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执法 规范化服务

时间:2019-05-12 03:27: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性化执法 规范化服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性化执法 规范化服务》。

第一篇:人性化执法 规范化服务

人性化执法 规范化服务

内容摘要:在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经济成分多元化、公众法律意识越来越强的社会大背景下,政府的行政执法能力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人性化执法在诸多环节中体现出来,对公路执法队伍、行业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如何对工作思路、工作状态、管理方式和执法手段进行调整与完善,使路政工作保持健康、稳定、快速的运行态势成为公路管理部门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执法 人性化 规范化

从去年八月份省厅发起的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开展“五项执法行动” 以来,灌南公路部门立即行动起来,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实施方案,确定了今年路政管理的主要工作目标:构建一个科学完善的公路保护法规体系,建设一个高效运转的路政管理体制,塑造一支能打硬仗的路政执法队伍,搭建一个便捷实用的综合信息系统。

从管理型 向服务型转变

走在灌南等级不同的宽敞公路上,一块块漂亮的旅游标志牌像一张张导游图,为来自各地的朋友指明行驶的方向。海西公园、灌南人民烈士纪念馆、二郎神主题公园„„每到一处,驾车人首先看到的是规范、醒目、美观的旅游标志牌对灌南大地风土人情的展示。这是灌南交通部门设置的公路旅游交通标志,这让来到灌南的人们享受到交通为旅游带来的便捷服务。

从道路管理到便民服务,再到公路辅助设施的规范管理,无处不在的服务意识,无不彰显出经过这些年来的发展和建设,公路行业的行政执法能力有了极大的提升。在加强依法治路的同时,公路管理部门开始更多地让人性执法从形式走向实质,从抽象理念走向具体细节,这些举措得到公众的认同。

公路部门经过多次治超攻坚战的磨炼,在绿色通道、文明样板路建设中,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以文明创建为中心,以净化、优化环境为宗旨,以完善出行服务设施和安保工程设施为落脚点,有力地带动和促进了行业文明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公路管理部门改变传统管理模式,不断更新服务理念。在文明样板路建设和路政巡查规范年中,他们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以文明创建为中心,以净化、优化环境为宗旨,以完善出行服务设施和安保工程设施为落脚点,有力地带动和促进了行业文明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营造了一个“畅洁绿美安”的行车环境,树立了“以人为本,以车为本”的新服务理念。

制度创新 提升路政管理效力

保障公路畅通,除了有公路养护职工的辛勤劳动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依法治路。强化公路的路政管理,就要有一个健全的公路管理法律保障体系,不仅要有规范公路事业发展各个领域的行政法规,更要有一个关系理顺的管理体制和执法体系。

交通运输部在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和《交通行政执法监督规定》的基础上,相继颁布实施了《交通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以及《交通行政许可监督检查及责任追究规定》,并结合交通行政执法风纪等五个规范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了交通行政许可行为,提高了审批工作的效率和透明度,规范了执法程序,并逐步建立了执法监督考核机制,有效地促进了廉政勤政和依法行政。

在“十一五”期间,国家及省形成以《公路法》为龙头,陆续出台了《公路安全保护条例》、《行政强制法》、《江苏省公路条例》、《江苏省农村公路管理办法》等为骨干,地方法规和部门规章为补充的较为完善的公路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为公路管理工作提供更加有利的法律保障。

长效治超 筑起坚固防线

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有关部门按照统一部署,从2004年6月20日起,全国对超限超载运输车辆开展了集中整治活动。通过多次联合治超活动,有力地带动和促进了路政管理工作,路政管理工作地位得到提升;进一步健全了机构,明确职责,在中央、省、市分别成立治理超限超载运输车辆办公室,增强路政管理工作的协调力度和有效性;锤炼了队伍,提高了队伍的战斗力。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统一规则,合理布局,建设一批标准化、规范化的超限超载检测站,逐步形成全国性超限超载车辆监控网络,对超限超载车辆实行长期、有效的监控检测”的要求,省、市、县相继建起了治超检测站,经过培训安置了撤销的收费站人员,专门从事治超工作。在326省道灌南超限检测站现场看到,在路政人员的示意下,一辆货车有序通过检测车道,显示牌亮出检测结果时,被检测车辆的“体重”、车牌号等有关信息会同步反映到检测站的电脑里面,如果出现超限超载,与电脑联网的打印机还会自动打印“明细单”,执法人员则当场按单作出处理。

近年来省出台了“治超人员十不准”等一系列制度、举措,“五个不准”、“十条禁令”,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六条禁令”。坚决杜绝以权谋私,玩忽职守的现象。同时严格执行我省治超工作“六个严禁”,一经查实将予以严肃处理。

人们欣喜地发现规范执法、文明执法、人性化执法正在诸多细节中显现出来。创新理念决定治理效益的提升,注重细节决定管理效能的落实。逐步将治超管理纳入路政管理的日常工作中。

人才强路 尽显路政执法人员风采

“敬礼、齐步走”„„随着一声声嘹亮的命令,操练场上一列列精神抖擞、规范统一的队员迈着强劲有力的步伐,做着整齐划一的手势。这是在灌南公路站

大门前广场上实施“五项执法行动”进行队列训练和指挥手势训练的一个境头。走进路政大厅,8个对外办事“窗口”宽敞明亮,受理、办理、调查、审查和风险监督牌等立在每个窗口,先进的电脑等办公设备齐全。在路政巡查车上看到,路政队员通过GPS系统对路面情况实现24小时监控,并通过电子显示屏对外发布路况信息。正是不断提高的设施设备现代化、信息化和路政执法队伍建设的高标准、严要求,才造就出这群道路安全的“守望者”。

