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撰写论文的体会和感悟
浅谈撰写论文的体会和感悟(3)
湖南省石门县皂市镇中心学校
李宜红
6、教师要坚持写适合自己的教育日记
教育日记,就是用日记的形式记录教育教学中的小案例、小镜头和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和思考。新教育改革发起人朱永新教授是提倡写教育日记较早的专家之一,他认为写教育日记对促进教师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提高是很有裨益的。教育的艺术来自于丰富多彩的教育生活实际,教育日记完全可以用生活的实例来叙述,口语化的语言更让日记充满灵性。写教育日记,在以文字形式的“情感”倾诉中,教师会解开自己的心结,写出适合自己的教育日记,一次联想、一回顿悟、一缕思绪、一个念头„„都以随感、日记的形式写下来,让“激情的火焰在纸上燃烧”。在生活实践的积累中,教师也会在不经意间提升自己的素养,而且可能会创新出教育理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李镇西从教二十多年,写下了几十本教育日记,出版著作十多部,正是写作给他的教育事业插上了翅膀,让他的人生更加美丽。正如他在一个报告中所说的那样:“对教育的爱大家都是一样的,对教育的执着大家也是一样的,我和大家不一样的地方,仅仅是对这份爱与执着多了一点思考并用笔将其记录下来罢了。仅此而已!”
7、自主发展与厚积薄发
江苏省特级教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于永正老师对年经教师说:“不要指望别人培养你,要自己培养自己。”从于永正老师的成长故事里,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他的自主发展历程。于永正说:“我是自己培养自己,不断给自己出题目,不断树立目标,然后再往前插个目标,人生在世,几十个春秋,得做点什么,不能做个芸芸众生。”于老师坚持自主发展,自找压力、自定目标、自我塑造、自我评价,在事业上永不知足,善于灵活运用教育理论,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大而达到了自主发展的理想境界。
“厚积而薄发”概括了历代名家大师的成功之道,揭示了出精品、登高峰的普遍规律。历代登上创造高峰的名家大师,都是厚积薄发的信奉者、实践者、倡导者。多年来,于老师坚持每天写教后记、日记,从未间断。从1957年一直到1980年,尽管已经存了一箱子的退稿,于老师仍然没有停下手中的笔,直到1980年底,于老师39岁时,他撰写的《选材与命题》发表在《江苏教育》第12期上,同月,小说《没脑子的人》刊登在《徐州日报》上。这以后,他的文章就接连不断地发表在国家级、省级的报刊杂
志上。
“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于老师勤于读书、勤于实践、勤于思考、勤于笔耕,耐得住寂寞,练就了一身坐冷板凳的硬功夫,正所谓“十年磨一剑”啊!1999年11月于老师的《教海漫记》第一次印刷,在全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书中的文章多是从日记中提炼出来的, 点点滴滴,看似不经意,其实花费了很大精力。这本书是于永正老师数十年教育实践的经验集萃,是于老师教学生涯的记录,也是于老师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于老师能淡泊名利,战胜名利诱惑,耐得住“厚积”的寂寞和持久,踏踏实实地工作,厚积薄发乃是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厚积是为了薄发,薄发要求厚积;厚积乃薄发之基础,薄发是厚积之精华。两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对立统一,共同构成积极的创造活动。
8、教师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
最初,我写论文仅凭个人经验写作,缺乏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和论文撰写的基本常识,因而写出的论文质量不高,获奖的层次也不高。后来,我坚持不断学习教育理论知识,并且通过各种渠道(如阅读教育理论书籍、听专家讲座、利用网络自学等等)系统学习论文写作的基本常识,日积月累,个人的理论水平、写作功底大大提高,为今后的论文写作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成为个人论文写作的一道分水岭,从此以后,我撰写的论文实现了质的飞跃。
(未完待续)
第二篇:浅谈撰写论文的体会和感悟
浅谈撰写论文的体会和感悟(4)
湖南省石门县皂市镇中心学校
李宜红
9、了解新课改的研究动向,践行新课改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是新课程改革,中小学教师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享有得天独厚的科研条件,对教学的全过程有切身的感受和体会,最熟悉教材,最了解学生的实际,知道教学中的问题与发展方向,具有进行调查研究的良好条件。因此,一线教师应该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观念,在新课改中不断进行自我更新和发展,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利用手中的资源,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教育教学中积累经验,多与外界交流,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了解最新研究动态。