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武术走进企业
让武术走进企业
——学习和锻炼太极拳心得体会
武术近年来已成为广大中老年人民群众喜爱的运动,我也是学习和爱好武术的成员之一,在民企工作的我,承蒙老师的启迪和教诲,习练太极拳已经数几载,现就所学所想,谈谈个人的学习心得以及如何推进太极拳的想法。
大家从网络或者电视等媒体都知道,太极拳的精髓就是动中求静,以静主动,神行意游。太极很注重它的意、形、态,我从初学到逐渐掌握太极拳的过程中,也体会到了很多的辛酸与快乐,初学太极拳时,无论是动作要领还是理论领悟从感觉束手无策,好在老师孜孜不倦的教导,终究是融入了太极门道,更是掌握了很多要领,并传授与他人。
随动由静,因而既不求速,亦不可因静而一味求慢,总要绵绵不断,往来无间,神到意到,贯穿如一,此乃太极之妙也。古人认为,阴阳两者相互不离,相互消长,相互转化,便产生了万物,万物之中也包含了此真理。在太极拳中,则表现为动静、刚柔、虚实、开合等对立统一状态。
自古以来,太极拳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科学内涵:精奥细致,理论深切。要学好太极拳,除了要遵照老子思想为主的东方哲学理论指导,还要从“德”“劲”“意”“神”四个主要方面学习,已而达到神形合一的境界。
首先,“学拳先学做人,练武首修武德”,这是练武者的绝对条件。众所周知,身为习武之人,人格的修为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因为作为武术的传承人与接班人,如果在习武过程中自身修为和人格都不能保障,那将会给师门及武术界带来极大的伤害和麻烦,所以武学精要都有“不传无德之人”之说。其次,练习武术,要领会“劲”的精要。太极拳练习到一定的阶段,就会练出劲来,这股劲是一种“浑劲”,也是太极的入门基础,就个人体会而言,这是一种浑厚实力,坚忍不拔,柔而带刚之劲,久练久之,这股“浑劲”就会演变为“轻灵劲”,“轻灵劲”就是既有轻灵感觉有能灵活运转的意思,将这两种劲紧密柔和在一起,相互为用,才能刚柔相济,达到融会贯通,得心应手之目的,方可进入具有高度艺术的境界。
再次,太极拳的精要光是靠“劲”是不行的,要做到刚柔并济,必须要有“劲“有“意”,“意”既是发自内心丹田的精气与心灵意会的融汇,要做到心要静而精神振,切忌低眉垂目,萎靡不振,缺乏精气,但也要忌怒鼓眼,挺胸露齿,要做到周身节节贯通,游刃有余,勿使有丝毫间断之意。根据老师及其教材的学习了解,太极之“意”要遵照典型的架势来练习,要做到心灵自然松静,举动周身轻灵,必须以“劲以曲蓄而又余,变换虚实须留意”“依规矩熟规矩,化规矩,不离规矩”的坚毅精神,宛如滔滔大河,连绵不断之势,循循渐进,才能练得得机得势。
最后,通过学习与了解,我认为太极的精髓就是“神”了,如何才能具有太极拳的“劲”与“意”,虽然众说纷纭,智者见智,但大家的共识是:太极拳的演练每一动作乃至细微之处均是由意念引导全身动作,形神合一协调完成,习练太极讲究的是要有鼓荡之气而非机械的肢体动作,这就是我要所讲的“神”。不只讲求外部形体外三合(亦即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这是练习周身整体合劲,也是锻炼周身相随的途径、讲求外形规范的铁律),更着重讲求内部意念上的内三合(亦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内三合是神、意、气的协调配合,是产生内在中和之气的基础)。动作转换时,不只形体动作不能间断,动作的意念、神气也不能间断。要检查神气方面是否断了,只要看练拳人的神气是呆滞还是鼓荡即可看出。只要练拳人的神气是随着动作而表现出鼓荡的神态,就证明此人已经将意念贯注于动作之内,证明此人在用意练拳,进而形神合一。
太极拳的演练要求劲力完整、形神兼备。“形”虽重要,但“神”更重要。“神”之表现,集中在双目凝视有物,而不能呆滞散乱。平时练习时,不只要求姿势正确规范,“神气”亦即目光也应加强锻炼。意念应在实手而眼神则应贯注上手(主手),随着腰的转动左顾右盼,眼神始终贯注于主手中指,不能漠视散乱。当眼神做到“凝神专注”时,“神气”自现,“动荡之气”自鼓。
通过习练太极拳以来,我感受到了辛酸,但更多是快乐与欣喜,记得初练太极拳时,身体不能周正,人总是蹶着,后来经过教练的就正,我还是逐渐的习惯了下来,甚至是偏爱上了这个武术。这期间也出现过横气填胸,透不过气来的感觉,主要原因也是没有将身体各个部位放松引起的,随着拳架的不断修正,慢慢也就好了,再慢慢地,我手上开始发热、发重并有时会出现麻胀感,现在每次练习时都感觉气感较强,麻胀的感觉也扩散到整个手掌,有时动作不对时会有内劲不顺、别扭的感觉,每个动作都能较好的配合呼吸,一趟五、八式、十三式一路下来,已是汗流狭背,衣服湿透,但感觉身体畅快淋漓。教练说,出汗是对身体非常好的,加快了身体新陈代谢,这正是改善体质的最好方法,不过,也要注意及时补充营养。来太极馆最大的收获是快乐、无忧,在那优扬的乐曲声中,在教练们精心、认真、严谨的教导下,一天工作的烦恼疲惫烟消云散,什么也不想,脑子是全是套路、线路、架式。