在实际工作中,公路执法部门逐步建立健全了上岗培训、工作考核制度等,激励和约束机制初步形成,有效提高了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以能力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文明创建为载体,以培训教育为抓手,不断推进“人才强路”战略,倡导建立学习型队伍,通过学习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建立健全了路政执法人员教育培训制度,制定了路政执法人员培训规划和年培训方案,教育和培训相结合,考试与考核相结合。深入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和以“执法为民”为宗旨的教育,自觉加强警示教育和自身修养,引导执法人员牢固树立“权力就是服务、权力就是奉献、权力就是责任”的意识。大力实施“素质工程”建设,以创建学习型队伍为切入点,不断激发创新潜能,取得了良好成效。建立和完善路政执法人员选拔、任用、考核、监督制度体系,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奖有惩、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并通过抓好培养、交流和使用三个关键环节,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善路政执法队伍的文化层次和学历水平。

加大科技投入 提高执法效率

如今,当你经过超限检测站时,人们可以看到智能化的测重仪器和全微机化运作的文书处理系统代替了繁重的人工劳作;当你打开专门研制的违法车辆信息查询系统,只要简单输入就可以获得所需要的车辆信息;自动化汇总和统计的车辆信息、运输信息等为政策出台以及法律法规的制定提供了珍贵科学的依据„„高科技的身影在路政工作的各个环节随处可见。

科技强路成为“十二五”路政工作快速发展的助推器。先进的仪器和设备,是路政效率腾飞的翅膀;信息化办公软件的开发,更为这腾飞注入了新鲜血液。一笔笔专项资金的投入,一台台智能设备的购置,一项项新科技的产生,把路政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江苏路政管理系统、超限超载运输查询系统、路政执法巡查GPS定位系统和电子“全球眼”系统在实际工作中的规范应用,构建了公路路政管理信息网络体系。同时,还进一步规范公路路政内业管理,全面实行路政报表、路政案件处理处罚和路政许可文书制作等的微机化管理。

先进的装备要靠人来充分发挥使用,要增强路政执法人员的法制意识。通过加强法律法规学习、进行警示教育等多种措施,培育和提高广大路政执法人员的法治意识,使其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的责任意识。路政执法不仅对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有较高的要求,对执法人员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思维判断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要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的思想品质、文化素养、业务能力、思维判断能力和工作责任意识,从而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

针对目前路产赔付案件发案率高、办理路政许可较多和与在建公路交叉施工点多的实际情况,他们通过提前介入,采取事前防范控制,减少办案矛盾,降低执法成本等多方入手,进一步提高路政管理效率。继续推进文明执法,规范许可

行为,禁止在日常交通行政执法中使用忌语,违反“禁令”,减少处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有效遏制说情风,防止办人情案,规范自由裁量,强化执法监督,严厉查处违法行为,确保执法的严肃性和队伍廉洁;在审批和内部监督项目的全过程跟踪管理上下功夫,确保路政许可的法律效果;继续加大和公安、运管等部门的联合,对公路造成损坏的要严格执行赔补偿收费的标准,规范内业等相关管理制度,控制和规范自由裁量权,严禁“吃、拿、卡、要”等不良风气,确保路政许可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

提高工作质效,着力打造良好服务形象。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不断强化各项管理措施,抓好各项重点工作的落实,进一步完善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工作机制,严格按照处理程序办案,努力为群众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全力打造良好的服务新形象。

加强内部管理监督,规范路政执法人员执法行为。不定期的对一线执法人员的公路执勤执法、巡查、事故处理工作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杜绝执法不规范及其它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以社会监督为辅助手段,促进队伍正规化建设。路政大队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方法,对广大驾驶员及人民群众进行走访。全面了解路政执法、工作作风及为民服务方面的情况,听取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使执法人员能够从群众满意的地方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促进队伍的正规化建设,推动路政管理工作顺利进展。

加强规范执法、文明执法,文明报务,正确处理教育与处罚的关系。要求全体路政执法人员进一步端正执法思想,认真处理好教育与处罚的关系,突出文明执法的社会效果。对严重影响公路安全和畅通的重点违法行为要依法进行处罚;对轻微违法行为要以教育为主,全力打造公正文明的路政执法人员执法形象。

第二篇:人性化执法浅议

人性化执法浅议

社会主义荣辱观强调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把服务人民为荣,背离人民为耻作为主要内容。我认为这是给执法工作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作为一线的行政执法人员必须坚持这种服务理念,要以“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作为执法根本,努力体现在人性化执法中。

一、正确认识人性化执法的含义

何谓人性化执法?就是执法人员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据正当的法律程序,尊重执法对象的合法权利,在确保执法顺利的前提下,给予人文关怀的执法。人性化执法不是人性和法治的简单相加,也不是只重视个人情感而忽略法律的尊严与公正,而是执法者在公正执法的前提下,给予公民人文关怀,尊重人的人格和尊严,维护人的正当权益,体恤人的自然需求,顾及人的感受和基本生活,让公民在领略法律所固有的威严和神圣的同时,也享受法律所带来的“温情”和“体恤”。人性化执法是对人权原则的贯彻,是人文关怀的具体化,是政治文明在执法领域的生动体现。一是人性化,即以人为本;二是执法,即代表国家履行法律。人性化是要求,执法是主体。二者结合在一起,就是既要维护法律的严肃和公正,又要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感去执法,彰显人文关怀,促进社会和谐,特别是当前我们面对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过去那种疾风暴雨、严打严管、运动式的执法方式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新形势、新任务下的执法,不仅要最大限度地减少违法犯罪等社会不和谐因素,而且要最大限度地增加人民群众满意度和安全感等社会和谐因素,就是要做到人性化执法。因此,人性化执法的实质是谋求执法效果与社会效 果的最大化,是执法的深化和完善,是执法态度、服务方式等发生变化的外在体现,它既强调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要对执法对象充满人性,也要保证执法对象和全社会成员在守法和接受监督管理时对执法者要支持和配合。

