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尚乐中学《高中生涯规划》教学总结与反思
生涯规划课程,为学生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石 ——高中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实践与反思
房山区南尚乐中学
于晓帆
南尚乐中学作为一所区属农村完中校,一直以来坚持系统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心理健康宣传等。高一学生在下学期面临着文理分科,文理分科将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职业方向。因此,我校在高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设《高中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职业、认识教育与职业的关系,学会职业选择。
我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2013年新任教师,由于自己不是“心理学”专业出身,又缺乏课堂教学经验,所以接下此任务时感到很大的压力,但是在学校领导的鼓励和我校心理教师李艳朋老师的热情帮助下,我树立信心,开展我的高中生涯规划教学之路。一年的教学实践,有迷茫也有收获,有困难也有进步!
我曾问过许多学生,你知道将来打算考什么学校?将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大部分同学都是摇摇头,说从来没有考虑过!高中的课堂上,许多同学课上昏昏沉沉,课下生龙活虎,没有任何学习的目标,也从来不用想:到学校里来是来做什么的。我认为,学生对学习的困惑大多源于目标不明确、基础不扎实。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如何使他们的人生更加有目标性?我认为必须从引导他们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抓起,那就是教会他们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提前规划。我认为高中生涯规划课程需要对学生进行如下方面的指导:
1.教育学生要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自己是谁,自己有多大的能力,自己的性格如何,有哪一方面的兴趣,多让学生思考:我能做什么?我想做什么?我应做什么?我可以做什么?我自己拥有什么?能充分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就走出了学生生涯规划的第一步。
2.教育学生要接受自己、肯定自己。许多同学由于一直受到父母或者老师的“压制”,从而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认为自己样样不行,缺点多于优点。要教育学生五个手指也不一样长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也有缺点,教会学生找到自己的优点,从而肯定自己就走出了学生生涯规划的第二步。3.让学生适当走出学校、认识外面的世界。现在学生接受的知识大都来自于书本,而对外面的接触非常少,例如,有同学说,我将来想从事某种职业,但他对这个职业除了知道名字外,对于具体的内容却一窍不通,校和家庭都应该学会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孩子走出学校,去知道外面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
4.树立个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指导学生学会依照自己额经验与知识,建立自己的价值标准,以符合自己的要求与社会的客观标准。作为一名高中生,如果能够有此认识,逐渐培养一生应该会受益无穷,不但可以做个明辨是非、有正义感的人,同时也会是个国家、社会有用的人。
5.形成个人的生涯目标。在课程的指导下,同伴的帮助下,家长的共同策划下,高中生才能够逐渐形成自己喜欢的、能力所及的、社会需要的生涯目标。当然生涯目标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指导学生制定长期目标和中、短期目标。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可以依据实际发生的情况,不断对目标进行调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只有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激发学生兴趣,才让职业生涯规划课走进学生的心灵。接下来,我将简单介绍一下我在指导学生实施生涯规划的具体做法。
一、综合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
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教学,让学生置身于一个有问题、有引导、有启迪的案例或情景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比如,我有时会通过简短的视频导入,振奋人心。结合优秀校友鲜活的案例,让他们看到自己希望。在这种情境中适时地引导激励,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一旦接受你的观点,行动就会有改进,学习就会有成效。我还会经常收集一些与生涯课程有关的小故事,在课上给学生宣讲。故事讲过之后,我开始让学生总结,这些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那就是人生一定要有目标,没有宏伟的目标,就不会付出相关的行动。
二、积极开展课堂讨论、辩论活动。
