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本(儿童诗)课程【总第20课时】分析
校本课程(儿童诗)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的阅读兴趣越来越高,能够了解诗歌的特点,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大部分同学能够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诵、背诵诗歌,还会配上自己喜欢的图画。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总目标:
1、通过阅读教师所选定的诗歌,帮助学生扩大阅读量。
2、初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陶冶学生情操。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朗读、思维能力等。
4、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增进师生感情、融洽师生关系。
5、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能积极主动地阅读,在阅读时,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
6、阅读完毕后能及时归纳、总结,能独立完成好阅读笔记,在家长的帮助下,填写好“课外阅读情况登记表”。教学重点及难点:
浦阳三小
张珍凤
1、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爱好。
2、能从诗歌中汲取有意义的知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3、培养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三、教学方法及措施
1、选择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诗歌,陶冶孩子们的情操。
2、精心备课,并按照计划实施教学活动,排除随意性。
3、多开展一些目的明确,形式生动活泼,富于童趣的阅读活动
4、定期评选出“读书小博士”、“创作小精灵”、“儿歌大王”等。
四、教学进度安排 每首诗歌为一课时
第一课时
春
教学目标
1.学习关于“春”的儿童诗三首,认识春天永远充满活力,春天是无处不在的。
2.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并在反复诵读、感悟、记忆及尝试创作等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初步领悟学习儿童诗的一般方法。
3.培养学生学习儿童诗的兴趣,初步感受儿童诗的艺术美。●教学过程:
一、识春
1.谈话激趣:
师:春天是个花红柳绿的季节。曾记得王安石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闻名大江南北,而朱熹又以“万紫千红总是春”一语道出春的真谛。而朱自清更以其艺术家特有的气息感受到“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2.读议《春天到了》
(1)范读:
《春天到了》
小弟弟的门牙掉了/最近才长出来/他很高兴地说/妈!春天到了/花呀,虫呀/小草们都长出来了/连我的牙齿也长出来了!
(2)自由说说读读:你最爱读哪一句或哪几句?
(3)全班重点赏读:连我的牙齿也长出来了!
二、赏春
师: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看,春雨来了,水花、伞花、心花都开了;春风来了,蝴蝶、蜜蜂、人们都在忙碌着。
1.出示:《春雨》
谁来了?/使湖上的水花/一朵朵开得响亮亮的。
谁来了?/使路上的伞花/一朵朵开得哈哈笑的。
谁来了?/使老农夫们的心花/一朵朵开得甜蜜蜜的。
出示:《春风》
悄悄地流过来/柔柔地流过去/是一条蜜也似的河/
小草真贪嘴/远远的就伸手要/扶桑花更馋嘴/把舌头舔得长又长。
轻轻地流过来/甜甜地流过去/是一条酒也似的河/
蝴蝶尝一口/醉得整天翩翩起舞/蜜蜂喝一口/乐得终日不停地哼歌。
春风/是用明媚阳光酿成的蜜/是用花香鸟语酿成的酒,/来吧,大家快来饮一杯!
2.小组学习
(1)四人小组内合议选择一首诗歌学习。
(2)说说可以如何学懂诗歌?
讨论后归纳:读出特色、悟出真情、画出春色、比出春意。
3、全班读议
第二课时
儿童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出示童年图,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儿童诗两首》,分享童年的快乐。板书: 儿童诗两首
二、初读儿童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
2、找喜欢的伙伴读诗、互评、互相正音。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三、再读儿童诗,交流学习
1、再读诗,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出来 2、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诗: 你最喜欢哪首诗?为什么? 预设:
《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童年美好幸福。表示动作的词既准确又形象,如“安、接、装、种、悠、长、望、飞” 《童年的水墨画》使我感受到童年快乐。3、小组内读诗。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2、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五、感情朗读,背诵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六、拓展延伸
1、交流课前搜集的儿童诗。2、学写儿童诗。
3、办儿童诗主题手抄报。
第三课时
《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要点:
1、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准是、编队”等词语。能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2、能用读儿童科普文章的方法读懂课文,培养爱大自然爱科学的兴趣。
3、初步背诵二、五小节,仿写诗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本站版权说明
1、读题。
2、出示课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朗读课文,逐幅出示与课文有关的画面)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次。
(2)给诗歌的各节标上序号,并想想哪几节是写大自然语言的?
2、问:哪几节是写大自然语言的?指名读。
三、学习诗歌的2—5节。
1、学生从2—5节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节读,并完成练习:“我读懂了第()节,知道了()。”
(1)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小节,(可以几位同学同时读)
(2)谈谈自己读懂什么。(指名回答的同时,几位学生在黑板上写自己读懂什么)
第四课时
唤起想象,体验情感美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教学过程:
师:“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让它替我给您唱歌”,不上学的时候,文中的小朋友会怎样去陪伴盲婆婆呢?
品味诗文,鉴赏意境美
师:(出示插图二:盲婆婆手捧蝈蝈,大背景是广阔的田野)小朋友,你看,盲婆婆双手捧着蝈蝈,脸上露出微笑,聚精会神地听着,听着(播放蝈蝈叫声)她仿佛会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呢?
