不屈服。这样的人才是君子吗?是君子啊!孔子之后,曾子勇敢地担负起推行仁德的重任。”

读完这本名家名作,我懂得了一个令我终身难忘的道理:“在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之间都要讲究一个‘礼’字,在父母和兄弟姐妹之间讲了一个‘仁’字,在守实守信的人叫做“君子”,读后感《读《论语》有感500字》。只有在人与人之间相互照顾,互相帮助,那我们的社会就会变成一个文明社会,甚至是一座城市,一个世界,都将会是和睦和平的,世界就不会再爆发出一次有一次的战争了,每次战争后,每个国家的士兵都会有所伤亡,是地球母亲创造给我们的,所以我们再也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发动战争,让我们的世界成为一个文明世界吧,让我们从现就开始努力吧!”

我要再回顾一下这本书,一起和孔子各代历史伟人去书的海洋里遨游,一探随其中的奥秘之处,品味其中的乐趣之处。

读历史文化,品古今风韵——读《论语》有感9

懂了,我终于彻底地悟得了啥叫“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确,就像这道数学题一样,在我们生活着的这个熟悉的世界里,还有许多不为我们所熟知的领域,我们应该诚实地去面对一切,会就是会,懂就是懂,千万不能像南郭先生那样不会装会,不懂装懂!如若这样,我们的飞船还怎么上天

潜艇还怎么深入海底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美籍华人丁肇中在接受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采访时,曾对很多问题都表示“不知道”。前一阶段又听说他在为南航师生作学术报告时,面对同学提问又是“三问三不知”

这让在场的所有同学意外,但不久就赢得全场热烈的掌声。其实,丁教授大可不必说“不知道”。比如可以用一些专业性很强的术语糊弄过去,可以说一些不沾边际的话搪塞过去,甚至还可以委婉地对学生说:“这些问题对于你们来说太深奥,一两句话解释不清楚。”但是,这位诺贝尔奖得主却选择了最老实、最坦诚的回答方式,而且表情自然、诚恳,没有明知不说的矫揉造作,没有故弄玄虚,也绝没有“卖关子”。也许,一些人在说“不知道”时往往被看作是孤陋寡闻和无知的表现,但丁先生的“不知道”却体现着一种做人的谦逊和科学家治学的严谨态度,不禁令人肃然起敬。

古人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问愈深,未知愈重;越是学识渊博,越要虚怀若谷。作为专家、学者,对不知道的东西,我们不仅应当老实地承认“不知道”,而且要敢于说“不知道”。即使是在专业领域内,那种自诩或表现为无所不知的“专家”,不仅其学识而且其人品也都是值得怀疑的。

读历史文化,品古今风韵——读《论语》有感10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着他的为人。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朋友,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一个人的价值取向、人生观、世界观。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是很相信这句话的。这并不是说要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即使现实的可悲的社会中真正的平等仿如天方夜谭。志同道合的人走在一起的机会总会相对多一些,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爱好、共同的处世哲学……正是在诸多可以彼此理解容纳的基础上,才会成为朋友。事实上,你不能期望贵族会从心里真正接受平民成为他们的一份子。他可能对你和蔼可亲、体贴照顾,那是一种教养、一种礼仪、一种体现自身优雅高贵的表现形式。无法通彻地了解相互的生活习俗、知识结构、文化构成等等,又何来的沟通和所谓的心灵碰撞?又谈何长久的相处、融合及接纳?

以前总说门当户对是封建毒害的残余,但真的没有更现实的意义吗?就我看来,它是为婚姻做一些必要的、经常被忽略的、精神层次上的铺垫。当然,我并不是说要把其当成一种铁定律例来执行,而是认为应该作为必要的参考来对待。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好的朋友是良师,他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思想、行动,令你觉得快乐幸福,生活处处充满阳光;好的朋友不见得时时刻刻陪伴在身边,却可以在你需要的时候默默地站在你身边,也许仅仅是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种态度、一份默契。

但是再好的朋友,也是需要距离的。否则就是非爱行为,就是事君数,思辱矣;朋友数,思疏矣。

那么如何可以结交到好的朋友?最根本的,让自己成为善良的、乐观的、幸福的人,使自己与这些美好的品德相贴近,那么至少可以在与这样美好的人相遇时共品一杯茶。

读历史文化,品古今风韵——读《论语》有感11

《论语》中的驳论文像来一语言精练,文峰古朴,引古鉴今,政理明当而闻名,而《季氏将伐颛臾》一篇更是具有弄好的论辩色彩。孔子和冉秋的三次对答是三次不同观点的交锋。孔子的三番论证很有特色,根据冉有的陈述和便捷,抓住季氏伐颛臾之非的主旨,层层驳诘,补补深入,有针对性的阐明政见,申明大义,做到了批中有论,论中有批,使批和论融为一体。

