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地理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讨结题报告
《初中地理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讨》报告
摘要:研究性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不论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教师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初中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来说,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都成为一种必然。教师在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及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主要途径则成为了广大初中地理教师最为关切的问题。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初中地理
随着二期课改在全市范围内的全面实施,作为二期课改理念集中体现的研究性学习,除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课程形式存在外,还必将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对我国教育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因此,能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适当的应用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初中地理教师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一)学生的发展需要研究性学习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充斥的社会,研究意识与能力已经成为人的一项基本素质,研究问题的能力成为衡量人才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新的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地理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等基本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还要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认识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实现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培养、人口、资源、环境意识的培养等目标。在传统的“讲授式”、“接受式”教学方法的影响下,我们的学生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被灌输进大量沉旧的、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的地理知识,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形成了我们的学生讨厌地理课、不愿上地理课的现象。试想,我们的课程标准如何能得以落实?
二)地理教师的发展需要研究性学习
长期以来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初中地理学科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甚至地理教师本身都没能对初中地理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为此,大部分初中地理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甚至是下滑的状态,更谈不上发展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初中地理学科带来了希望,也为初中地理教师的发展带来了希望,研究性学习则可促进这一希望的实现。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中,研究内容的确定、资料的搜集、都由学生自主确定,教师需要做的只是适当的帮助与指导,这样教师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对教学
策略的思考和改进上,用于对教育理论的学习上。这对教师的发展必定会大有帮助。
三)地理学科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
地理学科是一门多学科、跨领域、门类复杂的综合性学科,是非常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门课程,适合学生进行研究的问题俯首皆是。如初中地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民族》一课中“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我国民族分布特点”等就非常适合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其它方面如:森林对保持水土的作用、旅游路线的选择、台湾问题、南水北调的利弊、三峡工程的利弊、社会环境调查、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等很多很多。
二、教师在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
由于地理学科涉及面广、贴近生活的、可研究、探讨的内容非常丰富,因此学生关心的、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很大部分集中在地理学科可研究的范畴上,如:环境污染问题、绿化问题、旅游、商业、企业、交通等。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要做大量的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翻阅资料、走访问卷等工作,并要把课堂上学到的基本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才能较好地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因此,教师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更是显得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其作用超过了在传统教学中的作用。
一)教师的设计者作用 1.设计疑问,激发情趣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主要是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索的,整个学习过程都需要学生全身心投入,如果缺乏对本学科知识的兴趣,是不可能全身心投入,也不可能知难而进的。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问题,激发情趣。
2.创设有利于自主探索的氛围
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于教师站在讲台上讲,学生怕老师提问,在心里设置了心理防线,在这样的课堂气氛和心理氛围中是无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因此教师要走进学生,融洽与学生的关系,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采用不用举手,不用提名,自动回答问题的形式,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表达自已的观点。
3.设计探究的情境,模拟研究的过程
研究性学习是由学生在一定情境中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的,通过主体的探索、研究求得问题解决,从而体验和了解科学的
探索过程,形成自主探究、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创新能力,增长知识,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的活动过程。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积累知识的方法是研究性学习关注的三个目标,而不在于学生真正地发现什么,创造什么。因此教师要设计有利于探究的情境,让学生充当科学家,去经历科学的发现过程。
二)教师的组织者作用 1.教师是教学形式的组织者
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因此在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组织好课堂教学形式。我们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去亲身感受知识的来龙去脉,到生活实践中了现问题,调查研究。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根据研究的内容,依照学习者的性别、性格特点,组织好合作学习、合作研究的形式,注意培养学生协作精神。
2.教师是各类学术活动的组织者
在实施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有关的方法指导,解决实际问题所需的知识,教师不一定胜任。因此,我们邀请、组织专家学者举行了一系列学术讲座、专家论坛等活动。组织学生的学习经验交流会、学习成果评价会、开题、结题报告会等学术活动。
3.教师是活动场所的组织者