(一名学生朗读第三节,其余学生评议。)
三、朗读吟诵,感受节奏美。
师: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小节,读给大家听。
师:读得真好听。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今天读的这首诗中句子和以前的课文中句子,有什么不同吗? 生答 出示:乐呵呵地/捉回了
一只/绿色的蝈蝈,喜滋滋地/送给了
邻居家的/盲婆婆。
师:在划斜线的地方稍稍停一下,读起来会更美,试试看。
生自由练读。
四、创编诗歌,享受创造美 5.竹里馆
教学目标:完成对本诗的创造性解读。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问题导入:你们是怎样独处的呢?
学生自由交流一下自己的经历,由此话题引入对此诗的解读:同学们,诗人王维是怎样独处的。
1、读。我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诗。古典诗歌的学习第一步是读,按照古诗节奏教师范读一次,学生齐读。
2、品。你感觉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怎样?为什么?
学生自己揣摩,回答自己的感觉。有清冷、寂寞、空灵、淡泊、宁静、优美、平白、忧郁、伤感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3、析。教师展开联想,拓展诗中的内容(程度高的班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口头拓展,教师补充):这是夜深人静之时,竹里馆里寂静幽深,明月皎洁,王维一个人一时睡不着觉,于是起来弹琴,抒发自己的情感。你们品一品,王维究竟是抒发宁静致远的淡泊心境呢,还是抒发个人抑郁不得志的情怀?
学生讨论,这个话题其实也是对课文注释提出的质疑,让学生懂得“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道理,让思辨的习惯常常在学习中养成。
4、悟。学生在讨论自己的看法时,常常会悟到一点什么,让他们多讲出来已形成思想交流的氛围。
5、诵。学生有了自己的阐释后一起诵读,或者用自己的体会和感情把这首诗昂扬顿挫地朗读给大家听,以加深认识的目的。
二、布置明天要学习的新课文《丑小鸭》,思考三个问题:
1、找出课文中若干形象,结合具体语句谈谈自己的看法。(如仁爱的农夫,可鄙的、可笑的、、、、、猫绅士、鸡太太等等)
2、你知道丑小鸭变成天鹅的原因是什么?
3、丑小鸭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三、下课。
第五课时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一、课前游戏,复习导入
1、说说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也可以以连线的方式出现节日、日期和习俗。)
2、揭示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忆”的意思。
二、小组合作,讨论自学
1、小组讨论确定本诗怎么学习。
自学基本步骤:
(1)自读:读准字音,并借助课后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词义。
(2)自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读中产生的疑惑。
(3)交流:读读、说说、问问。
2、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师生交流,解决疑难
1、每组读诗,说说读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组学习时所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
2、其他组的同学与老师参与其中,或讨论解决或补充己见。
四、感情朗读,启发想象
1、指名朗读诗文。问: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引导以情促读。问:你能用读来表现出这种思想感情吗?
3、引导以读促发想象。问:同学们在读时头脑中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情景,能交流一下吗?
4、学生交流想象的景像,并再次有感情朗读。
五、趣味活动
1、生字连词背诵。
方法:请学生把生字按出现的先后顺序在本子上或黑板上排列,再连起来,试着背诵。
2、诗句连对。老师说诗句意思,学生背相应句子。
3、情境练背。学生当小小诗人,或加动作或加表情,先自己朗读再上台表演,达到背诵。
4、赛诗会。
方法:(1)集体赛:每个小组背
一、两首古诗,一首课内的,一首课外的,看哪一组背得既响亮又流利。
(2)个人赛: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看谁背得最有感情。
六、拓展活动
1、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秋景的诗,背给同学听听。
2、有机会到公园或田野里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想想自己心中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推荐相关的古诗:《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唐?王维)三首古诗。
第七课时
秋浦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描绘的火热劳动场景及对劳动者不辞辛苦的赞美。
教学过程:
一、读诗题,师作简要提示,理解诗题,简介作者。(秋浦歌:地名,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是唐代银和铜产地之一。)
二、自由朗读古诗,结合课文插图,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思考:
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什么人物?
2、哪些诗句写景?哪些诗句写人?(指名读)
3、诗人是在什么时候看到这一景象?你是怎么知道的?
三、深入理解诗句。
1、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引导学生理解“照”、“乱”在诗句中的意思,鼓励学生看图读诗句理解诗意:熊熊的炉火映红了天和地,红星在升腾的紫烟中飞溅。)
2、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这是个怎样的夜晚?在这样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脸膛红彤彤的冶炼工人在做什么?(一边劳动,一边唱歌。)
劳动者的歌声听来怎样?(理解“动寒川”)
3、齐读古诗,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首诗?
第八课时
夜宿山寺
教学目标 :
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5、练习把诗句补充完整。
教学过程 :
一、小擂台
以小组为单位介绍唐朝大诗人李白。(相同的内容不重复)
二、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夜宿山寺》
三、学习新课
1、教师出示插图,请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说说图画的内容。
在一座很高的山上,有一座寺庙,云雾萦绕在山腰,星星在寺庙周围眨着眼睛。
2、教师范读古诗,请学生进行评价。
3、学生自己读古诗,4、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5.理解诗意 四.谈谈感受
第九课时
独坐敬亭山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生字“亭”,理解诗中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古诗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题,揭题。
1、在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学会了请教,知道请教可以增长自己知识和才干,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勤学好问的品质。今天,老师想向同学们请教一个问题:有谁知道李白是怎样的一个人吗?谁来告诉大家?你又是怎样了解的?
