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参观小平故居 感受伟人气息
参观小平故居
感受伟人气息
今天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日子,因为我们这一行二十个三下乡活动志愿者和三名带队老师即将去参观我们心驰神往的红色圣地——小平故居。
早就听说了小平故居,可是一直没有机会来参观。这次我们三下乡活动,提供了这么个机会,我们都很兴奋。早上八点半我们从武胜县城出发,坐上了前往广安的汽车。大概一个多小时后,我们到达了小平故居。
一下车,我们顿时觉得眼前一片开阔。正大门很宽敞,有工作人员在那里检票,维持秩序。外面停了很多车辆,参观的人很多。此时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有的游人已经出来了。我们排着队伍,在老师的带领下沿途观光进去。大道两旁是一片片绿幽幽的树林,都是由各个国家机关捐助建成的。在一片竹林的一旁,我们见到了小平爷爷的祠像,见到了他那和蔼可亲的面容,大家顿时激动起来,于是我们整个团队在祠像前合影留念。
出了竹林,回到大道,我们继续前行。几分钟后,我们到达了小平遗物陈列馆。整个陈列馆从外面看上去十分宏伟,这就不得不吸引我们进去一探究竟。进去之后,大家立马被眼前恢宏的小平雕像震撼了:好大一个全身雕像啊,大概有十几米高,直抵楼顶。在这么一个有特色的景观前,留影合照的人自然很多。向右转弯,便是小平爷爷生前遗物的展览区了。有他以前用过的床、火炉、桌椅,可能因为年代久远,它们看上去已经非常陈旧。还有他以前穿过的中山服,还很整洁,可是近看却也能发现上面有一些零星的小洞,可以看出我们一代伟人的生活是非常节俭的。橱窗有他以前题的毛笔字,看起来很整齐、秀气,让我们自叹不如。还有他和其他革命老前辈的合影,以及他自己年轻时候的独照和他家四合院的全景。特别是小平爷爷家的四合院,充满了神秘色彩,于是我们下一站寻找小平爷爷家的四合院。
顺着工作人员的指点,我们很快找到了小平爷爷小时候居住的家。这是一个很幽静、宽敞的四合院,院子周围是一大片的竹林。院墙用白色的漆刷过,给人素雅的感觉。我们从院子左边进去,各个屋子挨个参观。有正厅、偏厅、卧室、厨房、作坊等,房子非常宽敞,家具也很气派,可见小平爷爷家境还不错。我想,正是这样一个小资产家庭,提供了小平爷爷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一代伟人能够接受先进的思想教育,能够去法国留学;同时,小平爷爷出生在这样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学业归来能够投身革命事业,去革命前线吃苦,更是让人敬佩。
从小平故居出来,回想着小平爷爷为我们国家做出的贡献:抗战时期,奋斗在革命最前线,领导革命军队千里跃进大别山;改革开放,让中国人民富起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伟大创举,使中国和香港、澳门实现了统一……小平爷爷真的是一个伟大的人物。而从一代伟人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了革命老一辈的坚毅、顽强、无私、忘我,以及他们看待问题那种独特的眼光与智慧更是值得我们学习。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在参观了小平故居后,看到了一代伟人的生平与丰功伟绩,更是觉得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科学文化,为建设富强的中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红色的革命精神继续传扬下去。
第二篇:参观伟人故居活动策划
——川北医学院全程教学班
纪 念 长 征 胜 利 80 周 年 活 动 策 划
一、活动主题:擎长征火炬,我们“医”路同行
二、活动目的:
1、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缅怀革命先烈,帮助、引导青年学生了解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认识长征精神是保证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继承革命的优良传统和优秀品格,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
2、对学生党员以及团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党员以及团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提高个人修养,发挥党员及团员的先进作用。
