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家风家训--事在人为 五校 梁耀文
事在人为
重庆市开县汉丰五校六年级6班 梁耀文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随着家风、家训一词的走红,我也经常问自己,什么是家风,什是家训?
我的祖辈六子妹四男两女,出生于50年代、60年代。居住在温汤井这块抬头屁大个天,低头见山边的小镇上。虽然兄弟姐妹众多,条件艰苦,但是他们传承了父辈吃苦耐劳、为人忠厚、发愤学习的品格,走出了大山,告别了贫穷。有的上了大学,成了国家栋梁之材;有的下岗后不失志,从头做起成了企业家。
我的外公,出生在贫瘠的黄陵城,他十二岁就开始放牛。外公不甘心永远过着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于是他一边放牛,一边读书。十七岁,他应征入伍。二十一岁,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外公今天能成为小学高级教师与自己的刻苦学习是分不开的。这一切,我看在眼里,铭记于心。
我是外公外婆带大的。记得我刚刚呀呀学语时,他们就教我有礼貌,讲诚信。当我遇到困难时,外公经常会对我说:“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二0一四年,我参加了重庆市少年电视成长大赛。一路上,我过五关,斩六将,经历了海选、晋级赛、决赛。看,这是我参加开县站的招募赛;晋级赛丛林寻厨——看,我们在泥潭里捉鱼、在森林里挖野菜、自己动手做饭;这是心计划,我们为一个渐冻症的两兄弟募捐;这是疯狂的小面,我们当老板,自己做莼菜小面,吆喝路人前来就餐;这是小鬼当家,我们去看望留守儿童,这是刨完土豆后的胜利姿势,这是到荒山里为留守儿童劈柴;这是复活赛之我是特种兵、激流勇进„„一路上,有汗水,也有泪水,但我都努力坚持下来了。到现在我都还记得在决赛时,其中有一个环节是组委会给我发10元人民币,让我自己选择出行方式,从悦来园出发到观音桥,路程将近10公里路。我担任第一棒。作为一个不满10岁的山区黄毛丫头,从未离开过家乡的“土包子”,要在重庆市这样的大都市独自步行,我感到特别迷茫。我该朝什么方向走?我该坐什么车?面对这一个有一个的问题,我想向路人求助。可是由于是新开发区,又加上烈日当空,路上一个行人也没有。怎么办?怎么办?这时,我的耳旁又响了了这样一句话: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于是我一边跑,一边寻找轻轨站。可是跑了快半小时了,轻轨站的影儿也没有。平时缺乏锻炼的我,早已是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就快要虚脱了。这时,我忽然看到一棵黄角树旁有一个轻轨站的标志。原来这个轻轨站地下!心急如焚的我如看到了一根救命稻草,飞一般地跑向轻轨站。由于心急,我摔倒了,爬起来,继续跑。终于,我来到了轻轨站,上了车,以最短最快捷的方式把接力棒交给了下一位选手,为本组获得总决赛第二名奠定了基础。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确实是这样,事在人为,谁也没想到我这样一个胖小妞,一个来自北部山区的女孩儿,能战胜300余名来自各区县推荐出的优秀选手,获得重庆市电视成长大赛的亚军。
在这里我想告诉所有的人: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事在人为!
第二篇:家风家训文
家风正,正国风
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方方正正中国字,堂堂正正中国人,我们自小便用一笔一划书写着华夏数千年传承下来的国家之风。从一个人到一个家,从小家到国家,良好的家风是一个家庭精神传承的体现,而千千万万个家更是汇聚成了我们堂堂正正浩然长存的国风。
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多年来形成的传统风气、风格和风尚,承载着一个家族或家庭的生活方式。我们纵观历史,便不难发现,无论是那些传承数百年的名门望族,还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通家庭,都有着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或者是教育子女的方法,这些正是他们自成一脉而又同根同源的家族特色,也就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家风。
一个国家的振兴与发达离不开引领这个国家走向成功所创立的国风,当然,一个家族的经久不衰和兴旺发达也是离不开它所形成的家风家教。所以一个良好的家风便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家风正了,我们的国风才能正气长存。
