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大工作通讯写作的几点体会(精)(精选)
人大工作通讯写作的几点体
会
发布时间:2008-4-30 11:39:43
你是本文第877位浏览者 页面功能:
开放,已经成为人大的鲜明品格。人大工作通讯,作为一种生动形象地展现人大常
委会履职实践,详细深刻地总结履职经验的通讯体裁,已经成为宣传人大工作、彰显开放品格的重要手段,越
评论 我要评论
小】【打印】【关闭】
【字体:大 中
来越受到各地人大和媒体的重视。那么如何才能把人大工作通讯写活做深,炮制出一道道丰盛的“视听盛宴”呢?笔者认为,必须要做足“四味”。
一是做足“故事味”。我们写人大工作通讯时,所依据的材料无非这么几种:常委会会议上政府的专项工作报告、人大常委会的调查报告、作出的审议意见等等,这些公文体的“原材料”其实和我们所要的“成品”有很大的
距离,它们最大的区别在于大部分公文报告是“去情节化”的文章,注重条理性,讲究层次分明,往往是“一情况二经验三措施”的模式,条块状的特征比较明显,而通讯重于展示事物发展的过程,把典型情节和细节再现出来,给读者讲述真实生动的故事,有一条贯穿于始终的故事“红线”。如果说消息是快速简明地“告诉你一件新鲜事”,那么通讯则是耐心地“给你讲一个
新闻故事”。因此,写通讯时一定要有“讲故事”的意识和感觉。我们要通过熟读相关材料,详细深入地了解事物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提炼文章主题,按照事件发展的逻辑循序,梳理故事脉络,构建文章框架。对于一些重要的事件叙述,注重细节挖掘,甚至可以描写一些具体的场景,让读者透过我们的文字,“看到”当时的情景画面和状态,感受到现
场的气氛和人物活动,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是做足“新闻味”。工作通讯属于“研究分析性”通讯,它不是机关公文,也不是专业报告或论文,而是写给读者看的“新闻”,因此我们要牢牢抓住它的新闻特性。首先要找准切入点。切入点就是从大量的新闻素材中撷取一个鲜活生动、能揭示事物本质的新闻素材作为“故事由头”,是一篇通讯的起笔处。
切入点一定要找准,这样才能有效地刺激读者的阅读兴趣,让读者迅速对故事产生一种想象和渴望。切入点可能是一个动作,可能是一句话,可能是一个小故事,也可能是人物活动的一个场景,它与新闻主题的关系最密切,可以使新闻事件的展开更加顺畅,使主题的挖掘更有深度。其次要拟好标题。标题包括主标题、副标题、小标题等,它是整篇报道的“眉
眼”。要想写出一篇为人称道的好通讯,标题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标题用好了,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标题要精心锤炼,仔细斟酌,要概括归纳新闻的内容,揭示新闻的本质,让人过目难忘,一下子吸引读者的“眼球”。最后要写出深度。工作通讯相对于简明的消息新闻来说,是一种深度报道,具有一定的理性色彩。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必须对丰富的第一手材
料进行认真分析、提炼和加工,确立鲜明的主题,挖掘其底蕴,写出思想深度,真正做到“小切入、深挖掘”。我们可以通过背景材料的对比、印证等方式,透视事实的因果关系和意义,尽量以具体事实状态的客观表达方式,达到剖析的目的和效果,必要时穿插客观的分析和精辟的点评,引发读者的思考。
三是做足“草根味”。我们都知道,工作通讯的受众是
社会广大读者,但他们往往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加上人大工作属“法定的监督”、“刚性的监督”,本身具有很强的程序性和规范性,因此人大工作通讯往往由于艰涩枯燥、缺乏“草根气息”,而难以吸引读者。这就需要我们选择贴近群众生活实际的题材,运用平民化的语言进行叙述,调动多种手法把文章写活,迎合社会普通阶层的阅读习惯。首先在题材方面要贴近群
众。就要选择当前新的社会实践提出的,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或者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题材。选材必须新鲜和敏感,抓住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在语言要平民化。群众语言是丰富多彩的,也是非常生动形象的,代表们在审议发言的过程中,往往会有许多精彩的语句。比如 “死人与活人争地”,就是当
前青山白化问题的形象比喻,比如“山林失火,群众观火,干部打火,领导恼火”,这是眼下山林防火现状的贴切描述,这些话有的富有乡土气息,有的高度概括,精警凝练,在写作过程中完全可以“照单全收”。还有,在写作过程中要注重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可以恰如其分地使用比喻、借喻等修辞方法来表达过于专业化的语言和过程叙述,将专业知识尽量写得通
俗易懂,以免使读者如坠云里雾里。
四是做足“人大味”。初写人大工作通讯的时候,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篇幅几千字的文章,写得大都“政府在行动”,而真正体现人大履职的却只有寥寥数笔,怎么看也不像一篇人大工作通讯。其实这是不了解人大工作的特殊性决定的。这里的特殊性是相对政府工作而言的,政府工作的过程大致如下:“发现问题——采取措
施——解决问题”,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一个警察发现一个毛贼正在行窃,眼疾手快,一下子将他抓住;而人大工作就不一样了,它的过程大致是这样:“发现问题——监督政府开展工作——政府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有些问题的解决可能需要一个长远的过程,那么这里就要多加一个环节——跟踪监督)。还是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这有点像“隔山打牛”。发现
一头牛在吃庄稼,把力打在山上,山受力后有反应,从山上滚下大石头,把牛吓跑了。对照一下,我们可以发现,政府解决问题是比较直接的,而人大则是间接的,要通过监督政府采取措施来解决问题。由此可见,写有关人大履职实践的工作通讯时,只写“从山上滚下大石头,把牛吓跑了”是不全面的,也是不客观的,因为我们知道,“山上的石头”不会平白无故地
掉下来,主要是“有人对山发力”,“山受力后才滚下大石头”,政府采取措施是人大的监督推力所致。因此,我们在写作过程中,一定要从人大的角度出发,写人大如何采取监督措施推动政府工作,达到预期的目的。通过对人大监督过程的描写叙述,展现常委会生动的履职实践,体现人大监督效果。
第二篇:通讯稿件写作体会及感想
通讯稿件写作体会及感想
刘毓民
摘 要:本文就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中通讯报道稿件写作的规律进行了初浅探讨,对新闻几大要素做了分析,重点论述了新闻稿件导语的写作及特征,并结合写作实践与体会,分析新闻导语写作中存在的有关问题, 指出了新闻导语写作应注意的事项, 论述了导语写作通常采用 的一些做法,并试图通过几年来的新闻稿件写作实践,探索,尝试,指导年轻通讯员迅速成长起来.1,引言 通讯报道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构件,是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有效手段,历来倍受各级党组织重视.它能够用教育职工转变观念,与时俱进,也能够统一思想,凝聚队伍,既可鼓舞职工斗志,又可以体现精神风貌,其重要性不在 这里赘述.三年来,自己一直从事基层通讯报道工作,对这一工作,的确有不少的体会和感想.三年的 锻炼,实践与反思,使自己渐渐适应了工作,现就自己几年来的感悟与体会,概述如下:
2,稿件写作要注意“七性” 1)方向性 政治大走向大气候大格局;政治观点鲜明;紧扣行业特点和科研生产,紧扣企业文化特色.2)前瞻性 节前一个月策划,20 天写作,15 天发稿(三八,五四,七一等);时间节点(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年终,年初);专项活动(提前写作,后添数字).3)时效性 会议以及活动报道要及时迅速;检查评比总结以及职工文体活动等.4)简洁性 一般活动会议的报道稿件字数控制在 300-500 字内;专项活动报道,字数应在 800-1000 字左右;征文类稿件字数 1000-1500 之间.5)严谨性 语言朴素,明了,层层推进,逐步深入;逻辑性要强,环环相扣,各环相对独立;专业术语规范.6)取舍性 题目涵盖不能太大,太宽,否则难以取舍;熟悉的写透写好,不熟悉的写短写少;扣题不紧的文字,要舍得删除;7)恰当性 其实是一个度的把握问题;切忌言过其实,切忌脱离实际;用词准确,贴切,尽量避免抒发感情的文字出现(散文除外).3,通讯报道写作的感想 1)实践性 写作时一项极其艰辛的劳动,要注重实践性写作锻炼;要在稿件写作中自省自悟;要敢于接受并写作从未涉及过的题材类文章.2)渐进性 边学习边提高.摹写,仿写.嫁接,修剪,移花接木;把握由短到长,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成长过程;坚持先易后难,先质朴后华美,先简单后复查的规律.3)持续性 不论刊登与否,坚持经常性写作,养成经常写作的习惯;用生活眼光观察身边发生的事情,学会思考;注重素材的积累与筛选,养成收集题材,素材的习惯.4)多样性 稿件形式要不拘一格,报道的内容要多元化多样化;文体形式要多样性,可诗作,可散文,可杂谈,可政论;个人言论,征文,格言,警句等.5)可读性 有思想,有观点,有特色,特别是语言特色.文字通顺,文笔流畅;反复修改,反复诵读.健康向上,催人奋发;正面教育,说服有力.4,什么叫新闻 新闻也叫“消息”.指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和事实的简要而迅速的报道.新闻种类较多,有动态消息(动态新闻),评论消息(新闻述评),社会新闻(综合新闻),文教新闻,国际新闻等.