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的总结

时间:2019-05-12 03:45: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际经济学的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际经济学的总结》。

第一篇:国际经济学的总结

国际经济学的总结

学科专业: 金融学 学生姓名: 项云 学生学号: 1210224004 提交时间: 2013年12月 摘要: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学期以来我个人对李学林老师教导下的对于国际经济学认知,其中包含了对国际经济学概念的理解和进出口贸易的认知。以及一些个人小小的感悟和学习体会。关键字:国际经济学

认知

基本理论

学习体会 一.国际经济学的介绍

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理论、开放的宏观经济均衡等。

现代意义上的国际经济学是在传统的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作为一门系统的和独立的理论,它的出现大约在本世纪四十年代,即以凯恩斯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学派兴起后不久,几十年来,国际经济学研究吸引了西方许多经济学者的注意力并不断得以发展,新的方法和学说层出不穷。国际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贸易基础、贸易条件以及贸易利益的分配)、国际金融理论和国家货币政策(汇率理论与制度、国际收支调节理论与政策,以及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要素流动(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以及跨国公司理论)等。最近几十年来,在以克鲁格曼、弗里德曼等经济学家的推动下,国际经济学一般理论各个方面均获得了持续和富有成效的发展。二.知识整理 1.古典贸易理论

(一)绝对优势理论 - 亚当.斯密

(二)比较利益理论 -大卫.李嘉图

(三)相互需求论 - 穆勒和马歇尔

(四)机会成本论 - 哈勃勒(比较利益理论的现代分析)

绝对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其他国家(或生产成本低于其他国家),则这个国家在该种产品的生产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2.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 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某种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高于其他国家(或相对生产成本低于其他国家),则这个国家在该种产品的生产上就具有比较优势;在另一种产品的生产上则具有比较劣势。3.相互需求理论

穆勒在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相互需求理论,用以说明国际交换比例的决定和贸易利益的分配

国际贸易的充分条件:国际交换比率介于两国国内交换比率之间,且不等于任何一国国内的交换比率 边际转换率

在没有国际贸易时,两种产品相互替代的机会成本就等于两种产品的相对价格 边际转换率(MRT)公式: MRT =ΔY/ΔX = PX/PY 4.要素禀赋理论

贸易的原因——比较优势: 1)各国资源相对供给不同 2)要素在生产中密集使用程度不同 这一理论认为,各国要素禀赋是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决定因素。因此,一国应当出口该国相对丰裕从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从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

生产要素在各国中的重要作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主要利益 是使各国能更有效的利用各种生产要素。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H-O-S定理:国际贸易在使同种商品在两国相对价格差异均等化的同时,会使各国同质的生产要素获得相同的相对于绝对收入。5.规模经济贸易理论

规模经济是指生产过程中当生产规模扩大时,产出增长的比率大于要素投入增长的比率即规模报酬递增的状况。(边际成本递减)

传统理论:规模报酬不变,机会成本固定/递增 规模经济的形式:

1)内部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2)外部规模经济,行业内企业的聚集效应,激烈的竞争导致了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6.税:是一个国家对通过该国国境的贸易商品所课征的税收。

关税分类:财政关税、保护关税、出口税、进口税、过境税、从量税、从价税、混合税 关税对小国的经济效应。最优关税:是于大国相联系的概念,它是指使已过贸易条件改善的收益超过其进口量减少的损失而产生的净福利最大化时的关税水平。如果用边际概念来表述,就是指一国由于关税变动引起的额外收益等于额外损失时的关税水平。

非关税壁垒: 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 国产化程度要求 技术壁垒 环境壁垒 社会壁垒等

出口补贴:是一国政府为了促进出口,在出口商品时给予出口企业的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优惠。

倾销:垄断企业会以低于国内市场的价格向国外销售商品,这种价格差异战略被称为倾销。实质:垄断企业在国内外市场实现利润最大化。

7.幼稚产业理论——亚历山大.汉密尔顿

以关税为主要手段的为经济落后国家服务的贸易保护理论。历史背景:政治、经济、工业、对外贸易 主要论点:

1.自由贸易理论是以世界为立论基础的,只考虑了世界整体与单独的个人利益,而没有顾及两者之间的中介——国家。在现实中,由于国家之间利益分歧和冲突的存在,因而不能舍弃贸易保护政策。

