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受现代科技》教案3(鲁教版八年级下)
感受现代科技
【学习目标】
1、知识:感受现代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新变化,认识科技与生活,科技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
2、能力与情感:感悟现代科技的神奇与力量,理解科技是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力,激发学生对科技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
3、过程与方法: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设置了“课前预习”、“课堂助学”、“课堂巩固”、“课后拓学”、“教学反思”五个模块的教学整合,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采用自主体验、探究活动、案例情境等方法来完成教学目标。【学习重点、难点】
领略现代科技的神奇与力量,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学习过程】
一、预习初探:
(一)快快行动,书外的知识真有趣:
1、生活体验:观察生活,请你说说我们身边有哪些科技产品?例举实例说说这些科技产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新变化?
2、想象天地:展现你的想象天份,想象你准备发明一样科技产品,使你的未来生活更美好。
3、图片收集: 上网收集有关科技产品的图片,准备创办科技小展览,领略现代科技的神奇与力量。
(二)阅读课本,书本的知识真寻味:
4、我们现在的生活与科技________________。丰足的衣食,舒适的住行,千百年来一直是人类_________________。
5、科学技术是________________的强大推力,是________生产力。______________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6、________________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7、说说现代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新变化? 答:(1)现代科技给人们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代科技极大地提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代科技改变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你能举例说明科技发展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吗?
二、新课讲解:
(一)情境导入:探究话题——现代科技在身边
(二)师生探讨:
探讨一:现代科技给生活带来新变化
1、走进生活:交流预习题一,初步感受现代科技就在大家的身边,并举例说明这些科技产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新变化?
2、问题探究:交流预习题二,探究现代科技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影响,体会现代科技的神奇与力量。
3、共同归纳:科技与生活的关系。(现代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
探讨
二、科技-----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力
4、情境探究:阅读补充材料,想一想,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5、问题探究:你还能举例说明科技推动物质文明的发展?
6、自主感悟:观看魅力城市--张家港,思考:科技进步是如何推动精神文明发展的?
7、共同归纳:科技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8、活动探究:科技发展在丰富个人文化生活方面的表现
9、展开想象:交流预习题三,唤起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及科技创造欲望。
(三)释疑解惑: 如:“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对我们青少年提出了什么要求?
(四)收获平台:学完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三、课堂练习:(或当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胡锦涛总书记在2005年的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资源,是引领未来发展的主导力量”。这说明
()A.只要科技发展了,社会自然就会发展
B.科学技术的发展必将有力地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C.现代化建设必须以科技发展为中心
2、近年来,手机、纯平彩电、变频空调、掌上电脑、数码相机、纳米洗衣机等新科技产品不断问世。这些产品的问世
()①提高了人们生活的科技含量 ②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③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 ④说明我们现在的生活与科技息息相关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3、据统计,在苏州经济发展中,科技进步对工业、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004年分别已达到了50%和58.5%。这些数据表明
()A.科技进步的关键是资源开发
B.当今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C.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工业、农业劳动生产率在幅度提高,有力地带动了国民经济的
发展。
(二)判断题:
1、当今社会,科技的发展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新手段,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更新人们的思想观念。
()
2、“60年代在天上(太阳),70年代在墙上(挂钟),80年代在手上(手表),90年代在腰上(手机)”是20世纪我国老百姓看时间方式的行动写照。这反映了科技进步是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前提。
3、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只要科技发展了,人类社会就文明了。
()
(三)简答题:
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力?
