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吉林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体会议召开(精选)

时间:2019-05-12 03:42: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共吉林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体会议召开(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共吉林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体会议召开(精选)》。

第一篇:中共吉林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体会议召开(精选)

中共吉林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体会议召开

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动吉林文化大发展大

繁荣

为实现“科学发展,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提供

强大支撑

省委常委会主持会议 孙政才作重要讲话

12月5日至6日,中共吉林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体会议在长春松苑宾馆举行。(宋锴 摄)

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体会议于12月5日至6日在长春召开。会议听取了省委常委会关于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以来的工作报告,审议并通过《中共吉林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和《中共吉林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体会议关于召开中国共产党吉林省第十次代表大会的决议》,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文化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省委书记孙政才作重要讲话。

省委常委会主持会议。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儒林,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巴音朝鲁,省委常委黄燕明、马俊清、高广滨、金振吉、荀凤栖、房俐、常跃、陈伦、张安顺出席会议。出席全会的省委委员53人,候补委员9人。不是省委委员、候补委员的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负责同志,省检察院检察长;省政府秘书长;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专职副秘书长;省纪委委员;各市(州)党委、政府和长白山开发区工委主要负责同志,各市(州)党委宣传部、长白山开发区工委党群工作部主要负责同志;中直、省直各单位,部分重点企业、大专院校主要负责同志;省直宣传文化系统部分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各县(市、双阳区、江源区)党委书记列席会议。

会议指出,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省委常委会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吉林振兴发展的思路和举措;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精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大力推进先进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全省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政治安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势头,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会议强调,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具有很强的战略性、时代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紧密结合吉林实际,全面抓好贯彻落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吉林文化改革发展新局面。要着力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决定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一定意义上讲,文化自觉来源于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又会推动文化更加自觉。从大的外部环境看,必须通过文化的繁荣发展进一步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引领风气,在多元中确立主导、多样中谋求共识、多变中把握方向,确保党和国家在统一的指导思想指引下不断前进。从文化自身发展阶段看,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点,大力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努力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从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要求看,必须更加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推动文化改革创新,进一步焕发中华文化的蓬勃生机,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动吉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实现“科学发展,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提供强大支撑。

会议强调,要牢牢把握吉林文化建设的战略重点。推动吉林文化改革发展,必须坚持正确方向、突出工作重点、注重抓好落实,深入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工程,以学习型政党建设带动学习型社会建设,深入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实施现代传播体系建设工程,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加强传播能力建设,积极开展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实施公共文化强基惠民工程,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城乡文化资源共享;实施地域历史文化资源建设工程,挖掘传承发展吉林优秀传统文化,打造长白山文化品牌;实施文化创作繁荣工程,推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推出更多优秀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活跃繁荣文化市场;实施文化产业发展提速工程,做大做强重点产业和骨干文化企业,统筹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推动文化与其它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文化资本聚集和科技创新;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建设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加强文化领域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建设,健全共同推进文化建设工作机制。实际工作中,要突出把握好以下几个重大问题:一是坚持前进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着力增进社会共识,切实加强示范引领,积极创新方式方法,推动建立长效机制。要大力倡导、培育创新、公正、包容、守法、诚信等价值取向,切实形成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一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的基本行为准则和良好道德风尚。二是坚持正确导向,着力营造有利于主流文化发展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坚持正确新闻舆论导向,坚持文化产品正确创作导向,大力提高文化传播能力,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三是坚持科学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共同繁荣发展,深入推进文化强基惠民。四是坚持改革创新,切实增强文化繁荣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着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品创新,形成有利于文化改革创新的体制机制。五是坚持统筹兼顾,全面提高文化改革发展的科学化水平。把文化建设与经济、政治和社会建设统筹起来,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筹起来,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推进文化创新统筹起来,把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统筹起来,把坚持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统筹起来。六是坚持突出特色,进一步增强吉林地域历史文化的影响力。着力在传承保护上、深入挖掘上、宣传推介上、整合利用上下功夫。

会议强调,要切实提高领导文化改革发展的能力。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必须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和文化改革发展领导权,进一步提高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吉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坚强保证。要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要加强文化领域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建设,造就一支具有高度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具有深厚文化素养、熟知文化建设工作的干部队伍。要健全共同推进文化建设工作机制,形成文化建设强大合力。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的主体作用,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要高度重视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性作用,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成才、发挥作用的政策环境,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

会议强调,我省文化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都已经明确,各地各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以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把文化改革发展牢牢抓在手上,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争当一流的干事精神、求实务实的工作作风,推动我省文化改革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要在细化工作措施上下功夫,把目标任务、工作要求层层分解,明确责任主体,加强督促检查,强化组织推动,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要着力在工作创新上下功夫,不断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坚持统筹兼顾、增强工作系统性,着力深化改革、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为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会议强调,现在距离年底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要集中精力、全力以赴把岁末年初的各方面工作做好。要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着力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加强金融创新,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认真做好当前经济形势分析,全面做好十二届冬运会赛事组织服务、开闭幕式演练、安全保卫等各方面工作。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保证居民冬季正常供暖,更多关心城乡低收入家庭、灾区群众和困难群众的生活,认真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提早谋划节日期间商品供应,结合开展“三帮扶”活动,做好访贫问苦工作,切实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身边。要精心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监管、校车安全管理、应急值班工作,密切关注社会思想动态,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高度重视各类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坚决防止出现大的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要认真做好换届工作。做到思想上更加重视,导向上更加鲜明,纪律上更加严格,责任上更加明确。

会议强调,要加强党的领导,进一步增强党的凝聚力、政府的公信力、干部的执行力、制度的约束力。党的凝聚力,是党的生命力的根本保证。增强党的凝聚力,就是要强化党的意识、执政意识、宗旨意识、大局意识。政府的公信力,是政府的立身之本。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就是要坚持执政为民、依法行政、权责统一、简政放权、公开透明。干部的执行力,是成就事业的关键所在。增强干部的执行力,就是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切实做好结合文章,大力倡导务实作风,努力形成正确导向。制度的约束力,是我们做好工作的重要基础。增强制度的约束力,就是要大力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推动制度创新,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党的凝聚力、政府的公信力、干部的执行力、制度的约束力是一个有机整体,其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根本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落实到党和政府全部工作的各个方面、每个环节;关键是大力推进工作创新、切实加强作风建设,以实实在在的业绩凝聚智慧力量、赢得群众信任、推动事业发展。

会上,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荀凤栖就《中共吉林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讨论稿)》作说明;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长黄燕明就《中共吉林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体会议关于召开中国共产党吉林省第十次代表大会的决议(草案)》作说明。

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吉林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体会议决议》。(张景波 王立新)

第二篇:秦光荣在中共云南省委九届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坚定信心 真抓实干

奋力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在中共云南省委九届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秦光荣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日期:2011年12月29日

来源:《云南日报》

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102/16754624.html

同志们:

这次全委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审议通过《中共云南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民族文化强省的意见》,总结今年工作,部署明年任务,动员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奋力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下面,我受省委常委会委托,向全委会作报告。

一、坚决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今年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两强一堡”战略目标,扎实做好强基础、调结构、稳物价、惠民生、促和谐各项工作,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顺利召开了省第九次党代会,确定了今后5年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省委和省纪委,开启了全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新征程,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一是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继续大幅增加强农惠农投入,农业生产再获丰收,确保了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积极扩大工业投资规模,实施工业重点项目“212”工程,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业经济快速增长。促进旅游与文化、餐饮、娱乐健身等产业的融合,商贸流通、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消费需求持续走旺。预计今年全省生产总值完成8600亿元,增长13%左右;财政总收入完成2250亿元,增长24%左右。二是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快推进。坚持扩大投资规模与优化投资结构并举,努力拓宽融资渠道,一大批对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具有引领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快建设,全省固定资产投资预计突破7000亿元,增长27%左右。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污染综合治理、城乡环保基础设施等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三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抓住桥头堡建设这一重大历史机遇,与国家有关部委和企业签署了一大批共同推进桥头堡建设的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推进跨境、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对外合作继续深化,国内区域合作不断加强。预计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154亿美元,增长15%左 右。金融、财税、投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扎实推进。四是各族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坚持富民强省、富民为先,全面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600元,增长16%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000元,增长12%左右。促进重点群体就业,“贷免扶补”等创业就业政策深入落实,城镇新增就业24.7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10多万人。启动实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稳步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不断提高,医疗保障初步实现全覆盖。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明显加大。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不断健全。“兴边富民”工程、整村整乡推进试点、深度贫困群体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开发成效明显。五是安定和谐的局面不断巩固。始终把稳定作为硬任务和第一责任,总结推广孟连县创新群众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全力组织抗旱救灾,盈江等地区的抢险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扎实有效。平安云南建设深入推进,第三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全面启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加强。六是党的建设全面推进。以庆祝建党90周年、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深入开展“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活动,激发了广大党 员干部学先进、赶先进、创先进的内在动力。州市、县乡党委换届工作圆满完成。“云岭先锋”工程、边疆党建长廊建设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进一步提高。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肃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

实践证明,无论困难多么艰巨、挑战多么严峻、任务多么繁重,只要我们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充分依靠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真抓实干、克难奋进,就一定能把云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民族文化强省建设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全会结束后,我们迅速传达学习,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起草了《中共云南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民族文化强省的意见》,提交这次全委会审议通过。这里,我着重强调六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必须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筑牢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建设作为根本任务,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凝聚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精神力量。深入开展形势政策、国情省情、革命传统和改革开放教育,引导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公民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和志愿服务活动,深入推进重大典型和道德模范宣传。

第二,必须突出正确创作方向,推动文化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不断推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文艺作品,为各族群众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创新平台体系、重点研究基地和理论学术精品建设。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引导,加强重要新闻媒体特别是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建设、运用和管理,完善舆情分析研判制度、新闻发布制度和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机制,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深入实施文艺精品工程,把云南丰富深厚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宗教文化、现代时尚文化、边屯文化资源转化为 文化精品,保持和扩大云南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精品力作不断涌现的繁荣局面。

