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银行的三农服务

时间:2019-05-12 03:31: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农业银行的三农服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农业银行的三农服务》。

第一篇:中国农业银行的三农服务

中国农业银行的三农服务

农行开展三农业务的战略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要实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离不开金融的强有力支持。

中国农业银行多年来始终高度重视“三农”金融服务工作。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中国农业银行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的“三农”金融服务体系,县域机构网点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农村存贷款持续增加,金融服务已基本覆盖全国县域。

200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定了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的“十六字”方针,中国农业银行进入建设现代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新时期。2008年10月21日,国务院第32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实施总体方案》,2009年1月16日,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农业银行)正式成立,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站在新的起点,中国农业银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服务好“三农”放在改革发展的首要位置,深入研究面向“三农”、商业运作的有效途径,积极探索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模式与路子,切实加强面向“三农”的体制机制保障,推动“三农”金融服务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一.三农个人产品

金穗惠农卡 什么是金穗惠农卡

金穗惠农卡是我行面向农户发行的银联标准借记卡产品,它除具有金穗借记卡存取现金、转账结算、消费、理财等各项金融功能外,还向持卡人提供农户小额贷款载体、财政补贴代理等特色服务功能,并提供一定的金融服务收费减免优惠。惠农卡卡号标识为“622841”,设主卡和附属卡,主附卡采用不同卡面。能为您做什么

金穗惠农卡除具有金穗借记卡存取现金、转账结算、消费、理财等各项金融功能外,还可向持卡人提供交易明细折、农户小额贷款载体、农村社保医保身份识别及费用代缴代付、农村公用事业代收付、财政补贴代理等多种特色服务功能。如何办理

银行网点人员会到申请人所在村进行集中办理,申请人也可以到已经开办此项业务的网点柜台单独办理。

1、批量申领程序:

(1)申领人向村委会等我行合作机构提出办卡申请,申请时须填写申请表,并提供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复印件;

(2)村委会等合作机构核实申请人信息后,将申请材料批量提交所在地我行网点进行审核;

(3)对于符合发卡条件的,网点在系统中进行批量开卡(但不激活),并将完成开卡的卡片及卡号清单交村委会等合作机构签收;

(4)村委会等合作机构按照卡号清单,将卡片发给申领人签收;

(5)申领人持惠农卡、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原件到所在地我行网点办理卡片改密激活(可根据情况提供上门激活服务)。激活后的惠农卡方可正常使用。

2、单独申领程序:

(1)申领人持户口簿、本人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合作机构对其身份证明的介绍信等到我行网点填写金穗惠农卡申请表。

(2)网点对申领人提交的申请资料进行审核,对于符合发卡条件的当场开卡、并由申领人自行设置密码。开卡完成后惠农卡即可使用。

注:具体开办的业务种类及办理程序、办理条件等以中国农业银行当地分行有关规定为准。惠农信用卡

惠农信用卡是中国农业银行专为具有良好信用观念的县域及农村高端客户量身定做的借贷合一型特色产品,是农业银行金穗卡系列产品之一。惠农信用卡不但可以作为您支付结算、储蓄理财的工具,更可以通过我行授信,满足您短期、频繁的资金周转需求,并提供多项个性化辅助功能,全面服务于您的生产生活。功能简介:

1、借贷合一,即时用信

惠农信用卡具有强大的借贷合一功能,您可以开立活期和多个定期子账户,并将自有资金存入获得存款利息;而且,领卡后无需办理其他手续,就可以在我行核定的授信额度内直接透支、即时用信,灵活安排自己的生产经营资金、管理家庭财产。

2、循环透支,快速周转

在我行核定的授信额度内,您可以根据自己的资金情况随时借款及还款,利息按照实际使用天数计算,还款后授信额度就将立即恢复并可再次使用,实现资金的快速周转,最大限度为您节约资金使用成本、实现资产增值。

3、全额取现,使用方便

您不但可以消费透支,还可以取现透支和转账透支。其中,取现透支和转账透支的比例最高可达授信额度的100%,最大限度地满足您不同用途的资金需求。

4、高额授信,担保灵活

您可以通过信用担保、保证担保、质押担保和抵押担保等多种担保方式获得惠农信用卡的授信。结合您的资信状况和担保方式,授信额度最高可达30万元。

5、定活合一,管理轻松

在惠农信用卡下可同时开立人民币活期账户和多个人民币定期子账户,不需其他卡片或存单,一卡在手就可轻松管理您的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

6、代理缴费,省心省力

我行可以通过惠农信用卡代您缴纳水费、电费、通讯费、有线电视费等多种费用,免去您的奔波劳累。当您账户自有资金不足时,还可以在授信额度内,以不超过1000元的透支款项缴纳上述费用。

7、主卡附卡,额度共享

您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为家人或朋友开立多张附属卡,让他(她)们共同使用您卡内的自有资金,或根据您的要求,共同使用我行为您核定的授信额度。

8、支付控制,全面掌控

可以根据您的要求,对附属卡的支付次数、金额以及是否具备透支权限等进行控制,也可以随时注销附属卡,使您灵活掌控附属卡的使用。

农户小额贷款

什么是农户小额贷款

本办法所称的农户小额贷款是指中国农业银行按照普惠制、广覆盖、商业化的要求,对农户家庭内单个成员发放的小额自然人贷款。每户农户只能由一名家庭成员申请农户小额贷款。

农户小额贷款有哪些特色

1、贷款方式灵活。农户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可采用保证、抵押、质押、农户联保等多种方式申请贷款。

2、用款方式灵活。根据用款方式不同,农户小额贷款分为自助可循环方式和一般方式。自助可循环方式下,在核定的最高额度和期限内,借款人可随借随还,通过自助借款方式提款、还款;一般方式下,我行对借款人实行一次性放款,一次或分次收回。具体用款方式由借款人与我行协商决定。

3、节省利息。自助可循环方式下,农户小额贷款按照贷款的实际使用天数计息,可最大程度的减少借款人的利息支出。如何办理

授信流程:

1、借款人提出贷款申请;

2、提交材料;

3、接受银行调查;

4、银行审批通过后,与借款人签订授信合同,之后放款。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

什么是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

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是指对农户家庭内单个成员发放的,用以满足其从事规模化生产经营资金需求的大额贷款。

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有哪些特色

1、贷款方式灵活。农户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可采用保证、抵押、质押、农户联保等多种方式申请贷款。

2、用款方式灵活。根据用款方式不同,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分为自助可循环方式和一般方式。自助可循环方式下,在核定的最高额度和期限内,借款人可随借随还,通过自助借款方式提款、还款;一般方式下,我行对借款人实行一次性放款,一次或分次收回。具体用款方式由借款人与我行协商决定。

3、节省利息。自助可循环方式下,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按照贷款的实际使用天数计息,可最大程度的减少借款人的利息支出。如何办理

授信流程:

1、借款人提出贷款申请;

2、提交材料;

3、接受银行调查;

4、银行审批通过后,与借款人签订授信合同,之后放款。

县域工薪人员消费贷款

什么是县域工薪人员消费贷款

县域工薪人员消费贷款是农业银行向符合条件的县域党政机关、财政统发工资的事业单位、优势行业企业单位及总分行级核心优良客户正式在职职工发放的,以其工资性收入作为主要还款来源,具有特定消费用途的人民币贷款业务。县域工薪人员消费贷款有哪些特点?

1.可以发放信用贷款。只要符合规定条件,我行可给予客户发放信用贷款。

2.贷款方式灵活。除信用方式外,还可采取抵押、质押、自然人保证及公司保证担保,既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方式灵活,选择多样。

3.贷款用途广泛。贷款可广泛用于购车、装修房屋、出国留学和旅游等各类合法消费用途。

授信流程:

1、借款人提出贷款申请;

2、提交材料;

3、接受银行调查;

4、银行审批通过后,与借款人签订授信合同。

地震灾区农民建房贷款

什么是地震灾区农民建房贷款

灾区农民建房贷款是指农业银行对在“5.12”特大地震灾害中因地震造成房屋倒塌或严重毁损无房居住、符合政府重建永久性住房补助条件和政府重建规划,且具有长期农村居住户口的受灾农户(不包括城镇受灾居民和符合民政部门救济对象的受灾农户),按照当地政府规划修建或购买首套永久性住房提供的贷款。能为您做什么

该贷款通过一定额度信贷资金的支持,解决受灾农民在重建、搬迁或安置住房过程中暂时的资金短缺问题,帮助受灾农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该贷款具有如下特点:

1、贷款利率优惠。最低下限执行基准利率0.6倍,最高执行人民银行基准利率不上浮。在此区间根据风险状况和担保方式确定实际利率水平。

2、还款方式灵活。可以采用按月、按季等多种还款方式,可以根据农民收入实际设定1年贷款宽限期,宽限期内只付利息不还本金。

3、担保方式多样。农民可采用抵押、质押、保证、农户联保等多种方式申请贷款。对于与农行长期合作、灾前无不良信用记录、还款能力强、家庭年人均收入高于所在县人均农民收入50%以上、信用评级为良好级及以上的农户可以发放信用贷款。

4、信贷计划优先。我行将对符合贷款对象和条件要求的灾区农民建房贷款需求,给予优先保证。

二.三农对公产品

农村城镇化贷款 产品定义

农村城镇化贷款是指农业银行在县域范围内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改善县域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县域经济承载功能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开发贷款。