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内 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新闻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每则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标题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背景,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是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报告文学,采访手记,群众来信等多种新闻文体的总称;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新闻”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的唐代,指的是新听到的国家大事;后来《红楼梦》里出现的“新闻”,开社会新闻之先河, 指的是见到的有趣的新鲜事.5,新闻稿件的导语写作 新闻导语,就是在一条消息的开头,用最简明扼要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重要,最新鲜,最吸 引人的事实或者反映出新闻事实中最重要的思想及意义, 以便读者迅速了解主要内容, 并吸引他们进一步读完全篇.新闻导语是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特有的概念, 也是消息区别于其他文体的又一重要特征.新闻导语写作必须做到“四个必须”.(一)导语里的事实必须是最重要,最新鲜的 导语里的事实必须是最重要, 新闻事实是有重要性的等次之分的, 不能把一般化的过程, 措施和泛泛而谈的经验体会写进导语里,以免把最重要的,实质性的内容掩盖了.事实的实质性内容往往最有特色,最受读者关注,也最有吸引力.只有最重要的,才是最有意义的,只有最新鲜的,才是最有吸引力的.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 为新华社写了许多闻名中外的新闻, 在新闻导语写作上,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宣告灭亡》这条著名消息的导语是:“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攻击之下,千余里国民党长江防线全部崩溃,南京国民党反动卖国政府已于昨日宣告灭亡.”南京国民党政府的灭亡,无疑是解放战争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新鲜的事实,不但全国人民关注,世界各国也关注.这一事实的重要程度是战役前后的其他任何事件不可比拟的,最振奋人心,最有意义.因此,将它写在最前面的导语里,是最吸引读者的.不能要求将新闻的六要素全写进导语里.但可以根据每条新闻的特点, 从六要素中选取一二 个最重要最能激起人们阅读兴趣的要素,突出地写入新闻导语之中,其余的要素,则分散到 新闻的正文部分去交代.请看这样一条新闻导语:“用假的案件数字来表明'治安形势明显好转'的地方,不但不能得到表扬奖励, 反而要被追究责任!广东省委副书记陈绍基严厉警告那些在案件数字上做文章的基层公安部门.”(2000 年 9 月 12 日《羊城晚报》)这条导语很别致,很富吸引力,但它只 交代了“人物”和“事件”两个要素,而将通常放在导语中的“时间”要素放到了第二段才交待, 何也?事实的重要性之故也.不成功的导语则让人不知所云,如坠五里烟雾.请看这样的长新闻导语:“最近,泉州市文管 会在开元寺殿前左边宋代方形石塔下发现一座五代石经幢,这座石经幢建于南唐保大4 年(公元 946 年)3 月 18 日,经幢用坚细太湖石刻制,雕工精致,主体是八角形,直径四十六厘米,高一米 二十八厘米,各边长为二十厘米,顶盖及基座都雕刻形态优美的飞天和其他图案,石刻文字基 本完整,字迹清晰可辨,是泉州地区目前发现的年代较早,文字保存又最完整的一座石经幢.” 这条新闻导语,竟有 163 字,作者把不必要的背景,数字以及繁冗的描写不加选择地塞进导语里,不但使读者喘不过气来,理不清头绪,而且使最主要的事实掩盖在一般化的繁琐事实之中,让读者不得要领,莫名其妙.(二)导语必须简明扼要,短小精悍导语必须简明扼要, 新闻导语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拖泥带水.导语给读者的印象一定要眉目清楚,一目了然,使读者“看得见”“摸得着”.这就是说,导语必须简明而扼要,言简而意赅.只有这样, 才能使导语写得具体,肯定,准确,才能使导语写得短小精炼,干净利落.请看下面这条导 语:“本报武汉专电:3日下午,武汉市江岸区发生一起液氨泄漏事故,造成数十人不同程度受伤.(2000 年 9 月 5 日《湖南日报》)”这条导语只有一句话,31 个字,它把新闻事实中的时间,事件,结果三要素十分清楚地作了交待,没有一个多余的字眼,让人一目了然,明 白无误.可谓简明扼要,言简意赅.为了达到这一要求,许多著名的通讯社,都做出了具体规定,如美联社先是规定导语只能在 27 个字以内,后又规定了能超过 23 个字.新华社对向外报道的导语规定,最好不超过25个英文字.这就要求导语写作中,要尽量用最简单的方法结构:主语—谓语—宾语,或主语—谓语,尽量不用复合句,从句.请看这样一条导语:“本报福州讯:日前,福州九星集团公司正式向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诉讼, 对武汉市技术监督局在该公司与其他公司的专利侵权案中, 向法院及国家专利局出具虚假文件,导致其巨额损失事件,要求武汉技术监督局,在媒体上赔礼道歉,并赔偿 500 万元的经济损失.作为国家打假的监督行政机关, 因涉及在专利侵权案中作证被推上被告席, 为全国首例.”(2000 年 9 月 7 日《羊城晚报》)这条导语,未含标点符号就长达 147 个字,几乎占了整条新闻的一半.读者在阅读之时,一下子难以弄清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这样的导语,不能引导读者把握消息的主旨,完全丧失了导语的作用,称之为“瞎导语”是恰当不过的了.作者试图一口气把所有的事情都交待清楚, 于是将本应放在正文中叙写的新闻背景, 新闻的主要内容 都硬塞了进来,反而适得其反,让人无所适从,让原本可以出彩的新闻,失去了诱人的光彩.导语要尽可能地只突出一个方面,方能简明扼要,达到毛泽东同志所提出的“立片言以居要” 的境界.简明扼要的导语是提炼, 概括出来的.新闻中是不容许那些可有可无的字词存在的, 导语是如此,累赘的语言必须走开.(三)导语必须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导语必须生动活泼, 导语要把读者的兴趣逗出来, 就需要依靠新闻事件的重要性, 影响的广泛性, 后果的严重性, 地点的接近性及事情的特殊性,知识性,趣味性作为诱因.但是不是所有的新闻都具有这样的特性?如果新闻事实比较一般,怎样才能使导语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呢?这就需要选 用形象的事实,用富于文采的语言来写导语.请看下面一条导语:“克罗地亚主攻手芭芭拉,从后排高高跃起,一记重扣打在中国女排自由人李艳的下巴上,李艳倒在地上半天没有起来.这一幕被悉尼奥运 7 号台当作花絮滚动播放着.”这也正是中国女排目前在世界排坛的真实写照.“二进宫”的主教练胡进执教下的中国女排惨败悉尼奥运,写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何以如此?读者的胃口被吊了起来.在接下来的 新闻正文中,记者才交待其原因——胡进教练“能力一般,魅力不够,战术思想没有形成特点.” 再看一条成功的导语:“今天下午,记者终于见到了陆蓓英.撩开门帘进来的,是一个身材瘦小的年轻妇女.她一头披耳短发,遮住了瘦削的脸庞,只有两只眼睛透出神采来.”(2000 年 7 月 8 日《文汇报》)这条导语用“身材瘦小”“瘦削的脸庞”,“只有两只眼睛透出神采来”,来描 写被拐卖妇女陆蓓英的外在形象是最富有特色的,因而让人读之便欲罢不能.其实,形象描写并非文学作品的专利,新闻导语的写作是完全可以“借用”的.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我看新华社的消息看第一句,第一句看不下去就不看了.”这既说明了导语的重要,更 说明了必须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只有这样,方能激起读者“探知”的欲望和好奇心,诱惑和吸引读者继续阅读下去.(四)导语必须创新,不能墨守陈规,死守教条导语必须创新,不能墨守陈规, 新闻导语的写作,经过一百多年的演变,已形成了一些新闻界公认的基本要求和规范.但我 们在写作新闻时,不仅要有独特的角度,新鲜的内容,还必须注意表达方式上的刻意求新, 力求写得和别人不一样.俗套的表达,往往会使本来具有新意的新闻事实明珠暗投,失去光泽,达不到应有的传播效果.因而要敢于创新,敢于别出心裁和标新立异.在导语写作上尤其如此,新闻导语讲究出语不凡,尤其是导语开头的那几个字,一语定意,对于整个新闻导 语,乃至整篇消息,影响巨大,不能等闲视之.请看新华社著名记者郭春玲写的新闻《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的导语:“新华社 7 月 16 日电 鲜花,翠柏丛中,安放着中国共产党员金山同志的遗像.千余名群众今天默默走进首都剧场,悼念这位人民的艺术家.”导语构思奇特,打破了追悼会消息的传统格式.追悼会消息的导语,过去往往是“某月某日某人追悼会在某地召开”,几乎是千篇一律,刻板至极.这条导语则一反常规,一开始就把读者的视线引向“鲜花,翠柏丛中”,“金山同志的遗像”, 让读者如临其境,感同身受,耳目一新.下面是消息《墙外种菜墙内香》的导语:“本报讯 白生生的萝卜,红通通的辣椒,紫盈盈 的茄子……近日, 从龙山县八面乡运来的高山无公害反季节蔬菜, 在长沙马王堆蔬菜批发交 易市场上市,走进了星城的千家万户.”(2000 年 9 月 4 日《长沙晚报》)这则导语采用了白 描的手法,用简练的语言,描写出新闻内容中最富有特色的事实,给读者以鲜明,深刻的印 象,从而紧紧抓住读者的心,让人产生强烈的欲望.这就是创新.墨守陈规,死守教条,对 导语写作是没有前途的.必须不断探究, 不断创新.散文式,白描式的导语,在优美的文字中, 把重要的新闻的事实, 作者的观点倾向等, 都融进去, 逗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让其按照作者的意图去理解新闻事实.当然,创新须在规范的基础上进行,特别是从事新闻通讯报道工作中的新朋友,首先是掌握 规范,熟练之后方可去实践创新.(五)导语写作九忌 新闻导语要“立片言以居要”,但在写作时,往往免不了出现各种问题,常见问题称之为导语写作的九忌.