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学习体会-于丽萍

时间:2019-05-12 03:32: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华东师大学习体会-于丽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华东师大学习体会-于丽萍》。

第一篇:华东师大学习体会-于丽萍

收获知识 提升理念

——华东师大学习心得体会 包36中 于丽萍

2012年12月1-14日,我非常幸运地参加了青山区教育局组织的赴上海华东师大教学校长、教务主任培训班的学习。十多天的学习,专家教授言谈之中充满哲理的思考让我深深的感到这是一次启迪智慧、涤荡心灵、激发热情、终生难忘的学习之旅。在培训班上,我领略到了众多专家的精湛理论和人格魅力,真是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们收获着、快乐着、成长着,真可谓“期待而来,满载而归”。

一、精神的洗礼 理念的提升

培训班为我们创造了条件,搭建了一个与大师零距离交流的平台。无论是崔允漷教授、朱伟强教授、还是吴刚平教授和周文叶博士…他们渊博的学识,钻研的精神,风趣的讲座,都让我们在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明晰了教育的真谛。

教授们站在理论的高度,阐述了各自的研究成果。使我们眼界大开,多角度、前瞻性的讲座,使我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更新、相关知识结构得到完善,我们享受着心灵碰撞带来的震撼与兴奋,享受着精神洗礼带来的幸福和愉悦。《如何进行有效地课堂观察 》是崔允漷教授的讲座。崔教授根据自己对教学的长期观察和研究,用翔实的课堂案例,生动分析了我国当前中小学课堂听评课中存在的不足及问题,并讲解了如何确定观察点以及设计制作课堂观察量表的方法,他提醒学员们一定要象专家那样思考问题,努力使自己听评课趋向于专业化。吴刚平教授的《课程资源与教学方式的变革》讲座中首先提出“思路决定出路”的理念,并且让我们懂得了事实性知识和方法性知识以及价值性知识的本质区别,即“记中学”、“做中学”、“悟中学”,他提到的“教是为了不教”为教育的最高境界思想让我们深受震撼和启发。培训中,我按要求认真撰写博文,一丝不苟完成作业,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同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思考,并不断梳理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的提升。

二、紧张的学习美好的回忆

华东师大的学习,我最大的感觉就是两个字——“紧张”,日程安排紧凑、讲座精彩、信息量大。每个人都想把能记下的都记下,把能带回去都带回去,以慢慢体会、感悟,和同事共同分享。所以教室里平板电脑、照相机、手机都派上了用场,虽然很忙碌,也很累,但却快乐着。可以说,这次十四天的培训学习以及参观考察,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长进。无论从培训学习到文化之旅考察,还是从所见到所闻,每时每刻,都让我有所收获和感动,加之来自我们青山区各中小学的教学管理者们集聚一堂,精英荟萃,大家从陌生到熟悉,我们在碰撞和交流中尽情地享受着学习的快乐。十多天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是必将沉淀下美好而永恒的东西,需要我们慢慢梳理、慢慢品味。

三、归来的思考 坚定的信念

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俞敏洪曾说,面对未来时,我们最容易犯两个错误:一是觉得自己这辈子不会有大的作为;二是料定别人不会有所作为。我深以为然,前者是妄自菲薄,后者为自己不思进取、随波逐流找来借口,面对未来,我们往往卑怯退缩,固执地认为教育的痼疾根本无从改变。经过这次头脑的洗礼,我们回到学校后应该冷静地思考,现在并不需要我们踌躇满志去改变整个学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路,只需要首先从改变自己开始,且学且思,且思且行,去关注、了解、琢磨教育,让视野开阔起来,让积淀丰厚起来,让思路清晰起来,再来做出部分有价值的尝试,先从自身做起,进而树立榜样,这样就有可能改变自己的教研组、自己的团队、自己的学校,也就有可能为改变整个教育作出自己的贡献。实践证明,教育管理这项工作,只有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调整、在调整中提升,才可能不断进步。先进经验本土化,国家课程校本化,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教育管理者带领自己的团队反复去磨、去悟、去丰富、去调整、去创造、去积累,在勇于实践中去深化认识,在提升认识中加以改进。

