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最终五篇)

时间:2019-05-12 03:05: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

第一篇: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

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其目的是通过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一)、用好信息技术,提高教学和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发展。

1、通过教学实践我们感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不等于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简单应用,它是附着在新的教学方法之上,为新的教学方法的实施提供工具和信息资源,发挥信息技术的不可替代作用,例如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成为了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工具。课件内容对教学内容显示的多媒化,改善了信息的多元表达方式,较好的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学习。课件在应用过程中的交互性,构成了师生之间适时交流。课件超文本的组织方式,提供了“因材施教”与“因材施学”的条件。经过近两年多的实践,目前我校大部份教师,已经离不开校园网教室里的多媒体设备,例如只要出现停电等特殊因素,多媒体不能正常使用时,就感觉难以上课的样子。而且不仅多媒体设施使用率不断提高,在使用效果上,如多媒体的制作上也有了很大提高。

2、传统的“技术”整合,仅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的辅助工具,缺少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认知、自主探究、自我评价、互助交流的工具。通过教学实践,我们看到信息技术的整合功能,在教学的应用中可以有三个层面,一是作为一种技术手段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二是作为一种学习资源与丰富课程的整合;三是作为学习方式整合于教学体系之中。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整合,要从符合学科特点、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发展水平出发。学校选择一部份基础好的教师作为学科带头人,力争以点带面。在实验中,我们力求突出信息技术的特点,围绕教学内容的难点,寻找整合实验的关键点。两年来广大教师在情境探究、自主发现、协商合作、问题解决、开发创造等数字化学习方式中,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①情境探究的学习,即利用数字化资源进行情境探究学习。

利用信息化学习资源创设情况的各种问题情境以及虚拟实验环境来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我们说情景是可以操作的。如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几何画板可为学生提供自我动手、探索问题的机会:当面对问题时,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和协作,提出自己的假设和推理,然后用几何画板操作图形,把图形各种不同的状态都表现出来;此外,学生还可以使用几何画板自己做实验来发现、总结一些数学规律和数学现象。

②自主发现的学习,借助资源,依赖自主发现、探索性的学习。

网络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借助其内容丰富、多媒体呈现,具有联想结构特点。让学生基于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发现、探索性地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才会去收集信息。老师根据课题,以问题为中心,以任务来驱动,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网站资源,指导学生在网络教室进行开放式的学习,学生通过检索、阅读、思考、讨论自主探索以增长知识和能力。

④实践创造的学习,使用信息工具,进行创新性、实践性的问题解决学习。

过去在课堂上那种单一的接受性的教学,都是“我告诉你”的,学习是接受性的,而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信息化平台,尝试创造性实践,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处理和表达交流能力,而且这种学习还具有生产性。例:我校陈翔宇同学制作的动画《萤囊夜读》,就是结合历史故事学习,学习一些制作的方法来制作的,在制作过程中,他一边看历史故事,体会历史故事,一边学习Flash软件的动画设计,从而使自己操作技能等到了提高。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也认识到在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整合应有针对性,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应求真务实,不搞花架子,内容不要繁杂。二是整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内容,做到“适用性、推广性”。三是整合应考虑自身的硬件设施情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灵活实施。四是整合应体现科学性、学科性和可操作性。

(二)、激发、鼓励学生勇于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研究实践中,我们还体会到,信息技术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很好的工具。它对学生智力的开发是一种催化剂;对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原动力。因此我们把探究“信息技术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子课题在实践中进行研究。我们的做法是:

1、引导学生明确信息技术的学习目标。

通过我们的教学活动纠正一些初中学生把计算机当成游戏机,认为上信息技术课就是学打字学上网的错误观点。树立计算机不是玩具,计算机是工具的思想。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用计算机搜集、处理、加工、应用信息的同时,还萌发创造自己的信息作品的意识。使学生从“学计算机知识”转变为“利用计算机学习知识,利用计算机创造知识。”

2、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催化剂。

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不应该靠电脑游戏,我们学校的计算机房拒绝一切电脑游戏。我们认为电脑游戏激发的兴趣是维持不了多久的,甚至有可能将学生引入歧途。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不能靠空谈,口号式说教式提不起学生的任何兴趣,离学生太远的例子或初中生很难做到的例子只会让学生将信息技术课当成故事会。我们用学生身边人身边事入手,用看得到做得成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每个模块课程开始时都要展示同龄人利用这个模块的知识创作的作品。通过教师点评激发同学们用电脑搜集、加工、处理信息,并产生自己的信息的兴趣,具体表现为创作自己的信息技术作品(或作业)的兴趣。成功是兴趣的有力支柱。学生做出有个性的作品时,我们及时将作品进行网上展示,相互观摩点评;当同学们创作出较好的作品时,我们还会请他们的家长一起欣赏。用成功的喜悦增强同学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3、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近年来,我们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的探索。即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我们认为这种教学法的成功的关键在“任务”的设计。设计任务时要注意分散重点和难点,要考虑 “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等,还要使“任务”具有可操作性。

我们将“任务”分为短任务和长任务。

短任务就是每节课的学习任务:在讲授新课时,提出一个具体的主题任务(一般为课堂练习或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学习中思考,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和途径,从而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知识。