一忌名称罗列式导语, 某一活动往往是由五六家单位主办的, 有的人在导语中将这些单位名 称全部罗列出来,使导语显得既罗嗦又臃肿.读者关心的是这场活动,而不是主要单位,如果非要出现,可放到消息末尾.二忌“为了式”或目的式导语.即将新闻事实所要达到的目的放进导语里,使导语膨胀沉重, 不堪重负.如为了迎接北京 2008 年奥运会, 为了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干什么就干什么, 不要穿靴戴帽.三忌背景材料式导语.新闻背景材料一般是解释新闻主体的,导语应开门见山,开始就用背 景材料,不仅说不清,而且也容易使读者如坠云雾.四忌学术语言作导语.将一些学术专业性强, 难懂的专业名词放在导语中, 显然使人看不懂, 这里要做好“第二种语言的翻译”,使之通俗化,大众化,口语化.五忌导语公式化.一些通讯员喜欢用一个框框去套多种内容,结果是平淡无奇,千篇一律.公式化导语必然导致导语无新意,面目可憎.六忌概念化.导语内无具体新闻事实,充斥了大而空的套话,空话,官话.七忌数字堆砌.导语内数字过多,就会淹没新闻事实.统计数字一般来说是枯燥乏味的, 最好不要将其放进导语内,即使要写,也应将数字形象化.八忌长导语.导语冗长,使人感到很沉闷,根本没有兴趣再看下文.美国新闻报人威廉梅茨,要求导语最好不要超过 35 字(英文),一般应控制在 80 字内.九忌逻辑不清,概念模糊.“立片言以居要”,新闻人历来都重视导语写作.虽说“文无定法”,但新闻导语终究有其一定 的结构形式,导语写作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六)导语写作的一些方法 如何写好导语?下面 19 种写作方法,也许对大家有参考价值.1)一语破的法 好的新闻导语如何做到“抢耳”,“抢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语破的,无疑会起到开门见山, 立竿见影的效果.1945 年 8 月 14 日,美国杜鲁门总统宣布,日本已无条件投降.美联社在抢发这条爆炸性的新闻时,导语干脆利落:“日本投降了!”这条短而有千钧之力的导语,当时就被新闻界公认为“最佳导语”.2)设置悬念法 在新闻导语上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的胃口,“逼”得你不得不继续读下去.1978 年 6 月 25 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报道,导语是这样写的:“国财贸大会上传说着这样一件事:上海服装进出口公司床上用品组的职工,救活了两只鸳鸯,挽回了一大笔外汇.” 为什么要“救活”鸳鸯?“救活”了两只什么样的鸳鸯?又怎样挽回了外汇?导语对此一概不说,你想知道就得往下读.3)欲擒故纵法 先放开一步,再紧紧抓住,这样的导语写来必有“痛击一拳”之淋漓快感.1982 年 10 月 14 日,美联社发了一条讽刺美国经济的稿件,导语是这样写的:“就是在罗纳德里根总统对全国说美国正在走向经济复苏之前几个小时,他的儿子普雷斯科特里根却在 这里同失业者一道领救济金.”显然,前后两句自相“矛盾”.但读者是聪明的,知道连总统的儿子都在领救济金,谁还相信美国的经济开始好转了呢?
4)化静为动法 一个事件性的新闻,用静态的记叙手法写,其导语往往比较枯燥,呆板,索然乏味,但若用 动态的表现手法写,导语就会新颖有趣,活脱而有生气,所报道的新闻也就有了灵性,引人入胜.1974 年,我国在西安出土了秦始皇兵马俑,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关注.当兵马俑复制品在 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巡回展出时,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记者罗娜多布森发了一条消息, 导语绝妙惊人:“一支中国军队到达了布鲁塞尔.威武的士兵身穿紧身盔甲,随后行进的是军乐队和骑兵,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们的身材.” 5)拟人修辞法 巧妙地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导语,导语和被报道对象,就会有“人情味”,给人以亲切感.1993 年 11 月 1 日,杭州日报创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张下午版报纸.当天,新民晚报发了一则消息,导语是这样写的:“中国新闻史上第一次响起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声音:嗨,下午好!我国第一张下午版报纸今日由杭州日报正式创刊.”报纸是纸,绝不会说话,作者却以拟人 的手法,写出了声音:“嗨,下午好!”仿佛一位久违的朋友伸出双臂向你奔来,多亲切!
6)数字对比法 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把新闻中的主要数字,或读者关注的数字,巧妙地 运用到新闻导语中,回答读者的问题,就能提高新闻的价值,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平时听人说联合国会议多,文件多,然而联合国文件究竟如何多,恐怕谁也说不清.法新社 1982 年在联合国发的一条电讯稿导语对于这个问题回答得非常清楚: “如果把联合国去年在纽约和日内瓦印刷的全部文件首尾相连排列起来,总长度将达 27 万公里.”
7)速写勾画法 新闻一开头,若能先给“五要素”中的人物和地点,描述几笔,勾勒出一幅图画,使读者如临 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那么,这条新闻的可读性就一定会大大增强.1983 年 8 月 2 日,光明日报发了一条人物消息,导语写得异常精彩:“一眨眼之间,他已在青藏高原奋战了 27 个春秋了.原来的满头青丝,现在已染上了祁连山的霜雪;脸上的皱纹, 就像是风沙雕刻的痕迹.这是少数民族地区科技工作者代表座谈会上, 高级地质师胡贤农给 记者留下的深刻印象.”
8)巧用背景法 若在导语中巧妙地运用背景材料,用好了,导语就会有“脸面”,就会“满堂生辉”.1994 年 10 月 19 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笔者采写的关于“永州养蛇”的消息,导语就是以 背景材料取胜的: “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在被贬至湖南永州任司马时, 曾写下千古名篇《捕 蛇者说》,使永州之野产异蛇闻名遐迩.一千多年过去了,历代冒死捕蛇为抵租税的永州捕 蛇者的新一代又悄然兴起了一股养蛇热, 各乡各户竞办蛇场已成为永州农村的一大新鲜事.”
9)古诗名句法 如果避开花哨之嫌, 在新闻导语中恰当地引用一点古诗名句, 不仅意境深远, 而且文采飞扬, 可以大大增强新闻对观众的吸引力.1987 年 1 月 9 日湖南日报刊登了一篇《我省旅游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消息,导语就颇具文采: “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武陵风光, 已经撩开面纱, 深深地吸引着众多的海内外旅游者.”
10)抑扬顿挫法 对报道对象的表现手法可多样化,或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一起一伏,峰回路转,使人读来耐人寻味.美联社 1979 年 3 月 28 日发了一条关于我国河北任丘油田的稿子,导语是这样写的:“在这里,地面上燃料奇缺,农民不得不靠挖掘玉米根来生火取暖,煮饭.然而,在 3200 米的地下,地质学家们发现了大量石油和天然气.”
11)特写镜头法 导语写作可借鉴电影手法,采用一连串的特写镜头,牢牢吸引住读者.湖北日报 1981 年发表了一篇歌颂老师的消息, 由于导语中用了一个“老师为学生送棉大衣”的特写, 很感人: “9 月初的一天早晨,从钟祥县开往武汉的长途汽车就要起动了.考取了北京大学的农家子弟柯洪云欢欢喜喜地登上了汽车.这时,一位中年妇女急急忙忙地赶来,把一件棉大衣塞到了他手上.乘客们以为,这一定是这个学生的妈妈!可是,人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位妇女却是柯洪云的老师.”
12)曲径通幽法 新闻导语要做到尺水兴波,文短而味悠长,曲折迂回地表达主题,不失为一种好的表现 手法.汉城奥运会乒乓球比赛,我国选手的意外受挫,成了国内外舆论的焦点.且看法新社的消息导语:“统治世界乒坛数十年的中国男子乒乓球队,今天在这里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毁灭性失败,这一严重挫折使中国人感到十分沮丧.今天,乒乓球赛新闻层出不穷,倒霉的不仅限于中国人.但是,对中国人来说,这一天将作为黑色的星期四而永远留在记忆中.”
13)一张一弛法 先写人之常情,以唤起读者的共鸣,然后急转直下,矛头直指问题,让人警醒,此所谓 “一张一弛法”.天下做女人的,谁不想当个健康孩子的母亲!然而,事与愿违的是,目前在 我国每出生 1000 名婴孩中,就有 13 个是缺陷儿,使得不知有多少这种孩子的妈妈为此泪 水涟涟,痛心疾首.1988 年 6 月 26 日解放军报的这条消息导语,从妈妈的美好愿望,到“痛心疾首”,反差极大,写来深具人情味.14)小中见大法 从小处着手,从小事写起,由小到大,小中见大,这样的新闻导语往往真实可信,具有较强的感染力.1957 年 11 月 17 日,我国女子跳高运动员郑凤荣刷新了女子跳高世界记录, 震动国际田径界.美联社迅速发出消息:“一位 20 岁的中国姑娘在北京的有力的一跳,警告世界田径界说, 六亿中国人民不会是永远落后的选手了.”“一位中国姑娘”与“六亿中国人民” 联系起来,这“小中见大”的功夫了得.15)先声夺人法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短短一段文字,能够做到开门“闻声”,以“声”导人,当然就会 产生出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南方日报 1986 年 3 月 8 日发的一条报告会消息,导语就写得格外“热闹”:“精彩,实在精彩!听到李国桥不惜冒着危险在自己身上做抗疟试验时,我周围的不少人流泪了.你有没有注意,梁启圣老师讲他 10 多年来用自己的工资抚养黎,苗族 学生那一段时, 就被 6 次掌声所打断.这是昨天上午省先模报告团在广州中山纪念堂做首场 报告以后,记者在人群中听到的议论.”