四、课后练习:(含延伸拓展)
(一)选择题:
1、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成就展上,亩产800公斤的超级杂交水稻、200多公斤的大南瓜、色泽鲜艳的太空椒、富含营养的食用海水蔬菜„„这些采用新技术培育出来的成果正变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这表明
()A.现代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新的变化
B.我国人民的生活已很富裕 C.国际竞争实质是科技的较量 2、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开始了中国人的又一次太空之旅。成功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体现了我国
()①科学技术的进步 ②综合国力的增强 ③义务教育的普及 ④人民生活的改善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二)判断题
1、因特网接近了人与人的距离;航天圆了人们的九天揽月梦。现代科学技术使古人的所有梦想都就了现实。
()
2、科学技术已经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所以我们只要坐享其成就可以了。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目前我国的科技水平已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三)分析题:
1、今天,我们的日常生活几乎每时都离不开电子信息服务,如网络、手机、电话等,气象卫星使人类能够预先知道自然灾害,提高了人类生活的安全性;通信卫星把全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2、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培育的优良杂交水稻,从推广种植以来,已累计增长稻谷3500亿公斤,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袁隆平以及他的杂交水稻技术在世界上得到了广泛认可和赞誉,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受到了人们的尊重,激发了人们对祖国的热爱,对科学的追求。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
(四)实践平台:
根据大家收集的科技资料,创办一个科技小展览。
五、教学后记:
第二篇:感受现代科技教案
项目一 感受现代科技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现代科技带来的新变化,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习惯。【能力】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加工和应用各种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能力。【知识】
了解现代科技给生活带来的新变化;初步理解科学技术与生活发展之间的关系,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现代科技给生活带来的新变化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就必须使学生对科技有一定的认识。这一内容就是通过从身边的生活入手,引导学生感受现代科技并不高远,他就在我们身边,并以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可以说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科技。
这一环节,应该克服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环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搜集、观察生活的现象,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科技与生活息息相关。
三、学情分析
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接触科技知识,因此从知识的角度来讲,它对与学生是陌生的。但是,在目前初中生的生活中,科技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也与初中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还应看到,由于青春期的学生接受能力比较强,对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科技新现象、新产品,并我们更容易接受和认可,因此,虽然此部分只是对他们是陌生的,但对于他们来说,接受和理解确实比较简单的。
本项目内容的学习也是充分反映学生对生活对周围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和应用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心理特点,让学生从他们的生活中去整理加工,通过他们自己的生活去感受道理,理解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自主阅读课本,搜集反应我国最新科技发展成就的资料。
2、教师准备
搜集有关科技产品与现代生活的资料和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与策略
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明确任务】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四年前在北京举办了一次体育盛会——奥运会,这次北京的奥运会啊有三大主题。咱们来了解一下!(教师播放多媒体展示: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其中科技奥运备受关注,那么你知道本次奥运会的哪些地方体现了高科技的元素呢?
生:奥运场馆的涂料,水立方等等
师:在国家的重大事件当中啊,科技凸显了它的重要性,那么在咱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它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让我们共同走近科技,感受现代科技。
展示学习任务
1、体会现代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新变化。
2、感受快速发展的现代科技 【学习新课 共同探究】
一、现代科技给生活带来新变化 活动一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个人,李先生生在解放前,长在红旗下,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经历一:吃的变化
“10年前,城里人一到冬天就只能吃土豆、萝卜和大白菜,即使有从南方运来的反季节蔬菜,价格也高的吓人,1公斤黄瓜就要20多元。”住在北方某大城市的李先生,一说起农业科技给餐桌上带来的新变化,就感慨万千。“现在好了,随着蔬菜种植大棚技术的推广,北方冬天也能吃到连名字也说不上来的新鲜蔬菜,菜价也一年低过一年” 经历二:穿的变化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大地上几乎是统一的三种颜色:灰色、绿色、蓝色。样式也就是干部们的四个兜的中山装、两兜的衣服。上世纪80年代喇叭裤是所向披靡的时尚。喇叭裤裤口越大越好,最好是能盖住整个鞋子,那是最时髦、最流行、最前卫的。上世纪90年代健美裤流行了相当长的时间。一般以黑色为主,有很大的弹性。”而如今,走进市区的商场、专卖店、服装市场,各类服装档次齐全,驰名的、新潮的、张扬个性的品牌服装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经历三:
“10年前我上大学时买了一台卡式录放机,这东西体积大,携带不方便。一盘带子只有十首歌,想找自己喜欢的一首歌曲,得费半天等功夫;更让人无奈的是经常绞带。”称得上是歌迷的李先生,拿出最近刚买的的MP3播放机一边演示一边说,“你看,它体积小、重量只有一两多,使用时间又长,可以装六七十首歌,还可以从网上下载自己喜欢的新歌。” 思考:(1)从李先生的经历中,你能看出李先生的生活都发生了那些变化?(2)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从李先生的经历中,你能感悟到什么?
