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受艺术的熏陶,留下成长的足迹
感受艺术的熏陶
留下成长的痕迹
——记城南小学新生入学第一天
9月5日,是鹿城区所有一年级新生入学的日子,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到成为一年级小学生的美好,为了让孩子们对未来的小学生活充满期待,城南小学开展了别开生面的新生入学仪式。
门口,六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带着绣有“我爱城南”字样的红绶带,整齐地排成两列,对每一位踏进城南的家长和孩子鞠躬行礼,致欢迎词;门厅处,民乐队的孩子尽情演绎着自己的乐曲,或低眉信手续续弹,或轻拢慢捻抹复挑,悠扬的乐曲在校园内回荡。
最可爱的是那些一年级的孩子们,踏上红地毯,带上大红花,喜气洋洋地来到签名墙前,用稚嫩的小手郑重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然后,立定,摆POSE,拍照,将这瞬间定格。
始业教育后,新生们还接受了五年级学哥学姐们赠送的见面礼——一个亲手制作的精美的笔筒,两支预示开启求知路的铅笔。
相信城南的新学子们必在这里茁壮成长,精彩每一天,成人、成功、成才!
第二篇:走进知识殿堂,留下成长足迹
走进知识殿堂,留下成长足迹
我是来自密云一所山区学校的体育老师,在北京教育学院这片沃土上,在有令人佩服的教学艺术和人格魅力教师的引导下,我沐浴在知识的殿堂里,不断汲取着营养。2005年我参加了北京市“十五”继续教育“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育学”研修培训。2006年参加了绿色耕耘——京郊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2008年参加了“育体、育心、育人”迎奥运落实阳光体育活动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全员培训。今天又有幸与来自100所学校的骨干教师、优秀的年轻教师汇聚在这里,接受洗礼,倾听教育专家的报告,走进优秀教师的课堂,感受着思想火花的冲击。这里有科学的教育思想,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符合时代特点的教育言论。培训安排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非常贴近我们的实际工作,使我受益匪浅。
一、开阔视野,更新理念。
梁玖教授的《君子乐得其道》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凌《夯实基础努力提高体育教学技能》通俗易懂,让我在理论上对新课程有了更深层次的领悟。着眼于新世纪人才素质的需求,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重视教材的整体性,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传授知识和技能与培养能力和创新意识并重;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
二、专业基本功强化与拓展为以后教学打基础、指明方向。
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是为了促进教学;立足于正确的教学设计观,一方面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要强调方法的应用。要从方法论范畴来思考设计教学;注重教学设计的规范性;重视教学设计的情境性,设计时必须对具体的教学内容、环境、学生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教学设计不是孤立地进行各个环节的设计,活动的形式和内容都要与所选择的教学策略保持一致;体现教学设计的创造性。
三、提高教学技能研究与实践
陈雁飞院长《中小学体育教学若干问题的解答与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典型课堂案例和理论结合,让我学会如何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做到学会学习,学会必备的动作技能,通过创设情境,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需求,使学生达到身体的、心理的、社会适应的整体目标。
四、优秀课例评选与交流
交流体会,可相互促进。一个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综合判断问题的能力总是有限的,通过交流经验,可以开阔视野,从中可以学到许多东西。在培训中通过现场说教学设计、说案例进行交流给每一位老师都有展示的机会。建立班级通讯录,给我们创造机会拓展学员之间交流的深度与广度。
五、分享成长喜悦
