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国博摄影展 有感纪实摄影【2018-9-8】

时间:2019-05-12 03:47: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参观国博摄影展 有感纪实摄影【2018-9-8】》,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参观国博摄影展 有感纪实摄影【2018-9-8】》。

第一篇:参观国博摄影展 有感纪实摄影【2018-9-8】

参观国博摄影大展 有感纪实摄影

祝大同

走进我国最高的艺术殿堂——中国国家博物馆(祝大同 摄)

近日与亲弟、发小同去中国国家博物馆 参观“影像见证40年全国摄影大展”。在欣赏展示中国“素颜”的216幅作品中,我突出收获是在纪实摄影方面。

影像见证40年大展展区一角(祝大同 摄)

陈锦:《乐山茶铺》

上图:《乐山茶铺》的原作全部;

下图:《乐山茶铺》的局部(祝大同在展会现场拍摄)

此片首先吸引了我的是它的特殊构图。贴有国画、题词的窗户h画面,占了此片很大的面积。但下方的人物却还是表现得非常的细腻。“摆龙门阵”的主角,周围的有专注者,有闲呆者,都表现得惟妙惟肖。甚至那耷拉着的旧电线,那刷得可照人的瓷缸茶碗,都表现突出,给欣赏者一个时代、环境的交待。

此作品的作者叫陈锦。它不仅荣获中国摄影艺术最高奖——中国摄影金像奖,还获得了巴蜀文艺奖、中国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等各种奖项,被看作是中国民俗摄影和纪实摄影的先驱之一。30年来,陈锦跑过四川上百个城镇大大小小数千家茶铺。我又收集了多张陈锦在90年代拍摄四川茶馆的照片,张张生动,很有独特的艺术性。

陈锦以茶馆为主题的其它几幅作品(创作于90年代)

陈锦认为:“茶馆是小成都,成都是大茶馆”川人爱茶,茶馆就像一个小社会,会友、打牌、溜鸟、听戏、掏耳朵、摆龙门阵 在茶馆从早泡到晚,安逸得到很。“拍茶馆不是为了拍川人怎么喝茶,而是拍川人如何生活。”。茶铺就像一个“窗口”,透过它,能看到世事万象。这些记录在陈锦底片上的成都景象有点“土、老、破”,虽然被拍摄的百姓生活没有那么光鲜和现代。但是陈锦觉得,他所拍摄的照片能传达“正能量的情绪”,能唤起人们对过去的美好记忆。

网上有篇对他的茶馆为主的摄影生涯作了一篇报道。这报道的题目也起的“高超”——“他用30年,将成都拍成“清明上河图”。”这也启发我一个新的行摄计划:我也背着相机,跑跑北京的大小街巷,也效仿陈锦老师,拍拍北京小吃的大小馆子不可?

焦波:《携手登长城》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邓勇曾在2011年发表过“纪实摄影的人文向度”为题的研究论文。论文中,他把陈锦的《茶馆》、焦波《俺爹俺娘》等摄影家的作品,被看作我国“纪实摄影的人文向度”的典范。

邓勇教授对这些作品给予高度的评价:“在我们今天的摄影界还是有很多摄影家,他们执着地记录下自己身边普通人的生活,把中国人的某种生存状况通过镜头记录下来,相信你看了这些照片,就会产生感慨,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生活。它不是一种假的、空的,似是而非的存在。它是真实的,有血有肉的现实生活。我相信所有老百姓都不会看不懂。不会因为看不懂而自卑。艺术看不懂,要它干什么?艺术绝对要在生活中产生。它是来源于生活的,它也要回馈生活,这才是艺术。”

邓勇认为“纪实摄影师是具有强烈的社会责 任感和使命感的摄影家们,秉承人道主义精神和善良准则,以无比的坚毅力甚至 是献身精神,深入人类的生存实际,真正地了解和尊重被拍摄对象,不虚构、不 粉饰、不夸大,大多以抓拍的方式再现真实的情景。纪实摄影作品无论美好或是 丑陋,目的都在于表现一个真实的世界,引起人们的关注,唤起社会良知,同时 记录特有的文化,为后世留下宝贵的历史财富。”

