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爱国主义教育走进英语课堂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向学生传授英语知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解疑释惑,帮助他们排除英语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责无旁贷;将道德教育融入英语教学,同时也不容忽视。传道、授业、解惑,三位一体应是教师在从事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做到的。
一、将学习英语目的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给初学者上第一次英语课,我总要提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学英语?”同学们自然是各抒己见。其中有不少答道:英语是世界上通用的语言,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大都说的是英语以及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必须要懂英语等等。我进而又问:为什么是英语而不是汉语有如此殊荣?世界上使用汉语的人数最多,但汉语为什么没像英语那样具有如此大的国际影响?学生们哑然。于是我就给他们讲述“日不落的大英帝国”的嚣张;讲述“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的大清帝国的软弱;讲述北美殖民地的独立等。我告诉学生:英语之所以运用广泛影响深远主要因为早期英国殖民者对亚、非、拉广大地区进行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的侵略进而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造成的。我们学习英语就是为了更好地向发达国家学习,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争取主动,把我国建设成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一堂英语课成了我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政治思想课。我觉得很有必要,且非常值得。我们学任何一门课程都有目的性,各科任老师都可根据所教专业的特殊性加强目的性教育。将它与祖国的关系联结起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算是一种教学尝试。
二、根据学生好动、自约性不强的特点,反复强调,不失时机地强化他们的爱国主义意识。此后一段时间,英语课文中出现这么一个句子Englishisausefulworkinglanguage,peoplemustspeakEnglishintheimportantmeetingoftheworld.讲到这里,我就向他们这样补充:在联合国大会或其他一些国际性会议上,一般必须讲英语及其所在原因。后来书中又出现DoyouknowwhatlanguageisspokeninAmerica,AustraliaandCanada?这类句子时,我自然会讲明其历史、政治渊源,让学生懂得:英语之所以流传广、影响大,归于早期英国的“辉煌”。只有当国家繁荣昌盛时,才谈得上她对世界的影响,英语的广泛使用也正是如此。不失时机地强化学生的爱国意识,这既符合教育学规律,又符合这个阶段学生的特点。
三、将教材内容与爱国主义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浑然一体。英语中的冠词,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点、难点。在讲到在“国家”这类名词前不能加定冠词“the”这一语法特点时,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我说若在“国家”这类名词前加上“the”会犯严重的政治错误。挺耸人听闻的,同学们露出茫然的神情。于是我举例:若写“theChina”(这个中国)岂不意味着还有“那个中国”?学生释然。在教单词时,我也不忘“结合”。学生在学east(东)west(西)south(南)north(北)等方位词时,我讲了这么一句话Eastorwest,southornorth,homeisthebest.(不论走到东西南北,家是最好的去处)不仅押韵,还利于单词记忆。接着我跟他们讲这个“家”也可指国家,顺着就讲到了游子盼归,讲到香港、台湾„„
四、将各种英语时态与现实生活挂钩。英语的各种时态是难以掌握的语法重点。为了说明“一般现在时”表示经常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况,我说:TaiwanisapartofChina这一不容歪曲的事实。在教“一般将来时”的时候,我写到:Macaoisgoingtobebackhome.(澳门将回到祖国怀抱。)教到“现在进行时”的时候,我又将这一句子稍稍变化Macaoisgoingbackhome.(澳门在回归中。)并通过这两个句子说明两种时态的内在联系。教“现在完成式”Hongkonghasreturnedhome.(香港回归了!)岂不是一个很好的例句?像这样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我的英语教学中的例子不胜枚举。“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任何一位老师,只要他是一位爱国之士,只要他是一位有心之人,做到这点是不难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是一项千秋伟业。将爱国主义教育与教材内容溶为一体,在英语教学中有着广阔的天地。
第二篇:让信息技术走进英语课堂
让信息技术走进英语课堂
凉城县教育教学指导中心
王 芳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信息技术在各个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将越来越普遍,那么我们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其优势和特长,又该如何用好这把锋利的宝剑为课堂教学保驾护航,为提高中学英语课堂教学锦上添花呢?,带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探索,本文就中学英语课堂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 中学英语 课堂效率 整合
【正文】:国家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科学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让信息技术成为提高英语课堂实效的“助推器”。
一、运用学校的信息技术资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到中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和思维特点,遵循科学的教学原则,通过语言、动作表情、色彩、音响、图像手段,创造具体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优化学生的认识活动,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具有成就感。我采用了以下做法。
1.1利用唱歌、游戏、值日报告等活动,调动学生的情绪,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摄像设备让学生进入视频,做自我介绍或采访或表演对话,让表演者充分体验当电视“明星”的愉悦感,同时激发其他学生说英语的欲望,增加自信心。