农村城镇化贷款的基本贷款品种为项目贷款,按照还款来源分为城镇化一般项目贷款和城镇化垫支性项目贷款。

城镇化一般项目贷款是指以新建项目法人或既有法人为承贷主体,以项目自身现金流或既有法人综合收益为还款来源而提供的融资。

城镇化垫支性项目贷款是指项目自身收益或既有法人综合收益不能全额还款,以项目建成后的财政拨付资金为部分或全部还款来源而提供的融资。功能和特色

农村城镇化贷款可满足借款人因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公共设施建设、县域园区建设、县域流通市场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县域土地整理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时资金不足的融资需求。办理流程

(一)借款人提出书面申请

(二)借款人除提供基本生产经营、财务资料外,还应提供以下项目资料:

1、政府有权部门授权或委托借款人从事规划区域内的城镇化项目建设的批件;涉及用地的,提供建设用地合法手续的证明材料;根据有关部门要求提供的环保评价报告及批准文件;其他批准文件等。贷款申请时尚未取得前述合法性资料的,须提供办理情况和取得计划;

2、使用政府投资的项目,提供有权部门同意立项的批准文件、有相应资质的机构提供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批复文件;需政府核准的项目,提供有权部门核准文件、有相应资质的机构提供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其他项目(需备案的项目)提供有相应资质的机构提供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需主管部门审批同意的投资项目,提供主管部门批准文件;

3、自筹资金到位的计划和已投入资金的证明;

4、农业银行要求的其他证明文件和材料。

(三)借款人申请办理农村城镇化垫支性项目贷款,应提交以下资料:

1、上款规定的资料;

2、经地市级以上(含)人民政府批准的城镇发展总体规划或特色风貌设计;

3、政府部门出具的书面还款承诺,以及经同级人大(或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的财政还款预算决议。

办理渠道:农业银行县域范围内所有分支机构。

季节性收购贷款 产品定义

本产品是指在农副产品收购旺季,为解决农副产品加工、流通、储备企业正常周转资金不足的困难,满足其收购资金需求而发放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产品主要面对有季节性收购资金需求的AA级(含)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期限原则不超过6个月,最长不能超过9个月,不得循环使用,到期必须收回。功能和特色

本产品主要是为解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副产品收购旺季资金需求量大、时限要求高等困难而设计,对借款人准入和资金需求等有明确的限定。

季节性收购贷款实行“封闭运行、期限管理、专款专用、库贷挂钩”的管理方式。产品主要特色为根据农副产品收购资金需求特点,可超企业授信理论测算值为借款人核定授信,超30%(含)以内需农业银行一级分行审批,30%以上需按照农业银行相关信贷制度报批。办理流程

(一)借款人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材料

(二)银行对业务进行调查、审查、审批

(三)签订借款和担保合同

(四)根据合同约定逐笔核贷,逐笔放贷

(五)积极开展贷后管理工作

(六)按期足额收回信用

办理渠道:所有经授权的三农事业部辖属经营机构均可办理。

化肥淡季商业储备贷款 产品定义

化肥淡季商业储备贷款是指农业银行根据借款人申请,向其提供用于开展化肥淡季商业储备业务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化肥淡季商业储备贷款也适用于农业银行向借款人开展化肥淡季储备业务而提供的票据承兑、贴现、保函、期限不超过90天的短期信用证及其他国际贸易融资等业务。

化肥淡季商业储备业务是指每年进入化肥使用淡季后,化肥流通企业将淡季生产的化肥收储一部分,存到用肥旺季时再集中投放市场的经营活动。其中,与国家发改委及财政部签署了有效的《化肥淡季商业储备承储协议书》,能够按照协议约定开展化肥淡季商业储备业务的企业称之为“承储企业”,其他从事化肥淡季商业储备业务的企业称之为“一般企业”。功能和特色

化肥淡季商业储备贷款主要满足“承储企业”和“一般企业”因开展化肥淡季商业储备业务产生的流动资金需求,主要具备两大显著特点:一是为企业制定了化肥质押担保方案,以企业储存的化肥设定动产质押,为化肥流通企业增加了有效担保方式;二是针对化肥流通企业特点,化肥淡季商业储备贷款为企业增加了特别授信方式,为企业贷款拓宽了授信空间。办理流程

(一)客户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材料

(二)银行进行调查、审查、审批

(三)签订借款和担保合同

(四)核定担保,办理抵质押登记手续

(五)根据合同约定发放贷款

(六)积极开展贷后管理工作

(七)按期足额收回信用

办理渠道:所有经授权的营业机构均可办理。

农业产业化集群客户融信保业务 产品定义

本产品是指与AA级(含)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高度关联的核心经销商在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办理了国内贸易信用保险后,农业银行按保单承保金额的一定比例向其提供的用于满足其流动资金业务需求的本币融资业务。目前本产品在试行期间仅针对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有限公司和伊利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核心经销商办理此业务。功能和特色

本产品主要为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核心经销商在国内贸易交易中,以赊销等结算方式对零售商形成的应收账款无法及时回笼,而提供的短期流动资金需求。

产品主要特色为核心经销商的融信保业务授信额度占用农业银行为龙头企业专门核定的融信保授信额度,且融资额度可根据核心经销商投保的国内贸易信用险保险金额核定,最高不超80%。另外对符合农业银行融信保业务条件的核心经销商在存入产品要求的最低保证金后,办理业务时可不再提供其他形式的担保。办理流程

(一)借款人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材料

(二)银行对业务进行调查、审查、审批

(三)审核相关保险手续及资料,签订借款和担保合同

(四)根据合同约定逐笔核贷,逐笔放贷

(五)积极开展贷后管理工作

(六)按期足额收回信用 办理渠道:须由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提供核心经销商名单,核心经销商所在分行经授权的辖属经营机构办理。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 产品定义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是指用于中央和省级财政主导投资建设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财政承诺全额偿还本息的贷款。

农村基础设施贷款期限按照项目总投资规模和财政资金到位计划合理确定,一般不超过20年(含)。利率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和农业银行有关规定执行。功能和特色;

一是在贷款用途上,主要投向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农村水、电、路、气、医疗和教育等公益性项目。二是在资本金要求上,根据《国务院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试行资本金制度的通知》(国发【1996年】35号)中关于 “公益性投资项目不实行资本金制度”精神,对资本金未做强制要求。三是在贷款期限上,根据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和财政投资特点,适当延长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20年。上述特征,符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运行的一般规律,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办理流程

(一)客户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资料。

(二)银行进行调查、审查和审批。

(三)签订借款合同。

(四)办理抵制押登记等手续。

(五)贷款一次性发放或根据合同约定的最高额度和期限分次发放。

(六)借款人按约定还款方式偿还贷款本息。

(七)办理结清贷款手续。

办理渠道:所有经授权及转授权的营业机构均可办理。

县域商品流通市场建设贷款 产品定义

县域商品流通市场建设贷款是指对项目所有权人发放的用于县域内商品流通市场建设的固定资产贷款。总行确定的纳入三农金融部统计的县(含县级市)支行所在行政区域都被称为“县域”。县域范围内农副产品、文化用品、服装家具、装饰建材、五金钢材、种子化肥等流通市场建设都可适用本产品。非县域范围内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贷款也适用本产品。

功能和特色

县域商品流通市场建设贷款合理设定了借款人准入标准和项目准入标准,主要满足各类商品流通市场提供交易用固定场所及交易必需的配套设施产生的资金需求。固定场所主要包括交易厅(棚)、商铺等,配套设施主要包括配套仓库、水电道路、保鲜储藏冷库、停车场、办公用房、安全检测系统、市场信息化系统、商户生活服务等市场附属设施。办理流程

(一)借款人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材料

(二)银行进行调查、审查、审批

(三)签订借款和担保合同

(四)核定担保,办理抵押登记手续

(五)根据合同约定逐笔核贷,逐笔放贷

(六)积极开展贷后管理工作

(七)按期足额收回信用

办理渠道:所有经授权的营业机构均可办理。

农业银行“三农”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客户基础薄弱。农产条线客户数量持续萎缩,农产条线客户下降,势必影响农产条线对公存款的健康增长,降低其对公存款竞争力。客户数下降的原因主要是近几年对公贷款信贷投放集中度趋高。由于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信用风险加大,贷款主要投放大企业、大项目。另一方面对公业务网点转型还未取得实效,部分县域乡镇网点“空心化”依然严重,制约了农产条线客户数量增长,尤其是对高回报率的流动资金贷款户和对公纯存款户营销拓展力度不够,导致对公存款无生长基点。

(二)信贷风险影响。受经济下行影响,县域信贷风险防控形势更加严峻,不良贷款有抬头之势。行业不景气,经营下滑,而企业又不能及时进行转型应对,以致逐步陷入困境。再加上担保圈风险蔓延引起连锁反映。另外,企业过度扩张和高负债经营导致现金流断裂。部分企业在经济上行期盲目扩张、高负债经营,但由于经济环境、合作关系发生不利变化,导致企业订单减少,资金无法周转。种种风险因素导致风险防控不容乐观。

(三)信贷限额控制。建安企业信贷受限额控制,支持面得不到有效扩充。为了防范风险,农业银行对该行业调整了信贷政策,对建筑行业信贷客户用信收紧,这将不利于建安企业信贷业务提质扩面。

第二篇: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服务报告

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服务报告

2009年3月

前言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要实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离不开金融的强有力支持。

中国农业银行多年来始终高度重视“三农”金融服务工作。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中国农业银行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的“三农”金融服务体系,县域机构网点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农村存贷款持续增加,金融服务已基本覆盖全国县域。

