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学期绿色课堂实施策略阶段性总结(大全5篇)

时间:2019-05-12 03:07: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二学期绿色课堂实施策略阶段性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二学期绿色课堂实施策略阶段性总结》。

第一篇:第二学期绿色课堂实施策略阶段性总结

第二学期《绿色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课题组研究总结

本学期绿色课堂组研究的内容为:(1)以“我的绿色课堂教学观”为主题,努力探讨绿色课堂教学理念;(2)继续实施《学生成长档案袋评价与研究》方案;(3)修订绿色课堂教学评价表。研究形式主要通过专题讲座、教科沙龙、上课评课开展研究活动,下面就本学期研究活动总结如下:

一、以“我的绿色课堂教学观”为主题,努力探讨绿色课堂教学理念。

绿色,象征着生命,代表着“科学、人文、自然、和谐”。课堂教学是指课堂中教师引起、维起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而绿色课堂教学关注的是在生长、成长中的整个生命,把课堂教学看作是师生生命活动的历程,旨在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合作交往,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为了进一步丰富绿色课堂教学理念的内涵,课题组以“我的绿色课堂教学观”为主题,对绿色课堂教学展开了大讨论。首先课题组学习了《践行课改理念、打造绿色课堂》等文章,了解国内研究成果,特别是著名教育家、中科院院士、华中科大教授扬叔子对绿色教育的理解,对教师把握绿色课堂教学理念的内涵,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其次是课题组成员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交流了对绿色课堂教学的认识和体会,通过讨论,课题组成员对绿色课堂教学达成了以下共识:(1)绿色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科学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师观的基础上;(2)绿色课堂教学必须充满人文关怀、以人为本;(3)绿色课堂教学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经验相结合;(4)绿色课堂教学中诸要素必须和谐发展。

二、完善学生成长档案袋评价,构建学生评价体系。

档案袋评价是在教育评价改革的大背景中出现的,其评价的主要意义在于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机会,使学生能够学会判断自己的进步。本学期课题组紧紧围绕《学生成长档案袋实施方案》开展了如下活动:(1)总结上学期档案袋实施情况,指出存在问题和改进的措施。(2)分组完善档案袋评价的表格和操作方法。(3)定期检查实施情况。使档案袋既能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又不加重教师和学生负担。

三、修订绿色课堂教学评价表,完善绿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需要一个相应的管理制度的支撑和保障,绿色课堂教学评价使有效评价教学活动的重要标准和依据。为了进一步发挥评价表的导向作用,本学期对绿色课堂教学评价表作了大的修改,使评价表更加科学,符合学科特点,具体做法如下:(1)利用开课日、教科研活动,让全体教师、学校聘请的顾问经常使用评价表,熟悉评价表的内容以及评价方法,为修订作铺垫。(2)把统一的绿色课堂教学评价表,修订为分学科的绿色课堂教学评价表以及学段的学生评价表。(3)修订评价表中的评价指标,使评价指标通俗易懂、便于操作,特别是学生评价表。

四、取得的成效与问题:

回顾本学期课题组活动,主要取得了以下成绩:(1)分学科修订了绿色课堂教学评价表;(2)绿色课堂教学理念的内涵得到了丰富和新的认识;(3)形成了一套学生成长档案袋评价的方法;(4)多篇论文在省市级获奖。同时,在研究活动中还存在着如下问题:(1)在理论研究、实践操作上缺少专家、名师的指导;(2)课堂教学评价如何提高互评、自评、学生评价的实效,真正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

第二篇:高效课堂实施策略

高效课堂实施策略

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梦想,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希望.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从“学会”到“会学”的一种有效教学活动。怎样打造高效课堂呢?先学后教是有效的手段之一。先学后教的核心就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学生主体作用的具体体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长保罗·郎格朗说:“未来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从小培养他们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随着教学形式的发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已势在必行。我认为:课堂的高效.始于教师,源于学生。高效课堂是“围绕学生、服务学生、激发学生,发展学生”的教学活动。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我们怎样做,才能使课堂教学具有更强劲的生命力,更高效昵?下面结合我组教学实践与反思谈谈对优化课堂结构、打造高效课堂的体会。

一、优化课前准备,提高课堂效率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教学高效必须课前下足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出应急方案,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还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再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好教学所必须的教具或课件和学生操作的学具等。

二、改进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结构是指组成课堂的各教学环节的先后顺序与各教学环节在时间上的分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分成几个固定的教学环节: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练习、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这种课堂结构至今对我们的课堂教学还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地强调了课堂结构的完整性,对各个环节的时间也有大致的规定,这样课堂教学就“模式化”了,就显得过于呆板,没有活力。所以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依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最佳时机,合理调整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精讲精练,讲练结合,达到课堂结构的最优化,课堂效果的最佳化。所以结合自身教学和学生实际,我组把教研课题确立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构建高效课堂,在实践中收获颇多。其具体教学模式为:课下预习——小组合作探究——展示探究成果——拓展延伸。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把思考和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使每个学生都有自主提高的机会,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课下预习:指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重点以及注意问题等,学生带着思考和问题进行自主学习,目的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去尝试、去体验,养成自学习惯,培养自学能力,这是每节课的基础环节。小组合作探究:这一环节完全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性格特点,把学生分为几个合作小组,由组织能力强、理解能力好、有亲和力和凝聚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这个过程由小组长指挥,小组和组员可以自选问题,自选角度探究,也可以由老师命题,由小组长记录问题,掌握情况。整个过程是自主的开放的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拓展延伸是自主探究的实践环节,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必要手段,也是检测学习完成质量的最佳方法。教师要精心设计适量、多层次、多样化的练习题,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互评、互议、互批、互改。教师讲解关键点、重要点,这样学生学习就形成了良性循环,从根本上巩固了学习内容。每节课最精彩的应该是展示环节:“小老师”在讲台上尽展风采,“学困生”在辩论会上唇枪舌战,快板小品也争着亮相⋯⋯我惊喜地发现学生脸上的笑容多了,手举得勤了,回答问题的声音大了,那些沉默寡言的孩子终于敢开“金口”了,昔日沉闷的课堂也有笑有乐了.最后, 评也是“高效课堂”的内容之一。课堂是否高效,要由教师来评价以及学生间的评价。要做到精评,即讲评要及时针对性分流性,讲评的形式要多样性,要直观流畅。在对课程效果的评价中, 并不单纯地根据课程目标进行评价, 而要对课程目标以外的非预期效应给以更大的关注。一般来说, 人们认为课程效果是可以预期的, 而且课程效果大都是由课程本身形成的。但由于教育问题的复杂性, 在课程方案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因素影响课程的运行, 进而影响到课程的结果。如教师素质、学生已有水平、学校的软硬件环境, 还有参与课程改革人员的各种心理状态等。这些因素都会以各种方式影响课程方案的实施。这些非课程因素参与到课程方案实施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与课程本身产生交互影响, 产生各种非预期效果。而非预期效果可能会存在于各个方面, 有些是外显的, 有些则是内隐的。有时候, 这些非预期效果可能会对以后课程的运行产生更大的影响。因此, 科学的课程评价常常把较多的精力用在对非预期效果的评价上, 强调利用各种手段对各种非预期效果的分析,通过对非预期效果的监控, 实现对课程开发质量的保证。

