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交流材料

时间:2019-05-13 09:57: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交流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交流材料》。

第一篇: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交流材料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交流材料

府谷县第二小学

一、软硬件简介

府谷县第二小学,现有计算机房2个每个机房可容纳40人同时上机,学校2006年接入10M光纤,供全校师生共同上网,有24个教室全部装有多媒体设备,网线也接入,在教室就可以上网查阅资料。学校还装有校校通设备。有一个多媒体教室现有教学光盘,数字图书系统1个,笔记本1台。摄像机1部,VCD25台,DVD3台,录音机6个,电视机30台,移动投影3台。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取得了许多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初步建构起在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显著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促进了语文教学的深化改革,实现了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的整合,这对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2)培养并锻炼了许多教师,很多青年教师系统地学习了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信息技术及其教育应用等,并能在日常教学中很好地实践,其工作能力和教学能力逐渐提高,目前,这些老师已经成为学校骨干教师、地区骨干教师。许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已有意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方法指导日常的教学,把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并能很好地概括总结实践中的优秀经

验,把经验概括提升到理论的高度。在概括总结的过程中,老师们的综合素质有很大幅度的提高。

(3)在学科教学、教材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方面也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在对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语文教学改革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认真探索的基础上,写出了一批有价值的论文和专著,为进一步建立符合我国教育教学规律的现代教育理论体系打下了基础。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为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素养服务,因此,教师要力求整合策略的优化。目前,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当中,有一些影响整合效果的现象值得我们注意:

现象一:喧宾夺主

一位教师在教学《葡萄沟》时,教师让学生一会儿在网上欣赏葡萄沟的风光,一会儿听少数民族歌曲,一会儿查阅葡萄干的生产工艺,忙活了半天,唯独忽略了学生对文本本身的理解感悟,整节课因技术的应用而支离破碎。

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中,这种信息技术喧宾夺主,语文课程却成了技术和资源展示的载体的现象不在少数。如此,在整合过程中,教学目标便出现了偏移,没有突出语文学科能力的培养,语文课程本身的目标便被忽视。

在语文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突出语文教学的重点,突破学习的难点,学生在课堂上要习得、内化的始终是属于语文课程本身的知识与能力。因此,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中,教师首先要确立信息技术为语文学习服务的理

念。课堂上,一切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手段、资源等的使用,都要紧紧围绕语文课程的学习目标。如上述案例中,无论是哪一项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学习活动,都要立足《葡萄沟》这一具体的文本,立足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的需要,而不能因为信息技术的使用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冷落了文本,忘记了文本意图,让学生误入歧途。课堂上,葡萄沟的风光要不要欣赏,少数民族歌曲要不要听,葡萄干的制作工艺要不要查阅,这些都要视“语文”的学习需要而定。如果学生对“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的认识不是来自于走进文本、亲近文本,而是来自于对风光和歌曲的欣赏、葡萄干制作工艺的了解,那就走错路了。

结合《葡萄沟》的文本特性和学生的学习需要,凸显“语文”要素的教学课件不需要那么热闹。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展示几张反映葡萄沟特色及地理位置的图片,而课件的主体内容应该是有利于引领学生走进文本,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感悟来感受“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的文字或图片。例如,在理解感悟葡萄的“五光十色”而非“五颜六色”时,引导学生观察有关葡萄的图片就很有必要。

现象二:网络迷航

一位教师在教学《鲸》时,发现了一个“好”网站,上面提供了很多相关资源,有鲸的进化史,有鲸繁殖和生长过程的介绍,有鲸在海洋中生活情形的描述,有人们对鲸的捕杀与保护等等。他便在教学设计中大量应用了这些网络资源,结果,课堂上学生竟无从下手,不知该从哪些资源中获取课文学习需要的内容。

毕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对信息的

甄别、选择和科学运用的能力有限,还不足以有效地应对与课文相关的所有铺天盖地的学习资源。所以,网络学习资源虽然丰富,但它的开放性和不确定性却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使用不当,会使学生出现信息迷航或信息过载的现象,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针对上述案例中出现的现象,语文教师要反思:网络资源异常丰富的今天,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中该如何帮助学生选择有利于语文学习的资源呢?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不是零敲碎打的行为,而应该进行系统性的思考与规划,要有明确的目标,找到整合实践点,形成一套比较全面的、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才能使课程整合有效进行和持久发展。首先,教师要深入解读文本,从文本的特性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考虑需要补充的学习资源。接着,教师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结合学习的具体目标,精心选择网络资源。然后,教师还要从课堂对话的需要出发,合理呈现和使用网络资源,以促进学生与文本展开深度对话并习得表达方法。