家风的形成往往需要经历一代甚至几代人的积淀与努力,我们站在历史长河上回顾那些曾经赫赫有名的家族,无一不是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代代传承。岳母为儿刺字“精忠报国”,“忠”为岳家之家风,林则徐崇尚节俭,“贤而多财,则损其志”,“俭”为林家之家风,曾国藩与子家书,勤为第一要义,“勤”为曾家之家风······
名家之家风自是源远流长,但我们普通家庭也是有属于自己的家风。我们佳这一代的家风追溯起来更多的是从爷爷身上形成。他曾当兵入伍,也曾自学成才多门手艺,自小便对我们谆谆教诲。然而,他挂在嘴边最多的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个大字,教我们为人之道,成我们自家家风。
“孝”字无需多言,自是孝顺。孝顺父母和长辈,父母命,自听从,父母言,需恭听。孝顺是为人子女的本分,是一切美德的基础。所以,自古便有云:“百善孝为先”。爷爷是如此教,更是如此做的,于是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下,我们家里一直便是母慈子孝,对于父母,我们自是孝敬有加,逢年过节便团聚吃饭,常常也会陪伴他们左右。就我们自己的子女而言,从小也是懂事孝顺,对长辈也是尊敬有加,在如此的家风下长大,我们深得家庭和睦之乐。
“悌”是悌敬,兄弟姐妹之间,相互扶持,恭良谦让。“孔融让梨”的故事我们自小便被教导,一直谨记在心。兄弟姐妹之间更是毫无嫌隙,互帮互助,相互扶持。
“忠”是尽忠。尽忠国家,这是作为一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就是要忠于祖国和人民。爷爷曾经是一名军人,更是一名老党员,从小变为我们讲我们党的英勇事迹,长征万险,不畏艰难,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小家。我们熟记在心,言传身教,将这些曾经的英雄事迹讲给自己的子女听,我相信,代代相传,我们对于国家的热爱和忠诚将会一直延续。
“信”是诚信,“言必忠信,行必笃敬”,说出去的话言而有信,做出的事,态度认真,绝不敷衍,这是我们为人的基本准则。
“礼“是礼节,对人有礼,遵纪守法,对长辈,对客人要以礼相待。我们教导子女在家里要尊敬长辈,在学校更是要尊敬师长。不但是表面上的礼数,心里更是要恭敬,这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体现。
“义”是义气,是人们该有的正义感,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不要为社会上存在的不好现象所影响而产生不敢帮,不去帮的冷漠表现。无论谁有困难,要尽力去帮忙,对朋友要有道义,对社会要有正义。
“廉”是廉洁,有廉洁之心,在任何的利益面前,不起贪求之心,奉公守法,在自己的岗位上更是,绝不以权谋私,要廉洁克己。
“耻”是羞耻,是一个人自尊自重的表现。孔子曰:“知耻近乎勇”,知道错误,并立刻去改,未尝不是一种勇敢的表现。
这八个字,字字珠玑,从小便时时铭记于心,敲打着我们家里的每一个人,我们伴随着它们长大,也深受它们的影响。做人做事,堂堂正正,家风长存。
其实,正是像我们的家风一样,无数家庭的家风都是经过父传子、子传孙,代代之间相互濡染而长期传承下来的,于无言中潜移默化,形成一个家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弥漫于整个家庭或是家族之中,惠及每个人,支撑着这个家庭的进步与发展。
良好的家风可以培养出一个人高尚的品格,高雅的举止,使你成为一个有涵养、有道德、有文化的人,举手投足间,自成风采,卓然而立。而我们的国家正是需要这样的人们去共同努力,汇成自己的国之风采。
如今,每个家庭都讲究家风的传承,从泱泱数千年到现在,怎样去传承树立良好的家风,也是一个尤为重要的话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街头林立,为家风的传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作为家庭中的一员,身体力行才能让子女耳濡目染,从小受家风熏陶。家风不只是一种规范,更是一种风气,一种文化,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一件事情。家风是一家之风范,更是铸造子女成才的熔炉,犹如一棵百年大树,子子孙孙都成长在在它的荫庇之下。
家风对家庭的发展和延续是至关重要的,是家庭文化特色的展现,更是社会精神文明的细胞,社会和谐进步的桥梁,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前提和保障。所以,众多的家庭需要创造出支撑自己家庭魂魄的家风,去构成这整个国家的国风。从悠久的《国语》、《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到我们现在的家风家训,一直源远流长下去。
良好的家风传承是社会风尚健康发展的前提,每个家庭都应责无旁贷的担负起这一责任,构建属于自己的良好家风,形成家庭的凝聚力,给伟大的中国梦,蕴含着深厚文化的中国风扬帆助航!