现代都市生活、学习、工作节奏都那么的快,没有好的身体,好的脑子,怎么能适应呢?学拳为什么,通过学习练习太级,达到身体阴阳平衡,从而具备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灵,健康的头脑,让浮躁的心沉静下来,曾听前辈说过:太极就是以静止动,以柔克刚,刚柔相济,讲究的是整体观,内外合一、天人合一,看似没劲却处处有劲。相信,总有一天,能达到此境地。生活中人们常说“要学会打太极”这么一句话,什么意思,其实,也就是生活无处不太极,当你学会了,并会运用时,你已达到极致,但很难,需要不断的努力,“既然已与太极有缘,那就将太极进行到底”。为此,我觉得让武术走进我们的现代企业是改善企业员工价值的有力表现,也是企业文化的充分展现,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太极拳讲究的是阴阳相生、刚柔并济,同时也很重视气的修炼,御内气循经脉运行,以疏通经络调和阴阳,太极拳不仅具有强身健体的功能,而且还有搏击技艺的功能,当前它的医疗保健价值越来越深受人们的重视,而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竞争激烈、生活方式快节奏等给都市白领带来很大的健康隐患,而太极拳运动的特点对预防和改善这种亚健康状况有着一定的作用。太极拳是近代我国推广最多的拳法,太极拳是一种注重意气运动,身心兼修的练拳健身运动,具有疗疾健身,修身养性,健美益智等功效。从改革开放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作为企业发展发展的主要力量——企业员工因快节奏的生活、激烈的竞争面临着巨大的健康隐患,却很少有人关注这一急需改变的现状。通过调查发现,企业员工选择较多的休闲健身项目大多对经济与精力要求较高,而相对既能健身,又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和金钱的太极拳反而选择较少,这充分证明了企业员工对太极拳的认识度不够。因此,培养企业练习太极拳的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在推广的同时为适应企业各阶层的爱好、年龄特点对太极拳习练方式做适当的调整也是必要的,这样才能更好的为下一步太极拳的推广工作做准备,从而达到推广太极拳的目的。如今社会上各阶层的人对太极拳逐渐青睐,并通过练习太极拳加强身体素质的锻炼。千百年的事实证明,这一东方传统文化为源头的养生理论,是真正从人体生命的客观规律出发,帮助人们实现延年益寿的健康养生之法。
二、太极拳是治疗时代病的最好运动。太极拳的健身价值也是多方面的:有身体上的,也有精神上的,还有艺术修养方面的。太极拳外练全身的关节、骨骼、肌肉,内练意识、精神气质、神经功能。起初练的是动作、姿势、筋骨和皮肉,深入进去练的是意念、内气活动,从而由外至内、由内向外锻炼。这种方式就不是简单的活动了,是在意念的支配下,使人的神经系统、运动机能和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得到全面的改善,它的健身价值是全面的、自然的、科学的。太极拳是一种合乎生理规律、轻松柔和的健身运动,它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着良好的影响,加强了心、血管与呼吸的功能,能减少体内淤血,改善消化作用与新陈代谢过程。所以,从医学的观点上来看,它是一种很好的保健体操与病人的医疗体操。
三、练习太极拳能有效地帮助企业员工健身促使体格健壮,体态优美,形成并保持各种良好的身体技能,增强体力:保持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利于题高工作、生产和生活质量。能有效地促进企业员工健心,调节与消除各种不良情绪,促进人际交往,增进彼此了解与友谊,使人们精神更美好,生活更快乐。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提高白领体育文化素养,利于移风易俗,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所以说,太极拳比较适合企业员工阶层长期练习。
四、太极拳运动在企业阶层具有广阔的开发空间。企业阶层开展太极拳不仅可以调节工作压力、缓解精神紧张,还可提高工作效率,使工作、生活、身体状况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状态。培养企业员工练习太极拳的意识,对企业文化也是一种表现,加大太极拳的宣传力度,不仅宣传太极拳的健身意识,还要宣传太极拳文化,太极拳来自太极,体现于武术,根于礼仪之邦,源于道家、儒家、医学、武术等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练习太极拳,传承太极拳,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弘扬民族传统美德、增强社会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且经常修炼太极拳,可以改变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因此,从长远角度来看,太极拳在企业开展的可行性还是比较大的。因为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企业员工对于太极拳的练习不仅仅使他们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并且在工作中更有精力而且还会有一个更好的心态。这样一来他的生活会更精彩。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有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不快。
