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俭意识和其他》翻译心得

时间:2019-05-12 04:28: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节俭意识和其他》翻译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节俭意识和其他》翻译心得》。

第一篇:《节俭意识和其他》翻译心得

议论性散文翻译一戴着镣铐跳舞的艺术

14笔译龚月琴

一、议论性散文的定义和特点。

所谓议论性散文,就是用散文的表现手法阐发议论。它一方面是“议论文”,是要阐明一个论点;另一方面它又是“散文”,在注重逻辑思维和推理时又侧重的是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议论性散文属于散文的体裁而不是议论文。但是,它和一般性的散文:写景散文,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又不同。它一般表达的是作者对于人生,生活和社会的感悟,旨在引发读者的思考。但是,议论性散文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议论文,它没有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结构来组成全文结构。总体来说议论性散文有一种“形散而神不散”的特质。在语体风格上议论性散文属于文学文体,强调形象思维,通过具体的充满情感的描写,为读者展现一幅幅画面,将自己的论点,论证方法展现其中。而在论证结构上,其有一定的论证结构,但是不严格,主要以作者内心的感受为线索。

二、议论性散文翻译的注意事项。

首先我们要了解议论性散文的特点。就像我上面提到的,翻译时要注意议论性散文的文学性语言特征,结构要有一定的层次,但不可过于僵化而陷入议论文的条分缕析的模式中去。

三、本文的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

《节俭意识与道德行为》从文体上判断是议论性散文,这是我们翻译的第一步,只有弄清楚了文体,才能在翻译过程中运用合理的语气和词语,结构等。接下来重要的一点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本文的中心思想是倡导“节俭”,反对浪费。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完全说理的层面,而是就该话题深入挖掘,将节俭意识上升到道德行为的层次,突出用道德对人们的浪费行为加以约束。本文结构清晰而不僵硬。论证方法多样: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还有引用论证等。所以在翻译该文时,我们要符合本文质朴平时的语言,清晰的结构,多样的论证方法,最后能够再现本文呼吁节俭,讽刺浪费和社会不公现象。

四、本文翻译的翻译的体会:戴着镣铐跳舞,形散而神不散。

钱钟书先生在《林纾的翻译》一文中提到: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翻译成另一国文字, 既不能因语言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张的痕迹, 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 那就算得入于化境若能将冰心的散文英译达到“化境”, 那也是一种很高的境界。(钱钟书,林纾的翻译,1979,62)

(一)、结构严谨,行文优美。例

1、一是人们为果腹度日而节俭,一是人们因衣食无忧而节俭。前者节俭迫于生活的压力,限于物质层面;后者节俭则为美德,已上升到了一种精神境界。

学生译:One is to satisfy one’s hunger, the other is to set up for life.The former frugality is limited to the material level under the pressure of life but the latter one is kind of virtues and has been lifted up to a spiritual level.老师译: In one, it is observed by people who have to struggle for their physical survival, and in the other, by those who live free of worries about food or clothing.The former group does so as a daily necessity under the pressure of subsistence, suggesting a focus of their economy on material supplies, while the latter group does so as a virtuous trait, their conduct thus ascending to a moral altitude.对比:这两者的翻译都将原文的行文结构翻译出来了,学生译:one„the other„.The former„,the latter.老师译成:In one„and in the other.The former group does so„the latter group does so.虽然两者都将句型结构和层次表现出来了,但是学生译的比较呆板像产品说明书,而老师通过“重复”手法的运用展现了原文的韵律美。

2、首先„这样的宣传收效不会太明显,其次„这样的宣传收效不会太明显,再次„这样的宣传收效不会太明显。

学生译:Firstly„ it doesn’t work well;Secondly„it will not work well;Thirdly„it also loses its social function.老师译:For the really industrious population,„have little significance;For those big money earners„see no need for austerity;For those who go after wining and dining at public expenses„it would not have much effect.对比:这两段翻译中,学生翻译成了firstly, secondly, thirdly.而且后面的“效果不会很明显”,句型结构是单一的,这样的翻译更接近于议论文,少了议论性散文的形式美,老师在翻译的过程中将“首先,其次和再次”翻译的不露痕迹,后面一句话的形式也很多变。例

