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共开化县委召开十三届二次全体[模版]
中共开化县委召开十三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
2012年8月6日 23:48
以钱江源旅游度假区建设为龙头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
级
中共开化县委召开十三届二次全体(扩大)会
议
县委常委会主持会议 方健忠作报告
8月6日上午,中共开化县委召开十三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全会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市第六次党代会、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围绕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快干实
干,以钱江源旅游度假区建设为龙头,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为衢州山区科学发展试验区建设作出新贡献。
县委常委会主持会议。县委书记方健忠代表县委常委会向全会报告工作。县领导谢剑锋、琚建军、汪权龙、杨苏萍、吴耀光、余尧正、姜小明、姜方云、陈玮、黄志平等出席会议并在主席台就座。
全会指出,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把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作为开化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来抓。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以人为本,从战略的高度,以全局的眼光和统筹的意识,切实增强对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追赶“两富”目标,实现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必然选择,是优化经济结构、加快构建生态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是主动抢抓机遇、把生态优势转化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之举。
全会指出,要正确定位,理清思路,以三年见成效、五年上台阶、十年大跨越为总体目标,通过三年创建完成1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五年创建完成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十年努力打造成长三角一流、全国知名的国家东部公园,突出休闲度假、康体养生、会务培训的功能定位,坚持保护性开发、融合式发展、统筹中整合、借外力运作、可持续推进为基本原则,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围绕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以钱江源旅游度假区建设为龙头,以生态资源为依托、休闲养生为主题、特色文化为灵魂、根源品牌为支撑,打造寻根探源品茗圣地、休闲养生康体福地、商务会议培训住地,打响“钱江源头、根雕佛国、养生开化”旅游品牌,促进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主的生态服务业与生态农业、生态工业融合发展,构建具有开化特色的生态产业体系,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富民兴县,为衢州山区科学发展试验区建设作出新贡献。
全会强调,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要坚持高品位规划、大项目支撑、新体制保障、好环境吸引,突破重点,持续创新,转型升级,抓出成效。高品位规划,要按照“核心板块引领、重点景区支撑、观景大道串联、美丽乡村衬托、文化旅游融合、生态产业富民”的布局要求,以长远的眼光、超前的思路,高起点、高品位编制完善规划,做到规划一次到位、建设分步实施。大项目支撑,抓住关键环节,切实解决项目生成、投资主体、要素保障等问题,谋划落实一批重点项目、开发建设一批文旅精品、引进培育一批建设主体。新体制保障,要加快体制创新,理顺文化旅游管理体制、创新投融资体制、提高市场营销水平,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好环境吸引,要深入推进“平安开化”建设,坚持“建治并举、软硬兼施、平安共抓”,通过打造政策高地,提升城市品位,共建生态家园,营造和谐环境,为四方游客和城乡居民营造放心、安心、舒心的文化旅游环境。
全会强调,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各个领域,需要全社会参与,更需要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带头干事创业,按照“规划项目落地、政策服务高地”的要求,转变作风、快干实干,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实现“三年见成效、五年上台阶、十年大跨越”。要务实谋划带头干,敢想敢干、善学善抓、同干快干;要克难攻坚勇于干,细分解,明白干、强责任,担当干、善解题,破难干;要服务大局主动干,进一步树立“大文化、大旅游”理念,坚持在大局中定位、大局下行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形成合力兴业的良好局面;要善破常规创新干,不破法规破常规,有所作为作大为,善于算账算大账;要严考真用激励干,健全干部考评机制、完善干部激励机制、探索干部退出机制。
全会强调,全县上下要以这次全会为新的起点,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咬定目标不放松,攻坚破难不退缩,快干实干不停步,以钱江源旅游度假区建设为龙头,全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努力实现富民兴县目标,为衢州山区科学发展试验区建设作出新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县委委员、候补委员,县纪委委员;人大离岗在职领导,不是县委委员的县四套班子领导;担任过副处实职以上的党员离退休老干部;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县级机关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党委部门副职;住建、招商、旅游、国土、农办、农业、林业、水利、文广新等部门班子成员;基层县党代表;民主党派负责人;文化旅游产业代表;侨(留)联、台联负责人等参加大会。
方健忠代表县委常委会向全会报告工作
县委十三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主席台
县委十三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会场
第二篇:在中共盱眙县委十三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率先小康为统揽
进位争先为目标 全面开启盱眙科学跨越发展新征程
——在中共盱眙县委十三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李 森
(2012年1月5日)
同志们:
这次县委全体(扩大)会议,是在全县上下深入贯彻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工作会议等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全局性会议,对于推动盱眙今年乃至未来一个时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去年工作,部署安排今年任务,动员全县广大干群进一步统一思想,抢抓机遇,提振士气,真拼实干,为在全市率先达小康,开启盱眙科学跨越发展新征程而努力奋斗。
下面,根据县委常委会讨论的意见,我着重讲五个方面。
一、咬定目标,奋力拼搏,“十二五” 首战告捷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一年来,我们坚持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共进,借助外力和激发内力同步,核心指标和项目推进齐抓,咬定目标,创新举措,矢志争先,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强劲势头,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盱眙“十二五”的良好开局之年。虽然经历的挑战比预料的大,遇到的困难比预想的多,但取得的成绩比预期的好。巩固和发展了经济总量在全省占比持续提升 的良好势头,预计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8100元,增长17%。财政收入实现“三个突破”。财政总收入突破30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突破20亿元,全省排名持续进位;乡镇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0亿元,4个乡镇财政总收入过亿元。实际到账外资2.11亿美元,在全市率先提前完成全年任务、率先突破两亿美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500元、增长15.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00元、增长16.7%,保持了“两个同步”。全面小康体系四大类18项25个指标中21个达到小康标准,为2012年率先达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盱眙经济建设的持续突破之年。