学生领略的是教师在课堂上运筹帷幄、挥洒自如的风采, 这背后是教师付出的心血与汗水。而当我们把教育教学当成自己的乐趣, 当我们把课堂当成自己的舞台, 当我们把课堂当成自己人生的一大快乐时, 我们便会感受到由衷的幸福。提高素质教育,关键在课堂, 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 教师的生命价值更主要地是体现在课堂上,让我们抱着坚定的决心将高效课堂真正落实到实处。

第三篇:绿色课堂实施的收获

绿色课堂实施的收获

——绿色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张蒙蒙)初入利辛高级中学,在教师培训会上,领导给我们介绍了利辛高级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绿色课堂。由于以前工作时的教学方式几乎都是老师说、学生记,现在换成了学生自主学习,我有些吃不准了。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能接受么,学生在这种方式下能认真学习么……经过一个多月的自主互助学习,我发现学生与以前所教的学生有了很大的差异。

1.学生自学能力得到了提升。以前学生都是在课堂上听老师讲,然后在底下认真地抄着老师在黑板上书写的每一个字,我们老师看着也挺开心的,因为这样的学生就是老师们心目中的“好学生”。可是每到学段测试,结果总是不理想。现在回头反思之,那时的学生只是被迫听课,几乎没有从内心主动去学习。现在实行绿色课堂,要求学生课下自主学习,如果学生没有完成这一项,那他在后面几项活动中几乎没有参与的机会,这就迫使学生从课下挤时间完成自主学习,自主预习课本、完成学案。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转变了学习方式。我们教育学生的目的也正在于此,即教会学生学习,即或是以后离开了校园也能自主地学习。

2.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以往我所接触的课堂是老师一个人的表演,学生几乎不参与,课堂气氛比较沉闷。现在学生都是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小组积极交流,无论学生学习成绩好或不好,都能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不同的想法。我在课堂上经常对学生这样说:“课堂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地方,只要有不同的想法,都可以表达出来。”“只要能学到知识,任何在允许的范围内的行为都是可以的。”这样一来,学生都愿意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表达自己不同的意见,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真正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老师上课更轻松了。以往老师的一言堂,下课后都很累,嗓子喊得疼。现在老师在课前批改学生预习的学案,可大致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本节学生容易出问题的知识点,那么在学生展示之后可以有针对性地讲解。抓住重难点,做到有的放矢。

4.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绿色课堂的实施,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团结意识,学生认识到了整个小组是一个整体,交流讨论都在小组内进行,闭门造车是学不到知识的。曾经在一个班级里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同学在展示讨论结果的时候,讲解时可能有点紧张,以至于没有讲清楚问题的所在,就在他不知所措的时候,同组另一位同学直接走上讲台,帮助他共同完成了讲解环节,同学们也都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时我也抓住时机,趁机加强同学们在这方面的习惯的养成,就说:“我们的成绩是大家共同学习、共同交流的成果,同学们做任何事,就应该像这样,相互团结,相互帮助,共同提高。”这可以说是绿色课堂实施的正常收获吧。(2014年4月4日)

第四篇: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实施策略总结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实施策略总结

高效课堂的理念和形式不仅改变了教师“一讲到底”的传统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它迫使教师走下讲台,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学生,使原来“老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变成了“学生讲老师听”的新型课堂形态。

一、本班学生学习基本概况。

本班共有学生49人,男生25人,女生24人。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尝试和实践,学生对“活动单分组导学”的学习方式已渐渐熟悉并开始习惯,由开始的茫然不所错被动接受到如今的熟练运用积极跟进,课堂学习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状态。大多数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的自主探究、创造性阅读,小组合作中主动和同伴协作探讨核心问题,展示时勇敢自信,能有条理地讲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特别是在韩立夫教授“六字诀结构化预习”的理论指导下,大多数学生已经养成了认真预习的好习惯,一部分学生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地搜集资料,拓展性地自主学习,这些行为都是高效课堂学习理念带来的显性成果。

二、高效课堂创建所做的主要工作。

1、学习理论,奠定高效课堂实施的行动基础。

自我校加入到宝鸡市“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有效教学教改实验校后,学校做了大量的动员和培训工作。在实施初期,随同全校领导班子和二十多名老师利用开学前的时间加班加点,在郭校长的动员讲话中明确参与课改的重要意义,即为了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成功。接到刘校长认真学习《有效教学教改项目指导手册》和韩立福的高效课堂讲义的工作任务之后,我积极翻阅手册,观看韩立夫关于高校课堂的讲义稿,熟悉了许多理论知识,也模模糊糊懂得了一些实践操作的要领。我深知,由于自己站讲台的时间较长,在传统教学方面积累了许多的经验,如今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师角色,这无疑跟接受一次教学大手术没有两样。所以,内心有着难以言语的排斥心理,更多的是盘算着该怎么办。在轰轰烈烈地活动单设计中,尽管我不知道该怎么做,做的对不对,但在和同伴的协作研讨中,至始至终地尽心尽力吗,生怕由于疏忽让本来就茫然的工作走更多的弯路。面对这份新生事物的撞击,深感自己教学实力的浅薄和无力,唯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陪着学生一起慢慢走上高效课堂的学习轨道。

2、改变座位形式,营造小组合作学习氛围。

传统教学下的课堂座位形式的插秧式的排排坐,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的身体和目光都是面向老师,便于老师对所有学生的控制和整堂课的驾驭。但高效课堂中,老师不能再成为讲台的霸主了,那里将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这样,老师该往哪里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开始慢慢接受六人面对面的小组围坐形式。经过对全体学生的个人信息认真分析,我将全班49个人分成了8个小组。受学校教研会小组体验式培训的启发,我花了一整节课的时间组织学生选组长、定组名,设计组训,确定小组奋斗目标。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各小组上台,在组长的带领下向全班同学展示各自的风采,成员介绍,小组呼号,集体宣誓,在激情昂扬的氛围中构成了全新的学习小组。