2、揭题:是啊,李白一生写了很多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3、解题:“独坐”是什么意思?题目是什么意思?
齐读课题
(二)初读,引入意境。
1、听音朗读,初识古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1)把诗读通读顺。
(2)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同桌读。
(三)再读,感悟诗意。
1、同学们再读诗,看有哪些词不理解的,可以通过看注释或者查字典解决,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理解。
2集体交流词的意思。(“众鸟”许多鸟;“高飞尽”都高高的飞走了;“孤云”孤单的云;“独”独自;“闲”悠闲;“相看”互相看;“不厌”不满足;)
3、小组讨论交流诗句的理解。
4、全班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5、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景物?(鸟飞尽,云飘走了,孤山。)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凄凉)诗人的心情怎样?(孤单寂寞)结合版书:
6、如果你是李白,遇到这样的处境,你会怎么想?
(四)朗读,背诵。
1、诗人如此心情读的时候该怎样去读?请你把自己当做李白来诵读古诗。
2、配乐朗读朗读。
3、指名读。
4、学生齐读。
5、背诵。
(五)扩展。
1、闭上眼睛听配乐诵读,边听边想象诗的画面。
2、把自己想象到的画于课本上这首诗的空白处,可画前一句的情景,也可画后两句的情景,也可全画,3、交流。
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
鸟飞尽
云独闲
孤独寂寞
山相对
第十课时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学习目标
(一)反复诵读,领会诗情,品味诗韵。
(二)合理想象,体会贫苦人民的生活和诗人的思想感情。(三)背诵本诗。
1. 诗人简介
刘长卿(709~约780)中国唐代诗人。字文房。玄宗天宝进士。德宗建中二年(781),任随州(今属湖北)刺史,世称刘随州。
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如《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疲兵篇》、《新息道中作》等,笔调苍凉沉郁。
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五律简练浑括,于深密中见清秀。如《新年作》、《岳阳馆中望洞庭湖》、《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海盐官舍早春》等。七律也多秀句,如“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别严士
元》)、“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长沙过贾谊宅》)。五绝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中对月》、《送灵澈上人》,以白描取胜,饶有韵致。2.解题
你能说说题目《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什么意思吗? 解析:逢:遇,意思是说诗人遇到风雪投宿在芙蓉山主人家。3.赏析
(1)你能写出这些诗句的意思吗?
日暮苍山远: 太阳快要落山了,远处的山灰蒙蒙的一片。
天寒白屋贫:在寒冷的风雪中,从眼前那简陋的茅舍可以知道主人家非常贫穷。柴门闻犬吠:忽然从柴门外传来了狗的叫声。风雪夜归人:大概是芙蓉山主人在风雪夜回来了吧。
相信通过刚才的解释,大家对这首诗已经有了深刻的理解,接下来我们学习什么呢?(2)简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写出你的分析吧: 4.背诵古诗
第十一课时 《送灵澈上人》教案
教材简析: 全诗纯为写景,恍如图画,可谓诗中有画的佳作。
教学目标: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诵古诗。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气息。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八世纪法国狄德罗评画时说过:“凡是富于表情的作品可以同时富于景色,只要它具有尽可能具有的表情,它也就会有足够的景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如画的诗歌《送灵澈上人》。
二、作者与背景
一直失意待官,心情郁闷。灵澈此时诗名未著,云游江南,心情也不大得意,在润州逗留后,将返回浙江。一个宦途失意客,一个方外归山僧,在出世入世的问题上,可以殊途同归,同有不遇的体验,共怀淡泊的胸襟。这首小诗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境界。
三、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听老师范读,学生自由读。
2、注释:
1)、灵澈:中唐时著名诗僧。上人,对僧人的尊称。
2)、苍苍:深青色。这里指葱笼的树色。竹林寺:是灵澈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3)、杳杳:深远的样子,这里指天边的暮色。4)、荷笠:背着斗笠。带斜阳:映照在夕阳中。5)、青山独归:即独归青山。
3、诗歌大意
苍翠山林中的竹林寺,远远传来晚钟的声音。背着斗笠,披着夕阳的余辉,独自向青山归去,渐行渐远。
四、赏析 :首小诗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它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第12课时 听弹琴
教学目标: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诵古诗。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气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刘长卿 写的古诗
学生背诵
二、学习新诗 1.出示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2听老师范读,学生自由读。3注释:
诗题一作“弹琴”,《刘随州集》为“听弹琴”。从诗中“静听”二字细味,题目以有“听”字为妥。
琴是我国古代传统民族乐器,由七条弦组成,所以首句以“七弦”作琴的代称,意象也更具体。“泠泠”形容琴声的清越,逗起“松风寒”三字。“松风寒”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的凄清,极为形象,引导读者进入音乐的境界。“静听”二字描摹出听琴者入神的情态,可见琴声的超妙。高雅平和的琴声,常能唤起听者水流石上、风来松下的幽清肃穆之感。而琴曲中又有《风入松》的调名,一语双关,用意甚妙。
4.诗歌大意
是描写音乐的境界,后两句则是议论性抒情,牵涉到当时音乐变革的背景。汉魏六朝南方清乐尚用琴瑟。而到唐代,音乐发生变革,“燕乐”成为一代新声,乐器则以西域传入的琵琶为主。穆如松风的琴声虽美,如今毕竟成了“古调”,又有几人能怀着高雅情致来欣赏呢?言下便流露出曲高和寡的孤独感。“虽”字转折,从对琴声的赞美进入对时尚的感慨。“今人多不弹”的“多”字,更反衬出琴客知音者的稀少。有人以此二句谓今人好趋时尚不弹古调,意在表现作者的不合时宜,是很对的。借此寄托一种孤芳自赏的情操罢了。
第13课时
春
教学目标
1.学习关于“春”的儿童诗三首,认识春天永远充满活力,春天是无处不在的。
2.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并在反复诵读、感悟、记忆及尝试创作等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初步领悟学习儿童诗的一般方法。
3.培养学生学习儿童诗的兴趣,初步感受儿童诗的艺术美。●教学过程:
一、识春
1.谈话激趣:
师:春天是个花红柳绿的季节。曾记得王安石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闻名大江南北,而朱熹又以“万紫千红总是春”一语道出春的真谛。而朱自清更以其艺术家特有的气息感受到“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2.读议《春天到了》
(1)范读:
《春天到了》
小弟弟的门牙掉了/最近才长出来/他很高兴地说/妈!春天到了/花呀,虫呀/小草们都长出来了/连我的牙齿也长出来了!