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夺得招商引资(内资)、亿元以上项目总数、新竣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数、新增列统企业数四个全市第一。坚持工业主导,规模工业开票销售110亿元、增长50%,工业用电量8.1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5%,扭转了工业经济总量长期在全市相对落后的局面。凹土产业获批江苏新材料高技术特色产业基地,钢管轴承产业获批省级特色产业园。开发区综合指标首次进入苏北省级开发区前十强。乡镇工业集中区标准化厂房建设、进区项目均取得新突破。坚持服务业优先发展,完成投入102亿元。旅游产业质效齐升,实现门票收入2127万元,天泉湖获批省级旅游度假(实验)区。盱眙龙虾品牌保卫战全面胜利,并首次挺进南欧市场。金融业持续发展,新引进银行3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达12家,苏北县级最多。人民币贷款余额首破百亿大关。四大资产公司融资突破5亿元,政府运作项目、引导投资能力明显增强。重视农业现代化建设,①率先基本实现玉米生产机械化,农业基本现代化进程达全省中等水平。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二三产业比重上升1.5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增长格局初步形成。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盱眙社会发展的和谐共进之年。注重民生改善,民生事业投入占财政收入58.5%。加快保障房建设,超额完成省市任务。优先发展教育,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创建扎实推进。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稳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达100%。发展文化事业,文化馆创成国家一级馆,大云山汉王陵入选江苏首批大遗址名录。加强科技人才工作,蝉联江苏省人才工作先进县,荣获全国科普示范县。生态建设成效显著,马坝等6个乡镇通过国家级生态乡镇验收,观音寺等6个乡镇被命名为省级生态乡镇,总数居全市第一。马坝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逐步深入。狠抓隐患排查整改,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社会更加和谐文明。张能平入围全国道德模范提名,成为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史上获此殊荣的第一人。党的建设不断加强,顺利完成县乡党委换届,“四个100%”要求全面落实。强化党风廉政责任,打造阳光纪检平台,风清气正的局面得到巩固。坚持协调发展,武装、统战、台侨等工作取得良好成绩。
打拼充满艰辛,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群策群力、攻坚克难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无私奉 ②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盱眙县委,向为盱眙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认清形势,提振信心,阔步迈进全面小康
2012年,是“十二五”的加速之年,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决战决胜之年。必须正确认清形势,充满必胜信心,应时顺势而为,积极应对挑战,有效化解矛盾,阔步迈进小康。
从全局形势看,盱眙发展的机遇和制约前所未有。既要看到,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总体趋势没有变,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加快的形势没有变,省委、省政府支持淮安加快发展的政策和决心没有变。作为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与省城经济圈交会节点城市,盱眙有明显的区位优势,良好的产业基础,开放的发展环境,科学跨越的机遇不可多得。也要看到,宏观形势错综复杂,国家宏观调控面临更多“两难选择”,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环境等要素约束趋紧,影响盱眙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加,保持经济快速增长难度加大。
从区域发展看,盱眙发展的动力和压力前所未有。既要看到,“十一五”以来盱眙经济持续高位增长,进位争先势头良好,广大干群的干事创业热情空前高涨,抓发展、抓稳定的能力全面提升,已经具备在更高平台谋求更大突破的基础。也要看到,盱眙的发展还处在爬坡、蓄势、追赶阶段,经济增长主要依赖要素投入,而各地都在加强要素争夺,竞争态势愈演愈烈。放眼全市,洪泽、金湖都提出率先达小康。放眼苏北,“苏北进十强”还差较多位次。放眼全省,和苏南的绝对差距在拉大。突破重围,跨越赶超的压力不断加大。从我县实际看,盱眙发展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既要看到,我们有2012年全市率先达小康的现实追求,有“十二五”工业销售冲千亿、财政收入过百亿的战略目标,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也要看到,目前我县重特大项目支撑力和爆发力还不够强,支柱产业尚未有效形成,现有财力还难以满足新增刚性支出的需求,少数党员干部存在畏难厌战情绪,破解难题的新招不多,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作出更多的付出、更大的努力。
总体上看,有利因素大于不利因素,机遇多于困难。只要我们永不动摇、永不懈怠、永不折腾、永不自满,只要我们牢记党的根本宗旨,牢记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始终为一方造福,始终为人民谋利,在认清形势、攻坚克难中坚定信心,在抢抓机遇、发挥优势中奋发有为,就不会为任何困难所阻,不会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会为任何名利所惑,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能持续创造新的奇迹,就能不断攀上新的高峰。
2012年,全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跨越发展为主题,以进位争先为主线,围绕“一个统揽”,突出“三大重点”,实施“八项工程”,全力扩总量、提质效、促转型、惠民生,确保实现“人均赶全国、财税增四成、工业进三强、外资冲三亿、增速超苏北”五大目标。
一个统揽:以率先达小康为统揽,引领盱眙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率先达小康是2012年盱眙发展最硬的目标,工作最强的抓手,民众最大的期待。要率全面小康的速度之先。确保在全市首批通过全面小康进程监测验收,领跑淮安、争先苏北、赶超苏中、跨越长江,阔步迈向基本现代化新征程。要率全面 小康的得分之先。对已经达到省定小康目标的各项指标,争取得满分。对已经达序时的指标,争取得高分。对因客观原因完成有难度的,争取多得分。确保综合得分97分以上,力争以全市最高分通过验收。要率全面小康的质量之先。既要重视“硬”指标,更要重视“软”指标。既要重视经济指标,更要重视民生指标。既要重视 “数据指标”,更要重视“感受指标”。努力建设不含水份、上级认同、群众认可,经得起检验的高质量小康。
三大重点:核心指标、重大项目、民生实事。
坚持又好又快,实现进位争先,主要看核心指标。咬定一般预算收入、外资到账、开票销售等重点,强化举措、强势推进,确保主要指标继续全省进位、全市争先,加速冲刺“苏北十强”。力争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3200元,增长18%,超过上年全国平均水平。财政总收入45亿元,增长4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8亿元,增长40%,在全省排名再进位。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85亿元,增长30%。规模工业开票销售180亿元,增长65%。实际到账外资3亿美元,率先完成全年任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5%以上。
发展为本,项目为纲。经济建设靠项目支撑,民生事业靠项目支撑,党建工作也靠项目支撑。要切实增强抓项目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大抓项目、抓大项目,高质量、高效率地推进各类项目建设。要按照第一责任人、第一时间、第一现场 “三个第一” 的项目推进要求,强化“四方联动、五办推进”和倒逼警示机制,新建项目早开工、在建项目出形象、竣工项目抓运行,实现项目建设的新突破。改善民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党的根本宗旨的最终体现。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紧贴民生需求,全力办好各类实事。重点实施便民、惠民、安民、富民、乐民、健民、亲民、助民、敬民、育民十大类30项民生实事项目,想民盼、帮民需、解民忧、纾民困。确保全年民生事业投入占财政收入的60%以上,实现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幸福指数与发展水平“两个同步提升”,让盱眙人民更多、更深、更早地分享和体验小康建设的成果。