3、完善课堂学习评价制度,确保小组合作学习效果。

在小组合作学习刚刚实施时,没有系统规范的评价依据,多靠即时的口头表扬来激励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但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尽管六人小组的学习形式已经建立,但是心连心的凝聚力却还没有形成。在学校数次培训和指导的启发下,我翻阅了大量小组构建的策略和评价策略,制定了简单的课堂加分制度,并将加分的内容、形式、分值制成表格下发到各组长手中,节节做记录,天天做统计,周周做汇报,同时伴以明星组长、红旗小组等各种评选活动,利用班会或者晨会的时间大张旗鼓地表扬。这样以来,小组长的工作主动性被激活,小组成员之间的凝聚力也慢慢增强,大家都不想让自己小组的分数成为全班最低的,于是就有了强烈的上进意识和为集体争光的意识。这样的评价机制运行以后,不但让学科教学变得有序井然,而且激活了班级管理工作的运行。比如学校“四无”活动的开展,借助小组合作的力量,使得每一个岗位的工作都落到了实处,人人有了强烈的责任意识。特别是小组评价开始后,以小组为单位的值周工作呈现出可喜的变化,组长带领本组的成员很有条理地做好每天的工作,填好值周日志,每天的晨会小结,每天的教室内外清洁,为我原来繁琐杂乱的班级管理减轻了许多负担,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4、优化活动单,让课堂环节更加简约实效。

刚开始接触“活动单”这个概念时,一切都很陌生。由于什么都不懂,所以设计出来的活动单全是习题的堆积,从拼音、字词、句子到阅读理解,跟那成套的习题集没有两样。拿到课堂上,课本全被抛到了一边,四十分钟尽组织学生做了活动单了。于是我开始埋怨这哪里是什么高效课堂,这分明是应试教育,题型训练。一段时间,我的语文课完全变成了习题讲解课。无奈之余发现,好多老师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于是大家又开始琢磨,开始研讨,开始一边上课一边研究这个活动单的奥妙。当郭校长有一次发现学生手里的活动单后,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不能让活动单束缚住我们的手脚,活动单的设计一定要简约,切中文章的核心,切实为学生的学习起到服务作用。这时的我才恍然大悟,再次搬起课本认真研读,开始和同伴们商量将课堂的几个大环节和获得弄个单的模块对应起来。这样以来,活动单的设计开始有了一个清晰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又慢慢删除那些琐碎的基础知识,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设计形式和内容。于是,由“自主预习模块、文本研讨模块、巩固练习模块”三大模块构成的学生学习活动单终于面世。随着内容的优化,它已经在学生课堂学习中越来越有效地发挥着引领和辅助作用。

5、教研活动积极跟进,不断提升个人业务素养。

从“一案一本”到“一案一单”,我校的高效课堂改革经历了许多坎坷,学校为了提升老师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也组织了大量的培训和指导工作。每一次的培训,我都积极参与,认真学习。特别对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几次高效课堂体验式培训活动中,我的受益颇丰。在参与各级各类培训的同时,我坚持阅读高效课堂相关的杂志、书籍,特别是借助自己的博客,将实践的心得和体会及时记录下来。有了疑惑和问题,及时到网络查找资料,对照现象,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在上学期进行的高效课堂个人技能展示活动中,我积极参与,认真完成每一次的竞赛内容,用平时学习积淀的各类理论和素养陈述自己的教学思想。特别是在最后一次做课展示活动中,我全面回顾自己在高效课堂中得到的点滴经验,凭借多年的课堂驾驭能力,组织和引导学生用高效课堂的模式主动学习,轻松探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整个课堂技能展示活动中也获得了比较理想的结果。我深知,这个结果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长达一个学期的技能展示活动中,自己投入地学习,用心地实践,那不知觉中慢慢提升的教学技能和教学素养才是最重要的。

三、高效课堂实施的主要策略

1、学习小组的组建以及管理方式。

高效课堂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本班共有学生49名学生,学小组通常由6名学生组成,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使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这样构建的合作学习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开竞争创造了条件。小组建设的过程分三步进行:

(1)选一名得力的组长。组长是老师的小助手和代言人。实践告诉我们,选一名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至关重要。我认为学习小组长应具备以下条件:(1)有很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2)有很强的口头表达能力(3)学习成绩应该优秀(4)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5)要有服务同学的意识要有创新精神

(2)起一个响亮的名字。让小组成员共同磋商、集思广益,为小组起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目前我班学生给自己小组起的名字有:飞翼、活力、闪烁、咕啾、豆子、无敌、给力。

(3)编一个相应的代号。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好小组后,有必要按照学生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为全班每个学生编一个号码,并且每组学业水平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代码相同。例如,小组成员按成绩1、2、3、4、5、6号,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排在最前边,每个小组的1号就是本组各方面能力比较弱的,越到后边的号综合能力就越强一些。这样,在开展小组活动时候既便于组长分工,又便于教师抽查------指定同一层次的学生代表小组发言,并给以及时评价,使每个人承担一定的小组责任,促使小组成员将焦点集中到互教互助上来,减少或避免“搭车”现象的发生。

2、导学案及活动单的设计及使用。

导学案为备课组教师研读教材、集体备课的结晶,教师个人使用前可根据教学实际和思路进行修改,使用完成后必须有手写的教学反思。精读课文的导学案一般为两课时,略读课文一般为一课时。导学案分为四部分内容:备课人和内容信息;导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学生学习活动单;主要将导读、生成、训练(拓展)等合为一单。

目前,五年级语文活动单共由三个模块构成:自主预习模块(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概括大意,搜集作者资料和课文背景、摘录好词好句、提出自己不解的问题);文本研讨模块(根据课文内容画行文思路图、统领全文的核心问题理解);巩固练习模块(根据所学课文进行话题练笔或者即兴仿写)。学生学习活动单一般是上课前发给学生,课堂上在老师的组织和引领下分步分环节完成每个模块的学习和填写,下课后上交由老师批阅。

3、课堂的基本流程与环节。环节一:板书课题,明确目标。环节二:小组合作,预习交流。

(1)由组长组织对前一天的活动单预习情况进行交流评价。(2)小组代表上台集体展示,其他学生同步用双色笔进行补充。环节三:感知文本,理清脉络。(1)引导学生感知文本。

(2)完成活动单的文本研讨模块。(3)组内交流,智慧共享。环节四:集体展示,理解文本。

(1)由最先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上台进行展示。(2)其余学生用双色笔完成补充和修改。(3)老师进行适时点评和点拨。环节五:巩固练习,即兴练笔。

(1)根据活动单的提示完成单位时间的即兴练笔。(2)集体展示,师生共评。

四、高效课堂创建中的体会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种新生事物的诞生和成长总是要历经波折的,比如高效课堂以全新的思想和姿态呈现在老师和学生面前时,每个人都对此充满了排斥和怀疑。但当它真正走进我们的行为甚至走进我们的内心时,慢慢地我们尝试到这种改变给老师给学生带来的可喜变化。以前,老师总是不放心学生,每一个知识点都要苦口婆心地去分析去讲解,一节课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在老师的主观教授中进行,学生的学习达到了怎样的理解效果和消化程度全然不知。但现在不一样了,当学生站在讲台上落落大方地向全班学生讲述自己对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时,我们发现,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低估了学生的能力。