上讨论、辩论课,不仅能使学生对知识理解透彻,提高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口才和胆量,学习辩论的常识等等。这些活动可为学生提供各抒己见、表现能力、交流切磋、锻炼口才的机会,因此他们都积极参与。只是,往往由于课时的限制,这样的讨论辩论还相当有限。例如,我设计了一次课堂辩论。正方观点“在人生道路上,奋斗更重要”;反方观点“在人生道路上,机遇更重要”。有些同学发言非常精彩,同学自由举手发言,唇枪舌战气氛活跃。
三、精心设计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将课堂激起的思维火花变成课后的思考,让课堂内容走进学生心灵深处。例如,我让学生写了小论文“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从社会及自我发展的角度认识“职业无贵贱”。课下指导学生制定自己的生涯目标,与同学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指导,防止他们的目标过大或者不切实际。我会拿一些规划比较好的同学作为样本,给其他同学进行分析与指导。这样的作业促使每个学生静下心来,对自己的未来进行了一次思考,体会到:生涯规划恰恰解决了自己学业、择业与就业的迷茫与困惑。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四、实行“小组合作、互助共进”。
我校学生普遍基础差,底子薄。学习成绩不太理想,所以我组织学生实行“小组共进”,由同学根据自身情况,自由组合共进小组,每个小组6人,在排座位时将他们6人组合在一起,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进步、共同监督提醒。他们之间采取组内合作、组外竞争的方式,在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展开了竞赛,目前实行下来,效果相当不错。有了“生涯规划”做引领,学生有了自己的目标,学习上积极主动多了,课下讨论问题的多了,到办公室主动与老师交流的也多了。
五、充分发挥资源,全面实施生涯教育。
学生在课堂上的所学所感毕竟有限,很多学生需要教师对其进行一对一辅导与咨询,但是时间比较紧张,因此我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利用专门的QQ号码,与学生互动交流,并把有用的信息、资料、文章公布在QQ空间里,主要内容涉及到学习方法、学习信心、专业院校等学生关心的问题。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这样大大节省了时间,提供了效率。
作为高中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新人”,我自知自身能力有限,我的生涯课堂存在着很多不足。但我不曾放弃,我会在平时积极学习心理学知识,查阅生涯教育的相关资料,经过课堂实践积累经验、认真反思、查找不足、努力改善、争取进步。在以后的时实践中,我会坚持进一步完善自身素质,探索生涯课堂的教学策略,把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做扎实,为孩子的未来生涯良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认为生涯规划课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所以我希望今后我们可以有更多专业性培训的机会,向优秀的生涯教师、优秀的生涯课堂学习,借鉴经验,以便更好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规划教育。
期待教育的春天,期待生涯规划教育的春天„„
第二篇:中学南音教学反思
关于中学校本课程—泉州“南音”的教学研究与反思
黄秋玲
在音乐课上,我问多位同学喜不喜欢南音,他们都回答:“听不懂,也不知道什么感觉。”这让我惊愕不已,并留给我无限思考。作为植根于闽南花锦山川,有着“中国古典音乐的明珠”、“民族乐苑的奇葩” 美誉,千百年来广泛流传于闽南语系地区的南音,如今却面临着听众“断代”非常严重的现象。如何加快南音的普及,培育南音保护和传承的土壤,让其焕发新生命力,引起人们关注和探讨。
在我们的印象里,南音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家心里的歌,是思乡切切的游子的天籁,是古典雅韵的安静缠绵。通过走访村落间的南音社,我们发现南音的发展现状和印象中的差不多,在南音社中,绝大部分是一些老人,很少发现年轻人的身影。于是我对十五至三十岁的人群做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广大群众对南音的了解还是很少,南音传播难题已成为制约南音传承和发展的最大障碍。走进校园,发现许多学校都建办了南音社团,组建南音兴趣小组,泉州中小学还举办一年一度的南音比赛,这些都对南音的传承有很大的推进作用。南音这个特色文化在各种政策的推动下已经慢慢地进入校园,成为校园另一道风景线,然而,据不完整调查,真正开设校本课程的学校少之又少。以南安2014的中小学南音演唱演奏比赛为例:小学组相对开设学习的多,但是占全市的小学是极少的比例。另外中学组的更少,而且参赛选手并不完全来自有开设南音课的学校。为此,我认为中学南音的传承和发展,应注意以以下几点:
(一)南音发展坚持传承与创新
泉州南音保存着中原优秀的传统文化,其悠久历史、丰富内涵深受世人瞩目。这种高深优雅的戏曲文化,能历经千年而流传至今,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先辈们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而积累下来的诸多“法度”,如引、搭、贯、接、过撩、做韵、唱词叫字等,这些原生态文化,应原原本本继承下来,并当做宝贵财富予以保护。在当今科学十分发达的社会,青年人已不满足目前南音的现状,因此南音的创新发展是必经之路。南音工作者是南音发展道路上的领路人,在南音中加入现代的音乐元素使南音既传统又现代,即在创作南音戏曲时,在传统音乐元素中添加现代的音乐元素将促进南音在青年人中的推广。同时积极探讨能否将南音的舞台形式也加以改变,例如将其以合唱形式展现,多人合唱展现不同的层次音高,吸引听众。