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人,
第三篇:《我的家风家训》
我的家风家训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错的,国家有国法,学校有校纪,家里有家规,我们只有在优良的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
在我的家里,孝顺是必须有的,爸爸妈妈也总说:“百事孝为先。”孝敬长辈,就是要长辈们事事称心如意。在家里,长辈们说话时,要认真听,不能与长辈们顶嘴。还有在饭桌上,如果长辈没有吃,我们最好先不要自己吃,人到齐时,大家一起用餐。这是尊老爱幼的表现,是尊重长辈的基本礼仪。
从我刚懂事起,妈妈就教育我说:“做人要诚实。”我也一直铭记在心。但有时也会撒一下慌。比如,妈妈问我完成作业了吗?我完成了。事实上,根本没完成,以此想逃脱妈妈的训导。殊不知,这样只会害了自己。
爸爸妈妈还会教育我,那就是:“言必行,行必果”。就是一个人要言行一致,说了就要去做。诚信是为人之本,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
“百事孝为先” “言必行,行必果”“做人要诚实”……我要牢牢地谨记这几句话,它们是我的家风家训。做一个品德高尚 尚、懂得感恩的人。家风和家训,一直伴随着我成长,陪我走过许多个春夏秋冬,它无时无刻的提醒着我,激励着我。良好的家风、家教、家训是需要每个家庭成员共同努力的。才会一代一代流传下去,让后代的子子孙孙得到传统美德的熏陶。
第四篇:我的家风家训
我的家风家训
从小生长在书香家庭的爸爸、妈妈受着良好的教育,自然我们家的家风也少不了:勤奋、书香。
2006年,我进入了幼儿园。为了有更多的时间陪我、教育我,爸爸离开了洒下他青春岁月的部队,转业进了充满书香气息的大学。在那里,他如鱼得水,每天除了上班,就畅游在书海中。次年,便考上了复旦大学的硕士。数年如一日,勤奋耕耘,终于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他梦寐以求的硕士学位。每每有空闲的时间,爸爸总爱给我讲一些成语的典故和历史故事,这也勾起了我对书的渴望。
家风是最无痕的教育。爸爸妈妈在大半生的奋斗中,就是打造自己的品行,在无言中让我成长。
从幼儿园起,各种各样的带拼音插图的童话书就成了我的精神食粮,年龄稍长,自然就开始了“殖民扩张”,什么《格林童话》、《伊索寓言》、《中国神话故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都成了我“征服”的对象。爸爸妈妈怕我太过沉迷,不能自拔,影响视力,于是颁布几条“禁令”:“吃饭时不准看书,车启动不准看书,钢琴作业没完成不准看书·····”我表面答应,可暗地里还是背着他们偷偷地“违规”。家中的卧室、洗手间、阳台里到处都留下我“窃读”的踪迹。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书中的世界对我太有诱惑力了。徜徉在书里,犹如走进书里,与人物同喜同悲。徜徉在书里,如同品味一杯浓香的美酒,时间越长久,味道越醇厚。徜徉在书里,我的心灵如秋风流水般沉静,生活似彩色云霞般绚烂······
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别人问我的作文为什么写的这么好?性格为什么那么阳光?学习成绩为什么如此优秀?这也许就是家风的玄机吧。
第五篇:我的家风家训
我的家风家训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文明状况不仅是社会文明的缩影,而且可以影响和改变社会风气,营造社会新风尚。所以,良好家风的构建与传承不是小事私事,好的家风利家利民利国,相反则害己害人害社会。
良好的家风是优良品质在家庭中的积淀和传承,是家庭留给每个成员的宝贵精神财富,古有仁智礼义信,今有勤孝谦和思,良好家风因背景各异,也各有千秋:或仁爱宽厚,父慈子孝,兄弟和睦,邻里友爱;或克勤克俭,常怀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之念,靠勤奋兴家聚业,讲节约精打细算;或本分做人,不为富动,尽职敬事,诚信待人。以上种种,在无形中影响着家人,让子女终身受益,其价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良好家风的形成决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的熏陶与积淀,应该加强教育,反复训练,注重养成,成为每个成员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一则要有意识的去培育养成。要明白代代相传的不仅是家财和地位,更应该有内涵和精神。把老一辈留下的美好品德和作风接续下来、传递下去,是造福当代、惠及后人的大事,接力棒在手,我自有责任,让良好家风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二则要在家庭中营造崇尚学习的气氛。古人讲,“非学无以明志,非学无以广才”,知书才能明礼,学习就能升华。要让家里多一分书香气,茶余饭后,看看书,读读报,谈天论事,让家人从中得到更多的教化和启迪。当然,家庭的学习不同于组织,不需要有计划的开展什么活动,但培养家人的读书情趣,在悠静的家庭环境里畅游书海,总能给人心情恬淡的意境,使人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三则长者要做好传与带。家长是塑造孩子的无形力量,耳濡目染影响着孩子世界观的形成,你的穿戴、举止、观点、接人待物等,无不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上行下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样的道德应当人人都明白。
四则要创造和谐文明的家庭环境。居家里外,干净、明亮、整洁、有序。去朋友家串门,有的家庭还很注意家风家教文化,悬挂着激励感人的家训格言,如“积金积玉不如积书教子,宽天宽地莫若宽以待人”、“敦行致远,吃亏是福”、“家和万事兴”等等,让人置身其中,产生良好的心理状态,一种清新雅致的感受油然而生。
好家风就是一所好学校,其教育的方式就渗透在方方面面的密切接触里,谆谆诱导,亲切教诲,热情鼓励,严格要求,无不影响着家庭的每个成员,并且影响到邻里和社会。让大家都来关注家庭文明建设,给社会留下一片和谐、一片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