高效课堂探索到至今,虽然我们品尝了许多令人欣喜的改变和成果,但也积攒了许多让人困惑的问题,比如从形式上表现的很细致扎实的结构化预习中,有许多孩子只是将课外资料上的基础知识或者和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不加筛选或者不分重点地罗列和摘抄,结果是书上画的花花绿绿,写得密密麻麻,但实质上一经抽查,连最基本的课文朗读关都不能过,字词认读关也是问题重重,暴露出的问题是不但使预习流于形式,而且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学习反而走向低效。其次,小组合作过程中,对于学习对子的组织缺乏必要的指导,使得主动强学习能力强点的学生可以及时完成学习任务,但使那些胆子小参与不够主动的学生在这样的环节里却成了掉队的人,时间长了,他们会逐渐丧失与人协作的欲望,失去主动学习的乐趣,合作学习的效率也日益弱化。在全班进行的集体大展示环节中,尽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具备了胆量和自信,但在台上进行展示时,缺乏明晰的思维和清楚的表达,更多时候只是照本宣科地朗读答案,尤其在下边的同学提出异议的时候不能自如地进行互动交流,讲述自己观点的时候,口齿不清,语言啰嗦,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这些现象需要进一步提高要求,加强细节训练,让所有的学生对于组内的小展示也好还是班上的大展示也好,都能按照既定的要求进行统一的上台、讲述、互动、总结。自从学校下发了统一的小组课堂评分要求,课堂评价基本有了统一的依据,各科学习也得到了相互协调和步调同一的评价,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在具体的操作上缺乏对组长的细节培训,导致很多时候各组的加分标准不够统一,个别小组和大家分值悬殊过大,老师在上课加分的时候也有忘加或者加分随意的时候,这些做法时间长了会导致小组评分流于形式,对于下组合作学习不能起到及时的督促和激励作用。

关于课堂中的“以生为本”。我们所研究的高效课堂模式其最本真的出发点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力,使他们在一种自觉积极的学习状态中体验认知的乐趣和探究的快乐。但是在操作过程中,我们往往由于时间问题或者学生因素,在教学节奏不能按计划进行的时候容易走向传统的讲解、分析,以讲代读,以讲代思,时时充当课堂教学的霸权者。教师强势,学生必然弱势。牵引的时候挖个洞,让学生往里跳,引着学生来搭后半截的话,这种情况相信我们每个老师都有过经历,其严重性便是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思维的创造性。我记得刘校长在实验一开始就提醒我们老师,不管学生说对还是说错,都不要批评,只要让他说出来就达到目标,时间长了,等树立了自信,孩子不但想说而且说对的比率也就变高了。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总是因为这样的尝试和等待而使教学节奏显得过慢,课堂效率低下。新的学期已经开始,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很严峻的现实问题,如何有效发挥案单作用,让学生在课堂这个大舞台里充分展现自我,快速成长,实现高效。

回顾“一案一单”的实验历程,虽然时间不长,我们却早已在艰难和挣扎中迷失自我,更多时候的语文课只能静静地等待孩子们认真写单,因了一部分孩子的写字速度,我们甚至连最宝贵的朗读、默读、品读时间也是压缩再压缩。也许,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应该是一个漫长而又循序渐进的过程,但“高效”二字似乎像一条无情的皮鞭抽打着我们,让越来越简单的语文课堂教学顾了这头却误了那头。反思这一切的一切,或许是我们的理论学习太过肤浅,操作方法太过粗糙,使我们的“一案一单”课堂模式不仅没有完全体现小组合作的鲜明特色,更可惜的是失去了原有语文课的生命情怀和情趣情感。

《中国教师报》采编部主任李炳亭教授说,课堂是一个教育概念,它的核心是育人,再往下说是基于人本的教育思想。高效课堂是从学生出发的教育,从学生出发,也就是要从学生的权利、兴趣、基础、能力出发,它的核心教育思想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它的目标和追求是:发展学生、成就教师,建设未来!亲爱的老师们,实现高效课堂是一件很实在的事情,而我们,还在路上。

第五篇:课堂有效教学实施策略

课堂有效教学实施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恰当运用教学策略,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有效的教学策略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因此,探讨有效教学策略对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益有重要意义。

一、备课策略

1.开放性备课策略。教师要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开放思想,拓宽自己的备课视野,让学生有一个开放的成长空间。具体体现在:从封闭的自我个体备课转变为教师之间的协作备课,这样教师可以取长补短,优化备课;先让学生通过预习提出一些问题,然后教师从这些问题中筛选一些有价值的与教学密切相关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设计到教案中。

2.结构性备课策略。教师将某一知识点放在整个知识结构体系中来备课,这样就能更好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便于学生有效地进行知识的建构。

3.反思性备课策略。将备好的课进行实践,把在实践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渗透到教案中,进行二次增删、调整、修改,使其不断地优化。

二、差异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只有立足于学生的个别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和认识结构的不同实施差异的教学,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实施分层递进的教学。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只有走在发展的前面,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他把现有的发展水平与最高潜在水平间的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是一个尚处于形成状态,正在成熟的认知结构。这里,“分层”是为了确保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递进”则是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成现有发展水平,从而使学生的认识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动。分层递进教学是班级授课制中实施个别化教学的新探索,是“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深化和具体运用,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有效性。

2.根据多元智能的特点因材施教。一般而言,每个人至少有语言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等八项智能。这八项智能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相互补充。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合理运用与学生多元智能相应的课堂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致力于这八种智能的整体发展,根据不同学生的多元智能特点进行个别化教学。另外,教师要尽可能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目标与学习方案。

三、教学优化策略

优化教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课堂教学只有改变少慢、费、差的低效局面,努力创造多快好省的高效教学体系,才能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

1.提高教学的有效知识量。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给学生带来的有效知识量。教学中有效的知识指对学生实际奏效的、真正理解的知识。如果教学的有效知识量为零,则教学的效果也为零。当前,课堂教学的问题不是内容不科学,数量太少或时间不够,而是要大幅度提高教学的有效知识量,由知识为本的教学向以发展为本的教学转化。

2.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加强知识结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教学的结构性原则,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只有掌握了知识结构,才能巩固和运用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地组织教材,不仅要考虑新知识内容的讲解,还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只有科学组织材料,才能使学生既掌握基础知识,又理解知识的内在逻辑性。另外,教师还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即教师可通过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求知欲,还可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创造和主体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既要传授知识,也要生成学生的创造能力和主体精神。实施创造和主体教学策略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合理运用引导学生创新学习的教学法具体体现在:

1.体验教学法。即通过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教师预设的具有足够知识性、能激发和满足学生求知欲望的某种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创造性的学习活动。

2.潜科学教学法。即指那些尚处于孕育中的属于“科学胚胎”的科学。潜科学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自己探讨疑难问题或尚未定论问题的方式,让他们目睹教师创造性思维和想象活动的实际过程。3.发展问题教学法。当学生解答了某一问题之后,教师要求学生把原问题的某一部分变化一下,编写出与原问题相关而又有所区别的问题并加以解答。

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

第一章有效课堂教学深层解读

章节导入

老师,请把课堂还给学生

看海

“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从路上讲台的第一天起,这句话就时时被提起,几乎每一本与教学有关的书上都能找到这句话。九九年毕业的我,或者领悟能力太差,或者教学技巧不足,直到最近两三年才真正领悟到这句话的魅力。

从学生到教师,一路走来,我绝对是个勤奋、负责的人。所教的学科、所带的班整体来讲还算不错。可是我知道,那是自己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时间的结晶。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无怨无悔地付出着。可我自己心里知道,自己的付出与学生的表现并不成正比,问题出在哪里呢?