(2)自由说说读读:你最爱读哪一句或哪几句?
(3)全班重点赏读:连我的牙齿也长出来了!
二、赏春
师: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看,春雨来了,水花、伞花、心花都开了;春风来了,蝴蝶、蜜蜂、人们都在忙碌着。
1.出示:《春雨》
谁来了?/使湖上的水花/一朵朵开得响亮亮的。
谁来了?/使路上的伞花/一朵朵开得哈哈笑的。
谁来了?/使老农夫们的心花/一朵朵开得甜蜜蜜的。
出示:《春风》
悄悄地流过来/柔柔地流过去/是一条蜜也似的河/
小草真贪嘴/远远的就伸手要/扶桑花更馋嘴/把舌头舔得长又长。
轻轻地流过来/甜甜地流过去/是一条酒也似的河/
蝴蝶尝一口/醉得整天翩翩起舞/蜜蜂喝一口/乐得终日不停地哼歌。
春风/是用明媚阳光酿成的蜜/是用花香鸟语酿成的酒,/来吧,大家快来饮一杯!
2.小组学习
(1)四人小组内合议选择一首诗歌学习。
(2)说说可以如何学懂诗歌?
讨论后归纳:读出特色、悟出真情、画出春色、比出春意。
3、全班读议
第14课时
儿童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出示童年图,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儿童诗两首》,分享童年的快乐。板书: 儿童诗两首
二、初读儿童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
2、找喜欢的伙伴读诗、互评、互相正音。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三、再读儿童诗,交流学习
1、再读诗,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出来 2、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诗: 你最喜欢哪首诗?为什么? 预设:
《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童年美好幸福。表示动作的词既准确又形象,如“安、接、装、种、悠、长、望、飞” 《童年的水墨画》使我感受到童年快乐。3、小组内读诗。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2、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五、感情朗读,背诵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六、拓展延伸
1、交流课前搜集的儿童诗。2、学写儿童诗。
3、办儿童诗主题手抄报。
第15课时
《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要点:
1、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准是、编队”等词语。能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2、能用读儿童科普文章的方法读懂课文,培养爱大自然爱科学的兴趣。
3、初步背诵二、五小节,仿写诗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本站版权说明
1、读题。
2、出示课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朗读课文,逐幅出示与课文有关的画面)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次。
(2)给诗歌的各节标上序号,并想想哪几节是写大自然语言的?
2、问:哪几节是写大自然语言的?指名读。
三、学习诗歌的2—5节。
1、学生从2—5节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节读,并完成练习:“我读懂了第()节,知道了()。”
(1)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小节,(可以几位同学同时读)
(2)谈谈自己读懂什么。(指名回答的同时,几位学生在黑板上写自己读懂什么)
第16课时
唤起想象,体验情感美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教学过程:
师:“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让它替我给您唱歌”,不上学的时候,文中的小朋友会怎样去陪伴盲婆婆呢?
品味诗文,鉴赏意境美
师:(出示插图二:盲婆婆手捧蝈蝈,大背景是广阔的田野)小朋友,你看,盲婆婆双手捧着蝈蝈,脸上露出微笑,聚精会神地听着,听着(播放蝈蝈叫声)她仿佛会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呢?
(一名学生朗读第三节,其余学生评议。)
三、朗读吟诵,感受节奏美。
师: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小节,读给大家听。
师:读得真好听。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今天读的这首诗中句子和以前的课文中句子,有什么不同吗? 生答 出示:乐呵呵地/捉回了
一只/绿色的蝈蝈,喜滋滋地/送给了
邻居家的/盲婆婆。
师:在划斜线的地方稍稍停一下,读起来会更美,试试看。
生自由练读。
四、创编诗歌,享受创造美 5.竹里馆
教学目标:完成对本诗的创造性解读。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问题导入:你们是怎样独处的呢?
学生自由交流一下自己的经历,由此话题引入对此诗的解读:同学们,诗人王维是怎样独处的。
1、读。我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诗。古典诗歌的学习第一步是读,按照古诗节奏教师范读一次,学生齐读。
2、品。你感觉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怎样?为什么?