2.一国实行何种贸易政策应取决于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 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自由)、农工业时期(保护)、农工商业时期(自由)。

3.财富的生产力比财富本身更重要

4.主张对产业部门实行有选择的、暂时性的保护 5.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是关税

8.WTO基本原则: 非歧视原则 贸易自由化原则 可预见性原则 促进公平竞争原则 鼓励发展与改革的原则 WTO基本职能:1监督世贸组织协定的执行 组织国际贸易谈判 2解决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争端 3指导各成员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4 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帮助和培训 5与其他国际组织进行合作

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阶段 五种组成形式: 自由贸易区 关税同盟 共同市场 经济同盟 完全的经济一体化

三.学习心得:至此,我学习到了国际经济学的主脉络的基本思想,在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还会继续研究学习国际经济学主流的、成熟的贸易理论或观点,并密切结合中国的贸易实践和贸易理论和政策的分析,以能够达到全面了解中国在国际贸易领域中的状况、角色和机制。

第二篇:国际经济学 完美总结

早晚期重商主义的异同点

相同点:二者都把国际贸易看成是一种“零和博弈”,一方得益必定使一方受损,出口者从贸易中获得财富,而进口者则减少财富,带有强烈的经济民族主义色彩。他们都把货币作为财富唯一形态和衡量标准,认为对外贸易对增加一国财富有很大作用,主张鼓励出口限制进口。

不同点:理论基础不同:早期的为货币差额论,晚期的为贸易差额论;主张不同:货币差额论强调绝对的贸易顺差,主张多卖少买甚至只卖不买,通过国家立法和行政手段,禁止金银输出,鼓励商品出口;贸易差额论不主张限制货币输出,把商品与货币联系起来,重视长期的贸易顺差和总体的贸易顺差。

生产可能性边界:一个经济体在所有生产要素都被充分有效利用的情况下,所能生产的两种可供选择的产品的不同的最大产量组合。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每个点的斜率表示增加生产一单位某种商品所必须牺牲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这也就是多生产单位该商品时的机会成本,或者说是该商品的边际转换率。

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即便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另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有绝对劣势,只要两国之间存在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异,从而使两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互利的国际分工和国家贸易成为可能。主张每个国家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则总产量可以增加,而且通过交换使贸易双方都获得利益。即所谓的“两优相权取其重,两劣相权取其轻”。

社会无差异曲线:是指能使整个社会获得相同满足程度的各种不同的消费组合。性质:凸向原点;互不相交;距离原点越远,总效用越大,代表满足程度越高。结论:a.通过分工和贸易,各国可以在其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外进行消费;b.贸易后的国际相对价格介于贸易前两国国内相对价格之间;c.在机会成本递增的条件下,两国进行不完全的专业化分工。

要素密集度:是指生产某种商品时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大小。如果某种要素投入比例大,可称为该要素密集度程度高。

要素丰裕度: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有两个衡量指标:相对的要素供给总量(从供给计算人均资本);要素的相对价格(从供求计算利率/工资)

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内容:参加贸易的各国都应该出口那些含有本国丰裕且价格低廉的生产要素多的产品,进口那些含有本国稀缺且价格昂贵的生产要素多的产品,这样就能获得比较利益。即:劳动丰富的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而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相反,资本丰富的国家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而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

简评:非常适用于解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间贸易,具有普遍性。但过分强调要素自然禀赋的重要性,过分强调要素供给,排除了动态变化。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在满足要素禀赋理论的全部假设条件下,国际贸易会使各国的同质要素的价格趋于相同。

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或报酬则下降。结论: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富要素所有者的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收入。

里昂惕夫之谜:里昂惕夫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美国1947年进出口贸易结构进行分析后,得出了与要素禀赋理论完全相反的结果,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自然资源说(凡涅克与波斯特纳);人力资本说(克拉维斯与凯南);要素密集度逆转说(明哈斯);需求逆转说(维拉范利斯—维尔);贸易保护说(罗伯特·鲍德温)。

要素密集度逆转:一种给定的商品在劳动丰裕的国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资本丰裕的国家则成了资本密集型产品。

等产量线: ①位置比较高的等产量线,代表着较大的产出;②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向右下方倾斜;③任意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

