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区矫正主题教育之规章制度教育
制度规范教育
〘课目〙 规章制度教育
〘目的〙 通过对社区服刑人员的规章制度教育,使社区服刑人员熟练掌握我县社区矫正工作的基本要求,端正改造态度,坚定改造信心,时刻遵守社区矫正的相关规定和制度,强化思想改造,力争早日回归社会。【内容】
一、接收制度
二、管理制度
三、教育制度
四、请销假制度
五、监管制度
六、考评制度
七、奖励制度
【时间】 三个学时 【地点】 社区矫正办公室 【方法】 理论讲授
【要求】
一、严肃认真,将规章制度教育作为重点
二、学考结合,看社区服刑人员是切实掌握
三、严格管理,强化制度管人,积极促进社区服刑人员矫正质量。
八、处罚制度
九、报请收监执行制度
十、社会保障制度
十一、解除制度
十二、矫正组织的例会制度
十三、工作人员培训制度
十四、档案管理制度〘一〙 接收制度
〖一〗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社区矫正的接收对象为(五种人):
〖二〗社区服刑人员,由户籍所在地司法所接收。对人户分离、无档案、脱管的社区服刑人员在试点期间暂不列入接收范围。对户籍所在地与实际居住地不一致的,实际居住地司法所应当协助、配合户籍所在地司法所开展矫正工作。转接时要做好衔接工作。
〖三〗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接收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和监狱(看守所)发出的有关社区服刑人员的法律文书和材料。
〖四〗监狱(看守所)应当在暂予监外执行罪犯、假释罪犯离开监所以及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罪犯刑满释放前,核实其户籍所在地,告知其按照规定时间到户籍所在地报到并接受社区矫正。监狱(看守所)于7日内,将有关文书材料寄至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和司法所。
〖五〗社区服刑人员应当在判决、裁定、决定发生法律效力起1 O日内到户籍所在地司法所报到。
〖六〗社区服刑人员户籍所在地司法所应当及时接收社区服刑人员。填写《社区服刑人员登记表》;向社区服刑人员宣读和发放《社区服刑人员守则》;责令社区服刑人员填写《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与社区服刑人员的监护人签定监护帮教协议;审查社区服刑人员是否在法律文件生效后十 日内报到,是否属于五种接收对象;建立档案;并且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第一次谈话教育。
〘二〙 管理制度
1、在社区服刑人员报到后,街镇乡社区矫正办公室要为社区服刑人员建立社区矫正小组,指定责任人负责日常管理。
2、矫正小组建立后,要迅速开展查、访、谈工作,夯实矫正管理基础工作。
〖1〗查:做到“四清”。即犯罪原因清、改造情况清、思想情况清、回归时间清。
〖2〗访:即听取社区服刑人员周围机关、基层组织、群众的意见,为矫正管理工作访出坚实的群众基础。
〖3〗谈:即矫正小组负责人或成员应与社区服刑人员本人、亲属进行谈话,促其主动接受矫正。
3、社区服刑人员在矫正期间必须做到:
〖1〗、遵守法律法规和社区矫正组织制定的矫正制度; 〖2〗《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所保证的内容; 〖3〗在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对法律、法规规定必须得到许可才能迁居或外出活动的(如有多个居住地的,须指定一个),必须提前向街镇乡社区矫正办公室申请,获得批准后方可迁居或外出;
4、社区服刑人员必须坚持“日记载、周报到、月学习、月劳动、季总结鉴定“的“五个一”制度。即每一日记载其行动方位和情况;每一周必须按照规定到司法所报到,接受司法所的询问和情况了解;每一月应参加矫正办公室或者司法所组织的学习、教育活动;接受教育谈话一次;有劳动能力的每月必须参加公益劳动1次;每季必须向司法所交书面思想汇报材料一份。
5、社区服刑人员因特殊原因不能报到的必须亲自用本地座机电话报到并说明原因、现在所处位臵;
6、迁居或外出的社区服刑人员由新到地方的司法所负责管理。
7、社区矫正工作者应对社区服刑人员做到“四知道”: 〖1〗知道其基本情况; 〖2〗知道其居住地址; 〖3〗知道其活动范围; 〖4〗知道其亲属概况。
8、对表现较差的社区服刑人员,社区矫正办公室要加强管理和监督,一旦出现脱管、失控等情况,要及时逐级上报,不得超过权限违规处理。
9、社区服刑人员的奖励处罚按照《重庆市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暂行办法》办理。
〘三〙 教育制度
1、社区矫正教育工作队伍由专业矫正人员和社会志愿 者两部分组成。
〖1〗专业矫正人员是由司法所干部、公安派出所民警、监狱民警组成。
〖2〗社会志愿者主要是专家学者、知名人士、离退休干部、社区居委会成员、高等院校高年级学生、社区服刑人员的近亲属和所在单位等人员。参加社区矫正工作的社会志愿者由区(县)社区矫正领导小组批准并颁发聘书。
2、司法所要根据社区服刑人员的案情、刑期、表现、文化等具体情况进行分析,选准矫正切入点,制定矫正个案。
3、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教育的类型主要是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等。
〖1〗思想教育包括认罪服法、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社会形势、政策、前途等内容。
〖2〗法制教育包括组织学习我国现行法律、法令、法规和制度的相关知识。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法制教育原则上应每月进行一次,要以正面灌输法律知识为主,提高社区服刑人员对社会主义法律本质的认识,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养成遵纪守法习惯,为重新做人奠定牢固的基础。
〖3〗社会主义公德教育包括爱祖国、爱劳动、爱人民、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敬老爱幼、尊重妇女、忠诚老实等等。可采用参加义务劳动、公益劳动、参观学习等形式。
4、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正要作为一项专题教育来 进行,司法所要根据实际情况联系、组织社区矫正志愿者进行帮教和心理矫正,一般每3—6个月应组织一次。
5、司法所要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参与各种教育活动,要求社区服刑人员每季度写出书面汇报材料(学习情况、思想汇报、疾病治疗情况等等)交司法所。
6、司法所对每名社区服刑人员受教育的情况要做好专门记载和考核,矫正小组对每名社区服刑人员要写出矫正月小结,送司法所归档。
〘四〙 请销假制度
1、社区服刑人员离开固定居住地的,在县辖区范围内的,应向社区矫正小组指定的责任人请假,得到批准,方可离开。假期满后,应及时销假。
2、社区服刑人员经批准离开固定居住地到达新居住地需要留宿的,当天必须用新居住地座机电话告知司法所到达的时间、居住地址、联系方式。
3、社区服刑人员离开固定居住地,到所在区(县)其他乡镇30天以内或者到本市其他区(县)1 0天以内的,向街镇乡社区矫正办公室请假;时间超过以上规定,且在三个月以内的,向区(县)社区矫正办公室请假;时间在3个月以上的,向市社区矫正办公室请假。
4、离开本市去外省(市)需向市社区矫正办公室请假,经市社区矫正办公室同意后方可离开。〘五〙 监管制度
1、街镇乡室社区矫正办公室要与社区服刑人员有监管能力的直系亲属或单位、村(社区)居委会分别签订监管协议。
