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IT企业专利工程师之一——工作切入点
IT企业专利工程师之一——工作切入点
作者:李想(北京中天安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知识产权部)
引言:企业专利工程师如何开始自己的工作,如何为企业完成专利布局、专利挖拒、专利撰写、专利申请、审查意见答复、通过巴黎公约或PCT出国、专利翻译、国外审查意见答复、专利分析、专利权使用等工作,一直是本领域内的热点话题,笔者希望能够通过系列讨论,与大家分享自己观点和思路。
正如不同领域的专利撰写要委托相应专业背景的专利代理人一样,不同领域企业的专利工程师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思路也各不相同,为了明确目标、有的放矢,本文针对IT企业内的专利工程师展开,其他领域的同行可以有限的借鉴。
关键词:IT企业,专利工程师,专利制度,技术切入,工作计划
正文:
专利工程师的背景和角色
由于国内专利制度建立时间比较短,相关立法、执法都还处于不断成熟和完善的过程中,所以除了少数比较成熟的企业之外,国内IT企业对于专利保护的认识、利用和把握还处于初期阶段。
从IT企业专利工程师的人员背景来看,比较复杂,一部分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具有理工科背景的知识产权专业的硕士,一部分是来自律所或知识产权事务所的具有专利代理经验的代理人,一部分是来自研发部门的研发人员,还有一部分是文职人员兼职做专利工程师的情况。又因为背景不同,所以企业的专利工程师的职业定位和期待也不尽相同;从思路和工作方式来说,目前IT企业专利工程师的角色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几类:
1、作为代理人和发明人的接口:
企业的专利业务外包给专利事务所处理。该类型的专利工程师作为事务所的代理人与企业的研发人员之间的桥梁,协助两者之间的沟通,监控并督促进度落后的一方完成应尽的工作,保证企业专利计划。具有一定经验的接口,还可以通过一些基本的信息检查代理人的工作质量,例如权利要求的数量是否太少、说明书的内容是否明显少于交底材料。
2、作为技术联系人: 企业的专利业务外包给专利事务所处理。除了上述的接口的工作以外,该类型的专利工程师还熟悉研发工作和研发相关技术,能够部分“解放”发明人,在申请文件撰写、审查意见答复、翻译等阶段,替代发明人回答技术问题。
3、作为企业内的专利代理人:
企业的专利业务通过内部人员完成。该类型的专利工程师与发明人之间通过书面和面谈的方式进行交流,并进行撰写申请文件、答复审查意见等工作。该类型的专利工程师可以减少外包成本,但不能减少发明人的时间投入。
4、综合型专利工程师:
企业的专利业务通过内部人员完成。该类型专利工程师既作为本领域的研发人员深入理解企业的技术,又作为专利代理人开展专利相关的业务。不仅可以有选择的与事务所开展合作,还能大幅度降低研发人员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不仅可以规模化布局专利,还能分析现有技术的发展状态和发展方向,为研发工作提供支持。
综上可以看出,综合型专利工程师是企业专利工程师的目标,也是所有其他角色发展的方向。根据综合型专利工程师角色的要求,专利工作的切入点可以有两个,一个是制度切入,一个是技术切入。下面将详细讨论。
专利工作从何处开始,一直是刚刚入职的专利工程师所面对的棘手问题。结合国内外公开的企业专利管理经验,笔者认为:建立专利制度是专利工作的第一个有效切入点。
需要注意的是,建立专利制度对于一个start-up的公司来说,并不是短时间从0分到满分的过程,而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制度是对人的行为规则的统称,建立企业专利制度,应该从公司最顶层人员开始,自上而下则事半功倍。具体来说:
1、使企业负责人(或总经理)了解什么是专利,知晓IT企业专利制度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并理解专利对于IT企业的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的重要性。
获得企业负责人的支持,不仅对于开展具体的专利工作有益,还能落实企业专利奖励规定(由专利工程师设计)。
2、使企业研发主管理解专利在研发过程中对于项目的设计、开发和部署的辅助功能,例如,能给项目和产品今后的市场化提供知识产权风险分析,避免落入专利陷阱等。专利工程师要尝试建立与企业研发主管之间的定期会面机制,互相通报IP部门和R&D部门的当前工作内容,使得专利工程师的工作能够紧密结合研发工作。
3、使企业研发人员了解申请专利对于工程师的意义和利益。申请专利、参与专利相关工作可以作为优秀人才的成绩,可以帮助其在业内建立知名度,还可以根据企业内部的专利奖励规定增加薪资收入。
另外,专利工程师还要建立定期培训的机制,通过不断的交流使企业研发人员愿意并有能力主动参与到专利相关的工作中。把专利制度落实到每一个员工,帮助专利制度融入企业文化并成为企业创新文化的主要表现。
首先,专利工程师加入任何一家公司,都需要重新学习公司的研发技术或公司所在领域的技术,学习公司技术的方式可以有两种:
(1)对于具有本领域技术背景的专利工程师:可以尝试从比较深入的相关理论开始学习,逐步过渡到对公司的产品学习,这样可以基本上避免反复,节省时间。例如,A公司提供的软件产品主要涉及驱动层,A公司的专利工程师可以尝试从操作系统或操作系统内核、微内核技术开始学习,自下而上深入理解公司研发的相关技术、方向。
(2)对于不具有本领域技术背景的专利工程师:可以尝试直接从公司的产品入手,分析产品性质和功能。对于计算机行业来说,当代各个子领域产品都具有很好的封装性,向外提供各种功能接口,对内屏蔽复杂的细节。从产品开始学习,可以层层深入,从上至下的学习和理解公司研发的相关技术。这种方式的优点是上手比较快,不易使工作计划延期。另外,学习一个产品,不仅要了解产品本身,更重要的是了解产品过去的发展过程,至少是产品改进前的模样;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开始布局专利,落实专利申请。
其次,专利工作源于研发,所以专利工程师要充分的参与研发过程,“参与”并不是指从事研发工作(即不是让专利工程师成为研发工程师),而是参与研发工作相关的讨论、会议、问题交流等。专利工程师参与研发的方式包括:
(1)参与设计(design),参与设计环节能够让专利工程师从整体的视角把握公司下一代产品的技术方案;