二、人性化执法是当前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国家的法制健全,公民的法律意识逐渐地提高,以往的简单、冷漠、刻板的执法方式已经不适合于当今社会。执法机关必须实现从“管制型执法”到“管理服务型执法”的转变,人性化执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我们执法一味的管、卡、压,粗暴甚至违法执法,就会造成社会上对交通行政执法的不满和反感,对我们的执法工作带来更多的困难,所以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转变执法观念,认清执法形势,在执法过程中,充分尊重执法对象的权利,帮助解决他们的困难,改变以往态度生硬、不文明执法的行为,通过人性化执法提高执法质量。管理过程中,执法人员可能会习惯性地将自已与被管理者对立起来,有意无意地把“执法为民”变成了“对民执法”,忽视了被管理者的参与权,或者片面地认为执法仅仅是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从而增加了自身与被管理者的矛盾,而注重人性化执法,则有利于正确引导被管理者,减少被管理者的逆反情绪,化解矛盾,提高执法质量,促进交通管理的健康发展。同时人性化执法有助于身处弱势地位的当事人在不受精神强制的情况下充分表达意志、依法行使权利,确保法律的正确实施。因此,执法的刚与柔是互不排斥的,只柔不刚,法无权威;只刚不柔,难得人心。人性化执法中“柔”的一面有一种内在的力量,可以拉近执法人员与当事人以及老百姓的距离,使其自觉遵守交通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并支持交通管理工作,以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人性化执法提倡刚柔相济,通过协调、引导、教育等方法进行管理,将大量的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既处理了违章,又节省了人力、物力和时间,同时也有效教育了当事人。

三、人性化执法的现实意义

人性化执法是改进和加强交通工作的现实要求。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由于我们执法观念长期停留在重打击轻预防、重惩戒轻引导的圈子里,这种执法方式也带来很多消极因素,突出表现在部分执法者特权思想滋生,为谁执法、为谁掌权的宗旨观念模糊,对待群众冷、横、硬的现象屡禁不止。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程的加快,人民群众的人权意识、法制意识、民主意识不断增强,他们期盼尊重人权,尊重人格,对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此种形势下,传统执法观念和方式亟待改革,人性化执法应运而生。

人性化执法是社会主义法制理念的题中应有之义。制定法律的目的是为了规范社会秩序,增进社会公正。换言之,法律不但有惩戒违法者的作用,更有服务社会、教化人群的功能,包括教育感化违法者。这也就是现代法制“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法制理念的过程中,我们不断认识到教育和引导人民群众尊重法律、热爱法律、信仰法律是执法者的一项重要职责,是维护社会治安长久稳定的治本之策。这就要求我们改进执法观念,在规范执法程序和不违法的前提下,最大可能地给予公民以柔性的人文关怀,尊重人的人格,维护人的权利,体恤人的需求,顾及人的感受,做到人性化执法,让习惯于领教法律威严的群众享受到法律的温情。人性化执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需要。社会文明离不开政治文明,人性化执法作为执法方式的优化和执法质量的提高,是社会主义法制文明的一个重要的外在表现。特别是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以人为本”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人性化执法也必然随之被提到法制文明建设的进程上来。它把刚性的惩戒处罚同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感化结合起来,在执法细节上体现了对具体人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历史传统、习惯作风、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的尊重与关注,营造了一种以人为本、体现人的价值、充满人文关怀的大环境,是一种高度文明的现代执法方式,是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平安和谐社会的时代需要。

四、怎样做好人性化执法

有人担心,执法活动一沾上“人性化”的边,会给“人情大于法律”留下发作的空间,使执法失去严肃性和公正性。这种担心其实是多余的,人性化执法是在不降低执法标准的前提下,对公民的正当权益给予保护,与办“人情案”根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

树立执法就是服务的理念,寓执法于服务之中。打击违法者,就是保护守法者,在日常管理与查处违法活动的执法过程中,既要依法办事、严格执法,又要善于执法、文明执法,在执法中贯穿服务的理念,如对违法情节轻微的初犯,应该在罚款幅度上给予较轻的处罚;在查处“弱势群体”违法时,做到情、理、法并重,多做宣传解释工作,做到教育在先、处罚在后,教育为主、处罚为辅,努力做到由查处型向服务型转变,由打击型向教育型转变。

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是人性化执法的关键,执法人员的一举 一动、一言一行也都在人民群众的眼睛里。因此执法人员形象的好差,既代表着交通主管部门的形象高低,也影响着社会上对交通行政执法工作的评价,执法人员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加强自身素质的锻炼和提高,注重业务技能的学习,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取得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理解与支持,为人性化执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从而减少执法的难度和成本。