3、有权而从不行使“浪费”权利者,有钱而从不挥霍无度者,甚至将己之钱财献给公益事业者,时有所闻。

学生译:Those potentates never abusing their power and rich men never wasting money and even donating them to the poor are of heard.老师译:Those who are in the position of power but never abused their convenient access to extravagance, or those who are in possession of affluence but always remain on guard against prodigality while being generous in charitable donations.对比:这一句话的翻译主要是从句子结构的角度来分析的。这句话的结构对仗形式很工整,那我们在翻译过程中要再现原文的语言还要再现原文优美的结构。很明显这句话的翻译老师注意到了这一点,让读者看到了散文句子回环反复的韵律感。

(二)、诗歌翻译的注意点。

另外这篇散文的一大亮点就是引用中国的古诗文进行说理,但是却赋予了新的意义,所以在这篇散文中就有两大翻译难点,既要把诗歌原来的意义,形式翻译出来,还要将其在上下文中新的意义翻译出来。

诗歌是汉语文章中最难翻译的体裁之一因为其具有高度凝练性和历史文化内涵,和小说、戏剧、散文等的翻译不同,诗歌翻译不仅需要表达出作者的交际意图之外,还要按照译语的方式通过押韵、遵守音步韵律等方式来还原原诗的意象,表达原诗的美感。目前在国内,专门从事诗歌翻译实践的人不多,而在从事诗歌翻译理论研究的人就更少了,我们比较熟悉的从事诗歌翻译的著名学者为许渊冲。许教授在《文学翻译与科学翻译》中用数学公式表示科学为1+1=2即内容等于形式。而艺术的数学公式则是1+1= 3,即内容大于形式(许渊冲,文学翻译与科技翻译,2002(4))。可见文学翻译尤其是诗歌翻译仅仅翻译出原文的意思是远远不够的,基于此,许渊冲总结出中国学派译论“美化之艺术。“美化之艺术”又可以解读为:“美”指意美、音美、形美;“化”指等化、浅化、深化;“之”指知之、好之、乐之。“艺术”指“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意似”是译诗的低标准“意美”是译诗的高标准,“三美”才是最高标准。许教授认为,意美在翻译中是最重要的因素,音美次之形美又次之(许渊冲,三谈“意美、音美、形美”[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2).”。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许教授将诗歌翻译以美学的高度,“信”在诗歌翻译中,不是很重要,“雅”才是最重要的,意象美,意境美才是最重要的。但是从周老师的这篇文章中,我们不仅注意诗歌本意的翻译,还要结合上下文,结合语境翻译,因为作者赋予这些古诗新的意思。

文中引用了四首古诗,分别是《悯农(其一)》、《悯农(其二)》、《蚕妇》和《陶者》,除了《悯农(其一)》唐李绅《悯农》(其一),而这些诗歌我们可以按照其本意翻译,注意:意美,形美和音美。但是还有些古诗的诗句如“粒粒皆辛苦”者, 从“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中收获魔幻般的惊喜,这些很明显不能翻译成原来的意思,我们具体来看下面的例子。例

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学生译:Hoeing millet in mid-day heat, Sweat dripping to the earth beneath.Do you know the food on your plate? Each grain was hard-earned.老师译:At noon they hoe up weeds / their sweat drips on the soil / Who knows the rice that feeds / Is the fruit of hard toil? 对比:这首诗的翻译中,两者都把意象和大概意思翻译出来了,但是学生的译文没有注意诗歌的押韵和字数相等的原则,没有注意“音美”和“形美”。

2、宋张俞《蚕妇》:“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学生译:A Silkworm farmer, poet Zhang Yu(Song Dynasty)wrote that: “