很幸运,在马主任和索老师的指导下,在我们县教研中心黄老师帮助下,我做的《双杠》课荣获全国一等奖,能有机会参加第四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被选出参加现场展示的指定内容教学研讨课。这次培训中,索玉华老师在《体操教材教法培训》中,特意强调了异地做课要注意的问题,并且把自己对双杠教学的理解,参加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的现场做课的体会,讲得非常清楚透彻,对我去宁波上课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通过这次培训我会把培训中所吸纳到的东西进行整理归纳,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予以细细咀嚼、品味、消化,并逐步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让我们扬起自信之帆,以更加崭新的精神面貌去迎接新的挑战,用新的理念、教学方法与手段去完善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
第三篇:感受文学熏陶
感受文学熏陶,亲近茅盾故居
长兴七小 601班 钱婧 指导老师:徐敏红
炎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我们踏着青青的石板路,沿着清清的溪水,望着远处青青的杨柳,不禁感叹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乌镇。
人山人海的街道和随之而来的吵闹声打破了这座神秘幽静的小镇。我穿梭在人群中,不知不觉双脚便停了下来,抬头仰望,这儿便是我盼了许久的茅盾故居了。门口来来往往的人很多,进去的人满脸的崇拜,出去的人又依依不舍,这使我的好奇心又增加了不少。我站在人群中,门口的一幅对联引起了我的注意,上联是“先立乎其大”,下联是“有志者竞成”。平时不起眼的两句话出现在茅盾故居的大门口时,我被深深地打动了,也将这两句话铭记于心。
跨进大门,两旁种满了生机勃勃的大树,清幽的绿色给这座故居增添了一丝典雅、幽静之意。走进大厅,最醒目的便是茅盾爷爷的一尊半身铜像了,茅盾爷爷右手握着一只细长的笔,似乎在奋笔疾书,又似乎在埋头沉思着什么。
跟着讲解员来到第一展厅,展厅的墙上挂着茅盾本人和他亲人的照片,还有茅盾小时候用的各种笔,它们都视如珍宝似的藏在玻璃柜里。至今有一张照片还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这是茅盾爷爷小时候的一张照片,还是在乌镇照的,那时候他笑得可开心了。在周围的玻璃柜里,珍藏着茅盾爷爷的几本作文本,虽然书页已泛黄,不少纸已脱落,但依旧能看清茅盾爷爷那刚劲有力的字体。看着墙上的介绍,我和这位文坛巨匠的心似乎又贴近了许多,也不得不佩服他对文学的无比热爱。我的眼里充满了钦佩之情,眼神又不自觉看到了这样一段文字:茅盾小时候读书用功,成绩名列前茅,受到老师与同学的夸奖那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我的心中感慨万千,也正是因为小时的努力,茅盾爷爷才会成为家喻户晓的大作家。
目光转向第二展厅,这里展出的便是茅盾爷爷一生中最著名的作品:有《蚀》《春蚕》《秋收》《残冬》等,我们看得眼花缭乱,每一个人都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走出展厅,那棵生机勃勃棕榈树似乎受了文学的熏陶,显得郁郁葱葱。虽然茅盾爷爷离开了我们,但他的名字会像这棵棕榈树一样永世长存!
第四篇:感受中行百年成长足迹
感受中行百年成长足迹
蕲州分理处 甘环瑞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自1912年至今,中国银行已经走过了100个春秋,一百年的沧海桑田,岁月更迭。中国银行见证了一个民族的成长崛起史;一百年的时间,也是中国银行不断转变职能、不断成长与进步的百年历程;一百年的时间,更是中国银行用坚实的脚步在百年厚重的历史中铭刻的坚实印记。
出生于20世纪初的中国银行,见证了那个动荡的年代,见证了这段民族艰辛奋斗、在逆境中挣扎自救的历史。那时的中行人提出“以中国之银,供中国之用”,从最初的大清户部银行,到今天闻名世界的中国银行,中国银行先后行使中央银行、国际汇兑银行、外贸专业银行和商业银行职能,这长达一个世纪的历程是一段艰辛的成长历程。中行坚持以服务大众、振兴民族金融业为己任,稳健经营,锐意进取,这个理念伴随着中行前进的脚步,一步一步,走过一百年的风雨历程。
一百年前,中国饱受封建主义以及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外有帝国主义的压迫,金融市场上帝国主义资本横行,民族企业备受压迫,中国银行起于薄弱,生存于困境,以“服务社会”为经营理念在夹缝中茁壮成长;一百年来中国银行经历过挤兑、经历过改组、经历过各种危机与挫折。一百年后的今天,中国银行已经跻身全球银行业的前列,中国银行已成为业务范围涵盖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资产管理、飞机租赁和其他金融服务,国内机构超过12000家,国外机构超过600家的国际化大银行。旗下拥有中银香港、中银国际、中银保险等控股金融机构。百年的中国银行更是在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World Brand Value Lab)编制的2010《中国品牌500强》排行榜中排名第六,品牌价值已达1035.77亿元。这些成就是对中行人百年奋斗的肯定,更是对我们的鞭策和指引。
我们的中国银行即将度过100岁的生日,在经历过一百年的积淀和一百年的风雨洗礼之后,我们的中行必将厚积薄发,在新的征程中再创辉煌。面对新的历史机遇,中国银行将坚持可持续发展,向着国际一流银行的战略目标不断迈进,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行的更远,飞得更高!