16)拉近时间法 对于已经发生了一段时间的“新闻”,使其“翻新”的办法就是:寻找时间要素的最近点, 写出最新的新闻根据.1956 年初,上海市政府发出公告,要求取消人力车,到 2 月 25 日, 当最后两辆人力车被送进博物馆时, 新华社却发出了一篇时效性极强的新闻稿(导语)“上 : 海市交通局今天把上海的最后两辆人力车送给了博物馆.原来的人力车工人曾为此自动集会庆祝,感谢政府替他们挖掉了穷根,帮助他们走上了新的生活.”
17)提问作答法 在导语中,把广大读者普遍关心的,感兴趣的,新闻报道里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先用疑问句式鲜明地提出来,而后用事实加以回答,使之更加引人注目,发人深思.“8 点上班的钟声响过之后,中央国家机关多少人迟到?”这是 1987 年 6 月 15 日新华社电讯《一些中央国家机关的情况表明需要加强劳动纪律》的导语,提出的问题非常敏感,突出,一开始就抓住了读者的心.18)有意重复法 新闻导语最忌重复,颠三倒四地重复一句话,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版面,还会使读者云里雾里.然而,对于一些特殊的题材,有意识地重复一些关键词语,反而会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请看下面这条导语:“85 秒!拳王泰森击败挑战者.85 秒!历史上最短的拳王卫 冕战.85 秒!1300 万美元尽入腰包.”(1989 年 7 月 21 日新华社华盛顿电《泰森:85 秒卫 冕成功》)特意重复使用了 3 个带感叹号的“85 秒!”加深了读者的印象.19)化整为零法 聪明的记者对新闻导语总是字字斟酌,稍长一点的,就来个化“整”为“零”,分段叙述,绝不 能一开头,就扔给读者一块“铁板”.1981 年,电视系列片《马可波罗》在中国开拍,美联社电讯稿的导语是这样写的:“尽管马可波罗在他那部写于 13 世纪的名著中并没有提到长城,但是,美国,意大利,中国合拍的电视系列片《马可波罗》仍从长城开拍.(另起一 段)昨天晚上,该片宣传负责人恰克潘恩特说,这部拍摄费高达 2200 万美元的电视片是西 方在中国实地拍摄的第一部艺术片.”一则导语,两个自然段,有声有色,有主有次,读起来方便,自然,舒服.(初稿)2009 年 12 月 15 日
第三篇:学习材料:工作通讯写作
工作通讯
工作通讯,就是反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的成绩,总结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或者探讨有争议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的报道。它是指导工作的重要报道形式,它的政策性、指导性较强,要求写出背景、做法、成就、经验、教训,概括好粗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它比典型的报道更详尽,比工作总结要具体生动,富有文、情、理之长。
主要特点
一是把介绍工作经验和分析问题作为主旨; 二是凭借事实,深入分析; 三是生动活泼,讲究文采; 如何写好工作通讯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迫切需要人们去揭示、评论和总结,而工作通讯这一“重型武器”越来越凸显它的威力,并正以它特有的优势,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怎样写好工作通讯,从选题到立意,从结构到行文,有许多地方需要注意和研究。
一是要把问题和经验讲透。
写工作通讯的目的是为了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因此,工作通讯要力求把问题和经验讲透。要做到这一点,首要的是精选事例。工作通讯以叙述事实为主,要用事实提出问题,要善于精选具体、典型、有说服力的事例。同时,针对这些事例,进行分析,层层深入,把问题和经验讲透。
比如1993年中国新闻奖作品《“小机”斗“大机”———记发生在大连市的“三师出走”**》,文章先举出大连机床厂总经济师、总设计师、总会计师3人出走,创办另一机床厂的事实,然后对这一“出走事件”引起的严重后果进行分析,分析透彻,以理服人,给人思索和启迪。这样的工作通讯,所抓问题很有针对性和普遍意义,是社会前进中的新矛盾,又有典型材料的解剖分析,叙述层次清晰,作者的观点又十分明确,因而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二是在实践中得题目,在实践里找答案。
工作通讯是实践和研究的共同产物。要写好工作通讯,除了搞好调查研究外,最好深入到一线亲自体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才能写出有见地、有深度的工作通讯来。”如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获奖通讯《目击杨利伟飞天归来》一文中: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杨利伟向在场的人们挥动手臂,轻快地跨出外表被大气磨擦烧灼成古铜色的返回舱。记者喊道:“杨利伟,我们接你来啦,对全国人民说几句话吧!”杨利伟笑了,笑容在朝阳映照下无比灿烂。他说,“飞船运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这是记者深入现场观察到的一切,真实、生动,现场感极强,为报道的分析奠定了基础。
三是要多研究,深挖掘,使工作通讯有深度。
写出一篇好的工作通讯,光到现场去实践还不够,还要多研究,把问题的来龙去脉弄清楚,多设想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对策。
1994年中国新闻奖通讯《开封缘何不“开封”》就是多研究、深挖掘的典型例子。针对开封市领导干部思想僵化、群众安于现状、思想观念落后、不思进取等现状,记者深入开封市进行深入调查撰写出的这篇通讯在经济日报头版头条刊登。接着,记者又赶赴开封再做深入采访,撰写出《开封何时能“开封”》,发表在经济日报头条,对开封干部群众无疑是一次思想上的大震动、大解放,从而激发了人民群众献计献策的积极性。
记者没有就此罢手,又及时邀请国家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学者,就如何促进开封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集思广益,对症下药,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各报刊纷纷转载这组系列报道。至此,这次报道形成全方位、多角度态势,宣布告一段落。
这些成功作品的经验是,写工作通讯抓住一个好题材就要往深里挖,多方位、多角度剖析、挖掘,把文章做足,把问题写透,写出深度来。
四是要生动活泼,不要板着面孔训人。
工作通讯一般不容易写生动,谈经验、谈问题,弄不好会板着面孔训人。因此,应该下工夫尽量把工作通讯写得生动活泼些。
如获1997年中国新闻奖通讯《长虹启示录》,就是一篇有思想深度、写法活的工作通讯佳作。作者抓住长虹成功的精髓———改革与扩张,以决策名牌、经验、资本、市场、管理、机制六个方面高度概括长虹经验,阐述其中的辩证关系,鲜明回答了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诸多问题。
写作上夹叙夹议,以典型事例印证主题,以思辨手法揭示内涵,报道中写到“管理与机制”时,记者这样写道:制度与人,企业管理中一个对立统一的永恒命题。长虹的管理思想以人为中心。一曰:“太极拳”理论:刚柔并举,进退有度。二曰:“投石子”理论:不断激活池水,鱼儿才有氧气。三曰:“外圆内方”理论:对外游刃有余,对内铁面无私。
这些语言形象、生动、深刻,将深奥的企业管理方式通俗易懂地介绍给读者,增强了工作通讯的可读性,令人过目不忘,回味无穷。
第四篇:通讯写作参考
汇聚青春正能量,实现美丽中国梦——工商管理学院举行暑期三
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答辩会
2013年9月23日上午,我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答辩会在通博楼A409会议室顺利举行。工商管理学院分党委副书记王苏、分团委书记张元以及各位辅导员老师出席了答辩会,并担任此次三下乡实践成果评审工作。共有11支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参与了此次答辩。
会议开始,各个团队代表依次上台,进行实践过程和成果展示,并对评审老师和在场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答辩。在展示环节中,各个团队通过多媒体材料放映和口头讲解,展示出形式多样,主题丰富的活动内容,其中包括“从医药配送等问题探析农民买药难的现状”、“有机高粱产业家庭农场化道路发展的思考”、“宜宾市珙县曹营乡、石碑乡产业规划”等富有建设性和创新性的调研报告和实践成果。评审老师和在场同学认真倾听,积极点评,在肯定各个团队实践成果的同时,提出了许多针对实践活动各个方面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本次答辩会历时近两个小时,全面考察了我院学生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相关情况和实践成果,评选出了院级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并选送两只队伍参与学校暑期社会实践答辩,也彰显了工商人一直以来积极社会实践,服务他人的精神和信念。
工商管理学院分团委、学生会2013招新宣讲会顺利举行
9月17日晚,工商管理学院分团委、学生会2013招新宣讲会在国际报告厅举行。分团委秘书处、学生会主席团和部长级成员参加了此次宣讲会。团学各部门通过多媒体材料讲解,为现场众多的2013级新生呈献了精彩纷呈的团学情况介绍。
宣讲会在温馨的暖场视频中开始,与会同学领略了以往工商团学人的风采。随后,主持人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介绍了到场嘉宾。之后,分团委秘书长徐媛与在场同学分享了她对团学的看法,并用“紧密”一词概括了团学特征,她分别从团队精神、部门合作以及团学工作与人生发展的联系分析了“紧密”的内涵,同时鼓励大家把握好大学时光,多做有益之事。分团委、学生会部门展示开始,办公室、公共服务部等七个部门首先进行展示,各部部长上台通过视频、PPT讲解了各自部门概况和部门特色,同时提出了对竞聘者的期望。学生会主席林煜峰向大家讲述了他的团学经历和感悟,他诠释了此次招新的主题“追梦”,同时为广大竞聘新生承诺了公平公正的竞选平台。各部部长随后现场回答了在场13级同学提出的疑问。之后,外联部、文艺部等六个部门进行了后半部分展示。展示全部结束后,第二轮互动答疑开始,现场气氛活泼热烈。
至此,宣讲会在热烈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此次宣讲为在场13级新同学全面展示了工商管理学院分团委、学生会的良好面貌,加深了大家对团学的了解。相信此次宣讲将为工商团学吸引到更多热心团学工作、有志于服务同学的新成员,为工商管理学院共青团和学生会不断壮大发展提供新生力量。
心连学子,情暖工商——工商管理学院领导深入寝室走访看望2013级新生 9月2日晚,工商管理学院分党委副书记张剑波、分党委副书记王苏在新生辅导员和辅导员助理的陪同下深入走访了研究生、本科新生宿舍,与我院新生同学亲切交流。
走访过程中,学院领导仔细询问了大家的家乡情况、报到过程、到校后的感受、气候饮食的适应情况,并嘱咐同学们“学习和生活上如果有困难和需求,要及时向学院反映,多和辅导员老师交流”。两位书记鼓励大家要尽快尽快适应崭新的财大生活,为未来生活和学习上的挑战做好充分准备。同时,学院领导和辅导员老师们还一道认真听取了新生们的意见和疑虑,解答了许多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