Yesterday she went to the fair in the town;Her hanky wet with tears on her way back;She saw this or that one don a silk-gown;Yet none is a silkworm farmer, alack!” 老师译:The Silkworm Woman(i.e.I went yesterday to sell silk in town / I had my kerchief wet with tears when back / I found those people who are dressed in silk / Had never done a silkworm breeding task)by Zhang Yu of the Song Dynasty(960-1279)。对比:老师的译文和学生的译文有几个不同点,首先学生虽然注意到了字数对等的原则,但是翻译的诗歌字数较多,不够凝练,老师的译文省略了动词,名词但是也能看得懂,如“I had my kerchief wet with tears when back”和“I had my kerchief wet with tears when back”,学生的译文显得冗长。另外学生的译文用she做主语,但是后面主语又不统一了,诗歌结构有些混乱。而老师译文一直以第一人称做主语,一目了然。

3、诗歌所透射的无非是“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悯农》其二)和“屋上无片瓦”的残酷现实以及以剥削为主要特点的社会制度下贫苦劳动者的生活写照。

学生译:The two sentences just reflect the cruel reality and poor farmers’ living condition under the social system with exploitation as its main feature.老师译:who inhabited cottages absent of a tiled roof, or even starved to death though they were industrious, leaving no land uncultivated.对比:这句话的翻译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不是所有引用的古诗文都需要直译,如果这里还将“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悯农》其二)和“屋上无片瓦”中的古诗文译出来,就显得冗长,而且读者也很难理解,这里第一个翻译考虑了回避这个问题,第二个翻译老师是将其意思翻译出来。

(三)、相关翻译技巧的运用:省译,增译,直译,意译等。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利用增减词、词性的转换或修辞手段使文字更具感染力, 并使英译文既能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又着力保持原作的神韵和风姿, 达到原作的艺术效果。省译的运用:

1、明星做广告就那么一颦一笑,足以令最基层的劳动者数辈人瞠目结舌。

学生译:Every twinkle and smile of the superstars in the advertisement can make so much money that several generations of grass-root labors will stay dumbfounded.老师译:Or superstars who, by a single appearance in a commercial, can rake in a staggering amount that could stun the lowest strata of the working class.对比:对比这两个翻译,老师将“一颦一笑”,“数辈人”都没有翻译出来,之所以没有翻译“一颦一笑”,因为这里作者对明星持否定态度,暗讽其赚钱太容易,而学生译得有夸赞明星的意味,所以这里应该采取省译的手法。“数辈人”在这里属于大家都明白的信息,也是非重点信息,因此也不需要翻译出来。增译的运用: 例

2、人之初接受节俭的教育大多是从唐李绅《悯农》(其一)诗开始的。

学生译:People’s initial education of frugality originates from the renowned poem of the Tang dynasty called Sympathy for the peasants by Li Shen.老师译:In Chinese culture, people gain their initial awareness of frugality mostly from their introduction to the poem Sympathy for Farmers(No.I)by Li Shen of the Tang Dynasty(618-907).对比:对比学生的译文和老师的译文可以发现,老师加了个大前提:In Chinese culture,另外作者对《悯农》(其一),还有李绅的身份和生活年代。这是译者考虑到了外国读者的文化背景和差异,考虑到了受众的感受。直译的运用: 例3:从经济学的角度,所谓的“粒粒皆辛苦”早已发生了质的转变。

学生译:Economically speaking, the so-called description

“Each grain was hard-earned” has had a qualitative change.老师译:From the economic perspective, the “fruit of hard toil” can undergo a significant change in nature.对比:这里的“粒粒皆辛苦”两者都采取了直译的手法,但是我觉得老师译的直接是引号加译文有点突兀,我选择在前面加了个description.这样就自然点了 意译的运用:

4、“粒粒皆辛苦”者,广义上讲应指所有劳动者。学生译:“All grains are full of hard work” should include all labors.老师译:Broadly speaking, the industrious population as a term should denote the entire working class.对比:这里的“粒粒皆辛苦者”学生仍采取了直译的方式,但是很容易让人看不懂,老师这里采取了意译的方式,将“粒粒皆辛苦者”译成“industrious population”,简洁易懂也贴近实际意义。

(四)、翻译过程中情感的处理。

1、而且还可能会从李绅《悯农》(其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感受到粮食从种到收所带来的魔幻般的惊喜!

学生译:Instead, they could got ecstasy when they learn Li’s another poem saying that: “The farmers sow a seed in the spring and will have a good harvest in the Autumn.”