2、监管人应履行监护责任,督促社区服刑人员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确保社区服刑人员不脱管,不失控。
3、监管人应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和教育,社区服刑人员不服从管理和教育的,应及时报告司法所,街镇乡社区矫正办公室应视其情况及时处理。
〘六〙 考评制度
《重庆市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暂行办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日常行为实行计分考核。计分考核实行日记载、月评议、月公布。
第三十四条规定社区服刑人员从到社区服刑的次月起进行考核。每月加、扣分折抵后为每月实得分。每月实得分执行加分封顶,扣分不保底的规定,社区服刑人员每月实得分不得超过12分。
第三十五条规定社区服刑人员实得分累计达到奖惩标准给予奖惩后,月累计分归零;月累计分不受年度限制,当年未归零的,累计分纳入次年累计考核。
第三十六条规定社区服刑人员在服刑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得分或者加分:
(一)坚持每周到司法所报到,每月定期汇报思想情况,并且有书面材料的;得2分。
(二)严格遵守社区矫正管理制度和社区服刑人员守则的;得2分。
(三)参加司法所组织的政治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形势教育,认真听讲,结合实际谈心得体会,无缺席、迟到、早退的;得2分。
(四)积极参加司法所组织的各种活动的;得2分。
(五)遵守公民道德规范,维护社区治安,邻里和睦,热心帮助他人,经常做好人好事,受到群众好评的;得2分。
(六)能自谋职业或者从事农业生产,有一定效益,经监护人证实属实的;加1分。
(七)充分发挥技术特长,在当地起到带头致富作用,并且在劳动生产中做出成绩的;加1分。
(八)制止社会不良行为,经查证属实的;加1分。
(九)大胆检举、揭发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的;积极配合公安、司法部门破案有功的;加1分。
(十)积极向所在单位提合理化建议,开展技术革新,传授应用生产技能,确有明显成果的;加1分。
第三十七条规定社区服刑人员在服刑期间,有下列情形的,给予扣分:
(一)每周不按规定报到的;一次扣1分。
(二)每月不按时汇报思想情况或者不交汇报材料的;扣 1分。
(三)无故不参加集体活动的;扣1分。
(四)因为自身原因被用人单位开除的;扣1分。
(五)故意破坏劳动工具造成一定损失的;扣1分。
(六)不认真履行矫正义务,不认罪服法的;扣2分。
(七)未经许可,擅自离开居住区域的;扣2分。
(八)未经批准擅自参加游行、示威等活动的,一次扣1分;情节严重的,一次扣3分。
(九)不服从管理教育,辱骂、顶撞、威胁、恐吓社区矫正工作者以及其他人员的,扣3分,情节严重的;扣5分。
(十)在社会上寻衅滋事,打架斗殴、赌博、涉黄、涉毒的,扣3分;情节严重的,扣5分。〘七〙社区服刑人员的奖励制度
〖一〗 奖励的项目,《重庆市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暂行办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社区服刑人员奖励项目为:表扬、记功、社区矫正积极分子。〖二〗 奖励的条件
1、第三十九条规定社区服刑人员实得分累计达到50分的,给予表扬一次。
2、第四十条规定社区服刑人员符台下列条件之一的,予以记功一次:
(一)检举、揭发他人犯罪活动或者提供重要破案线索,经查证属实的。
(二)阻止他人犯罪活动的。
(三)在生产、科研中进行技术革新,成绩突出的。
(四)在抢险救灾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表现积极的。
(五)其他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突出事迹的。
(六)实得分累计达到100分的。
3、第四十一条规定社区服刑人员一贯表现良好,获得二次记功以上的,可以评为社区矫正积极分子。
4、第四十二条规定社区服刑人员获得记功二次以上或者被评为社区矫正积极分子的可以申报减刑。
5、第四十三条规定社区服刑人员具有重大立功表现,符合《刑法》第七十八条规定的,应当予以减刑。
(一)阻止或检举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
(二)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
(三)在日常劳动、生活中舍己救人的。
(四)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
(五)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八〙 社区服刑人员的处罚制度
〖一〗 处罚的项目《重庆市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暂行办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社区服刑人员的处罚项目为:警告、记过、治安处罚。〖二〗处罚的条件,《重庆市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暂行办法》第四十五条规定社区服刑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予以警告。
(一)累计二个月不参加社区教育活动和公益劳动的。
(二)严重违反社区矫正管理制度当月扣分达10分的。第四十六条规定社区服刑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予以记过。
(一)受警告处罚二次的;
(二)有轻微违法行为,群众意见较大的;
(三)参与违法违纪活动,情节轻微,尚不构成治安处罚的。
第四十七条规定社区服刑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安部制定的有关规定,尚未构成新的犯罪的,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九〙报请收监执行制度
《重庆市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暂行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的予以收监执行。
(一)被撤销缓刑的。
(二)破撤销假释的。
(三)暂予监外执行的情形消失后,刑期未满的。
(四)暂予监外执行期间又犯新罪,需要收监执行的。〘十〙社会保障制度
1、社区服刑人员回到社区后,社区矫正组织应关心社区服刑人员工作和生活困难,鼓励社区服刑人员积极投身社会建设,走劳动致富之路。
2、凡符合低保条件的社区服刑人员,社区矫正办公室应与民政部门联系,并提供相关材料,经民政部门审核后,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按现行规定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3、无自谋职业能力的社区服刑人员,社区矫正办公室应向劳动部门联系,由劳动部门提供培训机会并指导就业。
〘十一〙 解除制度
1、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或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社区服刑人员,期满30日前,由社区服刑人员提交自我总结材料,各街镇乡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具书面鉴定意见,报经县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查,按法定程序宣告解除社区矫正,并通报户籍地派出所。