认真审视自己,我发现,自己完全把自己当作了保姆,高年级的孩子已经不小了,他们完全有能力做许多力所能及的事。而我,却一直做着越姐代危的“傻事”!

其他暂且不论,就拿课堂教学来说吧。

我想,许多年轻的老师一定和我代样犯过同样的错误:生怕学生掌握不了重点,生怕文章学生不理解,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一遍又一遍。累得嗓子都哑了,还是执迷不悟!事实上,你所讲的仅仅是你所理解的,孩子们未必理解。你所强调的,仅仅是你看重的,未必能被孩子们接受。于是,你会发现,尽管一

个知识点你强调了好多遍,可考试时,孩子们仍然会出错。因为,你没有把叼门放在眼里!

为了图省事,以前课堂上我总爱叫那些成绩优秀的孩子回答问题。结果,他们的确掌握得不错,可班上大多数人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呢!

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落落大方地站起,然后精彩地对你的问题做出回答。但是,这并不重要,要紧的是他知道了,这节课他才是主人公,他应该有能力时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现在的课堂上,我只是做一个引导者,具体的读书、思考、见解的提出,都教给了孩子们。绝大多数孩子都积极参与到语文课的学习中了.相信他们也感受到了美妙文字的吸引力。经过一番“改革”,语文课堂上孩子们参与意识强了。对于别开生面、掌声不断的语文课,班里绝大多数孩子都发自内心地喜欢上了。时我而言,语文课也上得轻松了。真可谓“一举多得”。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西方教育文献之中,并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界的关注。近年来,有效教学逐渐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众多学者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有效教学进行了阐述,颇有些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味道。非常有必要进行一下梳理,整合、集其大成,以飨各类老师的教学实践。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教学是艺术,这是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它倡导教学是一种教师个性化的、没有“公共的方法”的行为,一种“凭良心行事”的、“约定俗成”的行为,主张影响教学过程的因素是复杂的、教学结果是丰富的,是难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的。但是,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才明确地提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是艺术,也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的指标体系以及教学行为—结果变量等。有效教学就是

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的?为了更好地把握这种理念,我们先来了解它的本来含义。

简而言之,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看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辛苦不辛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收获,即使教师付出再多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包括如下三重意蕴:①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②有效率:教学活动本身是一种精神性生产活动,沿用经济学概念,可将教学效率表述为: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人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X100%;③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具体说,是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及吻合程度的评价。“是否吻合”是对教学效益的规定,“吻合程度”是对教学效益量的把握。在某种意义上,有效教学与教学最优化可以划等号。教学最优化的控制项目一般包括教育的时间量(t)、教学的信息量(U)、学习的负担量(C)、教学的成本(S)、学习的成绩(w)o如以E表示教学最优化程序,则有:E=f(w, s, c, u, t)。它表明最优化教学应是这五个量的函数,应以时间最短、教学信息量最多、负担最轻、成本最低、成绩最高来达到教学最优。

美国耶鲁大学的门口两侧各有一组浮雕,描绘的是老师给学生上课的情景,一组是台上老师侃侃而谈,台下学生昏昏欲睡,另一组正好相反,老师酣然人梦,而学生却在台下争辩得不可开交。应当说两种课堂教学都不是我们期望的理想状态,但如果非要从中比个高低,哪个更接近有效教学标准呢?通过以上对有效教学的阐释,结果不言自明。

究其本质,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何谓“理念”?理念就是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的意向。具体地说,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括下列这些内容:

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脚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也就是说,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育)或某一学科(如英语、数学等)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3.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

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于检验教师的工作效益。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

4。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

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现在更有效的教学实施方式?”

5.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所谓“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具体地说,按教学活动的进程把教学分成准备、实施与评价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系列的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并不要求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按照目标管理的教学流程,有效的教学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和教学的评价,并据此来划分教师在处理每一阶段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专栏1:有效教学的特征

1.让学生明确通过努力而达到目标,并且明白目标的达成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2.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促使学生在更复杂的水平上理解; 3.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背景,帮助学生达到更复杂水平的理解;

4.适时与挑战性的目标进行对照,对学生的学习有一个清楚的、直接的反馈;

5.能够使学生对每个学习主题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形成对于事物的概念框架;

6.能够迁移并发现和提出更为复杂的问题,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肖)II《有效教学的策略》

二、有效课堂教学的12条基本原理

有效课堂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其科学属性的特质决定了它有可供遵循的原理。这些原理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才能被人深人领会,也只有付诸教学实践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下述12条有效课堂教学原理,涉及教与学的全过程,包括教材的组织与结构、激发学习动机、表彰与强化良t行为、教的技巧等。有效课堂教学理念特别强调学习的迁移(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使所学与所用能结合起来。

1.当学生清楚地了解了所学内容的框架脉络,且组织、结构完善,则学习进程必定加快,印象更加深刻。标题醒目、条理清晰、上下连贯、及时小结或提问都有将有

助于学得好而记得牢。2.预知是学好的先决条件。所提供的教材和学习内容必须

以学习者自身特征为起点。教师应预先了解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与现有程度,在教学中做到知已知彼,有的放矢。

3.必须激发学习动机。所组织的学习活动应考虑学生的意愿、需要、兴趣和激情。

教师应熟悉并关注学生的要求和所想。有了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必佳。在教师一方,应表现充分的热情。

4.学生通过参与设定目标和策划学习活动,可激发学习动机。

备课本是教师份内的工作,但如能有选择地吸收学生参与,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学会尽量多地吸收学生的意见,重述学生的观点,让学生发言或演示。

5.成功(成就感)是激发学习动机的强大动力。

教材难度分层次掌握,让每位学生都学有所获,时刻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不致于因为学不会而丧失信心。对学生的进步充分肯定。

6.当学生承担的任务具有系列的挑战性,即成功看来不是唾手而得时,可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任务尽可能安排成台阶型,让学生分步去征服。目标设置不要太低,如果可一缴而成,毫无挑战,则学生兴致索然。