八项工程:实现率先达小康目标,实现核心指标全省进位、综合考评全市争先,必须有现实的抓手,有突破的重点。要以重特大项目突破工程为主导,挺起盱眙工业“脊梁”。以城乡形象提升工程为重点,把盱眙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规划建设,打造最佳人居环境。以农业现代化超越工程为抓手,建成淮安现代农业示范区。以服务业提速工程为支撑,争创淮安特色服务业集聚区。以对外开放带动工程为引领,实现外资率先、外贸领先、对外合作创先。以社会管理创新、人文生态引导和党建工作创优工程为保障,营造优良的社会生态、人文生态和政治生态。全力推动盱眙发展与稳定同频,经济与社会同进,文明与幸福同行。
三、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推动科学跨越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经济的发展是最硬的道理。没有经济的发展,一切都是空道理。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对内开明和对外开放并驾齐驱,扩量提速与转型升级互动融合,新型工业化和特色城市化双轮驱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比翼齐飞,传统产业和新兴业态齐头并进,全力推动盱眙 的发展水平、发展质量继续走在全市前列。
(一)实施重特大项目突破工程,挺起盱眙工业脊梁 工业经济是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实现强盛的根本。现阶段的盱眙,必须始终坚持工业强县、工业第一的战略方针不动摇。发展工业,既要“铺天盖地”,更要“顶天立地”。重特大项目是盱眙工业经济的短腿,要将重特大项目突破工程作为经济工作的一号工程、招商引资的导向工程、工业转型的引领工程,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务求攻坚必胜。
突破重特大项目引进。引进重特大项目,必须重兵出击、集中攻坚。围绕钢管轴承、凹土、新能源和高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突出内资、外资两大板块,锁定长三角、珠三角两大片区,紧盯引资、引智两大重点,主攻“顶天立地”的龙头项目、“一步登天”的高端项目和具有“聚合裂变效应”的产业链项目。县级领导集体参战,实行AB岗驻点轮值。乡镇部门和招商分局全员参战,实行小分队定点招商。分片区开展重特大项目招商竞赛,唱响招商“四季歌”,做到季季有活动,全年不放松。对重特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集成所有政策给予聚焦支持。对项目引进功臣,集合所有措施即时即事给予重奖,让重特大项目成为培养使用干部的“终南捷径”。项目引资单位视为完成全年所有任务,提前授予目标考核特殊贡献奖。乡镇和重点部门无新引进亿元项目的,实行一票否决。确保引进一批投资超10亿元乃至50亿元、注册资本超1亿美元的重特大项目。
突破重特大项目推进。把重特大项目建设作为重中之重、要中之要,集结优势资源,全力推进。深化“四方五办”机制,挂包县级领导进驻工地,挂图指挥。帮办单位倒排工期、带表作战。建设单位上足力量、满员会战。督查部门全程推动、跟踪督战。相关部门靠前服务、协同参战。每季度举行一次开竣工活动,集中展示会战成果。对重特大项目做到手续优先审批、用地优先安排、产业优先扶持、用工优先保障,汇聚各方力量加快项目推进。全年确保竣工亿元项目25个。
突破重特大项目培育。项目大、产出高,是我们追求的目标。突出“两区”建设,围绕工业强区、城市新区、生态园区、和谐社区定位,着力完善开发区配套服务功能,有序推进闲臵土地清理,提高园区集约化水平。坚持把培育重特大项目放在与引进重特大项目同等重要位臵,培育一个重特大项目就视同引进一个重特大项目。既注重激发外来投资企业激情,又注重保护本土民营企业热情,优选一批适应盱眙“水土”的高成长性企业,给予特殊的政策扶持,让其在盱眙大地上茁壮成长。力争培育开票销售超10亿元企业5家、超亿元企业40家,入库税金超千万元企业10家、超百万元企业120家,新增列统企业50家以上。
(二)实施城乡形象提升工程,打造最佳人居环境 城市形象是提升盱眙对外美誉度、影响力的重要名片,是对内增强干群自豪感、自信心的力量源泉。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特色城市化进程,新老城区结合、城乡规划结合、建设与管理结合、当前与长远结合,内外兼修、城乡同步,展现山水韵味、凸显现代气息,打造独具魅力的最佳人居环境。
提升规划品位。规划是城乡建设的龙头。把盱眙作为一个 大景区规划建设,聘请省内优秀规划团队,组建城乡规划专家决策委员会,充实县内规划专业力量,全面加强城乡规划和管理,力争实现城乡控制性规划全覆盖。城市规划在城市天际线、格调品位和色彩控制上下功夫,在单体建筑形态和风格上创特色,增强城市的起伏感、韵律感和灵动感。把东方大道片区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衔接,规划建设“一路一桥一环”,为城市未来“纳湖跨河”发展打好基础。推动主城区与城郊卫星乡镇融合,修编古桑、淮河、穆店、维桥集镇总体规划,为长远发展留足空间。镇村规划审批权力上收、管理重心下移,根据东片、山区、河西三片区自然生态差异,在建筑风格、形态、色彩上下力气,形成山区、平原和水网片区既各具个性、又和谐共生的区域特色。杜绝垃圾建筑,把每幢建筑当成作品、建成精品,让城镇建设脱土、脱粗、脱俗,变洋、变靓、变雅。
提升城镇功能。城镇功能是衡量城镇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丰富新城区功能。加快新区医院、盱眙中学等项目推进,启动实小新城校区建设,规划启动盱眙金融街,做好农贸市场布点,增设开发区公交线路,为新区居民提供生活便利。提升老城区品位。优化老城路网,完成淮河南路、大庆路等主干道路黑色化改造。打通沿淮步道,构建通透视觉走廊,丰富沿河生态景观,焕发老城区的新风采。按照“镇当城建”要求,结合各地产业特征、资源特色和区位特点,着重在吸纳人口、吸引创业、吸收就业上做文章,增强乡镇“小城市”的集聚要素功能,壮大镇域经济。提升集中居住区建设品位,打造生态优、形态美、质态好的农村新型社区。提升管理水平。城市管理是提升城市形象的有效途径。突出数字化、信息化、人性化要求,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管理,开展广告牌、斑马线、停车场、菜市场等群众关心问题的专项整治,提升城市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加强物业管理,建立物管基金,打造一批示范小区。促进市容市貌、环境卫生、交通标识等综合管理向镇村覆盖,巩固文明创建和生态创建成果。加强老庄台、新小区以及干道沿线、景区周边、交叉路口等环境综合整治,同步提升城、乡、村管理水平,实现城乡管理的科学化、长效化、一体化。
(三)实施农业现代化超越工程,高扬苏北农业旗帜 农业现代化超越工程是引领盱眙“三农”工作的龙头工程,是催生盱眙农业转型升级的基础工程,是实现农村稳定、农业兴旺、农民富裕的现实抓手。要围绕“全国有影响、全省有地位、乡乡有特色、农民得实惠”四大目标,大幅提升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高效化、信息化水平,确保2012年农业现代化进程监测得分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确保“十二五”末在全市乃至在苏北率先实现农业基本现代化。
超越自我,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坚持以农业园区建设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规模扩张。围绕特色产业加大农业“填空式”招商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吸引各类资本向园区投入,各种要素向园区集聚,形成多元化投资新格局,不断提高农业园区的物质装备水平和配套服务能力。加快发展观光农业,向丘陵山区、湖库水网综合开发要效益,突出农业功能多样化,新建一批 “游山玩水”的高效复合农业项目,打造都市休闲观光农 业基地。力争2012年再创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市级4个,县级以上园区达到150个,确保2015年实现市级园区乡镇全覆盖,县级园区村村全覆盖,将现代农业园区打造成引领盱眙农业发展的先行区、示范区、带动区。
超越苏北,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现阶段盱眙的高效设施农业已经到了加速发展的黄金期,具备在苏北实现超越的条件和可能。积极发展以控温为主的联栋温室、日光温室及钢架大棚,做强瑞立方等高效设施种植业版块。以温氏、桂柳家禽为依托,加快发展设施养殖、规模养殖。突破高效农业保险,在更广的领域,鼓励更多的农民放心、放手发展高效农业,扩大高效农业规模,提高农业增收水平。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提高盱眙农产品的安全性和附加值。力争2012年高效设施农业面积比重达14.47%,无公害食品基地面积占比达82%,苏北领先。让高效农业成为致富百姓的新领域、推动农业转型的新亮点、引领现代农业的新典范。
超越历史,完善农业保障体系。建设民生水利、安全水利、资源水利,形成功能齐全的农村水利工程体系。完善气象基础设施,提高灾害预报预警能力。应用先进农业机械,提高农业设施装备水平。力争2012年,全县农业投入15亿元以上,超过历年水平。推广先进适用的生产技术,把农技人员推向生产一线,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鼓励和规范农地流转,为规模种养提供保障。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向农业领域渗透,全面推进农超对接,拓宽农产品销售绿色通道。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组建各类农产品营销协会,保证种得出、养得出、卖得出。
(四)实施服务业提速工程,打造战略转型先锋 服务业是优化产业结构的强大力量,转型升级的不二选择。要充分挖掘区位优势和已经形成的产业基础优势,坚持服务业优先发展不动摇,努力打造以传统服务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主导、新兴服务业为先锋的新型服务业集聚区。力争实现服务业增加值78亿元,占GDP比重达36%。