(2)参与开发(development),参与开发环节能够让专利工程师充分的了解在研发过程和技术方案实现过程,使专利工程师能准确理解方案重点与难点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技术要点。在申请专利的时候几乎可以省略交底,并且可以在第一时间布局专利,申请保护;(3)参与测试(debugging),一方面,参与测试可以让专利工程师了解之前的技术方案到底能否解决预计的技术问题,能够及时提出对在先提案的修改和补充;另一方面,测试环节是很多性能改进的原因和起点,所以,性能相关的专利挖掘可以从测试过程切入;
(4)参与部署(deployment),参与部署环节能够挖掘产品相关的外围专利。国外很多著名的IT企业(例如苹果公司)的专利工程师与研发工程师的工作几乎是同步开展的,以保证在第一时间布局专利。华为公司的专利工程师团队分属各个产品线,同样能够及时的获取方案信息、布局专利。这些经验值得企业专利工程师借鉴。
最后,专利工程师需要明白,专利工作源于研发又高于研发,是因为专利保护的不是现在,而是未来;这也是其他类型知识产权所不具备的特性。
在专利挖掘、撰写等业务的处理过程中,一个技术、产品是否能够被专利保护、是否需要申请专利来保护、需要多少专利来保护、需要怎样的专利来保护,都不仅要研究当前的产品和市场,更要考虑技术发展趋势、未来的产品市场格局以及未来的竞争对手的规避策略。
根据上述两种切入方式,专利工程师可以较快、较好的开展在企业的专利工作。
专利工程师也要制定工作计划,但在IT企业工作的专利工程师与律所或知识产权事务所的代理人不同,其工作计划易受到研发项目的影响。在IT领域的研发过程中,延期是很普遍的现象;因为延期或者因为研发过程的不顺利,导致研发人员与专利工程师的交流、反馈被推迟,也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或缓解该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如图1所示,可以同时开展两项或多项撰写/挖掘业务,在某些项目延期时,利用其他项目掩盖该项目延期对整体工作计划造成的影响。
利用专利审查意见答复工作(图中显示为答复OA)具有一定期限的特点,在挖掘/撰写项目延期时开始并完成答复工作,可以进一步掩盖该项目延期对整体工作计划造成的影响。
还可以同时开展专利分析业务,由于专利分析业务的数量和时间分配非常灵活,所以可以基本上弥补某些项目延期对整体工作计划造成的影响。
笔者在实际工作计划制定过程中,一般会保留1个月的工作量作为候补,当撰写或挖掘进度受阻时,将候补的工作量(例如OA答复、翻译、专利分析)提上来,使当月的工作量和整体的工作进度不受IT项目进度改变的影响。
另外,在工作计划制定过程中,还要保留一部分自己学习和参与培训的时间,提升企业专利工程师的业务水平和对本领域技术的掌握程度;一方面,为今后的工作做好储备,另一方面,在专利工作中,可以早日成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综上所述,IT企业专利工程师开始为企业服务可以从技术和制度两方面入手,将专利工作与研发工作紧密结合,让专利工程师与研发工程师紧密合作,将专利制度与公司文化逐步融合。同时,要注意规避研发过程中延期所造成的风险,使专利相关的工作按时完成、按计划落实。
作者简介:
李想,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得计算机图形学研究方向的硕士学位;在NVIDIA工作期间,曾作为核心技术研发人员在计算机硬件、驱动以及操作系统研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研发经验,并曾作为第一发明人在中美申请专利;2009年进入律师事务所,作为专利代理人从事电学领域尤其是计算机和通信领域专利代理工作,在此期间,先后担负专利撰写、专利翻译、中美欧等国审查意见答复等工作,特别是对计算机领域专利挖掘、申请及审查、专利分析等工作有深刻的理解;目前任北京中天安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知识产权部门负责人,负责公司知识产权全面工作,尤其专注于:挖掘公司在计算机操作系统内核、驱动和硬件层的技术创新点,分析国内外相关技术发展状况,以及从2010年开始为公司在相关领域进行完整的专利布局。
第二篇:企业专利工作管理办法(试行)
企业专利工作管理办法(试行)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企业专利工作,充分发挥专利制度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形成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推动企业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管理、保护和利用,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企业专利工作的任务是充分依靠和运用专利制度,使专利制度成为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一个主要动力机制和保护机制,鼓励和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为企业技术创新以及生产、经营全过程服务。
第三条 国务院专利工作行政主管部门、宏观经济调控部门共同负责对企业专利工作进行宏观指导和协调。
企业的专利状况指标及专利管理水平作为评价考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技术创新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其它企业可参照执行。企业应根据本办法并结合自身状况建立和完善各项具体专利管理规章制度。
地方各级专利管理机关、宏观经济调控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及相关法规政策制定适合本地企业情况的具体实施措施办法。
第一章 企业专利工作人员及机构
第五条 有条件的企业应配备专职专利工作人员,建立专门机构。其他企业可根据工作需要,明确承担专利工作的
机构和专职或者兼职人员。
企业专利工作机构的具体组织结构及管理模式,可根据本办法要求并结合企业自身情况灵活建制。企业主要负责人应主管和统筹企业专利工作。
第六条 企业缺乏条件配备专利工作者,可以从社会中介机构聘请具有注册执业资格的专业人员任企业专利顾问,帮助企业开展专利工作。
企业专利顾问应严格按照执业要求履行职务,保守企业秘密。
第七条 企业要明确企业专利工作者、企业专利顾问的工作任务和职责,提供工作条件,保障他们应有的权利,支持他们参加专利以及其它相关业务的培训、交流等活动。