就《鲸》的教学而言,认识鲸是怎样的一种动物,引导学生潜心会文,从文本的结构线索、具体语言文字中就能获得比较完整的认知。即使不补充网络资源,也可以达成这一学习目标。只是在习得和内化表达方法的学习目标上,需要学生了解更多有关鲸的资料,所以,教师可有的放矢地在学习表达的教学环节引入网络资源,指导学生选择相关资料练习表达。

总之,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效果的关键,最终要看技术能否用得恰到好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要使各种教学方法互相协调,相互促进,信息技术的运用需要适时、适用和适度。而美国学生教育技术标准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界定,很值得一线语文教师借鉴和反思。它认为:“使用技术的课程整合涉及把技术以工具的形式整合进来,以促进对某一知识、范围或多学科领域的学习。技术允许学生以前所未有的方法进行学习。只有当学生能够选择工具帮助自己及时地获取信息、分析综合信息并专业性地表达出来,技术整合于课程才是有效的。技术应该像其他所有可能获取的课堂教具一样成为课堂的内在组成部分。”

第二篇: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交流材料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交流材料

府谷县第二小学

一、软硬件简介

府谷县第二小学,现有计算机房2个每个机房可容纳40人同时上机,学校2006年接入10M光纤,供全校师生共同上网,有24个教室全部装有多媒体设备,网线也接入,在教室就可以上网查阅资料。学校还装有校校通设备。有一个多媒体教室现有教学光盘,数字图书系统1个,笔记本1台。摄像机1部,VCD25台,DVD3台,录音机6个,电视机30台,移动投影3台。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取得了许多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初步建构起在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显著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促进了语文教学的深化改革,实现了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的整合,这对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2)培养并锻炼了许多教师,很多青年教师系统地学习了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信息技术及其教育应用等,并能在日常教学中很好地实践,其工作能力和教学能力逐渐提高,目前,这些老师已经成为学校骨干教师、地区骨干教师。许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已有意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方法指导日常的教学,把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并能很好地概括总结实践中的优秀经

验,把经验概括提升到理论的高度。在概括总结的过程中,老师们的综合素质有很大幅度的提高。

(3)在学科教学、教材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方面也取得了较显

著的成绩。在对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语文教学改革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认真探索的基础上,写出了一批有价值的论文和专著,为进一步建立符合我国教育教学规律的现代教育理论体系打下了基础。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为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素养服务,因此,教师要力求整合策略的优化。目前,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当中,有一些影响整合效果的现象值得我们注意:

现象一:喧宾夺主

一位教师在教学《葡萄沟》时,教师让学生一会儿在网上欣赏葡

萄沟的风光,一会儿听少数民族歌曲,一会儿查阅葡萄干的生产工艺,忙活了半天,唯独忽略了学生对文本本身的理解感悟,整节课因技术的应用而支离破碎。

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中,这种信息技术喧宾夺主,语文

课程却成了技术和资源展示的载体的现象不在少数。如此,在整合过程中,教学目标便出现了偏移,没有突出语文学科能力的培养,语文课程本身的目标便被忽视。

在语文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突出语文教学的重点,突破学习的难点,学生在课堂上要习得、内化的始终是属于语文课程本身的知识与能力。因此,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中,教师首先要确立信息技术为语文学习服务的理

念。课堂上,一切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手段、资源等的使用,都要紧紧围绕语文课程的学习目标。如上述案例中,无论是哪一项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学习活动,都要立足《葡萄沟》这一具体的文本,立足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的需要,而不能因为信息技术的使用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冷落了文本,忘记了文本意图,让学生误入歧途。课堂上,葡萄沟的风光要不要欣赏,少数民族歌曲要不要听,葡萄干的制作工艺要不要查阅,这些都要视“语文”的学习需要而定。如果学生对“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的认识不是来自于走进文本、亲近文本,而是来

自于对风光和歌曲的欣赏、葡萄干制作工艺的了解,那就走错路了。

结合《葡萄沟》的文本特性和学生的学习需要,凸显“语文”要

素的教学课件不需要那么热闹。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展示几张反映葡萄沟特色及地理位置的图片,而课件的主体内容应该是有利于引领学生走进文本,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感悟来感受“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的文字或图片。例如,在理解感悟葡萄的“五光十色”而非“五颜六色”时,引导学生观察有关葡萄的图片就很有必要。

现象二:网络迷航

一位教师在教学《鲸》时,发现了一个“好”网站,上面提供了

很多相关资源,有鲸的进化史,有鲸繁殖和生长过程的介绍,有鲸在海洋中生活情形的描述,有人们对鲸的捕杀与保护等等。他便在教学设计中大量应用了这些网络资源,结果,课堂上学生竟无从下手,不知该从哪些资源中获取课文学习需要的内容。