200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定了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的“十六字”方针,中国农业银行进入建设现代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新时期。2008年10月21日,国务院第32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实施总体方案》,2009年1月16日,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农业银行)正式成立,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站在新的起点,中国农业银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服务好“三农”放在改革发展的首要位置,深入研究面向“三农”、商业运作的有效途径,积极探索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模式与路子,切实加强面向“三农”的体制机制保障,推动“三农”金融服务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一、中国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历程

根据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1979年,国务院决定恢复中国农业银行,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信贷支持和综合金融服务。从1979年到2008年,根据不同时期农业农村经济特点和中央对中国农业银行确立的支农定位和职责,中国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历程,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专业银行时期(1979-1993年)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率先在农村拉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并以磅礴之势推向全国。改革开放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经济总量逐年上升,粮食及农副产品购销两旺,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经济呈现跳跃式、超常规发展。

按照当时专业银行的业务分工,中国农业银行遵循“以粮为纲、农林牧副渔并举,提高经济效益,活跃农村经济”的指导方针,围绕发展农村生产力这个中心,将全部贷款的98%以上集中投向了农村。支持农业资源开发和技术改造;支持国家商品粮、棉、糖生产基地建设;开办粮棉转化转产专项贷款、副食品基地专项贷款、土地治理与开发专项贷款;支持“星火计划”、“丰收计划”实施,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

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为解决农产品“卖难”和乡镇企业发展需要,中国农业银行将每年涉农信贷计划的60%和2500亿-3200亿元的累放信贷额度,用于支持供销社、农副产品收购和乡镇企业发展。对乡镇企业贷款计划实行专项管理,确立了“量力而行,讲求实效,区别对待,择优扶持”的支持乡镇企业发展的十六字方针,颁布了《中国农业银行乡村工业贷款暂行办法》,对促进农村工业化、增加农民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向商业银行转轨时期(1994-2006年)

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进出口总量不断增加,中国特色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商业银行法》等一系列金融法律颁布实施后,国家加大了对国有银行的综合改革力度和监管力度,启动了国有银行的商业化综合改革,要求国有银行按照国际惯例构筑业务运作模式和经营机制。1994年,国家组建了农业发展银行,使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逐步分离,中国农业银行开始向现代化商业银行转轨。1996年,农村信用社与中国农业银行脱钩。

面对新的形势,中国农业银行重新调整了市场定位,确定了“积极巩固、调整和提高农村业务,大力拓展大城市业务,重点发展中小城市业务”的经营战略。改进了资金计划管理方式,按照市场效益原则,约束贷款投向,引导资源配置。以推行信贷“新规则”为契机,明确了贷款准入标准,规范了信贷决策行为。全面推行了授权、授信管理,实行了审贷分离、责任追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制定了《信贷结构调整纲要》,明确了信贷进入与退出的重点。较大幅度地收缩了低效网点,裁减了部分冗余人员。业务经营层次、业务运作效率、金融资源密集度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得到提升。

顺应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和商业银行改革进程加快的形势和要求,中国农业银行的业务经营不再局限于农业、农村,而是逐步转向城乡两个市场,贷款结构趋于多元化。“三农”贷款的余额在增长,但占全行贷款的比重有所下降。在农业农村金融服务领域,按照与政策性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和其他金融组织各有侧重、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原则,以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转化升级和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加大了对农业产业化、农村基础设施、特色资源开发和农村电网改造等领域的支持力度。截至2006年末,涉农贷款余额9515亿元,占全行贷款总额的30.5%。其中农业产业化贷款725亿元、农村城镇化贷款226亿元、农村电网改造贷款1199亿元、专项贷款(含扶贫)2544亿元、乡镇企业贷款1500亿元、农村商品流通贷款1215亿元、农户贷款969亿元。同时,中国农业银行发挥大型商业银行的综合经营优势,实施“以城补乡、以东带西”的金融反哺模式,向中西部行转移支付财务资金达600多亿元,增强了农村网点和中西部地区行的服务能力。

(三)建设现代股份制商业银行时期(2007年以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经济取得了长足进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农村金融已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为此,200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对农村金融的改革发展作出了明确的部署,提出了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要和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相结合,坚持“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的总体原则。要求中国农业银行稳定和发展在农村地区的网点和业务,充分利用在县域的资金、网络和专业等方面的优势,发挥在农村金融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

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出发,对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明确要求中国农业银行坚持为农服务的方向,强化职能、落实责任,稳定和发展农村服务网络。随后,国务院批准了《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实施总体方案》,要求中国农业银行改革要以建立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为核心,以服务“三农”为方向,稳步推进整体改制,成为资本充足、治理规范、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优质、效益良好、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强的现代化商业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中国农业银行新时期认真履行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支农职责,全面落实面向“三农”的市场定位,扎实开展面向“三农”金融服务试点和三农县域事业部制改革试点,进一步突出支持重点,创新金融产品,完善服务机制,强化政策保障,努力发挥在农村金融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中国农业银行面向“三农”金融服务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新时期中国农业银行面向“三农”业务发展战略

在建设现代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新时期,中国农业银行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作出了《中国农业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三农”金融服务工作的决定》,提出全面实施“三农”和县域蓝海市场发展战略,将服务“三农”确立为中国农业银行改革发展的永恒主题。

(一)新时期业务发展的总体思路

新时期中国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面向“三农”的市场定位,紧紧围绕中国农业银行“3510”发展目标,全面实施“三农”和县域蓝海市场发展战略,在一级法人体制下,建立健全三农县域事业部制经营管理体系,不断加大服务“三农”的投入总量和工作力度,努力提高服务“三农”的运作效率和水平,切实提升“三农”业务的风险控制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把中国农业银行建设成为一家面向“三农”、城乡联动、融入国际、综合经营、致力于为最广大客户群体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的现代化全能型银行。

(二)新时期业务发展的基本原则

中国农业银行新时期服务“三农”的基本原则是:

--坚持立足县域,加大投入。突出“三农”在全行改革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把县域支行作为服务“三农”的载体和平台,全面、系统地推进“三农”金融服务工作。统筹安排全行各项经营资源,保障对“三农”的投入,促进“三农”业务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联动,综合服务。发挥广联城乡的资金、网络和专业优势,为“三农”客户和其他农村金融机构提供存、贷、汇、卡、网等综合金融服务,为客户跨越城乡拓展业务提供全程金融服务。城乡互补,统筹发展,提升服务“三农”的整体合力。

--坚持分类指导,区别对待。根据各地“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区分不同地区、不同客户和不同类型的业务,因地制宜、方式多样,实行差别化的经营政策和管理方式。

--坚持机制创新,提高效率。按照贴近市场、贴近客户的原则,创新组织架构,下沉经营重心,扩大基层授权,增强服务功能,完善产品体系,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

--坚持商业运作,持续发展。充分挖掘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商业机遇,遵循商业银行的内在规律和基本要求,服务、发展与管理并重,推进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配套的激励约束机制和风险控制体系,不断提高“三农”业务的质量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新时期业务发展的主要目标

根据“蓝海”战略思想,中国农业银行制定了《中国农业银行服务“三农”总体实施方案》,明确了未来三、五、十年“三农”业务发展的总体目标。

未来三、五、十年“三农”业务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用3年左右的时间,到2011年,成功探索出“三农”业务发展的有效模式,理顺三农县域事业部制管理机制,对“三农”的信贷投放明显增加,“三农”金融服务显著改善。用5年左右的时间,到2013年,“三农”和县域蓝海战略取得重大进展,“三农”经营管理体系高效运作,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更加突出。用10年左右的时间,到2018年,“三农”业务成为全行的战略支柱业务,在农村金融市场上稳居领先地位,为“三农”客户提供全方位一流金融服务。

根据总体战略部署,到2011年“三农”业务要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巩固和发展农村地区网点。保持县域网点总量稳定,逐步优化网点布局,增强辐射功能。打造具有农户和小企业信贷服务功能的综合网点6000个以上。3年内,投放县域自助设备不少于2万台。大力推广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新型服务方式。

--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放。三农县域事业部增量贷款占全行增量贷款比重应高于存量贷款占比。三农县域事业部资产、负债总额在全行的占比应逐年增加。三农县域事业部不良贷款占比持续保持在5%以下。

--扩大对“三农”客户的服务覆盖面。实行惠农卡发行整省、整地区(市)、整县推进,扩大发卡覆盖面,力争3-5年内发卡1亿张,其中具有授信功能的5000万张,对有贷款需求农户的服务覆盖面达到40-50%,有效缓解农民“贷款难”问题。对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的服务覆盖面分别达到90%和60%以上,培育县域优质中小企业8-10万家,对跨越城乡的骨干农资企业、农业部定点批发市场、商务部定点流通企业、全国千强镇的服务覆盖面达到50%以上。

--建立健全“三农”专业化服务体系。重构“三农”专业化经营管理体系,组建三农县域事业部,在事业部内实施一整套适应“三农”业务特点的运作机制和政策制度,把县域支行打造成强有力的“三农”业务经营平台。构建有特色、有竞争力的“三农”金融服务产品体系,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需求,研发、推广相应的金融产品、服务方式和管理技术。

三、服务“三农”的理论和实践创新

(一)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理论探索

在服务“三农”的过程中,中国农业银行始终坚持理论指导实践的原则,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探索总结现代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基本经验和内在规律,初步形成了自身服务“三农”的理论体系。

1、在“三农”金融业务的发展道路问题上,提出要走符合大型商业银行实际的有特色的农村金融服务道路。实行三农县域事业部制管理体制,形成单独核算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建立事业部一级的权、责、利相结合的三农县域事业部经营管理体系。坚持城乡业务并举和统筹发展,建立城乡联动机制,实现城乡业务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强调要把商业金融一般规律和农业农村经济特殊情况有机结合起来,创新符合“三农”实际特点的金融业务体系。

