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十次党代会报告心得体会(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2 03:50: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郑州市十次党代会报告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郑州市十次党代会报告心得体会》。

第一篇:郑州市十次党代会报告心得体会

郑州市十次党代会报告心得体会

——XX区XX街道党工委书记XXX

连书记在郑州市十次党代会上的报告,我反复研读了多次,然而每次都有新体验,新收获,真正感受到其博大精深、振聋发聩之处。连书记的报告回顾了郑州市党委自九次党委会以来五年的工作,郑州的社会、经济、民生等各项事业繁荣发展,党的执政思想进一步丰富、执政能力进一步提高,文明、和谐、发展的郑州正大踏步前进;同时,在今后五年乃至未来十年工作中,以连书记为核心的郑州市委继续坚定不移地以党的各项思想武装自己,不断丰富党的思想内涵,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抓住中原崛起的重大机遇,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积极推进惠及全市的各项民生工程,率先走出一条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

面对中原崛起的新机遇,面对郑州都市区全面发展的新形势,对党的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党的基层领导者,“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在以后的具体工作中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是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党的先进性要通过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而党员的先进性首先要求党员思想的先进性。在街道的工作中,严格按照市委、区委的要求,主动加强自身学习,发挥党员先锋的作用带动街道领导班子和全体党员干部的学习热情,贯彻落实创优争先活动和“三议三评”活动,加强自身修养,以思想的先进性带动行动的先进性;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自己,落实好“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政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切实解决好信仰、理想、信念问题,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观念、宗旨意识,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通过完善考学、评学、促学等激励机制,提高学习实效,切实提高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

二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要靠党的基层组织来完成和体现,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真正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作为街道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一方面要构建科学化的党组织,以XX街道党工委为核心,以辖区六大党支部为支柱,确保整个辖区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同时围绕党员和群众的需求,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党的活动:成立XXX,广聚人力智力;将“企业家谈效能”系列讲座打造成交流沟通的有效平台;将“四必访”暖人心聚人心活动持续有效地做实做好,使联合党工委成为服务项目、改善民生、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坚强阵地。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升各级党支部的战斗力,增强其社会管理能力。一是更新管理观念,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把管理的过程转化为服务的过程,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二是创新管理方法,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探索实行分类管理,充分发挥各级工会组织的社会管理作用。三是改革管理机制,建立起党工委社会管理领导、政府社会管理担责、企事业单位(医院、银行及大型商场等)协助管理和做好公共服务,实现辖区网格化管理,各单位各司其职、各有其责,确保社会管理无缝化。

三是加强党组织的纪律建设,保持党的优良作风和提高党员的防腐拒败能力。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各项工作得以贯彻落实坚实保证;腐败作为一种违法犯罪行为,它的危害性不仅仅体现在腐败行为的本身,它更大的危害在于它严重破坏党的形象,损害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因此必须严肃党纪,打击腐败行为。党的纪律是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得以贯彻落实的保证。在新的历史情况下,党面临着各种文化思潮的挑战、金钱的挑战、权力腐化的挑战,只有严明的党纪才能保持党的优良作风和党的防腐拒败能力。作为党的基层领导者,一要配合纪委的工作,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廉洁承诺制、离任审计制和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实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和个人述职述廉制度,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二要坚持党务公开政策,发挥“六面镜子”作用,实行“一诺三评”制度,接受广大基层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监督,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保持好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充分发挥好党员干部的先锋作用,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维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

第二篇:广东十次党代会报告

坚持科学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

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07年5月21日)

张德江

同志们:

我代表中共广东省第九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

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我们面对在高起点上,如何保持经济发展良好势头,转变增长方式,增强发展后劲的重大考验;面对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内,如何应对动荡起伏的国际形势,趋利避害的重大考验;面对进入新阶段,如何有效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凸显的矛盾和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重大考验;还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等疫情和接连发生的特大洪水等自然灾害的重大考验。

五年来,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央的决策部署,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两次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治社会、和谐广东,实现全省人民的富裕安康,团结依靠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开始转入科学发展轨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局良好,圆满完成了省第九次党代会确

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

经济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2006年全省生产总值25968亿元,五年翻了近1番,年均增长14%,占全国比重由2001年的1/9上升至1/8。人均生产总值28077元,五年增长80.7%。来源于广东的财政总收入5122亿元,五年增长101.6%。进出口总额5272亿美元,五年增198.7%。

经济增长方式明显转变。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投资保持合理增长,消费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调整成效突出,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取得重大进展,五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增长3.2倍,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8.3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能源、交通、环保、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节能降耗、治污减排和节约集约用地成效显著。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大。名牌带动战略初见成效。内外源经济协调发展。民营经济迅猛发展,2006年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40%,五年税收收入增长2.3倍,出口增长33.8倍。国有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增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五年增长1.1倍。对外经贸水平进一步提高,进出口高速增长,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吸收外资规模继续扩大,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投资比重逐步上升,“走出去”战略加快推进。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现新突破。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不断加强,税费改革全面完成,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村投资和消费逐步升温。县域经济发展势头良好,2004年起67个县(市)生产总值、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均高于全省平

均水平。粤北山区和东西两翼发展逐年加快,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从2005年起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区域合作开创新局面。粤港澳合作机制进一步健全,跨境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贸易规模持续扩大,社会及民生领域合作不断加强。粤台经贸交流活跃,农业合作取得新进展。倡导和推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建立行政首长联席会议等多层次合作机制,交通、能源、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取得实质性成效,经贸合作洽谈会成果丰硕。

体制改革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新成效,五年累计取消和调整半数以上行政审批事项。公共财政体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省一般预算支出用于公共服务、公益事业和公共管理的比重从2001年的55.9%提高到2006年的63.1%。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全面实行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和备案制,积极推进政府投资非经营性项目代建制。地方金融改革继续推进,有效防范和化解了一些重大金融风险隐患。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入,国有资产监管体制逐步健全。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6016元和5080元,五年年均增长9.0%和6.1%。珠三角地区率先达到宽裕型小康水平。“十项民心工程”成效显著。统筹城乡就业迈出新步伐,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较好维护,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明显提高。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农村“一保五难”逐步解决,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初步建成县镇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明显扩大,危房改造和镇通村公路路面硬化取得重大进展,基本解决饮水难。扶贫开发取得新

成效。战胜非典、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情。成功抗击多次强台风和特大洪水等自然灾害,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妥善安臵。

文化大省建设成效显著。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取得实效。舆论宣传引导水平进一步提高。“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等主题教育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多彩。义务教育水平巩固提高,高中阶段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01年的14%提高到2006年的24%。科学事业加快发展,群众科学素质不断提高。积极开展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大力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全面推进公共卫生建设,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卫生监督体系逐步健全。中医药强省建设迈出重要步伐。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取得新进展。在全国率先实施农村部分家庭计划生育奖励制度,出生人口过快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实施能耗目标责任制,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资源综合利用初见成效。全省和珠三角环保规划全面实施,治污保洁和珠江综合整治工程扎实推进,环境监管不断加强,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生态示范创建活动全面开展。林业生态省建设步伐加快。

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扎实推进依法治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全面完成“四五”普法,全社会法制观念明显增强。正确认识和处理新时期社会矛盾,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初步形成,全省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大幅下降。实施信访督查专员制度,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信访总量持

续减少。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严重暴力犯罪活动,“两抢一盗”犯罪高发态势得到遏制。有效抵御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逐步好转。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进一步加强,双拥共建工作成绩突出。