毕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对信息的甄别、选择和科学运用的能力有限,还不足以有效地应对与课文相关的所有铺天盖地的学习资源。所以,网络学习资源虽然丰富,但它的开放性和不确定性却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使用不当,会使学生出现信息迷航或信息过载的现象,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针对上述案例中出现的现象,语文教师要反思:网络资源异常丰富的今天,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中该如何帮助学生选择有利于语文学习的资源呢?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不是零敲碎打的行为,而应该进行系统性的思考与规划,要有明确的目标,找到整合实践点,形成一套比较全面的、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才能使课程整合有效进行和持久发展。首先,教师要深入解读文本,从文本的特性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考虑需要补充的学习资源。接着,教师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结合学习的具体目标,精心选择网络资源。然后,教师还要从课堂对话的需要出发,合理呈现和使用网络资源,以促进学生与文本展开深度对话并习得表达方法。

就《鲸》的教学而言,认识鲸是怎样的一种动物,引导学生潜心会文,从文本的结构线索、具体语言文字中就能获得比较完整的认知。即使不补充网络资源,也可以达成这一学习目标。只是在习得和内化表达方法的学习目标上,需要学生了解更多有关鲸的资料,所以,教师可有的放矢地在学习表达的教学环节引入网络资源,指导学生选择相关资料练习表达。

总之,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效果的关键,最终要看技术能否用得恰到好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要使各种教学方法互相协调,相互促进,信息技术的运用需要适时、适用和适度。而美国学生教育技术标准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界定,很值得一线语文教师借鉴和反思。它认为:“使用技术的课程整合涉及把技术以工具的形式整合进来,以促进对某一知识、范围或多学科领域的学习。技术允许学生以前所未有的方法进行学习。只有当学生能够选择工具帮助自己及时地获取信息、分析综合信息并专业性地表达出来,技术整合于课程才是有效的。技术应该像其他所有可能获取的课堂教具一样成为课堂的内在组成部分。”

第三篇: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英语学科的整合

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英语学科的整合保山市第七中学王吉红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变化,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人类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其最为突出的现象是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将会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课堂结构,优化课堂教学。那么,我们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其优势和特长,在学校教育中用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培养出会学习,善思维,勇于创新的外语人才呢?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英语教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功能,作为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突破口,从而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英语课是综合性工具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学以致用,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要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的,但我们目前的条件状况却并没有使其发挥的余地,这在客观上限制了它的巩固和提高。因此,作为教师就要在日常授课中注意多加强语言使用的训练,使学生学会英语思维,接受纯英语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听、说、读、写英语形成习惯,这对他们的英语的进步是大有裨益的。

为此,在日常授课中,我一直坚持用英语组织课堂,加强听说训练,即使一些较难的单词我也尽量用简单英语解释。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发觉学生的领悟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反映在课堂回答上比较积极活跃,听力测试通过率较高。但缺点也因之产生:学生易产生松懈和厌倦心理,他们要时刻集中注意力去捕捉老师讲的每一点信息,稍有疏忽便可能错过对一个单词或一句话的理解,长而久之便想放弃,于是就懒得去仔细听讲了,形成恶性循环,成绩便很难提高了。

这时,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帮了英语教师一个大忙。它寓教育教学于一定的形象思维和创设的情景当中,能够综合利用视、听觉,使学生感受到语言和音像和不断冲击,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交替进行,从而在大脑皮层产生较强的反射,留下较深的印象。具体来说,我用过以下一些操作:

在复习上节内容上,我采取对话问答或习题巩固等方式,对话辅以图片(pictures)或文章(articles)进行,一般采取集体作答(together)或双人一组作答(in pairs)。习题的处理连同答案一起设计上,使用微机幻灯片放映,答案单击显示,逐个进行。

在教授单词时,我把单词用微机幻灯片展示在大屏幕上,每个单词跟着相关解释,然后打开录音机放音跟读几遍。记住之后,再辅以单句翻译,加强巩固,这样新单词便在语音、语调、拼写、释义、运用等几个方面得到加强,想记不住都困难。

在巩固了新课、熟悉了单词之后,就要对新课加以处理了,这时现代技术更显出了它的无穷魅力,你可以用简明的图片(或从剪辑库中提取或手工制作)将课文的大体概况作一图标式的解释,辅助学生的课堂学习,并且可以在听课文录音的同时,将课文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在听录音的同时,思考问题。问题的设计尽量贴近课文的内容,同时可以起到训练学生听力和对课文理解力的双重目的。此外,我们还有大量的媒体软件可以利用,学校音像阅览室里有各种各样的有关课文的磁盘和软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制作成组片插件,链接控制播放,真的是方便极了。剩下的习题处理更是灵活自如,从题型设计花样上,想达到的目的上你都可以使用不同的效果显示,尤其是各种教学软件的使用更增添了它的可操作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能将学习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再者,区校互联网的开通,极大地将思维引入了一个更广泛的领域,将现代教学技术的概念进一步扩大至整个互联网这一庞大载体,使得我们能够做到随时从网上截取及时有用的信息用于教学和研究,从而更大范围地开拓了我们的视野,这是以往的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我就曾利用网上信息上了一节较成功的英语自主选修课,我把从网上捕获的关于圣诞节的故事,贺卡及插图和几首圣诞诗歌搜集整理在一起,加上课上我的解说和介绍,在圣诞节到来的时候,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选修课。