长任务一般是综合性的任务,它需要学生综合应用学过的各方面知识,并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自主地学习更多的新知识。我们设计的长任务有以下三种: ①、学习成果汇报式。在一个模块的学习后,让同学们将自己的收获用电脑创作的作品向大家汇报。我们很注意设计的任务不但要有技术性,还要有思想性,让同学们在创作电脑作品中抒发自己的情感,升华自己的思想境界。例如,学好Word这个模块后,我们给同学们布置作品的主题为:我爱_____。收到的600多篇作品感动了许多老师同学和家长,有个同学说:妈妈看了他的“我爱我家”的作品后感动的都哭了。

②、课题驱动式。提出一些适合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让学生在完成课题任务的驱动下去探索学习新知识。例如结合创建绿色校园活动,我们给六年级的同学布置了一个长任务:制作一个有关环保的个人网页。这也是个综合性的任务,不但需要应用计算机和网络知识,还要求同学们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环境问题,探索解决方法,并将自己的信息通过自己的作品发布出去。

③、竞赛驱动式。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市和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信息技术竞赛:学校组织电脑绘画比赛,参加全国电脑比赛等。我们把每次参赛设计成“任务”,都有明确的主题,不为竞赛而竞赛。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主要是:知识技术的引导,创作激情的激发,创作灵感的捕捉等。这样的竞赛学生很喜欢参加,每次竞赛我们都能收到几百件参赛作品。去年陈翔宇制作的《萤囊夜读》获全国动画制作一等奖,黄吕威制作的《百年奥运》和叶悦制作的《守株待兔》获全国动画制作二等奖。

四、开展本课题研究对学校、教师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该课题的研究通过对现代教育思想的学习讨论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促进了传统教育手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变,同时提高了一大批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例如全体教师的“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使老师懂得了在课堂中如何有效地利用计算机技术。如何重点围绕学生和教师如何利用技术,通过研究和交流以及运用卓有成效的策略与工具来增强学习。如何进行团队合作,结对评审教学单元并共同解决问题。

六、课题研究存在的不足与今后打算。

经过一年的研究,我们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的,新观念深入人心,新技术普遍掌握,新模式不断成熟,新效益日益凸现。但目前我们还处在摸索阶段,所做的思考也可能不太成熟,多媒体网络与教学的整合还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特别在如何较好的实现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和评价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教师的信息素养还须提高。我们课题组的老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较高,但在全校中也是为数不多的,所以网络教学的推广和实践首先还须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必须加强对学生上网进行引导,改变学生将网络变为聊天、发帖的主要工具,而变网络为学习的辅助工具。另外,同时还必须加强对网络学科性、知识性网站的建设,通过丰富的内容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下一步工作: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改善硬件环境。

二是进一步深入课题实验研究和总结经验,加强整体规划和技术培训。

三是发动更多的教师,参与该课题的研讨之中,发挥该课题的学科教学和学生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四是加强各学科课件制作、学习网站制作管理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协作工具和研发工具,让学生学会“利用计算机学习知识,利用计算机创造知识”。

五是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突破口,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开展,并以此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现代化。总之,我们将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深入大胆尝试、开拓创新、不断改进,能把这一课题进一步落到实处。

秀屿区实验小学 李密蓉 二○○七年六月二五日

第二篇: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指南

“十一五”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指南

根据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和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教育部制定的发展规划和战略部署,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推进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教育现代化的深入发展,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规律、模式和方法。依据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2006--2010)》和我省实际情况,制订“十一五”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指南。

一、基础教育信息化宏观发展研究

★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基础教育信息化与教育现代化的研究

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评价研究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发展前景及对策研究

教育信息化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与发展研究

二、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保障体系的研究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资源建设与评价研究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研究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策略研究

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质量与效益研究

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实施环境建设研究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教师培训的策略研究

三、基础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与区域协作研究

★教育信息化的区域推进策略研究

教育信息化发展与区域或学校内涵提升的研究

★国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的建设与发展研究

不同经济发展条件下基础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研究

不同经济发展条件下的区域协作研究

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共享研究

★东西部地区校际互动发展研究

四、教育技术与课程改革的整合研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互补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绩效技术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

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与评价研究

培养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信息技术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活动的研究

社会性软件(如Blog、Wiki等)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研究

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五、教育资源的开发、建设与应用研究

★面向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应用与评价研究

★信息资源建设的标准研究

信息资源建设的评价研究

信息教育资源的管理机制研究

★信息资源建设的新思路和新模式研究

★基于网络环境的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

★学科主题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研究

学科专题学习网站建设与应用研究

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的人本特征研究

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研究

★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案例研究

中小学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与有效利用的实践研究

教育城域网资源开发建设与共享机制研究

职业技术教育中的网络化教育资源的开发研究

六、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研究

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实施研究

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及培训模式研究

★教育技术与教师教育终身学习体系构建研究

网络与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高研究

教育技术机构专业人员培训策略研究

基于网络的教师“校本培训”研究

七、信息技术环境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对未成年人行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利用网络及其资源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研究

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培养对策研究

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评价与干预策略研究

★网络条件下家校互动对构筑和谐德育环境的应用研究

未成年人信息素养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青少年网络心理研究

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身体成长影响作用研究

★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心理素质影响的研究

网络信息对未成年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用研究

八、“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学校现代化发展研究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策略与有效利用研究

★“数字化校园”建设模式与效益评价研究

“数字化校园”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数字化校园”与信息化学习环境研究

“数字化校园”与学校管理现代化研究

九、教育技术领域高新技术研发与应用研究

高新技术发展与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研究

★信息化对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

高新技术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研究

★网络技术在中小学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网络通讯技术在基础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人工智能系统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新技术成果及产品适应教育教学应用研究

