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道德与法制指导意见doc

时间:2019-05-12 03:24: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道德与法制指导意见doc》,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道德与法制指导意见doc》。

第一篇:2018.道德与法制指导意见doc

2018—2019学年度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指导意见

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高举立德树人旗帜,聚焦提高质量主题,丰富学校课程体系,改革教学过程方法,转变教学质量提高的方式,着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努力创造适合每位学生成长的教育。

一、提高教学质量,树立正确质量观

教育质量是检验教育教学的关键所在,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标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要树立正确的质量关,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首要任务抓实抓好。

1.开展教师思想大讨论活动,营造“崇实重干,敢为人先”浓厚氛围。

作为承担学生德育教育主要载体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担负着立德树人的价值方向引领,教师要切实转变思想,摈弃传统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观念,把教育质量作为重要检验标准,利用研讨会、视导、调研等多种形式倡树质量意识,把提高质量作为每位教师的价值追求和行动自觉。

2.坚持“轻负担、高质量”,真正实现“减负高效”。

深入实施“教师下海、学生上岸”行动,通过教师教学法比赛、教学研讨、教材全员培训等形式提高教师教学业务水平和能力,改变陈旧落后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高效劳动”、“优效教学”,把学生负担减下来,教学效率效益提上去。

二、基于核心素养,树立全新课程观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点,要求教师从立德树人的课改核心出发,树立全新的课程观。

3.把握课程课标,深入理解教材

当前小学阶段存在三个版本,一、二年级使用部编教材,三年级使用人教版编教材,四、五、六年级为山人版品德与社会,版本内容虽有不同,但课程标准是实施教学的根本依据,要求教师深入理解学习课程标准,把课程标准作为指导学科教学的行动指南。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和理念来源于两个课标一个大纲,即:《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

品德与社会: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奠定基础。

良好的品德是品德教育的核心;帮助学生了解其生存的社会——认识社会,极好的应对社会现实——参与社会,培养学生形成开明的人类所必须的知识、技能和态度——适应社会;学生的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是全球发展的需要,是教师在学生心里播撒第一粒公民的种子。

4.把握课程课标,明确基本原则

基于课程的指导思想、课程的目标和框架确立,道德与法治坚持那就是持适中性教育思想,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

(1)基础性原则:为学生参与和适应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态度、技能、知识方面提供必要是基础,立足于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有所提高和进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2)综合性原则:品德与社会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它是在对我国小学低年级原有思想品德、自然、社会和活动等课程进行高度整合的基础上生成的新的课程,体现了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内在整合,有机的融合了品德和规则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历史与文化、国情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生命与安全教育,民主与团结教育等。教学活动体现学生生活经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的彼此渗透和相互促进,从多角度、多层面引导学生去理解、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因而这种课程具有了品德教育、科学教育、社会教育以及生活教育等多重价值。

(3)活动性原则: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的课程。活动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但活动课程有着特定而具体的含义。既是学校课程的一种类型或开发模式,又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织并参与的教与学的行为。这些活动主要包括游戏、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模拟表演、调查研究、访问、查阅资料等形式。旨在通过与儿童自身生活有关的活动获得关于自然、自我和社会的直接经验,形成初步的品德素养和规范的行为习惯。

(4)生活性原则:

有两种呈现方式,一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生活。如观察小动物、自理个人生活等。二是模拟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如与小动物的对话、课本剧等。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与社会实际联系起来,与全球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全新的生活。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5)开放性原则:

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教材的开放,“教书活,活教书”是本课程的基本特点,本课程内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有弹性地吸纳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课本知识仅仅是学生生活中的点点知识,而需要学生了解和掌握的更多知识在课本之外。因此,课外、校外哪些与学生年龄特征相关的一切知识都是学生需要探究的内容。二是时间上的开放,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展。

(6)评价性原则:

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习惯与教师的正确引导和评价是有很大关系的。课程评价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学习态度,不以单一的指标评价学生的发展,但要关注每一项单一的指标,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重视学习过程和日常行为。评价的形式、方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比如说合作学习的态度、回答问题的声音、资料搜集的多于少等等。对学生的评价是贯彻课堂全过程的。

