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物理各章易错题归纳
第十三章 光学
一、主要内容
本章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棱镜、光的色散、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法线、折射率、全反射、临界角、透镜(凸、凹)的焦点及焦距、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光谱、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y射线、电磁波谱、光电子、光子、光电效应、等基本概念,以及反射定律、折射定律、透镜成像公式、放大率计算式,光的波粒二象性等基本规律,还有光本性学说的发展简史。
二、基本方法
本章涉及到的方法有:运用光路作图法理解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等的成像原理,并能运用作图法解题;根据透镜成像规律,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判断物象变化情况。
三、错解分析
在本章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初学者常犯的错误主要表现在:解题操作过程不规范导致计算错误;将几何光学与物理光学综合时概念不准确;不善于用光路图对动态过程作分析。
例1 波长为0.65μm的红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水相对空气的折射率为1.33。求该光在水中的波长,并判断在水中该光的颜色。
【错解】
得波长0.49μm的光是蓝色。【错解原因】
上述求得光在水中的波长为0.49μm是正确的,但用光谱表查得光的颜色却错了。人眼对光的色觉决定于光的频率而不是波长。
【分析解答】
当光从一种媒质进入另一种媒质时,波长变化了,波速也相应变化了,但它的频率却不变。所以在水中该光仍是红色。
【评析】 物理规律的因果关系是有条件的,记忆规律时应该首先弄清规律成立的条件。凡是波,无论是机械波还是电磁波,只要振源的频率不变,波的频率就不变。例2 一束白光从玻璃里射入稀薄空气中,已知玻璃的折射率为1.53,求入射角为下列两种情况时,光线的折射角各为多少?
(1)入射角为50”(2)入射角为30° 【错解】
r=30°3′
r=19°4′ 【错解原因】
此解法中没有先分析判断光线是从光疏媒质进入光密媒质,还是从光密媒质进入光疏媒质,会不会发生全反射。而是死套公式,引起错误。
【分析解答】
光线由玻璃里射入空气中,是由光密媒质射入光疏媒质,其临界角为
由已知条件知,当i=50°时,i>A,所以光线将发生全反射,不能进入空气中。当i=30°时,i<A,光进入空气中发生折射现象。
sinr=n·sini=1.53×sin30°=0.765 r= 49°54′ 【评析】
解光的折射现象的题目时,首先应做出判断:光线是从光疏媒质进入光密媒质,还是光线是从光密媒质进入光疏媒质。如是前者则i>r,如是后者则i<r。其次,如果是从光密媒质进入光疏媒质中,还有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应再判断入射角是否大于临界角,明确有无折射现象。
例3 光从玻璃射入空气里时传播方向如图13-l所示,请在图中标出入射角和折射角。
【错解】
如图 13-2所示,α为入射角,β为折射角。【错解原因】
错解原因一是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不加分析地认定玻璃与空气总是上下接触的;二是对光的折射及其规律未吃透,将题设文字条件与图形条件结合起来的分析能力差。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光从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射入空气里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题设文字条件是“从玻璃射入空气”,因此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再结合题设所给图形,可知CD为界面,AB为法线。
【分析解答】
如图 13-3所示,α′为入射角,β′折射角(CD左面为玻璃,右面为空气)。
【评析】
解光的折射现象的题目,首先应对光线是从光疏媒质进入光密媒质呢?还是光线是从光密媒质进入光疏媒质作出判断。为了保证你每次做题时,能够不忘判断,建议同学们做光的折射题时,先画出光路图,标出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的方向,在界面处标出哪一个是光密媒质,哪一个是光疏媒质。然后再解题。例4 如图13-4所示,放在空气中折射率为n的平行玻璃砖,表面M和N平行,P,Q两个面相互平行且与M,N垂直。一束光射到表面M上(光束不与M平行),则:
A.如果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光在表面M发生全反射。B.无论入射角多大,光在表面M都不会发生全反射。C.光可能在表面N发生全反射。
D.由于M与N平行,光只要通过M就不可能在表面N发生全反射。【错解】
光束从空气中射到玻璃砖表面M上,是由光疏媒质到光密媒质,不可能发生全反射,而从表面N射出空气,是由光密媒质到光疏媒质,光可能发生全反射,故选B,C。
【错解原因】 机械地记住光从光密媒质到光疏媒质,可能发生全反射,而不具体分析光通过表面M后射到N表面光线的入射角的大小是否大于临界角,而错选C。
【分析解答】
如图13-5所示,光射到表面M的入射角为i(i≠90°)折射角为r,面N,因M∥N,故其入射角i′=r<C。即光只要通过M即不可能在表面N发生折射。
若光通过M先射到MN面再射到P面(如图13-6),同样可以证明经P面发生反射,反射光线射至N面时,由几何关系可以证明入射角i′=r,根据折射定律折射角r′=i,同样不可能发生全反射。故应选B,D。
【评析】
同一个初始条件可能有若干个不同结果。这是对考生思维能力的考查。本题中,当光线射到M上,发生折射。以A为分界点,入射点在AC之间,光线先要到达P界面,所以一定先要讨论光线在P界面上的行为。光线在P界面一定会发生反射现象,是否发生折射要看入射角是否大于临界角。由于此问题与本题无关所以可以不讨论它。如果试题提出光线在P界面的行为时,就要认真讨论。结论是:入射到M面光线的入
例5:如图13-7所示,有一长方形的玻璃砖,内有一个凸型空气泡,某学生用这个玻璃砖来做光学实验。当一平行光束通过玻璃砖时,光在空气泡中发生的现象是:
A.这一平行光束在空气泡中将不改变原来的方向。B.这一平行光束在空气泡中将发生会聚。C.这一平行光束在空气泡中将发生发散。D.无法确定。
【错解】
不少学生看里面是一个凸型气泡,认为光线经过的是凸透镜,故最终成为一束会聚光线,应选B。
【错解原因】
对透镜的作用不清楚,而是简单地由镜子的形状来判断它对光线的作用种类,认为凸型空气泡与平时用的玻璃凸透镜形状一样.便认为空气泡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与玻璃透镜的作用效果相同。
【分析解答】
设想在图13-7中,沿AB方向把玻璃砖等分为二,即成为图13-8中情形,显然该束光经过的是一凹透镜。由光学知识可知,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则平行光束在空气泡中将发生发散,故应选C。
【评析】
更基本的方法是画一条入射光线到空气透镜的前表面,用作图法来判断光线经过透镜之后的行为。光线从玻璃进入空气,由光密媒质进入光疏媒质,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出射光线是发散的。可见“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是会聚的”这个结论是有条件的。条件是透镜材料的折射率大于周围环境的折射率。
例6:如图13-9,P为发光点,MN为平面镜,那么在MN与P之间放上不透明挡板Q后,像的亮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填“变亮”或“变暗”或“不变”)。【错解】
在MN与P之间放上不透明挡板Q后,必然会使从P点发出的光被挡板挡住部分,所以像的亮度会变暗。
【错解原因】
选错的同学是将此类问题与在发光点S与透镜之间放一挡板的情况混为一谈了。若是凸透镜,如图13-10,发光点S发出并且到达凸透镜上的那部分光线,经折射后必然全部相交于实像点S1,而当如图13-11所示的凸透镜下半部分(或其上任何一部分)放上挡板B后,S发出并且到达挡板B的光线就会被反射和吸收不能透过凸透镜经折射到达实像点S2,使得相交于S2像点的光线大大减少了,显然由于放上了B,S2点变暗了,而平面镜则不同了。
【分析解答】
所不同的是,图13-12中发光点P在平面镜中所成的是虚像点P'。眼睛之所以能看到P',是因为P发出的光线,在平面镜MN上发生反射并且进入人眼睛。人按照平时形成的观察习惯,逆着进入眼睛的这些反射光线看到镜后的虚像点P',P'就是进入人眼睛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相交点,显然P'像点的亮度取决于眼睛的某一位置观察时进入其中的光线多少与强弱。
如图(13-12)所示,无放挡板时,眼睛在M1N1与M1'N1′所包围的空间区域内均可看到P′点。放上挡板后,在图中的阴影部分A或B区域内(即在M1Nl和M2N2与M1′N1′和M2′N2′所包围的区域),进入眼睛的光线多少强弱与未放入挡板时相比保持不变。因为在没有放上挡板时,通过挡板所在位置的那部分光线经平面镜后,同样不能进入处于A,B区域内的眼睛,这样对进入A,B区域内的光线多少与强弱并不能做出贡献。也就是说,挡板放上后,对在A,B区域内眼睛,能否看到像及看像的亮度都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当然此时A,B区域外再也看不到P的像点P′了。因此,在发光点与平面镜之间放上不透明挡板后,观察到的像的亮度是不变的,变化的是像的观察范围,而且是明显变小了。
【评析】
几何光学把光理想化为光线,用几何的方法研究光在介质中的行为。总结出光的直进、反射和折射三大规律。所以用几何光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应先画光路图再做具体分析。这不仅是按照规律办事的的起码要求,也是保证做题正确的手段。
例7 用一个放大镜观察细小的物体,若物体距镜2cm远时,将看到一个放大3倍的像,求此放大镜的焦距是多少?