第三,必须突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完善,保障各族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加大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力度,加快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各族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建设重大标志性文化设施,把工作重点放到社区、农村、边疆民族地区,继续推进乡村综合文化站(室)、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重点工程建设。坚持建、管、用并重,创新公共文化管理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开展国家和省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公共文化设施的社会效益。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打造社区、农村文化活动品牌,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大对重点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实现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

第四,必须突出文化支柱产业培育,增强文化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实施大项目拉动、大集团牵动、大园区带动、大品牌驱动、大开放促动战略,扩大产业规模,提高发展质量。规划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培育壮大一批骨干文化企业,扶持发展一批特色文化产品,着力打造一批文化产业强市强州、特色文化产业县乡。加快调整文化产业结构,推动文化与旅游、科技深度融合,激发新的文化创意,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催生新型文化业态。推动云南文化企业做大做强,形 成若干资产和销售收入均超过百亿元、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大型骨干文化企业。扶持发展一批民营文化骨干企业,提高民营文化企业在全省文化产业中的比重。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扩大文化消费,保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劲势头。第五,必须突出文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文化开放合作,最大限度地释放文化发展活力。继续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破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强我省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国家的文化交流合作,构建符合外宣发展规律、体现云南特色、与桥头堡战略地位相适应的大外宣格局。规划建设面向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物流中心和文化博览基地,培育一批外向型骨干文化企业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产品,鼓励在境外兴办文化实体,扩大文化商品出口在服务贸易中的比例。加强对周边国家的传播能力建设,支持主流媒体以独资、合资或合作方式在境外办报、办刊、办台、办网,提高云南文化的对外影响力。

第六,必须突出文化发展政策扶持,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保障。强化政策扶持措施,营造良好政策环境,为加快民族文化强省建设提供强有力保障。实施理论、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和“文化名家工程”、“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工程”,重视发现和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 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和文化活动积极分子,培养推出一批宣传文化领域的领军人物和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艺术人才。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打破地域和身份限制,吸引省外、国外优秀文化人才到云南创业,着力建设汇聚文化人才的高地。严格落实公共财政对文化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的要求,各州市、县区要设立文化事业建设专项资金、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文艺精品创作扶持资金和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拓宽文化融资渠道,扩大文化建设的资金规模。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完善金融支持政策。优先安排文化建设项目用地,依法简化文化企业用地审批程序。落实人员分流和社会保障政策,建立健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社会保障政策体系。

三、认清形势、振奋精神,全力开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明年的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仍将十分严峻复杂,经济复苏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国际经济环境难以明显好转。我国经济增长存在下行压力,物价上涨压力仍然较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重,节能减排形势更趋严峻,缓解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更为迫切、难度更大。我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非常繁重。同时,我们更要看到,我国仍然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没有变,国家扶 持西部地区发展力度逐步加大的态势没有变;我省处于加快推进“两强一堡”建设黄金期没有变,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趋势没有变,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信心没有变。信心就是勇气,信心就是力量,信心就是未来。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同心同德、不懈奋斗,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和挑战,就一定能够实现新的大发展。必须坚决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把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忧患意识,牢牢把握重大机遇,以更大的气魄和胆略、更加高昂的斗志和精神、更加务实的作风和举措,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出新招、使实劲、破难题,在全省上下进一步形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浓厚氛围,全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驶入快车道、实现新跨越。

做好明年工作,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两强一堡”战略目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以扩大投资消费、发展实体经济、推进城乡统筹、保障改善民生、深化改革开放、维护社会稳定为工作着力点,更加注重基础设施,更加注重产业培育,更加注重自主创新,更加注重生态环保,以特色经济、民营经济、园区经济、县域经济为抓手,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奋力 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力争全省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大关、增长12%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7%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2%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3%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3.2%以上。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把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变中求新作为明年工作的总要求。稳中求进,就是要在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新进展、深化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改善民生取得新成效。好中求快,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在不断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效益的同时,千方百计加快发展步伐,努力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变中求新,就是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两强一堡”建设的过程中,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着力创新发展思路、健全体制机制,善于用突破性的政策举措破解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一)紧紧抓住发展实体经济、培育产业这个重中之重,着力在增强自主增长能力上实现新突破。培育壮大产业,就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必须坚持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推动云南跨越发展的支撑,切实增强我省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自 主增长能力。要大幅提高产业投入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积极争取并落实好国家差别化产业政策,落实省级领导联系产业制度,通过抓产业引项目、增投资、出速度,通过抓产业促就业、培财源、强实力,通过抓产业出政绩、出干部、出人才,通过抓产业创氛围、扩影响、树形象。一是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以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培育为突破口,立足高原,突出特色,加快发展特色农业、设施农业、节水农业和外向型农业。继续实施“百亿斤粮食增产计划”,启动大中小城市“菜篮子”和优质水稻、玉米、麦类基地建设。加快优化调整种养业结构,进一步打造优质烟叶、蔬菜、花卉、木本油料等特色种植业基地,培育生猪、肉牛、肉羊等畜牧业基地,力争5年内把畜牧业打造成2000亿元的大产业。进一步充实完善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明确扶持重点,培育一批高原特色农业的龙头企业。建立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良种繁育、农业科技、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二是推动工业赶超发展、转型跨越。围绕工业三年倍增目标,实施工业跨越发展计划。推进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启动五年工业万亿投资行动计划,创新工业项目融资合作机制。进一步做大做强烟草、生物、矿产、电力、旅游等支柱产业,继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及生产力布局调整,加强锗、铟等稀贵金属开发秩序整顿与行业整合。加快培育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一批 优势产业集群。推进生物制药、林竹浆纸、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家电日化等轻工业集聚发展。加快培育发展我省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注重扩大市场规模,推动技术突破,增强核心竞争力,确保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占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把工业园区作为推进我省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平台,制定和落实促进工业园区发展的相关政策,建立完善园区经营管理机制,适度超前谋划和建设一批标准厂房,促进工业园区加快发展。加快实施“央企入滇”战略,完善项目落实机制,重大“央企入滇”项目用地由省统筹安排,不占州市用地指标,力争明年再引进一批央企入滇合作发展。加强工业经济运行月度、季度分析研判,做好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生产、销售、价格、库存等指标的监测分析,强化工业运行协调保障。加强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建设步伐,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组织实施100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着力突破制约产业、产品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实施节能减排计划,加强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逐步建立以先进企业为标杆的节能减排标准体系。实施青山绿水和生态家园计划,继续深入推进“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和“森林云南”建设,增加森林碳汇,推进绿色制造,推行清洁生产。三是加快发展以旅游为重点的服务业。坚持生产服务业与生活服务业并重、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并举,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围绕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 名旅游目的地,加快推进休闲度假基地、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县和旅游小镇等重大项目建设。坚持“流通活省”,推进区域性城市、重点口岸物流节点建设,加强重点物流企业培育,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推动传统物流企业转型升级。

(二)紧紧抓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着力在促进投资和消费良性互动上实现新突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消费是基础,投资是关键。必须坚持积极扩大消费需求,促进投资和消费良性互动。一是千方百计扩大投资规模。围绕建设昆明区域性金融中心,加快推进昆明金融产业园区建设,启动实施金融倍增工程和金融产业创新工程。完善金融招商引资联动保障机制,积极争取各类金融机构支持桥头堡建设,保障在建续建项目信贷资金需求,进一步盘活信贷规模,保持信贷融资总量合理增长。加强新型投融资平台建设,强化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运作,加快发展股票、股权投资、债券融资和保险资金投资,促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融合,增强资本市场融资能力。积极开放投资领域,拓宽民间投资途径,优化民间投资环境,促进民间投资较快增长。二是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坚持有扶有控,加强项目储备、申报、审批和推介,有序推进“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切实增强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突出重点、加大力度,继续加强水利、交通、能源、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科技创新、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强化“三农” 和民生投入,引导更多资金投向中小微型企业。加强对投资主体的引导和监管,严格执行投资项目准入和审核标准,加强重大投资项目的监管、督查,做好跟踪管理和绩效评价工作,防止盲目投资、产能过剩和“半拉子”工程,有效防范和及时化解金融风险,切实提高投资的质量和效益。三是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完善促进城乡消费持续增长的政策,进一步增加政府支出用于改善和扩大消费的比重,改善城乡居民消费预期,增强消费能力。拓宽和开发消费领域,培育消费热点,鼓励创新消费产品,扩大消费信贷,积极发展网络购物等新兴消费业态,促进旅游休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家政养老等消费。四是努力改善消费环境。加快商贸流通基础设施、流通平台和流通网络建设,强化重要商品产运销衔接,提高流通效率,促进消费便利化。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发展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配送等服务。规范市场秩序,认真落实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全面加强食品、药品等重点产品监管,严厉打击商业欺诈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让群众放心消费。

(三)紧紧抓住改革开放这个强大动力,着力在先行先试上实现新突破。桥头堡战略是我省深化改革开放的总抓手,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先试是国家赋予我们推进桥头堡建设最可宝贵的政策财富。必须充分利用这一重大历史机遇,不断开创全省改革开放新局面。一是继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 环节改革。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支持重点企业做优做强。充分利用全国电力价格改革试点省机遇,积极推进电价改革试点。调整优化财政转移支付结构,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加强县级基本财力保障。积极培育面向小型微型企业和“三农”的金融机构。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法治、责任、阳光和效能政府建设,努力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二是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全面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引进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入滇,加大扶持力度,着力破除障碍,拓宽发展空间,加快提升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更大程度地发挥民营经济在推动发展、促进就业上的重要作用。三是加快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推动桥头堡建设部际联席会议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建立健全省部(署)合作机制,深化与国内其它省(区、市)战略合作,落实相关合作协议,加强与东南亚、南亚合作。深入推进全国沿边开放试验区建设,大力推动与周边国家通路、通电、通商、通钱、通讯、通油、通气、通关,全面实现互联互通,加快建设综合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和跨境经济合作区。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进一步扩大优势农产品和自主品牌、高技术、高附加值商品出口,积极扩大重要资源、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积极争取将南亚国家商品展更名为中国—南亚博览会,不断提升外贸规模 和水平。以周边和发展中国家为重点,以有效防范境外投资风险为基础,以互利互惠、赢得当地百姓支持为保障,推动建立境外经济合作区,扩大能源、原材料、农业、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合作,着力打造西部地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先行区。四是全面加强招商引资。坚持规模、结构和质量并重,坚持与引进紧缺人才和先进技术相结合、与推动我省经济结构调整相促进,加快完善外来投资促进政策体系和服务平台。更加重视增强招商项目和服务环境的吸引力,切实加大引进国内外战略合作伙伴力度,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特色优势产业、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边疆民族贫困地区。

