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感动充盈英语课堂(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5 14:39: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感动充盈英语课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感动充盈英语课堂》。

第一篇:让感动充盈英语课堂

让感动充盈课堂

曾有人说过说过“教育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因此我们的英语教学应该是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的内心有所感动,使其道德情感得与升华。当学生每天进入校园,开始一天的生命体验时,我们的课堂给他们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是个性的张扬还是情感的压抑,是能力的创新还是思维的束缚,这些都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以怎样的眼光、怎样的视角去关注学生的成长,让学生在课堂中享受教育的幸福,享受学习的快乐,真正的为之感动,这是值得我们永远追求和探索的课题。

为什么感动这个元素在课堂中退却了,或被尘封了呢?那是因为:

其一,教育意图过于显现。我们的英语课堂尤其是阅读课,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寓有一定的情感教育意义,然而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只注重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往往忽略了其教育意义。只是一味的追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及其中所出现的语言现象,可以想象这样的课堂必然不能引起所有学生的共鸣。

其二,体验很少直抵学生内心。我们的英语课堂上很少会呈现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活动热”,学生缺少着那份热情,而教师亦没有设计能够让学生发自内心想要参与到课堂中的体验活动。缺少了情性,缺少了静思,难以真正直抵学生的内心,又怎么能让学生感动呢?

可以想象,课堂上缺失了感动,必将是苍白而空洞的,又何来力量去推动和唤醒学生,美化其心灵,陶冶其情操,崇高其精神呢?感动是心灵觉醒的前兆,是生命燃烧的火种。从某种意义上说,感动就是教育的真谛。“教育是充满激情的心灵对话”。在课堂上,教师真挚的感情能以情激情,感染学生,教师似火的热情能点燃学生心中求知的火焰。那么,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珍藏感动、生长感动呢?

不要使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孩子们感到厌烦,就不要把他们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漠不关心的状态。而要使他们的整个身心充满欢乐。” 课堂教学紧紧抓住了与学生生活态度、生活能力的形成有着密切联系的家庭生活故事,让学生有事可想、有话可说,课堂教学便自然进入了学生的生活,创造了道德体验的最佳契机。

我在每一堂英语课前如何将学习生带入自己需要的氛围中,如何调动学习的激情,我觉得我的做法或许可行,那就是都会让我的孩子们用英语说一句自己最想说的话,长也好短也好,这个习惯一直延续至今,来激发学生们表达自己的内心,提起学习英语的兴趣。几年过去了,我的学生们对我的这个教学行为很认可,在我的英语课上都十分活跃,我还经常让课堂表现好的学生在教室后面的学生“学习晴雨表”上自己写“I am great”。用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与自尊心。许多小举动都可以使学生感到老师与他们之间亲密无间,这样就会常与教师交流内心,这样使教师很好地掌握每位学生的心理动态,可以有针对的安排教学课程,去更好的感动每一位学生。

第二篇:让读书充盈人生

让读书充盈人生

【摘要】:

书籍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睿智,更加理性,更加成功。在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多读书,读好书。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阅读史。有阅读习惯的人的道德基准不会有大偏差,精神世界不会萎缩。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公民整体阅读水平。人类精神延续主要因为书。

读书,潜移默化中,让我们的人生阅历更丰富,让我们的生命积淀了更多,也让我们更出色地担负教育的使命。智者的片言只语,启迪我们的心灵,书写教育故事,让我们的生命更美丽。

【正文】:

知识改变命运,阅读滋养心灵。书籍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睿智,更加理性,更加成功。在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多读书,读好书。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阅读史。有阅读习惯的人的道德基准不会有大偏差,精神世界不会萎缩。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公民整体阅读水平。人类精神延续主要因为书。

有人说: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乏味应试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人的人文素养的优劣、综合素质的高低、个人能力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在于书籍的陶冶和读书的多寡。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就谈到这样一件事:一个有三十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公开课,使听课的领导与同行入了迷,以至忘了记听课记录。课后,一位邻校的老师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课?可能不止一小时吧?”而这位历史教师回答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节课我都准备一辈子。”这位教师的答案的内涵是什么?苏霍姆林斯基解读说:“这种准备空间是什么呢?这就是阅读。要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优秀教师教学技艺的提高,正是由于这样经常性的阅读不断地补充了他们的知识海洋。”

过去有一种流行的说法:要想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其实,这种说法已经不合时宜。对教师而言,一桶水的量太少了,何况桶水易腐?教师应该是江河,而学生则是海洋。江河长流才能成就海洋之大。一支军队要保持在现代战争中的竞争实力,需要不断更新武器装备,而一支教师队伍要在新课改中决战决胜,也要更新知识。知识如何更新?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如果不及时更新,也会很快被时代所淘汰。所以,应把这个说法改为:要想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做源源不断的自来水。只有当教师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的知识只是他全部知识的冰山一角时,他在课堂上才能旁征博引左右逢源信手拈来游刃有余,他的课堂才显现出一种广博的美和深刻的美。这样的课堂才能给学生心灵的震撼,这样的教师才能让学生折服甚至崇拜。当学生发自内心地敬服、崇拜你时,你的教学质量想不高都是不可能的。

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有意识地影响。所以,我一直认为,你要想把学生和孩子培养成怎样的人,你首先要做这样的人。很难想象,一个本人不爱读书,家里也没有几本像样的藏书的教师,能够培养出爱读书的学生和孩子?