老师译:who could even adversely feel a stupendous joy at the scenario of grain cultivation as described by “A seed is planted deep in spring//With myriad grains reaped in autumn”, the two poetic lines in Sympathy for Farmers(No.II)by the same poet.对比:这里的译文两者都将原诗体现的鲜明的对比表现出来,一粒粟与万颗子,老师的翻译更为形象化,直接译成“万颗子”而没有像学生一样译成“大丰收”,更能体现城市小孩的惊喜之情。

2、某些“大款” ;明星做广告就那么一颦一笑

学生译:some tycoons;Every twinkle and smile of the superstars 老师译:some wealthy people;superstars who, by a single appearance in a commercial 对比:我觉得作者笔下的“大款”和“一颦一笑”这里都有贬义的意思,学生将“大款译成”tycoon”更有讽刺意味,而老师将“一颦一笑”译成“a single appearance”更表现出了其赚钱的容易性与广大贫苦人民形成鲜明的对比。

3、从珍惜粮食、节约水、电等物质的层面倡导节俭对于什么样的人群可能起到警示的作用呢?

学生译:Who can learn from the act of advocating frugality at the level of saving food, water and electricity? 老师译:If frugality was to be advoca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zing food, water or electricity as material resources, how could it achieve a desirable educational purpose for the public? 对比: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存在偏差,我理解成一个问句,其实它是一个反问句。句意理解错误,这句话就翻译错了。反问句的这个句式,今后我们可以借鉴“If „how could„?”“起到警示作用可理解成收到“教育的效果”这样就可以翻译了。

五、译后语。

英国散文翻译家Hilaire Belloc 认为翻译的本质是异地之魂假借本地之躯的复活(the essence of translating is the resurrection of an alien thing in a native body)。这样最难的就是将原语言的“魂”,即意义和神韵也要一起在译文中体现。在做翻译时,我们首先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和行文特点。比如本文是议论性散文,翻译时既要做到结构严谨,也要做到语言优美流畅。这就让翻译这一类散文变成了“戴着镣铐跳舞“的过程,因为这类散文最能体现形散而神不散的行文特色。这是个痛苦的过程,但是只有耐下心来,才能演绎最动人的舞蹈,获得正真的“复活”。

参考文献:

[1许渊冲. 文学翻译与科学翻译[J]. 上海科技翻译,2002(4).

[2]许渊冲. 三谈“意美、音美、形美”[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2). [3]钱钟书.林纾的翻译[ A].旧文四篇[ C].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62.

第二篇:忧患、节俭、公仆意识心得体会

记得曾经胡锦涛总书记这样子提出“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要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团结带领广大群众不断夺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

社会建设更需要重视三个意识。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三个意识,因为忧患而“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报告中这些充满感情的话语,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公仆意识,“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铮铮誓言。在和谐社会建设中贯彻发展成果“全民共享”,最要紧的就是以民生为核心,致力于解决发展教育、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住有所居、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安定等诸多问题,报告对此均有明确阐述,亦有更多措施。

深化改革、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仍是中国各级政府面临的重大任务。现在中国经济已步入了稳定发展的快车道,但是仍应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其实中国的综合国力排名无论怎么靠前,用13亿人口一除后的人均数字都还是在世界100名之外,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比如,上海社保资金案的发生,既有体制机制存在漏洞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目前部分官员“丢掉了忧患意识、公仆意识和节俭意识”。本届中央政府执政以来,高层领导人一直率先垂范,带领各级官员关心民间疾苦,深得民众称道。与此同时,少数官员的奢侈浪费、官僚主义、脱离群众,也引起社会各界的批评。

官员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和节俭意识,首先要制度健全,监管到位,堵住浪费和贪污腐败的漏洞。一些官员“学习太少,不了解世界的形势、中国发展的形势、不熟悉历史”。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干部必须对国情保持清醒的忧患意识,要知道今天的良好局面来之不易。

中国政府为自己设定的目标是:建设一个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政府,建设一个人民群众满意的政府。