【错解】
v= mu=3×2=6(cm)
【错解原因】
对题目中给的条件分析不够,题目中“通过放大镜看到一个像”这句话属于隐蔽的已知条件,暗示了像和物在同侧.说明成虚像即像距为负值。而此解法恰好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而是不加分析地当作实像处理,简单代入公式求解,出现了问题。
【分析解答】
由于像与物在放大镜的同一侧。因此,是一个虚像,v为负值。
【评析】
胸有成竹说的是没画之前,画家的头脑里就有了一幅活生生的情境。理解题意也和画画的道理相同,看到一个物理问题,先要将文字叙述的物理情境想象出来,然后再进一步解题。本题如果先依据题意画一幅光路图就对像距的虚实一目了然。
例8 高9cm的物体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屏上得到高3cm的像。将此物向透镜移近50cm时,则得放大率是3的正像。求此凸透镜的焦距?
【错解】
设此凸透镜焦距为f,第一次成像物距为u1,像距为vl。两次成像的放大率各为K1和K2。由成像公式
【错解原因】
上述解法不加分析地把两次成像都当作实像处理,得出了错误的结果。【分析解答】 由透镜成像公式
第一次成像为实像
第二次成像为虚像
【评析】
应用透镜成像公式时,一定要注意判断像的性质,若像距v>0,为实像;若像距v<0,为虚像。要想避免出现本题类似的错误。得在审题上狠下功夫。得在理解词语的物理意义上动脑筋。本题文中说:“在屏上得到高3cm的像”则这个像一定是实像。题文中又说:“将此物向透镜移近50cm时,则得放大率是3的正像”这段话中,像的前面有定语“正”字,其物理意义是“成虚像”,像距应取负值。
一般常见的描述像的性质的定语、状语有:
像的定语:实像、虚像、正像、倒像、放大的像、缩小的像、放大的倒立的像、放大的正立的像、缩小的正立像、缩小的倒立像等。
像的状语:像与物同侧、像与物异侧,成像在焦点以外、成像在焦点以内等。把这些修饰词的物理含义准确地再现出来可以正确地理解题意,避免犯一些“没看清楚题意”之类的低级错误。例9 用凸透镜成像时,当物体从极远处沿着主轴移向透镜时,像朝什么方向移动?像移动的速度比物体移动的速度怎样?
【错解】
由凸透镜成像实验知道,物体从极远处沿着镜轴移向透镜时,像从透镜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移动速度与物体速度相同。
【错解原因】
上述解法错在对成像过程只有表面局部认识,想当然地得出了结论。【分析解答】
凸透镜成像的讨论中,透镜焦点和二倍焦距处是转折点,应仔细观察实验结果,认真进行分析,切忌片面。像移动速度与物体移动速度的比较,决定于像移动距离和物体应移动的距离之比。
由实验知道,物体由极远处沿着镜轴移向透镜时,应分三个阶段讨论:(1)物体从极远移向凸透镜二倍焦距地方,像从透镜另一侧焦点处移向二倍焦距地方,在此区间像移动速度小于物体移动速度。
(2)物体从凸透镜二倍焦距处移动向焦点时,像从透镜另一侧二倍焦距处移向极远,在此区间像移动速度大于物体移动速度。(3)物体从凸透镜焦点处移向透镜光心时,像和物同侧,是放大虚像,像移动的速度大于物体移动速度。
例10 一焦距为f的凸透镜,主轴和水平的X轴重合,X轴上有一光点位于透镜的左侧,光点到透镜的距离大于f而小于2f,若将此透镜沿X轴向右平移2f的距离,则在此过程中,光点经透镜所成的像点将
A.一直向右运动。B.一直向左运动。
C.先向左运动,接着向右运动。D.先向右运动,接着向左运动。【错解】
由于透镜沿X轴向右平移,使物距增大,由于凸透镜是确定的,故焦距一定,而物距增大,像距必然减小,透镜向右移,可等效为镜不动而物向左移,物像应同方向移动,所以像也应向左移,所以选B。
【错解原因】
物像同方向移动的规律仅适用于镜不动而物移动或像移动的问题。此题是物不动而镜移动。再用常规解题就会出现问题。
【分析解答]
用物体间距变化的规律去分析,该题马上由难转易,根据题设条件,在透镜向右移动2f距离的过程中,物点到透镜的距离由大于f而小于2f增大到 2f,再增大到大于2f,则物像间距应先减小后增大,由于物点静止不动,像点应先向左移动,接着向右移动,得正确答案C。
【评析】
此题告诉我们,不管适用条件照搬以前做过的题的解法,“以不变应万变”是要误事的。要全面分析问题,应用物像间的变化规律去分析在透镜成实像的情况下,当物距u由∞→2f的过程中,由于m<1,像的速度小于物体移动的速度,物像间距变小;当物距u由2f→f过程中,由于m>1,像的速度大于物体的速度,物像间距变大;在u=2f时,v=2f,物像间距具有最小值4f。掌握上述规律不但进一步加深了对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而且还可以更方便地求解一些光学问题。
例11 如图13-13所示,一线状发光物体AB,其A端恰在焦距为f的薄凸透镜前主光轴上2倍焦距处,AB与主光轴成α角,AB经透镜成像,A′B′与主光轴成β角,则β,α的大小关系: A. β>α B. β<α C. P=α D.无法确定。【错解】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距u=2f时,则像距v=2f。若物距u>2f,则像距为f<v<2f,并成缩小的像,所以A发光点在2f上,则通过透镜后必过主光轴上距透镜2f的A′点,发光体的B点在2f之外,则经过透镜后,像点B′应变得离主光轴近了,并且离镜2f-f之间。像A′B′与主光轴所成的夹角β与AB与主光轴所成的夹角α由于几何关系不清,无法判断。故选D。
【错解原因】
只是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记住了,机械性使用。而对凸透镜成像原理不清楚所造成的,不能灵活地去分析和正确地画出成像图,这是造成错解的原因。
【分析解答】
我们利用一条特殊光线来进行巧解。众所周知,凸透镜成像,当物距u=2f时,对应的像距v=2f,因此,从凸透镜主光轴上的发光点 A(A距透镜2f)发出的一条光线AC(AC与BA在同一条直线上),经过透镜后的光线 CC′必过主光轴上距透镜2f的A′点。显然,从发光点B发出的光线BC经透镜后的光线必为CC′,且B点对应的像点B’点在CC′上,因为CC′既过A′点,又过B′点,所以CC′与B′A′必在同一条直线上,如图13-14所示。在直角三角形COA′与直角三角形COA中,CO为公共边,OA′=OA。因此,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设∠OAC=θ ∴β=θ=α。
顺便指出,本题中B,O,B′必在同一条直线上。
例12(1989年高考题)把一个点光源放在焦距为f的凸透镜的焦点上,在透镜的另一侧2倍焦距处放一个垂直于主轴的光屏,在光屏上看到一个半径为R的光亮的圆。现保持透镜和光屏不动,而在主轴上移
位置上?