(7)自主性原则: 实施教学过程中的学生自主是素质教育的结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任务情境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既是一个主动参与全部教学活动的过程,也是一个养成独立思考、形成自我主见的过程。这也是教师教学的一项根本任务。

5.树立生活德育理念,回归德育教育本真

过去德育课程存在着理性化、知识化、学科化等诸多问题,在当前课程改革中,努力实现由知性德育向生活德育转变。道德与法治课标与教材框架的设计,初步架构了生活发展的逻辑体系。课程内容从儿童生活的角度进行开发,教材主题不以道德知识、规范说理为重点,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开发与儿童生活更加接近的生活资源,构建大课程体系。

三、提升教师素养,树立高效课堂观

6.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出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指导者,应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1)适时的渗透生活、品德教育,结合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这是课标的要求,课程的根本。低年级重点抓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特别是法律、法规、条例、意见、守则等的法律教育;高年级则是在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上,能够认识事物的变化、社会的发展,并从中感受或体验到怎样做人、做事的一些道理。品德教育不是生硬的说教、灌输,而是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的渗透,通过具体的事例或情节让学生感悟的过程。也就是重“体验”而非重“接受”。教师应具有超前的意识,准确的把握课堂和教学定位。

(2)倡导特色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益。积极推广“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着眼点是德育为先、育人为本、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础。本着不惟模式、实事求是的原则,关注教师理念的转变,培养学生全面的发展。做事先做人,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的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合乎道德规范的生活习惯。打造彰显个性化的特色课堂。

(3)注重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是实施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要达到这一要求,教师需要熟悉每一位学生,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实际。所说的实际,主要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典型事例和现象。在具体的事例和现象中,让学生受到必要的教育。基本原则是: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成长规律,生活范围,从近到远,从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层层深入。也就是重“现实”表现而非重“课堂说教”。

(4)以活动型课堂为主。变有效的说教为学生的活动。活动包括模拟活动、情景再现活动、课本剧表演活动、参观访问活动、资料调查和校内外的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知识的真谛和生活的乐趣。也就是说变“静态”为“动态”。

(5)课堂教学呈现的方式以体验学习(模拟)和问题解决式学习方式为主,做到问题的深化,能举一反三。更多地进行合作学习。教师需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在不改变目标和要求的前提下,可以生成新的教材。既重视“过程与方法”又要关注“探究与研究”。

(6)课堂教学要体现“人性化”。师生平等、生生平等、人人平等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发展,更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强化师生的互动活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也要做到。也就是重“言传”也重“身教”。

(7)开展有效的讨论与交流。所谓有效,就是活动的有必要、有价值、有意义,不是可有可无的环节。“讨论与交流”最有价值的部分是探究学习之后的成果交流过程。不仅仅是单纯的经验或知识的分享,还涉及心灵的沟通与情感的交融,只有倾情的交融,才能成就道德的构建于认识水平的提升。

(8)重视课堂教学的评价。儿童都具有强烈表现自己的欲望,也正是这一点儿童才更容易塑造。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就显得特别重要了。课堂上从学生回答问题的内容、声音、态度到学生参与的课堂活动的游戏、演讲、资料的整理、合作方法等都是评价内容。(9)妥善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在本学科中,课堂的偶发事件就是活生生的教材,与其他资源相比更具有教育性和现实性。因此,它具有课堂教学成败的一票否决权。注重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体现部分之和大于整体的功能。

四、面向全体学生,树立“四清”检测观

7.质量检测是检验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手段,要精心设计高质量的试题,以检测巩固反馈教学效果,在检测中要坚持“四清”,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堂堂清要求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像考试一样紧张地学习,当堂能理解、记忆运用所学的知识,当堂能独立完成作业,力求不把问题留到课后。要以老师研透教材,吃透学生,将学习目标定准确,将练习设计精当为前提,让学生在练习中达到对难点、重点内容的深入理解,实现自主学习,从而形成技能。

日日清要求当天学的知识,该读的都会读,该背的都会背,该运用的都会运用,作业做错了的都更正。日日清给学生消化吸收所学知识提供了时间和机会,这是防止出现负积累、防止产生差生的关键。