第二篇:武术走进校园合作协议书
武术走进校园合作协议书
甲 方: 小学
乙 方:黄冈市德武体育武术发展有限公司
根据双方自愿的原则,甲方致力于开展特色校园,特色办校,创新教育,让学生在德智体方面得到全面的开发与提升,乙方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武术、武德教育推广,并且具备校园武术培训经验,双方通过协商,就以下事项达成一致,共同遵守,建立合作关系。
一、中心思想
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丰富校园学生的体育活动,激发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体育活动,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促进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特制订本活动方案,以落实保证学生守好规矩、练好武术活动的顺利进行。
为了继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增强体育锻炼的兴趣,在实现体魄的同时,实现强礼仪,强精神,以营造浓厚的育人环境为着力点,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武术文化建设,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
作为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表现形式,武术蕴含着许多丰富的内容,如尊师重道、讲理守信、勇敢仗义、刻苦求进等。这些传统美德对于提高亲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第一课堂:教学主抓学生武术礼仪、行为规范、身体素质、学习态度以及团队精神、班级荣誉感、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武术锻炼。树立“健康第一”的生活理念,更好的贯彻学校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体育特长,调节紧张的学习气氛,丰富学校文化生活,推动我校武术特色的开展,进一步提高学生基本身体素质,为以后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打下坚实的基础。
2、第二课堂: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身体力量、协调、灵敏、舒展以及柔韧)行为规范、讲理守信、优良品德教育之外更加注重孩子的专项武术训练,培养一批校园武术精英人才,参加三级以上比赛,为学校争得荣誉。
三、开展方式(以两种方式开展,全面推广武术)
1、武术第一课堂由班级体育课抽取一节改为武术课,进行武术训练。(班级队)
①、建队年级:1-5 年级
②、带队与领队:由自班班主任担任领队,德武体育武术发展有限公司
安排专业教练担任带队。
③、建队方式:全班参与。(自身体特殊情况除外)
④、训练时间:由正常体育课抽取一节改为武术训练课。
⑤、收费:带课教练员实行与学校编外老师同酬。(教练统一服从学校管理)
2、第二课堂由放学后进行武术训练(90 分钟)训练场地由学校提供。(年级梯队)
①、建队年级:1-5 年级
②、领队:由德武体育武术发展有限公司安排专业武术教练外加一名助教和年级组长担任。
③、建队方式:选取成绩优异,积极向上,家长认可学员,到班主任报名,每班报名 10-18
人,每队人数 40-45 人
④、训练时间:(每周一次,一次 2 节,一期共 32 节)A:一二年级为一梯队,训练时间为每周一周三。B:三四五年级为一梯队,训练时间为每周二周四。
⑤、收费:梯队学员必须缴纳一定的训练费用(元/人)。
3、武术校队
①、建队年级:年级梯队选拔武术成绩优异者。
②、领队:由传武教育集团安排专业武术教练外加一名助教和教导主任担任。
③、建队方式:由年级梯队比赛选拔。
④、训练时间:放学后集训(参加省市级比赛,前一月选拔,集训)
四、计划实施基本要求
1、训练场地:学校必须提供一块训练场地(不得低于 100平米)
2、训练器械:由专业教练统一购买。
3、比赛费用:需参加省市级比赛的学员,费用由家长自行承担。
4、放学教练需通知家长(微信群通知)。
5、教练统一服从学校管理。
五、责任承诺与保障
武术教练员在武术训练期间,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切实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对学生安全教育管理,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现象发生,统一服从学校管理。社团活动开展过程中,其安全、组织、教练员安排由乙方负责,活动前的宣传、场地安排、家长沟通、社团监管与考核由甲方负责。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协商处理。
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即刻生效!