7.当学生熟知自己的学习进程,则其行为表现将比应知而未知者为优。

及时给学生反馈,让其对自己有正确评价。这样学生可从容做出自己学习的安排,不致掉队。必要时,给予适当的辅导或补课。

8.学生行为得到表彰(奖励),意味着更值得去学习。

这是教育心理学中正强化理论在实践中的基本运用。被表彰意味着被肯定,那么所学的东西就有价值,就值得记牢和应用。

9.行为的奖励(表彰)尽可能及时效果才最好,而且让学生明白无误。

及时表彰意味着及时强化,这样才能在好行为与好结果之间建立明确的神经联系,才能让学生感受深刻。奖励和表彰应做得准确、恰到好处。

10.指导下的学习比自发学习更有效。

有效教学以学生学了多少为衡量标准,但并不意味着老师可以放弃教的责任,应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应明白学生是否学会所教的,是否达到目标期望值;教师应熟练地应用教学手段和方法;有效组织各种教学活动;及时评估学习的效果。提倡现场教学,以目标为导向。

11.应使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内容,而非处于“被教”地位,学习才达高效。教学中多提出问题可促进学生学习探究行为。

学生唯有通过自己的活动才能改变行为。如果学生处于不明不白或似懂非懂境地,所获一定有限。所以教学目标的立足点应该是“学到什么”而非“教了什么”。教与学双方都应是主动的。

12.学生在实践中学得好。

实践往往被认为是提高能力的有效手段,其实远远不止于此。实践对知识的领悟、对知识的运用、对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教育过程中特别强调“做中学”实有至理在焉,也是有效课堂教学实现的一种策略。

三、有效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行为

现在,我们通常用“有效教师”“有效教学”来替代“好教师”“好教学”。在判断一个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有效时,要考虑到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要重视课堂里的师生“互动关系”,并把“师生互动”作为有效课堂教学的中心问题来考察。而教师行为的有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

(一)五种关键行为

鲍里奇在《有效教学方法》一书中提到有效教学的关键行为,在进行课堂评估和标准化测验中我们发现,这五种教师行为与希望学生达到的理想目标密切相关,它们对有效课堂教学的实现至关重要。这五种关键行为是:

1.清晰授课

这一关键行为是指教师向全班学生呈现教学内容时清晰程度如何。有效课堂教学中教师授课行为具有以下特点:

(1)要点明确;(2)清晰地解释概念,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3)口步清楚不含糊,没有分散学生注意的不良习惯。

研究显示,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清晰而直接地与学生交流,他们常常跑题,他们的讲话或者其讲话的方式削弱了内容显现的清晰度。如果能很清晰地教学,呈现材料就可以少花时间,而且学生第一次就可以正确地回答你的问题,你也就有更多时间用于有效教学。

2.多样化教学

这一关键行为是指在课堂上能够多样地或灵活地呈现课时教学内容。一般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多样化的提问,“提问”是最有效方法之一。教师要掌握提问的艺术,能够区分出问题的类型,包括事实问题或过程问题,聚集性问题或发散性问题。一是表现在对学习材料、设备、展示方式以及教室空间等的运用方面。研究表明,教室里的物品摆放、环境设置、多样的视觉效果都能增强教学的多样性。

3.任务导向

任务导向是指把多少课堂时间用于教授教学任务规定的学习内容。教师用于教授特定课题的时间越多,学生的学习机会就越多。教师必须予以回答的与任务相关的问题有:(1)我讲课、提问用了多少时间?鼓励学生咨询或独立思考又用了多少时间?(2)我组织教学并使学生做好学习准备用了多少时间?(3)我评估学生行为用了多少时间?所有教师都要使学生做好学习准备,让他们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但如果教师把大多数时间用于教授切题的内容,而不是把时间用在那些只是有可能需要的过程准备上,那么,在他的课堂上学生就能取得更高的成就。如果接下来课堂上“师生互动”集中于思维核心的教学内容,那么,这个课堂上的学生的成功率就可能更高。

4.引导学生投人学习过程

学生实际投人学习材料的时间,称为投入率,与教师教授某个内容的时间不同。它是指学生用于学习的时间百分比,在这段时间里学生真的在学习,忙于教学材料并从教师提供的活动中受益。有时尽管教师可能在任务导向下教学,也可能为学生提供了翔实的内容,但学生注意力分散,可能并没有真正投人学习,这意味着他们并没有积极地思考、操作或使用教师提供的素材。

这种不投入可能涉及或隐或显的情感、精神上的漠然。学生们跑下座位、谈话、看与课堂教学内容无关的书的时候,很显然就没有投人学习。学生们的不投人方式还可能更加隐蔽,比如看起来精神集中但实际上却在走神。教学活动中令人不快的一个事实是:在上课的时候有可能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学生在走神。纠正这种隐性类型的不投入非常困难,它需要改变任务本身的结构以及对学习者的认知要求。这就要求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来引发学生投人学习活动。

5.确保学生成功率

学生学习的成功率,是指学生理解和准确完成练习的比率。呈现材料的难度水平已经成为任务导向和学生投人率相关研究的一个关键方面。难度水平由学生的成功率来衡量,也就是学生理解和准确完成练习的比率,有如下三种难度

水平:(1)高成功率:学生理解任务,只是偶尔因粗心而犯错误。(2)中等成功率:学生部分理解任务,会犯一些实质性的错误。(3)低成功率:学生基本上不理解任务。

研究表明:教师的任务导向(教学时间)和学生投人率与学生成功率密切相关。中高等水平成功率的教学能提高学生的成就,这是因为教师讲到了较多的处于学生当前理解水平的内容。而且,产生较低错误率(高成功率)的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对学科内容和学校的积极态度。

调查研究显示,普通学生把大约一半以上时间花在那些能带来高成功率的任务上,研究还发现,一些学生在高成功率的任务上所花的时间超出平均水平,结果他们的成就更高,记忆力更好,对学校的态度也更积极。这些调查结果暗示人们:学生应该把60%-70%的时间花在那些他们能够胜任的任务上,对所教材料他们几乎能完全理解,只是偶尔犯错。中高水平的成功率将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课时教学内容,同时还促成了通过实践来应用所学知识的动机,因为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学生才能有时间和精力进行一些高阶思考,比如批判性思考和独立思考等。在策略方面,这种高成功率对于促进学生的自我导向学习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很多教师这个学习阶段花的时间不够充分,而这个阶段对于学生是否能够达到解决问题和批判思考的目标特别关键。有效教师的一个关键行为就是:组织和安排能产生中高水平成功率的教学,并向学生提出超越给定信息的挑战。

以上所述是促成有效课堂教学的教师的五个关键行为,也是效能型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行为,只有具备了这五种关键行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才可能是有效的教学。