第二篇:爱岗敬业于丽萍

爱岗敬业、履职奉献、铸造师魂

石岭小学于丽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师风则是教育之魂。展望新时期,只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才能提升教师的形象。《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指出:爱岗敬业精神是师德的核心内容。爱岗敬业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做好教育工作和履行其他教师道德规范的思想前提,教师只有具备了爱岗敬业精神,才能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为祖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爱岗敬业既是教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是所有教师实现自我价值,获得个人满足,完成人格升华、实现个人利益的有效社会途

径。

第一 热爱教育甘于奉献

长期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以身作则、严于利己,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师职业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不断增强。良好的师德师风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赢得了党和人民的信任和全社会的尊重。教师是太阳、月亮,是一个充盈的、热情的、开朗的、充满了光和热的载体。它的情怀和快乐在于奉献,把给予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而不索取。太阳、月亮有永恒的光和热,能给天地万物提供温暖,使种子发芽、成长,使世上所有有生命的东西都成为生命的独立体。在教师的岗位上,没有令人羡慕的地位和权利,也没有显赫的名声和财富,更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而更多的是辛劳和责任。他们只有对教育事业满腔热忱,将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的,没有任何条件的奉献给每一个学生,才无愧于“教师”这一称号。

第二 热爱学生平等待人

乐于把爱给予全体学生是我们必备的道德素质。热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个性、爱好和隐私,只有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才能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学生。我认为任何简单、粗暴、片面的做法,都可能给学生带来消极的影响。因此不允许教师粗暴批评、压制、体罚、训斥、辱骂、讽刺学生。《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明确提出:“教师要热爱学生,诲人不倦,严于律己,平等待人。对学生要耐心说服教育,动之于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保护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树立良好的教风。”我认为没有爱,教育就难于开展,任务就难于完成,效果就强差人意。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你的教鞭下有无数的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陶先生从侧面教育我们不能冷落,岐视学生,应该信任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用深情的爱去激励他们。

热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宝贵的职业情感,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坚实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与一般的人与人之间的爱有所不同。它不是来源于血缘关系,也不是来源于教师的某种单纯的个人需求,而是来源于人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来源于教师对教育对象的正确认识、满腔热情和无限期望。教师要用海洋般博大的胸怀,天空般广阔的胸襟来爱每一个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教育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教师的爱应该是广阔的、广博的、面向全体的,一个都不能少的,要爱满天下。无论学生家境如何,家长

地位如何、成绩、思品如何,教师都要敞开自己博大的胸怀,去关爱他们每一个人,不存偏见,不分亲疏好恶,一视同仁。

第三 热爱学习知识广博

随着当今时代的发展,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和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才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那种传统的只具有很深的专业知识的教师不再受到学生的热烈喜爱。新时代的教师必须是具有全面的能力,仅仅能教好专业课已经远远不行了。在中小学,没有全面的能力课教的也不会太出色。现在的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当中要有趣味性,能调动广大同学的积极性与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这样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要精通教育理论,具备稳健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还不能满足于已取得的学历和掌握的知识,而应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更新和“充电”,自觉拓宽知识领域,了解所教学科的发展动态和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将最新的、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平衡学生与知识的天平。学生处处模仿教师,教师就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所以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博达通今,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高,课课讲的又能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的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就能赢得学生们的信赖,就可以使教师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面对21世纪的教育,教师要崇尚创新、追求创新、鼓励创新、培养创新、投入创新、以创新求生存、求发展、以创新培养新人才,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成为学生的楷模。

总之,当一名合格的教师,乃至当一名好教师,是我们小学教师终身追求的目标。我想教师的工作很不一般,教师不只是一种职业,而主要是一种事业。职业,可以合则留,不合则去,教师不行,如果没有远大的理想,没有把一生的精力都搁到教育教学中去的决心,而只是追求名利,见异思迁,就当不了一名好教师。

教育是崇高的事业,需要我们去献身;教育是科学的事业,需要我们去探索;教育是艺术的事业,需要我们去创新。“一寸赤心惟报国”,让我们用爱点亮学生心中的火种!让我们用爱去谱写祖国教育明天的辉煌!让我们爱岗育桃李,敬业铸师魂!