甲方(盖章)
乙方(盖章)法人代表签字
年月日
教育部办公厅 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推广实施《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的通知
教体艺厅[2010]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体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体育局:
为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创编了《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决定自2010年9月1日起在全国普通中小学校(含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中推广实施。
武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小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武术教育对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具有积极作用。各地教育、体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充分认识实施《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的重要意义,认真做好《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的宣传、培训、教学等推广和实施工作,促进武术教育工作和阳光体育运动深入、持久开展。
教育部办公厅
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
二○一○年八月二十三日
多部门关于印发《武术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的通知
来源: 体育总局网站
体育总局、外交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民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督总局、广电总局、文物局关于印发《武术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体育局、外事办公室、发展改革委、教育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委)、民(宗)委(局)、财政厅(局)、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文化和旅游厅(局)、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局(厅、委)、广播电视局、文物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21号),我们研究制定了《武术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落实,推动武术产业的发展。
体育总局
外交部
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民委
财政部
自然资源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文化和旅游部
卫生健康委
市场监督总局
广电总局
文物局
2019年7月18日
武术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
武术产业是以武术运动为载体,以参与体验和教育为主要形式,以促进身心健康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为主要目的,向大众提供相关健身休闲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称。大力发展武术产业是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指导意见》的客观要求,是激发武术产业发展活力、弘扬武术传统文化、提高武术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内容,对建设健康中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国际话语权具有重要作用。为普及和推广武术项目,加快武术产业发展,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实施期限为2019-2025年。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不断加快和体育强国建设稳步推进,武术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规模持续扩大,并呈快速发展态势。截至2018年底,中国武术协会认定的武术之乡已达到100个。武术竞赛表演、健身休闲、培训研修、用品制造、武术旅游、影视动漫等产业链条不断完善。以“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中国武术散打职业联赛”、“中国武术散打俱乐部超级联赛”、“中国真功夫武术散打百强争霸赛”等品牌赛事为引领的武术赛事日益繁荣,以推动武术普及化、社会化为目的的武术健身活动日趋活跃,以技能培训、强身健体为主要内容的武术培训研修蓬勃发展,以武术运动服饰、刀枪剑棍等器材及相关装备为主要产品的武术用品体系初步形成。但总体上看,我国武术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规模和水平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消费需求,存在着体制机制不顺,规范标准不统一,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行业服务质量不高,市场主体竞争力不强,开放合作程度不高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强统筹规划和有序引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和健康中国战略逐步实施,武术运动消费需求日益增长,武术运动发展的经济社会基础日渐成熟,武术产业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弘扬传统武术文化、满足群众武术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武术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拓展和完善武术产业链条为重点,培育和挖掘市场潜能,推进武术产业集聚融合,推动中国武术“走出去”,为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引领。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为武术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激发多元市场主体参与武术运动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释放产业潜力。