【错解】
【错解原因】
亮斑,如图13-15所示。亮斑的位置和物距不满足透镜成像公式。【分析解答】
因为处在焦点的点光源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轴。所
像前(图13-15),或者会聚成像后形成的(图13-16),所以,由图13-15的几何关系可知 v=4f,再由透镜成像公式可求得:
【评析】
画出光路图,才能正确求解几何光学题。
例13(1993年高考题)某人透过焦距为10cm、直径为4.ocm的薄凸透镜观看方格纸,每个方格的边长均为0.30cm,它使透镜的主轴与方格纸垂直,透镜与纸面相距10cm,眼睛位于透镜主轴上离透镜5.ocm处,问他至多能看到同一行上几个完整的方格?
【错解】
不少人认为,和主轴垂直且处在焦点的方格纸,经过透镜不能成像,或者说像成在无穷远处,从而得出位于主轴上离透镜5.ocm处的人眼看不到方格纸,或者此题无解的错误答案。
【错解原因】
处在焦点的方格纸不能成像,或者说成像在无穷远的结论是正确的。但由此绝不能推出人眼看不到方格纸,或者此题无解的结论。人眼也是个光学器件。平行光通过眼睛的晶状体在视网膜上成像为一个点。比如人们戴上老花镜(即薄凸透镜),完全能够清楚地看到处在老花镜焦点上的物体。
【分析解答】 把“人眼通过透镜能看到方格纸”这句生活语言,转化成物理语言应为“从方格纸射出的光线,经过透镜折射后能进入人眼”。根据光路可逆原理,我们再把“从方格纸射出的光线,经过透镜折射后,能进入人眼”转化成“从人眼所在处的点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透镜折射后,能在方格纸上形成亮斑”,亮斑的大小取决于透镜的大小、像距、屏的位置,如图13-17所示,其中像距可由透镜成像公式求得,即:
由图中的几何关系可得,亮斑的直径为:
进而可求得亮斑的直径上的完整方格数为:
也就是说,人眼透过透镜至多能看到同一行的方格数为26。【评析】
理解题意比解题还重要。当年不少的考生就因为读不懂题而失分。读不懂题的原因在于没有将题目所叙述的具体问题转化为一种物理模型。
例14 如图13-18所示,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的焦点上有点光源S。若使透镜以垂直于主光轴并过光心的直线为轴转过37°角。求此点光源到它的像之间的距离(sin37°=0.6,cos37°=0.8)。
【错解】
透镜转动后,发光点到透镜距离:
u=f·cosθ=8(cm)由透镜成像公式:
得
所以像物间距离
对透镜成像公式中的物理量,物距u、像距v、焦距f,这些概念理解不够。u,v,f应均是物垂直于透镜的距离,而不是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分析解答】
在透镜成像公式中,u,v,f均是物垂直于透镜的距离,而不是到透镜光心的距离。透镜转过后,所得的像距是相对于新的透镜位置的垂直距离。由透镜成像规律知该像仍在原主光轴MN上。如图13-19所示,离光心的距离:
所以像物问距离:
L=v′-u=40(cm)【评析】
从本题的正误比较中,我们发现基本概念必须准确。我们还发现主轴的作用。物距、像距都可以先把物点、像点投影到主轴上,投影点到光心的距离就是物距、像距。如果在转动透镜的同时也转动主轴,并将发光点投影到新的主轴上,如图所示M′N′。新的物距在一倍焦距之内,可用几何关系求出新的物距。完成了对新的物理情境的调查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有了。
第二篇:易错题
·在人的认知、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经常处于动态变化过程的心理活动称为(A)A心理状态
B心理特征
C心理过程
D个性心理 ·心理活动的产生方式是(A)A反射 B兴奋 C抑制 D神经元
·教师利用抑扬顿挫的声音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这种注意是(D)A有意后注意 B有意注意 C随意注意 D无意注意 ·人从明处突然走进暗处,人的感受阈限(A)A缓慢下降 B急速下降 C缓慢上升 D急速上升
·如果用眼睛注视一朵绿花,约一分钟后,然后将视线转向身边的白墙,那么在白墙上将看到红花。这种现象是(B)
A正后像
B负后像
C视觉适应
D感觉对比
·看到两歧图形时,知觉的对象和背景可以发生变化,这说明了知觉的(D)A理解性
B恒常性 C整体性 D选择性
·看到一面红旗,人们马上能认出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D)A感觉 B视觉 C色觉 D知觉
一个人换了衣服和发型,我们仍然能认出他。这体现了直觉的(C)A整体性
B恒常性 C理解性
D不变化 ·人们对整体的知觉和对部分的知觉上(A)
A前者由于后者
B前者劣于后者 C两者没有差别 D两者相辅相成 ·有目的、有计划、恒久的知觉活动是(A)A观察
B想象 C意志控制 D记忆 ·在知识学习的初级阶段,(B)的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A言语直观 B模象直观 C观察标本 D图表直观
·人们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都可能会在人脑中留下痕迹,以后见到的时候能认出来或者不见的时候能回忆起来,这是属于(D)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记忆
·学生回答选择题时所使用的记忆过程主要是(C)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记忆
·学生在做问答题时所使用的记忆过程主要是(D)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记忆
·人们在游历过“万里长城”后,在头脑中留下了生动的长城形象,这种记忆是(B)A情绪记忆 B形象记忆 C动作记忆 D情景记忆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C)
A言语记忆 B逻辑记忆
C情绪记忆
D动作记忆
·许多人利用早晨和晚上的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的是(C)
A双重抑制 B前摄抑制 C单一抑制 D倒摄抑制
·教师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网络,这种做法依据的记忆理论是(A)A提取失败说 B消退说
C动机说
D同化说
·具有随意性、开展性、计划性特点的言语形式是(C)A内部言语 B对话言语 C书面言语 D独白言语 ·自问自答的言语活动属于(C)
A对白言语 B对话言语 C内部言语
D书面言语
·学生掌握数的概念时,把数分为实数和虚数,又把实数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有理数又可以分为整数、小数和分数等,这属于(C)
A思维的抽象过程 B思维的具体化过程 C思维的分类过程
D思维的概括化过程 ·直观时运用变式方法的目的是(D)
A激发兴趣 B引起注意 C丰富想象 D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特征
·我们到一个地方去办事,会事先在头脑中想出可能到达的道路,经过分析与比较,最后选择一条短而方便的路。这样的思维是(B)
A直觉动作思维
B形象思维
C逻辑思维
D直觉思维
·法官判案要能理性。客观,而不能受情绪和个人偏好的影响,这时对其思维(C)的要求。A广阔性
B独立性
C批判性
D深刻性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是(A)
A直觉动作思维 B抽象逻辑思维
C具体形象思维
D聚合思维 ·初中生除了具有思维的深刻性,还具有(D)
A独创性和广阔性
B敏捷性和灵活性
C广阔性和敏捷性
D独创性和批判性 ·模像直观的形式有(BCE)
A观察标本 B模拟动画 C图表展示 D演示实验
E幻灯展示 ·我们在课堂上通过言语传授可以学习各种课本知识和日常生活知识,并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加以运用。这种对知识的记忆是(ADE)
A语义记忆
B情境记忆
C程序记忆
D陈述性记忆 E长时记忆 ·科幻小说中的人物属于(BDE)的产物。
A无意想象 B有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幻想 E创造性想象 ·对言语的理解包括(BCD)
A语言知觉 B词汇理解
C句子理解 D文本理解 D语意理解 ·情绪和情感是以(A)为中介的反映形式。A需要
B动机
C态度
D认知
·小明即将走上考场,感觉心跳加速,有点微微出汗,这属于情绪情感的(C)A主观体验
B外部表现
C胜利唤醒
D认知活动 ·“爱之深,责之切”说明了(A)对情感的影响。A认知 B意志 C需要
D个性 ·学会临考的怯场属于(C)A心境
B理智感 C应激 D焦虑
·车祸、地震、水灾等突如其来的灾难引起的情绪体验是(B)A心境
B应激 C激情
D热情 ·“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属于(C)A激情 B应激 C心境 D热情 ·“心有余悸”是描写人在恐惧中的(A)
A心境状态
B应激状态 C激情状态
D热情状态 ·(A)具有较大的肤浅性、表浅性。A情绪
B情感
C感情
D心情 ·(B)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持久性。A感情 B情感 C情绪 D心情 ·“进退维谷”是一种(B)式的动机冲突。A双趋 B双避 C趋避 D多重趋避
·对于胆小而易受暗示的学生,教师要首先培养他们意志的(B)A自觉性
B自制性
C果敢性
D坚韧性 ·有的人在行动中畏缩不前,惊慌失措,他们缺乏的是意志品质的(C)A自觉性 B果断性
C自制性
D坚韧性 ·教师经常教育学生要“今日事今日毕”,这时为了锻炼学生的(C)意志品质。A自觉性
B果断性
C自制性
D坚韧性 ·“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是意志缺乏(D)的表现。A自觉性
B果断性
C自制性
D坚韧性
·飞机飞行出现故障,飞行员紧急准备着陆时的情绪状态是(B)A心境 B应激 C激情 D焦虑 ·(D)是幼儿良种最基本的肯定情绪。
A高兴和喜悦
B高兴和快了
C喜悦和兴趣
D快乐和兴趣 · 中班幼儿喜欢告状,这体现的幼儿情感是(C)A理智感
B美感 C道德感 D实践感 · 个性活动积极性的源泉是(B)A动机
B需要 C兴趣 D目标
·在人的所有需要中,最重要的是(C)
A安全需要 B归属于爱的需要 C生理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在行为的坚持性上体现的是动机的(C)功能。A激活 B指向
C维持 D调整 ·需要的根本特性是(C)
A目的性 B心理性 C动力性 D生理性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反应的是(D)因素对人的影响。A社会文化
B家庭环境 C自然环境 D早期经验 ·人格结构中自我的作用主要是(D)
A追求各种生理需要 B抑制本我的冲动 C追求完善的境界