第三篇: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

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

身体力行做构建节约型高校的表率

——在党委中心组(扩大)会上的讲话

朱友林

节俭意识与忧患意识、公仆意识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三者既有明晰的边界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忧患意识是公仆意识、节俭意识的重要基础,公仆意识是忧患意识、节俭意识的重要条件,而节俭意识则是忧患意识、公仆意识的体现和反映。“要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对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提出的这一告诫,语重心长,寓意深刻,有着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强烈的警醒作用。在此我谈三点体会。

一、增强节俭意识既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发扬艰苦奋斗传统和反腐倡廉的需要。

我国是一个资源相对不足、生态比较脆弱的国家,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资源不足、环境污染的问题日益突出。一方面我国自然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我们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水资源、4%的森林、1.8%的石油、0.7%的天然气、不足9%的铁矿石、不足5%的铜矿和不足2%的铝土矿,要养活占世界23%的人口。另一方面,中国是世界上生产浪费资源最严重的国家:200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不到世界的5%,但煤炭消耗约占世界30%,电力消耗占13%左右,钢材消耗占25%,水泥约占50%。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更令自然资源短缺的现状日益雪上加霜。按照2020年矿产品预测需求量与2020年预测累计可供储量的比较发现,在45种矿产资源中,我国将有铬、铜、锌、钴、铂、锶、钾、硼、金刚石等9种出现严重短缺,石油、铀、铁、锰、铝土矿、锡、铅、镍、锑、金等10种出现短缺。这说明我国资源对于支撑“粗放型”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到了难以承受的地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任务非常紧迫。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科学发展观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就势在必然,同

时增强领导干部的节俭意识也就成了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把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到实处,就能增强领导干部的节俭意识。

增强节俭意识,既有物质层面的意义,需要坚决反对奢侈浪费、大手大脚;又有精神层面的意义,需要秉承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节俭作为一种精神动力,能够起到砥砺意志、催人奋进的重要作用,形成凝聚人心、战胜困难的强大力量。正是靠着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夺取了革命和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同时节俭意识也是抑制腐败的精神基础。从现实生活中来看,不少腐败现象就是由于节俭意识缺乏造成的,浪费本身就是一种腐败。任何社会,如果任由奢靡之风和腐败现象滋长,都必然会耗费国家的财富,销蚀人们的灵魂,毒化社会的风气,扩大社会的裂痕。增强领导干部的节俭意识,有利于把反腐倡廉工作引向深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有了巨大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但我们的物质财富还远没有达到极大丰富,富裕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然而,有些领导干部却丢掉了优良传统,忘记了基本国情,工作上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生活上贪图享受、挥霍无度。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腐败分子违纪违法,几乎都是从贪图享乐这个“拐点”开始的。只有增强节俭意识,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才能使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

二、增强节俭意识构建节约型高校,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基础,也是高校自身健康快速发展的内在要求

构建节俭型高校是在全国上下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大背景下,结合高校建设和发展实际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高校作为与社会政治、经济结构鼎立的文化结构,作为先进文化和时尚思维理念的传播地和制造者,具有知识性强、人口相对密集、流动性大的特点,在倡导社会优良风气、建设节约型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高校不仅是传授科学知识的场所,也是社会文明行为的楷模;不仅是人才聚

集、知识聚集的高地,更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一方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推进资源的综合利用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环节,而这一环节离不开高校科研机构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建设节约型高校”的理念将促进科研人员更加积极地参与“关键技术攻关”的工作,从而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另一方面,高校聚集着众多将成为中国未来中流砥柱的有文化的年轻人,建设节约型高校有利于他们提升道德素养与人格品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崇尚节俭的文明行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校向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具有“崇尚节俭,节约资源”消费理念的毕业生,将对带动社会消费方式的文明、“建设节约型社会” 提供最长远的人力与智力支持。因此建设节约型高校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节约型社会”呼唤“节约型高校”。