三、活动时间: 12月10日
四、活动地点: 张爱萍故居
五、参加人员: 2013级临床7班全体成员
六、前期工作安排:
1、召开班级会议,讨论并拟定活动计划。
2、撰写活动策划书。
3、取得院领导的批准。
4、组织班委人员,明确活动内容和项目分工。
5、向全班同学再次介绍活动情况,积极动员他们全力协作,圆满完成本次活动。
6、准备活动物资(团旗、班旗各一面,横幅一条,相机一台,青年志愿者帽子30顶,扫帚、水桶、抹布若干)。
七、活动流程: 1、11月20日发布活动通知。2、12月10日,8:00在住院部门口集合,清点人数后步行到 公交站台,乘坐11路公交车到罗江镇,步行至张爱萍故居。
3、在张爱萍将军旧居,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历史图片陈列,瞻仰革命历史文物,追寻革命前辈的奋斗足迹。
4、移步达州红军文化陈列馆,瞻仰川陕红军革命文物,缅怀革 命先辈的丰功伟绩,在潜移默化中培植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5、重温医学生誓言,在党员同学的带领下,重温我们作为医学 生的誓言,擎长征火炬,我们“医”路同行。
6、红歌对唱。分组红色经典爱国歌曲对唱,重温红色记忆。
7、集体诗朗诵《七律·长征》,感受中国革命的波澜壮阔和艰辛 曲折。
8、活动最后集体合影留念。
分为4支队伍,然后在四个地点(红军长征经过的重要地点)答题积分,然后对优胜者一定的奖励
小红旗,横幅,衣服
瑞金(起点)→„„湘江战役→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强渡乌江天险→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扎西会议→强渡嘉陵江→巧渡金沙江→会理会议→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两河口会议→„„芦花会议→沙窝会议→毛儿盖会议→包座战役→巴西会议→翻越雪山→俄界政治局扩大会议→„„穿越草地→激战腊子口→榜罗镇会议→„„→吴起镇会师(终点)红1方面军 红2方面军 红4方面军
强渡湘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吴起镇会师、会宁会师
第三篇:故居参观感受萧红
故居参观感受萧红
参观完萧红纪念馆和故居,闲暇时间自己又观看了电影《萧红》,一口气又读了她的代表作《呼兰河转》,感受着一代才女的点点滴滴!
萧红,1911年6月2日-1942年1月22日,她的一生是短暂,也是悲情和无奈的。她有着与李清照、张爱玲一样的感情经历,不同的是她在极端痛苦与坎坷之中有着更加悲苦的生活经历。在民族灾难的大背景下,她经历了反叛、觉醒和抗争,一次次与命运搏击,终究在风华正茂的第31个春秋输给了命运。临死前她曾经在纸上写下:“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如果说经历是一笔财富,那么萧红贫困的生活和坎坷的情感历程赋予她创作的动力,可敬的是她并没有把她的不幸经历过多地在作品中表现。她的作品多取材于家乡,以其敏锐纤细的艺术感受力,朴实细腻的笔调,写出当时东北乡村小镇的闭塞与荒凉,塑造的人物鲜活可爱,风格明丽凄婉,弥漫着忧郁和感伤气息。譬如萧红的《生死场》,写东北农村人民在沉滞闭塞生活中的挣扎,以及日本侵占东北后他们的苦难与走向斗争。在写这部作品时,是萧红感情最幸福的时光,萧红经常和萧军去参加左翼作家的沙龙,参加抗日剧的排练,深感作家的使命就是揭露时弊,唤醒国民。电影《萧红》中提及,鲁迅在给作品写序时赞扬它“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的描写,然而东北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的细致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从而奠定了她抗日作家的地位。
茅盾曾说,与她在“情调”、“思想”上的缺失相对应的,是她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功。当然,这也不是纯艺术的技巧化的成功,而是一种源于作者短促生命和凄美个性的悲剧性的成功。由此说明真正艺术的成功还在于生命的投入与付出。
萧红对爱的人就犹如她对作品:是生命的投入与付出!她的凄美个性、人生阅历与掩饰不住的才情吸引了每一位靠近她的人。这也就无怪乎每个走近她的男人,都会爱上她,哪怕她贫病交加,哪怕她身怀六甲!
