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体会议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2018.1.10
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体会议暨省委
经济工作会议召开
1月10日至11日,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在兰州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总结了省委常委会的工作,部署了今年全省工作,审议通过了甘肃省《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意见》和《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决议》。
会议传达学习了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精神,传达学习了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共中央关于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情况的通报精神。
省委书记林铎受省委常委会委托报告工作,对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做好今年全省各项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省委副书记、省长唐仁健对今年经济工作作出具体安排。
省领导冯健身、孙伟、李荣灿、马廷礼、刘昌林、马世忠、黄强、宋亮、陈青、王嘉毅、蒲永能等出席会议。
林铎在报告中指出,新一届省委常委会成立以来,高举中国
2认真贯彻我省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意见》,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坚决完成祁连山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整改任务,深化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着力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着力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重点防控政府债务风险,坚决打击套取贷款、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金融活动。二是以促进产业升级为重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持续加强产业项目建设,以绿色有机为方向做强一产,以转型升级为方向调优二产,以融合多元为方向做大三产,力争到2022年初步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强化工业强省的目标导向,加大原材料工业延链补链强链力度,加快推进装备制造业高端化、成套化、智能化,推动新能源产业与先进高载能产业及产业园区联动发展,集中扶持农产品深加工和消费品工业上台阶。聚焦产业培育这个关键环节,以开发园区和特色小镇建设为载体,狠抓产业项目建设,促进县域经济振兴发展。三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在“破”“立”“降”上下功夫,去产能做减法,破除无效供给;抓创新做乘法,培育发展新动能;降成本做除法,减轻实体经济负担,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促进资源要素向高效率行业配置。四是加大重点领域改革力度,不断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坚持以优化国有资本配置为重点,加快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步伐,不断放大国有资本功能。鼓励民营经济加快发展,落实和兑现各项扶持政策,消除对民营企业的政策和观念歧视,吸引陇商 回归和各类客商投资兴业。深入开展“转变工作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通过完善体制机制落实营商环境建设的主体责任,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形成市场主体“少跑路”“不跑路”的工作流程,通过问责在岗不作为甚至利用权力寻租的典型案件倒逼政府服务效率提升,尽快使全省营商环境有根本性的好转。五是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大力强化开放开发意识,提升互联互通能力,打造经济、文化和贸易平台,推进中新南向通道共建工作,建设出口产业产品基地,加快构建内外兼顾、陆海联动,向西为主、多向并进的开放新格局。六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始终坚持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奋斗目标,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住房制度改革,创新和加强社会治理,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林铎强调,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把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落实到经济工作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完善领导体制机制,注重统揽工作全局,定期分析发展形势,及时制定重大战略,作出重大决策,加强对重大工作的综合协调和组织实施。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聚焦高质量发展,坚决摒弃“简单以GDP增长论英雄”的错误倾向,把握好经济工作的“时度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精准精细抓工作。增强专业化能力和本领,加强学习和实践,强化调查研究,做到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6牢把握住高质量发展这一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牢牢把握住求真务实这个做好工作的有力法宝,按照省委这次全会的部署和林铎书记的讲话要求,把握住工作着力重点,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切实做好全年经济工作。一要牢牢守住脱贫和生态两项基础性底线性任务,必须从话语体系、思维方式和精力摆布上首先讲到、想到和做到。二要着力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性作用,实现项目建设收益的最大化、持续性。三要加大力度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在“破”“立”“降”上下功夫,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四要抓紧破解科技创新的堵点和难点,牢牢抓住创新驱动“牛鼻子”,深挖科技创新红利,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五要加快提升全方位对外开放水平,尽快抢占“一带一路”制高点。六要深入开展“营商环境建设年”活动,确保年内全省营商环境有一个大的改观。唐仁健强调,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要重视做好岁末年初各项重点工作,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第二篇:学习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不久前召开的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体会议,是党的十九大之后省委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作出了实施“一优两高”的战略部署,再次发出新时代新起点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的动员令,是一次高举旗帜、维护核心的重要会议,是一次深化认识、谋划未来的重要会议,是一次鼓舞斗志、激发作为的重要会议。学习宣传贯彻好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是一名基层共产党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一定要积极响应动员令,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大力弘扬“登高望远、自信开放、团结奉献、不懈奋斗”的新精神,在新时代彰显新担当、展现新作为,在新起点激发新创造、展示新风采。