坚持创新驱动。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创新作用,大力培育武术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平台,创新开发更多符合市场消费需求、形式丰富多彩的武术运动产品及服务。
坚持开放互动。加强多部门协同,推进武术与相关产业良性互动、融合发展。推动中国武术走向世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武术对外开放格局。
坚持传承弘扬。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武术文化,讲好武术文化故事,体现中国武术精神,展示中国武术形象,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三)发展目标
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武术产业体系,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日趋完善,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加丰富。成功打造10个武术竞赛精品项目,扶持培育不少于5个专业武术装备和服务业企业品牌,推出100位武术明星和武术名师,打造100个武术示范俱乐部。到2025年,武术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达到与体育强国建设相适应的水平。
三、主要任务
(一)完善项目体系
普及推广群众项目。推广适合大众广泛开展的各式太极拳、器械等项目,实施太极拳健康工程。大力发展长拳类、南拳类等普及性广、关注度高、市场空间大的群众性健身休闲项目,保障公共服务供给,引导多方参与。
专栏1:太极拳健康工程
以中国武术协会为龙头,以各省(区、市)武术协会为主线、以各县(市、区)武术协会为基点,对全国100个武术之乡实行动态管理,构建群众身边的武术健身组织网络,完善省(区、市)、县(市、区)、乡镇、辅导站(点)全方位、立体式、上下联动的协同机制。
打造国际、国内两大赛事交流平台。积极举办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鼓励河南焦作、河北邯郸、湖北武当山、四川峨眉山等地方组织具有地方特色的太极活动,打造大型国际太极拳系列品牌赛事,树立太极文化的世界品牌。鼓励和支持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和武术协会打造省(区、市)、市、县三级联动的太极拳系列赛事竞技交流平台。
大力弘扬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点、适合各类人群强身健体、简单易学、规范统一、利于推广的太极拳运动。积极推广由太极(八法五步)、24式简化太极拳、42式太极拳、各式太极拳竞赛套路以及太极推手等共同组成的太极拳健康工程技术体系。建立分级分类、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以及全媒体、全方位的宣传机制,同步加大武术宣传力度。
大力发展重点项目。建立完善国家武术重点项目名录,以培植、发展、推广武术搏击项目为突破口,以散打、对练、短兵、竞技武术套路等为重点,支持具有消费引领性的武术项目发展。
打造区域特色项目。依托各地资源禀赋和文化传统,挖掘整理具有区域民族特色的武术项目。鼓励和引导地方拳种、地域性武术健身休闲项目的发展。
(二)做强竞赛表演
发展职业武术。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武术的发展方式和路径,引导散打等具备条件的武术项目走职业化道路。鼓励建立职业武术发展联盟,逐步提高职业武术的成熟度和规范化水平。健全职业武术政策法规体系,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推进武术信用体系建设,建立“黑名单”制度和退出机制,持续优化和规范职业武术发展环境。
打造品牌赛事。创新社会力量参与武术赛事的组织方式,构建特色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武术赛事体系,重点培育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级武术品牌赛事。加强武术赛事无形资产开发和保护,打造一批横跨不同武术门类的本土原创武术品牌赛事。
培育表演市场。以武术套路、散打、短兵等观赏性强的武术项目为突破口,打造一批娱乐功能强、商业价值高、表现形式多样的武术表演节目。鼓励开发体现中华优秀文化、具有中国特色的武术表演精品。积极培育各级各类武术演出团队,推动武术表演市场向专业化、多元化方向发展。
(三)培育市场主体
支持企业发展。支持武术企业开展境外商标注册和专利申请,鼓励有实力的武术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参股国际品牌,拓展海外市场。重点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微武术企业,利用众创空间等新型平台孵化一批创新型武术企业。
扶持社会组织。推进武术类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社会组织发展,支持依法依规成立各类武术社会组织。支持武术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健全内部治理结构,增强服务功能。将属于政府职责范围且适宜通过市场化方式提供的武术运动服务事项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鼓励和引导各类武术社会组织参与承接。
(四)丰富市场供给
拓展武术服务。大力发展武术服务业,构建以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培训研修、武术康养、体育旅游、武术影视等为主要内容的产业体系。实施武术服务业精品工程,打造一批优秀的武术学校、武术培训机构和武术品牌赛事,开发一批市场需求大的武术健身课程和产品。
加强装备制造。鼓励研发武术服饰、器材等标准武术用品,引导开发武术健身指导技术装备、可穿戴式武术健身设备等新型武术装备。积极开展个性化武术装备定制服务,满足强壮体魄、祛病健身、减肥美体、防身自卫等健身需求。
增加设施供给。构建满足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健身需求的武术健身设施体系,扩大群众习练场所,增建武馆、城乡习练站点。引导商场、景区等引入武术特色资源,打造一批运动休闲与相关服务高度融合的武术服务综合体。
(五)提升产业能级
加强示范引领。实施武术产业重大项目推进计划,培育一批产业层级高、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武术产业项目和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品牌。推进全国武术之乡、武术示范街道、示范小区建设,打造一批以武术运动为主题的体育产业示范单位和示范项目。
促进互动融合。建立武术产业融合发展机制,促进武术与养生、旅游、文化、传媒、教育培训等深度融合。大力推动武术影视产业发展,不断完善武术影视产业链条。鼓励国内旅行社和旅游景区设计开发包括武术体验内容的赛事观摩、运动体验、遗产观光、节庆会展、研学旅游线路产品。积极发挥武术在运动康复、健康养生等方面的特色作用,提倡开展健身咨询和调理等服务。加强武术文化传播,大力发展武术文化产业。