研究性学习形式多样,在校内要查阅资料、上网探索、动手实验,在校外,要到工厂、社区、家庭调查,这些活动的场所都需要教师精心组织安排好,防止组织不当,浪费时间,影响效果。
三)教师的指导者作用
1.指导学生确定适合的研究课题
学生确定什么研究课题是地理研究性学习全过程关键的第一步,课题的可行性又能保障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研究成果的质量。教师应注意引导并与学生一起参与课题确定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组织参与课题的集体讨论,教师既要坚持学生自主性的原则,又要引导学生走出情感的误区,师生共同研究讨论,并根据不同学生生活的具体环境和家庭条件以及兴趣要求,确定最佳课题。如我们组织部分同学开展了河流污染状况的调查、探究、垃圾的分类处理等课题。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题分类和可行性论证时,要本着尊重学生的
原则,抱着平等的态度参与,即使有个别的课题存在着疑问,在指导中学生仍坚持己见的,教师也不必将自己的想法、意见强加于学生。应该相信,学生在进入研究后期,如果能够发现自己选题存在有问题而进行修改、纠正,或由于选题不当而造成了研究的失败并能从中吸取教训,对所有参与这一过程的学生而言,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收获,更能贴近研究性学习的初衷。
2.帮助学生选择、制定最佳的研究方式
学生刚从依赖于老师的传统课堂转入自主的研究性学习上,常常感觉千头万绪无从入手,这时教师的作用就是要把学生扶上“马”,这种扶持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调动和挖掘出他们的学习潜力和学习创造动力。当课题确定后,课题组教师提出几种方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课题内容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并给予适当的指导,我们参与学生的讨论;根据课题确定最佳研究方案,指导教师给予适当的建议和补充。如社会调查类,研究方向是就某一自然现象或人文现象展开调查,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形成调查报告。这一类形式是大多数学生容易采纳实践的形式,调查方式可采取实地观察、访谈、调查、问卷调查、资料收集等;还要提醒学生调查的资料和数据要有代表性,避免以点带面,以及要获取所需资料应该走访的相关机构,野外观察还应注意的问题和必要的准备等等,并指导他们如何去获取这些资料。教师在其中的角色是引路人,决不能包办代替。教师要做的不是告诉学生该怎么做,而是要帮学生去寻求问题的解决途径,教师正确引导,适当点拨,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努力探索。实践证明,这样的指导不仅有助于提高调研效率,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更能以研究性学习为手段,让学生学会地理学科研究的基本方法,效果很好。如我们指导的学生课题《奉城城区河流的污染与治理》,通过实地观察、污染指数的测量、对周边社区的走访等都为调查报告最终的成功提供了合理、有效、重要的第一手资料,其中教师的指导和点拨是至关重要也是极其必要的。当学生的研究步入正轨,教师的指导作用就可转入定期检查、了解进度、解答疑问等辅助作用。特别要强调的是在课题研究中,有效资料的收集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研究的成败,同时这也是地理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学生重要的学习过程,其中最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直接研究取得第一手资料。就地理学科而言,考察、观察、观测是最常见的研究和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指导中特别注意强调了这一点,使学生能将有限的时间用在有效资料 的收集上,并在其中教会他们掌握并自觉运用这些方法,这对学生今后的独立学习能力的提高很有意义,“授人以渔”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之一。
3. 指导学生撰写论文和准确表达思想论文的成型是研究性学习的最后阶段,也是学生总结研究过程的最后阶段。绝大部分学生因为没有写过论文,思路不明,写出的文章缺乏论文应有的严谨性和规范性。作为指导教师,首先要明确研究性学习活动更多的是强调过程,而不是结果,它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强调的是一种主动探究和创新的精神,着眼于给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和能力。明确了这一点,教师就能以平和、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艰巨的结题过程和稚嫩的论文成果。这个阶段,教师的作用在于指导学生如何处理、取舍、分析资料,组织有用的第一手材料。我们要求学生论文必须根据调查资料提出论点和论据,并要有一定的论证分析,主题要鲜明,论据应有理,资料应客观,并尽可能转化为直观易懂的图表,行文尽可能简明扼要和条理化。同时如何应用相关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分析其因果关系,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建议,最终以论文、社会调查报告等的形式结题。地理论文的写作应切合地理知识的特点,在学生写作论文之前,先指导学生阅读一些相关的科研研究论文,使学生对科研论文的写作程序有所了解,再联系所学知识和搜集的资料概括论点,整理成文,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写作角色,做到胸有成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性学习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以学生自我探究活动为主线,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创造性、自主性的特点,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学生整体素质提高为宗旨,以培养今天学生能适应明天社会需求为任务,不仅是一场学习方式上的革命,更是促进可持续性发展战略思想实现的关键。它的推行既符合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它突现了创新教育的时代主体,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因此,作为教师有责任把这项工作做好。
三、初中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主要途径 一)学科教学中穿插专题研究单元。
在不破坏学科知识逻辑性和系统性的同时,在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与地理学科教学内容有关的专题研究活动,是目前初中地理教学中尝试开展研究性学习较多的一种形式。具体选题我们考虑了以下两个方面。
1.从教材中确定研究课题。
教材中的某些基本原理、概念和规律等知识,虽然对人类是已知的,但是这些结论对学生来说是未知的,我们就把这类课题设计成让学生再创造和再发现的过程。如学习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分区地理的内容时,就把此内容改为“是生活在南方好还是生活在北方好?”的研究课题,让学生自选一方,然后通过学生网络查询、查阅书籍、访问、调查等活动来收集资料证明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双方激烈的辩论,从而得出南北方地区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这种课题选择时必须考虑哪些内容适合学生自主搞研究,而且还要考虑每个学生都能参加。
2.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与学科内容有关的问题。研究性学习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解决身边与学科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学生可通过查找资料、动手实验、社会调查等亲身实践获得对社会的直接感受,同时还可以了解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尝试着与他人交往和合作,懂得还有很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并试图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正在研究的课题。学生会看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所掌握的技能在现实生活中是那样的重要,从而理解到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今后更好地生活。如《奉城城区河流的污染与治理》这一课题的解决,常常需要运用其他学科知识,通常需要打破学科界限,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科教学中我们穿插专题研究单元的这种形式,能够在开放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是,由于这种形式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因此在现有的条件下,只能在教学中少而精地设计一些研究课题,通常一个学期安排一到两个课题为宜。
二)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思想。