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我们只是才刚刚开始,就已经显示出了它的极大的与从不同的优越性。随着它的深入和加强,它的更大更优越的作用必将得到更淋漓尽致的开发,这对于素质教育的推行,学生及教师负担过重问题的解决,谁说不是一项有着重要意义的大事呢?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优点:

一、创设情景,趣味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英语教学是一门艺术性、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这是由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所决

定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切实掌握基础知识,培养英语交际运用能力,发展智力和情感。那么,教师就必须是课堂教学的设计师,为学生提供能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的自然情景和教学情景就显得极其重要,其根本目的就在于学生能在各种不同的场合灵活地运用所学的语言材料进行交际。在此期间,教师必须积极引导学生,使教学多样化、交际化,把枯燥的单词有机地组成对话形式,编写成小故事、短句或小品来表演;把语法知识点改编成有趣的游戏。在这个阶段,教师仅是个指导者、导演。在这个真实的情景交际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大胆参与表演,发展他们的交际技能,使学生敢说、乐说、会说。这样在运用中自然地记住了词汇,大大增强了语感。

在教学Lesson15课时,我避免了用简单枯燥的数字操练形式,而是运用计算机信息、计算机技术形象生动地展示门牌号码、自行车号码、电话号码、摩托车号码、汽车号码等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各种信息,跟随着画面上跳动的数字有节奏的跟读。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对英文数字的实际运用,我又穿插了一首英文数字歌,让学生们在乐中学、学中乐,并用所学的数字说一说自己家里的电话号码。通过练习,孩子们学会了用英语来表达数字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和用的能力。色彩鲜艳的画面、逼真的视觉形象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了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教学中,我把大量的口语交际情景用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画面提供情景,学口

语、用口语,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情景对话,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轻松愉快地交际中,克服了学生口语能力低、弱的恐惧心理,提高了语言交际能力,使他们从小养成敢说、爱说英语的好习惯,让他们更好地去听说交际,使他们能在不同的情况下充满自信地与人交谈。

二、展示课堂教学结构与过程,优化学生思维

现代信息技术能系统地将文字、图片、声音和图象直观地展现出来,给学生提供具体可

感的形象,以调动学生的视听觉等多种感官,使他们产生一种渴望获取新知识的冲动。这样,就能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促使他们积极思维,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索知识的认知活动中去。使得他们的认知活动从文字走向图象、从无声走向有 声、从单调走向多彩、从单一走向多元,由此产生丰富的内心体验,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深刻性和多向性。运用这一技术,形成了程序性教学,构建了良好的认知结构。

在此过程中,除了善于启发学生思维,教师还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挖掘

他们的潜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围绕一个数字,四人 一组讨论,说一说这个数字可以由哪些数字组成。同一个数字有了这么多精彩的答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各抒己见,不仅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而且起到了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同时,画面上出现大量的组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想方设法使他们

尝到成功的喜悦,捕捉满足与欢乐。给予他们信任与勉励的目光,克服少数后进生的自卑感,让他们在快乐中接受教育、在不断探索中迸发创新意识,在实践中渗透语言知识,让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使他们脑子里的感性知识多于理性知识,把抽象的、枯燥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这一过程的实现,就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将枯燥字母的“形”用生动的画面显示出来、将抽象的语言材料与具体事物联系起来,帮助学生通过形象思维来领会语言知识,让他们的语言与思维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下更加具有立体性。

三、优化视听说组合,增加操练密度,提高教学效率

语言是有声的,学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说话,也就是为了交际。这一切,都有赖于学

生的听力理解程度。因此在每一课的教学中,我都穿插听力训练,带着问题听录音,然后再回答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听力,又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在传统的电教媒体中,幻灯投影有像无声,录音机有声无像,而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就可以很容易地做到图、文、声并茂,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增强了教学的魅力,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其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学生的“眼、耳、口、脑、手”把“视、听、说、想”有机地结合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激发学习的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通过形式多样的视听说训练,挖掘学生语言表达的潜力。

由于利用计算机集板书、演示、练习于一体,一切均可以由程序控制,节约了大量板书的时间,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图、文、声并茂的直观优势,易于突破教学难点,减少了许多繁琐的细节。另外,利用它辅助教学,可大容量、超高速、反复地给学生操练新授内容,这样学生参与的机会就明显增多,教学的密度和广度随着增加而有机地增加。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它这一优势,基本上达到了人均操练3--4次的预定目标,加大了练习量,切实地减轻了学生课后作业过多的负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把“减负”工作落到了实处。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已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重视。它