对人民要有敬畏之心。作为执法者不仅要敬畏法律,更要敬畏人民。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对人民群众“既怀崇敬之心,又抱歉疚之情”。做到了这一点,人性化执法就有了强大的内在动力,就有了基础和保障。具体到执法工作,要将办事程序、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向社会公开,进一步完善受理案件回告、办结案件回访、领导信访接待等制度,自觉接受人民监督。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通过广泛召开执法监督员会议、发放征求意见表、走访驻地党委和政府、走访人民群众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使交通执法始终处于最广泛的监督之下。防范滥用强制措施和乱收费、乱罚款、乱扣押等严重侵犯群众利益、伤害群众感情的问题发生。

对人民群众要有深厚感情。要体现对人情的关怀,充分体恤当事人的具体情况,追求执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最大化,而不能不讲客观实际地机械执法,造成不良甚至恶劣的执法效果。要体现对人需求的理解,要时时把方便群众和满足群众正常需求放在第一位,尽可能地推出一些便民、利民举措,不利用手中的权力作为谋取个人私利的砝码,不刁难群众。要体现宽严相济的原则,宽严相济既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又让违法者心服口服,体现宽严相济的原则主要是看违法原因。

五、人性化执法工作中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处理好执法者与执法对象地位的关系。执法者是依照法律行使特定权力的人,执法对象是履行特定法律义务的人,两者处于一种相对的对立关系,形成执法者处于强势、执法对象处于弱势这样一种局面。处于强势地位的执法者应该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把两者之间的法律关系与自然人之间的关系区分开来。在执法时,执法者当仁不让地处于主动地位,但在执法的具体操作过程中,两者之间的交流、沟通,应符合平等、正常的人际交往规范。执法者应该尊重执法对象,不得有态度上的歧视,言语上的训斥,甚至人格上的污辱等非人性化执法现象发生,在没有充足的证据之前,不能轻率地给执法对象的行为做定论。

处理好依法行政与保障执法对象权益的关系。执法者在行政执法过程中,不能因为社会因素、人际关系因素等外界原因,对违法行为有所放纵,更不能以权谋私,而应该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职责,严格检查,严格监管,对违法行为予以纠正、惩处,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同时,要依法保障执法对象的权益,既要充分告知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权益,并为其实现这些权益提供方便,还要依法保障执法对象其他权益,如保护隐私权、人身自由权、通讯权等。

处理好严格执法与服务经济的关系。依法监管,维持正常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最终目的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执法者不能机械地就执法而执法,要确立建立服务型政府的意识。要树立监管就是服务的观念。不能片面认为严格执法仅仅就是处罚,也不能片面认为人性化执法就是无原则的减轻处罚;不能把严格执法仅仅停留在查处和纠正违法行为一个层面上,不 能就执法而执法,而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使行政执法的效果最大化,把执法与发展交通经济结合起来。

六、人性化执法对行政执法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人性化执法,要求增强服务意识,倡导人本精神。要通过教育、培训、管理,强化对交通执法人员素质养成,牢固树立“我为人民管交通”的理念,严格公正执法、热情文明服务。

要通晓法律,提高执法水平,特别是要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行政管理水平。要有良好的执法形象,要严格按照规范执勤上岗的要求,做到仪容严整,精神饱满,语言文明,要避免粗俗低趣,骂骂咧咧,吊儿浪荡的工作态度,允许做的,禁止做的都要严格分明,要廉政执法,拒腐蚀永不沾。要有较强的洞察力和处置力,对事件善于观察分析,明察秋毫,注意提高谈话笔录的能力,增强表达力、感染力。对现场问题的处置要果断及时,不可拖拖拉拉,模棱两可。要扩大知识的涵盖面,不仅要掌握必要的法律武器,还要掌握诸如伦理道德、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一些必要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形势下交通执法工作的内在要求。

第三篇:人性化执法

从交警执法“体语”中谈人性化执法

关于怎样纠处交通违法才令违法者折服有许多争议,有的人认为,执法时一定要表情严肃,在违法者面前树“威‟,才能让违法者听话;而有人认为,交警也是平常人,没必要摆着一副训人的面孔,只有和颜相待、文明执法才赢得群众的信任。作为一名有着两年工作经验的交警,我比较赞同后者符合“人性化执法”的概念。交警,面对的是广大的交通参与者,执勤执法中摆着一副严肃的训人面孔,不仅与人性化执法背道而驰的,难以达到预期的执法效果,也有损交警的形象。如果合理运用执法体语(指交警良好的言行、举指如微笑、手势、言语、形态),也许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执法效果。在此,就如何从交警执法体语中去体现人性化执法作一些探讨。

一、执法者善于微笑的作用

交警是对“人、车、路”交通安全行使执法的管理者,不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更不是只有表情严肃才能显示警察的威严。交警担负着人民生命财产的交通安全,为社会提供服务,要比其它警种更为直观,交警的微笑有着无可替代的魅力:

(1)交通民警在执勤执法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拒不服从管理、态度蛮横的违法者。如有一次鹿寨大队开展集中整治摩托车交通违法行为专项行动,一个酒后驾摩托车并不戴安全头盔的青年被一名交警逮住,该青年看 到是一个女交警,借着酒意不服从检查,并骂骂咧咧。女交警并没有 “以牙还牙”地回敬他,而是微笑着说:“喝这么多酒干什么,喝酒开车不安全,以后最好开车不喝酒!”一个微笑,一句关心的话,让该青年怒气迅速减退,制止了违法者的无礼言行。女交警始终微笑地指出了他的违法行为,并按规定做出了处罚,违法者心悦诚服。正确的说,微笑须发自内心而善意,只有真正把管理看成是服务,微笑才会真诚而被人接受。