萧红,厚情薄命的一生……
第四篇:参观鲁迅故居感受
鲁迅,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被毛主席称为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今日的我们为他骄傲、自豪。我们要跟着他的足迹向前走,寻找他的伟大之处究竟这何方。
为了寻找这位伟人的足迹我们小组来到了北京鲁迅故居。总体来说,鲁迅故居是一所北京普通的小四合院。从建筑到空间陈设,都是比较简朴的。出阜成门地铁站,东行一程,再往北转,喧闹声渐少。两溜老旧的平房间有一扇朱红色的大门,那就是鲁迅故居——阜成门内西三条21号。
鲁迅卧室和工作室,是堂屋的后面接出的一间小房子,这也是鲁迅设计的“作品”,北京人把这样的屋子称为“老虎尾巴”。走进去,里面的面积不足10平方米。窗下是一张长凳架着两块木板的单人床,单人床边上是一张书桌,书桌前依序摆放着一盏煤油灯、一个旧式闹钟和一个相框。相框里,是鲁迅的老师藤野先生的照片。推开窗户,就可以看到后园的水井和菜畦,以及院外的天空。
站在窗前,我想起以前读过鲁迅的《野草》、《彷徨》和《朝花夕拾》和他若干的杂文,才知道是在今天的这片屋檐下诞生的。离开这里以后,像《朝花夕拾》这样温馨而伤感的作品,鲁迅以后再也没有写出过了。鲁迅离开北京后,他的母亲和他在老家的妻子朱安女士一直在这里生活,直至她们相继去世。朱安去世后,小院无人照顾。为使鲁迅的手稿、藏书不致受损,鲁迅的生前好友从法院的渠道,以“接管”为名,把鲁迅故居“封存”,才使得它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我们都知道鲁迅先生为救苦难的国家,在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弃医从文,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道路,并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他并不像别的伟大人物那样,带给世间的惟是静止于历史的或一阶段的炫目的光辉;与其说,他带来的是“欣慰的纪念”,凯旋门,缤纷的花束,无宁说是围城的缺口,断裂的盾,漫天无花的蔷薇。作为现时代的一份精神遗产,它博大,沉重,燃烧般的富于刺激,使人因深刻而受伤,痛楚,觉醒,甘于带着流血的脚踵奋力前行。
鲁迅存在的意义和伟大之处在我看来,是反抗。没有反抗,这惨淡的人生和世界也就无法呈现出它惨淡的真相。突围,战斗,韧性,不宽恕。鲁迅确实是反抗者的榜样,不屈服的英雄。不过另一方面,和鲁迅直面惨淡的人生不同,我觉得恰恰要背对人生才能真正实现作为一个个-人-主-义者的存在。如同鲁迅所认为的,黑暗是现实,光明只能是未来。可是面对着黑暗,圆睁双眼,要对着黑暗做批判,通过批判黑暗,希望光明的实现,不真实。人生总是黑暗的,饥饿,死亡,压迫,仇恨,批判者自批判,然而现实既然如此,它便永远如此,“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勇气在现实的存在面前丧失意义。
第五篇:小平小道参观感受1
远而尊敬,近则亲切
——小平小道观后感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学号:1009739 姓名: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文化大革命期间邓小平下放江西省新建县监督劳动的日子一转眼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成为了往事,真可谓是人生几度,岁月无痕。一代伟人、为十三亿中国人民带来福音的人,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的伟大领袖、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小康社会事业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为了缅怀这位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的杰出伟人,在我们于静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学生群体探寻了他羁居江西省新建县的足迹!对于在江西赣江学院读过预科的我来说,小平小道其实一点都不陌生。在预科的一年,来来回回的509路公交车有一站叫小平小道,曾经听说是小平同志文革时期下放的劳动场所,但却没有去参观过。