第八条 各级专利管理机关应对企业专利顾问及其执业活动予以业务指导。要适时组织企业专利工作者、企业专利顾问开展业务培训及业务交流等活动。
第二章 专利产权管理
第九条 企业要制定适应本企业情况的覆盖企业各相关环节的专利产权管理制度。企业专利产权管理的内容包括:
(一)专利技术开发;
(二)专利申请、维持、放弃的确定,职务与非职务发明的审查;
(三)专利评价、评估;
(四)专利资产运营,包括专利权转让、许可贸易、运——
用实施,专利作价投资,专利权质押等;
(五)企业技术活动中形成的与专利申请相关技术档案的管理及对技术人员业务活动的规范;
(六)对涉及专利技术开发权益的流动人员相关活动的规范;
(七)专利权保护,包括专利侵权监视、专利诉讼及专利权边境保护等;
(八)其它企业专利产权管理事项。
第十条 企业要建立职工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申报与审查制度,制订具体申报、审查程序和办法。
大中型企业可在基层技术单位(项目组)及其它必要的企业基层单位指定兼职专利联络员,由专利联络员配合企业专利工作机构或企业专利顾问开展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申报等工作。
第十一条 企业对做出的发明创造,应进行分析评价,凡应该申请专利的,及时申请国内外专利。
对符合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应先提出专利申请,取得专利申请日后,再进行科技评价、评估、评奖、产品展览与销售等会导致技术发明公开丧失新颖性的活动。
对于不适于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一般应将其纳入企业技术秘密保护范围,从本企业专利战略及经营实际出发需要公开的除外。
第十二条 企业职务发明创造在申请专利前,有关人员应对该发明创造保密。企业职工调离、离退休,或者外来学习进修、临时工作人员在离开企业前,应将其从事、参与企业技术工作的技术资料交给企业,并承担保密义务。未经企业许可,不得擅自发表涉及应予保密内容的文章,不得将属于企业的发明创造申请个人专利。
第十三条 职工将其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企业应予支持,不得压制和侵犯其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需要企业出具证明的,由企业审查确认后,出具非职务发明证明。
职工就其做出的发明创造的职务与非职务性质与企业发生争议的,可提请当地专利管理机关处理,确认为非职务发明的,由专利管理机关为其出具处理决定。
第十四条 企业与其它单位签订有关技术开发的合同,或者签订其它在将来履行中可能产生发明创造的合同时,合同应明确发明创造的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的归属。
对于跨单位学习进修、合作、工作的人员及企业临时聘用人员,企业应当事先就该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做出的发明创造的专利申请权及专利权归属与其本人及接受或派出单位签订合同。未签订合同或者合同规定不明确的,其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的归属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五条 需向国外申请专利的项目,企业应进行可行性论证。
企业建立中外合资、合作企业时,外方以技术、设备、产品作投资的,企业应就所涉及的专利和相关技术领域进行专利检索和论证。
企业与外方签订涉及专利或将来可能涉及专利问题的——
涉及外合同,应对专利事宜或可能涉及的专利事宜作明确约定。
第十六条 企业对其专利或专利申请,应依法及时交纳年费或申请维持费,维持其有效。对拟在法定期限届满前放弃或终止的专利和专利申请,要予以论证确认并建立管理档案。
第十七条 企业应依法维护其专利权益。发生被侵权,或者与他方产生专利侵权纠纷或其它专利纠纷的,及时采取措施,必要时请求专利管理机关处理,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企业职工有权保护本企业的专利权不受侵犯。发现侵犯本企业专利权行为,应及时向企业报告,并帮助做好调查取证工作。
企业专利权益涉及海关保护的,要按照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要求,及时向海关总署申请办理专利权海关保护备案。
企业应避免侵犯他人专利权。
第十八条 企业要定期对专利权及专利申请状况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估,估算企业专利资产,并将其纳入企业财会核算管理体系,作为企业经营决策的依据。
企业联营、兼并及对外合资、合作,开展重大技术贸易,涉及专利的企业应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专利资产评估。企业开展上述专利资产评估应委托符合执业要求的中介机构完成。
第三章 专利信息利用
第十九条 企业要建立适合本企业的专利信息利用机制。
大中型企业应逐步建立企业专利信息数据库,有条件的企业要建立企业专利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缺乏条件建立专利信息数据库的企业可依托社会专利信息中介机构与专利信息网络利用专利信息。
企业专利工作者、专利顾问要及时收集、研究与企业有关的专利信息,为企业技术创新、经营管理等相关企业活动提出对策。
第二十条 地方专利管理机关、宏观经济调控部门应采取措施促进专利信息的传播、开发和利用。要鼓励和支持本地区专利信息网络建设,逐步建立本地区中国专利信息网网站。鼓励和支持社会专利服务中介机构开展专利信息服务。
第二十一条 企业在产品、技术研究开发立项之前,应进行专利文献检索,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及完成后,要进行必要的跟踪检索。企业研究开发项目进行鉴定验收时应有专利检索报告。
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申请列入政府经济科技计划或者政府参与投资的,项目审批部门应当要求项目承担企业提供专利检索报告作为审批立项的依据之一。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或完成后,承担企业向项目审批部门申报时,申报材料应提供项目所涉及技术领域的新的专利检索报告,及项目中产生的发明创造是否申请专利的说明。
第二十二条 企业开展对外贸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