★高新技术产品应用绩效的实证研究

十、中外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比较研究

★中外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比较研究

中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施的比较研究

★中外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模式的比较研究

国外中小学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方式研究

国外中小学网络环境下教师专业培养与发展研究

★国外中小学学习资源建设模式机制研究

说明:

一、本课题指南所列课题内容和课题名称,为导引“十一五”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的方向及专题。建议申报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的单位或人员,在四、五、七、八所列课题范围内选择,要结合自身优势和专业特长,确定切实可行的具体的课题名称,切忌大而空。

二、本指南中带★号的课题,即《江苏省“十一五”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管理办法》中所指的一类课题。

第三篇: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阶段性小结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阶段性小结

2010-2011学

本学期我们课题组进行了课题研究工作。在研究工作中,我们课题组成员努力学习网络技术,学习课件和网页的制作,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一个阶段来收获颇深,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学习,明确课题内含

1、本课题组成立之初,课题组成员对该课题理解不深,因此,学习课题相关理论是第一阶段的首要任务,使每个成员能深刻了解该课题各种相关知识,指导课题组成员在新的形势下,转变教育观念,以适应学生的学习的转变,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认真学习学科知识,现代教育理论,在网上收集大量的优秀教师案例,借阅了《中国电化教育》、我们课题组经常在中午、晚上阅读这些资料,将学习心得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平时我们课题组成员还收看中央电视教育台的节目,密切关注网上教育和国家的教育政策和动态,认真学习教学课例。此外观看了一些教学录像带,从中吸取优秀的教学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研究学生,合理分组。

1、在班级中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均衡分组。分组时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每组以4~6人为宜,成员应在性别、兴趣、能力、学习水平等主要方面合理搭配,使组内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保证小组竞争的公平性。

(1)矫治型小组。矫治型讨论小组人数一般控制在4至6人。其中小组成员的认知方式既有沉思型又有冲动型,认知结构既有完善者又有不完善者,形成互补态势。在通过讨论之后,小组成员之间的想法见解可以在组内提前进行补充、协调,由小组中心发言人进行组内总结,使组内成员的认识趋于正确、完善。这种矫治型的讨论一般运用在答案唯一的。

(2)争辩式小组。争辩式讨论小组的人数、组数不定。教师通过整理学生对同一问题所持的几种不同看法,把见解观点一致的学生编制成组,然后在组际之间进行争辩式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活动空间,大胆抒发各自的见解,在你来我往的交锋中,使正确答案暴露在学生的头脑中,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释放错误信息。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时,要求把12平均分,可以怎样分呢?老师为了让学生操作平均分的具体过程,要求学生用实物独立摆上圆片,得到多种可能性。大多数学生会将12平均分成2份、3份、4份、6份这四种情况,老师把这些同学编制成一组,由于人数较多,不以组的形式聚集,分散于教室中,以点带面;而在此基础上,也有同学认为还可以把“1”看作一份,指出了把12分成12份的设想,于是又将这个小群体编制成一组,以聚集的形式安排在教室中。一石激起千层浪,又有同学提出了将“12”看作一份的设想,至此,教室中既有了以分散形式存在的大组,又有了聚集形式存在的两个小组,而争辩的焦点则是在于能否将“1”或“12”看作一份,平均分成12份或1份呢?事实上,在争辩的过程当中,让学生感知列出的不同观点也有可能都是合理的,起到了互为补充的作用。因而,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的思考,从而促使学生的思给趋于严密。

(3)自由组合讨论。这是一种介于矫治型与争辩型之间的讨论,更具自由、宽松的氛围。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喜好以及其平时交友的圈子,与对问题所持态度和自己认为具有权威的同学组建成组,达到统一。

2、形成民主和谐的合作氛围。良好的小组合作氛围是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关键。老师应注重在学生中培养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敢于承认自身不足和虚心向他人请教的良好风尚,使每个学生都能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学会分享他人成功的喜悦。

调查表明,有近30%的学生对于稍难的问题,不愿作深入的思考,他们往往或者缺乏思维的触发点或者对自己的思维能力缺乏信心,在这样的情况下,用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就尤其显得必要。如何使讨论不流于形式,这就首先要求教师从设计教案的一开始起,就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对于教师来讲,灌输是一种最省力,也是最能让自己感觉到已经尽了责任的办法,但是显然没有考虑学生接受的效果。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就不仅仅把学生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既要对学生的“群体”给予研究,又要对“这个群体与它的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给予研究,既要对“在群体中的个体积极性的发挥”给予重视,又要对“在个体积极性的推动下群体创造精神的发展趋向”给予充分的预测。要真正给学生以信任,体会他们的学习过程,摸索他们的认知规律,尊重他们的人格,分担他们的忧虑,接纳他们的想法,分享他们的喜悦,努力使课堂成为主动学习、充满探究精神的乐园。其次,教师要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充分估计在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要从学生的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努力组织一些丰富的、现实的教学活动,设计启发性、开放性和可合作性的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合作精神。其三,教师应该给学生的“探究学习”留出充分的空间与时间,让他们在合作探究中有较充分的发言机会和时间,使他们都能在合作群体中担当起应尽的职责,逐渐体会到群体合作的氛围中学习的乐趣与收获。

3、培养教师领导小组讨论与合作的方法与策略。

(1)在新知探求过程中,运用讨论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口讨论,发表自己的感受,充分体现其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能够主动地获取知识。

(2)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处组织讨论

越是教材的重难点处,越要通过讨论让学生主动学习。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攻克教学的重、难点。