(二)南音发展保证传承的连贯性
无论是南音工作者还是其爱好者都面临“老龄化”,因此,推动南音发展应从娃娃抓起,南音发展校园化就不会只是空谈。
1、增强大学生的专业素质。除了在南音专业开展专业教学外,应在高校范围内扩大南音教学规模,如在各高校开设南音选课、创办南音社团、在学校进行南音表演等,邀请大学生参与其中,为大学生提供多种途径以接触和了解南音,从而提高南音的教学层次。
2、鼓励大学生进行南音创作。南音作品的滞后性要求我们在南音中注入新的元素,而大学生是流行文化的代表和生力军,因此鼓励他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将现代元素带入南音的创作中,使南音作品更贴进现代生活,更现代化,这更易于南音的创新与传播。
3、创新发展南音的舞台表现形式。例如将其以合唱形式展现,多人合唱展现不同的层次音高,吸引听众。南音普及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在青少年中普及南音才是最根本的传承。进一步在学校普及南音课程,在提升普及量的基础上保证教育的质量。将老艺人、民间音乐家和地方馆阁的表演艺术家引进校园,以讲座或演出的方式使学子们融入这原汁原味的传统音乐中,使学生与专家进行互动,便于学生接收大量传统音乐信息。这不仅有利于推动南音的传播与普及,同时也能使学子们感受到南音的魅力,进而欣赏并喜欢南音这一传统艺术。
4、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南音传播的重要平台。一是为学生搭建平台,给予学子们表演的机会。由于艺术的舞台魅力往往不同于剧场的体验,学生在舞台上和舞台下对艺术的体验差别很大,因此,亲自参与和欣赏感受有着不同的艺术效果。二是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或假期深入民间,走访社会大众,与他们进行交流,了解人们对南音的看法,普及南音的基础知识,宣传南音的魅力,加深南音的社会影响力。同时,学生通过社会实践的锻炼,也能开阔眼界、磨练意志,增强专业水平。
(三)南音发展应借助社会平台
南音发展需要社会的支持,可通过建立南音基金会为南音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同时,南音的传播离不开社团以及媒体的支持。南音社团的发展是南音传播的载体,而媒体则是南音宣传的一种主要途径。社团可举办多种形式的比赛及交流活动,比如以市级或者县级进行南音比赛;在传统节假日进行南音踩街活动;定期与其他南音社团进行交流活动,并邀请社区或者高校学生参与;组织开展多形式的南音下乡活动;媒体开设专栏进行南音基础知识以及音乐学习等方面的传播,关注南音社团以及有关南音活动开展。
(四)南音发展需引起基层政府的重视
国家在推动文化大繁荣的同时,各级政府也更加关注对传统文化的推广。南音是属于闽南的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地方政府必须更加重视南音的发展。
1、加大财政资金扶持。本着传播南音文化,传播闽南人优秀品质的信念,政府应考虑在支持传统文化方面进行财政支持,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南音的改革以及南音的传播途径的拓展中,从而有效地扩大南音的参与人群。同时,政府应推出监督机制,使资金切实到位,并准确的投入南音的发展中。要抓住南音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契机,大力发展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形成有利于“非遗”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提升全社会“非遗”保护意识,同时努力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
2、加大对南音的投入和宣传。政府对南音的投入,不应该仅仅只停留于口头上,而应该加大一些更具实效性的投入。如政府能够以官方的名义定期开展南音的交流和比赛活动,从而更大程度地扩大南音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五)南音对于青少年人群的推广和在学校中的创新方式
1、南音的节奏,南音的唱法,以及歌词不能让多数人明白。
2、南音在人们心中,是一种比较古老,死板的音乐。
3、多数人认为南音较陌生,没有从小培养对南音的兴趣。大部分家长,更喜欢孩子学习流行乐以及钢琴等乐器。
第三篇:高中诗歌鉴赏教学反思与总结范文
高中诗歌鉴赏教学反思与总结
扬州市江都区育才中学高中语文组许慧
摘要:诗歌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通常事倍功半,因为诗歌虽篇幅短小却情感丰富且表达方式复杂多变。为了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正确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我们的诗歌鉴赏教学内容必然也要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本文集中对高中诗歌鉴赏的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力求为我国的素质教育事业做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高中诗歌鉴赏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指导我们教师应该尽量避免以应试为目的的教学活动,而课堂教学也已得到不同程度的改进,教师和学生都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努力,毕竟,接受教育的目的不仅仅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树立符合社会及个人要求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对高中诗歌鉴赏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指出:教读古典诗词,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一、高中诗歌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