上述文字中,邓勇提及到焦波及他的作品集《俺爹俺娘》。焦波曾任淄博日报摄影记者,人民日报海外版摄影记者,中华全国摄影工作者协会副主席等职。他出版的摄影集《俺爹俺娘》,是一本沉重的 书,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它是焦波从给爹娘拍摄的近万余张照片中精选出的这本作品集。这些照片真实地记录了两个世纪老人几十年间的生活片断,张张深情、段段精彩。这100多幅作品将读者带进了一个真、善、美的世界,编织出一个个游子想念爹娘、思念家乡的图片散文故事,让人们完全陷入了一种感动的浓情之中。

焦波编著的《俺爹俺娘》

在本届展会上,出展了《俺爹俺娘》中的一个作品——《携手登长城》。1996年10月28日,82岁的焦文崇和84岁的乔花桂携手登上北京八达岭长城,让来自加拿大的一对夫妇羡慕不已。

《携手登长城》 焦波摄于1996年10月28日

田鸣:《陪读》

著名摄影家、南京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田鸣,当过末代知青、工程师,报社记者、大学教授,几十年坚持“为人民留影,为时代写真”。《陪读》、《上海白领的早班地铁生活》等一张张有温度的照片、一幅幅发人深思的照片令现场观众在感受人性温暖的同时,也深深体会到艺术品的感人之处在乎动情,情之所之,魂之自来。此摄影大展上,展出了他曾获奖的杰作《陪读》。

《陪读》 田鸣摄于1991年夏,南京

著名摄影大师田鸣在1991年夏,于南京创作的《陪读》作品,享誉很高的名声。田鸣曾回忆:我和全国影展的第一次结缘是在1997年,在那年的第18届全国影展上,我有两幅作品入选,其中一幅也是我的成名作,后来在国家重大历程展览中展出,也是目前被大量盗版使用的《陪读》。虽然没拿奖牌,但在南京市当年只有6张照片入选的概率下,我也算小有得意。《陪读》中,陪孩子读书的母亲显得有些疲倦。中国城市里的年轻家长,在教育压力、就业压力下表现出极大的无奈和投入。

田鸣的作品,许多是揭露、反映当今社会的一种现象、潮流等,很尖锐、深刻,让人看后深思。例如,他的 《上海白领的早班地铁生活》(第23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纪录类金质收藏作品,摄于2010年3月22日早晨)。

《上海白领的早班地铁生活》田鸣 摄于2010年3月22日 23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的评委陈小波在评述《上海白领的早班地铁生活》时说,在地震、雪灾、国庆大典、神舟飞船等宏大叙事的照片纷纷亮相、尘埃落定之后,这张不显山不露水的照片浮出来了。它的题材不重大,画面没有所谓的视觉冲击力,甚至光影也不突出,谁都不会想到这样一张照片会得到金奖。但到了最后,22个评委,无论是平日做纪实报道还是拍艺术照片、无论是做观念还是做时尚,无一例外被这幅照片吸引了。太普通不过的日常生活,恰恰能折射出大的历史烙印,时代变迁。

我也很喜欢,他的另外一作品《蓝与黑》(第23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纪录类优秀作品,2012年)

《蓝与黑》(田鸣摄于 2012年)

如何拍好纪实摄影?田鸣提出了建立纪实摄影认知理念体系:

尊重人性 —— 以善与恶,喜怒哀乐,生老病死,人的情感为起点。

社会意义——事件或现象对社会进步的意义。价值取向——作者在照片中不可掩饰的世界观和选择与取舍的依据。

理念的具体化、技术化——视觉造型的表达。用影像捕捉到的情节,揭示个人和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