推动“互联网+武术”。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构建“智慧武术”服务网络和平台,拓展“互联网+武术”新领域。借助个性化开放移动互联平台,实现武术赛事、武术商城、武术教学、武术电竞、电子商务等资源的整合,开展武术运动大数据服务,提供电子商务、信息查询、数据共享、服务指导等集成服务。
专栏2:“智慧武术”创新平台培育计划
对接“互联网+”行动计划,支持武术运动O2O模式,充分利用和挖掘武术运动群体的大数据,构建涵盖武术赛事、武术俱乐部和武术参与人群的“智慧武术”生态服务网络平台。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利用网上平台、移动客户端等开拓武术健身产品制造领域和消费市场,鼓励发展武术健身信息聚合、在线培训等武术健身新业态。大力发展武术产业资本、产权、技术、信息等公共服务平台,支持服务机构为体育企业提供规划设计、管理咨询、检验检测等服务。
(六)推动开放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吸引国际多元主体和各类资本进入武术领域,拓展武术产业发展空间。积极发挥国际武术联合会作用,加强国际武术交流,利用中外政府间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的平台,推动中国武术“走出去”,提升中国武术的国际影响力。鼓励企业与国际武术组织进行项目合作,不断提升武术产业的综合能力。
专栏3:中国武术“走出去”工程
进一步完善中国武术竞赛规则和裁判法,健全国际比赛赛制,组织精品系列赛事,扩大会员国参与面,打造独具中国知识产权的国际赛事品牌,不断扩大中国武术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以海外孔子学院为推介平台,在具备条件的地区推动孔子学院开设中国武术选修课程,逐步扩大覆盖面,在体育总局的帮助下,提高选修课的质量和专业化水平。
联合教育部等部门,选取符合条件的志愿者开展武术培训,逐步建立派往海外的中国武术推广志愿者队伍。
支持武术出口。加大武术产品和服务出口的支持力度,努力提高参与国际武术产业分工合作层次。支持代表中华优秀民族文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武术企业和产品进入国际市场,重点扶持具有民族特色的武术产品和服务的出口。建立国际武术信息收集、编辑、研究和发布机制。积极支持武术企业参加境外国际大型武术展会和活动,提升在国内举办的武术博览会和交易会的国际化运营能力。
推进多元协作。优化政府、高校、企业、协会联办各级各类武术队模式,推动武术项目走向市场。拓宽培养渠道,完善选拔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培养武术后备人才。
(七)弘扬武术文化
传承武术精神。充分发挥武术文化的社会功能与价值,增强中国武术在国际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继续推进地方特色拳种和濒危拳种等传统武术的传承与保护,鼓励符合条件的与武术相关项目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建设武术博物馆,搭建武术名人堂等各类传播平台,发挥民间代表性传承人在武术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深挖武术资源。组织开展民族传统、地方特色武术资源调查,摸清发展武术产业人文基础条件。积极推进武术资源相近、产业互补、供需对接的区域联动发展。整理编辑有史料价值、有影响力的武术文化遗产项目,重视武术典籍、拳谱、器械等文物的调查保护工作。
扩大武术人口。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广泛宣传武术运动的知识和方法,营造武术发展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举办各种武术技术或理论培训班、武术交流或研讨活动。大力推进并创新武术进校园活动。推动武术段位制发展,建设武术项目人才等级制。
专栏4:武术段位制推广工程
大力推进武术段位制工作,进一步扩大县区覆盖率,到2025年,全国40%以上的县区均开展此项工作。
逐步在国际武术联合会会员组织和孔子学院中建立考试点,通过考试点组织开展武术段位制培训和考试活动,推动武术向标准化、社会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到2025年,逐步完成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英文、德文、法文、西文、阿文等有关教材的出版,武术段位制的习练人数不断增加,开展武术段位制的地区覆盖面稳步扩大,全国中小学和高校实现武术段位制教程进课堂的比例逐步提高,取得武术段级证书的人数逐年增加。
四、保障措施
(一)创新体制机制
进一步健全政府购买武术公共服务的体制机制。稳步推进各级武术项目协会改革,探索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激发内在活力和发展动力,提升规范引导、服务管理、自律维权等行业服务功能。
(二)完善政策体系
充分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武术产业项目。建立健全武术装备器材运输安全管理制度,实现国内外武术参赛、培训、表演活动的便利化。支持符合条件的武术龙头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发行各类债务融资工具。鼓励金融保险机构开发武术运动保险产品。
(三)加强人才建设
鼓励校企合作,培养武术经营策划、运营管理等各类应用型人才。加强从业人员职业培训,提高武术运动场所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和专业技能。支持退役武术运动员、教练员投身武术产业。完善武术社会指导员和武术执教人员队伍建设,发挥其对群众参与武术运动的服务和引领作用。加强武术产业人才培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四)夯实工作基础
逐步建立完善武术标准体系,制定武术运动服务规范和质量标准,提高器材装备制造、技能培训、服务提供、活动管理、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标准化水平,鼓励各类主体参与武术国际标准的制定。加强武术运动信息搜集统计工作,适时发布产业发展报告。强化产业智力支持,组建跨学科、专业化综合性的武术产业智库。
(五)强化组织领导
推动将武术产业工作纳入国务院全民健身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对武术工作的组织领导与保障。健全规划实施的督查落实机制,各地要制定具体的落实举措,加强对规划实施的动态管理,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推动“武术进校园”促进青少年茁壮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切青少年身心健康,指出“一方面,要让孩子们跑起来;另一方面,体育锻炼要讲究科学,做好保护和准备工作,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
武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是中国国粹。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部门印发的《武术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指出,武术产业是以武术运动为载体,以参与体验和教育为主要形式,以促进身心健康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为主要目的,向大众提供相关健身休闲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称。