读书,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所在。教师要点亮学生心中阅读的那盏灯,要成为学生精神的导师,自己就先得读书。唯有如此,教师的世界才会更加辽阔,教师的生命才会更有活力。有了教师的榜样,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觉得阅读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就能感受到阅读的喜悦。

记得一次课上,与学生交流李白的古诗时,一位学生慷慨激昂地背诵《将进酒》。他潇洒地表现,获得了大家热情、赞赏的掌声。我也毫不吝啬地赞许了他,但是话锋一转:“同学们,这个‘将’,到底读什么音?”通过翻查字典,孩子们才知道“将”原来在这首诗中读“qiānɡ”。学生对我是非常佩服,其实这也是我在课外阅读中掌握的这个读音。

在我眼里,书是炎炎夏日的一阵凉风,是数九寒冬的一缕阳光,是可以倾诉衷肠的亲密朋友,是令人魂牵梦萦的故地,更是牵着手一起慢慢变老的知心爱人。它对每个人都一视同仁,不因为身份的高低而显出不同的脸色;它安静平和,无论世界怎样风云变幻,它依然从容淡定;它可靠,不会因为你得势而奉承更不会因为你失败而远离你。无论何时何地,它都愿意成为你心灵的避风港,为你撑起一方晴空。

书让我的生活变得精彩,充满乐趣。我常常静静地坐在书桌旁,时而深思,时而幻想,时而快乐,时而忧伤。在《水浒传》里,我结识了忠义宽容的宋江;在《三国演义》里,我认识了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在《鲁滨逊漂流记》里,我懂得了遇事要坚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里,我汲取了战胜困难的力量!读《乡村教师》,我被男教师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精神所感动;读《谁给了你机会》我为主人公的聪明才智而自豪;读《中华国宝》和《中华国恨》,让我知道了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辉煌历史,也让我知道了中华民族曾经遭受的屈辱!更让我在心中立下了和周恩来总理一样的志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努力读书,振兴中华!虽然我不能有周总理那样的丰功伟绩,但我会把我的志愿、我的爱好传给我的学生们!书是无穷的宝藏,为我增添了丰富的知识;书是快乐的天堂,让我忘记了所有的忧伤。书犹如冬日里的阳光,带给我春的温暖;书又似沙漠里的绿洲,给予我新的希望!就这样,书陪伴我度过了一年又一年,我在书香中渐渐成长!

书读得多了,不仅写作能力提高了,心灵也仿佛被清泉洗过一般,变得清澈、明亮。掩卷之后,思想仍然在活跃中,并努力试图站在别人的肩膀上眺望远方,思想也就被抻长了,心也长高了,而读书潜移默化的作用也就浸润到我们的生命里,生命之源便丰富而厚实起来。于是教师这份工作做起来也不再那么生涩,竟也有一种得心应手的感觉,这都归功于一本本好书,阅读让我的心智慢慢成熟,让我的工作慢慢起色。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读了一遍又一遍,每一次阅读都有新的感受,新的收获。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我感受到把心灵给了孩子的无与伦比的幸福。读了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给我的班主任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帮助,让我明白了班主任原来应该这样做。阅读魏书生,我明白了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充满激情的窦桂梅老师更是令我敬佩不已,阅读窦桂梅,我领悟到教育就是为学生的生命奠基,而她的《窦桂梅阅读教学实录》给我的阅读教学指引了方向,提供了帮助,收到了不错的效果。阅读李镇西,我懂得了没有民主的教育就没有民主的未来。最喜欢李镇西老师的“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这句话,我也经常把这句话说给班上的孩子们听,那些从不善于发言的孩子也大胆地站来发言了,怕做作业的孩子也能坚持完成作业了,我也坚信,只要努力了就一定会有收获的,无论是做人还是教学都如此。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功成名就非一时之功。诗仙李白,天资聪慧,而他的成功也来自那“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的勤奋;诗圣杜甫,生性睿智,他的神来之笔也来自“读书破万卷”的积累。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尽可能高的学历,还要有尽可能多的阅历。增加阅历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由于职业特点的限制,“行万里路”不太现实,但是“读万卷书”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其实,读书也是认识社会体验人生的重要途径。任何人都只能经历一种人生,你选择了这样,就不可能拥有那样。读书却能弥补这种缺憾;在书中我们能体验形形色色的人生,领略丰富多彩的思想。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代表着那个时代一流的思维、顶尖的智慧。如果我们坚持阅读经典,向高人学习,和大师对话,何愁不变得聪明起来?