我们必须认识到,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在新时代新起点建设新青海,必须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大力弘扬“新青海精神”,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不断开创新青海建设新局面。突出政治引领。旗帜鲜明讲政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此次全会强调,要与时俱进深化对省情的认识和把握。在新时代新起点上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方位,找准自己的定位,这就要求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深化对省情的认识和把握,客观地看待我们的优势,辩证地对待我们的劣势,正确地认识我们的差距。只有立足省情、认识省情、把握省情,才能更好地推动发展。如何紧密结合实际,准确把握省情,是新时代新起点奋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必须切实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分析优势潜力和短板不足,是为了更好地推进发展。省委作出的“一优两高”战略部署,是应对攻坚期的改革,将现实情况作为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的基点,作出的符合青海省情的战略部署。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与时俱进贯彻“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深入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在青海的具体体现,深入实施“五四战略”,以生态文明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之路,坚定不移推进和加强党的建设,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新青海。
学习精神要抓住要旨。这次会议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作出了“一优两高”的战略部署。开门要善于找到门锁,抓工作也要善于找准抓手。实施“一优两高”,是深入实施“五四战略”的有力抓手,是省委治青理政方略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这一抓手深刻把握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在青海的具体体现,深度解读了青海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基础和优势、潜力和短板,是青海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结合点,是着力推动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建设的着力点,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决策准了,就平添干劲。
战略部署只有落地见效,才能达到目的,否则只是纸上谈兵。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体会议再次表明,青海改革开放的信心无可动摇、赢得当下未来的动力更加强劲。作为国企职工,我们也应当树立新精神,敢于担当、奋发有为,结合自己实际工作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行动方案,把本职本岗的工作做实做优,把宏观的目标任务变成具体的工作内容,把原则性的要求变成操作性的措施,长计划、短安排,见人见事、见事见人,具体实在地推动本职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为开创青海更加美好的未来贡献一己之力。
第三篇:2 江西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体会议
江西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体会议
明年全省工作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中央重要会议以及省委十三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深入贯彻省委十六字方针,进一步解放思想、埋头苦干,抓改革、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强作风,不断迈出“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新步伐,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12月26日,中国共产党江西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在南昌开幕。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中央重要会议精神,以及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总结今年省委常委会工作,研究部署明年全省各项工作尤其是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发展工作,审议《中共江西省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讨论稿)》和《中共江西省委全委会工作规则(讨论稿)》。
会议由省委常委会主持,会期两天半时间。在首日上午举行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省委书记强卫代表省委常委会作工作报告,省委副书记、省长鹿心社代表省委常委会总结2013年经济工作、部署2014年经济工作。强卫在报告中分七个方面总结了一年来省委主要工作。
一是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作为全省各级党组织的首要政治任务,牢牢把握了全省工作的正确方向,全省党员、干部正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二是在深入调查研究、深化省情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十六字方针,进一步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发展的主要目标、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把江西的发展理念和战略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有力指导和推动了我省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三是加强了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统筹经济运行,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统筹推进重点产业发展,统筹推进扩大开放,推动实现了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的“双提升”,全省经济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四是坚持把人民幸福作为最高追求,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由人民共享,在回应人民普遍关切的同时更加注重解决困难群众的具体问题,集中力量办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76件实事,推动加大棚户区改选和扶贫攻坚力度,各项民生事业取得新进展。
五是深入推进法治江西建设,依法解决涉稳突出问题,依法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依法加强社会治理,依法加强对意识形态和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确保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六是坚持把为民务实清廉作为永恒价值追求,突出学习教育,深入查摆问题,狠抓整改落实,有序有力有效推动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全省机关作风有了明显变化,广大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和精神状态有了明显提升。
七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对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着眼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扎实做好中央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牢固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把作风建设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全面加强。