我们现在的生活与科技息息相关。新科技产品的问世,极大提高了人们生活的科技含量和生活质量,也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活动二 非常大搜索
A组同学,想一想在你家里家用电器都有哪些啊? B组同学搜集搜集通讯工具。数码产品交给C组。一分钟的准备时间。(学生以小组进行讨论)
进行到这里,林林总总的,咱们发现了身边很多的现代
科技产品。同学们发现了吗?原来今天我们如此便利的生活都是得益于什么的辅助啊? 科技。现代科技给生活带来了新的变化。它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二、快速发展的现代科技
导入:人类科学知识总量在19世纪,50年增加1倍;20世纪初,30年增加1倍;50年代,10年增加一倍;70年代,5年增加1倍;80年代,3年增加1倍;90年代更快。据统计,近30年来,人类所取得的科技成果,比过去2000年的总和还要多。
思考:(1)这组数据告诉大家什么?
(2)科技发展的那么迅速,你都是知道哪些现代科技? 活动三:
小明所在的初二(1)班的同学成立了科学兴趣小组。为了解最新的世博信息,康岩每星期都和在上海做新闻工作的叔叔交流。
设计问题:(1)请你设想一下,康岩可能采取哪些方式和叔叔交流?
(2)这些方式体现了哪些信息技术?
设计的第一个问题是开放的,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生会给出多种答案,从写封信、打电话、发短信、发电子邮件到网上聊天、视频聊天、可视电话等等,开阔了思路,激发了学习热情。)
(第二个问题:在学生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引导,师生共同得出: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成像技术、显示技术等。
2.展示一组反映计算机发展变迁的图片,在此基础上相互交流身边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①世界上第一台电脑
②爷爷辈第一台个人电脑
③父亲辈台式电 ④儿子辈液晶电脑 ⑤孙子辈掌上电脑
设计问题:(1)你对哪一类比较了解呢?试着向大家介绍一下!
(教师以一个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相互交流,大家相互介绍自己所了解的计算机技术进步情况。在
学生感受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基础上,适时发问第二个问题:
(2)你还了解哪些信息技术产品的进步情况?
学生纷纷介绍与百姓生活有密切联系的信息技术产品的技术进步情况,如从MP3到 MP5,从傻瓜相机到数码相机,从台式电脑到掌上电脑等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合作探究,总结出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
问题设计:(3)通过同学们的交流,你能不能总结一下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呢?
师生合作探究,共同总结出:信息技术向数字化、高速化、网络化、集成化和智能化迅速发展。
活动四:
1、奇思妙想:
康岩和同学们在课外了解到一些生命科学的新鲜事,如兰色草莓、七色彩椒……他们有了一个想法:可不可以培育出“牛肉味”的土豆、“鸡肉味”的黄瓜……
问题设计:该如何实现这种想法呢?请你帮他们出出主意。
在学生开方式回答的基础上,教师适时总结、引领,导入转基因技术:同学们的想法完全可以实现。目前,人类已将比目鱼身体里的抗冻蛋白转移到西红柿里,培育出了抗冻西红柿;不久前,美国科学家把人的基因转移给植物,获得了杂交体!科学家预言,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完全可以吃上牛肉味的土豆、鸡
肉味的黄瓜以及有人乳营养成分的西红柿等许多新奇的蔬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转基因技术!
2.转基因技术与我们的生活:
展示生活中的转基因技术图片,师生共同体会转基因技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展示的图片内容有:巨型南瓜、抗癌西红柿、会杀虫的棉花等等)
(图片展出后,教师先不介绍,留给学生一定的悬念,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对它们的了解,然后再予以补充。)
教师总结、过渡:我们可以看出,转基因技术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活动五:放飞思维 点燃梦想
同学们,回首百年,我们不能不感慨科技发展之快;展望未来,我们也很难预料科技发展会创造什么样的奇迹!今天我们想不到的新发明,明天将会屡屡出现。下面,我们就放飞想象的翅膀,大胆设想一下未来科技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来比一比,谁的想象最丰富,谁的未来科技最奇特!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学生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激发了求知欲和探究欲。)
第三篇:八年级政治上感受大自然之美教案鲁教版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感受大自然之美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大自然之美,增进亲近大自然的情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能力】能够从我做起,培养鉴赏自然,关爱自然的能力。【知识】感受大自然之美,了解鉴赏自然美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教学手段和方法:
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案例教学法,访谈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典型案例图片。
要求:学生以“美在大自然”为主题,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包括图片、诗歌、散文、歌曲等。记录自己到过的旅游景点及对大自然的看法。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花鸟鱼虫,自然界中的一切无一不美,热爱生活的人都懂得珍爱自然,保护环境,我们威海人更是如此,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家乡的美(注意思考威海美在哪里):/ 播放威海风光视频。/ 教师:看到这,请你说说我们的家乡威海美在哪里?