第五篇:让计划、记录留下教师成长的足迹
让计划、记录留下教师成长的足迹
背景:
幼儿园教师写计划、记录可以说是每天要做的功课,有学期计划、月计划、周、日计划等,有观察记录、教养笔记、反思等。园长对教师进行计划、记录的检查就像教师批改作业一般,每周在办公室的桌子上,都会有教师交来的计划、记录,堆得像小山似的。慢慢的教师对每天要做的几乎相同的大量的作业厌倦了,园长对每周要看的缺乏新意的作业平添了不少烦恼。教师常抱怨,没有时间写,什么时候可以少写或不写?园长在抱怨,怎么写的东西长进不大?何时可以少写些没什么大用的计划、记录是教师的期盼。如何提高教师所写的计划、记录的质量是园长经常思考的问题。
问题:
一方面是教师最好少写或不要写,另一方面是园长希望不断提高教师撰写的计划、记录的质量,如何来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呢?如何能让教师以积极的心态来写有质量计划、记录呢?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与策略:
一、围绕面对的问题进行多角度的思考。
从教师角度想想,教师为什么对写计划、记录多多少少有些怨言?一是没有时间写,教师每天至少有6小时要进班,使用新教材对教师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教师要花时间熟悉新教材,制作相应的教具、学具,还时不时的根据幼儿的需要对教室的环境进行调整,一天下来还真没什么时间能坐下来写东西,还经常把案头工作带回家做。二是教师没有从所写的这些计划、记录中尝到对自己工作的帮助,没有想写、乐于写的冲动。三是写了也不会经常看,教师自己也觉得所写的计划、记录没有多大的保存价值。
从园长的角度想想,为什么一定要让教师写计划、记录?一是园长认为作为教师撰写计划、记录是必须的,教育本来就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作为教师你只有把你准备要做的事在实施前能清楚地作了计划,那么在实施时的目的性就会更强,事后能及时反思,找出自己在教学中的成败经验,那么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就会进步得较快。二是园长通过看教师的计划、记录,可以了解教师的日常教学情况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状态,并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支持。三是要教师写计划、记录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综观许多优秀教师的成长,计划、记录的撰写为他们的成长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通过多角度分析发现教师撰写计划、记录是有必要的,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激发教师有写计划、记录的内在需要?对于时间有限的教师写些什么?如何写?是园长值得思考的。
二、着力解决核心问题。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之后,接下来就要着手来解决存在的问题。我们决定在教师所要撰写的这些计划、记录中寻找出老师最怕写,最写不好的是什么?然后着力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了解到教师最怕写和写不好的就是观察记录。我们还分析教师为什么怕写有写不好的原因可能有以下的原因:一是教师没有写观察记录的内在需要;二是怕自己的观察记录不符合要求;三是花时间写了也没多大的用处,做比写来得更直接。我不禁又想教师写观察记录的作用到底是什么?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一是:便于教师更好地了解本班孩子的现状,对自己的教学提供有益的信息;二是:能更好地分析孩子间的个体差异,为因材施教提供依据;三是记录孩子的成长轨迹,便于教师深入地了解孩子;四是通过观察记录可以提高教师的有目的观察的能力,这是教师专业能力中的一部分。既然写观察记录有那么多的作用,但与教师现有水平又存
在着差距,该如何解决呢?我在想我做一线教师时,什么时候会记录?那时我觉得自己必须记的事、自己感兴趣的事我会记,最好不要规定我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记。随即我对教师撰写观察记录的要求进行调整。对教师的观察记录不作数量上的要求,对教师观察记录的样式不作统一要求,只是对教师说:“用你喜欢的方式记下你觉得必须记的事。”这样教师的心理压力就会小些,而且她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没有压力是否会影响教师记录的质量与数量呢?可能会有影响,但我会想办法降低这种影响,我的办法就是在学期结束时让教师挑选出自己认为满意的记录向大家进行交流,互相借鉴,吸取别人的长处。这样每个老师都不会希望自己比别人的差,所以在记录的过程中质量基本上是保证的。至于数量,我没有硬性的规定,如果做比写更有效的话,那么就先做,做完之后再把记录要点。比如教师发现活动室的环境与本班幼儿的需要不一致要进行调整,是先调整还是先记录哪些地方不适合?我觉得先调整,在简单地记录下自己的观察和分析主要的原因,因为教师对环境的调整对幼儿的影响更直接。最怕的是化了半天时间记录,第二天环境仍然未变,那么观察记录就留有形式。
三、让计划、记录留下教师成长的轨迹
我一直希望能让教师的计划、记录留下他们成长轨迹。如何让教师能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地去写好计划、记录,让她们觉得撰写计划、记录不是为了园长的检查,不是仅仅为了了解孩子,为孩子创设支持他们发展的环境,还要让教师明白撰写计划、记录对她们的专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能留下她们的成长轨迹。于是我决定与教师一同制作反映她们特色的个人电子档案。首先我们一同为电子档案设计包含范围比较广的目录,如:我的各类计划、我班的主题、我的教学轶事、我的观察记录、我的家长工作等,每位教师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增加栏目。接着教师根据目录在电脑里开好文件夹。把自己日常工作及时分门别类地放在文件夹中,学期结束时,我不急着让教师将这些内容刻成光盘,而是让教师利用寒暑假对自己的电子档案进行梳理。在梳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重温这学期的工作,由于有整个假期可以梳理,教师有时间欣赏自己的教学。假期结束后,教师把自己整理的档案交给我以后,我会对教师的成长档案一一认真地看,了解每个教师擅长点,帮助找出她们的工作特色。并以“沟通单”的形式将我看后的想法告诉她们,真心地提些建议,我还会安排适当的时机,让教师介绍自己成长档案中最有特色的部分,这样同伴间的互相交流,可以彼此有所启发和借鉴。现在我园的教师每学期会有一份电子档案,她们的记录是多彩的,我想10年之后就会有20张光盘,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到那时再回头去重温,他们会发现自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体验经过历练后成长的快乐,这小小的光盘留下了他们成长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