关于明年全省的工作,强卫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成立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下大力气解决影响和制约我省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新突破。扎实推进省委“1+N”文件落实,把省委《实施意见》列出的改革任务分解到省直有关部门,抓紧制定细化配套的改革措施,制定2014年改革方案。
强卫强调,要始终扭住发展不放松,保持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紧紧围绕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坚定不移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坚定不移推动产业升级,坚定不移贯彻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坚定不移走绿色崛起之路。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推动发展升级;持之以恒抓产业、抓项目、抓投入,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服务业,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加快非公经济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强卫强调,要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进一步提高全省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统筹做好各方面民生工作。把做好就业工作摆到突出位置,促进就业创业公平,激发创业活力。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住房制度,持续推进棚户区改造,加大扶贫攻坚力度。
强卫强调,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制定实施《法治江西建设规划纲要》,增强全社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扎实做好稳控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各项工作,确保经济和金融平稳运行;完善维稳工作制度机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强卫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努力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继续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巩固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扎实开展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建立聚集人才体制机制;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强卫强调,要狠抓工作落实,确保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强化责任,对省委重点工作进行任务分解,责任到部门、责任到领导、责任到干部,确保一件一件抓落实,干一事成一事。加强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推动整改落实。转变作风,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树立正确政绩观,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不断开创我省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局面。
鹿心社在讲话中指出,今年我省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严峻形势,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具体表现为:着力稳定经济增长,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大力推进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动力活力增强;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切实加强民生和社会建设,人民群众生活持续改善。
鹿心社强调,准确把握明年发展形势和目标任务,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要坚持推进科学发展,着力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着力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扩大对外开放,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坚持强化创新驱动,着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坚持推进绿色发展,着力优化生态环境;坚持保障改善民生,着力增进人民群众福祉。鹿心社全面阐述了明年经济工作九项重点工作:
一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行政、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资源性产品价格、土地利用管理改革,不断释放改革红利。
二是构建扩大需求长效机制,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坚决贯彻中央扩大内需政策,促进投资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大力扶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投资消费持续增长,释放有效需求,使经济稳定增长建立在持续扩大需求的基础上。
三是切实抓好“三农”工作,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着力稳定粮食生产,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和谐秀美乡村建设,促进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
四是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坚持优化增量与提升存量并举,着力强化创新驱动,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服务业,加快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五是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围绕“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区域发展布局,加快昌九一体化进程、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促进赣东赣西“两翼齐飞”、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加快形成多极支撑、多元发展的格局。
六是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全方位扩大开放合作、提高招商引资层次和水平、努力扩大外贸出口、积极支持企业“走出去”、加强开放口岸平台建设,加快培育参与国际和区域竞争合作的新优势。
七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基本原则,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
八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努力建设秀美江西。以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省为抓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完善生态文明制度,推进科学发展、绿色崛起。
九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力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深入实施民生工程,积极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加快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省委委员、候补委员出席会议。不是省委委员、候补委员的省级领导干部,各设区市委书记、市长,省委各部门、省直各单位(含中央驻赣单位、省属大中型企业、省属高校)党组(党委)主要负责同志,省委、省政府副秘书长,省纪委常委,各县(市、区)委书记,部分基层党代表列席会议。
第四篇:山西省委十届四次全会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解读