2、在“三农”金融服务工作的衡量标准问题上,提出要实现“服务到位,风险可控、发展持续”三大目标和实现“国家满意、社会满意、股东满意、客户满意、员工满意”五个满意。这是检验中国农业银行新时期服务“三农”一切工作成就的衡量标准。

3、在“三农”金融业务发展的根本动力问题上,提出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着力推进四个转变,开展五大创新,解决三对矛盾。四个转变,即转变用静止不变的眼光看待农村金融市场的观念,转变用城市金融的思维开展农村金融服务的思想,转变纯粹用市场方式去处理农村金融问题的做法,转变用单项指标来考量农村金融绩效的评价方式。五大创新,即创新微型金融技术、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渠道、创新管理制度和创新服务文化。三对矛盾,即城乡业务差异化与大型商业银行一体化经营管理之间的矛盾;“三农”客户分散化与大型商业银行运作集中化之间的矛盾;“三农”客户硬信息不充分和大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标准化之间的矛盾。

4、在“三农”金融业务的工作抓手问题上,提出“一个重点、四类区域、八大领域”。一个重点,就是要以农户为重点。四类区域,就是要因地制宜,根据粮棉大县、经济强县、贫困县和特殊地区县不同“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特点,突出服务重点,实现特色发展。八大领域,就是把农业产业化、农村商品流通、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小城镇建设、特色资源开发、农村中小企业、农民生产生活和公共金融服务等八个领域确立为服务“三农”的重点领域。

(二)面向“三农”金融服务试点深入开展

新时期,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对金融服务“三农”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为在实践中探索和总结新时期服务“三农”的模式和路径,并系统检验和完善我行新时期服务“三农”的战略构想、理论创新、规划方案和各项政策措施的有效性,中国农业银行党委作出了开展面向“三农”金融服务试点的决定。中国农业银行自2007年9月起,从吉林、安徽、福建、湖南、广西、四川、甘肃和重庆等八省(市、区)选择了有代表性的17个地区、123个县支行开展面向“三农”金融服务试点工作。

试点中,各家试点行各有特色,探索出了许多好用、适用的“三农”服务模式和管理方法。甘肃分行通过优选扶持产业,加大对马铃薯这一当地具备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产业的支持力度,建立银政企农合作支农机制,实现了政府、银行、企业、农民多方共赢,真正使当地土豆变成了农民手中的“金蛋蛋”。福建德化支行创新惠农卡推广模式,积极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合作,通过项目推动,实现了惠农卡在当地的广覆盖。四川分行在试点中探索出了“六方合作+保险”的支农模式,通过银行、农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业担保公司、政府六方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做好“三农”金融服务,保险公司为之提供保险服务,不仅涉农贷款投放增加,而且风险得到有效分散。湖南分行创新出由村“五老”(老支书、老村长、老组长、老党员、老干部)组成“农户诚信评议小组”,对农户进行信用评议的方法,较好解决了农户贷款信息不对称问题。重庆分行运用标准化、电子化手段,创新农户筛选和调查认定方法,科学设计农户调查表格,有效提高了农户信息采集和客户筛选的效率和质量。其他各行在试点中也都探索出了许多先进经验和做法,为系统总结各行试点实践并在全行推广,中国农业银行专门编制了《中国农业银行服务“三农”案例》。

截至2008年6月,面向“三农”金融服务试点第一阶段工作圆满完成。试点期间,各试点行累放贷款415亿元,同比增加111亿元;新增贷款333亿元,同比多增77亿元。2008年8月中国农业银行在福州召开会议,决定在此基础上开展深化和扩大试点,共涵盖了全国1027个县支行,占全国总数的一半以上,为2009年全面推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一步带动了全行“三农”业务的发展。2008年全行累计投放涉农贷款7667亿元,占全行各项贷款累放额的25.9%;截至年底,涉农贷款余额9330亿元(人行、银监会涉农新口径,且为股改财务重组后数据),扣除农业银行股改财务重组中的剥离因素,比年初增加1351亿元,占全行贷款增量的37.36%。

(三)积极探索适应“三农”特点的新型金融产品

1、推进惠农卡与农户小额贷款业务发展。惠农卡是中国农业银行专门为广大农民量身定做的综合性金融产品。惠农卡的核心功能是通过银行卡向农民发放到户贷款,帮助解决农民“贷款难”。此外,还具有存取现金、汇兑结算、代理归集发放财政直补、社保资金等多种功能。以惠农卡为载体,农户在符合审批条件的情况下能够获得一定额度的农户小额贷款。持卡人在核定的额度和期限内,可以通过中国农业银行网点、ATM、电话或网上银行等途径,自助办理农户小额贷款的放款、还款手续。为解决农户抵押担保物缺乏的问题,中国农业银行探索采取信用贷款、多户联保、龙头企业担保等方法,发放农户小额贷款。截至12月31日,中国农业银行已发放惠农卡810万张,激活率96%;通过惠农卡给农户授信65.9亿元,贷款余额达到46.6亿元,惠及29.2万户农民。

2、创新多种新型产品。中国农业银行在推广城市成熟产品的同时,针对农户、中小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推出了一系列特色产品和服务,在实践中获得了广泛应用。

“公司+农户”保证担保贷款。农户与农副产品收购公司(含生产型和贸易型企业)签订收购协议,由公司对农户申请的贷款提供保证担保,农户销售农产品后,货款划拨银行归还贷款。

农民专业合作社流动资金贷款。中国农业银行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放用于统一采购农业生产资料、统一收购、销售农副产品等人民币贷款。合作社流动资金贷款按使用方式分为一般流动资金贷款和自助可循环流动资金贷款。

农业龙头企业季节性融资贷款。中国农业银行为了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支持农产品及时收购,开发了季节性融资贷款,向农业龙头企业在特定期限内收购生产原料发放流动性资金贷款。贷款只能用于购买生产原料,专款专用。企业不能提供有效固定资产抵押或保证担保时,可以在开立收购专户、封闭运行的情况下,以原材料或产成品作为贷款抵押物。

小企业简式快速贷款。针对小企业资金运作“短、小、急、频”的特点,对单户融资总额在200万元以内,且落实足额有效抵(质)押的小企业,免评级,单笔贷款业务审批通过后视同核定等额授信额度,信贷业务结束时等额减少授信额度的贷款品种。根据小企业实际经营需要,部分地区小企业单户融资总额上限已扩大到800万元。小企业简式快速贷款运作流程简单,办理较为快捷。

小企业自助可循环贷款。在小企业单个客户规定授信额度内,根据企业的流动资金需求,核定短期可循环流动资金贷款额度。小企业可根据生产经营实际所需流动资金,随时自助申请,经快速审批后在规定期限内可循环使用,实现了一次授信,循环使用,随借随还,方便灵活。

金穗支付通。支付通是一种新型金融自助服务产品,通过在固定电话上安装简单机具,将电话机、密码键盘、刷卡器三合一,绑定相应的中国农业银行卡,可办理帐户信息查询、交易明细查询、汇款、收款等银行业务,操作安全快捷。

金农保一单通。为分散和转移中小企业以及个体经营户的风险,帮助解决融资难题,太平洋保险公司和中国农业银行联合开发的,既承保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经营财产风险,又承保了企业管理人员的人身意外风险的综合型保险品种。

(四)认真做好地震灾害金融服务

“5.12”汶川大地震后,中国农业银行积极采取行动,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金融服务,尽全力支持灾后恢复重建。总行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若干信贷政策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做好汶川地震灾后重建金融支持和服务工作的意见》,对做好灾后重建进行了详细的部署,迅速出台了多项紧急措施,保网点正常营业,保信贷资金支持。四川、甘肃、陕西等分行在总行的指导下,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取了多项切实有效的举措,保证金融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快速、有序、有效进行。

1、布设临时服务网点,迅速恢复灾后营业。地震后,中国农业银行网点受损严重,有300多个网点不能对外营业。为第一时间满足灾区群众、政府、单位和救灾部队的金融需求,中国农业银行紧急向受灾行配置电子设备2374套,监控设备12套、运钞车及业务用车21辆、ATM机60台,并抽调了会计业务骨干组成专家组,深入一线解决恢复营业具体问题。同时,积极通过汽车、帐篷、板房、租借房屋以及并所办公等方式开设50个流动银行,确保了灾后一周内每个重灾县支行至少有一个网点恢复营业。截至2008年6月4日,中国农业银行四川分行因灾停业的网点全面恢复对外营业。

2、合理调度资金,确保支付渠道畅通。明确各受灾分行在救灾期间的备付金占用不受计划控制,加大重灾行超额备付金和现金储备,确保救灾款项的及时足额支付和群众提取现金的需求。2008年5月13日至6月11日,仅四川分行就划拨救灾和清算资金69.48亿元。开展“绿丝带”行动,设立赈灾专柜,保证赈灾业务的快速办理。

3、采取多项措施,保障客户权益。启动科技部门7×24小时应急保障机制,保障客户信息、资金等数据的安全。加派专人职守95599客服热线,及时解答灾区群众取现、挂失、转账以及担心资金安全等方面的疑问,安抚客户心理。突破现行政策,解决灾区群众个人存款查询、冻结、取现以及个人贷款客户还款等问题。制定《灾后个人金融服务指引》,公布灾后个人金融业务受理网点名录及联系方式,方便灾区客户办理金融业务。