学院领导深入新生寝室,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大家对学院领导和辅导员老师的看望表达了感谢,轻松愉快的氛围折射出学院如家的温馨,本次走访新生活动不仅表达了学院对新”工商人”的欢迎和关心,更拉近学院领导老师与新同学间的距离,增强了大家的归属感。
工商管理学院2013级新生家长见面会成功举行
9月2日下午,工商管理学院2013级新生家长见面会在柳林校区经世楼G102成功举行。学院全体领导、各系负责人、学院部分老师代表和新生辅导员出席大会,会议由学院分团委书记张元主持。此次见面会吸引了众多的新生家长及部分2013级新生前来交流。
会议开始,寇纲院长首先致辞。他代表我院全体教职员工向与会家长及新生表示了热烈的欢迎,随后介绍了学院历史沿革、专业设置、教学科研、对外交流、发展愿景等方面的概况,并对新生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家长如何帮助学生自强自立的问题提出了要求和建议。寇院长深情勉励在座新生继承和发扬“经世济民,孜孜以求”的校训精神,追求“大气为人,大智谋事,大爱行天下”的西财青年品格。接下来,冯力书记从加强学习监督,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健康心态和社会责任感三个方面向在场家长和新生阐述了怎样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志青年的教育理念。随后,学院分党委副书记张剑波、副院长付晓蓉、副书记王苏先后介绍了各自分管工作,同时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精神和学习方法、学生工作和社会实践对学生成长的必要性等方面内容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之后,学院外事中心主任唐明凤介绍了学院对外交流情况和留学生工作。会议进入互动交流阶段,各系系主任分别就不同的专业内涵和前景做了简单的介绍,在场家长也分别就学院出国项目、专业前景、光华实验班选拔等方面与相关领导及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现场气氛活泼热烈。最后,学院校友中心的老师也向各位新生家长做了校友工作展示。
本次新生家长见面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家长见面会上的双向沟通建立了各位新生家长对工商管理学院的立体化了解,进一步促进了学院和家长的交流与合作,为培养创新独立的优秀财经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工商管理学院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工作会
7月16日下午,工商管理学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工作会暨启动大会光华校区光华楼一楼举行。学院分党委书记冯力、执行院长寇纲、分党委副书记张剑波、副院长付晓蓉、院长助理何杰、刘忠出席了会议,与会人员还包括:学院各系所负责人、教工支部书记以及学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会议由张剑波副书记主持。
会议开始,冯力书记首先传达了教育部督导组韩星臣同志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讲话精神,阐述了他对高校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和建议。随后,冯书记对学校赵德武书记就我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讲话和学校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进行了传达。
冯书记表示,我院根据中央相关文件精神、中央领导同志讲话精神以及教育部党组的统一部署,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起草了《工商管理学院分党委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草案)》。草案就学院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方法步骤、组织领导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全体与会老师随后对草案内容进行了热烈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与会老师联系各自工作实际,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在科研教学、行政管理、学生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讨论立足普通教职工和学生需求,反映他们的唿声,既涉及教学工作中的课程设置,生活中的节俭作风,教学资源整合分配等实际问题,也涉及了什么是群众路线、怎么落实群众路线等思想方针问题。讨论尾声,冯书记指出,我院开展实践教育活动需要明白群众路线的精神和要求,需要结合学院发展目标,扎实完成规定动作,努力创新自选动作,扎实做好教育实践活动,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切实成效。
下午四时许,会议在掌声中圆满结束。通过本次会议的召开,学院相关部门负责人进一步明确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内涵,提出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完善了学院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为后续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工商管理学院团总支学生会新学期第一次全员大会顺利举行
10月7日下午3点整,工商管理学院团总支学生会新学期第一次全员大会在经世楼F102教室举行。工商管理学院团总支书记张元老师,辅导员乔旭老师,廖富宗老师以及团总支学生会全体成员出席了这次大会。
大会开始,首先张元老师为新一届学生会献上了热情洋溢的致辞,“看到了许多新面孔,我感觉到属于你们的时代真的来了!”句句真诚、铿锵有力的话语点燃了在场每位同学的激情。随后,廖富宗老师,乔旭老师相继做了发言,为同学们今后的道路指明了方向。团总支副书记谭硕以“成长”为话题,用幽默的口吻与同学交流,让同学们在笑声中反思自己,提升自己。致辞之后,各部门进行了精彩的展示。办公室的“办公室好声音”令人耳目一新,单人演唱、组合表演、部门大合唱轮番上阵,精彩纷呈;年级事务部模仿新闻联播的方式幽默风趣地对国内外大小事务进行调侃,赢得同学们阵阵笑声;新闻部则是以“快乐大新闻”的形式结合报纸秀的演出充分展示新闻部的特点;就业信息部的“非你莫属”职场节目诙谐地体现其部门的职能„„各个部门都别出心裁、各出奇招,大会上更是高潮不断,每个部门都用心地介绍自己,要把最好的一面呈现出来。
最后,学生会主席彭思锐做了总结性发言。以“ONE TEAM,ONE DREAM”为主题的工商团学全员大会圆满落幕,相信今后的工商团学一定不负众望,期待团学新成员们铭记使命,承担责任,在今后的各项活动中取得辉煌成绩。
我校团委直属部门、校学生会、校研究生会2011——2012学总
结大会顺利召开
5月27日下午2:30,西南财经大学校团委直属部门、校学生会、校研究生会2011——2012学总结大会在学生活动中心300人厅顺利召开。校团委书记谢红出席会议并讲话。校团委学生会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
校团委书记谢红发表讲话。她首先对团学全体成员在过去一个学期的付出表示了深深的感谢,并对同学们在工作中取得的进步表示欣喜。她指出,团学成员们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提高各项能力,并希望同学们秉承西财青年品格,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并多与团委老师进行互动交流;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继续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通过努力活出精彩人生。
总结大会中,一段名为“那些年我们一起奋斗过的团学”视频带领在场的每一成员们共同回首了在过去这段时间大家共同奋斗过的日子。时光荏苒,白驹过隙,从去年9月25日校团委直属部门、校学生会、校研究生会成立大会至今,所有团学成员已经在一起工作奋斗了8个多月的日子,在本学期工作总结视频中,从“思想道德、教育工程、校园文化建设工程、科研创新工程、社会实践工程、学生社团建设工程”几个部分全面对校团委直属部门、校学生会、校研究生会工作做综合的展示,生动地展示了各部门在过去一个学期的工作成果。在表彰环节中,校团委书记谢红老师与主席团分别为优秀部长、优秀副部长、优秀部员颁发奖状并合影留念。随后,由校团委直属部门、校学生会、校研究生会三方的学生代表发表感言。至此,总结大会顺利结束,为校团委直属部门、校学生会、校研究生会本学年工作画上一个圆满句号。
西南财经大学校团委直属部门、校学生会、校研究生会换届仪式顺利
召开
10月13日晚,西南财经大学2012-2013学年校团委直属部门、校学生会、校研究生会换届仪式在学生活动中心多功能厅隆重召开。校团委副书记罗静以及校团委指导老师黄文、赵若希、张文举、罗迪出席了本次换届仪式。会议由校团委秘书处秘书长马健勋主持。
大会在本届校团委、学生会、研究生会的主题曲《一起走到》中缓缓拉开序幕。首先,由09级校团委秘书处、校学生会主席团代表寄语。他们与团学青年们分享了自己对团学工作的认识,对团学精神的理解,并寄予新一届团学成员继续努力做好团学工作。随后,校团委黄文老师宣读了校团委秘书处、直属部门、校学生会、校研会学生干部任命名单、赵若希老师、张文举老师、罗迪老师分别并为学生干部颁发了聘书。
本届校团委直属部门、学生会、研究生会代表,校学生会主席冯树在会上发言,并在发言中谈到了新一届团学的工作方向。随后,研究生会主席鲜宇星带领下全体团学成员庄严宣誓,表示将用自己的激情、责任、勇气为团学工作燃烧自己的青春,奉献自己的力量。
随后,校团委副书记罗静、指导老师罗迪、张文举、赵若希、黄文分别向新加入校团委直属部门、校学生会、校研究生会的同学致辞。罗静副书记充分肯定了此前校团委、校学生会所取得的骄人成绩,同时表达了自己能够见证同学们成长的过程而感到欣慰;团学全体成员应在思想引领与成长服务中去找寻实现路径,并善于用青年人喜欢的方式去服务与引导青年,与西财青年一同成长。几位指导老师纷纷对新加入的同学们表示欢迎,就团学工作谈了自己的认识,并与在座的同学分享了关于大学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的心得体会。最后,西南财经大学校团委直属部门、校学生会、校研究生会换届仪式在掌声中落下帷幕。
第五篇:通讯写作
第二节 通 讯
教学目标:
1、通讯的文体界定及源流。
2、通讯与消息比较。
3、通讯的特征及分类。
4、通讯写作的基本方法。
5、常见通讯的写作要点。
6、通讯写作秘笈。
7、能够把一篇通讯改写成一篇消息。教学重点:
1、通讯与消息比较。
2、通讯写作的基本方法。
3、常见通讯的写作要点。教学难点:
常见通讯的写作要点。教学方法及手段:
1、教授法。
2、参与式教学:课堂讨论。
3、案例教学法。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内容:
导入:“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著名的电视新闻节目《东方时空》,其中有一栏目《生活空间》,以“讲故事”的方式报道百姓新闻,观众非常喜欢,难道新闻也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报道吗?