省委十届四次全会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
精神解读
2012·山西成绩单
又到岁末年初,又到期终考试,对于每一位山西人来说,作为考生,你对自己这一年的工作满意吗?作为考官,你又会给全省这一年的工作打多少分?从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5000公里到投资总盘子超过9150亿元;从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1万人到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2%、13%„„经济增长、物价稳定、民生改善、社会和谐——这就是2012年的山西答卷。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主要指标】(预计)
·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400亿元,同比增长10%左右。
·财政总收入超过2600亿元,增长15%以上,一般预算收入超过1445亿元,增长19%以上。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20300元、6330元,增长12%、1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500亿元,增长16%。
·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均实现预定目标。
·进出口总额达到148亿美元。
【项目落地年】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150亿元。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民间投资增长33%左右,占总投资的比重达到48%;新兴产业、非煤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分别提高到42.8%、67%。
·非国有、非煤、非传统、非高耗能产业投资分别增长34.1%、33.4%、47.8%、22.2%。
·预计全年重点项目落地投资额1.6万亿元,省市两级重点工程投资达1.1万亿元,实现“双超万亿”目标。(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口径不一)
【基础设施】
·铁路投资完成500亿元,在建里程达到1900公里,相当于目前全省铁路营运里程的一半还多。
·完成1000公里高速公路建设,总里程超过5000公里。
·全省公路总里程达到13.68万公里,完成农村街巷硬化13.68万公里,基
本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乡乡通(等级公路)、村村通(水泥油路)、户户通(街巷硬化)的目标。
·新增电力装机容量51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达到5810万千瓦。
【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
·转型综改试验区 《总体方案》于8月初正式获批。
·“一市两县”“一市两园”“一县一企”、省属国有重点企业先行试点和标杆项目加快推进。
转型发展势头强劲
【传统产业升级】
·煤炭产量和外运量分别达到9亿吨、5.6亿吨,全行业销售收入突破万亿元。
·煤电、煤焦、煤化工、煤机一体化发展,全省煤炭企业电力装机容量达到2000万千瓦、焦化产能达到5000万吨、合成氨和尿素产能达到1500万吨、煤机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
·煤矸石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84.5万千瓦。
·投产或在建焦炉煤气制甲醇制烯烃项目31个,总产能达400万吨以上。
·4个国家级循环试点市和15个试点园区、121个试点单位先行引领,总投资约1400亿元的100个循环经济项目80%以上建成投产。
【新兴产业壮大】
·先进装备制造业增速高达32.3%,高于工业增速20.7个百分点。
·旅游总收入达到1810亿元,增长35.1%。
·以手机、太阳能光伏、LED芯片、云计算等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为带动,电子产品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近一倍。
·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煤炭交易中心实现全面上线交易。
【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
·淘汰小钢铁55万吨、小焦炭1015万吨、小火电62万千瓦、小水泥2310万吨。
·全省资源综合利用率、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均达到50%以上。
·全部设区市开展PM2.5监测。
·11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完成营造林460万亩。
·地下水位平均回升0.38米。
人民幸福指数提升
·各级财政用于与民生直接相关的投入达1437亿元,增长22%,占到总支出的一半以上。
·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40.9万套,竣工18万套,又有60多万名住房困难群众圆了安居梦。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左右,全年新增城镇就业51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2.5万人,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115个农业县、1379万人纳入新农保。
·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八连调”,月人均达1837元,居中部六省之首。
·812万户农户享受到每户1吨免费取暖煤。
·截至11月底,全省各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5.7%和1.5%,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为0.096,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城乡统筹步伐坚实
·全省城镇化率超过51%,整体进入初级城市型社会。
·制定出台实现农民收入翻番的《决定》,新出台10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全年“三农”投入达到907亿元,增长30%。
·新建 “一村一井”工程345个,农田实灌面积达1900多万亩。
·粮食产量连续3年突破100亿公斤,达到127.4亿公斤,再创历史新高。
·400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60个“一县一业”基地县初具规模。
·全省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超过800亿元,增长30%以上。
·农村新的“五个全覆盖”全部完成。
·又有40万贫困人口脱贫。
山西文化软实力提升
·文化旅游产业贡献率居第三产业首位。
·4件作品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农家书屋、村级综合文化活动室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基本实现全覆盖。
·31个博物馆、126家图书馆、131家文化馆和所有乡镇文化站向社会免费开放。
·我省运动员在第30届奥运会上取得一金一银一铜的优异成绩。
·省级重大文化设施全部建成,建成文化体育场所3万多个。
·文化体制改革阶段性任务基本完成,走在全国前列。
2013·山西再起跑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
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就像田径赛场上的4×100米接力,每一次起跑既是一个新的开始,也是对上一段赛程的传承。在转型跨越的征途上,山西人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自信,不断总结经验,不断突破自己,不断刷新历史,不断跑出新的成绩。
主要经济指标
预期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均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10%以上,城镇新增就业岗位50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涨幅控制在3.5%左右。
约束性指标是: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3.5%,万元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7%,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减排完成国家下达任务,烟尘、粉尘排放量均下降2%,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5.2%。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扩大内需、发展实体经济