促进传统服务业升级提速。以旅游业为中心的传统服务业是盱眙的优势产业。加速旅游业转型,重点推进铁山寺国家5A级景区创建和大云山汉王陵博物馆建设,提升景区品位和档次。突出天泉湖、龙泉湖、温泉三个旅游度假区开发,大力发展养生养老、康体健身等产业,推动旅游业从单纯的观光游向生态复合新业态过渡,带动城市地产向景观地产转型。整合营销方式,聚合媒体资源,集中宣传投放,全面展示盱眙可识别、个性化、记得住的最佳形象。全年力争实现旅游业投入30亿元。以便利生活为追求,加快生活性服务业提档扩容,围绕龙虾餐饮、商贸休闲等主题,规划特色主题商业街区。发展集合“吃住行娱购游”六大功能的“一站式”商业模式,打造城市“月光经济”,活跃市场繁荣度,提高消费贡献率。
推动现代服务业在线提速。现代服务业是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加快传统商业街开发向城市综合体转变,实施大润发、家乐福、苏宁广场、雨润第五代城市综合体等项目,发展品牌消费和时尚消费,打造苏北知名品牌集聚区。差异化发展五墩广场商业区和八一广场商务区,提升城市的“商圈效应”。加快推进五丰物流城、怡天万商城等市场流通类项目建设,打 造链接苏皖、辐射苏北的新型物流基地。重点引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风投、创投公司,打造苏北县域最具影响力的金融产业集聚区、金融服务示范区、金融创新实验区、金融稳定安全区。
加快新兴服务业发展提速。新兴服务业是实现后发赶超的有效捷径。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研发中心、技术平台等载体建设,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以山水商务大厦为载体,着力引进动漫设计、软件外包、营销中心等新型业态,带动楼宇经济跨越发展。重点突破文化创意产业,依托红楼梦世界这一文化创意“航母”,打造引爆人气的“东方伊甸园”,点燃盱眙创意产业发展的燎原之火。出台专门政策,建立文创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培植壮大文化龙头企业,带动文化创意产业裂变发展。放大龙虾节庆影响,延伸创意链条,形成最具规模、最有成效的本土文化创意产业,把龙虾节打造成盱眙人民的文化节、民俗节、欢乐节。
(五)实施对外开放带动工程,争创资源集聚优势 封闭必然落后,开放才能进步。要以世界胸襟和全球视野,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把盱眙建成苏北地区最具活力、最具潜力、最具吸引力的“内陆特区”。
以开明带动开放。解放思想是地区发展的核心生命力。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改革的深度、开放的力度、崛起的速度。开放必须开明。要有海纳百川的宽广胸襟,有兼容并蓄的过人智慧,有拥抱世界的博大气度,以思想的开明促进环境的开放、经济的开放,加快吸引高端市场资源、高端行政资源、高端智 力资源向盱眙集聚,力争新缔结国际友好城市1个,引进高端技术人才10名以上,努力把盱眙打造成为开放之城、活力之城。
以开放带动发展。大开放大发展,小开放小发展,不开放难发展。围绕在全市外资率先、外贸领先、对外合作创先的“三先”目标,把利用外资作为重点,突出外资实际到账、工业占比和台资占比,力争新批外资项目40个,实际到账外资3亿美元,工业占比70%以上,台资占比50%以上。完善对外贸易政策,优化外贸主体结构和产品结构,加强与海关、国检部门沟通协调,力争新增外贸进出口自营权企业20家。鼓励鹏胜重工、新马外国语学院等盱眙开放的前沿阵地,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为盱眙走向世界打开更多的大门、拓展更广的空间。
以项目带动合作。淡化内陆思维,强化开放意识,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中主动对接,争做主角,在更高起点上参与经济文化社会事业等各个方面的分工合作,争取上海、苏南以及浙江等地的产业转移、服务辐射。加强南北共建和向上争取,争取更多的项目、指标、政策和资金支持,力争引进南北合作项目20个,总投资30亿元,形成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区域合作新格局。
四、创新管理,营造环境,强化和谐发展保障
和谐的社会生态、健康的人文生态、良好的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要清醒认识到法治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重要性,深入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工程、人文生态引导工程、党建工作创优工程,为盱眙科学跨越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一)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工程,树立文明和谐标杆 经济体制不断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矛盾日益集中,各种问题日益凸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势在必行、刻不容缓。要按照“重在强化、重在深化、重在全民化、重在制度化”的要求,坚持依法治理、科学管理相结合,推动社会管理向社会服务转变,在深度上做文章、在力度上求突破,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县内出成效、县外出成果、全省走前列。
创新诉求表达机制。完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经常开展“三住三包”活动,做到常沟通、常联系、常深入,主动听取民声,收集民意。注重发挥党代表、人大代表、村民代表、社区居民代表、单位职工代表和政协委员“五代表一委员”的桥梁纽带作用,聘请他们担任党风政风、县情民情、社情民意信息员、联络员、监督员。充分发挥现代通讯工具的功能,通过电话联系、短信互动、视频沟通、微博交流等方式丰富民意上达渠道,并扎实做好民情民意的落实反馈,保证干群之间的联系时间更多、沟通渠道更广、落实效果更好。
创新矛盾调处机制。突出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点问题,细化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实施办法,逐步固化制度,不断巩固成果。完善信息收集、分析研判、及时响应机制,增强工作的科学性、主动性、实效性。落实各级组织、各级干部的社会管理责任,实行动态奖惩问责,保障社会管理创新持续深入。发挥司法机关和矛盾调解中心等作用,实现调解工作的“三个对接”,提高源头治理处臵能力,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 ④ ③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创新社会参与机制。社会管理创新必须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成为群众共同参与的长期性工程。坚持以人为本,贴近群众,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大力凝聚社会合力,化解矛盾和问题。充分发挥基层新经济组织、宗教组织、群众自治组织作用,打赢新时期社会管理创新的“人民战争”。全方位开展治安、交通、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检查,提高隐患知晓率、整改率、根治率。加强平安法治盱眙建设,开展经常性实战演练,治安巡防重心下移、关口前臵,严厉打击和震慑犯罪,确保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
(二)实施人文生态引导工程,营造良好社会风尚 盱眙率先达小康,不仅要经济指标达小康,更要精神文明达“小康”。要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坚持“以人为本、以文化人”,凝聚全县智慧、集结发展动力,使盱眙成为江苏文化“版图”中的重要隆起带。
以文化活动引导健康生活。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要求,坚持政府投入主导,加快文、教、卫、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城市“15分钟文化圈”、农村“10里文化圈”和全县“15分钟健康服务圈”。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热爱文化遗存、传承优秀文化的自觉性,加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利用,争创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广泛开展送戏下乡、农家书屋图书漂流等文化惠民活动,公益性场馆全部免费向社会开放,使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健康向上。
以道德教育引导社会风尚。发挥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 基础作用,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德,着力提高群众的道德素质和文明素养。深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增强群众爱岗敬业意识、诚实守信意识和感恩奉献意识。开展经常化的文明创建活动,鼓励争创文明乡镇、文明村居、文明家庭,通过乡村共创、示范带动,培育一批民风建设典范。开展感动盱眙道德楷模、十大慈善企业家等评选活动,用身边模范传递道德力量,传播文明风尚。