不仅具有一般电教手段的优势,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以其优异的功能、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广大师生的青睐,显示出不同凡响的教学效果,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英语教学是一种新事物,它代表着课堂教学手段发展的必然趋势。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

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教育部已决定,分三个层面在全国中小学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这个决定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将极大地影响英语教育的现状。只有这样,英语教师才能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中学英语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这就是“课程整合”的核心。

课程整合是使分化了的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形成有机联系并成为整体的过

程。整合思想是把各门学科作为教学系统的一个要素,它不是把某一门课程的内容强加在另一门课程上,而是在考虑到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把几门相关学科综合起来加以考虑,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同一个问题,从而使各门学科相互协调、相互渗透,使教学系统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

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英语课程相整合,就是以英语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现代

教育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英语学科的教学中,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安排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网络和其他信息手段获取信息,学会使用信息工具和信息手段来分析、处理信息,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综合能力。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试点,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展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英语学科整合的几个方面:

一、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英语学科内容的整合现行的中学英语教材中,教学内容明显偏旧,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当今世界上最鲜活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英语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由于教学大纲和教材的限制,很难在教材中反映出来。因此,教师在英语学习材料的选择上十分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

比如在高一下The Science of Farming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首先通过上网查询资料,让学生查找古代与现代,中国与外国的农业状况,激发学生去创新改革 New Science of Farming;又如高二上 Unit 4 News Media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上网查询世界各国的新闻网站,并下载相应的英文原版报纸,比如说“Times”,“ Fortune”等,相互交流,拓展知识面,紧扣时代脉搏。

我们正是这样利用信息资源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合到中学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英语学科教学形式的整合目前学校的教学形式主要是班级授课制,即学生在校集中授课,受教学时间的统一限制。21世纪人类社会将进入全新的信息时代,信息化整合英语学科教学应该增加新的教学形式。基于这一思考,我们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英语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我们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电脑多媒体网络信息领域,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交互性强等特性,促进教育制度的革新,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育质量。

三、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英语学科教学方法的整合与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比,目前学生学习方式较单

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然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却是“学生的学习开放性、全球化;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改革现行的学科教学方法,使其适应信息环境下的学习要求,看来是刻不容缓的。如在教授高二下学期Destination时,我们安排了课堂练习。练习中,计算机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指导、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通过网络在屏幕上显示,起到了交互作用。不仅使学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学习体验,而且教师也可从中获取教学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靠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中,我们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再是一个信息的主要提供者与学习的主导者,他将成为学生个别化学习探索活动的辅导者与支持者。

四、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英语学科研究性课题的整合如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在这瞬息万变的信息世界中,我们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研究性课题的研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英语研究性课题的整合,使学生的学变得更为主动。他们在交流研讨中,不仅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而且对自己所研究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同时感受到与他人讨论、探究的乐趣。

五、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英语学科整合所要注意的问题

在“课程整合”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感到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计算机作为辅助手段引入课堂教学,但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需要一个较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还欠熟练,往往因相关同步知识不具备而使辅助教学本身受到阻碍。

2.要从英语学科的角度需要出发来使用计算机,不是为了用计算机而使用,要强调教师的心理学、教育技术学和学科教学基础,要在充分了解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使用计算机,发挥计算机的长处,而不是抛开一切只要使用计算机就行。关键还是教学设计。

3.不合适的网络课件或工具平台的缺乏使“课程整合”本身难以系统化,显得零敲碎打。若教师自制,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则会耽误本身的教学任务。

4.缺乏专家和相关理论指导。

5.注意信息污染与网络安全。

六、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英语学科整合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通过整合提高学生运用和处理英语信息的能力

通过整合培养学生的英语基本技能

通过整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通过整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通过整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课堂教学的实践证明,利用这一技术辅助教学是一种高层次、高效率的现代教学手段,对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最有效途径。我们坚信只要合理正确地使用这一技术,就能达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目的。

总的来说,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英语课堂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我们要积极倡导和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最佳途径。

第四篇: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思考

牵手适时接触有度—

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思考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当代社会发展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更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当学生的时候,每天听老师用一根粉笔,一张嘴,一节课从头到尾讲到底,总觉得课堂实在是缺少变化,单调乏味。

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我制作了一张《数铅笔》的幻灯片,运用投影教学赛课,获得了数学电化教学优质课一等奖,初尝现代教育技术的甜头。

今天,电脑网络成为我们身边工作、娱乐必不可少的工具,当我在数学课上再次应用信息技术时,学生已鲜有当初异常兴奋的表情了,在他们看来,顶多就是体验到视听的多方面享受罢了。