我们在读名著的时候也有这样一种感觉。比如读夏洛特·勃良特的《简爱》,我们从中充分感受到了简爱的那种善良、质朴、坚韧,远远比受上十天,八天的空洞的思想教育要起作用的多。因此说,从读书中来完善人格是非常重要的。

阅读让我们领悟周作人的清淡平和、许地山的睿智自然、丰子恺的细腻亲切、冰心的典雅飘逸、钟敬文的清朗绝俗。书让我们感受海明威的冷峻、伏尔泰的咏叹、川端康成的精美、郁达夫的颓废、张爱玲的华丽、鲁迅的激愤、沈从文的恬淡、林语堂的幽默。

我很欣赏毕淑敏说过的一段话:“日子一天一天地走,书要一页一页地读,清风朗月水滴石穿,一年几年一辈子地读下去。书就像微波,从内到外震荡着我们的心,徐徐地加热,精神分子的结构就改变了、成熟了,书的效力就凸显出来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让我们品味人生,感悟人生!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宽她的宽度!我们不期望控制他人,但可以好好把握自己!通过名著、教育专著、网络资源专家的好文章等,与同行互相交流

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在相互的阅读交流中,逐步走出井底之蛙的尴尬境地!心境开阔了,人也豁达了!作为教师,只要把阅读得来的新理念新方法用来更新教育观念,落实到教育实践中去,让听课的孩子,能收获他们该收获的知识,得到他们该得到的教育,这就是教师的成功!

读书,潜移默化中,让我们的人生阅历更丰富,让我们的生命积淀了更多,也让我们更出色地担负教育的使命。智者的片言只语,启迪我们的心灵,书写教育故事,让我们的生命更美丽。让我们走进书的海洋,我们的教育人生将变得更厚重!

第三篇:让课堂充盈浓浓的语文味

让课堂充盈浓浓的语文味

——听特级教师吉春亚的课有感

东塔学校

杨陆燕

最近,在视频上我有幸领略了名师吉春亚的风采,吉春亚老师是一位文静儒雅、聪慧灵气、快乐随和的老师。她那充满诗意的课堂,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走近她的《趣识对联》、《杨氏之子》,更让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名师的魅力。厚实、诗意、快乐、充盈着浓浓的语文味的教学风格充溢着课堂、充溢着每个孩子的心田。

一、诗情画意,感受语文味

整个课堂,吉老师以她那充满深情的语言抓住了孩子们的心,激起了学生的情感,唤起他们探究的欲望和对语文的热爱。随着一声“上课”,同学们立刻站了起来,“同学们语文课快乐!”学生感到十分惊讶,但很快反应过来说:吉老师语文课快乐。看似简单的问好,其实,吉老师用自己的情绪感染了所有的学生,给学生营造了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她似乎在告诉每一位学生:这是一堂快乐的语文课。吉老师曾对她的学生说:“爱语文,可以借罗贯中的目光领略《西游记》中光怪落离的奇异世界;爱语文,可以借李白之笔去描绘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爱语文,可以感悟那‘落红不是无情物’的精神;爱语文,可以冲进牛毛般的细雨中去感受那种浪漫无稽的情调……”教学过程中诗化的语言俯拾皆是,如:“虽然是静悄悄地,但是我们的思维在涌动。”“让你们的思维和老师碰撞一下。”“让琅琅的书声在教室里飘起来。”不仅如此,在吉老师的课堂上还多次引用了名家名句,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一枝红杏出墙来,你的表现真可谓一枝独秀;吉老师的语言之所以灵动而富有诗意,源于她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对教育理念新颖独到的感悟。

在“趣识对联”一课中吉老师让孩子们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感受到对联形式、内容、意境的美,感悟到经典的无穷魅力。在极富韵味的古典乐

曲的浸润中,在吉老师富有诗意的语言引导下,一幅幅对联恰似一条条彩带,将大家的心连在一起,又像一杯杯陈年佳酿,飘荡着醉人的醇香。此时,师生们互动无拘无束,几千人的会场如同一个巨大的磁场,所有人的心随着经典诗词,随着吉老师演绎的经典课堂,一起轻舞飞扬……愈感味正情浓,真可谓浮华汰尽显本色,诗情画意在其中。

二、真情洋溢,读出语文味

充满语文味的语文课应该是情感的课堂。俗话说“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让情感洋溢着课堂,就能让学生流淌真诚,闪动灵性,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得以提高。“读”是阅读教学的永恒主题,不仅使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同时把语言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再现在学生面前,唤起学生的想象。在《杨氏之子》教学过程中,吉老师告诉学生读文章的方法:“字字入眼,字字入心”,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感,让学生在有声有色的诵读过程中感受文言文所表达的意思,在读中发现语言文字的含意,并且让学生说出自己在读时的想法,从中体悟语文味。在唤起学生无限联想时,反复让学生诵读课文并适时让学生思考文中最有意思的句子是什么;找出较难理解的文言文放开声音多读几遍;然后让学生再次反复体会、揣摩、领悟。在这个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地与文本对话,反复碰撞。接着,指名学生读,并让他们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你读出了怎样的感情?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试着练习朗读,吉老师用自己的读带动学生的读,让学生体会读的韵味,享受读的意境。并且采用师生对读、自由读、集体、引读,最后吉老师出示提示句,带动全班同学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背下了这篇古文。