进行项目专利检索:
(一)技术、成套设备和关键设备的进出口;
(二)未在国内销售过的原材料和产品的进口;
(三)未在其他国家和地区销售过的原材料和产品的出口。
第二十三条 对企业重大的新技术、新产品研究开发项目,或者企业具有重大市场前景需要申请外国专利的技术创新成果,企业要进行项目专利战略研究,提出专利战略分析报告。
第四章 考核评价与扶持措施
第二十四条 企业专利状况指标作为评价企业技术创新工作与专利工作的主要考核指标,包括:
(一)专利权、专利申请权拥有量指标,包括自主开发和引进的专利权、专利申请权;
(二)专利开发率指标,包括专利权、专利申请权数与同期研究开发投资额比,专利权、专利申请权数与企业技术人员数比等;
(三)专利收益指标,包括自主开发专利和引进专利的收益;
(四)企业专利管理状况,包括专利管理综合水平,专利产权管理状况,专利信息利用状况,制定与实施专利战略状况,专利收益分配与奖励状况等。
企业应将企业专利状况指标及专利管理要求纳入企业有关负责人任期考核目标。
第二十五条 国务院专利工作行政主管部门、宏观经济调控部门共同制定企业专利工作达标和优秀两级评价标准,对企业进行评价。由企业自愿申报,省级以上专利管理机关、宏观经济调控部门组织评价。
对专利工作优秀并符合有关要求的企业,纳入有关扶持企业计划或其它政策支持范围。
第二十六条 对于政府财政支持的科技计划项目所取得的新技术成果,除合同规定应向社会推广或保密外,项目承担企业可以申请专利,并可以有偿转让或自行实施,所得收益属于承担企业。
第二十七条 各级专利管理机关、宏观经济调控部门应优先将拥有自主专利权并符合有关条件的高新技术项目推荐纳入国家有关经济和科技计划。优先向社会推荐有自主专利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对拥有自主专利权且形成一定产业规模具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和新技术,采取倾斜支持政策。
地方可以根据本地情况制定鼓励支持专利技术实施和产业化的具体措施。鼓励和支持地方建立专利基金,鼓励企业建立企业的专利基金。
第二十八条 鼓励和支持企业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社会技术力量开展以专利为目标的技术创新活动。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技术持有人以专利权入股,与企业合作建立新的经营实体。鼓励企业从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引进专利进行技术创新。
第二十九条 地方专利管理机关应鼓励发展面向企业——
服务的社会专利中介服务机构,引导帮助本地区成立企业专利工作者协会、专利顾问协会等有关企业专利工作的社会团体组织,并予以业务指导。
第五章 利益分配与奖励
第三十条 企业要根据专利法及实施细则和国家相关政策规定要求,建立企业内部合理的专利利益分配与奖励制度。对企业专利发明人或设计人作出的专利及其实施效益定期评价,兑现应分配利益与奖励。
专利利益分配与奖励应与专利发明人、设计人的贡献和专利实施效益对应。专利利益分配与奖励形式可以用股权分配,一次性支付应分配金额,或者按实施效益的一定比例提成等符合国家政策的形式。
第三十一条 企业开展专利利益分配与奖励,对专利及其实施效益评价时,可以组织专门委员会依国家规定的评价要求评价。
第三十二条 职务专利发明人、设计人对企业关于其职务专利及实施效益的评价与利益分配、奖励持严重异议的,可以向企业所在地专利管理机关申诉和请求处理。申诉事实成立的,专利管理机关可以督促企业重新进行评价及分配、奖励,或者直接依法作出处理。企业对专利管理机关的处理决定应予履行。
第三十三条 在依托产学研合作的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利完成人及专利实施的主要完成人,企业应支付与其实际贡献相当的报酬,可以用股权
收益分配等符合国家政策的形式支付报酬。
企业可以在研究开发前订立的合同中约定研究开发完成后取得专利权及专利实施后,给予专利完成人的分配比例。
第三十四条 企业应将专利发明与设计成绩作为考核技术人员工作的重要依据。
企业在聘任技术人员职务和给予相关奖励时,应将其申请专利和获专利权情况,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之一。
企业技术人员所作出职务专利产生突出效益的,可作为有突出贡献的专业人员,在评定技术职务时破格晋升。
第三十五条 企业开展技术创新项目的鉴定验收与奖励时,应将项目申请专利及获专利权情况作为重要考证依据。
第三十六条 各级专利管理机关、宏观经济调控部门要适时表彰专利技术创新成绩显著的企业、优秀项目和先进个人,在企业专利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专利工作机构、专利工作者、专利顾问以及其他专利工作人员。
在企业专利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获得表彰、奖励的人员,其成绩作为职务聘任和晋升的主要依据之一。
第六章 责任与处罚
第三十七条 企业可以依据本办法制定本企业具体的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本办法规定,造成企业专利资产和其他财产损失的,给予责任人员行政处分。
第三十八条 未及时申请专利或忽视专利权保护工作——
造成企业严重损失的,企业有关负责人及直接责任者应按国家政策法规和企业规定承担责任。
职工将职务发明创造以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或者有其它严重违反本办法规定侵犯、损害企业权益行为造成企业严重损失的,企业应依法采取措施,追究其应承担的责任。
第三十九条 企业专利顾问玩忽职守、履行职责不当或者泄露秘密,造成企业损失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承担相应责任。专利管理机关可根据有关规定视专利顾问过错情节作出相应处罚。
附 则
第四十条 本办法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与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解释。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是起施行。原中国专利局、国家经贸委、国家科委1994年颁布的《企业专利工作办法》(国专发管字〔1994〕第117号)同时废止。
本文档系网络所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本人定尽快处理!