目前,班级授课制依然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组织形式,课堂依然是常规学习的主要空间。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以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一个现实而又具体的问题。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关键是教师要把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学科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而不是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我们具体采取如下措施: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首先,教师为学生的探究、发现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教具、学生分组学习的材料等。然后向学生说明发现的过程的目的和要求,提出探讨的问题,指出探讨的价值和步骤,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其二,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目标和途径,通过阅读、演示、观察、思考等学习活动,主动去概括原理、法则,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以期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是探究学习过程中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发现知识的基础,教师要巡回视导,积极做好引导工作。其三,学生交流初探所得到的成果或结论,并对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或不甚理解的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并作进一步的探究。其四,在以上几个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探索的问题,把初探和交流中获得的知识、结论加以归纳整理,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最后,教师让学生把探究出的结论等运用到解决问题的实际中去,从而进一步验证和巩固所获知识。比如,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民族》一课在讲完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后,为了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民族分布特点的成因,我是这样创设问题情境的: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班的体育老师是那个民族人吗?同学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但大多数不太清楚,于是让一位同体育老师一起移民过来的同学介绍他们的民族、原居住地及移民原因(修建三峡水库)。教师由此引出问题:除了库区移民影响我国民族分布外,大家还能想出其他促使人口迁移,影响民族分布的因素吗?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网络查询,很快找到了很多相关内容,并总结出结论。
2.创设多种实践活动,融入一些经验性学习。
现行课堂教学知识获得和运用的方式都不直接接触客观实际,只直接接触经过抽象加工整理而成的文字、图形、表格等“书面材料”,缺少直接经验的过程和真正的体验。而研究性学习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学生在亲自操作中体会到该“如何做”,自己走进实验室核实一下,并用自己的眼睛看一看,这要比在牛顿的著作中或在一本教科书中搜寻答案更有意义。这种“真正的体验活动”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宗旨。通过这种学习,学生得到了“如何去获得知识”的体验,学生的各项技能和能力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学生的智力也会在其中得到提高。因此,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多种实践活动,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
3.在教学内容中增加一些科学探索史,启发学生思辨的内容。
以往的学习,偏重于对概念或理论的死背硬记,缺乏深一层次的疑问,如用以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众多知识是如何形成的?定律、法则或理论存在的依据和前提是什么?这些知识存在的价值是什么?而人们又是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的?其实这些都是学生应该考虑的问题,而学生并不知道它们,这正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内容。比如,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一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中通过阅读《魏格纳的新发现》启发学生思考“大陆漂移假说”是如何产生的?它的价值何在?还有没有其他学说能解释海陆分布的现状?你们是不是能创造一个新的学说来替代它呢?真正的科学态度是批判的态度,夸大科学的权威性是不对的。人们尽可以把科学的历史观为发现新理论,摒弃并不真实的理论并以更好的理论取而代之的历史。在21世纪这个信息化的社会中,学会这种思维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在浩瀚的知识信息海洋中,学生就会迷失方向,以假当真,是非难辨。适当增加一些科学探索史,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而且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路,寻找问题创新的切人口。
三、主要研究成果
1、提高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课题组的教师深刻的感受到:现在无论在课内还是课外,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有了强烈的意识,他们将研究性的意识转化为实际行为,并让这种行为辐射到家庭、社区、学校、班级,并逐步变成学生个体自觉的行为。在进行大量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加强了,人文素质也得到了不同程度地提升。
2、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
开展课题研究,为我们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拓展了新空间。课题组成员以地理专业教师为主,通过自身的刻苦钻研和努力实践,扩大了知识面,加强了实际动手能力,拓展了学科研究领域。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对各种研究方法的学习和应用,提高了教育科研能力。为搞好研究,组内教师学习了现代教育理论,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来指导教学改革行为,提升了教学研究的整体水平。围绕着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撰写了数篇教学科研论文,其中有些文章在刊物上发表。
四、研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局限性
任何一种教学方式、方法都有其局限性,研究性学习也不例外。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是希望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要从地理学
科教学实际出发,积极地、适量地选用这种学习方式,以便充分发挥它所固有的优越性,但不能误认为初中地理教学应以研究性学习方式为主。事实上,研究性学习方式虽有许多优点,但由于受学科教学目标、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局限,其优点难以在学科教学中得以充分发挥。
第一,这种方式更适合于小班授课和开展小组讨论,目前的班级教学规模难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同一个教学内容的全部探究过程。
第二,在传统的教学任务还没有相应改革的情况下,课时不足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个突出矛盾。有些内容如“气温、降水的分布”等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只需要十几分钟就能解决问题,而用研究性学习的模式,就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
第三,研究性学习更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难以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学科基础知识。
第四,并不是所有的地理知识都适合研究性学习这种方式,如:大陆、岛屿、半岛的概念等体现事物名称、概念、事实等方面的陈述性知识就不需要学生花时间去探究,仅靠听讲、阅读等方式就能掌握。那种把整本教材都分解成研究性课题的做法值得商榷。
第五,研究性学习还要求比较充足的教学设备和课外教育资源,在目前情况下,尤其是在一些郊区中小学,这些资源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第六,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要实现教师教学行为方式的重大转变,从而指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还需要有一个较长过程。