因此,我们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要以情激情,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使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获得完美的情感体验,唤起学生读书的热情,使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就在这一次又一次的诵读中,学生深深地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学生的心灵在与文本的碰撞中飞扬,生命在阅读中成长。

三、扎实有效,体现语文味

吉老师的课凸现了对字词基本功的训练,在品词析句中体现语文的本位。在教学《杨氏之子》时,吉老师注重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同学们,拿出你的手跟老师一笔一划地写题目”,从指导生字的笔画书写到带着学生品词、品句,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字的品析贯穿于整个课堂。在学习课文时,让学生划出引发你感受的词,或划出你认为有趣的句子、有疑问的句子或不理解的句子,细细地体会。在体会过程中指导学生写下诵读课文时的理解、感受、困惑、迷茫,注明自己思维的轨迹。

“语文课的本质就是把字写规范,把文章读懂,把作文写好。” 这是吉老师在课后的报告中多次提到的话。语文学习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训练,离不开对字词的品味、推敲。在边读边品味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细细品味,不只要教学生读出文字表面的意思,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去体会文字背后的东西。从看似平淡的课文里品出“味”来,那就是一种浓浓的“语文味”。

结语:品味了名师的教学使我感悟到,语文教学就要务本求实,浓浓的语文味就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要让学生在情感激发中感受语文味;在诵读揣摩中感受语文味;在品词析句中体现语文味。从而将浓浓的语文味融入课的每一个环节,让浓浓的语文味充溢课堂、充溢每个孩子的心田,使他们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第四篇:让生活走进课堂让体验充盈课堂

让生活走进课堂让体验充盈课堂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摘 点击数:

676 更新时间:2008-9-21 17:19:42

摘要: 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与最终归宿,体验是促使学生“心动”的催化剂,是解决知行脱节问题的关键。通过课堂、课外两大阵地的活动,让生活走进课堂,让体验充盈课堂,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情感和内心体验,从而实现品德教育目标。

关键词:生活 课堂 课外 动手体验 情感体验 活动体验

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与最终归宿。因此教育首先必须植根于生活的土壤才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杜威说过:“准备生活的唯一途径是进行社会生活。离开了任何直接的社会需要和动机,离开了任何社会情境,要培养对社会有益和有用的习惯,是不折不扣地在岸上通过做动作教儿童游泳。”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品德与生活》课程必须源于儿童的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而体验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感受,是带有主观经验和感情色彩的认识。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早在19世纪就提出了“实践是最好的老师”的教育思想,她形象地解释说:“对孩子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的才刻骨铭心,终身难忘。”因此,体验是促使学生“心动”的催化剂,是解决知行脱节问题的关键。体验教学就是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自主、创新等主体精神为目标,以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情感为主要特点,以学生自我体验为主要学习方式,力求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达到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的有机结合;激情与明、导行的相互促进。让学生在体验教学中学习有关的知识内容,领悟做人道理,选择行为方式,实现“自我教育”。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认识提高的快乐,道德向上的快乐,独立创造的快乐,参与合作的快乐„„从而使教学过程在学生主动、积极的体验中,生动、活泼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平时的教学中,我就非常重视让生活走进课堂,让体验充盈课堂。

一、以课堂体验活动为主

1、动手体验

心理学家认为,“智慧出在手指尖上”。动手操作能使大脑处于最兴奋状态,学习情绪高涨,并能调动各种感官参与探索学习知识的过程,从而带动大脑思维。因此,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实践操作的情境,提供动手摆弄的实践机会,让所有学生都能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去发现学习的乐趣,体验学习的魅力。