(2)驾驶人普遍存在惧怕交警的心理,特别是交通违法者。当交警纠处违法时,违法者往往表现得很紧张。此时,交警的微笑便会缓解违法者的紧张情绪,减轻思想压力。有个驾驶摩托车超载的交通违法者在交警示意停车时,车子开始摇摆起来,即将跌倒时,交警眼明手快,冲上前将车扶好。交警敬礼过后微笑地说,你刚学开车不久的吧,你看车技还不很熟就搭人了,还多搭了1个人,危险啊!该驾驶人很不好意思,经交警这么一说,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3)交通民警的微笑不仅可以化解与违法者的矛盾,还可以密切警民关系,融洽与违法者的感情。有一名驾驶人因超车行驶被执勤民警处罚。临走时他说:“我这人是有点„粗‟,动不动就想骂人,但从不与笑面人过不去,你的态度非常好,让我感动了,真的骂不起来。”弄得在场的交警都笑了。实践证明,用微笑纠处违法,效果要比表情严肃好得多。

二、交警手势的作用

(1)交警站在交通岗位上不间断的指挥手势,不仅在为人流和车辆做出正确的疏导、确保道路安全畅通,同时那刚劲而规范的指挥动作,反 2 映出交警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无形中感化交通参与者的潜意识:只有遵守交通法规才能不辜负交警的辛勤劳动。

(2)规范的指挥手势充分展示出交警特有的美,是其它警种乃至其它行业所无法比拟的,其美感并不亚于扬我国威三军仪仗队。指挥手势愈刚劲准确,交通民警的风采就会愈动人,法律的威严就会体现得愈充分。

三、交警言语的应用

(1)耐心听取交通违法者的申辩。有一位民警在执勤时拦住一位骑摩托车走非机动车道的违法者,由于他的方法简单,致使双方各不相让,弄得执法工作很被动。而另一位民警走上前去与违法者交涉,他先是让违法者逐一陈述事实经过,等他们把要说的话讲完后,认真的指出他们的违法行为,关切地讲明违法的危害,并没有过多的批评。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且表示下一次改正。毫无疑问,后一位民警处理这起违法是成功的,因为耐心听是无声而有形的语言,它是谦虚、大度而又真诚的体现,与软弱无能绝不是一回事。另外,耐心听还可以防止屈枉对方。有些违法是违法者意志以外的原因造成的,与违法者无关。

(2)使用提问胜过责问。交警在执勤执法过程中,经常会有如此表现:民警截住交通违法者的车辆后往往会这样责问,看清楚这是什么地方,你怎么乱停车?或者说你懂不懂交通法呀?超员这么多人等等,诸如此类的责问,令驾驶员极不满意甚至很反感甚至发生正面冲突。面对这种情况,如果交警采取提问的方式,也许会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如有一次,在鹿寨一辆红色出租车为方便顾客把车停在建中大道供销市场口让顾客下车(该 3 车的停车点在广场路),阻碍了路口的畅通,被交警逮住:“你该停车上下客的站点是什么地方?” “广场路。” “这里能停车吗?”“不能。” “那你在这里下客,是否违反了交通安全法?”“是。”提问是教育对方的有效方法,而责问往往适得其反。纠正违法的目的是教育人。

(3)执法中避免“权威”现象。交警公正准确行驶职权是无可非议的,但如果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来显示自己的权威,会伤了与群众的警民感情。一次,一位驾驶超载车辆的驾驶人来到民警面前,一位民警认为该车停的距离太远,便严厉地命令:“你把车倒过来!”驾驶人为难地说:“你看,我不是过来了?”民警又强调:“我让你倒过来你就得倒过来!”驾驶人听后非常反感,互不相让。如果民警以礼相迎,说话和蔼,避免权威用法,效果将大不一样。

四、良好执法形态的作用

形态是内心活动的体现。心里想什么,总会在形态上有所反应,哪怕只是一个微小的动作,也都在表达一定的意义。比如:背手侧目而视,表明轻视对方;双手轻柔相搓,表明惭愧、谦卑;手足无措,表明惶恐不安等等。因此交警必须加强形态修养。

(1)头端正而不能歪。因为歪着头必然造成目光斜视,而目光斜视是看不起对方的表情。

(2)腿站直而不能岔。双腿岔开有怠慢对方之意,只有看不起对方都会岔开双腿。两腿站直并不等于两脚跟并拢成立正姿势,而是两腿自然挺直。(3)手在前而不能背。背手交谈是教训人的姿态。在纠处违法、教育违法 者时,两手要自然的放在身体前,或填写处罚手续或做一些手势,切忌令人生厌的背手动作。

(4)手势小而不能大。与人交谈免不了要做一些手势,而手势又是必不可少的辅助表达方式。如果没有手势,就显得死板,同时也限制语言的准确表达。动作大,容易使人冲动,是不冷静的表现;手势小,谈话的声音也柔和。

(5)胸要挺起。探肩驼背是狂妄姿态。这里所说的驼背,不是天生的水蛇腰,而是在纠正违法时才出现的特有的姿态。比如,有的民警平时挺胸抬头,可一到纠处违法时就探肩驼背,使人产生一种厌烦心理,不利于纠处违法。

(6)敬礼而不能无礼。敬礼是尊重对方的体现。每一个人都渴望尊重,而尊重对方才能得到对方尊重。

总之,有良好的体语,才有良好的形象。交警与违法者发生的争执多数是由于交通民警的体语不当所导致的。因此,只有加强体语修养,才能提高服务质量,树立交警良好的形象,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第四篇:浅谈交警人性化执法