1.2利用图片、实物、幻灯片、课件等手段教学词句,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让学生轻松的掌握教学内容。例如在教学喜欢的食物一课时制作了fish、bread、hamburger、banana、chicken、egg、milk、vegetable等的卡通课件,生动形象,学生兴趣高涨,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2.1 加大课堂容量,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教育过程最优化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在同样的时间内,使学生学得更快、更好,能使更多的人受到教育。电教媒体的使用能提高信息强度,增加可见度和可闻性,还能加大信息容量,更能发挥调动和启发作用,变单纯听觉为主的学习方式为视、听、思考结合,动脑、动手结合,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方式,英语学习是多种感官的协同学习,在课堂上只有运用了电教媒体,教学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2.2运用多媒体教学突破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准确合理的处理教材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如何将教材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是教学的关键点,而多媒体就是教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手段之一。比如,在进行语音教学时,使用多媒体可以保证学生发音的准确率,而且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画面上声音和口型的变化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动画,并配以对话内容,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这样既突破了教学重点,又将难点化难为易。
三、创设生动活泼的英语情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信息技术作为英语教学的辅助工具以及强大的认知工具,将革新传统的教学策略和理念,冲击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构筑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只能被动的参与教学过程,现行的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研究型学习是使学生变被动型的学习为投入型的学习,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而信息技术为新课程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例如在学习仁爱 2 版英语七年级上册Uint 4.Topic2.Would you like to cook with us?时,首先用Powerpoint制作出教学课件,通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示野餐场景,帮助学生阅读和理解教学内容,然后设计有关问题,了解学生理解能力。这样就把学生带入一个具体而真实的情景中,达到语言的实践效果。其次是通过课件展示课文的重要语言点,并进行为达到熟练运用目的的训练。最后提出问题:Would you like to cook with us?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问答。然后运用所学知识分角色表演。这样,整个课堂学生情绪高涨,兴趣浓厚,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四、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主动探究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在教师精心设计下,学生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为核心的各种现代教育媒体并把它们整合起来,具体运用到英语教学中去进行探究性学习,是学生针对学习中的疑难,通过采用自主或小组讨论方式进行探讨,并对多种意见进行记录、整理、分析、归纳、比较,得出正确的结论。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讨论、探究。如:上到仁爱版九年级上册Unit 2.Topic 1.Pollution causes too many problems一课时,通过对天气的学习,学生已了解到这一方面的知识,能用简单的句子描述有关天气现象,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由于人为因素而造成的天气现象,并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办法,结合学生实际,我提前从网络下载酸雨的图片和沙尘暴的动画图片,来展示它们出现的过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研究解决环境污染的有效办法,并试图用英语写成短文,大大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运用网络资源,提供学生知识扩展运用的机会
学生若能顺利的运用所学知识,则他们就更有信心参与活动,学习兴趣会 3 相应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为英语教学中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平台。现代信息技术化难为易,且有浓厚的趣味性,增强了学生克服英语教学中难点的信心。而且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够得到及时反馈,真正保证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标的实施。在学习仁爱版七年级上册Unit 3.Topic 3.What do you like to drink?一课时,我们让学生分小组搜集中餐和西餐的有关知识,学生上网的积极性高,有的学生还下载了许多精美的实物图片,还有的学生制作了食谱。本单元学习结束后,我们在班上举办了ENGLISH PARTY,有的同学唱英文歌,有的学生编演英语情景剧,学生还把自己制作的英语小报贴在教室四周,置身于自己创造的英语世界中,享受童话班的快乐。
六、善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扬长避短
新课程理念不断深入课堂,很多教师形成了一节课没有使用信息技术就不符合课改要求的观念,于是就出现了用计算机显示屏代替黑板、只重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忽视学生的思维和口头操练、多媒体扩大了课堂容量,导致学生消化不良等现象。因此,不管哪一类型的课都要使用多媒体,其实也是与新课改背道而驰的。这就要求我们备课时,甄选哪一节课需要使用多媒体,使用多媒体效果更好,一节课中哪个部分需要使用多媒体,真正做到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