第三篇:企业专利工作管理办法(试行)
企业专利工作管理办法(试行)
(二000年二月十六日 国家知识产权局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企业专利工作,充分发挥专利制度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形成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推动企业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管理、保护和利用,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企业专利工作的任务是充分依靠和运用专利制度,使专利机制成为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一个主要动力机制和保护机制,鼓励和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为企业技术创新以及生产、经营全过程服务。
第三条 国务院专利工作行政主管部门、宏观经济调控部门共同负责对企业专利工作进行宏观指导和协调。
企业的专利状况指标及专利管理水平作为评价考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技术创新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其它企业可参照执行。企业应根据本办法并结合自身状况建立和完善各项具体专利管理规章制度。
地方各级专利管理机关、宏观经济调控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及相关法规政策制定适合本地企业情况的具体实施措施办法。第一章 企业专利工作人员及机构
第五条 有条件的企业应配备专职专利工作人员,建立专门机构。其他企业可根据工作需要,明确承担专利工作的机构和专职或者兼职人员。
企业专利工作机构的具体组织结构及管理模式,可根据本办法要求并结合企业自身情况灵活建制。企业主要负责人应主管和统筹企业专利工作。
第六条 企业缺乏条件配备专利工作者,可以从社会中介机构具有注册执业资格的专业人员任企业专利顾问,帮助企业开展专利工作。
企业专利顾问应严格按照执业要求履行职务,保守企业秘密。
第七条 企业要明确企业专利工作者、企业专利顾问的工作任务和职责,提供工作条件,保障他们应有的权利,支持他们参加专利以及其它机关业务的培训、交流等活动。
第八条 各级专利管理机关应对企业专利顾问及其执业活动予以业务指导。要适时组织企业专利工作者、企业专利顾问开展业务培训及业务交流等活动。第二章 专利产权管理
第九条 企业要制定适应本企业情况的覆盖企业各相关环节的专利产权管理制度。企业专利产权管理的内容包括:
(一)专利技术开发;
(二)专利申请、维持、放弃的确定,职务与非职务发明的审查;
(三)专利评价、评估;
(四)专利资产运营,包括专利权转让、许可贸易、运用实施,专利作价投资,专利权质押等;
(五)企业技术活动中形成的与专利申请相关技术档案的管理及对技术人员业务活动的规范;
(六)对涉及专利技术开发权益的流动人员相关活动的规范;
(七)专利权保护,包括专利侵权监视、专利诉讼及专利权边境保护等;
(八)其它企业专利产权管理事项。
第十条 企业要建立职工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申报与审查制度,制订具体申报、审查程序和办法。
大中型企业可在基层技术单位(项目组)及其它必要的企业基层单位指定兼职专利联络员,由专利联络员配合企业专利工作机构或企业专利顾问开展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申报等工作。
第十一条 企业对做出的发明创造,应进行分析评价,凡应该申请专利的,及时申请国内外专利。
对符合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应先提出专利申请,取得专利申请日后,再进行科技评价、评估、评奖、产品展览与销售等会导致技术发明公开丧失新颖性的活动。
对于不适于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一般应将其纳入企业技术秘密保护范围,从本企业专利战略及经营实际出发需要公开的除外。
第十二条 企业职务发明创造在申请专利前,有关人员应对该发明创造保密。企业职工调离、离退休,或者外来学习进修、临时工作人员在离开企业前,应将其从事、参与企业技术工作的技术资料交给企业,并承担保密义务。未经企业许可,不得擅自发表涉及应予保密内容的文章,不得将属于企业的发明创造申请个人专利。
第十三条 职工将其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企业应予支持,不得压制和侵犯其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需要企业出具证明的,由企业审查确认后,出具非职务发明证明。
职工就其做出的发明创造的职务与非职务性质与企业发生争议的,可提请当地专利管理机关处理,确认为非职务发明的,由专利管理机关为其出具处理决定。
第十四条 企业与其它单位签订有关技术开发的合同,或者签订其它在将来履行中可能产生发明创造的合同时,合同应明确发明创造的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的归属。
对于跨单位学习进修、合作、工作的人员及企业临时聘用人员,企业应当事先就该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做出的发明创造的专利申请权及专利权归属与接受或派出单位签订合同。未签订合同或者合同规定不明确的,其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的归属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五条 需向国外申请专利的项目,企业应进行可行性论证。
企业建立中外合资、合作企业时,外方以技术、设备、产品作投资的,企业应就所涉及的专利和相关技术领域进行专利检索和论证。
企业与外方签订涉及专利或将来可能涉及专利问题的涉外合同,应对专利事宜或可能涉及的专利事宜作明确约定。
第十六条 企业对其专利或专利申请,应依法及时交纳年费或申请维持费,维持其有效。对拟在法定期限届满前放弃或终止的专利和专利申请,要予以论证确认并建立管理档案。
第十七条 企业应依法维护其专利权益。发生被侵权,或者与他方产生专利侵权纠纷或其它专利纠纷的,及时采取措施,必要时请求专利管理机关处理,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企业职工有权保护本企业的专利权不受侵犯。发现侵犯本企业专利权行为,应及时向企业报告,并帮助做好调查取证工作。
企业专利权益涉及海关保护的,要按照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要求,及时向海关总署申请办理专利权海关保护备案。