人大工作进一步加强。加强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作用进一步发挥。立法工作向公开化、民主化、专业化、科学化推进,立法机制不断完善,社会领域立法得到加强。监督工作不断规范和改进,监督实效进一步增强。不断拓宽代表知情知政渠道,扩大代表对常委会活动的参与,代表履行职责能力明显提高。

人民政协和人民团体作用进一步发挥。加强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协履行职能水平进一步提高。完善重大事项民主协商制度、决策参与制度和民主监督制度,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渠道进一步拓宽,政协委员履行职责的责任感和能力明显增强。积极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邀请民主党派负责人参加省委调研活动,广泛听取和吸纳党外人士的意见。全面贯彻民族宗教侨务政策,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和发展。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增强。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扎实开展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效显著,“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动不断深入。加强理论武装,创办并定期举办广东学习论坛。积极推进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市、县、镇集中换届顺利完成。干部制度改革有新进展,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不断健全。加强干部培训工作,党校

办学体制改革成效明显。固本强基工程深入推进,“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活动成效突出,基层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村(居)民自治制度进一步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得到加强和改进。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注重从源头上治理腐败,具有广东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基本框架初步建立。

回顾五年的工作,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在历届省委奠定的良好基础上取得的结果,是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全体人民团结奋斗、务实进取的结果,是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兄弟省区市和驻粤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大力支持的结果,是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热心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们向所有关心、支持广东发展,为广东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同胞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五年的工作,我们深深地感到,广东充满生机和活力,是一片干事创业的热土。我们的主要体会是:

办好广东的事情,必须高举旗帜,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我们始终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臶,以科学发展观为新的法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中央精神与广东省情紧密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办好广东的事情,必须牢记使命,更好地发挥排头兵作用。我们牢记中央对广东的厚望和重托,始终不忘广东在全

国工作大局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深感责任重大。正确认识自我,增强忧患意识,清醒认识到“追兵就是标兵、对手就是老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狠抓发展第一要务,努力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力求近期枝繁叶茂,长远硕果累累。

办好广东的事情,必须勇于创新,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我们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不断增强在扩大开放条件下促进发展的能力。转变发展观念,自觉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完善发展思路,坚持“五个统筹”,着力增强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内源型经济与外源型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着力推动粤港澳、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和国际经济合作,拓展发展空间;着力加强产业规划与环保规划,增强产业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创新体制机制,重点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办好广东的事情,必须注重民生,让发展成果惠及全省人民。我们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以人为本,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着力解决涉及大多数群众利益的问题,注重解决少数困难地区、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难题。大力构建社会保障安全网,确保城乡居民无饥寒,确保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办好广东的事情,必须维护稳定,正确认识和处理新时期社会矛盾。我们充分认识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坚持守土有责,确保一方平安。大力推进依法治省,在全社会树立法律权威,充分发挥法律在协调利益关系、预防

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等方面的作用。注重未雨绸缪、见微知著,总结经验、举一反三,建立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长效机制。

办好广东的事情,必须加强党建,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我们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提高执政能力和保持先进性为重点,抓理想塑灵魂,抓班子带队伍,抓基层打基础,抓作风反腐败,全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为促进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回顾五年的工作,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一是经济发展面临不少制约因素。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弱,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比较粗放。二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仍然很不平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欠发达地区发展基础薄弱,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群众生产生活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社会治安、医疗卫生、食品药品安全、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农民工权益保障以及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等方面问题比较突出。四是基层组织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一些党员组织观念不强,一些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一些干部宗旨观念淡薄,工作方法简单,在群众中缺乏威信。五是党内消极腐败现象时有发生。少数领导干部理想动摇、信念滑坡,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部门和领域仍较突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形势和任务

中央对广东历来高度重视,寄予厚望。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殷切期望广东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2000年春,江泽民同志在广东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广东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03年春,胡锦涛总书记在广东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要求广东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地发挥排头兵作用。广东人民牢记使命,不负重托,改革开放先行一步,小康社会建设成效明显,科学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后五年,我省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国际局势总体稳定。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有望保持平稳增长。我国社会政治大局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党的十七大召开,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先后举办,必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注入强劲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积累了比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积累了在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经验。特别是增创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先行一步的新优势,形成了一心一意谋发展、同心同德促和谐的良好氛围。

同时,我省发展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石油等重要能源资源价格高位波动,资源和环境压力增大。国内区域之间产业同构竞争激烈,珠三角地区发展成本呈现全面上升态势。我省经济转轨早,社会转型快,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敌对势力加紧渗透破坏,诱发社会矛盾因素增多。

纵观形势,今后五年,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入科

学发展轨道,开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局面的关键时期。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臶,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发展与和谐两大主题,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突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突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着力推进民主法治,着力完善民生保障,着力加强社会管理,开创社会和谐新局面;切实提高执政能力,切实推进固本强基,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努力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治社会、和谐广东,实现全省人民的富裕安康,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今后五年,推进发展与和谐的主要目标是:全省实现宽裕型小康,珠三角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省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分别增长9%和8%,到2011年分别超过4万亿元和4万元;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实质性转变,五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6%、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5%;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内外源经济更加协调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有序推进,依法治省工作明显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乡、区域和阶层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公共安全防控体系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基本健全;环境治理成效显著,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取得新成

效。

目标鼓舞人心,目标催人奋进。我们坚信,经过全省人民的共同奋斗,五年后的广东,经济发展一定会再上新台阶,人民生活一定会达到新水平,社会和谐一定会开创新局面,南粤大地一定会更加美好!

三、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中心,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优化经济结构为重点,以体制改革为动力,推动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在提高质的基础上实现量的新扩张。

(一)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广东。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要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全面推进技术创新、品牌创新、管理创新和组织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强化企业的自主创新主体地位,推进重点科研基地建设,加强专业镇和行业公共技术平台建设,鼓励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建立创新成果评价制度,加快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办好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实施十大产业技术自主创新专项,集中力量开展产业共性技术和核心技术攻关。完善和落实鼓励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对自主创新产品的政府采购制度。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强化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支持企业和行业协会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创新文化。

(二)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大力提升产业竞争力。结构调整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线。要坚持推进产业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加快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现代农业为基础、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优化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大力培育生物、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加快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着力提高汽车产业自主开发和配套能力,加快建设沿海石化产业带和钢铁基地。改造提升纺织服装、食品、建材等产业,推动传统产业从数量规模型向品牌效益型转变。大力发展金融、物流、会展、信息、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重视发展海洋经济,加快海洋综合开发。办好中国航空航天博览会,培育发展航空制造业。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加强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三)加强节能减排和集约用地工作,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资源节约和治污减排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要坚持节约优先方针,全面促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资源节约。制定实施高耗能产业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加快淘汰高消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优化能源结构,加快发展核能和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在农村大力推广沼气。严格执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推进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以及脱硫工程建设。重视节能技术开发和应用,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节水产品。深化征地制度改革,实

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加强土地利用规划,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建立健全促进资源节约的政策法规体系,完善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价格机制。增强全社会节约意识,大力倡导节约型生活方式。

(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为途径,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完善激励型财政政策,进一步扩大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加快县城、中心镇和专业镇建设,发展优势产业,提高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重视粮食生产,发展效益农业。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加工体系和市场流通体系,积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合理有序流转,发展农村金融和农业保险。大力培养有自立意识、有合作精神、有法制观念、有创业本领的新型农民,充分发挥广大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五)构建区域经济新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综合考虑各地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进一步完善区域发展思路。沿海地区要以交通基础设施为纽带,以重大产业项目为支撑,以区域中心城市为节点,加快建设沿海经济带和沿海城市带。中心城市要逐步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