D调节矛盾 ·“活泼好动”属于(B)的表现。A能力
B气质 C兴趣
D意志 节俭属于性格的(A)特征。A态度 B行为 C意志 D情绪
·性格中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属于(B)
A态度特征 B情绪特征 C一直特征 D理智特征
·害怕考试和体育比赛时双腿发抖的原因都是焦虑。“焦虑”是(B)A表面特质 B根源特质 C共同特质 D首要特质 ·16种根源特质里兴奋性和情绪稳定性属于(D)A能力特质 B次要特质
C环境特制
D体质特质
·态度过于偏激会让一个人失去很多朋友,这体现了态度的(A)A适应功能 B自我防御功能 C价值表现功能 D认知或理解功能
·渴望与别人发生相互作用,并建立和谐人际关系体现了人际关系需要中的(D)A感情需要
B爱的需要 C控制需要
D包容需要
·人们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在情感基础上形成的心理上的相互关系时(C)A人际互斥 B人际沟通
C人际关系
D人际交往
·迷信、巫术的流行,说明(C)影响社会态度的形成。A经验的情绪后果
B参照群体
C知识水平
D社会因素 ·学前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A)
A教师与儿童的关系
B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C教师与教师的关系
D家长与家长的关系 ·引起并决定教育发展变化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是(A)A社会生产力
B文化传统
C社会制度 D科技水平·加涅提出了(A)的模式
A累计学习
B发现学习C观察学习
D接受学习·在学校发生事故,学校领导应负(B)
A民事责任 B行政责任 C刑事责任
D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正强化包括(BCD)
A给予改正错误的机会 B奖学金
C对成绩的认可
D表扬
E撤销惩罚 ·哪个阶段学生品德容易发生分化(C)A学前 B小学 C初中
D高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明教育重点要(D)
A培养学生的能力 B教授学生知识
C发展学生技能 D教授学生学习策略与方法 ·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AB)A学费 B杂费 C书费 D住宿费 E取暖费
·教师在直观教学时,应用“变式”方法的目的在于(D)A激发兴趣
B引起注意
C丰富想象力
D分化概念
·用自己的话来表述问题的结构,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途径是(A)
A形成问题的表征 B知识技能的调用
C解题成果的评价
D知识的准备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称为(D)A实验法
B讲解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 ·威特金提出(A)认知方式
A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
B沉思型和冲动型
C辐射型与发散型 D同时性与及时性 ·厌恶疗法属于(A)
A行为矫正法 B精神分析法 C人本主义疗法 D合理情绪疗法 ·教师有偿家教,谋取私利,这实际上违背了(D)的职业道德 A教书育人 B关爱学生 D爱岗敬业
D为人师表
·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分辨是非的能力是(B)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 A小学 B初中 C高中 D大学 ·下列(C)属于元认知的实例
A学生在考试之后能准确地预测自己的分数 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
C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 D利用复述策略记忆
·ABC理论中的B指的是(C)
A诱发性事件 B个体的情绪 C对事件的看法 D个体的行为反应 ·下列不属于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应遵循的原则的是(C)A方向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示范性原则 D客观性原则 ·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D)
A教师的主导作用 B学校的管理作用 C教材的媒体作用 D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主要有(A)A认知、人格和行为 B认知、气质和行为 C认知、情绪和行为
D认知、人格和道德品质 ·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特点是(ACDE)A内省性 B理论性 C自主性 D实践性 E持恒性 ·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教师应具有(D)
A组织能力 B调控能力 C管理能力 D教育能力
·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是(C)A小学阶段 B初中阶段 C高中阶段 D大学阶段
·初创时期的教育心理学著作内容多以(C)的原理解释实际的教育问题,主要是一些有关学习的资料
A儿童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 C普通心理学 D学习心理学 ·教师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时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提供及时的反馈,这种途径的理论基础是(B)
A需要层次理论 B强化理论 C自我效能感理论 D成就动机理论
·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它的特征是以学生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A)A教师的主导教学 B独立完成作业 C家庭作业 D个别课堂练习·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B)A教学大纲 B课程计划 C教科书 D课本
·以往习得的经验对当前活动有影响,这种现象属于(D)A定式 B功能固着 C原型启发 D迁移 ·在《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中,(C)是其他道德规范的基础。A关爱学生 B教书育人 C爱岗敬业 D为人师表
·下列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所称“严重不良行为”的是(A)A杀人 B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C吸食、注射毒品 D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衡量各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B)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学目的 D教学目标
·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在学习eye和ball后学习eyeball就比较容易,这种现象属于(B)A一般迁移
B具体迁移
C垂直迁移
D负迁移
·教师通过(D)既可以了解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也可以对学生的认知、情绪、态度施加影响。
A心理测验
B观察法
C自述法 D评估性会谈
·教师的师德修养,只有在(D)中才能得到不断的充实、提高和完善。A学习B交往 C思考 D实践 ·(C)应当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应急机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管理,及时消除隐患,预防发生事故。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B县级以上人民检察院
C学校
D县级以上人民法院 ·教师的最基本条件是(D)
A承担教育教学职责
B以教书育人为使命 C专门从事某一学科的教学
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教师不得谩骂、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因为学生享有(C)A身心健康权
B人身自由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孔子提出“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来了解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体现的于原则的)—C—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有校本教师培训、教师的行动研究、(B)和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和教师的业余训练。·学校应该尊重未成年学生(A)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优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A受教育 B人格尊严
C人身安全
D平等接受教育 ·贯彻德育的疏导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哪些?(ABD)
A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B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C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D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E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 ·(D)强调“废除教师中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A认知结构注意学习理论