有文评论田鸣是这样一种杰出的纪实摄影人:“大数据时代不缺少照片,也不缺少摄影者。但一定缺少那些执着、真诚的视觉纪录。缺少那些既温暖他人,又忠于内心的凝视者。而田鸣做到了。”

傅拥军:《宝贝不哭 明年再来》

傅拥军曾任《都市快报》摄影部主任,他在2006年拍摄的表现留守儿童《宝贝不哭 明年再来》记实照片,曾获得“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第52届)”大奖,以及在2007年获了中国摄影金像奖。

《宝贝不哭 明年再来》傅拥军摄2006年

据傅拥军介绍:2007年8月19日下午,杭州至重庆火车启动后,几乎所有车窗都露出了一张张小脸,很多小脸上挂满了泪花。他们大多是返乡的留守儿童。许多家长饱含热泪,不停地重复一句话:“不哭不哭,明年再来……”

我们把这张照片刊登在了都市快报的头版(2006年8月20日头版),登报启示,本来希望小女孩的妈妈能看到我拍的照片,跟我们联系,把照片寄给她留个纪念。一位读者在我的博客里留言,她说以前跟这位小女孩的父母住在杭州祥符镇庆隆村同一个房东家,常常看到小女孩在家照看小弟弟,很乖的。我根据这位读者提供的线索,终于找到了小女孩的妈妈。当我把扩印出来已快一年的照片递到她手上 13 时,她又惊又喜。小女孩的爸爸在杭州郊区一家工地做木工,每天早出晚归,很辛苦,妈妈因为要带15个月大的弟弟,暂时没有工作。

《宝贝不哭 明年再来》作品抓拍了孩子的一瞬间,而反映了当时社会关注的热点。

冯建新:《无名小站》

此届大展,展出的冯建新的《无名小站》作品,我首先赞叹的是:他的这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大雪、旧车、破窗、大而虚的近影军人,小而晰的远景挥手小孩。抓拍如此及时,对焦如此准确,色调如此强烈,虚实如此鲜明。

《 无名小站》 冯建新 摄1988年(第十五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获奖作品)

2016年这幅照片还被美国的一本摄影图书收录,和布列松、卡帕、马克·吕布等的作品并列,来讲述纪实摄影,说明当代中国的纪实摄影师们在用更独特的角度在看世界。

此次大展《 无名小站》作品旁,附有这样一段解说词:解放军某部军营外,有个公共汽车的“招呼站”——不是正式车站,有人招手,车就停——来探亲的军属都在这里搭车。车停住后,小女孩抢先跑了上去,发现破窗能看到外面,便趴在窗口,冲着来送行的军人爸爸不舍地喊:“爸爸!爸爸!”希望她明白,聚少离多的爸爸,也是好爸爸。

作者冯建新曾对记者谈过他拍摄这张的情景与感受:“1988年,那时我才30多岁,能获得第15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国展)金奖,确实很意外。《无名小站》这幅照片是我到连队采访时拍到的,当时大雪封山,被困了两天以后,雪终于停了,也通了车。看见有人在路边招手,公共汽车就停了下來,我看见一个小孩和他妈妈先上了车,孩子冲在最前面,跑到车厢后部叫他的爸爸,这个时候我本能地作出反应,迅速跑去后边一看,原来窗户破了,小孩透过汽车破窗不断地喊着爸爸。这个时候我赶紧掏出相机,拍下了这个难忘的瞬间。因为是部队日常生活的照片,不可能作为新闻发表,于是我就把它投给了当年举行的第十五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没想到摘得了金奖。” 冯建新还对如何“镜头朝下”的拍好记实摄影,讲过一些体会:

用学习去丰富自己的思想,用学习去指导自己的“镜头朝下”,用学习去思考我的人生。在学习这条路上,你只要一懒惰,你就会成 为历史,就会被历史淘汰。要想在摄影事业上有所作为,就需要不断地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具有新的眼光,去看待历史,看待我们当前的改革开放和迅猛发展的社会。