学生:建筑美,风景美,绿化美,空气清新,气候宜人„„ 学生:人也美。
教师:你很有洞察力。他不仅看到了我们家乡的风光美,也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对美的理解更深一层。
教师: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城市,联合国人居奖的美誉,令威海人倍感骄傲和自豪。从片中,我们已切身感受到了威海的美,家乡的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进一步感受更为宽广的大自然之美。/ 讲授新课:环节二:欣赏大自然
教师:课前请同学们以“美在大自然为主题”收集了相关的资料,现在请大家分组交流搜集到的资料,感受大自然之美。(巡视)/ 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精选的资料向全班展示,和大家分享。
学生:展示美丽的大自然(简略介绍图片或读美文谈感受或唱一段歌词)(可幻灯片切换)教师: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这里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大自然的景观,请大家欣赏。不过欣赏时要注意观察这些景观体现了大自然哪一方面的美?/ 教师:视频播放 / 教师:这体现了大自然哪一方面的美? 学生:宇宙
教师:能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你的感受吗? 学生:神秘。
教师:晴朗的夜空中,闪烁的群星构成太空中一道美丽的风景。人们总要感叹宇宙的浩瀚与永恒。神秘的宇宙使大自然魅力无穷。/ 教师:/(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 这又体现了大自然哪一方面的美?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学生:生物世界
教师:你能描述一下生物世界的特点吗?
学生:奇妙(或生机勃勃)
教师:大自然中有无数的生命体,有大家喜爱的动物、植物,还有微生物,奇妙的生物世界精彩纷呈。/ 无尽的生命使地球生机勃勃,让大自然绚丽多姿。/ 教师:多媒体展示三峡风光,草原秀色等图片。这是大自然哪一方面的美? 学生:自然风光
教师:看到这些美景,你有何感受? 学生:太美了
教师: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辽阔的草原,起伏的山峦,浩瀚的江海,都让我们沉醉其中,流连忘返。大自然风光秀丽,美景如画 / 环节三:/ 感悟大自然
请同学们思考:美丽的大自然对我们的成长有何作用?(大自然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学生:增长知识„„
教师总结:/ 欣赏大自然可以使人大开眼界,增长知识,启迪智慧;同时忘记身心的疲惫,得到娱乐和休息;还能陶冶情操,丰富精神生活;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这一切都有利于我们的健康成长。环节四: 鉴赏大自然
教师:有一点我们要注意,不同的人面对相同的自然景观,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比如同是看落花这一事物,龚自珍在其著名的《已亥杂诗》中有佳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而林黛玉葬花却很是伤心,哭到“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是为什么呢?
同学们可以结合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同桌)/ 学生:可能和人的性格、经历有关„„ 学生:和看问题的角度有关„„ 学生:和人的心情有关„„
学生:和人的鉴赏水平(审美情趣)有关„„/ 教师: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到这,我有个问题,想了解一下,咱们班有过旅游经历的同学请举手?
实话实说:我的旅游经历:谈自己鉴赏大自然的经验。
教师:启发:你觉得某某景色美在哪里?你当时的感受和收获是什么?
学生:„„
教师:你的描述简直太美了,激起了我的旅游欲望,有朝一日,我一定到那里去看一看; 学生:„„
教师:蓬莱阁我也去过,我的感受和你一样,看来,咱俩真是心有灵犀; 学生:„„
教师:你的感受很深切,看来,你真是不枉此行。„„ 听了他们的感受,我有一种感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生才丰富。
教师:刚才,好几位同学也举手了,遗憾的是却说不出所观赏的景致美在哪里。不懂得怎样鉴赏自然风光,就不能深刻感受到大自然的秀美,得不到美的享受。对此,小记者与陆教授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有一段访谈,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请阅读P91——93,然后说一说你明白了哪些道理,或者你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比一比:看谁善于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看谁擅长回答问题。(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是你的能力!)学生:自然美是我们经常能够欣赏和感受到的,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无限宽广的审美领域。学生:美的自然对象分为两种:一种是经过人们直接加工、利用的;另一种是未经直接改造的。/ 教师:你能就蓬莱海滨的实景分析一下吗?