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民主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各界对行政机关执法的要求越来越高,公安交警部门作为国家行政执法的重要窗口之一,现党和政府的形象,代表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如何在执法中体现人性关怀,已成为当前社会普遍关注和自身重点思考的问题。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有少数干警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意识树得不牢,执法指导思想不端正,执法水平和执法素质不高,执法手段粗暴,交通秩序不尽人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交警的整体形象。作为交通管理部门的执法者,如何使自己的执法行为得到交通参与者的理解和支持?如何在消除违法行为的同时使之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改善交通秩序?走人性化执法之路势在必行。

一、人性化执法含义

首先,我们要清楚什么是人性化执法。“人性化执法”顾名思义,有两点意思:一是“人性化”,二是“执法”。这两点相辅相成,但其中也有主次关系,即以“执法”为主,要合理运用执法权,保障守法者的合法权益,对违法者予以处罚;在公证执法的同时,彰显人文关怀,提高群众对执法行为的满意度和支持率。

人性化执法就是公安交警在执法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按照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在尊重当事人合法权利,理解和照顾当事人感受的前提下,依照法定程序严格管理道路交通事务,宽严相济、刚柔并蓄,既要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又要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实现执法公正与执法效果相统一的执法原则。公安机关作为执法者不能威严有余而仁善不足,既要尊重法律的权威,又要体现人性的关怀,以保障人们法律、权利上的公平,自觉做到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的有机结合,要求民警在执法过程中尽可能地对当事人关心、尊重、理解和关爱,执法态度、方式和手段的体现人性化,为执法实践活动增添了人道主义色彩,使公民在承担义务和责任的同时,能保持其作为“人”的地位和尊严,是公安民警保障人权的具体体现,更是实践“人民公安为人民”宗旨的集中表现,把人性化执法服务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新的平台,从而构建新型和谐警民关系。

二、人性化执法应把握的几个方面

1、充分尊重行政相对人人格

对行政相对人人格的尊重,不仅有助于开展有效的执法管理工作,更有助于树立执法者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在行政处罚中,执法者与行政相对人是一对不平等的关系,执法者代表国家行使法律,有国家强制力作为保证,占据强势地位,而客体相对弱小。这种先天形式上的不对等是无法加以改变的。但就人格而言,执法者和行政相对人是平等的,理应相互尊重。作为交警,如果能够充分尊重被管理者的心理感受和人格尊严,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情动人,带着感情去执法,用心去关注人、尊重人、理解人,帮助人,让人们感受人道主义精神,感受真情实意,那么就会得到当事人的积极配合。现在,人们越来越希望自己在参与交通过程中,与管理者进行平等,平和地交流。因此,管理者在执法过程中,应尽可能使用柔和的语气语调。这样会给当事人亲切感和认同感,使当事人感到放松和舒适,可以起到化解矛盾,创造良好社会环境,提高管理效率的作用。当然,对一些恶意违法的行政相对人,也可以酌情作出严厉的警告。但是,无论是和风细雨,还是当头棒喝,都要时时意识到管理的目的是通过教育或给予某个种类正确、幅度适当的处罚,使行政相对人意识到其行为的危害性。

2、充分保障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

在交通违法行为处罚过程中,有些民警往往容易忽视告知行政相对人陈述和申辩的权利这一环节,甚至有的行政相对人在自行陈述和申辩时,民警对行政相对人的陈述、申辩以及合理建议臵之不理,还存在着“你说归你说,我罚归我罚”的这种情形。这一方面反映了某些民警在当前的执法活动中,还存在着重实休、轻程序不合时宜的旧思想、***惯,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在具体行政执法中,要充分保障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还更有待于提高。因此,在执法层面上讲,行政管理方必须对行政相对人履行告知程序,而从人性化角度考虑,民警不仅要认真听取行政相对人的陈述和申辩,而且要在认真听取行政相对人的陈述和申辩基础上,进一步核实情况,依法作出适当的行政处罚。

3、充分与当事人进行有效沟通

交警在执法过程中,与当事人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这既可以说是一个群众观念在执法过程中的具体体现,也可以说是交通安全管理中人性化执法休现的前臵条件,特别是在处理交通事故中,犹其显得重要。我们常常会看到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当事人往往会向其他熟悉交通法律法规的亲戚朋友咨询,而对处理民警的解释则将信将疑,有的甚至和民警发生争执,导致事故迟迟得不到依法处理。作为民警,该如何与当事人及时进行有效的沟通,以打消当事人的疑虑,处理好交通事故呢?笔者认为,首先,要拉近与当事人的心理距离;先询问当事人身体怎样、车辆损失如何,再问事故的发生过程。处理民警适时地关心,增加人情味,有利于拉近双方的距离。其次,在聆听双方陈述时不偏听偏信,不轻定责任,不妄下结论。聆听当事人的陈述一方面传达了管理者对当事人的尊重,另一方面有利于掌握当事人的情况,而在处理事故过程中,除了以上两点之外,还能表明管理者在处理交通事故时的慎重。反之,很可能面会引起当事人的逆反心理,认为交警处理事情太草率,甚至可能会发生因为当事人不认可事故责任,而拒绝在事实部分签名,导致事故现场不能迅速移开,影响道路通行。