周日,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带着些许的不愿意去北门集合,不料人都走了差不多,于是我们七八个人琢磨着包车过去,说是很远,其实坐车一刻钟的时间还不到,很早我们就到了小平小道陈列馆,在门口寻了凳子坐下,等待大部队的到来。陈列馆门口有小平同志的塑像,不管什么时候看他都感觉是那样的慈祥、那样的亲切。原本我是有点排斥像他这样矮的男性,或许是因为他承载了中国太多太多的责任,看到他那样矮小的个子,觉得很稳重,因为过去有他,中国的才发展的如此之快。他那句话:“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让我敬佩,他那种把自己的一生默默地奉献给我们祖国的精神。一句“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读来让人热泪盈眶、让人倍感亲切,小平同志真正用自己的一生印证着他的诺言。
浩浩荡荡的队伍已经来了,打断了我对小平同志事迹的遐想。一个个点人头进纪念馆,班级先合影,然后是自由参观。解说员告诉我们:当时的监管人员黄文华,他总在为如何称呼邓小平犯愁。一天,邓小平走过来,主动对黄文华说:“你今后就叫我老邓,不要叫别的,这样还自然。”于是,“老邓”这个称呼便在厂里厂外叫开了。老邓,一个很平易近人的名字。在解说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真正意义上的小平小道,一条很是朴实的蜿蜒小道通向一个不大的铁门,这就是小平来来回回长达3年之久走过的路,解说员告诉我们,小平同志每天上班的路,都要绕一个大弯,又是在公路上走,容易招引注意,不太安全。这里的负责人发现,只要在工厂的围墙上开个小门,对着将军楼(小平的住处)开条小道,既减少路程,又可避免接触外人。于是,一条小道在工人们的手中修成了。此后,邓小平、卓琳每天就行走在这条小道上,工人们妮称它为“小平小道”。一个从中央重要位置被冠以党内第二号走资本主义当权派,受到错误批判被“疏散”到江西新建县拖拉机厂劳动。每天与夫人一起往返于从住地到 工厂一条长满杂草的田间小道上,风雨无阻,从事着一名普通工人的劳动,体味着一个平民百姓的生活,还要为柴米油盐犯愁。65岁,一个本可以有儿孙绕膝的年龄,我不知道当时的小平同志走在这条路上是怎样的心情,但当我踏上这条路的时候心情很是沉重,或许小平同志的乐观是我不能也无法想象和理解的,或许伟人之所以能成为伟人,在于具有我们不曾具有的沉着冷静、独当一面和能屈能伸。据书上记载林彪自取灭亡50余天之后,对此震惊中外的重大事件,饱经风雨的邓小平只对家人说了八个字:“林彪不死,天理不容!”这他当时的心声,也让他看到了中国的希望。小平同志在这条小道上,来回走过千百次,他留下的足迹将使这里的人们永远怀念和他一起度过的那些岁月。这条小道记载了历史、承载了痛苦、也积累了力量,见证了小平同志的正确领导。从小平小道上延伸出去的则是一条通往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小平小道是邓小平带领中国坚持走改革开放道路的思想萌发地,在这里曾迸发出改变中国历史纪元的伟大思想。小平同志在这里下放,让他更加看清了当时中国的国情,更加了解了最基层的人民的需求和心声,使他更加了解民众生产生活情况和当时社会的基本情况,为他以后的政治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69年10月,邓小平被押送至江西省新建县拖拉机厂劳动,小平同志在这里度过了3个艰难的春秋。1973年3月,恢复了国务院副总理职务。都说小平同志是打不倒的东方小个子,他用自己的坚持,谱出了他政治生涯“三起三落”的神话。毛泽东是理论家,邓小平则是实干家。毛泽东说过,邓小平是个有才干的人,但就是固执。邓小平尊重毛泽东,毛泽东在江西遭到王明排斥时,邓小平是反对王明的。邓小平因为固执,有时会背离毛泽东的意愿,这样就被林彪、江青一伙抓着把柄,失去毛泽东的信任。因此,邓小平在几十年的政治生涯中,成为“三起三落”的人物,他最终还是战胜了艰难困苦,为中国设计出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领导中国人走上了国富民强之路。小平同志在挫折面前不屈不挠、在逆境当中坚定信念、一切为中国人民走出水深火热,奉献了自己,也成就了中国的辉煌。
小平小道,一条弯曲的朴实小道,一位65岁老人的痕迹,承载了太多太多的思考。我想在这条不被打扰的小道上,已经找不到属于小平同志自己的脚印,而他在这条小道的思考却一直指引着中国发展。时间在老去,带走的是小道的安静,留下的是来访者对这位伟人的尊敬;带走的是每一季的花开花落,留下的是小平思索后的硕果累累。小平小道留下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体会、去思考、去学习。
邓林摄影展厅是我们最后参观的一个地方,这里面的照片更多的是一部伟人的画传,里面的每一个镜头留给我慈祥,和蔼和平易近人的印象,带着这份慈祥我们离开小平小道陈列馆,踏上了回校的路程。突然觉得心中的轻松了很多,或许和小平同志遇到的那些挫折和困难相比,自己遇到的不顺心太渺小了,应该学会坦然面对,沉着应对,而他的坚持和抱有希望,无不是一种很乐观的人生态度,一个信念顽强、思考沉着的可亲的小老头形象印在了我的心中。
有些后悔没有走路过去参观,我想那应该是更有一番体会吧,毕竟,路总是一步一步走过来才踏实。这一次参观给我太多太多感触,这就是历史的教育意义。耳边响起 了歌声,描述了中国的春天,讲述了中国《春天的故事》: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