(3)概念性质或定律等数学知识去判断、辨析正误时,组织讨论。这样的形式往往能引起学生更浓厚的兴趣并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

(4)解决问题方法处组织讨论,由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差异或者是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在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方法上也可能会有所不同。如果我们组织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进行讨论,他们就能够在讨论中相互之间得到启发,就能够比较顺利地寻找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初步构建探究式教学的模式

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其宗旨是培养创造性人才。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正确处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辩证关系,重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动性,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组织上,应适当突破单一的班级授课制,辅之以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做到因材施教;在课程结构上,强调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与综合,以培养通才;在教学方法上,主张应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使用“任务驱动”法、研究法、发现法等教学方法,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重视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小学生数学探究式教学的模式的基本教育过程是: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认知建模——巩固应用 创设情境阶段:着力于通过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以高涨的学习热情投入于探索中。

提出问题阶段:通过一定的学习情意,让学生明确主攻方向和需解决的问题,根据组员特点,进行组员间的分工合作,明确各自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开展自主研究。

自主探究、认知建模阶段:包括组内交流和小组间交流。小组成员通过探索研究,阐述各自观点,并提供有关证明进行论证。对尚存在的疑难杂症进行集体研究,各小组汇报小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和辩论,对本小组研究结论进行审视与修正。

巩固应用阶段:在交流探讨中,逐步统一认识,得出结论。并对各小组和组内成员表现给予评价,并进行实际的运用与验证。

四、研究的收获

1、教师已能初步筛选适合“探究教学”的内容。

结合教材确定“探究教学”的内容,既要注意具有一定的基础性,又要具有不同的层次性,提出的问题要能够引起全体学生的主要思考,使绝大部分学生都有思考的余地和空间。

2、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评价观转变较明显。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助,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3、学生在本课题的研究中,已养成一些“探究学习”所必须的基本的能力。如:

1、学会收集。探究学习的课题有一定难度,有时需要收集一些资料或材料,如:“千克和克的认识,就需要学生收集同一种物品的各种包装重量,或许多不同物品的重量。

2、学会表达。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各人实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

3、学会讨论。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

4、学会倾听。倾听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倾听也是一种学习。要学会倾听老师的提问,同学间的发言;要倾听操作要点;也要倾听小组分工要求;要倾听表扬之词;也要听得进批评之言,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五、研究反思

如何规范和完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机制,竭力挖掘小组合作学习的潜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作用,正是我们孜孜以求的。正如专家们所预言的那样,“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以实现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

第四篇: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英语学科的整合

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英语学科的整合保山市第七中学王吉红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变化,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人类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其最为突出的现象是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将会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课堂结构,优化课堂教学。那么,我们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其优势和特长,在学校教育中用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培养出会学习,善思维,勇于创新的外语人才呢?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英语教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功能,作为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突破口,从而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英语课是综合性工具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学以致用,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要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的,但我们目前的条件状况却并没有使其发挥的余地,这在客观上限制了它的巩固和提高。因此,作为教师就要在日常授课中注意多加强语言使用的训练,使学生学会英语思维,接受纯英语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听、说、读、写英语形成习惯,这对他们的英语的进步是大有裨益的。

为此,在日常授课中,我一直坚持用英语组织课堂,加强听说训练,即使一些较难的单词我也尽量用简单英语解释。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发觉学生的领悟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反映在课堂回答上比较积极活跃,听力测试通过率较高。但缺点也因之产生:学生易产生松懈和厌倦心理,他们要时刻集中注意力去捕捉老师讲的每一点信息,稍有疏忽便可能错过对一个单词或一句话的理解,长而久之便想放弃,于是就懒得去仔细听讲了,形成恶性循环,成绩便很难提高了。

这时,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帮了英语教师一个大忙。它寓教育教学于一定的形象思维和创设的情景当中,能够综合利用视、听觉,使学生感受到语言和音像和不断冲击,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交替进行,从而在大脑皮层产生较强的反射,留下较深的印象。具体来说,我用过以下一些操作:

在复习上节内容上,我采取对话问答或习题巩固等方式,对话辅以图片(pictures)或文章(articles)进行,一般采取集体作答(together)或双人一组作答(in pairs)。习题的处理连同答案一起设计上,使用微机幻灯片放映,答案单击显示,逐个进行。

在教授单词时,我把单词用微机幻灯片展示在大屏幕上,每个单词跟着相关解释,然后打开录音机放音跟读几遍。记住之后,再辅以单句翻译,加强巩固,这样新单词便在语音、语调、拼写、释义、运用等几个方面得到加强,想记不住都困难。

在巩固了新课、熟悉了单词之后,就要对新课加以处理了,这时现代技术更显出了它的无穷魅力,你可以用简明的图片(或从剪辑库中提取或手工制作)将课文的大体概况作一图标式的解释,辅助学生的课堂学习,并且可以在听课文录音的同时,将课文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在听录音的同时,思考问题。问题的设计尽量贴近课文的内容,同时可以起到训练学生听力和对课文理解力的双重目的。此外,我们还有大量的媒体软件可以利用,学校音像阅览室里有各种各样的有关课文的磁盘和软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制作成组片插件,链接控制播放,真的是方便极了。剩下的习题处理更是灵活自如,从题型设计花样上,想达到的目的上你都可以使用不同的效果显示,尤其是各种教学软件的使用更增添了它的可操作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能将学习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再者,区校互联网的开通,极大地将思维引入了一个更广泛的领域,将现代教学技术的概念进一步扩大至整个互联网这一庞大载体,使得我们能够做到随时从网上截取及时有用的信息用于教学和研究,从而更大范围地开拓了我们的视野,这是以往的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我就曾利用网上信息上了一节较成功的英语自主选修课,我把从网上捕获的关于圣诞节的故事,贺卡及插图和几首圣诞诗歌搜集整理在一起,加上课上我的解说和介绍,在圣诞节到来的时候,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选修课。