第三篇:华东师大学习体会

华东师大学习体会张满利

2013年11月9日至11日我有幸参加滨海新区汉沽教育中心组织的教研员培训,在这三天的学习培训中,我们聆听了华东师大四位教授的精彩报告,使我感悟颇多,受益匪浅。他们的报告,带给我的不仅是知识上的收获,更是能力的补充。培训的时间虽短,但给了我强烈的感染与深深的理论引领,让我明确了教研员的角色定位,深刻地领悟了一种理念、强化了一条规律、掌握了两个方法。现将学习具体体会总结如下:

一、树立学科教学意识向课程意识拓展的理念

通过吴刚平教授的《课程改革的深化问题》和杨向东教授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生学业评价》的报告,使我深刻的理解到教师的教学要树立学科教学意识向课程意识拓展的理念。学科意识是以学科内容体系为中心,注重学科知识的讲授,而课程意识是以人为中心,着重提高人的科学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学科知识的讲授要渗透在学生生活的具体情境中,使学科知识能够得到应用,真正体现本学科的教育价值。学科教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掌握知识和解题能力,课程意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是真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深入领会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中的规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每位教师都知道,也能说出一些规律,但是在实际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细节教师把握的不是很好。通过聆听胡惠闵教授的《教学设计的依据与方法》报告,使我对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领会更加深刻。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最应该掌握的三个遗忘点:第一个遗忘点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由此可见课后的小结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课后小结的研究,而实际上大多数教师更多去研究课的导入而忽视了小结,教师在教学中深入研究课后小结,特别是加强学生的课后自主小结,学生的学习效率会更高;第二个遗忘点是八小时以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针对性的布置家庭作业,家庭作业在学生掌握知识中的作用不可小视;第三个遗忘点是24小时以内,足以体现第二天的早自习的重要性,教师应充分利用早自习是时间加强知识的巩固。学生学习的知识的遗忘是有规律的,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规律更有效的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三、学习到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教师研究课的方法

(一)吴刚平教授的《课程改革的深化问题》报告中学到了教学方式的变革,我们教师所面对的授课内容有不同的知识分类。这些不同的知识分类代表不同的知识解决方法:针对事实性知识(学科知识),学科前提性规定的知识必须记住,这是硬性规定是逻辑思维的起点,这类知识解决方法是采用记中学,即理解、记忆、再现、判断等方法让学生牢固记住;针对方法性知识(学科方法、学习方法),这类知识需要学生通过观察、阅读、思考、尝试交流、讨论等等方法学习,即所谓的做中学,这些知识是教师的讲解很难做到的,只能让学生动手动脑实际去做;对于价值性知识(学科意义、学习意义),需要通过学生的体验、反思、权衡等方法学习,即悟中学,这就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领悟才能够得到。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针对不同的知识分类采用相应的学法指导,有些教师上课很累可能是将本来让学生做中学和悟中学的知识以记中学的方法教给学生,不仅仅是教师很累,学生很累,更主要的是学生的收获很少。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先学后教,教师要尽量少讲,只讲学生不会的知识。

(二)通过聆听安桂清教授《以学习为中心的课例研究》的报告,使我认识到教学方法是情境化的,没有固定的范本。教师在研讨过程中应该做课堂上事实性描述,而不是做判断性的言语。平时研讨课进行研讨时的中心问题应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何处是顺利的;学生学习过程中何处有障碍;教师在教学的实践中学到了什么。教师在教学评价中应关注学生是否学得好。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进一步了解了教研员工作的宗旨,教研员的岗位要求,在新时期里,教研工作如何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使自己找准了角色,找准了位置,明确了责任,明确了目标。通过培训,感觉到心头的压力很大,也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一个老师到一个教研员的差距!教研员是教师中的教师,是教学中的评价者、监督者、管理者、研究者,是教学改革的带头人,肩负着教育的重任。我想:自己要成长为一名教研员,还要不断地学习,向专家学习,向同行学习,向有经验的教研员学习,并注意与自身的工作联系,活学活用,逐渐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这次培训是短暂的,但是留给我的记忆与思考是永恒的,我将以自己的不足为起点,让“差距”成为自身发展的原动力,不断梳理与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断成长,为使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教研员而不懈的努力!