4、出台支持灾后重建特殊信贷政策。集中安排信贷规模用于支持受灾客户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建立信贷审批绿色通道,提高信贷审批效率,确保救灾、重建贷款及时到位。优先支持救灾物资生产加工企业以及救灾贸易、储运和批零客户,优先支持电力、通讯、公路、铁路等与抗震救灾直接相关的行业和企业。截止2008年底,中国农业银行对成都市、阿坝、德阳、绵阳、广元、雅安6个重灾区的企业共发放贷款134.56亿元,为灾区企业恢复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持。制定了《关于开办地震灾区农民建房贷款的若干政策规定》,开办灾区农民建房贷款。截止2008年底,中国农业银行共计发放该项贷款2.4亿元,支持灾区6949户农户重建永久性住房。对受灾区域符合条件的“三农”客户新发放贷款一律执行基准利率,对灾区个人新发放的住房按揭贷款,统一执行人民银行公布的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减轻灾区客户的财务负担。允许对生产抗震救灾物资的客户,根据生产订单和实际资金需求或提供的担保核定增量授信额度,不受授信理论值限制。这些政策,在中国农业银行支持灾区灾后重建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面向“三农”的政策保障

(一)构建专业化的组织管理体系

2006年起,中国农业银行按照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要求,积极开展人力资源综合改革,在大型商业银行内部探索建立专业化的“三农”业务组织管理体系,为面向“三农”战略定位提供有效支撑。

1、成立专门的“三农”业务板块,推进三农县域事业部制改革试点。根据中央定位和中国农业银行服务城乡两个市场的实际情况,为解决“三农”业务管理中链条过长、效率不高和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中国农业银行决定在一级法人体制下,组建专门的三农县域事业部,将全部县域支行纳入事业部,实现专业化管理,集中精力、集中资源,专心致志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2008年3月19日,中国农业银行“三农”板块正式成立,在总行层面设立了“三农”金融工作推进委员会、三农政策与规划部、三农对公业务部和三农个人金融部。2008年10月13日在中后台三农会计核算、三农考核评价、三农信贷管理、三农风险管理、三农人力资源管理、三农产品研发等六个管理中心分别增设支持和服务三农县域事业部的专职机构和团队,进一步强化了全行“三农”和县域业务发展的组织保障。

为在全行推行三农县域事业部制改革探索经验,中国农业银行制定了《中国农业银行关于“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试点指导意见》,并配套制定了计划管理、资源配置、财务管理、绩效考评、机构调整等方面一系列配套制度办法。从2008年3月起,先后在四川、福建、广西、甘肃、浙江、山东等六家分行选择了部分二级分行作为改革试点行,开展事业部制改革试点工作。2008年8月,中国农业银行在前期试点基础上,出台了《中国农业银行关于扩大“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试点指导意见》,在福建、广西、四川、甘肃、浙江、山东等六家分行全省(区)范围内深化扩大三农县域事业部制改革试点,此后又追加了重庆分行作为试点行。目前,试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试点行事业部组织架构初步形成,各项运行机制初步建立,为在全行范围内推进事业部制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加强县域支行综合改革,打造服务“三农”前沿阵地。为了更好的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加强对县域支行的分类指导和精细化管理,提升县域支行的综合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从2007年10月起,中国农业银行在面向“三农”金融服务试点中同时推进了相关县域支行的综合改革。各试点分行根据各地实际,积极稳妥地推进了优化调整县域支行内设机构、分类管理、财务资源配置、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等方面的改革,有效引导了中后台员工向“三农”业务流动,服务“三农”工作人员得到充实。

3、积极探索服务“三农”的新型组织模式。为改善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供应不充足的现状,也为中国农业银行服务 “三农”搭建新平台,2008年8月18日,中国农业银行发起设立了两家村镇银行,在湖北、内蒙古两地同时开业,开创了大型商业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先河。2008年,中国农业银行在部分试点地区探索对现有网点覆盖不到的乡镇提供流动金融服务,进一步延伸中国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触角。

(二)改革信贷管理制度

根据“三农”贷款时间急、金额小、用信频、期限短等特点,中国农业银行在准入、担保、流程和授权等方面进行持续创新,正在积极建立一套有别于城市业务的信贷政策制度体系。

1、下沉经营重心,扩大审批权限,让服务“三农”的机构“能放贷”。推行适度分权的“三农”信贷业务授权模式,下沉信贷业务决策重心。区分经济环境和管理能力,尽可能将农户贷款审批权授予县域支行和分理处,将农村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审批权授予二级分行和县域支行。具体授权额度,由一级分行结合区域实际自主确定。与贷款审批权同步下放“三农”客户信用等级认定权限和贷款定价权限。

2、完善信用评级体系,让“三农”客户“进得来”。针对“三农”和县域客户普遍缺乏规范的财务报表的实际,调整信用评级指标,减少财务数据要求,更多地从定性指标的角度分析和评价客户的信用状况。

3、创新担保方式,让“三农”客户“贷得到”。根据各地实际和监管部门的指导意见,采取多户联保、“公司+农户”、林权抵押、农机具抵押、应收账款质押等多种担保方式,解决抵押品不足难题。

4、简化业务流程,使“三农”贷款“贷得快”。合并了农户贷款评级、授信、用信程序,简化中间环节,提高办贷效率。

(三)资源配置向“三农”业务倾斜

为了有效解决“三农”和县域业务经营资源投入不足的问题,切实保障“三农”和县域业务的发展,中国农业银行在安排全行各项经营资源时,优先保障“三农”和县域资源配置。探索单独编制“三农”业务综合经营计划、单独配置经济资本、单独安排信贷计划、单独安排营业费用、单独安排固定资产投入,支持和促进“三农”业务发展。

1、经营计划和经济资本。依据国家经济金融政策、中国农业银行中长期战略目标和“三农”业务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国农业银行对“三农”和县域业务探索单独编制综合经营计划。各一级分行、二级分行根据辖区内县域支行的经济环境和资源禀赋,逐一确定县域支行经营目标。

2、信贷规模。2008年开始,中国农业银行在安排信贷计划时,优先考虑农业产业化贷款、农户贷款、小企业贷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和城镇化贷款等“三农”重点业务发展需要。

3、营业费用和固定资产投入。2008年,中国农业银行加大了对服务“三农”营业费用和固定资产的投入。对试点地区行下达了专项费用。安排了县域网点改造专项资金,集中对一批县域网点进行了改造升级,优化了县域网点布局,增强了网点服务“三农”的综合功能。

(四)强化“三农”业务风险管理

有效控制风险是“三农”业务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三农”的基本前提。中国农业银行高度重视“三农”业务的风险管理,在新时期服务“三农”试点中,认真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探索了一系列风险防控的手段和措施。

1、实施正确的风险管理战略。2008年10月,中国农业银行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研究制定了《中国农业银行“三农”业务风险管理政策纲要》,确定了“三农”业务的风险管理战略,提出以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为重点建立“三农”业务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并从准入、定价、流程、考核等多个方面,对“三农”业务全过程的风险管理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2、加强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推行二级分行、县域支行风险经理、独立审批人和监管人员派驻制,加强对“三农”业务的风险垂直管控。2008年8月中国农业银行下发了《中国农业银行农户贷款业务“三包一挂”管理指引》,要求对农户贷款实行“三包一挂”(包发放、包管理、包收回,绩效工资与贷款营销、管理和质量挂钩)制度,把控制风险的效果与经营管理人员的利益捆在一起,让来自外部的制度制约和源于利益的自我约束共同发挥作用。完善“三农”信贷业务定价模型,合理确定不同类型“三农”客户的贷款利率,提高利率覆盖风险的能力。

3、积极探索有效的风险控制方法。拓宽信息收集渠道,创新客户调查方式,提高涉农贷款客户信息采集效率。建立恰当的准入标准,风险关口前移,有效识别和化解风险。通过担保、保险等多种手段,有效转移“三农”业务风险。加强了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建设,开展评选信用乡、村、户活动。对诚信守约客户,给予贷款优先、利率优惠、额度放宽、手续简化等激励政策,对违约失信客户,设立黑名单,采取惩罚措施。

4、加强业务运行监管。为了有效降低风险,中国农业银行通过不定期抽查、专项检查、IT管理系统实时监控等方式,加强对“三农”贷款用途、资金流向、客户生产状况的了解和掌握,对临时困难或发生意外情况的涉农客户延长贷款期限,对高风险客户、信用恶化客户及时退出,确保信贷业务安全。积极组建“飞检队”、“神秘人队伍”、“整体移位队伍”、“巡视队伍”和审计特派办等五支监督检查队伍,加强内控建设和案件治理,切实防范和查处人为因素造成的风险。

结束语

充分发挥金融在现代农村经济中的核心作用,对于解决好“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农村是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主战场,扩大农村投资和消费离不开农村金融的大力支持。

2009年,是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的第一年。中国农业银行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履行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和责任,坚定不移地推进“三农”和县域蓝海市场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三农县域事业部制改革,进一步改善“三农”金融服务,努力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提供优良金融服务。

农村金融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中国农业银行愿与所有服务“三农”的机构和人士一道,秉承合作、惠农、共赢理念,共同为“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第三篇:2009年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服务报告

2009年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服务报告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也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保增长、扩内 需、调结构”的方针,迅速出台了一揽子应对措施,率先实现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中国对全球GDP增长贡献超过50%,在世界经济中一枝独秀。在这一年 中,农业农村作为扩大内需的主战场,得到国家更多的支持,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密集出台,支农资金大幅增长,农业农村大好形势继续得到巩固和发展。农村基础设 施建设和民生改善取得了重大进展,农村改革有了新突破,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农村金融迅猛发展,涉农贷款大幅增长,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强。