企业应避免侵犯他人专利权。
第十八条 企业要定期对专利权及专利申请状况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估,估算企业专利资产,并将其纳入企业财会核算管理体系,作为企业经营决策的依据。
企业联营、兼并及对外合资、合作,开展重大技术贸易,涉及专利的企业应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专利资产评估。企业开展上述专利资产评估应委托符合执业要求的中介机构完成。
第三章 专利信息利用
第十九条 企业要建立适合本企业的专利信息利用机制。
大中型企业应逐步建立企业专利信息数据库,有条件的企业要建立企业专利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缺乏条件建立专利信息数据库的企业可依托社会专利信息中介机构与专利信息网络利用专利信息。
企业专利工作者、专利顾问要及时收集、研究与企业有关的专利信息,为企业技术创新、经营管理等相关企业活动提出对策。
第二十条 地方专利管理机关、宏观经济调控部门应采取措施促进专利信息的传播、开发和利用。要鼓励和支持本地区专利信息网络建设,逐步建立本地区中国专利信息网网站。鼓励和支持社会专利服务中介机构开展专利信息服务。
第二十一条 企业在产品、技术研究开发立项之前,应进行专利文献检索,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及完成后,要进行必要的跟踪检索。企业研究开发项目进行鉴定验收时应有专利检索报告。
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申请列入政府经济科技计划或者政府参与投资的,项目审批部门应当要求项目承担企业提供专利检索报告作为审批立项的依据之一。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或完成后,承担企业向项目审批部门申报时,申报材料应提供项目所涉及技术领域的新的专利检索报告,及项目中产生的发明创造是否申请专利的说明。
第二十二条 企业开展对外贸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进行项目专利检索:
(一)技术、成套设备和关键设备的进出口;
(二)未在国内销售过的原材料和产品的进口;
(三)未在其他国家和地区销售过的原材料和产品的出口。
第二十三条 对企业重大的新技术、新产品研究开发项目,或者企业具有重大市场前景需要申请外国专利的技术创新成果,企业要进行项目专利战略研究,提出专利战略分析报告。第四章 考核评价与扶持措施
第二十四条 企业专利状况指标作为评价企业技术创新工作与专利工作的主要考核指标,包括:
(一)企业专利权、专利申请权拥有量指标,包括自主开发和引进的专利权、专利申请权;
(二)专利开发率指标,包括专利权、专利申请权数与同期研究开发投资额比,专利权、专利申请权数与企业技术人员数比等;
(三)专利收益指标,包括自主开发利用和引进专利的收益;
(四)企业专利管理状况,包括专利管理综合水平,专利产权管理状况,专利信息利用状况,制定与实施专利战略状况,专利收益分配与奖励状况等。
企业应将企业专利状况指标及专利管理要求纳入企业有关负责人任期考核目标。
第二十五条 国务院专利工作行政主管部门、宏观经济调控部门共同制定企业专利工作达标和优秀两级评价标准,对企业进行评价。由企业自愿申报,省级以上专利管理机关、宏观经济调控部门组织评价。
对专利工作优秀并符合有关要求的企业,纳入有关扶持企业计划或其它政策支持范围。
第二十六条 对于政府财政支持的科技计划项目所取得的新技术成果,除合同规定应向社会推广或保密外,项目承担企业可以申请专利,并可以有偿转让或自行实施,所得收益属于承担企业。
第二十七条 各级专利管理机关、宏观经济调控部门应优先将拥有自主专利权并符合有关条件的高新技术项目推荐纳入国家有关经济和科技计划。优先向社会推荐有自主专利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对拥有自主专利权且形成一定产业规模具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和新技术,采取倾斜支持政策。
地方可以根据本地情况制定鼓励支持专利技术实施和产业化的具体措施。鼓励和支持地方建立专利基金,鼓励企业建立企业的专利基金。
第二十八条 鼓励和支持企业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社会技术力量开展以专利为目标的技术创新活动。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技术持有人以专利权入股,与企业合作建立新的经营实体。鼓励企业从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引进专利进行技术创新。
第二十九条 地方专利管理机关应鼓励发展面向企业服务的社会专利中介服务机构,引导帮助本地区成立企业专利工作者协会、专利顾问协会等有关企业专利工作的社会团体组织,并予以业务指导。第五章 利益分配与奖励
第三十条 企业要根据专利法及实施细则和国家相关政策规定要求,建立企业内部合理的专利利益分配与奖励制度。对企业专利发明人或设计人作出的专利及其实施效益定期评价,兑现应分配利益与奖励。
专利利益分配与奖励应与专利发明人、设计人的贡献和专利实施效益对应。专利利益分配与奖励形式可以用股权分配,一次性支付应分配金额,或者按实施效益的一定比例提成等符合国家政策的形式。
第三十一条 企业开展专利利益分配与奖励,对专利及其实施效益评价时,可以组织专门委员会依国家规定的评价要求评价。
第三十二条 职务专利发明人、设计人对企业关于其职务专利及实施效益的评价与利益分配、奖励持严重异议的,可以向企业所在地专利管理机关申诉和请求处理。申诉事实成立的,专利管理机关可以督促企业重新进行评价及分配、奖励,或者直接依法作出处理。企业对专利管理机关的处理决定应予履行。
第三十三条 在依托产学研合作的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利完成人及专利实施的主要完成人,企业应支付与其实际贡献相当的报酬,可以用股权收益分配等符合国家政策的形式支付报酬。
企业可以在研究开发前订立的合同中约定研究开发完成后取得专利权及专利实施后,给予专利完成人的分配比例。
第三十四条 企业应将专利发明与设计成绩作为考核技术人员工作的重要依据。
企业在聘任技术人员职务和给予相关奖励时,应将其申请专利和获专利权情况,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之一。
企业技术人员所作出职务专利产生突出效益的,可作为有突出贡献的专业人员,在评定技术职务时破格晋升。
第三十五条 企业开展技术创新项目的鉴定验收与奖励时,应将项目申请专利及获专利权情况作为重要考评依据。
第三十六条 各级专利管理机关、宏观经济调控部门要适时表彰专利技术创新成绩显著的企业、优秀项目和先进个人,在企业专利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专利工作机构、专利工作者、专利顾问以及其他专利工作人员。