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我们只是才刚刚开始,就已经显示出了它的极大的与从不同的优越性。随着它的深入和加强,它的更大更优越的作用必将得到更淋漓尽致的开发,这对于素质教育的推行,学生及教师负担过重问题的解决,谁说不是一项有着重要意义的大事呢?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优点:

一、创设情景,趣味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英语教学是一门艺术性、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这是由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所决

定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切实掌握基础知识,培养英语交际运用能力,发展智力和情感。那么,教师就必须是课堂教学的设计师,为学生提供能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的自然情景和教学情景就显得极其重要,其根本目的就在于学生能在各种不同的场合灵活地运用所学的语言材料进行交际。在此期间,教师必须积极引导学生,使教学多样化、交际化,把枯燥的单词有机地组成对话形式,编写成小故事、短句或小品来表演;把语法知识点改编成有趣的游戏。在这个阶段,教师仅是个指导者、导演。在这个真实的情景交际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大胆参与表演,发展他们的交际技能,使学生敢说、乐说、会说。这样在运用中自然地记住了词汇,大大增强了语感。

在教学Lesson15课时,我避免了用简单枯燥的数字操练形式,而是运用计算机信息、计算机技术形象生动地展示门牌号码、自行车号码、电话号码、摩托车号码、汽车号码等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各种信息,跟随着画面上跳动的数字有节奏的跟读。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对英文数字的实际运用,我又穿插了一首英文数字歌,让学生们在乐中学、学中乐,并用所学的数字说一说自己家里的电话号码。通过练习,孩子们学会了用英语来表达数字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和用的能力。色彩鲜艳的画面、逼真的视觉形象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了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教学中,我把大量的口语交际情景用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画面提供情景,学口

语、用口语,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情景对话,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轻松愉快地交际中,克服了学生口语能力低、弱的恐惧心理,提高了语言交际能力,使他们从小养成敢说、爱说英语的好习惯,让他们更好地去听说交际,使他们能在不同的情况下充满自信地与人交谈。

二、展示课堂教学结构与过程,优化学生思维

现代信息技术能系统地将文字、图片、声音和图象直观地展现出来,给学生提供具体可

感的形象,以调动学生的视听觉等多种感官,使他们产生一种渴望获取新知识的冲动。这样,就能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促使他们积极思维,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索知识的认知活动中去。使得他们的认知活动从文字走向图象、从无声走向有 声、从单调走向多彩、从单一走向多元,由此产生丰富的内心体验,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深刻性和多向性。运用这一技术,形成了程序性教学,构建了良好的认知结构。

在此过程中,除了善于启发学生思维,教师还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挖掘

他们的潜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围绕一个数字,四人 一组讨论,说一说这个数字可以由哪些数字组成。同一个数字有了这么多精彩的答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各抒己见,不仅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而且起到了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同时,画面上出现大量的组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想方设法使他们

尝到成功的喜悦,捕捉满足与欢乐。给予他们信任与勉励的目光,克服少数后进生的自卑感,让他们在快乐中接受教育、在不断探索中迸发创新意识,在实践中渗透语言知识,让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使他们脑子里的感性知识多于理性知识,把抽象的、枯燥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这一过程的实现,就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将枯燥字母的“形”用生动的画面显示出来、将抽象的语言材料与具体事物联系起来,帮助学生通过形象思维来领会语言知识,让他们的语言与思维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下更加具有立体性。

三、优化视听说组合,增加操练密度,提高教学效率

语言是有声的,学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说话,也就是为了交际。这一切,都有赖于学

生的听力理解程度。因此在每一课的教学中,我都穿插听力训练,带着问题听录音,然后再回答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听力,又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在传统的电教媒体中,幻灯投影有像无声,录音机有声无像,而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就可以很容易地做到图、文、声并茂,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增强了教学的魅力,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其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学生的“眼、耳、口、脑、手”把“视、听、说、想”有机地结合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激发学习的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通过形式多样的视听说训练,挖掘学生语言表达的潜力。

由于利用计算机集板书、演示、练习于一体,一切均可以由程序控制,节约了大量板书的时间,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图、文、声并茂的直观优势,易于突破教学难点,减少了许多繁琐的细节。另外,利用它辅助教学,可大容量、超高速、反复地给学生操练新授内容,这样学生参与的机会就明显增多,教学的密度和广度随着增加而有机地增加。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它这一优势,基本上达到了人均操练3--4次的预定目标,加大了练习量,切实地减轻了学生课后作业过多的负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把“减负”工作落到了实处。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已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重视。它

不仅具有一般电教手段的优势,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以其优异的功能、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广大师生的青睐,显示出不同凡响的教学效果,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英语教学是一种新事物,它代表着课堂教学手段发展的必然趋势。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

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教育部已决定,分三个层面在全国中小学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这个决定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将极大地影响英语教育的现状。只有这样,英语教师才能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中学英语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这就是“课程整合”的核心。