2009年是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开局之年。一年来,作为农村金融骨干和支柱的农业银行,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服务“三农”的基本 要求,坚持股改不改支农方向,始终将服务“三农”放在改革发展的首要位置,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努力加大信贷投放,加快推进三农金融部改革,不断提升风险管 控能力,“三农”金融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为“三农”和县域经济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2009年,农业银行涉 农贷款累计投放达9899亿元,余额达到1.2万亿元,增长速度明显加快。截至2009年底,全行涉农贷款的不良率为4%,比年初下降2.17个百分点,资产质量有所提高。“三农”业务的不断发展,拓展了农业银行发展空间,进一步坚定了农业银行开创“三农”和县域蓝海市场的信心和决心。

一、“三农”重点领域金融服务

增加信贷投放,全力支持“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是农业银行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和服务“三农”要求的具体体现。2009年,农业银行紧紧围绕中央 确定的“涉农”改革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断加大信贷投入力度。

突出抓好农户金融服务。“三农”金融服务难,最难的是农户金融服务。为进一步解决农户“贷款难”,2009年,农业银行着力加大了惠农卡发放和 授信力度。全年发放惠农卡2526万张,发卡总量达到3336万张,覆盖全国3319万农户,按每户4人计算,惠及1.3亿多农民。在吉林,农行惠农卡已 覆盖全省60%的农户,广西、重庆等地也覆盖到当地三分之一以上的农户。截至2009年底,通过惠农卡发放农户小额贷款673亿元,惠及223万农户。在 农行的支持下,不少农民得到了发展生产急需的资金,摆脱贫困,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此外,惠农卡代理发放各种补贴的能力大幅增强,部分地区已经实现代理 发放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家电下乡补贴、能繁母猪补贴等21项补贴,并可刷卡消费。此项功能使得各项补贴到位更加及时,农民使用更加方便,让更多农民 享受到了现代金融服务带来的便利。

大力支持国家粮食生产。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发展战略,大力支持粮食生产是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重要内容。2009年初,农业银行先后下发了 《关于进一步加大信贷投放扎实做好粮食生产金融服务的意见》和《关于全力做好支持春耕备耕工作的通知》,加强指导,突出重点,督促各级行加大对粮食生产的 支持力度。先后与河南省、吉林省人民政府、黑龙江农垦集团等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支持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和粮食核心区建设。截至2009年 底,农业银行在产粮大县的贷款余额达到3685亿元;累计投放春耕备耕贷款847亿元。在农业银行的支持下,粮食主产区、粮农、种粮大户和粮食生产企业等 的生产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积极支持特色农业发展。支持特色农业发展,提高优势区域特色农业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银行支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2009 年5月19日,农业银行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签署了《积极推进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金融服务行动计划合作备忘录》,在未来五年内向新疆林果业发展提供 意向性信用额度100亿元。截至2009年底,贷款余额达12.26亿元,其中,对林果业法人客户累计发放贷款9.28亿元,余额10.37亿元,惠及 19家从事果品收储、加工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累计发放果农贷款2.69亿元,余额1.89亿元,惠及果农2273户。2009年7月,为贯彻落实中央 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林业改革发展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全力支持国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充分总结福建、江西、浙江等金融支持 林权改革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于12月份出台了《中国农业银行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试行)》。在吉林设立了全国首家畜牧业贷款中心,5年内将向吉林提 供400亿元信用额度,专项用于支持当地畜牧产业加快发展。积极支持海南等地的橡胶产业发展,为广大橡胶种植户提供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三位一体”的金 融服务。目前海南农垦近百家农场的贷款都来自农业银行海南分行。农业银行通过自身的积极努力,有效促进了各地特色农业的发展,为农业结构调整贡献了自己的 力量。

着力扶持农业产业化企业和中小企业。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农业产业化企业和中小企业面临着经营效益下降或资金短缺等问题。农业银行在有效 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不断加大对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县域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截至2009年底,服务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598家,占全国国家级龙头企业总数的67%,其中有授信的376家,占42%,贷款余额近700亿元。支持县域中小企业3.43万家,新增县域中小企业 贷款1412亿元,贷款余额达到5963亿元。这些贷款的发放,对帮助中小企业和农业产业化企业渡过难关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力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内容。2009年,农业银行与有关部委及供销总社 等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同加强农村批发市场、万村千乡工程、新型农村流通网络建设。与交通运输部、有关农业大省签订了银政合作备忘录,重点支持农村公路建 设、县城电网改造和大中型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大了城市消费信贷产品在农村的推广力度,培育和开发县域房地产、新村建设、汽车下乡、家电下乡等新型 农村金融增长点。截至2009年底,农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类贷款余额达到2711亿元,县域个人消费信贷余额达到1840亿元。

二、“三农”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面对“三农”客户种类多、差异大、普遍缺乏有效抵质押品、信息不对称严重等现实情况,农业银行着力构建专门的有别于城市业务的“三农”金融服务 体系。

进一步完善“三农”信贷制度体系。2009年,农业银行按照“低平台、短流程、高效率、能控险”的原则,加快推进“三农”信贷政策制度体系建 设。出台了《中国农业银行2009—2010年“三农”和县域信贷业务政策指引》,建立了单独的信贷准入标准,保证“三农”客户能够“进得来”。在总结前 期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修订完善了三农金融部信贷业务流程、评级、授信、授权、担保等综合管理制度,初步建立了一整套适应“三农”和县域客户特点的政策制度 体系,保证“三农”客户“贷得到”。适应“三农”金融需求“短、小、频、急”的特点,不断优化“三农”信贷业务流程。采取直接审批、合议审批和会议审批等 丰富多样的审批方式,对特定客户合并评级、授信、用信审批等程序,对农户贷款和部分县域中小企业贷款实行“一次调查、一次审查、一次审批”的信贷业务运作 机制,在县支行派驻独立审批人,就近管理,实行网上审批,提高业务办理效率,保证“三农”客户“贷得快”。

加大“三农”金融产品创新力度。2009年,农业银行在服务“三农”过程中,研发“三农”金融服务专属产品二十余种,并在重庆专门成立了“三 农”产品研发中心,提高产品研发能力。根据农户金融需求特点,除研发了具有普惠制、广覆盖、多功能的惠农卡外,针对种养大户、多种经营户、创业农户的需 要,开发了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产品;针对农村批发市场和广大个体工商户研发了惠农信用卡和个人商铺经营权质押贷款,初步形成了面向广大农户的产品体系。为了适应扩大内需、启动农村市场的需要,农行研究推出了农村城镇化贷款、农村基础设施贷款、县域房地产贷款、县域医院学校贷款、化肥淡季储备、农副产品季 节性收购贷款等新的产品。各试点行结合当地实际,推出了一系列地区性特色产品。河南分行创新了种猪质押贷款,大大提高了养猪农户获得贷款的可能性;安徽分 行针对当地渔民、农机大户在购买渔船、农机时缺少资金问题,为他们量身打造了渔船抵押贷款、农机具抵押贷款;还有一些行研发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林权抵 押贷款、中小企业专利权质押贷款等等。截至2009年底,汇集在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产品统一品牌“金益农”旗下的产品已达212种之多,初步形成了一套 适应农村市场特点的“三农”产品服务体系。

不断拓宽“三农”金融服务渠道。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服务渠道网络,是农业银行大规模开展“三农”金融服务的重要基础。2009年,农业银行加 大了对县域营业网点的投入力度,适当迁建、增建了一批网点,使网点的布局更加合理。启动实施了县域营业网点“擦亮牌子”工程,改善网点环境,增强服务能 力。增加县域网点的固定资产投入指标,进一步加大对县域地区自助机具的投放力度。截至2009年底,农业银行在县域及以下地区建立自助银行3398个,投 放ATM1.5万台,非现金自助终端4666台,转账电话6.1万台。在无农行网点地区,通过组建客户经理组、配置流动服务车、建设流动服务站等形式,开 展流动服务,深入田间地头提供上门金融服务,深受广大“三农”客户的欢迎。积极向县域及以下地区推广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电子金融产品,使“三 农”客户充分享受到现代金融服务的便利。在内蒙古和湖北设立了两家村镇银行,在浙江、安徽、山东等地开办了小额贷款公司融资试点,在福建等地区帮助农民组 建自己的担保公司,积极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合作,为更多“三农”客户解决贷款难题。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合作,提供2亿元批发贷款,由中国扶贫基金会下属的专 业小额信贷机构,向贫困地区的农户提供小额信贷。

积极探索“三农”金融服务新方式。为了更好地满足农村金融需求,农业银行在金融服务方式上进行了积极的创新。第一类是与各类农村经济组织和大户 能人合作,如“农行+龙头企业+农户”、“农行+合作社+农户”、“农行+农村协管员+农户”等,主要做法为,农村经济组织和大户能人利用自身人缘、地缘 优势,向农行推荐服务对象,协助进行贷后管理,部分农村经济组织可适当提供担保。农行在对农村经济组织和大户能人推荐的客户进行甄别后,发放贷款,专款专 用,帮助“三农”客户发展生产。第二类是与政府部门合作,如“农行+地方政府+三农客户”、“农行+信用乡镇+三农客户”、“农行+新农合+农户”、“农 行+妇联+农户”等。主要做法有两种,一种是当地政府出资设立涉农贷款基金,对农行特定业务给予一定风险补偿或贴息,提高农行抵御风险能力,帮助“三农” 客户获得资金;另一种是农行按当地政府规划,支持农业生产;政府机构利用在当地的组织优势和行政资源,宣传农行惠农金融产品,挑选优质客户,督促客户按时 还款,帮助农行清收不良贷款,提高金融服务效率,降低风险。