三、公安民警人性化执法的尺度把握和定位

一、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宗旨,从根源上消除“以权管民”思想。

常言道,法律是无情的,但是,在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中,所要追求的最高目标,却是对人的关怀,对人权实现的保障。我们讲“立警为公,执法为民”,作为执法者,首先要消除以管人者自居的特权思想。那种认为自己手中有权,就可以高人一等,就可以为所欲为的思想是千万要不得的。我们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是神圣的,我们所说的权利更多的时候是一种责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zyk同志多次讲话强调,公安机关要把“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作为历史使命。作为道路交通管理部门的执法者,作为一名交通警察,人民赋予我们的权利就是管理道路交通秩序,依法查处交通违法行为,依法处理道路交通事故;同时,我们的责任就是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安全、畅通,减少交通违法行为,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任何时候,我们心里都要记得我们是一名警察,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二、以“文明执法,热情服务”为准则,以人为本、与民方便,提升执法形象。

现代社会所倡导的“人性化”,或者说是人文关怀,归根结底是基于我们人类共有的同情心,它的表现形式就是尊重与关爱。不滥用强制措施,亦即我们平时宣传的“教育为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藉此塑造执法人员形象,彰显人文内涵。这就要求广大交通民警在刚性执法的同时,要学会尊重人,要以人为本,服务为重。人民群众的支持,是我们执法的根基;人民群众的满意,是我们执法的意义。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我们每一个执法者带着感情去执法,换位思考来监督,在严格执法的同时,以人为本,服务为重。“人性化执法”,其实质是亲民执法,让习惯于领教法律的威严的民众享受到法律的温情。以往,交警在查处一些不戴头盔的摩托车驾驶员时,往往是罚了款后就放行,而在一些地区,交警部门对摩托车驾驶员驾车时不戴头盔,除按规定处罚外还会主动借给违法者一顶头盔。被查处的违法驾驶员对此做法非常赞同感觉心里暖洋洋的。这只是一件看起来很小的事情,交警在执法时只需面带微笑打个敬礼、告知其违法行为、送上一顶头盔、叮嘱一声请注意安全,在群众的心里执法形象就得到了很高的分数,群众由此对整个执法队伍满意度和支持度就有了很大提升。由此可见,人性化执法并不是很难做到的,往往就是一个细节体现整体,只要在工作中切实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牢记党的宗旨,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坚持为人民群众诚心诚意地办实事,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诚心诚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人性化执法之路必将越走越宽。

三、贯彻“公平公正原则”,掌握执法尺度,确保执法行为落到实处。

作为交通警察,我们的第一要务就是维持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确保道路安全畅通。我们在执法时应该严格按照法定条例和程序执行来进行。我们要认识到,人性化管理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这种人性化应该是以法律为前提的人性化。在一个法制社会里,法律才是至高无上的。人类社会需要规范,而不能仅以简单的“人性”予以约束。由此,我们执法部门对人性化执法应该有自己正确的理解。人性化执法不等于不执法,更不能变成部分违法违规者的保护伞。这就要求我们在执法过程中始终贯彻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事实清楚、运用条款适当、程序合法;同时要切实牢记执法为民,急人所急,妥善处臵弱势群体,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四、提高执法者的素质、完善监管制度是人性化执法的保障。推行人性化执法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它有待于交警执法者观念的转变和执法素质的不断提高,因而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特别是要加强执法权力观、执法地位观、执法利益观的教育,要培养我们交警队伍的服务意识、正义感与社会良知。坚持执法为民,从严治警,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按照公安部zyk部长所说的,“人要精神,物要整洁,说话和气,办事公道”的要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严格规范执法,切实履行职责,坚决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尊重和保障人权,不与民争利,奉公守法,廉洁自律,全力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不断推出便民利民措施。要完善监督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健全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执法责任倒查制、投诉追究制、执法监督制、执法曝光制、执法考评等制度,并且对执法情况进行不定期地明查暗访,及时发现和纠正执法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强化监督和管理。只要全体交警执法人员能够带着对人民群众深厚的感情做工作,就没有办不好的事,执不好的法,不断打造一支忠于法律,为民、亲民、爱民的人性化交通警察队伍。

第五篇:浅谈交警执法人性化

浅谈交警执法人性化

浅谈交警执法人性化

2004年5月1日,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实施。新法的最大特点是体现了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原则,社会各界对新法的关注程度呈现出高涨的热情。与此同时,随着社会法制建设的完善,广大交通参与者对关系到切身利益的交通警察执法工作也开始前所未有的关注。

交警是公安机关的窗口警种,体现党和政府的形象,代表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近年来,经过我们持续不断地开展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教育,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有少数干警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意识树得不牢,执法指导思想不端正,执法水平和执法素质不高,执法手段粗暴,交通秩序不尽人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交警的整体形象。新交法以保护交通参与人的合法权益为核心,突出保障交通安全,追求提高通行效率。作为交通管理部门的执法者,如何使自己的执法行为得到交通参与者的理解和支持?如何在消除违法行为的同时使之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改善交通秩序?走人性化执法之路势在必行。

首先,我们要清楚什么是人性化执法。“人性化执法”顾名思义,有两点意思:一是“人性化”,二是“执法”。这两点相辅相成,但其中也有主次关系,即以“执法”为主,要合理运用执法权,保障守法者的合法权益,对违法者予以处罚;在公证执法的同时,彰显人文关怀,提高群众对执法行为的满意度和支持率。