在企业专利工作做出显著成绩获得表彰、奖励的人员,其成绩作为职务聘任和晋升的主要依据之一。第六章 责任与处罚
第三十七条 企业可以依据本办法制定本企业具体的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本办法规定,造成国有企业专利资产和其他财产损失的,给予责任人员行政处分。
第三十八条 未及时申请专利或忽视损失的,企业有关负责人及直接责任者应按国家政策法规和企业规定承担责任。
职工将职务发明创造以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企业应依法采取措施,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 企业专利顾问玩忽职守、履行职责不当或者泄露秘密,造成企业损失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承担相应责任。专利管理机关可根据有关规定视专利顾问过错情节作出相应处罚。附则
第四十条 本办法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与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解释。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中国专利局、国家经贸委、国家科委1994年颁布的《企业专利工作办法》(国专发管字〔1994〕第117号)同时废止。
第四篇:专利工程师岗位职责(信息产业局)
1.专利《&专利文档鹏方法和技巧培训。
2.协助客户进行专利文案的撰写和申请,公司内部技术研究成果的专利转化。
3.参与和协助项目实施与咨询过程中的专利检索与分析工作。
第五篇:企业党建工作创新的切入点
浅谈新形势下企业党建工作创新的切入点
物业管理部 鲁俊斌
围绕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领会以习近平同志为首的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班子抓铁留痕,踏石留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建党强国思想精髓,针对企业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如何创新?从何人手,笔者以在基层支部工作的长期实践浅谈新形势下党建工作创新的切人点。
按照党的十八要求,把建设高素质的经营者队伍、党员队伍、人才队伍和职工队伍,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贯穿在国有企业党组织活动始终,保障国有企业党组织参与决策、有效监督,保障核心作用发挥。我认为具体工作要从以下七个方面切人。
一、要在转变服务意识上下功夫。
企业党建工作的服务对象是职工,要以建设四支高素质队伍为目的,这是党的十八大总体要求。党务干部要转变服务意识,一是观念上从要我服务向我要服务转变,说到底从被动向主动转变;二是对象上从向困难职工服务向全体职工服务转变;三是内容上向满足职工的生存需求向全面发展转变。工作思路上要做到“一个入手,三个服务,三个感到,一个对接”:一个入手就是从职工最迫切的要求入手;三个服务,一是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形式,丰富服务内容,从领域、形式和内容上为职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通过我们的服务,让职工在日常生活上感到方便,工作环境上感到安全,人际关系上感到温暖,最终实现党的工作与职工群众需求的对接。这就需要我们充分了解职工的需求,努力 转变服务意识,拓展为职工群众服务的思路,眼界要放宽,境界要放远,思路要放大。通过这个机制,让职工感觉到党的工作确实是有效的。
二、要在工作方式方法上做文章。
企业党建工作要创新,最重要的是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做人的工作要从“四个清楚”入手:一是家庭成员要清楚;二是家庭收入要清楚;三是家庭困难要清楚,老人是否健康,孩子是否有人照顾;四是家庭关系要清楚。只有清楚了这些,你才能入手做工作。工作的途径,从“四个访问”做起,一是职工生病时必须访问,大家知道,人在生病的时候都希望别人来看望自己,关系紧张的一探望,矛盾就抹去了。二是职工受到奖惩时必须访问,特别是受到批评的人。三是职工有困难时必须访问,谁都有困难的时候,伸把手扶一下,就是最大的鼓舞。四是职工退休时必须欢送,从感情上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党员多,职工也多,怎么办?可以发动党员参与,这也是代表党组织。工作的方式有四个:第一,家庭访问式,我们党的建设是以社会单位为依托建立的党组织。在职工眼里,我们是领导,在他家里,他就是主人,你是客人。平等的关系沟通,效果很好,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第二,谈话疏导式。面对面的交流沟通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但需要讲究沟通艺术。支部书记要善于沟通,注意方式方法,会说不会说很重要。第三,困难帮助式。有下岗的,尽力安排。人到困难时,有人帮助,作用最大。第四,活动引导式。通过组织大家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大家聚在一起,一些人的思想观念在不知不觉中,就能获得统一,效果很好。
三、思想工作放在理顺职工情绪上。企业的生存发展的关键是看人的思想,人的思想是发展的决定因素。党组织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意义重大。现实生活矛盾多,消极情绪也多。国家发展快,收入不平衡,出现了一些不稳定因素,带来了人的思想不稳定。人的思想就是人的情绪,变化快了,感觉跟不上。特别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从人的情绪做起。情绪是人的思维活动和心理活动,人们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不同的观点往往从情绪表达出来。我们做思想工作,一定要遵循人的心理规律,这才是有效的。要在这方面下功夫,有几个环节值得注意:第一是情绪调控。首要的是掌握情绪,他在想什么,做什么,为什么,往往跟他的思想、工作、生活密切相关。了解了这些,还需要识别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人的情绪规律有对抗情绪,消极情绪,中性情绪和积极情绪。对抗情绪的调控是最难的,确定方案时,要分析他情绪产生的原因,表现程度,突出重点,适合每一个人的特点。在转化实施的时候,一定要采取不同的对策,积极情绪的,我们要爱护。党内先进分子、积极分子,他们的热情,我们要爱护,要表彰。