课程整合是使分化了的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形成有机联系并成为整体的过

程。整合思想是把各门学科作为教学系统的一个要素,它不是把某一门课程的内容强加在另一门课程上,而是在考虑到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把几门相关学科综合起来加以考虑,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同一个问题,从而使各门学科相互协调、相互渗透,使教学系统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

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英语课程相整合,就是以英语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现代

教育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英语学科的教学中,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安排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网络和其他信息手段获取信息,学会使用信息工具和信息手段来分析、处理信息,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综合能力。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试点,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展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英语学科整合的几个方面:

一、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英语学科内容的整合现行的中学英语教材中,教学内容明显偏旧,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当今世界上最鲜活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英语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由于教学大纲和教材的限制,很难在教材中反映出来。因此,教师在英语学习材料的选择上十分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

比如在高一下The Science of Farming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首先通过上网查询资料,让学生查找古代与现代,中国与外国的农业状况,激发学生去创新改革 New Science of Farming;又如高二上 Unit 4 News Media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上网查询世界各国的新闻网站,并下载相应的英文原版报纸,比如说“Times”,“ Fortune”等,相互交流,拓展知识面,紧扣时代脉搏。

我们正是这样利用信息资源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合到中学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英语学科教学形式的整合目前学校的教学形式主要是班级授课制,即学生在校集中授课,受教学时间的统一限制。21世纪人类社会将进入全新的信息时代,信息化整合英语学科教学应该增加新的教学形式。基于这一思考,我们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英语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我们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电脑多媒体网络信息领域,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交互性强等特性,促进教育制度的革新,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育质量。

三、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英语学科教学方法的整合与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比,目前学生学习方式较单

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然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却是“学生的学习开放性、全球化;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改革现行的学科教学方法,使其适应信息环境下的学习要求,看来是刻不容缓的。如在教授高二下学期Destination时,我们安排了课堂练习。练习中,计算机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指导、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通过网络在屏幕上显示,起到了交互作用。不仅使学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学习体验,而且教师也可从中获取教学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靠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中,我们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再是一个信息的主要提供者与学习的主导者,他将成为学生个别化学习探索活动的辅导者与支持者。

四、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英语学科研究性课题的整合如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在这瞬息万变的信息世界中,我们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研究性课题的研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英语研究性课题的整合,使学生的学变得更为主动。他们在交流研讨中,不仅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而且对自己所研究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同时感受到与他人讨论、探究的乐趣。

五、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英语学科整合所要注意的问题

在“课程整合”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感到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计算机作为辅助手段引入课堂教学,但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需要一个较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还欠熟练,往往因相关同步知识不具备而使辅助教学本身受到阻碍。

2.要从英语学科的角度需要出发来使用计算机,不是为了用计算机而使用,要强调教师的心理学、教育技术学和学科教学基础,要在充分了解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使用计算机,发挥计算机的长处,而不是抛开一切只要使用计算机就行。关键还是教学设计。

3.不合适的网络课件或工具平台的缺乏使“课程整合”本身难以系统化,显得零敲碎打。若教师自制,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则会耽误本身的教学任务。

4.缺乏专家和相关理论指导。

5.注意信息污染与网络安全。

六、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英语学科整合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通过整合提高学生运用和处理英语信息的能力

通过整合培养学生的英语基本技能

通过整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通过整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通过整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课堂教学的实践证明,利用这一技术辅助教学是一种高层次、高效率的现代教学手段,对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最有效途径。我们坚信只要合理正确地使用这一技术,就能达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目的。

总的来说,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英语课堂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我们要积极倡导和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最佳途径。

第五篇: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思考

牵手适时接触有度—

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思考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当代社会发展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更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当学生的时候,每天听老师用一根粉笔,一张嘴,一节课从头到尾讲到底,总觉得课堂实在是缺少变化,单调乏味。

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我制作了一张《数铅笔》的幻灯片,运用投影教学赛课,获得了数学电化教学优质课一等奖,初尝现代教育技术的甜头。

今天,电脑网络成为我们身边工作、娱乐必不可少的工具,当我在数学课上再次应用信息技术时,学生已鲜有当初异常兴奋的表情了,在他们看来,顶多就是体验到视听的多方面享受罢了。

可以说从当年的学生到今天的教师,我们经历了从黑板到投影机,从幻灯机到多媒体的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开发和应用的过程。作为从教多年的数学教师也亲眼目睹了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学传统课堂教学的变革所带来的重大影响。近几年我也非常关注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的运用,自己大胆尝试,并且听了很多教师的课,作了记录,其中既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这些真实的案例使我对数学学科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有了新的思考。

【案例描述】

曾经上过一节三年级数学公开课《口算乘法》,开课是“口算比赛”,运用多媒体的声效和动感的画面,公布口算比赛的规则、营造出比赛的竞争氛围,同学们跃跃欲试。当孩子们还在为刚才的比赛欢呼时,紧接着是去游乐场,摩天轮、旋转木马、疯狂的老鼠等极富动感的游乐项目立刻吸引了他们的眼球,仿佛身临其境。接下来是 “买饮料”、“今天我当家”等一系列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情景,他们在愉悦的情绪中很快的学会了口算乘法的基本方法,体会到乘法在生活中的普遍应用,一直到课下,孩子们始终热情高涨,意犹未尽。课后,我觉得比较顺利的完成了新授和练习的教学,听课的老师们认为多媒体创设的情景积极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评委则婉转的表示情景有点过于花哨。因为这是一节赛课,我很在意评委的看法,课后我甚至对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产生了怨气与怀疑,开始对多媒体辅助教学望而却步。