(四)紧紧抓住县域经济这个重要基石,着力在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力上实现新突破。跨越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在县域,重点和难点在县域,潜力和希望也在县域。必须牢牢把握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定位、新理念,探索县域经济发展的新举措、新途径,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云南特色的县域经济差别竞争、超常突破、跨越发展新路子。一是加快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县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富民强县。二是大力培育县域产业。充分发挥县域资源和区位优势,从全省、全国乃至世界产业分工体系中明确产业定位,因地制宜地确 定发展思路,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则旅,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开放经济、园区经济,争取每县培育2至3个主导产业。三是推进县域经营主体民营化。把壮大民营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由依靠政府为主,转向依靠市场为主,以启动民间资本为杠杆,以民间投资和消费为支点,撬动县域经济发展。四是改善县域经济发展条件。加快推进县域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纵横交错的交通、物流、通讯、信息等网络体系,连点成线、扩线覆面,形成贯通城乡的产业链、经济带。整治县域经济发展环境,大力营造依法依规的法制环境、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重信守诺的诚信环境、细致周到的服务环境,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五是推进政策创新。围绕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明确政府职能定位,着力推进政府创新,按照“能放都放、责权统一”的原则,加快扩权强县步伐,最大限度激发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财政投入要适度向发展县域经济、培植财源企业倾斜。整合现有各类专项扶持资金,采取以奖代补、贴息补助等形式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强化分类指导,扶优扶强,充分发挥考核奖励对不同县域发展的导向作用,鼓励各县市区争先进位、赶超发展。六是改革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与县域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干部考核体系,把县域经济发展成效纳入省、市、县三级党政班子和主要领导考核评价体系,作为提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五)紧紧抓住统筹城乡这个战略抓手,着力在推进特色城镇化上实现新突破。统筹城乡发展,关键在提升城镇辐射带动能力,重点在增强“三农”发展后劲,难点在确保进城农民安居乐业,出路在大力发展城镇经济。必须按照“守住红线、统筹城乡、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总体要求,认真做好低山缓坡建设城镇试点工作,加快推进具有云南特色的城镇化进程。一是强化规划的引导作用。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抓紧制定城镇近期建设规划,加快编制山地综合开发利用规划。健全城镇规划建设管理体制,促进各类规划有效衔接。二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继续抓好昆明区域性国际城市、滇中城市经济圈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启动实施乡镇村庄农户搬迁上山、退出坝区试点。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210个特色小镇和30个重要工业园区的供水设施、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大力发展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推动教育、文化、卫生、公租房、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延伸,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构建城乡互补互惠的产业格局。把产业发展作为工农衔接、城乡对接的有效途径,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小型微型企业,推动城镇经济加快发展,切实发挥好城镇在发展产业、聚集资源、活跃市场、吸纳人口等方面的辐射带动作用。四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抓紧制定和完善新农村建设连片开发规 划,推进产业连片开发、基础设施连片建设、村庄连片整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启动实施以水电路气房为重点的乡村改造工程,推动农村民居配套化、管理社区化。五是创新体制机制。细化和落实保护坝区耕地、鼓励建设项目“上坡进山”的配套政策措施,发挥好差别化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城镇建设新路子,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发挥好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金融体制、土地经营权流转和流通体制、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不断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六是推动农民进城。以促进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进城落户为突破口,全面放宽中小城镇落户条件,建立健全就业创业扶持、教育、住房、农村土地管理等机制,落实好进城农民“盖两床被子、穿十件衣服”的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确保明年实现120万农村人口在城镇落户。

(六)紧紧抓住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这个核心任务,着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实现新突破。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造福群众。坚持从人民群众最期盼、最需要解决的事情做起,在民生大事要事上出实招见实效。一是启动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突出农村居民、企业职工、困难群众等中低收入群体,在统筹平衡上着力,推动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落实 企业工资指导线制度,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强化工资支付保障,促进企业职工工资稳步增长。提高低保补助水平,实现城乡低保标准、失业保险标准、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增长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确保低收入群众收入大幅增长。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特别行动计划,努力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搞好物价调控,加强价格监督检查,使困难家庭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生活水平。二是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更加有利于促进就业的政策体系,深化拓展创业带动就业的模式与机制,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保持就业形势总体平稳,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动社会保险扩面提标,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落实各项救助机制,推进社会保障“一卡通”。加强现代教育体系建设,重点加强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加快薄弱学校改造。因地制宜推进中小学区域布局结构调整和集中办学,统筹解决好集中办学后学校安全保障及学生食、住、行、营养餐等问题,坚决避免出现因管理不善造成的安全事故。加强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健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补助标准,抓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继续加强房地产市 场调控,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统筹推进新开工和结转续建项目建设,确保工程质量,提高竣工率,强化分配管理。三是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全面执行新的扶贫标准,科学编制重点片区扶贫规划,各级财政按照不低于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比例增加扶贫投入,大力推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深入实施兴边富民工程,对边境沿线守土固边困难群体实行专项补助,力争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四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注重源头治理,深化综合治理,以深化平安创建为重要载体,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切实解决好违法违规征地拆迁等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四、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完成各项任务提供坚强保证

贯彻落实好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做好明年工作,关键在各级党组织。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为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提供坚强保证。

第一,进一步加强理论武装,切实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坚持不懈地把理论武装工作摆在突出位臵,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水平,更好地履行历史使命。切实加大干部教育培 训力度,加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素养和工作技能培训,提高综合素养。始终不渝地推进思想解放,培养排难而上、敢闯敢试、不惧挫折、愈挫愈强的意志品格,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把大胆探索的勇气和科学求实的精神结合起来,把认真吃透上情和准确把握下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上级的政策和要求,形成鼓励探索、褒奖创新、宽容失误的浓厚氛围。

第二,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激发干部队伍活力。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贯彻落实好中央的决策部署和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需要建设执行力强、创新力强、感召力强的各级领导班子,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推动发展有激情、有招数、有能力、有贡献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因此,必须千方百计走活干部这盘棋,进一步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推进干部政策创新,充分调动干部积极性。一要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用好一个干部,就是树立一面旗臶。必须着眼云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切实破除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障碍,大力营造一个多选才、选好才、人才辈出的干部成长环境。要围绕推动云南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来培养和使用干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着力培养选拔那些政治坚定、敢于负责、真抓实干、清正廉洁,想干事、能干事、敢干事、会干事,在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中实绩突出的干部,让“发 展看实绩、进步靠实干”、“凭实绩论英雄、以发展用干部”蔚然成风。二要研究出台一批干部政策。针对各级各类干部的不同特点,进一步创新干部使用的政策和机制,使各级各类干部各尽所能、才尽其用。加大运用县域经济发展考核县委书记的力度,科学制定考核标准,对作出特别重大贡献的县(市、区)委书记,可以破格、越级提拔。在全国范围内公开选拔产业园区管委会负责人,从央企和发达省市引进一批熟悉园区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工业经济和产业政策,能够引领产业发展、推进园区升级的高素质领军人才。三要大胆培养和提拔一批年轻干部。针对我省年轻干部源头培养不够、数量不足、竞争力不强的实际,切实把选拔任用年轻干部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采取一些突破性的政策和举措,加大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使他们在最佳年龄段进入最佳任职期,着力打造一支堪当云南跨越发展重任的干部队伍。四要推进干部交流和交融。干部资源要活起来,关键一条就是要让干部队伍动起来。必须坚持海纳百川、五湖四海,推动干部内外交流,积极探索机关中层干部跨系统跨部门交流的有效途径和办法;推动干部上下交流,对那些长期在机关或基层工作的干部有目的地进行交流培养,做到干部到基层锻炼,人才从一线选拔;推动干部横向交流,有针对性地对干部进行地区间、部门间、岗位间的交流锻炼。通过交流促进交融,以交融推动发展。五要改革干部的考核评价办法。积极探索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面向社会的干部评价机制,建立健全由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等要素构成的干部评价体系,坚持分类指导、各有侧重,突出岗位特点。通过用实绩考核干部,把一批真正为云南谋发展的干部选拔上来,引导干部把主要精力放到抓工作、促发展上,最大限度地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六要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氛围。严肃组织人事纪律,坚持公道正派,始终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来看待干部工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干部工作作为一项紧迫任务抓紧抓好。认真落实群众对选拔干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建立健全管理干部责任制,对用人失察失误、疏于管理进行责任追究,坚决查处跑官要官、买官卖官、跑风漏气等干部选拔任用上的违纪违法行为,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端正选拔干部风气。

第三,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认真落实县委书记抓基层党建的责任。做好我省出席党的十八大代表的推荐、遴选、考察、选举等工作。抓紧研究和组织实施“跨越发展先锋行动”计划。继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着力在出经验、树典型、建机制、求实效上下功夫,抓好总结评比表彰工作。深入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把学习先进的热情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实际行动。大力发展党内民主,推进基层组织党 务公开。加强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继续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员的选派工作,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提高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素质。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提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跨越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第四,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不断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干部的作风是一面镜子,折射出党的形象,反映了党群干群关系。每个干部必须牢记职责和使命,始终做到谋事业、干事业,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要以深入开展“四群”教育和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为契机,进一步转变作风,大力推行党员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积极为基层谋划发展思路,竭尽全力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在与群众的朝夕相处中感知、感受、感觉、感想群众的酸甜苦辣,了解群众的诉求和疾苦,不断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坚定不移地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继续深化改革、健全制度,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加强对干部的日常管理和监督,严格要求和管理干部。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的力度,严肃查处腐败案件。