业结构,强化集聚和辐射功能,广州要建成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深圳要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国际化城市。珠三角城市群要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促进产业合理布局,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更好地发挥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东西两翼要着力改善投资环境,以发展临港工业为突破口,大力培育支柱产业,加快发展以汕头为中心的粤东城镇群和以湛江为中心的粤西城镇群,形成沿海经济新的增长带。山区要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和后发优势,加强工业园区建设,促进城镇集约发展,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努力建设成为我省新兴制造业基地、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旅游休闲基地,更好地发挥生态屏障功能。统筹沿海经济和山区经济发展,加强规划,合理布局,重点突破,协调推进。推动珠三角产业转移,加大对山区发展的扶持力度。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办好经济特区,增创发展新优势的有效途径。支持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六)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做大做强内源型经济。内源型经济是我省经济发展的根本立足点。要完善和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措施,继续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发展。改进政府对民营经济的服务和管理,支持民营资本进入公用事业、基础设施和金融服务等领域,建立健全对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民营企业提高自身素质。办好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高度重视国有经济发展,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加快国有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推进产权多元化改革,进一步激发国有企业活力。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确保国有资产

保值增值。积极扶持各类集体企业健康发展。坚持扩大内需方针,引导和扩大消费。

(七)着力优化外经贸结构,提高外源型经济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们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经验。要切实贯彻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方针,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强对招商引资的统筹和引导,着力引进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和海外智力。鼓励跨国公司到我省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引导外资重点投向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环保节能产业、现代农业。加快服务外包园区建设。进一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加工贸易层次,大力发展一般贸易,不断扩大服务贸易。积极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有品牌、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增加能源、重要原材料和关键设备进口。推动出口市场进一步多元化。继续做好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办展工作。积极应对国际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加快推动广东企业“走出去”。

(八)深化区域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区域合作是拓展我省发展空间的战略举措。要坚持前瞻、全局、务实、互利原则,深化粤港澳合作,加快跨境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金融、物流和专业服务业合作,积极拓展科技、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合作,加强警务、口岸、食品、卫生、环保等涉及地区经济秩序和社会安全领域的合作。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原则,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完善合作机制,组织实施区域合作发展规划纲要和专项合作规划,鼓励我省企业开拓内地市场,推进泛珠三角横琴合作区建设。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和促进中部崛起,加强对口支援工作。扩大粤台经贸合作。积极参

与我国与东盟的合作。

(九)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体制创新。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转变,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水平,着力创造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理顺政府部门的职责分工,加强政府政策的统筹协调。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强化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规范政府投资范围和管理。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的职责权限。推进垄断行业、事业单位、公用事业等领域的改革。发展各类要素市场,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依法治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深化地方金融改革,努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积极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商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比重,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四、开创社会和谐新局面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以维护公平正义为核心,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切入点,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开创全省人民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新局面。

(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社会和谐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省人民奋发向上的

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大力倡导和谐理念,弘扬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和法治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解疑释惑、统一思想,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的新时期广东人精神。深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继续在人民群众中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教育,在青年学生中开展“立志、修身、博学、报国”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组织好重大主题宣传活动,正确引导社会热点问题,加强对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利用和管理。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与和谐创建活动,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二)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充分发挥民主表达、协调、平衡利益的作用。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完善议事程序和工作制度,优化常委会组成人员结构;加强和改进人大代表工作,充分发挥代表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作用。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充分发挥协调关系、汇集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作用。加强同各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更好地发挥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作用。认真贯彻党的民族

政策和侨务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做好新社会阶层人士的工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支持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人民团体更好地发挥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作用。扩大基层民主,深入推进村(居)民自治,完善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办事公开制度。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三)树立法律权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法治是社会和谐的基本保障。要深入推进依法治省,充分发挥法律引导、调整和规范社会生活的基础和主导作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党的各级组织、全体党员和国家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善于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不断提高地方立法质量。完善保障公民权利、健全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法规,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推进依法行政,着力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保证行政机关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支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强化执行工作,加强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大力推动全民普法,拓展法律服务,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四)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着力提高人的素质。加大公共财政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机会公平。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深化教育改革,注重素质教育。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保持高

等教育规模合理增长。促进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探索保障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有效办法。加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教育普及工作,引导人民群众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抵制愚昧、迷信和各种歪理邪说。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繁荣文化事业,加快建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乡镇、街道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基层文化工作。完善和落实文化产业政策,发展壮大文化产业。鼓励支持优秀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突出岭南文化特色,努力打造文化品牌、锻造文化精品、培养文化名家。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办好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经济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着力提高农村卫生从业人员素质和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对艾滋病等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办好广州亚运会和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五)大力推进全民创业,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创业是发展之源、富民之本、和谐之基。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人人促进发展、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生动局面。在全社会弘扬创业精神,大力倡导劳动光荣、创业光荣,大力营造自主创业、艰苦创业、和谐创业的社会风尚。进一步完善创业政策,拓宽创业领域,降低创业门槛,增加创业机会,推进多种形式的创业活动。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扶持创业的金融、信息、技术、市场服

务体系。加强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创业能力。依法保障一切创业者的合法财产和合法权益。

(六)健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城乡群众基本生活。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大力实施农村青年和退役士兵技能培训等工程,着力帮助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农村贫困家庭、被征地农民和转产转业渔民就业。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加快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全体社会成员都能享有基本社会保障。健全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建立被征地农民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积极探索农村养老保障办法,推进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加快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推进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养老、工伤、医疗等社会保障工作。强化社会保障资金监管,确保资金安全。发挥商业保险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作用。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把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来源的城乡居民全部纳入社会救助。健全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老龄事业和慈善事业。加快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建立解决贫困家庭和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有效机制。做好扶贫济困工作。

(七)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创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和谐社会是管理完善的社会。要高度重视和加强政府社会管理,实现科学管理、依法管理、高效管理。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健全社会管理网络,着力加强对社会人、社会组织和互联网“虚拟社会”的管理,提高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服务和管

理水平。提高社区自我管理水平,引导和支持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加强信访工作,认真解决群众来信来访提出的问题。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提高基层组织就地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有效预防和妥善处臵各类群体性事件。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公共安全防控体系,推进平安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和暴力恐怖活动,有效保障食品、药品、卫生等领域的安全,坚决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加强党管武装工作,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完善国防动员体制机制。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八)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家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要增强全民环保意识,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全面实施全省和珠三角环境保护规划,严格生态功能分区控制和建设项目环保准入,努力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全面加强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流域、近岸海域的污染防治,强化大气、水和土壤污染的综合治理,严格保护饮用水源。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环保监管和执法力度,着力解决危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环境问题。加强山区和农村环境保护,严防污染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由城市向农村转移。全面实施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加强湿地、海洋、地质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好城乡防灾减灾工作,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

五、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关键在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以党内制度建设推动法治国家建设。

(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提高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从思想上建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要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培养理论思维和战略眼光。完善广东学习论坛和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在职自学、专题讲座、脱产培训等学习形式,增强学习效果。注重把理论学习与改造主观世界结合起来,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抵制腐朽没落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侵蚀。注重把理论学习与改造客观世界结合起来,坚持和完善重大工作部署学习—调研—决策相结合的制度,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骨干和中坚。要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着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意识和能力。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注重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实践中考察和识别干部,及时把那些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信任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深化干部制度改革,落实干部职务任期、交流轮岗、辞职等制度,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和