1、功利性的心理影响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以往评价学生的标准就是分数,因此学生变成了做题目的机器,师生都忽略了彼此情感态度的教育,而对于中国古典诗歌是非常需要投入情感的。回顾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多是教师为主体,满堂讲满堂灌,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学生只会动笔不会动脑。如,在高中诗歌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将各种诗歌表现手法及鉴赏手法进行罗列,然后给学生进行一定量的示范,之后便是用了再用的题海战术。生搬硬套,学生不求甚解,只需要知道答案,求得高分,而忽视了情感体验的过程,没有将自己放入到作者的创作情境中,所以写出来的答案千篇一律,漏洞百出,缺乏思考性,鉴赏能力自然不会提高。
2、乏味的教学过程无法吸引学生鉴赏诗歌
在高中诗歌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大都以“一解题、二释词、三解构、四总结”这样一种模式来组织整个教学活动,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机械乏味。要知道,很多诗歌中都蕴含着诗人强烈的思想情感,如李白的《将进酒》气势雄伟,有如大河奔流,一泻千里;诗情豪迈,言语狂放,却又沉着抑郁。如果只是以老套的方式来讲解,学生便无法体会当中的情感。那么对于李白其人以及对于诗所传达的思想,便难以得到深刻的体会,而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也就无从谈起。
3、单一的教学形式不能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在高中诗歌鉴赏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将剖析开来的诗歌内容板书在黑板上,甚至让学生死记硬背,殊不知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表达的内容极其有限,而且还无法激起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激情。所以,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仅局限了 1
教师的教学内容,还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使得如今中学生所欠缺的创新能力无法在学习中得到有效的培养,更谈不上情感的体验,所以要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和形式。
二、有效的诗歌鉴赏教学方法探析
1、改变教学思想,明确教学目的提高高中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教师教学活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什么样的活动,都在目的的指导下,拥有不同的实现方式。所以,以应付考试为诗歌鉴赏教学的目标,只会让学生成为被动接收知识和做题的机器。如今,新课程改革让教学目标得以明确,为的是提高学生自身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而教师便在素质教育的指导下,改变了教学心态,为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而努力。
2、改进教学过程,生动教学环境
改进教学过程,为的是使整个课堂教学能有个井然有序而又不失热情的环境,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极易学习和愿意学习的氛围。而改变教学过程,可以以教师自己对诗歌内容的把握为基础,将诗歌讲解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教师在讲授柳永《雨霖霖》时,教师可以深情演唱李叔同的《送别》,将学生引入离别的感伤氛围中,再用伤感的思想情感作为基调,利用带感情的朗读进行情感渲染,从而让整个教学活动都在诗人的思想情感下进行,让学生能在深刻体会的基础上,把握住整首诗所要表达出的各种内容。这是种极易学习的氛围,可以让学生不用刻意学习便能体会诗歌情感,从而加强对诗歌表达方式的探究和学习。另外,教师还可以能过多媒体教学方式,将形象的动画与诗歌联系起来,再加之与诗的内容极其贴近的音乐,那么学生的对整首诗的鉴赏能力在这些工具的辅助下,便能得到了相应地提升。
3、颠覆传统理念,培养创新思维
诗歌鉴赏教学历来提倡并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知人论世”最早是由孟子提出来的。他认为要理解作品,一定要对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这才能与古人为友。“知人”就是要了解作者其人以及作者与作品的关系;“论世”就是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了解其创作背景,通过时代背景与创作背景鉴赏文学作品。“知人论世”的方法为历代评论者所推崇,也为今天的诗歌鉴赏教学所推崇。现今高考鉴于公平公正的原则,同时为了避免猜题押宝所带来的负面性,鉴赏所选诗歌回避名家名篇。对于陌生诗人的陌生诗作,学生如何做到知人?如何做到论世?所以我认为“知人论世”的方法不太适应现在的高考;所以教学诗歌鉴赏时,我们要勇于突破“知人论世”的常规教学柜架,敢于去思考去发现去创新,敢于总结出一套真正可行的鉴赏方法,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发展不断改革不断完善的高考。