龚建华:《七十二家房客》

摄影作品《七十二家房客》是龚建华于1990年摄于上海市贵州路。1992年,此摄影作品获得“日本Olympus国际摄影大赛”特别奖。

《72家房客》 龚建华摄于1990年,上海市贵州路

龚建华先生是中国著名摄影家,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上海摄影家协会理事。现旅居美国,“72家房客”是住房狭小的代名词。上海滑稽戏经典曲目《72家房客》曾轰动一时。半个世纪以来一直住房困难的上海人,对这个名词和这部戏都深有感触。生活远比戏剧精彩。2012年,摄影师龚建华故地重游。照片中的弄堂还在,只是里面的住户,他几乎全都不认识了。所幸,他遇到了照片中那位抱着孩子的女士,她已经成了一位阿婆。

刘占坤:《阅兵式》

《阅兵式》刘占坤摄于2015年,北京

中国青年报道摄影记者刘占坤,曾获全国十佳新闻摄影记者称 号、首届中国新联摄影“金眼奖”评比第一名、首届中国十大青年摄影家评比第一名等奖项。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在北京隆重举行,坐在浮雕敞篷车上的老兵方阵首先出场。刘占坤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了这一难忘的时刻。

从艺术性角度,我更欣赏此作品的独出心裁的构图:抗战英雄人物与汽车挂的浮雕的上下各二分之一。浮雕交代了人物的背景,更衬托出人物内心深处意境。

陈燮《吊瓶男孩》

2008年5月12日,发生了一场汶川大地震。当晚赶到现场的陈燮(新华社四川分社摄影采访室主任、四川新闻摄影学会副主席),在2018年5月13日继续遭受余震的清晨时分,在北川中学拍下了这张《吊瓶男孩》感动了所有人。

《吊瓶男孩》陈燮 2008年摄于5月,北川

陈燮《吊瓶男孩》拍摄当时,几成废墟的北川中学,男孩廖波被垮塌的水泥板死死压住,夹缝里他的脸上流露出顽强的求生表情;旁边,同学李阳左手高举着吊瓶为他输液,右手挥动着让武警战士快来救自己的同学。陈燮拍下了两位男孩的照片,这就是震撼所有人的“吊 瓶男孩”和“夹缝男孩”。从照片里,人们看到了恐惧,看到了悲伤,但更多看到的是对生的渴望,以及温暖的友爱与少年的坚强。

我在此届影展现场,看到一个手握五星红旗的儿童,听完他父亲给他讲述此作品反映的内容后,双眼凝视这个压水泥板下的与年岁相仿小孩,留步许久。这时我从中体会到:这就是纪实摄影作品的魅力所在。

在陈燮的《吊瓶男孩》作品前小观众(祝大同现场拍摄)

刘阳:《排演吉赛尔》

拍摄纪实性照片作品同样会给人以美的享受。此届大展上,展出了刘阳的作品《排演吉赛尔》。作品它记录了在2006年8月25日,中央芭蕾舞团的演员在排演古典芭蕾舞《吉赛尔》。作品利用简洁的线条、淡淡的色调、朦胧的美姿、独特的人物造型与构图,都感一种美的享受。

《排演吉赛尔》刘阳摄于2006年

现场拍摄)

被誉为“中国摄影界黄埔军校”的老校长、世界华人摄影联盟秘书长、《人民摄影》报原总编辑的刘阳曾经说过,摄影的理由以摄影者的态度为前提,而摄影者的态度,则使摄影的理由实践得更纯粹。不管是摄影者本人,还是其摄影作品,温暖、真诚是其传递的共性。他说,拍摄让他兴奋,不管是拍摄前、拍摄中还是拍摄后,都是不一样的兴奋体验,甚至等以后老去,走不动出不了门,再慢慢地静下心来看照片,在他看来,这又是一种兴奋的过程。