案例一
特写:潇湘寻根
5月9日清晨,濛濛细雨中,宋楚瑜一家人从长沙出发,前往湘潭县射埠镇巨鱼村祭祖。
雨后初霁的巨鱼村,绿意葱茏,因捞起过80多斤的大鱼而得名的巨鱼塘水波不兴。宋楚瑜一行的到来打破了往日的宁静,山坡上聚集着十里八村闻讯而来的数千乡亲,还有人专程从岳阳赶来,等候了几个小时。“乡亲们向你问好!”朴实的语言蕴含着浓浓的亲情;鼓乐齐鸣,传达出乡亲们喜迎贵客的心情。
上午10点左右,宋楚瑜和家人出现在乡亲们的面前。着深蓝西服、系灰色领带的宋楚瑜深深地一鞠躬,道一声:“楚瑜我,回来了,带着堂客回来了!”引来一阵热烈的掌声。
宋楚瑜曾祖父、祖父、祖母的墓地相隔不远,呈品字形排列,墓地四周林木繁茂,山下泉水清洌。宋楚瑜先生带着家人沿着新修的水泥田埂路前往曾祖父的墓前,宋楚瑜的母亲胡窕容女士则坐上了村里人特意准备的轿子,还系上了安全带。巨鱼村党支部书记汪学林告诉记者,为迎接宋楚瑜先生,村里抢修了近两公里沙石机耕道及半公里的水泥田埂路,并派出两名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为宋楚瑜老母亲抬轿。
归乡路长。宋楚瑜心潮难平,他用有些哽咽的乡音高声诵读祭文,双手情不自禁地微微颤抖着;他的家人更是泪水潸潸。
祭祖仪式按巨鱼村习俗举行,当地有名的“礼先”肖友鹏担当司仪,宋家人依序祭祀曾祖父、祖父、祖母。
黄土堆成的坟茔稍显简陋,坟前的香案上摆着从台湾带来的芒果、橘子、菠萝等祭品。在司仪浓浓的乡音中,宋楚瑜率全家向祖先三鞠躬、上香、祭酒、酌酒,除年过8旬的胡窕容外,宋楚瑜一家都向祖先行了三拜九叩大礼。
故土难舍。每次祭祖仪式结束后,宋楚瑜都要轻抚坟土,然后抓一把泥土,用杯子小心装好,准备带回台湾去。
祭祀礼毕,宋楚瑜再一次感谢各位乡亲。他说:我们带着虔诚的心而来,把台湾的水果敬献给教育我的祖先,我将牢记祖先的教训,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相聚时短。临行前,宋楚瑜摇下车窗,向乡亲们做最后的告别。在场民众也一齐挥动着手臂,祝福远来的游子旅途平安!
案例二
新闻小故事:一场“三工”活动培训课
三峡总公司溪洛渡建设部安全总监办日本总监前田真先生要来讲课了,内容是危险源辨识及“三工”活动培训。
这一消息不仅吸引了机电建设公司溪洛渡金结项目部的领导,安全部全体人员,以及各班组长、兼职安全员,连驻厂监理、葛洲坝集团公司施工局也都派人前来观摩,不大的培训室里座无虚席。日 10 时许,培训室里来了一位身穿工作服,身材高大,精神矍铄的日本人,五十左右的年纪,他就是前田真。
前田真先生首先将《金结厂工种类别可预想的意外伤害和防范措施对策》、《危险预知活动的开展方法》资料发放给大家。简单的开场白之后,他和蔼地问:“现在我们项目部作业的重点是什么啊?”
学员回答说:“是蜗壳、压力钢管瓦片吊装。”前田真先生马上请翻译在一块白板上写出:蜗壳吊装、压力钢管瓦片吊装。
前田先生走到学员中间,继续问道:“那可能有些什么样的危险呢?”
有的说:“钢板卡钳滑落”;有的说:“钢丝绳断裂”;还有的说“高空坠物”。学员们每说一个,前田先生就让一位学员写在在白板上。“那么,最危险隐患是什么?”
这当然难不倒天天认真进行“三工”活动的项目部职工们,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高空坠物!”。前田先生马上在“高空坠物”旁边划上一个圈。然后问:
“那怎样预防啊?”
学员们纷纷结合自己的工种作出回答。拼装班学员答:“避让”;门机班学员答:“指挥信号要明确,以免伤人及碰撞设备。”„„接着,前田先生根据学员的回答,归纳了预防重点:避让——作为今天的行动目标。
培训结束了,但学员们显然意犹未尽。走出培训室,大家议论开了:
“这样的办法还真新鲜!”
“是啊,让大家自己发言,加深了作业人员对危险的感受。”
“大家都来说,一个人的经验,可以让所有的人共享。”
项目部经理袁昕的一句话算是给这场自发的讨论作了总结:“更重要的是,大家共同参与、共同发言、共同决定的事项更能自主遵守。”
一、“形象性的消息”——通讯及其相关知识点
1、通讯的文体界定及源流——中国的通讯,西方的特写
通讯是一种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详细深入而又生动形象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或人物的一种新闻体裁,即“NEWS STORY”。通讯是“形象性的消息”或者“展开了的消息”。
西方传媒中没有我们所说的“通讯”,他们的“新闻专稿”(又称特稿),即“比消息更详尽的新闻”,近似于我国的通讯。中国没有电讯事业之前,记者和通讯员向各报社传递外埠新闻,一般采用书信传递的方式。因此这一类报道最初被称为“通信”。有了电讯事业以后,由于电报昂贵,所发电稿往往三言两语。为了弥补,驻在外地的记者或者通讯员在拍电报以后,通常再写信详细告知事情始末,通过邮政寄达报社。报社在发这类消息时,一般冠以“通信”之名,久而久之,逐渐发展成一种独立的新闻体裁。到了20世纪20年代,“通信”被正名为“通讯”,沿用至今。
2、通讯与消息比较
相同处:通讯与消息同属新闻体,都要求材料真实,报道及时。不同处:
(1)表现内容不同:通讯是消息的拓展和延伸,这种拓展和延伸出了表现在内容上,还表现在深度上。
消息①侧重于记事,侧重交待5个W,概括性强②大多是一事一报,篇幅较小③不要求全面报道人物,即使写到人物的言行,也是为表现事件服务;
通讯①要报道事件的全过程,还要报道新闻事实的情节和细节,把报道的重点放在“HOW”和“WHY”上②篇幅较长③侧重于通过事件反映人物的活动,刻画人物形象,表达人的情怀,提示人的内心世界,表现他们的精神状态。(2)表现手法不同:
消息以记事为主,用事实说话,简短;
通讯可以叙述、描写为主,但可以更灵活地穿插议论、抒情,明白地表达报道者的情感倾向和评价认识。(3)形式结构上不同:
消息的结构相对固定,写作的程式性较强;
通讯的结构自由灵活,不拘泥于固定格式,采用多种结构形式。(4)时效上不同:
消息要分秒必争,时效性强(见报在前); 通讯不如消息严格(见报在后)重大事件、重要会议迅速见报 先进人物、典型经验稍后见报
3、通讯的特征
▲“著名”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留给我们什么印象? A、触目惊心的战斗现场 B、不加节制的抒情感慨 C、高度弘扬的意识形态
(1)容量大:详尽、深入,注重细节(2)样式多
(2)写法活:有情感倾向和评价认识
4、通讯的类型
通讯的类型一般有三种分法:
(1)按报道内容分,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
(2)按报道形式分,有访问记、专访、特写、大特写、新闻小故事、集纳、巡礼、侧记、记者来信等。
(3)按照内容的叙述方式分,有叙述型通讯、调查分析型通许、访谈记录型通讯等。
▲了解:
(1)访问记:由记者出面登场,以采访活动的过程为主要线索来结构和组织材料。写作时有问有答,现场感较强,而且可以穿插各种背景材料,使通讯有一定深度。
(2)专访:访问记的一种,是就特定的问题、特定的对象进行的专门的访问,内容集中。专访以人物、现场和记者为三要素,突出“专”、“访”二字。专访涉及面一般不宜太宽,不应贪大求全。(3)新闻小故事:或称新闻故事、小故事。其要求一是“小”,二是有“故事”,三是以小寓大。通常反映一人一事,表现一个片断,内容单一,篇幅短小、线索简单,不求写繁多人物,不必横生庞杂枝节,但求精悍、生动。
(4)特写:将生活中某个特定的画面予以放大,集中突出地描绘事件和人物的某些片断、细节和部分,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强烈的感染。
(5)大特写:是抓住社会热点中的事件、人物或现象,对新闻事实作全方位、多侧面的报道,用优美的文笔、新颖的题饰、突出的照片吸引读者的一种报道形式。也有人认为它是深度报道的一种形式。(6)集纳:把表现一个主题的而又相对独立的小故事或片断事实组合起来,“集纳”而成为一篇。集纳中的事实,可以是发生在同一时间的,也可是不同时间的;可以是发生在同一单位、一条战线,也可以不是。(7)侧记:从一个侧面反映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的通讯。取材自由,不求反映事件全貌、全过程,但求抓住特点,扣紧受众的兴趣点、回答受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写作时往往夹叙夹议,兼谈感受。(8)巡礼:边走边看,巡游浏览,很自由地把所见所闻写出来告诉受众;讲求动态感、现场感、亲切感;常用移步换形的方法,有较多议论和抒情。
二、通讯的写作方法
1、通讯的材料
央视“感动中国”是一很特别的节目,每年的颁奖都影响巨大。在颁奖的时候都要播放获奖者的感人事迹,往往看得观众泪流满面,其实获奖者的每一个事迹都是一个非常好的通讯。
2、通讯的主题