2、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服刑人员,期满前30日,街镇乡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出具书面有关材料,附指定医院的病情证明,经县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后,报原批准机关核准。
原批准机关应在暂予监外执行期满前,做出是否继续暂予监外执行的审批决定,并将批准决定书送达县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原批准机关做出收监决定的,视为解除社区矫 正,并通报户籍地派出所。
3、社区服刑人员正常死亡的,由医院出具死亡证明;非正常死亡的,检察机关应作出死因鉴定。社区服刑人员自死亡之日起,自然解除社区矫正。
假释或监外执行罪犯死亡的,街镇乡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要及时将死亡情况书面通知原关押单位,并附相关证明材料。
4、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被收监执行、撤销假释、缓刑或因重新犯罪被公安机关依法惩处的,自收监或羁押之日起,自动解除社区矫正。
〘十二〙矫正组织的例会制度
一、县矫正组织工作例会每季度召开一次,研究解决区县社区矫正工作中的相关问题,并且及时对有关问题作出处理决定。
二、街镇乡室矫正组织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对矫正工作情况作具体的分析研究,主动掌握社区服刑人员的情况、动态,对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十三〙矫正工作人员的培训制度
〖一〗社区矫正组织每年应对矫正工作专职人员和社区矫正志愿者进行一次业务培训。培训应将学习、研究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认真学习与矫正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二〗社区矫正工作专职人员的培训,应注重思想觉悟、理论知识、能力素养、业务水平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三〗区(市、县)级矫正组织要负责辖区内社区矫正工作者的培训工作。
〖四〗矫正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未经培训不得上岗。
〘十四〙 档案管理制度
〖一〗街镇乡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按集中统一原则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档案实行归口管理,按规定的入档内容、顺序将材料装订、编号,做到一人一档。
〖二〗社区服刑人员入档内容包括判决书、裁定书、决定书、通知书、罪犯释放证明书、社区服刑人员情况登记表、矫正个案、思想汇报、阶段考核奖惩材料、解除矫正的鉴定材料和其它应该存档的有关材料。
〖三〗社区服刑人员档案由司法所专人专柜保管,实行分类管理。保管期限为十年
〖四〗按规定做好档案的查阅、借阅登记工作。〖五〗档案的转移应详细核对并逐卷登记造册,按规定办理交接手续。
〖六〗司法所应负责档案的安全与保密工作。
第二篇:社区教育规章制度
街道社区教育活动中心
A《社区教育工作制度》:
1、社区教育委员会每年召开1-2次全体会议,讨论制定本计划、管理、重大活动等事项。
2、社区教育委员会成员要按时与会积极参与决策,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要各负其责,保证社区各项活动顺利进行。
3、街道专设社区教育办公室,具体负责社区教育各项工作。
4、社区教育办公室要定期组织各部门会议,听取汇报,交流经验,布置检查工作。
5、社区教育办公室负责协调各种教育资源,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
6、制定考核奖励制度,把社区教育工作作为考核部门工作和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
B《社区教育办公室职责》:
1、根据社区教育活动中心工作计划及社区教育会议精神安排好各项工作日程。
2、负责传达上级的文件精神,制定社区教育计划,布置本各项工作,年终做好工作总结。
3、负责人事管理,做好人事档案及文书档案的使用、整理和保管。负责收发文件,上传下达。
4、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进行人力、物力资源调配,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
5、负责组织会议,包括会议计划、会前准备、会议记录等。
C<专兼职教师岗位职责>
1、热爱社区教育工作,恪守教师职责认真完成教学任务。
2、遵纪守法,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3、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充分体现社区教育的思想性、科学性、社会性、实用性。
4、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保证学员所学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和统一。
5、勇于改革,锐意进取,积极进行教学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D《社区教育志愿者岗位职责》
1、热爱社区教育工作,主动积极参与社区教育机构组织的各类教育活动。
2、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和组织协调能力服务于社区教育工作。
3、学习社区教育工作理论勤于实践,踏实工作,勇于奉献。
4、当好社区教育工作的参谋,积极出谋划策,工作主动,勇于创新。
5、利用自身优势,做好社区教育的宣传和发动工作。
D、《街道社区教育活动中心工作职责》
1、运用各种形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对广大群众进行思想教育和道德宣传。
2、组织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丰富辖区内群众文化生活。
3、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和网络教育资源,进行精神文明、法制、和健康安全等教育培训活动。
4、组织农业科技培训、创业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服务社区经济发展。
5、构建街道、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整合区域内教育资源,增强社区教育活力,提高社区成员整体素质。
各家室制度牌: 《图书室管理制度》
1、图书室要认真为教学和群众学习服务,为社区内广大学员提供学习和教育信息资源。
2、建立台账对图书进行资产登记。
3、图书应种类齐全且注重实用性,要紧跟时代发展,不断更新。
4、做好图书利用率,每周不少于3天开放时间。
5、加强图书的管理和保护,借阅要记录,损坏要赔偿。
《图书借阅管理职责》
1、图书借阅实行登记制度,在阅览室内阅读,阅读结束应立即交还。
2、书籍外借,借阅者要填写借阅登记表,借阅结束要按时归还,还书时退回押金。