肖全:《雨林精灵》

站此展的照片前,给人以印象非常深刻,感受到一种美的享受的作品,还有就是肖全的纪实摄影力作——《雨林精灵》。挂在显著位置的这张作品,吸引了许多参观者的驻足欣赏。

作品传遍170多个联合国成员国的知名人像摄影师肖全,1959年生于四川成都,曾任深圳《街道》杂志摄影记者,被称为“中国最好的人像摄影师”。“我们讲述生命,我们前行,同时告别它正在移栖的鸟群,我们属于美好的一代人(引自诗人奥得修斯.埃里蒂斯)”,生命一代又一代的更迭,总有一些面孔让我们过目不忘,这是一种延续更是一种轮回。肖全的一生愿望就是:“自己的图片可以供养众生,人们也朝着更幸福的生活迈进”

他镜头下的人物,虽在二维的照片中,却具有立体的个性。肖全喜欢探讨镜头下人物的鲜活性格,更善于用光影、构图来展现人物的多样性。

近年,肖全将镜头对准了两位穿梭于热带雨林的小姑娘。她们生活在最原始的森林里,守护者父母的希望与梦想。她们的生活简单、朴素,但却多姿多彩,只因机缘巧合,肖全就从此远离城市,来到了这片森林。三年多来,无数次日夜,肖全用相机陪着这两个孩子成长,用他的照片记录了她们这段看似平凡但却惊叹世间的时光。

肖全摄

林妲与宛妲是德国生态学家马悠博士(dr.josef margraf)与著名环保工作者、天籽生物多样性保护创始人李旻果的女儿。她们在父母所打造的热带雨林中自在成长,被称为“雨林精灵”。李旻果说,“爸爸是个只会送花的博士园丁,所以他们决定送一个无限成长的雨林给妲妲,让雨林成为她们的花园。” ……在父亲马悠博士离世后,母亲李旻果带着林妲、宛妲继承马悠博士的遗志,继续致力于推进西双版纳雨林的恢复与保护。

肖全感慨地说:“无论作为一名摄影师还是一个普通人,这一生能与林妲宛妲相遇,都是一件幸运的事。跟孩子在一起玩耍是快乐的事,跟极端漂亮聪明灵气十足的孩子一起生活,为她们拍照片,这需要福报。林妲宛妲跟父母生长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丛林中,她们 采天地之灵气,因此她们心明眼亮,绘画歌声和舞蹈,都是她们对这个世界给出的好奇,是她们心灵的投射。

“雨林精灵”——女儿林妲(左)、宛妲(中)与妈妈李旻果在一起(肖全摄于2016年11月,云南西双版纳)(祝大同在展会现场拍摄)

我很欣赏此作品,感到有一种宁静祥和之美。像是一张小家庭的合照,又像是一幅大自然风光背景的油画。作者带着敬佩之情,稍为仰视拍摄。一棵倒下的大树干,贯通画面的左右。一端坐着一对凝视镜头的纯真少女,另一端有双手放膝上的慈祥母亲。近景是从枯草间钻出的绿绿青草,挂在树杈上的随身携带的黄黄草帽;远处是郁郁葱 27 葱、富有层次的小树林。整图给我们带来对主人的生活、事业、环境产生很多的遐想,即那么的神秘、鲜活,又那么的亲情、平凡。

【本文,祝大同创作于2018年9月7日】

第二篇:参观国博有感

参观国家博物馆有感

——高一(8)班 魏子祎 120851 在国庆,中秋双节即将来临之际,在这个稍带凉意的下午,我们进入了一个特殊的课堂——中国国家博物馆。

曾经来过的一次是许久以前的事了。那时还小,对祖国的历史并不了解,也是在那不久之后,国博开始进行扩建。截止到201年新馆的竣工,国博成为了更加完善的系统展示中华民族文化历史的综合性博物馆,世界最大博物馆之一。