一、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宗旨,从根源上消除“以权管民”思想。常言道,法律是无情的,但是,在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中,所要追求的最高目标,却是对人的关怀,对人权实现的保障。我们讲“立警为公,执法为民”,作为执法者,首先要消除以管人者自居的特权思想。那种认为自己手中有权,就可以高人一等,就可以为所欲为的思想是千万要不得的。我们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是神圣的,我们所说的权利更多的时候是一种责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同志多次讲话强调,公安机关要把“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作为历史使命。作为道路交通管理部门的执法者,作为一名交通警察,人民赋予我们的权利就是管理道路交通秩序,依法查处交通违法行为,依法处理道路交通事故;同时,我们的责任就是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安全、畅通,减少交通违法行为,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任何时候,我们心里都要记得我们是一名警察,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二、以“文明执法,热情服务”为准则,以人为本、与民方便,提升执法形象。现代社会所倡导的“人性化”,或者说是人文关怀,归根结底是基于我们人类共有的同情心,它的表现形式就是尊重与关爱。不滥用强制措施,亦即我们平时宣传的“教育为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藉此塑造执法人员形象,彰显人文内涵。这就要求广大交通民警在刚性执法的同时,要学会尊重人,要以人为本,服务为重。人民群众的支持,是我们执法的根基;人民群众的满意,是我们执法的意义。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我们每一个执法者带着感情去执法,换位思考来监督,在严格执法的同时,以人为本,服务为重。

“人性化执法”,其实质是亲民执法,让习惯于领教法律的威严的民众享受到法律的温情。以往,交警在查处一些不戴头盔的摩托车驾驶员时,往往是罚了款后就放行,而在一些地区,交警部门对摩托车驾驶员驾车时不戴头盔,除按规定处罚外还会主动借给违法者一顶头盔。被查处的违法驾驶员对此做法非常赞同感觉心里暖洋洋的。这只是一件看起来很小的事情,交警在执法时只需面带微笑打个敬礼、告知其违法行为、送上一顶头盔、叮嘱一声请注意安全,在群众的心里执法形象就得到了很高的分数,群众由此对整个执法队伍满意度和支持度就有了很大提升。由此可见,人性化执法并不是很难做到的,往往就是一个细节体现整体,只要在工作中切实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牢记党的宗旨,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坚持为人民群众诚心诚意地办实事,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诚心诚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人性化执法之路必将越走越宽。

三、贯彻“公平公正原则”,掌握执法尺度,确保执法行为落到实处。作为交通警察,我们的第一要务就是维持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确保道路安全畅通。我们在执法时应该严格按照法定条例和程序执行来进行。我们要认识到,人性化管理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这种人性化应该是以法律为前提的人性化。在一个法制社会里,法律才是至高无上的。人类社会需要规范,而不能仅以简单的“人性”予以约束。由此,我们执法部门对人性化执法应该有自己正确的理解。人性化执法不等于不执法,更不能变成部分违法违规者的保护伞。这就要求我们在执法过程中始终贯彻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事实清

楚、运用条款适当、程序合法;同时要切实牢记执法为民,急人所急,妥善处置弱势群体,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四、提高执法者的素质、完善监管制度是人性化执法的保障,推行人性化执法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它有待于交警执法者观念的转变和执法素质的不断提高,因而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特别是要加强执法权力观、执法地位观、执法利益观的教育,要

培养我们交警队伍的服务意识、正义感与社会良知。坚持执法为民,从严治警,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按照公安部***部长所说的,“人要精神,物要整洁,说话和气,办事公道”的要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严格规范执法,切实履行职责,坚决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尊重和保障人权,不与民争利,奉公守法,廉洁自律,全力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不断推出便民利民措施。要完善监督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健全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执法责任倒查制、投诉追究制、执法监督制、执法曝光制、执法考评等制度,并且对执法情况进行不定期地明查暗访,及时发现和纠正执法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强化监督和管理。

只要全体交警执法人员能够带着对人民群众深厚的感情做工作,就没有办不好的事,执不好的法,不断打造一支忠于法律,为民、亲民、爱民的人性化交通警察队伍。

下载人性化执法 规范化服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性化执法 规范化服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公安民警人性化执法

    论公安民警人性化执法 内容提要: 当今我国正处在大变革时期,经济高度发展,社会变化剧烈,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与矛盾逐步显现。与此同时,群众的民主意识,平等观念,自我意识和......

    论公安民警人性化执法

    论公安民警人性化执法 杨康 中国的警察机关,称为“公安机关”,意为维护公共安全的机关。中国的警察,称为“人民警察”,警察的权力来自于人民,他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曾几何......

    论公安机关人性化执法(汇编)

    论公安机关人性化执法 内容提要:公安机关人性化执法是近年来中国执法理念的一次改革,但是人性化执法中的非人性化带来的事件时有发生,不仅给行政相对人带来了不必要的侵害,也严......

    人性化执法的心得体会

    人性化执法的心得体会 和谐社会是以法制为后盾的,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每个人都是社会的小小细胞,因此每个人都要遵守社会的法制和准则,这样整个社会才能......

    浅谈交管工作人性化执法

    文章标题:浅谈交管工作人性化执法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是新时期赋予公安机关的三大历史使命。公安交管部门作为公安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

    2016浅谈交管工作人性化执法

    2016浅谈交管工作人性化执法 文章标题:浅谈交管人性化执法 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是新时期赋予公安机关的三大历史使命。公安交管部门作为公安......

    交通警察执法人性化之我见

    交通警察执法人性化之我见执法人性化是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对行政执法人员提出的新要求、高标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方向。下面就执法人性化问题谈几点浅......

    如何理解人性化执法之论(推荐)

    文章标题:如何理解人性化执法之论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在同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这一目标又被具体化为“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