在新的课程理念中,学生学习知识不再是简单地对教材中既定知识结论的接受和记忆,课程知识成为学生反思、批判、运用并促进学生重新理解的材料。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走向“研究性学习”是上海二期课改的目标之一。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适切性地应用研究性学习既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地理学科、地理教师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发展的需要。由于目前研究性学习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新的成功经验和突破性进展还比较少,实际困难也很多。还需要做更多的探索与实践。
第二篇:地理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篇一:地 理 研 究 性 学习报告
地 理 研 究 性 学习
课 题 报 告 高 一(4)班
王 范仁泽 汤俊杰
跨秦岭 赏名景 学地理
——太白黄柏塬生态旅游的研究
一、课题的生成(研究背景)
随着家乡宝鸡近年来所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与社会建设的同步提高显而易见,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再满足于物质消费,转向追求更有意义、内涵的精神享受。“旅游热”的兴起自然缘于此因,特别是绿色、环保、低碳观念深入人心以后,作为西北关中地区旅游文化名城的宝鸡,以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地理风景优势来推行“生态旅游”。
所谓生态旅游,是指以当地自然资源为据,具有保持当地生态环境特点的绿色旅游。比如: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太白黄柏塬风景区是宝鸡的优秀景点,因其山水生态之美而成为生态旅游的热点。那么黄柏塬风景区为何要搞生态旅游,又怎样搞活了生态旅游,搞活了生态旅游后的好处,以及黄柏塬有什么优势将生态旅游创为特色?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小组开始了“太白黄柏塬生态旅游”的探讨和研究。
二、研究的方法和步骤(研究设计)
1、课题研究的方法
鉴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们主要采用网络查询、相关资料研究,辅以实地考察访问、集体讨论等。
2、课题研究的步骤
(1)确立研究课题,安排小组分工;(2)查阅文献网络,搜集相关资料;(3)设计研究问题,调查走访讨论;(4)收集信息情况,整理分析结果;(5)得出研究结论,提出合理建议;(6)撰写研究报告,小结交流评价。
三、课题研究的情况介绍(研究实施)
1、分工情况
搜集文献、新闻、网络资料: 汤俊杰
设计研究问题,调查走访: 范仁泽王 汤俊杰 主持相关问题的分析讨论、小结: 范仁泽 整理信息、资料,撰写报告: 王
2、资料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黄柏塬搞生态旅游的优势、特色:
(1)境内动植物等资源丰富:黄柏塬风景区地处秦岭南麓腹地,为大秦岭最核心腹地,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黄柏塬森林覆盖率96%以上,成为我国南北植被交会的场所。区内有种子植物 121科、640属、1550余种,此外,有大量的苔藓地衣蕨类和菌类植物,其中世界上仅存植物 “独叶草”和连香树、水青树、金钱槭等 20余种属于国家保护的珍稀植物。陆生脊椎动物也多达 22目、52科、170余种,如金丝猴、羚牛、红腹角雉等,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7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 29种,还有小麂、狍、花面狸、獾类等 27种省级保护动物。不仅如此,黄柏塬还盛产地方土特产,如生漆、山茱萸、天麻、猪苓等。(2)生态环境和自然气候优越:是全球同纬度最具原生态地区之一,这里气温湿润,有“天然空调”之称,是休闲避暑的最佳处。享有“秦岭的九寨沟” “秦岭里的香格里拉”“第四季冰川地质公园” “生物基因库”和“天然氧吧”等美誉,境内崇山拱持,层峦迭嶂,既有北国风光,又有江南秀色,汇南北风情于一域。苍松翠柏,四季常青;碧流穿峡,山秀水清;空气清新。
(3)坐拥自然保护区多,特别是大熊猫栖息地:坐拥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柏塬大熊猫自然保护区、黄柏塬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牛尾河大熊猫自然保护区,1992年,太白县被列为野生动物重点分布县之一,随后又被国务院列入“中国保护大熊猫栖息地工程计划”之中。
3、调查信息的统计与分析
——黄柏塬搞生态旅游的好处、收益:
从前年开始,乡上借助生态游,支持发展农家乐、农家客栈。县乡不但给农户贴息贷款,还出资请规划专家现场给接待户免费设计院落,对接待户从烹饪、礼仪知识等方面进行培训,免费提供苗木让接待户搞庭院绿化、亮化。乡上吸收村干部参与管理,成立了农家乐管委会,聘请了导游,还成立了旅游接待中心。不定期进行卫生检查、督促,给条件成熟的接待户颁发牌子。到目前,全乡已发展接待户 74户,预计农家乐收入超过 400万元。今年,乡上全力促进生态游发展,预计仅这一项收入要给农民人均增收2000多元。太白黄柏塬生态旅游还为周边风景区及沿线景点带来“生态旅游热”,形成风景区游览线路。两日游:西安—眉县出口(110㎞)—太白青峰峡森林公园(60㎞)—太白(10㎞)—黄柏塬(71㎞)—大箭沟(5㎞)三日游:西安—眉县出口(110㎞)—太白青峰峡森林公园(60千米)—太白(10㎞)—黄柏塬(71㎞)—大箭沟(5㎞)—湑水河漂流(10㎞)—原始森林(10㎞)
4、讨论交流与分析
——黄柏塬搞生态旅游的原因、方式:
(1)原因:发展地区经济,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合理利用当地自然地 理资源,进行生态环境与野生动植物保护。
(2)方式:建立生态保护区旅游,宣传组织户外旅游活动,如:避暑户外 徒步、野外摄影、自然漂流等活动。
四、课题研究的结论(研究结果)
1、我们的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资料、信息的分析,我们最终得出结论:太白黄柏塬生态旅游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是具有经济、自然绿色的健康旅游,值得推广。同时对研究中反映出的问题提出我们的建议:(1)更加普遍地建立全面的旅游机制,完善服务建设、开发旅游项目;(2)发扬地方特色,更加充分利用资源,如:药材、土特产开发等
2、课题的延伸
在解决了“太白黄柏塬生态旅游”的问题以后,我们还就黄柏塬的历史、人文、民情风俗等方面问题做以了解、探究。
五、感想体会与评价 经过不懈的努力,我们小组所研究的“太白黄柏塬生态旅游的研究”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由于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课题研究性学习,所以难免遇到了困难,但迎难而上,共同努力使我们完成了研究。通过本次学习,我们的研究态度和研究能力得到端正和提高,特别是对问题的自主研究分析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得到很大增强。同时,就地理学习的课内外知识延伸与运用也做了初试,更加感到需要在今后学习中加强动手实践和课余联系。因为第一次研究并撰写报告,是在参考指导用书,老师的指导和组员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尽管有些不成熟,但是是我们的调查和思考得来,我坚信我们会不断取得更加优秀的成绩。小组成员:王 范仁泽 汤俊杰 0 1 1 年 2 月篇二:初中地理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讨结题报告 《初中地理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讨》结题报告
摘要:研究性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不论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教师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初中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来说,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都成为一种必然。教师在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及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主要途径则成为了广大初中地理教师最为关切的问题。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初中地理
随着二期课改在全市范围内的全面实施,作为二期课改理念集中体现的研究性学习,除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课程形式存在外,还必将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对我国教育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因此,能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适当的应用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初中地理教师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一)学生的发展需要研究性学习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充斥的社会,研究意识与能力已经成为人的一项基本素质,研究问题的能力成为衡量人才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新的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地理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等基本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还要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认识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实现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培养、人口、资源、环境意识的培养等目标。在传统的“讲授式”、“接受式”教学方法的影响下,我们的学生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被灌输进大量沉旧的、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的地理知识,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形成了我们的学生讨厌地理课、不愿上地理课的现象。试想,我们的课程标准如何能得以落实? 二)地理教师的发展需要研究性学习