增加每单位劳动所能替代的资本数量称为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

等成本线(企业预算线):企业在某一给定的要素价格之下,在既定的支出之下,所能雇佣的劳动和资本的最大的不同组合。

规模经济:是指一国产出水平增长的比例高于要素投入增长比例的生产状况,即当企业的产量提高时,其生产的平均成本下降。

分类:内部规模经济(企业内部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降低);

外部规模经济(随着行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降低)。

内部规模经济的成因:劳动者的专业化;生产设备的专业化;管理资源的效能提高。外部规模经济的成因:专业化的供应商;劳动市场共享;知识外溢。

产业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在出口某种商品的同时又进口同类型的商品,也常被称为双向贸易或贸易重叠。

产业间贸易模式和产业内贸易模式的差异:

1、产业间贸易模式反映比较优势,而产业内贸易模式不反应比较优势(其基础是规模经济和差异产品)。

2、产业间贸易模式可确定(出口本国丰裕要素密集型产品,进口本国稀缺要素密集型产品);产业内贸易模式不确定,有历史因素。

3、两国间产业间贸易模式和产业内贸易模式的相对重要性取决于两国要素禀赋相似程度。(若两国要素禀赋越相似,产业内贸易可能性越大;若两国要素禀赋差异越大,产业间贸易可能性越大。)

瑞典林德的偏好相似理论主要内容:1.生产者行为假设:一国企业的产品首先是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条件的,其次才考虑出口到国际市场,满足国际市场 的需求。2.消费者行为假设:假设在一国之内,收入水平不同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偏好。世界上收入水平接近的国家,其消费者偏好也相近。两国收入水平越接近,其消费结构就越相似。3.重叠需求:即在收入水平相近的国家之间,消费者偏好的产品相同的那部分需求。

结论:两国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由两国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两国间收入水平越接近,消费结构就越相似,则两国间进行贸易的基础就越雄厚,而收入水平差距较大的国家间的产业内贸易则较少。

产品生命周期的构成:

1、初始期:产品的研发阶段,主要为技术密集型产品,在技术上有比较优势,贸易方向为:创新国家—发达国家;

2、成长期:大量生产与销售阶段,主要为资本密集型产品,在资本上有比较优势,贸易方向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3、成熟期:标准化和达到最佳规模点阶段,主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劳动力上有比较优势,贸易方向为: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和创新国家。

罗伯津斯基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生产增加,而密集使用其他要素的商品生产则下降。

悲惨的经济增长:当一国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的增长而使产品出口增加时,造成贸易条件的恶化,降低了该国的出口收入和福利水平。

产生条件:经济增长主要发生在出口部门;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重要地位且具影响力;该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弹性小。

倾销:出口企业在某个外国市场上以低于本国国内市场价格的价格出售

商品。实施倾销的条件:出口国国内必须具备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出口企业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上所面临的需求弹性不同,且国内需求弹性小于国外需求弹性;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充分隔离。

关税对进口国经济的净福利效应:贸易小国:征收进口关税,会导致进口商品价格提高,关税被转嫁到国内消费者身上,会导致消费者剩余净损失和消费者净福利减少;同时会导致生产者剩余增加,而政府获得关税收入,净福利同样也增加。贸易大国:征收进口关税,它不是世界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其进口商品数量变动会影响到世界市场的价格,其关税净福利效应不确定。

最优关税率:在使本国福利水平达到最大化情况下的税率。最优关税率的选择原则是,从这一税率上的任何变动所引起的额外收益与额外损失正好相等。小国的最优关税率为零;大国:零关税<最优关税率<禁止性关税。

铸币平价理论

在金本位制下,各国每单位货币都规定了一定的含金量,因此各国货币的兑换比率就取决于各国货币所包含的含金量,两种货币的含金量之比即为铸币平价。汇率就在黄金输送点内进行波动。黄金输送点=铸币平价±运费

购买力平价理论

对购买力平价说系统的阐述是瑞典学者卡塞尔于1922年完成的。其基本思想是:货币的价值在于其具有的购买力,两种货币间的汇率及其变动决定于两国货币各自所具有的购买力之比。购买力平价理论主要有绝对购买力和相对购买力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认为汇率取决于不同货币衡量的可贸易商品的价格水平之比,相对购买力平价认为汇率的升值与贬值是由两国的通胀率的差异决定的。购买力平价的理论基础是货币数量说,货币数量决定货币购买力和物价水平,从而决定汇率。