B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在态度和平的的形成过程中,对榜样的模仿属于(C)阶段 A已从
B通话 C认同 D内化
·研究发现,随着参观人数的增加,利他行为有减少的趋势,这个现象说明(B)A社会惰化
B责任分散效应
C社会助长
D从众
·适龄儿童、少年音身体状况需要延迟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建华任应当提出申请,由(D)批准。
A学校 B市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C市级人民政府或者乡镇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D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循序渐进,熟读精思”由(C)提出。A孔子 B孟子 C朱熹 D老子
·能鉴别学业水平高低、能力强弱的测验表明其(D)很高 A难度 B信度
C效度
D区分度 ·班主任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进行小结与评价,这项工作是(D)
A建立学生档案 B班主任工作总结
C班主任工作计划 D操行评定
·在教“鸟”的概念时,用麻雀、燕子说明“前肢无翼,无齿有喙”是鸟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这时适当地运用了(D)A命题
B案例 C反例 D正例
·大多数心理学家都同意社会态度由认知、情感和(A)三种成分组成。A行为意向
B评价
C知识经验
D动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缕不公开审理的的年龄是(B)
A14周岁
B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
C16周岁以上不满17周岁
D18周岁以下
第三篇:易错题
国学常识200题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A、月亮 B、姻缘(A)2.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C)A、新婚 B、搬家 C、妻子生了个男孩 D、考试通过
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C)A、苏州 B、房屋 C、酒 D、庄稼
4.“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A)A、左手在外 B、右手在外
5.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A)A、忠耿正直 B、刚愎自用
6.《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B)A、浑水摸鱼 B、反戈一击 C、笑里藏刀 D、反客为主 7.“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C)A、窗户 B、卧具 C、井上的围栏
8.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孙行者”,下面下联中最合适的是:(A)A、胡适之 B、周作人 C、郁达夫 D、唐三藏 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B)A、中秋节 B、元宵节 C、端午节 D、七夕节
10.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B)
A、一个成年人的高度 B、成年人一臂的长度
11.下列哪一句诗描写的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C)
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B、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2.下列哪个成语典故与项羽有关?(D)
A、隔岸观火 B、暗度陈仓 C、背水一战 D、破釜沉舟 13.《百家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C)A、乌 B、巫 C、肖 D、萧
14.“生旦净末丑”是京剧的行当,其中“净”是:(A)A、男角 B、女角
15.我们常说的“十八般武艺”最初指的是什么?(A)A、使用十八种兵器的技能
B、十八种武术动作
16.假如你的一首五绝诗被杂志社采用,按照正文部分每字5元来计算,你应得多少稿费?(A、50元 B、100元 C、200元 17.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A)A、戊 B、戍 C、戌
18.诸子百家中名家的特点是注重逻辑辩证,以下哪个典故能体现名家的这一特点?(A)A、“白马非马” B、“指鹿为马” 19.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C)A、早上 B、中午 C、傍晚
B)
2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的道理和下列哪句话最相似?(B)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C、公生明,偏生暗
2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A)A、《孟子》 B、《庄子》
22、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请问“欧体”是指谁的字体?(B)A、欧阳修 B、欧阳洵
23、文学史上被称作“小李杜”的是杜牧和谁?(B)A、李贺 B、李商隐
24、“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大禹治理的是哪个流域的洪水?(B)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25、古代宫殿大门前成对的石狮一般都是:(A)A、左雄右雌 B、左雌右雄
26、“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C)
A、丈夫把头发束起来 B、妻子把头发束起来 C、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
27、“鄂尔多斯”在蒙古语中是什么意思?(C)
A、大草原 B、盛产羊毛的地方 C、众多宫殿 D、美丽的地方
28、《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A)A、玄奘 B、鉴真
29、唐代诗人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诗句是:(A)A、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B、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30、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几个字?(A)
A、十个 B、十二个
31、被誉为“万国之园”的是:(B)
A、颐和园 B、圆明园
32、“水”字属于下列哪种汉字构成方式?(A)
A、象形字 B、表意字
33、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C)
A、文章 B、画作 C、乐曲
34、京剧《贵妃醉酒》是根据哪部古代戏曲改编而成的?(B)A、《桃花扇》 B、《长生殿》 C、《牡丹亭》 D、《南柯梦》
35、道家思想在我国影响深远,请问历史中的哪一时期最接近道家所主张的无为而治?(A)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无盛世
36、下面哪句话出自《孟子》?(D)
A、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D、独乐乐,与人乐乐,熟乐?
37、下列哪个不是北京的别称?(C)
A、大都 B、中都 C、上都 D、南京
38、“讳疾忌医”典故中的君王是:(B)
A、齐桓公 B、蔡桓公
39、“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的“我”指的是谁?(B)A、杜甫B、李白 40、我们熟悉的《百家姓》是按照什么方式排列的?(B)A、人口数量B、政治地位
41、“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幅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B)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 C、班彪、班固、班超
42、孔子提倡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B)A、道法自然B、阴阳五行C、天人合一
43、拍电影时常用的“杀青”来表示拍摄完成,“杀青”原指什么?(A)A、制作竹筒的一道工序 B、加工新茶的一种方法
44、下面哪个成语和曹操有关?(B)
A、画饼充饥 B、望梅止渴
45、成语“白驹过隙”比喻:(B)
A、速度飞快 B、时光飞逝
46、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爱”,他所反对的“爱有差等”这一观点是哪家学派的?(A)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名家
47、下列选项中与“亡羊补牢”意思最接近的是:(C)A、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祝之所伏C、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D、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48、王羲之对一种动物十分偏爱,并从它的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这是什么动物?(B)
A、鹤 B、鹅 C、鸡 D、鱼
49、“美”字最初的含义是:(B)A、羊大即为美B、戴着头饰站立的人C、土地里生长的花朵D、远方茂盛的森林
50、孔子为自己的教学定睛“孔门四教”,具体指的是:(B)A、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B、文、行、忠、信
51、以下两位谁曾经中过状元?(B)A、范仲淹 B、文天祥
52、俗语说“化干戈为玉帛”,干戈都是兵器,其中哪个指的是防御武器?(A)A、干B、戈
53、《霸王别姬》是京剧中的名段,“虞姬”这一角色在京剧中属于:(B)A、花旦B、青衣
54、《尚书》中的“尚”是什么意思?(A)A、上古B、崇尚C、官名