不久,校内一位年轻的教师观上了一节《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让我再度审视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新课堂。

教学基本流程:

第一步,提出问题:演示“乌鸦喝水”的动画,说说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学生回答因为水面升高了。这个故事能启发你测出水中石头的体积吗?此时多媒体打破教材、跳出教室为学生设置了一个求知、探究的环境。

第二步,猜想假设:学生提出各种测量石头体积的方法,猜想石块的体积即上涨水位的体积,等于容器的底面积(字母S表示)乘水位上涨高度(字母H表示)。多媒体动感的设计清晰的模拟出学生提出的各种方法,弥补学生语言叙述的不完整及缺憾,同时尽可能的扩展和完善学生学习的舞台,为后面学生的亲手实验提供指引与帮助。

第三步,动手验证: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发现相同的石块放入不同大小的容器内,实验结果一致,体积相等,得出结论V石=SH水。

第四步,再生问题:多媒体演示石头投入容器内,没有完全没入水中的情况,提问“那么这时能把上涨水位的体积转化为石头的体积进行计算吗?”学生马上联系前后两种石块没入水中的不同情形,意识到公式V石=SH水的运用,前提是石块必须完全没入水中。从而进一步质疑,深化理解知识。„„

显然这是一个成功的案例,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逼真地模拟出同学们的猜想和试验过程,创设出的学习情景,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展现出现代教育媒体在走进数学课堂教学中最具光彩,最有生命力的一面。

【案例分析】

现代信息技术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融入数学课堂教学,将数学课堂教学引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案例二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恰当地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最值得我欣赏的是:其一,设计者是让信息技术手段帮助学生完成很多头脑中的猜想或原先没法亲自动手完成的实践;其二:动手试验的教学环节说明设计者并没有让多媒体越俎代庖,替代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而是让学生在多媒体的演示指导下切切实实动手做试验。遵循了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原则:多媒体网络技术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而绝不取代学生的实践活动。

反思案例二,我前后共设计有六个之多的情景片断,教师一步步按照电脑的预先操作程序播放完画面,结束最后一个教学环节,这和注入式教学有什么区别呢?谁能说孩子们在结束观看后不是陶醉于丰富多彩的视听和动画效果中

呢?如果在教学中频繁使用多媒体,使得学生只有眼看和耳听的份,导致学生注意力的最终落点不在教材上而在媒体方面,削弱了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等能力的训练。此时我的眼前闪现出种种教育现象:“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下面我们来回答大屏幕上的问题”等等。这样的教学设计是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设计的圈套让学生往里钻,还是教师自己也被这个圈套牵着鼻子走呢。再例如在公开课、优质课的评比中,教师忙着在鼠标、键盘和黑板间来回操作,教师俨然成了“放映员”,丢掉了“主导者”的地位,成为了机器的附庸,一节课下来,学生对精美的画面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对知识的重难点却一头雾水„面对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学科整合实践过程中出现的种种课堂现象,我们该如何看待席卷而来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它与数学学科的整合课又该怎样体现课程意识呢?

【案例启示】

为什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实际运用和操作中,常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情况,有时教师的良苦用心得不到应有发挥,学生的学习效果反而不明显。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呢,我认真反思,反复学习,认为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应做到适时与适度。

一、课件的选择适度

多媒体技术是当代信息技术的最为先进的手段,课件是其中应用最为广泛,老师易于制作和操作的一种。课件的选择是否合适对一节课的成败至关重要,通过对课件选择的一些正反案例的分析与研究,我个人以为课件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供大家参考。

1、与课程资源整合有度

课件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而设计的,所以课件不应是课本的拷贝,而应来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另一方面,课件的设计必须与课本紧密结合,注重学科本身的特点,尤其要把握课件与课本结合的度。比如在“分数意义”的概念教学中,课件的直观演示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直观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对学生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有很好的帮助,学生更容易抽象出分数的概念。类似这样枯燥、抽象的概念知识,以及空间与图形方面的轴对称、平移、旋转及其组合等,学生需要直观支撑他构建知识的内容,用课件来呈现是比较合适的。当然也不以偏概全,去年听了一节《圆的周长》很受启发,以往像这样的公开课老师必定绞尽脑汁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没想到教师仅仅是让学生准备大小不同的圆形硬纸板,用一根毛线绕圆形硬纸板的外沿一周,然后再比照直径长度来回三次度量,很容易的让学生发现,不管圆的大小如何变化,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从而认识到这个倍数(圆

周率)是一个固定的数。不管是教师的精心讲授还是课件的辅助教学在这里就显得有些杀鸡用牛刀、甚至有些多余。所以并不是什么内容都需要做成课件,也不一定做成课件的内容上课效果就一定好。恰如其分地运用是锦上添花,否则只是本末倒置。

2、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结合有度

(1)促进学生主体发展

一位教师教学《比例尺》一课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自制了“比例尺”教学课件,课件内容有国家地图、湖北省地图、数值比例尺图例、线段比例尺图例,还加上一些实物缩放图,又是网络下载,又是自拍照相,花了不少功夫。一节课下来,课件还未完全演示给学生看,下课铃响了。学生对比例尺就是一种“比”并不清楚,前项是什么?后项是什么?没有印象,只会模仿着进行比例尺的计算而已,至于为什么这样算恐怕也是跟着播放的内容依葫芦画瓢。就此而看这位教师纷繁复杂的课件设计只是完成自己的教案,并没有考虑到学习者自身的思维发展。导致了这样一种现象:数学课堂上学生学习知识的时间少了,独立思考空间少了,必要的练习巩固没有了。这就是为什么语文老师说视听欣赏永远无法取代文字品读,数学老师说图文并茂的情景无法取代学生的思维训练。也就是说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林黛玉,一千个孩子孩子心中就有一千个奇思妙想。由于学生年龄小,令人眼花缭乱的图片和过多无用的信息往往会影响他们对知识的获取;悦耳动听的音响效果往往会妨碍他们对问题的揣摸;快速切换的页面信息还会削弱孩子们思维的多样性和主动性。从某种层面上看,课件不当的使用还会限制孩子们的思维,这个结果与新课改的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精神是相违背的。所以,我们在课件的选择和使用上,应当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与学生的发展目标结合有度。