第四篇:赴华东师大学习体会

心在哪里 智慧就在哪里

————赴华东师大学习心得体会

非常幸运地参加了区教育局组织的赴上海华东师大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学习。这些天的学习,专家教授言谈之中充满哲理的思考让我深深的感到这是一次启迪智慧、涤荡心灵、激发智慧、终生难忘的学习之旅。在培训班上,我领略到了众多专家的精湛理论和人格魅力,真是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们收获着、快乐着、成长着,真可谓“期待而来满载而归”。

一、专家们精彩的讲座提升了我的教育理念。

高级研修培训班为我们创造了条件,搭建了一个与大师零距离交流的平台。无论是王斌华教授、吴亚萍教授、还是李政涛教授和程华教授„他们渊博的学识,钻研的精神,风趣的讲座,都让我们在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明晰了教育的真谛。

教授们站在理论的高度,阐述了各自的研究成果。使我们眼界大开,多角度、前瞻性的讲座,使我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更新、相关知识结构得到完善,我们享受着心灵碰撞带来的震撼与兴奋,享受着精神洗礼带来的幸福和愉悦。《备好一类类课——在教学转化中促进学生养成》是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吴亚萍教授的讲座。吴教授根据自己对教学的长期观察和研究,用翔实的课堂案例,生动分析了我国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问题,并介绍了新基础教育中课堂教学教育的转化难点及策略。她的“备好一类类的课,才能上好一节节有关联的课”,以及“三放三收”的教学过程设计,让我重新认识了观课的意义与评课的实质。“心在哪里,智慧就在哪里”这是吴老师的点睛语,也会成为我成长的座右铭。培训中,我按要求认真撰写学习心得,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思考,并不断梳理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的提升。

二、智慧需要教师有终身的学习力

优秀的教师需要有博学多才、视野广阔、令人折服甚至崇拜的学识魅力。她是一名优秀教师的底气所在,是来自于长年累月不断学习、吸收文明的成果。富有学识的教师会为学生开智引慧,为学生打开知识之窗。但我们许多人在庸庸碌碌的工作中却失去了学习的能力,认为就是这样了,结果是教书教了三十年水平只有三年。通过这次的学习让我重新认识了教师这个职业并让我产生了无尽的向往。

教师的成长源于内心的觉醒,而内心的觉醒源于对幸福的追求。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个很时髦的话题,也现实的话题。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教师绝不能坐吃山空,只做知识的消费者,而需要做个终身学习者。只有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更新自己的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观念,影响自己的教育行为。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只有走专业化成长之路,才能成为适应现代教育需要的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创造条件完善自我,拥有智慧,把教书育人当作事业来追求,我们才会由从业到敬业最终乐业,才会由教书匠成长为真正的数学教师。教师是一个平凡的职业,但是不平庸。也许,我没有成为教育家,但是我依然可以享受教育的幸福;也许,我没有桃李满天下,但是我依然可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三、用心为学生的发展浇水捉虫。

新课程改革将课堂还于学生,以学生的学为主。过去的教学我们关注的是知识的积累,现在我们不仅要关注知识,更要追求学生的养成教学,即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体验、探究、整合;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做好自己的定位,我们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伙伴、鼓动者、裁判甚至是学生的欣赏者、供学生分析批判的参照物或靶子。其次要转变思考的维度,不应仅仅思考把什么给学生,还应思考把什么东西不给学生,什么东西用什么方式给学生可以给学生带来最大的思考和收获,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可以给 学生带来激励性的评价。再次我们还要有转变教学成果意识,它包括有我们教给学生的知识、还应有方法、能力、意识,更有教师自己做人和做学问的态度。加深对“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这一基本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认识,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学生就像植物,需要浇水、施肥、治病、捉虫,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自由发育生长。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多读书,广读书,在读书中积累,在读书中反思,在读书中成长。