要善于提出问题,并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要敢于创新。正是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我积极践行新课改,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研究新教材,感受到新教材的利与弊,发现有很多地方值得商榷,于是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先后写出了两篇见解独到的文章。如《使用湘教版初中数学新教材的若干感受》一文,发表在《中小学数学》(2008年第1-2期)上。《使用八年级下册数学新教材的几点看法与建议》一文,发表在《中小学数学》(2011年第3期)上。
目前热点:(2011年版)课程标准和新修订的数学教材的研究
10、跟踪学习一种或几种有影响力的报刊杂志,多学习前人和他人的论文 ① 从阅读刊物中得到启发
写必先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当然,一看别人的论文,就会写稿是不可能的。这里所说的阅读刊物必须以平时教学实践中的钻研、思考为前提。思考形成思想,有了思想才能写出文章。在此基础上,多看一些教学刊物上的论文,可从中取得丰富的资料,更新观念和知识,扩大视野,拓宽思路,由此得到启发而创新。
如结合自己长期积累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对别人的文章提出疑问,在疑问中寻求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理论、不同的方法,选取与别人不同的角度和思路去写作,写出刊物上常见的“也谈……问题”以及“对……问题的纠正”教学论文。
② 阅读刊物可以激发或增强你的写稿动机。你一定有过这样的感想:“数学教学刊物上的许多论文仅仅是一般性的归纳或某知识点的深化和拓宽,这些问 1
题我也想到过。”或许还会产生点“不服气”。这种不服气之感既是启发也是教训。启发是:写教学论文并不是著大作,我们每个教师都能写出有见解的论文;教训是: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潜心教学研究,及时捕捉灵感、勤动笔头写教学随笔,日积月累就能说理道文。
③ 阅读刊物能了解各刊物的特色、栏目内容、论文的格式、语言表达及写作上的要求,还能获得有关撰稿、投稿的信息,以避免稿件的相似性和投稿的盲目性。
我个人认为,一线教师要想在学术理论界要有所造诣是困难的,但我们可以把教育教学经验系统化,并从一定理论高度进行分析、提炼、归纳,是可以写出素质较高的教育科研论文的。正是基于这一点考虑,我订阅了《中小学数学》杂志,我对这本国家级刊物可谓是情有独钟,是我案头必备的杂志之一。迄今为止,我已在这本刊物上发表了5篇文章。另外,我还喜欢看教师自己的报刊——《中国教师报》,它与我们教师的生活息息相关,贴近教师生活,比较真实,值得一看。
11、教师的精彩人生需要笔耕。
“笔耕不止,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是造就教师杰出教育成就的熔炉,是壮丽教师辉煌教育人生的摇篮”(特级教师刘友开)。教书育人是我们传统教育的基本着力点,教师只要把这两个方面做好,我们的教育就好了,但是,现代教育课堂则不一样,不仅要求教师教书育人,还要求教师要研究学生、研究教学课堂、研究教材与教参,研究开发出校本教材,走适合自己与自己学生的个性化教育道路。因此,现代化教学课堂要求教师向专业化教师发展、向专家型教师奋进、向教育家型教师靠拢,这就要求教师进行大量研究,走“教学→研究→写作→成名”的道路,以研究带动写作、以写作带动研究,促进现代课堂的纵深化发展。教师的写作,其实很简单。只要你正确对待你的课堂、学生、教材,注意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注意你自己思想的发挥与创造,然后,写出你的教育感悟就可以了。“不是做不到,而是想不到”。写作,从你的思想开始,开始你新的人生征程,你会发现,你的天空将更加精彩有趣。
第三篇:浅谈撰写论文的体会和感悟
浅谈撰写论文的体会和感悟(1)
湖南省石门县皂市镇中心学校
李宜红
1、教学过程就是研究过程
我大学毕业后受学校的重托,直接任教初三数学,当时我毫无教学经验,而且学生的基础又很差,一节课下来,学生总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迫于无奈,我不得不加强教学研究,想方设法提高课堂效率。例如,我在教《二次函数图象平移》一课时,一开始我按照教材中的方法去教,结果一般的学生都听不明白。于是,我潜心研究,终于掌握了二次函数图象平移的诀窍——紧扣顶点坐标的平移。当我再次教给学生后,学生们恍然大悟。之后,我将这次教学研究的事实写成一篇文章《二次函数图象平移规律之研究》,最终该文章被评为县级三等奖,这是我的第一篇获奖论文。第一篇文章的获奖,对我来说,不亚于奥运会上“零的突破”,它成为我教学生涯中的里程碑。通过文章的发表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也使我倍受鼓舞。欣喜之余,我领悟到了“教学在于研究,教学即研究”的道理,还认识到“写论文并不是高不可攀、深不可测的事情”。这次的教学研究大大激发了我的写作兴趣,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至今我已有20多篇论文在国家、省市县发表或获奖。
2、教师要敢于写作,不要轻言放弃