绝对购买力平价:在某一时点上,两国的一般物价水平之比决定两国货币的均衡汇率。

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是考虑到两国出现通胀对汇率的影响。当两国通胀出现差异时,就会使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发生变化,进而使汇率发生变动。

利率平价理论

利率平价说的基本观点是:远期差价是由两国利率差异决定的,并且高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必定贴水,低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上必为升水。在两国利率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资金将从低利率国流向高利率国牟取利润。利率平价理论又分为抛补利率平价和无抛补利率平价两种。前者假定投资者的投资策略是进行远期交易以规避风险,因此分析的是汇率远期升贴水率的实际值;后者假设交易者根据自己对未来汇率变动的预期而计算预期的收益,在承担一定的风险情况下进行投资活动,因此分析的对象是汇率升贴水率的预期值。

弹性价格货币模型

假设前提:垂直的总供给曲线;购买力平价成立;货币供给是由货币当局决定的外生变量;实际货币需求是实际国民收入和利率水平的稳定函数。

具体表现:(1)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一国货币当局一次性增加货币供给,将导致在现价格下货币供给过剩,由于价格具有完全的弹性,引起物价上涨而对产出与利率不发生影响,通过购买力平价效应,本币同比例贬值。(2)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一国国民收入的增加,将导致在现价格下的货币需求膨胀,引起价格下降,通过购买力平价效应,本币升值。(3)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本国利率的上升,将降低货币需求,在现价格下货币供给过剩,引起价格上升,通过购买力平价效应,本币贬值。

对弹性价格货币模型的评价

第一,引入了货币供给量、国民收入等经济变量,分析了这些变量对汇率的影响,因而它比购买力平价理论更接近实际,因而得到较广泛的应用;第二,货币模型是一个一般平衡分析,包括了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第三,以购买力平价为前提,如果购买力平价在实际生活中难成立,则其可信性问题值得怀疑;第四,假定货币需求函数是稳定的,这一点在实证中也存在问题。第五、假定价格水平具有充分弹性,这一点尤其受到很多学者的质疑。

粘性价格货币模型

又称为“超调模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多恩布什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提出的。该模型认为:从短期来看,商品价格由于具有粘性,对货币市场的失衡反应很慢,而证券市场与外汇市场的反应却很灵敏,因而利率与汇率立即发生变动。短期内,利率与汇率的调整超过了其长期均衡的水平。所以,从长期来看,利率与汇率又会慢慢回到其长期均衡的位置。

长期效应:长期内,价格具有充分弹性。由于经济已经处于充分就业状态,货币的供给最终导致价格的上升,利率不变,根据购买力平价,本国货币贬值。短期效应:商品价格具有粘性,价格没有变动,而利率和汇率作为资产的价格则可以迅速调整。货币供给的增加,从长期来看,汇率必将贬值,维持在某一水平。而短期内价格来不及调整的情形下,利率必然下降

结论:短期内,水平的供给曲线不会调整价格,货币供给的增加只是造成利率的下降,本币汇率水平超出长期均衡水平

弹性分析法 货币贬值通过进出口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来影响本国进出口商品的数量,在一定的进出口需求弹性下,可以改善贸易收支,进而起到调节国际收支的作用。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ner condition)这是西方汇率理论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所要表明的是:如果一国处于贸易逆差中,即Vx1(Dx,DM分别代表出口和进口的需求弹性)。

J曲线”效应

在短期内,贬值并不能立即引起实际经济部门贸易量的变化,从进出口相对价格的变化到贸易量的增减带来国际收支的改善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即存在时滞(认识时滞;决策时滞;生产时滞;取代时滞;交货时滞),在贬值之初,国际收支非但不能改善,反而可能更趋恶

化,这种现象即为“J曲线”效应。

吸收分析法

又称收入-吸收分析法分析一国本币贬值的收入效应和吸收效应及对贸易收支的影响。

简评:一国的货币贬值政策要起到改善该国国际收支的作用,首先要有闲置资源的存在,贬值后才会有资源流入出口部门,出口才会扩大;其次出口扩张引起国民收入增加,并且在边际吸收倾向小于1时,贬值引起增加的国民收入才会大于总吸收,国际收支才能改善。