总之,以多媒体和网络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给英语学科带来巨大的变革,它极大的丰富了课堂内容,拓宽了传播渠道,更新了学习观念,提高了学习效率。但是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之一,我们必须在肯定它的优点的同时,也要积极面对它的缺点,善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结合起来,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英语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学苑教育》 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陆秋娟
【2】 《当代教育科研成果精粹》 利用网络激发中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尝试 马占军 【3】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陈捷
第三篇:让快乐走进英语课堂
获2008年县级论文二等奖 让快乐走进英语课堂
镇原县城关中学
焦秀琴
教学也是一种艺术,我也一直把这句广告词作为激励自己的座右铭。要想作到更好,就必需对过去的工作进行不断的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查漏补遗。
(一)对英语教学的重新认识
1、学习外语与情意的关系。外语课堂教学既是一个掌握外语的认知过程,也是一个激励情意的过程。课堂教学中的情意因素包括情意和意志。情意包括动机、兴趣、态度、气质、性格和良好的习惯等。学生在学习、掌握外语的过程中伴随着传递情意的活动,学习外语和交流情意相互间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组成一个整体。
2、语言知识与交际能力的关系。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学习英语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语言知识,更是为了提高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获得为交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只能通过实践训练才能获得。例如,在学习了“天气预报”这一课后,我除了在课堂上让学生用所学句型自由对话外,还找来多期China Daily。
(二)教学理念的反思
面对新教材,首先思想观念要转变,有了新的观念才能接受新事物。如果观念没有更新,新教材、新课程都只能是空谈,无 非是“穿新鞋,走老路”,新课程的实施简单地被视为换一个大纲、换一套教材、调整一些课程内容。对生动活泼的课程内容进行肢解,使其成为不胜其烦的“知识点”的堆砌,把“Reading”当成讲解知识点的例子。教师的教育思想是在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很多人崇尚“苦读”、“勤教”,不以人为本,“应试第一,分数至上”,把学生基本上看成是挣分的机器,对学生“乐学”的潜能几乎没有开发,英语教学过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观念与新课程的要求极不相适应。因此,为了适应新课程,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做到: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观。教学活动以学生在课堂上做事为主,教师的作用是负责组织、引导、帮助和监控,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关注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促进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环境。追求学习结果转向追求学习过程,真正把学生当成获取知识发展自我的主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切实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主体观。
(三)我的感受
在初中教学方面,我“遭遇”了新课程改革,这对我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新课改倡导全人教学,强调课程教学要促 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而相对于义务教育阶段,高中英语新课程则更强调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这一阶段的教学有以下几点体会:
1.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的需求,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生在学习中存在智力、兴趣性格、态度、语言基础能力、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对差生,我尽量用难度适中的问题问他们,尽量让他们回答有把握的问题,当他们回答正确时我总会说“Very good”,如果回答错误我也会说“Thank you all the same.It doesn’t matter.”这样他们会因为得到鼓励而信心大增,加强了参与意识,逐渐消除畏惧心理。而对优生,我则对他们提高要求,如单词小测的错误率不得超过20%,课后要多做提高题,增加阅读量等。
2.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沟通,让学生消除对英语学习的恐惧感,只有对英语感兴趣,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好成绩。刻板的学习,不仅会影响 英语学习的效果,适得其反让他们厌恶学习英语。因此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英语学习。高一英语必修一的第一单元是“Friendship”,这是一个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于是我让学生分组讨论Warming-up中的问题,并设置了“Describe one of your best friends”、“Make a list of qualities a good friend should have”、“ Make a list of qualities a good friend should not have”等多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他们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英语,并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犯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这锻炼了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和胆量,也在无形中发展了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培养他们创新灵活运用英语的习惯。