同志们,做好明年的工作,在新的征程中推动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我们一定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深 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省各族干部群众,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加快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云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第三篇:秦光荣在中共云南省委九届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秦光荣在中共云南省委九届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这次全委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审议通过《中共云南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民族文化强省的意见》,总结今年工作,部署明年任务,动员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奋力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下面,我受省委常委会委托,向全委会作报告。

一、坚决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今年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两强一堡”战略目标,扎实做好强基础、调结构、稳物价、惠民生、促和谐各项工作,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顺利召开了省第九次党代会,确定了今后5年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省委和省纪委,开启了全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新征程,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一是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继续大幅增加强农惠农投入,农业生产再获丰收,确保了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积极扩大工业投资规模,实施工业重点项目“212”工程,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业经济快速增长。促进旅游与文化、餐饮、娱乐健身等产业的融合,商贸流通、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消费需求持续走旺。预计今年全省生产总值完成8600亿元,增长13%左右;财政总收入完成2250亿元,增长24%左右。二是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快推进。坚持扩大投资规模与优化投资结构并举,努力拓宽融资渠道,一大批对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具有引领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快建设,全省固定资产投资预计突破7000亿元,增长27%左右。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污染综合治理、城乡环保基础设施等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三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抓住桥头堡建设这一重大历史机遇,与国家有关部委和企业签署了一大批共同推进桥头堡建设的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推进跨境、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对外合作继续深化,国内区域合作不断加强。预计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154亿美元,增长15%左右。金融、财税、投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扎实推进。四是各族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坚持富民强省、富民为先,全面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600元,增长16%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000元,增长12%左右。促进重点群体就业,“贷免扶补”等创业就业政策深入落实,城镇新增就业24.7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10多万人。启动实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稳步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不断提高,医疗保障初步实现全覆盖。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明显加大。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不断健全。“兴边富民”工程、整村整乡推进试点、深度贫困群体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开发成效明显。五是安定和谐的局面不断巩固。始终把稳定作为硬任务和第一责任,总结推广孟连县创新群众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全力组织抗旱救灾,盈江等地区的抢险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扎实有效。平安云南建设深入推进,第三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全面启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加强。六是党的建设全面推进。以庆祝建党90周年、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深入开展“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活动,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学先进、赶先进、创先进的内在动力。州市、县乡党委换届工作圆满完成。“云岭先锋”工程、边疆党建长廊建设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进一步提高。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肃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

实践证明,无论困难多么艰巨、挑战多么严峻、任务多么繁重,只要我们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充分依靠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 众,真抓实干、克难奋进,就一定能把云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民族文化强省建设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全会结束后,我们迅速传达学习,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起草了《中共云南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民族文化强省的意见》,提交这次全委会审议通过。这里,我着重强调六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必须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筑牢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根本任务,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凝聚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精神力量。深入开展形势政策、国情省情、革命传统和改革开放教育,引导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公民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和志愿服务活动,深入推进重大典型和道德模范宣传。

第二,必须突出正确创作方向,推动文化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不断推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文艺作品,为各族群众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推进哲 学社会科学研究创新平台体系、重点研究基地和理论学术精品建设。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引导,加强重要新闻媒体特别是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建设、运用和管理,完善舆情分析研判制度、新闻发布制度和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机制,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深入实施文艺精品工程,把云南丰富深厚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宗教文化、现代时尚文化、边屯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精品,保持和扩大云南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精品力作不断涌现的繁荣局面。

第三,必须突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完善,保障各族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加大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力度,加快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各族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建设重大标志性文化设施,把工作重点放到社区、农村、边疆民族地区,继续推进乡村综合文化站(室)、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重点工程建设。坚持建、管、用并重,创新公共文化管理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开展国家和省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公共文化设施的社会效益。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打造社区、农村文化活动品牌,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大对重点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实现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

第四,必须突出文化支柱产业培育,增强文化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实施大项目拉动、大集团牵动、大园区带动、大品牌驱动、大开放促动战略,扩大产业规模,提高发展质量。规划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培育壮大一批骨干文化企业,扶持发展一批特色文化产品,着力打造一批文化产业强市强州、特色文化产业县乡。加快调整文化产业结构,推动文化与旅游、科技深度融合,激发新的文化创意,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催生新型文化业态。推动云南文化企业做大做强,形成若干资产和销售收入均超过百亿元、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大型骨干文化企业。扶持发展一批民营文化骨干企业,提高民营文化企业在全省文化产业中的比重。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扩大文化消费,保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劲势头。

第五,必须突出文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文化开放合作,最大限度地释放文化发展活力。继续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破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强我省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国家的文化交流合作,构建符合外宣发展规律、体现云南特色、与桥头堡战略地位相适应的大外宣格局。规划建设面向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物流中心和文化博览基地,培育一批外向型骨干文化企业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产品,鼓励在境外兴办文化实体,扩大文化商品出口在服务贸易中的比例。加强对周边国家的传播能力建设,支持主流媒体以独资、合资或合作方式在境外办报、办刊、办台、办网,提高云南文化的对外影响力。

第六,必须突出文化发展政策扶持,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保障。强化政策扶持措施,营造良好政策环境,为加快民族文化强省建设提供强有力保障。实施理论、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和“文化名家工程”、“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工程”,重视发现和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和文化活动积极分子,培养推出一批宣传文化领域的领军人物和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艺术人才。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打破地域和身份限制,吸引省外、国外优秀文化人才到云南创业,着力建设汇聚文化人才的高地。严格落实公共财政对文化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的要求,各州市、县区要设立文化事业建设专项资金、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文艺精品创作扶持资金和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拓宽文化融资渠道,扩大文化建设的资金规模。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完善金融支持政策。优先安排文化建设项目用地,依法简化文化企业用地审批程序。落实人员分流和社会保障政策,建立健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社会保障政策体系。

三、认清形势、振奋精神,全力开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明年的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仍将十分严峻复杂,经济复苏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国际经济环境难以明显好转。我国经济增长存在下行压力,物价上涨压力 仍然较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重,节能减排形势更趋严峻,缓解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更为迫切、难度更大。我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非常繁重。同时,我们更要看到,我国仍然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没有变,国家扶持西部地区发展力度逐步加大的态势没有变;我省处于加快推进“两强一堡”建设黄金期没有变,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趋势没有变,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信心没有变。信心就是勇气,信心就是力量,信心就是未来。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同心同德、不懈奋斗,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和挑战,就一定能够实现新的大发展。必须坚决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把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忧患意识,牢牢把握重大机遇,以更大的气魄和胆略、更加高昂的斗志和精神、更加务实的作风和举措,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出新招、使实劲、破难题,在全省上下进一步形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浓厚氛围,全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驶入快车道、实现新跨越。

做好明年工作,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两强一堡”战略目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以扩大投资消费、发展实体经济、推进城乡统筹、保障改善民生、深化改革开放、维护社会稳定为工作着力点,更加注重基础设施,更加注重产业培育,更加注重自主创新,更加注重生态环保,以特色经济、民营经济、园区经济、县域经济为抓手,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奋力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力争全省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大关、增长12%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7%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2%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3%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3.2%以上。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把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变中求新作为明年工作的总要求。稳中求进,就是要在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新进展、深化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改善民生取得新成效。好中求快,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在不断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效益的同时,千方百计加快发展步伐,努力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变中求新,就是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两强一堡”建设的过程中,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着力创新发展思路、健全体制机制,善于用突破性的政策举措破解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一)紧紧抓住发展实体经济、培育产业这个重中之重,着力在增强自主增长能力上实现新突破。培育壮大产业,就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必须坚持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推动云南跨越发展的支撑,切实增强我省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自主增长能力。要大幅提高产业投入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积极争取并落实好国家差别化产业政策,落实省级领导联系产业制度,通过抓产业引项目、增投资、出速度,通过抓产业促就业、培财源、强实力,通过抓产业出政绩、出干部、出人才,通过抓产业创氛围、扩影响、树形象。一是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以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培育为突破口,立足高原,突出特色,加快发展特色农业、设施农业、节水农业和外向型农业。继续实施“百亿斤粮食增产计划”,启动大中小城市“菜篮子”和优质水稻、玉米、麦类基地建设。加快优化调整种养业结构,进一步打造优质烟叶、蔬菜、花卉、木本油料等特色种植业基地,培育生猪、肉牛、肉羊等畜牧业基地,力争5年内把畜牧业打造成2000亿元的大产业。进一步充实完善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明确扶持重点,培育一批高原特色农业的龙头企业。建立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良种繁育、农业科技、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二是推动工业赶超发展、转型跨越。围绕工业三年倍增目标,实施工业跨越发展计划。推进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启动五年工业万亿投资行动计划,创新工业项目融资合作机制。进一步做大做强 烟草、生物、矿产、电力、旅游等支柱产业,继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及生产力布局调整,加强锗、铟等稀贵金属开发秩序整顿与行业整合。加快培育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一批优势产业集群。推进生物制药、林竹浆纸、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家电日化等轻工业集聚发展。加快培育发展我省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注重扩大市场规模,推动技术突破,增强核心竞争力,确保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占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把工业园区作为推进我省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平台,制定和落实促进工业园区发展的相关政策,建立完善园区经营管理机制,适度超前谋划和建设一批标准厂房,促进工业园区加快发展。加快实施“央企入滇”战略,完善项目落实机制,重大“央企入滇”项目用地由省统筹安排,不占州市用地指标,力争明年再引进一批央企入滇合作发展。加强工业经济运行月度、季度分析研判,做好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生产、销售、价格、库存等指标的监测分析,强化工业运行协调保障。加强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建设步伐,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组织实施100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着力突破制约产业、产品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实施节能减排计划,加强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逐步建立以先进企业为标杆的节能减排标准体系。实施青山绿水和生态家园计划,继续深入推进“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和“森林云南”建设,增加森林碳汇,推进绿色制造,推行清洁生产。三是加快发展以旅游为重点的服务业。坚持生产服务业与生活服务业并重、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并举,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围绕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加快推进休闲度假基地、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县和旅游小镇等重大项目建设。坚持“流通活省”,推进区域性城市、重点口岸物流节点建设,加强重点物流企业培育,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推动传统物流企业转型升级。