学生:汹涌澎湃的大海的浩瀚美,是未经直接改造的自然,而设计精巧的亭台楼阁是经过人们直接改造加工、利用的对象。
教师:前者在于大自然的神奇,后者在于人类的伟大。两种都是自然美,但无论哪一种都要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才是真正的美。
教师:这个问题他会了,那么,大家是不是也明白了呢?我来考考你: 学生辨一辨:„„
教师:纠正:放牧羊群的草原,是人们直接利用的对象,属于人工美。学生:我对自然美与人类生活的联系这个个问题不太明白,请您讲一讲。(或者学生明白,让他自己说,教师再点拔、补充)
教师:自然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事例(尤其是经过人类改造、利用的美景)使我们更加明白了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如果我们以此为基础领悟了人类在改造自然中的伟大力量,我们对自然美的理解会更加深刻。这就是自然美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所以,我们在鉴赏自然美的时候,不要忘记领悟人类在改造自然中的伟大力量。/ 教师:/ 举个例子:哪条铁路被称为“世纪天路”?——青藏铁路。当看到这幅图的时候,除了我们能感受到的西部雪域高原的巍峨雄伟之外,你还有哪些美的体会?大家回顾一下我们“十·一”的研究性学习作业——《我眼中的青藏铁路》来思考回答。学生:青藏铁路世界之最等„„
教师:青藏铁路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 修建这样的铁路,不仅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强大的科技实力作基础,同时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柱作支撑。这就是“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 这些就是我们所领会的人类在改造自然中的伟大力量,你的这些体会恰恰说明了自然美与人类生活的联系。所以,我们在欣赏自然美的时候,要领会人类在改造自然中的伟大力量。/ 学生:(继续总结问题)鉴赏自然风景,要注意观赏的距离、角度、时间,还要发挥人们的想像力。
教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谈谈诗句对我们欣赏自然美有什么指导意义? 学生:提示我们欣赏自然时要注意角度。
教师:引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仅提示我们观景要注意角度,同样,看问题也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思考,才能了解其全貌,防止以偏概全。
学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提示我们欣赏自然时要注意时间。/ 教师:展示:黄山景观“猴子观海”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教师引导:/光看这幅图中是什么?/这块石头象什么?充分发挥你的想像力。嗯,其实,它们是同一块石头,由于我们观赏的距离一近一远/,所看到的景致就不一样,这就是黄山的著名景观“猴子观海”/ 这个鉴赏过程对你有何启示?
学生分析:鉴赏自然风景,要注意观赏的距离,还要发挥人们的想像力。/ 教师:刚才我们进一步理解了鉴赏自然风景的具体方法,学以致用,看谁理解得深刻,运用得灵活。
教师:审美交流:应怎样来鉴赏这些美景?(多媒体出示风景图片)/ 学生:回答(略)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归纳:荣成的花斑彩石要注意观赏的距离,只有近观,你才能看出花斑彩石的细致纹理,品出此景的不同韵味;要领略岠嵎山的“千年猿人”的景致,需要发挥想象力,还要注意观赏的角度和距离;万里长城,要注意观赏的角度、观赏的时间。只有登上万里长城,你才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自豪,你才能真正领略它的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另外,长城春夏秋冬四时都有佳境。此外,鉴赏长城的美,还要领悟人类在改造自然中的伟大力量,长城是历史上的奇迹,也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奇迹,中国人的骄傲。有句歌词唱道:“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长城一方面不断地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能力,另一方面也在展示人类的坚强意志和雄伟气魄。环节五:收获季节:学生谈收获(略)
社会调查:周末以小组为单位走访社区,了解在我们周围,大自然有哪些不和谐的因素。做好记录,回来交流。环节六:拥抱大自然
闲暇时,让我们到海边去吧,去听海、观潮,去拾贝、踏浪;我们到山林去吧,去登山,领略“一览众山小”的意境;去嗅嗅花的芬芳,去感受树的荫凉;去拾起一片火红的枫叶,去感受它的热烈与悲壮„„让我们在感受大自然无尽的美中亲近大自然,更加热爱大自然。最后,请大家欣赏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去共同领略一下草原风情。在歌声中结束我们今天的课题。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1.1 新闻两则 教案3(鲁教版七年级下).doc
祹 宝:微 微 一 笑 很 倾 我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相关知识,了解这两则新闻的有关历史背景。2.培养速读课文,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
3.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从中获得有益启示。【教学重难点】