推动“武术进校园”是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促进青少年茁壮成长的重要举措。青少年正处于成长发育期,是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的最佳时期。眼下,一些青少年喜欢在闲暇时间与手机、电脑为伴,并因此形成了不良饮食习惯和不规律的作息,导致身体发育较差、身心素质逐年下滑。练习武术,既有助于青少年强身健体、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也有利于培育青少年良好道德品质、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厚重的家国情怀,有利于传承、弘扬、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近年来,湖北大力推进“武术进校园”,全省校园武术段位推广工作取得显著成绩,2017年湖北省校园武术段位人数跃居全国前列,2019年湖南省第四届校园武术段位比赛吸引数万人参与。与此同时,“武术进校园”也面临一系列发展瓶颈:一些学校对武术教学不够重视,“武术进校园”情况不理想;在教师层面,武术专业教师匮乏,且缺乏专门培训机会;在教学层面,一些学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墨守成规、缺乏创新、不谙内涵文化渗透,难以让学生产生浓厚学习兴趣,配套器材、场地等基础设施不完备,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为促进“武术进校园”更深入、可持续发展,让武术文化扎根于青少年群体之中,对于上述问题,应及时采取富有针对性的举措予以破解。
一是强化政策引导。各级地方政府应积极响应国家层面关于“武术进校园”及“武术段位制”的政策文件,并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措施计划,推动全省各学校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全面开展相关工作。建议各学校成立校园武术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将武术纳入体育教学,统筹推进“武术段位制进校园”工作,武术参与人数和段位获得数都有显著提高。建议设立校园武术开展奖励机制,对宣传力度大、开展人数多、开展效果好的学校予以一定资金激励。
二是提升教学质量。针对武术师资力量缺乏,优先招聘、引进武术专业教师,同时注重发挥武术专业教师作用,带领其他体育科任教师学习、强化武术知识和技能;通过将武术纳入体育课、课间操、课外兴趣班,组织校武术队、武术比赛及武术表演等方式,拓展武术在校园的推广面;支持各学校积极组队参与国家、省、市级武术比赛,以比赛促进武术普及;通过举办武术段位培训考试推进“武术进校园”。在校园武术教学中,不限于普及简单的太极拳、武术操等,还可以开设一些实用性较强的擒拿格斗课程。要注重突破传统示范法、讲解法教学,善于采用情景教学、观看电影启发代入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是改善武术教学环境。校园武术教学对环境和器材的依赖程度较高,鉴于目前我省许多学校武术教学器材十分缺乏,建议省级财政部门和教育部门综合考量,对重视开展校园武术教学的学校提供更多器材、场地、经费以及人员培训等方面支持。同时支持校企合作,为“武术进校园”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和后勤保障。
第三篇:企业激励话语-让感恩走进心灵
致酷奇所有员工:2011的期望--让感恩走进心灵
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的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描绘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
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所以,作为这个社会最小单元的我们就更应该感恩:感恩于国家的日益强大,让我们为是炎黄子孙而自豪;感恩于这个社会,使得我们有了安定、祥和的生活;感恩于我们为之服务的企业,使得我们有了对事业追求的平台。
回首往事,曾几何时,在我们的企业面临再发展而实施改变时,每一个人都将经历苦闷、彷徨的心路历程,而当一切尘埃落定,我们所在的酷奇不但稳定下来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步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的时候,庆幸自己加入的同时,是否应感恩企业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发展的空间呢。答案是毋庸置疑的。
懂得感恩是一个员工优秀品质的重要体现,学会感恩是一个员工做好工作的精神动力。作为员工,企业为我们提供了工作岗位和提升能力、锻炼成长的机会,所有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感恩。
因此,作为员工的我们首先应珍惜岗位,要在不断地学习中完善与提高自己;其次,我们应努力工作,把企业的兴衰与个人的荣辱紧密的结合,而这是回报企业的最好心态和应有的最好行为;第三,我们应知足常乐。只有一个怀有感恩之心的人,生活才将赋予他最大的回报。
2011,让感恩走进我们每个人的心灵吧!因为,感恩可以消解内心所有积怨,感恩可以涤荡世间一切尘埃,感恩更是一种生活的大智慧。懂得了感恩,学会了感恩,每个人便都会拥有无边的快乐和幸福。
第四篇:中华武术走进校园科目实施方案
中华武术走进校园实施方案
中华武术经过近几千年的发展,已经有单纯的武术格斗、武术竞技演练到了一种武术精神及艺术。是当今世界体育事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发扬中华武术传统体育文化,让“武术走进校园”这一科目,我们学校为响应国家号召,贯彻落实国家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发扬中国传统体育事业等相关政策的需要。定西市安定区8月20至25日在安定区体育馆为期5天的体育教师对武术的培训。并以各自学校配体育教师去学武术,弥补校园武术文化的空缺。安定区选择了“五步拳”“初级三路长拳”“八式太极”“二十四式太极”这一科目进行全区校园内的武术推广和普及。9月10至9月15日由宁远学区牵头在宁远中心小学再次培训宁远学区的体育教师学习武术。
方案宗旨:发扬中华武术文化;提高当代学生体质。
实施目的:中华武术走进校园;增加学校教育特色。
实施对象:宁远中心小学师生。
我校训练内容的初步安排意见
按常规体育课学生学习武术,教师在课外活动和闲时间进行自学。本学期学生主要学习武术基本功、柔韧、腿法、步法、手形、五步拳组合动作等。具体要求动作的规范协调,强调学员手眼身法的配合连贯。教师要学会“八式太极拳”和“二十四式太极拳”。
第五篇:让朗读走进语文课堂
让朗读走进语文课堂
甘肃省临泽县城关小学 陈翠玲
小学语文课文语言优美,浅显易懂,是落实大纲要求的极佳载体。那么,如何开启朗读训练这扇大门,进行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呢?