现在的孩子在父母的呵护下,拥有着幸福的童年,对父母的辛勤劳作、操持家务、养育儿女的艰难并不理解,父母给予自己的生命和关怀被看做是平常的、理所当然的。在《我从哪里来》一课的课堂教学中,我为了让学生感受妈妈孕育自己的辛苦,设计开展了一个“当一回妈妈”模拟体验活动。那节课上,我与孩子们一起反背书包,扮演“怀孕的妈妈”。孩子们随着我的语言引导,跟着我一起做动作,一起模拟体验“怀孕妈妈”的不方便和辛苦。一节课下来,我和孩子们都累坏了,孩子们也亲身体验到了:原来妈妈是那么辛苦,我们才做了一节课就累坏了,而妈妈要整日整天整月都这样,生下我们后,还把我们抚养到现在这么大,多不容易呀。这节课中,因为我以平等的参与者的角色引领班级孩子一起进行这一模拟体验活动,使得课堂中的每个人都是活动的主体,不再有人成为观众,因此每个孩子都认真地投入到了活动中,都获得了自己的体验。由于人人参与,提升了体验活动的信度和效度。在后来的活动交流中,学生们都积极发言,纷纷述说自己的感受。这样的体验活动使他们更真实地感受了妈*的伟大,从而更加爱自己的妈妈。活动后的第二天,好多妈妈纷纷向我表示:昨晚,孩子们特别懂事,特别孝顺,回到家里,见到妈妈,说的第一句话是:妈妈,谢谢你,这么辛苦地养育我。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自我体验、自我感受中产生顿悟。当然每个学生都生活在集体之中,在集体中有许多事情需要大家合作完成。《让我们学会合作》一课中有一个合作捏熊猫的活动。当时我把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要求每个同学捏其中的一个部分,在规定的时间里合作完成捏大熊猫的任务,同学们兴致很高,纷纷行动,结果第一次捏出来的大熊猫却迥然不同,有的栩栩如生,有的却不成什么样儿,怪物一个,同学们你责怪我,我责怪你,教室里一片哗然。我及时引导学生找出合作成功与失败的原因,然后组织学生进行第二次的活动,这一次学生吸取了第一次的教训,每组都捏得像模像样。通过前后两次的捏熊猫活动,学生深深地感受到只有合作才能产生超过个人的力量,才能给大家带来愉快的体验,才能战胜困难获得成功。

2、情感体验

课程标准指出,要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中激活学生的体验,其目的在于期望他们将体验提升为感悟,除了需要兴趣的驱动、活动的支撑,更需要情感的伴随和维系,需要有教师为学生点燃智慧的火花,开启灵感的窗户,唤醒思想的活动。如我在教学《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个主题是《我为家人添欢乐》时,通过设计的一系列体验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用自己的方式爱家人”可以是多方面的,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家庭情况,思考可以采用哪种方式给家人带来欢乐。为此,我设计了这样四个情境让学生表演:

1、奶奶病了,躺在床上------

2、妈妈下班回到家,很累了------

3、爷爷在家闷得慌------

4、爸爸正在休息-------第一个情境我让一个学生演奶奶,另一个学生演孩子,学生演得认真,看的也很认真,大家在笑声中知道了怎样照顾生病的老人。第二、三、四个情境我改变了做法,让多个孩子来表演同一个情境。让他们一个一个上前:我们看看这个孩子是怎么做的?------再看看这个孩子是怎么做的?对同一个情境孩子们有不同的方法表示对家人的关爱。

虽然是假想的情境,但是孩子们在亲历体验中体会到说是一回事,做更是一回事。只有亲自去做了才是真正懂事的孩子。让孩子们认识到自己的一句话,一个小小的行为都可能给家人带来快乐。更让学生从情感上体会到,做一个“开心果”不用做什么大事,小事都可以给家人带来愉悦的感受。

3、内心体验

大量事实证明:学生获得了切身体验的东西,才能入脑入心,珍藏永久,对人生的成长与发展起到巨大的引导作用。因此,我们认为学校德育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有效地组织道德实践活动,有效地创设富有感染力的、真实的道德情境,促使学生对道德的切身体验。同样品生课堂中,我们也可以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中的模拟事件。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段,教室里同学们正聚精会神地观看录像:放学后,在校门口,一位母亲满心欢喜地等待着自己的女儿,当她看到女儿走出校门时,忙不迭地迎了上去,取下孩子身上的书包和水壶,递上早已准备好的酸奶和点心.关心的问:“今天累吗?口渴吗?快把这些东西吃了吧!”可是女儿却满脸不高兴,埋怨着:“烦死了!烦死了!”自顾自地吃着东西往前走了,只剩下可怜的母亲背着书包跟在后面„„初看录像时,学生们流露出满不在乎的神情,随着画面的逐渐展开,有的紧锁眉头,有的露出了羞愧之色,看来录像的内容对他们的内心触动很大,让他们陷入了沉思,此时无声胜有声。老师趁热打铁,出示了如下的内容:

1、想一想:你的父母每天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如何?

2、说一说:你父母每天的生活,工作情况,以及他们是如何关心照顾你的?

3、谈一谈:根据录像,谈谈你有何感想?