可以说从当年的学生到今天的教师,我们经历了从黑板到投影机,从幻灯机到多媒体的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开发和应用的过程。作为从教多年的数学教师也亲眼目睹了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学传统课堂教学的变革所带来的重大影响。近几年我也非常关注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的运用,自己大胆尝试,并且听了很多教师的课,作了记录,其中既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这些真实的案例使我对数学学科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有了新的思考。

【案例描述】

曾经上过一节三年级数学公开课《口算乘法》,开课是“口算比赛”,运用多媒体的声效和动感的画面,公布口算比赛的规则、营造出比赛的竞争氛围,同学们跃跃欲试。当孩子们还在为刚才的比赛欢呼时,紧接着是去游乐场,摩天轮、旋转木马、疯狂的老鼠等极富动感的游乐项目立刻吸引了他们的眼球,仿佛身临其境。接下来是 “买饮料”、“今天我当家”等一系列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情景,他们在愉悦的情绪中很快的学会了口算乘法的基本方法,体会到乘法在生活中的普遍应用,一直到课下,孩子们始终热情高涨,意犹未尽。课后,我觉得比较顺利的完成了新授和练习的教学,听课的老师们认为多媒体创设的情景积极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评委则婉转的表示情景有点过于花哨。因为这是一节赛课,我很在意评委的看法,课后我甚至对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产生了怨气与怀疑,开始对多媒体辅助教学望而却步。

不久,校内一位年轻的教师观上了一节《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让我再度审视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新课堂。

教学基本流程:

第一步,提出问题:演示“乌鸦喝水”的动画,说说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学生回答因为水面升高了。这个故事能启发你测出水中石头的体积吗?此时多媒体打破教材、跳出教室为学生设置了一个求知、探究的环境。

第二步,猜想假设:学生提出各种测量石头体积的方法,猜想石块的体积即上涨水位的体积,等于容器的底面积(字母S表示)乘水位上涨高度(字母H表示)。多媒体动感的设计清晰的模拟出学生提出的各种方法,弥补学生语言叙述的不完整及缺憾,同时尽可能的扩展和完善学生学习的舞台,为后面学生的亲手实验提供指引与帮助。

第三步,动手验证: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发现相同的石块放入不同大小的容器内,实验结果一致,体积相等,得出结论V石=SH水。

第四步,再生问题:多媒体演示石头投入容器内,没有完全没入水中的情况,提问“那么这时能把上涨水位的体积转化为石头的体积进行计算吗?”学生马上联系前后两种石块没入水中的不同情形,意识到公式V石=SH水的运用,前提是石块必须完全没入水中。从而进一步质疑,深化理解知识。„„

显然这是一个成功的案例,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逼真地模拟出同学们的猜想和试验过程,创设出的学习情景,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展现出现代教育媒体在走进数学课堂教学中最具光彩,最有生命力的一面。

【案例分析】

现代信息技术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融入数学课堂教学,将数学课堂教学引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案例二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恰当地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最值得我欣赏的是:其一,设计者是让信息技术手段帮助学生完成很多头脑中的猜想或原先没法亲自动手完成的实践;其二:动手试验的教学环节说明设计者并没有让多媒体越俎代庖,替代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而是让学生在多媒体的演示指导下切切实实动手做试验。遵循了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原则:多媒体网络技术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而绝不取代学生的实践活动。

反思案例二,我前后共设计有六个之多的情景片断,教师一步步按照电脑的预先操作程序播放完画面,结束最后一个教学环节,这和注入式教学有什么区别呢?谁能说孩子们在结束观看后不是陶醉于丰富多彩的视听和动画效果中

呢?如果在教学中频繁使用多媒体,使得学生只有眼看和耳听的份,导致学生注意力的最终落点不在教材上而在媒体方面,削弱了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等能力的训练。此时我的眼前闪现出种种教育现象:“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下面我们来回答大屏幕上的问题”等等。这样的教学设计是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设计的圈套让学生往里钻,还是教师自己也被这个圈套牵着鼻子走呢。再例如在公开课、优质课的评比中,教师忙着在鼠标、键盘和黑板间来回操作,教师俨然成了“放映员”,丢掉了“主导者”的地位,成为了机器的附庸,一节课下来,学生对精美的画面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对知识的重难点却一头雾水„面对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学科整合实践过程中出现的种种课堂现象,我们该如何看待席卷而来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它与数学学科的整合课又该怎样体现课程意识呢?