以人文精神引导全面发展。更加注重人的精神建设,广泛开展“盱眙人文精神”征集活动,对盱眙特有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进行高度浓缩和精准提炼,并丰富提升为新时期盱眙人文精神,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大力弘扬传播,积极深入实践,充分发挥盱眙人文精神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不断提升盱眙人民的文化自信,使盱眙人更加自豪、更加自强,外地人更加向往、更加神往,汇聚成推动盱眙科学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不竭动力。
(三)实施党建工作创优工程,构筑强基固本体系 党建工作创优工程既是推进盱眙科学跨越的保障工程和关键工程,更是基层党组织探索全党长久执政、永续发展的基础工程和固本工程。要以队伍、机制创优为重点,着力实施党建创优六大行动,引导党员干部树立积极健康的个人心态,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打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使党建工作始终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为率先达小康提供坚强保证。
优化决策机制。没有公开化就谈不上民主化,公开晾晒、阳光操作是最优的决策机制。健全县委常委会议事规则,完善 “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以公开促民主,全面公开工程建设、出国出境、“三公”费用支出等社会关心、公众关注的事项,接受群众监督。以民主决策促进科学决策,在村居广泛实施“四议三评两公开”与“双诺双述双评”制度,努力营造用心干事、齐心干事、舒心干事的良好氛围。
优化基层党建。基层党组织处在联系服务群众的前沿。要按照“四个100%”要求,全面实施“三定三评三挂钩”考核机制,加快推进“四有一责”建设,实现村居党组织“一强双富”
⑧
⑥
⑦ ⑤
⑨ ⑩目标。推广 “六优工作法”,开展“双强双增”评选活动,全面提升非公党建水平。探索经济组织和群团组织促进发展、保障和谐的新途径、新方法,推动基层党建创新与社会管理创新融合,夯实党在基层的工作基础。开展“创先争优深化年”、“四创新四推动”等活动,实施党内关怀“温暖工程”,增强党员在党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提升党的凝聚力,扩大党的影响力。
优化党风政风。廉洁是政治生态的底线,廉政是群众关注的焦点。要树立防腐重于反腐、预防重于查办理念,发挥惩防体系的“围栏效应”,保护干部不误入歧途、不掉入陷阱。深化廉政教育。实施廉政文化 “六进”工程,加强警示提醒,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强化制度建设。为官亦高危,用权需谨慎。要按照可量化、可操作、可考评要求,实行党风廉政责任制落实情况考核巡查,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引导党员干部慎用权、用好权。加大惩处力度。完善信访举报无障碍通道,坚决查处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群众反应强烈的案件,以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效回应群众、取信于民。
五、激发创新力,提升执行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干部资源是最核心的发展资源。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整体优劣。仕优则政旺,仕庸则政衰。干部队伍建设,事关当前,事关长远,必须把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
(一)确立鲜明的用人导向。选对一个领导,造福一方百姓,激励一群干部。选弱一个领导,耽误一方百姓,压制一批干部。选错一个领导,祸害一方百姓,挫伤一班干部。必须确立鲜明的用人导向,提高用人的社会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
明确用人标准。在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前提下,重用招商引资高手、项目推进能手、财税增收快手、维护稳定强手、本职工作好手。评价一个干部,既要看总量、也要看增量,既要看发展、也要看稳定,既要看显绩、也要看后劲,既要看数字、也要看素质。真正把有德有才、有勇有谋、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同志选进领导班子。
扩大用人视野。广开进贤之路、五湖四海纳才,为盱眙干部队伍注入新的活力。使用是最大的培养,既要及时发现人才,也要合理使用人才。注重从基层一线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县乡领导班子。注重年轻干部的培养,让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加强女干部的使用,综合运用定向选拔、破格使用和关键岗位锻炼等举措,不断提升女干部的比重。重视党外干部的选用,试点在工商企业界和科技人才中选拔干部,不仅让他们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商联副主席等“虚职”,也可以直接充实到领导班子担任实职。要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 术人才三支队伍一起抓,进一步扩大选人用人视野。
改进考核机制。因人设事者乱,因事择人者治。要人岗相适、权责相配,就要按规则办事。从县委常委、县委委员做起,要牢固树立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理念,坚决按制度用权。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试行重要岗位正职公推票决制度,畅通不称职干部“退出”渠道。围绕一个统揽、三大重点和八项工程,健全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让被提拔重用的干部有底气,让一时没被提拔重用的干部无怨气,让整个干部队伍服气。
(二)激发干部队伍的创新力。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现代干部必备的能力和素质。只有坚持创新,才能创造盱眙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持久爆发力。
要敢于创新。创新不是一句口号,需要勇气和胆识,勇气和胆识比黄金更重要。目前盱眙发展面临的用地、用钱、用工、用电等制约逼着我们创新,全县人民思发展、思富裕、思小康的强烈愿望激励着我们创新。创新有风险,不创新就会有危险。同样是一个区域、一个政策,如果因不敢创新破难而落伍掉队,无法向上级组织交代,无法向群众交代,也无法向自己交代。我坚信,只要我们用心用力用智、创新创业创优,就会不断出现“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这已被盱眙的发展证明,并将继续证明。
要善于创新。创新不是蛮干瞎闯,需要智慧和谋略。创新的过程是不断学习、不断实践的过程。盱眙的发展还处在追赶阶段,标兵和追兵都有经验、有教训,只要我们善于总结、善 于借鉴、善于提高,就会变教训为经验,变已有经验为新的经验,为我所用。要建立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干部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充分激发干部队伍的创新热情。今年县委将在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聘请规划大家、金融专家、资本运作行家、创意产业狂想家、社会管理实践家等具有丰富理论功底和实操经验的各路高手,到盱眙授课。分期组织干部到境外、县外考察学习,到企业和发达地区跟班学习。要坚持学以致用、学用相长,以推动发展的实际成效作为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标准,深入推进学习效果的显化、学习成果的转化。
要鼓励创新。创新就会出风头、遭嫉妒,甚至被议论、受排挤。县委态度很明确,就是要鼓励创新、支持创新、保护创新,营造全社会创新创造的氛围。只要是“以权谋公”的,只要是群众认可的,只要是对发展有利的,都要旗臶鲜明地表扬和肯定,都要义无反顾地爱护和帮助,为创新者消除后顾之忧。我们评价干部,不仅要看他干没干事、干没干成事,还要看他用什么创新的思路、方法干成事,干事的成本和效率如何。从今年开始,县委县政府、县直机关、各乡镇都要设立创新创优奖,并作为考核任用干部的重要标准。
(三)增强干部队伍的执行力。现在缺的不是思路和决策,缺的是执行和落实。盱眙干部队伍总体的精气神是棒的,执行是好的,但也有执行跑偏、执行不彻底的情况,必须坚决改变。要做到执行不走样、不打折、不梗阻,以干部的执行力提升全党的执政力。
坚决杜绝不作为。强化大局意识,维护县委的领导核心地 位,是各级干部应有的政治觉悟和思想品质。要确保政令畅通、执行有力,凡是县委提出的要求、作出的决策、安排的任务,必须无条件地落实到位。对那些故意设臵门槛顶着不干、没有理由找理由压着不办的,我们将坚决“亮剑”,绝不姑息。对群众反映强烈、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将坚决给予相应的组织和纪律处理,请他交出“帽子”、挪出“位子”、丢掉面子。
坚决杜绝慢作为。能否纠正慢作为,是衡量机关部门作风转变的一杆标尺,是检验党员干部是否真正为群众着想、用心为群众办事的试金石。要着力从制度上解决产生慢作为的根源,消除管理的盲区、交叉区、重叠区,让每个部门都有明确的责任。全面落实首办负责制、限时办结制、首诉查实离岗制,不仅要鞭打快牛,还要棒打慢牛。对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的,将按照一次黄牌、二次待岗、三次调离的规定,给予严肃处理。
坚决杜绝乱作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乱作为有时比不作为、慢作为带来的影响更大、造成的损失更多。现实工作中,少数单位、少数同志,经常会从部门或个人利益出发,对县委县政府的决策、政策进行放大或缩小乱作为,谋取一己私利。要从制度建设入手,着力强化行政执法责任追究,防止权力乱用滥用。要加大对乱作为的查处力度,真正做到发现一个处理一个,让乱作为者“始乱终怕”。