孩子们开始了热烈的讨论„„

如今,独生子女的特殊地位滋长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对父母长辈的一片爱心、苦心熟视无睹,麻木不仁,为此,通过对父母日常生活工作的观察与回忆,启发学生从内心深处体验到父母生活工作的辛苦和对自己的关心爱护,从而激发起学生关心体贴父母的情感,提高行为自觉性。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谈一谈”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充分了解父母的辛苦,感受到父母为自己所付出的努力,从而为落实行动打下扎实的情感基础。在本课中,教师尝试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进行体验活动,为学生营造了思维空间,开辟了自由讨论的天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帮助和教会学生观察生活,引起内心和情感的震动,从而提高道德认识,达到教育目标。

我们的品生课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以往的说教常常令学生反感或是掩盖“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的现状,学生个个都能说会道,但无法落实于行动。这就越发现出体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本片段的教学,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通过亲身体验感悟,能更深地理解教材内容,达到教育目的。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课程建设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学生生活具有完全不同于成人生活的需要和特点;学生生活不仅仅是未来生活的准备,其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发展内涵与价值;发展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是品生教育的宗旨。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学会生活,追求“使学生受到教育并避免学生感觉到有人在教育他”这样一种“润物无声”的品德教育意境。而生活离不开道德,道德离不开学习,更离不开生活。因此,思品课有效设计,要关注情境的创设,教师应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创设生活情境,让生活走进课堂。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开展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流,以此激发儿童内心情感体验,让体验充盈课堂。只有这样,才会更有效地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道德、感悟道德,最终达到品德的建构,品德的发展。

二、以课外活动体验为辅

以开放性活动体验为辅的教学策略,要求把先进的课程理念转化为切实有效的具体教学行为,在体验教育学习活动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接触社会,接触生产劳动,接触现代科技,接触大自然等,让学生在课外这一辅阵地中,得到切实有效地教育。在教学《春天在哪里》一课时,我让学生扮演成小燕子、青蛙、桃花、柳树等,让学生模拟动植物到广阔的世界中去寻找春天,感受春天的美,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知识世界中去。通过学生亲自观察春天、体验春天,从中获得大量的信息,并用自己喜欢的表演方式记录下来,并传递给同伴们。如学生们通过“找、说、做”的表演方式找到了春天,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热爱,从中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在大自然中的乐趣。我想只有让学生全身心投入活动过程,才能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春天带给他们的快乐,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从内心深处想去保护大自然。这节课很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让品德回归生活”这一思想。教学中我根据教学目标,引导儿童走入生活、亲近自然,在与自然界的亲密接触中去收集和获取春天的信息,发现春天大自然的变化,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界是一个大课堂。同时,通过“找春天”、“话春天” “写春天” “唱春天”等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发现、体验和领悟。在教学“话春天”这一环节时,让学生尽情地想,尽情地说。教师则融入其中,穿针引线,适当点拨,积极引导,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自然之美,激发其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情感,从而实现了: 让生活走进课堂,让体验充盈课堂的有效目标。

新课程强调体验性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我在教学《保护环境》时重点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通过亲身参与校园环境调查的体验活动,让孩子们找到校园环境中不良的现象,从而引起:“我能为保护环境做点什么的?”班级大讨论,最后通过大家一起制作环保宣传卡,投身到“环保小卫士在行动”的活动中,获得内心体验,成为一个真正的懂得环保、保护环境的好孩子。活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节课后,孩子们俨然成了校园内的环境保卫者。

附:环保小调查 调 查 人 员

调 查 组 长

校园中令人担忧的环保现象

地 点 现 象 1

我们的思考

本节课的教学,我尝试的就是一种体验领悟模式的学习,也就是建立在体验的基础上,而不是通过书本或者别人的传授而获得知识的学习方式。保护环境学生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早就通过各种信息渠道了解到现在存在的各类环境问题,也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所以,他们对于书本上这些接受性的道德知识的学习不怎么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容易形成敷衍的态度。所以,这节课,我通过开展活动,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体验中不断获取、深化、升华,通过体验达到心的交流,情的沟通。

古人云:“天在山边,走近山边,天又远;月浮水面,拨开水面,月还深”。虽然让生活走进课堂,让体验充盈课堂这种体验式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与幸福,内化了学生的品德言行,但品德与生活的教学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探索、研究与总结。

【参考文献】

1、李雪红主编《小学品德教学拓新》广东教育出版社。

2、陈立春,《试论生活化德育》。

3、李秀伟、王作廷主编,《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与创新》(品德与生活(社会)),新华出版社,2005。

4、邬冬星主编,《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5、潘慧芳主编《走进德育课堂》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百例,江苏教育出版社。

小学思品“活动化”教学的探索

——思品互动教学有效性的尝试 苏州敬文实验小学 尤志华

内容提要: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思想品德课应让学生体验到其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并从中得到感悟,改进生活的质量。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尝试开设思品活动化教学,从儿童的心理系统出发,根据儿童的兴趣组织活动,以活动为中心,通过活动获取知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帮助学生提高生命的质量。

关键词:活动化教学;以人为本;寓教育于活动;主要途径

长期以来,我国的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固有模式,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方法存在说教化、简单化、灌输化和成人化的倾向,脱离学生实际、脱离社会实际。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制约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学生缺乏主动精神。活动化教学就是要打破课堂教学中长期形成的固有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新课堂。