一、范读引路,激发兴趣
朗读教学的基本手段是“口授耳听”,我想这“口授”就是教师的示范作用,通过教师的示范,形成课文所需的情感氛围,使学生进入意境,受到熏陶,感受语言的魅力所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有滋有味的朗读一定能将学生带入课文意境。
1.范读
范读是最好的方法。教师通过范读,或者听录音朗读,把文中包含的深情朗读出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榜样的模范作用,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范本。低年级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的朗读水平就能有所提高。教师范读本身也是对学生“授之以法”,对他们同样可以起到引导、启发、激励和感染的作用。
2.领读
通过范读后,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一句一句领读。这样的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选到的学生,他的朗读水平得到老师的肯定,喜形于色,这样一来,充分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了朗读的兴趣。对其他同学来说也是很好的促进,大家都十分专注地跟读,因为如果表现出色,也会当选为小老师领读。
二、掌握技巧,传授方法
当大部分学生对朗读产生兴趣时,教师要趁势交给学生读书的“金钥匙”。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传授方法时不能操之过急,起点要低,要逐步引导,循循善诱。
1.养成好读书的习惯
要求学生朗读时做到一个“准”字",即:不读错、不添字、不漏字,发音清楚、响亮、不拖音。同时,还要指导学生读好停顿和重音,这非常重要,试想一下,学生如果一口气把课文读完,语调从头到尾都是一样的,那就谈不上是朗读了。
2.抓住关键词语朗读
读好关键词语能帮助学生体会句子包含的意思和情感。如:教学《笋芽儿》“春雨姑娘在绿色的叶丛中弹奏着乐曲,低声呼唤着沉睡的笋芽儿……”一句,我引导学生:“低声呼唤”时是怎样的表情?自己做一做。该怎样把它表达出来呢?学生马上意识到该轻轻
地读。“沉睡”是什么意思?你睡的很香时希望别人怎样把你叫醒?学生意识到要亲切的呼唤。通过对关键词“低声呼唤、沉睡”的点拨,学生的脸上马上出现了亲切的表情,读的语气温和。“熟能生巧”,随着朗读文本数量的积累,学生逐渐学会自己捕捉文中的关键词语,语感在悄悄地形成,这样就可放手让学生自由美读了。
3.换位联想朗读感悟
新课程的课文贴近生活,朗读训练时把自己换成文中的一个角色,试着入情入境,就能感悟出读书的语气、表情来。如:读《胖乎乎的小手》一文,妈妈下班回来,看见画,笑着说:“这胖乎乎的小手给我洗过手绢啊!”读这句话时,想一想,你自己帮妈妈干完了活,妈妈是怎样表扬你的?是不是眼睛笑眯眯的,嘴巴合不拢。听了妈妈表扬你的话,心里是不是美滋滋的?想好以后,再来读这句话时,就会笑容满面的读出夸奖、喜爱的语气来。
三、反复诵读,体验快乐
为了让学生把课文读好读到位,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引起学生朗读兴趣,带领学生感受朗读乐趣。
1.分角色朗读
即让学生读课文里描述的不同角色。如《春雨的色彩》一课,让学生戴上头饰,变成小燕子、麻雀、小黄莺,各自朗读它们争论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语句,这样,学生把自己当成是课文里的一员去感受,去理解,就能读得入情入境。
2.表演式朗读
表演式朗读有种:(1)分角色表演式朗读。
即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演一演。学生走进课文,用绘声绘色的朗读,形象贴切的表演,把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展现出来,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春雨的色彩》、《美丽的小路》、《丑公主》、《三个儿子》等生动有趣的课文,都可以采用这种朗读方式,让学生体验快乐。
(2)表演再现不同角色的形象朗读
如《三个儿子》一课,对话多,可通过表演再现不同角色的形象:两个妈妈是怎样夸奖自己的儿子的,这两个妈妈的儿子是怎样表现的,没有什么特别地方的儿子是怎样帮助妈妈的。在表演中让学生体会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帮助学生理解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3.比赛式朗读
比赛式朗读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教学中同一篇课文我们可以进行同桌赛读、男女赛读、小组赛读、师生赛读。让朗读小能手展示自己的魅力,带领大家共同提高。
4.想象式朗读
根据课文内容,边朗读边想象,把文字变成一幅幅活的画。如学生朗读《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时,我让他们闭上眼睛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结果有的学生说,我好像看到一个小孩在菜园旁边追黄蝶;有的学生说,我好像看到春天到了;还有一个学生说,我好像看到了美丽的菜花中飞舞的蝴蝶……想象式朗读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丰富的想像能力。
5.配乐朗读
朗读课文时,用合适的音乐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以情激情,感染学生。新课程的课文录音带里都伴随着合适的音乐,在教学中我们不妨把它利用起来。比如学习古诗,我们就可以为古诗配上合适的音乐,引导学生像古人一样吟诗,尝一尝当诗人的滋味。
让朗读走进语文课堂,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感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