尚且不说馆中展品,光是宏伟雄壮的建筑风格就足以让人震撼。建筑面向天安门广场,大门由七扇铜门组成,这当然是为特殊活动准备的,我们进出则使用旁边的旋转门。铜门选取古代青铜器物上的纹饰,古朴的国博配上精致、别具匠心的镂空花纹更显得雅致脱俗。

最吸引人眼球是正对着大门的巨大浮雕《愚公移山》,徐悲鸿用油画表现着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精神。在这一世界最大的博物馆内,书写着祖国的“复兴之路”。《复兴之路》回顾了1840年的鸦片战争,陷入半殖民地封建社会深渊的中国各阶层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充分展示了历史和人民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今天,中华的复兴之路展现在在我们面前,我深刻的体会到中华民族已经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同样,在展览中我看到了最为震撼我的文物是后母戊鼎。后母戊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鼎身呈长方形,口沿很厚,轮廓方直,显现出不可动摇的气势。后母戊鼎是现存的先秦时期最重的青铜铸件,使我真切体会到殷商青铜冶铸业的技术水平,这是我国历史发展的见证,古代人民智慧的象征。

转眼间,一下午的时光已经过去,我参观的还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是我体会到中华文明所经历的历程是艰苦而充满意义的。国博展现宏伟的视觉盛宴,同时也是中华精神的载体,我会记住这份永恒的祖国的记忆。

第三篇:参观国博有感 观后感

参观国家博物馆有感
发布时间:2011-03-28 14:25:13 点击: 1753次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3月11日下午2点,我们参观了瞩目已久的国家博物馆,这个耗资25亿元、历时近4 年改扩建的国家博物馆以焕然一新的恢弘外观,重新耸立在天安门广场东侧。国家博物 馆建筑的外立面虽经翻新,但仍保持着原来的建筑外貌和风格。里面大厅宽敞、色调明 亮、装饰庄重大气。近20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成为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

西大厅是观众进入国博的重要集散区域,进入西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以艺术大师 徐悲鸿先生创作的国画《愚公移山》为原本,由著名雕塑家曾成钢先生用花岗岩创作的 大型浮雕“愚公移山”,长36米,高12米,这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室内石雕作品。浮雕对面,是7扇十多米高的铜门,透过门上的青铜镂空图案,可以看见人民大会堂和天安门广场。屋顶上,设有380个藻井,是通过采用我国古代特有的建筑结构和装饰布灯、通风、安设 吊点,产生华丽的视觉效果。南北两侧,两个设计精巧的宽大楼梯,犹如两个张开的臂 膀,欢迎着八方来客,寓意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博大与包容。国家博物馆共有49个展厅,最小的面积700平方米,最大的是中央大厅,2000平方米的中央大厅,是举行各种大型 活动的重要场所。中央大厅南北两侧分布着4个装饰典雅的国宾厅,分别以木、砖、铜、石为装饰材料并依此命名,这里将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外国政要休息和会谈的场所。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文物已达105万件。其中古代文物包括陶器、青铜、瓷器、玉器、石器、书画、染织、工艺等各个门类。文物库房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20万件以上 的文物收藏。

观看“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复兴之路”是全面展示中华民族170年复兴之路宏大 主题的陈列展览,除陈列了1280多件套珍贵文物和870多张历史照片外,还立足于陈列 主题的需要,以雕塑、油画、国画、场景、复原、沙盘、电动图表、模型、零距离触摸 屏、电子翻书、高清全息投影等多种手段,突出对重点内容的表现,增强内容的表现力 和视觉的冲击力。展览共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 二部分——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第三部分——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历 史重任。第四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第五部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展览生动地再现了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 强的奋斗历程,展现了中华民族的顽强奋发、执着不屈的精神信念,使我们认识到只