一、什么是活动化教学。

活动化教学,是指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活动为主线,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操作为特征,以活动促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

二、开展活动化教学是人本教育的需要。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必须设计学生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感悟、发展道德能力,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我们认为:

1、小学德育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如:小学低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因此,在教学中用活动把课程与儿童的生活世界相联系,从活动中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

2、小学德育课程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儿童形成基本的做人处事的理念和思考问题的取向。通过活动化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积极观念,真正体现德育课程新型的教育目的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换位、学会对话、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选择,关注生态平衡,使教材真正成为能够与儿童进行对话,鼓励儿童进行创造的文本及学生探究知识,明辨是非善恶所凭借的话题和范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探究中思考。

3、同时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

4、《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新课程的教学特点是突出活动的综合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让孩子们在体验、探究与合作游戏的过程中自主地学习。

三、活动化教学是学生学习的载体。

活动是教育的载体,是连接学校与社会、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和桥梁。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特别是一年级学生喜欢在玩中学、动中学、乐中学、做中学、模仿中学、体验中学、兴趣中学,在自由、宽松中不受拘束地学习,学习内容应贴近生活。如一年级上学期的《过新年》一课,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1、欣赏活动是一种以儿童的视觉、听觉体验,感受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活动。我用一首欢快、喜庆的歌曲《咚咚呛》把学生带到过年的节日气氛中。课堂上一下子就热闹起来,让孩子们置身于过年的真实感受中,回想起自己家过年时一幕幕热闹的情景。

2、游戏活动是在教学中所采取的带有“玩”的色彩而又与学习内容配合的活动方式。游戏是儿童有效的学习方式,对培养儿童的情感,让儿童体验生活的乐趣,学习科学知识是很有用的。课堂上,在学习过年饮食习俗时,我采用了猜谜语的游戏,让一年级的学生借助刚学会的拼音识字,读懂谜语,猜出谜底,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过年饮食的特殊含义。过年时吃鱼表示“年年有余”;吃汤圆表示“一家人团团圆圆”;吃橘子表示“大吉大利”;吃年糕表示“人们的水平一年比一年高”等。

3、实践活动这是让学生亲身感受和感悟的活动。课堂上我带领着孩子们踩气球,听着那噼噼啪啪的“鞭炮声”,过年的喜庆和热闹顿时展现出来,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过年了!过年了!

4、操作活动这是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表达向自己可亲可爱的人的美好心意。课堂上,老师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贺年卡、制作精美的书签、绘制漂亮的图画,表达内心的祝愿。

四、开展活动化教学的主要途径。在德育课程教学中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是德育课程教学活动化的基本特点。在实验中,我们认为开展活动化教学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参与实践活动

课前实践活动时,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是课堂上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而是活动的主人。他们的思想意识,他们的灵魂,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同时也是他们自我教育的最佳时机,自我成长的最好锻炼机会。这时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会服务、资料收集等活动。让学生走出学校这个小课堂,走进社会这个大课堂,在体验现实生活的同时,检测他们的道德行为,发展他们良好的个性。

例如:我在上《电视连着你我他》一课时,要学生开展辩论赛。课前,我就布置正反双方根据自己的观点,收集、查阅、准备了大量的资料,来分别说明看电视是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等。这样在课堂上正反双方的辩手才有充分证明材料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也正是有了这些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的辩论会上学生气氛活跃,学习劲头十足,大家激烈辩论,效果很好!

另外,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使学生对所关注的问题能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观的印象和更深入的了解。例如:在执教社区文化内容时,可带学生到图书馆参观,让学生在书的海洋中遨游,体会到知识的伟大。感受到自己生活的社区是文化的殿堂。如遇到有关我们的学校相关教学内容时,就可以带学生到学校各职能部门去参观采访,让学生了解教师们工作的艰辛。这样,通过实地参观后再来上课交流,学习效果会更好。

2、课堂上组织实践活动

通过安排儿童在课堂学习中进行讨论、操作、实践、欣赏、练习、讲解、讲故事、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做游戏等不同类型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用各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教师可利用这种形式把抽象枯燥的道德认识寓于富有趣味的实践活动之中,活跃学生的思维,唤起他们的注意力。如教学《学会合作》一课时,学文明理后组织学生做“两人背夹气球”的赛跑游戏,学生的参与性极高,不仅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还从游戏活动中再次强化了道理:只有团结协作,才能把事情做好;

又如:《坐立走有精神》一课,就是立足于孩子的生活实际,养成正确的坐、立、走姿势。实验教师采用了欣赏、讲授与练习结合的活动形式,从欣赏导入,给孩子们展示了一组国旗护卫队战士升国旗时飒爽英姿的图片,再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讲述解放军叔叔怎样苦练站功的:他们为了练好站姿,就贴着墙根站;为了站得纹丝不动,头顶砖头;为了使腰身挺直,他们在身上绑上十字架;有的叔叔发现自己脖子有时歪向一边,就在衣领上别了一个大头针,脖子稍一歪,针尖就扎脖子一下,这样才有了他们的“站如松”。听了介绍后,再让孩子们结合自己的体会,采用竞赛的形式进行坐、立、走姿势的训练,反复强化,落到实处。