三、“三农”金融服务体制机制

建立三农金融部,搭建专门的组织、机构,配备专门的人员、资源专注于服务“三农”,是农业银行为保障“三农”业务长期可持续发展进行的大胆探 索。2009年,农业银行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三农金融部的改革力度。

搭建专门的组织机构。2009年7月,农业银行对服务“三农”的组织架构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在董事会层面设立了三农金融发展委员会,在 高管层设立了三农金融部管理委员会,由行长担任三农金融部总裁,实行总裁负责制。在总行新设三农金融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将原有三农对公业务部和三农个人 金融部改组为农村产业金融部和农户金融部;重组中后台三农支持中心,搭建了“四部六中心”的组织体系。各试点分行比照总行设立了“三部五中心”。在此基础 上,农业银行清晰划分了“三农”条线的业务边界、职能边界和管理边界,明确了事业部的权责利,以及事业部与总行之间,事业部内部各级机构横向、纵向管理报 告路线,并在部分省区市探索了省级分部直管县支行的模式,减少决策环节,提高了服务“三农”效率。

健全单独核算和考评体系。建立“三农”业务条线单独核算体系,区别于城市业务对其进行单独考评,对调动“三农”条线人员工作积极性,保证“三 农”金融服务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三农金融部改革试点过程中,为进一步做好单独核算工作,围绕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管理成本分摊、经营收益分享 等关键性技术问题,农业银行专门制定了三农金融部财务管理、会计管理、全额资金管理、成本分摊和会计报表编制指引等一系列制度办法,准确计量三农金融部经 营成本和收益。研发单独核算所需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FMIS)、业绩价值管理系统(PVMS)和财务会计报告系统(FARS),并基本实现在全行范围上 线运行。目前,各试点行已经能够独立编制三农金融分部的资产负债表、业务状况表和利润表。在单独、准确核算的基础上,农业银行针对“三农”业务设立了单独 的考核指标体系,适当降低了考评标准,并将考核结果同资源配置挂钩,促进“三农”业务的发展。

建立单独的资源配置机制。在试点过程中,农业银行对三农金融部实行单独下达经营计划、经济资本、信贷规模、营业费用和固定资产指标的“五单管 理”。2009年,农业银行构建了单独的“三农”综合经营计划指标体系,涵盖财务、业务、风险和资本等。在各分行的经济资本计划中单列了“三农”经济资本 计划,适度加大了“三农”信贷类经济资本配置力度。单独核定了县域网点的运营费用,按照高于城市业务比例的标准挂钩配置了发展费用,专项配置了“三农”业 务战略费用和固定资产费用,加大了对县支行的支持力度。明确提出全行接收大学生的一半以上要用于县域,县域支行自然减员指标不上收,纳入各行用工总量计划 内使用,保证县支行工作人员数量。

四、“三农”金融服务风险管控

有效控制风险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在服务“三农”过程中,农业银行始终把风险控制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在全行统一 风险管理框架下,运用现代风险管理方法与技术,严格管控“三农”风险。

健全“三农”业务风险制度体系。研究制定了《中国农业银行“三农”业务风险管理政策纲要》,规定了“三农”业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原则、组织架构与 职能分工,并分别就“三农”业务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的管理,明确了政策、细化了要求。出台了《“三农”客户信用等级评定管理办 法》、《“三农”零售贷款风险分类操作规程》等一系列制度办法,以及“三农”信贷业务准入、担保等单独政策,初步建立了一整套“三农”信贷风险管理制度。为充分调动各行做好农户贷款的积极性,对农户贷款实行优惠的拨备政策,余额3%以内的拨备由总行承担,超出部分由分行计提落账。严格落实国家相关规定,对 涉农贷款实行单独的核销政策。下发了《“三农”业务风险经理派驻管理办法》,并在四川、湖南等服务“三农”试点行试行风险经理派驻,加强对县域分支机构的 风险管控。

创新“三农”业务风险管理办法。针对“三农”零售客户特点,分别开发了县域零售小企业、县域个体工商户、农户共三类四张打分卡,设计了不同于城 市客户的评级指标、指标分段、指标权重等,初步实现了对“三农”零售客户风险状况的有效区分。进一步加大了“三包一挂”(包发放、包管理、包收回、工资收 入与贷款质量和效益挂钩)的执行力度,提高客户经理风险防控的积极性。梳理了全行“三农”信贷业务条线及管理活动的操作风险点,列举风险点的风险因素、风 险信号及相应的控制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下发了《操作风险识别管理办法》,加强管控。

加强“三农”业务运行监管。在业务量较大的县支行,恢复了信贷管理部,强化就近风险管控。通过不定期抽查、IT管理系统实时监控等方式,加强了 对“三农”贷款用途、资金流向、客户生产状况的了解和掌握。强化了专项检查,对惠农卡和农户小额贷款业务开展了“回头看”,对发现的违规行为进行了严肃查 处,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理。进一步完善了“飞检队”、“神秘人队伍”、“整体移位队伍”、“巡视队伍”和审计特派办等五支监督检查队伍,加强内控和案 件防范。

结束语

服务“三农”是农业银行基本的市场定位和股改的鲜明特色,是农业银行最大的社会责任。经过2009年的努力,农业银行在服务“三农”的道路上迈 出了重要一步,取得了积极进展。

2010年,中国农业银行将继续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坚定不移地实施“三农”和县域蓝海市场战略,扎实推进三 农金融部改革,进一步改善“三农”金融服务,全力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农村金融的发展,“三农”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农业银行愿与各方人士一起努力,精诚合作,为探索中国特色农村金融发展道 路,破解“三农”金融服务难题,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服务三农[范文模版]

所谓“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中国是农业大国,更是个农民大国(70%的人口是农民),因此就有“农业兴、百业兴;农村稳、天下稳;农民富、国家富”的说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从中央到地方,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大,“三农”问题也备受关注。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是我们共同的愿望,也关系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关于“三农”问题的阐述占了很大的篇幅,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对“三农”问题也做了进一步的部署和安排,会议强调:“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加大对农村投入力度,加大对‘三农’工作领导力度,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继续调整„„”

“三农”问题已成为中国的根本问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已成为学者们、各领导们争相讨论的问题。“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民问题,因此,深入农村了解农民的想法显得尤为重要,应此要求做了此次调查。

贫困,它就像一根针,深深刺痛着中国社会当中的弱势群体。而农民,是这个弱势群体的主体。农村生活的一切所见所闻,让我的心情很是沉重。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贫富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的今天,我们是否应该确实地关注一下弱势群体,关注一下这些贫困农民。我们需要的不是同情与可怜,而是具体的行动。占着中国70%人口的农民若不富裕起来,国家的富裕从何谈起

关注国家,关注“三农”。

农业在我国历来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产业,又一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当前,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重大任务,也是“十一五”期间宏观调控要继续加强的重点。从现代化发展阶段来看,在工业化初期,农业支持工业,是一个普遍的趋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也是一个普遍的趋向。我们现在总体上已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应该顺应这一趋势,下决心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推进统筹城乡的劳动力市场、义务教育和公共卫生事业发展。

产需缺口仍然较大,粮食库存继续减少,品种结构矛盾仍比较突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较大,而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上涨空间减少,农民继续增收困难。农田水利建设欠账较多,农业抗灾能力不强,农业基础薄弱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三农问题的内容: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表现为农民收入低,增收难,城乡居民贫富差距大,实质表现为农民权利得不到保障。

农村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村面貌落后,经济不发达。形象比喻为中国的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

农业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种田不赚钱,产业化程度低。

第一:大学生要抓住“三农”问题所提供给你们的人生机遇。毛泽东曾说“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大有可为的。一方面,农村、农业迫切需要需要有现代知识的青年,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村和农业,提高农村、农业的科技水平,提升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农村、农业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长期困扰着国家,其主要原因还是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不愿再回到那个环境待遇不是太理想但可以让他们学以致用实现人生价值的农村,绝大部分大学毕业生宁愿呆在城市做一些不能让他们发展潜能而且为别人服务的事情,或者说没有自己到农村开辟自己事业的意识,大学生就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就反映了他们就业观念。现代大学生要转变就业择业观念,更要有创新创业观念。我们要转变就业观念---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不论是学习农业还是工业,学习理工还是人文,什么专业在农村都大有用武之地,这是历史给我们的发展机遇,不要错过。

第二:我们大学生要担当起解决“三农”问题的社会历史责任。“三农”问题是全党、全国、全社会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大学生应该从思想上、行动上促进、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早日实现“中华民族振兴”,早日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责任。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每一个历史时期的重大社会问题,需要有责任心的年轻人去担当,现代“三农”问题的历史责任需要我们现代大学生去担当。作为国家未来主人的当代大学生也正在积极组织、参与一些相关的学习调研,为解决“三农”问题而不断努力着。

⒈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从构造和谐社会,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态度,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正确处理协调机制。给予农民相关扶持,如:提供教学的各种设施,明言规定必须要做到九年义务教育。医疗设施和健全农村医疗队伍。从根本解决关系到农民生活的问题。⒉给予农民更多的就业条件,让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得到充分利用;大力支持农业产业结构化,让农民更充分的实现民主自治。严格保护农民的耕地,严厉打击为了自身利益所要农民耕地的行为。

⒊让城市也农村接轨,城市带动农村的发展如大学生下乡行政等。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缩小城乡差距。产少农民负担,如减税,国家提供农业设备,科学发展农业的指导和扶持。⒋科学发展观重点在领导,关键在各级干部能带头示范,核心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观。多与农民交流,给农民提供农业生产中的咨询和帮助。