四、要把经济工作放在中心位置上。
党的工作要围绕企业中心工作来开展。企业党建工作的创新,就是更好地为中心工作服务。最恰当的方式,就是要有创新服务的观念。国有企业党的自身建设,历来都说要围绕中心工作来做。实践证明,党政关系应该是相融合,不能提中心论和围绕论。中心论和围绕论说明关系不平等,需要的时候,我给你提供服务,不需要的时候,就把党晾在一边,或者出现“两张皮”。党政关系应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离不开。融合关系很好的说明了党的自身工作和党的中心工作的关 系。党的自身工作是为党的中心工作提供保证,一个是经济工作的方式,一个是政治工作的方式,都是为党工作,所以是平等的关系,以此来建立一个完整的服务机制。党的自身建设如何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如何发挥服务监督作用?简单说就是:说得上话,插得上手,办得成事。
从理论上看,服务机制是参与决策。首先要有参与意识,怎么参与?代表谁参与?说白了就是以政治的工作方式参与,党组织负责人参与其企业决策是代表党员和职工群众,是代表执政党参与企业决策。党组织负责人,参与决策前,对决策内容一定要进行广泛的调查,广泛征求群众、党员的意见,了解决策内容,做到了心中有数。决策当中一定要充分阐述党员和群众以及个人的意见。所谓的集体领导,就是把自己代表的那部分人的意见统统表达出来,保障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带头执行,在党内做好思想组织上的工作,政治核心作用就发挥出来了,决策科学化也得到了体现。
五、要把重点落实在工作计划上。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最重要的是靠党组织的工作计划来体现,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一些党支部基础资料不全,是个普遍现象。主要步骤:第一,一个支部,一个党委的工作依据是什么,是上级精神和本单位实际的结合;第二是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第三是具体内容,也就是要开展哪些活动;第四是目标,也就是要达到什么目的。
制定计划。一般的时候,是书记或者副书记,或组织委员,起草党支部工作计划。第一步支委会审议,支委会审议完了,提交支部大会(党员大会)讨论通过,第三,报上级党委备案,自己留一份,这个一定要 有的。实施计划。书记是党的工作的第一责任人,通过责任制约束书记,落实计划,书记兼行政副职也是一个优势;建立支部委员会工作责任制;建立监督检查责任制,接受党员、职工的监督;最重要是落实、检查、考评、奖惩。
六、要在党员教育管理上讲实效。
要提供政治保证,创新党建工作,就必须把自身建设搞好,通过坚持和完善党内生活的各种制度,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发挥党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保证党员对党的忠诚,保证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1)坚持和完善党内民主生活制度。一是党内情况通报制度,该让党员知道的,一定要让党员先知道,先传达、先动员,党员的意识才强。政党的力量来自于党员对党的忠诚,不在于党员的多少。苏共列宁时期,党员20万,革命成功了;斯大林时期,党员200万,打败了法西斯;戈尔巴乔夫时期,党员2000万,解散了。为什么关键时刻,一些宣过誓要为党牺牲一切的党员却保饭碗、保自己?说明苏共脱离了群众,不再代表人民的利益了。二是党内民主决策制度,重要问题的决策,要通过一定的形式、制度,决策征求党员意见,要让广大党员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三是党内情况反映制度。信息机制要上下通达,基层有问题,能够及时通过党组织网络反映上来,上级的信息也能让党员及时看到,形成联动机制。四是密切联系群众制度。通过组织形式、制度形式把党员凝聚起来,并通过党员把群众凝聚起来。我们是8000多万党员的大党,是全世界最大的政党。因为我们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坚持和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特别是老党员、困难党员、下岗党员,帮扶机制的建立非常重要。我们企业内部也要关注离退休老党员,收入低,退休早的,他们的困难我们要及时了解并帮助解决。(3)坚持和完善党内表彰制度。不讲物质、只讲奉献不行的。不能让党员总是奉献,好党员的模范事迹,我们要表扬,要关怀。(4)坚持和完善党员轮训制度,国有企业每年对党员集中轮训不少于12天,其他不少于7天。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培训,建立制度,按程序去办,工作量虽然很大,但是对加强党的建设非常重要。
(5)坚持和完善党员在居住地发挥作用的机制。我们的党是以社会关系为依托建立的,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提出一个课题,把工作单位组织生活与生活社区党组织生活结合起来,让党员在居住地也发挥作用。
(6)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制度。党组织活动必须通过“三会一课”来贯彻,党员大会、支委会、党小组会和党课,最基本的形式不能否定,不能削弱,更不能取消,但要创新。大道理说好讲也好讲,说不好讲也不好讲,关键看进耳不进耳,入不入心。党课要讲基本理论,比如什么是党性?什么是党员修养?什么是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等,这些基本的理论和基本的知识讲透了,对提高党员的党性意识和执政意识很有帮助。
七、要在有效监督上求实效。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性,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监督党员切实履行义务;监督党员干部和其他任何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国法政纪,严格遵守国家的财政经济法规和人事制度,不得侵占国家、集体和群众的利益。教育党员和群众自觉抵制不良倾向,坚决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总之,企业党建工作的创新,必须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以科学的方法来推进,以科学的制度作保障,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〇一三年六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