【案例启示】

为什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实际运用和操作中,常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情况,有时教师的良苦用心得不到应有发挥,学生的学习效果反而不明显。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呢,我认真反思,反复学习,认为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应做到适时与适度。

一、课件的选择适度

多媒体技术是当代信息技术的最为先进的手段,课件是其中应用最为广泛,老师易于制作和操作的一种。课件的选择是否合适对一节课的成败至关重要,通过对课件选择的一些正反案例的分析与研究,我个人以为课件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供大家参考。

1、与课程资源整合有度

课件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而设计的,所以课件不应是课本的拷贝,而应来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另一方面,课件的设计必须与课本紧密结合,注重学科本身的特点,尤其要把握课件与课本结合的度。比如在“分数意义”的概念教学中,课件的直观演示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直观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对学生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有很好的帮助,学生更容易抽象出分数的概念。类似这样枯燥、抽象的概念知识,以及空间与图形方面的轴对称、平移、旋转及其组合等,学生需要直观支撑他构建知识的内容,用课件来呈现是比较合适的。当然也不以偏概全,去年听了一节《圆的周长》很受启发,以往像这样的公开课老师必定绞尽脑汁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没想到教师仅仅是让学生准备大小不同的圆形硬纸板,用一根毛线绕圆形硬纸板的外沿一周,然后再比照直径长度来回三次度量,很容易的让学生发现,不管圆的大小如何变化,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从而认识到这个倍数(圆

周率)是一个固定的数。不管是教师的精心讲授还是课件的辅助教学在这里就显得有些杀鸡用牛刀、甚至有些多余。所以并不是什么内容都需要做成课件,也不一定做成课件的内容上课效果就一定好。恰如其分地运用是锦上添花,否则只是本末倒置。

2、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结合有度

(1)促进学生主体发展

一位教师教学《比例尺》一课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自制了“比例尺”教学课件,课件内容有国家地图、湖北省地图、数值比例尺图例、线段比例尺图例,还加上一些实物缩放图,又是网络下载,又是自拍照相,花了不少功夫。一节课下来,课件还未完全演示给学生看,下课铃响了。学生对比例尺就是一种“比”并不清楚,前项是什么?后项是什么?没有印象,只会模仿着进行比例尺的计算而已,至于为什么这样算恐怕也是跟着播放的内容依葫芦画瓢。就此而看这位教师纷繁复杂的课件设计只是完成自己的教案,并没有考虑到学习者自身的思维发展。导致了这样一种现象:数学课堂上学生学习知识的时间少了,独立思考空间少了,必要的练习巩固没有了。这就是为什么语文老师说视听欣赏永远无法取代文字品读,数学老师说图文并茂的情景无法取代学生的思维训练。也就是说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林黛玉,一千个孩子孩子心中就有一千个奇思妙想。由于学生年龄小,令人眼花缭乱的图片和过多无用的信息往往会影响他们对知识的获取;悦耳动听的音响效果往往会妨碍他们对问题的揣摸;快速切换的页面信息还会削弱孩子们思维的多样性和主动性。从某种层面上看,课件不当的使用还会限制孩子们的思维,这个结果与新课改的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精神是相违背的。所以,我们在课件的选择和使用上,应当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与学生的发展目标结合有度。

(2)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

课件的选择和使用还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不同的年龄层次所认可的课件设计形式也不同。例如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的思维活动正处于以具体形象为主的形式。这一时期,儿童所掌握的概念大多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因此课件大多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而高年级则更侧重于知识的层次和容量等。

二、多媒体演示适时 多媒体演示具有非常强的直观性,它所提供的图像、声音、色彩等各种形式的感知,让学生通过动眼看、动耳听、动口说、动脑想、动手做,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其变静为动的功能,为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提供了便利。那么何时演示,教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找准“最佳作用时机”,才不至于手忙脚乱,让演示真正的为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

如:在《解方程》一课,教学例1 x+3=9,学生第一次接触利用天平平衡的原理解方程,这时课件演示出示天平,并用天平两边的实物表示出x+3=9,让学生看着天平思考:怎样才能使天平左边只剩“x”,而保持天平平衡?学生很快会想到将从两边各各拿走3个,此时课件动态的演示这一过程。接着教师提出如何将这个变换过程用数学的方法表示出来呢?学生很容易的说出就是方程两边同时减去3。这样在教学新知前的演示,很快帮助学生实现了从直观到抽象的知识建构,而却记忆深刻。教学例2 3x=18,学生对运用天平平衡原理解方程并不陌生了,在尝试解决得到方程的解后,此时天平演示则是对结果的检验,对学生应用天平平衡原理解方程的再次印证。两次课件的演示一次在学生学习前,一次在学生尝试解决后。两次不同时机的演示目的不同,前者为解方程提供了正确的思维方式,后者保证了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恰到好处地把握多媒体的演示时机,最终它们共同实现了算理和算法的完美结合。帮助学生在理解上降低了难度,突破了解方程的难点。

另外在掌握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时间上,我们还可以遵循因课而定、因人而定的原则:在新课中可以使用多媒体,在超过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后可以再次使用多媒体,重新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多媒体演示发挥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应注意的其他几个问题

在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了整合的优势,但还要考虑到媒体自身的优劣,客观冷静的分析,做到扬其长,避其短。