3、借阅者不得将书籍转借他人。
4、借阅者将图书丢失或损坏,要按价赔偿。
5、要爱惜书籍,不在书籍上乱写乱画。
《图书管理员职责》
1、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
2、对图书进行分类编目,登记造册。
3、建立图书管理台账。
4、建立阅读登记簿和图书外借登记簿,对图书借阅详细登记。
5、做好图书维护,注意防火、防晒、防潮、防虫等。
<图书借阅规则>
1、本室书籍及刊物凭证借阅。
2、办理借书证需要带本人身份证、一张一寸免冠照片、工本费5元。办证后凭证借阅,借书外出要交与书价等价押金,还书后押金退还。
3、借书证只限本人使用,借书最多不超过60天。超过期限每日缴纳0.2元逾期费。
4、借阅者要爱护书籍,丢失、损坏照价赔偿。
5、道图书室查阅资料,不必凭证,用完将书籍放回原处即可。
《数字化学习中心管理制度》
1、充分利用现代教育资源,在辖区内定期组织教育培训活动。
2、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及时下载相关内容,制作软件,为教育培训服务。
3、建立学习档案,包括培训学习登记簿、学习材料、图片及相
片等。
4、做好学习中心的设备维护,材料的登记和软件的备份,定期进行杀毒处理。
5、学员要服从机房老师安排,在老师指导下使用微机,自觉服从机房人员管理。
《网络资源共享管理制度》
1、该资源免费使用,不向学员收取任何费用。
2、服务器所有客户端,只能使用共享资源,禁止登录不健康网络,禁止使用电脑玩乐。
3、任何人不得擅自操作网络设备,修改参数和服务器的相关设置等。
4、机房管理员要对学员进行严格管理,确保安全、健康、绿色上网。
5、保持机房清洁卫生,不得吸烟。
《文体活动室管理制度》
1、文体活动要按活动计划定期定时组织活动,保证社区文体活动有序进行。
2、文明活动,不争抢,不大声喧哗,礼让他人。
3、注意公共卫生,不吸烟,工作人员离开前打扫好卫生。
4、保护各种器材设施安全,人为破坏照价赔偿。
《文体活动室管理员职责》
1、保管活动室各种器材,对室内所有物资进行登记造册。
2、按照活动计划,提前做好每次活动的准备工作。
3、做好器材的发放、登记、回收,做好活动记录。
4、组织人员到场,指导学员开展活动。
5、做好三清三关,即:清地面,清墙面,清窗面,关窗户,关电源,关门户。
第三篇:社区矫正学习教育2011
授课时间:2011年1月25日下午 授 课 人:杨永山
授课题目:《湖南省社区矫正对象监控管理工作暂行规定》第一章、第二章 授课内容: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严格执行刑罚,规范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控管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社区矫正监控管理工作的任务是,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方法,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督管理,确保刑罚顺利实施,维护社会稳定。
第三条 社区矫正监控管理工作坚持依法、严格、科学、文明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 街道(乡镇)司法所会同有关机关和单位负责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控管理。
第二章
报到登记
第五条 矫正对象应当在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7日内到户籍地(户籍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以经常居住地为准,下同)司法所报到并办理登记手续。司法所向矫正对象宣布矫正期间应遵守的有关规定和具体要求,矫正对象在《社区矫正保证书》上签字。
第六条 矫正对象依照有关规定按期向司法所报告活动情况,送交思想汇报。报告按规定分别采用书面或口头、电话形式。矫正对象以口头、电话形式报告的,司法所应当作好记录。
矫正对象报告个人活动情况、送交书面思想汇报应当符合矫正对象分级处遇管理规定。暂予监外执行的矫正对象视身体状况,经司法所同意,可以委托监护人或近亲属送交书面思想汇报。
授课时间:2011年2月28日下午 授 课 人:杨永山
授课题目:《湖南省社区矫正对象监控管理工作暂行规定》第一章、第二章 授课内容:
第三章
监 督
第七条 司法所应当在矫正对象办理登记手续之日起7日内,对其单位、家庭情况进行走访了解,确定监管人,组成监管考察小组,与监管人签订监管协议,制定和实施监督管理措施。
监管人由矫正对象具有监督管理能力和愿意承担监督管理责任的亲友或所在单位、居(村)委会有关人员担任。
第八条 监管人应当对矫正对象进行监督约束,并按时向司法所报告矫正对象情况。遇有特殊情况,应当及时报告。
第九条 未成年矫正对象的法定监护人应当协助司法所督促矫正对象遵守矫正纪律,履行矫正义务。
第四章
走 访
第十条 司法所应当定期走访矫正对象家庭、单位或居(村)委会,了解掌握矫正对象情况。第十一条 元旦、春节、五
一、国庆等重点时段,司法所应当走访矫正对象家庭,掌握矫正对象动态。
第十二条 矫正对象受惩处、有重大思想问题或者出现其他特殊情况,司法所应当及时走访。必要时,可以用电话或其他方式询问了解情况。
授课时间:2011年3月28日上午 授 课 人:杨永山
授课题目:《湖南省社区矫正对象监控管理工作暂行规定》第五章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
授课内容:
第五章
请销假
第十三条 矫正对象外出需办理请销假手续。外出包括探亲、就医、就业、务工、学习等。
第十四条 矫正对象离开居住的县、(市、区)范围的,应当向司法所提出申请。请假的审查审核、期限按照《湖南省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实施细则(暂行)》办理。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对象非因治疗、护理的特殊需要,不得请假。
矫正对象离开居住县(市、区)须提出书面申请,申请书必须写明:去往何处、何单位就业、就业期限;是单独外出还是结伴外出;联系方法及电话号码;保证人或监管人姓名、地址、与矫正对象的关系。申请书应由社区居委会、村委会签署意见。
司法所接到矫正对象请假申请后应审查:申请人近期有无违法违规行为;帮教监管措施落实情况;是否有明确的地址、联系方式,并须提供责任人保证书。
第十五条
矫正对象离开居住县(市、区)区域探亲、办事的,应该按下列要求请销假: 1、请假一般应在外出5日前向辖区司法所提出书面申请,说明请假事由、到达地点、起止时间、监管人落实情况等,请假需报市州级以上社区矫正工作机构批准的,一般应提前15日以上提出书面申请。
2、由所在社区(居)村委会或工作单位在请假申请书上签署意见,重点审查事实是否真实,是否确需请假,是否同意请假。
3、司法所接到材料后填写审批表,连同相关材料按规定报送相应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审查同意。矫正对象按照准假通知书规定的时间外出,到期次日到司法所销假,交还准假通知书。授课时间:2011年4月26日上午 授 课 人:杨永山
授课题目:《湖南省社区服刑人员奖惩暂行办法》总则 授课内容: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有效调动社区服刑人员的改造积极性,实现刑罚目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在全国试行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结合我省社区矫正工作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社区服刑人员是指:
(一)被判处管制的;
(二)被宣告缓刑的;
(三)被暂予监外执行的,具体包括:
1、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2、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已婴儿的妇女,3、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再危害社会的;
(四)被裁定假释的;
(五)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
第三条
社区服刑人员的奖惩是指以有关法律法规和社区矫正规范性文件为依据,根据社区服刑人员认罪悔罪、遵章守法、学习劳动等方面表现情况的考核评审(评议)结果,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奖惩的制度。
根据考核评审(评议)结果,对表现良好的给予表扬,对符合法定立功条件的给予记功,并依照法定程序予以减刑;对违反法律、法规和社区 矫正方法有关规定,但尚未构成重新犯罪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记过渗安管理处罚、撤销缓刑、撤销假释或者收监执行。社区服刑人员的奖惩分为行政奖惩和司法奖惩。行政奖惩是评价社区服刑人员表现、对社区服刑人员实施司法奖惩的主要依据。授课时间:2011年5月30日上午
授 课 人:杨永山
授课题目:《湖南省社区服刑人员奖惩暂行办法》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 授课内容:
第四条
对社区服刑人员实施奖惩应当坚持以下原则:
(一)依法适用的原则;
(二)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三)考核奖惩与教育矫正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以及监狱(管教所)、看守所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确保社区服刑人员奖惩工作的顺利实施。第六条
人民检察院对社区服刑人员奖惩工作依法进行监督。
第七条
司法工作人员在办理社区服刑人员奖惩过程中徇私处舞弊、弄虚作假、捏造事实或证据的,或者不负责任、审查不严造成严重后果的,根据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授课时间:2011年6月27日上午 授 课 人:杨永山
授课题目:《湖南省社区服刑人员奖惩暂行办法》第二章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
(一)授课内容:
第二章 奖励
第八条
对服刑人员的行政奖励包括表扬、记小功、记大功,司法奖励为减刑。第九条
社区服刑人员同时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情形,可给予表扬:
(一)考核积分达到四十分以上;
(二)认罪服法,认真遵守法律、法规及社区矫正监管规定,服从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监管教育;
(三)积极参加规定的学习教育活动和公益劳动,完成学习任务,态度端正,表现突出;
(四)积极参加参加健康有益的社会活动;
(五)遵守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受到群众普遍好评。
第十条
社区 服刑人员在社区矫正期间,具有立功表现的应当记小功;具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记大功。
(一)“立功表现”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检举、揭发犯罪活动,或者提供资金重要的破案线索赔,经查证属实的;
2、阻止他人犯罪活动的;
3、在生产、科研中进行技术革新,成绩突出的;
4、在抢险救灾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表现积极的;
5、有其他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突出事迹。
授课时间:2011年7月25日上午 授 课 人:杨永山
授课题目:《湖南省社区服刑人员奖惩暂行办法》第二章第十条
(二)、第十一条 授课内容:
(二)“重大立功表现”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检举、揭发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
2、阴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
3、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
4、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已救人的;
5、在抗御自然灾害或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
6、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
第十一条
被判处管制、被暂予监外执行(保外就医)和社区服刑人员在社区矫正期间,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社区矫正监管规定,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并累计受到三次以上表扬的或者有立功表现受到记小功奖励的,可以减刑;有重大立功表现受到记大功奖励的,应当减刑。
“确有悔改表现”是指同时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情形:
1、认罪服法;
2、认真遵守社区矫正各项监管规定,接受教育改造;
3、积极参加政治、文化、技术学习;
4、遵守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
5、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完成劳动任务。
对宣告缓刑的社区服刑人员一般不适用减刑,如果在缓刑考验期具有重大立功表现受到记大功奖励的,可以减刑,同时相应缩减其缓刑考验期。
被裁定假释的社区服刑人员,除有特殊情形,一般不得减刑,假释考验期也不能缩短。授课时间:2011年8月29日上午 授 课 人:杨永山
授课题目:《湖南省社区服刑人员奖惩暂行办法》第二章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
授课内容:
第十二条
社区矫正方法期在五年以上的社区服刑人员,一般在入矫一年半以上方可减刑,二次呈报减刑的间隔时间不得少于一年;社区矫正期不满五年的社区服刑人员,可以比照上述规定的时间适当缩短。
具有重大立功表现受到记大功奖励的,可以不受上述减刑起始和间隔时间的限制。第十三条
社区服刑人员在社区矫正期间,符合减刑条件的减刑幅度为:如果确有悔改表现并累计受到三次以上表扬的或者有立功表现受到记小功奖励的,一般一次减刑不超过六个月;如果有重大立功表现受到记大功奖励的,一般一次减刑不超过十二个月。
受警告处分的,一般一年内不得呈报减刑;受记过处分的,一般二年内不得呈报减刑;受治安管理处罚的,一般不得呈报减刑。
第十四条
对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减刑,在掌握标准上可比照成年社区服刑人员依法适度放宽。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能不能认罪服法,遵守社区矫正有关规定,积极参加学习、劳动的,可视为确有悔改表现,其减刑幅度可以适当放宽,间隔时间可以相应缩短。第十五条