学生自己揣摩,回答自己的感觉。有清冷、寂寞、空灵、淡泊、宁静、优美、平白、忧郁、伤感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3、析。教师展开联想,拓展诗中的内容(程度高的班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口头拓展,教师补充):这是夜深人静之时,竹里馆里寂静幽深,明月皎洁,王维一个人一时睡不着觉,于是起来弹琴,抒发自己的情感。你们品一品,王维究竟是抒发宁静致远的淡泊心境呢,还是抒发个人抑郁不得志的情怀?
学生讨论,这个话题其实也是对课文注释提出的质疑,让学生懂得“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道理,让思辨的习惯常常在学习中养成。
4、悟。学生在讨论自己的看法时,常常会悟到一点什么,让他们多讲出来已形成思想交流的氛围。
5、诵。学生有了自己的阐释后一起诵读,或者用自己的体会和感情把这首诗昂扬顿挫地朗读给大家听,以加深认识的目的。
二、布置明天要学习的新课文《丑小鸭》,思考三个问题:
1、找出课文中若干形象,结合具体语句谈谈自己的看法。(如仁爱的农夫,可鄙的、可笑的、、、、、猫绅士、鸡太太等等)
2、你知道丑小鸭变成天鹅的原因是什么?
3、丑小鸭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三、下课。
第17课时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一、课前游戏,复习导入
1、说说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
阳节也可以以连线的方式出现节日、日期和习俗。)
2、揭示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忆”的意思。
二、小组合作,讨论自学
1、小组讨论确定本诗怎么学习。
自学基本步骤:
(1)自读:读准字音,并借助课后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词义。
(2)自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读中产生的疑惑。
(3)交流:读读、说说、问问。
2、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师生交流,解决疑难
1、每组读诗,说说读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组学习时所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
2、其他组的同学与老师参与其中,或讨论解决或补充己见。
四、感情朗读,启发想象
1、指名朗读诗文。问: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引导以情促读。问:你能用读来表现出这种思想感情吗?
3、引导以读促发想象。问:同学们在读时头脑中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情景,能交流一下吗?
4、学生交流想象的景像,并再次有感情朗读。
五、趣味活动
1、生字连词背诵。
方法:请学生把生字按出现的先后顺序在本子上或黑板上排列,再连
起来,试着背诵。
2、诗句连对。老师说诗句意思,学生背相应句子。
3、情境练背。学生当小小诗人,或加动作或加表情,先自己朗读再上台表演,达到背诵。
4、赛诗会。
方法:(1)集体赛:每个小组背
一、两首古诗,一首课内的,一首课外的,看哪一组背得既响亮又流利。
(2)个人赛: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看谁背得最有感情。
六、拓展活动
1、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秋景的诗,背给同学听听。
2、有机会到公园或田野里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想想自己心中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推荐相关的古诗:《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唐?王维)三首古诗。
第18课时
秋浦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描绘的火热劳动场景及对劳动者不辞辛苦的赞美。
教学过程:
一、读诗题,师作简要提示,理解诗题,简介作者。(秋浦歌:地名,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是唐代银和铜产地之一。)
二、自由朗读古诗,结合课文插图,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思考:
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什么人物?
2、哪些诗句写景?哪些诗句写人?(指名读)
3、诗人是在什么时候看到这一景象?你是怎么知道的?
三、深入理解诗句。
1、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引导学生理解“照”、“乱”在诗句中的意思,鼓励学生看图读诗句理解诗意:熊熊的炉火映红了天和地,红星在升腾的紫烟中飞溅。)
2、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这是个怎样的夜晚?在这样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脸膛红彤彤的冶炼工人在做什么?(一边劳动,一边唱歌。)
劳动者的歌声听来怎样?(理解“动寒川”)
3、齐读古诗,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首诗?
第19课时
夜宿山寺
教学目标 :
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5、练习把诗句补充完整。
教学过程 :
一、小擂台
以小组为单位介绍唐朝大诗人李白。(相同的内容不重复)
二、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夜宿山寺》
三、学习新课
1、教师出示插图,请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说说图画的内容。
在一座很高的山上,有一座寺庙,云雾萦绕在山腰,星星在寺庙周围眨着眼睛。
2、教师范读古诗,请学生进行评价。
3、学生自己读古诗,4、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5.理解诗意 四.谈谈感受
第20课时
独坐敬亭山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生字“亭”,理解诗中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古诗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题,揭题。
1、在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学会了请教,知道请教可以增长自己知识和才干,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勤学好问的品质。今天,老师想向同学们请教一个问题:有谁知道李白是怎样的一个人吗?谁来告诉大家?你又是怎样了解的?
2、揭题:是啊,李白一生写了很多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3、解题:“独坐”是什么意思?题目是什么意思?
齐读课题
(二)初读,引入意境。
1、听音朗读,初识古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1)把诗读通读顺。
(2)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同桌读。
(三)再读,感悟诗意。
1、同学们再读诗,看有哪些词不理解的,可以通过看注释或者查字典解决,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理解。
2集体交流词的意思。(“众鸟”许多鸟;“高飞尽”都高高的飞走了;“孤云”孤单的云;“独”独自;“闲”悠闲;“相看”互相看;“不厌”不满足;)
3、小组讨论交流诗句的理解。
4、全班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5、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景物?(鸟飞尽,云飘走了,孤山。)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凄凉)诗人的心情怎样?(孤单寂寞)结合版书:
6、如果你是李白,遇到这样的处境,你会怎么想?