(二)紧紧抓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着力在促进投资和消费良性互动上实现新突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消费是基础,投资是关键。必须坚持积极扩大消费需求,促进投资和消费良性互动。一是千方百计扩大投资规模。围绕建设昆明区域性金融中心,加快推进昆明金融产业园区建设,启动实施金融倍增工程和金融产业创新工程。完善金融招 商引资联动保障机制,积极争取各类金融机构支持桥头堡建设,保障在建续建项目信贷资金需求,进一步盘活信贷规模,保持信贷融资总量合理增长。加强新型投融资平台建设,强化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运作,加快发展股票、股权投资、债券融资和保险资金投资,促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融合,增强资本市场融资能力。积极开放投资领域,拓宽民间投资途径,优化民间投资环境,促进民间投资较快增长。二是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坚持有扶有控,加强项目储备、申报、审批和推介,有序推进“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切实增强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突出重点、加大力度,继续加强水利、交通、能源、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科技创新、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强化“三农”和民生投入,引导更多资金投向中小微型企业。加强对投资主体的引导和监管,严格执行投资项目准入和审核标准,加强重大投资项目的监管、督查,做好跟踪管理和绩效评价工作,防止盲目投资、产能过剩和“半拉子”工程,有效防范和及时化解金融风险,切实提高投资的质量和效益。三是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完善促进城乡消费持续增长的政策,进一步增加政府支出用于改善和扩大消费的比重,改善城乡居民消费预期,增强消费能力。拓宽和开发消费领域,培育消费热点,鼓励创新消费产品,扩大消费信贷,积极发展网络购物等新兴消费业态,促进旅游休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家政养老等消费。四是努力改善消费环境。加快商贸流通基础设施、流通平台和流通网络建设,强化重要商品产运销衔接,提高流通效率,促进消费便利化。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发展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配送等服务。规范市场秩序,认真落实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全面加强食品、药品等重点产品监管,严厉打击商业欺诈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让群众放心消费。

(三)紧紧抓住改革开放这个强大动力,着力在先行先试上实现新突破。桥头堡战略是我省深化改革开放的总抓手,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先试是国家赋予我们推进桥头堡建设最可宝贵的政策财富。必须充分利用这一重大历史机遇,不断开创全省改革开放新局面。一是继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支持重点企业做优做强。充分利用全国电力价格改革试点省机遇,积极推进电价改革试点。调整优化财政转移支付结构,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加强县级基本财力保障。积极培育面向小型微型企业和“三农”的金融机构。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法治、责任、阳光和效能政府建设,努力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二是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全面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引进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入滇,加大扶持力度,着力破除障碍,拓宽发展空间,加快提升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更大程度地发挥民营经济在推动发展、促进就业上的重要作用。三是加快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推动桥头堡建设部际联席会议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建立健全省部(署)合作机制,深化与国内其它省(区、市)战略合作,落实相关合作协议,加强与东南亚、南亚合作。深入推进全国沿边开放试验区建设,大力推动与周边国家通路、通电、通商、通钱、通讯、通油、通气、通关,全面实现互联互通,加快建设综合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和跨境经济合作区。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进一步扩大优势农产品和自主品牌、高技术、高附加值商品出口,积极扩大重要资源、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积极争取将南亚国家商品展更名为中国—南亚博览会,不断提升外贸规模和水平。以周边和发展中国家为重点,以有效防范境外投资风险为基础,以互利互惠、赢得当地百姓支持为保障,推动建立境外经济合作区,扩大能源、原材料、农业、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合作,着力打造西部地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先行区。四是全面加强招商引资。坚持规模、结构和质量并重,坚持与引进紧缺人才和先进技术相结合、与推动我省经济结构调整相促进,加快完善外来投资促进政策体系和服务平台。更加重视增强招商项目和服务环境的吸引力,切实加大引进国内外战略合作伙伴力度,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特色优势产业、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边疆民族贫困地区。

(四)紧紧抓住县域经济这个重要基石,着力在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力上实现新突破。跨越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在县域,重点和难点在县域,潜力和希望也在县域。必须牢牢把握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定位、新理念,探索县域经济发展的新举措、新途径,努力走出一条具 有云南特色的县域经济差别竞争、超常突破、跨越发展新路子。一是加快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县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富民强县。二是大力培育县域产业。充分发挥县域资源和区位优势,从全省、全国乃至世界产业分工体系中明确产业定位,因地制宜地确定发展思路,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则旅,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开放经济、园区经济,争取每县培育2至3个主导产业。三是推进县域经营主体民营化。把壮大民营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由依靠政府为主,转向依靠市场为主,以启动民间资本为杠杆,以民间投资和消费为支点,撬动县域经济发展。四是改善县域经济发展条件。加快推进县域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纵横交错的交通、物流、通讯、信息等网络体系,连点成线、扩线覆面,形成贯通城乡的产业链、经济带。整治县域经济发展环境,大力营造依法依规的法制环境、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重信守诺的诚信环境、细致周到的服务环境,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五是推进政策创新。围绕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明确政府职能定位,着力推进政府创新,按照“能放都放、责权统一”的原则,加快扩权强县步伐,最大限度激发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财政投入要适度向发展县域经济、培植财源企业倾斜。整合现有各类专项扶持资金,采取以奖代补、贴息补助等形式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强化分类指导,扶优扶强,充分发挥考核奖励对不同县域发展的导向作用,鼓励各县市区争先进位、赶超发展。六是改革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与县域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干部考核体系,把县域经济发展成效纳入省、市、县三级党政班子和主要领导考核评价体系,作为提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五)紧紧抓住统筹城乡这个战略抓手,着力在推进特色城镇化上实现新突破。统筹城乡发展,关键在提升城镇辐射带动能力,重点在增强“三农”发展后劲,难点在确保进城农民安居乐业,出路在大力发展城镇经济。必须按照“守住红线、统筹城乡、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总体要求,认真做好低山缓坡建设城镇试点工作,加快推进具有云南特色的城镇化进程。一是强化规划的引导作用。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抓紧制定城镇近期建设规划,加快编制山地综合开发利用规划。健全城镇规划建设管理体制,促进各类规划有效衔接。二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继续抓好昆明区域性国际城市、滇中城市经济圈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启动实施乡镇村庄农户搬迁上山、退出坝区试点。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210个特色小镇和30个重要工业园区的供水设施、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大力发展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推动教育、文化、卫生、公租房、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延伸,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构建城乡互补互惠的产业格局。把产业发展作为工农衔接、城乡对接的有效途径,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小型微型企业,推动城镇经济加快发展,切实发挥好城镇在发展产业、聚集资源、活跃市场、吸纳人口等方面的辐射带动作用。四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抓紧制定和完善新农村建设连片开发规划,推进产业连片开发、基础设施连片建设、村庄连片整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启动实施以水电路气房为重点的乡村改造工程,推动农村民居配套化、管理社区化。五是创新体制机制。细化和落实保护坝区耕地、鼓励建设项目“上坡进山”的配套政策措施,发挥好差别化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城镇建设新路子,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发挥好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金融体制、土地经营权流转和流通体制、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不断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六是推动农民进城。以促进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进城落户为突破口,全面放宽中小城镇落户条件,建立健全就业创业扶持、教育、住房、农村土地管理等机制,落实好进城农民“盖两床被子、穿十件衣服”的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确保明年实现120万农村人口在城镇落户。

(六)紧紧抓住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这个核心任务,着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实现新突破。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造福群众。坚持从人民群众最期盼、最需要解决的事情做起,在民生大事要事上出实招见实效。一是启动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突出农村居民、企业职工、困难群众等中低收入群体,在统筹平衡上着力,推动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落 实企业工资指导线制度,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强化工资支付保障,促进企业职工工资稳步增长。提高低保补助水平,实现城乡低保标准、失业保险标准、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增长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确保低收入群众收入大幅增长。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特别行动计划,努力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搞好物价调控,加强价格监督检查,使困难家庭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生活水平。二是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更加有利于促进就业的政策体系,深化拓展创业带动就业的模式与机制,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保持就业形势总体平稳,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动社会保险扩面提标,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落实各项救助机制,推进社会保障“一卡通”。加强现代教育体系建设,重点加强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加快薄弱学校改造。因地制宜推进中小学区域布局结构调整和集中办学,统筹解决好集中办学后学校安全保障及学生食、住、行、营养餐等问题,坚决避免出现因管理不善造成的安全事故。加强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健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补助标准,抓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继续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统筹推进新开工和结转续建项目建设,确保工程质量,提高竣工率,强化分配管理。三是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全面执行新的扶贫标准,科学编制重点片区扶贫规划,各级财政按照不低于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比例增加扶贫投入,大力推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深入实施兴边富民工程,对边境沿线守土固边困难群体实行专项补助,力争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四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注重源头治理,深化综合治理,以深化平安创建为重要载体,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切实解决好违法违规征地拆迁等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四、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完成各项任务提供坚强保证

贯彻落实好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做好明年工作,关键在各级党组织。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为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提供坚强保证。

第一,进一步加强理论武装,切实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坚持不懈地把理论武装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水平,更好地履行历史使命。切实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加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素养和工作技能培训,提高综合素养。始终不渝地推进思想解放,培养排难而上、敢闯敢试、不惧挫折、愈挫愈强的意志品格,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把大胆探索的勇气和科学求实的精神结合起来,把认真吃透上情和准确把握下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上级的政策和要求,形成鼓励探索、褒奖创新、宽容失误的浓厚氛围。