在论辩中,善用譬喻,力避说教,辩理明晰,读来机趣颇多,发人深省。我们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也应“力避说教”,更加不能体罚学生。学生犯了错,我们应该用实际行动,教会学生转换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懂得为他人着想,理解他人的难处。

另外文中所用的一些语言,也成了脍炙人口的格言、成语,如“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既来之,则安之”、“分崩离析”、“祸起萧墙”等,形象地表达了含义深刻的事理,言简意赅。耐人寻味,折射出哲理思辨的光芒,对厚实的文学语言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文章的许多名言、警句综合或单独采用了比喻、排偶、反诘、呼告等修辞手法,匀整的局势,有没的文笔,峻锐的语势,不仅增强了说理的力量,而且给人以语言的美感。

通观全篇,既可鉴赏到理性的教喻,又可享受到渗透着理性美的陶染。孔子抓住“季氏伐颛臾”这一典型事例,批评弟子不能明辨是非,克尽辅政之责;抨击季氏攻伐颛臾无道,责其忧非所急;阐明自己主张修明文教,施行德化,以期安邦定国的政治思想。

《为政》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同样也很明显的体现了孔子为政以德,治国以理这一政治思想。

读历史文化,品古今风韵——读《论语》有感12

《论语》是一本家喻户晓的名著,这个暑假,我又重新温习了一遍。

《论语》中分每一句话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有的给予了我们人生发的启示,有的让我们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

要会善于学习,就要不耻下问,《论语》中有一句话:“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这是曾子曾经说过的话,含义是:一个人他自己是有能力的,还向没什么能力的人请教,一个人很有学问,还向学问少的人请教。我想:一个人内心有智慧,敏感多思,愿意好好地去领悟知识,愿意“不耻下问”,以获得更多的知识,这不过是一种难得的态度吗?就像生活中,小孩子的眼光定是与大人不同的,稍向天真烂漫的小孩子学习,也说不定能给人启发。曾经有人问一位学者,你是在哪儿学到最有价值的东西的?结果大家以为最有价值的答案是:幼儿园,这就是孔子和他学生眼中的“学习知道”吧!

孝敬之道也在《论语》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亦。”意思是:一个人孝敬父母,却喜欢触犯上级,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的确,孝敬父母和尊重上级不是一个含义吗?———细心为别人呢着想,有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因为父母的训斥而感到委屈,但仔细想想,其实父母是为我们好。其实,孝敬不一定是让父母丰衣足食,为他们多着想一点,就算是最好的孝敬了。读完这句话,我回想平时为父母做过的事,更深一层地理解了孝敬的含义。

《论语》,这本拥有无穷奥妙的书,带给了我们无限启发,告诉了我修身养性的道理,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们应该遵循孔子的道德思想,争取在学习生活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读历史文化,品古今风韵——读《论语》有感13

汲取先贤智慧,铺就成功阶梯。论语是一部哲学著作,又是一本思想智慧书,它是修德立身之学,是做人处事的经典。这部2400多年前的著作所讲的`每一个道理和智慧,给与我们每一个忠告和提醒,仿佛就是针对我们生活中身边的人和事,让我们在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得到提升。吾日三省吾身,温故而知新,让我们知行合一。

南怀瑾先生说,论语这本书的价值,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区,对它的原文本意,只要不故加曲解,始终具有不可毁的不朽价值,后起之秀,入笃学之,慎思之,明辨之,融会得而见之于行事之间,必可得到自证。

在惜字如金的中国传统典籍当中,从来不缺乏需要反复品味的经典,从先秦诸子到历代的经史子集,成为了一代代中国人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精神滋养,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建立了基础,阅读论语这本国学经典,也就是我们在和先圣先贤在对话,让我们的生命层次不断的提升,天人合一,大道至简,道法自然,以人为本,知行合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每天不断的反省自己,改掉自身的缺点和毛病,以天的角度看问题,包容万物,保罗万象。站得越高,看得越远,格局决定了人生的效率,做得对远比做的快重要的多,读论语,开启自身的智慧,信因果,重内观,大格局,不断的改正自己的不足和短板,让正向的能量不断加强,让缺点和不足不断的减弱变弱甚至消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世界是分阶层和位置的,认清自己的阶层和位置很重要,在不同的阶层和位置遵循不同的责权利运行规则。

每天所思、所坚持不懈的遵循论语中的三基点:愿每天可以清晰感受到精进,每天所思,坚持不懈的杜绝坏习惯,愿生命可清晰的感受到境界的上升。

读论语是国学入门的基础,方向正确,坚持不懈,循序渐进就能最终开启智慧印记,让自己优秀成长,敬业工作,生活幸福。努力做到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读历史文化,品古今风韵——读《论语》有感14