(二)五种辅助行为

为了描绘出有效性教学的图景,需要另外五个有效性教学的普通特征,称为催化性行为或者辅助性附加行为。尽管人们已就辅助行为的重要性达成了共识,但是一方面辅助行为并不像前述的关键行为那样始终发挥着关键作用,另一方面如何运用这些行为尚处于探索之中,它们不像关键行为那样与学生的成就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有效性教学的研究者们认为辅助行为应该在关键行为有效 的背景下采用,把它作为催化剂,而不是代替关键行为,包括利用学生的观念和参与、组织、提问、探询和教师的影响。

1.利用学生的观念和参与

这种行为是指教师通过认可、调整、应用、对比和总结学生的反应,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以及鼓励学生参与。这些行为的使用可以辅助促进五种关键行为,具体内容如下:

认可:通过重复学生所表达的名词和逻辑联系来利用他们的观念—提高教学清晰度。

调整:通过改述或用自己或者其他学生的话来定义学生的观念—产生教学多样性。

应用:利用学生的观念来教授推论或者导出问题逻辑分析中的下一步骤—增加成功率。

对比:将一个学生的观念与其早先表达的观念进行比较,理出其间的关系—鼓励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总结:将个别学生或一组学生所说的作为摘要重述,或着作为对已教概念的回顾—加强任务定向。

最后,对学生观念的利用已经扩大于归因、问题解决和独立思考。通过教师引导性的对话帮助学生用自己的观念、体会和思维模式来重构所学的知识。教师引导性的对话并不仅仅是要求学习者对课本知识作出反应,而是要通过精加工、联想以及用学习者自己特有的思维来评价它,从而使它的意义内化为自己的。在这种行为中,鼓励学习者加工,鼓励学习者交流学习的过程,这样就会形成自己对内容的定义和理解。虽然利用学生的观念与学生的成就之间并没有很大的相关

性,但是可以观察到的是,它对学生投人学习过程有很大的促进 作用,因而,它成为一种常用的达到关键行为的催化剂。让我们 来看看一个简单的利用学生的观念促进其投人的教学对话。

教师:小明,毕达哥拉斯定理的等式是什么? il、明:c2 =a2 +62。

通常在这个时候教师只是简单地说:“很好!”然后就继续问

下一个问题。但是,这位教师继续说。

教师:我们来把它写在黑板上。这是一个三角形,现在让我们来按照小明说的做。他说高的平方(我们称为a),加上底的平方(我们称之为b),应该等于抖边的平方(我们称之为c)o 小刚,你愿意上来用小明刚才给我们的公式,向大家说明你是怎

么得到c的长度的吗?

小刚:好的。如果a等于3, b等于4,我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把它们的平方相加,然后得出平方根,这就是ca 教师:我们把3平方,把4平方,再把它们相加,算出平方

根,结果等于,_5,这就是料边的长度。

在这个对话中运用了哪种利用学生观念的方法呢?第一,通

过把学生的回答板书在黑板上,教师应用了小明的回答,将它带

人了下一步骤—推导证明。第二,通过口头重复小明所说的,教师向全班认可了小明参与的价值。第三,通过让其他同学证明

小明回答的正确性,对概念进行了总结。所有这些的完成都来自

于小明的一个简单的回答“c2 =a2 +b2"o 虽然利用学生的观念看似简单,其实也需要技巧和精心计

划。教师必须随时做好准备,以便能抓住将学生的观念结合于课

堂教学的机会。研究表明,利用学生的观念和参与(特别是在自

然的课堂对话中出现的)比之简单地用“很好”来表扬学生,对

学生的投人有着更大的促进作用一。那些用来认可和表扬学生的标准语句(如“正确”“好的”“对的”)已经被使用得过多了,以致于不能表达教师所期望的对学生的奖励,对教学目标的达成作用甚微。

2.组织

教师为安排后继行为或总结先前行为所做的评论称为组织。组织在教学行动发生之前和之后都很重要。使用先前活动或问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先行组织者,有助于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保持。使用对教学活动或问题的总结,可以强化学习内容,使之与其他内容发生适当的联系。这两种组织方法都与学生的成就相关,是达成关键行为的有效的催化剂。

前、后两种组织如下:

教师(上课之前):我们已经了解到政治和经济环境是导致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直接原因,下面我们将开始具体研究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政治和经济因素,特别是要重点研究国际或世界危机发生之前的政治和经济因素。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两个动荡时期所共有的东西。

教师(上课结尾):我们发现经济困难和政治一动荡,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安全感是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直接原因,据此,可以得出结论,如果一国把在经济发展和领土安全中的利益看得比战争所耗费的人口和资源还要重要 的时候,就可能会导致国家之间的冲突(如战争)。你们能想到最近这些因素在国家行为中所发挥的作用吗?

上例呈现了一些可用于组织的方法。一种是指出内容所要发生的变化。清楚地指示提醒学生即将要发生变化,没有这种指示,学生就可能把新内容与旧内容搞混,混淆了它们之间的区别。如上例的“我们已经了解到政治和经济环境是导致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直接原因,下面我们将开始具体研究„„”,帮助学生做好调整,提供了一个使新内容更具意义的背景。这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后继活动的先行组织者。

另一种组织的类型是运用强调。上例中,.教师使用了“特别是要重点研究„„”,他提醒学生注意活动的结论中所包含的知识和理解。此类“这是重要的”“以后我们还会回到这一点上来”“记住这一点”的语句,我们称之为口头标记(verbal makers)o它们往往是强调最重要的内容。

除了口头标记和先行组织者,效能型教师可以将课堂组织成一个活动结构(activity structure)。活动结构是一系列具有不同认知复杂程度的相关任务,它在某种程度上是受学习者控制的。活动结构可以以多种方式来建立,如合作的、竞争的、独立的,以对学习者提出不同要求,使上课具有节奏和推动力。对效能型教师来说,重要的是让学生投人学习过程,使他们从对事实的简单回忆发展到形成需要推理、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行为的更高的反应水平。在上例中,教师引导学生超越课本内容去思索战争的政治和经济因素,这使得教师最后的提问更具意义(“你们能想到最近这些因素在国家行为中所发挥的作用吗?”),教师期望学生超出所讨论的概念,上升到普遍性的高度。

3.提问

提问是另一个重要的帮助行为。对教师提问的研究是教学领域的永恒主题之一。有效性教学理论研究者把提问分为两类:内容性提问与程序性提问,这两类提问各有其作用。

内容性提问。内容性提问指的是教师所提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直接运用所教的内容作出回答。此类提问的目的是看学生是否能回忆和理解具体的材料,正确答案教师是事先知道的。研究者们对内容性提问作出了多种描述,如,它是直接的,即提问不需解释或选择;低要求的,即提问只需要回忆准备好的事实,不需要归纳和参考资料;收敛的,即不同的资料来源得到同一个答案;封闭的,即提问不需要普遍联系或旁征博引;事实的,即提问只需要回忆已被充分接受的具体知识。此类问题如:列举月球大气中的化学成分、计算机CPU的功能、48除以6,再减5是多少?