周周清就是普查本周所学的知识,知识点一一过关(都会背),能力一一过关(都会做,做得对,做错了要更正),学生人人过关。

月月清是指月月调查知识质量,查漏补缺,形成知识体系和能力。俗话说,熟能生巧,所以,经常复习、经常检查,将知识连成链条,才能促进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环节。

“四清”的实质就是课本上所学的知识达到人人过关。“四清”面对的是全体学生,不是一部分学生,“四清”的重点是后进生,“四清”管理等于给学生的学习建了四道防线,通过这四道防线,让优秀生越学越好,让后进生能逐步赶上来,直至消灭差生。

五、搭建教师成长平台,树立教师发展观 8.进行教师全员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借助部编教材培训,开展教师教师全员培训,使每一位教师对新教材精髓入脑入心,对新教材编写背景、课程改革新理念、课程改革新任务、教学模式、学习方式、教研方式新改变有清晰的认识,为开展好道德与法治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9.搭建发展平台,助推青年教师成长

通过学科调研、视导、共同体连片研讨等方式,使青年教师掌握学科的教学常规和技能,理解学科的业务知识和内容体系,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课外辅导等逐步走向规范化。对课改目标、课程标准、教材教法有较深刻的认识,并能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增强驾驭教材、驾驭学生及驾驭课堂能力,提高教学水平及学科质量,要在活动过程中发现培养学科优秀教师,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六、开展多彩德育活动,实现立德树人育人观

10.活动性是当前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教学形式,要把静态的教材转变成儿童主动参与的各项活动,引导儿童通过观察、调查、讨论、参观、访问、制作、种植、饲养、交流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与环境活动,与同伴合作。活动形式要贴近实际,符合形式要服从教学内容,符合儿童的生活经验、认识能力、学习方式。坚决杜绝为活动而活动。要重视活动整合,实现活动效益最大化,要充分整合班级活动、学校活动、少先队活动、社区活动、节日庆典活动,实现德育活动的最优化。

11.要开放性组织活动,要注意与家庭社区合作,挖掘利用各种资源,要打破封闭、鼓励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开拓学生视野。将课堂置于社会环境中,引导学生接触和了解社会;将课堂置于自然环境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体验,到博物馆、科技馆、工厂、农村参观访问,增加学生的阅历和经验,实现德育教育的生活化、实践化,实现认知—认同—践行的过程。

七、共享优质资源,确立实用备课观

12.借助今年全县教师学科磨课活动,教师可借鉴使用“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和编写的课程资源(教案、课件、录像课),结合每一节课的范例,搞好教学。通过学科联片研讨、学科教研活动等形式,享用优质备课资源,真正实现学科备课资源利用最优化。

八、实行差异化教学,树立优生优培观

13.在实际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实现教学差异化,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在全面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要对优秀学生进行重点关注与辅导,与班主任和其他学科进行联合研判分析,创设优秀生发展平台,激发学习兴趣,重点进行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答题技巧,提高学生综合素。

九、教师及学生的材料保存建议

1.学校应保存集体观课,学习、研讨、交流的活动记录材料。2.观看资源、教案、课堂实录后,写出的简案 3.学生活动的所有相关材料要保存好。

4.学生的课本即为学生的作业本,作业当堂完成。5.课堂练习资料。

附:教学进度

第二篇:道德与法制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学校:东二营中小 姓名:王凤敏 时间:2016年9月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材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 1 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三、教学总要求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四、各单元要求

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

1、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小学生了,要开开心心上学。

2、帮助学生熟悉学校环境,让学生学会交际,懂得交新朋友。

第二单元:校园生活真快乐

1、帮助学生熟悉和适应学校生活。

2、让学生意识到在校园里要讲礼貌、守秩序,遵守学校生活常规。

3、让学生体验学校生活带来的乐趣,喜欢上学。第三单元:家中的安全与健康

1、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自己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要学会自理,还应该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学生认识到在学校在家一个样,诚实、有礼貌,能为家庭带来欢乐。

2、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养成坚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的行为习惯。通过学习做不会做的事情,培养学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品质。