社区服刑人员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
授课时间:2011年9月26日下午 授 课 人:杨永山
授课题目:《湖南省社区服刑人员奖惩暂行办法》第三章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 授课内容:
第三章
惩
处
第十六条
对社区服刑人员的行政惩处包括警告、记过、治安管理处罚;司法惩处包括撤销缓刑、撤销假释和收监执行。
第十七条
社区服刑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给予警告:
(一)连续六个月累计扣分超过二十分;
(二)无正当理由不按时报到,脱离监管且逾期三日以上的;
(三)二次以上不按规定汇报思想的;
(四)不参加社区矫正工作机构组织的学习教育、公益劳动等活动,经教育仍不改正的;
(五)不服从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依法依规管理的;
(六)违反社区矫正其他规定,应当给予警告的。第十八条
社区服刑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给予记过:
(一)巳受到了一次警告或记过处分,又有第十七条情形之一的;
(二)拒不服从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依法规管理,情节严重的;
(三)严重违反社区矫正其他规定上,应当给予记过的。
授课时间:2011年10月28日上午 授 课 人:杨永山
授课题目:《湖南省社区服刑人员奖惩暂行办法》第十九条、第二十条 授课内容:
第十九条
社区服刑人员有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尚未构成犯罪的;或者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之规定,情节严重的,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填写治安管理处罚建议书,由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条之规定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公安机关应在做出处罚决定后三日内,将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副本抄送同级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机构。
第二十条
在缓刑、假释考验期限内的社区服刑人员,具有古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撤销缓刑、假释收监执行:
(一)累计被记过二次的;
(二)违反治安管理,被治安管理处罚,且已被记过一次的;
(三)威胁、侮辱、报复受害人、举报人或司法工作人员的。
授课时间:2011年11月24日下午 授 课 人:杨永山
授课题目:《湖南省社区服刑人员奖惩暂行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 授课内容:
第二十一条
在缓刑、假释考验期限内社区服刑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撤销缓刑、假释,收监执行:
(一)人民法院、监狱(管教所)、看守所已书面告知社区服刑人员应当按时到社区矫正工作机构报到,社区服刑人员未在规定的时间内报到,脱离监管三个月以上的;
(二)未经社区矫正工作机构批准擅自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脱离监管三个月以上的;
(三)未按照社区矫正工作机构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或者不遵守执行机关关于会客等规定,经过三次教育仍然拒不也行、改正的;
(四)具有其他违反法律、法规或者社区矫正监管规定的行为,情节严重的。
第二十二条
在暂予监外执行(保外就医)期间的社区服刑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收监执行:
(一)未经社区矫正工作机构批准擅自外出,经警告拒不改正的,或者拒不报告行踪、下落不明的;
(二)骗取保外就医的;
(三)经治疗疾病痊愈或者病情基本好转可以收监的;
(四)采取自伤、自残、欺骗、贿赂等手段故意拖延保外就医时间的;
(五)办理保外就医后无故不就医的;
(六)暂予监外执行(保外就医)条件消失且刑期未满的;
(七)违反社区矫正其他监管规定经教育仍不改正原。
第二十三条
社区服刑人员被撤销缓刑、撤销假释后,一般不得再适用缓刑、假释。授课时间:2011年12月24日下午 授 课 人:杨永山
授课题目:《湖南省社区服刑人员奖惩暂行办法》第四章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 授课内容:
第四章
奖惩程序
第二十四条
社区矫正工作机构拟对社区服刑人员实施奖惩的,应依法依规按条件、程序进行,由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机构主持召集集体评审(评议)会议研究决定。研究决定情况应当记录备案。
第二十五条
对社区服刑人员给予表扬、警告、记过奖惩,或者向公安机关担出治安管理处罚建议的,由司法所综合评议衙提出奖惩意见,并填写社区服刑人员行政奖惩审批表,报县(市、区)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审批。
对社区服刑人员给予记小功奖励的,由司法所综合评议后提出奖励意见,并填写社区服刑人员行政奖惩审批表,经县(市、区)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审核同意后,报省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审批。
第四篇:社区教育各项规章制度
社区教育组织管理制度。
1、社区建立教育领导小组,社区专职书记、专职副书记为组长,社区文化教育专干为副组长,辖区有关单位负责人为委员,负责全社区教育的统筹规划和组织领导,并对全社区工作进行检查、考核、评估。
2、社区教育领导小组负责贯彻实施上级教育领导小组的各项决策,制订社区教育计划,指导和管理全社区教育工作。
3、社区以市民学校为主体,建立社区教育中心。社区教育中心承担侧重于提高辖区居民素质的各类教育和技术技能培训,并对社区、企业的文化技术学校和社区市民学校进行指导、协调和组织评估。
4、辖区的企事业单位,都要建立教育工作委员会,由主要负责人任主任并负总责,副主任、成员明确职责,分工负责。
5、社区教育实行属地管理,社区教育中心负责统筹协调,各单位及企业负责组织实施本辖区内的社区教育工作。
6、社区教育中心建立社区教育资源库,资源为包括社区内古今人文资源,德育教育基地,文娱体育场馆,文化卫生教育设施,游览休闲活动场所等。
7、社区教育各单位组织均应建立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志愿者队伍由推荐和志愿报名相结合,尽力满足各类群体开展社区教育的需要。
8、社区教育领导小组要建立健全对社区教育中心、企事业单位开展教育工作的监督检查制度,每年进行一次全社区教育工作的检查评估,表彰先进。并将评估结果与社区、单位、企业目标管理考核项目相结合。
社区教育帮教制度。
1、发动各方面力量,参与、支持和关心本地区教育。聘请本地区知名人士、退休教师等,组成中、小学生校外辅导员队伍,协助学校进行德育教育。