2、阅读一些和自己业务相关的教育教学杂志、书籍报刊,从中汲取精华,运用到实践中去。

3、选取一些名师、名家的案例在课堂上加以实践。

4、通过系列的学习与研究,使自己成为一位“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与时俱进”的新型教师。

我们要做一个有“心”的教师,当我们把心放在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中,智慧就会在那里生根发芽,开花长大。是啊!心在哪里,智慧就在哪里,只要有“心”,我们就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心在哪里 智慧就在哪里

-----赴华东师大学习心得体会

焦艳芬(B06)

刘 家 堡 联 区 2012 – 6-22

第五篇:上海华东师大学习体会

在学习中思考,在实践中创新

————赴上海华东师大高级研修二级培训

十月二十三日,我怀着激动与感恩的心情,来到上海

华东师大,参加参加了小店区“十二五”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培训学习。在为期10天的学习培训中,我聆听了教育专家们精辟独到的专题讲座,感受了先进教育理念、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方面也有很深的感悟。

一、在学习中思考

《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是华东师大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李政涛教授的专题报告。李教授从什么是有效教学和我的有效教学观两个方面讲述了如何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他讲道有效教学必须把握一个关键字:实。有效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方法、兴趣,还要唤醒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的意识、能力和习惯。教师要在备课、上课、观课、说课、评课、写课中,在教育教学中感悟人生和生命的成长过程。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变化,要面向全体学生,更重要的是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学习的兴趣、能力、方法和习惯,这就要求教师深度解读教材,读出文本中带给学生的知识价值、情感价值、思想和精神价值、智慧价值、艺术价值、语言开发和利用价值。同时,教师还要很好地解读学生,知道学生已经有什么,还缺什么,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和障碍是什么,学生和学生之间有什么差异等,教师要学会对准学生心弦的音调,对照学生的成长需要,学生已经会的、懂的、有的教师不教,教学生还不会不懂和没有的,学生需要的是教师重点要教的。怎么教?要基于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学生特征、教师个性等。教到什么程度?要基于课标、学生、能级等。教学中要目标清晰、内容清晰、方法清晰、教学环节清晰、指令和要求清晰,要把课上成扎根课、刨坑课、拔节课、攀岩课。李教授的讲座如灯塔,引领着我走入更深的

1教学境界,让我明白了做教师的意义所在。

教师的职业地位由社会地位低下的匠人到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教书的方式由最初的启发式到现在的自主合作学习方式。探究是学生获得发展的重要途径。学习的重要内驱是人的好奇心。读书的目的是向未知挑战。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成长。理论是一种知识储备,是一切教学行为的理性支点,做一名学者型教师。“高深知识显浅化;枯燥知识趣味化;学科知识生活化”,王意如周彬两位教授的讲座上带给了我极大的震撼。他们以风趣幽默的语言,激发了我们对当前教育的深刻反思。我理解了教学反思的深远意义,坚定了我在教学中实行反思、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强大决心。王斌华教授在《学生评价》中娓娓道来,向我们徐徐传递着学生评价的现状、学生评价的重心、学生评价的方法和学生评价的管理,让我们对教育评价有了理性的思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10天的学习,近距离聆听了各位专家、教授的精彩讲座,被他们睿智幽默和博学多才所吸引,通过反思自己,将自己的思想与专家进行交流碰撞,让我们对自己的工作、对我们的课堂、对自身的专业发展有了更多的体会和感受。

终身学习,厚实实现教师职业理想的底蕴,教师要不断的学习,增加自己的知识底蕴,才有可能尽快的成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古人尚有这样的认识,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我们也应该有这样的思想观念。作为教师,我们固守“一桶水”的专业基础,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所以,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源泉”,甚至要努力通过终身的学习使自己的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所以,一个优秀的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不断吸收新鲜血液,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优化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而要做到这些,必须先走进先进的教育理论,走进专业引领,学习各种知识。这种知