(1)善于“吃透两头”。“两头”指“上头”和“下头。”“上头”即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方针政策等方面;“下头”即指实际,受众普遍关注的事实。(2)通讯主题确立和提炼的方法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站到高处,作宏观分析”
其次,“走到低处,作微观比较”
再次,“变换角度,作多面透”
3、通讯的结构
通讯的结构方式通常有六种:
(1)纵式结构。即按单纯的时间发展顺序、事物发展的顺序(包括递进、因果等)、作者对所报道事物认识发展的顺序、采访过程的先后顺序等来安排层次。
(2)横式结构。即按空间变换或事物性质的不同方面来安排层次。常见的有:空间并列式、性质并列式、群相并列式、对比并列式。
(3)纵横结合式结构。即将纵式和横式结合起来。此结构多用于事件复杂而时间跨度大、空间跨度广的通讯,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等。此结构有纵横交叉式和蒙太奇式两种。
(4)浓缩时空结构。重点是展现一个时间和空间点。(5)蒙太奇结构。要点是用蒙太奇手法完成叙述。(6)自由体结构。要点是自我创新。
4、通讯的表达方式
通讯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但又不局限于此,亦可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 方法。
▲通讯不是文学作品,和消息一样,它必须严守真实性这一生命线。著名记者华山在《文学不能代替新闻——“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一稿讨论的结论》一文中指出:“如果不把文学和新闻的界限划清,一任这类作品叫做‘新闻通讯’,甚至把‘文艺加工’当作一个方向回来鼓吹,总有一天弄得读者一拿起报纸就首先核对事实,分不出哪句是新闻,哪句是创作,弄不清世界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这就是说,在通讯与文学作品之间有一道不能越过的“马斯洛防线”,通讯必须恪守:第一,追求新闻价值;第二,写真人真事真情况;第三,追求报道的时效;第四,不允许任何虚构和“合理想象”。
通讯虽然不是文学作品,却可以也应该运用多种多样的生动化、形象化表述方法,力求在语言和表述手法上具有一定的文学性,以增强报道的效果,这也是通讯有别于消息的重要特点。
具体地说,通讯所追求的文学性主要是指:在报道真人真事的过程中,要有活灵活现的人物活动,有生动的场景描写和环境气氛渲染,有类似电影的特写镜头,有类似小说的逼真传神的典型细节,曲折生动感人的情节,充满生活气息和人物个性风采的人物对话,以及讲究故事的趣味性、生动形象性等。而在表达上可以灵活地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手段,还可以运用比喻、拟人、象征等文学修辞手法,并且把对客观事物具体特征的描绘同作者自己或报道对象的内心感受巧妙糅合再在一起,以充分展示复杂的新闻事实,给人以鲜明生动的现场感和立体感。与这种文学性相适应,通讯自然形成了既简洁朴实,又生动形象的语体风格。
如通讯《“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作者叙述吕伟跳水的一刹那时的三段文字,就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作者调动形象思维,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精确细腻地再现了吕伟高台跳水的美妙动人画面。笔墨集中,简洁而有文采,优美而不失真,堪称通讯中的经典。可见,优秀的通讯不仅是对事实的丰富化、深入化报道,也是对事实的生动化、形象化报道;不仅要用事实说话,还要用形象说话;不仅要表达得真,而且还要表达得美。案例三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她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好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八千名观众翘首而望,敛声屏息。
轻舒双臂,向上高举,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有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材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飞舞的“飞天”。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秒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又展开身体,笔直地像轻盈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股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悄然不惊。
“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起来。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澎湃的激情。
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这位年方16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
总结:
(1)主题要明确
(2)材料要精当
(3)角度要新颖
(4)设置矛盾冲突
(5)强化细节处理
(6)有味道的语言(7)做好标题
案例四
管的都是百姓烦心事
(2007-05-12 12:14:08)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3版
下水道堵塞、上水管断裂、房子漏雨、墙皮脱落„„群众生活中这些难心事、烦心事,都是沈阳市沈河区房产“110”房屋报修中心主任夏云龙天大的事。
4年多来,夏云龙带领他的38人团队,把一腔热血,全部精力投入到为民排忧解难上来,共为8万个家庭解了燃眉之急。
沈河区是沈阳市的中心城区,由于是老城区,人口稠密,房屋老化,居民房屋渗漏、上下水管破裂、电路不通等现象时有发生。为此,2002年沈河区房产局成立了“110”房屋报修中心,任命夏云龙担任中心主任。从此,老夏当起了百姓安居的守护神,24小时全天为居民服务。
房产“110”的活是脏活,钻下水道与脏水大粪打交道是经常事。2004年11月的一天中午,夏云龙和队员们刚端起饭碗,就接到了榆荫小区下水道堵塞的报修电话。大家放下饭碗立即前去抢修,当挖到一米多深时,下水管道里的污水、粪便突然像喷泉一样冲出,溅向夏云龙和队员们,然而一脸脏水的夏云龙和工人们没有放慢抢修速度,4个多小时后,他们终于把下水管疏通修复好了。
一天凌晨2点10分,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夏云龙叫醒。原来是通天小区137号楼1单元郭大娘家里发水了。夏云龙放下电话匆匆赶到现场,刚走进楼道,水就像瀑布般从楼上流下来,夏云龙和队员们上楼的工夫,浑身上下就被水淋了个透。经过紧急处理,水被止住了,夏云龙和队员们又帮助郭大娘把屋里的积水抽干,把地面擦净,处理完这些,天已经大亮了。
4年零5个月的时间,沈河“110”房屋报修中心出车6.5万次,为群众解决与住房有关的各种难题8万多件,而且件件群众满意。
2003年,中心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04年,夏云龙被评为沈阳市特等劳动模范,2005年夏云龙又被评为辽宁省劳动模范。
(记者张非非)新华社沈阳电 案例五
新闻小故事·球叔笑了
阵阵洪亮的笑声从塔脚社区办公室传出。这笑声是球叔发出的,只见他手拿一本深红色的低保证,连声说:“这下我就放心了!感谢党和政府对我全家的关心!”
事情是这样的,今年9月份,社区居民球叔来居委会求助,诉说自己虽有退休工资一千余元,但妻子患有精神病,无工作能力,女儿阿芬从小体弱,还没结婚就患有妇科病,刚做了子宫瘤切除手术,生活十分困难,妻女的病情令球叔万分
见此境况,社区居委会主任李惠红多次与阿芬亲切谈心,像关心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慈祥地叮嘱她平日要注重个人卫生,保重身体。社区分管民政干部梁秋英马上将情况向城东办事处和端州区民政局反映,并亲自指导他写低保申请。很快,球叔的低保申请得到批准。当球叔拿到低保证的一刻,他真切感受党和政府带来的温暧,发出了由衷的笑声!