1.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特点和作用。2.理解新闻主体部分各层次之间的关系。3.体会准确精练的新闻语言。【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作为一个现代人,新闻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会阅读新闻是一个现代人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知识先导,整体感知
1.简介新闻(消息)的知识:标题、导语、主体。
2.出示一则新闻材料,教师示范分析这则新闻的标题、导语、主体。出示的新闻材料:
国民党主席连战拜谒南京中山陵
新华网快讯: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27日上午8时50分抵达南京中山陵,举行拜谒仪式。这是两岸分隔56年来,中国国民党主席首次亲临谒陵。
今天南京晴空万里,阳光明媚,陵园内松柏苍翠、鲜花吐艳。巍峨的中山陵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壮观。
中山陵位于南京的紫金山南麓,依山而筑,坐北朝南,前临平川,后拥青峰,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岗峦前列,屏障后峙,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墓地全局呈警钟形,面积共八万余平方米。孙中山先生的灵柩于1929年6月1日奉安于此。
作为中国国民党主席的连战来到国民党创始人的陵寝地,其意义和感情非同一般。刚刚到达南京的连战主席,已多次在公众场合表达过对中山陵的特殊景仰之情。连战也将成为56年来第一位拜谒中山陵的中国国民党主席。
祹 宝:微 微 一 笑 很 倾 我 祹 宝:微 微 一 笑 很 倾 我
连战一行8点50分左右到达中山陵。为迎接连战主席的到来,中山陵特为他开启了中间的大门。从博爱坊开始,走过石阶392级,来到中山陵祭堂。
中山陵今天挤满了游客,他们早早来到中山陵欢迎连战一行,并向他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标题:
国民党主席连战拜谒南京中山陵 导语:
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27日上午8时50分抵达南京中山陵,举行拜谒仪式。这是两岸分隔56年来,中国国民党主席首次亲临谒陵。
主体:
今天南京晴空万里,阳光明媚,陵园内松柏苍翠、鲜花吐艳。巍峨的中山陵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壮观。
中山陵位于南京的紫金山南麓,依山而筑,坐北朝南,前临平川,后拥青峰,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岗峦前列,屏障后峙,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墓地全局呈警钟形,面积共八万余平方米。孙中山先生的灵柩于1929年6月1日奉安于此。
作为中国国民党主席的连战来到国民党创始人的陵寝地,其意义和感情非同一般。刚刚到达南京的连战主席,已多次在公众场合表达过对中山陵的特殊景仰之情。连战也将成为56年来第一位拜谒中山陵的中国国民党主席。
连战一行8点50分左右到达中山陵。为迎接连战主席的到来,中山陵特为他开启了中间的大门。从博爱坊开始,走过石阶392级,来到中山陵祭堂。
中山陵今天挤满了游客,他们早早来到中山陵欢迎连战一行,并向他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3.快速默读第二则新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了解新闻内容,再让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新闻知识分析这则新闻的标题、导语和主体部分,全班交流。
4.齐读第二则新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理清记叙的六要素,指名回答。(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记叙的六要素也是新闻的要素。)明确:人物——中原我军。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地点——南阳。
事件发生的原因——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之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被迫弃城南逃。
祹 宝:微 微 一 笑 很 倾 我 祹 宝:微 微 一 笑 很 倾 我
经过与结果——自去年七月,南阳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5.速读第一则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同桌合作分析这则新闻的标题、导语、主体和记叙的六要素。全班交流,指名补充。
明确: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作战。
经过和结果——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西路军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陆地。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第二课时
一、研读第一则新闻
1.齐读第一则新闻,简单复习新闻有关部门知识。明确: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导语。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主体。