程序性提问。并不是所有的提问都是内容性的,问题被提出来是有不同的目的的,是为了促成不同的认知过程。问题解决、指导、激发(如好奇)、鼓励(如创造性)、分析、综合、判断都是教学实践的目的,这些都应该在提问策略中反映出来。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内容就并非一个终点,而是一个达到更高目的的手段。同样,研究者们也对程序性提问作出了多种描述,如,它是间接的,即提问有各种可能的解释和选择意义;高要求的,即提问需要比简单的事实回忆复杂得多的认知过程;发散的,即不同的资料来源可以得到不同的最终答案;开放的,即不期望出现单一答案,甚至是不可能有单一答案;观念的,即提问需要概括、总结和参考资料。这类问题如:根据我们现在对月球大气的了解,要在月球上存活一年需要什么装备?分析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对家庭经济生活的影响。举例说明除与减的相似功能,并对它们作出比较。

教师的程序性提问并不像内容性提问那样与学生成就之间有直接的关系,它往往启动较困难,见效也是长期的。但是,这种高要求的提问常常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策略。因为这类提问要求学生运用分析、综合和决策,这些认知过程是成人生活中最需要的。

4.探询

探询指的是教师要鼓励学生详细阐述自己的或其他同学的答案。教师可以采用普遍性的问题,也可以用引导性的问题,或者用其他一些可以转化、提升学生回答的指导语,让学生尽量说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因此,探询常常用于将

讨论提升到更高的思维水平,特别是在寻找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概括和问题解决的时候。教师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事实性提问开始教学,然后通过引发学生的清晰回答、索求新信息,或转变回答,将之提升到一个更高水平,使概念化、精练化,最后得出结论。,如果能使“引发一索求一转变(如果有必要)”循环切实施行,学生就有可能获得最大的收获。

下例就是一个典型的“引发一索求一转化”循环过程:

教师:小明,什么是科学实验?

小明:就是检验某种东西。

教师:那么,什么是检验呢?

小明:就是相信并且想知道它是否真的是正确的。

教师:它的意思是„„?

小刚:它的意思是作出一个预测。

教师:“预测”的同义词是什么?

小琴:假设。先作出一个假设,然后进入实验室检验它是否正确。

教师:好的。所以一个科学家作出一个预测或假设,接下来做实验来检验它是否能被证明是正确的。然后呢?

小田:就结束了。

教师:(等待了10秒钟)实验室跟现实世界一样吗?

小丁:科学家会尽力使它像现实世界,但它太小了,像我们书上画的绿房子。

教师:所以,如果要利用实验的结果的话,科学家就必须对它们做什么处理?(没有人回答,因此教师继续)如果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重要的事物,我们会认为在现实世界中也会发生吗?

小明:你的意思是如果它在特殊情境中是正确的,那么它在更普遍的情境中也是正确的吗?

小玲:这就是作出了概括。

教师:好的,我们知道了科学调查通常是以概括结尾的,让我们来总结一下。一项科学调查需要哪三样东西? 全班:一个预测、一项实验和一个概括。

教师:很好,同学们。

你能找到在这段对话中教师的索求、引发和转化行为吗?教师并没有给予学生假设、实验和概括的定义,只是偶尔用“好的”或“对的”之类的语言.使学生明白自己的思路是正确的,让他们自己得出概念的定义。教师的作用只限于引发学生的解释(“它的意思是„„?”),索求更多的信息(“它的近义词是什么?”)以及引导转化(“实验室与现实世界一样吗?”)。

引发、索求和转化的目的是促进探究,或者对教学内容的独立探索。通常,探究教学中所学材料的巩固率要高于常规的讲授方法。但是,短期内二者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

J.教师的情绪

学生是教师行为所隐含的情绪的感受者,受此感染,他们往往会作出相应的反应。一个对教学内容感兴趣,并通过面对面的表达、语言感染、体姿和行为来呈现教学内容的教师,比那些没有这些行为的教师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们根据教师的这些行为所提供的信号相应地减少或增加对课堂的投人。不管教师是否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这些行为,这都是客观存在的。

其中,热情是教师影响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热情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活力、力量、投人度、兴奋性和兴趣。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传递给学生,最常用的是语言感染、体姿、目光交流和教师的生气勃勃。研究表明,教师的热情与学生的成就相关,对促进学生投人学习过程也有重要的作用。

显然,一个人不可能长时间地保持高度的热情而不感到疲惫,什么样的热情水平是适当的呢?我们认为,适当的热情水平是语言感染、体姿、目光交流和动作的和谐平衡,教师要用时间和能力将这些行为组合为一个统一体,以适当的方式来运用每一种行为,传递给学生一个统一的有活力、投人度和兴趣的信号。换句话说,这些行为要以适当的方式、在恰当的时间运用,才能传递出理想的信息。这样的话,与学生的无声的行为对话也可以发挥与有声的言语同样重要的作用。其中关键的是教师的热情必须是真实感情的表达。

下载第二学期绿色课堂实施策略阶段性总结(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二学期绿色课堂实施策略阶段性总结(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5学年第二学期豆豆三班绿色班级总结

    2015学年第二学期豆豆三班绿色班级总结 “喜迎G20·做好东道主”,在绿色环境建设方面,是我们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的责任。近期,杭城进行了大规模的绿化整治活动,作为幼儿园里的师......

    柳毛湾镇学校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总结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总结在我校,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已有好几个年头,本学期我校加大全体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的力度,进一步落实新课标要求,加快课改步伐,制定计划,使课堂教学面貌......

    课堂提问的作用及实施策略

    课堂提问的作用及实施策略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才会有问,有问才会有思,之后才会有新的发现,寻找到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一......

    课堂小结功能与实施策略

    课堂小结功能与实施策略 一堂完整的课堂应该具备:创设问题情境,探索发现新结论,总结概括新结论,验证开发新结论,巩固应用新结论以及课堂小结六个环节。教师对数学教学的基本功非......

    有效课堂及开展有效课堂的实施策略

    有效的课堂 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教学的效益,有效教学旨在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具体说来,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含五方面的内容。 第一、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

    小学绿色课堂建设的策略研究

    小学绿色课堂建设的策略研究 研究成果综述 芦墟实验小学课题组 《小学绿色课堂建设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我们也已经研究了近4年了,从2008年该课题成为学校的主课题以来,我们更......

    绿色课堂

    关于“绿色课堂”对话沙龙的发言稿各位老师好! 今天很高兴与各位同行一起交流对绿色课堂的看法,首先呢,我想说说我理解的绿色课堂是什么! 绿色课堂,不是颜色是绿色的课堂,不是桌子......

    高效课堂实施情况总结

    高效课堂实施情况总结 为了认真贯彻高邮市教育局关于高效课堂过关年相关活动的要求,我校在日常工作过程中,狠抓过程管理,着力加强教学改革,为实现课堂高效而不懈努力。现将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