3.培养学生探究性课堂学习的能力。在课前我要求学生先预习,找出语言点;课后整理总结笔记,并发现重难点。比如在教授“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时,我就先让学生看课后的例句,并自己发现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不同点,总结两者之间的转化规律。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作为矛盾双方的教师和学生如何和谐融洽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至关紧要。在开学一周后我就让学生以不署名的方式给我的教学提意见,下课后我也经常深入学生中询问他们的听课效果,学习情况,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质量。
这阶段的教学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一名好的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有有耐心、爱心。要把理论和实践想结合,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多听有经验老师的课,取其精华,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当中,不断反思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而且作为新课改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因素,我们教师自身要深刻理解课改精神,把教学与课改目标紧密结合,不断更新观念,与新课程共同目的。
第四篇:让“安全教育”走进英语课堂
让“安全教育”走进英语课堂
平顶山市第四十三中学
王湘豫
让“安全教育”走进英语课堂
平顶山市第四十三中学
王湘豫
关键词:安全教育
英语课
渗透
英语教材
论文摘要:中学生的安全教育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在英语课堂中教师通过挖掘教材内容,将安全教育形式多样化、趣味化、生活化展现给学生, 使学生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与脆弱,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护技能,提高在各种危急情况下自救,互救和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学生生命质量,保证学生能得以身体,心理,知识,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中小学校安全工作,对新形势下加强中小学校安全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省、市教育主管部门一直将学校安全工作摆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坚持“积极预防、依法管理、社会参与、各负其责”的方针,在加强立法、完善制度,强化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等方面制订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最新(2011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质。”这就不难说明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生命安全能力。而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一百条建议》中也认为“在儿童的和谐发展中,关心儿童的健康,是教育者的最重要的工作。”
因此可见,安全工作在学校教育中尤为重要。安全是人们生存的基本保证,中学生的安全教育是一个全社会关注的问题,中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好坏,关系到孩子是否能健康成长和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和谐。对学校来说,抓好安全工作是维护学校正常秩序,提高教育质量 的基础。对教师来说,安全教育人人有责。因此,如何在英语课堂中渗透安全教育就显得很有必要。从事多年中学教育教学工作的我尝试在英语教学中通过渗透安全教育使学生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与脆弱,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护技能,提高在各种危急情况下自救,互救和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学生生命质量,保证学生能得以身体,心理,知识,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
但是,大多数教师目前的安全教育手段往往以说教为主,缺乏新意和趣味性,学生会逐渐有些厌烦,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而在英语课堂中渗透安全教育,如果我们能想办法将安全教育形式多样化、趣味化、生活化,那么就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感染教育学生,做到“润物细无声“,引导学生远离安全事故。
1、角色转变,激发兴趣
如果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带着强迫性,“你们一定要怎样”、“千万不要怎样”,学生会产生逆反情绪,形式缺乏趣味性,学生也不会用心投入。我们可以调整心态,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如在教授“sharp”这个单词时,我让学生扮演“小纠察”,找找教室里尖的东西,充分调动学生的新奇感,当学生找到“Sharp pencil、Sharp knife”等东西后,可适时告诉他们,这些物品都很尖,一定要注意安全。在教授“firefighter”时,当学生听到要来扮演一下消防员时,都非常兴奋,认为是一项神圣而高难度的任务,并伴有一种自豪感,神气地教育其他同学“Don’t play with fire.”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模仿性强,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会身临其境,把任务变成是一项展示自我能力 的事业,学生很愿尝试,教育形式变得更有趣,效果也更好。如何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受到安全教育呢?必须从教材中充分挖掘安全教育的素材。仁爱版八年级下册Section A 中Part 2 pair work标题为 A Bike Accident 的部分图片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看,该短文描述了一个一边快速骑自行车一边听MP3 的年轻人在急速左转弯时仍不减速最后撞上墙壁严重受伤而进医院的事故。为体现英语教学和安全教育的融合,我在让学生看图的同时提出一个供大家讨论的问题:What causes the bike accident ?学生A说:He was riding too fast.学生B说:He was listening to an MP3 while riding.He was too careless.学生C说:He didn’t slow down。通过学生的回答,我们可以总结出事故发生的原因。接着继续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分析我们该如何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How should we avoid traffic accidents ?学生就会联系生活实际各抒己见:
We should be careful.We should never ride too fast.We can wear bicycle helmets when we are riding.We had better have lights on our bicycles or wear light-colored clothes when we ride at night.We must learn more about traffic rules.We can’t ride a bicycle in the school„.etc.在此基础上,我顺理成章地将教学内容延伸到Section B 中学习了解Traffic lights:Red means stop.Green means go.Yellow means wait.等交通规则以及Danger.(危险)、No left / right turn.(禁止左/ 右转)、No Parking等交通标志。这样的课堂,使得英语教学更生动,更具体,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枯燥的英语课堂变得有趣,既让学生学到了英语知识,又受到了安全教育,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2、合作学习,注重体验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安全,就要立规矩。为了让他们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必须通过制定一些安全条例来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如果教师直接将这些条例张贴在教室中,学生只会一看了之,并不能真正记住,并化为实际行动。我根据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我引导讨论:What should we pay attention to in our life? 学生相互讨论后都跃跃欲试,并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的设计既增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也把课堂气氛变推向了高潮。并且,我进行总结,提醒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注意游戏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和社会活动安全等几个方面。如过马路时注意安全;遵守学校规章制度;面临危险时要坚定信念,不要轻易放弃希望;受到不法分子侵害时拨打110,向警察求助等。最后要求在课后以小组的形式,设计一下教室中的“signs”。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去发现一些不文明行为,如爬窗、打闹„„意识到这样做的危险性,并画出相应的“标志”,贴在教室醒目的位置,以此来调动他们内心渴望展示自己智慧的一面。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的反复叮嘱或说教,而没有真正让学生去体验和感受,学生并不能真正掌握。而现在,学生每天看到自己设计的标志,真正体验过, 他们会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真正让安全教育深入学生的心中,并转化成学生的自觉行为。学生在心理上重视安全教育,在实践中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安全意识得到不断巩固和强化。
3、学以致用,学会感悟
我们可以将安全教育内容从课本材料拓展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学以致用,创新模式。许多事故的发生往往与安全意识薄弱有关,小学生更是事故易发阶段。我们身边各种意外伤害事故时有发生如火灾、溺水、交通事故、跌伤、砍伤、烫伤、雷击、地震等,它们会危及到我们的生命安全。为此如何有效预防这些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强化生命安全意识,成为学校生命安全教育的首要任务。教学中,我们要能联系实际,教会学生一些必备的安全防护知识和一些基本的自我防护技能,这将大大减少各类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例如九年级英语UINT4阅读课What would you do if …?教学中,我在引入新课环节,给学生呈现一些意外伤害事故的图片如溺水、火灾、砍伤、交通事故、地震等。之后让学生思考几个问题如What would you do if your friend drowns?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cut yourself by accident?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burn yourself ? What would you do if an earthquake happens?思考完毕教师给学生讲解这些意外伤害的应急处理办法,使学生知道当发生这些意外伤害时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生命,拯救他人的生命,进而强化生命安全意识。
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其中不少是进行安全教育的好材料,这需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擅于发现和挖掘,学生很容易接受教育。经过不 断地尝试和改进,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多样化安全教育在英语课堂中适时渗透,学生乐学、爱学,安全意识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教育效果远胜于在课堂上苦口婆心的规劝。但是安全教育需要一个长期巩固的过程,需要经常、反复、不断地进行巩固、充实和提高,决不可能一蹴而就,否则学生难免会放松安全问题。因此,必须要长期坚持不懈地上好这种安全教育渗透型的英语课,让安全教育走进英语课堂,使人真正成其为人,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我们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地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充分调动学生有关生命、生存、生活的真实体验,为有效进行英语新课程教学,实施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开辟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教育法制基础》,教育部人事司组织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3、《英语新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李丽生等编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
作者联系方式:平顶山市第43中学英语组
7292416 电子邮箱:rainy73cn@163.com 6
第五篇:让和谐美走进英语课堂
让和谐美走进英语课堂
摘要:新课标要求下的英语教学应当创造和谐的气氛 ,使学生快乐,高效地学习,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坚持素质教育,在和谐气氛中实施英语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积极开发教学资源,加强学习策略指导,升华学生所学的英语知识。