在20xx年寒假中,我读了《论语》这本书。其中有几篇我深有感触: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孔子说:“学习知识的同时又时常去复习,不是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是让人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而我不去怨恨,不也是一个君子吗?”。“学习”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最重要的;“学习”不只限于书本,更重要的是学习做人做事,孔子也是这样认为的,因此,孔子非常重视学习中的“实践”,就是把所学的东西反复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并体会到其中的喜悦。因为好学者的心胸是敞开的,愿意与志同道合的人切磋,既然远方有人来讲道论学,近处的人也向自己请教,这不正是学有所成的快乐吗?再者,当他人不了解自己时,也不去怨恨他人,这是君子的涵养。

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孔子说:“年轻人在家就要孝敬父母,在外就要尊敬师长,做事情要谨慎,说话要诚实,要爱护众人,与有仁德的人亲近。如果之后还有精力,就去学文化知识”。古代对少年儿童的基本要求正是孔子所说的这段话。在我国古代,书本知识似乎不是教育少年儿童的基本内容,而主要是把少年儿童培养成孝敬父母、谦逊待人、讲究信用、团结他人而又向往高尚品德的人。今天与孔子所处的时代不同了,书本知识的学习成为少年儿童学习的主要内容,一个人如果不把精力放在学习知识上,就很难胜任以后的工作。学习做人的品质与学习书本的过程是同时进行的。因此,今天的教育要求更加全面,学生要在德、智、体、美、劳这几个方面发展。古今社会的发展给了教育更高的要求。

读了《论语》这本书,我知道了许多知识,懂得了孝敬父母、为人处事,这本书真的很好,建议大家来读《论语》吧!

读历史文化,品古今风韵——读《论语》有感15

读《论语》有感听爸爸说《论语》是我国一部著名的经典,应该从小就学习,读《论语》有感作文。

但是《论语》比较深奥,妈妈怕我看不懂,所以她专门为我挑选了一本适合儿童阅读的拼音版《论语》。

里面除了原著的内容外,还配有许多相关的小故事和彩色的插图,非常生动有趣。

其中有样这一段话我很喜欢“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段话的意思是学习而且经常复习,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了,不也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吗?别人不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道德高尚的人吗?我现在已经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了,通过学习这句话我了解了学习的确是需要经常复习的,而且还要多用,我们平时的作业实际上就是在进行复习,这样才能记牢所学的生字和词语。

除了做好复习外还要课前进行预习,这样学习起来就更加轻松快乐了!孔子的话真的很有道理。

热情好客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我在电视上也曾听到和看到过,一次是“奥运会”,一次就是这次“五一”节的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上,我以后也要做个热情好客的小主人,我们家一来客人,我也会自己动手做水果盘并拿出好吃的点心来招待他们呢!还有就是别看我年纪小,凡事我也有自已的想法,在别人没有弄清我或误解我的想法之前,我不应该总和别人生气甚至发脾气,这样才能成为君子,哈哈!我理解得对吗?通过学论语我还认识到自己身上的缺点,也许我还不能马上做好,但我一定会努力的!《论语》里还有许多好句子,我要好好学习,多明白些道理,并把它们记在心里,还要告诉更多的人,让我们共同进步吧!

下载读《古今数学思想》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古今数学思想》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法家教育思想”有感

    读“法家教育思想”有感 春秋战国时期,土地兼并,六国纷争,社会动荡,而秦能灭六国,一统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法家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 法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之一,因重视......

    读《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思想》有感

    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基本思想》有感 ——1103020312 ——黄英杰 读了这篇文章我更加领悟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基本思想的科学内涵,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基本思......

    读《魏书生教育思想》有感(范文大全)

    读《魏书生教育思想》有感 早就听说魏书生老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新颖独特。如一般老师都是一课一课地教,而魏书生是“一学期的教材”“只用30多节课就讲完了”;一般老师都......

    读思想的历程有感

    读《思想的历程》有感 (1)古代的中国在国际社会上享誉盛名,位于世界的领先地位,独领风骚几个世纪之久。而物极必反,到了20世纪初,中国大陆却遭受灭顶之灾,国土沦丧,茫茫神州已倒......

    读《思想国》有感(二)

    读《思想国》有感(二) 福堪镇初级中学 袁士杰 一、柏拉图心目中的理想国,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国家政治就是人民的生活。在柏拉图看来,首要准则是国家利益和实现统治稳定。只要是推......

    读《趣味数学》有感

    读《趣味数学》有感 张庄联校,宁艾学校,四年级140班,董凯娜。 《趣味数学》这本书和它的名字一样有趣。每次我都会被书中的故事情节所吸引。 “奥数乐翻天”讲的是两三个穿......

    读数学西游记有感

    读《数学西游记》有感 文|成旆杭 (小记者证号:xzb001257) 《数学西游记》是一本很有趣的书,正是这本书,让我逐渐迷上了数学。 这本书主要讲了唐僧师徒四人重返大唐,接受观音菩萨的......

    读《简单教数学》有感

    读戴曙光老师的《简单教数学》 前几天,看了戴曙光老师的《简单教数学》一书。戴曙光 1969年出生,小学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北京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属学校校长助理,新世纪小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