长期以来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初中地理学科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甚至地理教师本身都没能对初中地理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为此,大部分初中地理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甚至是下滑的状态,更谈不上发展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初中地理学科带来了希望,也为初中地理教师的发展带来了希望,研究性学习则可促进这一希望的实现。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中,研究内容的确定、资料的搜集、都由学生自主确定,教师需要做的只是适当的帮助与指导,这样教师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对教学策略的思考和改进上,用于对教育理论的学习上。这对教师的发展必定会大有帮助。三)地理学科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
地理学科是一门多学科、跨领域、门类复杂的综合性学科,是非常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门课程,适合学生进行研究的问题俯首皆是。如初中地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民族》一课中“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我国民族分布特点”等就非常适合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其它方面如:森林对保持水土的作用、旅游路线的选择、台湾问题、南水北调的利弊、三峡工程的利弊、社会环境调查、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等很多很多。
二、教师在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
由于地理学科涉及面广、贴近生活的、可研究、探讨的内容非常丰富,因此学生关心的、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很大部分集中在地理学科可研究的范畴上,如:环境污染问题、绿化问题、旅游、商业、企业、交通等。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要做大量的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翻阅资料、走访问卷等工作,并要把课堂上学到的基本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才能较好地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因此,教师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更是显得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其作用超过了在传统教学中的作用。一)教师的设计者作用 1.设计疑问,激发情趣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主要是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索的,整个学习过程都需要学生全身心投入,如果缺乏对本学科知识的兴趣,是不可能全身心投入,也不可能知难而进的。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问题,激发情趣。2.创设有利于自主探索的氛围
3.设计探究的情境,模拟研究的过程
研究性学习是由学生在一定情境中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的,通过主体的探索、研究求得问题解决,从而体验和了解科学的探索过程,形成自主探究、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创新能力,增长知识,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的活动过程。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积累知识的方法是研究性学习关注的三个目标,而不在于学生真正地发现什么,创造什么。因此教师要设计有利于探究的情境,让学生充当科学家,去经历科学的发现过程。二)教师的组织者作用 1.教师是教学形式的组织者
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因此在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组织好课堂教学形式。我们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去亲身感受知识的来龙去脉,到生活实践中了现问题,调查研究。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根据研究的内容,依照学习者的性别、性格特点,组织好合作学习、合作研究的形式,注意培养学生协作精神。2.教师是各类学术活动的组织者
在实施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有关的方法指导,解决实际问题所需的知识,教师不一定胜任。因此,我们邀请、组织专家学者举行了一系列学术讲座、专家论坛等活动。组织学生的学习经验交流会、学习成果评价会、开题、结题报告会等学术活动。3.教师是活动场所的组织者
研究性学习形式多样,在校内要查阅资料、上网探索、动手实验,在校外,要到工厂、社区、家庭调查,这些活动的场所都需要教师精心组织安排好,防止组织不当,浪费时间,影响效果。
三)教师的指导者作用
1.指导学生确定适合的研究课题
学生确定什么研究课题是地理研究性学习全过程关键的第一步,课题的可行性又能保障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研究成果的质量。教师应注意引导并与学生一起参与课题确定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组织参与课题的集体讨论,教师既要坚持学生自主性的原则,又要引导学生走出情感的误区,师生共同研究讨论,并根据不同学生生活的具体环境和家庭条件以及兴趣要求,确定最佳课题。如我们组织部分同学开展了河流污染状况的调查、探究、垃圾的分类处理等课题。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题分类和可行性论证时,要本着尊重学生的原则,抱着平等的态度参与,即使有个别的课题存在着疑问,在指导中学生仍坚持己见的,教师也不必将自己的想法、意见强加于学生。应该相信,学生在进入研究后期,如果能够发现自己选题存在有问题而进行修改、纠正,或由于选题不当而造成了研究的失败并能从中吸取教训,对所有参与这一过程的学生而言,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收获,更能贴近研究性学习的初衷。2.帮助学生选择、制定最佳的研究方式
学生刚从依赖于老师的传统课堂转入自主的研究性学习上,常常感觉千头万绪无从入手,这时教师的作用就是要把学生扶上“马”,这种扶持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调动和挖掘出他们的学习潜力和学习创造动力。当课题确定后,课题组教师提出几种方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课题内容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并给予适当的指导,我们参与学生的讨论;根据课题确定最佳研究方案,指导教师给予适当的建议和补充。如社会调查类,研究方向是就某一自然现象或人文现象展开调查,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形成调查报告。这一类形式是大多数学生容易采纳实践的形式,调查方式可采取实地观察、访谈、调查、问卷调查、资料收集等;还要提醒学生调查的资料和数据要有代表性,避免以点带面,以及要获取所需资料应该走访的相关机构,野外观察还应注意的问题和必要的准备等等,并指导他们如何去获取这些资料。教师在其中的角色是引路人,决不能包办代替。教师要做的不是告诉学生该怎么做,而是要帮学生去寻求问题的解决途径,教师正确引导,适当点拨,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努力探索。实践证明,这样的指导不仅有助于提高调研效率,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更能以研究性学习为手段,让学生学会地理学科研究的基本方法,效果很好。如我们指导的学生课题《奉城城区河流的污染与治理》,通过实地观察、污染指数的测量、对周边社区的走访等都为调查报告最终的成功提供了合理、有效、重要的第一手资料,其中教师的指导和点拨是至关重要也是极其必要的。当学生的研究步入正轨,教师的指导作用就可转入定期检查、了解进度、解答疑问等辅助作用。