2003年正值新课程改革之际,新课程标准刚刚问世不久,我对此兴趣盎然,于是我就开始研究我国数学教学大纲的发展史,花了很长时间研究数学教学大纲的沿革,准备写一篇《我国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的沿革及启示》的文章,但写到“启示”时一下子写不出来,觉得无话可写,竟差点放弃。后来,我暂时停笔,静下心来,加强阅读与研究,广泛吸收知识。事有凑巧,我在看《中国教师报》时看到两篇文章,一篇是《布什教育新政遭遇地方伏击》,另一篇是《一位退休教师眼中的美国教改》。文章中指出了美国教育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其中提到了“美国的教育新体制不能很好地利用教育一线教师和家长的真知灼见,结果导致教育新政大打折扣”。突然,我灵光一现,我觉得这一点建议对我国当前的新课改也很有借鉴意义。于是,我在“启示”中加进了“我国在制定课程标准和推行改革时,要以广泛的调查研究作为基础,要很好地利用教育一线教师和家长的真知灼见”的观点,这成了文章中的一大亮点。后来,这篇文章发表在《中小学数学》(2005年第1期)上,并成了我的论文代表作。
3、教师要广泛阅读,用心思考,专心写作
教师,必须把自觉读书、自觉思考、自觉写作有效结合,才能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即读书、思考、写作三位一体。
首先,阅读是夯实教师人文底蕴,提高思想境界与文化品位的基础。真正意义上的阅读会使一个人终生受益。联合国第16届大会早就确定了“阅读社会”的概念,倡导全社会人人读书,我们教师更是责无旁贷,首当其冲。朱永新教授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教师素质的高低,取决于阅读习惯的有无、阅读视野的宽窄和阅读积淀的厚薄。一个有功底、有思想的教师,他的教学决不以教材的分析、教法的选择为本,他深知真正的教学内力取决于读书的数量与质量。如果说教学方法是常教常新的“流”,那么知识内力才是永久不息的“源”。阅读可能改变不了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可能改变不了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在书海中畅游,我们收获的不只是知识,还有智慧和真理。阅读让我们开阔视野,增长才华,激活灵气。阅读让我们和古今中外无数优秀的仁人志士成为真心朋友,阅读不单是获取信息、增长知识的手段,更是现代人的基本生存方式和生命组成部分。数学教师的阅读不能仅囿于数学教学领域,而要博览群书,拓展视野,尽可能广泛涉猎历史、哲学、美学甚至自然科学。即有所谓的“面广点深、动态平衡”的T形结构,底蕴也好,学养也罢,皆出于此。比如,我比较喜欢看《演讲与口才》杂志,从中知道了口才的重要性,学会了不少演讲技巧。时间一长,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在教学中不知不觉运用了一些演讲技巧,使得我的课堂教学增色不少,因而深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也明显提高。后来,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写了一篇题为《重视导入技巧,发挥独创精神》的文章,结果该文被评为市级二等奖,这让我体味到阅读是甜的,阅读让我成长,阅读让我成熟。
其次,思考是阅读的延续和升华。思考,使人类走出脆弱,走向成熟,成为万物之灵长。只读书不思考,就像入宝山空手而返。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就是这个意思。读书是借别人的智慧,思考才是自己的智慧。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里有这样一句话:“人若一思考,真主就发笑。”我在阅读《著名特级教师教育思想录》一书后,深深感佩于漪的睿智,钱梦龙的宽厚、魏书生的卓越、宁鸿彬的渊博、蔡澄清的机敏,折服之余,我发现在他们专业成长的共性中,除了勤于读书之外,还有另外至关重要的两点:那就是课前的阅读、思考和课后的深刻反思。
对课后的思考,现在已有人把他称之为反思。课后思考之处较多,主要有课堂里的得意之处、课堂里的灵感之处、课堂里的败笔之处、课堂里的学生智慧之处、课堂里的学生困惑之处。把这些思考记录下来,就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日积月累,专题研究和论文写作就会水到渠成。
最后,写作是教师自我成长、专业自我发展的阶梯。实践证明,大凡有所成就的教师,都十分重视对工作经验的总结和研究,坚持写作,不断把自己的经验上升为理论。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优秀班主任魏书生从教26年,撰写了210多万字的日记,发表了100多篇文章,主编出版了10多本专著;
一个教师如果不想一辈子做教书匠,想让自己的影响更加深远,就不能轻视写作。写作的过程是不断总结人生经验的过程,是不断丰富自我的过程,更是不断体现教师人生自我发展的过程。能在教育行业作出成绩的一流教师,也必会在写作之路上渐行渐远的。写作是教师成长的最重要的助推力量和标志之一,而教师的个人成长又能推动写作能力提升,两者相得益彰,相互促进。作为新时期的教师,要想扎扎实实地积聚教育能量,锤炼教育艺术,发挥教育才华,就得善于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专攻的领域内,纵横开拓,深入研究,不断升华为规律性的认识,大胆提炼自己的“一家之言”,撰文立说。这样,即使我们的生命终结了,但我们的教育思考、教育经验还能以文字的形式,作为一笔精神财富留在人间,指引着一些教育工作者,这将是我们灵魂的最大欣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的教育。”这话也同样适合我们教师,从真实意义上讲,“教师真正的成长是自我的成长”。