5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语出《三国志》,这是谁说的?(C)A、诸葛亮B、曹操C、刘备D、周瑜
56、如果在华佗去世后不及,曹操还想寻找一位名医为自己治病,他可以找下列的哪一位?(D)A、扁鹊B、孙思邈C、李时珍D、张仲景
57、在我国风俗中,常常避讳73和84这两个岁数,因为这是两位历史人物去世的年龄,他们是:(A)A、孔子和孟子B、老子和庄子C、汉高祖和汉武帝 D、周武王和周文王
58、“一问三不知”出自《左传》,说的是哪“三不知”?(B)A、天文、地理、文学 B、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C、孔子、孟子、老子D、自己的姓名、籍贯、生辰八字
5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篇目哪篇古文?(B)A、《醉翁亭记》B、《岳阳楼记》
0、“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是谁的名言?(B)A、老子B、荀子
61、篆刻分为阴文印和阳文印,北京奥运会徽“中国印”是:(A)A、阴文印 B、阳文印 62、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弟弟妹妹应该用下面哪种称谓?(B)A、家弟家妹 B、舍弟舍妹、息弟息妹 63、“揭竿为旗,斩木为兵”形容的是哪一场起义?(B)A、赤眉起义、陈胜吴广起义 B、绿林起义、黄巾起义
64、下面哪位诗人是“初唐四杰”之一?(B)A、王维 B、王勃 65、古代战争中指挥军队撤退时要敲击:(B)A、鼓 B、锣
66、“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说的是哪位历史上的哪位才女?(C)A、朱淑真 B、秦良玉 C、李清照
67、古人用“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来劝谕人们要尊敬父母,这句话出自:(A、《弟子规》 B、《三字经》 C、《千字文》
68、下列哪项不是端午节的习俗?(C)A、挂香包 B、插艾蒿 C、登高采菊 D、喝雄黄酒
A)
69、“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玉对黛玉的第一印象,其中“靥”是指:(A)A、酒窝 B、眼睛 C、嘴角 D、腮帮
70、“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岁?(B)A、十五岁 B、二十岁
71“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形容什么的?(B)A、文章 B、书法
72、河姆渡遗址位于:(B)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7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面包括多少首诗?(B)A、三百首 B、三百零五首
74、《孙子兵法》的作者是:(A)A、孙武 B、孙膑
75、算盘是中国传统计算工具,利用算盘能进行开平方的运算吗?(A)A、能 B、不能
76、下面哪个成语与秦始皇有关?(C)A、指鹿为马 B、奇货可居 C、图穷匕见
77、唱念做打是中国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其中“做”指的是:(C)A、面部表情 B、舞蹈动作 C、器械表演
78、“海上升明白,天涯共此时”是谁的名句?(B)A、王勃 B、张九龄
79、李清照词中的“绿肥红瘦”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B)A、晚春 B、仲夏
80、成语“机不可失”出自张九龄之笔,它的下句是:(A)A、时不再来 B、失不再来
81、“熄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古代书信通过邮驿传递。唐代管理这类工作的中央管理机构是:(A)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82、陕西省一块著名的“无字碑”,它与哪位皇帝有关?(B)A、秦始皇 B、武则天
83、西湖的白堤的得名与哪位诗人有关?(A)A、白居易 B、李白
84、孟子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里“规矩”的意思是:(A)A、法律条文 B、美德善行、圆规曲尺
85、“一琴一鹤”所形容的是:(C)A、为政清简 B、平安长春 C、淡泊名利
86、“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谁的诗句?(A)A、李商隐 B、骆宾王
87、《红楼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它的别名是:(B)A、《金陵记》 B、《石头记》
88、成语“一衣带水”中的“水”原指:(B)A、黄河 B、长江 C、淮河
89、“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句诗是谁写的?(A)A、元好问 B、柳永 C、晏殊
90、孟子说:“君子有三乐”,下列哪项不在其“三乐”之列?(A)A、父母俱存,兄弟无故 B、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 C、乡人无不称其善也 D、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91、中国历史上被誉为“药王“的是:(C)A、扁鹊 B、华佗 C、孙思邈 D、李时珍
92、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上有几条龙?(A)A、八条 B、二十二条
93、都江堰和秦始皇陵哪个的修建年代更早?(A)A、都江堰 B、秦始皇陵
94、在古代人们尊称对方的妻子:(B)A、令爱 B、令正
95、从事贸易活动的人叫做“商人”,这跟历史上的商代有关吗?(A)A、有关 B、无关
96、水浒一百单八将中有几位女性?(B)A、两位 B、三位
97、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提到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羽扇纶巾”形容的是下面哪位历史人物?(B)A、诸葛亮 B、周瑜 C、曹操
98、按照戏曲界的行话,以下哪个表示最后一出?(B)A、压轴戏 B、大轴戏
99、成语“请君入瓮”,“请”的是谁?(B)A、来俊臣 B、周兴
100、琵琶本名“批把”,“批把”一词来源于什么?(B)A、制造琵琶的材料 B、演奏琵琶的方式
101、切脉是中医独创的诊法,中医把脉时摸的是:(B)A、静脉 B、动脉
102、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把菊花形容为:(B)A、花之君子者 B、花之隐逸者
103、我国古代的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雅称,请问我们常说的“润笔”指的是什么?(A)A、文章书画稿费 B、替人研磨墨汁 C、为人作序
10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谁的名言?(B)A、孔子 B、屈原
105、“杏林”指代的是:(B)A、教育界 B、医学界
106、神话故事“夸父逐日”出自哪部书?(A)A、《山海经》 B、《世说新语》
107、“顷刻间千秋事业,方寸地万里江山;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描写的是:(C)A、下棋 B、战场 C、戏台
108、《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史的总称,其中只有一部是完全意义上的通史,它是:(B)A、《汉书》 B、《史记》 C、《三国志》 D、《左传》
109、根据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面对大院的门口,你的左手边是什么方向?(B)A、东 B、西 C、南 D、北
110、孔子弟子中擅长做生意的是谁?(C)A、子路 B、子张 C、子贡 D、颜回
111、元太祖铁木真是蒙古草原上的英雄,他被人们尊称为“成吉思汗”,“汗”的意思是大王,那么“成吉思汗”的意思是:(B)A、天空 B、大海 C、草原 D、高山
112、“塞翁失马”这一典故出自:(A)A、《淮南子》 B、《庄子》
113、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是:(A)A、《永乐大典》 B、《四库全书》
114、太极拳讲究“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弱胜强”这和下面哪位思想家的观点不谋而合?(A、老子 B、孟子 C、荀子 D、孔子
115、“洛阳纸贵”比喻作品风行一时,广为流传,这个成语与以下哪部著作有关?(A)A、左思的《三都赋》 B、司马相如的《长六赋》
A)C、班固的《两都赋》 D、张衡的《二京赋》
116、“红娘”今指代为爱情牵线搭桥的人,请问她最早出现在哪部文学作品中?(A)A、元稹的《莺莺传》 B、王实甫的《西厢记》
117、《三国演义》中的“三英战吕布”的“三英”指的是:(B)A、赵云,张飞,关羽 B、刘备,关羽,张飞
118、我们常用“社稷”来指代国家,其中“社”字代表的是:(A)A、土地之神 B、五谷之神
119、我国古代的文人雅士都喜欢研墨挥毫,请问下面哪种是正确的研磨方法?(B)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120、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飞将”指的是谁?(D)A、张飞 B、关羽 C、卫青 D、李广
121、下列民间爱情故事起源年代最早的是:(B)
A、《白蛇传》 B、《梁山仙与祝英台》 C、《唐伯虎点秋香》
122、度量衡是我国古代使用的计量单位,其中“衡”是指的哪个方面的标准?(D)A、长度 B、面积 C、体积 D、重量
123、木版年画发源于四大名镇中的哪个名镇?(C)A、汉口镇 B、景德镇 C、朱仙镇 D、佛山镇
124、下列哪部著作的成书时间最长?(A)A、《徐霞客游记》 B、《说文解字》 C、《天工开物》 D、《梦溪笔谈》
125、“疱丁解牛”形容做事得心应手,“疱丁”指的是什么?(B)A、一个年轻力壮的厨师 B、一个名叫“丁”的厨师
12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A)A、《长歌行》 B、《短歌行》
127、下列哪个成语和“道听途说”词意更接近?(B)A、空穴来风 B、三人成虎
128、《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家喻户晓的文学家,“雪芹”是他的:(C)A、名 B、字 C、号
129、下面哪句话是孔子说的?(A)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30、在古代,人们将乐器分为“丝”、“竹”,分别指弹弦乐器和吹奏乐器,其中哪个是指吹奏乐器?(B)A、丝 B、竹