特别要强调的是在课题研究中,有效资料的收集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研究的成败,同时这也是地理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学生重要的学习过程,其中最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直接研究取得第一手资料。就地理学科而言,考察、观察、观测是最常见的研究和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指导中特别注意强调了这一点,使学生能将有限的时间用在有效资料的收集上,并在其中教会他们掌握并自觉运用这些方法,这对学生今后的独立学习能力的提高很有意义,“授人以渔”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之一。3. 指导学生撰写论文和准确表达思想论文的成型是研究性学习的最后阶段,也是学生总结研究过程的最后阶段。绝大部分学生因为没有写过论文,思路不明,写出的文章缺乏论文应有的严谨性和规范性。作为指导教师,首先要明确研究性学习活动更多的是强调过程,而不是结果,它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强调的是一种主动探究和创新的精神,着眼于给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和能力。明确了这一点,教师就能以平和、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艰巨的结题过程和稚嫩的论文成果。这个阶段,教师的作用在于指导学生如何处理、取舍、分析资料,组织有用的第一手材料。我们要求学生论文必须根据调查资料提出论点和论据,并要有一定的论证分析,主题要鲜明,论据应有理,资料应客观,并尽可能转化为直观易懂的图表,行文尽可能简明扼要和条理化。同时如何应用相关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分析其因果关系,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建议,最终以论文、社会调查报告等的形式结题。地理论文的写作应切合地理知识的特点,在学生写作论文之前,先指导学生阅读一些相关的科研研究论文,使学生对科研论文的写作程序有所了解,再联系所学知识和搜集的资料概括论点,整理成文,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写作角色,做到胸有成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性学习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以学生自我探究活动为主线,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创造性、自主性的特点,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学生整体素质提高为宗旨,以培养今天学生能适应明天社会需求为任务,不仅是一场学习方式上的革命,更是促进可持续性发展战略思想实现的关键。它的推行既符合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它突现了创新教育的时代主体,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因此,作为教师有责任把这项工作做好。
三、初中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主要途径 一)学科教学中穿插专题研究单元。
在不破坏学科知识逻辑性和系统性的同时,在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与地理学科教学内容有关的专题研究活动,是目前初中地理教学中尝试开展研究性学习较多的一种形式。具体选题我们考虑了以下两个方面。篇三:地理研究性学习---教改课题活动总结 地理研究性学习
------教改课题活动总结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培养一大批高素质人才的根本保证。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学生只习惯一味接受教师灌输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接受老师传授知识的同时,逐步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求,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重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有鉴于此,我校在2001学年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性学习的活动。地理科以其本身固有的学科特点,更令研究性学习这一门课程丰富多彩,而地理研究性学习更值得我们去探索。
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目标: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目标主要是体验性目标,它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直接参与和亲身体验。
⑴.通过开展对“身边问题”的研究,提高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主要是围绕解决问题而展开的。要求学生从书本中,从社会实际生活中发现和提出许多实实在在而又复杂纷繁的各类现实问题,如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等,并通过主动探究去解决问题。这样,又有助于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大胆质疑的思维品质。⑵.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调动学生研究地理问题的积极性。
传统的地理教学以讲授书本知识为主,学生往往对“书本中的地理知识”熟悉而对“生活中的地理知识”陌生,因而学生通常对学习地理缺乏兴趣或兴趣不大。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中,由学生自行设计的研究目标与课题。为了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主动获取课本以及课外的知识。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更调动了学生研究地理问题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自我发挥的空间,进而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发展。
⑶.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地理学是研究人与生存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当今世界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发展问题以及随之出现的环境问题构成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会不知不觉地加深对地理学习的认识,同时了解地理研究的基本方法,进而养成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另一方面,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如何听取他人的意见,学会人与人之间合作,学会与人分享与交流研究成果,从而提高自身的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
3、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组织实施:
循序渐进、计划周详是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实施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⑴、指导学生确定研究课题。
指导老师应从当地社会经济与环境发展存在的问题中找出与地理相关性的突出问题,拟出供学生参考选择的题目。大体而言,大多应该是有关农业和工业区位选择、环境保护与工业污染、城市规划与交通,旅游发展与第三产业等问题。并且尽可能结合实际情况,将问题具体化,如“莲花山旅游区保护与莲花山造纸厂的出路”,“海鸥岛禁办工厂与当地农民的出路”、“市桥河污染和治理研究”等等。
⑵、向学生传授进行调查、获取资料的途径与方法。
指导老师必须向学生指出调查的方向,如到交通部门了解公交情况,到工业局了解当地的工业状况,到劳动局了解当地就业情况,至于可以从报刊或在互联网上查到的信息,则为学生事先提供报刊名称及相关网址。⑶指导学生设计调查问卷表格及资料分析方法。指导指导老师可以搜集相关或类似的调查问卷以及统计分析图表的样张给学生参考与模仿之用。这样避免学生出现“老鼠拉龟”的情况,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设计调查方案时,一定要提醒学生将注意力放在与地理方面有关的问题,比如地理位置、交通位置、人流量、车流量、污染物排放量等的地理因素,切忌将社会调查代替了地理调查。⑷、指导学生如何表达观点和撰写论文。
指导老师必须明确指出论文要根据调查资料提出论点和论据,并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分析,主题要鲜明,资料要客观,尽可能运用图法表。引用他人资料应在论文末尾注释清楚资料来源。⑸、协助学生做好具体调查的组织工作。指导老师要认真审阅学生的调查计划,协助学生做好设计方案、查阅资料、外出调查、资料整理等的具体分工。同时要尽可能预计学生在调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告诉学生在出现问题求助时的联系方式,以便在学生碰到问题请求协助时能即时予以指导,同时要提醒学生在执行调查计划时要注意人身安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调查过程的时效性与安全性。⑹、进行论文评分与讲评。