三、总结
诗歌篇幅较短,诗歌鉴赏是多方面的、综合的,除了以上几点我们还应该关注标题、作者、题材、注解、技巧、典故、语言风格等等。在这里不一一阐明。笔者认为,传统的诗歌鉴赏教学多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说教式教学,完全不考虑学 2
生的实际感受和知识接受能力,只为教出考高分的学生而努力。这完全背离了教育的根本目的,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结合诗歌教学的特征,立足诗歌本身,培养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寻找规律,掌握技巧,日积月累,学生的鉴赏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会有更大的提高。我们更要加强素质教育思想的普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活动与社会相联结,为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阎淑蓉.古典诗歌鉴赏与教学的几点思考和尝试[J].甘肃科技纵横,2008,(06).[2] 韦柳钰.浅析课改后的高中诗歌鉴赏教学[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4).[3] 丛文雁.对高中诗歌鉴赏教学的几点想法[J].成功(教育版),2011,(1).[4] 罗建红.浅谈高中诗歌鉴赏教学[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09,(2).
第四篇:《最苦与最乐》教学反思
《最苦与最乐》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苦与最乐》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最苦与最乐》教学反思1《最苦与最乐》是一篇论证严密的议论文,作者从责任之未尽与尽,谈人生的最苦与最乐,鼓励人们勇于负责,学习待人处事的正确态度。文章在结构上论证严密,语言流畅而又凝练,同时给人以思想品德的教育——对国对民的责任感。
因此,学习本科应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李青文章脉络,学习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内涵,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由于学生刚寄出议论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观点和基本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有三个亮点:
1、在新课导入方面,我采用学生身边发生的容易理解的话题展开讨论,一上课就调动了学生上课的情绪,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上课。
2、语言积累及训练,本文的语言流畅而又凝练,指导学生积累及训练十分重要,本课教学设计通过句子的仿写等形式,锻炼学生的思维及表达能力。
3、人文教育:责任的话题是严肃的,要让学生在人生苦与乐的讨论中,培养让人对社会最自己的责任感。
本课也存在很多不足:首先,由于我经验不足,对时间把握不够好,没把握好速度,整堂课显得很赶,再加上上课时语速较快,学生跟上我的步伐显得很吃力。教师应注意课堂调控,这样才能教学节奏分明,学生思维活跃,兴味盎然。课堂调控,就课堂结构而言,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双边活动调控时间有长有短,节奏有松有紧。
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注定了我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完成的不是很好,找出了原因,我又信心倍增的投入到下面的课堂教学中。
《最苦与最乐》教学反思2第一步,安排学生练。
练的内容有两个:一是字音,二是字义。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第二步,安排学生讲。
我提问:“生活中,你们认为最苦的事情是什么?学生回答的答案多种多样。有的说是贫困,有的说是学习成绩不理想,还有的说是骨肉分离……说着,有的学生眼睛开始湿润了。我接着又问,那你们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呢?学生一个个露出了笑脸,美滋滋地想着自己快乐的事情。有点说是和父母一起过年;有的说是和朋友一起郊游;有点说是课堂发言得到老师的表扬,还有的说是比赛获奖。我安排这一步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步,安排学生找。
设计了四个问题。
问题一:作者认为:贫、失意、老、死是人生最苦的事情吗?为什么?学生回答不是。理由是: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问题二:作者认为人生最苦的事情是什么?(用原文的句子回答)理由是什么?生答: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负着一种未了的责任。理由是:因为那受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问题三:未尽的责任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生答:①答应人做一件事情没有办②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③受到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④得罪了人没有赔礼。另一生答:①承诺未办②欠钱未还③恩惠未报④得罪人未赔礼。