131、“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句诗描写的是谁的爱情故事?(B)A、牛郎和织女 B、唐明皇和杨贵妃
13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体现出:(B)A、怀疑精神 B、辩证法思想
133、中国人常说“五福临门”,下面哪一项是属于“五福”的?(A)A、品德高尚 B、子孙成群
134、“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谁的名句?(B)A、李白 B、杜甫
13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是谁咏赞项羽的名句?(B)A、辛弃疾 B、李清照
136、为了孩子的学习环境而三迁居的是哪个历史故事?(A)A、孟母教子 B、举案齐眉 C、岳母刺字
137、陛下是古时对君王的尊称,其中“陛”的意思是:(A)A、宫殿的台阶 B、天的别称三玉玺
138、下面哪个剧种被称为“中国百戏之师”?(C)A、京剧 B、黄梅戏 C、昆曲 D、越剧
139、我国现在存最早的兵书是:(A)A、《孙子兵法》 B、《孙膑兵法》
140、唐诗“东边日出西边雨”的下一句是:(A)A、道是无晴还有晴二 B、也无风雨也无晴
141、“苦心人,无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申可吞吴”描写的是谁?(A、伍子胥 B、勾践
142、下面哪句诗的作者离开家的时间更长?(B)A、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B)B、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43、《在水一方》的歌词来源于:(A)A、《诗经》 B、《陌上桑》 C、《楚辞》 D、《孔雀东南飞》
144、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兰亭序》是王羲之的真迹吗?(B)A、是 B、不是
145、我国古代对于年龄有很多独特的称呼,其中满一百岁被称为:(A)A、期颐 B、耄耋
146、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有南狮和北狮之分,其中狮头以刘备、关羽、张飞等三国人物的戏曲脸谱来打造的是:(A)A、南狮 B、北狮
147、文人对各种植物有自己的偏爱,陶渊明喜爱菊花,北宋文豪苏东坡则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B)A、居无松 B、居无竹 C、居无梅 D、居无菊
148、唐朝文宗御封的“三绝”指的是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和:(A)A、裴旻的剑舞 B、公孙大娘的舞蹈 D、吴道子的画
149、天干地支纪年始于汉代,请问这种纪年是以哪一天为起点的?(C)A、除夕 B、正月初一 C、立春 D、春分
150、王实甫在《西厢记》中写道:“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其中“司马青衫”指的是:(C)A、司马相如 B、崔莺莺 C、白居易 D、杜甫
151、“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是谁的词句?(B)A、岳飞 B、辛弃疾
15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的名句,诗人登上了哪座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B)A、黄山 B、泰山
153、《齐民要术》是关于:(B)A、君主如何统治国家的著作 B、农业生产和农事活动的著作
154、孔子为什么“三月不知肉滋味”?(B)A、读到一本好书 B、听到一段好乐曲
155、“桃李满天下”的“桃李“指什么?(B)A、朋友 B、学生
156、《康熙字典》成书于哪个朝代?(B)A、秦朝 B、清朝
157、风筝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A)A、通报消息 B、娱乐健身
158、“鼎”的最初用途是:(C)
A、祭祀用礼器 B、地位象征物 C、烹煮器具
159、如果你想到图书馆借阅寓言性质的书,在下列书籍中应优先选择哪一本?(C)A、《史记》 B、《论语》 C、《庄子》 ?不知道,找手机。
A、21点至23点B、23点至凌晨1点 C、凌晨1点至3点
61、明朝永乐年间,从西洋归来的郑和船队带回了一只西方异域兽“麒麟”,就是现在我们所知的:(D)A、狮子 B、金钱豹 C、河马D、长颈鹿 162、下列古代名曲哪一首是琵琶曲?(A)A、十面埋伏 B、高山流水
16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句话是谁最早提出的?(B)A、孔子 B、孟子
164、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哪个更长?(B)A、咫 B、尺
165、草书、行书、楷书、隶书四种字体当中哪一种是其余三种的起源?(D)A、草书 B、行书C、楷书 D、隶书
166、吃年糕的习俗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A)A、伍子胥 B、范蠡 C、屈原
167、“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是陆游的一句名诗,其中“大材小用”形容的是下面哪位人物?(B)A、韩愈B、辛弃疾C、庞统 D、宋玉 168、甲骨文最早是在哪种物品上发现的?(B)A、青铜器 B、药材 C、墓碑 D、竹筒
169、下列哪个成语典故谁的吕不讳的故事?(A)
A、一字千金 B、一诺千金 C、一饭千金 D、一掷千金
170、以下哪个字不含“黑色”的意思?(D)A、玄 B、皂 C、青 D、苍 171、下面四句话中,意义与其它三句不同的是:(D)
A、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B、九层之台起于累土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一日之行在于清晨 172、《三国演义》中有关羽“单刀赴会”的故事,历史上也确有“单刀赴会”一事,赴会的是:(D)A、赵云 B、张飞 C、周瑜 D、鲁肃
173、以下哪位女性的名字被用来命名外太空环形山?(D)A、班昭B、蔡文姬 C、王昭君 D、李清照
174、小王模仿古人填了一首词,写完后发现正文刚好100字,请问他用的是哪种词牌?(C)A、满庭芳 B、雨霖铃 C、念奴娇 D、水龙吟 175、以下几位历史人物谁在家排行老大?(C)A、孔子 B、诸葛亮 C、班固 D、程顾
176、“双簧”是我们一门独特的曲艺艺术,它得名于:(A)
A、初演的两个人都姓黄 B、表演者使用的乐器叫做簧C、表演者巧舌如簧 177、在白族姑娘的头饰上,蕴含着一个完美熟悉的词语,它就是:(B)A、阴晴圆缺 B、风花雪月 C、梅兰竹菊 D、春夏秋冬
178、我国很早就有了穿木屐的相关史书记载,下面的鞋就是东晋时谢灵运发生的“谢公屐”,它当时的用途是:(C)
A、舞鞋 B、上朝穿的朝鞋C、登山鞋
179、“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是谁的名句?(B)A、苏轼B、陶渊明
180、曹植七步成诗,相传历史上还有一位三步就能成诗的人,他是:(B)A、王安石B、寇准
181、《论语》中认为“为仁之本”的是:(B)A、忠义B、孝悌 182、“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其中“七月流火”指的是:(B)A、天气炎热似火B、天气渐渐转凉C、流星异常出现
183、“实事求是”一词出自哪部典籍?(D)A、《左传》B、《战国策》C、《史记》D、《汉书》 184、“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出自谁的作品?(C)A、陆游B、岳飞C、辛弃疾D、李清照
185、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全国文字统一成了下面哪一种?(B)A、楷书B、小篆C、鸟虫文D、行书。
18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东坡借这首词表达了对谁的思念之情?(B)A、妻子B、兄弟C、朋友D、父亲
187、宣纸得名于它的:(C)A、用途B、材质C、产地D、使用人群 188、下面哪个是农历五月的别称?(C)A、杏月B、桃月 C、榴月D、荷月 189、下列诗词名句出自男子之笔的是:(C)
A、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B、北风历兮肃冷冷,胡笳动兮边马鸣 C、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D、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190、古代有很多姓氏都来源于官职,司马的职能是什么?(B)A、农耕B、军政C、养马D、水利
191、旗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性服饰。旗袍是:(A)A、左襟压右襟B、右襟压左襟 192、《三国演义》中刘备见到诸葛亮家悬挂了一幅对联,写的是:(A)A、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B、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93、清代的“八大山人”指的是:(A)A、一位画家B、八位画家
194、下列植物中,不应当出现在《岁寒三友图》中的是:(A)A、菊B、梅C、竹 195、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代表着金、木、水、火、土。后来又增加了两根弦,这两根弦代表:(D)A、天、地B、南、北C、阴、阳D、文、武
196、下面哪个诗句描写的不是古琴?(B)A、欲把心事付瑶琴B、一弦一柱思华年 C、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D、寒苦不忍言,为君奏丝桐
197、“楚河”和“汉界”在今天的哪个省?(B)A、湖北B、河南C、河北D、湖南 198、个成语典故和棋文化有关?(C)A、势如破竹B、出奇制胜C、专心致志D、渭分明 199、峻丽,骨力劲健”形容的是历史上哪位书法家的字?(C)A、王羲之B、颜真卿 C、柳公权D、吴道子
200、存最早用纸作画的作品是:(C)A、《清明上河图》B、《洛神赋图》C、《五牛图》 D、《历代帝王图》
第四篇:易错题
7、党政机关各部门应当定期汇总本部门国内公务接待情况,报同级党政机关公务接待()备案。
A、管理部门
B、组织人事部门
C、财政部门
D、纪检监察机关
参考答案:ACD1、《违规发放津贴补贴行为处分规定》,自什么时间起施行?