关键词:新课标,和谐,高效,英语教学
正文:
“新课标”要求下的英语教学应当是积极状态下的教学活动,教师应当积极努力,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法,创造和谐的气氛,让学生快乐,高效地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如何遵循新课标的理念和方法,创造和谐的气氛 ,使学生快乐,高效地学习,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
一、坚持素质教育,在和谐气氛中实施英语教学。
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的主体。它顺应时代潮流,是富国强民之根本。学科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教师的重要任务。素质教育是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开发人的内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特征的教育。
教师应在英语教学中,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他们的持续发展,关注他们的情感因素。培养他们的高情商的素则,帮助自卑者找回自信,让自信者更自信,特别是帮助所谓的“后进生”制订短期容易达到的目标,帮助他们达到目标并及时给予真诚的鼓励,促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其次,教者还应在英语教学中,帮助学生创新思维。思维的创造性是指新异情况或困难面前采取对策,并能够独特地解决问题。教师有意识地从思维的多向性引导,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索知识,积极思维,充分发挥他们自己的创见。
第三,教师还应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纠正学生的保守态度和嫉妒心理,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观念,高尚的思想意识,并身体力行地发动学生,促成他们充满活力,积极向上,勇于表现,不怕竞争的作用,以适应现代生活的要求。具体可以分小组竞赛,男女生之间竞赛,自由组合竞赛,个人挑战竞赛等。如教单词可竞争谁
读得又快又好又准;教会话时,可竞赛谁对话正确、流利等等。这样竞赛项目一出来,同学们的热情立刻高涨起来,学习自觉性增强,学习效率就大大提高了。
卢梭说的好“只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教师”。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堂高质量的英语课的前提。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使师生心灵相通,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在新课标要求下,在实际英语教学中,对“传统教学”进行“扬弃“,既注意充分发挥传统教学的优点,又注意吸收采用“新理念,新原则”指导下的教学方法,积极实践、不断探索,让”视、听、读、写、唱、游、演、画"多种教学形式在课堂上全面开花,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创造和谐的气氛,让学生更加快乐高效地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体验成功。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对学习来说,“兴趣”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教师要想尽办法,上好每一节课,使单调乏味的学习变得活泼生动、妙趣横生。新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其趣味性,唤起情感共鸣,引起学生兴趣。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英语课堂教学开头也特别重要。授课之时,先让学生进行三分钟的“Warm up”,做一个比较新颖的游戏,来激活课堂气氛。引发他们的兴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与学生学生所谈话题尽量有趣,并为新授学习内容做好铺垫。此做法,能一下子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情绪高亢,兴奋激动,同时,也能让学生将学过的知识,不断地得到巩固,使他们能将学过的英语知识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本着 “一个都不能少,给每个人均等的机会”的原则。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表现自我,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体验成功,在成功中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要持续不断。教师应做到备学生、备教材,设计每一节课,都使其有趣味性。创造和谐的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应尽量多扬少抑,哪怕这个学生仅仅取得一点进步。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活学生学习动机,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探求知识,使之成为乐之者。
三、积极开发教学资源,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
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如 :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直观教具和实物、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等,特别是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效果显著。
第一步 整体视听。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常使用电脑,让学生看相应的教学内容,声像并茂,学生们精力都非常集中。看过电脑内容,笔者在电脑屏幕上展示一两个问题,让学生问答相应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粗略的了解情况。
第二步 听读训练。
在整体视听基础上,让学生不看书听录音,逐句“Listen and Repeat ”,此步骤既是课堂听力训练的方法,也将学生课前预习的软任务变成了可操作检查的硬任务。如果课文内容长,段落多,可以分段逐句“Listen and Repeat”。“倍则分之”,我们分解目标有利于我们取得好的效果。方法如下:
(一)“Listen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先逐条飞入The question(最好设置声音;The question的字体颜色可以用蓝色),让学生轮流两个人一组Ask and answer ,然后飞入The answer(最好设置声音;The answer的字体颜色可以用红色),然后集体进行Check.。