(四)朗读,背诵。
1、诗人如此心情读的时候该怎样去读?请你把自己当做李白来诵读古诗。
2、配乐朗读朗读。
3、指名读。
4、学生齐读。
5、背诵。
(五)扩展。
1、闭上眼睛听配乐诵读,边听边想象诗的画面。
2、把自己想象到的画于课本上这首诗的空白处,可画前一句的情景,也可画后两句的情景,也可全画,3、交流。
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
鸟飞尽
云独闲
孤独寂寞
山相对
第二篇:总第1--2课时专题
总第1课时
教学内容:多彩的课间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活动体验中使学生初步掌握几个课间游戏的活动方;知道课间先处理上厕所、喝水等事情,再去活动;学习用讨论、做统计的方法研究问题。
行为与习惯:学生能分辨铃声的不同含义。课间要准备好、活动好、休息好,初步形成遵守规则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自主根据铃声的指示进行学校生活,体验课间活动的丰富多彩,能主动、积极、高兴地参与课间活动,并愿意与同学一起玩。保持愉悦、健康、文明的情绪状态。
教学重点:在活动体验中使学生感悟课间要准备好、活动好、休息好。教学难点:初步懂得遵守学校生活的规则与纪律的重要性,形成规则意识。教学资源:
学具:跳绳、毽子、皮球、小篮球、小架子、羽毛球、乒乓球等。教学方法:活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请同学们说说下课铃响了,课间可以做哪些活动呢?(学生自由回答)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讨论讨论应该怎样合理安排课间活动呢?
二、活动一:课间别忘了
1、同学们,从这些图片中你发现在课间大家都干些什么呢?有哪些事是课间必须做的呢?
2、小结强调。
课间,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先喝水,或者先上厕所,或者先准备下节课的学习用具等,这三件事不管先做哪件都行,但却是每个人必须做的事。这样我们就为上下节课做好了准备,剩下的时间就可以自由活动了。
三、活动二:你说我说,认识活动
(1)学生介绍自己的课间活动。
(2)汇报统计。看来同学们在课间的活动大致上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教室里休息,一种是到操场上活动,哪种方法更好呢?
(3)交流讨论
请学生在组内讨论一下。
汇报统计:户外和室内活动各自的好处。
四、教师小结:有人还总结了课间十分钟室外活动的四大好处:接受日光照射,增进血液循环;活动关节肌肉,促进生长发育;③调解大脑功能,提高学习效率;④消除眼睛疲劳,防止近视。室内外活动各有好处,可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但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提倡做户外活动。我们应该珍惜这宝贵的课间十分钟呀!
四、活动三:欣赏资料,拓宽视野
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许多很有价值东西,这里老师准备了一些其他地方小朋友课间活动的资料,我们一起看看吧!
五、活动四:受伤了怎么办
课间活动让我们玩得开心,但有时一些同学一不小心会发生危险,受伤了应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应该相互关爱,有突发事件及时向老师报告,比如:跳绳时脚拐了,马上扶着坐下来,不能乱动;打篮球时,碰到鼻子出血了,头稍微仰起来一些,但不能过高,避免血流进气管里,要用冷水洗鼻子两侧,……)
六、活动五:游戏体验,认识规则
七、活动六:画一画
教师引言:同学们,我们了解了这么多的活动内容,你能不能用你的比把他们画出来呢?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彩笔,试一试吧!
八、总结升华。
(1)踏歌起舞。播放《健康歌》,大家一起动起来。(2)总结
总第2课时
教学内容:多彩的课间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活动体验中使学生初步掌握几个课间游戏的活动方;知道课间先处理上厕所、喝水等事情,再去活动;学习用讨论、做统计的方法研究问题。
行为与习惯:学生能分辨铃声的不同含义。课间要准备好、活动好、休息好,初步形成遵守规则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自主根据铃声的指示进行学校生活,体验课间活动的丰富多彩,能主动、积极、高兴地参与课间活动,并愿意与同学一起玩。保持愉悦、健康、文明的情绪状态。
教学重点:在活动体验中使学生感悟课间要准备好、活动好、休息好。教学难点:初步懂得遵守学校生活的规则与纪律的重要性,形成规则意识。教学资源:
学具:跳绳、毽子、皮球、小篮球、小架子、羽毛球、乒乓球等。教学方法:活动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欣赏资料,拓宽视野
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许多很有价值东西,这里老师准备了一些其他地方小朋友课间活动的资料,我们一起看看吧!
二、活动二:受伤了怎么办 课间活动让我们玩得开心,但有时一些同学一不小心会发生危险,受伤了应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应该相互关爱,有突发事件及时向老师报告,比如:跳绳时脚拐了,马上扶着坐下来,不能乱动;打篮球时,碰到鼻子出血了,头稍微仰起来一些,但不能过高,避免血流进气管里,要用冷水洗鼻子两侧,……)
三、活动三:游戏体验,认识规则
四、活动四:画一画
教师引言:同学们,我们了解了这么多的活动内容,你能不能用你的比把他们画出来呢?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彩笔,试一试吧!