(未完待续)
第四篇:如何撰写论文
论文撰写要素: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摘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3、关键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摘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摘要”的左下方。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
职业教学论文撰写特点:
1.题目挑选要切合教学实际,用智慧的语言,明确,凝练,概括论点。
2.周详分析,从背景分析到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层层深入,完整呈现,总结部分可以是从问题解决成效到可指导性进行展开。
3.注意紧紧围绕论点发表看法,并可以从网上搜索相关材料,再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
4.字数5000左右,字体要求参看文件。
一篇论文的诞生:
1.语文老师发现备课过程中会想到一些学生的未知表现,就在备课笔记上留了一块供自己课后补写的空白处。
2.语文老师发现学生作业要订正也应该给他们留点空间。
3.语文老师想何不对留点空间进行考虑,是不是还有其他可留空间的事。经过思考发现教案设计、课堂教学、作业这三方都有这发面的空间可发掘,有了三个方面就成了一件毛坯作品,可以写成文章了。
4.语文老师想要取个好题目: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留白技巧
5.好像还不够,题目得醒目点:
残缺也是一种美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留白技巧
6.成文提纲
介绍“留白”历史由来,概念,今天的使用意义
一、教案设计的残缺美——预设留白
(一)教学目标留白——张弛有度之美
1.删繁就简2.同中求异
(二)教学设计留白----适度模糊之美
二、课堂教学的残缺美——有效留白
(一)质疑留白----悬而不决之美
(二)时间留白----断流停顿之美
(三)板书留白----一叶知秋之美
(四)情感留白----引而待发之美
三、作业设计的残缺美——延伸留白
(一)兴趣留白
(二)难度留白
四、结语
第五篇:如何撰写论文摘要
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摘要和结论写作要点
一、摘要写作
1、“摘要”是什么?
不加注释和评论,对文献内容的精确和扼要的表达;按照中国国家标准:以提供文摘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
摘要是论文全文的提炼和骨架,是全面而简洁的工作介绍。摘要是全文的缩影,是可以单独使用的文体。
2、“摘要”写什么?
摘要内容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①研究目的:简述课题背景和重要性,提出论文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②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重要结果(特别是创新成果)和结论; ③成果的应用前景或理论意义。
3、写作摘要时要注意什么?
①以第三人称,简短陈述,不宜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 ②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 ③避免将应在引言和结论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
④避免出现公式、化学结构式、插图和表格,不引文,不举例。
⑤少用或不用符号、缩略语、略称和代号,不用非公知公用的术语符号和非法定的计量单位;
⑥ 列举关键词时要考虑到让同行很容易地检索您的论文。
二、结论写作
1结论写什么?
在总结概括全文的基础上,重点回答论文提出的问题是否解决?解决的怎么样?研究目的是否达到?重点阐述研究成果及意义、结论和推论。如有必要,可简要地指出存在的不足和遗留问题,以及对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关键点和方向,提出研究建议。
2结论写作要注意什么?
①避免与摘要的简单重复。不要赘述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等;从更高的角度、更广阔的背景上来总结全文和深化主题,所做结论也要更具深度和广度,而不是简单重复摘要所列成果和结论,更不是各章节小结的简单拼凑。
②突出创新和贡献:经过本论文的研究获得哪些发现和发明?对前人工作的做了哪些改进和发展?对前人的观点作了哪些修正、补充、证实或否定?
③恰如其分地强调和评价成果意义,指出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以及可能会 产生的影响。
④未经正文充分证明的设想、推测和见解不能列为结论。既不要勉强杜撰凑数,也不要漏过一条真正的结论(否定的、负面的结论也是重要结论)。
⑤观点要鲜明,不宜用“可能”、“大概”和“似乎是”等模棱两可的字眼。⑥注意结论的适用范围,推论要适可而止。
⑦简明扼要,准确完整,可以列出若干条,各条自成段落。
⑧中文摘要采用较为纯净的中文文字(参考“摘要写作”第3项④和⑤条),避免中英文掺杂(此条适用于全文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