3、课后延伸参与实践活动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就不能局限于学校和课堂,而应该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更深地体验社会生活,在实践活动中理解和感悟,并从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课堂教学的延伸活动,是帮助学生把所学的道德认识内化为道德行为的有效手段,也是知行达到统一有效途径。因为现实的生活既是学生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阵地,也是学生实施道德行为的场所。

如教完《不说话的“朋友”》这一课后,就可以请同学们找找,在我们的身边,有没有我们不说话的“朋友”遭破坏的现象。思考怎样让这些不说话的“朋友”再现往日的笑容,也可以请同学们在课后作一个调查,并填写调查表。

总之,“活动化教学”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在课程上学得轻松愉快。教师应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第五篇:让书香充盈执教人生

让书香充盈师者人生

尊敬的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书香充盈师者人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谈到这样一件事:一个有三十年教龄的历史老师上了一堂公开课,听课的领导与同行入了迷,以至忘了记听课记录。课后,一位邻校的老师问:“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课?可能不止一小时吧?”这位历史教师回答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节课我都准备一辈子。”这位教师的答案内涵是什么?苏霍姆林斯基解读说:“这种准备是什么呢?是读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优秀教师教学技艺的提高,正是由于这样经常性的阅读,不断地补充了他们的知识海洋。”

同仁们,过去,有一种流行的说法: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其实,这种说法已经不合时宜。对教师而言,一桶水的量太少了,何况桶水易腐?教师应该是江河,而学生则是海洋。江河长流才能成就海洋之大。一支军队要保持竞争实力,需要不断更新武器装备,而一支教师队伍要在新课改中决战决胜,更要更新知识!知识如何更新?答案是: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如果不及时更新,我们很快分被时代所淘汰。所以,我建议把这个说法改为:要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做源源不断的自来水!只有当教师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的知识只是他全部知识的冰山一角时,他在课堂上才能旁征博引、左右逢源、信手拈来、游刃有余,他的课堂才显现出一种广博的美和深刻的美。这样的课堂才能给学生心灵的震撼,这样的教师才能让学生折服甚至崇拜。当学生发自内心地敬服、崇拜你时,你的教学质量想不高都难!

关于读书,清高者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实用者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培根总结的最好:“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在我以后的执教人生、粉笔生涯中,读书在我生命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我无从知晓。但重要的是,读书带给我欢乐和充实,理解与感动!也许当生命之舟行驶完最后一段旅程,自己躺在病榻上行将就木之时,回忆自己充盈书香的杏坛历程,定然会感到无怨无悔、不虚此生„„

同仁们,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功成名就非一时之功。诗仙李白,天资聪慧,而他的成功也来自那“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的勤奋;诗圣杜甫,生性睿智,他的神来之笔也来自“读书破万卷”的苦功。同仁们,为己达人,请热爱读书吧!在你高兴时、忧伤时、快乐时、甚至繁忙时,让一本好书如挚友般陪伴着自己,营养着自己,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教育教学书香扑面,芳香怡人,才能不负梓梓学子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才能无愧时代赋予我们师者肩上的重任!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下载让感动充盈英语课堂(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感动充盈英语课堂(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英语课堂阳光

    让英语课堂阳光、和谐、高效 ------赤石中心小学英语组“构建高效课堂”工作总结 何祥娥 本期以来,我们英语组围绕县教研室提出打造“高效课堂”这一理念,对自己工作纷纷进行......

    让英语课堂兴趣盎然

    让英语课堂兴趣盎然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创设真实情景,利用电教媒体,开展游戏活动,融洽师生关系,营造学习英语气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提高......

    让英语课堂充满活力

    让英语课堂充满活力 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时期,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学方式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小学英语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强调听说,从听听说说、读读认认、唱......

    让爱国主义教育走进英语课堂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向学生传授英语知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解疑释惑,帮助他们排除英语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责无旁贷;将道德教育融入英语教学,同时也不容忽视。传......

    让信息技术走进英语课堂

    让信息技术走进英语课堂 凉城县教育教学指导中心王 芳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信息技术在各个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将越来越普遍,那么我们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

    让英语课堂满载情趣

    让英语课堂满载情趣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城关中学李文萍 有研究表明,中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有很大程度的情绪化倾向,当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和强烈求知欲望时,不仅......

    让英语课堂焕发生命力

    让英语课堂焕发生命力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缺乏语言环境,尤其对农村学生来说,基本没有说英语的机会,这给英语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更有一些学生谈英语“色变”,觉得英语太难,自己学......

    信息技术让小学英语课堂

    信息技术让小学英语课堂“亮起来” 文山市第五小学尚国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