制度化。破除论资排辈等陈旧观念,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重视培养选拔妇女干部、党外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继续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更好地发挥老干部在促进社会和谐、关心下一代工作中的作用。深化党校办学体制改革,提高干部培训质量。着力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勤奋工作、科学决策、依法办事、作风民主、廉洁自律的领导集体。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实施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政绩考核标准。采取切实措施,鼓励和支持领导干部及各类人才到山区、农村等条件比较艰苦的地方工作。统筹党政干部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科学技术人才、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创造有利于各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三)深入推进固本强基,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深化农村党建“三级联创”,认真组织“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以服务群众为重点,完善社区党建协调机制,构建社区党建新格局。高度重视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新领域建立党的组织和开展党的工作,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扎实推进机关党的建设,推动机关服务基层、干部联系群众。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和学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的党建工作。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成果,深入开展“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动,加强共产党人的道德建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健全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网络。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关心基层干部,探索建立村(居)干部激励机制。注重在生产、工作一线和高知识群体、青年、妇女中发展党员,优化党员队伍结构。

(四)坚持不懈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和节俭意识,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坚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种不正之风。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善于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信得过的方式处理问题。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方针,拓宽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进一步完善有广东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扎实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廉洁从政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健全监督体系,注重事前监督,探索实行“一年一巡视、一年一评议、一年一谈话”制度。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特别是大要案,不断提高依法依纪办案工作水平。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反腐败斗争的特点和规律,继续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牢牢把握反腐倡廉工作的主动权。

(五)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提高党的制度建设水平。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认真学习、遵守、贯彻和维护党章,加强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制度体系建设,完善党的代表大会、集体领导、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和党内监督等制度。建立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党委新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运行方式,强化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健全常委会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相结合的制度,完善常委会工作和议事规则。进一步健全常委会向全委会负责、报告工作和接受监督的制度,更好地发挥全委会的

作用。推行党务公开,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拓宽和畅通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继续开展市、县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工作。探索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建立代表提案制度。坚持制度面前所有党员一律平等,形成党内人人遵守制度、执行制度和维护制度的政治习惯。

同志们!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我们肩负的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我们已经迈出坚实步伐,还须付出更大努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臶,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一往无前,夺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新胜利,谱写共建美好南粤、共享幸福生活的新篇章!

第三篇:学习省十次党代会心得体会

学习山西省第十次党代会心得体会

省第十次党代会奏响了转型跨越发展主旋律,开启了全面振兴山西的新征程,袁纯清书记所作工作报告突出加快转型跨越发展这一鲜明特征,回答了如何建设综改实验区这一重大课题,描绘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蓝图,赋予了实现“七个”新这一历史重任,部署了办好两件大事这一崇高使命,明确了农民收入翻番这一核心任务,契合了文化体制改革这一总体战略,是一个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报告,是一个鼓舞人心激发斗志的报告,是一个集中智慧反映民意的报告。作为一名组工干部,不但要深入领会这次会议的精神,而且要广泛宣传大会精神,带头落实大会精神,确保大会精神家喻户晓、落到实处。

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创新意识。转型跨越就是要有用有谋的巧干,而不是偏勇偏谋的蛮干,为了使自己能更好的服务于十二五时期的发展,不但要认真领会十次党代会的会议精神,而且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让自己始终与我省的发展保持一致性。

二要坚持实事求是,增强务实精神。实事求是是我党的优良传统,面对转型跨越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新的发展,不能盲目的跟进或者是顺应,而应该有选择的拿来,我们应该沉着冷静,认真分析,结合实际,实事求是。

三要踏实工作,增强奉献意识。十二五时期,我县面临大跨越大发展的历史重任,作为一名组工干部,要承担起自己的一份责任,面对工作要有饱满的热情,积极进取,踏实肯干,为转型跨越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四篇:湖北省十次党代会心得体会

学习省十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

吴巍

6月13日胜利闭幕的中国共产党湖北省第十次党员代表大会,是在全省上下深入实施“十二五”规划、喜迎党的十八大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求实创新、团结奋进的大会,吹响了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快富民兴民的进军号角,开启了新起点上实现崛起新跨越的征程。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省党代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当前,我们全体党员要以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为指针,全力工作,尽己所能,展己风采。省委书记李鸿忠同志在大会所作的报告--“奋力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为加快构建重要战略支点实现富民强省而奋斗”,是省第十次党代会的主题,也是我省今后五年全部工作的主题。省党代会的报告对今后五年我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思路,体现了统筹兼顾、全面发展的要求。蓝图已经绘就,思路已经明晰。作为一名党员,我们的思想要统一到党代会精神上来,把行动落实到党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加快崛起上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强劲的气势,抢抓机遇,积极进取,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努力建设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和谐平安的新

局面、新社会。

学习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首先要认真研读文件,原原本本地学习会议报告,重点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以下问题。

(一)大会的主题。

“奋力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为加快构建重要战略支点实现富民强省而奋斗。”这一主题既反映了放眼全国看湖北、着眼未来谋发展的宽广视野,又体现了正视困难、迎接挑战、抢抓机遇、奋力跨越的勇气和魄力,是团结和带领全省人民奋力赶超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二)过去五年全省发展取得的成就与未来五年面临的机遇挑战。

过去的五年是全省上下在克难攻坚中勇创辉煌的五年,是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社会建设成效最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历届省委特别是九届省委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湖北今后的发展和新一届省委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未来五年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也是实现后发赶超、转型跨越的黄金时期。我们面临的最大矛盾是发展不足、最大机遇是政策叠加、最大希望是开放开发、最大责任是富民安民,必须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转化政策和机遇,积极应对风险和挑战,努力走出一条中部地区后发跨越的新路子。

(三)未来五年全省发展的总体要求。

我省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不动摇。紧紧抓住“黄金十年”重要战略机遇,坚持主题主线、深化改革开放、突出自主创新、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实施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在新的起点上奋力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努力建设富强、创新、法治、文明、幸福湖北,为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实现富民强省目标而努力奋斗。

根据这一总体要求,今后五年的具体奋斗目标是: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全省经济总量实现由2万亿元向3万亿元以上的跨越,并继续向更高水平迈进;改革开放创新实现新突破,成为全国发展软环境最优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高,幸福感显著增强;和谐社会建设迈出新步伐;党的建设取得新进展。

(四)未来五年全省发展主要任务。报告提出,今后五年要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第一,推进“三化”协调发展,努力建设富强湖北。要深入实施“两圈一带”总体战略,推进“三化”协调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促进全省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

第二,坚持把改革开放创新作为根本动力,努力建设创新湖北,要把思想观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作为助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本、发展之源。

第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努力建设法治湖北。要积极探索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新途径,努力扩大人民民主,着力构建良好的民主法制环境。

第四,坚持先进文化引领,努力建设文明湖北。要着力推进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升构建重要战略支点的精神驱动力、文化影响力和生态承载力。

第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建设幸福湖北。要更加关注全省人民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幸福指数,更加突出共建共享和保障民生的制度性安排,切实念好衣食住行、业教保医“八字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第六,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锻造加快构建重要战略支点的坚强领导核心。要切实增强执政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始终坚持从严治党、质量强党,勇于应对“四大考验”、坚决防范“四大危险”,扎实开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努力保持思想、组织、作风纯洁和清正廉洁。

学习省十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

胡小明

中国共产党湖北省省第十次党代会于6月8日至13日在武昌召开。会后我认真研读了大会主题报告,深刻领会了会议精神,学习过程中我认识到一方面我们要认真学习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代表中共湖北省委九届委员会向大会所作题为《奋力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为加快构建重要战略支点实现富民强省而奋斗》的报告,深刻领其精神实质,另一方面要深刻领会会议所确立“紧紧抓住“黄金十年”重要战略机遇,坚持主题主线、深化改革开放、突出自主创新、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实施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在新的起点上奋力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努力建设富强、创新、法治、文明、幸福湖北”的宏伟目标。省第十次党代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踏上了新征程。目前,大政方针已定,目标任务已明,摆在我们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把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大会精神上来,把各方面的力量凝聚到实现大会确定的宏伟目标上来。