指导老师在讲评论文时应以表扬为主,对水平不高的调查报告,则要指出其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时间许可的,还应鼓励学生按修改意见重做;而对于那些通过独立调查获取资料,并提出富有创意观点的论文且行文流畅、论证符合逻辑的应评分为优,并从中发掘论文的科学性、创新性,予以肯定。
四、组织实施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深层思考:
地理研究性学习刚刚起步,这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举措,我校是边实践边探索,通过认真的学习和初步的实践,我们深深地认识到只有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充分合作,地理研究性学习才得以顺利展开。具体反映在以下两个方面:
1、思想重视,合理分配研究性学习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时间 基于资源所限,我国现今只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因而接受高等教育仍需跨过高考这道门槛,而研究性学习成绩目前是不列入高考的。因此,“研究性学习对考大学有用吗?”成为困扰老师、学生和家长的思想问题。为此,我们必须向全社会介绍研究性学习,使人们充分认识到研究性学习不光是学习方法上的革命,而且它还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使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及提高,促进其个性健康发展,对他(她)将来参加工作,投身社会有着不可估量的帮助。进而认识到,研究性学习和其他学科学习一样,都需要投入时间,只要合理分配两者之间的学习时间就可以达到两者兼顾的目的。另外,地理研究性学习要充分发挥地理学科作为边缘学科的优势,积极渗透其他学科知识,在学科内容的背景下,由学生选择与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有关的课题,结合实践进行研究。这样起到既进行了研究性学习,又改善了原来知识建构,起到一举二得的效果。
2、为地理研究性学习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
在进行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它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丰富,当中包括有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从而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以及学校的教育设施和教育理念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鼓励教师努力学习,在提高自身学科教学水平的同时,大胆尝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业务水平。另外,大力改善现有学校的教育设施,使其适应研究性学习的需要。2014、6
第三篇: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山西大学附中高二学年第二学期
课题名称:有关小广告的调查所在班级:课题组长:课题成员:
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报告
高
二
年级
班级
目
录
摘要…………………………………………………………………3 研究背景…………………………………………………………3 目的和意义………………………………………………………3 研究方法 ………………………………………………………3 任务分工 ……………………………………………………3 活动时间安排 ………………………………………………3 研究过程 ……………………………………………………4 总结报告……………………………………………………… 4 体验与反思 …………………………………………………4 参考文献…………………………………………………………4 致谢……………………………………………………………
41、摘要:
小广告因成本低廉倍受商家青睐,而它的存在又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不加约束的小广告,如贴在墙上的、漆在地下的、散发在路旁却被随手丢弃的,无疑会对城市环境以及形象造成巨大影响。本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以小广告为主题。活动内容为:
总结小广告类型,探讨小广告优缺,调查公众对小广告的态度,探究小广告未来的发展模式。
小组组员分工调查,汇总调查结果,得出结论。
Small ads are preferred by merchants for their little cost.But the developments of them do influence our daily life.So we chose small ads as the topic of our research.We planed to classify different kinds of small ads and discuss pros and cons of them.And we did a survey among people about the general attitudes towards them.As a result,we had a debate on the future of small ads.2、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广告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宣传手段。而在街头巷尾,各式各样的小广告正悄然兴起。有的贴在墙上,有的漆在路面上,有的化身传单散发在路旁。比起要求高额广告费的电视广告,成本低廉的小广告成了商贩们的首选。然而,由小广告引发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欺骗消费者等问题却不容忽视。整顿小广告已经刻不容缓。
3、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广告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宣传手段。然而在街头巷尾,在楼道门旁,都会有形式特殊的广告出现。比如说楼道墙壁上张贴的搬家广告,马路上漆着的办证广告,在红绿灯旁有人分发的卡片,传单,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这些广告对我们个人,整个社会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而我们个人,我们政府又该如何去对待这些广告呢?通过这些问题的发现,研究,讨论,能够加深我们对社会现象的剖析能力,能够为人们,为相关单位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从而使人们的心情得以调整,社会的环境,氛围得以提升,会让每个人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4、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并总结
5、任务分工
组长: 负责组内领导和分配任务,即各项工作的安排,联系和检查。组员: 负责问卷设计及后期一些文字性工作
负责调查联络工作
负责问卷调查以一些文字性工作
6、活动时间安排
3月1日至15日 确定问卷内容,明确分工。到四月十五日之前完成初次调 查,之后用五天时间完成统计。稍后花一星期时间进行了补充调查,最后才汇总,分析,得出结论。
7、研究过程
确立课题,写出开题报告,设计问卷,问卷调查,总结,写出结题报告
8、总结报告
在我组的调查中,小广告的影响颇大。它们有好处,也有坏处。
先介绍好处:在十字路口等人流量大的交通中心,大型广告牌的设立,的的确确有着宣传产品信息,扩大知名度的作用。并且它还能丰富社会内容,提升社会面貌,给人以欣欣向荣的映像。让人们感到生活的丰富多彩。
然而,小广告的坏处也是不容忽视的:在楼道,街头上,有着密密麻麻的小广告。纸贴的,漆刷的,乱七八糟,给市容市貌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让人的心情不悦。特别地,我们访问了清洁工人,他们说这样的东西很难打扫,尤其是在地上刷漆的,还得往上再抹层东西,收拾太麻烦。而在楼道里贴纸,把本来干净的墙弄得不美观。还有在红绿灯处,有不少人在机动车道上往车玻璃插小卡片,让自己和驾驶员处在危险中。
希望政府能够加大整治力度,提高打击严度,让人民在好的环境中享受快乐生活。
9体验与反思:在我们整个的活动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习得了小组合作的基本要领。在问题的发现、讨论、研究中,提高了我们对社会现象深入剖析的能力和提出建议的能力。当然还有我们对人际交往的深入体验,增加了沟通互动的经验。但在小组活动中,我们仍有不足。在计划创立时没有考虑到其实践性,合理性,有些主观臆断。不过在今后的办事中,我们会注意到这一点,并加以该进。
10、参考文献:无
11、致谢: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最后对于给予精心指导的指导教师、接受采访和在调查或查阅资料的过程给予过帮助的老师、员工、专家和同学等等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四篇: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是课题研究的“收官”阶段,旨在反映课题研究过程和结果的书面材料。通过结题报告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培养自己归纳、总结、概括、推理和论述能力,学会展示自己的工作和成果;总结和反思自己的研究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
结题报告的要素:结题报告主要是介绍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结果。报告将以下几个问题介绍清楚:
做了什么事情(研究的题目)。
是谁做的(课题组成员--课题负责人、组员是谁?)。
为什么要做(课题的目的、意义、来源及背景)。
怎样做的(课题研究的过程)。
做得怎样(课题研究的结果)。
讨论或体会(有哪些尚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和同行探讨;有哪些感受向同行交流)。