三、常见通讯的写作要点
1、人物通讯
(1)含义:具体、形象地报道人物事迹、经历的通讯。
人物通讯可写一人,也可写群相;可写人的一生,也可写一个阶段或某个侧面;多写正面人物,如先进人物、英雄人物、有突出贡献的人物等,也可写反面典型;可写大人物,也可写凡人百姓。
(2)人物通讯写作有以下几点尤需注意: 一忌“有人无魂”
二忌“有魂无人”
三忌“千人一面” 四忌“褒一贬百” 五是要写“全人”
(3)写人物通讯要回答三个问题: 写他做了什么
事实 写他怎么做的事实的特性 写他为什么这样做
事实的意义
(4)写人物通讯的十五个要点: A、在具体的时空环境中写人
B、写真实的人:先进人物也是人,通讯写先进人物,必须真实可信,合情合理,切不可把他们写成超人或救世主。C、写鲜活的人 D、写有个性的人
E、写出人的亮点:要注意反映“平凡人物”的不平凡之处。如:《中国青年报》的“冰点”专栏,曾被新闻界专家全票评为“中央主要新闻媒介名栏目”,一时间称为与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南方周末》的“时事纵横”齐名的三大栏目之一。他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以平民化的视角关注普通人的生活状态记录了他们的得失与悲喜,挣扎于失落,希冀与奋斗,用真实地力量引发了广大读者情感的共鸣和思想的共振。通讯《9天生命留下的光阴》,详尽地报道了湖南一个婴儿患有“多发性肠闭锁”的疾病,在出生九天后离开人世。他那悲伤地父亲捐出了儿子的角膜,希望孩子能把“没看到的东西继续看下去。”,真切地表现了人们的善良情怀。
F、处理好几组关系:人物与群众、家人、集体、社会 G、以事显人 H、用行动展现
I、用细节展现:通讯《人民的好医生李月华》中有这样一段情节:李月华生下女儿冠英的第五天深夜,外面下着鹅毛大雪。草沟村的蒋大娘因小外孙患病来请李月华出诊,她不顾自己坐月子,随即前往蒋大娘家,为孩子做人工呼吸,打针,一直等孩子病情平复,渐渐安睡了才回家去。蒋大娘对自己的闺女说,你是月子里十五天,人家月华才月子里五天哪!母女俩被李月华的行为深深感动了。接着,作者又抓住这样一个细节:
母女俩说到天蒙蒙亮,才渐渐睡着。这时,门外又响起了李月华亲切的声音:“大娘,孩子好了吗?”蒋大娘连忙开门,只见外面雪花还在飘着。李月华深夜前来的两行脚印还没有盖满,一条新的脚印又通到她家的门前……
两行脚印,既没有声响,也没有动作,可是它却分明凝聚着李月华对病人的深情厚意,也回荡着蒋大娘母女感激人民好医生的万语千言;两行脚印,也生动而含蓄的反映了李月华不辞劳苦,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风貌。这种刻镂传神的细节描写,对于烘托情境,刻画人物性格,展现人物心境,无疑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其给人的印象也非常深刻。而用这种微中见大、微中传神的细节表现人物的品质与精神,其感人的力量绝不是用概念化的语言给人物做一篇洋洋洒洒的品德鉴定所能企及的。J、用语言展现
K、学会情感透射 L、学会理性剖析 M、制造趣味
N、制造起伏:先进人物是否先进,关键要看其在各种矛盾、困难和挫折中的突出感人表现,而其先进事迹、思想境界、个性特征等也只有通过矛盾冲突才能得到最充分和最彻底的体现。
O、适当发挥(抒情、议论)案例六
擦鞋者说
记者
龚永泉
2006年03月13日
在南京莫愁新寓,有一个“郭师傅擦鞋店”,门口醒目的牌子上写着五六项擦鞋修鞋的服务项目和价格,还有两句话,一句是广告:“足下生辉,走出风采”,一句是店规:“以 诚信立基,做良心事业”。店里墙上的鞋架放满了擦过或待擦的皮鞋,这是一个三口擦鞋之家,去年擦鞋的毛收入达10万元。郭师傅名郭兆松,41岁,他边给顾客擦鞋,边与记者交谈:
有人问我,别人擦鞋都是一元钱,你为什么是2元?我说,这叫优质优价!同是皮鞋,有几十元的,还有上千元的不是?
我是安徽固镇人,1991年举家来南京打工,搬运工、收破烂都干过,活不轻,钱不多。有一天,在闹市区看到一字排开的擦鞋摊,生意还不错,便悄悄在旁边看,一连看了5天,一好心的师傅收我当了徒弟。
不久,我也成了“擦鞋游击队”中的一员,由于繁华人多处生意好做,不知被城管队员撵过多少回。擦鞋时,个别蛮横的人用鞋顶下巴的事也碰到过,牙齿打掉了往肚里咽,谁叫咱是擦鞋的呢!
2001年,在一位城管队员的帮助下,来到这里租了间门面,7个多平方,月租800元,做起了定点生意。刚开始,尽管一块钱擦一双,也没有多少生意,我急得上火,暗下决心:凡事要用心,虽说是擦鞋店,也要擦出点名堂来!
以我的经验,鞋油都是一样的,差别就在鞋蜡上,我就琢磨自己配,成份有蛋清、鞋乳、白醋等。那些日子,我是白天试,晚上想,觉睡不实,饭吃不香,一天下雨,半夜醒来,听着嘀嘀嗒嗒的雨声,想到了几句顺口溜:“本人小学未读完,南京城里转一转;新发明、新创造,每双皮鞋都需要”。经过近百次的试验,终于达到了满意的效果,我清楚地记得,那是2003年11月6日,晚上我一人喝了8两白酒,尽兴地醉了一回:咱也有了独门秘笈!
自用了自配的鞋蜡,生意一天比一天好。有一天,我在理发店理发,看到染发的要用电吹风吹,我灵机一动:这不也可以用到擦鞋上吗!这不,我也用起了电吹风,现在我刚擦过的鞋,你端一盆水往上浇,都不沾一滴!这样的擦鞋效果,收2元钱不多吧?
你问我下一步的打算?我这个店也算有了点小名气,我想让妻子和儿子留在这里干,我找个地方再新开个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穿皮鞋的越来越多,自己擦皮鞋的越来越少,市场大得很!,“这些,都是激励我坚守的动力”。
2、事件通讯
(1)含义:事件通讯是详尽、具体而形象地描写新闻事件的通讯。它具有新闻性、典型性、完整性、形象性等特点。一般有一个中心事件,其它人物或事件都围绕这一中心事件展开。(2)事件通讯的写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A、要抓住一个或几个关键性场面或情节来写。事件通讯不能事无巨细从头到尾一一写来。那样写,势必写成一本“流水账”。要抓住对事件起重要作用的几个关键场面、片段,避免平铺直叙没有重点的毛病。
B、写好事件的高潮。事件的高潮是矛盾冲突最激烈的阶段,也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闪光之处。因此,要调动各种手段和表现手法,不惜笔墨把事件的高潮写活写好。在这一点上,通讯作者应该向小说取经,力争把事件的高潮写得既真切细致,又生动形象,扣人心弦。如新华社记者杨明写上个世纪末创造了震惊寰宇的10秒49女子百米世界记录的乔伊纳葬礼的事件通讯《悲愤的葬礼》,作者用凝重而悲愤的笔调记述这场特殊的葬礼。当叙述到乔伊纳的灵柩在哀乐和送别人群的痛哭声中缓缓沉入墓穴之际,作者通过写乔伊纳丈夫厄尔悲凄的一声哭喊和他7岁的女儿玛丽含着热泪用哀婉的童音唱起妈妈生前最爱听的歌,把事件推向了高潮,也把送葬人们既悲又愤的情绪推向顶峰,读来非常生动感人。C、在写事的同时,写好关键人物。也就是善于以人写事,以事带人。
D、在记事的基础上,恰到好处地点出事件的意义,也要善于寓情于事、寓理于E、学会设置悬念、学会讲故事。
3、工作通讯
(1)含义:工作通讯是谈工作经验、教训的一种通讯体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政策性和指导性。
(2)写工作通讯要注意四点: A、善于观察、思考
B、选材要具有“前瞻性”和“现实性”:工作通讯的关键就是要突出一个“新”字:推广新经验,提出新问题,发现新情况,介绍新点子,给人新启发。它不同于经验工作总结,必经采集和使用典型的新鲜生动的第一手材料,用事实说话,要写得具体生动,文理并茂,饶有兴趣。
C、写作中要强调穿透力 D、表现形式要不拘一格
4、风貌通讯
(1)含义:又叫概貌通讯,是反映社会变化、建设成就、地方物产、风土人情的一种通讯。
风貌通讯题材广泛,有的侧重于写社会风貌,有的侧重于写自然风貌,有的二者兼而 有之。其报道对象,既可是一国一省之类的大题材,也可是一村一店之小题材。其形式也灵活多样,报上常见的有“见闻”、“巡礼”、“纪行”、“侧记”等。(2)风貌通讯写作的基本要求: A、抓住特点、突出“新”和“变”
B、善用对比衬托:可在必要的地方采用今昔对比的方法来说明变化,突出特点,显示成绩
C、丰富知识,增添趣味 D、叙论结合、情景交融
四、通讯写作秘笈:
1、特写:特写就是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对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的部分作出生动、形象的突出描绘,给读者留下强烈深刻的印象。无论是人物特写还是事件特写,许多写作要领是共通的。
具体地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抓住新闻事实的突出片断,突出“瞬间效应”(2)反映事件的现场气氛
(3)再现人物的传神细节,善于工笔描绘(4)捕捉情节高潮(5)写得波澜起伏
2、叙事的模式(1)“流水帐”模式A A、写一个场景 B、交待场景的背景
C、讲故事(一个、两个、三个)D、跳出故事(2)“流水帐”模式B A、写故事的发端 B、故事的发展
C、故事的高潮(浓墨重彩)D、故事的结尾(3)故事拆分模式 A、概述故事的发端 B、场景一故事 C、场景二故事 D、场景三故事 E、动人的结尾(4)回答问题模式 A、现象呈现 B、现象背后的问题 C、问题分析(借力说话)D、自己跳出来说话(5)平行故事模式
1、一个不落俗套的开头
2、小标一:故事一
3、小标二:故事二
4、小标三:故事三
5、一个简短而有意味的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