识既包括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又含有学科外的普遍知识。“书到用时方恨少”,老师自己的知识贫乏,怎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专家们渊博的学识来自持之以恒地勤奋学习,一名优秀教师也应有这样的特征。新课改对新时代的教师的要求是不断学习,做一个善于读书,知识渊博,视野广阔的读书人。

二、在实践中创新

课堂是老师实施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教师进行教学教研的有效载体,如何通过“课堂”这一平台来有效研究呢?我们要养成对家常课质量经常检视的习惯,不断积累有效的实作性经验,要进一步提高备课、观课、评课的成效,提高家常课的质量。

在听课之前听课教师要做充分的准备。要了解执教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自己也要进行备课,只有这样,教师对内容熟悉了,在听课的过程中才能目标明确,也便于提出教学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什么样的课才算是一节好课呢?李政涛教授对一节好课给了以下五个标准,即“五实”: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所谓“扎实”,是说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新的知识,锻炼了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学生上课,“进来前和出去的时候有了变化”。所谓“充实”,是说这是一节有效率的课。一节好课应该是充实的课。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堂的能量很大。所谓“丰实”是说这是一节生成性的课。一节课不应该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在课堂中应有教师和学生情感、智慧、思维和精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所谓“平实”是说这是一节常态下的课。不少教师受公开课、观摩课的影响太深,一旦开课,容易出现的毛病是准备过度。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就拿着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再没有新的东西呈现。所谓“真实”是说这是一节待完善的课。课不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造假的可能性最大。只要是真实的就会有缺憾。公开课、观摩课要上得没有一点点问题,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样的预设给教师增加很多心理压力,然后做大量的准备,最后的效果往往是出不了“彩”。生活中的课本来就是有待完善的,这样的课称之为真实的课。扎实、充实、平实、真实,说起来好像很容易,真正做起来却很难,但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追求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提高,心胸才能开阔起来,同时也才能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别人的经验做法再好,毕竟是别人的,对自己来说不一定适用,只有自己不断摸索总结出来的东西,才是最好的。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在不断反思中提升自己,让自己的课堂能充满生长的气息。

下载华东师大学习体会-于丽萍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华东师大学习体会-于丽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赋能的教练领导力-于丽萍(范文模版)

    《赋能的教练领导力》-于丽萍 --200%提升绩效的世界级教练课程 课程特色: 破解人性密码 权魅领袖之道! 构建和谐关系 提高工作效率! 这不仅是一场培训,更是一份礼物! 破解人性,解......

    姚丽萍教案

    《行道树》教案 教学背景:2013年3月12日植树节来临之前,想通过讲这节课教育学生爱护身边的树木,因为它们一直为我们默默地奉献自己的一切。 教学课题:《行道树》 教学目标: ①理......

    杨丽萍演讲稿专题

    用爱托起幸福的明天 大姚中医医院 杨丽萍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来宾们、同事们: 大家好!很荣幸我能有这样的机会参加今天的演讲,我是大姚中医医院的选手杨丽萍,从事的是中医医......

    杨丽萍演讲稿 - 副本 (大全)

    用爱托起幸福的明天 大姚中医医院 杨丽萍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来宾们、同事们: 大家好! 我叫杨丽萍,在大姚中医医院从事公共卫生科的工作。我演讲的题目是: 《用爱托起幸福的......

    人物·杨丽萍

    杨丽萍 自然生长的舞者 发表时间:2011-07-0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 杨丽萍去中甸采风途中(摄于二○○一年左右) “云南映象”歌舞团代表着杨丽萍......

    心得体会 汤丽萍

    听送课下乡优秀教师的心得体会 9月15日抚顺市师德标兵在我苇子峪中心小学为期一周的送课活动。听了下乡送课优秀教师的课之后,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好的办法,真是......

    心得张丽萍

    知法守法敬法心得体会:遵纪守法 方能久安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法律离我们并不遥远,无论是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法律都与我们息息相关。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

    杨丽萍1(范文模版)

    在众多艺术家中,我比较敬佩、欣赏的还是舞蹈家—杨丽萍老师。她是云南大理白族人,生活在父母离异的家庭,和两个妹妹一个弟弟跟母亲过。在杨丽萍的童年记忆里,大都与贫穷与歧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