分析方法政策主张 贬值影响国际收支的传导机制

弹性论 一微观经济学为基础的局部均衡法 货币贬值政策(支出转换)通过影响进出口商品相对价格和需求

吸收论 以宏观经济学为基础的一般均衡方法 增减总收支 总吸收政策和货币贬值政策(支出增减)通过影响国民收入和吸收

货币分析法

供求不平衡引起货币法的结论:

1、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

2、国际收支不平衡由国内货币

货币法的政策主张

1、国际收支不平衡可以由国内货币政策来解决。

2、由于货币需求是稳定的,国内货币政策就是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政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可以减少国际收支逆差;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可以减少国际收支顺差。

3、货币贬值、关税政策及贸易与金融限制等政策只有在改变货币供求情况下,才影响国际收支,且是暂时的。因为,长期来看,国际收支的失衡会由于货币市场的自动平衡机制而自动消除(教材P231)。

一、铸币平价(mint par)理论

在金本位制下,各国每单位货币都规定了一定的含金量,因此各国货币的兑换比率就取决于各国货币所包含的含金量,两种货币的含金量之比即为铸币平价。汇率就在黄金输送点内进行波动。其基本表达式为:黄金输送点=铸币平价±运费

二、购买力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对于货币持有者而言,货币的价值在于其所具有的购买力,因此各国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应取决于它们各自具有的购买力。由于货币的购买力可以通过物价水平来加以表现,因此不同货币的兑换率(即汇率)就是各国物价水平的比率。

一价定律(the law of one price):同一件产品在不同国家出售,在按相同货币衡量时,应该有相同的价格。

一价定律成立的前提条件:①无交易成本;②无贸易壁垒和限制;③产品同质。

1、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说明在某一时点上,汇率的决定基础)

绝对购买力平价(Absolute PPP):在某一时点上,两国的一般物价水平之比决定两国货币的均衡汇率。基本表达式为:e=p/p*

2、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基本内容:相对购买力平价(Relative PPP)理论是考虑到两国出现通胀对汇率的影响。当两国通胀出现差异时,就会使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发生变化,进而使汇率发生变动。相对购买力平价也可用相对通胀率来表示。即期汇率在两个时点间的变动率等于这段时间的两国通货膨胀率的差异。

结论:如果本国货币供给相对于外国货币供给的增长超过了本国实际收入相对于外国实际收入的增长,那么本国货币将贬

值;反之,本国货币将升值。

三、利率平价(interest rate parity, IRP)理论

基本思想:当货币可以在各国间自由兑换时,货币持有者会面临持有哪国货币的选择,选择的原则就是持有哪国货币的收益率高,就会选择持有哪国货币,选择所引起的各国货币间不断兑换的结果使得持有各国货币的收益率最终趋于一致,在这种情况下,汇率的预期变化率就会等于两国国内利率之差。当本国利率大于外国利率时,远期汇率将升水,本币将贬值;反之,当本国利率小于外国利率时,远期汇率将贴水,本币将升值。

结论:利率平价理论从各国利差所引起的套利的角度分析了汇率决定和变动的原因。该理论系统的揭示了利率与汇率之间的关系。与购买力平价理论不同,利率平价理论是从资本收支的角度来解释短期内汇率的剧烈波动,这弥补了购买力平价仅从商品和劳务角度考虑汇率决定。

四、货币分析法

(一)弹性价格货币模型:

假设前提:垂直的总供给曲线、购买力平价成立、实际货币需求稳定

内容:1.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一国货币当局一次性增加货币供给,将导致在现价格下货币供给过剩,由于价格具有完全的弹性,引起物价上涨而对产出与利率不发生影响,通过购买力平价效应,本币同比例贬值。2.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一国国民收入的增加,将导致在现价格下的货币需求膨胀,引起价格下降,通过购买力平价效应,本币升值。3.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本国利率的上升,将降低货币需求,在现价格下货币供给过剩,引起价格上升,通过购买力平价效应,本币贬值。