五、总结升华。
(1)踏歌起舞。播放《健康歌》,大家一起动起来。(2)总结
第三篇:《一分钟》(总第88-89课时)
16<<一分钟>> 学习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识字与朗读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
引导自学、合作讨论、探究法
教具准备卡片、课件、录音带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人
正式上课前,全体同学立正站好,两臂侧平举一动不动的站立,看谁坚持得最久。然后让同学谈感受,再面向全体同学淡话。
你们觉得一分钟长吗?(学生自由交谈)
是啊,一分钟可以说很短,也可以说很长;在某种情况下,要能克制自己,坚持一分钟也是不容易的。我们今天学了。课文《一分钟》以后,对“一分钟”的体会一定会更深。
一、自读课文,想想题目中的“一分钟”,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学生自读后说一说)
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怎么会迟到20分钟呢?原因就藏在课文的句子里。我们再读读课文,把你读懂的句子画下来,帮元元把这20分钟找回来,好吗‘;(学生读课文,画句子,分组讨论。)
二、朗读识字
1.让学生在课文中画出带生字的词语,自主认读、识记
2、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指导学生给生字正音,注意读准翘舌音“钟、迟”,后鼻音“刚、共、定、经”,整体音节“元、已”。
3、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说说哪些字是自己已经认识的,从什么渠道或用什么方法认识的。
如:(1)熟字加偏旁识字:钟、洗、汽、哈、迟
(2)熟字换偏旁识字:快一决、钢一刚。
4、巩固识字。
(1)同学之间相互考考生字是否认识。
(2)用“找找说说”中的偏旁和字组成新字,比一比,看谁组得多。
(3)游戏巩固:从“我会认”和“我会写”的生字中,选择几个,分组进行组词比赛,哪组组词多,哪组获胜。
三、拓展延伸
课后练习“找找说说”是组字练习,用偏旁“氵、先、尺、辶、口、又、中、钅、冈、刂”等字拼字。
四、课堂评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人新课。
二、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想一想:听了老师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谈)
2、自由朗读,讨论:元元两次叹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的时候,他会想些什么?
(1)先让学生自己读书感悟,体会元元当时着急的心情;
(2)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想法,揣摩元元的心理;
(3)派代表到全班交流;
(4)通过朗读表达元元当时的心情,注意读出叹息、自责的语气。
3、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讨论:你觉得这一分钟重要吗?为什么?
当同学们看见元元“红着脸,低着头”走进教室时,一定会受到强烈的感染——就这一分钟,使他迟到了整整20分钟;就这一分钟,耽误了学习,使他感到愧疚和后悔。
4、小组讨论,让大家领悟到每一分、每一秒的重要。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一边读一边体会元元的心情。
三、指导写字
1、指导写字分两步进行。
(1)写字之前要仔细观察要写的7个字,把部件和笔画看清楚,保证把每个字写正确。如,“洗”字左边是“氵”,右边是“先”;“钟”字金字旁的最后一笔不能穿过上横。
(2)仔细观察字的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把字写得匀称、美观。比如,“共”的第六笔“点”,要仔细观察其在田字格的位置,支好架子,不要缩得太小,要留有空间。“叹”是口字旁,口字旁要写得小一些,位置偏上。
2、学生自主练写
四、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从活动中体会“一分钟”的价值。
(1)通过查找资料说明,人们一分钟能做多少事(如农民、解放军、清洁工)。
(2)以“我一分钟能做什么”为主题,交流自己的切身感受,体会时间的宝贵。
板书设计:一分钟
多睡一分钟→迟到20分钟→时间宝贵
第四篇:9校本课程质量分析
海港区2011-2012学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小学研训室 刘冰冰
一、取得的成绩
1、完善了区级校本课程审批制度,严格审批,规范调整。在区域校本课程建设已进入调整优化阶段的2011—2012学年,在成立了由业务局长任组长的校本课程开发指导与审议领导小组之后,以校本课程区级论证的规范化为目标,组建了基层学校领导、教师专家团队,制定了严格审批制度,指导学校按照市教科所的要求规范撰写《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及《课程纲要》,严格进行了所有小学的课程申报审批工作,整理归纳了针对学校的各层次评审意见,帮助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规范调整,总结出的审议制度建设经验在2012年5月市教科所举行的“校本课程审议制度建设与审议行为规范”交流研讨会上作典型介绍。
2、通过各项教研培训活动提高学校和教师的课程规划与实施水平。
在开展中心教研组、集体视导、教学评估等常规教研工作的同时,组织开展海港区校本课程观摩研讨活动,以建设路小学、先盛里小学为分会场、进校为主会场,全区300多名领导、教师参加。通过集中观课、研讨交流,促进了海港区校本课程建设工作进一步发展。组织开展区级校本课程优秀教研展示活动,白塔岭小学刘琳老师、建设路小学肖洋老师分别做校本课程示范课,所在教研组进行有研究主题的集体教研活动展示,为全区的校本课程教研工作提供示范。在全区范围内征集优秀校本课程论文、案例、课程故事,经过认真筛选,各选送十份参加市教科所评比。我区共有19所小学完善了校内创编或改编的校本教材,择优选送市教科所,获得好评。组织部分领导、教师参加河北省首届校本课程课堂教学展示评比活动,先盛里小学的李宝明老师代表秦皇岛市参赛,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二、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课程观念,课程开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的专业精神、技术要求较高。而在影响校本课程实施的众多因素中,教师课程专业能力的发展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没有课程发展,因为课程实施最重要的是要通过教师把一个好的课程构想转换成学生的实际经验。在职教师长期以来教授统编教材,执行一个教学大纲,形成对国家课程的权威性、科学性的迷信与依赖,很少甚至没有对国家课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出过质疑,没有考虑过根据本校实际来制定和修改课程,这就造成了教师参与课程编制的积极性和自我研究开发课程的能力大大降低。同时,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教师有较强的责任心,而学校的教学活动占据了教师的大部分时间,使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从事研究、开发工作。