同志们,盱眙的发展正处在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我们肩负的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以只争朝夕的精神,舍我其谁的勇气,顽强拼搏,开拓奋进,努力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新业绩!名词解释
1、“两个同步”: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同步。
2、“四个100%”:党组织设臵100%、党组织活动100%、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100%、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100%。
3、“三住三包”:春节时住基层、农忙时住基层、有不稳定因素出现时住基层,包干群团结和谐、包经济发展、包所在村稳定。
4、“三个对接”: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对接、人民调解与六大中心专业调解对接、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对接。
5、“三重一大”:重点项目工程、重大经费支出、重要人事任免、事关全局大事。
6、“四议三评两公开”:“四议”,村级党组织提议、村“两委”会商议、村党群议事会审议;“三评”,定期进行村级财务评审、村干部目标评议、任期责任评估;“两公开”,村级党务公开、村级村务公开。
7、“双诺双述双评”:“双诺”,年初村干部向乡镇党委和党员群众作出双向承诺;“双述”,每半年村干部向乡镇党委和村党群议事会作出双向述职;“双评”,每半年乡镇党委和村党群议事会对村干部进行双向评议。
8、“三定三评三挂钩”:“三定”,定岗位职责、定任期目标、定计划;“三评”,基层组织自评、党员群众测评、上级组织考评;“三挂钩”,与综合考评挂钩、与经济报酬挂钩、与政治待遇挂钩。
9、“四有一责”:有持续稳定的集体收入、有功能齐全的活动阵地、有先进适用的信息网络、有群众拥护的“能人型”带头人,强化村党组织领导责任。
10、“一强双富”:村集体经济强、村干部富裕、老百姓富庶。
11、“六优工作法”:优化组织设臵、优树党员典型、优选特色活动、建优活动阵地、做优企业文化、创优关爱机制。
12、“双强双增”:企业市场竞争力强、党组织战斗力强,企业发展增速、党建工作增效。
13、“四创新四推动”:创新党组织设臵方式,推动社区党建网格化;创新服务工作载体,推动社区服务专业化;创新资源整合模式,推动社区共建协作化;创新党建工作理念,推动社区党建品牌化。
14、“六进”: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企业、进家庭。
第三篇:中共莆田市秀屿区委三届六次全会召开
中共莆田市秀屿区委三届六次全会召开
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十次全会、市委六届六次全会精神,讨论了区委常委会向全委会作的今年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莆田市秀屿区委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和《中共莆田市秀屿区委六届六次全体会议决议》。
区委书记厉云在全会上作报告,区委副书记、区长陈再新作《决定(讨论稿)》说明。区委常委吴庆茂、陈芳林、陈奋强、徐正平、陈国华、张志明、林珍发、黄国辉出席会议。会议应到区委委员28名,实到23名;应到候补委员4名,实到4名,符合规定人数。厉云在报告中说,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十次全会、市委六届六次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全区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结合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结合学习贯彻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精神,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动员全区干部群众积极投身改革事业,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厉云指出,全区上下要充分认识到破解发展难题、实现跨越引领,统筹城乡建设、改善民生民本,转变工作作风、提速提质增效,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切实增强改革创新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坚定改革创新的信心决心。
厉云指出,我区全面深化改革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十次全会、市委六届六次全会精神,牢牢把握“六个紧紧围绕”,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突出特色、先行先试、大胆创新,加快推进我区各个领域改革,重点突破城乡一体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社会治理创新、政府职能转变等重要领域改革创新,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为推进秀屿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机制保障。到2020年的目标是,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率先建成全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区、全国社会办医改革的示范区、全国海洋牧场建设示范基地,形成具有特色的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厉云强调,推进我区全面深化改革,一要注重特色,先行先试。要把突破临港产业作为发展的第一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抓大项目好项目,打造“以港兴市、产业强市”的重点区域。要依托园区平台,创新民资、民智回归创业机制,打响“中国木业之城”和争创“中国银饰之都”品牌,打造全国民营医疗样板。要围绕“风行海西、鲍打天下、客聚八方”的目标,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南日岛海洋产业体系。二要注重统筹,突破重点。既要整体推进制度体系构建,又要抓住重点集中力量予以突破,重点要在城乡一体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社会治理创新、转变政府职能等领域取得突破,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子落而满盘活”的效果。三要注重开局,务求实效。对于《决定》提出的到2020年的改革目标,要一年一年去推进、一项一项去落实,确保各阶段取得有意义的结果。对于2014年全区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方案,要明确责任、细化举措,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力争有所突破。厉云要求,要加强组织领导,努力把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一要解放思想促改革,只要有利于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有利于推动秀屿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就要大胆试、坚决改,把改革创新的过程,变成一个振奋精神、反思不足、坚定信心的过程。二要敢于担当促改革,牢固树立敢为人先、敢闯敢试、敢于担当的创新创业精神,努力营造鼓励改革、推动创新的环境氛围,努力营造鼓励冒尖、宽容失败、提倡竞争、倡导合作的环境氛围。三要凝聚共识促改革,切实增强全局意识,明确各自职责,加强上下沟通,确保各项改革相互配合、协同推进,不断聚合全面深化改革的正能量,让改革创新成为全区上下的共同行动。
在全会审议通过《决定》和《决议》后,厉云作了总结讲话。他说,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目标,关键是把全会各项部署落到实处。要组织学习贯彻,将目标任务传导下去,将责任要求传感下去;要分解细化任务,使我区各领域改革创新的思路、办法、举措得到真正落实;要抓好启动工作,对城乡一体化、社会治理、基层党组织建设等一些条件比较成熟的改革进行早安排、早部署、早落实。
厉云强调,年终岁末,全区各级各部门要认真盘点全年工作,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抓好各项工作的扫尾、收官。要紧抓项目,想方设法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统一思想、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切实突破。要维护稳定,沉到一线、沉入工作之中,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尤其要切切实实抓好安全生产,坚持抓发展必须抓安全,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要重视民生,对各类困难群众进行摸底造册,积极开展走访送温暖帮扶活动。要开展移风易俗,加大宣传教育引导,力争在去年的基础上取得更好的成效。要抓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工作,先学先改,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第四篇:乡传达《县委十三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情况汇报