对荆州市中心医院而言,我们要把会议精神与荆州市中心医院的总目标密切结合,深入分析荆州市中心医院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树立时不待我、不进则退的忧患意识,积极投身到建

设荆州市中心医院、发展荆州市中心医院、繁荣荆州市中心医院的伟大事业,并为之不懈奋斗。

一、发展荆州市中心医院,我有责任。众所周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兴盛建立在每个人的家乡富有、各地各单位兴旺基础之上。我认为,“匹夫有责”应改成“我有责任”,也就是说,“国家兴亡,我有责任”,唯有这个思想,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因此,我们每个党员、领导、干部、职工甚至全县人民都应该认为:荆州市中心医院某项工作做得不好,我有责任;荆州市中心医院某某事情办得不好,我有责任;荆州市中心医院某某指标上不去,我有责任……如果人人都能主动负责,荆州市中心医院就有希望。每个人都应该把责任拉到自己身上来,而不是推出去。作为荆州市中心医院的党员干部,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要立足于荆州市中心医院的兴盛之上,要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积极投身跨越发展第一线,在发展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始终以经济发展为己任,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克服贪图安逸的思想,注重实践锻炼,高标做事,低调做人,在艰苦和富有挑战性的环境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和品质,使自己的决策、组织、协调等各方面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一是立足县情,正视差距,不回避困难,要脚踏实地。荆州市中心医院与周边县(市)区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差距,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我们要从自身优势去研究、探索切实可行的荆州市中心医院发展之路。二是关注特色,挖掘优势,不照搬照套,要错位竞争。特色是区域经济的优势,也是竞

争力的关键。没有特色的经济,其运行效益是低下的,是缺乏竞争力的。只有注重特色的培育,优势的发挥,经济发展才有前途。要借鉴他人的经验,但不能照搬照套。三是放眼长远,注重规划,不急功近利,要夯实基础。建县以来,荆州市中心医院虽然有长足的发展,但与周边县(市)区相比还是缓慢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基础薄弱,产业落后。为了长远发展和整体振兴,要着眼未来,打好基础,构建长远而健康发展的规划和基础。

二、使命所系,爱岗敬业。我们要有“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敬业观念,不但在岗位上要坚守,而且要干一行爱一行,守一岗爱一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这是干好任何工作的基本点,也是推进荆州市中心医院经济跨越发展,实现经济腾飞的最大的实践。我们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以“爱岗敬业、恪尽职守、迎难而上、坚忍不拔、乐于奉献、争创一流”的精神,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注重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少说多干、奋发有为,不计个人得失,默默无闻奉献,以实际行动履行岗位责任,实现人生价值。我们每一个同志都要认识到自己的神圣使命。无论岗大岗小,位高位低,都有一份使命所系,都有一份为服务、发展和建设荆州市中心医院的使命所系。只有认识到这一使命,我们才能真正地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非凡的成绩。

三、提高素质,当排头兵。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必须进一步树立创业的勇气、创新的锐气、创优的志气,振

奋精神,破除万难,做发展荆州市中心医院经济的排头兵和先锋队。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全面提高自己的决策水平和执政能力,把本地、本部门、本单位的事业推向一个新水平;每一位党员,都要用党员的职责衡量自己,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做好排头兵;每一位干部、群众,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出一份力,流一份汗,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无愧于党交付的重托。我们每一位同志要加强四个方面的能力建设:一是调查研究的能力。要善于运用科学的调研方法和手段,努力掌握本职工作,做到熟能生巧。二是依法办事的能力。要加强学习,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政策和法律、法规,做到依法办事。三是廉洁自律的能力。要自觉遵纪守法,做到干净干事。四是服务群众的能力。要不断改进工作作风,讲求工作方法,注重工作实效,做到服务到位。

综上所述,作为荆州市中心医院的一员,要加强学习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努力做到乐于平凡、淡于名利,勇于奉献、勇挑重担、不辱使命,人尽其心、人尽其力、人尽其才,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建设荆州市中心医院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北京十次党代会报告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刘淇

2007年05月24日

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次代表大会是在党的十七大召开前夕、2008年奥运会筹备工作决战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大会的主题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全力办好2008年奥运会,为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而努力奋斗。

下面,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九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围绕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求真务实,开拓奋进,全面完成了市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谱写了首都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

首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五年来,全市地区生产总

值年均增长12.1%,初步统计,200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20.3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210美元,提前两年实现了市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地方财政收入由2001年的454.2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1117.2亿元,增长了近1.5倍。按照高端产业发展方向,着力优化经济结构,都市型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文化创意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的带动示范效应初步显现,第三产业比重达到70%。紧紧围绕着转变增长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落实节能、节水、节地和资源节约利用措施,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了20%以上。稳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等项改革,优化发展环境,加强了对中央在京企业、科研院所的服务。加强与国内外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对内对外开放的领域不断扩大,层次和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不断提升,2006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97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620元,分别相当于2001年的1.7倍和1.6倍。

统筹城乡建设管理取得新成效。坚持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形成了以加大公共财政投入为主要内容的支农惠农政策体系,建立了山区生态林补偿机制等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构建了城乡互动、统筹发展的工作框架。从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入手,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油路”和广播电视村村通,解决了100多万农民的安全饮水问题,推动“农村亮起来、农民暖起来、农业资源循环起来”工程,组织优秀大学生、城区优质教育资源支援农村建设,形成了全社会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氛围。完成了《北京城市总

体规划(2004年—2020年)》的修编工作,建立了按照区县功能定位分类指导、统筹协调、特色发展的格局。创新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水、电、气、热的供应能力明显增强,五环路、北六环、京承高速路一期、二期等重点工程相继建成通车,城市快速路网骨架基本形成。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建立网格化管理模式,健全城市公共安全应急体系,城市综合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加强“城中村”改造和绿化隔离带建设,城市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下大力气治理污水、噪声、固体废弃物和大气污染,2006年全市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占全年比重达到66%,比2001年提高了15.3个百分点。坚持保护古都风貌与老城区危旧房改造有机结合,完成了明城墙、永定门城楼、南中轴线等一批重要文物、景观的修复工程,古都的魅力进一步显现。积极解决公共交通问题,推行公交低票价政策,优化调整公交线路,群众出行更为便利。

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开创新局面。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召开人大工作会议,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提高地方立法质量,健全工作制度,发挥代表作用,增强监督实效。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合作共事,召开政协工作会议,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不断提高。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实现了民族团结、宗教和谐。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发挥出重要作用。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各项民主管理和办事公开制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推进依法行政,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健全与市民的沟通机制,提高了党委政府的公信力。积极推进司法改革,维护

了司法公正。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入人心。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双拥共建活动成效显著。

首都文化焕发出巨大活力。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扎实开展宣传思想工作。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推动文化体制改革,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等各项事业快速发展,首都文化进一步繁荣。首都博物馆新馆、中国电影博物馆等一批重点文化设施陆续建成,街道乡镇文化站、社区文化室、村文化大院等一批水平较高的基层文化场所投入使用,一批优秀作品获得“五个一工程”奖、茅盾文学奖、华表奖、百花奖等重要奖项。实施首都教育发展战略,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积极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进入普及阶段,办学质量进一步提高。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普事业不断发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市民健康素质普遍增强,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