第二,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激发干部队伍活力。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贯彻落实好中央的决策部署和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需要建设执行力强、创新力强、感召力强的各级领导班子,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推动发展有激情、有招数、有能力、有贡献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因此,必须千方百计走活干部这盘棋,进一步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推进干部政策创新,充分调动干部积极性。一要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用好一个干部,就是树立一面旗帜。必须着眼云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切实破除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障碍,大力营造一个多选才、选好才、人才辈出的干部成长环境。要围绕推动云南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来培养和使用干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着力培养选拔那些政治坚定、敢于负责、真抓实干、清正廉洁,想干事、能干事、敢干事、会干事,在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中实绩突出的干部,让“发 展看实绩、进步靠实干”、“凭实绩论英雄、以发展用干部”蔚然成风。二要研究出台一批干部政策。针对各级各类干部的不同特点,进一步创新干部使用的政策和机制,使各级各类干部各尽所能、才尽其用。加大运用县域经济发展考核县委书记的力度,科学制定考核标准,对作出特别重大贡献的县(市、区)委书记,可以破格、越级提拔。在全国范围内公开选拔产业园区管委会负责人,从央企和发达省市引进一批熟悉园区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工业经济和产业政策,能够引领产业发展、推进园区升级的高素质领军人才。三要大胆培养和提拔一批年轻干部。针对我省年轻干部源头培养不够、数量不足、竞争力不强的实际,切实把选拔任用年轻干部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采取一些突破性的政策和举措,加大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使他们在最佳年龄段进入最佳任职期,着力打造一支堪当云南跨越发展重任的干部队伍。四要推进干部交流和交融。干部资源要活起来,关键一条就是要让干部队伍动起来。必须坚持海纳百川、五湖四海,推动干部内外交流,积极探索机关中层干部跨系统跨部门交流的有效途径和办法;推动干部上下交流,对那些长期在机关或基层工作的干部有目的地进行交流培养,做到干部到基层锻炼,人才从一线选拔;推动干部横向交流,有针对性地对干部进行地区间、部门间、岗位间的交流锻炼。通过交流促进交融,以交融推动发展。五要改革干部的考核评价办法。积极探索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面向社会的干部评价机制,建立健全由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等要素构成的干部评价体系,坚持分类指导、各有侧重,突出岗位特点。通过用实绩考核干部,把一批真正为云南谋发展的干部选拔上来,引导干部把主要精力放到抓工作、促发展上,最大限度地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六要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氛围。严肃组织人事纪律,坚持公道正派,始终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来看待干部工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干部工作作为一项紧迫任务抓紧抓好。认真落实群众对选拔干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建立健全管理干部责任制,对用人失察失误、疏于管理进行责任追究,坚决查处跑官要官、买官卖官、跑风漏气等干部选拔任用上的违纪违法行为,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端正选拔干部风气。

第三,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认真落实县委书记抓基层党建的责任。做好我省出席党的十八大代表的推荐、遴选、考察、选举等工作。抓紧研究和组织实施“跨越发展先锋行动”计划。继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着力在出经验、树典型、建机制、求实效上下功夫,抓好总结评比表彰工作。深入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把学习先进的热情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实际行动。大力发展党内民主,推进基层组织党务公开。加强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继续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员的选派工作,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提高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素质。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提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跨越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第四,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不断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干部的作风是一面镜子,折射出党的形象,反映了党群干群关系。每个干部必须牢记职责和使命,始终做到谋事业、干事业,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要以深入开展“四群”教育和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为契机,进一步转变作风,大力推行党员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积极为基层谋划发展思路,竭尽全力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在与群众的朝夕相处中感知、感受、感觉、感想群众的酸甜苦辣,了解群众的诉求和疾苦,不断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坚定不移地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继续深化改革、健全制度,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加强对干部的日常管理和监督,严格要求和管理干部。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的力度,严肃查处腐败案件。

同志们,做好明年的工作,在新的征程中推动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我们一定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省各族干部群众,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加快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云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第四篇:中共吉林省委组织部

中共吉林省委组织部

关于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的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工作,根据中央组织部《关于中国共产党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的规定》(中组发[2008]3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按照党章规定向党组织交纳党费,是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起码条件和对党组织应尽的义务。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中一项重要工作。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必须增强责任意识和党性观念,按照党章和中央的有关规定,认真履行好党费管理的工作职责和向党组织交纳党费的义务。

第三条 全省各级党费管理部门(单位)和党费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中央组织部《关于中国共产党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的规定》和本细则的具体规定,开展党费的收缴、使用和管理工作。

第二章 党费收缴

第四条 按月领取工资的党员,每月以工资总额中相对固定的、经常性的工资收入(税后)为计算基数,按规定比例交纳党费。

工资总额中相对固定的、经常性的工资收入包括:机关工作人员(不含工人)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津贴补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机关工人的岗位工资、技术等级(职务)工资、津贴补贴;企业人员工资收入中的固定部分(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和活的部分(奖金)。

第五条 党员交纳党费的比例为:每月工资收入(税后)在3000元以下(含3000元)者,交纳月工资收入的0.5%;3000元以上至5000元(含5000元)者,交纳l%;5000元以上至l0000元(含10000元)者,交纳1.5%;l0000元以上者,交纳2%。第六条 实行年薪制人员中的党员,每月以当月实际领取的薪酬收入为计算基数,参照第四条、第五条规定交纳党费。

第七条 不按月取得收入的个体经营者等人员中的党员,每月以个人上季度月平均纯收入为计算基数,参照第四条、第五条规定交纳党费。

第八条 离退休干部、职工中的党员,每月以实际领取的离退休费总额或养老金总额为计算基数,5000元以下(含5000元)的按0.5%交纳党费,5000元以上的按1%交纳党费。

第九条 农民党员每月交纳党费0.5元。学生党员、下岗失业的党员、依靠抚恤或救济生活的党员、领取当地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党员,每月交纳党费0.2元。

第十条 交纳党费确有困难的党员,经党支部研究,报上一级党委批准后,可以少交或免交党费。

第十一条 预备党员从支部大会通过其为预备党员之曰起交纳党费。

第十二条 党员一般应当向其正式组织关系所在的党支部交纳党费。持《中国共产党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党员,外出期间可以持证向流入地党组织交纳党费。

第十三条 党员工资收入发生变化后,从按新工资标准领取工资的当月起,以新的工资收入为基数,按照规定比例交纳党费。

第十四条 党员自愿多交党费不限。自愿一次多交纳1000元以上的党费,全部上缴中央。具体办法是:由所在基层党委代收,并提供该党员的简要情况,通过市州委组织部,长白山管委会工委、省直属机关工委、省高校工委、省国资委党委、一汽集团公司党委上交省委组织部,由省委组织部转交中央组织部。中央组织部给本人出具收据。

第十五条 党员要主动按月、足额地向党组织交纳党费。遇到特殊情况,经党支部同意,可以每季度交纳一次党费,也可以委托其亲属或者其他党员代为交纳或者补交党费。补交党费的时间一般不得超 过6个月。

第十六条 对不按照规定交纳党费的党员,其所在党组织应及时对其进行批评教育,限期改正。对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不交纳党费的党员,按自行脱党处理。

第十七条 党组织应当指定专人按照规定收缴党员党费,不得垫交或扣缴党员党费,不得要求党员交纳规定以外的各种名目的“特殊党费”。党费收缴人员须将党员应交党费的比例及数额、实交数额、交纳时间等如实登记清楚。

第十八条 下级党组织应根据党组织隶属关系,及时向上级党组织上缴党费。党支部(总支)应将党员当月交纳的党费在月底前上缴;基层党委、县(市、区)委及直属工委、市州委直属的党(工)委、全省各高校党委,应按季度上缴党费;各市州委、长白山管委会工委、省直机关工委、省高校工委、省国资委党委、一汽集团公司党委,应于当年7月和次年1月底前,将向省委上缴的党费汇入省委组织部党费账户。

第十九条 党费可以留存的单位为:县(市、区)以上地方党委,省委、市州委直属党(工)委,长白山管委会工委、省直机关工委、省高校工委、省国资委党委的直属党委。其他基层党委的党费应全部上缴上级党委。

第二十条 各级有留存党费的党组织,必须按照规定的比例向上级党组织上缴党费。具体上缴党费的比例为:

县(市、区)委上缴党费的比例为下级缴纳总额的20%;市州委直属的党(工)委上缴党费的比例为下级缴纳总额70%;市州委向省委上缴党费的比例为下级缴纳总额的40%。长白山管委会工委及直属党委参照上述比例向上一级党组织上缴党费。

省直机关工委、省国资委党委的直属党委上缴党费的比例为下级缴纳总额的70%,省高校工委的直属党委上缴党费的比例为下级缴纳总额的50%;省直机关工委、省高校工委、省国资委党委、一汽集团公司党委向省委上缴党费的比例为下级缴纳总额的60%。铁路、民航系统党的关系在地方的党委,每年按照全年党员实交党费总数10%的比例向所在地方党委上缴党费。中国人民银行的地市级分支机构、中央其他金融机构的省级分支机构党委,每年按本地本系统党员全年实交党费总数的5%的比例向所在地方党委上缴党费。

第二十一条 有留存党费的下级党组织向上级党组织上缴党费,应通过银行存入上级党组织党费账户,不得交纳现金或坐收坐支。

第二十二条 上缴党费不得少交或拖延。对不足额或不如期缴纳的,上级党组织要进行催缴。被催缴的党组织自接到催缴通知之日起,须于30日内将所欠党费上缴,并书面报告欠缴原因。催缴不交的,要通报批评,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三章 党费使用