(二)粘性价格货币模型又称为“超调模型”,超调模型是货币论的动态模式。

该模型认为:从短期来看,商品价格由于具有粘性,对货币市场的失衡反应很慢,而证券市场与外汇市场的反应却很灵敏,因而利率与汇率立即发生变动。短期内,利率与汇率的调整超过了其长期均衡的水平。所以,从长期来看,利率与汇率又会慢慢回到其长期均衡的位置。

当本国货币供给一次性增加时:

(1)长期效应:长期内,价格具有充分弹性。由于经济已经处于充分就业状态,货币的供给最终导致价格的上升,利率不变,根据购买力平价,本国货币贬值。

(2)短期效应:商品价格具有粘性,价格没有变动,而利率和汇率作为资产的价格则可以迅速调整。货币供给的增加,从长期来看,汇率必将贬值,维持在某一水平。

结论:短期内,水平的供给曲线不会调整价格,货币供给的增加只是造成利率的下降,本币汇率水平超出长期均衡水平。

(3)从短期向长期平衡调整:在较长的一个期间内,价格水平可以进行调整。由于总产出超过充分就业时的总产出,引起物价的缓慢上升。货币需求随之上升,造成利率的逐步回升,从而本币缓慢升值。这一升值是在原有过度贬值的基础上进行的,体现为汇率逐步向长期均衡水平靠拢。

此外,随着汇率的逐步升值、利率的提高,投资及净出口均逐步下降,总产出也将下降,逐步向充分就业水平调整。

以上的调整将持续到价格进行充分调整,经济达到长期平衡水平为止。此时,价格水平同货币供给的增加比例一致,本国货币汇率达到长期均衡水平,购买力平价成立,利率和产出均恢复原状态

五、国际收支调节的弹性分析法

(一)基本观点:货币贬值通过进出口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来影响本国进出口商品的数量,在一定的进出口需求弹性下,可以改善贸易收支,进而起到调节国际收支的作用。

(二)马歇尔-勒纳条件:当出口需求弹性与进口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时,货币贬值有利于贸易收支的改善,被称为“马歇尔-勒纳条件”。基本公式:CA = XM)(X-M)设定为B,表示一国的国际收支差额

A(Domestic Absorption)= C + I + G;Y = A +(XA = XAY:供给管理;A:需求管理

A = cY + DY:诱发性吸收;D:自主性吸收;CY:边际吸收倾向: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投资倾向之和

⊿B=(1-c)⊿Y-⊿D⊿Y:贬值的收入效应;⊿D:贬值的直接吸收效应

① 贬值如何影响总收入Y;总收入的变化又如何间接影响总吸收A。

对收入和通过收入产生的吸收的间接影响(1-c)⊿Y :

1、闲置资源效应;

2、贸易条件效应。

②贬值如何直接影响总吸收A。对吸收的直接影响⊿D :

1、现金余额效应;

2、收入分配效应;

3、货币幻觉效应;

4、其他各种直接吸收效应。

简评:一国的货币贬值政策要起到改善该国国际收支的作用,首先要有闲置资源的存在,贬值后才会有资源流入出口部门,出口才会扩大;其次出口扩张引起国民收入增加,并且在边际吸收倾向小于1时,贬值引起增加的国民收入才会大于总吸收,国际收支才能改善。

结论:吸收理论实际上就是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与弹性分析法的结合。吸收法认为,贬值能否改善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边际吸收倾向C的大小以及影响吸收的一些可变因素。

弹性论是以微观经济学为基础的局部均衡方法,政策主张为:货币贬值政策(支出转换),贬值通过影响进出口商品相对价格和需求来影响国际收支。吸收论是以宏观经济学为基础的一般均衡方法,政策主张为:增减总收入、总吸收政策和货币贬值政策(支出增减),贬值通过影响国民收入和吸收来影响国际收支。

七、货币分析法

(一)货币分析法的基本思想:国际收支不平衡产生于国内货币存量的需求与供应的不协调,国际收支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

基本表达式:MD=MS=D+R ;R= MD-DMD:名义货币需求;MS:货币供给量;D:基础货币;R:基础货币的国外部分。当国内信用D增加时,国际储备R减少国际

收支出现逆差;反之,则出现顺差。

(二)货币法的结论:

1、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

2、国际收支不平衡由国内货币供求不平衡引起。

(三)货币法的政策主张:

1、国际收支不平衡可以由国内货币政策来解决。

2、由于货币需求是稳定的,国内货币政策就是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政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可以减少国际收支逆差;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可以减少国际收支顺差。

3、货币贬值、关税政策及贸易与金融限制等政策只有在改变货币供求情况下,才影响国际收支,且是暂时的。因为,长期来看,国际收支的失衡会由于货币市场的自动平衡机制而自动消除。

第三篇:国际经济学重点总结

国际经济学重点总结

◆国际收支平衡:

全面理解国际收支的内涵

理解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含义及基本编写原则

掌握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组成内容

掌握国际收支失衡的基本含义、判断、原因及调节

◆汇率和外汇市场:

理解汇率的含义及标价方式

全面理解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掌握外汇资产收益的决定因素(公式)

掌握外汇市场均衡的利率平价条件(公式)

掌握利率和预期对当前汇率的影响(结合图形掌握)

◆货币、利率与汇率:

理解个人货币需求、货币总需求和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

掌握短期货币供给对一国汇率的影响机制(含图形)

掌握长期货币供给对一国汇率的影响机制(含图形)

了解汇率超调的基本内涵

◆长期价格水平和汇率:

全面掌握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基本内容(含一价定律)

掌握建立在购买力平价上的长期汇率决定模型(含费雪效应)了解购买力平价出现的问题

掌握超越购买力平价的长期汇率一般模型(含实际汇率的含义及影响因素;决定长期名义汇率的影响因素)

了解国际利差的决定和实际利率平价条件

◆产出与短期汇率:

掌握短期产品市场均衡的条件(DD曲线的内涵及移动因素)

掌握短期资产市场均衡的条件(AA曲线的内涵及移动因素)

掌握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均衡决定

掌握货币和财政政策的暂时变动和永久性变动与经济均衡的关系 理解宏观经济政策与经济项目的关系(XX曲线)

◆汇率制度的选择:

理解汇率制度的基本内涵

掌握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的含义

理解现行汇率制度的不同类型

理解各国选择不同汇率制度安排的影响因素

◆国际货币体系:

了解不同阶段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化历程

掌握国际金本位制的作用机制、对一国内外均衡实现的影响

掌握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政策选择及崩溃

了解各国汇率制度从固定汇率制向更灵活汇率制的变化趋势

◆最优货币区实践及理论:

全面了解欧洲单一货币的演化历程(建立、执行和未来发展)掌握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核心内容

第四篇:国际经济学判断题

1.重商主义认为每个国家都应该重视出口 √

2.斯密认为国家财富的积累是通过出口实现的 ×

3.古典经济学派认为随着一国专业分工的出现,该国专业化生产的产品的机会成本将逐渐下降 ×

4.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各国仍可以通过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通过贸易获利 √

5.比较优势理论只能应用于两国模型不能应用于多国模型 ×

6.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都是从劳动生产率差异的角度来解释国际贸易的起因 √

7.生产可能性曲线外凸时,两国能通过比较优势实现完全专业化生产 ×

8.贸易均衡时价格一定处于封闭状态下两国的相对价格水平之间 √

9.两国贸易理论看重币面分析 ×

10.国际贸易发生的先决条件是两国在封闭条件下存在价格差异 √

11.在微观经济学中,供给面的分析通常分为短期长期两种,主要以生产要素流动性作为划分标准 √

12.某一商品的价格上升将会导致该商品生产部门劳动需求曲线上升 √

13.短期内若劳动力是可流动要素那么某一商品价格上升会导致该部门资本劳动比上升 ×

14.短期内若劳动力是非特定要素那么某一商品价格上升会导致该部门资本的边际生产力下降 ×

15.短期内国际贸易一定会造成劳动者实际报酬上升 ×

16.从要素禀赋理论可以推测国际贸易将会引起劳动力充裕国家的相对工资水平上升 √

17.斯托破萨缪尔森定力阐述了国际贸易对国内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 √

18.从雷布津斯基定理中可以推测要素积累必定会引起本国贸易条件的恶化 ×

19.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若一个国家首先成功推广了一种新产品则这种产品将在该国经历整个生命周期 ×