问题四:作者认为人生什么事情最乐?负责任与尽责任感觉有何不同?生答: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负责任的感觉:有如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不过了。尽责任的感觉: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轻松愉快。
设计这一步的目的是,通过学生找,从而理解、熟悉课文,掌握课文的基础知识。
第四步,安排学生议。
设计了三个问题。问题一: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的关系?结论如何?生答: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另一生答: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苦不堪言。还有一学生回答: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问题二:当责任向我们走来时,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对这个问题,小组进行讨论,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我们要勇于承担责任,在家里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班长说:“我身为一班之长,我要敢于管理班级,把班级管好是我最大的责任。”另外一位同学说,我们要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对社会对国家尽责任。我对这位学生投以赞许的目光。此时教室掌声不断。是啊!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我们要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尽责任。只有这样,社会才能更稳定的发展,国家更加繁荣昌盛,祖国人民更加幸福安康。
问题三:谈论自己在学习生活中有着怎样的责任?一生答:遵守学校纪律。另一生答:好好学习,报答父母。最后我总结:我们每一个人都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负责的人。当前我们应该把知识学好,将来才能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议”这一步,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无拘无束地把自己的想法,观点讲述出来。无形中学生已经懂得怎样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渗透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第五步“谈”。
设计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收集有关的名言名句。学生把有关的名言名句板演到黑板。我选取了两个比较经典的进行评析。第一个是“一切在于人,一切为了人。——高尔基《人》”,第二个是“天才如果袖手旁观,即使他优美出众,也仍是畸形的天才。没有爱的天才是种怪物。——莎士比亚《莎士比亚论》”。
第二个问题: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何收获?生答:我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另一生答:我知道如何方能得到快乐。再一生答:我知道乐是苦中来。又一生回答:我最大的收获是如何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公民。谈的`目的是让学生拓展思维,知识迁移,从而也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我觉得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就是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热情高,敢想、敢说。能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学步骤分为练、讲、找、议、谈五步,每一步都精心设计了不同的问题,使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到了锻炼。通过议,把责任上升到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渗透了思想教育。教育学生要做一名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责任的公民。不足之处有两点:一是学生讨论不够热烈。也许是刚推行杜郎口模式,学生基础又比较薄弱的原因。二是在思想教育方面做得还不够。对于社会责任这个问题只是两句话带过。其实这个问题可以作为一个重点问题。很多人就是因为缺乏社会责任感,走上了犯罪道路。
《最苦与最乐》教学反思3《最苦与最乐》是一篇论证严密的议论文,作者从责任之未尽与尽,谈人生的最苦与最乐,鼓励人们勇于负责,学习待人处事的正确态度。文章在结构上论证严密,语言流畅而又凝练,同时给人以思想品德的教育——对国对民的责任感。