2、协助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做好“四五”普法教育,及时了解地区后进生、特殊家庭学生情况,协调学校、居委会和家庭诸方面,做好他们的思想转化及帮教工作。
3、组织社区志愿者开展各类社区教育活动,整合社区教育资源。
社区教育例会制度。
1、社区教育委员会成员要认真履行职责,按时参加例会,积极参与决策,努力完成分管任务。
2、定期召开委员会例会,每年不少于两次。听取开展社区教育工作情况汇报,做好统筹协调工作,部署计划安排。
3、例会前,将例会的内容和议题通知委员,各委员在会前应作好充分的准备。
4、工作计划、硬件建设、教育管理、对社区教育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重大活动等事项由社区教育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
社区教育资源开放制度。
1、社区教育领导小组要整合和发动社区内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全方位向社区居民开放。
2、社区教育中心应沟通社区内各类教育,积极开展面向全体居民的思想教育、文体活动、人口教育、生活教育、技能培训等活动。
3、社区学校及社区教育学习点要会同有关部门充分利用和发挥教育资源的优势,有组织、有计划地做好向社区开放的工作,为居民提供活动场所和科技知识服务。
4、由社区教育专干牵头,社区中的中小学、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定期向社区开放,并签定开放服务协议。
5、社区应支持学校开展各类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尽量提供场地和指导人员,确保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正常开设。不断完善学校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德育教育基地。
第五篇:社区矫正集中教育教案
社区矫正集中教育教案
一、什么是社区矫正?
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二、我国开展社区矫正的原因是什么? 从监禁刑向非监禁刑的发展,是当今世界刑罚执行制度的改革趋势,不少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社区矫正的方法,其缓刑、假释人数已超出监禁人数的数倍。我国大陆地区的社区矫正工作从2003试点运行,2010年在全国试行、2011年写入刑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成效。要保证社区矫正工作全面、健康的发展,应从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加快《社区矫正法》的出台,重塑我国的法律制裁结构。深入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社会和谐。
(一)社区矫正是我国刑罚执行制度的创新
如何改革和完善我国刑罚执行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区矫正是对中国刑罚执行制度的探索与实践。因此,社区矫正是在我国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是将那些不需要、不适宜监禁或者继续监禁的罪犯有针对性地实施社会化的矫正,充分利用社会各方力量,提高教育改造质量,最大限度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控制和减少重新犯罪的一种措施。
(二)把罪犯放在社区进行矫正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 社区矫正是对特定罪犯的刑罚执行活动,目前仅适用于依法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和刑满释放后继续被剥夺政治权利等五种罪犯。从国家、社会的角度来看,社区矫正一方面可以减少监狱人口和国家对监狱运行的投入,降低行刑成本,缓解监狱改造的压力,使监狱能够集中财力、人力、物力矫正那些恶习深且社会危害性大的罪犯,另一方面,也可以从而合理配置行刑资源,充分地利用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提高对罪犯的教育改造质量。
(三)实施社区矫正可以减少狱内交叉感染
由于刑罚的最终目的就是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而实施社区矫正为罪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区环境和氛围,易于获取特别的帮助和服务,易于树立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可以使罪犯在与社会的密切交往中,不再排斥社会、仇视社会,有利于避免罪犯与外界隔绝而产生的不适应社会变化的种种问题。特别是对于比较轻微的犯罪人和青少年犯,尽量不通过司法机关而委托司法行政机关处理,以避免犯罪人受“刑事审判”而成为社会对其评价的污点,也避免其在监禁场所可能造成的“交叉”感染。
(四)社区矫正体现了人性化的改造方式
社区矫正为罪犯创造了极为宽松的改造环境,解除了高墙电网的束缚,有利于调动罪犯改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还有利于罪犯婚姻的稳定和家庭的完整,缓解了罪犯亲朋对政府的对立情绪,从而有利于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充分体现立法本意的人道主义原则。
三、司法行政机关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地位。
(一)入《刑法》:
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明确规定了对判处管制、缓刑以及假释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标志着我国社区矫正法律制度的确立,为改革完善我国刑罚执行制度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出台。
为依法规范实施社区矫正,将社区矫正人员改造成为守法公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结合社区矫正工作实际,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制定《社区矫正实施办法》。
(二)《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相关职能的规定:
1、司法行政机关负责指导管理、组织实施社区矫正工作。人民法院对符合社区矫正适用条件的被告人、罪犯依法作出判决、裁定或者决定。人民检察院对社区矫正各执法环节依法实行法律监督。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和重新犯罪的社区矫正人员及时依法处理。
2、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机构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和教育帮助。司法所承担社区矫正日常工作。
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在社区矫正机构的组织指导下参与社区矫正工作。
有关部门、村(居)民委员会、社区矫正人员所在单位、就读学校、家庭成员或者监护人、保证人等协助社区矫正机构进行社区矫正。
四、社区矫正的目的。
五、社区矫正人员应该怎样做?