3.、让学生体会到父母长辈对自己的关爱,体会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亲敬长,向长辈表达自己的爱、自己的心意,从而学会感谢他人、关爱他人。

第四单元:天气虽冷有温暖

1、体验冬季生活的快乐,增强体质,锻炼意志。

2、主动观察、发现冬季的特征,养成探究的习惯,获得有关知识。

3、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主动参与新年的集体活动。

4、了解冬季保健的知识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

五、教学措施

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2、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联系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第三篇:道德与法制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金鸡小学

苏钦

一、教材分析:

三年级上册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这一教育主题表达了编者明确的设计意图和课程标准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内容。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每课的内容力求打破学科界限,将各学科的内容综合起来,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每个单元所涵盖的课文内容表现为一组完整的经验和一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单元中的每一课又力求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单元主题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三年级上册共安排了四个单元主题,即:“快乐学习”、“我们的学校”、“安全护我成长”、“家是最温暖的地方”。这四个主题将来源于不同生活领域的素材整合为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上的主题与活动,这些主题与内容将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有机地融为一体

二、教学总目标:

1.以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感受,获得对家庭、学校、社区的初步认识,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

2.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

3.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

4.培养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

三、教学重点:

教材在选择切入点时,力求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儿童感兴趣的问题入手,采用第一人称的表现方式,来增强教材与学生的亲近感。教学中应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融为一体。教师要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教师要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四、教学难点: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的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五、教学措施

1.利用直观教具,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2.通过各种有趣的机械操练、意义操练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3.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

4.力体现“用中学、学中用”的原则。

第四篇:道德与法制

一.填空题

1.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它们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电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但是电脑有电脑()。农药可以:()。2.我们要()。

3.我们要学会在公共场所兼顾他的(),尊重他人的()。这样就是有一个受教养的人,一个讲文明的人。4.你喜欢的休闲生活有哪些:()。5.生活中的陷井有:()。6.吸烟对人的()。7.毒品是人类公害,这已是全世界的共识,吸毒不仅仅吸毒者本人的(),也给()。

8.克隆就是(),1996年,科学家克隆的的小羊()出生了。

9.科学的进步,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但是现在社会中仍存在着一些()和伪科学现象,我们应当学会用()武装自己的头脑,用()的眼光去判断,分析和认识事物,这样才不会因愚味无知,走入精神误区。10.在银行取款台前和安检入口都有一道黄色的线,这就是通常所说的()。

11.保持你,我,他之间的距离不仅仅是空间的概念,也体现了对他人()和()的()。12.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的影响,学会在公共场所所兼顾他人的()这样就是一个有()的人,一个讲()的人。

13.()是人类和谐相处的金钥匙,讲文明不仅为别人,收益的也是我们(),文明,礼貌不仅给他人,给社会带来()也会给自己带来()。14.毒品是指()等,能够使人上瘾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二.判断

1.当别人打电话时,我们可以靠近

()2.当别人在交谈是可以插话

()3.当别人填写包裹单时可以上前看

()4.吸烟不像吸毒,吸两口没事()5.我吸烟为了好玩()

6.我觉得吸烟,大碗酒,很豪爽,像个男子汉()

第五篇:道德与法制

《我长大了》教学设计

(一)学生准备

能够反映自己健康成长和家庭幸福生活的照片或事情。

(二)教师准备

1.了解学生对父母的感情,以及父母与家庭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2.了解学生如何认识在一个温馨的家庭里,父母与孩子之间应具有的关系。

3.课前联系一些学生家长,对他们进行采访,了解他们在承担家庭角色时的内心想法,并在课前用录音机录下一些家长的心里话。

4.邀请学生家长参与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感激、尊敬和关心,懂得孝敬长辈;知道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要互相尊重,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家庭责任感,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沟通,平等相待。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与他人交流与合作;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事物与现象。

3.知道有关自己成长的事情,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情;知道在家里应具有哪些文明礼仪,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1.通过播放父母对孩子说的心里话,营造一种温馨感人的气氛,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感受父母的爱意,体会亲情,建立沟通交流的平台。