因此,学习本课应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学习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内涵,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由于学生刚接触议论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观点和基本内容,理清文章结构,采用座谈、讨论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通过语言欣赏、仿写句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以及创新的精神。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有三个亮点:
1、在新课导入方面,我采用学生身边发生的容易理解的话题展开讨论,一上课就调动了学生上课的情绪,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上课。2、语言积累及训练:本文的语言流畅而又凝练,指导学生积累(含拓展)及训练十分重要,本课教学设计通过句子的仿写等形式,锻炼学生的思维及表达能力。3、人文教育:责任的话题是严肃的,要让学生在人生苦与乐的讨论中,培养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本课也存在很多不足:首先,由于我经验不足,对时间把握得不够好,没把握好速度,整堂课显得很赶,再加上上课时语速较快,学生跟上我的步伐显得很吃力。没把握好时间,就是课堂调控不够好。根据一些大师的经验:注意课堂“调控”,教学节奏分明,学生思维活跃,兴味盎然,则注意集中;反之,则思维呆滞,兴味道索然,注意分散,令人昏昏欲睡。课堂调控,就教学内容而言,一堂课有难有易,有深有浅。如何调控,就得讲究难易相同,深浅适度,快慢得当。课堂调控,就教学情感而言,一堂课有浓有淡,有起有伏。讲课时要调控情感节奏,或热烈,或冷静,或愉悦,或悲愤,或悠闲,或紧张。在感情倾注上要起伏交替,浓淡相间。教学的高潮部分,感情倾注宜浓一点,其它部分,感情倾注则可谈一点。课堂调控,就课堂结构而言,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双边活动调控时间有长有短,程序有先有后,节奏有松有紧。整堂课得讲究动静交替,讲练结合,手脑并用。课堂调控,就教学语言而言,要根据学生听课的心理和启发讲解的需要来调控,做到快慢交替,急缓相间,断续得当,强弱有度,使学生思维时刻保持竞技状态,以取得听课的高效益。其次,我在要求学生朗读时,没注意倾听,学生朗读时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给予纠正。再次,在要求学生仿写句子这个活动中,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比较短,也应给更多学生一点机会参与到活动中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再次,字迹潦草,板书显得杂乱无章,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基本素质有待提高。
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注定了我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完成的不是很好,找出了原因,我又信心倍增的投入到下面的课堂教学中。
第五篇:《最苦与最乐》教学反思
《最苦与最乐》教学反思
郭超·纳雍县水东中学
2018年4月23日,我有幸参加了任志成名师工作室的活动,更为激动的是作为上课教师参加的,接到这个通知的时候我很忐忑,唯恐自己教学水平不够,有违工作室的目的和宗旨。课题为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最苦与最乐》,是一篇论证严密的议论文,作者从责任之未尽与尽,谈人生的最苦与最乐,鼓励人们勇于负责,学习待人处事的正确态度。因此,学习本文应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学习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最终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我确定这个目标后就进行了积极的备课,于4月20日进行了一次试讲,突然发现,教学时间完全不够,必须进行必要的删减,于是我把议论文的文体知识制作成一张卡片发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文体知识,再把课件中删减了环节。通过23日的课堂教学效果来看,我谈谈以下几点:
1、新课导入时,为了拉近与学生距离和缓减紧张氛围,大力表扬七年级1班同学的优秀,鼓励他们积极答题,于是告诉学生“能到他们班上课很荣幸,也是我今天感觉最快乐的事了”顺势引导学生谈他们觉得最苦和最乐的事,但学生很不配合,于是我转为具体问题“同学们认为学习生活是苦还是乐?”这样就有学生大胆回答了,于是板书苦和乐。
2、上课的过程中我预想是以思维导图的形式,给学生梳理出课文的逻辑,但由于课件的原因,加上板书不够规范,导致这个环节不算是太成功。
3、由于时间问题,议论文的文体知识是以卡片的形式发给学生的,原想效果一定很差,但出乎我意料的是学生都能准确回答出我的每一个问题。所以我发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很强的,只是老师不放心,不敢放手。以后要多尝试。
4、其他不足:上课时语速较快,学生跟上我的步伐显得很吃力。教师应注意课堂调控,这样才能教学节奏分明,学生思维活跃,兴味盎然。课堂调控,就课堂结构而言,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很少。
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注定了我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完成的不是很好,找出了原因,相信以后的教学中会更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