另外,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本来就比较稀缺,但要支撑世界上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在教育投资不足而高校必须扩招的情况下,许多高校以银行信贷的方式进行融资实现教学规模扩大和基本设施改造。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06 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蓝皮书中的资料,目前我国公办高校向银行贷款达 1500 亿元~2000 亿元,大多数高校都存在负债经营状况。然而,在教育资源稀缺和教育经费紧张的同时,经济学上所说的“公地悲剧”现象在高校却屡见不鲜。特别是高等教育管理普遍缺乏成本观念,高校内部各单位、各部门以自我为中心,尽可能多地无偿占用教育资源, 追求“大而全”、“小而全”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造成教育资源浪费十分严重。一些高校“长明灯”、“长流水”现象随处可见,有人仅就高校教学楼的照明用电浪费测算,全国一千多所高校每年的电能浪费约为43649万千瓦时,折合电费浪费高达22697万元。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高校电能浪费相当惊人。除用电浪费以外,高校其他浪费现象也十分严重。

面对众多的浪费现象,令人担忧的不仅仅是我国本来就匮乏的能源、资源的流失与浪费,更在于高校对节俭意识的缺失将关系到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传承与否。同时,各高校在面临偿还巨额债务之际,如何走出困境寻找出一条健康快速发展的途径?答案就是要坚持不懈地搞好开源节流,而在目前开源有限甚至困难的形势下节流乃是重中之重。投资不足造成的短缺教育会制约高等教育事业的发

展,而有限的教育资源浪费又会导致更大程度上的教育短缺,从而影响高等教育的“规模、结构、效益相统一”的发展方针。因此,杜绝教育过程中的浪费是当前非常紧迫和现实的问题。增强节俭意识,建设节约型校园,是高校健康快速发展的内在要求。

三、增强节俭意识构建节约型高校,关键是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狠抓落实。

“自古兴俭以劝天下,必以身先之”。节俭,是一种思想理念,更应见诸于实际行动。教育部已向全国高校发出了《关于认真学习国务院通知精神,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许多学校都在加紧制定方案推进节约型高校的构建工作。不久前,我校出台了《关于大兴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之风,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意见》,同时《关于大兴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之风,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意见》的监督方案也正在制订中。现在最关键的,就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狠抓落实,做构建节约型高校的表率。

全校干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增强节俭意识、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对学校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建设节约型校园摆在突出的位置,切实抓紧抓好。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兴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之风,强化节约意识,树立“浪费就是腐败”的节约观,以节电、节水、节油、节耗材、精文减会为重点,控制办公费用,降低学校运行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真正做到 “少用一度电”、“少漏一滴水”、“少费一张纸”、“少跑—趟车”、“少耗—件办公物品”,使节约型校园建设活动取得实效。为推进学校二次创业、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地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第四篇:忧患意识节俭意识公仆意识心得体会

我对“忧患意识、节俭意识、公仆意识”的理解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要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团结带领广大群众不断夺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 社会建设更需要重视三个意识。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三个意识,因为忧患而“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报告中这些充满感情的话语,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公仆意识,“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铮铮誓言。在和谐社会建设中贯彻发展成果“全民共享”,最要紧的就是以民生为核心,致力于解决发展教育、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住有所居、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安定等诸多问题,报告对此均有明确阐述,亦有更多措施。

深化改革、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仍是中国各级政府面临的重大任务。现在中国经济已步入了稳定发展的快车道,但是仍应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其实中国的综合国力排名无论怎么靠前,用13亿人口一除后的人均数字都还是在世界100名之外,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比如,上海社保资金案的发生,既有体制机制存在漏洞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目前部分官员“丢掉了忧患意识、公仆意识和节俭意识”。本届中央政府执政以来,高层领导人一直率先垂范,带领各级官员关心民间疾苦,深得民众称道。与此同时,少数官员的奢侈浪费、官僚主义、脱离群众,也引起社会各界的批评。

官员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和节俭意识,首先要制度健全,监管到位,堵住浪费和贪污腐败的漏洞。一些官员“学习太少,不了解世界的形势、中国发展的形势、不熟悉历史”。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干部必须对国情保持清醒的忧患意识,要知道今天的良好局面来之不易。中国政府为自己设定的目标是:建设一个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政府,建设一个人民群众满意的政府。