路径:发展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选准方向、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确保实现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万亿元、增长22%的目标。在资金投向上,着力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投资。
在重点工程建设上,实行项目储备、签约、落地、开工、建设和投产“六位一体”推进机制,确保各项重点工程按进度、高质量推进。扩大内需的难点和重点在消费,最大的潜力也在消费。扩大居民消费要在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
实体经济既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又是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在大企业层面,加快推进 “双千亿”、“双五百亿”、“双百亿”重大项目建设。在小型微型企业层面,每年净增小微企业3万户以上,形成大中小微企业合理分工、协调发展的格局。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关键: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路径:实现科学发展,根本途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优化产业结构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以增强产业竞争力为核心,着力构建具有山西特色的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一要通过兼并重组和技术改造两个重要途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确保完成2013年国家下达我省的淘汰焦化落后产能300万吨、水泥300万吨、钢铁160万
吨等任务。二要抓住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两个关键环节,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实施“512”工程(实施50个规模效益显著的重大项目、扶持100个高成长性重点项目、培育200个发展前景好的潜力项目)。三要抓好政策落实和重点突破两个重要方面,加快发展服务业。实施服务业重点项目“1511”工程(即推进在建项目100个、新开工项目50个、开展前期工作100个、储备项目1000个),带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建设美丽新山西
路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我省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选择和内在要求。抓好节能降耗和减排治污。全面开展能效对标活动,狠抓六大重点行业和千户重点企业节能工作,再完成753万平方米建筑节能改造任务;进一步降低能耗物耗水平,促进低碳发展。
抓好循环经济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加快建立和完善体现循环经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从企业、行业、园区、社区、区域等各个层面,全面推行循环经济模式,加快形成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抓好造林绿化和生态治理修复。大力推进“两山”造林、“两网”绿化、“两林”富民、“两区”增绿、“双百”示范、“双保”管护等六大造林绿化重点工程,确保全年营造林450万亩以上。
毫不放松抓好“三农”
关键: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路径:“三农”工作始终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特色”做文章,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实施1000万亩旱涝保收田建设等六大农田水利工程,加快推进山老区“一村一井”、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建设。启动实施粮食、杂粮、畜牧、设施农业、水果、中药材、酿造等七大产业振兴和翻番工程,深入推进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513”工程,促进特色现代农业再上新台阶。
围绕“统筹”做文章,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启动100个新农村集中连片示范区和3000个重点村建设,着力建设美丽乡村。扶持300个村实施“一村一品”整村推进,实施扶贫龙头企业“百企带万户”增收工程。
围绕“增收”做文章,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把增加工资性收入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切实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帮助农民靠务工增收、靠创业增收。
加快推进城镇化
关键: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
路径:城镇化既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又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途径。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按照“一核一圈三群”的城镇布局,加快城镇化步伐。继续在政策、规划以及土地、资金、资源等要素配置方面支持太原率先发展,加快南部新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不断增强省会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长治上党城镇群、临汾汾河城镇带、介孝汾等城镇群等城镇组群发展。大力实施大县城战略和百镇建设工程,加快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力争城镇化率再提高1.5个百分点。不断提高城镇化质量,进一步提高城市品位和管理水平,建设现代宜居宜业城市。解决好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以及相应的社会保障、子女上学、保障性住房等问题。
加大民生改善力度
关键: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路径:民生一头连着民利和民心,一头连着内需和发展,既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又是发展的有效途径。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全力做好各项民生工作,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着力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网。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力争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率全部达到95%以上。
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18万套、基本建成18万套,改造农村困难家庭危房10万户,抗震加固8万套,完成3000平方米以上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任务。
继续改善教育条件。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全面推进改革开放
关键: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
路径:统筹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等各项改革,尤其要结合我省实际,以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为抓手,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努力破除制约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为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活力。
综改区建设已进入全面推进的新阶段,大力推进“一市两园”和20个省级
转型标杆项目建设,确保取得实效。按照“一厅一专项”、“一市一板块”、“一县一任务”的要求,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力求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创新产业转型促进机制,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加快金融改革发展,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创新招商方式,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提高招商引资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