和谐社会建设使人民群众普遍得到了实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了为群众服务的能力。从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入手,着眼于基层基础工作,着力加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建设,着力解决就业、就学、就医、住房以及交通、环境、公共卫生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等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了较低水平,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不断扩大。加强社区卫生建设,对社区卫生站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对居民常用药品实行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和零差率销售,使

群众得到了实惠。认真解决群众的多种利益诉求,健全社会矛盾排查调处化解机制,妥善处理社会矛盾。按照“整体防控、精确指导、精确打击”的思路,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推进首都平安建设,维护了首都的安全稳定。

党的建设在创新中得到加强。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不断增强驾驭全局、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了丰硕的实践、理论和制度成果,使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思想理论建设,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和理论水平。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动干部管理向以职责为中心的管理方式转变,初步建立了“两个系统、四个机制”,健全了干部评价、选拔、任用、考核、监督、奖惩制度。加大干部培训力度,干部队伍的职业素质和专业管理能力明显提高。大力实施首都人才发展战略,不断完善首都现代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体制。积极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建立健全基层组织经费保障制度,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带领全市人民及广大医务工作者,万众一心,奋力拼搏,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发挥了领导核心、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取得了抗击非典斗争的伟大胜利。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大力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各级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进一步增强,解决了一批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不断加大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力

度。党的建设为首都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障。

奥运会筹备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筹办奥运的指示精神,切实履行申办奥运时的承诺,按照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奥运会的要求,积极实践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落实节俭办奥运、廉洁办奥运方针,奥运会筹备工作进展顺利。奥运场馆建设成绩显著,取得了许多自主创新重大成果。竞赛组织等方面筹备工作紧张有序,奥运安保、媒体服务、开闭幕式设计、宣传文化活动以及交通、住宿、餐饮、志愿者等工作全面展开。组织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奥运、奉献奥运,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围绕着筹备奥运,全面提升了首都各项工作的水平。

回顾五年的历程,我们深感过去的五年,是全市人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住筹办奥运机遇,创新体制、调整结构、优化环境、全面发展的五年;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普遍受益的五年;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经受严峻考验,不断提高执政能力,保持先进性,带领全市人民在科学发展的大道上昂首阔步、奋勇前进的五年。五年的成就来之不易。这些成绩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我代表中共北京市第九届委员会,向全市广大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向中央党政军机关、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驻京部队、各兄弟省区市,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所有关心和支持首都建设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以及

国际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最深切的体会是:

——必须始终坚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讲政治、顾大局,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坚决落实党中央对北京工作的指示精神,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自觉维护中央权威,确保中央政令在北京畅通。

——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握发展规律,更新发展理念,完善发展思路,坚持发展首都经济,坚持高端产业的发展方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必须始终坚持从首都城市性质和功能出发,不断深化对首都工作规律和特点的认识,牢固树立首都意识、服务意识、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全力履行好“四个服务”职责,不断提高首都城乡现代化水平,充分发挥好奥运对首都发展的带动作用。

——必须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民生、保障民生、千方百计地解决民生问题,按照共建共享的要求,实现、维护和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努力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必须始终坚持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统筹考虑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始终把稳定作为第一位的政治任务,以改革和发展的成就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更好地推动改革和发展。

——必须始终坚持抓好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高素质的干部人才队伍,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为全面提升首都各项工作水平提供坚强保障。

这些既是过去五年工作的基本经验,也是今后工作中必须始终坚持的原则。

在肯定成绩和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首都发展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加大,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统筹城乡、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的工作非常繁重;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深化各项改革的任务还很艰巨;社会管理体制和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完善,一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需要下更大的力气解决;社会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水准,与举办有特色、高水平奥运会的要求还有差距;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少数领导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惩治和预防腐败还需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些问题,不断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我们将迎来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改革开放30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这五年,是北京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6000美元向10000美元迈进的关键阶段,处于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和现代化 的加速期。突出的特征是:经济总量迅速增加,人才资源加速聚集,产业结构向高端方向提升的势头强劲,城乡、区域之间统筹协调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将更多地依靠科技创新和改革开放,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日趋加强,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组织制度创新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对内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生产要素的流动和产业转移的空间更为广阔,首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发展先进文化,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的愿望越来越迫切;随着利益格局的多元化,利益诉求的多样化,群众政治参与意识的增强,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解决好民生问题,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公平的任务越来越艰巨。这些新趋势、新特征既使首都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也为首都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

今后五年,首都具有非常好的发展条件。第一,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以及中央对北京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首都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党的十七大将为推动首都科学发展进一步提供强大的动力。第二,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为我们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创造了有利条件,使首都经济能够更加充分地融入经济全球化大潮,按照国际化的要求推动产业发展,提升首都发展的质量和水平。第三,我们国家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北京作为13亿人口大国的首都,作为特大型国际城市,依托国家的发展,依托环渤海区域的发展,我们完全有条件保持长期持续发展的势

头。第四,近30年的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丰富的科技智力资源,以及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所形成的物质基础,使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解决发展中的难题,而且具备了在新阶段实现新发展的条件。第五,筹办2008年奥运会,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发展热情和创造活力,使首都经济社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动力。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有利条件,实现首都新的更好的发展。

今后五年首都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力办好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开创首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新局面,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的首善之区。

今明两年,摆在全市人民面前的头等大事就是全力办好2008年奥运会。在完成这一中华民族百年梦想的同时,今后五年要实现以下目标和任务:

――经济更加繁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保持首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势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00美元。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比重达到72%以上。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建成创新型城市。城乡、区域之间发展更加均衡。加大节能降耗减排力度,资源能源节约走在全国前列。

――城市更加文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妥善保护古都风貌,文化中

心的功能不断加强。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学习型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显著提高。

――社会更加和谐。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依法治国方略得到全面落实。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收入分配秩序进一步规范,城乡居民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群众的利益表达渠道更加畅通,基层化解社会矛盾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首都社会更加安定有序。

――环境更加宜居。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治理,加强绿化美化工作,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的建设,城市环境质量基本达到国家标准。努力建设城乡一体、高效、安全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城市服务功能明显加强。

把北京建成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的首善之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赋予首都的光荣历史使命。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顺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增创新优势,不断开创首都工作的新局面。展望未来,北京这座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必将以更加充满活力、更加生机勃勃的形象展现在世界面前。我们对首都的发展充满信心!

三、全面推进首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力办好奥运会,着力推动科学发展,大力促进社会和谐,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全面推进首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一)全力办好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

办好2008年奥运会是新一届市委第一位的任务。要全力做好各项筹办工作,确保2008年奥运会圆满成功,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推进首都工作。

扎实推进奥运筹备工作。牢牢把握奥运会、残奥会筹备工作国际性、群众性强,标准高和需要举国动员的规律和特点,广泛汇集各方面智慧和力量,统筹兼顾、扎实全面做好各项筹备工作。高质量完成奥运场馆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场馆运行机制。认真做好奥运火炬传递和开闭幕式准备工作,全力抓好各项测试赛,全面做好对外宣传、安全保卫、交通通信、住宿餐饮、志愿者队伍等各项服务工作。加强审计监督,落实各项廉政责任制,确保实现“节俭奥运”和“廉洁奥运”目标。围绕着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深入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活动,广泛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奥运。

精心做好奥运会期间的各项工作。科学筹划、积极组织好奥运会、残奥会的举办工作,把2008年奥运会真正办成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体现中国风格、人文风采、时代风貌、大众参与的高水平世界体育盛会。精心组织好开幕式、闭幕式等大型宣传文化活动,落实好安保工作的各项措施,安排好各项赛事活动,千方百计做好各项接待服务保障工作,为各国运动员、教练员、媒体记者以及国内外来宾提供热情友好的服务。不断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落实好各项应急预案,预防和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确保城市高效安全运行。动员各行各业、各个方面的力量,当好东道主,做文明北京人,为祖国争光,为奥运添彩。