作为国家未来主人的当代大学生,“三农”问题既是我们的人生机遇,也是我们的历史使命。三农问题的内容: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表现为农民收入低,增收难,城乡居民贫富差距大,实质表现为农民权利得不到保障。

农村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村面貌落后,经济不发达。形象比喻为中国的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

农业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种田不赚钱,产业化程度低。

第一:大学生要抓住“三农”问题所提供给你们的人生机遇。毛泽东曾说“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大有可为的。一方面,农村、农业迫切需要需要有现代知识的青年,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村和农业,提高农村、农业的科技水平,提升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农村、农业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长期困扰着国家,其主要原因还是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不愿再回到那个环境待遇不是太理想但可以让他们学以致用实现人生价值的农村,绝大部分大学毕业生宁愿呆在城市做一些不能让他们发展潜能而且为别人服务的事情,或者说没有自己到农村开辟自己事业的意识,大学生就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就反映了他们就业观念。现代大学生要转变就业择业观念,更要有创新创业观念。我们要转变就业观念---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不论是学习农业还是工业,学习理工还是人文,什么专业在农村都大有用武之地,这是历史给我们的发展机遇,不要错过。

第二:我们大学生要担当起解决“三农”问题的社会历史责任。“三农”问题是全党、全国、全社会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大学生应该从思想上、行动上促进、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早日实现“中华民族振兴”,早日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责任。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每一个历史时期的重大社会问题,需要有责任心的年轻人去担当,现代“三农”问题的历史责任需要我们现代大学生去担当。作为国家未来主人的当代大学生也正在积极组织、参与一些相关的学习调研,为解决“三农”问题而不断努力着。

⒈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从构造和谐社会,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态度,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正确处理协调机制。给予农民相关扶持,如:提供教学的各种设施,明言规定必须要做到九年义务教育。医疗设施和健全农村医疗队伍。从根本解决关系到农民生活的问题。⒉给予农民更多的就业条件,让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得到充分利用;大力支持农业产业结构化,让农民更充分的实现民主自治。严格保护农民的耕地,严厉打击为了自身利益所要农民耕地的行为。

⒊让城市也农村接轨,城市带动农村的发展如大学生下乡行政等。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缩小城乡差距。产少农民负担,如减税,国家提供农业设备,科学发展农业的指导和扶持。⒋科学发展观重点在领导,关键在各级干部能带头示范,核心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观。多与农民交流,给农民提供农业生产中的咨询和帮助。

作为国家未来主人的当代大学生,“三农”问题既是我们的人生机遇,也是我们的历史使命。所谓“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中国是农业大国,更是个农民大国(70%的人口是农民),因此就有“农业兴、百业兴;农村稳、天下稳;农民富、国家富”的说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从中央到地方,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大,“三农”问题也备受关注。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是我们共同的愿望,也关系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关于“三农”问题的阐述占了很大的篇幅,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对“三农”问题也做了进一步的部署和安排,会议强调:“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加大对农村投入力度,加大对‘三农’工作领导力度,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继续调整„„”

“三农”问题已成为中国的根本问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已成为学者们、各领导们争相讨论的问题。“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民问题,因此,深入农村了解农民的想法显得尤为重要,应此要求做了此次调查。

贫困,它就像一根针,深深刺痛着中国社会当中的弱势群体。而农民,是这个弱势群体的主体。农村生活的一切所见所闻,让我的心情很是沉重。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贫富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的今天,我们是否应该确实地关注一下弱势群体,关注一下这些贫困农民。我们需要的不是同情与可怜,而是具体的行动。占着中国70%人口的农民若不富裕起来,国家的富裕从何谈起 关注国家,关注“三农”。农业在我国历来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产业,又一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当前,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重大任务,也是“十一五”期间宏观调控要继续加强的重点。从现代化发展阶段来看,在工业化初期,农业支持工业,是一个普遍的趋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也是一个普遍的趋向。我们现在总体上已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应该顺应这一趋势,下决心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推进统筹城乡的劳动力市场、义务教育和公共卫生事业发展。

产需缺口仍然较大,粮食库存继续减少,品种结构矛盾仍比较突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较大,而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上涨空间减少,农民继续增收困难。农田水利建设欠账较多,农业抗灾能力不强,农业基础薄弱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

第五篇:服务“三农”情况登记表

信息化“远程教育”服务“三农”

古敢水族乡补掌小学

富源县实施“远程教育”以来,在上级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充分利用“远程教育”信息平台,立足优质服务、发挥技术优势,积极服务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需要,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和谐发展这一主题,积极组织协调农业专家指导农业生产,统筹安排各项农技推广和科技服务工作,极大地满足了广大农民群众对农业技术和经济发展信息的需求,加快了农业科技信息进村入户步伐,为“三农”建设做了大量工作。

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信息“远程教育”工作,把“远程教育”信息平台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8月26日,富源县利用“远程教育”开办了与其它乡镇联合举办的第二期农村党员SYB创业培训班,培训班培养了一批农村优秀创业人材,为我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人材保障。“远程教育”已经成为了农民致富的信息源和农业丰收的信息平台。

主要成效

1、培训铺路,提高农民素质。服务团赴各乡镇广泛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通过走村串户,定期巡回举办有针对性的科技讲座,把科技知识和致富信息送到广大农民手中,帮助农民提高科技文化素质和水平。县科技局组织县农业局、卫生局、畜牧局等7家单位举办“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主题的科技活动周活动,开展科技法律法规、知识产权保护、防治艾滋病、防治肺结核、农业实用技术、节能知识、产业化建设、畜禽养殖等宣传咨询活动。同时各乡镇利用赶场天组织涉农部门、卫生所等单位也进行了科技一条街活动,全县参加活动的科技人员192人,发放宣传资料25种6555份,咨询人数14400人次;共培训44期,培训农民5500余人次。各乡镇在村寨、主要街道设立15期宣传专刊、标语30幅,出动科普宣传车10辆。据统计,截至目前,服务团已深入69个村、100多个自然村寨举办培训班120余期,培训农民1.5万余人,发放宣传资料8万份。

3、挂钩帮扶,提供全程服务。按照“专业对口,分线负责、联系到户”的原则,服务团成员挂钩联系农户,及时掌握农户生产情况,帮助解决农户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畜牧业是我县农民增收主渠道的传统产业之一,但由于规模小、品种老化、饲养方法陈旧、防疫不到位等原因,导致效益低下,增收幅度小。近年来,县牲畜局把畜牧发展定位在“稳增生猪、主攻牛羊、重点扶持仔畜、发展家禽水产,规模饲养”这一方向上,围绕畜禽品种改良、新法饲养、疫病防治,采取“干部+技术人员+养殖大户”的模式,规划养殖小区,扶持专业养殖村寨,建立养殖大户通讯档案,保证养殖户的问题能随时随地与入户人员取得联系,力求在养殖技术环节上减少成本支出。并通过养猪协会,将规模养殖大户与贵阳、兴义、凯里、广西、广东等市场联系起来,减少中间环节支出,避免不法猪贩压级压价,维护养猪大户利益。据统计,今年1-7月份,我县采取挂钩帮扶,共扶持发展生产项目20余个,受益户达2000余户,落实帮扶资金200余万元。

4、典型引路,促进增产增收。按不同产业情况,服务团分别选择一个乡镇开展一项或多项技术示范活动,以典型引路,转变农民种养观念。县农机局根据省局试验的成功经验,把落实200亩机械化插秧示范作为推动全县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与古敢农技站一道,在草坪进行试验示范培训活动。在活动中该局就育秧环节亲自手把手的指导操作,对试验示范户就选田地丘块、耕整、灌水、机械调试、示范插秧、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技术培训,改变了群众传统插秧的观念,达到宣传推广机械插秧示范的目的。据统计,今年1-7月份,服务团在全县11个乡镇共建立远程教育培训示范基地50余个,培育示范户200余户。

2007年9月

下载中国农业银行的三农服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农业银行的三农服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农金融服务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强农村商业银行三农金融服务机制建设监管指引的通知 各银监局: 现将《加强农村商业银行三农金融服务机制建设监管指引》印发给你们,请结实际贯彻执......

    浅谈大学生如何服务三农

    浅谈大学生如何服务“三农”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农业工业化发展缓慢,严重制约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的农村取得了翻天覆地的......

    服务三农论文

    浅谈如何在“服务三农”上做足文章 邮政物流业务经过五年的发展,邮政分销配送业务已经发展成为邮政新的主营业务,并逐步进入到管理规范化、业务规模化、形象统一化的新的发展......

    创先争优服务三农

    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自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玉祁街道农技站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以“服务三农”为根本出发点,坚持“依靠科技增效益”的方针,全面贯彻执行各项......

    三农金融服务

    关于开展上半年“三农”金融服务工作情况调查报告 根据工作布署,我支行对上半年“三农”金融服务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三农”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情况:目前我支行未办理“三......

    服务三农征文

    XX银行始终秉承“立足区域、服务三农”的根本宗旨,不断开拓创新,优化服务。有力地支持当地农户和中小企业发展,在地方经济建设中,发挥着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 创新模式 支农支......

    深化改革,服务三农

    深化改革、服务三农 农村金融市场是我国金融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主力军,如何发挥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村经济的重要作用,是关系到三农发展大局。 从农村信......

    服务三农情况总结报告

    我县按照县委、政府服务三农的工作思路,“种植创新”工作继续深化,“三为而种”扎实推进,“五化组装配套”不断完善,“多种、套种、精种、细种”得以贯彻落实,种植业结构调整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