新闻的要素也是记叙的要素,阅读的时候注意这六点,养成留意要素的习惯,再读其他叙事性作品也就容易把握内容了。
2.参看课本上的插图,具体说说这则新闻是按什么顺序报道的,为什么? 明确:按时间顺序报道。分三个层次分述中、西、东路军渡江作战情况。3.讨论这则新闻在详略安排上的特点。
明确:因为中、西路军所遇敌情较弱,详写东路军,文势形成一个高潮。
二、品味新闻语言
1.教师导学:新闻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洁,这两则新闻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2.齐读第一则新闻的主体部分,找出能体现新闻语言准确性的词语或句子。全班交流。例如:西起九江(不含);至发电时止;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
祹 宝:微 微 一 笑 很 倾 我 祹 宝:微 微 一 笑 很 倾 我
3.自读第二则新闻,找出能体现新闻语言特点的词语或句子,同桌先交流后在全班发言。
例如:当即;从此,河南全境,除豫北之新乡……已全部为我解放。
三、小结全课
1.学生小结。阅读这两则新闻后,概括新闻具有怎样的特点。(全班交流,教师参与。)明确: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2.教师小结。
《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四、布置作业
1.积累:课外搜集有关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的资料;反映战争内容的古诗文。2.写作:就现代战争的话题(如:美伊战争、巴以冲突……)谈谈你的认识。【资料宝藏】
1.关于新闻和消息
1.新闻定义:关于新闻的定义众说纷纭,中国新闻界比较公认的定义是:就是最近发生的事实报道。(陆定一)
2.新闻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3.新闻特征:
(1)真实——新闻的生命。
真实有两个含义:一是指事实真实,即确有其人,因为新闻本身就是事实的信息。二 是指反映之真,也就是所报道的新闻不应该比事实多一分也不能少一分,还事实本来面貌。事实不真,便是谣言;传播不真,便是失实。
(2)新鲜——新闻的价值。
其一,事实要新。既然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是对事实的传媒表现,那么所谓的新,理所当然首先就是新闻的内容,即事实要新,既包括事实的新近发生、新近变动,也包括事祹 宝:微 微 一 笑 很 倾 我 祹 宝:微 微 一 笑 很 倾 我
实发展过程中的新进展、新结果。
其二,传播要快。所谓传播要快,就是指事实发生或变动的时间与传播的时间之间的差距越小越好,这也叫新闻的时效性。快是新闻要新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新闻要新的必要条件。无论在何时何地,新闻传播者在原则上都应该坚持一条——新闻传播速度越快、越迅速越好。特别是在当前具备先进的传播设备情况下,理应最大可能地发挥出快的优势。
(3)重要——新闻的意义。
什么是重要?重要就是那些影响到人们的思想、生活和生产活动的新事件、新情况,这一类新闻当然会首先引起大家的重视。
新闻又分为硬新闻和软新闻两类。硬新闻:凡是与人们的生活直接相关的,诸如生产、经济、政治、军事等新闻,称为硬新闻。与人们物质生活关系不那么密切,主要是供人们娱乐、消遣,诸如一些娱乐性、社会性新闻,称之为软性新闻。
(4)公开——新闻的目的。
新闻的公开,就是说新闻应该被社会所分享,是指新闻在诞生伊始就注定必须是公开的。新闻是应社会的需要而产生,其目的就是为全社会服务,成为人们了解外界的窗口和采取行动的参谋,成为人们之间相互了解、互相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新闻的公开性,必然要求报道与传播的公开性,即新闻传播要追求尽可能广的传播面,让新闻在尽可能大的空间范围内得以流通,以实现新闻的自身价值与目的。
4.消息的定义:消息通常又被人们称为新闻。报纸最常用的新闻载体就是消息。在长期的新闻传播过程中,消息形成了一定的模式。消息是新闻报道中最大量使用的基本体裁,这种体裁简明扼要。消息一般配有醒目的标题,配有“电头”或“本报讯”,在结构上往往头重脚轻,经常使用“倒金字塔”形式。消息写作以叙述为主,但不排除必要的描写和议论。
5.新闻写作基本要求:(1)新闻要用事实说话。
事实构成新闻的主要内容,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的基本的方法和要求。事实指的是新闻事实和背景事实,“说话”指的是隐含在事实中的意见、观念,即指导性、导向性。新闻的作用和威力全在事实中。受众喜爱新闻,是因为新闻事实中有他们需要知道的信息和值得信服的道理及思想观点。
(2)新闻要出新求快。
新闻这种文体区别于其他文章体裁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它对现实的反映必须迅速,要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向受众传播最新的信息。
(3)新闻要篇章简短。
祹 宝:微 微 一 笑 很 倾 我
第五篇:鲁教版八年级 感受大自然之美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您们好!(鞠躬)我是号说课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感受大自然之美》(板书)。下面,我将对本课的设想和分析进行阐述:
首先,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感受大自然之美》是山东人民出版社8年级下册第12课的第1个框题,本课主要帮助学生感受美丽的大自然,增进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同时了解鉴赏自然美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鉴赏自然的能力,是促使学生爱护自然、保护自然、自觉遵守人与自然的道德规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在本单元中处于基础地位。