第二十三条 使用党费应当坚持统筹安排、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

第二十四条

使用党费要向农村、街道社区和其他有困难的基层党组织倾斜。

第二十五条 党费必须用于党的活动,主要作为党员教育经费的补充,具体使用范围包括:

(1)培训党员。可用于举办党员培训班、组织员培训班及购买、印刷培训教材的支出。

(2)订购党员教育资料。可用于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订阅党报党刊,购买政治理论书籍和有关学习资料,印制党课教材。该项支出应控制在本党费留存额的30%以内。禁止订购专业研究和文艺娱乐性等与党员教育无关的报刊和书籍。

(3)党员电化教育。可用于购臵党员电化教育器材设备,购买和制作党员电化教育专题片、音像制品以及有关资料。

(4)党内表彰。可用于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的支出。(5)补助生活困难的党员。可用于因病弱及其他偶然原因而造成的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的补助。

(6)补助受灾党组织和党员。可用于补助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党员和修缮因灾受损的基层党员教育设施。

(7)党费管理业务支出。可用于党费管理的票据、计算工具和与银行业务往来等支出。

第二十六条 使用或下拨党费,必须集体讨论决定,不得个人或者少数人说了算。

第二十七条 每项党费支出,都应坚持先审批、后使用的原则,严格履行审批程序和手续。申请使用单位须向承办党费管理工作的机构提交申请报告,说明使用理由及金额,由党费管理的承办机构集体讨论研究后,提出书面意见,严格按程序报批。具体审批权限为:

(1)使用市州管党费,数额在5万元以下(含5万元)的,由组织部主管部领导审批;数额在5万元以上至15万元(含15万元)的,提交组织部部务会或部长办公会讨论审批;数额在15万元以上的,提交市州党委常委会讨论审批。

(2)使用长白山管委会工委所管党费,数额在5000元以下(含5000元)的,报主管书记审批;数额在5000元以上的,提交工委委员会讨论审批。

(3)使用省直机关工委所管党费,数额在5万元以下(含5万元)的,报主管书记审批;数额在5万元以上至15万元(含15万元)的,提交书记办公会讨论审批;数额在15万元以上的,提交工委委员会讨论审批。

(4)使用省高校工委、省国资委党委所管党费,数额在5万元以下的(含5万元)的,报主管书记审批;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提交党委(党组)会讨论审批。

(5)使用县(市、区)管党费,数额在1万元以下(含1万元)的,由组织部主管部领导审批;数额在1万元以上至5万元(含5万元)的,提交组织部部务会或部长办公会讨论审批;数额在5万元以 上的提交县(市、区)党委常委会讨论审批。

(6)其他有留存党费的基层党委使用党费,数额在3000元(含3000元)以下的,报主管书记审批;数额在3000元以上的,提交党委会讨论审批。

一汽集团公司党委、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党委、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油田分公司党委、通化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可参照上述有关规定,结合实际确定本级党委及有关负责人审批使用党费的权限。

第二十八条 党费支出在500元以下(含500元)的,可使用“党费使用审批单”,支出在500元以上的,应有书面请示。

第二十九条 补助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的支出或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的支出以及500元以下的其他支出,方可使用现金,平时库存现金余额不得超过100元,除此以外,一律通过转账或电汇方式支付。不得编造用途,用转账、电汇等方式套取党费现金。因超过规定数额或管理不善致使党费现金丢失的,责任者应予赔偿。

第三十条 请求下拨党费的请示,应当向上一级党组织提出,不得越级申请。上级党组织下拨的党费,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并应将使用情况向拨款的党(工)委组织部门写出专项报告。

第四章 党费管理

第三十一条 党费由党委组织部门代党委统一管理。党费的具体管理工作由各级党委组织部门承担党员教育管理职能的内设机构承办,具体职责是:确定应开设的党费账户;起草使用或下拨党费的请示、报告并按程序进行报批;起草、印制使用或下拨党费的通知及拨付款项明细;起草向本级党的代表大会和本级党委关于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情况的报告;起草和上报向上一级党组织缴纳党费情况和上级党组织下拨的专项党费使用情况的报告;定期了解和掌握本级党费收支结存情况;定期对下级党组织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工作进行指 导、监督和检查。不设组织部的有留存党费的党(工)委由相应的职能机构和人员负责管理。

第三十二条 党费的具体财务工作由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内设的财务机构或者同级党委的财务机构代办。必须指定专人负责,实行会计和出纳分设。会计负责管理总账、明细账、党费管理财务专用章,出纳员负责管理银行存款日记账、现金日记账、党费管理法人名章和办理银行往来业务。财务机构每季度须向承担党费具体管理工作的职能机构提供本级党费收支结存情况、开支的主要项目并附银行对账单,定期提供下级党组织上缴党费明细。会计核算和会计档案等管理,参照财政部制定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执行,并使用省委组织部“党费管理系统软件”对党费进行信息化管理。

第三十三条 承担党费具体管理工作的机构和承担党费具体财务工作的机构要明确工作职责,搞好工作衔接,严格按程序办事。每项党费支出,必须由承担党费具体管理工作的机构按程序进行报批并履行相应手续后,承担党费具体财务工作的机构方可办理党费款项的拨付。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名义和理由批示或指令财务机构支出党费。

第三十四条 党费应当以党委或党委组织部门的名义单独设立银行账户,必须存入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不得存入其它银行或者非银行金融机构。

第三十五条 要依法保障党费安全,不得设立两个以上(含两个)党费账户,不得利用党费账户从事经济活动,不得借给他人使用或与其他账户混用,不得将党费以个人储蓄方式存入银行,不得挪用、拆借和保留账外党费,不得以任何理由将党费用于购买国债以外的投资。党费利息是党费收入的一部分,不得挪作他用。

第三十六条 各级党费管理部门应选派思想政治素质好,党性强,作风正,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能力较强,有一定财会知识的同志从事党费管理工作。党委组织部门要加强对党费管理工作人员的 培训,提高其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党费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先培训,后上岗,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并保持其相对稳定。党费管理工作人员变动时,要严格按照党费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财务制度办理交接手续。

第三十七条 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的情况要作为党务公开的一项重要内容。党的基层委员会和各级地方委员会应当在党员大会或者党的代表大会上,向大会报告(或书面报告)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情况,接受党员或者党的代表大会代表的审议和监督。各级地方党委组织部门应当每年向同级党委和上级党委组织部门报告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情况,同时向下级党组织通报。党支部应当每年向党员公布一次党费收缴情况。

第三十八条 各市州党委组织部,长白山管委会工委、省直机关工委、省高校工委、省国资委党委、一汽集团公司党委组织部,每年2月底前要就上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情况向省委组织部提交书面报告。各县(市、区)党委,长白山管委会工委、省直机关工委、省高校工委、省国资委党委、一汽集团公司党委直属的党委,每年1月底前向上一级党(工)委书面报告上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情况。报告内容是:上党费收缴、使用和结存的数额;党费开支的主要项目;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意见和建议等。

第三十九条 各级党(工)委组织部门对下级党组织的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情况,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检查。通过检查,总结经验,及时纠正存在问题。检查情况应及时向上级党组织报告,向下级党组织通报。

第四十条 对违反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规定的,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及有关规定严肃查处,触犯刑律的依法处理。

第四十一条 本细则自2008年4月1日起执行,过去规定与本细则不一致的,以本细则为准。

第四十二条 本细则由中共吉林省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五篇:中共安徽省委九届委员会

中共安徽省委九届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领导名录(2011.10.30.)

书 记

张宝顺(5002,河北秦皇岛)(20100531,山西省委书记)中央委员 副书记

李 斌(女,195410,辽宁抚顺)20111211,省委常委、副书记,安徽省代省长,十七届中央委员(20080317,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党组书记)[原省委常委、副书记、省长王三运(5212,山东单县)20111211 调任甘肃省委书记]

孙金龙(6201,湖北省钟祥)201107 中央候补委员,合肥市委书记 常务委员会委员

余欣荣(5906,江西樟树)201104 中央候补委员,副省长(20110422,南昌市委原书记)徐立全(56)政法委书记,省公安厅厅长、副总警监

王宾宜(5609,河南汝南)(201009,原任西藏自治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纪委书记 詹夏来(5508,怀宁)200505 常务副省长20110422,省委秘书长(200807,芜湖市委原书记)王炯(6409,河南淮滨)安徽省省委常委、组织部长(201108,原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唐承沛 1964-09 安徽省副省长,(200802,原宿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沈素琍(女,5805,江苏涟水)省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省委统战部部长,中央候补委员

陈树隆(6411,巢湖)芜湖市委书记(200807,原市长)

吴存荣(196305,无为,200602任合肥市委副书记、市长,201109合肥市委书记,201110,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

宋海航(195505,河南武陟,201106月任安徽省军区政治委员,党委书记,原总政治部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基地政治委员、党委书记,200510),少将

中共安徽省第九届委员会委员(共76名,按姓氏笔画为序)于 勇(196005,安徽涡阳)201105 阜阳市市长、市委副书记(2008,原安徽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王 炯(196409,河南淮滨)安徽省省委常委、组织部长(201108,原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王三运(5212,山东单县)中央候补委员,省长(已于20111211 调任甘肃省委书记)王秀芳(女)1953-01 安徽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

王启敏(5411,六安)省政协秘书长(20090117,原副秘书长)

王明方(5211,黑龙江龙江)中央候补委员,安徽省政协主席(20110122十届四次,200211-201107省委副书记)

王宾宜(5609,河南汝南)(201009,原任西藏自治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安徽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 王福宏(5512,山东黄县)黄山市委书记(200806,省商务厅原厅长)

牛弩韬(196209,安徽无为)201011,淮北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党组书记(200805,原亳州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党组书记)方西屏(5810,南京)安徽省商务厅厅长(20110422,池州市原市长)

方春明(6405,枞阳)毫州市委书记(200807,原市长)

毕美家(5708,山东昌邑)淮北市委书记(200807,省农委原主任)