第四篇:国博参观

博物馆考察报告

——国博的参观考察

一、考察收获

我这是第二次前去新国博参观,还是人山人海的,起了个大早,来到国家博物馆,已有参观的排队等待,开馆时间为上午九点。排队的滋味是郁闷和郁闷的,反正就是郁闷。但我上百度查了,也听老师说了,前来国家博物馆参观,一定不要错过它的的四大镇馆之宝:这个这个···司母戊大方鼎啦、四羊方尊啦、金缕玉衣啦、唐三彩骑佗乐舞俑啦——因为它们代表的,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明史。这个总建筑面积近好几十万平方米——具体的记不清了,好像是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吧,里面竟放着五千年的宝贝,就一个字形容厉害。

到了九时,领取免费的门票,经过安检,便来到国博大厅。看了宣传布告,对国博展厅以及布展有了一些了解。国博设有《古代中国》和《复兴之路》两个基本陈列,展示中华文明的历程和现代化建设成就,《复兴之路》展在北厅,《古代中国》展则在地下展厅;李可染艺术展、潘天寿艺术展、黄胄艺术展在北侧二楼;《中国古代青铜艺术》和《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在三层中央大厅;此外还有国博和德国柏林国家博物馆等联合推出的大型主题展览《启蒙的艺术》,作为新国博的首个国际交流展,此展是收费的。所以····

《古代中国》以珍贵文物为主要见证,展示中国的悠久历史和发展进程,突出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发展特点。展览以历史时期为主线,展示了旧石器、新石器时代,夏商周、秦汉五代、三国南北朝、隋唐、元明清等朝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不凡成果。在此,我看到了我们陕西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彩绘碗、秦始皇兵马俑的文武佣,看到了宋代五大名窑精美的国之器——瓷器,看到了历代书法大家的墨宝,看到了明清在哲学、科技、文学方面的成就;也看到了我不曾知晓的种种,华夏文明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此刻,这些静的国之宝焕发出生命力呈现在您面前,一一把华夏文明与文化基因给您解读,爱我中华之情感油然而生。

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展厅内,从北魏到清朝的佛像珍品千姿百态,展示了中国悠久历史和精湛的雕刻水平。中国古代青铜艺术展厅内,可以看到中华第一鼎——后母戊鼎,及大盂鼎、子龙鼎,这三件国宝把青铜器的社会地位、定位淋漓尽致表达。由铜和锡冶炼而成的青铜器,以河南安阳与陕西眉县出土为主,古老中华文明可窥一斑。

四大镇馆之宝:司母戊方鼎因其腹部著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大方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所铸,被推为“世界出土青铜器之冠”。

四羊方尊肩部四角是四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方尊造型简洁、优美雄奇,寓动于静,被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金缕玉衣是时代最早、最完整的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整件玉衣由2498块大小玉片做成头罩、上身、袖子、手套、裤筒和鞋六部分,用1000多克金丝整体编缀,是旷世难得的艺术瑰宝。

李可染艺术展、潘天寿艺术展、黄胄艺术展,诠释了20世纪中国绘画史上重要而鲜活的个案。观赏潘天寿、黄胄、李可染三位艺术大师的画作展时,我是在有位叫冯海啸的志愿者讲

解下,对大师们的艺术地位、艺术价值、艺术坐标,以及人格魅力、创作魅力有了全新认识。看着或恢弘、或华美、或写意、或写实的件件大师艺术作品,感受着大师们的大师风骨、风范,心灵震撼,获益匪浅。潘天寿是浙江海宁人,雁荡山的山、水、花被他描画得美轮美奂;黄胄“只攻不守”的艺术追求,以及对驴精神的领悟并把驴入画的大胆艺术探索,令人敬佩;李可染“用最大功力进去,用最大勇气出来”治学态度,令我等非艺术人士也受益匪浅,艺术的力量大概莫如此吧。

最令人难忘的还是《复兴之路》展。此展通过1150多件珍贵文物和980多张历史照片,展示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近170年复兴之路。展示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各阶层人民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探索,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程。抗震救灾、举办奥运会、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及应对金融危机等,都在展览中有所表现。