*彝族乡传达《县委十三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情况汇报
县委办公室:
县委十三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于2012年1月6日至1月7日在会展中心召开。我乡党委书记、乡长、纪委书记及六个村党组织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结束后,我乡于1月9日上午召开干部职工大会传达学习会议精神。
乡党委书记主要传达了县委书记作的题为《*》的报告精神,一是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十二五规划实现良好开局;二是加速转型,奋力赶超,努力开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新局面;三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坚强保证。会议提出了2012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明确了2012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同时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传达了县委副书记、代理县长作的题为《*》的讲话。一是抓重大项目建设,保持强劲的投资增幅;二是抓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三是抓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工业发展步伐;四是抓财税金融工作,切实增强保障发展能力;五是抓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六是抓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对外开放活力;七是抓保障改善民生,促进各 1 项事业协调发展;八是抓发展环境优化,为跨越发展提供保障。
乡党委书记就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提出要求:
一是认真学习,传达到位。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县委的要求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是把握重点,领会到位。围绕开展“四群”教育活动,引导全乡党员干部在项目建设、新农村建设、服务民生中“创先争优”,在全乡形成转变做风抓落实、比拼争先促发展的共识。
三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思想和行动迅速落实到会议精神上来,鼓足干劲,自我加压,奋力拼搏,全身心投入到当前各项工作中去,做到真抓实干、敢想敢干。围绕全乡和部门新一的工作目标任务,认真谋划、分解任务,强势开局,精彩起步。
中共*彝族乡委员会
2012年1月10日
第五篇:中共吉林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体会议召开(精选)
中共吉林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体会议召开
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动吉林文化大发展大
繁荣
为实现“科学发展,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提供
强大支撑
省委常委会主持会议 孙政才作重要讲话
12月5日至6日,中共吉林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体会议在长春松苑宾馆举行。(宋锴 摄)
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体会议于12月5日至6日在长春召开。会议听取了省委常委会关于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以来的工作报告,审议并通过《中共吉林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和《中共吉林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体会议关于召开中国共产党吉林省第十次代表大会的决议》,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文化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省委书记孙政才作重要讲话。
省委常委会主持会议。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儒林,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巴音朝鲁,省委常委黄燕明、马俊清、高广滨、金振吉、荀凤栖、房俐、常跃、陈伦、张安顺出席会议。出席全会的省委委员53人,候补委员9人。不是省委委员、候补委员的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负责同志,省检察院检察长;省政府秘书长;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专职副秘书长;省纪委委员;各市(州)党委、政府和长白山开发区工委主要负责同志,各市(州)党委宣传部、长白山开发区工委党群工作部主要负责同志;中直、省直各单位,部分重点企业、大专院校主要负责同志;省直宣传文化系统部分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各县(市、双阳区、江源区)党委书记列席会议。
会议指出,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省委常委会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吉林振兴发展的思路和举措;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精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大力推进先进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全省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政治安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势头,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会议强调,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具有很强的战略性、时代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紧密结合吉林实际,全面抓好贯彻落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吉林文化改革发展新局面。要着力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决定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一定意义上讲,文化自觉来源于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又会推动文化更加自觉。从大的外部环境看,必须通过文化的繁荣发展进一步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引领风气,在多元中确立主导、多样中谋求共识、多变中把握方向,确保党和国家在统一的指导思想指引下不断前进。从文化自身发展阶段看,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点,大力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努力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从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要求看,必须更加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推动文化改革创新,进一步焕发中华文化的蓬勃生机,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动吉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实现“科学发展,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提供强大支撑。