2、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有待加强。
教师与教师之间合作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既有针对问题的讨论、课程资源的提供,还有相互之间的听课、评课等。教师在与其他人的合作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不断改进课程并提高自己,获得较快的专业发展。教师之间要加强合作与交流。加强学校各年级组、教研组的交流,共同备课,相互听课,这些是教师之间加强合作参与课程发展的良好基础。我们应该把这些已有好形式的作用发挥出来,建立学习共同体,使其成为教师合作、共同提高的学习型组织。
三、改进的措施
1、注重发挥群体的力量
在校本课程发过程中,我们要面对师资队伍参差不齐,骨干名师少缺的困难,注重师生群体参与,坚持角色定位,明确校长是关键,教师是主体,立足校本培训,自我发展。我们充分发掘不同层次教师的潜能,既重视教师专业发展,也允许教师差异发展。千方百计调动教师开发课程的积极性。指导他们根据学生特长需要,自主开发专题,自愿成立小组,热情向社会家长宣传,深入学生调查了解,多方搜集资料整理,学校要选派骨干领导不断加以服务指导,同时广泛开展专业理论系列竞赛,各类技能特长培训。定期进行专项研讨,方案评比,建议征集,经验交流,努力将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过程成为有效提高教师课程意识和课程能力的过程,将校本课程开发不断引向深入。
2、合力开发校本课程,实现资源共享的最优化。
学校在特色办学理念的影响下,为了区别自己学校与兄弟学校不同的办学特色,想尽办法开发出了各种校本课程。但校本课程要合作开发,学校之间的互相合作,不但能增强校本课程开发的实力,更能实现人力、物力资源的共享,既节省了时间,又节约了资源。
3、学校要给教师参与课程发展以更广阔的空间。
首先,要营造民主、宽松的氛围。教师参与课程发展需要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管理者要通过多种集体活动有意识地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沟通,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其次,要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对于主动参与课程发展的教师应给予一定激励政策,在完成基本任务的前提下,教师参与课程发展会加重他们的负担,需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应该对教师有所补偿,以鼓励教师的积极性。再次,要给教师资源保障。教师在参与课程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各种设备、经费、器材、场地、书刊资源等物质支持,学校应尽力提供这些课程资源,满足教师参与课程发展的需要。
第五篇:三年级校本课程教学质量分析
三年级校本课程教学质量分析
自从开设校本课程以后,因我校是开展心理教育的先进学校,在全国课题组中积极开展心理教育的研讨,并对小学生的心理研究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因此我校坚持开展了心理素质教育,作为我们本校的校本课程。
一、目的通过心理素质教育课和学校的其他课程,维护和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学生的健全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幸福一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帮助学生认识自我、适应社会、学会学习、增长智慧、懂得生活、体验幸福,是心理素质教育课程的主要目标。具体体现为,通过心理素质教育,学生逐步成长为有个性的人、有适应性的人、幸福愉快的人、有智慧的人、有意志的人、有品格的人、有追求的人、可爱的人。
二、内容
三年级上册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学会学习,自我控制和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如何增强学习动机和信心,比较小学低年级与中高年级在学习内容、进度、难度以及方式方法上的异同,掌握应对的方法。自我控制:如何减少对父母的依赖,如何掌握简单的调适心情的方法。学会生活:如何安排休闲生活,如何消费和购物。开始懂得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方法
小学《心理素质教育》课程具有心理教育课程的双重特点,因此课程评价也应与传统学科课程评价有所不同。其主要特点是重视活动过程的评价,重视评价的发展功能和激励功能,评价的多样化即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角度的多样化和评价主体的多样化。在评价要素上,关注学生对活动的态度、参与的程度、情绪情感和体验的状态;与同学教师交流合作的情况,对有关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等。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可根据平时上课时学生在活动中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价。在活动时可以采取分组、排列、讨论、辩论、实践等形式,根据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参与的程度、表现的态度、动手操作的能力等来给学生一定的成绩,如:第一课《朋友,你好》一课时,我在上这一课时,首先以小游戏来导入新课,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再来一个“交友热线”,让学生之间互相讲一讲与朋友之间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事。贴一贴照片,全班展示。最后来一个交友游戏,让学生找自己的好朋友签名,或赠送一个小礼物表达自己的交友愿望。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根据学生不同的表现来掌握学生
参与活动的度,以此来给学生是否能乐观的交友的乐趣。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不管是辩论,还是分组活动,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参与其中,在学会生活、学会学习等方面都有收获。只有个别学生不能融入其中,在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得不是太理想,其心理素质还待提高。
四、结果
总之,我在这方面不出题,也不给学生打分,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表现和过程,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错,能主动参加,积极发言,和同学互助完成任务,心理素质在得到了提高。
李春玲
2007年2月2日