努力把奥运作为首都发展的新起点。奥运会后要大力弘扬筹办奥运精神,弘扬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乘势而上,全面提升首都各项工作水平。充分发挥奥运所形成的场馆、设施和人才优势,深度开发奥运资源,大力发展体育、会展、旅游、信息等现代服务业,规划引进一批高水平的国际体育赛事、国际展览会,全面改善旅游环境,使北京成为国际重要的体育赛事中心、会展中心和旅游目的地,进一步发挥首都的国际交往中心作用,提高国际交流水平,提升国际竞争力。合理引导投资,继续推动重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顺应消费需求增长的势头,改善消费环境,积极引导消费,发挥投资和消费对首都经济的拉动作用,确保奥运会后首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努力把奥运作为提高首都城市建设管理水平的新契机。积极借助奥运会的推动作用,以科学的理念规划城市。全面落实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按照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功能定位,进一步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功能配置,整合城乡资源,使首都城乡发展更加协调。以科学的方式建设城市。高质量地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新城建设,为城市高效运行提供必要的保障。妥善处理好危旧房改造与古都风貌保护的关系,积极探索老城区危旧房改造的模式,改善老城区群众的居住环境,努力使首都的现代化建设和古都风貌相得益彰。以科学的手段管理城市。切实克服重建设、轻管理、轻服务的倾向,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加强服务和管理上来。树立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建立市、区、街(乡)相互衔接、合理分工、高效规范的管理框架,完善网格化管理模式,运用数字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精细、高效、优质的管理与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更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二)统筹推动首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在新的发展阶段,要着力推进改革开放、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自主创新、转变增长方式,认真落实“十一五”规划,努力实现首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努力取得改革开放的新突破。各级党委要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积极地领导、谋划和统筹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按照转变职能、权责一致、强化服务、改进管理、提高效能的要求,坚持“四分开、一减少”的方向,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务公开,整合行政资源,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优化发展环境,提高各级政府为基层、为群众服务的能力。建立绿色通道和一站式服务,提高为中央在京企业和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服务的能力。围绕着首都的功能定位,健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加大国有资产战略性重组和布局调整的力度,提高国有资产的集中度。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深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继续深化集体企业改革。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方针,发展和壮大公有制经济,鼓励、引导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加快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推动行业协会的改革与发展。深化公用事业价格改革,建立起有助于推动科技进步、节约能源资源、维护社会公平的价格机制。积极引进国内外金融

机构和大企业、大集团总部、研发中心、结算中心、采购中心,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全面提升首都经济的国际化水平。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出发,运用国际通行规则,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发挥首都的科技智力优势,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承接重大工程项目,稳步实施“走出去”战略。

推动产业发展高端化。坚持高端、高效、高辐射力的产业发展方向,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大力发展金融、信息、物流、会展、咨询、研发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商业、旅游、社区服务等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构建立足首都、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服务业体系。着力发展动漫、网络游戏、版权交易、新媒体、设计、软件等文化创意产业,培育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使文化创意产业成为首都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新增长点。积极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交通设备制造、重大装备制造业及能够充分吸纳就业的都市型工业。加强产业配套,完善产业链,推动产业融合,培育自主品牌,促进产业升级。进一步加强中关村科技园区、北京金融街、北京商务中心区、奥林匹克中心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临空经济区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的建设,提高专业化、国际化水平,使其发挥更大的带动辐射效应。积极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支持高端产业更好地发展。

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充分发挥中关村科技园区的龙头作用,着力健全有助于推动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完善创业投资、信用担保、中介服务、政府采购、企业产权等方面的制度,为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奠定更好的基础。积极推进

科技体制改革,完善支持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政策体系,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和推动自主创新的积极性。搭建科技服务平台,积极支持企业形成标准联盟、技术联盟和产业联盟,为国家重大创新项目落户北京做好服务。加快推进首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积极利用国内国外科技资源,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增强科技对首都发展的支撑能力。全面实施专利与知识产权战略,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设面向全国的知识技术创新市场。加大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力度,努力培养一流的科学家和自主创新的领军人才,使北京成为全国高端创新人才的聚集地。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努力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更好。统筹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适合郊区特点的二、三产业,引导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进一步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加大公共财政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快普及农村新能源,切实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初步形成城乡衔接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管理体制。积极解决绿化隔离地区、城乡结合部地区的“三农”问题。山区要围绕着保护好生态环境这个总任务,发挥自身优势,发展具有山区特色的产业,巩固完善生态林补偿机制,积极探索水源保护区、矿产资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健全对农民的培训体系和相关政策,切实提高农民的素质,造就更多的新型农民。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配套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和乡镇财政体制改革。探索建立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依法完善农村集体土地管理制度。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积极培育和发展一批有较强实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全服务农民的小额信贷体系,发展农业政策性保险,为农村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切实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统筹完善四大功能区域的发展政策和评价监测体系。首都功能核心区要完善服务功能,提高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加强对古都风貌的整体保护,积极推动老城区危旧房改造,展示历史文化名城的传统风貌;城市功能拓展区要加强城乡结合部管理,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升首都城市核心竞争力,展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时代风采;城市发展新区要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加快通州、顺义、亦庄为重点的各规划新城建设,积极推动中心城区产业、人口和功能向新城疏解,展示现代化新城发展的巨大潜力;生态涵养发展区要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引导人口相对聚集和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积极探索生态友好型的产业发展之路,展示首都秀美宜居的独特魅力。积极推进南城及南部地区发展,统筹加强这一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使之成为新北京富有活力的地区。支持西部地区发展,统筹规划首钢产业调整,建设好首钢曹妃甸新区,推进首钢搬迁改造,科学规划、切实提高西部地区的发展水平。积极参与京津冀、环渤海区域经济分工与合作,切实承担起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责任,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能源资源合作,加强区域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执行最严格的能耗和环保标准,落实好节能降耗减排任务和环境保护工作。健全节能环保的政策体系,综合运用价格、财税、信贷等经济手段,推动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健全节能减排工作机制,完善节能环保技术服务体系,积极开发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推动建筑节能标准的更新和老旧建筑的节能改造。健全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落实节能环保目标责任,实行严格的问责制。高度重视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管理,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建设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发展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建立健全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体系。在全社会倡导节约、环保、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走文明发展的道路。

(三)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按照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以改革的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原则,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充分发挥作用。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支持民主党派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作用。认真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对台和

社会各阶层人士工作,促进首都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加强和改进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更好地发挥他们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要从办得到的事情做起,从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入手,切实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继续完善社区民主自治、村民自治和企业民主管理制度,落实好村务公开、厂务公开、政务公开等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提高自我管理的水平。要把发展基层民主同加强基层党组织、基层政权、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基层形成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更好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加强地方立法工作,完善立法体制,提高立法质量,使地方立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配套、与首都现代化建设相适应。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着力提高行政效能。积极推进司法改革,加强司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切实维护司法公正。要把化解矛盾纠纷、理顺群众情绪、促进社会和谐作为衡量政法工作的基本要求,把群众的认同度、参与度、满意度作为加强和改进政法工作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靠严格执法、热情服务、主持公道、伸张正义来提高政法工作服务社会的水平。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不断巩固新型军政军民关系。