坚持不懈抓好安全生产
关键: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路径:作为能源和矿业大省,抓好安全生产始终是我省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始终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减少一般性事故,切实巩固和发展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明显好转的大好局面。统筹抓好各个领域、重点行业和薄弱环节的安全生产,统筹抓好体制机制创新和基层基础工作,统筹抓好两个主体责任落实和生产经营秩序规范。严肃对待事故、严格责任追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挂牌监管责任制和目标责任考核 “一票否决制”,确保各级各部门各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落到实处。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加强社会管理法律法规、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深化“平安三晋”创建活动,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有效应对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加强社会舆论引导,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第五篇:中共吉林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体会议召开(精选)
中共吉林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体会议召开
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动吉林文化大发展大
繁荣
为实现“科学发展,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提供
强大支撑
省委常委会主持会议 孙政才作重要讲话
12月5日至6日,中共吉林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体会议在长春松苑宾馆举行。(宋锴 摄)
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体会议于12月5日至6日在长春召开。会议听取了省委常委会关于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以来的工作报告,审议并通过《中共吉林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和《中共吉林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体会议关于召开中国共产党吉林省第十次代表大会的决议》,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文化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省委书记孙政才作重要讲话。
省委常委会主持会议。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儒林,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巴音朝鲁,省委常委黄燕明、马俊清、高广滨、金振吉、荀凤栖、房俐、常跃、陈伦、张安顺出席会议。出席全会的省委委员53人,候补委员9人。不是省委委员、候补委员的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负责同志,省检察院检察长;省政府秘书长;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专职副秘书长;省纪委委员;各市(州)党委、政府和长白山开发区工委主要负责同志,各市(州)党委宣传部、长白山开发区工委党群工作部主要负责同志;中直、省直各单位,部分重点企业、大专院校主要负责同志;省直宣传文化系统部分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各县(市、双阳区、江源区)党委书记列席会议。
会议指出,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省委常委会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吉林振兴发展的思路和举措;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精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大力推进先进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全省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政治安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势头,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会议强调,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具有很强的战略性、时代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紧密结合吉林实际,全面抓好贯彻落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吉林文化改革发展新局面。要着力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决定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一定意义上讲,文化自觉来源于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又会推动文化更加自觉。从大的外部环境看,必须通过文化的繁荣发展进一步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引领风气,在多元中确立主导、多样中谋求共识、多变中把握方向,确保党和国家在统一的指导思想指引下不断前进。从文化自身发展阶段看,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点,大力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努力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从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要求看,必须更加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推动文化改革创新,进一步焕发中华文化的蓬勃生机,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动吉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实现“科学发展,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提供强大支撑。
会议强调,要牢牢把握吉林文化建设的战略重点。推动吉林文化改革发展,必须坚持正确方向、突出工作重点、注重抓好落实,深入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工程,以学习型政党建设带动学习型社会建设,深入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实施现代传播体系建设工程,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加强传播能力建设,积极开展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实施公共文化强基惠民工程,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城乡文化资源共享;实施地域历史文化资源建设工程,挖掘传承发展吉林优秀传统文化,打造长白山文化品牌;实施文化创作繁荣工程,推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推出更多优秀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活跃繁荣文化市场;实施文化产业发展提速工程,做大做强重点产业和骨干文化企业,统筹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推动文化与其它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文化资本聚集和科技创新;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建设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加强文化领域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建设,健全共同推进文化建设工作机制。