参考文献(要注明参考文章的作者、名称;如果是网上查寻的,还应注明网址)。
结题报告的一般格式: 一般由标题、摘要、研究背景、正文、参考文献等部分组成。
(一)标题
标题是课题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在整篇论文中起“画龙点睛”作用。标题名称要注意以下几点:⑴引人注目。题目要新颖,醒目得体,能准确表达研究内容,恰如其分地反映课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切忌“体会”、“浅谈”、“管见”之类用语,否则显得肤浅、俗气。⑵简练明了。标题字数要少,直奔主题,使人一目了然。若标题偏长,可增设副标题。⑶便于分类。标题要表明研究的主要变量,能看出研究内容的学科范围和课题类型。
(二)摘要
摘要是课题研究的内容提要和研究成果的简短总结,能直接说明研究的问题、方法、过程和主要结论。使读者看了摘要后能了解结题报告的概况,以决定是否值得阅读全文。摘要撰写要短小精悍、准确完整、严谨流畅,一般不要越过300字。
(三)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又称提出问题、前言、引言,这是研究报告的开头部分,其重点是提出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说。引言的逻辑结构为:阐述问题的前后联系→提出研究问题→形成研究假说。其主要内容:⑴介绍研究背景和目的,阐述前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尚未解决的问题及研究进展。⑵简介本课题的研究方法。⑶概述本课题研究成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四)正文
正文是研究者表达研究成果和研究过程的主体部分,在研究报告中占绝大部分篇幅。要求详细阐述本课题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过程,说明产生结果的条件及相关因素,对一些不容易了解的地方要给予明确的解释。正文主要包括方法、结果和讨论三部分。
(1)方法
研究方法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①对课题出现的主要概念的定义与阐述。②研究对象的条件、数量、取样方式及研究的时间安排。③各变量间的关系分析。④研究的操作设计与研究成效的比较方式。这部分内容与前面我们的一个专题如何选择研究方法相关的。
(2)结果
结果是总结课题研究的数据和有关的统计分析或调查结论,这是研究报告的另一个主体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①列举以原始资料为整理所得的统计图表等数量资料和经过归纳的定性资料。②用逻辑学和统计学等技术手段得出结果或结论。③简要说明结果或结论与研究假说的联系。在撰写这部分内容时要注意三点:一是选取数据和现象描述要实事求是。数据或取样要准确、具有代表性,事实材料要有典型性,决不能按主观意愿任意舍取数据或更改素材,更不能造假。二是图表要少而精,简捷明了。借助图表可以明确、简捷、形象地表示出主要结果,故图表要精心设计、使人一目了然,但不宜过多,一般不要超过3--4个。三是结果或结论要科学严谨。分析问题要遵循认识论规律,所得结论要经得起推敲和验证。写结论时措辞要严谨,逻辑要严密,内容要具体,不能使用“也许”、“可能”、“大概”、“前茅” 等模棱两可的用语,更不能夸大其作用,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内领先” 等。
(3)讨论
讨论是研究者对研究结果的主观认识与分析,其作用在于从理论上加深对研究结果的认识,并对研究结果不完善之处作补充说明,对研究本身的局限性进行探讨,并指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科研结题报告 ·德育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 ·怎样写结题报告
(五)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列于研究报告的末尾,应注明报告中直接引用或提到的文献资料来源。这不仅反映了作者科学求实的态度,而且是对他人劳动的尊重,同时也是一种文献资料的积累方式,今后要使用同样资料时,参考文献目录无疑是查找的索引。参考文献一般引用正规期刊杂志和正式出版物,未经出版的资料、网上资料和报纸不宜引用。资料引用应列出文献的名称、作者、刊物(或出版社)名称及页码、发表(或出版)时间等。参考文献目录排序有3种方式:⑴按研究报告所提到或引用的顺序。⑵按文献发表(或出版)的时间顺序。⑶按姓氏笔划排序。
撰写结题报告的注意事项: 撰写结题报告(即科学论文)是一项严肃、慎重的工作,必须要认真对待。除了上述的要求外,还应注意下列问题。
1.论文撰写要注意科学性、真实性和新颖性
科学性是指题目与结论的合理程度,要做到书写规范、文理通顺、叙述明确、层次分明、逻辑严谨。真实性是指原始材料是否完整,论文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原始材料完整是指有原始记录(应由学生本人填写),并附有必要的实验数据、图表、照片、标本等。不能凭自己的主观意愿,任意修改数据或素材,为自己的观点报务。研究性学习论文切忌“成人化”,老师给予必要的指导是可以的,但不能越疽代疱。新颖性即独创性,论文中结果与有关数据是通过实验或调查获得,是他人所没有的。以往的学生论文存在“假大空”现象,关键是没有实验数据及其它原始材料,或从报刊杂志上抄袭。因此,我们必须从源头抓起,在研究过程中必须重视原始材料的积累。研究的成功经验要在实践中通过检验并加以推广,若发现问题可以进行下一轮的探究活动,进行滚动式研究。
2.要善于运用和图表来说明问题
研究结果完全用文字表述,不但比较繁琐,有时还不容易表达清楚。若在文中恰当运用图表,可以简捷明了地表述研究的主要结果。图表可以对研究过程中一些零乱的原始数据进行初步加工整理,从而直观地反映数据的某些规律和特征,显示事物发展规律、变化趋势及分布状况。常用表格有分类表、频数频率分布表、累积频率分布表等。使用表格一般都要进行显著性检验,如卡方检验。有时为了更直观地表达研究结果,可以用统计图像,如条形图、圆形图、线状图等。在论文中若运用量表和常模,必须标出名称,并简述使用方法[1]。
3.论文的篇幅要适宜
要做到行文流畅,不说空话、大话,对于一些谦虚和自夸之词、一般公式及推导、一般常规的实验方法等等都可省略。凡能用表格说明的问题,就不必用文字描述;能用图像表达的,就不必列表格。总之,要做到删繁就简,字无废言。
第五篇: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平移与旋转的延伸课》研究性学习结题报
告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
美丽的图案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学习图形变换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使学生知道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平移或轴对称,能开成一个较复杂的图形,并能运用图形的变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这是学生认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本课学习的内容是在上述基础上的延伸,把视角引入到图形的旋转,意在通过欣赏、探索、创作等一系列活动,体验到简单图形变成复杂图案的过程,理解旋转的中心点、方向、角度不同,形成的图案也不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今后继续学习图形变换奠定基础。
3、课题介绍
本课题主要安排了三个活动,具体内容是“变换图形”、“欣赏图案”、“设计图案“等。遵循了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先从图形的变换入手,再到图案的欣赏和设计,最后落到学生自己绘制图形上来。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和方法的阐述)总体目标:
1、能够有条理地描述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2、分析图案设计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体会图案设计的基本方法,能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平移和旋转等知识设计图案。
4、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方法:
1、创设情境,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分析图形变换的过程,并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同时将观察,操作与想象相结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2、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选择一部分有趣的图案供学生欣赏,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认识数学的美是很有帮助的.安排任意一个简单的图形,当它围绕一点进行旋转,并把每次旋转后的图形沿轮廓画下来,那么就会形成一个美丽图案"的活动,引导学生绘制美丽的图案,体会图形世界的神奇.三、通过以下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弄清图案形成的过程并找一些生活中学生较熟悉的图案,让学生明白复杂图形形成的过程,然后再让学生用语言描述。
2、学生自己搜索一些图案,小组相互交流,用语言描述图案行程的过程。
3、给学生观看一些美丽的图案,感受美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4、用圆规直尺设计简单的图案,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5、老师可以帮助搜集一些美丽的图案让学生欣赏,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怎样组成的(如基本图形经过了哪些变换),让学生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