大力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思想、凝

聚力量,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人心、激发活力,用社会主义荣辱观规范行为、引领风尚。牢牢把握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充分发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和哲学社会科学在首都发展中的作用,大力加强对新闻媒体特别是网络等新兴媒体的管理和服务,建设积极、健康、繁荣的网络文化。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营造积极健康、和谐包容的思想舆论氛围,巩固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努力提高市民的科学素养。按照共建共享的要求,探索建立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全面推进首都精神文明建设。

发展较高水平、惠及群众的各类社会事业。加大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基层的倾斜力度,加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大力繁荣文艺创作,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首都文化品牌,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更多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全面贯彻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大力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鼓励非公资本依法进入文化创意产业,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格局,以民族文化为主体、积极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场格局。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保证教育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统筹城乡教育,统筹各级

各类教育,统筹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促进教育公平。发展高标准、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坚持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扶持优势和特色学科,提高教育质量。加强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支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支持各高校根据自身的优势开展特色办学。引导和规范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加强成人教育、社区教育,提高城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办好市民大讲堂,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全面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整合城乡医疗卫生资源,不断满足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需求。深入开展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和全民健身运动,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努力建设国际化体育中心城市。

全面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的水平。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健全社会管理机构,不断强化各级政府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积极培育和支持社会中介组织参与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大和谐社区、和谐村镇的建设力度,加强基层民主自治组织建设,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我管理的有效对接、政府依法行政和居民依法自治的良性互动。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控制首都人口规模的要求,积极探索有效的调控机制和措施,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有效应对首都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逐步提高低收入职工的收入水平。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障资金,加强对社保基金的监管,加快建设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并

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对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对困难群体的救助水平。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引导企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促进社会和谐做贡献。

确保首都安全稳定。始终把维护首都安全稳定作为第一位的政治任务,健全和完善维护安全稳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承担起确保首都安全稳定的第一责任,全面提高维护安全稳定的能力。加强信访工作,建立健全人民内部矛盾的协调化解机制,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深入开展平安社区、平安奥运活动,加大科技创安的力度,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效预防、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好首都的治安秩序。加强安全监控和管理,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公共安全应急体系,加强防灾减灾工作,强化对食品药品的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切实解决民生问题

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各级党组织要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及时把党的温暖送给困难群众,把公共资源真正用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着力解决就业问题。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拓宽就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完善就业和创业政策体系,建立“零就业家庭”就业保障机制。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郊区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城乡劳动者的就业能力。积极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郊区农村就业。改善来京务工人员的就业环境和生活环境,加强劳动力

市场监管,保障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着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全市普及免费的义务教育。完善面向低收入家庭学生的资助体系,加大对困难家庭学生高中阶段教育的资助力度,从农村、城镇困难家庭以及涉农专业学生做起,逐步实行免费的中等职业教育并建立助学金制度。支持鼓励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流动,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解决来京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

着力解决群众的看病就医问题。坚持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的目标。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发展社区卫生,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着力解决群众的住房问题。积极推动基本住房保障制度的建设。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住房供应量,规范市场秩序,积极引导科学的住房消费,逐步满足居民的基本住房需求。建立和完善廉租房、政策性租赁房、经济适用房三个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努力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

着力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全面落实公交优先战略,加大公共财政对公共交通的投入力度,建立高水平的公共交通体系,进一步完善路网系统,实现城乡区域交通一体化。加快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确保轨道交通建设总里程2012年达到420公里,争取2015年达到561公里,实现轨道运输比重占公交运输总量50%以上的目标。加强智能交通建

设,提高交通综合管理水平,使首都交通拥堵的状况逐步得到改善。

着力解决环境问题。依法抓好大气、水、土壤环境的治理和噪声、固体废弃物等污染防治工作,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到2010年城市环境质量基本达到国家标准,使首都北京更加宜居。

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难题是各级党委的根本任务。要根据条件和可能,尽一切力量去帮助群众解决问题,让广大群众工作生活更好、更方便、更舒心。

四、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开创首都工作的新局面,关键在党,关键在各级党组织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永葆先进性。

切实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市党员干部头脑,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使广大党员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党的十七大召开后,要认真抓好十七大精神的学习贯彻落实。大力加强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不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政德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健全和规范党委中心组的理论学习制度,完善学习考核和激励机制。把学习理论与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使广大党员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城市中走在前列。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要求,充

分发挥人大、政府、政协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尊重和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建立健全常委会向全委会负责、报告工作和接受监督的制度,积极探索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和形式。针对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制定实行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具体制度和办法。建立和完善信息反馈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决策公开制度、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切实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全面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建设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各级领导班子。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健康素质。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注重培养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做好老干部工作。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按照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目标,继续推进干部管理由职务管理为主向以职责为中心的管理方式转变,坚持德才兼备原则,突出素质能力评价,完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努力做到干部素质能力与岗位职责要求相适应。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推进首都人才发展战略,完善首都现代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体制,积极搭建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平台,营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环境。

大力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坚持把服务群众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职能,完善服务群

众的具体办法和工作制度,以服务群众的实效来增强自身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断深化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围绕建设和谐社区,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机关以及学校、科研院所、文化团体等事业单位的党建工作,加大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广大基层干部,积极主动地帮助基层干部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问题,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巩固和发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四个长效机制文件,使广大党员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认真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方针,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倡导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不断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抓住管人、管钱、管物等容易滋生腐败的环节,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进一步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进一步加强巡视工作。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把党内监督和各方面监督结合起来,形成监督合力,提高监督实效。抓好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加强党章和法纪学习教育,坚持关口前移,防微杜渐,教育领导干部严格遵守“四大纪律、八项要求”,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加强案件查办工作,严厉惩处腐败分子,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的纯洁,使各级党组织经受住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长期执政的考验。

同志们,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建设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的首善之区,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是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也是全市人民和全国人民的殷切期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全市各族人民,万众一心,锐意进取,共同开创首都更加灿烂美好的未来!

下载郑州市十次党代会报告心得体会(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郑州市十次党代会报告心得体会(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师市十次党代会心得体会

    学习师市十次党代会心得体会 农六师五家渠市第十次党代会隆重开幕。农六师五家渠市党委书记马新平代表师市党委第九届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抢抓机遇,转型跨越,为实现“两个......

    学习省十次党代会精神报告

    学习省十次党代会精神报告 山东省第十次党代会结束后, 迅速行动,组织深入学习会议精神,认真研究贯彻落实意见,并将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努力做好结合文章,真正做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县十次党代会贯彻落实情况

    赵营乡学习贯彻县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情况我县第十次党代会召开以后,赵营乡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相继召开了党委会、领导班子会、领导班子扩大会,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特别是郜军......

    落实十次党代会精神[精选]

    突出民生主线强化服务意识为实现**县顶级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 中共**县第十次代表大会闭幕后,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及时组织召......

    贯彻落实十次党代会精神

    ××镇积极贯彻落实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我市于9月22日至9月25日召开了第十次党代会,××书记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会议结束后,我镇高度重视,镇党委书记×× 立即召开了党政联席......

    津南区十次党代会报告 李国文(5篇)

    坚持科学发展 实现全面提升 为建设城乡一体化新津南而奋斗 ——在中共天津市津南区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1年12月7日) 李国文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天津市津南......

    十次党代会李鸿忠书记讲话

    十次党代会李鸿忠书记讲话 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湖北省第十次代表大会,是在全省上下奋力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

    学习开封市十次党代会学习心得

    着 眼 发 展 务 实 重 干 贯彻学习市十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 2011年8月31日,中国共产党开封市第十次党代会召开,市委书记祁金立在大会开幕式上做了题为《开拓奋进 务实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