1、注意与常规教学媒体和手段相结合,优势互补,以便发挥其各自的长处。如实物、简笔画、图片、录音机以及有效的直观操作、交流讨论等在课堂教学中的功能不可忽视。

2、注意媒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平衡性,发扬多媒体视觉上的优势,弥补动手实践的弱势,能够使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三要素很好的结合起来。

3、注意学生的情感需求,不要让越来越多的“人机对话”替代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教师要处理好人机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情感交流。教师及时的评价、肯定的眼神、激励的语言是永远无法替代的。

4、注意学生的用眼卫生,尽量避免整节课都是课件播放,假设每节课的教师都采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话,视觉的盛宴换来的将是孩子们眼中不复存在的美好世界。

现代教育技术走进数学课堂教学,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美好的前景。因此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当多学、多想、多尝试、熟练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让它与学

科教学牵手适时、接触有度,挖掘它的巨大潜力,让我们的整合课具有人文性、学科性、科学性。

参考文献:

1、《浅谈电教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葛丽霞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看多媒体课件设计要求》于天放

第五篇:“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学习心得体会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学习心得体会

各位老师、各位专家们:

大家好!

我是xx县实验小学的一名语文教师。今天,在认真欣赏了龙江实验小学韩淑飞老师的一节数学录象课后,我收获颇多。由于我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所以对于数学的课堂充满了好奇与期待。可以说,通过这次网上培训的形式,我可以有时间反复研读这节课,从而对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我来谈一谈听了韩老师这节数学课后一点体会,仅是我个人之言,如果有当希望各位同仁给予批评与指正,希望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更好地为学生、为课堂、更为我们自身发展服务。

一、创设情境,学以致用

如何去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不仅是看教师的设计多精巧,更应该去关注在一节课中,教师如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节课中,可以说让我感觉到眼前一亮的是韩老师在教学中,总可以把学生的学习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我想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用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来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无疑是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同时也拉近了学生与生活的距离。学生可以从他们很熟悉的蝴蝶、蜻蜒、飞机等实物上学习到新的数学知识,我感觉对于学生来说是他们所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让数学教学与学习不再空洞,不再遥远,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欲望。

二、突显课件的实效性

在课例中,我们常看到一些教师为了上课而进行课件的演示。现代教育技术仿佛只是一个花架子,没有发挥其应该有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实效性。而不恰当、不准确的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但不会为我们的课堂增色添亮,相反会让我们感觉到这些技术成为我们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个花瓶。但在韩老师的这节关于“对称”一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看到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恰当、准确应用对于低年级的小学来认识和理解:什么是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这一原本比较难描述的概念,一下子明了。特别是对称图形的演示,老师做的是动态的画面,从而使学生轻松就理解了什么是对称图形,使原本抽象的概念,形象直观。突显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中的实效性、生动直观化。

三、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与合作者。在这一节课中,我看到了韩老师充分把这一理念渗透于课堂之中。当老师提出:怎么样才能剪出对称图形?之后,先让学生们进行讨论,而不是直接去告诉学生如何去剪。在通过汇报的形式,学生懂得了应该如何去正确剪出对称图形的方法后,教师仍然没有急于去说什么,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所说的方法去剪。可以说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充分信任学生,把思索的权利还给了学生,让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实践去解决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此时的课堂不再是教师传的过程,而是师导生实践的共同合作的课堂,真正实现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一理念。

可以说,对于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我并没有什么品味的实践经验,我只是在“纸上谈课”。但,我个人认为,无论是哪个学科,一切为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一切为了学生在快乐中习得,应该是我们不变的原则。

下载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交流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交流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物理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物理教学关键字: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中学物理教学 数字技术的迅猛普及,计算机、VCD机、DVD机、计算机网络等高新技术的飞速......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化学有效教学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化学有效教学第 1 页 共 4 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化学有效教学 -------张春红 科技日益发展,信息技术也展现出它独特的魅力,能否灵活地适时地将信息技......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学科课程整合(5篇)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学科课程整合 摘要: 进入21世纪以来,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如雨后春笋,在各级各类学校迅速兴起。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打破了原......

    现代教育技术与地理学科整合的意义

    现代教育技术与地理学科整合的意义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及其形成演化的特征、结构、格局、过程、地域分异与人地关系等。是一门复杂学科体系的......

    课程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整合语文阶段性小结

    《课程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整合 的研究》阶段小结 东四沟小学语文课题组 东四沟小学语文课题组自申报立项市级课题《课程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整合的研究》的研究以来,......

    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

    晋宁县上蒜第二小学 《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 随着信息化浪潮的迅猛推进,信息正以前所未有的能量改变我们的生活。作为社会人的......

    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

    凤凰中学 《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 随着信息化浪潮的迅猛推进,信息正以前所未有的能量改变我们的生活。作为社会人的教师和学生......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专题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