2.通过对平时生活中的一些温馨美好画面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我们美好的生活是谁带来的”这一问题的思考,进而深切地体会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同时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3.在前两个环节的基础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我已经长大了,我应该为创设温暖的家做些什么”,思考自己在家庭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同时对学生进行清楚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能力的训练,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认识、分析事物和现象。

4.在本节课的结尾,通过“我的心里话”让学生把自己在整节课积聚的情感释放出来,把自己对父母的热爱与感激之情真切地表达出来,将教学活动推向高潮。

实施过程

(一)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感受亲情

1.教师播放录音。

教师播放事先录制的学生家长平时想对自己的孩子说却又没能说出口的心里话的录音,并在播放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表情和反应。

2.教师提问。

让学生说一说听了录音后的感想。可以选择那些听了父母的话热泪盈眶的学生回答,使课堂气氛进一步升温。(教师要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学生谈体会,以营造一个相通且相同的心理环境。)

3.教师在肯定学生的回答之后设问。

师:我们这节课的名称是《我长大了》,但是为什么张老师却要在课上放录音,又要你们谈感受呢?这和我们的新课有什么关系呢?是不是多此一举呢?

(教师仔细听完学生的回答后,给予称赞。

(二)我们美好的生活是谁带来的

1.教师请学生借助投影仪向同学展示一些自家美好生活的照片,大家一起分享美好幸福的回忆。

2.通过对照片的描述,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美好的家庭生活是父母长辈付出了努力和心血换来的,体会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养育之恩。

(三)我为温暖的家做些什么

1.教师提出问题。

师:在这样温暖的家庭环境中,同学们一天天健康地长大了。但是你们在享受温暖生活的同时,有没有想过自己也是这个家庭的一员,应该为这个温暖的家做些什么,对家庭应该负有什么责任呢?

2.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分组进行讨论。讨论完毕后,每组选派几名代表陈述本组同学的观点,并要说明理由。

3.教师在对每个小组的陈述进行评价之后,将学生写的卡片贴在“温馨宝典”――红心卡上。

4.在集体讨论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质疑、解释、补充等活动,逐渐地转变了自己对家庭的认识,开始形成了主人翁责任感,开始意识到自己对家庭的责任。

(四)我的心里话

1.教师引导学生对父母说说心里话。

师:你们真是长大了,懂事了,说得多好啊,老师都感动了,要是你的爸爸、妈妈能听到,一定会很高兴的。你愿意说给他们听吗?

2.让学生把自己的心里话尽情地说出来,使学生与旁听的家长一起分享家庭的温暖。

下载2018.道德与法制指导意见doc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道德与法制指导意见doc.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道德与法制

    浅谈农村小学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的实践与探索 2016年教育部将小学的《品德与社会》教材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更加表明了我国提高小学生道德和法治意识的决心。修改后......

    道德与法制教案

    第一课:美丽的校园 第一课时:我能“喜欢新学校” 活动理念 一年级的孩子刚刚告别他们熟悉的幼儿园,来到完全陌生的环境。对于全新的小学生活,孩子们充满好奇的同时,也会产生恐惧......

    论道德与法制

    论道德与法制 刘小飞 内容摘要:道德和法制作为维系社会的两大支柱,其功能和作用是相辅相成的,正确认识和处理二者的关系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道德 法制社会 作者简历:山东......

    道德与法制1-6

    第一单元 我的好习惯 1、我们爱整洁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初步懂得什么叫整洁,人和环境为什么要整洁。 2、培养学生爱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在平时生活中如何做才......

    道德与法制教案

    这些事我来做教学目标1.让学生懂得要尽量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主动参与家务劳动。2.学习并掌握做家务活的技能。3.引导学生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大人沟通,争取参与家务劳动的机会......

    一道德与法制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

    道德与法制工作总结

    第七小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年级(5、6)班(道德与法制)课工作总结 科任教师姬文花 时间2016年12月26日 本学期我担任了一年级道德与法制课的教学工作,教学中,我结合......

    道德与法制工作总结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总结 实验小学时间过的真快,转眼一个学期过去了,本学期任一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对一学年来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在这一学年中,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