20.重叠需求理论解释了贸易通常发生在人均收入水平相近的工业化国家之间的原因 √

21.如果存在外部规模经济即使不存在比较优势也可以导致国际贸易的发生 √

22.内部规模经济是指厂商的平均成本随着其自身规模的扩大而下降 √

23.行业的先行者通常无法依靠历史形成的行业规模优势继续保持成本优势以及大生产国和出口国的地位 ×

24.国际收支包括有现金与无现金支付的所有国际经济交易,它是一个事后的、存量的概念 ×

25.国际收支采用复式记账式,任何引起本国获得国外支付的交易记入借方,任何引起本国向国外支付的交易记入贷方 ×

26.只要一过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平衡的,该国的国际收支就是平衡的 ×

27.在经常账户差额中,商品贸易差额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28.一国的经常项目差额可以分解为本国储蓄与国内投资的差额,因此经常项目逆差相当于向国外借款来提高总投资水平√

29.出口退税是一种直接的出口补贴 ×

30.对金瓯汽车征收10%的关税属于从价税 √

31.若小国对进口商品征税,那么关税造成的消费者损失小于国内生产商收益与政府关税收入之和 ×

32.若关税提高到足以阻止进口的水平,那么其收入效应是非常显著的 ×

33.在大国情形下征收关税一定会带来净福利的增加 ×

第五篇:《国际经济学》读后感

今天终于把英文版的《国际经济学》读完了,用了我9个多月的时间,《国际经济学》读后感。这是我读完的第一本英文教材,可喜可贺。

第一次回国休假的时候买了两本经济学基础的书,《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用了我几个月的时间读完,这些书解答了我在看新闻时遇到的很多疑问,开始对经济学产生兴趣,之后,在mlimanicity的书店买了本英文版的国际经济学教材。

读英文比中文费劲多了,总要查字典,顺便记住了一些单词,可谓一举两得。读这种书是学习英语的好方法,文法比较规范,比看电影或者读小说有用,读后感《《国际经济学》读后感》。

国外的生活比较单调,所以有很多空余的时间,无聊的时候把麻将捡起来了,但打完麻将觉得恐慌,所以睡前找本书来读。我现在比以前有耐心多了,以前读本小说都很难,一般都是有始无终的,国外的环境倒是能让人静下心来读书。

经济学的书有助于增长智慧,但对业务用处不大,以后多读些跟专业相关的书。

下载国际经济学的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际经济学的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英文名:International Economics课程性质:学科专业课课程类别:选修课先修课程:经济数学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学分:2总学时数:36周学时......

    国际经济学讲话稿

    杭志芊:黑色 张清:蓝色 李丹:黄色 张恩慧:红色 大家好!我们是六班第二组。我们的课题是《实体经济在对外贸易中的问题》这是由实习企业所引出的课题。在为了使内容更加充实,PPT......

    国际经济学学习心得

    国际经济学论文 国际经济学学习心得 摘要:这个学期专业课程中初次接触了国际经济学这一学科,知道它也是金融学的一个分支,知道国际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联系。学了一个学期下来......

    国际经济学论文[定稿]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院:经济学院班级:13级金融二班 姓名:谢辉学号:201340307215 课程论文题目:中国跨境电商行业研究分析 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学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

    国际经济学考试[五篇模版]

    国际经济学考试 考试时间:5月25日 下午2:00—4:00 注意事项:携带身份证、学生证 题型:名词解释、判断、简答、论述 重点内容: 1.国际贸易理论: 服务外包、贸易引力模型、贸易体......

    国际经济学练习题1

    国际经济学练习题1 一、名词解释 1、要素禀赋 2、要素密集度 3、要素价格均等化 4、罗布津斯基定理 5、悲惨的增长 6、特定生产要素 7、国际收支 8、J曲线效应 9、规模经济......

    国际经济学的体会

    国际经济学课程回顾与体会 第一部分 国际经济学课程回顾 1、导论 这门课的第一节课,老师总体讲述了国际经济学的一些知识,比如国际经济学是干什么用的,国际经济学讲了哪些内容......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归纳(精选五篇)

    重商主义:重商主义认为,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金银财富增加。一国要使金银货币的绝对量增加,从而使国家富裕起来,必须发展国际贸易,并且在贸易中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