实际工作中,要突出把握好以下几个重大问题:一是坚持前进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着力增进社会共识,切实加强示范引领,积极创新方式方法,推动建立长效机制。要大力倡导、培育创新、公正、包容、守法、诚信等价值取向,切实形成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一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的基本行为准则和良好道德风尚。二是坚持正确导向,着力营造有利于主流文化发展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坚持正确新闻舆论导向,坚持文化产品正确创作导向,大力提高文化传播能力,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三是坚持科学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共同繁荣发展,深入推进文化强基惠民。四是坚持改革创新,切实增强文化繁荣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着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品创新,形成有利于文化改革创新的体制机制。五是坚持统筹兼顾,全面提高文化改革发展的科学化水平。把文化建设与经济、政治和社会建设统筹起来,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筹起来,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推进文化创新统筹起来,把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统筹起来,把坚持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统筹起来。六是坚持突出特色,进一步增强吉林地域历史文化的影响力。着力在传承保护上、深入挖掘上、宣传推介上、整合利用上下功夫。
会议强调,要切实提高领导文化改革发展的能力。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必须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和文化改革发展领导权,进一步提高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吉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坚强保证。要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要加强文化领域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建设,造就一支具有高度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具有深厚文化素养、熟知文化建设工作的干部队伍。要健全共同推进文化建设工作机制,形成文化建设强大合力。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的主体作用,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要高度重视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性作用,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成才、发挥作用的政策环境,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
会议强调,我省文化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都已经明确,各地各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以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把文化改革发展牢牢抓在手上,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争当一流的干事精神、求实务实的工作作风,推动我省文化改革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要在细化工作措施上下功夫,把目标任务、工作要求层层分解,明确责任主体,加强督促检查,强化组织推动,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要着力在工作创新上下功夫,不断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坚持统筹兼顾、增强工作系统性,着力深化改革、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为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会议强调,现在距离年底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要集中精力、全力以赴把岁末年初的各方面工作做好。要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着力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加强金融创新,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认真做好当前经济形势分析,全面做好十二届冬运会赛事组织服务、开闭幕式演练、安全保卫等各方面工作。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保证居民冬季正常供暖,更多关心城乡低收入家庭、灾区群众和困难群众的生活,认真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提早谋划节日期间商品供应,结合开展“三帮扶”活动,做好访贫问苦工作,切实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身边。要精心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监管、校车安全管理、应急值班工作,密切关注社会思想动态,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高度重视各类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坚决防止出现大的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要认真做好换届工作。做到思想上更加重视,导向上更加鲜明,纪律上更加严格,责任上更加明确。
会议强调,要加强党的领导,进一步增强党的凝聚力、政府的公信力、干部的执行力、制度的约束力。党的凝聚力,是党的生命力的根本保证。增强党的凝聚力,就是要强化党的意识、执政意识、宗旨意识、大局意识。政府的公信力,是政府的立身之本。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就是要坚持执政为民、依法行政、权责统一、简政放权、公开透明。干部的执行力,是成就事业的关键所在。增强干部的执行力,就是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切实做好结合文章,大力倡导务实作风,努力形成正确导向。制度的约束力,是我们做好工作的重要基础。增强制度的约束力,就是要大力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推动制度创新,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党的凝聚力、政府的公信力、干部的执行力、制度的约束力是一个有机整体,其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根本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落实到党和政府全部工作的各个方面、每个环节;关键是大力推进工作创新、切实加强作风建设,以实实在在的业绩凝聚智慧力量、赢得群众信任、推动事业发展。
会上,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荀凤栖就《中共吉林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讨论稿)》作说明;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长黄燕明就《中共吉林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体会议关于召开中国共产党吉林省第十次代表大会的决议(草案)》作说明。
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吉林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体会议决议》。(张景波 王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