A、2013年7月1日
B、2013年8月1日
C、2013年9月1日
D、2013年10月1日
参考答案:B2、将执收执罚工作与津贴补贴挂钩,使用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发放津贴补贴的,给予()处分。
A、警告
B、记大过
C、降级
D、撤职
参考答案:B2、《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由哪个机关负责解释。()
A、中央纪委
B、监察部
C、财政部
D、国务院办公厅
参考答案:AB10、乡镇(街道)对《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的贯彻实施,由乡镇(街道)纪(工)委负责。()参考答案:错
4、各级党组织要把管党治党作为(),扎实推进党的作风建设。
A、份内之责
B、基本任务
C、主要职责
D、根本任务
参考答案:CD5、《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强调,要牢记“两个务必”,弘扬()以及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
A、理论联系实际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密切联系群众
D、批评和自我批评
参考答案:ACD11、坚决查纠不正之风,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包括()。
A、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征地拆迁、环境保护等涉及民生的突出问题
B、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和吃拿卡要等问题
C、违规收送礼金、有价证券、会员卡、商业预付卡等问题
D、执法、司法人员徇私舞弊、枉法裁判、以案谋私的问题
参考答案:ABC13、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把培育廉洁价值理念融入()之中。
A、国民教育
B、精神文明建设
C、法制教育
D、公民道德教育
参考答案:ABC18、推动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
A、具体化
B、程序化
C、规范化
D、制度化
参考答案:ABD14、各级行政机关应当在每年()前公布本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A、3月30日
B、3月31日
C、4月30日
D、5月31日
参考答案:B
一、单项选择题
1、《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所称的政府信息指的是:()
A、有关国家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信息
B、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
C、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及相关政策的信息
D、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信息
参考答案:B8、当事人的违法行为构成犯罪,人民法院判处()时,行政机关已经给予当事人罚款的,应当折抵相应的金额。
A、罚金
B、没收财产
C、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D、无论人民法院判处当事人什么样的刑罚,都不能抵扣行政机关的惩罚处罚
参考答案:A3、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的行政处罚有:()
A、限制人身自由
B、吊销企业营业执照
C、暂扣营业执照
D、吊销许可证
参考答案:CD10、当事人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情形有:()
A、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B、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C、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D、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参考答案:ABC6、工商局根据王某的申请,依法举行了听证会,并制作了听证笔录。关于听证笔录的约束力,下列的正确说法是:()
A、工商局既可以根据听证笔录,也可以不根据听证笔录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B、听证笔录可以作为工商局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参考
C、工商局可以根据听证笔录以外的事实为依据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D、工商局应当根据听证笔录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参考答案:D7、某直辖市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导致大批职工下岗。为了自谋生路,许多下岗职工纷纷干起了出租摩托车运输乘客的工作,一时间,“摩的”遍地开花。市政府却以影响市容为由,公布了一项规定,要求凡是从事“摩的”运营的都应当取得市政府的运营许可证。对于该行政许可的设定,正确的说法是:()
A、市政府的规定是违法的,因为规定不能设定行政许可
B、市政府不需要设定行政许可,因为“摩的”现象属于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C、行政许可的设定也应当符合合理性原则,公民的生计比市容的维护重要得多
D、因行政管理的需要,确需立即实施行政许可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可以设定临时性的行政许可。该直辖市政府有权设定行政许可,所以该规定是合法和合理的参考答案:D9、关于行政许可申请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行政机关应当将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规定的有关行政许可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等在办公场所公示
B、行政机关可以根据申请人的要求对公示内容予以说明、解释,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
C、行政机关应当对申请材料实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D、行政机关不得要求申请人提交与其申请的行政许可事项无关的技术资料和其他材料
参考答案:D1、可以撤销行政许可的情形有:()
A、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B、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者废止
C、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D、准予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参考答案:AC10、行政许可依法由地方人民政府两个以上部门分别实施的,本级人民政府可以确定一个部门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并转告有关部门分别提出意见后,统一办理或者组织有关部门()。
A、分别办理
B、联合办理
C、集中办理
D、统一送达
参考答案:BC
第五篇:高中物理论文《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易错题解析》
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易错题解析
1、考虑问题不周全而出错
例1 体温计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给体温计消毒时,可以()。
A.用医用酒精棉球擦拭;B.在沸水中煮20min左右;C.在酒精灯火焰上烧一下;D.上述做法都可以。
错解:D 解析:若是一把金属手术器械,用A、B、C三种不同的方法都能达到杀菌、消毒的效果,但体温计有它的特殊性,它是一种测人体温度的器械,量程为35℃~42℃,这说明它所处的环境温度不能超过42℃,由于沸水的温度一般可达到100℃,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可达600℃,在这样高的温度下,水银受热膨胀足可以将玻璃泡胀破,故给体温计消毒只能用酒精棉球擦拭。
正解:A 点拨:同学们学习的所有知识,最终还是要跟生产、生活和科技紧密相联的,“应用”也是所有知识的最终归宿,而不是简单的记住某些内容就好了的。所以,增加社会实践以及全面、综合地考虑问题,就是重中之重了。
2、本质认识模糊而出错
例2 如图1所示,是小红利用小玻璃瓶、橡皮塞和玻璃管自制的液体温度计。该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规律来工作的。实际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玻璃管中的液柱变化不明显(密封良好)。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改进建议:。
图1 错解:热胀冷缩
将玻璃瓶换成同样大小的塑料瓶
解析:发生错解的同学,只知道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但对其构造、工作过程认识模糊,改进建议自然就答不对了。
在同样条件下由于液体热胀冷缩的程度比固体(玻璃)大得多,故当周围温度变化时,温度计中的液柱会发生升降,温度计就是通过其液柱的升降来显示温度高低的。当玻璃泡的容积增大,内盛液体增多,或玻璃泡的内径变小、液柱变细时,液柱升降的幅度就会增大。故要使液柱变化明显,方法之一是换一根细玻璃管;方法之二是换一个大玻璃瓶(塑料有较大的弹性,故不能用塑料瓶);方法之三是采用受热易膨胀、遇冷易收缩的液体。
正解:热胀冷缩
换一根细玻璃管
点拨:观察事物、思考问题都是需要细致、缜密的,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学习时,对一些现象及规律进行细化,然后进行有效地吸收,让知识在大脑中更加清晰透明,从而使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抓住关键,有的放矢。
3、对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及特点理解不清而出错
例3 如图2所示,在一个烧杯中放入一定量的冰块,把盛有碎冰块的一个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冰块中,用酒精灯隔着石棉网给烧杯底部缓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不考虑从空气中吸热,则试管中的冰块()
A.熔化一部分;B.一点也不熔化;C.全部熔化;D.无法判断。错解:A 解析:晶体的熔化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由于酒精
图2 灯给烧杯加热,所以烧杯内的冰吸热冰熔化。题目说烧杯中的冰有大半熔化,即烧杯内是冰、水共存的状态,可知其温度为熔点0℃,试管插在烧杯内的冰块中,若试管
内冰的初温低于0℃,它可以从烧杯内的冰、水混合物中吸热,使自己的温度上升,当其温度升高到0℃时,试管内外温度一样,都是0℃,试管内的冰再也不能从烧杯内的冰、水混合物中吸热了。尽管试管内的冰的温度达到了熔点,但无法继续吸热,当然就是一点也不熔化了。
正解:B 点拨:晶体的熔化可以看作是一场接力赛,这场接力的“交接点”就是晶体的“熔点”。应该注意的是,仅仅是“靠上去”还是不够的,“继续吸热”是实现突破而使晶体开始熔化的关键,也是必要条件。
练习:
1、严冬,湖面上结了厚厚的冰,但冰下面鱼儿仍在游动。为了测出冰下水的温度,李强同学在冰上打了一个洞,拿来一只实验用的温度计,用下列四种方法测水温,其中正确的是()
A.用线将温度计拴牢从洞口放入水里,待较长时间后从水中取出并立即读数; B.取一塑料饮水瓶,将瓶拴住从洞口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取出,再用温度计测瓶中水的温度;
C.取一塑料饮水瓶,将温度计悬吊在瓶中,再将瓶拴住从洞口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待较长时间,然后将瓶提出,立即从瓶外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D.手拿温度计,从洞中将温度计插入水中,待较长时间后取出并立即读数。
2、海波的熔点是48℃,那么温度等于48℃的海波其状态是()A.固态;B.液态;C.固液共存态;D.以上三种皆有可能。
参考答案:
1、C
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