其次,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内容的分析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赏析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在感受大自然无尽的美中更加亲近大自然,更加热爱大自然。能力目标:帮助学生认识到大自然的美,提高学生认识、感受和亲近大自然的意识和能力,学会走近大自然。
知识目标:感受大自然之美,了解鉴赏大自然的方法。
然后,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着新课程理念,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确定“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接下来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突破难点把握重点,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培养学生能力的原则,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情感体验教学法、自主探究法和案列分析法等教学方法。同时,我比较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采用小组讨论法、自主学习法等学习方法。
下面说教学过程
新课标要求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关注学生道德情感的提升,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为体现这一理念,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了以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我在导入时做了这样的设计:图片展示,美景赏析提问学生旅游去过的地方,以及这些地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着很多美丽的地方等着人们的发现、欣赏和热爱,今天这节课,我将带着同学们一起,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交给大家开启慧眼的方法,一起去发现大自然的美丽。本环节设计意图: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图片,创设情境,亲切自然而有针对性,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师生互动,探索新知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解、运用本课知识,依据教材,我设计了以下情景活动: 活动一:欣赏视频《江山如画》,感悟美丽的大自然。在同学们欣赏美丽的大自然之后,设计如下问题:①、你认为大自然美在哪里?②、美丽的大自然对我们的身心成长有哪些益处? 分组讨论以上问题,小组推荐同学回答,目的是使同学们感悟审美与生活的关系。
关于“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为解决这一重、难点,我创设了活动二。活动二:探究鉴赏大自然之美的方法
(1)请同学们先阅读P35,找出什么是自然美并举例说明,然后归纳:美的自然对象分为两种:一种是经过人们直接改造加工利用的对象,如我们的庄稼硕果,人工园林等;另一种是未经过改造的自然,如天空大海山川.(注意:自然美并不是不经任何人工改造的)
师生共同探究环节:
(2)播放庐山景色和古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引导学生以景悟诗、以诗观景,得出鉴赏自然美要注意距离、角度。
(3)播放西湖四景及古诗,对比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不同,感悟鉴赏自然风景要注意时间。
(4)图片展示童子拜观音、骆驼峰、天马望日、人鱼出海、天外来客等景点,引导学生思考,鉴赏自然风景还要注意距离。还要发挥人的想象力。
为了让学生在心灵上进一步受到感染,情感得以升华,产生共鸣,我又设计了活动三。
活动四:拥抱大自然在授完课的基础上,用罗丹的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总结并号召同学们热爱自然,亲近自然。
(三)课堂总结,体验收获:大自然的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们走进大自然,在感受大自然无尽的美中更加亲近大自然,更加热爱大自然。
(四)布置作业,巩固练习:根据本课学习特点,我将布置一份具有实践性的作业:
1、请同学们收集当地的自然景观的图片,介绍她的美丽之处
2、请同学们收集与这种美丽不相符的现象,设想我们应如何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关于板书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设计,我将板书如下:板书简单明了便于学生理解把握。具体知识点利用多媒体加以补充。
1)、美丽的大自然
①、你认为大自然美在哪里?
②、美丽的大自然对我们的身心成长有哪些益处?
2)、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鉴赏自然美,要注意距离、角度、时间。鉴赏自然美,要发挥人们的想象力。
尊敬的评委老师,以上是我对本节课内容的设想和分析。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评委老师!(鞠躬,擦黑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