(一)报到:社区矫正人员应当自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生效之日或者离开监所之日起十日内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
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由交付执行的监狱、看守所将其押送至居住地,与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办理交接手续。罪犯服刑地与居住地不在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需要回居住地暂予监外执行的,服刑地的省级监狱管理机关、公安机关监所管理部门应当书面通知罪犯居住地的同级监狱管理机关、公安机关监所管理部门,指定一所监狱、看守所接收罪犯档案,负责办理罪犯收监、释放等手续。人民法院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应当通知其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派员到庭办理交接手续。
(二)基本纪律: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定期向司法所报告遵纪守法、接受监督管理、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活动的情况。发生居所变化、工作变动、家庭重大变故以及接触对其矫正产生不利影响人员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及时报告。
保外就医的社区矫正人员还应当每个月向司法所报告本人身体情况,每三个月向司法所提交病情复查情况。
(三)请假:社区矫正人员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旗)。
社区矫正人员因就医、家庭重大变故等原因,确需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旗),在七日以内的,应当报经司法所批准;超过七日的,应当由司法所签署意见后报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返回居住地时,应当立即向司法所报告。社区矫正人员离开所居住市、县(旗)不得超过一个月。
(四)住址变更:社区矫正人员未经批准不得变更居住的县(市、区、旗)。
社区矫正人员因居所变化确需变更居住地的,应当提前一个月提出书面申请,由司法所签署意见后报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批。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在征求社区矫正人员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的意见后作出决定。
经批准变更居住地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将有关法律文书和矫正档案移交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有关法律文书应当抄送现居住地及新居住地县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社区矫正人员应当自收到决定之日起七日内到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
(五)日常管理: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参加公共道德、法律常识、时事政策等教育学习活动,增强法制观念、道德素质和悔罪自新意识。社区矫正人员每月参加教育学习时间不少于八小时。有劳动能力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参加社区服务,修复社会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集体观念和纪律意识。社区矫正人员每月参加社区服务时间不少于八小时。
(六)解除矫正:社区矫正期满前,社区矫正人员应当作出个人总结,司法所应当根据其在接受社区矫正期间的表现、考核结果、社区意见等情况作出书面鉴定,并对其安置帮教提出建议。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期满,司法所应当组织解除社区矫正宣告。宣告由司法所工作人员主持,按照规定程序公开进行。
司法所应当针对社区矫正人员不同情况,通知有关部门、村(居)民委员会、群众代表、社区矫正人员所在单位、社区矫正人员的家庭成员或者监护人、保证人参加宣告。
宣告事项应当包括:宣读对社区矫正人员的鉴定意见;宣布社区矫正期限届满,依法解除社区矫正;对判处管制的,宣布执行期满,解除管制;对宣告缓刑的,宣布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不再执行;对裁定假释的,宣布考验期满,原判刑罚执行完毕。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向社区矫正人员发放解除社区矫正证明书,并书面通知决定机关,同时抄送县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
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刑期届满的,由监狱、看守所依法为其办理刑满释放手续。
社区矫正人员社区矫正期满的,司法所应当告知其安置帮教有关规定,与安置帮教工作部门妥善做好交接,并转交有关材料。
六、社区矫正的方法和措施: 警告:
社区矫正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给予警告,并出具书面决定:
(一)未按规定时间报到的;
(二)违反关于报告、会客、外出、居住地变更规定的;
(三)不按规定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等活动,经教育仍不改正的;
(四)保外就医的社区矫正人员无正当理由不按时提交病情复查情况,或者未经批准进行就医以外的社会活动且经教育仍不改正的;
(五)违反人民法院禁止令,情节轻微的;
(六)其他违反监督管理规定的。
撤销缓刑假释:
缓刑、假释的社区矫正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居住地同级司法行政机关向原裁判人民法院提出撤销缓刑、假释建议书并附相关证明材料,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之日起一个月内依法作出裁定:
(一)违反人民法院禁止令,情节严重的;
(二)未按规定时间报到或者接受社区矫正期间脱离监管,超过一个月的;
(三)因违反监督管理规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仍不改正的;
(四)受到司法行政机关三次警告仍不改正的;
(五)其他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
司法行政机关撤销缓刑、假释的建议书和人民法院的裁定书同时抄送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
收监:
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向批准、决定机关提出收监执行的建议书并附相关证明材料,批准、决定机关应当自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依法作出决定:
(一)发现不符合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
(二)未经司法行政机关批准擅自离开居住的市、县(旗),经警告拒不改正,或者拒不报告行踪,脱离监管的;
(三)因违反监督管理规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仍不改正的;
(四)受到司法行政机关两次警告,仍不改正的;
(五)保外就医期间不按规定提交病情复查情况,经警告拒不改正的;
(六)暂予监外执行的情形消失后,刑期未满的;
(七)保证人丧失保证条件或者因不履行义务被取消保证人资格,又不能在规定期限内提出新的保证人的;
(八)其他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
司法行政机关的收监执行建议书和决定机关的决定书,应当同时抄送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
六、禁止令的相关规定:
(一)什么是禁止令?
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况,认为从促进犯罪分子教育矫正、有效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出发,确有必要禁止其在管制执行期间、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人的,可以根据刑法第三十八条第二款、第七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同时宣告禁止令。
(二)社区矫正人员有违反禁止令行为如何处理? 发现社区矫正人员有违反监督管理规定或者人民法院禁止令情形的,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派员调查核实情况,收集有关证明材料,提出处理意见。社区矫正人员有违反人民法院禁止令情节轻微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给予警告,并出具书面决定。
社区矫正人员违反监督管理规定或者人民法院禁止令,依法应予治安管理处罚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提请同级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公安机关应当将处理结果通知县级司法行政机关。
缓刑、假释的社区矫正人员有违反人民法院禁止令,情节严重的,由居住地同级司法行政机关向原裁判人民法院提出撤销缓刑、假释建议书并附相关证明材料,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之日起一个月内依法作出裁定。
对于人民法院禁止令确定需经批准才能进入的特定区域或者场所,社区矫正人员确需进入的,应当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并告知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