沿着陈列呈现的历史纵坐标,走过鸦片战争的屈辱、经过辛亥革命的鼓舞、受过五四运动的涤荡之后,耳边的枪炮与号角声将观众引向1949年4月20日那个群情激奋的夜晚,一艘巨型“渡江先锋船”乘风破浪,打响了加速全国解放至关重要的一仗。《复兴之路》展共分五个部分,分别是:第一部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部分“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第三部分“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历史重任”;第四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第五部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我是用了四个多小时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参观完毕国博的这些展览,使我可以回望五千年璀璨的中华文明,国博,一个应来、该来、经常要来的好地方。

第五篇:参观国博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2周年,加强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同时提升同学们对祖国文化的了解,扩大国家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研究生党支部于2011年10月29日组织党员和积极分子一行17人,一起观看升国旗,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

当日早上06:28,我们汇聚在天安门广场。当五星红旗徐徐升起的时刻,同学们都受到了心灵的洗礼。随后,我们瞻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缅怀那些为新中国的成立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知道祖国的来之不易。9:00,我们重点参观了国家博物馆,切身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该馆是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两馆合并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以历史与艺术并重。我们分别参观了“复兴之路”、“意大利珠宝展”、“中国古代青铜艺术”、“中国古代玉器艺术”等,让我们切身体会到先辈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的贡献,他们的可贵精神将永存人们心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

整个活动,大家都充满激情,感受着祖国的文化和不同的艺术气息,同时也发现了历史文化知识的匮乏。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研究生党支部研究生会2011-10-29

*学院成功组织参观国家博物馆

下载参观国博摄影展 有感纪实摄影【2018-9-8】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参观国博摄影展 有感纪实摄影【2018-9-8】.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参观摄影展有感作文[大全5篇]

    参观摄影展有感作文 参观摄影展有感作文(一) 三年五班 刘宇鹏 上周三,全国公益摄影巡回展启动仪式在我校隆重举行。我们学校的楼廊里摆放了许多贯日漂亮宝贝儿童摄影中心为贫困......

    参观首博有感★

    参观首博有感 ----XXXX党支部活动感想 XXXXXXX XXX 作为我们XXXX党支部的五月活动月的一项活动内容,五月初的一天,我们支部一行八人踏上了地铁,前往首都博物馆,开始了我们的首都......

    参观首博有感

    参观首都博物馆有感 10月6日,阳光明媚,气温宜人,我决定去参观首都博物馆。 首都博物馆新馆于2006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正式投入使用。它集北京珍贵文化遗产于当代建筑成就于一......

    参观军博有感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参观军博有感 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9月26日,党支部组织参观了军事博物馆。目前军事博物馆正在改造,所以......

    参观国博观后感

    国博复兴之路观后感 《复兴之路》深刻而生动地展现了泱泱中华自第一次鸦片战争到今天的历史印记,呈现了中华民族为实现伟大复兴的艰苦创业历程。这是一部能够让我们真正深入......

    参观国博新闻稿

    回望历史畅想明天 2011年11月5日上午,人文经管学院全体大一学生怀着对历史的深刻缅怀和对中国共产党的崇高敬意来到中国国家博物馆,回顾中华上下五千年来的悠久历史,参观学习中......

    纪实摄影浅谈

    纪实摄影浅谈 (马达) 一、器材选择 工欲行必先利其器,拍摄纪实摄影首先要选择器材,没有合适的器材是没有办法拍摄出效果好的纪实照片的。 1.相机的选择:相机操作起来要方便,重量......

    摄影协会摄影展策划书

    星河摄影协会摄影展策划书 正值踏春时节,面对绿上柳枝透,新春啄春泥,你是否想记录下美丽瞬间?为了活跃校园气氛,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激发同学们对摄影艺术的兴趣爱好,进步促进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