(二)“ Listen and say „true or false‟.” 先逐条飞入The presentation(最好设置声音;The presentation的字体颜色可以用蓝色),让学生轮流两个一组Say and judge.如果答案是错的,学生必须尽力进行校正,然后飞入The answer(最好设置声音;The answer的字体颜色可以用红色),接着集体进行Check.(三)“Listen and fill in the blanks.” 先在“screen”上出示带空档的短文(最好设置声音;The passage的字体颜色可以用蓝色),请一位学生读短文,同时,告诉大家空档的答案.在学生读短文,报答案的同时,飞入The answer(最好设置声音;The answer的字体颜色可以用红色), 接着集体进行Check.以上三种方法,由于声音、文字动态出现,加上不同颜色的刺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学效果也会很好。
(四)“Listen and retell the text according to the hints.” 在屏幕上出示hints(最好设置声音;hints的字体颜色可以用蓝色),请一位学生根据提示,复述课文,同时,其
他学生必须认真听,然后,他们可以对复述内容进行校正。此方法既锻炼了学生的记忆和表达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听力和集中注意的能力,可以一举多得。
第三步 朗读训练。
可以先让学生集体朗读,然后让学生自读,再选学生单独朗读。在学生朗读过程中,可以给学生以必要的帮助,提醒他们注意单词的正确发音以及良好的语音语调。
需要注意的是,教者本身要注意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教给学生良好的语言面貌:声音响亮,口齿清楚,有感情,抑扬顿挫,快慢变化,轻重缓急。教师要指导学生实词、虚词重读、轻读等相关的语音技巧,神情并茂,大方得体,富有感染力。力求读出美感,韵味,读出享受。
第四步 语言点讲解。
教师可以用课件,先飞入重要的词和短语,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相互讨论,用探索性的学习方法来进行语言点的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精讲精练,并注意练习方式的合理性。如在做翻译题时,可以用课件先逐条飞入汉语(最好设置声音;汉语的字体颜色可以用蓝色),请学生翻译后,再飞入答案进行校对(最好设置声音;答案的字体颜色可以用红色)。如前所述,动态的带音响的效果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在讲解语言点时,教师应当力求做到重点突出,难点易化。条理清楚,系统性强。教者应当认真研究教材,教学参考书,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考卷,把握考试方向。教者应当准确把握好教材,深入浅出地传授好知识,让学生学得轻松,并且学习效果良好。
四、加强学习策略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的核心是习惯。《英语课程标准》 指出:“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教师应该努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其学习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学会预习,课堂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重中之重。
其次,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心态,确立奋斗目标,勇于实践,善于思考,自控力强,充满自信,怀着满腔的热诚去学习英语,让他们课内外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课堂上专心听讲,勤于思考,善于笔记,积极参与,提高效率。
第三,更新观念,勇于提问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中的特别珍贵的品质。学英语时鼓励学生不要顾及面子,让学生深切地体悟到:课堂上问问题,弄懂知识不是丢面子;不懂不问,英语学不好才会没面子。
第四,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评价应有益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应有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在各类评价活动中,学生都应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合作者。通过评价使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与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
五、采用新颖活泼的形式,复习巩固所学的内容。
学习之后要趁热打铁,方能熟能生巧,百炼成钢。教学语言点后,教者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操练,除了题型丰富,例如做选择题、词型变化、改错,完型填空、翻译等人员组织方面既可根据情况两人同桌操练,也可后转身四人小组对练,还可以使用扑克牌随机分组练习。其间,教者可以在行间走动,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让学生结合实际情景,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演,这种教学方法既巩固了所学的内容,又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寓教于乐,寓乐于教。学、演结合,活泼有趣,生动高效。
做习题时,要尽量结合实际情景,采取多种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如:做多条问答题时,可以让一名学生手持话筒站在全班学生面前,接受台下学生的随机采访:也可让另一学生也站在台前,进行独家采访。内容可涉及起居时间、家庭情况、饮食、衣着习惯、活动内容……总之,要贯穿活跃课堂,情景教学的原则。做以上各项教学活动时,教者要坚持激励性原则。激励性的话语教者应该常挂在嘴边;教者还可以准备一些小礼物,发给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力求课堂教学的效益达到最大化。
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升华学生所学的英语知识。
在英语教学中,教者应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英语教学应当将和谐的英语课堂气氛应该向课外延伸,教者应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英语第二课堂,如:利用课余时间,教唱英文歌曲;进行英语朗诵比赛:英语讲故事比赛;英语卡拉OK比赛;使用英语进行环境布置;开展英语角、英语墙
报。以此激发学生更浓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及热情,形成更强的学习英语的动机,为学好英语作好更好的铺垫。
学习英语的过程,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英语教师应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则》,贾晓波主编,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版
2.《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