(2)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

课件的选择和使用还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不同的年龄层次所认可的课件设计形式也不同。例如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的思维活动正处于以具体形象为主的形式。这一时期,儿童所掌握的概念大多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因此课件大多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而高年级则更侧重于知识的层次和容量等。

二、多媒体演示适时 多媒体演示具有非常强的直观性,它所提供的图像、声音、色彩等各种形式的感知,让学生通过动眼看、动耳听、动口说、动脑想、动手做,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其变静为动的功能,为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提供了便利。那么何时演示,教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找准“最佳作用时机”,才不至于手忙脚乱,让演示真正的为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

如:在《解方程》一课,教学例1 x+3=9,学生第一次接触利用天平平衡的原理解方程,这时课件演示出示天平,并用天平两边的实物表示出x+3=9,让学生看着天平思考:怎样才能使天平左边只剩“x”,而保持天平平衡?学生很快会想到将从两边各各拿走3个,此时课件动态的演示这一过程。接着教师提出如何将这个变换过程用数学的方法表示出来呢?学生很容易的说出就是方程两边同时减去3。这样在教学新知前的演示,很快帮助学生实现了从直观到抽象的知识建构,而却记忆深刻。教学例2 3x=18,学生对运用天平平衡原理解方程并不陌生了,在尝试解决得到方程的解后,此时天平演示则是对结果的检验,对学生应用天平平衡原理解方程的再次印证。两次课件的演示一次在学生学习前,一次在学生尝试解决后。两次不同时机的演示目的不同,前者为解方程提供了正确的思维方式,后者保证了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恰到好处地把握多媒体的演示时机,最终它们共同实现了算理和算法的完美结合。帮助学生在理解上降低了难度,突破了解方程的难点。

另外在掌握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时间上,我们还可以遵循因课而定、因人而定的原则:在新课中可以使用多媒体,在超过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后可以再次使用多媒体,重新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多媒体演示发挥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应注意的其他几个问题

在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了整合的优势,但还要考虑到媒体自身的优劣,客观冷静的分析,做到扬其长,避其短。

1、注意与常规教学媒体和手段相结合,优势互补,以便发挥其各自的长处。如实物、简笔画、图片、录音机以及有效的直观操作、交流讨论等在课堂教学中的功能不可忽视。

2、注意媒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平衡性,发扬多媒体视觉上的优势,弥补动手实践的弱势,能够使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三要素很好的结合起来。

3、注意学生的情感需求,不要让越来越多的“人机对话”替代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教师要处理好人机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情感交流。教师及时的评价、肯定的眼神、激励的语言是永远无法替代的。

4、注意学生的用眼卫生,尽量避免整节课都是课件播放,假设每节课的教师都采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话,视觉的盛宴换来的将是孩子们眼中不复存在的美好世界。

现代教育技术走进数学课堂教学,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美好的前景。因此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当多学、多想、多尝试、熟练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让它与学

科教学牵手适时、接触有度,挖掘它的巨大潜力,让我们的整合课具有人文性、学科性、科学性。

参考文献:

1、《浅谈电教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葛丽霞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看多媒体课件设计要求》于天放

下载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最终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最终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学习心得体会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学习心得体会各位老师、各位专家们:大家好!我是xx县实验小学的一名语文教师。今天,在认真欣赏了龙江实验小学韩淑飞老师的一节数学录象课后,我收获颇......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交流材料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交流材料府谷县第二小学一、软硬件简介府谷县第二小学,现有计算机房2个每个机房可容纳40人同时上机,学校2006年接入10M光纤,供全校师生共同上网......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交流材料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交流材料 府谷县第二小学 一、软硬件简介 府谷县第二小学,现有计算机房2个每个机房可容纳40人同时上机,学校2006年接入10M光纤,供全校师生共同......

    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物理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物理教学关键字: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中学物理教学 数字技术的迅猛普及,计算机、VCD机、DVD机、计算机网络等高新技术的飞速......

    现代教育技术总结

    现代教育技术总结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是一堂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他注重的是我们的课后实践,我觉得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学会用ppt制作课件,学会使用word文档,通过课堂理论与机房实践,我......

    现代教育技术总结

    现代教育技术总结 对于现代教育技术,这个学期只有八周课;但实际上仅仅上了六周课,相对来说是非常少的。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想要把它学的很好很精,对我来说还是有难度的。而老师也......

    现代教育技术总结

    北王力小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信息教育技术工作总结 一、抓领导,确立岗位分工责任制为特征的管理机制1、组织保障 实施信息化工程,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学校通过建立信......

    现代教育技术总结

    现代教育技术这门课程是这学期开设的课程,刚开始上这课程时我以为会很无聊,也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但慢慢的我接触到这门课程,我觉得这门课程有很多值得我去学习的地方,通过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