会议强调,要牢牢把握吉林文化建设的战略重点。推动吉林文化改革发展,必须坚持正确方向、突出工作重点、注重抓好落实,深入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工程,以学习型政党建设带动学习型社会建设,深入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实施现代传播体系建设工程,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加强传播能力建设,积极开展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实施公共文化强基惠民工程,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城乡文化资源共享;实施地域历史文化资源建设工程,挖掘传承发展吉林优秀传统文化,打造长白山文化品牌;实施文化创作繁荣工程,推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推出更多优秀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活跃繁荣文化市场;实施文化产业发展提速工程,做大做强重点产业和骨干文化企业,统筹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推动文化与其它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文化资本聚集和科技创新;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建设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加强文化领域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建设,健全共同推进文化建设工作机制。实际工作中,要突出把握好以下几个重大问题:一是坚持前进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着力增进社会共识,切实加强示范引领,积极创新方式方法,推动建立长效机制。要大力倡导、培育创新、公正、包容、守法、诚信等价值取向,切实形成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一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的基本行为准则和良好道德风尚。二是坚持正确导向,着力营造有利于主流文化发展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坚持正确新闻舆论导向,坚持文化产品正确创作导向,大力提高文化传播能力,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三是坚持科学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共同繁荣发展,深入推进文化强基惠民。四是坚持改革创新,切实增强文化繁荣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着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品创新,形成有利于文化改革创新的体制机制。五是坚持统筹兼顾,全面提高文化改革发展的科学化水平。把文化建设与经济、政治和社会建设统筹起来,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筹起来,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推进文化创新统筹起来,把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统筹起来,把坚持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统筹起来。六是坚持突出特色,进一步增强吉林地域历史文化的影响力。着力在传承保护上、深入挖掘上、宣传推介上、整合利用上下功夫。
会议强调,要切实提高领导文化改革发展的能力。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必须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和文化改革发展领导权,进一步提高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吉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坚强保证。要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要加强文化领域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建设,造就一支具有高度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具有深厚文化素养、熟知文化建设工作的干部队伍。要健全共同推进文化建设工作机制,形成文化建设强大合力。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的主体作用,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要高度重视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性作用,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成才、发挥作用的政策环境,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
会议强调,我省文化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都已经明确,各地各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以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把文化改革发展牢牢抓在手上,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争当一流的干事精神、求实务实的工作作风,推动我省文化改革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要在细化工作措施上下功夫,把目标任务、工作要求层层分解,明确责任主体,加强督促检查,强化组织推动,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要着力在工作创新上下功夫,不断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坚持统筹兼顾、增强工作系统性,着力深化改革、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为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会议强调,现在距离年底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要集中精力、全力以赴把岁末年初的各方面工作做好。要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着力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加强金融创新,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认真做好当前经济形势分析,全面做好十二届冬运会赛事组织服务、开闭幕式演练、安全保卫等各方面工作。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保证居民冬季正常供暖,更多关心城乡低收入家庭、灾区群众和困难群众的生活,认真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提早谋划节日期间商品供应,结合开展“三帮扶”活动,做好访贫问苦工作,切实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身边。要精心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监管、校车安全管理、应急值班工作,密切关注社会思想动态,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高度重视各类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坚决防止出现大的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要认真做好换届工作。做到思想上更加重视,导向上更加鲜明,纪律上更加严格,责任上更加明确。
会议强调,要加强党的领导,进一步增强党的凝聚力、政府的公信力、干部的执行力、制度的约束力。党的凝聚力,是党的生命力的根本保证。增强党的凝聚力,就是要强化党的意识、执政意识、宗旨意识、大局意识。政府的公信力,是政府的立身之本。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就是要坚持执政为民、依法行政、权责统一、简政放权、公开透明。干部的执行力,是成就事业的关键所在。增强干部的执行力,就是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切实做好结合文章,大力倡导务实作风,努力形成正确导向。制度的约束力,是我们做好工作的重要基础。增强制度的约束力,就是要大力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推动制度创新,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党的凝聚力、政府的公信力、干部的执行力、制度的约束力是一个有机整体,其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根本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落实到党和政府全部工作的各个方面、每个环节;关键是大力推进工作创新、切实加强作风建设,以实实在在的业绩凝聚智慧力量、赢得群众信任、推动事业发展。
会上,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荀凤栖就《中共吉林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讨论稿)》作说明;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长黄燕明就《中共吉林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体会议关于召开中国共产党吉林省第十次代表大会的决议(草案)》作说明。
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吉林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体会议决议》。(张景波 王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