朱读稳(5707,舒城)安庆市委书记

刘 莉(女)安徽省人社厅厅长

刘 健(5512,江苏铜山)原任安徽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至20101218)

刘铁流 安徽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江 山(196209,安徽歙县)200906 滁州市市长、市委副书记(200509,原安徽省旅游局局长)许 武

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务副书记

许崇信(195607,山东微山)省国资委主任(200801 原淮北市市长)纪 冰(195608,安徽天长)省水利厅厅长、党组书记

孙云飞(6211,明光)六安市委书记(20110428,阜阳市原市长)

孙金龙(6201,湖北省钟祥)安徽省委副书记(201107,200304省委常委)孙爱民(195712,安徽舒城)200704 安徽省计生委主任(原安庆市委副书记)花建慧(女,5509,淮安)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长(20100225,原省长助理)

李 明(095802,安徽肥西)201012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200801,原铜陵市委副书记、铜陵市市长)李宏鸣(5709,巨鹿)宿州市委书记

杨振超(6008,金寨)淮南市委书记

杨敬农(安徽怀宁)200808 芜湖市市长

肖超英(女,5806,芜湖)安庆市委副书记,市长(20080528,省妇联原主席)

吴存荣 1963-05 合肥市委书记,(201109,原合肥市市长、副书记)吴旭军(5507,桐城)安徽省民政厅厅长(20101218,宿州市原市长)

余欣荣(5906,江西樟树)201104 中央候补委员,副省长(20110422,南昌市委原书记)闵光辉(195705,江苏金湖)省委副秘书长、省委办公厅主任 汪家驷(195712,安徽六安)安徽日报报业集团社长

沈 强(196106,安徽宿州)201012 亳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原宿州市委常委)

沈素琍(女,5805,江苏涟水)省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省委统战部部长,中央候补委员

宋卫平(5412,江苏沭阳)阜阳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200711,原省交通厅厅长)宋国权(196003,安徽太和)201001 黄山市市长(原巢湖市市长)

宋海航(195505,河南武陟,201106月任安徽省军区政治委员,党委书记,原总政治部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基地政治委员、党委书记,200510),少将

张华建(1955,安徽涡阳)200808 安徽省农委主任

张庆军 合肥市代市长(201109,原国土资源厅厅长;2007原铜陵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国富(195508,安徽合肥)200804 安徽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书记(原宿州市委副书记)张宝顺(5002,河北秦皇岛)(20100531,山西省委书记)中央委员

张曙光(196609,安徽涡阳)201101 宿州市市长(2003.10-2010.11 池州市副市长、副书记)陈 强(195610,安徽宁国)200908 巢湖市委书记(200908,黄山原市长)陈启涛(5602,天长)蚌埠市委书记(200807,原市长)

陈树隆(196211,安徽巢湖)201110 省委秘书长、芜湖市委书记(200312-201110 先后任巢湖市副市长、市长、书记)邵国荷(5607,合肥)省长助理、省政府党组成员(200806,亳州市委原书记)罗忠安(195402,四川仪陇)安徽省武警总队政治委员,武警少将

周春雨(196807,安徽天长)201012 蚌埠市代市长、市长(200704 原马鞍山市副市长、市长)郑为文(5803,歙县)马鞍山市委书记(200908,原任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

赵馨群(女)196304,安徽巢湖,201104 池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市长

胡连松(195310,安徽桐城)200711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2001 原阜阳市委书记)侯淅珉(196407,河南淅川)201012,铜陵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市长 姚玉舟(6003,枞阳)铜陵市委书记

倪发科 1953-12 安徽省副省长(200802,原六安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立全 1956-02 安徽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公安厅厅长、副总警监 徐根应

安徽省科技厅厅长

高登榜(6102,江苏泗洪)宣城市委书记

唐承沛(196409,安徽桐城)安徽省委宣传部长、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 黄 红(女)1957,安徽肥东,200806 安徽省妇联主席 黄海嵩 1953-07 安徽省副省长

梅 劲

安徽省交通厅厅长、党组书记,(200711,原淮北市委副书记,市长)曹 勇(196502,安徽舒城)200804 淮南市市长

梁卫国(5511,宿州)安徽省政府党组成员、省长助理(200806,蚌埠市委原书记)兼省政府秘书长200912 韩先聪(5509,肥西)滁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程 艺

安徽省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

童怀伟(5901,怀远)池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虞爱华(196509,安徽天长)200804 宣城市代市长、市长

詹夏来(5508,怀宁)安徽省委常委200505、秘书长(200807,芜湖市委书记),常务副省长20110422 臧世凯 1952-09 安徽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缪学刚(6202,河南固始)省环境保护厅厅长(200906,滁州原市长)候补委员(共14名,按得票多少为序)

李维勇(1955,安徽全椒)2008年9月任安徽省总工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 程 桦(195609,安徽巢湖)安徽大学校长 王正忠(196008,江苏江都)

王 宏(女)1970-淮南市委副书记(201104,原共青团安徽省委书记,省青年联合会主席)张飞飞(195909,安徽利辛)安徽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胡道新(195807,湖北天门)200406 安徽省国税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 红(女)197208,安徽桐城人,(2011年7月25日任共青团安徽省委书记、党组书记,2008.01—2011.07合肥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林 乐 201012 安徽省安全厅厅长、党委书记

孙丽芳(女)(196206,安徽怀远)201012 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兼)、省民委(宗教局)主任(局长)、党组书记(2004,原巢湖市委副书记)操建华(195509,安徽潜山)201011 省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

董介林(195409,安徽芜湖)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机关党组副书记 金启建(195504,安徽肥西)200704 省工商局局长、党组书记

尹同跃(196211,安徽巢湖)200402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 任泽锋(1967,内蒙古察哈尔右翼中旗人)200806 省委副秘书长兼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 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记

王宾宜(5609,河南汝南)(201009,原任西藏自治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安徽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 副书记

吴秀兰(女)1954-06 安徽省纪委副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委员 仲兆宁

安徽省纪委副书记

李 猛(安徽凤台)安徽省纪委副书记,(201101,原芜湖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车建军

安徽省纪委副书记,(201110,原安徽省纪委常委、第二纪检监察室主任)

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45名,按姓氏笔画为序)

王 宜 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委员、教育纪工委书记 王 唯 王大军(196112,安徽定远)铜陵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王宾宜(5609,河南汝南)(201009,原任西藏自治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纪委书记 车建军 安徽省纪委副书记,(201110,原安徽省纪委常委、第二纪检监察室主任)牛向阳(196310,安徽肥东)201012 安徽省六安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方 无 省国资委纪委书记 左振国 省纪委常委

石德和(195710,安徽凤台)200912 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审判委员会委员,二级高级法官 朱 斌(196807,安徽凤阳)201108 淮北市委常委、纪委书记、政法委书记(200801-200802,团省委原副书记)仲兆宁 安徽省纪委副书记

刘 苹(女)201107 省纪委常委、省监察厅副厅长(原安庆市纪委书记)刘 浩 省财政厅纪检组长、党组成员 刘大群 安徽市委常委、纪委书记 汤 涌 亳州市委常委、副市长 祁述志 省公安厅纪委书记 许苏跃 省监察厅副厅长

李 猛(安徽凤台)安徽省纪委副书记,(201101,原芜湖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吴秀兰(女)1954-06 安徽省纪委副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委员 何一枫 省纪律常委、监察厅副厅长 汪学致 黄山市纪委书记

汪建国(安徽舒城)省地税局党组书记、局长 张少国 省武警总队副政委

张正耀(195804,安徽肥东)马鞍山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张海林 芜湖市纪委书记

张祥根(196211,安徽当涂)宿州市纪委书记

陆秀宗(195812,安徽六安)淮南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陈学东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院长

陈超英 浙江宁波人,巢湖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金春忠 安徽省委组织部副部长

周建春 安徽池州人,省政府金融办公室主任

郎 涛(安徽桐城)宣传部副部长(原安徽广电局局长)

胡文森(195708,山东胶州)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省纪委(监察厅)派驻省发展改革委纪检组组长 俞秀国(196210,安徽霍山)200708 省直工委副书记、省直纪工委书记 施建华(195609,安徽寿县)200607 池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聂 苏 省农委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夏小飞(196401,安徽庐江)宣城市委常委、纪委书记

顾世平(195606,江苏泰兴)200806 蚌埠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200604,原滁州市纪委书记)徐恒秋(女)(196010,山东牟平)200604 省卫生厅副厅长、党组成员 程 斌(195610,湖北武汉)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纪检组长、党组成员 鲍国友 省检察院副检察长

雍成瀚(196412,安徽含山)合肥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樊 勇 安徽省纪委常委

戴克柱(195707,安徽寿县)省审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原省财政厅副厅长)戴启远(196304,安徽五河)201104 滁州市市委常委、纪委书记

下载中共吉林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体会议召开(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共吉林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体会议召开(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共开化县委召开十三届二次全体[模版]

    中共开化县委召开十三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2012年8月6日 23:48以钱江源旅游度假区建设为龙头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中共开化县委召开十三届二次全体(扩......

    学习中共贵州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心得体会

    学习中共贵州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心得体会 10月27日至28日,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在贵阳举行。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中共天津市委九届十二次全会开幕 张高丽讲话

    中共天津市委九届十二次全会开幕 张高丽讲话 明年全市工作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

    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精神

    中共贵州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体会议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贵州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共贵州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体会议在贵阳举行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

    (03.09)张高丽在市委九届十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12年3月9日 地点:党委会议室 内容:张高丽在天津市委九届十二次全会上的讲话 张高丽在天津市委九届十二次全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

    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体会议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2018.1.10

    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体会议暨省委 经济工作会议召开 1月10日至11日,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在兰州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

    中共云南省委八届九次全体会议来源

    中共云南省委八届九次全体会议来源:云南网 (二○一○年七月二十六日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八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八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7月......

    在2005年中共市委九届八次全体会议上

    同志们:这次市委全体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南通市委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一年来的工作,确定明年工作目标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