第五篇:增强节俭意识始终艰苦奋斗

增强节俭意识始终艰苦奋斗

我国的经济社会正在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各方面条件改善了,这是党领导全国各族干部群众齐心协力、艰苦奋斗的结果。随着物质的丰裕和条件的改善,在一些公务活动和社会生活中,不讲节俭、铺张浪费的现象有所抬头。对这种现象,大家都感到忧心。尤其是对有的领导干部花钱大手大脚,做事讲究排场,生活追求奢华等现象,人民群众很有意见。在这种情况下,突出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成由俭,败于奢,这是一条深刻的历史经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发展壮大的传家宝。无论条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个优良传统都丢不得。丢弃了,我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懈怠了,在舒舒服服中迷醉了,在风风光光中沉落了。长此以往,我们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我们的国家难以发展进步。

从各方面来讲,现在的日子确实比过去要好得多。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少,生产力不发达,这是基本国情。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全体人民的生活还不富裕,国家建设需要办的事情还很多。我们必须胸怀大局,保持清醒,在各项工作中始终贯彻勤俭节约的原则,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

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于各级干部来说,很重要的是用好钱财,珍惜民力。国家的财政收入源于人民的辛勤劳动,一分一毫当思来之不易,取之于民理应用之于民。领导干部在履行职务、行使权力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厉行节约,精打细算,严格把关,少花钱多办事,把有限的资金资源、财力人力用在刀刃上。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防止决策失误造成人力财力的巨大损失;要坚持求真务实、讲求实效,不搞虚荣作秀的“形象工程”,不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要坚持廉洁奉公、权为民用,决不能滥用职权奢侈浪费。那种拿公家的钱不当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不花白不花的行为是腐败的;那种行则前呼后拥,出则车水马龙,动辄挥霍公款的现象是可耻的。

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建设节约型社会,领导机关要做主导,领导干部要当表率,时时讲节约,处处见节约。要把勤俭节约的意识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贯彻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上来,体现到干部作风与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上来,坚持用节俭的标准来衡量和检验我们的工作。

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节俭是一种行为,更展现一种精神力量;节俭是一种观念,更体现一种民族品格;节俭是优良传统,更是现代文明的标志。越是文明进步,越是崇尚节俭。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应当带头做到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让勤俭节约的意识,艰苦奋斗的精神,见诸实际行动,成为时代的新风尚。

下载《节俭意识和其他》翻译心得word格式文档
下载《节俭意识和其他》翻译心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忧患公仆节俭三意识[优秀范文五篇]

    文章标题:忧患公仆节俭三意识3月8日,胡锦涛同志在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重庆代表团的审议时强调,越是形势好了,越要保持清醒头脑;越是条件好了,越要发扬优良传统。各级干部特别......

    人民日报:增强节俭意识始终艰苦奋斗(精)

    人民日报:增强节俭意识 始终艰苦奋斗 3月22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增强节俭意识 始终艰苦奋斗 我国的经济社会正在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各方面条件改善了,这是党领导全国各族......

    小学生节俭节约意识调查表(共5篇)

    小学生节俭节约意识调查表 填表人:年级 1.你的哪个阶段的节水节电意识最好? A 小学一二年级B 小学三四年级C 一直很好D一直不太好 2.你家里有具体的节水节电措施吗?(如一水......

    节俭

    主题素材——节俭 【主题阐释】 节俭就是勤劳和俭朴,反对浪费,珍惜劳动成果, 用钱有节制,不铺张浪费,自己动手创造财富。诸葛亮曾说过:“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不正体现出节俭对......

    节俭

    讲节俭 一、教学 目标认知: 也是有理想有志气的人应具备的品质。 1 .知道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激进美德。2 .知道当今我仍然要勤劳节俭的原因。3 .懂得要从小培养勤劳节俭的好......

    节俭

    廉洁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伟大的诗人的屈原《楚辞·招魂》:“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末沫。”东汉著名学者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注释说:“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也就是说不接......

    节俭

    “节俭”话题作文示例及素材 一、作文示例 让节俭之花处处绽放 我们这些人,对曾国藩总有一种复杂的感情阻隔。记得小的时候,历史老师在讲述天平天国运动时,眼含泪花,痛斥他的湘......

    翻译心得

    翻译心得 每次做翻译作业,都感觉是一次巨大的挑战,这次拿到范文后,我还是按照原来的步骤,把所有的生单词划了出来,然后依次查清意思,但是翻译始终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工作。每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